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30314B - 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30314B CN103230314B CN201310163170.7A CN201310163170A CN103230314B CN 103230314 B CN103230314 B CN 103230314B CN 201310163170 A CN201310163170 A CN 201310163170A CN 103230314 B CN103230314 B CN 1032303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ction
- leg
- bed
- actuation means
- huma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包括床体、控制装置、约束机构、牵引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以及二个上位牵引点,所述二个上位牵引点通过左、右柔性带以同侧相联或交叉相联的方式联接在腰胯左、右侧牵引固定位上,还包括左、右手牵引单元,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可形成双手同和交替牵引、双脚同时和交替牵引等多种牵引模式,特别是上位牵引点可在沿床体轴向行进过程中实现对腰胯部的斜向牵引,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牵引模式多,可适用于多种脊椎疾病的治疗,同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其属于牵引床类。
背景技术
脊柱疾病以及脊柱相关疾病是人类常见病之一,几乎100%的人都必须经历脊柱疾病的折磨,才能走到人生的终点,只是发病时间的早晚以及病情轻重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脊柱疾病以及脊柱相关疾病的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物理治疗、微创治疗、手法脊椎矫正治疗以及牵引治疗;而非保守治疗是指:手术治疗,它们各有所长,也都有一定的疗效,但针对病因为脊椎关节错位引起的这类病况,治疗的手段仅有手法脊椎矫正和牵引治疗,如果是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手法脊椎矫正治疗,一般均有较好的效果,这些常见于各种文献的报导,但手法脊椎矫正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不容易掌握,而且风险性大,还属强体力劳动,容易损伤医生及患者,同时对操作姿势和自我保护姿势亦非常讲究,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业内几乎99%的操作医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为解决这一问题,临床医生一般会尽量采用腰椎牵引床对病人进行治疗,由于治疗的需要,各种腰椎牵引床应运而生,现已成为脊柱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医疗器械。目前临床中常用的腰椎牵引床主要包括普通牵引床、三维牵引床以及“四维”牵引床等,采用分体床面是现有技术的牵引以上的共同特点,所述分体床面指牵引床的床面由头胸板和臀腿板二块组成,治疗时,可借助头胸板和臀腿板的纵向分离实现轴向牵引,所述三维牵引床和“四维”牵引床则是在前述的基础上再增加过伸牵引、过屈牵引、左右侧摆牵引、左右旋转快速斜扳牵引以及瞬间矫正等功能。
采用分体床面的牵引床存在一系列问题,在固定约束方面,这种分体床面的牵引床需要以腰为界,通过扎腹带将腰椎以上的上身固定在头胸板上,同时通过扎髋带将骨盆以下的下身固定在臀腿板上,进行扎腹和扎髋固定的医生,必须要有一定的体力才能完成这一操作,若操作姿势不当,容易损伤医生本人;再者,扎腹固定时,扎太松则起不到固定约束的作用,同时扎腹带会滑向胸部,造成胸部双侧肋骨因受到挤压而损伤,还让患者胸部产生压迫感,使患者感到不适,而扎太紧又直接挤压胸腹部,影响心肺功能,诱发心肺疾病,同时造成医疗事故,另外,这样的方式还非常不适合患有心肺疾病、心血管疾病、孕妇、老年人以及身体虚弱的腰腿痛患者;再者,扎髋固定牵引时,无论太紧或太松,普遍患者均容易造成左右髂前上棘以及左右髂后上棘皮肤磨擦伤,形成医源性损伤,影响后续治疗,而偏瘦患者皮肤磨擦伤的发生率更高,扎太过松时则容易滑脱,无固定作用,影响疗效;同时肥胖患者和体形粗大患者因腰围过大,根本无法进行扎腹扎髋固定,失去牵引治疗可能,还有,在牵引治疗过程,臀腿板会不断地纵向来回运行,以达到牵引作用,而头胸板与臀腿板之间的空隙,偶尔会因扎腹扎髋固定不好或患者肥胖等原因,发生软组织夹伤意外事件。
在牵引方式上,现有技术的牵引床主要是以沿人体脊柱轴向的静态牵引为主, 主要治疗椎间隙狭窄以及椎体上下错位,即:腰椎间盘突出症,虽有一定的效果, 但治疗方法单一,治疗病种局限,只能治疗腰椎段疾病,其它椎体无法治疗,而且治疗时间太长,每次牵引治疗需要15-20分钟以上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依以上所述,显然现有技术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它是以脊柱为中心,围绕脊柱的四维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立体往返动态牵引脊柱的不同节段的椎体,让脊椎关节按关节的生理结构特点不断开合,让错位的脊椎关节自然矫正以达到自动化整脊的作用,本发明牵引整脊床,不是为了牵引为目的而牵引,而是为了整脊为目的而动态牵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包括床体、控制装置、人体约束机构、牵引致动装置;
所述床体包括床面、床头和床尾,所述床面为一块整体,床体的床头和床尾方向为床的轴向;所述床体对应人体上体位即头胸部的为床体的上体位段,所述床体对应人体下体位即臀腿部的为床体的下体位段;
所述牵引致动装置包括致动源以及直线运动构件,所述致动源驱动直线运动构件作直线运动;每一牵引致动装置的直线运动构件均直接或通过一中间构件与一对应的人体约束机构联接形成一牵引单元;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各牵引致动装置的运动;
所述人体约束机构包括强制性人体约束机构和由被治疗者自主控制的非强制性人体约束机构,所述人体约束机构包括对人体上体位进行约束的上体位约束机构和对人体下体位进行约束的下体位约束机构;所述人体约束机构的作用在于约束人体特定的位置以使该人体特定位置与相应的牵引致动装置的直线运动构件形成联接形成牵引单元或使该人体特定位置相对床体的位置被限定;其特征在于:
包括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和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所述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和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分别由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作为下体位约束机构的左小腿约束机构以及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作为下体位约束机构的右小腿约束机构所构成,其中所述左小腿约束机构和右小腿约束机构分别通过一中间构件联接在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和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的直线运动构件上,特别地在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和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中对应的中间构件分别为位于床尾端外侧的左小腿推板和右小腿推板;
所述下体位约束机构还包括腰胯约束机构,所述腰胯约束机构约束在人体的腰胯上,并形成腰胯左侧牵引固定位和腰胯右侧牵引固定位;
所述腰胯左侧牵引固定位和腰胯右侧牵引固定位分别与一轴向牵引致动装置形成腰胯左侧牵引单元和腰胯右侧牵引单元,其中腰胯左侧牵引固定位和腰胯右侧牵引固定位分别通过一中间构件联接到其对应的轴向牵引致动装置的直线运动构件上,特别地腰胯左侧牵引单元和腰胯右侧牵引单元所涉及的中间构件分别包括一柔性带和一刚性杆件,分别为左柔性带、右柔性带、左刚性杆件、右刚性杆件,所述左刚性杆件和右刚性杆件的一端分别与腰胯左侧牵引单元和腰胯右侧牵引单元中的轴向牵引致动装置的直线运动构件形成刚性联接,所述左刚性杆件和右刚性杆件的另一端定义为上位牵引点,形成的二个上位牵引点分列在床尾端的左右两则,所述左柔性带、右柔性带的一端分别联接在腰胯左侧牵引固定位和腰胯右侧牵引固定位上,所述左柔性带、右柔性带的另一端定义为上位联接点,所述左柔性带和右柔性带的上位联接点分别以同侧相联或交叉相联的方式联接到相应的上位牵引点上;
包括作为左手约束机构的位于床体上体位段左侧的左手握柱和作为右手约束机构的位于床体上体位段右侧的右手握柱,所述左手握柱和右手握柱分别与左手牵引致动装置和右手牵引致动装置构成左手牵引单元和右手牵引单元,其中左手握柱和右手握柱分别通过一中间构件联接到左手牵引致动装置和右手牵引致动装置的直线运动构件上,特别地在左手牵引单元和右手牵引单元中的中间构件分别为左杆件以及右杆件。
作为优选,所述腰胯左侧牵引单元和腰胯右侧牵引单元中的牵引致动装置分别为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和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所述左刚性杆件和右刚性杆件的一端分别与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和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的直线运动构件形成刚性联接,所述左刚性杆件的上位牵引点位于床尾的左侧,所述右刚性杆件的上位牵引点位于床尾的右侧,所述左柔性带的上位联接点联接在右刚性杆件的上位牵引点上,所述右柔性带的上位联接点联接在左刚性杆件的上位牵引点上。
作为优选,所述左小腿约束机构包括左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和下位左小腿约束单元,所述左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固联接或可拆卸固联接在左小腿推板的上侧边上,所述下位左小腿约束单元固联接在左小腿推板的轴向端面外侧上。
作为优选,所述右小腿约束机构包括右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和下位右小腿约束单元,所述右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固联接或可拆卸固联接在右小腿推板的上侧边上;所述下位右小腿约束单元固联接在右小腿推板的轴向端面外侧上。
作为优选,还包括分别约束在左手腕和右手腕上的左手腕固定套、右手腕固定套,所述左手腕固定套、右手腕固定套分别联接在左手握柱和右手握柱上。
作为优选,还包括左腋下联接杆件、右腋下联接杆件、外包海绵左柱体、外包海绵右柱体,所述左腋下联接杆件和右腋下联接杆件的一端分别套接在左手握柱和右手握柱上,另一端分别与外包海绵左柱体、外包海绵右柱体联接,所述外包海绵左柱体、外包海绵右柱体分别位于人体的左腋下和右腋下。
作为前述优选的可替换优选,还包括左腋下牵引带和右腋下牵引带,所述左腋下牵引带和右腋下牵引带一端分别联接在左手握柱和右手握柱上,另一端分别套在人体左腋下和右腋下。
脊椎关节错位是脊柱疾病最早发生的主要病因,脊椎关节错位在医学上也称之为“骨错缝”,主要诱因是脊柱失衡所致,除严重外伤引起外,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错位,通常只有约0.5-3mm微小错位,尽管医学界各门派观点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但在现有技术的普通牵引床主要采用轴向静态牵引治疗,而三维牵引床、“四维”牵引床则在轴向静态牵引的基础上,辅以旋转斜向牵引治疗,主要采用二块床面左右旋转至最大角度后,通过快速分离头胸板与臀腿板之间的距离,瞬间旋转腰部以达到快速矫正的目的,虽然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因此造成医源性损伤的病例临床经常可见。本发明人通过32年临床观察以及最近8年的深入研究发现,这类“骨错缝”的脊椎关节错位,其实在反复增宽椎间隙的同时,根据脊柱生理弯曲特点,反复开合脊椎关节,就可让脊椎关节错位自然回纳,没必要使用含有安全隐患的快速旋转瞬间快速矫正的方法治疗。
本发明的这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就是基于以上治疗思想而发明设计的,其的显然特点在于采用了分离的下体位和上体位牵引结构,可实现双手同时牵引、双手交替牵引、双脚同时牵引、双脚交替牵引以及由这四种独立牵引模式进一步延伸出的另十种独立牵引模式,即:左手单独、右手单独、左脚单独、右脚单独、左上下肢同时、右上下肢同时、左手右脚同时、右手左脚同时、四肢同时、四肢交叉交替,共十四种独立牵引模式;同时还可根据病情,在这十四种独立牵引模式中,任意选择适合的独立牵引模式,组合出适合临床运用的各种组合疗法牵引模式,它可按顺序自动执行事先设置好的各种独立牵引模式供临床使用,极大的丰富了治疗手段。
显然,在上肢左手和右手通过左手握柱和右手握柱约束不动的情况下,通过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和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并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可实现左右下肢的同步往返动态牵引(沿脊柱纵轴轴向动态牵引),和左右下肢的交替往返动态牵引(沿脊柱矢状轴左右旋转并轴向动态牵引);而左手握柱和右手握柱在左手牵引单元和右手牵引单元的作用下,也可实现左右手同步往返动态牵引以及左右手同步左右交替往返动态牵引;而且左手牵引单元和右手牵引单元以及上肢牵引单元三组机构同时合力作轴向牵引时,还可实现更换体位的作用,即:在完成仰卧曲膝体位的牵引治疗后,将解除约束后的患者身体直接慢速向床体的上体位段移行,方便患者更换体位并接受下一环节的牵引治疗。
本发明的这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采用了:双手握柱、双手握柱加手腕固定套、手腕固定套、腋下拉杆、腋下牵引带、仰卧直膝、仰卧曲膝、俯卧直膝、仰卧腰胯约束等9种约束模式,它们可互相替换优选组合,形成24种动态牵引治疗体位,供临床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使用。
在结构上配置了左手牵引单元和右手牵引单元以及左柔性带和右柔性带的上位联接点分别以交叉相联的方式联接到二个上位牵引点,人体的左手和右手分别握住左手握柱和右手握柱,人体的左腿和右腿分别通过左小腿约束机构和右小腿约束机构约束住,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在左手牵引单元和右手牵引单元以及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和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的共同作用下,可实现沿脊柱上下、前后、左右、及上下左右后斜方、上下左右前斜方的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复合牵引运动形态,这样的牵引运动形态是根据脊柱本身的六个生理运动功能:前屈、后伸、左侧摆、右侧摆、左旋转、右旋转进行动态牵引开合每一个脊椎关节的,通过这样的多方位、多角度的动态牵引运动形态,可实现各脊椎段的脊椎关节,按各自脊椎关节的生理结构特点不断开合,以达到让各类分型的脊椎关节错位自然回纳的效果。特别要指出的是,在现有技术中斜向的牵引形成牵引的牵引点的行进方向与牵引方向是保持一致的,而本发明中,上位牵引点是在沿床体轴向行进过程中实现对腰胯部的斜向动态牵引,即:左旋转、右旋转动态牵引,这样的牵引方式更加符合人体脊柱的生理运动功能。详细科学原理见下述:
科学原理:在本发明的这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装置的作用下,可实现双手同时轴向牵引和双脚同时轴向牵引,即:在自然增宽各脊椎关节间隙的同时,椎体可沿脊柱纵轴轴向牵引,可形成胸椎各关节、腰椎各关节、骨盆各关节上下开合运动;可治疗椎体上下错位、椎间狭窄、椎间盘突出、椎体前后滑脱式错位等;可实现双手交替轴向牵引和双脚交替轴向牵引,即:在自然增宽各脊椎关节间隙的同时,椎体可沿脊柱矢状轴左右旋转牵引,可形成胸椎各关节,腰椎各关节、骨盆各关节左右侧摆开合运动;可治疗椎体上下错位、椎间狭窄、胸椎、腰椎、骶骨左右水平侧摆错位,胸椎、腰椎、骶骨垂直侧摆错位,左右骨盆上下错位等;可实现左右脚与左右腰胯交叉交替轴向牵引,即:在自然增宽各脊椎关节间隙的同时,椎体可沿脊柱矢状轴左右旋转牵引、沿脊柱纵轴左右旋转牵引以及沿脊柱额头轴左右旋转牵引同时进行,并在上体位约束机构的协同作用下,可形成腰椎各关节、骨盆各关节左右侧摆开合运动以及腰骶关节、骨盆各关节左右旋转、前后旋转开合运动;可治疗椎体上下错位、椎间狭窄、胸椎、腰椎左右水平侧摆错位,胸椎、腰垂直侧摆错位,腰椎、骨盆左右旋转错位,骨盆前后旋转错位,左右骨盆上下错位等等;可实现脊柱各韧带及各肌肉群的动态拉伸,进行脊柱调衡,可针对性地治疗引起脊椎关节错位的诱因:脊柱失衡;显然本发明不仅可通过脊柱调衡,治疗脊柱发病的诱因:脊柱失衡,而且还可通过脊柱自然矫正,治疗脊柱发病的病因,如脊椎关节错位,通过病因治疗,还可间接治疗因脊椎关节错位而引发的各种与脊柱相关的病症,如:头痛头晕、心脏病、胃病、糖尿病、妇科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等等脊柱相关疾病。
本发明的这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可轻松实24种人性化的动态牵引治疗体位、14种独立牵引模式和N种组合疗法牵引模式,操作者运用控制装置控制,可轻松一键完成所有治疗操作,对本行业普通技术人员来说,非常容易认可、非常容易掌握并普及使用。
临床检测报告:本案发明人采用本发明的这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随机选择了胸椎错位男患者8例,女患者32例,腰椎错位男患者21例,女患者19例,骨盆错位男患者15例,女患者25例,腰椎骨盆联合错位男患者18例,女患者22例,年龄均在31-65岁之间,合计160例随机病例,均进行连续或不连续的五天治疗观察,每天上机治疗一次五分钟,检验结果:无效2例,无效率1.25%,有效136例,有效率85%,治愈22例,治愈率13.75%,有效率与治愈率合计高达98.75%。这数据显然远远高于现有技术的牵引床的治疗效果,依以上所述,显然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牵引模式多,可适用于多种脊椎疾病的治疗,同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显然本发明的目的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中的轴向牵引致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图1所示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去掉床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进一步去掉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进一步去掉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后的结构示意图;
各图中:
1为床体;
101为床面;
102为床头;
103为床尾;
20为步进电机;
21为螺杆;
22为直线运动构件;
221为螺母;
30为升降杆;
301为下位右小腿约束单元;
302为下位左小腿约束单元;
303为左小腿推板
304为右小腿推板;
305为右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
306为左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
4为腰胯约束机构;
401为腰胯右侧牵引固定位;
402为腰胯左侧牵引固定位;
501为右刚性杆件;
502为左刚性杆件;
503为右柔性带;
504为左柔性带;
601为右手握柱;
602为左手握柱;
603为右杆件;
604为左杆件;
M1为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装置;
M2为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装置;
M3为右手牵引致动装置;
M4为左手牵引致动装置;
M5为下层轴向牵引致动装置;
701为右腋下联接杆件;
702为左腋下联接杆件;
703为外包海绵右柱体;
704为外包海绵左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所示,包括床体1、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人体约束机构、牵引致动装置。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床体1包括床面101、床头102和床尾103,所述床面101为一块整体床面,床体1的床头102和床尾103方向为床的轴向;所述床体1对应人体上体位即头胸部的为床体的上体位段,所述床体对应人体下体位即臀腿部的为床体1的下体位段。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牵引致动装置包括致动源以及直线运动构件,所述致动源驱动直线运动构件作直线运动;作为可驱动直线运动构件作直线运动的致动源类型很多,比如直线电机、液压缸等,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如附图2所示,所述的牵引致动装置均为轴向牵引致动装置,所述致动源由步进电机20以及与步进电机20的输出轴联接的螺杆21所构成,所述直线运动构件22包括径向运动被限制的螺母221,所述螺母221螺合在所述螺杆21中,步进电机20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旋转时,带动螺杆21转动,从而使与螺母221一体的直线运动构件22作轴向的直线运动。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每一牵引致动装置的直线运动构件22均直接或通过一中间构件与一对应的人体约束机构联接形成一牵引单元;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各牵引致动装置的运。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人体约束机构包括强制性人体约束机构和由被治疗者自主控制的非强制性人体约束机构,所述人体约束机构包括对人体上体位进行约束的上体位约束机构和对人体下体位进行约束的下体位约束机构;所述人体约束机构的作用在于约束人体特定的位置以使该人体特定位置与相应的牵引致动装置的直线运动构件形成联接形成牵引单元或使该人体特定位置相对床体的位置被限。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包括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和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所述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和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分别由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M2、作为下体位约束机构的左小腿约束机构以及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M1、作为下体位约束机构的右小腿约束机构所构成,其中所述左小腿约束机构和右小腿约束机构分别通过一中间构件联接在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M2和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M1的直线运动构件22上,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在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和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中对应的中间构件分别为位于床尾端外侧的左小腿推板304和右小腿推板303;参见附图1、附图3、附图4、附图5,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M2和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M1的直线运动构件22为一长杆件,沿轴向升出床体1的床尾端103后分别与左小腿推板304和右小腿推板303联接。同时,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小腿约束机构包括左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306和下位左小腿约束单元302,所述左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306可拆卸固联接在左小腿推板304的上侧边上,所述下位左小腿约束单元302固联接在左小腿推板304的轴向端面外侧上;所述右小腿约束机构包括右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305和下位右小腿约束单元301,所述右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305固联接或可拆卸固联接在右小腿推板303的上侧边上;所述下位右小腿约束单元301固联接右小腿推板303的轴向端面外侧上。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306和下位左小腿约束单元302以及右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305和下位右小腿约束单元301均为强制性人体约束机构,所述左下位左小腿约束单元302和下位右小腿约束单元301均由前卡块和后卡块构成,前后卡块之间设有海绵体,保护患者踝关节避免医源性损伤,通过前后卡块的卡合将人体的小腿强制性地约束住,同时,所述下位左小腿约束单元302和下位右小腿约束单元301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分别设置在一升降杆30上,上下位置可沿升降杆30调节,以适应人体的个性差异。通过下位左小腿约束单元302和下位右小腿约束单元301分别约束人体的左小腿和右小腿,适合仰卧屈膝牵引体位的运用。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306和右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305采用的亦是强制性人体约束机构,其结构由上卡块和下卡块构成,上下卡块之间设有海绵体,保护患者踝关节避免医源性损伤,通过上下卡块的卡合将人体的小腿强制性地约束住,适合仰卧及俯卧直膝牵引体位的运用。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306和下位左小腿约束单元302以及右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305和下位右小腿约束单元301均为强制性人体约束机构,所述下位左小腿约束单元302和下位右小腿约束单元301均由下卡块和上卡块构成,通过上下卡块的卡合将人体的小腿强制性地约束住,同时,所述下位左小腿约束单元302和下位右小腿约束单元301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分别设置在一升降杆30上,上下位置可沿升降杆30调节,以适应人体的个性差异。通过下位左小腿约束单元302和下位右小腿约束单元301分别约束人体的左小腿和右小腿,适合屈膝牵引的情况。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306和右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305采用的亦是强制性人体约束机构,结构方式同下位左小腿约束单元302和下位右小腿约束单元301,为此不再加以详述,仅特别提出一点,就是前述的下卡块和上卡块之间可以介设海绵体,这样便于提升病人的舒适性,亦可防止在治疗中受伤。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体位约束机构还包括腰胯约束机构4,所述腰胯约束机构约束在人体的腰胯上,并形成腰胯右侧牵引固定位401和腰胯左侧牵引固定位402。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腰胯左侧牵引固定位402和腰胯右侧牵引固定位401分别与一轴向牵引致动装置形成腰胯左侧牵引单元和腰胯右侧牵引单元,其中腰胯左侧牵引固定位402和腰胯右侧牵引固定位401分别通过一中间构件联接到其对应的轴向牵引致动装置的直线运动构件22上,特别地腰胯左侧牵引单元和腰胯右侧牵引单元所涉及的中间构件分别包括一柔性带和一刚性杆件,分别为左柔性带504、右刚性杆件501以及右柔性带503、左刚性杆件502,在腰胯左侧牵引单元和腰胯右侧牵引单元中应用的轴向牵引致动装置显然可采用二个独立的轴向牵引致动装置,但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腰胯左侧牵引单元和腰胯右侧牵引单元中的牵引致动装置分别为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M1和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M2,如附图3、附图4、附图5等附图所示的那样,所述左刚性杆件502和右刚性杆件501的一端分别与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M1和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M2的直线运动构件22形成刚性联。
所述左刚性杆件502和右刚性杆件501的另一端定义为上位牵引点,形成的二个上位牵引点分列在床尾103端的左右两则,所述左刚性杆件502上的上位牵引点定义为左上位牵引点506,位于床尾103的左侧,所述右刚性杆件501的上位牵引点定义为右上位牵引点505,位于床尾103的右侧,所述左柔性带504、右柔性带503的一端分别联接在腰胯左侧牵引固定位402和腰胯右侧牵引固定位401上,所述左柔性带504、右柔性带503的另一端定义为上位联接点,所述左柔性带504和右柔性带503的上位联接点可分别以同侧相联或交叉相联的方式联接到相应的上位牵引点上;在本较佳实施例中,采用了交叉相联的方式,所述左柔性带504的上位联接点联接在右刚性杆件501上的右上位牵引点505上,所述右柔性带503的上位联接点联接在左刚性杆件502上的左上位牵引点506上。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包括作为左手约束机构的位于床体1上体位段左侧的左手握柱602和作为右手约束机构的位于床体1上体位段右侧的右手握柱601,还包括左手牵引致动装置M4、右手牵引致动装置M3以及下层轴向牵引致动装置M5,所述右手握柱601和左手握柱602分别与右手牵引致动装置M3和左手牵引致动装置M4构成右手牵引单元和左手牵引单元,其中左手握柱602和右手握柱601分别通过一中间构件联接到左手牵引致动装置M4和右手牵引致动装置M3的直线运动构件22上,特别地在左手牵引单元和右手牵引单元中的中间构件分别为左杆件604以及右杆件603;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右手牵引致动装置M3和左手牵引致动装置M4在控制装置内,可通过控制装置设定安全牵引力大小,当机械忽然发生故障时,M3和M4牵引致动装置的瞬间牵引压力超越安全牵引力限定值时,M3和M4牵引致动装置会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停止运行,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下层轴向牵引致动装置M5,所述下层轴向牵引致动装置M5的直线运动构件22如果向床头102方向运动时,如果左杆件604以及右杆件603不向床头方向运动将对下层轴向牵引致动装置M5的直线运动构件22的运动形成阻碍,实质上在本较佳实施例中,下层轴向牵引致动装置M5是一个助力装置,右手牵引致动装置M3和左手牵引致动装置M4的动力较小,只能完成牵引,而不能完成拉动人体的工作,为此,在通过右手牵引致动装置M3和左手牵引致动装置M4将人体向床头102位置移位时,控制装置控制下层轴向牵引致动装置M5亦同时动作,下层轴向牵引致动装置M5的直线运动构件22将向床头102方向行进的推力通过左杆件604以及右杆件603施加到右手握柱601和左手握柱602上,从而达到助力拉动人体的作用。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在前述的基础上还可增加用来分别套在左手腕和右手腕上的左手腕固定套、右手腕固定套(图中未示出),所述左手腕固定套、右手腕固定套分别联接在左手握柱602和右手握柱上601上,作为左手约束机构的左手握柱602和作为右手约束的机构右手握柱601属于非强制性约束机构,由被治疗者自主握持,对于普通被治疗者可以这样应用,但对于一些年老体弱的被治疗者,由于其手握持能力的不足,可能难以完成治疗,为此加上左手腕固定套和右手腕固定套,使之亦成为一种强制性约束,有利于帮助这类病人顺利进行治疗。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左腋下联接杆件702、右腋下联接杆件701、外包海绵左柱体704、外包海绵右柱体703,所述左腋下联接杆件702和右腋下联接杆件701的一端分别套接在左手握柱602和右手握柱601上,另一端分别与外包海绵左柱体704、外包海绵右柱体703联接,所述外包海绵左柱体704、外包海绵右柱体703分别位于人体的左腋下和右腋下,当然也可采用左腋下牵引带和右腋下牵引带(图中未示出),所述左腋下牵引带和右腋下牵引带一端分别联接在左手握柱和右手握柱上,另一端分别套在人体左腋下和右腋下,这也是一种替代的方案。
Claims (9)
1.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包括床体、控制装置、人体约束机构、牵引致动装置;
所述床体包括床面、床头和床尾,所述床面为一块整体,床体的床头和床尾方向为床的轴向;所述床体对应人体上体位即头胸部的为床体的上体位段,所述床体对应人体下体位即臀腿部的为床体的下体位段;
所述牵引致动装置包括致动源以及直线运动构件,所述致动源驱动直线运动构件作直线运动;每一牵引致动装置的直线运动构件均直接或通过一中间构件与一对应的人体约束机构联接形成一牵引单元;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各牵引致动装置的运动;
所述人体约束机构包括强制性人体约束机构和由被治疗者自主控制的非强制性人体约束机构,所述人体约束机构包括对人体上体位进行约束的上体位约束机构和对人体下体位进行约束的下体位约束机构;所述人体约束机构的作用在于约束人体特定的位置以使该人体特定位置与相应的牵引致动装置的直线运动构件形成联接形成牵引单元或使该人体特定位置相对床体的位置被限定;其特征在于:
包括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和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所述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和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分别由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作为下体位约束机构的左小腿约束机构以及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作为下体位约束机构的右小腿约束机构所构成,其中所述左小腿约束机构和右小腿约束机构分别通过一中间构件联接在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和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的直线运动构件上,在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和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单元中对应的中间构件分别为位于床尾端外侧的左小腿推板和右小腿推板;
所述下体位约束机构还包括腰胯约束机构,所述腰胯约束机构约束在人体的腰胯上,并形成腰胯左侧牵引固定位和腰胯右侧牵引固定位;
所述腰胯左侧牵引固定位和腰胯右侧牵引固定位分别与一轴向牵引致动装置形成腰胯左侧牵引单元和腰胯右侧牵引单元,其中腰胯左侧牵引固定位和腰胯右侧牵引固定位分别通过一中间构件联接到其对应的轴向牵引致动装置的直线运动构件上,腰胯左侧牵引单元和腰胯右侧牵引单元所涉及的中间构件分别包括一柔性带和一刚性杆件,分别为左柔性带、右柔性带、左刚性杆件、右刚性杆件,所述左刚性杆件和右刚性杆件的一端分别与腰胯左侧牵引单元和腰胯右侧牵引单元中的轴向牵引致动装置的直线运动构件形成刚性联接,所述左刚性杆件和右刚性杆件的另一端定义为上位牵引点,形成的二个上位牵引点分列在床尾端的左右两则,所述左柔性带、右柔性带的一端分别联接在腰胯左侧牵引固定位和腰胯右侧牵引固定位上,所述左柔性带、右柔性带的另一端定义为上位联接点,所述左柔性带和右柔性带的上位联接点分别以同侧相联或交叉相联的方式联接到相应的上位牵引点上;
包括作为左手约束机构的位于床体上体位段左侧的左手握柱和作为右手约束机构的位于床体上体位段右侧的右手握柱,所述左手握柱和右手握柱分别与左手牵引致动装置和右手牵引致动装置构成左手牵引单元和右手牵引单元,其中左手握柱和右手握柱分别通过一中间构件联接到左手牵引致动装置和右手牵引致动装置的直线运动构件上,在左手牵引单元和右手牵引单元中的中间构件分别为左杆件以及右杆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腰胯左侧牵引单元和腰胯右侧牵引单元中的牵引致动装置分别为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和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所述左刚性杆件和右刚性杆件的一端分别与右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和左下肢腿部轴向牵引致动装置的直线运动构件形成刚性联接,所述左刚性杆件的上位牵引点位于床尾的左侧,所述右刚性杆件的上位牵引点位于床尾的右侧,所述左柔性带的上位联接点联接在右刚性杆件的上位牵引点上,所述右柔性带的上位联接点联接在左刚性杆件的上位牵引点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小腿约束机构包括左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和下位左小腿约束单元,所述左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固联接在左小腿推板的上侧边上,所述下位左小腿约束单元固联接在左小腿推板的轴向端面外侧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可拆卸固联接在左小腿推板的上侧边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小腿约束机构包括右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和下位右小腿约束单元,所述右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固联接在右小腿推板的上侧边上;所述下位右小腿约束单元固联接在右小腿推板的轴向端面外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小腿踝关节约束单元可拆卸固联接在右小腿推板的上侧边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约束在左手腕和右手腕上的左手腕固定套、右手腕固定套,所述左手腕固定套、右手腕固定套分别联接在左手握柱和右手握柱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腋下联接杆件、右腋下联接杆件、外包海绵左柱体、外包海绵右柱体,所述左腋下联接杆件和右腋下联接杆件的一端分别套接在左手握柱和右手握柱上,另一端分别与外包海绵左柱体、外包海绵右柱体联接,所述外包海绵左柱体、外包海绵右柱体分别位于人体的左腋下和右腋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腋下牵引带和右腋下牵引带,所述左腋下牵引带和右腋下牵引带一端分别联接在左手握柱和右手握柱上,另一端分别套在人体左腋下和右腋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63170.7A CN103230314B (zh) | 2013-05-07 | 2013-05-07 | 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63170.7A CN103230314B (zh) | 2013-05-07 | 2013-05-07 | 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30314A CN103230314A (zh) | 2013-08-07 |
CN103230314B true CN103230314B (zh) | 2016-08-10 |
Family
ID=48878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6317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30314B (zh) | 2013-05-07 | 2013-05-07 | 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3031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94655B (zh) * | 2013-10-14 | 2015-10-07 |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一种动物肢体拉伸仪及其实现方法 |
PL229766B1 (pl) | 2014-07-14 | 2018-08-31 | Bio Morph Spolka Z Ograniczona Odpowiedzialnoscia | Urządzenie do korekcji kręgosłupa i system pomiarowy |
CN107088087B (zh) * | 2017-05-02 | 2023-08-22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术中脊柱牵引矫正器 |
CN111839860A (zh) * | 2020-07-01 | 2020-10-30 | 广州人来康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牵引床 |
CN111904687B (zh) * | 2020-09-10 | 2022-08-30 | 赵晓东 | 一种具有夹角可调和自锁功能的骨科牵引装置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262271A (en) * | 1938-09-20 | 1941-11-11 | Camp Roy L De | Mechanical exerciser |
US2950715A (en) * | 1956-12-31 | 1960-08-30 | Herman J Brobeck | Orthopedic bed |
US5094228A (en) * | 1990-07-19 | 1992-03-10 | Reinert Otto C |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the back |
US5217488A (en) * | 1992-08-20 | 1993-06-08 | Wu Kuang Hsing | Motor-operated traction device |
CN2142710Y (zh) * | 1993-01-06 | 1993-09-29 | 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 多方位牵引床 |
CN1323185A (zh) * | 1998-08-12 | 2001-11-21 | 阿伦E·戴尔 | 脊椎轴向减压台的运行方法 |
CN2803453Y (zh) * | 2005-05-27 | 2006-08-09 | 郭建承 | 复健整椎机 |
CN201036582Y (zh) * | 2007-04-03 | 2008-03-19 | 韦以宗 | 四维整脊治疗仪 |
CN102271645A (zh) * | 2009-01-06 | 2011-12-07 | 韩魅有限公司 | 全身指压及脊椎矫正器 |
CN203291091U (zh) * | 2013-05-07 | 2013-11-20 | 黄家南 | 一种动态牵引整脊床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51097B2 (en) * | 2009-06-15 | 2011-05-31 | Schaeffer Dwight L | Automated therapy table for treating lower extremities and method therefor |
-
2013
- 2013-05-07 CN CN201310163170.7A patent/CN10323031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262271A (en) * | 1938-09-20 | 1941-11-11 | Camp Roy L De | Mechanical exerciser |
US2950715A (en) * | 1956-12-31 | 1960-08-30 | Herman J Brobeck | Orthopedic bed |
US5094228A (en) * | 1990-07-19 | 1992-03-10 | Reinert Otto C |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the back |
US5217488A (en) * | 1992-08-20 | 1993-06-08 | Wu Kuang Hsing | Motor-operated traction device |
CN2142710Y (zh) * | 1993-01-06 | 1993-09-29 | 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 多方位牵引床 |
CN1323185A (zh) * | 1998-08-12 | 2001-11-21 | 阿伦E·戴尔 | 脊椎轴向减压台的运行方法 |
CN2803453Y (zh) * | 2005-05-27 | 2006-08-09 | 郭建承 | 复健整椎机 |
CN201036582Y (zh) * | 2007-04-03 | 2008-03-19 | 韦以宗 | 四维整脊治疗仪 |
CN102271645A (zh) * | 2009-01-06 | 2011-12-07 | 韩魅有限公司 | 全身指压及脊椎矫正器 |
CN203291091U (zh) * | 2013-05-07 | 2013-11-20 | 黄家南 | 一种动态牵引整脊床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30314A (zh) | 2013-08-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30314B (zh) | 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 | |
CN201529182U (zh) | 颈腰椎牵引装置 | |
CN103211694B (zh) | 基于头部自重牵引原理的颈椎康复机器人 | |
CN104013523A (zh) | 一种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及相关疾病康复治疗的装置与方法 | |
CN205251959U (zh) | 一种骨科康复活动辅助装置 | |
CN106726060A (zh) | 一种仰卧抬腿式自助牵引力多功能腰椎病治疗床 | |
CN101843548B (zh) | 颈腰牵引器 | |
CN202458820U (zh) | 腋踝双向双层背伸持续恒定牵引治疗台 | |
CN205459672U (zh) | 促使臀腰部被动左右摇摆的脊柱调衡康复床 | |
CN104001119A (zh) | 一种有效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膏贴 | |
CN104013519A (zh) | 一种分别或同时用于颈椎和腰椎病康复治疗的装置与方法 | |
CN102973344B (zh) | 体外正骨机 | |
CN207012490U (zh) | 一种心内科康复锻炼护理床 | |
CN102716020B (zh) | 腰部腰腿疼康复器 | |
CN101480362B (zh) | 无痛式腰椎治疗机 | |
CN202458819U (zh) | 具备侧旋功能的背伸双向牵引治疗台 | |
CN202920429U (zh) | 体外正骨机 | |
CN201668665U (zh) | 颈腰牵引器 | |
CN209048596U (zh) | 一种骨科患者康复装置 | |
CN201275162Y (zh) | 骨质增生间歇性牵引治疗机 | |
CN104434363B (zh) | 一种脊椎调整装置 | |
CN215131033U (zh) | 一种可结合步行康复机器人一体化的脊柱拉带矫正架 | |
CN216725146U (zh) | 一种护理用术后康复装置 | |
CN202458825U (zh) | 简易实用躯干综合治疗台 | |
CN202020615U (zh) | 一种缓解脊椎疲劳的护理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