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37330A - 用于认知无线传感器网中的节点不相交多路径路由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认知无线传感器网中的节点不相交多路径路由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37330A
CN103237330A CN2013101125122A CN201310112512A CN103237330A CN 103237330 A CN103237330 A CN 103237330A CN 2013101125122 A CN2013101125122 A CN 2013101125122A CN 201310112512 A CN201310112512 A CN 201310112512A CN 103237330 A CN103237330 A CN 1032373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channel
route
frequency spectrum
grou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25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晓荣
朱锋
杨龙祥
朱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11251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373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37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73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一种用于认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不相交多路径路由方法,在路由的建立过程中,路由请求分组中记录着节点的可用信道信息,收到分组的节点回送一个路由应答分组,根据路由应答分组中的消息单元可以知道链路的频谱效用值,将频谱效用值与设定频谱效用门限值进行比较选择下一跳节点。如果两个路由请求分组中的传播路径仅仅彼此相交,则根据路由请求中的传播路径平均频谱效用再次进行选择。该路由方法将路由选择及信道选择同频谱效用结合在一起,各条路径除了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外没有任何共用节点,减少了冲突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路由的稳定性,本发明可以在多信道分布式认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Description

用于认知无线传感器网中的节点不相交多路径路由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认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认知用户寻找路由的实现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频谱效用寻找路由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采用的是静态频谱分配策略,即授权用户对其分配的频谱有独占性,其他用户不能使用。虽然这种频谱分配方式有利于保证系统的服务质量,但是由于通信业务在地域、时域、频域上的不均衡性,使频谱资源没有得充分的利用。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大量研究报告表明频谱的利用情况极不平衡,一些非授权的频段占用拥挤,而有些授权频带则经常是空闲状态。由于无线通信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可用频谱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因此急需一种全新的、优化使用频谱资源的无线通信技术。而动态频谱接入(Dynamic Spectrum Access,DSA)技术是解决目前频谱低效利用的有效技术。
认知无线电(CR:Cognitive Radio)又被称为智能无线电,它以灵活、智能、可重配置为显著特征,通过感知外界环境,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从环境中学习,有目的地实时改变某些操作参数,比如传输功率、载波频率和调制技术等,使其内部状态适应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统计变化,从而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高可靠通信以及对异构网络环境有限的无线频谱资源进行高效地利用。认知无线电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频谱感知(Spectrum Sensing)和系统的智能学习能力,实现动态频谱分配(DSA: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和频谱共享(Spectrum Sharing)。在认知无线电系统中认知用户有两种工作方式:频谱交叉(Overlay)方式和频谱重叠(Underlay)方式。当认知用户工作方式是频谱交叉(Overlay)方式时,即认知用户可以通过检测频谱资源寻找频谱空洞,从而接入到该空洞,但当主用户出现在该频段上时,认知用户应当立刻给主要用户腾出频段。认知用户与主用户使用的频段互不重叠。当认知用户工作方式是频谱重叠(Underlay)方式时,即只要认知用户对主用户的干扰低于一定门限值时,认知用户就可以接入到已经授权给主用户的频段。在Underlay方式的认知无线电系统中,认知用户总可以通过调整发射功率使干扰小于门限值,从而可以接入到授权给主用户的频段。
认知无线电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可以得到利用,当然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基于认知无线电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因为其开放式频谱和动态频谱接入的特性,传统的路由协议已无法满足此类网络对动态路由的需求,因此需要设计新的路由方法。
无线传感器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感知和数据彩泥网络系统,它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环境下获取各种详尽、准确的环境数据或目标信息,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人与物理世界之间的通信和信息交互。如果说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那么无线传感器的出现将改变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交互方式,使人类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直接感知客观世界,极大地提高人类认识和改造物理世界的能力。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民用和军事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民用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控制、健康医疗、智能家居、科学探索、抢险救灾和公共安全等方面;在军事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应用于国土安全、战场监视、战场侦察、目标定位、目标识别和目标跟踪等方面。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面向任务的无线自组织网络系统,通常由大量密集部署在某个监测区域的传感器节点以及一个或者多个位于区域内或者区域附近的数据汇聚节点组成。这些传感器节点体积小,但配备有传感器、嵌入式微处理器和无线收发器等器件,集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无线通信等功能于一体,能够通过无线通信和自组织方式形成网络,对监测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数据或目标信息进行监测和处理,并将所监测的数据和信息传递给汇聚节点,协作完成指定的监测任务。同时,传感器节点还可以通过作为网关的汇聚节点,连接到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上,如互联网、卫星网、移动通信网等,从而将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传递给远程的监控中心或者终端用户使用。
在多信道的无线多跳网络中,有效地使用多信道,允许多个传输同时发生,不仅可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还可以减少传输数据过程中为竞争信道而增加的等待时延,降低网络拥塞和冲突碰撞。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现有的路由协议在单信道网络中可以有效的选择路由,但是由于没有考虑网络中可用信道的多样性,因此这类协议在多信道无线网络的性能就无法得到保障。
在多信道认知传感器网络中,可以结合认知无线电中的学习和决策算法,让每个网络节点都具有学习能力,根据网络的当前状况,动态地选择合适的信道和路由,进一步提高网络性能。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引入CR 技术对路由协议也带来了一些影响,传统的路由指标如跳数、拥塞等作为路由选择的依据已不够充分,所以需要引入新的路由指标,如信道切换次数、信道切换频率等。另外,一般的多跳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发送分组时需要预先确定通信路由,采用CR 技术后,因来自周围无线系统的干扰波动较大,需要不断地更改路由,因此认知传感器网络中,路由技术非常关键的技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认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频谱效用的节点不相交多路径路由方法,该方法以源路由的方式建立多路径,通过优化中间节点转发RREQs策略,降低了路由建立的开销和端对端路由的复杂度,能增加路由效率,提高了路由的稳定性,并且提高了频谱的利用效率。
技术方案:本发明利用了频谱交叉(Overlay)方式路由和频谱重叠(Underlay)方式路由的协作进行协同路由,实现了认知无线传感器网络基于频谱效用的节点不相交多路径路由方法。该方法包括:
a. 源认知节点在有数据要发送时,首先侦听控制信道的忙闲状况,在控制信道空闲时广播一个路由请求分组,分组中包括源节点的可用信道表,可用信道表包括Overlay状态信道集合和Underlay状态信道集合。
b. 收到路由请求分组的节点会比较路由请求分组的可用信道表与自身维护的可用信道表,然后回送一个路由应答分组给源节点,路由应答分组中包括可用信道的交集,链路的距离增益和节点的剩余能量。通过比较信道使用表来决定丢弃还是继续转发该分组。
b1. 如果路由请求分组中可用信道表的信道集合与当前节点的可用信道表的信道集合的交集为空集,则该节点丢弃该路由请求分组。
b2. 如果路由请求分组中的可用信道表的信道集合与当前节点的可用信道表的信道集合的交集不为空集,并且交集只有overlay状态信道集合或者underlay状态信道集合(或者交集既有overlay状态信道集合和underlay状态信道集合),则该节点把自己的可用信道集合加入可用信道表中,继续转发该路由请求。
c. 在不同信道下及在相同信道的不同子信道下传输,不同的传输方案链路容量是不同的。即通过不同的传输功率和不同的传输子信道传输会得到不同的链路容量。源节点通过节点回送的路由应答分组可以得到使链路容量最大的最佳传输功率和最佳传输子信道,通过频谱效用函数计算可以得到不同状态信道(包括Overlay状态信道和Underlay状态信道)的频谱效用值。设定一个频谱效用门限值                                                
Figure 2013101125122100002DEST_PATH_IMAGE001
,通过比较选择频谱效用值大于或者等于频谱效用门限值的节点以及相应的信道,若一个节点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信道上频谱效用值都大于或者等于频谱效用门限值
Figure 504463DEST_PATH_IMAGE001
,则选择频谱效用最大的那个。源节点再发送一个路由确认分组,该分组中包括下一跳节点(下一跳节点有可能有多个),链路频谱效用值和信道选择。
d. 节点收到路由确认分组就知道下一跳节点(下一跳节点有可能有多个)的选择,被选为下一跳节点的继续转发路由请求分组,此时转发的路由请求分组中包含着路径信息和路径的平均频谱效用(用于选择路由路径),没有被选为下一跳节点则变为非活跃节点侦听网络中的信道状况,维护更新自己的信道使用列表。
e. 当按照上述启发式路由发现过程路由到达某个中间转发节点时,而中间节点只需要转发传播路径完全不相交的路由请求分组即可。
e1. 首先通过收到的各个路由请求分组中传播路径的ID,如果一个路由请求消息中的传播路径与其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路由请求中的传播路径都相交,则将这样的传播路径删除。
e2. 如果两个路由请求分组中的传播路径仅仅彼此相交,则根据路由请求中的传播路径平均频谱效用再次进行选择,选择平均频谱效用大的那条传播路径。
f. 按照上述路由发现过程直到路由到达目的节点。
本发明为基于频谱效用的启发式路由方法,它的目的是利用频谱交叉(Overlay)方式路由和频谱重叠(Underlay)方式路由的协作进行协同路由,通过利用频谱效用选择下一跳节点,最终得到多条节点不相交的路由路径,提高了路由的稳定性,并且提高了频谱的利用效率。
OSU-NDMR(On Spectrum Utility-Node Disjoint Multipath Routing)基于频谱效用的节点不相交多路径路由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路由的建立过程中,一条路由上的节点在避免冲突的同时尽量选择频谱效用大的节点及相应的信道,信道包括overlay状态信道和underlay状态信道,可以通过频谱效用函数计算不同状态信道下传输链路的频谱效用。每个链路都有不同的频谱效用值,根据这些效用值来选择下一跳节点(下一跳有可能有多个)。首先先根据路由的路径信息来选取传播路,删除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传播路径,然后再根据传播路径的平均频谱效用来确定最终保留的传播路径。上述过程直到路由到达目的节点。
网络中的每个节点维护一个信道使用列表CUL(Channel Usage List),记录着周围节点占用信道的信息,列表的大小由网络中的信道数决定。非活动节点在没有发送或接收业务的时候,侦听网络中信道占用的信息,并随时更新其维护的CUL列表。OSU-NDMR协议路由的建立过程中有四种不同的路由消息分组,两种正向的路由消息分组和两种反向的路由消息分组。一种正向路由消息分组是路由请求分组(RREQ),除了包含必要的目的节点地址、路由记录以及请求ID等路由信息外,还增加了两种信息单元:可用信道表Channel_Available_List和信道状态Channel_State。其中可用信道列表Channel_Available_List记录着路由中节点的可用信道集合。还有一种正向路由消息分组定义为路由确认分组(RACP),路由确认分组(RACP)除了包含必要的跳数、目的序列号、源IP和目的IP等单元外,还增加了三种信息单元:链路频谱效用值Link_Spectrum_Utility_Value、信道选择Channel_Selection和路径平均频谱效用值Average_Path_Spectrum_Utility_Value。一个反向路由消息分组是路由应答分组(RREP),路由应答分组(RREP)除了包含必要的跳数、目的序列号、源IP和目的IP等单元外,还增加了四种信息单元:可用信道交集Channel_Intersection_List,信道状态Channel_State,距离增益Distance_Gain和剩余能量Residual_Energy。还有一种反向路由消息分组定义为路由反馈分组(RFBP),路由反馈分组(RFBP)是一种传统的路由消息分组,只是对路由确认分组(RACP)的确认。
在这里引入了“频谱效用”概念:在路由建立过程中,引入“频谱效用”主要是用来确定下一跳节点的选择。链路的“频谱效用”由链路容量,距离增益和节点的剩余能量决定。而距离增益和剩余能量由路由应答分组(RREP)传递,最终通过路由确认分组(RACP)来传递路由选择信息。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认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频谱效用的启发式路由方法,该方法利用了频谱交叉(Overlay)方式路由和频谱重叠(Underlay)方式路由的协作进行协同路由,通过利用频谱效用选择下一跳节点,然后通过路径信息和路径平均频谱效用来选择路由路径,最终得到多条节点不相交的路由路径,提高了路由的稳定性,并且提高了频谱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拓扑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路由建立信息传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假设网络中存在一个公共控制信道,用于传输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都配置两个接口,一个绑定在控制信道上,另一个可以在数据信道之间进行切换。如果网络中出现了授权用户需要使用频段,那么可以通过控制信道广播一个占用分组,通知周围节点该主用户将要使用的频段范围,使用该频段的认知用户将会立即放弃继续使用或者继续使用(如果不影响主用户的正常工作),并重新寻找路由。
OSU-NDMR(On Spectrum Utility-Node Disjoint Multipath Routing)基于频谱效用的节点不相交多路径路由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路由的建立过程中,一条路由上的节点在避免冲突的同时尽量选择频谱效用大的节点及相应的信道,信道包括Overlay状态信道和Underlay状态信道,可以通过频谱效用函数计算不同状态信道下传输链路的频谱效用。每个链路都有不同的频谱效用值,根据这些效用值来选择下一跳节点(下一跳有可能有多个)。首先根据路由的路径信息来选取传播路,删除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传播路径,然后再根据传播路径的平均频谱效用来确定最终保留的传播路径。上述过程直到路由到达目的节点。
网络中的每个节点维护一个信道使用列表CUL(Channel Usage List),记录着周围节点占用信道的信息,列表的大小由网络中的信道数决定。非活动节点在没有发送或接收业务的时候,侦听网络中信道占用的信息,并随时更新其维护的CUL列表。OSU-NDMR协议路由的建立过程中有四种不同的路由消息分组,两种正向的路由消息分组和两种反向的路由消息分组。一种正向路由消息分组是路由请求分组(RREQ),除了包含必要的目的节点地址、路由记录以及请求ID等路由信息外,还增加了两种信息单元:可用信道表Channel_Available_List和信道状态Channel_State。其中可用信道列表Channel_Available_List记录着路由中节点的可用信道集合。还有一种正向路由消息分组定义为路由确认分组(RACP),路由确认分组(RACP)除了包含必要的跳数、目的序列号、源IP和目的IP等单元外,还增加了三种信息单元:链路频谱效用值Link_Spectrum_utility_value、信道选择Channel_Selection和路径平均频谱效用值Average_Path_Spectrum_Utility_Value。一个反向路由消息分组是路由应答分组(RREP),路由应答分组(RREP)除了包含必要的跳数、目的序列号、源IP和目的IP等单元外,还增加了四种信息单元:可用信道交集Channel_Intersection_List,信道状态Channel_State,距离增益Distance_Gain和剩余能量Residual_Energy。还有一种反向路由消息分组定义为路由反馈分组(RFBP),路由反馈分组(RFBP)是一种传统的路由消息分组,只是对路由确认分组(RACP)的确认。
在这里引入了“频谱效用”概念:在路由建立过程中,引入“频谱效用”主要是用来确定下一跳节点的选择。链路的“频谱效用”由链路容量,距离增益和节点的剩余能量决定。而链路容量,距离增益和剩余能量由路由反馈分组(RFBP)传递,最终通过路由确认分组(RACP)来传递路由选择信息。
路由发现机制:
(1) 源认知节点在有数据要发送时,首先侦听控制信道的忙闲状况,在控制信道空闲时广播一个路由请求分组(RREQ),分组中包括源节点的可用信道表,可用信道表包括Overlay状态信道集合和Underlay状态信道集合。
(2) 收到RREQ分组的节点,将Channel_Available_List中的可用信道集合同自身维护的CUL进行比较,来决定是丢弃还是继续转发该分组。
1) 如果Channel_Available_List中的可用信道集合同自身维护的CUL交集为空集,表明此时节点之间没有可以相互通信的信道,该节点丢弃该路由请求分组。
2) 如果Channel_Available_List中的可用信道集合同自身维护的CUL交集不为空集,表明此时节点之间有可以相互通信的信道,则该节点回送一个路由应答分组(RREP),该路由应答分组告知源节点可用信道交集Channel_Intersection_List,距离增益Distance_Gain和剩余能量Residual_Energy。然后把自己的可用信道集合加入可用信道表中,继续转发该路由请求。
(3) 当Channel_Available_List中的可用信道集合与节点自身维护的CUL有交集时,源节点收到路由应答分组(RREP)后,从路由应答分组(RREP)可以知道链路的状态信息,包括可用信道交集Channel_Intersection_List,距离增益Distance_Gain和剩余能量Residual_Energy,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使链路容量最大的最佳传输功率Optimal_Transmit_power和最佳传输子信道Optimal_Transmit_Subchannel,利用链路容量Link_Capaciy,距离增益Distance_Gain以及节点剩余能量Residual_Energy,通过频谱效用函数可以得到不同状态信道(包括Overlay状态信道和Underlay状态信道)的频谱效用值。把计算得到的频谱效用值与设定的频谱效用门限值进行比较,选择频谱效用值大于等于频谱效用门限值
Figure 210568DEST_PATH_IMAGE002
的节点以及对应的信道,若一个节点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信道上频谱效用值都大于或者等于频谱效用门限值
Figure 306831DEST_PATH_IMAGE001
,则选择频谱效用最大的那个。然后发送一个路由确认分组(RACP)给节点,该路由确认分组(RACP)中包括下一跳节点Next_Hop,链路频谱效用值Link_Spectrum_utility_value、路径平均频谱效用值Average_Path_Spectrum_Utility_Value和信道选择Channel_Selection。
下面计算最佳传输功率Optimal_Transmit_power,最佳传输子信道Optimal_Transmit_Subchannel,链路容量Link_Capacity以及不同信道状态下的频谱效用值。
假设多跳认知无线电网络有K个认知用户节点,有m个信道,对应的每个信道带宽分别为W 1  W 2 ……W m 。每个信道都授权给主用户网络。在第m个主用户网络中主用户服从2D泊松分布,节点密度为ρ m 。PU的状态是一种指数开关模型,参数为λon 和λoff。在信道m上主用户对认知用户j的总干扰用I j (m)表示。I j (m)分布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均值为μ j 方差为σ j ,且μ j σ j 与参数ρ m 、λon 、λoff有关。
X(i)来表示认知节点i可用子信道的列表。因为主用户当前的行为会随着信道、位置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对于节点i和节点jX(i)和X(j)可能不一样。X(i)∩X(j)叫做在链路(i,j)上可用子信道的集合。这些子信道被分组为M ij ,每个信道都被授权给特定的主用户网络。
P i (f n )表示在频率f n 上节点i的传输功率,f n ∈(X(i)∩X(j))。num(m)表示第m个信道的子信道个数。I j (f n )表示在频率f n 上主用户对认知用户j的总干扰。I j (f n )近似等于I j (m)/ num(m)。
功率谱密度为N 0高斯白噪声作为背景噪声,子信道带宽为BHz。频率f n 上链路(i,j)认知用户收发两端的信道增益为h ij (f n )。     
Figure 2013101125122100002DEST_PATH_IMAGE003
f n ∈(X(i)∩X(j))表示认知用户i选择的子信道集合。表示功率分配向量。
d ij 表示认知用户节点i和节点j之间的距离,表示相应的路径衰耗指数。链路(i,j)链路容量c ij 由下式表示:
Figure 927485DEST_PATH_IMAGE006
                         (4)
在Overlay方式下,认知用户对主用户没有干扰。然而在Underlay方式下,认知用户会对主用户产生干扰。A p来表示主用户的链路状态,即
Figure 2013101125122100002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链路在信道m上是活跃的,表示链路状态是不活跃的。表示主用户在第m个主信道上干扰功率容限。d ip 表示认知用户节点i与最近的主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在频率f n 上认知用户节点i与最近主用户接收机之间的信道增益为h ip (f n )。因此,对于认知用户i,属于信道m的子信道功率分配应满足下面的条件:
Figure 857581DEST_PATH_IMAGE010
                         (5)
为了达到最大的链路(i,j)容量,则每一个信道需要选择合适的F i 和相应的传输功率P i ,从而达到最大的香农容量。
Given: X(i),X(j), M ij I ij (F i ), N 0A pP total,d ij d ip , h ij B            
Find: F i P i
Maximize: c ij                                                  (6)
Subject to: 
Figure 631371DEST_PATH_IMAGE012
                    (7)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8)
Figure 916858DEST_PATH_IMAGE014
                        (9)
P total 表示认知用户即时可用的功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5
表示认知用户的集合。根据注水算法,最佳传输功率可由下式表示:
Figure 653870DEST_PATH_IMAGE016
                 (10)
在Overlay方式下,常数λ可由下式计算得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7
                         (11)
然而在Underlay方式下,常数λ由下式得出:   
                  (12)
利用链路容量Link_Capacity以及路由应答分组(RREP)中的距离增益Distance_Gain和剩余能量Residual_Energy通过频谱效用函数计算可以得到不同状态信道(包括Overlay状态信道和Uderlay状态信道)的频谱效用值。
对于Overlay状态信道,链路(i,j)的频谱效用U ij 由下式定义: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9
                                  (13)
E jr 表示在特地的时隙节点j的剩余能量,E j0是初始能量,α是权重系数,D ij 节点之间的距离。α o 是用来平衡信道和传输。
同时,对于Underlay状态信道,链路(i,j)的频谱效用U ij 由下式定义:
Figure 669417DEST_PATH_IMAGE020
                                  (14)
    然而对于协同路由,U ij 由下式表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1
                                     (15)
计算得到不同状态信道(包括Overlay状态信道和Underlay状态信道)的频谱效用值后,源节点发送一个路由确认分组(RACP),该路由确认分组(RACP)中包括下一跳节点Next_Hop,链路频谱效用值Link_Spectrum_utility_value、路径平均频谱效用值Average_Path_Spectrum_Utility_Value和信道选择Channel_Selection。通过路由确认分组(RACP)可以知道下一跳节点的集合。
(4) 节点收到路由确认分组(RACP)后向源节点回送一个路由反馈分组(RFBP)告知源节点已经收到该路由确认分组(RACP)。被选为下一跳节点的继续转发路由请求分组(RREQ),此时的路由请求分组中包含路径信息Routing_Information和路径平均频谱效用值Average_Path_Spectrum_Utility_Value。没有被选为下一跳节点则变为非活跃节点侦听网络中的信道状况,维护更新自己的信道使用列表CUL。
(5) 当按照上述启发式路由发现过程路由到达某个中间转发节点时,而中间节点只需要转发传播路径完全不相交的路由请求分组(RREQ)即可。
   1) 首先通过收到的各个路由请求分组(RREQ)中传播路径的ID,如果一个路由请求消息(RREQ)中的传播路径与其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路由请求分组(RREQ)中的传播路径都相交,则将这样的传播路径删除。
   2) 如果两个路由请求分组(RREQ)中的传播路径仅仅彼此相交,则根据路由请求分组(RREQ)中的传播路径平均频谱效用值Average_Path_Spectrum_Utility_Value再次进行选择,选择平均频谱效用值Average_Path_Spectrum_Utility_Value大的那条传播路径。
(6) 按照上述启发式路由发现机制直达路由到达目的节点。
在建立反向路由的过程中,节点会维护一个路由生存时间(ACTIVE-ROUTE-TIMEOUT)变量,只有在该时间内建立起了前向路由,反向路由才有效,否则即使收到了路由应答分组也将予以丢弃,已经选择的信道也将会被释放。目的节点还会根据路由请求分组中路由的跳数,来权衡决定选择哪条路由。
下面以具体的例子来分析OSU-NDMR路由算法的路由发现及路由相应过程。如图1所示,有节点:A、B、C、D、E、F、G、H、X,其中,节点A为源节点,X为目的节点。假设网络中共用7个可用信道:ch1,ch2,ch3,ch4,ch5,ch6,ch7。其中ch1为公共控制信道,用于传输路由发现和路由应答信息,也可用于系统广播,每个节点在当前时刻的可用信道以及信道状态已在图1中的数据表中给出。图1中的子图
Figure 911042DEST_PATH_IMAGE02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5
表示路由发现的过程,在下面的路由发现过程中会描述。图2是路由(A→E→H→X)建立的信息传递示意图,图中包括正向路由过程和反向路由过程,同时给出了路由建立过程中四种不同的路由消息分组以及每个路由消息分组中包含的路由信息。
路由发现过程: 
(1) 源节点A有数据要发送节点X,首先侦听公共控制信道,当公共控制信道空闲时广播一个路由请求分组(RREQ),分组中的Channel_Available_List单元初始化为源节点的可用信道集合CAL A ={ch2,ch3,ch4,ch5},对应的信道状态CS A ={overlay, overlay, underlay, underlay}。其中源节点A广播的路由请求分组(RREQ)如图2中A—E正向链路上的
Figure 173845DEST_PATH_IMAGE022
号消息分组所示。
(2) 节点B,节点C、节点D和节点E收到了路由请求分组(RREQ)后,查看自身维护的CUL列表中可用的信道集合CAL B ={ch2,ch3},CS B ={overlay, overlay};CAL C ={ch2,ch3},CS C ={overlay, overlay};CAL D ={ch5,ch7},CS D ={underlay, underlay };CAL E ={ch3,ch4,ch7},CS E ={overlay, underlay,underlay} CAL B CALA={ch2,ch3},CAL C
Figure 769091DEST_PATH_IMAGE026
CALA={ch2,ch3},CAL D
Figure 640050DEST_PATH_IMAGE026
CALA={ch5},CAL E CALE={ch3,ch4}。节点B,节点C和节点E与源节点A都包含两个共用信道,而节点D与源节点A有一个共用信道。因此将集合CAL BCAL CCAL D CALE添加到Channel_Available_List单元中,然后继续转发该分组。
 (3) 同时节点B,节点C,节点D和节点E会向源节点A回送一个路由应答分组(RREP),节点B回送的路由应答分组(RREP)中包含着节点B与源节点A可用信道交集CIL AB ={ch2,ch3},链路的距离增益D AB 以及此时节点B剩余能量RE B 。同理节点C回送的路由应答分组(RREP)中CIL AC ={ch2,ch3},D AC RE C ;节点D回送的路由应答分组(RREP)中CIL AD ={ch5},D AD RE D ;节点E回送的路由应答分组(RREP)中CIL AE ={ch3,ch4},D AE RE E 。其中节点E回送给源节点A的路由路由应答分组(RREP)如图2中A—E反向链路上的号消息分组所示。
 (4) 源节点A收到节点B,节点C,节点D和节点E的路由应答分组(RREP)后根据其中的信息单元计算此时链路的频谱效用值。分别得到U AB (ch2),U AB (ch3),U AC (ch2),U AC (ch3),U AD (ch5),U AE (ch3),U AE (ch4)。把这些链路的频谱效用值与频谱效用门值进行比较。得U AB (ch2)>
Figure 391471DEST_PATH_IMAGE027
U AB (ch3)< 
Figure 805135DEST_PATH_IMAGE027
U AC (ch3)> 
Figure 157619DEST_PATH_IMAGE027
U AC (ch2) < U AD (ch5) > 
Figure 69260DEST_PATH_IMAGE027
U AE (ch3) >U AC (ch2)>
Figure 771768DEST_PATH_IMAGE027
。从比较结果源节点A把选择节点B、节点C,节点D和节点E都作为下一跳节点,并且选择相应的传输信道分别为ch2,ch3,ch5,ch3。然后向节点B,节点C,节点D和节点E发送一个路由确认分组(RACP),该路由确认分组(RACP)中包括下一跳节点集合B,C,D和E,以及相应的链路频谱效应值、信道选择和路径平均频谱效用值。其中源节点A发送给E的路由确认分组(RACP)如图2中A—E正向链路上的
Figure 244338DEST_PATH_IMAGE024
号消息分组所示。
(5) 节点B,节点C,节点D和节点E收到该路由确认分组(RACP)后知道下一跳的节点集,则分别向源节点A回送一个路由反馈分组(RFBP)表示成功收到了该路由确认分组(RACP),其中节点E回送给源节点A的路由反馈分组(RFBP)如图2中A—E反向链路上的
Figure 888946DEST_PATH_IMAGE025
号消息分组所示,然后继续转发路由请求分组(RREQ)。如图1中子图所示。
(6) 按照上述路由发现过程节点B与节点F,节点C 和节点F,节点D和节点G,节点C和节点E,节点E和H建立连接,分别选择ch3,ch3,ch5,ch3和ch4通信。如图1子图
Figure 38485DEST_PATH_IMAGE023
所示。   
1) 首先通过收到的各个路由请求分组(RREQ)中传播路径的ID,如果一个路由请求消息(RREQ)中的传播路径与其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路由请求分组(RREQ)中的传播路径都相交,则将这样的传播路径删除。图1子图
Figure 631140DEST_PATH_IMAGE024
中路径A→E→D→G和路径A→E→G以及A→D→G相交,则删除路径A→E→D→G,在图1子图
Figure 915491DEST_PATH_IMAGE024
中删除E→D链路即可。
2) 如果两个路由请求分组(RREQ)中的传播路径仅仅彼此相交,则根据路由请求分组(RREQ)中的传播路径平均频谱效用值Average_Path_Spectrum_Utility_Value再次进行选择,选择路径平均频谱效用值Average_Path_Spectrum_Utility_Value大的那条传播路径。图1子图
Figure 859176DEST_PATH_IMAGE024
中路径A→B→F和路径A→C→F相交;路径A→C→E和A→E相交;A→E→G和A→D→G相交。通过路径平均频谱效用值Average_Path_Spectrum_Utility_Value选择路径A→C→F,路径A→E和路径A→D→G。
(7) 通过上述启发式路由发现过程最终得到一条路由路径A→E→H→X,如图1子图
Figure 887175DEST_PATH_IMAGE028
所示。路由建立的信息传递示意图如图2所示。

Claims (2)

1.一种用于认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不相交多路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源认知节点在有数据要发送时,首先侦听控制信道的忙闲状况,在控制信道空闲时广播一个路由请求分组,分组中包括源节点的可用信道表,可用信道表包括Overlay状态信道集合和Underlay状态信道集合;
步骤2:收到路由请求分组的节点会比较路由请求分组的可用信道表与自身维护的可用信道表,然后回送一个路由应答分组给源节点,路由应答分组中包括可用信道的交集,链路的距离增益和节点的剩余能量,通过比较信道使用表来决定丢弃还是继续转发该分组;
如果路由请求分组中的可用信道表的信道集合与当前节点的可用信道表的信道集合的交集为空集,则该节点丢弃该路由请求分组;
如果路由请求分组中的可用信道表的信道集合与当前节点的可用信道表的信道集合的交集不为空集,并且交集是三中情况之一:只有Overlay状态信道集合、只有Underlay状态信道集合、既有Overlay状态信道集合和Underlay状态信道集合,则该节点把自己的可用信道集合加入可用信道表中,继续转发该路由请求;
步骤3:源节点通过节点回送的路由应答分组,采用频谱效用函数计算可以得到包括Overlay和Underlay不同状态信道的频谱效用值;设定一个频谱效用门限值                                                
Figure 2013101125122100001DEST_PATH_IMAGE001
,通过比较选择频谱效用值大于或者等于频谱效用门限值
Figure 498861DEST_PATH_IMAGE001
的节点以及相应的信道,若一个节点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信道上频谱效用值都大于或者等于频谱效用门限值,则选择频谱效用最大的那个,这样源节点通过节点回送的路由应答分组可以得到使链路容量最大的最佳传输功率和最佳传输子信道;源节点再发送一个路由确认分组,该分组中包括下一跳节点,链路频谱效用值和信道选择,下一跳节点有可能有多个;
步骤4:节点收到路由确认分组就知道下一跳节点的选择,被选为下一跳节点的继续转发路由请求分组,此时转发的路由请求分组中包含着路径信息和路径的平均频谱效用,没有被选为下一跳节点则变为非活跃节点侦听网络中的信道状况,维护更新自己的信道使用列表;
步骤5:当按照上述启发式路由发现过程路由到达某个中间转发节点时,而中间节点只需要转发传播路径完全不相交的路由请求分组即可;
首先通过收到的各个路由请求分组中传播路径的ID,如果一个路由请求消息中的传播路径与其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路由请求中的传播路径都相交,则将这样的传播路径删除;
如果两个路由请求分组中的传播路径仅仅彼此相交,则根据路由请求中的传播路径平均频谱效用再次按照步骤3的方式进行选择,选择平均频谱效用大的那条传播路径;
步骤6:按照上述路由发现过程直到路由到达目的节点。
2.一种用于认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不相交多路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频谱效用函数,在路由建立过程中,引入“频谱效用”主要是用来确定下一跳节点的选择,链路的“频谱效用”由链路容量,距离增益和节点的剩余能量决定;
利用链路容量Link_Capacity以及路由应答分组(RREP)中的距离增益Distance_Gain和剩余能量Residual_Energy通过频谱效用函数计算可以得到不同状态信道(包括Overlay状态信道和Uderlay状态信道)的频谱效用值;
对于Overlay状态信道,链路(i,j)的频谱效用U ij 由下式定义:
                        
对于Underlay状态信道,链路(i,j)的频谱效用U ij 由下式定义:
                        
    对于协同路由,U ij 由下式表示:
  
Figure 249014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E jr 表示在特地的时隙节点j的剩余能量,E j0是初始能量,α是权重系数,D ij 节点之间的距离,α o 是用来平衡信道和传输。
CN2013101125122A 2013-04-01 2013-04-01 用于认知无线传感器网中的节点不相交多路径路由方法 Pending CN1032373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25122A CN103237330A (zh) 2013-04-01 2013-04-01 用于认知无线传感器网中的节点不相交多路径路由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25122A CN103237330A (zh) 2013-04-01 2013-04-01 用于认知无线传感器网中的节点不相交多路径路由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37330A true CN103237330A (zh) 2013-08-07

Family

ID=48885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25122A Pending CN103237330A (zh) 2013-04-01 2013-04-01 用于认知无线传感器网中的节点不相交多路径路由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37330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0228A (zh) * 2015-01-26 2015-05-20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基于协商的非抢占式的频谱接入方法
CN105848207A (zh) * 2016-04-20 2016-08-1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延长终端节点直接通信网络寿命的方法
CN106559794A (zh) * 2015-09-25 2017-04-05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网络间频谱共享控制方法及频谱控制器
CN108322505A (zh) * 2017-12-27 2018-07-24 李文清 石化行业高防爆无线监控系统
CN108924053A (zh) * 2018-07-27 2018-11-30 福州大学 用于多路径路由的多条部分不相交最短路径快速寻找方法
CN109347738A (zh) * 2018-11-07 2019-02-15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车载异构网络的多径传输调度优化方法
CN110505030A (zh) * 2019-08-14 2019-11-26 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网络接收设备本振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1726217A (zh) * 2020-06-29 2020-09-29 中南大学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宽带无线通信自主选频方法及系统
CN113169938A (zh) * 2018-11-27 2021-07-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部分不相交路径的多通道发现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57662A1 (en) * 2007-06-20 2008-12-24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discovering a route to a peer node in a multi-hop wireless mesh network
CN101420379A (zh) * 2008-11-14 2009-04-2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移动ad hoc网络低开销多路径路由方法
CN101656998A (zh) * 2009-09-29 2010-02-24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认知无线电网络路由方法
CN102946627A (zh) * 2012-11-21 2013-02-27 南京邮电大学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一种基于频谱效用的协同路由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57662A1 (en) * 2007-06-20 2008-12-24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discovering a route to a peer node in a multi-hop wireless mesh network
CN101420379A (zh) * 2008-11-14 2009-04-2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移动ad hoc网络低开销多路径路由方法
CN101656998A (zh) * 2009-09-29 2010-02-24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认知无线电网络路由方法
CN102946627A (zh) * 2012-11-21 2013-02-27 南京邮电大学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一种基于频谱效用的协同路由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AORONG ZHU等: "Hausdorff Clustering and Minimum Energy Routing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58, no. 2, 28 February 2009 (2009-02-28), pages 990 - 996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0228A (zh) * 2015-01-26 2015-05-20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基于协商的非抢占式的频谱接入方法
CN106559794A (zh) * 2015-09-25 2017-04-05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网络间频谱共享控制方法及频谱控制器
CN105848207B (zh) * 2016-04-20 2019-03-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延长终端节点直接通信网络寿命的方法
CN105848207A (zh) * 2016-04-20 2016-08-1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延长终端节点直接通信网络寿命的方法
CN108322505A (zh) * 2017-12-27 2018-07-24 李文清 石化行业高防爆无线监控系统
CN108924053A (zh) * 2018-07-27 2018-11-30 福州大学 用于多路径路由的多条部分不相交最短路径快速寻找方法
CN109347738A (zh) * 2018-11-07 2019-02-15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车载异构网络的多径传输调度优化方法
CN109347738B (zh) * 2018-11-07 2021-01-0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车载异构网络的多径传输调度优化方法
CN113169938A (zh) * 2018-11-27 2021-07-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部分不相交路径的多通道发现的方法
CN110505030A (zh) * 2019-08-14 2019-11-26 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网络接收设备本振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0505030B (zh) * 2019-08-14 2021-06-11 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网络接收设备本振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1726217A (zh) * 2020-06-29 2020-09-29 中南大学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宽带无线通信自主选频方法及系统
CN111726217B (zh) * 2020-06-29 2021-07-20 中南大学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宽带无线通信自主选频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37330A (zh) 用于认知无线传感器网中的节点不相交多路径路由方法
Sengupta et al. Open research issues in multi-hop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Hindia et al. On platform to enable the cognitive radio over 5G networks
Mansoor et al. Cognitive radio ad-hoc network architectures: a survey
CN101635974B (zh) 自组织认知无线网络路由选择方法
CN110225565B (zh) 一种基于多波束方向性天线的动中组网方法
Peng et al. Enhancing energy efficiency via cooperative MIMO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Wang et al. A cross-layer design of channel assignment and routing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CN102932866A (zh) 一种适用于多射频多信道Ad hoc网络的机会路由机制
CN102946627B (zh)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一种基于频谱效用的协同路由方法
CN102857988A (zh) 认知无线Ad Hoc网络中的按需路由实现方法
Zhang et al. Joint routing and channel assignment algorithms in cognitive wireless mesh networks
Liu et al. An overview of topology control mechanisms in multi-radio multi-channel wireless mesh networks
Astaneh et al. Review and comparison of routing metrics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CN109005595A (zh) 自适应选择多信道自组织网络时频块的方法
CN101674634B (zh)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一种基于多信道的反应式路由方法
Wen et al. Spectrum section preallocation for cooperative sensing and transmission in cognitive radio ad hoc networks
Basak et al. Route selection for interference minimization to primary users in cognitive radio ad hoc networks: A cross layer approach
Basak et al. Spectrum-aware outage minimizing cooperative routing in cognitive radio sensor networks
Bany Salameh et al. Intelligent multicast routing for multimedia over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Sarret et al. Can full duplex reduce the discovery time in D2D communication?
CN101938805A (zh) 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基于树的路由选择方法
CN106131887B (zh) 基于串行干扰消除的分布式拓扑控制方法
Nayya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routing protocols for cognitive radio ad-hoc networks (crahns)
Yuanyuan et al. An interference-aware multichannel 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