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36972A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36972A
CN103236972A CN2013101170306A CN201310117030A CN103236972A CN 103236972 A CN103236972 A CN 103236972A CN 2013101170306 A CN2013101170306 A CN 2013101170306A CN 201310117030 A CN201310117030 A CN 201310117030A CN 103236972 A CN103236972 A CN 1032369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witching information
route switching
described data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70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36972B (zh
Inventor
胡薇
田永春
曾浩洋
姜永广
王俊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30 Pur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TC 30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TC 30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ETC 30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31011703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369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36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6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36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6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到数据后,获取该数据的路由交换信息;根据该数据的目的地址寻址到本地,获取该数据的本地路由交换信息;根据上述路由交换信息和上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判断上述数据是否满足发送条件;如果满足,则发送该数据;否则,丢弃该数据。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网络产生路由环路时,防止数据被反复循环转发的方案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该方案实现简单,在控制过程中不需要对数据进行缓存和缓存对比,也没有额外的控制信令,降低了数据被循环发送的几率,部署时对设备硬件无特殊要求,能够完全保证已有的设备投入,减少资源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网络中,网络结构多呈现网状网结构,由于有线网络链路故障或者无线网络中节点的移动,会造成网络拓扑发生改变,目前的各类路由协议都具有一定的环路避免机制,但在大规模网络结构下,仍难以保证在网络拓扑改变时不会形成路由环路,特别是距离矢量类的路由协议,由于路由更新消息的时间差更易产生路由环路,因此各类路由协议同时也具备各自环路破除机制。路由产生环路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破环处理,距离矢量类的路由协议采用计数到无穷的方式进行环路破除,这需要的时间有可能几分钟,也有可能几小时甚至更长。当路由协议的环路避免机制失败产生环路后,数据仍按照路由表被转发,形成数据在路由环路中被反复循环转发的情况。循环转发不仅浪费网络资源,甚至可能引起网络拥塞,影响网络稳定性。
数据被循环反复转发,其原因在于目前的环路处理是从路由控制层面出发,通过路由协议的环路控制机制进行环路避免,在数据转发控制层面,数据转发完全信赖路由协议生成的路由转发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防止数据重复转发控制实现技术主要是针对泛洪数据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原理是通过对一段时间发送的数据进行缓存,将收到的数据与缓存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数据相同则停止发送。这种方法对交换设备的存储能力有一定要求,即使缓存能力足够,当有大量缓存数据需要对比时,对比耗时将影响交换设备的发送速度,因此只适合小规模的网络应用。
针对相关技术中网络产生路由环路时,防止数据被反复循环发送的方案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网络产生路由环路时,防止数据被反复循环发送的方案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到数据后,获取该数据的路由交换信息;根据该数据的目的地址寻址到本地,获取该数据的本地路由交换信息;根据上述路由交换信息和上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判断上述数据是否满足发送条件;如果满足,则发送该数据;否则,丢弃该数据。
优选地,获取数据的路由交换信息可以包括:判断上述数据中是否携带有路由交换信息;如果有,则提取上述数据中的路由交换信息;如果没有,则将预定义的路由交换信息作为上述路由交换信息。
优选地,根据上述路由交换信息和上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判断上述数据是否满足发送条件可以包括:根据上述路由交换信息计算第一路径代价值;根据上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计算第二路径代价值;比较上述第一路径代价值是否大于上述第二路径代价值;如果是,则确定上述数据满足上述发送条件;如果否,则确定上述数据不满足上述发送条件。
优选地,发送上述数据之前,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果上述数据中携带有上述路由交换信息,则将上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替换上述路由交换信息;如果上述数据中没有携带上述路由交换信息,则将上述本地路由信息携带在上述数据中。
优选地,上述方法可以应用于采用相同路由度量算法的网络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数据后,获取上述数据的路由交换信息;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上述数据的目的地址寻址到本地,获取上述数据的本地路由交换信息;条件判断模块,用于根据上述路由交换信息和上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判断上述数据是否满足发送条件;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在上述数据满足上述发送条件的情况下,发送上述数据;否则,丢弃上述数据。
优选地,上述第一获取模块可以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上述数据中是否携带有路由交换信息;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上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提取上述数据中的路由交换信息;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上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将预定义的路由交换信息作为上述路由交换信息。
优选地,上述条件判断模块可以包括: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上述路由交换信息计算第一路径代价值;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上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计算第二路径代价值;比较单元,用于比较上述第一路径代价值是否大于上述第二路径代价值;条件确定单元,用于在上述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上述数据满足上述发送条件;否则,确定上述数据不满足上述发送条件。
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路由交换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在上述数据中携带有上述路由交换信息的情况下,将上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替换上述路由交换信息;在上述数据中没有携带上述路由交换信息的情况下,将上述本地路由信息携带在上述数据中。
优选地,上述装置可以应用于采用相同路由度量算法的网络中。
通过本发明,在获取到数据的路由交换信息和本地路由交换信息之后,根据上述二者判断数据是否满足发送条件,如果满足则发送该数据,否则丢弃该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网络产生路由环路时,防止数据被反复循环转发的方案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该方案实现简单,在控制过程中不需要对数据进行缓存和缓存对比,也没有额外的控制信令,降低了数据被循环发送的几率,部署时对设备硬件无特殊要求,能够完全保证已有的设备投入,减少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止数据循环发送的处理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第一种具体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第二种具体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防止数据被反复循环发送的方案,需要对数据进行缓存,影响数据发送速度,对设备要求较高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在同一路由域内(网络采用相同路由度量算法),网络出现路由环路的情况下,能够不引入控制信令,不进行数据缓存和对比,通过在数据中携带已有的路由交换信息的方式,达到防止数据被循环发送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2-步骤S110):
步骤S102,接收到数据后,获取该数据的路由交换信息。
步骤S104,根据该数据的目的地址寻址到本地,获取该数据的本地路由交换信息。
步骤S106,根据上述路由交换信息和上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判断上述数据是否满足发送条件。如果满足,则执行步骤S108,如果不满足,则执行步骤S110。
步骤S108,发送该数据。
步骤S110,丢弃该数据。
通过上述方法,在获取到数据的路由交换信息和本地路由交换信息之后,根据上述二者判断数据是否满足发送条件,如果满足则发送该数据,否则丢弃该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网络产生路由环路时,防止数据被反复循环转发的方案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该方案实现简单,在控制过程中不需要对数据进行缓存和缓存对比,也没有额外的控制信令,降低了数据被循环发送的几率,部署时对设备硬件无特殊要求,能够完全保证已有的设备投入,减少资源浪费。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数据的路由交换信息之前,需要先对输入数据的类型进行判断,即判断数据中是否携带有路由交换信息,如果有,则直接在数据中提取路由交换信息,如果没有,则将使用预定义的默认路由交换信息。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即获取数据的路由交换信息包括:判断数据中是否携带有路由交换信息;如果有,则提取上述数据中的路由交换信息;如果没有,则将预定义的路由交换信息作为上述路由交换信息。通过该方式,提供了后续数据是否需要发送的一个判断参考值。
在获取本地路由交换信息时,需要先根据数据的目的地址寻址到本地,在本地查找该数据的本地路由交换信息。然后,根据上述路由交换信息和上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判断数据是否满足发送条件包括:根据路由交换信息计算第一路径代价值;根据本地路由交换信息计算第二路径代价值;比较第一路径代价值是否大于第二路径代价值;如果是,则确定数据满足发送条件;如果否,则确定数据不满足发送条件。通过上述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了后续数据是否需要发送的另一个判断参考值。可以精准确定数据需要被发送或者被丢弃,如果第一路径代价值小于第二路径代价值,则表示数据已经被发送过,此时应将数据丢弃,避免数据的循环发送。
在确定需要发送数据之后,将本地路由交换信息替换数据中携带的路由交换信息,如果数据中并没有携带路由交换信息,则将本地路由交换信息携带在数据中。然后对数据进行校验和计算等处理操作,最后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出去。基于上述数据处理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即发送数据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数据中携带有路由交换信息,则将本地路由交换信息替换上述路由交换信息;如果数据中没有携带路由交换信息,则将本地路由信息携带在数据中。通过该优选实施方式,数据中携带了本地路由交换信息,可以在下一轮的数据是否满足发送条件的判断过程中应用。
优选地,上述方法应用于采用相同路由度量算法的网络中,不适合用于采用不同路由协议进行混合组网的网络情况。
下面通过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止数据循环发送的处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02-步骤S212):
步骤S202,接收数据。
步骤S204,从数据中获取路由交换信息。如果数据中携带有路由交换信息,则直接提取该路由交换信息,如果没有,则将预定义的路由交换信息作为数据的路由交换信息。
步骤S206,根据数据的目的地址,获取本地路由交换信息。
步骤S208,根据本地路由交换信息和路由交换信息,判断数据是否满足发送条件,如果满足,则执行步骤S210,如果不满足,则执行步骤S212。
具体地判断过程可以通过以下优选实施方式实现:根据路由交换信息计算出数据的第一路径代价值,根据本地路由交换信息计算出数据的第二路径代价值,判断第一路径代价值和第二路径代价值的大小,如果第一路径代价值大于第二路径代价值,则确定数据满足发送条件,否则,则确定数据不满足发送条件。当然,根据本地路由交换信息和路由交换信息,判断数据是否满足发送条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只要能够根据上述两种新型确定数据是否需要发送即可。
步骤S210,将本地路由交换信息替代路由交换信息,将满足发送条件的数据进行发送处理。其中,该数据携带的是本地路由交换信息。
步骤S212,将不满足发送条件的数据进行丢弃处理。
由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防止数据在路由环路中被循环转发的控制方法,能够不依赖设备数据缓存和额外的信令控制,不用对数据进行缓存和对比,对循环转发的数据进行丢弃处理,防止这类数据被循环反复转发,简化了操作流程,减少资源浪费。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介绍的数据发送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用以实现上述实施例。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第二获取模块20、条件判断模块30和数据处理模块40。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在接收到数据后,获取上述数据的路由交换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20,连接至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根据上述数据的目的地址寻址到本地,获取上述数据的本地路由交换信息;
条件判断模块30,连接至第二获取模块20,用于根据上述路由交换信息和上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判断上述数据是否满足发送条件;
数据处理模块40,连接至条件判断模块30,用于在上述数据满足上述发送条件的情况下,发送上述数据;否则,丢弃上述数据。
通过上述装置,在第一获取模块10和第二获取模块20获取到数据的路由交换信息和本地路由交换信息之后,条件判断模块30根据上述二者判断数据是否满足发送条件,如果满足则数据处理模块40发送该数据,否则数据处理模块40丢弃该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网络产生路由环路时,防止数据被反复循环转发的方案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该方案实现简单,在控制过程中不需要对数据进行缓存和缓存对比,也没有额外的控制信令,降低了数据被循环发送的几率,部署时对设备硬件无特殊要求,能够完全保证已有的设备投入,减少资源浪费。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数据的路由交换信息之前,需要先对输入数据的类型进行判断,即判断数据中是否携带有路由交换信息,如果有,则直接在数据中提取路由交换信息,如果没有,则将使用预定义的默认路由交换信息。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结构,如图4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第一种具体结构框图,该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图3所示的各个模块之外,上述第一获取模块10还包括:判断单元12,第一处理单元14和第二处理单元16。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判断单元12,用于判断上述数据中是否携带有路由交换信息;
第一处理单元14,连接至判断单元12,用于在上述判断单元12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提取上述数据中的路由交换信息;
第二处理单元16,连接至判断单元12,用于在上述判断单元12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将预定义的路由交换信息作为上述路由交换信息。
通过该优选结构,提供了后续数据是否需要发送的一个判断参考值。
在获取本地路由交换信息时,需要先根据数据的目的地址寻址到本地,在本地查找该数据的本地路由交换信息。然后,根据上述路由交换信息和上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判断数据是否满足发送条件。针对上述操作流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结构,如图5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第二种具体结构框图,该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图4所示的各个模块之外,上述条件判断模块30还包括:第一计算单元32,第二计算单元34,比较单元36和条件确定单元38。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计算单元32,用于根据上述路由交换信息计算第一路径代价值;
第二计算单元34,用于根据上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计算第二路径代价值;
比较单元36,连接至第一计算单元32和第二计算单元34,用于比较上述第一路径代价值是否大于上述第二路径代价值;
条件确定单元38,连接至比较单元36,用于在上述比较单元36的比较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上述数据满足上述发送条件;否则,确定上述数据不满足上述发送条件。
通过上述优选结构,提供了后续数据是否需要发送的另一个判断参考值。可以精准确定数据需要被发送或者被丢弃,如果第一路径代价值小于第二路径代价值,则表示数据已经被发送过,此时应将数据丢弃,避免数据的循环发送。
在确定需要发送数据之后,将本地路由交换信息替换数据中携带的路由交换信息,如果数据中并没有携带路由交换信息,则将本地路由交换信息携带在数据中。然后对数据进行校验和计算等处理操作,最后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出去。基于上述数据处理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结构,即上述装置还包括:路由交换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在上述数据中携带有上述路由交换信息的情况下,将上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替换上述路由交换信息;在上述数据中没有携带上述路由交换信息的情况下,将上述本地路由信息携带在上述数据中。
优选地,上述装置应用于采用相同路由度量算法的网络中,不适合用于采用不同路由协议进行混合组网的网络情况。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同一路由域内(网络采用相同路由度量算法),网络出现路由环路的情况下,网络中出现路由环路时,本发明通过数据转发层面的控制,防止数据在路由环路中被循环发送,数据不需要进行缓存和对比,也没有额外的控制信令。在数据中携带路由交换信息,作为本地循环发送的判断依据,即根据本地路由交换信息和数据携带的路由交换信息的比较结果,判断是否应该对数据进行转发送处理。
本发明实现简单,部署时对设备硬件无特殊要求,能够完全保证已有的设备投入,可用于任何网络规模和网络结构。避免了数据的循环发送对网络资源的无效占用,防止网络拥塞,提高了网络稳定性,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各种改进、增加和取代也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当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数据后,获取所述数据的路由交换信息;
根据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寻址到本地,获取所述数据的本地路由交换信息;
根据所述路由交换信息和所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判断所述数据是否满足发送条件;
如果满足,则发送所述数据;否则,丢弃所述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数据的路由交换信息包括:
判断所述数据中是否携带有路由交换信息;
如果有,则提取所述数据中的路由交换信息;
如果没有,则将预定义的路由交换信息作为所述路由交换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路由交换信息和所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判断所述数据是否满足发送条件包括:
根据所述路由交换信息计算第一路径代价值;
根据所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计算第二路径代价值;
比较所述第一路径代价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二路径代价值;
如果是,则确定所述数据满足所述发送条件;如果否,则确定所述数据不满足所述发送条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所述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数据中携带有所述路由交换信息,则将所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替换所述路由交换信息;如果所述数据中没有携带所述路由交换信息,则将所述本地路由信息携带在所述数据中。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采用相同路由度量算法的网络中。
6.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数据后,获取所述数据的路由交换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寻址到本地,获取所述数据的本地路由交换信息;
条件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路由交换信息和所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判断所述数据是否满足发送条件;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满足所述发送条件的情况下,发送所述数据;否则,丢弃所述数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数据中是否携带有路由交换信息;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提取所述数据中的路由交换信息;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将预定义的路由交换信息作为所述路由交换信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判断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路由交换信息计算第一路径代价值;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计算第二路径代价值;
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第一路径代价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二路径代价值;
条件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数据满足所述发送条件;否则,确定所述数据不满足所述发送条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路由交换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中携带有所述路由交换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本地路由交换信息替换所述路由交换信息;在所述数据中没有携带所述路由交换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本地路由信息携带在所述数据中。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采用相同路由度量算法的网络中。
CN201310117030.6A 2013-04-07 2013-04-07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2369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7030.6A CN103236972B (zh) 2013-04-07 2013-04-07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7030.6A CN103236972B (zh) 2013-04-07 2013-04-07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36972A true CN103236972A (zh) 2013-08-07
CN103236972B CN103236972B (zh) 2016-05-04

Family

ID=48884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7030.6A Active CN103236972B (zh) 2013-04-07 2013-04-07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3697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3669A (zh) * 2015-06-04 2015-09-0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基站以及通讯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5989A (zh) * 2001-05-16 2002-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短消息转发次数的方法
CN101222407A (zh) * 2008-01-23 2008-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避免松散节点自动环路的方法
US20080267081A1 (en) * 2007-04-27 2008-10-30 Guenter Roeck Link layer loop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5989A (zh) * 2001-05-16 2002-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短消息转发次数的方法
US20080267081A1 (en) * 2007-04-27 2008-10-30 Guenter Roeck Link layer loop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222407A (zh) * 2008-01-23 2008-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避免松散节点自动环路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志鹏, 张有光, 姜兰: "无线 Ad hoc 网络中防止路由环路方案", 《电子测量技术》 *
王俊人, 李大双: "解决路由消息循环的一种新方法",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3669A (zh) * 2015-06-04 2015-09-0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基站以及通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36972B (zh)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78492B2 (ja) ソフトウェア定義ネットワーキングにおける、トラフィック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のためのフレームワーク
CN107342952B (zh) 业务链路选择控制方法以及设备
EP3146682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flows in a network
US11528239B2 (en) Time-sensitive networking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virtual switching node
US9602406B2 (en) Data transfer control device and data transfer control method
US20140341078A1 (en) Reduction of message and computational overhead in networks
CN112165725A (zh) 报文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KR101671140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07786437B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1237399A (zh) 获取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10439882B2 (en) Virtualized networking applic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CN103220228A (zh) 一种bgp路由的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4486226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420766B (zh) 一种路由确定方法及路由设备
CN103236972A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3701952A (zh) 一种业务数据的下行传输方法及分组数据网关
CN114145003B (zh) 能够实现具有不同数据通信能力的第一和第二通信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
CN113014481B (zh) 传输链路状态通告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972696B1 (ko) Sdn 환경에서 애드-혹 센서 네트워크 내의 패킷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439228B2 (en) Method for managing at least one dynamic virtual connection between a mobile terminal and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e associ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756528B2 (en) Indicating routing capacity related data or routing delay related data via signalling messages in a core network of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ing diameter messages
CN117675667A (zh) 一种流量传输路径的调整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3763199A (zh) 一种链路状态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4257535A (zh) 更新链路状态和确定子区域的方法和装置
CN115884252A (zh) 策略调整方法、数据传输方法、系统、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129

Address after: 610041, No. 6, pioneering Road, hi tech Zone, Sichuan, Chengdu

Patentee after: Chengdu 30 Pur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41 general affairs department, No. 6, pioneering Road, hi tech Zone, Sichuan, Chengdu

Patentee before: No.30 Inst., China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Group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