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2585B - 用于无归属mpls微移动性的方法和网络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归属mpls微移动性的方法和网络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62585B CN103262585B CN201180060337.6A CN201180060337A CN103262585B CN 103262585 B CN103262585 B CN 103262585B CN 201180060337 A CN201180060337 A CN 201180060337A CN 103262585 B CN103262585 B CN 1032625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node
- couple
- router
- network
- anchor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27455 bi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9739 b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41 tunne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852224 Mus musculus THO complex subunit 5 homolog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6436 THO complex subunit 5 homolog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38 cryo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99 mot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85 persist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6—Registration at serving network Location Register, VLR or user mobility server
- H04W8/065—Registration at serving network Location Register, VLR or user mobility server involving selection of the user mobility ser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085—Mobility data transfer involving hierarchical organized mobility servers, e.g. hierarchical mobile IP [HMI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由网络单元执行的用于向移动节点提供网络中的微移动性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移动性锚点从当前耦合到移动节点的接入路由器接收注册请求消息,其中注册请求消息包括移动节点的端点标识符和移动节点的本地转交地址;建立移动性锚点与接入路由器之间的标记交换路径(LSP);将端点标识符连同本地转交地址、区域转交地址、标记交换路径和出口接口一起存储在绑定条目中;公告移动节点的端点标识符与关联的区域或本地转交地址;以及使用LSP向移动节点转发在移动性锚点从对应节点接收的具有区域或本地转交地址的数据分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用于为移动节点实现MPLS域内的移动性而无需在IP隧穿中使用静态归属代理或使用IP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因特网协议版本6(MIPv6)允许移动装置保持与支持因特网协议版本6的另一个装置(称作“对应节点”)的连续连接。对于MIPv6支持两种分开的通信模式:双向隧穿(BT)模式和路由优化(RO)模式。当移动节点不在归属网络中时,移动IPv6利用归属代理节点来管理向那个移动节点的数据业务的转发。
当移动节点移动到外部网络时,移动节点在那个网络中注册,并且又向归属代理节点报告该注册。归属代理节点从对应节点接收数据业务,并且在BT模式中在IP隧穿中使用IP将业务转发到外部网络中的移动节点。在RO模式中,归属代理促进对应节点与移动节点之间的通信,使得对应节点获悉移动节点在外部网络中的新位置和地址,从而允许对应节点直接与外部网络中的移动节点进行通信,而不中断移动节点与对应节点之间的传输控制协议(TCP)连接。
移动IPv6的变型实现特定域内的移动性,这称作本地或微移动性,而域之间的移动性称作全局移动性。移动IPv6标准的这些变型中的一些包括快速MIP(FMIP)、分级MIP(HMIP)和区域MIP(RMIP)。这些技术中的每种包括削弱其效率的相当大的信令开销。
发明内容
一种由网络单元执行的用于向移动节点提供网络中的微移动性的方法,其中,微移动性是在改变网络内的多个接入路由器中的不同接入路由器之间连接的同时移动节点与对应节点之间通信会话的保持,其中,网络单元用作移动性锚点,移动性锚点与网络内的多个接入路由器进行通信,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移动性锚点从多个接入路由器中的接入路由器接收注册请求消息,其中,接入路由器当前耦合到移动节点,并且其中,注册请求消息包括移动节点的端点标识符和移动节点的本地转交地址;建立移动性锚点与接入路由器之间的标记交换路径(LSP),以便处置在移动性锚点接收的要送往移动节点的数据分组;将移动节点的端点标识符连同移动节点的本地转交地址、移动节点的区域转交地址、标记交换路径和移动性锚点的出口接口一起存储在绑定高速缓存中的绑定条目中;由移动性锚点或接入路由器通过网络来公告移动节点的端点标识符与关联的区域或本地转交地址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使用LSP向移动节点转发在移动性锚点从对应节点接收的具有所述区域或本地转交地址的数据分组,由此,与在静态归属代理与移动节点之间的因特网协议隧穿中使用静态归属代理节点和因特网协议相比,以降低的信令和隧穿开销在网络内向移动节点提供微移动性。
一种配置成向移动节点提供网络中的微移动性的网络单元,其中,微移动性是在改变网络内的多个接入路由器中的不同接入路由器之间连接的同时移动节点与对应节点之间通信会话的保持,网络单元耦合成与网络内的多个接入路由器进行通信,网络单元充当网络的移动性锚点,该系统包括:入口模块,通过网络连接来接收数据分组;出口模块,通过网络连接来传送数据分组;以及网络处理器,可通信地耦合到入口模块和出口模块,网络处理器配置成运行绑定高速缓存管理模块、多协议标记交换模块和网络移动性管理模块,绑定高速缓存管理模块配置成存储将移动节点的区域转交地址、移动节点的端点标识符、当前耦合到移动节点的接入路由器与网络单元之间的标记交换路径(LSP)和移动节点的本地转交地址相关的绑定条目,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管理模块配置成响应于来自接入路由器的注册请求消息而建立LSP,并且网络移动性管理模块配置成接收来自接入路由器的注册请求消息和为移动节点创建绑定条目,网络移动性管理模块通过LSP向接入路由器转发寻址到移动节点的区域转交地址的数据业务,并且有选择地公告移动节点的端点标识符和网络外部的移动节点的关联区域转交地址或者网络内的关联本地转交地址,由此,与在静态归属代理与移动节点之间的因特网协议隧穿中使用静态归属代理节点和因特网协议相比,以降低的信令和隧穿开销在网络内向移动节点提供微移动性。
附图说明
在附图的各图中通过示例而不是限制来说明本发明,附图中,相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似的单元。应当注意,本公开中,“一”或“一个”实施例的不同说法不一定指同一实施例,这类说法表示至少一个。此外,在结合一个实施例来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无论是否明确描述,均认为结合其它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特性是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的。
图1是实现无归属微移动性系统的网络的一个实施例的简图。
图2是实现移动接入点的网络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简图。
图3是域内的微移动性拓扑的一个示例的简图。
图4是移动性接入点功能性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提出许多具体细节。但是要理解,即使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下,没有详细示出众所周知的电路、结构和技术,以免影响对本描述的理解。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即使没有这类具体细节,也可实施本发明。通过所包含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实现适当的功能性而无需过多实验。
将参照图1-3的示范实施例来描述流程图的操作。但是,应当理解,流程图的操作能够通过除了参照图1-3所述之外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来执行,并且参照图1-3所述的实施例能够执行与参照图4的流程图所述的那些操作不同的操作。
附图所示的技术能够使用在一个或多个电子装置(例如端站、网络单元等)上存储和执行的代码及数据来实现。这类电子装置使用非暂时机器可读或计算机可读介质、诸如非暂时机器可读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磁盘、光盘、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闪存装置和相变存储器)来存储和(内部和/或通过网络与其它电子装置)传递代码及数据。另外,这类电子装置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集合,处理器耦合到诸如一个或多个存储装置、用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键盘、触摸屏和/或显示器)和网络连接之类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组件。处理器集合和其它组件的耦合通常通过一个或多个总线和桥(又称作总线控制器)进行。存储装置表示一个或多个非暂时机器可读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非暂时机器可读或计算机可读通信介质。因此,给定电子装置的存储装置通常存储供在该电子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集合上执行的代码和/或数据。当然,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可使用软件、固件和/或硬件的不同组合来实现。
本文所使用的网络单元(例如路由器、交换机、桥等)是包括硬件和软件的一件组网设备,它可通信地互连网络上的其它设备(例如其它网络单元、端站等)。一些网络单元是“多服务网络单元”,它们提供对多个组网功能(例如路由选择、桥接、交换、第2层汇聚、会话边界控制、多播和/或订户管理)的支持,和/或提供对多个应用服务(例如数据、语音和视频)的支持。订户端站(例如服务器、工作站、膝上型计算机、掌上型计算机、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多媒体电话、基于因特网协议的语音(VOIP)电话、便携媒体播放器、GPS单元、游戏系统、机顶盒(STB)等)访问通过因特网所提供的内容/服务和/或覆盖于因特网之上的虚拟专用网(VPN)上提供的内容/服务。内容和/或服务通常由属于服务或内容提供商的一个或多个端站(例如服务器端站)或者参与对等服务的端站来提供,并且可包括公开网页(免费内容、店面、搜索服务等)、私人网页(例如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用户名/密码访问的网页等)、基于VPN、IPTV的公司网络等。通常,订户端站(例如通过与接入网有线或无线耦合的客户驻地设备)耦合到边缘网络单元,边缘网络单元(例如通过到其它边缘网络单元的一个或多个核心网单元)耦合到其它端站(例如服务器端站)。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缺点的系统、网络和方法,现有技术的缺点包括对于修改端主机(即,移动节点)的要求、对于利用相当大量的移动性信令和消息或者要求相当大的信令开销的要求、对于利用静态归属代理节点的要求以及对于相当大的开销用于因特网协议(IP)隧穿和对应的开销用于IP隧穿的安全性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的其它缺点包括缺乏对业务工程能力的支持。
通过提供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用于信令和数据分组路由选择的基于网络的微移动性协议,本发明的实施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通过在端主机侧实现标识符/定位符分离,在移动性锚点(MAP)与移动节点的接入路由器(AR)之间所建立的双向标记交换路径(LSP)能够通过将LSP绑定到移动节点(MN)的静态且唯一的标识符来捆绑到对应的移动节点(CN)。MPLS移动性代理特征也在接入路由器侧实现,接入路由器侧负责在移动性锚点注册移动节点,以及可能将它与内部定位符(即,在接入路由上配置的一个)连同与移动性锚点关联的一个相关联。
通过在端主机侧实现身份/位置分离,消除了对于作为大多数基于IP的移动性解决方案中主要要求的静态归属代理(HA)的需要,由此在避免对于专用或静态归属代理的需要方面允许移动节点更高程度的灵活性。这种分离使移动节点能够选择一个(或多个)标识符,并且在特定域内移动或者跨多个域漫游的同时保持这些标识符。在这种情形中,定位符值由移动节点的当前接入路由器以及由域的关联移动性锚点来保持和跟踪。移动节点不知道其移动性,只是因为位置值被去除并且完全委托给基础设施。这个过程消除了对集中于在IP层实现移动性的需要,并且允许使用工作在IP层之下的更有效并且面向特征的交换协议。
在特定域的基础设施中,使用MPLS协议,因为它实现移动性锚点与结合了业务工程(TE)能力的移动节点的接入路由器之间的专用双向LSP的动态建立。LSP能够响应于移动节点的当前接入路由器向移动性锚点所发送的建立上游LSP的请求而按需求并且按移动节点来创建。遵照来自接入路由器的请求,移动性锚点建立下游LSP,将关联标记绑定到移动节点的身份,并且将参数存储在其绑定条目表中(连同诸如绑定存活期、TE等的其它参数一起)。另外,移动节点的接入路由器将移动性锚点位置关联到移动节点,以使它从外部可达(例如经由域名系统(DNS)),并且潜在地关联到其自己的位置以使它从域的内部可达(即,无需经由移动性锚点来路由分组)。通过允许移动性锚点建立与邻近移动节点的当前接入路由器的其它接入路由的附加LSP,还实现快速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将数据业务切换到新LSP不会要求额外的AR至MAP信令,并且将在切换期间提供减少的等待时间来建立新接入路由器与移动性锚点之间的上游和下游LSP。
移动性锚点和接入路由器负责将定位符与移动节点关联并且将其公告。在域内和在域之间的这些定位符路由选择变得与移动节点完全无关(并且与其分离)。因此,移动节点能够仅关注其自己的标识符和目的地的标识符完全合格域名(FQDN),同时将目的地位置查找任务委托给移动性锚点和接入路由器节点。在这个系统中,建立修改的移动性锚点成为移动节点的暂时归属代理。
这个方法和系统完全适合于双移动性,由此,对应节点也是在其自己的域内移动(即,使用不同的移动性锚点)的移动节点,因为它们限制域的对应移动性锚点之间的潜在信令交换。例如,在将数据分组隧道传递给目的地节点之前,该系统和方法允许目的地移动性锚点采用与移动性锚与移动节点之间所使用的相同的业务工程参数来建立修改LSP。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跨域的数据分组路由选择,该方法和系统能够扩展到获益于应用于基础设施侧的标识符/定位符分离概念(例如,如定位符/ID分离协议(LISP)所建议)。LISP由两个主要节点(即,入口隧穿路由器(ITR)与出口隧穿路由器(ETR))之间隧道传递数据分组、同时将所配置端点IP地址用于本地路由选择(例如在接入与边缘之间)组成。为此,移动性锚点节点能够具有ITR和/或ETR功能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理解,在移动节点与移动性锚点之间使用MPLS并非要求。其它相似技术能够用于为始发方和目的地装置提供域内移动性。
这种方法和系统所提供的优点包括:避免对诸如移动节点和对应节点之类的端节点的修改,避免对移动节点处的移动性信令的需要,使切换等待时间最小化的移动性和业务工程信令的组合,以及建立移动性锚点与移动节点接入路由器之间的专用路径。其它优点包括在移动性锚点与对应节点之间隧道传递数据分组之前建立它们之间的专用路径的能力。该方法和系统优化带宽使用,并且支持无线链路,因为不存在IP隧穿,以及该解决方案在通信会话的每端是快速的、可缩放的、安全的,并且适合于移动端点。
图1是实现无归属微移动性系统的网络的一个实施例的简图。图1的架构表示一个简化示例,其中单个移动节点101与对应节点115进行通信。移动节点101通过接入路由器(AR)/标记交换路由器(LSR)103A以及其本地域中的移动性锚点107进行通信。移动性锚点107通过网络111将数据从移动节点101转发给目的地域的移动性锚点109,移动性锚点109又将数据转发到与对应节点115连接的接入路由器/标记交换路由器113A。在其它实施例中,能够在域中支持任何数量的移动节点。域能够包括接入路由器103A-103D与移动性锚点107之间的任何数量的中间机器。任何数量的装置也能够存在于核心网111中的移动性锚点107、109之间。在所提供的示例中,两个域均提供基于多协议标记交换的无归属微移动性,其中域中的接入路由器中的每个具有用作标记交换路由器的能力。移动节点101和对应节点115各被指配在其相应域内是唯一的、在本文中称作端点标识符(EID)的静态标识符。在附连到域时,移动节点101、115向其相应接入路由器通知其EID。这些EID在域内是唯一的,并且在特定接入路由器存在EID与LSP之间的1:1映射。EID能够具有足以唯一地标识域中的节点的任何格式或大小。
移动节点101能够是任何类型的计算装置,包括台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手持装置、控制台装置或者类似的计算装置。移动节点101能够通过包括有线或无线通信介质的任何类型的通信介质连接到接入路由器103A。
接入路由器103A-103B能够是任何类型的接入装置,包括有线通信集线器、无线路由器或者类似的组网装置。任何数量的接入路由器103A-103D能够存在于域中。这些接入路由器103A-103D支持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并且用作标记交换路由器。接入路由器103A-103D通过任何数量的中间机器并且通过诸如域内的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之类的任何通信介质与移动性锚点107进行通信。
移动性锚点107是能够实现多协议标记交换标准以及能够实现本文所述的无归属微移动性组网功能性的任何类型的组网单元,诸如网络路由器或者类似的装置。移动性锚点107能够通过核心网111与其它域中的诸如移动性锚点109之类的其它移动性锚点进行通信。核心网111能够是任何类型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例如因特网或者类似的网络。核心网111能够包括移动性锚点107与移动性锚点109之间的任何数量的中间机器。
对应节点115也能够是连接到接入路由器113A的移动节点。接入路由器113A-113D和第二域的性质能够与第一域的性质相似或不同。接入路由器113A-113D中的每个能够是能够通过域网络向对应节点115提供接入的任何类型的计算装置或组网装置。对应节点115能够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与这些接入路由器113A-113D进行通信。类似地,接入路由器113A-113D通过第二域中的任何数量的中间计算装置使用有线和无线连接与移动性锚点109进行通信。在其它实施例中,对应节点115不是移动装置,并且在目的地域中具有固定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入路由器103A-103D和113A-113D能够通过一组标记交换路径105A-105D和117A-117D与其相应移动性锚点107和109进行通信。类似地,能够通过组合标记交换路径105A-105D、移动性锚点107与109之间的连接以及标记交换路径117A-117D来提供从移动节点101到对应节点115的端对端通信。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性锚点107和109能够通过经由核心网111的隧道或者通过类似连接来相互通信。
图2是移动性锚点107、109的一个实施例的简图。移动性锚点107、109能够包括入口模块201、出口模块205和网络处理器203。入口模块201能够在物理链路和数据链路级来处置由移动性锚点107、109所接收的数据分组的处理。出口模块205在物理链路和数据链路级来处置由网络单元所传送的数据分组的处理。网络处理器203处置数据业务的路由选择、转发和更高级处理。处理器203能够运行或者包括IPv6网络移动性管理模块207、转换绑定表或高速缓存209、转换绑定管理模块213和MPLS模块215。网络处理器203能够是诸如中央处理器之类的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网络处理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理解,移动性锚点107、109能够是任何类型的计算装置,并且包括存储器装置、持久存储装置、总线和类似标准计算机架构。为了清楚起见而省略了这些单元。
网络移动性管理模块207在包括因特网协议级的更高级管理入口和出口业务。网络移动性管理模块促进业务向在移动性锚点107、109之内以及在移动性锚点107、109之外的它的目的地转发。网络移动性管理模块207处置来自移动节点的入局注册请求,为从移动节点接收的数据业务协调位置查找,并且提供类似服务。针对图4更详细论述实现网络中的移动节点的移动性的注册和数据转发服务。这些功能由网络移动性管理模块207来实现。网络移动性管理模块207还与MPLS模块215进行接口,以便为每个注册的移动节点建立LSP。网络移动性管理模块207还能够与MPLS模块215进行协调,以便通过所建立LSP来转发数据分组。网络移动性管理模块207与绑定管理模块213进行接口,以便维护绑定表或高速缓存209,绑定表或高速缓存209为每个注册的移动节点存储条目,其中包含其区域转交地址211A、本地转交地址211B、其端点标识符211C以及在域中已经建立的包括活动LSP的指示的LSP标记211D。
图3是域内的微移动性拓扑的一个示例的简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地域可具有如图3所示的分级结构。域内的微移动性拓扑能够是分级MIPv6结构或者类似的结构。移动性锚点303能够是提供与外部网络的通信的节点。在这个域分级结构中,移动节点301能够与接入路由器305中任一个连接。移动节点301能够在任何给定时间连接到接入路由器305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移动节点301能够连接到接入路由器307A,并且随后在与接入路由器307A断开或者没有断开的情况下连接到接入路由器307B。
在域内,移动节点301能够具有两个IPv6地址。移动节点301能够具有配置有由所连接接入路由器307A所公告的前缀的本地转交地址。第二地址是能够采用由移动性锚点303所公告的前缀来公告的区域转交地址。向移动性锚点303注册本地转交地址,移动性锚点303跟踪本地转交地址、区域转交地址、端点标识符和指定LSP的移动节点之间的相关。
从外部网络所接收的要送往移动节点的业务会利用区域转交地址。移动性锚点303则将转换这个业务,以便利用实现通过域的路由选择的本地转交地址。另外,移动性锚点303建立标记交换路径,并且确定用于将业务转发到移动性节点301连接的接入路由器307A的适当标记。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性锚点303将建立了移动节点301特定的、到域中的接入路由器307A、B中的每个的特定标记交换路径,使得移动节点能够连接到接入路由器中的任一个,并且以最小等待时间和信令开销来保持连通性,因为在移动节点首次向移动性锚点305注册时建立了全部或相邻接入路由器的标记交换路径。
图4是移动性锚点功能性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过程能够通过将移动节点连接到网络或者网络中的接入路由器来发起。在连接到接入路由器时,接入路由器向移动性锚点发送包括移动节点的本地转交地址和端点标识符的注册请求消息(框401)。在接收到注册请求时,移动性锚点可检查其绑定表,以便确定是否已经存在所接收端点标识符的条目(框403)。如果检查确定绑定表中不存在对应的端点标识符,则移动性锚点能够开始建立到与注册移动性节点关联的接入路由器的标记交换路径的过程(框413)。这个LSP将是移动性节点特定的,并且在EID与LSP之间将存在一一对应。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性锚点则可建立到域中的每个接入路由器或者相邻接入点的LSP,其中每个LSP将是移动性节点特定的(框415)。
为移动性节点创建将包括其本地转交地址、其区域转交地址、其LSP标记及其端点标识符的绑定表条目(框417)。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每个端点标识符或移动节点创建单个绑定表条目。在其它实施例中,为与端点标识符关联的每个LSP创建分开的绑定表条目。移动锚点则能够为移动性节点公告区域转交地址和/或EID(框419)。这个公告能够采取向域的DNS以及其它DNS服务器提供区域转交地址和/或EID的形式。这使网络外部的节点能够确定移动节点的地址和/或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地转交地址也能够在网络内公告。
移动性锚点则能够向捆绑到移动节点的接入路由器发送注册确认消息(框407)。接入路由器则能够利用所建立LSP将业务转发到与那个EID和移动节点关联的移动性锚点。在移动性锚点接收到具有所述区域转交地址或本地转交地址的数据分组时,则将它们转发到与移动节点关联的接入路由器,以便最终提供给移动节点(框409)。移动性锚点能够转换数据分组,以便利用本地转交地址来代替区域转交地址。在一些情形中,移动性锚点则能够从移动性节点或者从对应节点接收包含建立特定业务工程条件(例如特定服务质量等级)的参数的数据业务。移动性锚点则将更新与移动性节点关联的LSP的参数,以便匹配在移动性锚点在数据分组中接收的参数(框411)。
类似地,当移动节点具有出局业务时,经由所建立LSP将其发送给移动性锚点。移动性锚点查找对应节点的目的地地址的位置。参照图1的示例,这种位置是对应节点所在的域的移动性锚点的地址。在得到那个域的移动性锚点的地址之后,移动节点域中的移动性锚点将分组隧道传递给对应节点域的移动性锚点。这个查找交换还可包括与移动节点的第一移动性锚点所创建的LSP关联的业务工程参数,并且将建立和修改对应节点中的移动性锚点与目的地域之间的LSP。
移动节点在相应域内的接入路由器之间进行交换的任何时间,EID保持相同,同时新关联的接入路由器通过发起发送注册请求和接收注册确认的这个过程来更新与新移动节点的位置有关的对应移动性锚点。
在这种情况下,当移动性锚点检查绑定表时,它将找到现有EID。在这种情况下,更新所找出的绑定表条目,以便指示移动性节点的当前LSP和接入路由器(框405)。然后,该过程通过向新的接入路由器发送注册确认消息继续进行(框407)。移动性锚点则开始向新位置的移动性节点转发具有该区域转交地址的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框409)。类似地,这个LSP的业务工程和参数能够由移动性锚点来更新或者在数据业务中指定。
这样,描述了用于实现基于无归属MPLS的通信的方法、系统和设备。要理解,以上描述预期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通过阅读和理解以上描述,许多其它实施例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清楚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当参照所附权利要求连同这类权利要求涵盖的全部等效物范围共同确定。
Claims (12)
1.一种由网络单元执行的用于向移动节点提供网络中的微移动性的方法,其中,微移动性是在改变所述网络内多个接入路由器中的不同接入路由器之间连接的同时所述移动节点与对应节点之间通信会话的保持,其中,所述网络单元用作移动性锚点,所述移动性锚点与所述网络内的所述多个接入路由器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所述移动性锚点从所述多个接入路由器中的接入路由器接收注册请求消息,其中所述接入路由器当前耦合到所述移动节点,并且其中所述注册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移动节点的端点标识符和所述移动节点的本地转交地址;
建立所述移动性锚点与所述接入路由器之间的标记交换路径LSP,以便处置在所述移动性锚点接收的要送往所述移动节点的数据分组;
将所述移动节点的所述端点标识符连同所述移动节点的本地转交地址、所述移动节点的区域转交地址、所述标记交换路径和所述移动性锚点的出口接口一起存储在绑定高速缓存中的绑定条目中;
由所述移动性锚点或接入路由器通过所述网络公告所述移动节点的所述端点标识符和关联的区域或本地转交地址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
使用所述LSP向所述移动节点转发在所述移动性锚点从对应节点接收的具有所述区域或本地转交地址的数据分组,
由此,与在静态归属代理与所述移动节点之间的因特网协议隧穿中使用静态归属代理节点和因特网协议相比,以降低的信令和隧穿开销在所述网络内向所述移动节点提供微移动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注册请求消息,建立到所述多个接入路由器中的每个接入路由器的分开的标记交换路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在所述移动性锚点从所述接入路由器中的第二接入路由器接收另一个注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接入路由器当前耦合到所述移动节点;以及
更新所述端点标识符的绑定条目,以便包含所述移动性锚点与所述第二接入路由器之间的LSP的标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接收要送往所述移动节点的指定业务工程参数的数据分组;以及
基于所接收业务工程参数来修改所述移动性锚点与所述接入路由器之间的所述LSP的业务工程参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向所述接入路由器发送注册确认消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在所述移动性锚点通过所述LSP从所述移动节点接收数据分组;以及
将所述数据分组转发到所述对应节点。
7.一种配置成向移动节点提供网络中的微移动性的网络单元,其中,微移动性是在改变所述网络内的多个接入路由器中的不同接入路由器之间连接的同时所述移动节点与对应节点之间通信会话的保持,所述网络单元耦合成与所述网络内的所述多个接入路由器进行通信,所述网络单元充当所述网络的移动性锚点,所述网络单元包括:
入口模块,通过网络连接来接收数据分组;
出口模块,通过所述网络连接来传送数据分组;以及
网络处理器,可通信地耦合到所述入口模块和出口模块,所述网络处理器配置成运行绑定高速缓存管理模块、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模块和网络移动性管理模块,
所述绑定高速缓存管理模块配置成存储将所述移动节点的区域转交地址、所述移动节点的端点标识符、当前耦合到所述移动节点的接入路由器与所述网络单元之间的标记交换路径LSP和所述移动节点的本地转交地址相关的绑定条目,
所述MPLS模块配置成响应于来自所述接入路由器的注册请求消息而建立所述LSP,以及
所述网络移动性管理模块,配置成从所述接入路由器接收所述注册请求消息,并且为所述移动节点创建绑定条目,所述网络移动性管理模块通过所述LSP向所述接入路由器转发寻址到所述移动节点的区域转交地址的数据业务,并且有选择地公告所述移动节点的端点标识符和所述网络外部的所述移动节点的关联区域转交地址或者所述网络内的关联本地转交地址,
由此,与在静态归属代理与所述移动节点之间的因特网协议隧穿中使用静态归属代理节点和因特网协议相比,以降低的信令和隧穿开销在所述网络内向所述移动节点提供微移动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单元,其中,所述网络移动性管理模块配置成向所述接入路由器发送注册确认消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单元,其中,所述网络移动性管理模块配置成响应于所述注册请求消息,在所述网络单元与所述网络中的每个接入路由器之间通过所述MPLS模块为所述移动节点建立分开的标记交换路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单元,其中,所述网络移动性管理模块配置成从当前耦合到所述移动节点的第二接入路由器接收另一个注册请求消息,并且配置成更新具有所述移动节点的所述端点标识符的所述绑定条目,以便包含所述第二接入路由器的LSP的标记。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单元,其中,所述网络移动性管理模块配置成从所述移动节点接收数据分组,并且将所述数据分组转发到对应节点。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单元,其中,所述MPLS模块配置成从所述移动节点接收指定业务工程参数的数据分组,并且配置成修改所述移动性锚点与所述接入路由器之间的所述LSP的业务工程参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2/969151 | 2010-12-15 | ||
US12/969,151 US8503416B2 (en) | 2010-12-15 | 2010-12-15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homeless MPLS micro-mobility |
PCT/IB2011/055106 WO2012080873A1 (en) | 2010-12-15 | 2011-11-15 | A method and network element for homeless mpls micro -mobility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62585A CN103262585A (zh) | 2013-08-21 |
CN103262585B true CN103262585B (zh) | 2017-03-08 |
Family
ID=45319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60337.6A Active CN103262585B (zh) | 2010-12-15 | 2011-11-15 | 用于无归属mpls微移动性的方法和网络单元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03416B2 (zh) |
EP (1) | EP2652974A1 (zh) |
JP (1) | JP5876505B2 (zh) |
KR (1) | KR20130130020A (zh) |
CN (1) | CN103262585B (zh) |
CA (1) | CA2821672A1 (zh) |
WO (1) | WO201208087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50279B2 (en) * | 2011-06-29 | 2014-02-11 | Juniper Networks, Inc. | Mobile gateway having decentralized control plane for anchoring subscriber sessions |
US8635326B1 (en) * | 2011-09-29 | 2014-01-21 | Juniper Networks, Inc. | Mobile gateway having reduced forwarding state for anchoring mobile subscribers |
CN103096299B (zh) * | 2011-11-01 | 2017-09-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节点动态获取位置标识的方法及lisp网络 |
CN103167464B (zh) * | 2011-12-09 | 2018-06-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触发更新移动节点映射信息的方法、ms和mn |
US8817707B2 (en) * | 2012-07-20 | 2014-08-26 | Intel Corporation | Mechanisms for roaming between 3GPP operators and WLAN service providers |
WO2015096043A1 (zh) * | 2013-12-24 | 2015-07-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部署增值业务的方法、网络设备及增值业务设备 |
US9654381B2 (en) | 2014-02-12 | 2017-05-16 |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 Differentiated routing system and method |
US9848440B2 (en) | 2014-04-25 | 2017-12-19 |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 Downlink channel access for non-operator devices |
US10530735B2 (en) * | 2015-09-10 | 2020-01-0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Pro-active mechanism to detect LISP movable silent host |
WO2018138544A1 (en) * | 2017-01-24 | 2018-08-0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sing location identifier separation protocol to implement a distributed gateway architecture for 3gpp mobility |
EP3574679B1 (en) * | 2017-01-24 | 2021-06-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Lossless handover for mobility with location identifier separation protocol in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networks |
EP3622777B1 (en) | 2017-05-12 | 2021-07-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Local identifier locator network protocol (ilnp) breakout |
US11044291B2 (en) * | 2018-09-28 | 2021-06-22 | Micros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Enhanced anchor protocol for event stream processing |
WO2020096594A1 (en) | 2018-11-07 | 2020-05-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Local identifier locator network protocol (ilnp) breakout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01764A (zh) * | 2006-01-23 | 2006-07-12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的互联网接入方法 |
CN101841877A (zh) * | 2009-03-18 | 2010-09-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路由器和通信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40217B2 (en) * | 2004-07-23 | 2010-11-2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hieving route optimization and location privacy in an IPV6 network |
FR2888078B1 (fr) * | 2005-06-30 | 2007-08-10 | Alcatel Sa | Procede de transfert d'une communication impliquant un noeud mobile en situation de macro-mobilite au sein d'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ip a routage hierarchique |
US7602747B2 (en) * | 2005-07-29 | 2009-10-13 | Intel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increased mobility among mobile nod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9083552B2 (en) * | 2007-05-28 | 2015-07-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obility plane architecture fo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WO2009041022A2 (en) * | 2007-09-28 | 2009-04-0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e-optimized communication for a mobile node nested in a mobile network |
WO2009041051A2 (en) * | 2007-09-28 | 2009-04-0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e-optimized communication for a mobile node nested in a mobile network |
US8675551B2 (en) | 2008-03-31 | 2014-03-18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support for proxy 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
FR2930397A1 (fr) * | 2008-04-18 | 2009-10-23 | France Telecom | Procede de transfert de flux entre points d'acces heterogenes |
GB2466225B (en) * | 2008-12-15 | 2013-10-02 | King S College London | Inter-access network handover |
GB2466226B (en) * | 2008-12-15 | 2012-11-14 | King S College London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network mobility |
-
2010
- 2010-12-15 US US12/969,151 patent/US8503416B2/en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11-15 WO PCT/IB2011/055106 patent/WO201208087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11-15 KR KR1020137018308A patent/KR20130130020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1-11-15 EP EP11794571.7A patent/EP2652974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11-15 JP JP2013543911A patent/JP587650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1-15 CN CN201180060337.6A patent/CN103262585B/zh active Active
- 2011-11-15 CA CA2821672A patent/CA282167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01764A (zh) * | 2006-01-23 | 2006-07-12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的互联网接入方法 |
CN101841877A (zh) * | 2009-03-18 | 2010-09-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路由器和通信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Scalable and QoS Capable MPLS-based Micromobility Management;Y.Dong等;《Moblie Technology,Application and Systems,2005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IEEE》;20051115;论文第1-2节,图1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876505B2 (ja) | 2016-03-02 |
JP2014504095A (ja) | 2014-02-13 |
US20120155442A1 (en) | 2012-06-21 |
CA2821672A1 (en) | 2012-06-21 |
WO2012080873A1 (en) | 2012-06-21 |
EP2652974A1 (en) | 2013-10-23 |
KR20130130020A (ko) | 2013-11-29 |
CN103262585A (zh) | 2013-08-21 |
US8503416B2 (en) | 2013-08-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62585B (zh) | 用于无归属mpls微移动性的方法和网络单元 | |
CN102025589B (zh) | 虚拟专用网络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 |
CN100428719C (zh) | 一种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的互联网接入方法 | |
US952107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alable content routing and mobility in named data networks | |
CN105791457B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3152787B (zh) | 本地代理、移动节点和控制方法 | |
CN1870658B (zh) | 分组网络中的用户定位系统及方法 | |
CN102316028B (zh) | 发送因特网协议分组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1127758B (zh) | 移动节点的ip地址获取方法与获取系统 | |
CN102907072A (zh) | 利用NAT64启用IPv6移动性 | |
KR20120059204A (ko) | 6LoWPAN기반의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에서 디바이스의 이동성을 지원하는 방법 | |
CN100505686C (zh) | 实现移动IPv6节点与IPv4通信伙伴通信的方法 | |
CN102098349A (zh) | 地址映射方法及接入业务节点 | |
CN101925125A (zh) | 一种与移动ip结合的具有移动性的多路径tcp的方法 | |
CN102986192B (zh) | 用分离归属代理体系结构提供移动性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2546749B (zh) | 用于接入移动ip网的方法以及ip承载网 | |
CN103095508A (zh) | 业务访问方法和边缘设备 | |
CN104717640B (zh) | 一种基于定位的无线网络通信的实现方法 | |
CN103108056B (zh) | 一种实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设备及方法 | |
CN102047704A (zh) | 用于多级网络的网络移动性 | |
CN102780701A (zh) | 访问控制方法和设备 | |
CN100471173C (zh) | 一种数据报传输系统及方法 | |
CN101494849B (zh) | 一种通信方法、系统及设备 | |
CN101567839B (zh) | 转发报文的方法、家乡代理设备、路由设备和系统 | |
CN103166856B (zh) | 一种基于lisp协议的动态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