CN103298091A - 上行发射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行发射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8091A
CN103298091A CN2012100517220A CN201210051722A CN103298091A CN 103298091 A CN103298091 A CN 103298091A CN 2012100517220 A CN2012100517220 A CN 2012100517220A CN 201210051722 A CN201210051722 A CN 201210051722A CN 103298091 A CN103298091 A CN 1032980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ss value
circuit loss
serv
network sid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17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98091B (zh
Inventor
弓宇宏
孙云锋
李书朋
林志嵘
任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05172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9809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0494 priority patent/WO201312727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298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80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980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80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ath lo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行发射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UE将根据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的第一路损值,并将第一路损值调整为预定范围内的第二路损值;UE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功率控制参数。UE使用第二路损值和功率控制参数确定上行发射功率。通过本发明,提高了UE确定上行发射功率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上行发射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行发射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功率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上行功率控制,可以使得小区中的移动台既保证上行发送数据的质量,又尽可能地减少对系统和其它用户的干扰,延长移动台电池的使用时间。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中,同小区内不同用户之间的上行数据,设计成相互正交的。因此同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WCDMA)相比,小区内上行干扰的管理就相对容易的多,LTE中的上行功率控制是慢速而非WCDMA中的快速功率控制。LTE通过功率控制,主要用来使得上行传输适应不同的无线传输环境,包括路损、阴影、快速衰落、小区内及小区间其它用户的干扰等。LTE中,上行功率控制使得对于相同的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简称为MCS),不同UE到达eNodeB的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简称为PSD)(即单位带宽上的功率)大致相等。eNodeB为不同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分配不同的发送带宽和MCS,使得不同条件下的UE获得相应不同的上行发射速率。
LTE功率控制的对象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PUC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USCH)、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简称为SRS)等。虽然这些上行信道/信号的数据速率和重要性各自不同,其具体功控方法和参数也不尽相同。但其原理都是基本相同的,可以归纳为如下公式:
UE发射的功率谱密度(即每资源块(Resource Block,简称为RB)上的功率)=开环功控点+动态的功率偏移;
其中,开环功控点=标称功率Po+开环的路损补偿α×(PL)。
具体地,标称功率Po又分为小区标称功率和UE特定的标称功率两部分。eNodeB为小区内的所有UE半静态地设定一标称功率Po_PUSCH和Po_PUCCH,该值通过系统信息类型(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简称为SIB)2系统消息广播。Po_PUSCH的取值范围是-126dBm到+24dBm,Po_PUCCH的取值范围是-126dBm到-96dBm。
除此之外,每个UE还可以有UE特定的标称功率偏移,该值通过专用无线资源控制(dedicated RRC)信令下发给UE。Po_UE_PUSCH和Po_UE_PUCCH的单位是dB,在-8到7之间取值,是不同UE对于系统标称功率Po_PUSCH和Po_PUCCH的一个偏移量。
开环的路损补偿PL基于UE对下行的路损估计。UE通过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 Power,简称为RSRP),并与已知的下行参考信号功率进行相减,从而进行路损估计。参考信号的原始发射功率在SIB2中广播,范围是-60dBm到50dBm。
为了抵消快速衰落的影响,UE通常在一个时间窗口内对下行的RSRP进行平均。时间窗口的长度一般在100ms到500ms之间。
对于PUSCH和SRS,eNodeB通过参数α来决定路损在UE的上行功率控制中的权重。比如说,对于对于边缘的UE,如果其发送功率过高,会对别的小区造成干扰,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容量。通过α可以对此加以控制。α在系统消息中半静态设定。对于PUCCH来说,由于不透光的PUCCH用户是码分复用的,α取值为1,可以更好地控制不同PUCCH用户之间的干扰。
动态的功率偏移包含两个部分,基于MCS的功率调整ΔTF和闭环的功率控制。基于MCS的功率调整可以使得UE根据选定的MCS来动态地调整相应的发射功率谱密度。UE的MCS是由eNodeB来调整的,通过设置UE的发射MCS,可以较快地调整UE的发射功率谱密度,达到类似快速功控的效果。ΔTF的具体计算公式在36.213的5.1.1.1节。eNodeB还可以基于每个UE关闭或开启基于MCS的功率调整,通过dedicated RRC信令实现。PUCCH中基于MCS的功率调整体现为:LTE系统会对每个PUCCH格式定义相对于格式1a的功率偏移,具体计算公式在36.213的5.1.2.1节。
闭环的功率控制是指UE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PDCCH)中的TPC命令来对UE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可以分为累积调整和绝对值调整两种方式。累积调整方式适用于PUSCH、PUCCH和SRS,绝对值调整方式只适用于PUSCH。这两种不同的调整方式之间的转换是半静态的。eNodeB通过专用RRC信令指示UE采用累积方式还是绝对值方式。累积方式是指当前功率调整值是在上次功率调整的数值上增加/减少一个TPC中指示的调整步长,累积方式是UE缺省使用的调整方式。LTE中累积方式的TPC可以有两套不同的调整步长,第一套步长为(-1,0,1,3)dB,对于PUSCH由DCI格式0/3指示;对于PUCCH,由DCI格式1/1A/1B/1D/2/2A/3指示。第二套步长为(-1,1),由DCI格式3a指示(适用于PUCCH和PUSCH)。绝对值方式是指直接使用TPC中指示的功率调整数值,只适用于PUSCH。此时,eNodeB需要通过RRC信令显式地关闭累积方式的功率调整方式。当采用绝对值方式时,TPC数值为(-4,-1,1,4)dB,由DCI格式0/3指示,其功率调整范围可达8dB,适用于不连续的上行传输,可以使得eNodeB一步调整UE的发射功率至期望值。
LTE-AR11研究阶段引入了多点协作传输技术(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and Reception,简称为CoMP)技术,并且针对这种技术提出了四种场景,分别为:CoMP场景1,同构网站内(intra-site)小区协作;CoMP场景2,同构网站间(inter-site)小区协作;CoMP场景3,异构网且宏小区和其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微小区各自使用不同的小区标识;CoMP场景4,异构网且宏小区和其覆盖范围内的微小区使用相同的小区标识。其中异构网场景下,由于节点间的功率不平衡导致UE实际选择的上/下节点并不一致。
因此相关技术的LTE中的开环功控中,根据下行路损估计上行路损存在较大偏差,使得CoMP系统中的上行功率控制不准确,造成UE通信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的LTE中的开环功控中,根据下行路损估计上行路损存在较大偏差,使得CoMP系统中的上行功率控制不准确,造成UE通信质量下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行发射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该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发射功率确定方法,包括:UE将根据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的第一路损值,并将所述第一路损值调整为预定范围内的第二路损值;所述UE接收所述网络侧发送的功率控制参数,其中,所述功率控制参数是根据所述第二路损值确定的。所述UE使用所述第二路损值和所述功率控制参数确定上行发射功率。
优选地,在所述UE接收所述网络侧发送的功率控制参数之前,还包括:所述网络侧将所述第一路损值调整为所述预定范围内的所述第二路损值,并根据所述第二路损值确定所述功率控制参数。
优选地,所述UE将所述第一路损值调整为预定范围内的第二路损值包括:所述UE按照预定步长将所述第一路损值调整为所述第二路损值。
优选地,所述功率控制参数包括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
优选地,将所述第一路损值调整为预定范围内的第二路损值包括:将所述第一路损值调整为预定路损门限的预定误差范围内的第二路损值。
优选地,所述预定路损门限和所述预定误差范围预先设置在所述网络侧和所述UE上;或所述预定路损门限和所述预定误差范围由所述网络侧通知给所述UE。
优选地,所述预定路损门限和所述预定误差范围为以下组合之一:所述预定路损门限为f1(N,PLmin),所述预定误差范围为g1(N,PLmin),其中,f1(N,PLmin)是以N和PLmin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g1(N,PLmin)是以N和PLmin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N为所述UE接收节点的数目的最大值,PLmin为所述UE到所有测量节点的路损值中的最小值;
所述预定路损门限为f2(M,PLmin),所述预定误差范围为g2(M,PLmin),其中,f2(M,PLmin)是以M和PLmin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g2(M,PLmin)是以M和PLmin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M为所述网络侧和所述UE预先设置的数值或者接收所述网络侧通知的数值;
所述预定路损门限为f3(N,PLserv),所述预定误差范围为g3(N,PLserv),其中,f3(N,PLserv)是以N和PLserv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g4(N,PLserv)是以N和PLserv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PLserv是所述UE所接入的节点的路损值;
所述预定路损门限为f4(M,PLserv),所述预定误差范围为g4(M,PLserv),其中,f4(M,PLserv)是以M和PLserv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g4(M,PLserv)是以M和PLserv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
优选地,所述 f 1 ( N , PL min ) = N + 1 2 N PL min , g1(N,PLmin)为或其子集合。
优选地,所述 f 2 ( M , PL min ) = M + 1 2 M PL min , g2(M,PLmin)为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044
或其子集合。
优选地,所述 f 3 ( N , PL serv ) = N + 1 2 N PL serv , g3(N,PLserv)为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046
或其子集合。
优选地,所述 f 4 ( N , PL serv ) = M + 1 2 M PL serv , g 4 ( M , PL serv )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048
或其子集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发射功率确定方法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将根据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的第一路损值;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路损值调整为预定范围内的第二路损值;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发送的功率控制参数,其中,所述功率控制参数是根据所述第二路损值确定的;第二确定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第二路损值和所述功率控制参数确定上行发射功率。
通过本发明,采用UE将根据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的第一路损值调整为预定范围内的第二路损值,然后接收网络侧发送根据该第二路损值确定的功率控制参数,并根据该第二路损值和该功率控制参数确定上行发射功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UE根据下行路损确定的上行发射功率准确性比较低,导致UE通信质量下降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UE确定上行发射功率的准确性,提高UE通信质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相关技术的异构网中用户的上下行节点选择不对称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发射功率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发射功率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发射功率确定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发射功率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202至步骤S206。
步骤S202:UE将根据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的第一路损值,并将第一路损值调整为预定范围内的第二路损值。
步骤S204:UE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功率控制参数。
步骤S206:UE使用第二路损值和功率控制参数确定上行发射功率。
通过上述步骤,UE将根据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的第一路损值调整为预定范围内的第二路损值,然后接收网络侧发送根据该第二路损值确定的功率控制参数,并根据该第二路损值和该功率控制参数确定上行发射功率,避免了相关技术中UE根据下行路损确定的上行发射功率准确性比较低,导致UE通信质量下降的问题,从而提高了UE确定上行发射功率的准确性。
在实施中,UE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功率控制参数。例如,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之一获取功率控制参数。
方式一:接收网络侧根据系统预先设置的功率控制参数。例如:可以接收网络侧仅根据第一路损值确定的功率控制参数。
方式二: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功率控制参数,其中该参数为网络侧将第一路损值调整为预定范围内的第二路损值,并根据第二路损值确定该功率控制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方式一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功率控制参数不是对应于修正后的第二路损值,功率控制参数的准确性比较低;方式二根据修正后的第二路损值(即UE修正后的路损值)确定功率控制参数,提高了功率控制参数确定的准确性。
在实施时,将该第一路损值调整为预定范围内的第二路损值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将第一路损值调整为预定路损门限的预定误差范围内的第二路损值。比较优的,预定路损门限和预定误差范围为以下组合之一:
组合一:预定路损门限为f1(N,PLmin),预定误差范围为g1(N,PLmin),其中,f1(N,PLmin)是以N和PLmin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g1(N,PLmin)是以N和PLmin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N为UE接收节点的数目的最大值,PLmin为UE到所有测量节点的路损值中的最小值。在该组合的应用中,f1(N,PLmin)和g1(N,PLmin)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确定,比较优的, f 1 ( N , PL min ) = N + 1 2 N PL min , g1(N,PLmin)为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052
或其子集合。
组合二:预定路损门限为f2(M,PLmin),预定误差范围为g2(M,PLmin),其中,f2(M,PLmin)是以M和PLmin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g2(M,PLmin)是以M和PLmin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M为网络侧和UE预先设置的数值或者接收网络侧通知的数值。在该组合的应用中,f2(M,PLmin)和g2(M,PLmin)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确定,比较优的,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053
g2(M,PLmin)为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061
或其子集合。
组合三:预定路损门限为f3(N,PLserv),预定误差范围为g3(N,PLserv),其中,f3(N,PLserv)是以N和PLserv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g4(N,PLserv)是以N和PLserv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PLserv是UE所接入的节点的路损值。在该组合的应用中,g3(N,PLserv)和f3(N,PLserv)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确定,比较优的, f 3 ( N , PL serv ) = N + 1 2 N PL serv , g3(N,PLserv)为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063
或其子集合。
组合四:预定路损门限为f4(M,PLserv),预定误差范围为g4(M,PLserv),其中,f4(M,PLserv)是以M和PLserv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g4(M,PLserv)是以M和PLserv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在该组合的应用中,f4(M,PLserv)和g4(M,PLserv)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确定,比较优的, f 4 ( N , PL serv ) = M + 1 2 M PL serv , g4(M,PLserv)为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065
或其子集合。
在UE调整第一路损值为第二路损值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直接将第一路损值修正为预定范围内的数值,或者根据预定步长将第一路损调整为第二路损,该调整方式可以按照预定步长进行调整,提高了调整的精度,且可以根据系统需求或者开发者的经验设置不同的步长,实现步长调整的灵活性。
优选地,该功率控制参数包括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功率控制参数包括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可以实现开环/闭环对UE的发射功率进行修正,提高了上行功率确定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上行发射功率确定软件,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上行发射功率确定软件,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行发射功率确定装置,应用于UE,该上行发射功率确定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上行发射功率确定方法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下面对该上行发射功率确定装置中涉及到的模块进行说明。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系统和方法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发射功率确定装置,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发射功率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32,调整模块34,接收模块36和第二确定模块38下面对上述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确定模块32,用于将根据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的第一路损值;调整模块34,连接至用于将第一确定模块32确定的第一路损值调整为预定范围内的第二路损值;接收模块36,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功率控制参数;第二确定模块38,连接至调整模块34和接收模块36,用于使用调整模块34调整得到的第二路损值和接收模块36接收得到的功率控制参数确定上行发射功率。
下面将结合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优选实施例结合了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
优选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oMP系统中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402至步骤S406。
步骤S402:用户根据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获得第一路损值。
步骤S404:用户根据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通过自主调整将第一路损值调整为第二路损值。
步骤S406:用户根据第二路损值以及接收到的网络侧发送的功率控制参数确定上行信号发射功率值。
在本实施例中的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如图4所示,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PLS为路损参考线(相当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的预定路损门限),[PLS-Pe,PLS+Pe]为路损参考线的误差范围(相当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的预定误差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是网络侧和用户按照一定规则预先设定的。
在实施中,网络侧和用户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之一确定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
方式一:按照系统预先规定的最大接收节点数目N和该用户到所有测量节点的最小路损值PLmin确定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路损参考线为f(N,PLmin),误差范围为g(N,PLmin),其中f(N,PLmin)和g(N,PLmin)表示以N和PLmin为自变量的两个函数,函数可以表述为加、减、乘、除、对数、指数等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的复合函数。
在方式一中,优选地,f(N,PLmin)等于g(N,PLmin)等于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072
或其子范围。
方式二:按照节点数M和该用户到所有测量节点的最小路损值PLmin确定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路损参考线为f(M,PLmin),误差范围为g(M,PLmin),其中f(M,PLmin)和g(M,PLmin)表示以N和PLmin为自变量的两个函数,函数可以表述为加、减、乘、除、对数、指数等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的复合函数。
在方式二中,优选地,f(M,PLmin)等于g(M,PLmin)等于或其子范围。
优选地,上述接收节点数目M值是网络侧和用户为了计算第二路损值而预先约定好的,或者是由网络侧向用户按照小区特定或用户特定的信令方式通知给用户的。
方式三:按照系统预先规定的最大接收节点数目N和该用户上行所接入节点的路损值PLserv确定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路损参考线为f(N,PLserv),误差范围为g(N,PLserv),其中f(N,PLserv)和g(N,PLserv)表示以N和PLmin为自变量的两个函数,函数可以表述为加、减、乘、除、对数、指数等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的复合函数。
在方式三中,优选地,f(N,PLserv)等于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082
g(N,PLserv)等于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083
或其子范围。
方式四:网络侧和用户按照节点数M和该用户上行所接入节点的路损值PLserv确定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路损参考线为f(M,PLserv),误差范围为g(M,PLserv),其中f(M,PLserv)和g(M,PLserv)表示以N和PLmin为自变量的两个函数,函数可以表述为加、减、乘、除、对数、指数等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的复合函数。
在方式四中,优选地,f(M,PLserv)等于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084
g(M,PLserv)等于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085
或其子范围。
优选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节点数目M值是网络侧和用户为了计算第二路损值而预先约定好的,或者是由网络侧向用户按照小区特定或用户特定的信令方式通知给用户的。
作为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该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是由网络侧通过高层配置好并通过高层或物理层通知给用户的。
在实施过程中,网络侧和用户可以按照固定步长PLstep对第一路损进行调整。例如:若第一路损和路损参考线的差值小于误差范围的最小值,则对第一路损累加PLstep,直到其首次落入路损参考线的误差范围内;若第一路损和路损参考线的差值大于误差范围的最大值,则对第一路损累减PLstep,直到其首次落入路损参考线的误差范围内;否则,第一路损值不变。经过上述调整后的第一路损值即为第二路损值。
优选地,该步长PLstep是网络侧和用户预先约定好的,或是由网络侧通过高层或物理层数通知给用户的。
优选地,网络侧和用户将第一路损和路损参考线进行比较,若二者的差值超过路损参考线的误差范围之外,则以路损参考线或路损参考线内的特定路损值作为第二路损值。为了提高确定预定路损值的灵活性,路损参考线内的特定路损值是由网络侧和用户预先约定好的,或是由网络侧通过高层或物理层信令通知给用户的。
作为另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网络侧根据第二路损值确定其它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并将其通知给用户,以便用户(UE)根据第二路损值和所接收到的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确定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值。该优选实施方式提高了确定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值的准确性。
优选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502至步骤S504。
步骤S502:用户根据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获得第一路损值。
步骤S504:网络侧和用户预先约定好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或者网络侧通过高层配置并通过高层或物理层信令向用户通知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将第一路损值与路损参考线相比较,若第一路损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小于误差范围的最小值或大于误差范围的最大值,则对第一路损值进行调整,直到其落在路损参考线的误差范围内,调整后的第一路损为第二路损值。
优选地,网络侧可以根据第二路损值确定其它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并通知给用户;用户根据第二路损值和所接收到的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确定用户的上行信号发射功率值。
优选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602至步骤S604。
步骤S602:用户根据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获得第一路损值。
步骤S604:系统预先约定了最大接收节点数目N,网络侧和用户按照最大接收节点数目N和该用户到所有测量节点的最小路损值PLmin确定该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可以表述为:路损参考线为f(N,PLmin),误差范围为g(N,PLmin),其中f(N,PLmin)和g(N,PLmin)表示以N和PLmin为自变量的两个函数,函数可以表述为加、减、乘、除、对数、指数等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的复合函数。优选地,f(N,PLmin)等于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091
g(N,PLmin)等于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092
或其子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将第一路损值与路损参考线相比较,若二者相差超过误差范围,则用户对第一路损进行调整获得第二路损值,使得第二路损值落在误差范围内;否则第二路损值等于第一路损值。
优选地,用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第一路损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用户按照固定步长PLstep对第一路损进行调整:若第一路损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小于误差范围的下限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093
则对第一路损累加PLstep,直到累加后的第一路损值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首次落入误差范围内,此时对应的累加后的第一路损值即为第二路损值;若第一路损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大于误差范围的上限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094
则对第一路损累减PLstep,直到累减后的第一路损值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首次落入误差范围内,此时对应的累减后的第一路损值即为第二路损值。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步长PLstep可以是网络侧和用户预先约定好的,也可以是由网络侧通过高层或物理层数通知给用户的。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网络侧根据第二路损值确定其它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并通知给用户;用户根据第二路损值和所接收到的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确定用户的上行信号发射功率值。
优选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702至步骤S704。
步骤S702:用户根据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获得第一路损值。
步骤S704:网络侧和用户按照接收节点数目值M和该用户到所有测量节点的最小路损值PLmin确定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
优选地,接收节点数目M值是网络侧和用户为了计算第二路损值而预先约定好的,或者是由网络侧向用户按照小区特定或用户特定的信令方式通知给用户的。
在本实施例中,该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可以表述为:路损参考线为f(M,PLmin),误差范围为g(M,PLmin),其中f(M,PLmin)和g(M,PLmin)表示以N和PLmin为自变量的两个函数,函数可以表述为加、减、乘、除、对数、指数等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的复合函数。优选地,f(M,PLmin)等于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101
g(M,PLmin)等于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102
或其子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将第一路损值与路损参考线相比较,若二者相差超过误差范围,则用户对第一路损进行调整获得第二路损值,使得第二路损值落在误差范围内;否则第二路损值等于第一路损值。
优选地,用户可以按照固定步长PLstep对第一路损进行调整。例如:若第一路损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小于误差范围的下限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103
则对第一路损累加PLstep,直到累加后的第一路损值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首次落入误差范围内,此时对应的累加后的第一路损值即为第二路损值;若第一路损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大于误差范围的上限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104
则对第一路损累减PLstep,直到累减后的第一路损值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首次落入误差范围内,此时对应的累减后的第一路损值即为第二路损值。
优选地,该步长PLstep是网络侧和用户预先约定好的,或是由网络侧通过高层或物理层数通知给用户的。
优选地,网络侧根据第二路损值确定其它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并通知给用户;用户根据第二路损值和所接收到的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确定用户的上行信号发射功率值。
优选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802至步骤S804。
步骤S802:用户根据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获得第一路损值。
步骤S804:系统预先约定了最大接收节点数目N,网络侧和用户按照最大接收节点数目N和该用户到所有测量节点的最小路损值PLmin确定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该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可以表述为:路损参考线为f(N,PLmin),误差范围为g(N,PLmin),其中f(N,PLmin)和g(N,PLmin)表示以N和PLmin为自变量的两个函数,函数可以表述为加、减、乘、除、对数、指数等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的复合函数。优选地,f(N,PLmin)等于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111
g(N,PLmin)等于或其子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将第一路损值与路损参考线相比较,若第一路损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小于误差范围的最小值或大于误差范围的最大值,则将路损参考线或路损参考线的误差范围内的某个特定值作为第二路损值;否则第二路损值等于第一路损值。
优选地,路损参考线内的特定路损值是由网络侧和用户预先约定好的,或是由网络侧通过高层或物理层信令通知给用户的。
优选地,网络侧根据第二路损值确定其它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并通知给用户;用户根据第二路损值和所接收到的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确定用户的上行信号发射功率值。
优选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902至步骤S904。
步骤S902:用户根据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获得第一路损值。
步骤S904:网络侧和用户按照接收节点数目M和该用户到所有测量节点的最小路损值PLmin确定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可以表述为:路损参考线为f(M,PLmin),误差范围为g(M,PLmin),其中f(M,PLmin)和g(M,PLmin)表示以N和PLmin为自变量的两个函数,函数可以表述为加、减、乘、除、对数、指数等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的复合函数。
优选地,f(M,PLmin)等于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113
g(M,PLmin)等于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114
或其子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将第一路损值与路损参考线相比较,若第一路损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小于误差范围的最小值或大于误差范围的最大值,则将路损参考线或路损参考线的误差范围内的某个特定值作为第二路损值;否则第二路损值等于第一路损值。
优选地,路损参考线内的特定路损值是由网络侧和用户预先约定好的,或是由网络侧通过高层或物理层信令通知给用户的。
优选地,网络侧根据第二路损值确定其它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并通知给用户;用户根据第二路损值和所接收到的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确定用户的上行信号发射功率值。
优选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2至步骤S1004。
步骤S1002:用户根据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获得第一路损值。
步骤S1004:系统预先约定了最大接收节点数目N,网络侧和用户按照最大接收节点数目N和该用户上行所接入节点的路损值PLserv确定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可以表述为:路损参考线为f(N,PLserv),误差范围为g(N,PLserv),其中f(N,PLserv)和g(N,PLserv)表示以N和PLmin为自变量的两个函数,该函数可以表述为加、减、乘、除、对数、指数等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的复合函数。优选地,f(N,PLserv)等于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121
g(N,PLserv)等于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122
或其子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将第一路损值与路损参考线相比较,若二者相差超过误差范围,则用户对第一路损进行调整获得第二路损值,使得第二路损值落在误差范围内;否则第二路损值等于第一路损值。
优选地,用户可以按照固定步长PLstep对第一路损进行调整。例如:若第一路损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小于误差范围的下限则对第一路损累加PLstep,直到累加后的第一路损值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首次落入误差范围内,此时对应的累加后的第一路损值即为第二路损值;若第一路损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大于误差范围的上限则对第一路损累减PLstep,直到累减后的第一路损值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首次落入误差范围内,此时对应的累减后的第一路损值即为第二路损值。
优选地,步长PLstep是网络侧和用户预先约定好的,或是由网络侧通过高层或物理层数通知给用户的。
优选地,网络侧根据第二路损值确定其它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并通知给用户;用户根据第二路损值和所接收到的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确定用户的上行信号发射功率值。
优选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02至步骤S1104。
步骤S1102:用户根据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获得第一路损值。
步骤S1104:网络侧和用户按照接收节点数目M和该用户上行所接入节点的路损值PLserv确定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
优选地,该接收节点数目M值是网络侧和用户为了计算第二路损值而预先约定好的,或者是由网络侧向用户按照小区特定或用户特定的信令方式通知给用户的。
在本实施例中,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可以表述为:路损参考线为f(M,PLserv),误差范围为g(M,PLserv),其中f(M,PLserv)和g(M,PLserv)表示以N和PLmin为自变量的两个函数,函数可以表述为加、减、乘、除、对数、指数等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的复合函数。优选地,f(M,PLserv)等于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131
g(M,PLserv)等于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132
或其子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将第一路损值与路损参考线相比较,若二者相差超过误差范围,则用户对第一路损进行调整获得第二路损值,使得第二路损值落在误差范围内;否则第二路损值等于第一路损值。
优选地,用户按照固定步长PLstep对第一路损进行调整。例如:若第一路损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小于误差范围的下限则对第一路损累加PLstep,直到累加后的第一路损值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首次落入误差范围内,此时对应的累加后的第一路损值即为第二路损值;若第一路损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大于误差范围的上限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134
则对第一路损累减PLstep,直到累减后的第一路损值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首次落入误差范围内,此时对应的累减后的第一路损值即为第二路损值。
优选地,步长PLstep是网络侧和用户预先约定好的,或是由网络侧通过高层或物理层数通知给用户的。
优选地,网络侧根据第二路损值确定其它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并通知给用户;用户根据第二路损值和所接收到的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确定用户的上行信号发射功率值。
优选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202至步骤S1204。
步骤S1202:用户根据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获得第一路损值。
步骤S1204:系统预先约定了最大接收节点数目N,网络侧和用户按照最大接收节点数目N和该用户上行所接入节点的路损值PLserv确定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可以表述为:路损参考线为f(N,PLserv),误差范围为g(N,PLserv),其中f(N,PLserv)和g(N,PLserv)表示以N和PLmin为自变量的两个函数,函数可以表述为加、减、乘、除、对数、指数等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的复合函数。
优选地,f(N,PLserv)等于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141
g(N,PLserv)等于或其子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将第一路损值与路损参考线相比较,若第一路损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小于误差范围的最小值或大于误差范围的最大值,则将路损参考线或路损参考线的误差范围内的某个特定值作为第二路损值;否则第二路损值等于第一路损值。
优选地,路损参考线内的特定路损值是由网络侧和用户预先约定好的,或是由网络侧通过高层或物理层信令通知给用户的。
优选地,网络侧根据第二路损值确定其它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并通知给用户;用户根据第二路损值和所接收到的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确定用户的上行信号发射功率值。
优选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302至步骤S1304。
步骤S1302:用户根据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获得第一路损值。
步骤S1304:网络侧和用户按照接收节点数目M和该用户上行所接入节点的路损值PLserv确定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
优选地,接收节点数目M值是网络侧和用户为了计算第二路损值而预先约定好的,或者是由网络侧向用户按照小区特定或用户特定的信令方式通知给用户的。
在本实施例中,路损参考线和误差范围可以表述为:路损参考线为f(M,PLserv),误差范围为g(M,PLserv),其中f(M,PLserv)和g(M,PLserv)表示以N和PLmin为自变量的两个函数,函数可以表述为加、减、乘、除、对数、指数等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的复合函数。优选地,f(M,PLserv)等于
Figure BDA0000139962180000143
g(M,PLserv)等于或其子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将第一路损值与路损参考线相比较,若第一路损与路损参考线的差值小于误差范围的最小值或大于误差范围的最大值,则将路损参考线或路损参考线的误差范围内的某个特定值作为第二路损值;否则第二路损值等于第一路损值。
优选地,路损参考线内的特定路损值是由网络侧和用户预先约定好的,或是由网络侧通过高层或物理层信令通知给用户的。
优选地,网络侧根据第二路损值确定其它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并通知给用户;用户根据第二路损值和所接收到的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确定用户的上行信号发射功率值。
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发射信号功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UE将根据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的第一路损值调整为预定范围内的第二路损值,然后接收网络侧发送根据该第二路损值确定的功率控制参数,并根据该第二路损值和该功率控制参数确定上行发射功率,使得在UE上下行节点选择不对称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上行路损估计的误差不会太大,使得进一步通过闭环可以较为准确控制UE的发送功率,降低闭环调控的迭代时间,从而提高UE及系统的通信质量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技术效果并不是上述所有的实施方式所具有的,有些技术效果是某些优选实施方式才能取得的。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上行发射功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UE将根据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的第一路损值,并将所述第一路损值调整为预定范围内的第二路损值;
所述UE接收所述网络侧发送的功率控制参数;
所述UE使用所述第二路损值和所述功率控制参数确定上行发射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E接收所述网络侧发送的功率控制参数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将所述第一路损值调整为所述预定范围内的所述第二路损值,并根据所述第二路损值确定所述功率控制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将所述第一路损值调整为预定范围内的第二路损值包括:
所述UE按照预定步长将所述第一路损值调整为所述第二路损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功率控制参数包括开环/闭环功率控制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路损值调整为预定范围内的第二路损值包括:
将所述第一路损值调整为预定路损门限的预定误差范围内的第二路损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路损门限和所述预定误差范围预先设置在所述网络侧和所述UE上;或所述预定路损门限和所述预定误差范围由所述网络侧通知给所述UE。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路损门限和所述预定误差范围为以下组合之一:
所述预定路损门限为f1(N,PLmin),所述预定误差范围为g1(N,PLmin),其中,f1(N,PLmin)是以N和PLmin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g1(N,PLmin)是以N和PLmin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N为所述UE接收节点的数目的最大值,PLmin为所述UE到所有测量节点的路损值中的最小值;
所述预定路损门限为f2(M,PLmin),所述预定误差范围为g2(M,PLmin),其中,f2(M,PLmin)是以M和PLmin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g2(M,PLmin)是以M和PLmin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M为所述网络侧和所述UE预先设置的数值或者接收所述网络侧通知的数值;
所述预定路损门限为f3(N,PLserv),所述预定误差范围为g3(N,PLserv),其中,f3(N,PLserv)是以N和PLserv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g4(N,PLserv)是以N和PLserv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PLserv是所述UE所接入的节点的路损值;
所述预定路损门限为f4(M,PLserv),所述预定误差范围为g4(M,PLserv),其中,f4(M,PLserv)是以M和PLserv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g4(M,PLserv)是以M和PLserv为自变量的复合函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Figure FDA0000139962170000021
g1(N,PLmin)为
Figure FDA0000139962170000022
或其子集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2(M,PLmin)为
Figure FDA0000139962170000024
或其子集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3(N,PLserv)为
Figure FDA0000139962170000026
或其子集合。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Figure FDA0000139962170000027
g4(M,PLserv)为或其子集合。
12.一种上行发射功率确定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将根据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的第一路损值;
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路损值调整为预定范围内的第二路损值;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发送的功率控制参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第二路损值和所述功率控制参数确定上行发射功率。
CN201210051722.0A 2012-03-01 2012-03-01 上行发射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2980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1722.0A CN103298091B (zh) 2012-03-01 2012-03-01 上行发射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PCT/CN2013/070494 WO2013127278A1 (zh) 2012-03-01 2013-01-15 上行发射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功率控制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1722.0A CN103298091B (zh) 2012-03-01 2012-03-01 上行发射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8091A true CN103298091A (zh) 2013-09-11
CN103298091B CN103298091B (zh) 2018-08-24

Family

ID=49081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1722.0A Active CN103298091B (zh) 2012-03-01 2012-03-01 上行发射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98091B (zh)
WO (1) WO2013127278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90947A1 (zh) * 2014-12-10 2016-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55206A (zh) * 2017-05-18 2017-09-12 南京佰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方法和基站
WO2018228226A1 (zh) * 2017-06-16 2018-12-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121196A (zh) * 2018-09-29 2019-01-0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NB-IoT系统的终端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151968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确定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842926A (zh) * 2017-11-27 2019-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731106A (zh) * 2017-06-15 2020-01-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11586830A (zh) * 2019-02-15 2020-08-25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147030B2 (en) 2018-01-12 2021-10-1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an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4717B (zh) * 2013-12-26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0537381B (zh) * 2017-06-16 2021-0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链路的功率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8489A (zh) * 2003-07-29 2005-02-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886908A (zh) * 2003-11-25 2006-12-27 Lm爱立信电话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路径损耗差的方法及系统
CN101272173A (zh) * 2008-05-09 2008-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损补偿因子设置方法
CN101754341A (zh) * 2008-12-22 201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覆盖区域分层的上行链路功率补偿信息的传输方法
CN101932088A (zh) * 2009-06-22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调整方法及装置
WO2010150807A1 (ja) * 2009-06-23 2010-12-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CN102056178A (zh) * 2011-01-17 2011-05-11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间的干扰协调方法和一种基站
CN102244923A (zh) * 2011-07-25 2011-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信号的功率控制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71563B1 (ko) * 2008-09-24 2015-11-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셀 협력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상향링크 전력의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단말
CN101662824B (zh) * 2009-09-11 2014-08-27 北京邮电大学 协作多点系统、用户设备和上行功率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8489A (zh) * 2003-07-29 2005-02-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886908A (zh) * 2003-11-25 2006-12-27 Lm爱立信电话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路径损耗差的方法及系统
CN101272173A (zh) * 2008-05-09 2008-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损补偿因子设置方法
CN101754341A (zh) * 2008-12-22 201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覆盖区域分层的上行链路功率补偿信息的传输方法
CN101932088A (zh) * 2009-06-22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调整方法及装置
WO2010150807A1 (ja) * 2009-06-23 2010-12-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CN102056178A (zh) * 2011-01-17 2011-05-11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间的干扰协调方法和一种基站
CN102244923A (zh) * 2011-07-25 2011-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信号的功率控制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LTE;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3GPP TS 36.213 version 10.1.0 Release 10)", 《ETSI TS 136 213 V10.1.0》 *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90947A1 (zh) * 2014-12-10 2016-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55206A (zh) * 2017-05-18 2017-09-12 南京佰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方法和基站
CN110731106B (zh) * 2017-06-15 2023-05-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10731106A (zh) * 2017-06-15 2020-01-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WO2018228226A1 (zh) * 2017-06-16 2018-12-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151969A (zh) * 2017-06-16 2019-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功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09151968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确定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1540231B2 (en) 2017-06-16 2022-12-27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power, an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151968B (zh) * 2017-06-16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确定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939386B2 (en) 2017-06-16 2021-03-02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power, an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151969B (zh) * 2017-06-16 2022-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功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09842926A (zh) * 2017-11-27 2019-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147030B2 (en) 2018-01-12 2021-10-1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an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10400603A1 (en) 2018-01-12 2021-12-2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an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711773B2 (en) 2018-01-12 2023-07-2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an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9121196A (zh) * 2018-09-29 2019-01-0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NB-IoT系统的终端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586830B (zh) * 2019-02-15 2021-09-14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586830A (zh) * 2019-02-15 2020-08-25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和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27278A1 (zh) 2013-09-06
CN103298091B (zh) 2018-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200636B2 (en) Reporting power headroom for aggregated carriers
CN103298091A (zh) 上行发射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21021209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procedure for different serving cells
US10165527B2 (en) Method of efficiently reporting user equipment transmission power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20120129566A1 (en)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distributed antenn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62450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terminal in beamforming system
CN103037489B (zh) 上行信号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687552B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功率余量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CN102348268A (zh) 一种lte系统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US2022003052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terminal in beamforming system
CN115299124A (zh) 集成接入和回程网络的功率报告
KR101659692B1 (ko) 3gpp lte-a 이종망 환경에서 간섭 인식 기반 상향링크 전력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US9185661B2 (en) Performing power control based on nominal packet size
CN109246810B (zh) 一种基于lte系统的上行调度修正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