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5014A - 海水换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海水换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45014A
CN103245014A CN 201210023054 CN201210023054A CN103245014A CN 103245014 A CN103245014 A CN 103245014A CN 201210023054 CN201210023054 CN 201210023054 CN 201210023054 A CN201210023054 A CN 201210023054A CN 103245014 A CN103245014 A CN 103245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water
pipeline
water
energy converting
transdu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1002305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明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Sieday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魏明春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魏明春 filed Critical 魏明春
Priority to CN 20121002305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45014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45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50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REA)

Abstract

海水换能系统,其特征是:在海边建设一个海水换能池,海水换能池通过海水进水管与置于海水中的第三水泵相连,海水换能池侧面底部设置有排水管,在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海水换能池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换能管,每组换能管出水口分别与第三管道的一端相连,第三管道的另一端与海水源热泵机组相连,在第三管道上设置有第四水泵,海水源热泵机组通过第四管道与换能管进水口相连;海水源热泵机组通过第二管道与空调装置的进水口相连,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一水泵,空调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海水源热泵机组相连。该系统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换能效率高,投资成本低,可很好应用于海水换能领域,适合在沿海地区进行大范围推广。

Description

海水换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水换能系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利用海水作为能源给建筑物室内进行能源交换的系统,属于海水换能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海水是可以吸收太阳的辐射热量,从而起到改变海水本身的温度或调解周边环境的温度作用的。利用海水作为能源去调节房屋居室内的温度,为人类进行服务,既不会消耗海水,也不会对海水造成污染,可从根本上改变使用传统高耗能设备进行室内调温的状况。目前,现有的利用海水换能的方式是直接抽取海水经过板式或壳管换能器进行换能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效率较高,但是由于海水的腐蚀性较大,很容易腐蚀换能器及热泵机组所接触海水的部分;同时由于海水中的微生物滋生严重,容易附着在换能器的表面造成换能器内部堵塞,从而造成换能器的换能效率下降,严重影响到换能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海水换能系统。该系统采用地埋管换能和水源换能技术的复合换能方式进行换能。由于海水换能管道采用PE或耐腐蚀金属材料制成,可解决管道容易被海水腐蚀的问题;由于该系统的热泵机组与海水不直接接触,可有效解决海水直接腐蚀热泵机组的问题;由于该系统采用箱体式海水与换能管接触,循环空间大,循环冲刷力强,微生物很难依附在管路表面,不会造成生物堵塞和生物附着,解决了海水换能中生物堵塞问题;该系统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换能效率高,投资成本低,可很好应用于海水换能领域,适合在沿海地区进行大范围推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海水换能系统,它包括有海水源热泵机组、空调装置、第一水泵、排水管、第二水泵、换能管、海水换能池、第三水泵、海水进水管、第四水泵、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其特征是:在海边建设一个海水换能池,海水换能池通过海水进水管与置于海水中的第三水泵相连,海水换能池侧面底部设置有排水管,在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海水换能池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换能管,每组换能管出水口分别与第三管道的一端相连,第三管道的另一端与海水源热泵机组相连,在第三管道上设置有第四水泵,海水源热泵机组通过第四管道与换能管进水口相连;海水源热泵机组通过第二管道与空调装置的进水口相连,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一水泵,空调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海水源热泵机组相连。
所述的换能管采用PE或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制成。
该海水换能系统不仅仅适用于海水,还适用于污水、工业废水及有腐蚀性水质。
工作原理:
海水通过第三水泵和海水进水管进入到海水换能池内,与换能管内的水进行换能,换能管内吸收热量的水流经换能管出水口,通过第四水泵和第三管道进入到海水源热泵机组内,海水源热泵机组吸收热量后,再将水通过第四管道排入到换能管内,再次与海水换能池内的海水进行换能,换能管内吸收热量后的水再次流入海水源热泵机组内进行热交换。当海水换能池内的海水温度低于设计要求后,第二水泵启动,通过排水管将池内海水排到池外,这样即完成一次海水循环。空调装置内的低温水通过第一管道进入到海水源热泵机组内吸收热量,吸收热量后的水通过第二管道和第一水泵进入空调装置,空调装置内的水温低于设计温度时,再次进入海水源热泵机组内吸收能量。
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系统采用地埋管换能和水源换能技术的复合换能方式进行换能。由于海水换能管道采用PE或耐腐蚀金属材料制成,可解决管道容易被海水腐蚀的问题;
2、由于该系统的热泵机组系统与海水不直接接触,可有效解决海水直接腐蚀热泵机组的问题;
3、由于该系统采用箱体式海水与换能管接触,循环空间大,循环冲刷力强,微生物很难依附在管路表面,不会造成生物堵塞和生物附着,解决了海水换能中生物堵塞问题;
4、该系统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换能效率高,投资成本低,可很好应用于海水换能领域,适合在沿海地区进行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海水换能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图中各个部分由下列阿拉伯数字表示:
1.海水源热泵机组、2.第一管道、3.空调装置、4.第二管道、5.第一水泵、6.排水管、7.第二水泵、8.换能管、9.海水换能池、10.第三水泵、11.海水进水管、12.换能管出水口、13.换能管进水口、14.第四水泵、15.第三管道、16.第四管道。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所示,海水换能系统,它包括有海水源热泵机组1、空调装置3、第一水泵5、排水管6、第二水泵7、换能管8、海水换能池9、第三水泵10、海水进水管11、第四水泵14、第三管道15、第四管道16。
如图所示,在海边建设一个海水换能池9,海水换能池9通过海水进水管11与置于海水中的第三水泵10相连,海水换能池9侧面底部设置有排水管6,在排水管6上设置有第二水泵7;海水换能池9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换能管8,每组换能管出水口12分别与第三管道15的一端相连,第三管道15的另一端与海水源热泵机组1相连,在第三管道15上设置有第四水泵14,海水源热泵机组1通过第四管道16与换能管进水口13相连;海水源热泵机组1通过第二管道4与空调装置3的进水口相连,第二管道4上设有第一水泵5,空调装置3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2与海水源热泵机组1相连。
所述的换能管8采用PE或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制成。
该海水换能系统不仅仅适用于海水,还适用于污水、工业废水及有腐蚀性水质。

Claims (3)

1.海水换能系统,它包括有海水源热泵机组(1)、空调装置(3)、第一水泵(5)、排水管(6)、第二水泵(7)、换能管(8)、海水换能池(9)、第三水泵(10)、海水进水管(11)、第四水泵(14)、第三管道(15)、第四管道(16),其特征是:在海边建设一个海水换能池(9),海水换能池(9)通过海水进水管(11)与置于海水中的第三水泵(10)相连,海水换能池(9)侧面底部设置有排水管(6),在排水管(6)上设置有第二水泵(7);海水换能池(9)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换能管(8),每组换能管出水口(12)分别与第三管道(15)的一端相连,第三管道(15)的另一端与海水源热泵机组(1)相连,在第三管道(15)上设置有第四水泵(14),海水源热泵机组(1)通过第四管道(16)与换能管进水口(13)相连;海水源热泵机组(1)通过第二管道(4)与空调装置(3)的进水口相连,第二管道(4)上设有第一水泵(5),空调装置(3)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2)与海水源热泵机组(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换能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换能管(8)采用PE或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换能系统,其特征是:该海水换热系统不仅仅适用于海水,还适用于污水、工业废水及有腐蚀性水质。
CN 201210023054 2012-02-02 2012-02-02 海水换能系统 Pending CN1032450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23054 CN103245014A (zh) 2012-02-02 2012-02-02 海水换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23054 CN103245014A (zh) 2012-02-02 2012-02-02 海水换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5014A true CN103245014A (zh) 2013-08-14

Family

ID=48924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023054 Pending CN103245014A (zh) 2012-02-02 2012-02-02 海水换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4501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327160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ata center cooling and water desalination
CN103951007A (zh) 太阳能净水器
CN202039412U (zh) 房屋节水再利用装置
CN203781962U (zh) 一种家用型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
CN201268597Y (zh) 管道式超声除藻反应器
CN106186354A (zh) 一种生物巢‑生物倍增河道水体快速净化装置
CN103245014A (zh) 海水换能系统
CN202648014U (zh) 海水换能系统
CN204848410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太阳能推流器
CN202195721U (zh) 组合式淋浴废热水余热回收装置
CN203848716U (zh) 一种公共浴室废水热量即时回收利用装置
CN101746839A (zh) 环保节能海水淡化、污水净化器
CN103033071A (zh) 卧式椭圆管污水换热器
CN207527876U (zh) 污水排水管换热装置
CN201050949Y (zh) 封闭式冷却器
CN202040801U (zh) 锅炉给水蓄热器
CN201575630U (zh) 改进型太阳能热水器除垢装置
CN205258207U (zh) 一种污水回用处理池
CN101469955B (zh) 一种适用于水产行业的换热方法
CN205127480U (zh) 沉淀池
CN103466735A (zh) 太阳能蒸发净化器
CN202101458U (zh) 太阳能管水利用装置
CN103693795A (zh) 一种家用型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
CN210862342U (zh) 一种新型宽通道换热器
CN203200835U (zh) 一种多层楼房二次水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DALIAN SIDA NEW ENER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WEI MINGCHUN

Effective date: 201503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323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15, building 8, China World Trade Center street, Ganjingzi District, Liaoning, Dalian, 116021

Applicant after: Dalian Sieday New Ener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16021, C601, room 137, Changxin street, Shahekou District, Liaoning, Dalian

Applicant before: Wei Mingchu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