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9470B - 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29470B CN103229470B CN201280002121.9A CN201280002121A CN103229470B CN 103229470 B CN103229470 B CN 103229470B CN 201280002121 A CN201280002121 A CN 201280002121A CN 103229470 B CN103229470 B CN 1032294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ing equipment
- communication system
- plate
- network board
- switc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H04L41/046—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network management agents or mobile agents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15—Interconnection of switching modules
- H04L49/1515—Non-blocking multistage, e.g. Clo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ower supply,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or backpla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交换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通过共用板进行级联;所述第一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通过所述共用板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相连;所述第一交换设备连接上行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逻辑设备通过所述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连接所述上行端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用于在提高交换设备容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覆盖,使用网络服务的用户不断地增加,并且随着网络中多媒体业务的广泛应用,用户对于网络带宽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导致通信系统中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的交换设备的用户容量和带宽容量也需要不断地增加。
当由于技术限制而无法使用一台交换设备为同一个接入点的用户提供网络服务时,只能采用设备叠加的方法进行通信系统的扩容,即采用多台交换设备为同一个接入点的用户提供网络服务。为了不增加接入点的上行端口,现有技术一般采用设备级联的方法进行扩容。设备级联可以通过线卡槽位实现,也可以通过网板的扩展接口实现。但通过线卡槽位进行级联需要占用交换设备中的线卡槽位,会降低交换设备可以提供的用户容量,为了保证系统提供的用户容量,因此,现有技术普遍采用通过网板的扩展接口实现。
但是,通过网板的扩展接口进行级联需要在交换设备间使用大量的光纤或高速电缆,而大量的光纤或高速电缆的成本极高,从而导致设备级联成本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用于在提高交换设备容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交换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通过共用板进行级联;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通过所述共用板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相连;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连接上行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通过所述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连接所述上行端口。
所述共用板为所述第一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的集成网板;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通过所述集成网板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相连。
所述共用板为用于安装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的背板;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中的交换网板与所述二交换设备中的交换网板分别安装在所述背板上;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通过所述背板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相连。
所述交换设备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相连的集成管理和控制单元;
所述集成管理和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共用功能单元。
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电源单元和监测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通过设置第一交换设备和第二交换设备,并使用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连接第一交换设备和第二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实现了交换设备的扩容,在不增加交换设备上行端口的基础上,极大地节约了交换设备级联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目前交换设备通过交换网板进行级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通过接插件或焊接等方式连接第一网板、第二网板和共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共用板为集成网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目前交换设备通过交换网板进行级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以两台交换设备进行级联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交换设备11中包括第一交换网板12,第二交换设备13中包括第二交换网板14,第一交换设备11和第二交换设备13通过第一交换网板12和第二交换网板14之间的光缆或高速电缆15进行级联,第一交换设备11连接上行端口16,第一交换设备11上连接的用户设备通过上行端口16与网络中的其他交换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第二交换设备13通过光缆或高速电缆15连接上行端口16,第二交换设备13上连接的用户设备通过上行端口16与网络中的其他交换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图1中所示的交换设备级联方式可以令两台交换设备只使用一个上行端口与网络中的其他交换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相对于使用两台交换设备分别连接一个上行端口的方案,本方案的级联方式可以节约一个上行端口的资源。但由于两台交换设备之间互联的光缆或高速电缆的成本较高,在进行级联的两台交换设备的容量都较大的情况下,需要使用更多的光缆或高速电缆,级联所产生的成本极高,甚至有可能超过交换设备本身的成本。另外,进行级联的两台交换设备分别需要设置控制和管理单元,用户只能通过每台交换设备本身的控制和管理单元对该交换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也增加了对交换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人力资源。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20包括: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
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通过共用板23进行级联;第一交换设备21的第一交换网板31与第二交换设备22的第二交换网板32通过共用板23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24相连;第一交换设备21连接上行端口25,第二交换设备22通过共用板23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24连接上行端口25。
具体地,为了解决使用光缆或高速电缆对交换设备进行级联时成本过高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将现有技术的两台交换设备作为通信系统中的子设备单元,并采用印制电路板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来替代两设备级联所用的光缆或高速电缆。由于印制电路板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成本极低,并且可以达到光缆或高速电缆的数据传输速度,因此采用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替代光缆或高速电缆可以极大地节约交换设备级联的成本。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实际可以为一个独立的交换设备,通信系统内进行级联的第一交换设备和第二交换设备可以看做是通信系统中的逻辑设备单元,其中每一逻辑设备单元可以完成与现有技术的交换设备相同的所有业务,并具有现有技术的交换设备具有的用户容量和带宽容量。
所述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为在印制电路板上进行高速数据传输的走线,该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需要对普通印制电路板上的走线进行阻抗控制、返射控制、屏蔽控制等设计,以控制印制电路板上走线的插损和串扰,使信号在印制电路板走线上能够实现高速传输,从而形成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20包括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为通信系统20中的逻辑设备单元,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分别可以独立完成现有技术中交换设备所能完成的所有业务。第一交换设备21中包括第一交换网板31,第二交换设备22中包括第二交换网板32,通信系统20中还包括共用板23,第一交换网板31和第二交换网板32通过共用板23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24相连。这样连接后,相当于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通过共用板23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24实现级联。第一交换设备21连接上行端口25,则第二交换设备22也可以通过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24连接上行端口25,从而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都可以通过上行端口25与网络中的其他交换设备交换数据。
目前,交换设备的单板之间相互连接仅用于提供单板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并不用于单板的级联,而且单板之间的数据交换一般对传输带宽和时延的要求并不高。而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中,第一交换设备和第二交换设备之间需要进行级联以实现扩容。而且进行级联后,数据交换量极大并且对传输速度的要求也极高,使用普通印制电路板对第一交换设备和第二交换设备进行级联,不能满足交换设备级联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和传输速度。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共用板,在共用板上设置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来实现第一交换设备和第二交换设备的级联,大量交换数据可以通过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来进行传输,从而可以满足交换设备级联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和传输速度要求。
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20可以提供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相加的用户容量和带宽容量,并仅占用一个上行端口25,与采用交换网板级联方式对两台交换设备进行级联达到相同的效果,但由于将级联使用的光缆或高速电缆替换为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设备通信系统中,第二交换设备的数量不以一个为限,即通信系统中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交换设备,多个交换设备通过共用板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相连,可以实现交换设备更大规模的扩容,相当于将多个交换设备级联在一起。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通过设置第一交换设备和第二交换设备,并使用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连接第一交换设备和第二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实现了交换设备的扩容,在不增加交换设备上行端口的基础上,极大地节约了交换设备级联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共用板23可以为一块独立的连接板,第一交换网板21和第二交换网板22可以通过接插件或焊接等方式连接在共用板23上,并通过共用板23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24相连;共用板23还可以为集成网板33,第一交换网板21和第二交换网板22均设置在共用板23上,即将第一交换网板21和第二交换网板22合并形成的集成网板26看做共用板23,第一交换网板21和第二交换网板22在集成网板26上通过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24相连。共用板23可以为单层或多层的印制电路板,根据所需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布局设置共用板23。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通过接插件或焊接等方式连接第一网板、第二网板和共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共用板为集成网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若采用集成网板方式连接第一交换网板和第二交换网板,则第一交换网板和第二交换网板可以共用部分器件,例如电源模块、处理器、存储器等器件,只要形成的集成网板能够实现完成连接前的第一交换网板和第二交换网板的所有功能,并可以实现第一交换设备和第二交换设备的级联即可。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20在图2所示通信系统的基础上,将背板27作为共用板23。
第一交换设备21中的交换网板31与第二交换设备22中的交换网板32分别安装在背板27上;第一交换设备21的交换网板22与第二交换设备22的交换网板32通过背板27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24相连,相当于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进行级联。
进一步地,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中的其他功能单元也可以连接在背板27上,并通过背板27上的印制电路板走线实现互相连接。相当于将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的原有两背板合成为一块背板27。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设备通信系统中,第二交换设备的数量不以一个为限,即通信系统中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交换设备,多个交换设备通过背板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相连,可以实现交换设备更大规模的扩容,相当于将多个交换设备级联在一起。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通过设置第一交换设备和第二交换设备,并使用背板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连接第一交换设备和第二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实现了交换设备的扩容,在不增加交换设备上行端口的基础上,极大地节约了交换设备级联的成本。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20在图2所示通信系统的基础上,还包括集成管理和控制单元28。
集成管理和控制单元28分别与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相连,用于对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具体地,现有技术的交换设备中均包括管理和控制单元,用于提供对交换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接口,用户可以通过管理和控制单元对交换设备中的各种参数进行调整和监控。本实施例,在图2所示通信系统20的基础上,设置集成管理和控制单元28,分别与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相连,用以取代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中原有的管理和控制单元,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平台,用户可以通过集成管理和控制单元28对第一交换设备21和第二交换设备22中的各种参数统一进行调整和监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设备通信系统中,第二交换设备的数量不以一个为限,即通信系统中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交换设备,多个交换设备通过背板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相连,可以实现交换设备更大规模的扩容,相当于将多个交换设备级联在一起。集成管理和控制单元和多个交换设备均实现连接,可以对交换设备中的所有交换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通过设置第一交换设备和第二交换设备,并使用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连接第一交换设备和第二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实现了交换设备的扩容,在不增加交换设备上行端口的基础上,极大地节约了交换设备级联的成本。并且,通过设置集成管理和控制单元,对第一交换设备和第二交换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节约了对交换设备进行管理的人力资源。
进一步地,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共用功能单元,例如共用电源单元、共用监测单元等。只要共用功能单元可以实现通信系统中的所有交换设备中相应单元的功能,则可以将通信系统中所有交换设备中相应单元替换为统一的共用功能单元,可以减少通信系统中相应单元的数量,节约系统资源。例如,电源单元在交换设备中为其他各单元供电,若设置一共用电源单元,连接至交换设备中的各交换设备,为各交换设备中的所有其他单元供电,只要设置的共用电源单元功率可以满足各交换设备的供电需求,则可以在通信系统中设置共用电源单元,替换各交换设备中的电源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交换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通过共用板进行级联;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通过所述共用板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相连;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连接上行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通过所述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连接所述上行端口;
所述共用板为所述第一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的集成网板,或者所述共用板为用于安装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的背板;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为所述通信系统中的逻辑设备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板为用于安装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的背板;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中的交换网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中的交换网板分别安装在所述背板上;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的交换网板通过所述背板上的高速印制电路板走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相连的集成管理和控制单元;
所述集成管理和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设备共用功能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电源单元和监测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2/087899 WO2014101136A1 (zh) | 2012-12-28 | 2012-12-28 | 通信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29470A CN103229470A (zh) | 2013-07-31 |
CN103229470B true CN103229470B (zh) | 2017-05-24 |
Family
ID=48838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02121.9A Active CN103229470B (zh) | 2012-12-28 | 2012-12-28 | 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897325B1 (zh) |
CN (1) | CN103229470B (zh) |
WO (1) | WO201410113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69080B (zh) * | 2015-06-01 | 2018-01-30 | 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数字交换机 |
CN113691468A (zh) * | 2021-08-23 | 2021-11-23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 一种实现端口自适应的全线速分布交换装置的配置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086808A1 (en) * | 2009-01-28 | 2010-08-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scal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
CN101895423A (zh) * | 2010-07-15 | 2010-11-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
CN102223296A (zh) * | 2011-05-30 | 2011-10-19 | 南京贝伦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统一计算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26148A1 (en) * | 2004-04-12 | 2005-10-13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redundancy in a network element architecture |
CN101217312B (zh) * | 2008-01-11 | 2010-12-01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一种光接口测试夹具、测试方法及系统 |
CN101447941A (zh) * | 2008-12-25 | 2009-06-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机框互连系统及机框连接方法 |
US8369321B2 (en) * | 2010-04-01 | 2013-02-05 | Juniper Network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related to the packaging and cabling infrastructure of a distributed switch fabric |
-
2012
- 2012-12-28 CN CN201280002121.9A patent/CN103229470B/zh active Active
- 2012-12-28 WO PCT/CN2012/087899 patent/WO201410113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12-28 EP EP12891025.4A patent/EP2897325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086808A1 (en) * | 2009-01-28 | 2010-08-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scal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
CN101895423A (zh) * | 2010-07-15 | 2010-11-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
CN102223296A (zh) * | 2011-05-30 | 2011-10-19 | 南京贝伦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统一计算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897325B1 (en) | 2017-05-24 |
WO2014101136A1 (zh) | 2014-07-03 |
EP2897325A1 (en) | 2015-07-22 |
CN103229470A (zh) | 2013-07-31 |
EP2897325A4 (en) | 2015-09-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51664A (zh) | 一种针对无源光网络设备的反向供电方法及装置 | |
US20160124477A1 (en) | Device communication with power distribution units | |
CN104679703A (zh) | 高密度服务器系统 | |
CN103229470B (zh) | 通信系统 | |
CN103605413A (zh) | 机架式服务器系统的机柜、机架式服务器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 |
CN104641593B (zh) | 网板和通信设备 | |
CN105530205B (zh) | 一种微波设备汇聚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3067795B (zh) | 多框集群系统、中央交换框及实现数据交换的方法 | |
CN203554447U (zh) | 一种千兆智能型光纤收发器 | |
CN206498418U (zh) | 一种总线型fc‑ae‑1553网络 | |
CN104601418A (zh) | 多个一户一vlan捆绑认证机制出口下多网融合传输系统 | |
CN103067183A (zh) | 一种以太网供电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4902351A (zh) | 一种智能变电站过程层光纤多波长隔离通信组网方法 | |
CN103716258B (zh) | 高密度线卡、交换设备、集群系统及电信号类型配置方法 | |
WO2022105396A1 (zh) | 光纤的连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
CN108733610B (zh) | 一种交换板及刀片服务器 | |
CN205812076U (zh) | 一种计算机信息网络工程系统 | |
CN206515815U (zh) | 一种一体化网络设备及系统 | |
CN104618053B (zh) | 基于wdm的信号互连方法及基带单元 | |
CN203014835U (zh) | 一种以太网供电装置 | |
CN103595541A (zh) | 一种外插网卡实现带外管理的设计方法 | |
CN205029694U (zh) | 一种电力调度数据网培训系统 | |
CN206517417U (zh) | 一种采用环网式跳接连接的光伏厂区光纤结构 | |
CN201893788U (zh) | 一种有源光网络单元供电装置 | |
CN109660312A (zh) | 一种智能变电站过程层光网络结构及重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