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3381B - 一种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3381B
CN103263381B CN201310205471.1A CN201310205471A CN103263381B CN 103263381 B CN103263381 B CN 103263381B CN 201310205471 A CN201310205471 A CN 201310205471A CN 103263381 B CN103263381 B CN 1032633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g
protein powder
preparation
solution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054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63381A (zh
Inventor
杨红军
皮玉萍
徐卫林
李文斌
刘欣
叶青
向艳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20547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633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63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3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63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33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属纺织生物医药交叉领域。该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是由载药层和控制层组成的纤维,其中载药层由药物、天然蛋白质粉体、聚合物组成,控制层由天然蛋白质粉体和聚合物组成,控制层包覆在载药层外面。其制备方法包括:a.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的制备,b.载药层溶液配制,c.控制层溶液配制,d.纤维的制备,e.洗涤干燥。本发明的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具有生物相容性,无毒、无害;可通过设计各组分的含量控制缓释系统内药物含量、释放速度,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用于编织生物支架材料和功能纱布,应用前景广阔;湿法纺丝工艺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属纺织生物医药交叉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医用材料多为高分子材料,这些生物高分子材料需要直接与血液接触,因此作为生物高分子材料除应具备必要的力学性能和生物功能外,还必须具备优良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近年来,聚氨酯、聚乳酸、聚己内酯等具有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的材料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生物医药领域,如人造血管、骨骼及其他生物支架材料等。
药物缓释系统是近年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药物缓释系统以药物性质为基础,利用适宜的给药途径,以准确的剂量、方便的给药形式服务与患者,旨在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和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减少给药次数,以减少病人的痛苦。目前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的药物释放系统还不能够在临床上应用,主要原因是药物释放太快或无法释放。在一些药物释放系统中,药物释放仅仅能够维持几个小时,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其他的药物释放系统是将药物与聚合物直接混合,在成型的过程中药物颗粒被聚合物完全包覆,在使用过程中无法释放,造成药物的浪费。
为了提高聚氨酯材料的抗凝血性,Qiang等人在四氢呋喃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将聚氨酯和肝素钠溶解并做成膜,实验结果表明在25个小时内仅有7%左右的药物从系统中释放出来。而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在3小时后,药物释放速率几乎为0。中国专利公开号是CN102441173A,公开日期为2012年5月9日,发明名称为:非水溶性蛋白质粉体为药物载体的药物释放体系的制备方法,发明了一种非水溶性蛋白质粉体做为药物载体的药物释放体系,依靠具有良好吸水性的非水溶性蛋白质粉体为药物载体,同时非水溶性蛋白质粉体在聚合物内部形成连续的水通道,为药物的完全释放提供通路,彻底解决药物无法从聚合物内部释放出来的难题。但是药物是依靠浓度差向外释放,无法准确的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起不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国专利公开号是102586943A,公开日期为2012年7月18日,发明名称为:一种长效缓释的皮芯型芳香长丝,该专利提供了一种长效缓释的皮芯型芳香长丝的制备方法,芳香剂以添加并均匀分散于构成芯层的聚丙烯中,皮层为聚酯和水溶性聚酯,经碱液处理,纤维表面形成贯穿孔,芳香剂的香味从贯穿孔缓慢向外释放。由于所发明的长丝以芳香剂为添加在芯层之中,且皮层为无生物相容性的聚丙烯,纺丝后需要碱液处理,因此只能用于在纺织服装领域,不能作为药物缓释体系。此外,这种芳香长丝采用熔融纺丝,纺丝温度高,能耗大。
中国专利公开号是1733311,公开日期为2006年02月15日,发明名称为:一种包裹药物或生长因子的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该专利具体为一种包裹药物或生长因子的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由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材料与药物或生长因子复合,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药物或生长因子包裹在纳米纤维内,形成轴心结构的纳米纤维缓释体系。本发明是通过控制包裹聚合物的降解性,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但是,聚合物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合具有不同降解行为,聚合物由于很多的外部因素具有降解不可控性,因此获取的药物缓释系统的释放行为同样具有不可控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所述的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是由载药层和控制层组成的纤维,控制层包覆在载药层外表面。
其中,所述的载药层由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与聚合物共同组成,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中药物与天然蛋白质粉体的质量比例为1:1~1:9,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与聚合物的质量比例为1:1~4:1,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均匀分布在聚合物内,控制层由天然蛋白质粉体与聚合物共同组成,天然蛋白质粉体均匀分布在聚合物内,天然蛋白质与聚合物的质量比例为0:10~3:7,载药层与控制层的质量比例为9:1~1:9。
所述的药物为肝素钠或抗栓酶或阿司匹林或雷帕霉素或地塞米松或Anti-CD34或水蛭素中的一种。
所述的天然蛋白质粉体为丝素蛋白质粉体或羊毛蛋白质粉体或羽绒蛋白质粉体中的一种。
所述的聚合物为聚氨酯或聚乳酸或聚己内酯中的一种。
一种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的制备,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a.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的制备
将药物、粒径小于100μm的天然蛋白质粉体、溶剂按照1:1:5~1:9:89的比例充分混合,搅拌均匀,搅拌时间≥1h,将上述混合溶液放置在干燥器中干燥,干燥温度为30~60℃,去除溶剂后,在高速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时间大于2min,得到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
其中,所述的溶剂为蒸馏水或无水乙醇或蒸馏水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
b.载药层溶液的配制
将经a步骤制备的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与聚合物及溶剂按照3:3:14~4:1:45的质量比混合,使用转速为500转/min~1000转/min的搅拌器搅拌3~6h,使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均匀分散在聚合物溶液中,将制备的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与聚合物的混合溶液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1Mpa的环境中,脱泡1~2h,得到载药层溶液。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或四氢呋喃或N’N-二甲基乙酰胺或1,4-二氧六环或六氟异丙醇。
c.控制层溶液的配制
将天然蛋白质粉体与聚合物及溶剂按照0:1:3~3:7:90的质量比混合,使用转速为500转/min~1000转/min的搅拌器搅拌3~6h,使天然蛋白质粉体均匀分散在聚合物溶液中,将上述制备的混合溶液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1Mpa的环境中,脱泡1~2h,得到控制层溶液。
其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或四氢呋喃或N’N-二甲基乙酰胺或1,4-二氧六环或六氟异丙醇。
d.纤维的制备
将经b步骤得到的载药层溶液与经c步骤得到的控制层溶液加入到带有同轴双喷口的湿法纺丝机中,经计量泵挤出,挤出后经凝固浴固化成型,经卷绕装置卷绕获得纤维,其中,载药层挤出速度为0.5~4.5kg/h,控制层挤出速度为4.5~0.5kg/h卷绕速度为0.5~2.0m/min。
所述的凝固浴为水或无水乙醇或水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
e.洗涤干燥
将经d步骤得到的纤维取出,放入蒸馏水中浸泡0.5~1h,取出置于30~35℃的环境中干燥,得到载药层与控制层质量比为1:9~9:1的纤维。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是由载药层和控制层组成的纤维,载药层由载药丝素或羊毛或羽绒中的一种以及聚氨酯或聚乳酸或聚己内酯中的一种组成,控制层由羊毛天然蛋白质粉体或丝素天然蛋白质粉体或羽绒天然蛋白质粉体中的一种和聚氨酯、聚乳酸、聚己内酯中的一种组成,通过控制载药层中药物、天然蛋白质粉体、聚合物的比例,控制层中蛋白质粉体、聚合物的比例,控制载药层与控制层之间的距离比,达到调节药物走过的行程,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药物释放速度,释药量的多少,释药时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载药层中药物含量越高,释药量越大,释药速度越快;当控制层粉体含量作为唯一变量调节药物释放速度时,控制层中粉体含量越高,控制层的亲水性提高,但是药物需要穿越大量的蛋白质粉体后向外释放,延长了药物的行程,降低了药物的释放速率;当改变释放系统中控制层与载药层重量比时,等同改变药物释放时的行程,随着控制层重量的增加,药物经过控制层向外释放的路程增加,释放时间延长,释放速度下降。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的制备过程中,为了防止药物因干燥温度过高而造成药物失去活性,因此采用30~60℃的低温干燥。载药层、控制层选用1:9~9:1的质量比例是因为对纤维来说,其细度通常用特克斯和旦尼尔表示,反映为一定长度纤维的质量克数,在实际纺丝过程中也是通过控制载药层和控制层溶液单位时间推出的质量来控制其比例。载药溶液的配置取决于粉体的吸水性,获得的丝素粉体或羊毛粉体或羽绒粉体均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一般情况下粉体能够吸收自身重量5倍左右的水份。为了保证药物能够通过浓度差均匀的进入到粉体的内部,溶液的重量需要超过粉体的吸水性,但是过多的药物溶液将影响到后期的干燥过程,水份太多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能源来干燥粉体,故定义药物、天然蛋白质粉体、溶剂的质量比为1:1:5~1:9:89。干燥后的粉体溶液出现粉体之间的粘附,形成团聚,影响到后期的应用,需要使用粉碎机对粉体进行开松,该发明采取的方法是使用粉碎机对粉体进行加工2min以上,即可以起到开松粉体的目的,同时减少粉体因飞舞而造成的浪费。在释放系统的制备过程中采用的同轴双喷口喷丝板,可以保证控制层与载药层同轴心,并且均匀的包裹在载药层的外面,起到控制药物释放速率的目的。使用常规的搅拌速度500转/min~1000转/min对聚合物溶液中的粉体进行分散,通过搅拌3~6h便可以很好的将粉体分散在聚合物溶液中;搅拌时间太短起不到分散的效果,搅拌时间延长虽然能够起到很好的分散效果,但是效果变化不大,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载药层溶液配制过程中,将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与聚合物及溶剂的质量比定义为3:3:14~4:1:45在保证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及聚合物充分溶解的条件下,溶剂太多不仅造成溶剂的浪费而且会使载药层溶液粘度太小、纺丝过程难度增大,也会使所纺纤维干燥时间增加。控制层溶液配制过程中,将天然蛋白质与聚合物的质量比例为0:10~3:7是因为药物缓释速率主要是通过控制层控制,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写,控制层中天然蛋白质粉体与聚合物的质量比是主要因素,当控制层曾中不含天然蛋白质粉体时,药物释放速率低,随着天然蛋白质粉体比例增加,药物释放速率加快。将控制层中天然蛋白质粉体与聚合物及溶剂的质量比定义为0:1:3~3:7:90在保证天然蛋白质粉体及聚合物充分溶解的条件下,加入太多的溶剂不仅造成溶剂的浪费而且会使控制层溶液粘度太小引起纺丝难度大,也会使所纺纤维干燥时间增加。
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制备速度快、由于天然蛋白质粉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无害,因此制备后的药物释放体系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无害。在使用过程中依靠天然蛋白质粉体形成的水通道可以有效的控制药物释放速度,使携带的药物完全释放出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避免药物的浪费。此外,采用同轴双喷头湿法纺丝技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能耗,凝固浴凝固浴为水或无水乙醇或水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无毒、无害,可回收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见附图。
一种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所述的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是由载药层和控制层组成的纤维,控制层包覆在载药层外表面;
其中,所述的载药层由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与聚合物共同组成,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中药物与天然蛋白质粉体的质量比例为1:1~1:9,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与聚合物的质量比例为1:1~4:1,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均匀分布在聚合物内,控制层由天然蛋白质粉体与聚合物共同组成,天然蛋白质粉体均匀分布在聚合物内,天然蛋白质与聚合物的质量比例为0:10~3:7,载药层与控制层的质量比例为1:9~9:1;
所述的药物为肝素钠或抗栓酶或阿司匹林或雷帕霉素或地塞米松或Anti-CD34或水蛭素中的一种;
所述的天然蛋白质粉体为丝素蛋白质粉体或羊毛蛋白质粉体或羽绒蛋白质粉体中的一种;
所述的聚合物为聚氨酯或聚乳酸或聚己内酯中的一种。
一种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的制备,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a.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的制备
将药物、粒径小于100μm的天然蛋白质粉体、溶剂按照1:1:5~1:9:89的比例充分混合,搅拌均匀,搅拌时间≥1h,将上述混合溶液放置在干燥器中干燥,干燥温度为30~60℃,去除溶剂后,在高速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时间大于2min,得到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
其中,所述的溶剂为蒸馏水或无水乙醇或蒸馏水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
所述的药物与天然蛋白质粉体的质量比为1:1~1:9;
b.载药层溶液的配制
将经a步骤制备的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与聚合物及溶剂按照3:3:14~4:1:45的质量比混合,使用转速为500转/min~1000转/min的搅拌器搅拌3~6h,使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均匀分散在聚合物溶液中,将制备的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与聚合物的混合溶液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1Mpa的环境中,脱泡1~2h,得到载药层溶液;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或四氢呋喃或N’N-二甲基乙酰胺或1,4-二氧六环或六氟异丙醇;
c.控制层溶液的配制
将天然蛋白质粉体与聚合物及溶剂按照0:1:3~3:7:90的质量比混合,使用转速为500转/min~1000转/min的搅拌器搅拌3~6h,使天然蛋白质粉体均匀分散在聚合物溶液中,将上述制备的混合溶液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1Mpa的环境中,脱泡1~2h,得到控制层溶液;
其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或四氢呋喃或N’N-二甲基乙酰胺或1,4-二氧六环或六氟异丙醇;
d.纤维的制备
将经b步骤得到的载药层溶液与经c步骤得到的控制层溶液加入到带有同轴双喷口的湿法纺丝机中,经计量泵挤出,挤出后经凝固浴固化成型,经卷绕装置卷绕获得纤维,其中,载药层挤出速度为0.5~4.5kg/h,控制层挤出速度为4.5~0.5kg/h卷绕速度为0.5~2.0m/min;
所述的凝固浴为水或无水乙醇或水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
e.洗涤干燥
将经d步骤得到的纤维取出,放入蒸馏水中浸泡0.5~1h,取出置于30~35℃的环境中干燥,得到载药层与控制层质量比为1:9~9:1的纤维;
本发明涉及的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主要是由载药层和控制层组成,主要依据控制层中天然蛋白质粉体的含量,调节控制层的亲水性,达到控制药物释放的速度和释放量。羊毛、羽绒和蚕丝均为天然蛋白质纤维,经制备得到平均粒径在100μm以下的粉体。大量的实验证明它们都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且差别较小,故粉体种类之间对药物释放行为的控制能力相似,只在含量上会对药物释放行为造成较大的差异。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载药层中粉体含量相同,载药量相同(载药层中药物含量为60%),载药层与控制层的质量比为1:1,控制层中粉体含量由1%增加到30%时,在10h药物释放时间里,控制层中粉体含量为1%的情况下,药物释放率为15%~17%;当控制层中粉体含量为10%时,药物释放率为13%~15%;当控制层中粉体含量为30%时,药物释放率为10%~13%;随着药物释放时间的增加,药物释放率逐渐提高;当控制层中粉体含量为10%时,释放时间到达145h后,药物释放率为17%~19%,时间延长,药物释放率继续提高。为了延长药物的治疗时间,需要人为的增加载药层中的药物含量,等同于提高单位体积内药物的浓度,故会提高药物的释放速率。在所有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控制层中粉体含量为10%,载药层与控制层的质量比为1:1),载药层中药物含量由50%增加到80%时,控制层中粉体含量为10%时,在10个小时的时候药物释放速率由9%~11%增加到17%~20%。为了进一步降低纤维型药物释放系统中药物的释放速率,可以调节载药层与控制层之间的质量比,等同于调节药物释放过程中的行程,降低释放率。载药层中药物含量为60%,控制层中粉体含量为10%,载药层与控制层的质量比由1:9增加到9:1时,在10h的药物释放时间里药物释放速率由5%~8%增加到21%~25%。以蛋白质粉体为药物载体,同时也作为控制层的调节成分能够达到有效调节药物释放的目的。如果仅仅依靠聚合物包裹药物制备出药物释放系统很难达到调控药物释放的目的,主要原因是聚合物阻挡了水分和药物自由进出的通道,起不到调节的作用。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a.载肝素钠丝素蛋白质粉体的制备
将5g肝素钠及5g粒径小于100μm的丝素蛋白质粉体充分溶解在25g蒸馏水中,搅拌均匀,搅拌时间≥1h,然后将得到的丝素蛋白质粉体与药物溶液的混合溶液放置在干燥器中干燥,干燥温度为30~60℃,去除蒸馏水后,在高速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5min,即可得到载肝素钠丝素蛋白质粉体;
b.载药层溶液的配制
将经a制备的肝素钠丝素蛋白质粉体9g与9g聚氨酯及42g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使用转速为500转/min~1000转/min的搅拌器搅拌3h,使肝素钠丝素蛋白质粉体均匀分散在聚氨酯溶液中,将制备的载药丝素蛋白质粉体与聚氨酯的混合溶液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1Mpa的环境中,脱泡1~2h,得到载药层溶液;
c.控制层溶液的配制
将10g聚氨酯加入到30gN’N-二甲基甲酰胺中,使用转速为500转/min~1000转/min的搅拌器搅拌6h,使丝素蛋白质粉体均匀分散溶剂中,将制备的丝素蛋白质粉体溶液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1Mpa的环境中,脱泡1~2h,得到控制层溶液;
d.纤维的制备
将经b步骤得到的载药层溶液与经c步骤得到的控制层溶液加入到带有同轴双喷口的湿法纺丝机中,经计量泵挤出,载药层挤出速度为0.5kg/h,控制层挤出速度为4.5kg/h,挤出后经水浴固化成型,经卷绕装置卷绕获得纤维,其中,;
e.洗涤干燥
将经d步骤得到的纤维取出,放入蒸馏水中浸泡0.5~1h,取出置于30~35℃的环境中干燥;
实施例二
a.载阿司匹林羊毛蛋白质粉体的制备
将1g阿司匹林及9g粒径小于100μm的羊毛蛋白质粉体溶解在89g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搅拌时间≥1h,然后将得到的混合溶液放置在干燥器中干燥,干燥温度为30~60℃,去除无水乙醇后,在高速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30min,即可得到载阿司匹林羊毛蛋白质粉体;
b.载药层溶液的配制
将经a制备的载阿司匹林羊毛蛋白质粉体8g与2g聚乳酸及90g四氢呋喃混合,使用转速为500转/min~1000转/min的搅拌器搅拌6h,使载阿司匹林羊毛蛋白质粉体均匀分散在聚乳酸溶液中,将制备的载阿司匹林羊毛蛋白质粉体与聚乳酸的混合溶液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1Mpa的环境中,脱泡1~2h,得到载药层溶液;
c.控制层溶液的配制
将3g羊毛蛋白质粉体与7g聚乳酸加入到90g四氢呋喃中,使用转速为500转/min~1000转/min的搅拌器搅拌3h,使羊毛蛋白质粉体均匀分散溶剂中,将制备的羊毛蛋白质粉体溶液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1Mpa的环境中,脱泡1~2h,得到控制层溶液;
d.纤维的制备
将经b步骤得到的载药层溶液与经c步骤得到的控制层溶液加入到带有同轴双喷口的湿法纺丝机中,经计量泵挤出,载药层挤出速度为4.5kg/h,控制层挤出速度为0.5kg/h,挤出后经无水乙醇固化成型,经卷绕装置卷绕获得纤维;
e.洗涤干燥
将经d步骤得到的纤维取出,放入蒸馏水中浸泡0.5~1h,取出置于30~35℃的环境中干燥;
实施例三
a.载抗栓酶羽绒蛋白质粉体的制备
将1g抗栓酶与5g粒径小于100μm的羽绒蛋白质粉体溶解在39g蒸馏水中,搅拌均匀,搅拌时间≥1h,然后将得到的混合溶液放置在干燥器中干燥,干燥温度为30~60℃,去除蒸馏水后,在高速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30min,即可得到载抗栓酶羽绒蛋白质粉体;
b.载药层溶液的配制
将经a制备的载抗栓酶羽绒蛋白质粉体4g与4g聚己内酯及72g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使用转速为500转/min~1000转/min的搅拌器搅拌4.5h,使载抗栓酶羽绒蛋白质粉体均匀分散在聚己内酯溶液中,将制备的载抗栓酶羽绒蛋白质粉体与聚乳酸的混合溶液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1Mpa的环境中,脱泡1~2h,得到载药层溶液;
c.控制层溶液的配制
将6g羽绒蛋白质粉体与10g聚乳酸加入到96gN’N-二甲基乙酰胺中,使用转速为500转/min~1000转/min的搅拌器搅拌3h,使羊毛蛋白质粉体均匀分散溶剂中,将制备的羽绒蛋白质粉体溶液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1Mpa的环境中,脱泡1~2h,得到控制层溶液;
d.纤维的制备
将经b步骤得到的载药层溶液与经c步骤得到的控制层溶液加入到带有同轴双喷口的湿法纺丝机中,经计量泵挤出,载药层挤出速度为2.5kg/h,控制层挤出速度为0.5kg/h,挤出后经水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固化成型,经卷绕装置卷绕获得纤维;
e.洗涤干燥
将经d步骤得到的纤维取出,放入蒸馏水中浸泡0.5~1h,取出置于30~35℃的环境中干燥;
实施例四
a.雷帕霉素羽绒蛋白质粉体的制备
将5g雷帕霉素及5g粒径小于100μm的羽绒蛋白质粉体充分溶解在25g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搅拌时间≥1h,然后将得到的混合溶液放置在干燥器中干燥,干燥温度为30~60℃,去除蒸馏水后,在高速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5分钟,即可得到载雷帕霉素羽绒蛋白质粉体;
b.载药层溶液的配制
将经a制备的雷帕霉素羽绒蛋白质粉体8g与2g聚氨酯及90g1,4-二氧六环混合,使用转速为500转/min~1000转/min的搅拌器搅拌3h,使雷帕霉素羽绒蛋白质粉体均匀分散在聚氨酯溶液中,将制备的载药羽绒蛋白质粉体与聚己内酯的混合溶液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1Mpa的环境中,脱泡1~2h,得到载药层溶液;
c.控制层溶液的配制
将10g聚己内酯加入到30g1,4-二氧六环中,使用转速为500转/min~1000转/min的搅拌器搅拌6h,使羽绒蛋白质粉体均匀分散溶剂中,将制备的羽绒蛋白质粉体溶液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1Mpa的环境中,脱泡1~2h,得到控制层溶液;
d.纤维的制备
将经b步骤得到的载药层溶液与经c步骤得到的控制层溶液加入到带有同轴双喷口的湿法纺丝机中,经计量泵挤出,载药层挤出速度为0.5kg/h,控制层挤出速度为4.5kg/h,挤出后经水浴固化成型,经卷绕装置卷绕获得纤维,其中,;
e.洗涤干燥
将经d步骤得到的纤维取出,放入蒸馏水中浸泡0.5~1h,取出置于30~35℃的环境中干燥;
实施例五
a.地塞米松羊毛蛋白质粉体的制备
将5g地塞米松及5g粒径小于100μm的羊毛蛋白质粉体溶解在45g蒸馏水和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搅拌时间≥1h,然后将得到的混合溶液放置在干燥器中干燥,干燥温度为30~60℃,去除蒸馏水后,在高速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5min,即可得到载地塞米松羊毛蛋白质粉体;
b.载药层溶液的配制
将经a制备的12g载地塞米松羊毛蛋白质粉体与12g聚乳酸及56g六氟异丙醇混合,使用转速为500转/min~1000转/min的搅拌器搅拌3h,使地塞米松羊毛蛋白质粉体均匀分散在聚乳酸溶液中,将制备的载药羊毛蛋白质粉体与聚乳酸的混合溶液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1Mpa的环境中,脱泡1~2h,得到载药层溶液;
c.控制层溶液的配制
将10g聚乳酸加入到30g六氟异丙醇中,使用转速为500转/min~1000转/min的搅拌器搅拌6h,使羊毛蛋白质粉体均匀分散溶剂中,将制备的羊毛蛋白质粉体溶液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1Mpa的环境中,脱泡1~2h,得到控制层溶液;
d.纤维的制备
将经b步骤得到的载药层溶液与经c步骤得到的控制层溶液加入到带有同轴双喷口的湿法纺丝机中,经计量泵挤出,载药层挤出速度为4.5kg/h,控制层挤出速度为0.5kg/h,挤出后经水浴固化成型,经卷绕装置卷绕获得纤维,其中,;
e.洗涤干燥
将经d步骤得到的纤维取出,放入蒸馏水中浸泡0.5~1h,取出置于30~35℃的环境中干燥;
实施例六
a.载Anti-CD34羽绒蛋白质粉体的制备
将5gAnti-CD34及5g粒径小于100μm的羽绒蛋白质粉体在59.3g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搅拌时间≥1h,然后将得到的混合溶液放置在干燥器中干燥,干燥温度为30~60℃,去除蒸馏水后,在高速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30min,即可得到载Anti-CD34羽绒蛋白质粉体;
b.载药层溶液的配制
将经a制备的载Anti-CD34羽绒蛋白质粉体8g与2g聚己内酯及40g四氢呋喃混合,使用转速为500转/min~1000转/min的搅拌器搅拌6h,使载Anti-CD34羽绒蛋白质粉体均匀分散在聚己内酯溶液中,将制备的载Anti-CD34羽绒蛋白质粉体与聚己内酯的混合溶液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1Mpa的环境中,脱泡1~2h,得到载药层溶液;
c.控制层溶液的配制
将3g羽绒蛋白质粉体与7g聚己内酯加入到60g四氢呋喃中,使用转速为500转/min~1000转/min的搅拌器搅拌4.5h,使羽绒蛋白质粉体均匀分散溶剂中,将制备的羽绒蛋白质粉体溶液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1Mpa的环境中,脱泡1~2h,得到控制层溶液;
d.纤维的制备
将经b步骤得到的载药层溶液与经c步骤得到的控制层溶液加入到带有同轴双喷口的湿法纺丝机中,经计量泵挤出,载药层挤出速度为4.0kg/h,控制层挤出速度为0.5kg/h,挤出后经无水乙醇固化成型,经卷绕装置卷绕获得纤维;
e.洗涤干燥
将经d步骤得到的纤维取出,放入蒸馏水中浸泡0.5~1h,取出置于30~35℃的环境中干燥;
实施例七
a.水蛭素丝素蛋白质粉体的制备
将2g水蛭素及8g粒径小于100μm的丝素蛋白质粉体充分溶解在54g蒸馏水和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搅拌时间≥1h,然后将得到混合溶液放置在干燥器中干燥,干燥温度为30~60℃,去除蒸馏水后,在高速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5min,即可得到载水蛭素丝素蛋白质粉体;
b.载药层溶液的配制
将经a制备的水蛭素丝素蛋白质粉体12g与6g聚乳酸及54g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使用转速为500转/min~1000转/min的搅拌器搅拌3h,使肝素钠丝素蛋白质粉体均匀分散在聚乳酸溶液中,将制备的载药丝素蛋白质粉体与聚乳酸的混合溶液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1Mpa的环境中,脱泡1~2h,得到载药层溶液;
c.控制层溶液的配制
将10g丝素蛋白质粉体及5g聚乳酸加入到60gN’N-二甲基乙酰胺中,使用转速为500转/min~1000转/min的搅拌器搅拌6h,使丝素蛋白质粉体均匀分散溶剂中,将制备的丝素蛋白质粉体溶液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1Mpa的环境中,脱泡1~2h,得到控制层溶液;
d.纤维的制备
将经b步骤得到的载药层溶液与经c步骤得到的控制层溶液加入到带有同轴双喷口的湿法纺丝机中,经计量泵挤出,载药层挤出速度为0.5kg/h,控制层挤出速度为2.5kg/h,挤出后经蒸馏水与乙醇的混合溶液固化成型,经卷绕装置卷绕获得纤维,其中;
e.洗涤干燥
将经d步骤得到的纤维取出,放入蒸馏水中浸泡0.5~1h,取出置于30~35℃的环境中干燥。

Claims (1)

1.一种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a.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的制备
将药物、粒径小于100μm的天然蛋白质粉体、溶剂按照1:1:5~1:9:89的比例充分混合,搅拌均匀,搅拌时间≥1h,将混合溶液放置在干燥器中干燥,干燥温度为30~60℃,去除溶剂后,在高速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时间大于2min,得到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
其中,所述的溶剂为蒸馏水或无水乙醇或蒸馏水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
b.载药层溶液的配制
将经a步骤制备的载药天然蛋白质粉体与聚合物及有机溶剂按照3:3:14~4:1:45的质量比混合,使用转速为500转/min~1000转/min的搅拌器搅拌3~6h,将上述得到的混合溶液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的环境中,脱泡1~2h,得到载药层溶液;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或四氢呋喃或N’N-二甲基乙酰胺或1,4-二氧六环或六氟异丙醇;
c.控制层溶液的配制
将天然蛋白质粉体与聚合物及有机溶剂按照2:1:12~3:7:90的质量比混合,使用转速为500转/min~1000转/min的搅拌器搅拌3~6h,使天然蛋白质粉体均匀分散在聚合物溶液中,将上述制备的混合溶液放置在真空度为-0.1Mpa的环境中,脱泡1~2h,得到控制层溶液;
其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或四氢呋喃或N’N-二甲基乙酰胺或1,4-二氧六环或六氟异丙醇;
d.纤维的制备
将经b步骤得到的载药层溶液与经c步骤得到的控制层溶液加入到带有同轴双喷口的湿法纺丝机中,经计量泵挤出,挤出后经凝固浴固化成型,经卷绕装置卷绕获得纤维,其中,载药层挤出速度为0.5~4.5kg/h,控制层挤出速度为4.5~0.5kg/h,卷绕速度为0.5~2.0m/min;
所述的凝固浴为水或无水乙醇或水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
e.洗涤干燥
将经d步骤得到的纤维取出,放入蒸馏水中浸泡0.5~1h,取出置于30~35℃的环境中干燥,得到载药层与控制层质量比为1:9~9:1的纤维;
其中,所述的药物为肝素钠或抗栓酶或阿司匹林或雷帕霉素或地塞米松或Anti-CD34或水蛭素中的一种;
所述的天然蛋白质粉体为丝素蛋白质粉体或羊毛蛋白质粉体或羽绒蛋白质粉体中的一种;
所述的聚合物为聚氨酯或聚乳酸或聚己内酯中的一种。
CN201310205471.1A 2013-05-28 2013-05-28 一种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633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5471.1A CN103263381B (zh) 2013-05-28 2013-05-28 一种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5471.1A CN103263381B (zh) 2013-05-28 2013-05-28 一种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3381A CN103263381A (zh) 2013-08-28
CN103263381B true CN103263381B (zh) 2015-01-21

Family

ID=49007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0547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63381B (zh) 2013-05-28 2013-05-28 一种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633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1416B (zh) * 2015-03-25 2017-03-22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醇溶蛋白改性的聚乳酸再生纱纤维纱的制备方法
CN106726009A (zh) * 2017-03-06 2017-05-31 董念国 主动脉介入瓣制造方法
CN109126399B (zh) * 2018-08-22 2020-06-23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蚕丝蛋白及改性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包裹的有机生石灰复合干燥剂的制备方法
CN110256704B (zh) * 2019-06-11 2022-06-03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柔性导电聚氨酯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13304320B (zh) * 2021-05-27 2022-03-22 武汉纺织大学 载药诱导细胞网架型生长脱细胞心脏瓣膜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8624A (zh) * 2008-07-25 2008-12-24 东华大学 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超细抗菌纳米纤维
CN101509154A (zh) * 2009-03-23 2009-08-19 东华大学 以乳液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壳-芯结构药物纳米纤维的方法
CN101509153A (zh) * 2009-03-23 2009-08-19 东华大学 以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壳-芯结构药物纳米纤维的方法
CN101972481B (zh) * 2010-11-11 2012-12-05 苏州大学 一种丝素蛋白微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3381A (zh) 2013-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un et al. Electrospun fib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drug controlled release, biological dressings, tissue repair, and enzyme immobilization
CN109908108B (zh) 一种载药纳米复合纤维膜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Yang et al. From nano to micro to macro: Electrospu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polymeric fiber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Pilehvar-Soltanahmadi et al. An overview on application of natural substances incorporated with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scaffolds to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wound dressings
Al-Jbour et al. An overview of chitosan nanofib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drug delivery process
Okhawilai et al. Preparation of Thai silk fibroin/gelatin electrospun fiber mats for controlled release applications
CN103263381B (zh) 一种纤维型可控药物缓释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Peng et al. Electrospun PLGA/SF/artemisinin composite nanofibrous membranes for wound dressing
CN1961974B (zh) 可生物降解及吸收的聚合物纳米纤维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hen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electrospun nanofibers for wound dressing
CN102844475B (zh) 通过旋转纺纱法制造的多组分纤维
US9101508B2 (en) Electro spun nanofibrous wound dressing and a method of synthesizing the same
Ghazalian et al.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tosan-polycaprolactone core-shell nanofibers containing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CN103394114B (zh) 一种医用敷料用壳聚糖基超细纤维载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Electrospun quad-axial nanofibers for controlled and sustained drug delivery
CN109898236B (zh) 一种载药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751851A (zh) 一种无机/有机多药物控释复合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方法
CN103611182A (zh) 一种医用敷料用核-壳结构超细纤维载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EP3658197B1 (en) Electrospun nanofibers and membrane
Coelho et al. Electrospinning technology: designing nanofibers toward wound healing application
de Lima et al. Electrospinning of hydrogel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Deshmukh et al. A review on biopolymer-derived electrospun nanofibers for biomedical and antiviral applications
CN107875453A (zh) 载药型静电纺丝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Al-Moalemi et al. Electrospun sodium alginate/poly (ethylene oxide) nanofibers for wound healing applications: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US20150374878A1 (en) Angiogenic devices for wound ca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Termination date: 201705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