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77937A - 多用途热泵 - Google Patents

多用途热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77937A
CN103277937A CN2013102507637A CN201310250763A CN103277937A CN 103277937 A CN103277937 A CN 103277937A CN 2013102507637 A CN2013102507637 A CN 2013102507637A CN 201310250763 A CN201310250763 A CN 201310250763A CN 103277937 A CN103277937 A CN 103277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neumatic multi
pipeline
cavity pump
head piece
influent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507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77937B (zh
Inventor
王政玉
王超颖
张玉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chdi (Yangzhou)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2507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779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77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7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77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7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力循环系统,是根据热泵循环原理,利用蒸发器吸收自然界中的热能,通过压缩机将所吸收的热能和压缩机自身的机械能转化的热能一起输入气动多腔泵,气动多腔泵输送流体,或一起输入冷凝器加热流体,或对有限空间制冷、制热,或同时加热、输送流体等的热泵系统。本发明的多用途热泵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气动多腔泵、喷射器、换向阀、单向阀、换热箱、管路及工作于管路内的工质等组成;通过换向阀、管路与各部件的连接方式的转换和设置蒸发器、冷凝器所处的不同环境位置,实现一机多用,提高热泵装置的使用价值;本发明可以将低位热能转化成高位热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多用途热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力循环系统,类似于热泵循环系统,特别是利用压缩机将吸热器(蒸发器)吸收自然界中的热能和压缩机自身的机械能转化的热能一起输入气动多腔泵,所输入的热能在气动多腔泵内膨胀做功输送流体,或将热能流经散热器(冷凝器)加热位于其周边的流体,或对有限空间制冷、制热,或同时加热、输送流体、调节空气的热力机械。
背景技术
人们知道,有一种热泵循环系统,它主要由蒸发器(吸热器)、压缩机、冷凝器(散热器)、节流阀(膨胀阀)、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它可以利用蒸发器吸收自然界中的热能,并通过压缩机将蒸发器吸收的热能和压缩机自身的机械能转化的热能一起输入冷凝器,冷凝器向所需要的空间排出热量;该循环系统可以实现其输出的热能是驱动压缩机的原动机所消耗的当量热能的3~5倍;这一种热泵循环系统的工作目的是为了制热或制冷。因此,该系统中必须装有冷凝器用于散热,装有蒸发器用于吸热。系统中安装的节流阀(膨胀阀)是为了将冷凝器内输出端和与其连通的管路中的高温高压液体工质转换成低温低压湿蒸气。系统内没有向外输出机械功。
   热泵循环系统有多种循环模式,其中有一种被称为布雷顿(Brayton)热泵循环的系统,它是为了实现以气体为工质的热泵循环而将节流阀换成膨胀机,该膨胀机在对流经的工质实现降温降压的同时,还会膨胀做功,该膨胀机所作之功通过膨胀机输出轴耦合到压缩机的输入轴上,而对系统外没有输出机械功,该系统的工作目的仍然是制热或制冷。因此,该系统中也必须装有冷凝器用于散热,装有蒸发器用于吸热。
     一项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201007A的“利用热泵驱动的发电系统”是利用一个完整的热泵系统产生的热源与冷源,经由热源的供热与冷源的供冷以推动热机产生机械能,进而带动发电机组产生电能,因此,该系统中也必须装有冷凝器用于散热,装有蒸发器用于吸热。
     一项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07835A的“热泵发电机或发动机”只是利用了压缩机输出的能量转换成的热能通过冷凝器输入蒸汽轮机;冷凝器是放热器件,该系统中没有蒸发器件,所以该系统不能从环境中吸收热能。
     一篇题为“螺杆膨胀机双循环低温余热回收系统分析”的论文,发表在2010年4月出版的《天津大学学报》第43卷第4期上。在该论文中描述了一种双循环螺杆膨胀机余热回收系统的构成,它主要由蒸发器(吸热器)、蒸发泵、螺杆膨胀机、冷凝器(散热器)、冷凝泵以及接入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的工质泵组成。它以低沸点有机物为工质,使工质在流动系统中从余热流体中获得热量,产生有机质蒸汽,进而推动螺杆膨胀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或输出动力,乏气在冷凝器中冷却为液体,由泵打入蒸发器,完成一个循环。在这一循环回路中的工质的流动主要是靠工质泵完成的,工质泵运行时要消耗一定能量,工质泵在该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与压缩机在热泵循环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不完全相同。工质泵输送的是液体工质,压缩机压缩并输送的是气体工质,且压缩机输出的机械能几乎全部转化成了工质所携带的热能。
本申请人的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36089C的“气动液体泵”和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69953C的“气动泵”两项发明专利,只是利用了压缩空气提升输送液体,不具有制热、制冷功能,也没有吸收环境中的热能加以利用的特征。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热泵空气能热水器具有加热水,或空气调节及加热水的功能,不具有作为泵的提升输送流体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达到的目的和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是,应用热泵循环可实现高制热系数的原理,提出一种可吸收利用自然环境中的低品位热能,转换成较高品位热能,并将该较高品位热能和压缩机自身的机械能转化的热能一起转换成膨胀能来输送流体,并对有限空间制冷的热泵;二是,应用热泵循环可实现高制热系数的原理,提出一种可吸收利用自然环境中的低品位热能,转换成较高品位热能,并将该较高品位热能和压缩机自身的机械能转化的热能一起膨胀输送流体、加热流的热泵;三是,应用热泵循环可实现高制热系数的原理,提出一种可吸收利用自然环境中的低位热能,转换成较高品位热能,并将该较高品位热能和压缩机自身的机械能转化的热能一起转化成膨胀能来输送流体,其余热用于加热流体的热泵;四是,通过调整蒸发器和冷凝器所处的不同空间、不同环境或连接方案可吸收空气中、水中、地下等的热能,用于分别或同时为有限空间制冷、制热、输送流体、加热流体的热泵。
为达到上述目的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用途热泵,是一种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对有限空间制冷为辅的热泵,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气动多腔泵、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蒸发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蒸发器的进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压缩机的出流口相连通,气动多腔泵的出流口上装有出流管。需要对有限空间制冷时,蒸发器置于有限空间内。
上述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对有限空间制冷为辅的热泵,改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与蒸发器的进流口之间的管路上串接有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温控膨胀阀节流器的温度传感器置于压缩机的进流口处。
上述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对有限空间制冷为辅的热泵,改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与蒸发器的进流口之间的管路上串接有干燥过滤器。
上述提供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对有限空间制冷为辅的热泵,改进的技术方案是,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管路、压缩机的出流口管路、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管路之间连通有喷射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管路通过三通管路与喷射器的低压进流口相连通,压缩机的出流口管路与喷射器的高压进流口相连通,喷射器的混合出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管路相连通;喷射器的低压进流口可以是与蒸发器的进流口相连通;喷射器的低压进流口也可以是与蒸发器的出流口相连通;在喷射器的低压进流管路上还可以装有单向阀,单向阀的进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相连通。
上述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对有限空间制冷为辅的热泵,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管路、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管路之间连通有单向阀,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管路通过三通管路与单向阀的进流口相连通,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管路通过三通管路与单向阀的出流口相连通。
上述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对有限空间制冷为辅的热泵,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蒸发器的进流口管路上连通有吸气阀,在所述气动多腔泵的出流管与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管路之间连通安装有压差放气阀,压差放气阀的进气口与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相连通,所述工质为空气,压差放气阀的排气口可以是与其压力平衡口合二为一,也可以是设在进气口和压力平衡口之间。压差放气阀还可以用单向阀取代,此时单向阀的进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相连通,出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出流管相连通,单向阀排气时所排气体排入出流管内。吸气阀也可以连通在压缩机的进流口处。
上述提供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对有限空间制冷为辅的热泵,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当采用中间排气式压差放气阀时,在压差放气阀的排气口和吸气阀的进气口之间通过管路接有储液膨胀器,此时工质可以是相变工质,也可以是非相变工质。
上述提供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对有限空间制冷为辅的热泵,改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压缩机的出流管路上连通有工质储液器,在压缩机的进流管路上连通有气液分离器,所述工质为相变工质。
上述提供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对有限空间制冷为辅的热泵,改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蒸发器的进流管路上串接有节流器,在节流器进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之间的管路上串接有冷凝器,冷凝器置于较低温度的环境里,蒸发器置于较高温度的环境里。冷凝器还可置于气动多腔泵排出的液体里。
上述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对有限空间制冷为辅的热泵,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在节流器的进流口、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和冷凝器的进流口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通过管路联通,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冷凝器的进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冷凝器出流口及节流器的进流口通过三通管路连通。冷凝器置于较低温度的环境里,蒸发器置于较高温度的环境里。冷凝器还可置于气动多腔泵排出的液体里。
上述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对有限空间制冷为辅的热泵,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在压缩机的出流管路和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管路上设置有冷凝器和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连通,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冷凝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冷凝器的进流口及压缩机的出流口通过三通管路连通,冷凝器置于较低温度的环境里,蒸发器置于较高温度的环境里。
本发明提出的多用途热泵的又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输送流体、加热流体的热泵,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气动多腔泵、二位三通换向阀、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蒸发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蒸发器的进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联通,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冷凝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冷凝器的进流口及压缩机的出流口通过三通管路连通,气动多腔泵的出流口上装有出流管,出流管上装有换热箱,换热箱是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封闭桶体,换热箱的进液口与气动多腔泵的出流口相连通,冷凝器置于换热箱内。
上述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加热流体的热泵,改进的技术方案是,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管路、压缩机的出流口管路、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管路之间连通有喷射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管路通过三通管路与喷射器的低压进流口相连通,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喷射器的高压进流口相连通,喷射器的混合出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相连通。
上述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加热流体的热泵,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管路、压缩机的出流管路、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管路之间连通有单向阀,气动多腔泵的排气管路通过三通管路与单向阀的进流口相连通,压缩机的出流管路与冷凝器的进流管路通过三通与单向阀的出流口相连通。
上述用于输送流体、加热流体的热泵,改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与蒸发器的进流口之间的管路上串接有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在节流器的进流口管路上串接有干燥过滤器,温控膨胀阀节流器的温度传感器置于压缩机的进流口处。特别适用于工作环境温度较低及气动多腔泵与蒸发器安装距离较近时,可保证工质有较好的汽化效果。在压缩机的进流口管路上可以串接有气液分离器。
本发明提出的多用途热泵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输送流体、对有限空间制热的热泵,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气动多腔泵、二位三通换向阀、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蒸发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蒸发器的进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联通,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冷凝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冷凝器的进流口及压缩机的出流口通过三通管路连通,气动多腔泵的出流口上装有出流管,出流管上装有换热箱,换热箱是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封闭桶体,换热箱的进液口与气动多腔泵的出流口相连通,蒸发器置于换热箱内,冷凝器置于有限空间内。
上述用于输送流体、对有限空间制热的热泵,改进的技术方案是,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管路、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管路、与压缩机的出流管路之间连通有喷射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管路通过三通管路与喷射器的低压进流口相连通,连通在压缩机的出流管路上的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喷射器的高压进流口相连通,喷射器的混合出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相连通。
上述用于输送流体、对有限空间制热的热泵,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管路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管路之间连通有单向阀,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管路通过三通管路与单向阀的进流口相连通,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管路通过三通与单向阀的出流口相连通。
上述用于输送流体、对有限空间制热的热泵,改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管路上串接有气液分离器,在所述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与蒸发器的进流口之间的管路上串接有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在节流器的进流口管路上串接有干燥过滤器,温控膨胀阀节流器的温度传感器置于压缩机的进流口处。特别适用于工作环境温度较低及气动多腔泵与蒸发器安装距离较近时,可保证工质有较好的汽化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多用途热泵的再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调节空气、输送流体的热泵,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气动多腔泵、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的主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压缩机的出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的主进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制热状态时,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在第一位状态,做为蒸发器的出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的其中一进回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做为冷凝器的进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的另一进回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蒸发器的进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冷凝器的出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制冷状态时,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在第二位导通状态;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使制热状态时的蒸发器功能转为制冷状态时的冷凝器功能,制热状态时冷凝器功能转为制冷状态时的蒸发器功能。制热状态时的冷凝器置于有限空间内。
上述用于调节空气、输送流体的热泵,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在冷凝器的进流口、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和冷凝器的出流口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联通,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冷凝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冷凝器的进流口及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的一进回气口通过三通管路连通。
上述用于调节空气、输送流体的热泵,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气动多腔泵的出流口上装有出流管,出流管上装有换热箱,换热箱是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封闭桶体,换热箱的进液口与气动多腔泵的出流口相连通,蒸发器置于换热箱内,由此构成水源热泵。
上述用于调节空气、输送流体的热泵,改进的技术方案是: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管路、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管路、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之间连通接有喷射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管路通过三通管路串接一开关阀后与喷射器的低压进流口相连通,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通过管路串接一开关阀后与喷射器的高压进流口相连通,喷射器的混合出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在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管路上通过三通管路与在喷射器的混合出流口管路上通过三通管路并接有一开关阀。
    上述用于调节空气、输送流体的热泵,改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制热状态时的冷凝器的出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连通有工质储液器,在压缩机的进流口管路上连通有气液分离器,所述工质为相变工质。
上述用于调节空气、输送流体的热泵,改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与所述制热状态时的蒸发器的进流口之间的管路上串接有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在节流器的进流口管路上串接有干燥过滤器,温控膨胀阀节流器的温度传感器置于压缩机的进流口处。特别适用于工作环境温度较低及气动多腔泵与蒸发器安装距离较近时,可保证工质有较好的汽化效果。
根据上述多用途热泵的各种技术方案,还可以组合成新的技术方案,例如:冷凝器可以设置两个,通过换向阀进行连接和转换,一个置于有限空间内,用于空气调节,另一个置于换热箱内,用于加热水。又如:蒸发器可以设置两个,通过换向阀进行连接和转换,一个置于有限空间内,用于空气调节,另一个置于换热箱内,用于从水中吸热。
    对于上述各种多用途热泵系统内是否需要安装过滤器、干燥过滤器、节流器、视液镜、旁通电磁阀、单项阀、气液分离器、冷凝压力调节阀、气门嘴、水量调节阀、管路关闭阀等附件,是否需要安装通风机、循环水箱等配套部件,可根据工作环境、使用功能、使用场所、容量大小、压缩机与蒸发器之间的垂直距离大小的不同进行取舍、型号调整和组合。例如:当压缩机与吸热器的垂直高度较高时,就无需单独安装节流器。
    对上述各种多用途热泵系统中使用的各种换向阀,可根据使用环境和工况的要求采用电控、气控、或手控换向阀,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也可以取代二位四通电控换向阀等。
对上述各种多功能热力机械系统中所需的电器控制系统可采用现有成熟的相应电子智能控制系统。
本发明中所称气动多腔泵是指由两个及以上压缩气体膨胀腔构成的气动泵,包括:立式、卧式及由两台及以上单腔泵并联或串联组成的气动多腔活塞泵、气动多腔隔膜泵、气动多腔囊袋泵等,还包括由两个及以上进流口和两个及以上出流口构成的气动多腔等容泵、气动多腔比例泵等。本发明中所称流体包含:气体、液体、气液混合体等。本发明中所述压缩机包括:各种单机或多机串联或并联运行的机械式单级或多级压缩机,各种单机或多机串联或并联运行的等同或等效压缩机,如吸附式、吸收式压力气体发生机等,以及由各种机械式压缩机与等同或等效压缩机串联或并联运行的复合压缩机等。
    对上述各种多用途热泵系统,其循环系统中的蒸发器可以为热管蒸发器,也可以是其它各种适应环境条件的高效蒸发器。例如:空气蒸发器、太阳能蒸发器、水源蒸发器、地源蒸发器器等。同样地,其循环系统中的冷凝器可以为热管冷凝器,也可以是其它各种适应环境条件的高效冷凝器。例如:空气冷凝器、冰源冷凝器、水源冷凝器、地源冷凝器等。所述的蒸发器、冷凝器可以是单循环蒸发、冷凝系统,也可以是双循环蒸发、冷凝系统。
对上述各种多用途热泵系统中使用的工质,也可根据运行环境和工况条件选用适合的工作介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仅可用于各种流体特别是易燃易爆流体的输送,由于采用多腔泵,当将各膨胀腔的容积和各进流口、出流口按比例要求设计时,系统可以用于异性、多组分流体的比例混合输送。当在气动多腔泵的各出流口上安装上喷嘴时,系统可做单组分或多组分喷雾机、喷涂机使用。
    上述各种多用途热泵的技术方案中的气动多腔泵的作用,既能提升或输送流体,还可用于代替系统中所需的循环泵;所述气动多腔泵的膨胀腔具有代替制冷剂储存罐储存工质、防止液击、缓解冲击、储存能量等作用。对于用导热性较好的材料制造的膨胀腔有一定的传热散热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加热流体。
    对上述各种多用途热泵的技术方案中的蒸发器的进流口处串接有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或其他结构的节流器,其作用是,当流出冷凝器的工质的状态处于液态时,自动平衡膨胀阀可保证通过其排出的工质为气化状态。
对上述各种多用途技术方案中干燥过滤器的作用是过滤和去除循环工质中的杂质和水分,以保证系统的高效可靠运行。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多用途热泵的各种技术方案是基于热泵循环原理,不仅可以高效地单独将环境中的低位热能转化成高位热能输出,或提升输送流体,而且可以同时加热流体和输送流体,或同时制冷流体和输送流体等,实现一机多用。可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减缓温室效应。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对有限空间制冷为辅的多用途热泵系统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的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对有限空间制冷为辅的多用途热泵系统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又一种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对有限空间制冷为辅的多用途热泵系统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加热流体为辅的多用途热泵系统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或输送、加热流体的多用途热泵系统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或加热、输送流体的多用途热泵系统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或对有限空间制热的水源多用途热泵系统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对有限空间调节空气、输送流体的水源多用途热泵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所示一种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对有限空间制冷为辅的多用途热泵技术方案,主要由压缩机10、蒸发器20、气动多腔泵40、管路60、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10的进流口与蒸发器20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蒸发器20的进流口与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出流口相连通,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进流口与气动多腔泵40的排气口B相连通,温控膨胀阀的温度传感器装于压缩机10的进流口处,气动多腔泵40的进气口A与压缩机10的出流口相连通,气动多腔泵40的出流口C上装有出流管41。
系统开始运行前,首先将气动多腔泵40置于要输送提升的液体内,被输送提升的液体进入气动多腔泵40的液腔内;系统运行时,启动压缩机10,此时,蒸发器20内的工质吸收环境中的热能,变成低压干蒸气。低压干蒸气流出蒸发器20的出流口,经管路和压缩机10的进流口流入压缩机10的工作腔内,经压缩机10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高速蒸气。高温高压高速蒸气经压缩机出流口,流经管路60进入气动多腔泵40的进流口A,再经气动多腔泵40内的换向阀进入其一侧的膨胀腔,此时高温高压高速蒸气在其一侧的膨胀腔内膨胀做功,如此同时,液腔内的液体被挤压经出流口C和出流管41流出提升。当气动多腔泵40内一侧的液腔内的液体被输送完时,其另一侧液腔内的液体也充满,此时气动多腔泵40的换向阀被换向;压缩机10输出的高温高压高速气体转向进入其另一侧的膨胀腔并膨胀做功,输送提升其另一侧液腔内的液体,此时其一侧的膨胀腔内的气体经做功、散热变成低温低压蒸汽,低温低压湿蒸气工质或液态工质经气动多腔泵40的换向阀和排气口B进入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被压缩机10吸入蒸发器20内,并在蒸发器20内吸热又变成低压干蒸气之后进入压缩机10内,至此,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在此循环过程中,如果蒸发器20是放在有限的空间内,则系统运行时,蒸发器20会吸收有限空间内的热量,从而降低有限空间内的温度,达到制冷的目的。
附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的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对有限空间制冷为辅的多用途热泵技术方案,主要由压缩机10、气液分离器22、蒸发器20、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冷凝器30、气动多腔泵40、管路60、单向阀51、喷射器110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10的进流口与气液分离器22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气液分离器22的进流口与蒸发器20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蒸发器20的进流口与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出流口相连通,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进流口与冷凝器30的出流口相连通,冷凝器30的进流口通过三通同时与气动多腔泵40的排气口B和单向阀51的进流口相连通,单向阀51的出流口与喷射器110的低压进流口相连通,压缩机10的出流口通过管路与喷射器110的高压进流口相连通,喷射器110的混合出流口与气动多腔泵40的进气口管路相连通;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温度传感器装于压缩机10的进流口处,冷凝器30置于较低温度的空间L里,蒸发器20置于较高温度的环境里,气动多腔泵的出流口C上装有出流管41。
系统开始运行前,首先将气动多腔泵40置于要输送提升的液体内,被输送提升的液体进入气动多腔泵的液腔内;系统运行时,启动压缩机10,此时,蒸发器20内的工质吸收环境中的热能,变成低压干蒸气,低压干蒸气流出蒸发器20的出流口,经气液分离器22和压缩机10的进流口流入压缩机的工作腔内,再经压缩机10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蒸气。高温高压蒸气经压缩机10出流口,流经管路60进入喷射器110的高压进流口,在喷射器110内被加速降压后,引射从气动多腔泵40排气口B出来的部分低温低压工质,经单向阀51与其混合,再在喷射110的扩压室内减速升压,经气动多腔泵40的进气口A和其换向阀进入气动多腔泵40的一侧膨胀腔内膨胀做功,在此过程中回收了气动多腔泵40另一侧膨胀腔内气体膨胀做功后的部分余能,提高了系统的循环效率,如此同时,其一侧液腔内的液体被挤压经出流口C和出流管41流出提升。当气动多腔泵40内一侧的液腔内的液体被输送完时,其另一侧液腔内的液体也被充满,此时气动多腔泵40的换向阀被换向;压缩机10输出的高温高压高速气体转向进入其另一侧的膨胀腔内膨胀做功,输送提升其另一侧液腔内的液体;此时其一侧的膨胀腔内的气体经膨胀做功、散热变成低温低压蒸汽,低温低压低速湿蒸气工质或液态工质经气动多腔泵40的换向阀和排气口B,其中一部分经单向阀51流入喷射器110内,另一部分进入冷凝器30,经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被压缩机10吸入蒸发器20内,并在蒸发器20内吸热又变成低压干蒸气之后进入压缩机10内,至此,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在此循环过程中,如果蒸发器20是放在有限的空间内,则系统运行时,蒸发器20会吸收有限空间内的热量,从而降低有限空间内的温度,达到制冷的目的。
  图3为本发明的又一种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对有限空间制冷为辅的多用途热泵系统技术方案,主要由压缩机10、蒸发器20、吸气阀21、压差放气阀42、气动多腔泵40、管路60、单向阀51、喷射器110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10的进流口与蒸发器20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吸气阀21的出气口与蒸发器20的进流口通过三通相连通,吸气阀21的进流口与大气相通,压差放气阀42的进流口与气动多腔泵40的排气口B通过三通管路相连通,压差放气阀42的压力平衡口与气动多腔泵40的出流口C上所装出流管41相连通。蒸发器20的进流口通过三通同时与气动多腔泵40的排气口B和单向阀51的进流口相连通,单向阀51的出流口与喷射器110的低压进流口相连通,压缩机10的出流口通过管路与喷射器110的高压进流口相连通,喷射器110的混合出流口与气动多腔泵40的进气口A相连通。此方案中所运行的工质是空气。
系统开始运行前,首先将气动多腔泵40置于要输送提升的液体内,被输送提升的液体进入气动多腔泵的液腔内;系统运行时,启动压缩机10,此时,蒸发器20内的工质吸收环境中的热能,变成低压干空气,低压干空气流出蒸发器20的出流口,经管路和压缩机10的进流口流入压缩机10的工作腔内,经压缩机10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空气。高温高压空气经压缩机10出流口,流经管路60进入喷射器110的高压进流口,在喷射器110内被加速降压后,引射从气动多腔泵40排气口B出来的部分低温低压空气,经单向阀51与其混合,再在喷射器110的扩压室内减速升压,经气动多腔泵40的进气口A和其换向阀进入气动多腔泵40的一侧膨胀腔内膨胀做功,在此过程中回收了部分气动多腔泵40另一侧膨胀腔内气体膨胀做功后的余能,提高了系统的循环效率,如此同时,其一侧液腔内的液体被挤压经出流口C和出流管41流出提升。当气动多腔泵40内一侧的液腔内的液体被输送完时,其另一侧液腔内的液体也被充满,此时气动多腔泵40的换向阀被换向;压缩机10输出的高温高压空气转向进入其另一侧的膨胀腔并膨胀做功,输送提升其另一侧液腔内的液体;此时其一侧的膨胀腔内的空气经膨胀做功、散热变成低温低压空气,低温低压空气经气动多腔泵的换向阀和排气口B,其中一部分经单向阀51流入喷射器110内,另一部分进入蒸发器20内,并在蒸发器20内吸热又变成低压干空气之后进入压缩机10内,至此,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在此循环过程中,如果蒸发器20是放在有限的空间内,则系统运行时,蒸发器20会吸收有限空间内的热量,从而降低有限空间内的温度,达到制冷的目的。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加热流体为辅的多用途热泵系统技术方案,主要由压缩机10、气液分离器22、蒸发器20、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低压储液器23b、冷凝器30、气动多腔泵40、出流管41和41a、换热箱41b、管路60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10的进流口与气液分离器22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气液分离器22的进流口与蒸发器20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蒸发器20的进流口与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出流口相连通,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进流口与低压储液器23b的出流口相连通,低压储液器23b的进流口与冷凝器30的出流口相连通,冷凝器30的进流口与气动多腔泵40的排气口B相连通,气动多腔泵40的出流口C和出流管41、换热箱41b、出流管41a 相连通,冷凝器30置于换热箱41b内,压缩机10的出流口通过管路与气动多腔泵40的进气口A相连通;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温度传感器装于压缩机10的进流口处,蒸发器20置于较高温度的环境里。
系统开始运行前,首先将气动多腔泵40置于要输送加热的液体内,被输送加热的液体进入气动多腔泵40的液腔内;系统运行时,启动压缩机10,此时,蒸发器20内的工质吸收环境中的热能,变成低压干蒸气,低压干蒸气流出蒸发器20的出流口,经气液分离器22和压缩机10的进流口流入压缩机的工作腔内,经压缩机10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蒸气。高温高压蒸气经压缩机10出流口,流经管路60进入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A和其换向阀进入气动多腔泵40的一侧膨胀腔内膨胀做功,如此同时,其一侧液腔内的液体被挤压经出流口C和出流管41流进换热箱41b,并与冷凝器30进行热交换。当气动多腔泵40内一侧的液腔内的液体被输送完时,其另一侧液腔内的液体也被充满,此时气动多腔泵40的换向阀被换向;压缩机10输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转向进入其另一侧的膨胀腔并膨胀做功,输送提升其另一侧液腔内的液体;此时其一侧的膨胀腔内的气体经膨胀做功、散热变成低压蒸汽,低压蒸气工质经气动多腔泵40的换向阀和排气口B进入位于换热箱41b内的冷凝器30内并经与被提升或循环的液体进行热交换后变成湿蒸汽或液态工质进入低压储液器23b内,湿蒸汽或液态工质经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再膨胀气化后进入蒸发器20,至此,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在此过程中,被提升输送或循环的液体会被加热。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或输送、加热流体的多用途热泵的技术方案,主要由压缩机10、蒸发器20、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二位三通换向阀50、冷凝器30、气动多腔泵40、高压储液器23a、出流管41和41a、换热箱41b、管路60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10的进流口与蒸发器20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蒸发器20的进流口与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出流口相连通,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进流口与冷凝器30的出流口相连通,二位三通换向阀50的中间接口与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B通过管路联通,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冷凝器30的进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冷凝器30出流口及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进流口通过三通管路连通。气动多腔泵40的出流口C和出流管41、换热箱41b、出流管41a 相连通,冷凝器30置于换热箱41b内,压缩机10的出流口通过管路与高压储液器23a的进流口相连通,高压储液器23a的出流口与气动多腔泵40的进气口A相连通;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温度传感器装于压缩机10的进流口处。
系统开始运行前,首先将气动多腔泵40置于要输送、加热的液体内,被输送加热的液体进入气动多腔泵40的液腔内;系统运行时,启动压缩机10,此时,蒸发器20内的工质吸收环境中的热能,变成低压干蒸气,低压干蒸气流出蒸发器20的出流口,经压缩机10的进流口流入压缩机10的工作腔内,再经压缩机10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蒸气。高温高压蒸气经压缩机10出流口,流经高压储液器23a、管路60进入气动多腔泵40的进气口A和其换向阀进入气动多腔泵40的一侧膨胀腔内膨胀做功,如此同时,其一侧液腔内的液体被挤压,经出流口C和出流管41流进换热箱41b,并与冷凝器30进行热交换。当气动多腔泵40内一侧的液腔内的液体被输送完时,其另一侧液腔内的液体也被充满,此时气动多腔泵40的换向阀被换向;压缩机10输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转向进入其另一侧的膨胀腔并膨胀做功,输送提升其另一侧液腔内的液体;此时其一侧的膨胀腔内的气体经膨胀做功、散热变成低压低温蒸汽,当二位三通换向阀50处于第一位置,即二位三通换向阀50的中间接口与其一侧接口及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进流口导通时,低压低温蒸气工质经气动多腔泵的换向阀和排气口B直接进入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内,再进入蒸发器20内,形成一种提升或输送流体的循环。当二位三通换向阀50处于第二位置,即二位三通换向阀50的中间接口与其另一侧接口及冷凝器30的进流口导通时,低压低温蒸气工质经气动多腔泵40的换向阀、排气口B、二位三通换向阀50中间接口、另一侧接口,进入位于换热箱41b内的冷凝器30的进流口,再经冷凝器30的出流口进入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内,进而进入蒸发器20内,形成一种提升输送流体、加热流体的循环。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或加热、输送流体的多用途热泵的技术方案, 主要由压缩机10、蒸发器20、冷凝器30、换热箱41b、气动多腔泵40、二位三通换向阀50、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管路60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等组成,所述压缩机10的进流口与蒸发器20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蒸发器20的进流口与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出流口相连通,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进流口与气动多腔泵40的排气口B通过管路相连通,二位三通换向阀50的中间接口与气动多腔泵40的进气口A通过管路联通,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冷凝器30的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冷凝器30的进流口及压缩机10的出流口通过三通管路连通,气动多腔泵40的出流口C上装有出流管41,出流管41上装有换热箱41b,换热箱41b是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封闭桶体,进液口与气动多腔泵40的出流口C相连通,出液口上装有储液管41a,冷凝器30置于换热箱内41b内;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温度传感器装于压缩机10的进流口处。
系统开始运行前,首先将气动多腔泵40置于要输送、加热的液体内,被输送加热的液体进入气动多腔泵40的液腔内;启动压缩机10,系统运行,此时,蒸发器20内的工质吸收环境中的热能,变成低压干蒸气,低压干蒸气流出蒸发器20的出流口,经压缩机10的进流口流入压缩机10的工作腔内,再经压缩机10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蒸气。高温高压蒸气经压缩机10出流口:(1)当二位三通换向阀50处于第一位置,即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其一侧接口及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A导通时,高温高压蒸气直接进入气动多腔泵40一侧的膨胀腔内膨胀做功,如此同时,其一侧液腔内的液体被挤压,经出流口C和出流管41流进换热箱41b,并流出储液管41a。当气动多腔泵40内一侧的液腔内的液体被输送完时,其另一侧液腔内的液体也被充满,此时气动多腔泵40的换向阀被换向;压缩机10输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转向进入其另一侧的膨胀腔并膨胀做功,输送提升其另一侧液腔内的液体;此时其一侧的膨胀腔内的气体经膨胀做功、散热变成低压低温蒸汽,经气动多腔泵40的排气口B进入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进而进入蒸发器20,形成提升输送流体的循环。(2)当二位三通换向阀50处于第二位置,即连通气动多腔泵40进气口A的二位三通换向阀50的中间接口与其另一侧接口及冷凝器30的出流口导通时,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先流经冷凝器30散热,再进入二位三通阀50的另一侧接口,并从中间接口流入气动多腔泵40的进气口A,继而进入气动多腔泵40一侧的膨胀腔内膨胀做功,如此同时,其一侧液腔内的液体被挤压,经出流口C和出流管41流进换热箱41b,并流出储液管41a。当气动多腔泵40内一侧的液腔内的液体被输送完时,其另一侧液腔内的液体也被充满,此时气动多腔泵40的换向阀被换向;压缩机10输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转向进入其另一侧的膨胀腔并膨胀做功,输送提升其另一侧液腔内的液体;此时其一侧的膨胀腔内的气体经膨胀做功、散热变成低压蒸汽,经气动多腔泵40的排气口B进入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进而进入蒸发器20,从而实现先加热再提升输送流体的功能。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送流体或对有限空间制热的水源多用途热泵的技术方案,主要由压缩机10、蒸发器20、气液分离器22、冷凝器30、气动多腔泵40、二位三通换向阀50、管路60、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干燥过滤器80、单向阀51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等组成,所述压缩机10的进流口与气液分离器22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气液分离器22的进流口与蒸发器20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蒸发器20的进流口与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出流口相连通,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进流口与干燥过滤器80的出流口相连通,干燥过滤器80的进流口与气动多腔泵40的排气口和单向阀51的进流口通过三通管路相连通,二位三通换向阀50的中间接口与气动多腔泵40的进气口A和单向阀51的出流口通过三通管路连通,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冷凝器30的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冷凝器30的进流口及压缩机10的出流口通过三通管路连通,气动多腔泵40的出流口C上装有出流管41,出流管41上装有换热箱41b,换热箱41b是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封闭桶体,换热箱41b的进液口与气动多腔泵40的出流口C相连通,出液口上装有出液管41a,蒸发器20置于换热箱41b内,冷凝器30可置于有限空间R里,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的温度传感器装于压缩机10的进流口处。
系统开始运行前,首先将气动多腔泵40置于要输送的液体内,被输送的液体进入气动多腔泵40的液腔内;启动压缩机10,系统运行,此时,蒸发器20内的工质吸收换热箱41b内液体中的热能,变成低压低温干蒸气,低压低温干蒸气流出蒸发器20的出流口,经气液分离器22流入压缩机10的工作腔内,再经压缩机10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蒸气。高温高压蒸气经压缩机10出流口:(1)当二位三通换向阀50处于第一位置,即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其一侧接口及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A导通时,从压缩机10流出的高温高压蒸气绕过冷凝器30直接进入气动多腔泵40一侧的膨胀腔内膨胀做功,如此同时,其一侧液腔内的液体被挤压,经出流口C和出流管41流进换热箱41b,并流出出液管41a。当气动多腔泵40内一侧的液腔内的液体被输送完时,其另一侧液腔内的液体也被充满,此时气动多腔泵40的换向阀被换向;压缩机10输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转向直接进入其另一侧的膨胀腔并膨胀做功,输送提升其另一侧液腔内的液体;此时其一侧的膨胀腔内的气体经膨胀做功、散热变成低压低温蒸汽,经气动多腔泵40的排气口B流经干燥过滤器80、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进而进入蒸发器20,形成水源热泵式提升输送流体的循环。在此运行过程中,当气动多腔泵40刚换向时,其排气口B处的高压气体会经单向阀51反馈回来一部分进入其进气口A,从而提高运行效率。(2)当二位三通换向阀50处于第二位置,即连通气动多腔泵40进气口A的二位三通换向阀50的中间接口与其另一侧接口及冷凝器30的出流口导通时,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先流经冷凝器30散热,再进入二位三通阀50的另一侧接口,并从中间接口流出进入气动多腔泵40的进气口A,继而进入气动多腔泵40一侧的膨胀腔内膨胀做功,如此同时,其一侧液腔内的液体被挤压,经出流口C和出流管41流进换热箱41b,并流出出液管41a。当气动多腔泵40内一侧的液腔内的液体被输送完时,其另一侧液腔内的液体也被充满,此时气动多腔泵40的换向阀被换向;压缩机10输出的高温高压气体流经冷凝器30、二位三通阀50转向进入气动多腔泵40另一侧的膨胀腔并膨胀做功,输送提升其另一侧液腔内的液体;此时其一侧的膨胀腔内的气体经膨胀做功、散热变成低压低温蒸汽,经气动多腔泵40的排气口B进入干燥过滤器80、温控膨胀阀式节流器70,进而进入蒸发器20,从而实现水源热泵式向有限空间制热并同时输送液体的功能。在此运行过程中,当气动多腔泵40刚换向时,其排气口B处的高压气体会经单向阀51反馈回来一部分进入其进气口A,从而提高运行效率。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对有限空间调节空气、输送流体的水源多用途热泵技术方案。主要由压缩机10、蒸发器(系统对空间R处于制热状态时)20、冷凝器(系统对空间R处于制热状态时)30、气动多腔泵40、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二位三通换向阀50、管路60、节流阀70、喷射器110,开关阀51、52、53、54,出流管41、41a,换热箱41b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10的进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的主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压缩机10的出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的主进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系统对空间R处于制热状态时,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在第一位状态,做为蒸发器20的出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的其中一进回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蒸发器20的进流口与节流阀70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节流阀70的进流口与气动多腔泵40的排气口B通过管路相连通,做为冷凝器30的进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的另一进回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冷凝器30的进流口还与二位三通换向阀50的一侧进流口通过三通管路相连通,冷凝器30的出流口与二位三通换向阀50的另一侧进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二位三通换向阀50的中间接口与开关阀53、52的进流口通过三通管路相连通,开关阀53的出流口与喷射器110的高压进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喷射器110的混合出流口与气动多腔泵40的进气口A通过管路相连通,喷射器110的低压进流口与开关阀51的出流口相连通,开关阀51的进流口与气动多腔泵40的排气口B通过三通管路相连通,开关阀52的出流口与喷射器110的混合出流口通过三通管路相连通,开关阀54并联在节流阀70一侧,出流管41的进流口与气动多腔泵40的出流口C相连通,出流管41的出流口与换热箱41b进流口相连通,换热箱41b的出流口与出流管41a的进流口相连通。蒸发器20置于换热箱41b内,冷凝器30置于有限空间R内。系统对有限空间R处于制冷状态时,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在第二位导通状态;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使制热状态时的蒸发器功能转为制冷状态时的冷凝器功能,制热状态时冷凝器功能转为制冷状态时的蒸发器功能。
当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处于第一位置,即工质沿着实线流动;二位三通换向阀50处于第一位置,即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的另一进回气口与二位三通换向阀50的中间接口直接导通;开关阀51、53打开,开关阀52、54关闭时,此时系统运行于提升输送流体的功能状态。
当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处于第一位置,即工质沿着实线流动;二位三通换向阀50处于第二位置,即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的另一进回气口与冷凝器30的出流口及二位三通换向阀50的中间接口直接导通;开关阀51、53打开,开关阀52、54关闭时,此时系统运行于向有限空间R内制热为主,以提升输送流体为辅的水源热泵功能状态。
当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处于第二位置,即工质沿着虚线流动;二位三通换向阀50处于第二位置,即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90的另一进回气口与冷凝器30的出流口及二位三通换向阀50的中间接口直接导通;开关阀51、53关闭,开关阀52、54打开时,此时系统运行于向有限空间R内制冷为主,以提升输送流体为辅的水源热泵功能状态。
尽管已经结合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装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本文所述的具体形式,相反,其目的在于覆盖理所当然会落入所述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范围内的各种替代方式、改型、各种特征要素的再组合而衍生的新组合和等同体。

Claims (18)

1.一种多用途热泵,其特征在于:是一种用于输送流体为主,对有限空间制冷为辅的热泵,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气动多腔泵、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蒸发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蒸发器的进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压缩机的出流口相连通,气动多腔泵的出流口上装有出流管,有限空间需要制冷时,蒸发器置于有限空间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泵,其特征在于: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管路、压缩机的出流管路、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管路之间连通有喷射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管路通过三通管路与喷射器的低压进流口相连通,压缩机的出流管路与喷射器的高压进流口相连通,喷射器的混合出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管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发器的进流管路上连通有吸气阀,在所述气动多腔泵的出流管与气动多腔泵的排气管路之间连通安装有压差放气阀,压差放气阀的进气口与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相连通,压差放气阀的压力平衡口与气动多腔泵的出流管相连通,所述工质为空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机的出流管路上连通有工质储液器,在蒸发器的出流管路上连通有气液分离器,所述工质为相变工质。
5.根据权利要求1、2、4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发器的进流管路上串接有节流器,在节流器进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之间的管路上串接有冷凝器,冷凝器置于较低温度的环境里,蒸发器置于较高温度的环境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泵,其特征在于:在节流器的进流口、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和冷凝器的进流口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通过管路连通,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冷凝器的进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冷凝器出流口及节流器的进流口通过三通管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泵,其特征在于:在压缩机出流管路和气动多腔泵的进气管路上设置有冷凝器和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连通,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冷凝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冷凝器的进流口及压缩机的出流口通过三通管路连通,冷凝器置于较低温度的环境里,蒸发器置于较高温度的环境里。
8.一种多用途热泵,其特征在于,是一种用于输送流体、加热流体的热泵,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气动多腔泵、二位三通换向阀、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蒸发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蒸发器的进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联通,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冷凝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冷凝器的进流口及压缩机的出流口通过三通管路连通,气动多腔泵的出流口上装有出流管,出流管上装有换热箱,换热箱是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封闭桶体,换热箱的进液口与气动多腔泵的出流口相连通,冷凝器置于换热箱内。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泵,其特征在于: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管路、压缩机的出流管路、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管路之间连通有喷射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管路通过三通管路与喷射器的低压进流口相连通,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喷射器的高压进流口相连通,喷射器的混合出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相连通。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泵,其特征在于: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管路、压缩机的出流管路、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管路之间连通有单向阀,气动多腔泵的排气管路通过三通管路与单向阀的进流口相连通,压缩机的出流管路与冷凝器的进流管路通过三通与单向阀的出流口相连通。
11.一种多用途热泵,其特征在于,是一种用于输送流体、   对有限空间制热的热泵,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气动多腔泵、二位三通换向阀、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蒸发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蒸发器的进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联通,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冷凝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冷凝器的进流口及压缩机的出流口通过三通管路连通,气动多腔泵的出流口上装有出流管,出流管上装有换热箱,换热箱是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封闭桶体,换热箱的进液口与气动多腔泵的出流口相连通,蒸发器可以置于换热箱内或较高温度的环境里,冷凝器置于有限空间内。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泵,其特征在于: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管路、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管路、与压缩机排气管路之间连通有喷射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管路通过三通管路与喷射器的低压进流口相连通,连通在压缩机出流管路上的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喷射器的高压进流口相连通,喷射器的混合出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相连通。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泵,其特征在于: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管路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管路之间连通有单向阀,气动多腔泵的排气管路通过三通管路与单向阀的进流口相连通,气动多腔泵的进气管路通过三通与单向阀的出流口相连通。
14.  一种多用途热泵,其特征在于,是一种用于调节空气、输送流体的热泵,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气动多腔泵、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管路及工作其内的工质组成;所述压缩机的进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的主出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压缩机的出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的主进流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制热状态时,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在第一位状态,做为蒸发器的出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的其中一进回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做为冷凝器的进流口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的另一进回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蒸发器的进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冷凝器的出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制冷状态时,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在第二位导通状态;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使制热状态时的蒸发器功能转为制冷状态时的冷凝器功能,制热状态时冷凝器功能转为制冷状态时的蒸发器功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泵,其特征在于:在制热状态时的冷凝器的进流口、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和冷凝器的出流口之间接有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中间接口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联通,两侧接口的一个接口与冷凝器的出流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接口与冷凝器的进流口及与二位四通功能换向阀的一进回气口通过三通管路相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动多腔泵的出流口上装有出流管,出流管上装有换热箱,换热箱是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封闭桶体,换热箱的进液口通过出流管与气动多腔泵的出流口相连通,制热状态时的蒸发器置于换热箱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泵,其特征在于: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管路、气动多腔泵的进气管路、二位三通阀的中间接口之间连通接有喷射器,气动多腔泵的排气口管路通过三通管路与喷射器的低压进流口相连通,二位三通阀的中间接口通过管路与喷射器的高压进流口相连通,喷射器的混合出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通过管路相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热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凝器的出流口与气动多腔泵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连通有工质储液器,在蒸发器的出流口与压缩机进流口之间的管路上连通有气液分离器,所述工质为相变工质。
CN201310250763.7A 2013-06-24 2013-06-24 多用途热泵 Active CN1032779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0763.7A CN103277937B (zh) 2013-06-24 2013-06-24 多用途热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0763.7A CN103277937B (zh) 2013-06-24 2013-06-24 多用途热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77937A true CN103277937A (zh) 2013-09-04
CN103277937B CN103277937B (zh) 2015-07-08

Family

ID=49060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50763.7A Active CN103277937B (zh) 2013-06-24 2013-06-24 多用途热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7793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0515A (zh) * 2015-10-26 2015-12-23 王超颖 一种多用途泵系统
CN111707028A (zh) * 2020-07-14 2020-09-25 南京安纳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空调室外风冷除霜装置
CN114111040A (zh) * 2021-11-22 2022-03-01 王思哲 一种工业超高温热泵机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61A (zh) * 1994-03-30 1995-10-04 王政玉 气压泵及其气动液体泵
CN1190156A (zh) * 1998-03-09 1998-08-12 王政玉 气动泵
KR20090105628A (ko) * 2008-04-03 2009-10-07 (주)티이엔 히트펌프시스템의 보조열원공급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2538296A (zh) * 2011-07-16 2012-07-04 王政玉 多用途热力机械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61A (zh) * 1994-03-30 1995-10-04 王政玉 气压泵及其气动液体泵
CN1190156A (zh) * 1998-03-09 1998-08-12 王政玉 气动泵
KR20090105628A (ko) * 2008-04-03 2009-10-07 (주)티이엔 히트펌프시스템의 보조열원공급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2538296A (zh) * 2011-07-16 2012-07-04 王政玉 多用途热力机械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0515A (zh) * 2015-10-26 2015-12-23 王超颖 一种多用途泵系统
WO2017071106A1 (zh) * 2015-10-26 2017-05-04 王超颖 一种多用途泵系统
CN105180515B (zh) * 2015-10-26 2018-07-27 王超颖 一种多用途泵系统
CN111707028A (zh) * 2020-07-14 2020-09-25 南京安纳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空调室外风冷除霜装置
CN114111040A (zh) * 2021-11-22 2022-03-01 王思哲 一种工业超高温热泵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77937B (zh) 2015-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71106A1 (zh) 一种多用途泵系统
CN101458000B (zh) 热能驱动的制冷与发电一体化装置
CN101153757B (zh) 太阳能燃气喷射制冷系统
CN103542597B (zh) 一种适于回收变温热源的功冷联供系统
CN102563987A (zh) 有机朗肯循环驱动的蒸气压缩制冷装置及方法
CN102620465A (zh) 无泵喷射式制冷机
CN103528262B (zh) 一种非能动式有机物工质喷射制冷方法
WO2010031334A1 (zh) 低温气体能量转换装置
CN103670970A (zh) 一种对太阳能实现梯级利用的冷热电多联供装置及方法
CN107882603A (zh) 构造冷源能量回收系统、热力发动机系统及能量回收方法
CN103277937B (zh) 多用途热泵
CN103233821B (zh) 一种空气温度调节系统
CN104034084A (zh) 一种吸附式热泵制冷与动力联供方法及其装置
CN103090582A (zh) 一种增压型三相吸收式蓄能装置
CN103175333B (zh) 中央空调联合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
CN108317769A (zh) 一种热电协同蓄能式吸收-吸附复叠多效制冷系统
CN211116438U (zh) 一种基于海洋温差能的发电制冷联合循环系统
CN109269143B (zh) 一种新型吸收式热泵及其应用方法
CN204574584U (zh) 一种带压力维持装置的新型节能型风冷冷水机组
CN207701188U (zh) 构造冷源能量回收系统及热力发动机系统
CN101586482A (zh) 一种低温型发动机以及发动机回热方法
CN206247631U (zh) 一种超低温热泵采暖机组
CN202885331U (zh) 一种内置发电装置的吸收式制冷系统
CN205536641U (zh) 通过环境工质实现热量循环的热力学循环系统
CN105783300B (zh) 通过环境工质实现热量循环的热力学循环系统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1

Address after: No.99 Taizhou Road, Guangling District,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angzhou Dongguan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803, room 2, block A, No. 264300, Wenhua West Road, hi tech District, Shandong, Weihai

Patentee before: Wang Zhengyu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2

Address after: 210-3, Block G, No. 43 Taizhou Road, Guangling District,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5000

Patentee after: Sachdi (Yangzho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99 Taizhou Road, Guangling District,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5004

Patentee before: Yangzhou Dongguan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