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70663A - 用电管理装置和用电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电管理装置和用电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70663A
CN103270663A CN2010800709304A CN201080070930A CN103270663A CN 103270663 A CN103270663 A CN 103270663A CN 2010800709304 A CN2010800709304 A CN 2010800709304A CN 201080070930 A CN201080070930 A CN 201080070930A CN 103270663 A CN103270663 A CN 1032706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agement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reference value
value
instantane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709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70663B (zh
Inventor
朴钟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270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0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70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06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3/00Non-retroactive 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variables by using an uncontrolled element, or an uncontrolled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such element or such combination having self-regulating properties
    • G05F3/02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3/04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a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involving trading of energy or energy transmission righ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10The network having a local or delimited stationary reach
    • H02J2310/12The local stationary network supplying a household or a building
    • H02J2310/14The load or loads being home applian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5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for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loads
    • H02J2310/56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for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lo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 upon which the selective controlling is based
    • H02J2310/62The condition being non-electrical, e.g. temperature
    • H02J2310/64The condition being economic, e.g. tariff based load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02B70/3225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42Home applia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用电管理装置和用电管理方法。按照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用电管理装置包括:通信单元,用于经由智能网用电信息网络接收用电信息,或者经由内部网络发送有关连接到网络的电子设备的用电管理信息;参考值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总的区域,以及设置最大可允许的用电参考值和与所设置的总的区域相对应的检查用电参考值;以及控制器,用于当当前检查使用的用电值超过设置的检查用电参考值时,考虑到比较当前累积使用的用电值与所设置的最大可允许的用电参考值的用电比例值,以及比较当前时间与某个时间的间隔比例值,执行控制以确定用于连接到内部网络的每个电子设备的管理模式,以及发送与所确定的管理模式相对应的用电管理信息。经由通过本申请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对于各种电子设备进行有效的用电管理。此外,可以确定和实现在当前时间处最适宜的用电管理模式。而且,当经由通过本申请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电管理是可以在不超过最初设置的最大可允许的参考值范围内时,例如,当用户仅设置可允许的最大电费时,此后,可以对于内部电子设备进行电管理,使得不超过所设置的最大可允许的电费。

Description

用电管理装置和用电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电管理装置和用电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正在进行对新的电力网研究和开发的讨论,其中数字技术被移植到现有技术上的常规的模拟电力网。相对于新的数字电力网,还与信息通信技术结合实现用于经由双向通信实时发送和接收电力信息(或者用电信息)方法的研究和开发。例如,智能网技术广泛地称为智能电力网,其可以进一步被认为是由此开发的电力网技术的一个。在下文中,术语“智能网用电信息网络”、“智能网”,或者“电力网”将共同地表示提供有双向通信的智能电力网的例子。为本发明以下描述的简单起见,智能电力网将称为“智能网用电信息网络”。相应地,智能网用电信息网络已经通过使用各种方法实现,例如,智能网用电信息网络可以通过使用广泛使用的因特网或者PLC(电力线通信)实现,或者智能网用电信息网络也可以通过独立地标准化新的电力信息网来实现。
因此,如上所述,由于对智能网用电信息网络的论述变得更加活跃,对于在使用电的电子设备中降低电力消耗的需求被实际地提高。尤其是,在此处还包括对通过对电的有效使用来减小电力消耗的讨论。因此,显然,正在需要对用电管理装置(或者电力控制装置)和用电管理方法(或者电力控制方法)的研究和开发,其能够通过使用在智能网用电信息网络内的各种电力信息(或者用电信息),对相应于各种电子设备执行有效的用电管理(或者电力控制)。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寻求提供一种能够对各种电子设备执行有效的用电管理的用电管理装置和用电管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将不仅受如上所述目的的限制,并且在本申请的以下的描述中,在本说明书中没有提及的任何其它附加的技术目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技术解决方案
按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一种用电管理装置,包括: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经由智能网用电信息网络接收用电信息,或者经由内部网络发送相应于连接到网络的电子设备的用电管理信息;参考值建立单元,该参考值建立单元建立整个部分,并且建立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和相应于建立的整个部分的瞬时用电参考值;以及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决定用于连接到内部网络的每个电子设备的管理模式,当当前瞬时使用的用电值超过设置的瞬时用电参考值时,基于当前累积使用的用电值相对于设置的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相比较的用电比例值,和基于比较特定部分的当前时间点的部分比例值,并且执行管理操作,以便发送相应于所决定的管理模式的用电管理信息。
另外,参考电费和电量中的至少任何一个来决定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和瞬时用电参考值。
另外,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由用户在特定部分期间利用最大可允许电费或者电量中的任何一个来建立。
此外,瞬时用电参考值通过基于预先确定的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和特定部分时段计算瞬时电量来建立。
此外,管理模式被划分成正常模式、主管理模式和辅助管理模式,并且当部分比例值在超过用电比例值的预先确定的范围内时执行正常模式。
并且,管理模式被划分成正常模式、主管理模式和辅助管理模式,并且当部分比例值和用电比例值在相同的范围内时执行主管理模式。
并且,在执行主管理模式时,控制单元检查每个电子设备的使用电量,并且控制单元相对于超过平均用电的任何电子设备执行节电管理。
另外,在执行主管理模式时,控制单元使用包括在用电管理装置中的显示装置,和/或包括在具有在其中执行节电管理的相对应的电子设备中的显示装置,并且控制单元执行管理操作,以提供通知正在执行节电管理的用户报警消息。
并且,管理模式被划分成正常模式、主管理模式和辅助管理模式,并且当用电比例值是在超过部分比例值的预先确定的范围内时执行辅助管理模式。
此外,在执行辅助管理模式时,控制单元检查每个电子设备的使用电量,并且控制单元将电子设备分类为必要的电子设备和不必要的电子设备,以相对于必要的电子设备执行节电管理,和相对于不必要的电子设备执行电力阻止管理。
另外,在执行辅助管理模式时,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将瞬时使用的参考值调整为低等级值的步骤。
另外,在执行辅助管理模式时,控制单元使用包括在用电管理装置中的显示装置,和/或包括在具有在其中执行节电管理或者电力阻止管理的相对应的电子设备中的显示装置,并且控制单元执行管理操作,以提供通知正在执行节电管理的用户报警消息。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一种用电管理装置,包括: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经由智能网用电信息网络接收用电信息,或者经由内部网络发送相应于连接到网络的电子设备的用电管理信息;参考值建立单元,该参考值建立单元建立与特定部分相对应的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在特定的部分划分为多个子部分之后对于每个子部分的用电参考值、以及瞬时用电参考值;以及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将在与特定子部分相对应的时间点处累积使用的用电值与在相对应的子部分中建立的子部分用电参考值进行比较,并且将当前瞬时用电值与设置的瞬时使用的参考值进行比较,以决定用于连接到内部网络的每个电子设备的管理模式,和执行控制操作,以发送相应于所决定的管理模式的用电管理信息。
此外,通过将整个部分划分为具有相同大小的相等的部分来建立子部分。
并且,通过基于整个部分的特征将整个部分划分为具有不同大小的非相等的部分来建立子部分。
并且,管理模式被划分成正常模式、主管理模式和辅助管理模式,并且当在与特定子部分相对应的时间点处累积使用的用电值在小于在相应的子部分中建立的子部分用电参考值的范围内时执行正常模式。
另外,管理模式被划分成正常模式、主管理模式和辅助管理模式,并且当在与特定子部分相对应的时间点处累积使用的用电值超过在相对应子部分中建立的子部分用电参考值时,并且当当前瞬时用电值在不超过所设置的瞬时使用的参考值的范围内时执行主管理模式,以及在执行主管理模式时,控制单元检查每个电子设备的使用电量,并且其中控制单元相对于超过平均用电的任何电子设备执行节电管理,以及在执行主管理模式时,控制单元使用包括在用电管理装置中的显示装置,和/或包括在具有在其中执行节电管理的相对应的电子设备中的显示装置,并且控制单元执行管理操作,以提供通知正在执行节电管理的用户报警消息。
另外,管理模式被划分成正常模式、主管理模式和辅助管理模式,并且当在与特定子部分相对应的时间点处累积使用的用电值超过在相对应的子部分中建立的子部分用电参考值时,并且当当前瞬时用电值在超过所设置的瞬时使用的参考值的范围内时执行辅助管理模式,以及在执行辅助管理模式时,控制单元检查每个电子设备的使用电量,并且控制单元将电子设备分类为必要的电子设备和不必要的电子设备,以相对于必要的电子设备执行节电管理,和相对于不必要的电子设备执行电力阻止管理,以及在执行辅助管理模式时,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将瞬时使用的参考值调整为低等级值的步骤,并且在执行辅助管理模式时,控制单元使用包括在用电管理装置中的显示装置,和/或包括在具有在其中执行节电管理或者电力阻止管理的相对应的电子设备中的显示装置,并且其中控制单元执行管理操作,以提供通知正在执行节电管理的用户报警消息。
此外,瞬时用电参考值被建立为由第一瞬时用电参考值和第二瞬时用电参考值组成。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一种用电管理方法,包括:参考值建立步骤,该参考值建立步骤建立整个部分,并且建立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和相应于所建立的整个部分的瞬时用电参考值;当当前瞬时使用的用电值超过所设置的瞬时用电参考值时,计算当前累积使用的用电值相对于所设置的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相比较的用电比例值,和计算比较特定部分的当前时间点的部分比例值的步骤;以及用电管理步骤,该用电管理步骤基于用电比例值和部分比例值决定用于连接到内部网络的每个电子设备的管理模式,和执行管理操作,以发送相应于所决定的管理模式的用电管理信息。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一种用电管理方法,包括:参考值建立步骤,该参考值建立步骤建立与整个部分相对应的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在将特定部分划分为多个子部分之后对于每个子部分的用电参考值、以及瞬时用电参考值;比较步骤,该比较步骤将在与特定子部分相对应的时间点处累积使用的用电值与在相对应的子部分中建立的子部分用电参考值进行比较,并且将当前瞬时用电值与所设置的瞬时使用的参考值进行比较;以及用电管理步骤,该用电管理步骤基于比较结果决定用于连接到内部网络的每个电子设备的管理模式,并且执行控制操作,以发送相应于所决定的管理模式的用电管理信息。
此外,参考电费或者电量中的至少任何一个来决定建立参考值。
有益效果
按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提出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以相对于各种电子设备执行有效的用电管理(或者电力控制)。另外,可以决定和适用最适当(或者适宜)于当前时间点的用电管理模式(或者电力控制模式)。
另外,按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提出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用电管理(或者电力控制)可以在不超过最初确定的最大可允许(或者可容许的)参考值的范围内执行,例如,当用户仅建立(或者确定)可容许的(或者可允许的)最大电费费用时,可以将内部电子设备的用电管理(或者电力控制)执行为以后不超过所建立的最大可允许电费费用的程度。
附图说明
图1图示按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使用智能网用电(或者电力)信息网描述电力(或者电)使用例子的图。
图2图示按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电管理(或者电力控制)装置的示例性结构。
图3~图5分别图示按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电管理(或者电力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图9分别图示按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描述用电管理(或者电力控制)方法的电使用图形。
图10图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电管理(或者电力控制)装置的示例性结构。
图11~图13分别图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电管理(或者电力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图17分别图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描述用电管理(或者电力控制)方法的电使用图形。
图18~图20分别图示按照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电管理(或者电力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仅供参考,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将仅作为用于描述本发明的技术精神的例子提供,并且因此,显然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将不仅受限于在此处提供和阐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图示按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使用智能网用电(或者电力)信息网描述电力(或者电)使用例子的图。尤其是,图1图示基于特定用户网络(20,以下简称为“内部网络”)的例子,其连接(或者接入)智能网用电(或者电力)信息网(10)。各种电子设备(21~26)被连接到可用于在内部网络(20)内通信的网络,并且例如,可以存在空调(22)、冰箱(23)、TV(24)、洗衣机(25)、便携式移动设备(26)等,并且可以分别存在控制和管理电子设备的电力(或者电)使用的用电管理(或者电力控制)装置(21,以下简称为“智能服务器”)。相应地,本发明涉及用电管理装置(21)的结构和使用其的用电管理方法,用电管理装置(21)连接到智能网用电信息网络(10),并且其控制包括在内部网络(20)中电子设备的电使用。
相应地,虽然本发明的描述寻求将用电管理装置(21)作为一个独立地单独的产品的例子描述,为描述简单起见,用电管理装置(21)不是绝对要求作为单独的产品以实现本发明,并且根据其使用例子,用电管理装置(21)也可以替换被包括在内部网络中的特定电子设备中的任何一个。例如,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描述了用电管理装置和管理方法的配置,其可以被包括在TV(24)或者便携式移动设备(26)中。
图2图示按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电管理(或者电力控制)装置的示例性结构。按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电管理装置例如包括参考值建立单元(101)、使用电检查单元(102)、比较单元(103)、通信单元(104)、控制单元(105)和显示单元(106)。相应地,为描述简单起见,对于该结构以用于每个功能的块形式示出,并且在实际实现时,用电管理装置可以被配置为单个结构或者可以作为软件程序实现。另外,在本发明特定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然是,用电管理装置的元件的部分可以对应于补充元件,并且不是用电管理装置的基本元件。
通信单元(104)被连接到以上描述的智能网用电信息网络(10),从而能够执行双向通信,诸如,接收用电信息或者发送相关信息。另外,通信单元(104)被连接到内部网络(20),从而能够与接入和存在于内部网络(20)的电子设备(22~26)执行双向通信。尤其是,通信单元(104)执行将相应于包括在用电管理装置中的控制单元(105)的控制(或者管理)处理的用电(或者电力)控制信号发送给电子设备(22~26)的每个的功能。因此,虽然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为简单起见,将通信单元(104)图示为单个功能块,但其应该适合于将通信单元(104)理解为执行多个通信功能的各种通信模块(例如,能够执行有线、无线、近距离(close-range)通信的模块)的组单元。
参考值建立单元(101)建立用于用电管理的参考值,并且存储该设置的参考值。参考值建立单元(101)包括建立特定部分的总的(或者整个)部分建立模块(1011)、建立由于在所设置的总的(或者整个)部分内的累积,允许(或者容许)的最大参考值的最大可允许参考值建立模块(1012)、以及建立瞬时用电参考值(在所设置的总的(或者整个)部分内允许)的瞬时用电参考值建立模块(1013)。
相应地,参考值可以基于(或者参考)电费或者电量中的至少任何一个来决定。例如,当基于电费决定参考值时,最大可允许参考值和瞬时参考值可以分别地以“最大可允许电费”和“瞬时使用的电费”替换。相反地,当基于电量决定参考值时,最大可允许参考值和瞬时参考值可以分别地以“最大可允许参考电量”和“瞬时参考电量”替换。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能够建立和使用电费和电量中的任何一个作为参考值。另外,根据使用例子,即使用户设置最大可允许电费作为参考值(由于用户对于具有降低电使用费用具有更大的意图,从用户的观点,将更方便将电费设置为参考值),参考建立单元(101)可以计算和建立对应于所建立的电费的电量作为内部系统参考。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实时或者部分特定的电费信息(其经由以上描述的智能网用电信息网络(10)接收),电量可以被转换和建立。另外,该建立可以以相反的情形执行。更具体地说,利用电量建立的参考值可以转换为电费,以用作内部系统参考,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经由用电信息网络(10)接收的电费信息。
另外,使用电检查单元(102)执行验证在当前内部网络(20)内的电子设备(例如,图122~26))的电使用状态的功能。使用电检查单元(102)包括检查在建立的总的(或者整个)部分内的当前时间点的当前时间点检查模块(1021)、检查直到当前时间点的累积的电使用值的累积的电使用检查模块(1022)、以及检查在当前时间点处的瞬时用电值的瞬时电使用检查模块(1023)。
另外,比较单元(103)按照控制单元(105)的控制在以上描述的参考值建立单元(101)和使用电检查单元(102)内的每组信息之间的执行比较处理。基于该比较结果,计算“部分比值”和“用电比值”,并且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这些。
除了控制在用电管理装置内的整个单元之外,控制单元(105)基于比较单元(103)的结果决定用于在内部网络(20)内的每个电子设备的“管理模式”,并且然后产生相应的用电管理信号,从而执行允许产生的用电管理信号经由通信单元(104)被发送的控制(或者管理)操作。相应地,由控制单元(105)决定的管理模式例如可以由正常模式、主管理模式(例如,节电模式),和辅助管理模式(例如,电力阻止模式)组成,并且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这些。
显示单元(106)由可以由用户可听地和/或可视地识别的,并且在用电管理装置的周围提供的装置组成。用电管理装置因此能够经由显示单元(106)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并且尤其是,按照控制单元(105)的控制过程,用电管理装置也能够提供最符合以上描述的管理模式的“用户报警消息”给用户。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3~图9详细描述按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电管理方法。
首先,由于用户或者系统,在以上描述的参考值建立单元(101)内的特定部分被建立(或者确定)为整个部分,或者在所设置的整个部分内建立由于累积使用而允许(或者容许)的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Max-P)和瞬时用电参考值(THI)(S101)。例如,整个部分可以以月为单位或者以周为单位建立,并且参考值可以基于电费或者电量来建立。因此,更具体地说,例如,在以月为单位的整个部分中,“30,000won”(即,最大可允许电费)可以设置为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Max-P),并且“500won”(即,瞬时电费)可以设置为瞬时用电参考值(THI)。做为选择,例如,在以月为单位的整个部分中,“30,000won”(即,最大可允许电费)可以设置为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Max-P),并且“10Kwh”(即,瞬时电量)可以设置为瞬时用电参考值(THI)。另外,当用户建立整个部分和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Max-P)时,系统(例如,控制单元(105))可以在稍后的处理中基于设置的整个部分和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Max-P)能够建立瞬时用电参考值(THI)。
此后,控制单元(105)在当前时间点处经由在以上描述的使用电检查单元(102)内的瞬时电使用检查模块(1023)检查瞬时使用的用电值(S102),其由在内部网络(20)内的电子设备使用。相应地,显然,在建立的瞬时用电参考值(THI)对应于电费的情况下,瞬时使用的用电值可以转换为瞬时使用的电费,以被检查,并且在瞬时用电参考值(THI)对应于电量的情况下,瞬时使用的用电值可以作为瞬时使用的电量而被检查。
在处理步骤S102之后,以上描述的比较单元(103)比较在检查的当前时间点处的瞬时使用的用电值和设置的瞬时用电参考值(THI)(S103)。基于该比较结果,当当前瞬时使用的用电值小于所建立的瞬时用电参考值时,这可以被确定为正常处理步骤,并且因此,用电管理可以基于正常模式操作(或者执行)(S106)。正常模式指的是保持当前操作的用电管理模式,并且也指的是相对于每个电子设备不执行任何附加的用电管理(或者控制)的用电管理模式。相应地,图6图示示出与瞬时用电参考值(THI)相比较的瞬时使用的用电值的示例性图形。图6的601a部分被确定为瞬时使用的用电值超过瞬时用电参考值(THI)时的时间点,并且剩余的部分可以确定为瞬时使用的用电值小于瞬时用电参考值(THI)时的时间点。
如果当前瞬时使用的用电值超过所设置的瞬时用电参考值(例如,在图6的601a部分内的时间点),则控制单元(105)计算“部分比例值”和“用电比例值”(S104)。“部分比例值”和“用电比例值”基于在以上描述的比较单元(103)内的比较结果计算。更具体地说,部分比例值指的是在比较特定的整个部分的当前时间点之后按比例地计算的值。例如,当整个部分对应于“30天”时,并且当在整个部分的起始点之后,当前时间点对应于“10天”时,该部分比例值被计算为近似33%。另外,电力比例值指的是在当前检查的累积使用的用电值相对于所设置的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进行比较之后按比例地计算的值。例如,当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对应于“30,000won”时,并且当当前时间点累积使用的用电值对应于“15,000won”时,该用电比例值被计算为50%。
此后,控制单元(105)基于在步骤S104中所计算的部分比例值和用电比例值选择管理模式(或者控制模式)(S105)。相应地,管理模式例如可以由正常模式(S106)、主管理模式(S107)和辅助管理模式(S108)组成。
首先,当部分比例值超过用电比例值直到大于参考差值(例如,预先确定为1%、3%或者5%)的时执行正常模式(S106)。相应地,图7图示示出对应于正常模式的部分比例值和用电比例值的示例性图形。按照图7,由于整个部分被设置为“30天”,并且由于当前时间点对应于整个部分的第一个“10天”,所以该部分比例值对应于近似“33%”。另外,由于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Max-P)对应于“30,000won”,并且由于当前时间点累积使用的用电值对应于“6,000won”,所以该用电比例值被计算为“20%”。因此,当参考差值被设置为5%时,按照在图7中示出的例子,由于部分比例值(33%)大于用电比例值(20%)13%,所以该管理模式可以最终确定为“正常模式”。更具体地说,在这个处理步骤中,“正常模式”指示与剩余的部分(其保持电使用)相比较当前累积使用电已经充分地和适当地被管理,并且因此,即使瞬时使用的用电值临时地超过瞬时用电参考值(THI),这指示是能够节省附加的用电(或者电力)(例如,节电模式或者电力阻止模式)的用电管理(或者电力控制)处理在此处不适用。
另外,当在部分比例值和用电比例值之间的差值在参考差值(例如,预先确定为1%、3%或者5%)范围之内时执行主管理模式(S107)。相应地,图8图示示出对应于主管理模式的部分比例值和用电比例值的示例性图形。按照图8,由于整个部分被设置为“30天”,并且由于当前时间点对应于整个部分的第一个“10天”,所以该部分比例值对应于近似“33%”。另外,由于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Max-P)对应于“30,000won”,并且由于当前时间点累积使用的用电值对应于“9,000won”,所以该用电比例值被计算为“30%”。因此,当参考差值被设置为5%时,按照在图8中示出的例子,由于部分比例值(33%)大于用电比例值(30%)3%,所以该管理模式可以最终被确定为“主管理模式”。更具体地说,“主管理模式”指示当前累积使用电相比于剩余的部分(其保持电使用)已经通过平均为类似的状态而被管理,并且因此,如果瞬时使用的用电值临时地超过瞬时用电参考值(THI),这指示当前时间点需要用于管理这样的临时超过的用电管理。
相应地,图4图示在主管理模式下的示例性管理流程图。在执行主管理模式时,控制单元(105)检查连接到内部网络(20)的所有电子设备的使用电量(S1071),并且还检查超过平均电使用的任何电子设备(S1072)。此后,通过使用显示单元(106)和/或在超过平均电使用的相应的电子设备内的显示装置,控制单元(105)可以提供通知正在相对应的电子设备上执行节电管理的用户报警消息(S1073)。随后,执行相应于对应的电子设备的节电管理(S1074)。处理步骤S1074可以通过使用最适合相应的电子设备每个的特征的不同方法来适用。例如,当TV(24)对应于需要节电管理的电子设备时,那么,通过调整TV屏幕的亮度和/或观看屏目的大小,可以促使节电。如果相应的电子设备对应于洗衣机(25),则该洗涤过程可以切换到节电模式。尤其是,该节电管理可以基于当前时间段的电费决定。另外,虽然图4作为另一个例子示出仅在超过平均用电的电子设备上执行节电管理的例子,也可以执行相应于在内部网络(20)内的所有电子设备执行共同的节电管理的方法。
另外,当用电比例值在超过参考差值(例如,预先确定为1%、3%或者5%)的范围之内时执行辅助管理模式(S108)。相应地,图9图示示出与辅助管理模式相对应的部分比例值和用电比例值的示例性图形。按照图9,由于整个部分被设置为“30天”,并且由于当前时间点对应于整个部分的第一个“10天”,该部分比例值对应于近似“33%”。另外,由于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Max-P)对应于“30,000won”,并且由于当前时间点累积使用的用电值对应于“12,000won”,所以该用电比例值被计算为“40%”。因此,当参考差值被设置为5%时,按照在图9中示出的例子,由于用电比例值(40%)超过部分比例值(33%)7%,从而超过部分比例值大于参考差值(例如,5%),该管理模式可以最终确定为“辅助管理模式”。更具体地说,“辅助管理模式”指示与剩余的部分(其保持电使用)相比较当前累积使用电处于过度地使用的状态,并且因此,这指示当前时间点对应于需要比主管理模式更强的用电管理以管理这样的临时超过的时间点,以及更强的用电管理。
相应地,图5图示在辅助管理模式下的示例性管理流程图。在执行辅助管理模式时,控制单元(105)检查连接到内部网络(20)的所有电子设备的使用电量(S1081),分类必要的电子设备和不必要的电子设备(S1082),以对分类为必要的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执行节电管理,和对分类为不必要的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执行电力阻止管理(S1085)。相应地,例如,对必要的和不必要的电子设备的分类可以通过用户预先分类和建立。
或者,更具体地说,在控制单元(105)通过使用显示单元(106)和/或在相对应的电子设备内的显示装置(在其上执行节电管理或者电力阻止管理)执行辅助管理模式时,控制单元(105)可以提供通知将电子设备分类为必要的电子设备和不必要的电子设备的结果的用户报警消息(S1083)。另外,通过参考用户报警消息(1083),用户能够验证分类为必要的电子设备和不必要的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的类型,从而能够将分类为不必要的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改变为必要的电子设备,并且将分类为必要的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改变为不必要的电子设备。
另外,在执行辅助管理方法时,控制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将预先确定的瞬时用电参考值(THI)调整为低等级值的步骤(S1084)。调整的瞬时用电参考值(M-THI)可以稍后在管理过程中使用,并且这可以允许更加增强的用电管理被执行。更具体地说,由于进入(或者启动)辅助管理模式的状态指示作为对于这样的突然超过的附加提供,使用的能量已经在短时间段内已经超过所估算的量,通过将瞬时用电参考值(THI)调整为低等级值,在步骤S103之后进入步骤S107和S108的频率提高,从而进一步加强用电管理。
此外,通过调整参考差值,也可以控制用电管理等级。例如,当预先确定的参考差值5%被调整和改变为参考差值1%时,在图8的例子中,由于在部分比例值(33%)和用电比例值(30%)之间的差值对应于3%,所以该参考差值超过1%,因此,该管理模式可以被确定,并且从“主管理模式”改变为“正常管理模式”。另外,例如,如果预先确定的参考差值5%被调整和改变为参考差值12%,在图7、图8和图9的例子中,由于在部分比例值和用电比例值之间相应的差值共同地在12%的范围内(例如,图7–10%,图8–3%,图9–10%),在所有情形下,该管理模式可以确定为“正常模式”。更具体地说,当最初确定参考差值时,或者在稍后过程中通过调整和改变参考差值,也可以调整用电控制过程。
图10图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用电管理(或者电力控制)装置的示例性结构。相应地,当将在图10中示出的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与在图2中示出的第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比较时,在两个示例性实施例之间的差别在于:第二个实施例中,整个部分首先被划分成子部分,并且当前累积使用的用电值与用于每个子部分的可允许参考值相比较,并且然后,通过将瞬时使用的用电值与瞬时用电参考值相比较,基于该比较结果决定用电管理模式。按照本发明的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电管理装置例如包括参考值建立单元(201)、使用电检查单元(202)、比较单元(203)、通信单元(204)、控制单元(205)和显示单元(206)。但是,为描述简单起见,该结构以用于每个功能的块的形式示出,并且在实际实现中,用电管理装置可以配置为单个结构或者可以作为软件程序实现。另外,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然是,用电管理装置的元件的一部分可以对应于补充元件,并且不是用电管理装置的基本元件。
通信单元(204)被连接到以上描述的智能网用电信息网络(10),从而能够执行双向通信,诸如,接收用电信息或者发送相关信息。另外,通信单元(204)被连接到内部网络(20),从而能够与接入和在内部网络(20)内存在的电子设备(22~26)执行双向通信。尤其是,通信单元(204)执行将相应于包括在用电管理装置中的控制单元(205)的控制(或者管理)处理的用电(或者电力)控制信号发送给电子设备(22~26)的每个的功能。因此,虽然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为简单起见,通信单元(204)被图示为单个功能块,但其应该适合于将通信单元(204)理解为执行多个通信功能的各种通信模块(例如,能够执行有线、无线、近距离通信)的组单元。
该参考值建立单元(201)建立用于用电管理的参考值,并且存储该设置的参考值。该参考值建立单元(201)包括将特定部分作为整个部分建立,并且将预先确定的整个部分划分为多个子部分的部分建立模块(2011),建立由于在设置的总的(或者整个)部分内的累积而允许(或者容许)的最大参考值的最大可允许参考值建立模块(2012),建立由于预先确定的子部分的每个的累积而可允许的用于每个子部分的参考值的子部分参考值建立模块(2013),和建立在设置的总的(或者整个)部分内允许的瞬时用电参考值的瞬时用电参考值建立模块(2014)。相应地,该参考值可以基于(或者参考)电费或者电量的至少任何一个决定。例如,当参考值基于电费决定时,最大可允许参考值和瞬时参考值可以分别地以“最大可允许电费”和“瞬时使用的电费”替换。相反地,当参考值基于电量决定时,最大可允许参考值和瞬时参考值可以分别地以“最大可允许参考电量”和“瞬时参考电量”替换。
另外,使用电检查单元(202)执行验证在当前内部网络(20)内的电子设备(例如,图122~26))的电使用状态的功能。该使用电检查单元(102)包括检查在建立的总的(或者整个)部分和子部分内的当前时间点的当前时间点检查模块(1021),检查直到当前时间点的累积电使用值的累积的电使用检查模块(1022),和检查在当前时间点处的瞬时用电值的瞬时电使用检查模块(1023)。
另外,该比较单元(203)按照控制单元(205)的控制执行在以上描述的参考值建立单元(201)和使用电检查单元(202)内的每组信息之间的比较处理。该比较结果被发送给控制单元(205)。
除了控制在用电管理装置内的整个单元之外,该控制单元(205)从比较单元(203)接收比较结果,并且决定用于在内部网络(20)内的每个电子设备的“管理模式”,然后产生相应的用电管理信号,从而执行允许产生的用电管理信号去经由通信单元(204)发送的控制(或者管理)操作。相应地,由控制单元(205)决定的管理模式例如可以由正常模式、主管理模式(例如,节电模式),和辅助管理模式(例如,电力阻止模式)组成,并且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这些。
显示单元(206)可以作为可以由用户可听地和/或可视地识别的装置被配置在用电管理装置的周围。该用电管理装置因此能够经由显示单元(206)提供各种信息给用户,并且尤其是,按照控制单元(205)的控制过程,该用电管理装置也能够提供最适合以上描述的管理模式的“用户报警消息”给用户。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1~图17详细描述按照本发明的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电管理方法。
首先,由于用户或者系统,在以上描述的参考值建立单元(101)内的特定部分被作为整个部分建立(或者确定),或者可以建立划分整个部分的多个子部分(S201)。相应地,例如,整个部分可以以月为单位或者以周为单位建立,并且子部分可以将预先确定的整个部分划分为相等的大小或者非相等的大小。例如,图14示出在整个部分内建立n个子部分的示例性情形,每个子部分具有相同的大小。另外,例如,当在建立n个子部分时以月为单位建立整个部分时,图15示出建立每个子部分为具有不同的大小的示例性情形。例如,图15图示划分和建立以月为单位子部分为平日和周末的情形。更具体地说,该子部分的建立可以由用户或者系统任意地执行以最适合用户的生活方式。
另外,由于累积使用允许(或者容许)的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Max-P)和和瞬时用电参考值(THI)在设置的整个部分内建立(S201)。例如,该参考值可以基于电费或者电量建立。因此,更具体地说,例如,在整个部分中,“30,000won”(即,最大可允许电费)可以设置为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Max-P),并且“500won”(即,瞬时电费)可以设置为瞬时用电参考值(THI)。做为选择,例如,在以月为单位的整个部分中,“30,000won”(即,最大可允许电费)可以设置为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Max-P),并且“10Kwh”(即,瞬时电量)可以设置为瞬时用电参考值(THI)。另外,当用户建立整个部分和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Max-P)时,系统(例如,控制单元(205))可以在稍后的处理中基于设置的整个部分和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Max-P)能够建立瞬时用电参考值(THI)。
此外,子部分参考值(THS#i)被对于预先确定的子部分的每个建立(S203)。子部分参考值(THS#i)可以利用用于每个子部分的最大可允许累积用电值建立,或者对应于用于每个子部分的最大可允许累积用电值的预先确定的比率(例如,90%)的值可以作为子部分参考值(THS#i)建立。更具体地说,虽然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其,管理模式的类型可以根据子部分参考值(THS#i)建立的大小不同,并且尤其是,当子部分参考值(THS#i)被建立为具有低等级时,该用电管理可以更加容易地执行。但是,代替寻求执行无条件的节电管理,由于本发明寻求在预先确定的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Max-P)内执行有效的用电管理,所需要的是通过经验或者批量地决定最适合每个内部网络(20)情形的最佳子部分参考值(THS#i)。另外,如上所述,该子部分参考值(THS#i)可以基于电费或者电量建立。
此后,控制单元(205)在当前时间段处通过使用累积使用的电检查模块(2022)检查由在内部网络(20)内的电子设备使用的累积使用的用电值,并且然后,控制单元(205)将检查值与子部分参考值(THS#i)进行比较(S204)。
基于该比较结果,如果累积使用的用电值不超过相对应的子部分参考值(THS#i),则以正常模式执行用电管理(S206)。例如,参考图14,在子部分#1~子部分#3和子部分#n期间,由于累积使用的用电值(1401)不超过每个子部分参考值(THI#1、THI#2、THI#3、THI#n),在相同的部分时段期间,以步骤S206的正常模式执行用电管理。相应地,正常模式指的是按照原样保持当前用电管理方法,并且还指的是对电子设备的每个不执行附加的用电管理。
另外,基于该比较的结果,如果累积使用的用电值超过相对应的子部分参考值(THS#i),则在稍后处理中基于瞬时使用的用电值决定用电管理模式。相应地,参考图14,例如,其中累积使用的用电值(1401)超过相对应的子部分参考值(THS#4)的时间点出现在子部分#4的部分内,并且随后在相同的时间点(1401a)处执行以下的操作。
例如,当诸如图14的1401a的时间段出现时,控制单元(205)在当前时间段处通过使用在以上描述的使用电检查单元(202)内的瞬时使用电检查模式(2023),检查由在内部网络(20)内的电子设备使用的瞬时使用的用电值(S205),并且然后,控制单元(205)在验证的当前时间点处将瞬时使用的用电值与预先确定的瞬时用电参考值(THI)进行比较(S207)。基于该比较结果,如果当前瞬时使用的用电值小于预先确定的瞬时用电参考值(THI),则控制单元(205)执行“主管理模式”(S208),并且如果当前瞬时使用的用电值超过预先确定的瞬时用电参考值(THI),则控制单元(205)执行“辅助管理模式”(S209)。相应地,“主管理模式”(S208)的详细操作由图12的步骤S2081、S2082、S2083和S2084的每个执行,并且由于相对应步骤每个的含义与图4的步骤S1071、S1072、S1073和S1074的每个相同,为简单起见,其详细说明将省去。另外,“辅助管理模式”(S209)的详细操作由图13的步骤S2091、S2092、S2093和S2094的每个执行,并且由于相对应步骤每个的含义与图5的步骤S1081、S1082、S1083和S1084的每个相同,为简单起见,其详细说明将省去。但是,相对于步骤S2094,最初设置的瞬时用电参考值(THI)可以调整为低等级瞬时用电参考值(M-THI)。相应地,例如,在图17中,作为特定时间点(1701a)的瞬时使用的用电值小于初始瞬时用电参考值(THI),但是大于调整的瞬时用电参考值(M-THI),这可以指示执行辅助管理模式(S209),而不是主管理模式(S208)。这表示当确定需要执行更加增强的用电管理方法时,控制单元(205)可以任意地决定和执行相对应的管理模式。
图18~图20分别地图示按照本发明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电管理(或者电力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当与图10~图17的本发明的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相比较时,本发明的第三个示例性实施例建立多个瞬时用电参考值(例如,TH#1、TH#2),并且当决定用电管理模式时考虑这些。
在下文中,参考图18~图20,在下文中将如下描述按照本发明第三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电管理方法。首先,在以上描述的参考值建立单元(201)内的特定部分被建立为整个部分,或者特定部分被设置为由用户或者系统(S301)将整个部分划分成的多个子部分的子部分。
另外,在预先确定的整个部分内,由于累积使用而允许的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Max-P),和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瞬时参考值,例如,设置第一瞬时参考值(THI#1)和第二瞬时参考值(THI#2)(S302)。相应地,第一瞬时参考值(THI#1)可以被设置为小于第二瞬时参考值(THI#2),并且按照管理水平,可以调整在第一瞬时参考值(THI#1)和第二瞬时参考值(THI#2)之间的差值。这些将稍后更详细地描述。
另外,设置对于预先确定的子部分的每个的子部分参考值(THS#i)(S303)。子部分参考值(THS#i)可以利用用于每个子部分的最大可允许累积用电值建立,或者与用于每个子部分的最大可允许累积用电值的预先确定的比率(例如,90%)相对应的值可以作为子部分参考值(THS#i)来建立。
此后,控制单元(205)在当前时间段处通过使用累积使用的电检查模块(2022)检查由在内部网络(20)内的电子设备使用的累积使用的用电值,并且然后,控制单元(205)将检查值与子部分参考值(THS#i)相比较(S304)。基于该比较结果,如果累积使用的用电值不超过相对应的子部分参考值(THS#i),则以正常模式执行用电管理(S306)。相应地,正常模式指的是按照原样保持当前用电管理方法,并且还指的是对电子设备的每个不执行附加的用电管理。
另外,基于该比较结果,如果累积使用的用电值超过相对应的子部分参考值(THS#i),则控制单元(205)在当前时间段处通过使用在以上描述的使用电检查单元(202)内的瞬时使用的电检查模式(2023),检查由在内部网络(20)内的电子设备使用的瞬时使用的用电值(S305),并且然后,控制单元(205)在验证的当前时间点处将瞬时使用的用电值与预先确定的低等级的第一瞬时用电参考值(THI#1)进行比较(S307)。
基于比较结果,当当前瞬时使用的用电值小于预先确定的第一瞬时用电参考值(THI#1)时,控制单元(205)执行以上描述的正常模式(S306)。并且,基于该比较结果,如果当前瞬时使用的用电值大于预先确定的第一瞬时用电参考值(THI#1),则控制单元(205)将瞬时使用的用电值与预先确定的高等级的第二瞬时用电参考值(THI#2)进行比较(S308)。
此后,基于该比较结果,当当前瞬时使用的用电值小于预先确定的第二瞬时用电参考值(THI#2)时,控制单元(205)执行“主管理模式”(S309),并且当当前瞬时使用的用电值超过预先确定的第二瞬时用电参考值(THI#2)时,控制单元(205)执行“辅助管理模式”(S310)。相应地,“主管理模式”(S309)的详细操作由图19的步骤S3091、S3092、S3093、S3094和S3095的每个执行,并且尤其是,由于步骤S3091、S3092、S3093和S3095的每个分别地与图4的步骤S1071、S1072、S1073和S1074的每个相同,为简单起见,其详细说明将省去。但是,在步骤S3094中,当最初设置的第一瞬时用电参考值(THI#1)大于较低等级的瞬时用电参考值(M-THI#1)时,这可以表示执行主管理模式(S309),而不是正常模式(S306)。这指示当确定需要执行更加增强的用电管理方法时,控制单元(205)可以任意地决定和执行相应的管理模式。
另外,“辅助管理模式”(S209)的详细操作由图20的步骤S3101、S3102、S3103、S3104和S3105的每个执行,并且由于相应步骤每个的含义与图5的步骤S1081、S1082、S1083和S1084的每个相同,为简单起见,其详细说明将省去。但是,相对于步骤S3104,最初设置的第二瞬时用电参考值(THI#2)可以调整为较低等级的第二瞬时用电参考值(M-THI#2)。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该调整的第二瞬时用电参考值(M-THI#2)将具有比调整的第一瞬时用电参考值(M-THI#1)更大的值。更具体地说,例如,当特定时间点的瞬时使用的用电值小于初始第二瞬时用电参考值(THI#2),但是大于调整的第二瞬时用电参考值(M-THI#2)时,这可以指示控制单元(205)执行辅助管理模式(S310),而不是主管理模式(S309)。最终,这意味着当确定需要执行更加增强的用电管理方法时,控制单元(205)可以通过执行步骤S3094和S3095任意地决定和执行第一瞬时用电参考值(M-THI#1)和第二瞬时用电参考值(M-THI#2)。
实现本发明的模式
在本发明中适用的用电管理方法可以被设计为能够在计算机中执行的程序,并且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包括可以由计算机系统读取的数据存储在其中的所有类型的存储设备。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的例子可以包括ROM、RAM、CD-ROM、电磁带、软盘、光数据存储设备等,并且也可以包括以载波(例如,经由因特网传输)的形式实现的记录介质。另外,由本发明适用其中的用电管理方法产生的比特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或者可以通过使用有线/无线通信网络发送。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需要有效的用电管理的用电管理装置和用电管理方法。虽然已经基于有限的示例性实施例和附图描述了本发明,本发明将不仅受限于在此处阐述的实施例,并且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范围内可以在本发明中进行各种改进或者变化,只要他们落在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的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用电管理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经由智能网用电信息网络接收用电信息,或者经由内部网络发送相应于连接到网络的电子设备的用电管理信息;
参考值建立单元,所述参考值建立单元建立整个部分,并且建立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和相应于所建立的整个部分的瞬时用电参考值;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在当前瞬时使用的用电值超过设置的瞬时用电参考值时,基于当前累积使用的用电值相对于设置的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相比较的用电比例值,和基于比较特定部分的当前时间点的部分比例值,决定用于连接到内部网络的每个电子设备的管理模式,并且执行管理操作,以发送相应于决定的管理模式的用电管理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参考电费和电量中的至少任何一个来决定所述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和所述瞬时用电参考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由用户在特定部分期间利用最大可允许电费或者电量中的任何一个来建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瞬时用电参考值通过基于预先确定的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和特定部分时段计算瞬时电量来建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管理模式被划分成正常模式、主管理模式和辅助管理模式,并且其中当所述部分比例值在超过所述用电比例值的预先确定范围内时执行正常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管理模式被划分成正常模式、主管理模式和辅助管理模式,并且其中当所述部分比例值和所述用电比例值在相同的范围内时执行主管理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执行主管理模式时,所述控制单元检查每个电子设备的使用电量,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相对于超过平均用电的任何电子设备执行节电管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执行主管理模式时,所述控制单元使用包括在用电管理装置中的显示装置,和/或包括在具有在其中执行节电管理的相应的电子设备中的显示装置,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管理操作,以提供通知正在执行节电管理的用户报警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管理模式被划分成正常模式、主管理模式和辅助管理模式,并且其中当所述用电比例值在超过所述部分比例值的预先确定的范围内时执行所述辅助管理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执行所述辅助管理模式时,所述控制单元检查每个电子设备的使用电量,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电子设备分类为必要的电子设备和不必要的电子设备,以相对于所述必要的电子设备执行节电管理,和相对于所述不必要的电子设备执行电力阻止管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执行所述辅助管理模式时,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将瞬时使用的参考值调整为低等级值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执行所述辅助管理模式时,所述控制单元使用包括在所述用电管理装置中的显示装置和/或包括在具有在其中执行节电管理或者电力阻止管理的相对应的电子设备中的显示装置,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管理操作,以提供通知正在执行节电管理的用户报警消息。
13.一种用电管理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经由智能网用电信息网络接收用电信息,或者经由内部网络发送相应于连接到网络的电子设备的用电管理信息;
参考值建立单元,所述参考值建立单元建立与特定部分相对应的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在将特定部分划分为多个子部分之后对于每个子部分的用电参考值、以及瞬时用电参考值;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将在与特定子部分相对应的时间点处累积使用的用电值与在相对应的子部分中建立的子部分用电参考值进行比较,以及将当前瞬时用电值与设置的瞬时使用的参考值进行比较,以决定用于连接到内部网络的每个电子设备的管理模式,以及执行控制操作,以发送相应于所决定的管理模式的用电管理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通过将整个部分划分为具有相同大小的相等部分来建立所述子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通过基于整个部分的特征将所述整个部分划分为具有不同大小的非相等的部分来建立所述子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管理模式被划分成正常模式、主管理模式和辅助管理模式,并且其中当在与特定子部分相对应的时间点处累积使用的用电值在小于在相应的子部分中建立的子部分用电参考值的范围内时执行正常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管理模式被划分成正常模式、主管理模式和辅助管理模式,并且其中当在与特定子部分相对应的时间点处累积使用的用电值超过在相应的子部分中建立的子部分用电参考值时,并且当当前瞬时用电值在不超过设置的瞬时使用的参考值的范围内时执行主管理模式,和
其中在执行主管理模式时,所述控制单元检查每个电子设备的使用电量,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相对于超过平均用电的任何电子设备执行节电管理,和
其中在执行主管理模式时,所述控制单元使用包括在用电管理装置中的显示装置和/或包括在具有在其中执行节电管理的相对应的电子设备中的显示装置,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管理操作,以提供通知正在执行节电管理的用户报警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管理模式被划分成正常模式、主管理模式和辅助管理模式,并且其中当在与特定子部分相对应的时间点处累积使用的用电值超过在相对应的子部分中建立的子部分用电参考值时,并且当当前瞬时用电值在超过设置的瞬时使用的参考值的范围内时执行辅助管理模式,和
其中在执行辅助管理模式时,所述控制单元检查每个电子设备的使用电量,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将电子设备分类为必要的电子设备和不必要的电子设备,以相对于必要的电子设备执行节电管理,和相对于不必要的电子设备执行电力阻止管理,和
其中在执行辅助管理模式时,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将瞬时使用的参考值调整为低等级值的步骤,和
其中在执行辅助管理模式时,所述控制单元使用包括在所述用电管理装置中的显示装置,和/或包括在具有在其中执行节电管理或者电力阻止管理的相对应的电子设备中的显示装置,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管理操作,以提供通知正在执行节电管理的用户报警消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瞬时用电参考值被建立为由第一瞬时用电参考值和第二瞬时用电参考值组成。
20.一种用电管理方法,包括:
参考值建立步骤,所述参考值建立步骤建立整个部分,并且建立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和相应于设置的整个部分的瞬时用电参考值;
当当前瞬时使用的用电值超过设置的瞬时用电参考值时,计算当前累积使用的用电值相对于设置的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相比较的用电比例值,和计算比较特定部分的当前时间点的部分比例值的步骤;以及
用电管理步骤,所述用电管理步骤基于用电比例值和部分比例值决定用于连接到内部网络的每个电子设备的管理模式,以及执行管理操作,以发送相应于决定的管理模式的用电管理信息。
21.一种用电管理方法,包括:
参考值建立步骤,所述参考值建立步骤建立与整个部分相对应的最大可允许用电参考值、在将特定部分划分为多个子部分之后对于每个子部分的用电参考值、以及瞬时用电参考值;
比较步骤,所述比较步骤将在与特定子部分相对应的时间点处累积使用的用电值与在相对应的子部分中建立的子部分用电参考值进行比较,并且将当前瞬时用电值与设置的瞬时使用的参考值进行比较;以及
用电管理步骤,所述用电管理步骤基于比较结果决定用于连接到内部网络的每个电子设备的管理模式,并且执行控制操作,以发送相应于决定的管理模式的用电管理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0和21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参考电费或者电量的至少任何一个决定所建立的参考值。
CN201080070930.4A 2010-12-24 2010-12-24 用电管理装置和用电管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706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KR2010/009332 WO2012086865A1 (ko) 2010-12-24 2010-12-24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전력 제어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70663A true CN103270663A (zh) 2013-08-28
CN103270663B CN103270663B (zh) 2015-10-21

Family

ID=46314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7093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70663B (zh) 2010-12-24 2010-12-24 用电管理装置和用电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23271B2 (zh)
EP (1) EP2658082B1 (zh)
KR (1) KR101779428B1 (zh)
CN (1) CN103270663B (zh)
WO (1) WO20120868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30106B2 (ja) * 2013-08-26 2018-11-28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消費電力出力装置
CN104156834A (zh) * 2014-09-03 2014-11-19 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费管理方法和系统
KR101633904B1 (ko) * 2014-10-31 2016-06-28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고효율로 운전되는 발전기
US20200043259A1 (en) * 2018-08-06 2020-02-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vehicle user experience
KR102216687B1 (ko) * 2019-07-19 2021-02-17 정재종 스마트 전력량 표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725852A (zh) * 2021-08-19 2021-11-30 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功能平台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测试实验室的用电控制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502A (ja) * 1995-06-23 1997-0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マンド制御装置
JP2009254219A (ja) * 2008-04-11 2009-10-29 Panasonic Corp 電力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752864A (zh) * 2008-12-19 2010-06-23 Abb公司 用于限制电负载所需的电功率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7419A (en) * 1992-12-22 1994-09-13 Eaton Corporation Current limiting solenoid driver
US5751532A (en) * 1996-02-28 1998-05-12 Basler Electric Company Intergrating reset overcurrent relay
DE10134883A1 (de) * 2001-07-18 2003-01-30 Abb Research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rehzahlstellbaren leistungselektronischen Regelung einer getriebelosen Windkraftanlage
US7622830B2 (en) * 2001-08-01 2009-11-24 O2Micro International Limited Supply topology with power limiting feedback loop
US20030114963A1 (en) * 2001-12-18 2003-06-19 Ultrawatt Energy Systems, Inc. Power reduction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JP2004104863A (ja) * 2002-09-05 2004-04-02 Funai Electric Co Ltd 電力供給制御システム
FR2844890B1 (fr) * 2002-09-19 2005-01-14 Cit Alcatel Circuit de conditionnement pour une source de puissance au point de puissance maximum, generateur solaire et procede de conditionnement
ATE537596T1 (de) * 2004-07-16 2011-12-15 Conson Elektronik As System aus mehreren modulen zur überwachung und steuerung einer elektrischen installation
US7200503B2 (en) * 2004-12-29 2007-04-03 Endrss + Hauser Flowtec Ag Field device electronics fed by an external electrical energy supply
DE102005041927B4 (de) * 2005-09-03 2013-02-28 Bosch Rexroth Aktiengesellschaft Aktives Netzfilter
US7934107B2 (en) 2007-01-24 2011-04-2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JP5288782B2 (ja) * 2007-03-09 2013-09-1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マンド制御システム、デマンドコントローラ、デマンドプログラム及びデマンド制御方法
WO2009029777A1 (en) * 2007-08-31 2009-03-05 Powerit Solutions, Llc Automated peak demand controller
GB0813916D0 (en) * 2008-07-31 2008-09-03 Rolls Royce Plc A Protection arrangement
JP2011055643A (ja) * 2009-09-02 2011-03-17 Michinori Kawasaki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WO2011134058A1 (en) * 2010-04-26 2011-11-03 Queen's University At Kingston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for a power generator
EP2434138B1 (en) * 2010-09-27 2016-08-10 GE Energy Power Conversion Technology Limited Power control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502A (ja) * 1995-06-23 1997-0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マンド制御装置
JP2009254219A (ja) * 2008-04-11 2009-10-29 Panasonic Corp 電力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752864A (zh) * 2008-12-19 2010-06-23 Abb公司 用于限制电负载所需的电功率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86865A1 (ko) 2012-06-28
EP2658082A1 (en) 2013-10-30
US9323271B2 (en) 2016-04-26
US20130274944A1 (en) 2013-10-17
KR20130135290A (ko) 2013-12-10
EP2658082B1 (en) 2018-04-18
KR101779428B1 (ko) 2017-09-18
EP2658082A4 (en) 2016-06-15
CN103270663B (zh) 2015-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0663A (zh) 用电管理装置和用电管理方法
CN106125563A (zh) 家电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家电设备
KR101456318B1 (ko) 부하 제어 장치에서의 부하 제어 방법
CN103379126A (zh) 推送时段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CN104535892B (zh) 一种故障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04422088A (zh) 空气调节器
CN104765349A (zh) 一种管理智能家居设备的方法及服务器、中控设备
CN104682561A (zh) 一种智能云服务系统对台区进行优化的方法
CN102868175A (zh) 一种逆功率保护方法及分布式发电系统
CN103377093B (zh) 一种多系统设备的多媒体同步方法、电子设备
CN106550050A (zh) 一种变压器档位调节在线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04917227A (zh) 一种控制充电的方法、充电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07545434A (zh) 一种交易的方法和设备
CN105759651B (zh) 一种能够进行能源管理的智能断路器系统
CN102055236A (zh) 智慧型电源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5657736A (zh) 一种启动无线局域网的访问接入点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96045B (zh) 一种用于视频码流播放终端设备的节能控制方法
CN109473964A (zh) 通信控制方法、负载及电网系统
CN110531680B (zh) 一种智能电力监测偏向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037771B (zh) 电网负荷下降调整方法和系统
CN103714689A (zh) 一种按键功能设置方法和装置
CN107241447A (zh) 数据同步管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565862B (zh) 一种用于确定电网的统一潮流控制器选址的方法及系统
KR20120114708A (ko) 스마트 미터를 이용한 전력제어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5072672A (zh) 无线功能控制方法、系统及无线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1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