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8009A - 网络系统、分流装置和分流装置的用户标识信息获得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网络系统、分流装置和分流装置的用户标识信息获得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28009A CN103228009A CN2012105400548A CN201210540054A CN103228009A CN 103228009 A CN103228009 A CN 103228009A CN 2012105400548 A CN2012105400548 A CN 2012105400548A CN 201210540054 A CN201210540054 A CN 201210540054A CN 103228009 A CN103228009 A CN 1032280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gw
- identifier
- business
- mme
- gatew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网络系统、分流装置和分流装置的用户标识信息获得方法。所述网络系统包括:多个基站,每一个基站都与移动台进行通信;核心网络,其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网关,每一个网关都与所述多个基站进行通信;多个分流装置,每一个分流装置都布置在基站与网关之间,每一个分流装置都充当锚点的网关,在锚点处,向分流网络发送要分流的业务或者从分流网络接收要分流的业务,并且每一个分流装置都充当中继点的网关,在中继点处,在锚点与所述多个基站中和移动台进行通信的一个基站之间中继要分流的业务;控制站,其用于控制移动台与网关之间的业务;以及一个或更多个侦听装置,每一个侦听装置都侦听控制站与网关之间的业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此处讨论的实施方式涉及网络系统、分流装置和用于分流装置的用户标识信息获得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根据第三代蜂窝电话网络的下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LTE/EPC(长期演进/演进分组核心)已经随着3GPP一起标准化。LTE/EPC包括LTE网络(遵循LTE的无线接入网络:称为eUTRAN)和用作核心网络(移动发送网络)的EPC网络(还称为SAE(系统架构演进))。EPC网络经由IMS(IP多媒体子系统)网络连接到IP(因特网协议)网络(分组网络)。IP网络的示例包括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网络(因特网)和内联网。
移动台(用户设备:UE)可以经由LTE网络连接到EPC网络,并且经由EPC网络和IMS网络连接到IP网络。UE可以通过接入连接到IP网络的各种服务器和终端装置来接收各种分组通信服务(例如,网页服务、VoIP(IP电话))。
EPC网络包括诸如MME(移动性管理实体)、S-GW(服务网关)、P-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和PCRF(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这样的多个节点。UE经由S-GW和P-GW连接到IMS网络,因而UE可以接入IP网络。
在最近几年,随着经由诸如LTE/EPC这样的移动网络的web接入(web access)的增长,用于将业务从S-GW分流到分流网络的构造已经被采用,作为分流来自移动网络的用于web接入的业务的方法。
日本特开2006-253794和2002-77381公开了本技术的现有技术的示例。
发明内容
因此,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在分流装置处适当获得分流业务的用户信息的技术。
根据实施方式的方面,一种网络系统包括:多个基站,每一个基站与一个移动台进行通信;核心网络,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网关,每一个网关与所述多个基站进行通信;多个分流装置,每一个分流装置被排列在所述基站和所述网关之间,每一个分流装置用作锚点的网关,在所述锚点处要分流的业务被发送到分流网络或者从分流网络接收,并且每一个分流装置用作中继点的网关,在所述中继点处要分流的业务在锚点和所述多个基站中的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的一个基站之间中继;控制站,所述控制站用于控制所述移动台和所述网关之间的业务;以及一个或者更多个侦听装置,每一个侦听装置侦听所述控制站和所述网关之间的业务;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侦听装置中的每一个通过侦听业务来获得移动台的用户标识信息,并且存储所述用户标识信息,其中,每一个所述分流装置在开始所述移动台和所述网关之间的业务时侦听所述移动台和所述网关之间的业务,获得用于所述业务的线路信息,并且从所述侦听装置接收与所获得的线路信息相对应的用户标识信息,其中,多个分流装置中的第一分流装置在所述第一分流装置根据移动台的切换充当针对切换源的分流装置的情况下,从多个分流装置中的针对所述切换源的第二分流装置或者侦听装置接收所述用户标识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例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的构造示例;
图2例示了S11侦听(interception)装置和oGW的硬件构造示例;
图3是由图2中例示了的执行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程序的CPU来实现的oGW和S11侦听装置的功能的说明图;
图4是图3中例示的CPU实现的功能的说明图;
图5是图3中例示的CPU实现的功能的说明图;
图6例示了UE被激活以进行附着(Attach)的情况下的序列示例;
图7例示了UE被改变为非通信状态以及从非通信状态恢复的情况下的序列示例;
图8例示了UE被重激活以进行附着的情况下的序列示例;
图9例示了在分流通信下基于S1的切换的序列示例;
图10例示了在分流通信下基于X2的切换的序列示例;
图11通过已经靠近MME布置S11侦听装置的情况,例示了UE被改变为非通信状态并且从非通信状态恢复的情况下的序列示例;
图12通过S11侦听装置已经被靠近MME布置的情况,例示了UE被重激活以进行附着的情况下的序列示例;
图13例示了在通过基于S1的切换,从靠近S-GW布置的S11侦听装置接收到用户标识符的情况下的序列示例;
图14例示了在通过基于X2的切换,从靠近S-GW布置的S11侦听装置接收到用户标识符的情况下的序列示例;
图15指示了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的结构示例;
图16指示了Create Session Response消息的结构示例;
图17指示了Delete Session Request消息的结构示例;
图18指示了TEID-IMSI对应状态数据的结构示例;
图19指示了位于分类点处的承载状态管理数据的结构示例;
图20指示了分流条件应用状态表的结构示例;
图21指示了TOF中继状态管理数据的数据结构示例;
图22例示了在侦听了图15中指示的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MME->S-GW)的情况下的处理流程示例;
图23例示了在侦听了图16中指示的Create Session Response消息(S-GW->MME)的情况下的处理流程示例;
图24例示了在侦听了图17中指示的Delete Session Request消息的情况下的处理流程示例(MME->S-GW);
图25指示了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的结构示例;
图26指示了Handover Required消息的结构示例;
图27指示了Handover Request消息的结构示例;
图28指示了Handover Request Ack.消息的结构示例;
图29指示了Handover Command消息的结构示例;
图30指示了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消息的结构示例;
图31指示了X2AP:Handover Request消息的结构示例;
图32指示了X2AP:Handover Request消息的结构示例;
图33例示了在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MME->eNB)的侦听要被oGW的CPU的S1AP侦听处理执行时的处理流程示例;
图34例示了在图26指示的Handover Required消息(源eNB->源MME)的侦听要被oGW的CPU的S1AP侦听处理在基于S1的切换时执行时的处理流程示例;
图35例示了在图27指示的Handover Request消息(目标MME->目标eNB)的侦听要被oGW的CPU的S1AP侦听处理在基于S1的切换时执行时的处理流程示例;
图36例示了在图28指示的Handover Request Ack.消息(目标eNB->目标MME)的侦听要被oGW的CPU的S1AP侦听处理在基于S1的切换时执行时的处理流程示例;
图37例示了在图29指示的Handover Command消息(源MME->源eNB)的侦听要被oGW的CPU的S1AP侦听处理在基于S1的切换时执行时的处理流程示例;
图38例示了在图30指示的UE Context Release消息(源MME->源eNB)的侦听要被oGW的CPU的S1AP侦听处理在基于S1的切换时执行时的处理流程示例;
图39例示了在图31指示的X2AP:Handover Request消息(源eNB->目标eNB)的侦听要被oGW的CPU的X2AP侦听处理在基于X2的切换时执行时的处理流程示例;
图40例示了在图32指示的X2AP:UE Context Release消息(目标eNB->源eNB)的侦听要被oGW的CPU的X2AP侦听处理在基于X2的切换时执行时的处理流程示例;
图41例示了图33到图35中例示的GTP-u隧道产生处理(S28中的子例程)的示例;
图42例示了图37中例示的分流GTP-u开关处理子例程(S68)的处理流程示例;
图43指示了在UE激活(附着)之后TEID-IMSI对应状态数据的设定示例;
图44指示了在图43指示的状态下的承载状态管理数据的设定示例;
图45指示了在图43指示的状态下的TOF中继状态管理数据的设定示例;
图46指示了当经由UE的空闲状态恢复时承载状态管理数据的设定示例;
图47指示了当经由UE的空闲状态恢复时TOF中继状态管理数据的设定示例;
图48指示了当经由UE的空闲状态恢复时TEID-IMSI对应状态数据的设定示例;
图49指示了在UE重激活(重附着)之后TEID-IMSI对应状态数据的设定示例;
图50指示了在图49指示的状态下的承载状态管理数据的设定示例;
图51指示了在图49指示的状态下的TOF中继状态管理数据的设定示例;
图52指示了位于基于S1的切换处的承载状态管理数据的设定示例;
图53指示了在图52指示的状态下的TOF中继状态管理数据的设定示例;
图54指示了位于基于X2的切换处的承载状态管理数据的设定示例;
图55指示了在图54指示的状态下的TOF中继状态管理数据的设定示例;
图56指示了容纳用于S11协议侦听的S-GW的S11侦听装置的信息的表结构示例;
图57指示了容纳eNB的分流GW的信息的表结构示例;
图58通过S11侦听装置已经被靠近MME布置的情况例示了在Initial ContextSetup Request消息(MME->eNB)已经被侦听的情况下处理流程的示例;
图59指示了在S11侦听装置已经被靠近MEE布置的情况下,容纳用于S11协议侦听的MME的S11侦听装置的信息的表结构示例;
图60指示了在S11侦听装置被靠近MME布置的情况下经由UE的空闲状态恢复时TEID-IMSI对应状态数据的设定示例;
图61指示了在图60指示的状态下的承载状态管理数据的设定示例;
图62指示了在图60指示的状态下的TOF中继状态管理数据的设定示例;
图63指示了在S11侦听装置被靠近MME布置的情况下在UE重激活(重附着)之后TEID-IMSI对应状态数据的设定示例;
图64指示了在图63指示的状态下的承载状态管理数据的设定示例;
图65指示了在图63指示的状态下的TOF中继状态管理数据的设定示例;
图66指示了当目标分流GW在侦听Handover Request时的TEID-IMSI对应状态数据的设定值的示例;
图67例示了在侦听Handover Request消息(目标MME->目标eNB)时在从靠近S-GW布置的S11侦听装置接收用户标识符的情况下的处理流程;
图68例示了在侦听X2AP:Handover Request消息(源eNB->目标eNB)时在从靠近S-GW布置的S11侦听装置接收用户标识符的情况下的处理流程的示例;
图69指示了当目标分流GW在侦听X2AP:Handover Request时的TEID-IMSI对应状态数据的设定值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上提到的系统,业务被从S-GW分流。这导致在无线接入网络与EPC网络的接合点和S-GW之间,EPC网络的资源已经被消耗的情形。
鉴于以上问题,在降低EPC网络的资源消耗的准备中,已经存在对从无线接入网络和EPC网络之间的接合点分流业务的需要。关于从这种接合点分流,期望实现按照和S-GW处分流的相同方式的诸如记账等的服务要求来确定用户。
然而,在作为移动网络的无线接入网络和EPC网络的接合点处非常难确定通信线路用户。NAS(非接入层)的通信穿过无线接入网络和EPC网络之间的接合点。存在IMSI(国际移动用户标识),其在NAS消息内唯一地确定用户。然而,对于移动网络,为了抑制哄骗用户装置(UE)、篡改信息等,NAS的通信通过加密过程以及MME(移动性管理实体)和UE同意的加密码加密,GUTI(全球唯一临时标识)被采用作为临时用户标识符而不是IMSI,并且MME接连地改变GUTI。
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在分流装置处适当获得分流业务的用户信息的技术。
在下文将参考所附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构造是示例,并且本公开不限于实施方式的构造。
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描述的构造。
(1)通过侦听MME和S-GW之间的S11信号,用户标识符(IMSI)和用于通信的线路分配信息被以关联方式存储。例如,用户标识符和线路分配信息被保持在表中。
(2)分流GW(oGW)根据上述(1)中的存储信息,通过对移动终端(UE)的通信线路设定处的eNodeB-SGW区间设定(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作为触发器,确定与其eNodeB-SGW区间设定指示的线路分配信息一致的用户标识符,并且将其存储起来。例如,要被存储的用户标识符被保持在表中。
(3)通过随着UE的移动的切换作为触发器,切换目的地oGW获得切换源oGW具有的、上述(2)中的用户标识符,并且将其存储起来。例如,切换目的地oGW可以在表中保持所获得的用户标识符。
[总体构造]
图1例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网络系统的构造示例。图1例示的网络系统主要包括LTE网络(eUTRAN)10、EPC网络20、IMS网络30、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网络(因特网)40和分流网络50。LTE网络10是无线接入网络的示例,并且EPC网络是核心网络的示例。ISP网络40是分组网络(IP网络)的示例。
LTE网络10包括多个基站(eNodeB(eNB))11,用户装置(在下文,还称为UE)可以连接到这些基站。
在ISP网络40中举例了被配置为提供网站#a的web服务器41。然而,web服务器41是连接到ISP网络40的UE60的通信伙伴(对应节点:服务器和终端装置)的示例。服务器和终端装置以及要提供的服务都不受限制。
用户装置60无线地连接到基站11,因而UE可以经由EPC网络20与诸如web服务器41这样的连接到ISP网络40的通信伙伴进行通信。用户装置60可以通过根据用户装置60的运动改变连接目的地基站11(切换)而持续与通信伙伴进行通信。
EPC网络20包括各种节点,诸如MME(移动性管理实体)21、S-GW(服务网关)22、P-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23和PCRF(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未例示)。MME21负责用于网络控制的C平面(控制平面)。MME21进行运动控制,诸如建立/释放承载(Bearer,用户与分组网络之间的连接)、用户装置60的位置登记或者切换。另外,MME21与其中登记了订户信息的HSS(家庭订户服务器:未例示)合作进行用户装置的验证。MME21是控制站的示例。
S-GW22负责U平面(用户平面),其为用户数据的分组数据。S-GW22可以用作3GPP(eNB、2G/3G)的无线接入网络的锚点,并且进行与P-GW23的用户分组数据的中继处理。
P-GW23用作到诸如IPS网络40这样的分组网络的连接点。P-GW23进行对用户装置的IP地址的切换、与在承载建立时对分组网络连接有关的用户验证。此外,P-GW23具有诸如根据PCRF的指令的QoS(服务质量)控制、记账数据产生和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这样的功能。在EPC网络20中,诸如MME21、S-GW22和P-GW23这样的每一个节点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更多个。
基站11通过被称为“S1-MME接口”的U平面接口连接到MME21。另外,基站11通过被称为“S1-U接口”的接口连接到S-GW22。S-GW22和MME21通过被称为“S11接口”的C平面接口连接起来。S-GW22和P-GW23通过被称为“S5”的U平面接口以及用于U平面的接口连接起来。另外,多个基站11通过被称为“X2接口”的接口连接起来。
此外,图1例示的网络系统包括多个分流GW(oGW)70和S11侦听装置80。S11侦听装置80侦听要在MME21和S-GW22之间经由S11接口发送/接收的信号(S11信号)以获得用户标识符(IMSI)。S11侦听装置80被安装在MME21和S-GW22之间。此时,S11侦听装置80可以被安装在比MME21更接近S-GW22的位置。相反地,S11侦听装置80可以被安装在比S-GW22更接近MME21的位置。可以针对每一个S11接口设置S11侦听装置80。S11侦听装置80是侦听装置的示例。
oGW70均被布置在LTE网络10和EPC网络20之间的边界处,并且将朝向EPC网络20的业务分流到分流网络50。通过图1例示的示例,例示了oGW#A、oGW#B和oGW#C作为OGW70的示例。然而,可以适当确定oGW70的安装数量。例如,可以针对每一个基站11布置oGW70。oGW70是多个分流装置的示例。
例如,在用户装置60与web服务器41通信的情况下,用户装置60经由基站11、S-GW22和P-GW23连接到IPS网络40,因而用户装置60可以访问web服务器41。在流过这种EPC网络20的业务中,oGW70改变业务的路由使之被分流到经由分流网络50达到web服务器41的路由。因而,流入EPC网络20的业务量可以降低。另外,oGW被布置在边界(连接点),因而抑制了EPC网络20的资源消耗。
S11侦听装置和oGW的构造
图2例示了S11侦听装置80和oGW70的硬件构造示例。相同硬件构造可以应用于S11侦听装置80和oGW70。下文将以oGW70为例进行说明。
在图2中,oGW70包括多个线路接口71、连接到线路接口71的分组传送控制器72、以及连接到分组传送控制器72的CPU(中央处理单元)73和存储装置74。
线路接口71容纳各种线路,诸如被配置为连接基站11和S-GW22的线路、被配置为连接基站11和MME21的线路和被配置为连接oGW70的线路。对于oGW70,与oGW70容纳的线路的数量相对应,设置了一个或者更多个线路接口71。线路接口71由通用或者专用半导体电路(LSI、ASIC等)形成。
分组传送控制器72进行分组传送处理。具体地,分组传送控制器72包括路由表,根据该路由表计算出与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相对应的输出端口,并且向输出端口传送分组。分组传送控制器72是通信装置的示例。分组传送控制器72可以作为电路芯片形成,之上安装有通用或者专用半导体电路(LSI、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LD)、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等)。
CPU73通过分组传送控制器72的控制来控制oGW70的整体操作。CPU73是控制器(控制单元)的示例,以及处理器的示例。请注意被配置为负责CPU73的功能的控制器可以通过应用专用或者通用硬件芯片来实现。
存储装置74例如由半导体芯片形成,诸如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E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存储器等。存储装置74提供CPU73的工作区域、CPU73执行的各个程序的存储区域以及在执行程序时要使用的数据。
图3是由图2中例示的执行存储在存储装置74中的程序的CPU73来执行的oGW70和S11侦听装置80的功能的说明图。如图3所例示的,通过CPU73执行程序,S11侦听装置80执行S11侦听处理以侦听要在线路接口71处接收到的S11信号。另外,通过CPU73执行程序,S11侦听设备80在存储装置74中存储TEID(隧道端点标识符)-IMSI对应状态管理数据82。TEID是GTP隧道的标识符。
另一方面,对于oGW70,通过CPU73执行程序,CPU73用作分类点(中继点)75和锚点76。用作分类点(中继点)75的功能包括S1AP侦听处理171、X2AP侦听处理172、混合处理173和分类处理174。承载状态管理数据175和分流条件应用状态管理数据175被存储在储存装置74中。用作锚点76的功能包括TOF(Tramc Omoad功能)NAPT(网络地址端口转换)处理177,并且TOF中继状态管理数据178被存储在储存装置74中。
S11侦听装置80和oGW70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且oGW70从可以在S1AP侦听处理171处使用的S11侦听装置80接收TEID-IMSI对应状态管理数据82。
图4是图3中例示的CPU73执行的功能的说明图。在图4中,通过CPU73的S11侦听处理81,S11侦听装置80侦听流入将MME21和S-GW22连接起来的S11接口的S11信号以获得作为用户标识符的IMSI,并且将其按照与对应的线路分配信息(TEID)关联的方式作为TEID-IMSI对应状态管理数据82存储起来。在oGW70的分类点75的处理中,从S11侦听装置82获得TEID-IMSI对应状态管理数据82,并且将其作为承载状态管理数据175的一部分存储起来。
在图4中,基于要在基站11和S-GW22之间发送/接收的S1AP(S1应用协议),oGW70的S1AP侦听处理171侦听控制分组。S1AP是C平面协议,其提供基站11(eUTRAN)和MME21(EPC)之间的信令服务。S1AP包括的功能的示例包括建立、改变和释放承载、切换控制和入局(incoming)控制,以使用户设备待机。
分类处理174造成流入上行GTP-u(针对用平面的GPRS隧道协议)隧道的业务中,要被分流的业务分支到TOF NAPT处理177。GTP-u是用于在基站11和S-GW22之间进行IP传输的协议。业务流入在基站11和S-GW22之间基于GTP-u建立的GTP-u隧道。
混合处理173是把来自TOF NAPT处理177的分流业务混合进流入下行GTP-u隧道的来自S-GW22的业务中。
锚点76的TOF NAPT处理177进行EPC网络20和分流网络50之间的NAPT处理(与被分流的业务有关的IP地址转换、TCP/UDP端口转换)。
图5是图3中例示的CPU73实现的功能的说明图。图5指示了根据用户设备60的切换(11A->11C)用作源oGW的oGW70(#A)和用作目标oGW的oGW70(#B)。
在图5中,基于S1AP(S1应用协议),S1AP侦听处理171侦听控制分组。基于要向/从基站11发送/接收的X2AP(X2应用协议),X2AP侦听处理172侦听控制分组。X2AP是X2接口上的基站(eNodeB)之间的C平面协议,并且支持基站11之间的切换调整和负载管理。用户设备60的切换可以被S1AP处理171和X2AP侦听处理172检测。
根据切换,承载状态管理数据175被从源oGW70(#A)发送到目标oGW70(#C)。因而,用户标识符被切换到作为切换目的地的oGW70(#C),根据这种切换,可以在切换目的地继续进行诸如采用用户标识符的记账等这样的处理。
通过本实施方式,在TCP通信开始时要在用户设备60和通信伙伴(举例为web服务器41)之间分流的oGW70被设定为分类点和锚点。例如,如图4所例示,在连接到基站11A的用户设备60开始了与web服务器41的TCP通信的情况下(图1),执行此TCP通信的分流处理的分流GW#A被设定为分类点和锚点。
由于根据用户设备60的移动的切换,造成了分类点的改变。具体地,在作为用户设备60切换目的地的基站11(目标基站)被容纳在与作为切换源的基站(源基站)不同的分流GW70的情况下,分类点改变。
通过本实施方式,锚点信息,包括要被分流的业务的用户线路信息、与业务的通信有关的身份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TCP连接信息)以及锚点的位置信息,被从源分流GW70发送到用作新分类点的oGW70(目标oGW)。
目标oGW70保持所发送的信息,并且使用该信息来将要被分流的业务传送到锚点,或者将从锚点接收到的业务向基站11传送。因而,锚点的设定(位置)可以被维持,而与持续通信(TCP通信)的切换无关。
另一方面,在作为新分流目标的TCP通信在目标oGW处已经开始的情况下,该目标oGW变为此TCP通信中的锚点。另外,在被维持的TCP通信已经结束的情况下,对分流业务的锚点的设定被释放(放弃(删除))。
请注意,对于切换,存在要在相同MME21的管理范围内进行的基于X2的切换,以及要跨越不同MME21进行的基于S1的切换。在针对每一个基站11安装了分流GW70的情况下,oGW70改变的出现与基于X2的切换和基于S1的切换都有关。如上所述,通过oGW70,S1AP侦听处理171和X2AP侦听处理172被执行,并且因此,通过检测切换两者,锚点信息和用户标识符可以被切换。
下文将描述oGW70的细节。图6是在UE启动并且进行附着的情况下的序列示例。图7是UE被改变为非通信状态以及从非通信状态恢复的情况下的序列示例。图8是UE被重激活以进行附着的情况下的序列示例。图9例示了在分流通信期间基于S1的切换的序列示例。图10例示了在分流通信期间基于X2的切换的序列示例。
图11是通过已经靠近MME布置S11侦听装置80的情况下,UE被改变为非通信状态并且从非通信状态恢复的情况下的序列示例。图12通过S11侦听装置80已经被靠近MME布置的情况,例示了UE被重激活以进行附着的情况下的序列示例。图13是通过基于S1的切换,在从靠近S-GW布置的S11侦听装置接收到用户标识符的情况下的序列示例。图14是通过基于X2的切换,在从靠近S-GW布置的S11侦听装置接收到用户标识符的情况下的序列示例。以上提到的图6到图14中的序列将在以后描述。
要被S11侦听装置侦听的消息
图15、图16、图17指示了要通过S11侦听装置80从S11接口侦听的消息(S11信号)。图15是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的结构示例。图16是Create SessionResponse消息的结构示例。图17是Delete Session Request消息的结构示例。
TEID-IMSI对应状态数据
图18是TEID-IMSI对应状态数据82的结构示例。通过本实施方式,如图18指示,以用户确定状态表82a和用户TEID(GTP-u)对应表82b来管理TEID-IMSI对应状态数据82。
用户确定状态表
用户确定状态表82a由一个或者更多个记录形成,其中存储了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用户标识符(IMSI)、MME侧UE控制标识信息和S-GW侧UE控制标识信息。
“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是用于使用S11侦听装置80唯一标识UE60的信息。对于“用户标识符”,存储了用于唯一标识移动网络内的用户的标识符(IMSI)。对于“MME侧UE控制标识信息”,存储了附加在MME21(MME装置)的用于管理UE的通信线路(GTP-c TEID、MME装置地址)的标识信息。对于“S-GW侧UE控制标识信息”,存储了附加在S-GW22(S-GW装置)的用于管理UE(GTP-c TEID、S-GW装置地址)的通信线路的标识信息。
用户TEID(GTP-u)对应表
用户TEID(GTP-u)对应表82b由一个或者更多个记录形成,其中存储了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用户线路标识符和上行线路分配信息。在此,“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是用于使用S11侦听装置80唯一标识UE60的信息。对相同UE,存储了与用户确定状态表82a中的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相同的值。
“用户线路标识符”存储了用于唯一标识UE60内的线路的信息。其与UE60处的线路标识符(E RAB ID)同步。“上行线路分配信息”是向S-GW22的上行分组的目的地信息,对应于用户线路标识符。
承载状态管理数据
图19指示了位于分类点处的承载状态管理数据175的结构示例。用承载用户表175A和承载表175B来管理承载状态管理数据175。然而,这种表结构仅是示例。
承载用户确定表
图19中的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和175b是一系列表175A。承载用户确定表175b中的“oGW内UE标识符”是与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的“oGW内UE标识符”相同的值,对它进行描述是为了清楚地指出两者是相同的记录。
用于使用该oGW70来唯一标识UE60的信息被存储在“oGW内UE标识符”中。对相同UE60,具有相同值的oGW内UE标识符被存储在分流状况应用状态表176A(图20)和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两者中。
“MME内UE标识符”是在MME21处附加的UE60的标识符(MME UE S1APID)。“MME装置标识符”是将MME内UE标识符附加到UE60的MME21(MME装置)的标识符。“eNB内UE标识符(S1AP)”是在基站11(eNB)处附加的UE60的标识符(eNB UE S1AP ID)。
“eNB内UE标识符(X2AP)”是在基站11处附加的UE60的标识符(MME UEX2AP ID)。“eNB装置标识符”是将eNB内UE标识符(S1AP)和eNB内UE标识符(X2AP)附加到UE60的基站11的标识符。
“T目标小区标识信息”是在切换目的地oGW70接收到的,被切换源基站11选择的切换目的地小区标识信息。“T目标小区内UE标识信息”是在切换目的地oGW70处接收到的被切换目的地基站11选择的切换目的地小区内的UE60的标识信息。“目标ID”是在切换源oGW70处接收到的被切换源基站11选择的切换目的地基站11的标识符。
“S目标小区标识信息”是在切换源oGW70处接收到的,被切换源基站11选择的切换目的地小区标识信息。“S目标小区内UE标识信息”是在切换源oGW70处接收到的被切换目的地基站11选择的切换目的地小区内的UE60的标识信息。
承载表
图19中指示的承载表175B包括如以下描述的数据。“oGW内UE标识符”是用于使用oGW70唯一标识UE60的信息。对相同的UE60,与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的“oGW内UE标识符”相同的值被存储在承载表175B中。“用户线路标识符”是用于唯一地标识UE60内的线路的信息,并且与UE60处的线路标识符(E RAB ID)同步。
“上行线路分配信息”是关于用户线路标识符的,朝着S-GW22的上行分组的目的地信息,“下行线路分配信息”是朝着基站11的下行分组的目的地信息,对应于用户线路标识符。“TOF分类点位置信息”是用于从用作分流锚点的oGW70向用作分类点的oGW70发送穿过分流网络50的分组的目的地信息。基于此“TOF分类点位置信息”,用作分类点的oGW70等待来自用作锚点的oGW70的分组。
“TOF锚点位置信息”是用于从用作分类点的oGW70向用作锚点的oGW70发送要分流的分组的目的地信息。基于此“TOF锚点位置信息”,用作分类点的oGW70向用作锚点的oGW70发送分组。
分流条件应用状态数据
图20指示了分流条件应用状态表的结构示例。用分流条件应用状态表176A管理分流状况应用状态数据176。分流状况应用状态表176A存储一个或者更多个记录,包括oGW内UE标识符、用户线路标识符(E RAB ID)、TCP连接信息和分流锚点信息。
“oGW内UE标识符”是用于使用oGW70唯一标识UE60的信息。“用户线路标识符”是用于唯一地标识UE60内的线路的信息,并且与UE60处的线路标识符(ERAB ID)同步。“TCP连接信息”是要通过UE60和通信伙伴(例如,网站)之间的通信被分流的TCP通信的连接信息。通过图20的示例,TCP连接信息包括UE的IP地址和TCP端口号码。
“分流锚点信息”是分流锚点在要被分流的TCP通信已经开始的位置处的位置信息。通过图5的示例,分流锚点信息包括与分流业务有关的TEID,以及分流GW的标识符。
TOF中继状态管理数据
图21指示了TOF中继状态管理数据178的数据结构示例。用TOF中继管理表178a和TOF会话管理表(TOF会话管理表)178b来管理TOF中继状态管理数据178。这种数据结构仅是示例。
TOF中继管理表178a由一个或者更多个记录形成,包括oGW锚内UE标识符、用户标识符、用户线路标识符、TOF锚点位置和TOF分类点位置。
“oGW锚内UE标识符”是用于唯一地标识oGW70的锚点内的UE60的信息。“用户标识符”是IMSI。“用户线路标识符”是用于唯一地标识UE60内的线路的信息,并且与UE60处的线路标识符(E RAB ID)同步。
“TOF锚点位置”是用于从用作分类点的oGW70向用作分流锚点的oGW70发送要分流的分组的目的地信息。基于“TOF锚点位置”,用作分流锚点的oGW70等待来自用作分类点的oGW70的分组。
“TOF分类点位置”是用于从用作分流锚点的oGW70向用作分类点的oGW70发送穿过分流网络50的分组的目的地信息。基于“TOF分类点位置”,用作分流锚点的oGW70向用作分类点的oGW70发送分组。
TOF会话管理表178B由一个或者更多个记录形成,包括oGW锚内UE标识符、用户线路标识符、UE TCP连接信息、oGW TCP连接信息和会话状态。
“oGW锚内UE标识符”是用于唯一地标识oGW70的锚点内的UE60的信息。对相同UE60,存储了与TOF中继管理表178a中存储的“oGW锚内UE标识符”相同的值。
“用户线路标识符”是用于唯一地标识UE60内的线路的信息,并且与UE60处的线路标识符(E RAB ID)同步。作为“UE TCP连接信息”,UE60侧的IP地址和端口号码被存储用于TCP通信的每一个会话。通过“oGW TCP连接信息”,与UE60侧的IP地址和端口号码相对应的oGW70侧的IP地址和端口号码被存储用于TCP通信的每一个会话。作为“会话状态”,针对TCP通信的每一个会话的通信状态(“在连接中”,等待上行(UL)断开确认,等待下行(DL)断开确认)被存储。
侦听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时的处理
图22例示了侦听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MME->S-GW)(图15)时处理流程示例。图22例示的处理由S11侦听装置80的CPU73来执行。
在S1,CPU73获取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在接下来的S2,CPU73提取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内的IMSI信息以及Sender F-TEID for Control Plane信息,并且按照与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关联的方式将其存储在用户确定信息表82a(图18)中。
在S3,CPU73提取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的用户线路标识符,并且向用户TEID(GTP-u)对应表82b中添加其中针对每一个用户线路标识符存储了线路分配信息的记录。之后,图22中的处理结束。
侦听Create Session Response消息时的处理
图23例示了侦听图16中指示的Create Session Response消息(S-GW->MME)时的处理流程示例。图23例示的处理由S11侦听装置80的CPU73来执行。
在S01,CPU73提取Create Session Response消息的GTP-c报头的TEID,并且将其作为用于MME控制的TEID信息。
在接下来的S02,CPU73确定用户确定状态表82a(图18)的MME侧UE控制标识信息与用于MME控制的TEID信息相一致的记录。CPU73确定所确定的记录内的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
在接下来的S03,CPU73存储Create Session Response消息的Sender F-TEID forControl Plane信息作为用户确定状态表82a的S-GW侧UE控制信息标识信息。
在接下来的S04,CPU73按照与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和用户线路标识符相关联的方式,在用户TEID(GTP-u)表82b中存储Create Session Response消息的线路分配信息,并且结束图23中的处理。
侦听Delete Session Request消息时的处理流程
图24例示了侦听图17指示的Delete Session Request消息(MME->S-GW)时处理流程示例。图24例示的处理由S11侦听装置80的CPU73来执行。
首先在S11,CPU73提取Delete Session Request消息的GTP-c报头的TEID,并且将其作为用于S-GW控制的TEID信息。
在接下来的S12,CPU73确定用户确定状态表82a(图18)的S-GW侧UE控制标识信息与用于S-GW控制的TEID信息相一致的记录,并且确定所确定的记录内的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
在接下来的S13,CPU73删除用户确定状态表82a中与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相对应的记录,以及用户TEID(GTP-u)表,并且结束图24中的处理。
消息
接着,将指示要在节点之间交换的主要消息的数据结构示例。图25指示了在UE60激活时要从MME21向基站11发送的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的结构示例。
图26指示了在UE60的基于S1的切换时从UE60向源MME21发送的HandoverRequired消息的结构示例。图27指示了在基于S1的切换时要从目标MME21向目标基站11发送的Handover Required消息的结构示例。图28指示了作为Handover Request消息的响应,要从目标基站11发送回目标MME21的Handover Request Ack.消息的结构示例。
图29指示了要从源MME21向源基站(服务基站)11发送的Handover Command消息的结构示例。图30指示了要从源MME21向源基站11发送的UE Context ReleaseCommand消息的结构示例。
图31指示了通过基于X2的切换要经由目标oGW70从源基站11向目标基站11发送的X2AP:Handover Request消息的结构示例。图32指示了X2AP:UE ContextRelease消息的结构示例。
oGW处的处理流程
接着,将描述要被oGW的CPU73执行的处理流程。
侦听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时的处理
图33例示了要由CPU73的S1AP侦听处理171执行的侦听Initial Context SetupRequest消息(MME->eNB)时的处理流程示例。
在S21,CPU73获取oGW内UE标识符。
在接下来的S22,CPU73按照与oGW内UE标识符相关联的方式,分别将Initial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内的“MME UE S1AP ID”和“eNB UE S1AP ID”登记为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的MME内UE标识符和eNB内UE标识符(S1AP)。
在接下来的S23中,CPU73按照与针对每一个用户线路标识符(E RAB ID)的oGW内UE标识符相关联的方式,在承载表175B的上行线路分配信息中登记Initial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内的针对上行的线路分配信息。
在接下来的S24,CPU73根据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的针对上行的线路分配信息来确定终止上行的S-GW22。在接下来的S25,CPU73确定S11侦听装置80侦听S-GW22的S11接口。
在接下来的S26,CPU73从S11侦听装置80获得与针对Initial Context SetupRequest消息的针对上行的线路分配信息相对应的用户标识符。在接下来的S27,CPU73按照与oGW内UE标识符相关联的方式,在承载用户确定表82a的用户标识符中登记用户标识符。
之后,在执行分流GTP-u隧道产生处理(S28)之后,CPU73结束图23中例示的处理。
侦听Handover Required时的处理
图34例示了要在基于S1的切换时由oGW70的CPU73的S1AP侦听处理171执行的侦听图26指示的Handover Required消息(源eNB->源MME)的处理流程示例。
首先在S31,CPU73使用Handover Required消息内的“MME UE S1AP ID”来搜索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的MME内UE标识符,以确定对应的记录。
在接下来的S32,CPU73将Handover Required消息中的“目标ID”以及“源到目标透明容器”内的小区标识信息分别设定为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的对应记录的“目标ID”和“S目标小区标识信息”。之后,图34的处理结束。
侦听Handover Request时的处理
图35例示了在基于S1的切换时要由oGW的CPU73的S1AP侦听处理171执行时侦听图27指示的Handover Request消息(目标MME->目标eNB)的处理流程示例。
首先在S41,CPU73获取oGW内UE标识符。在接下来的S42,CPU73按照与oGW内UE标识符相关联的方式,将Handover Request消息内的“MME UE S1AP ID”、“源到目标透明容器”内的“呼叫ID”登记在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的MME内UE标识符和T目标小区位置信息中。
在接下来的S43,CPU73按照与oGW内UE标识符相关联的方式,针对每一个用户线路指示符在承载表175B中登记Handover Request消息内的针对上行的线路分配信息。
之后,CPU73执行分流GTP-u隧道产生处理(S28)。之后,图35中的处理结束。
侦听Handover Request Ack.时的处理
图36例示了在基于S1的切换时要由oGW的CPU73的S1AP侦听处理171执行图28指示的Handover Request Ack.消息(目标eNB->目标MME)的处理流程示例。
首先在S51,CPU73使用Handover Request Ack.消息内的“MME UE S1AP ID”来搜索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的MME内UE标识符,以确定对应记录。
在接下来的S52,CPU73将S51中确定的记录中的Handover Request Ack.消息内的“eNB UE S1AP ID”和“目标到源透明容器”内的标识信息存储为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的eNB内UE标识符和T目标小区内UE标识信息。
在接下来的S53,CPU73针对每一个用户标识符,将Handover Request Ack.消息内的针对下行的线路分配信息设定为承载表176B中的下行线路分配信息,并且结束处理。
侦听Handover Command时的处理
图37例示了在基于S1的切换时要由oGW的CPU73的S1AP侦听处理171执行图29指示的Handover Command消息(源MME->源eNB)的处理流程示例。
首先在S61,CPU73使用Handover Command消息内的“MME UE S1AP ID”来搜索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的MME内UE标识符,以确定对应记录,因而确定该记录内的oGW内UE标识符。
在接下来的S62,CPU73将Handover Command消息内的“目标到源透明容器”内的小区内UE标识信息设定为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的S目标小区内UE标识信息。
在接下来的S63,CPU73确定用容纳以所确定的记录的目标ID指示的基站11的目标分流GW70。
在接下来的S64,CPU73确定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的“目标ID”、“S目标小区标识信息”和“S目标小区内UE标识信息”与目标oGW70中的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的“eNB装置标识符”、“T目标小区标识信息”和“T目标小区内UE标识信息”相一致的记录,并且确定该记录中的目标oGW内UE标识符。
在接下来的S65,CPU73通过取分流状况应用状态表176A中与oGW内UE标识符相对应的“用户线路标识符”、“TCP连接信息”和“分流锚点信息”作为与目标oGW70的oGW内UE标识符相对应的“用户线路标识符”、“TCP连接信息”和“分流锚点信息”而在分流状况应用状态表176A中添加记录。
在接下来的S66,CPU73将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与oGW内UE标识符相对应的用户标识符设定为目标oGW锚点的TOF中继管理表178a(图21)的用户标识符,其中目标oGW锚点的TOF中继管理表的一对TOF分类点位置和TOF锚点位置与承载表175B中与目标oGW的oGW内UE标识符相对应的一对TOF分类点位置信息和TOF锚点位置信息相一致。
在接下来的S67,CPU73将分流状况应用状态表176A(图20)中与oGW内UE标识符相对应的记录复制到分流状况应用状态表176A中与目标oGW的oGW内UE标识符相对应的记录。之后,在接下来的S68,CPU73进行分流GTP-u开关处理,并且结束处理。
侦听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时的处理
图38例示了在基于S1的切换时要由CPU73的S1AP侦听处理171执行图30指示的侦听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消息(源MME->源eNB)的处理流程示例。
首先在S71,CPU73使用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消息内的“MME UE S1APID”来搜索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的MME内UE标识符,以确定对应记录,因而确定该记录内的oGW内UE标识符。
在随后的S72,CPU73删除TOF中继管理表178a中的自身oGW锚点的记录,其中TOF中继管理表178a中自身oGW锚点的“TOF分类点位置”和“TOF锚点位置”的对与承载表175B中与oGW内UE标识符相对应的“TOF分类点位置信息”和“TOF锚点位置信息”的对相一致。
在随后的S73,CPU73删除分流条件应用状态表176A中与oGW内UE标识符相对应的记录。在接下来的S74,CPU73删除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和承载表175B中与oGW内UE标识符相对应的记录,并且结束处理。
侦听X2AP:Handover Request时的处理
图35例示了在基于X2的切换时要由CPU73的X2AP侦听处理171执行图27指示的侦听X2AP:Handover Request消息(源eNB->目标eNB)的处理流程示例。
首先在S81,CPU73确定用作Handover Request发送源的基站11是否是自身oGW容纳的基站11。在基站11被容纳在自身oGW中的情况下,处理继续到S89。另一方面,在基站11被容纳在另一个oGW中的情况下,处理继续到S82。
在S82,CPU73获取oGW内UE标识符。在接下来的S83,CPU73按照与oGW内UE标识符相关联的方式,将Handover Request内的“MME UE S1AP ID”登记为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的MME内UE标识符。
在接下来的S84,CPU73按照与oGW内UE标识符相关联的方式,针对每一个用户线路标识符在承载表175B中的上行线路分配信息中登记Handover Request内的上行线路分配信息。
在接下来的S85,CPU73确定容纳了发送源基站11的源oGW。在接下来的S86,CPU73确定记录,其中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的MME内UE标识符与源oGW的承载状态管理的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的MME内UE标识符相一致。
在接下来的S87,CPU73将承载用户确定表176A与oGW内UE标识符相对应的用户标识符复制到承载用户确定表176A中与目标oGW的oGW内UE标识符相对应的用户标识符。
接着,CPU73进行分流GTP-u隧道产生处理(S28)。之后,在接下来的S88,CPU73将分流条件应用状态表176A中与源oGW70的oGW内UE标识符相对应的记录复制到分流条件应用状态表176A中与目标oGW70的oGW内UE标识符相对应的记录,并且结束该处理。
在S89,CPU73使用Handover Request消息内的“MME UE S1AP ID”来搜索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的MME内UE标识符,以确定对应记录。
在接下来的S90,CPU73将Handover Request消息内的“老eNB UE X2AP ID”信息记录在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的“eNB内UE标识符(X2AP)”中,并且结束该处理。
侦听X2AP:UE Context Release时的处理
图40例示了在基于X2的切换时要由CPU73的X2AP侦听处理172执行图27指示的侦听X2AP:UE Context Release消息(目标eNB->源eNB)的处理流程示例。
首先在S91,CPU73确定用作UE Context Release发送源的基站11是否是这个oGW70容纳的基站11。在基站11被容纳在这个oGW70中的情况下,CPU73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在基站11被容纳在另一个oGW70中的情况下,CPU73使用UEContext Release内的“老eNB UE X2AP ID”来搜索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的eNB内UE标识符(X2AP),以确定对应记录,并且还确定该记录内的oGW内UE标识符(S92)。
在接下来的S93,CPU73删除分流条件应用状态表176A中与oGW内UE标识符相对应的记录。在接下来的S124,CPU73删除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和承载表175B中与oGW内UE标识符相对应的记录,并且结束该处理。
分流GTP-u隧道产生处理
图41例示了图33和图35例示的GTP-u隧道产生处理的示例(S28中的子例程)。作为子例程的输入,使用MME UE S1AP ID(MME处的UE标识符)和MMEID(MME的装置ID)。
首先在S101,CPU73获取锚点处的oGW锚内UE标识符。
在接下来的S102,CPU73获取TOF锚点位置。在接下来的S103,CPU73获取TOF分类点位置。在接下来的S104,CPU73针对每一个用户线路标识符,将承载表175B中与MME内UE标识符相对应的记录中的用户标识符、TOF分类点位置和TOF锚点位置存储为用户标识符、TOF分类点位置信息和TOF锚点位置信息。
在接下来的S105,CPU73存储oGW内锚UE标识符,并且针对每一个线路标识符,存储TOF分类点位置和TOF锚点位置,作为中继管理表178a内该锚点的TOF记录的TOF分类点位置和TOF锚点位置。
针对用户的要被分流的每一个用户线路标识符重复执行S102到S105的处理。根据图41的处理,在分类点和锚点之间产生用于发送要被分流的分组的资源。
分流GTP-u交换(Switching)处理
图42例示了用于图37中例示的分流GTP-u开关处理(S68)的子例程的处理流程示例。首先在S111,CPU73从目标oGW70的承载表175B中提取关于基站11的与用户线路标识符相对应的TOF分类点位置信息。
在S112,CPU73确定分流锚点信息指示的用作锚点的oGW70。
在接下来的S113,CPU73将TOF分类点位置信息设定为记录的TOF分类点位置,在该记录中,存储在锚点分流GW70的锚点的TOF中继管理表175a中的TOF锚点位置信息与分流锚点相一致。
对于目标oGW的UE兼容分流条件应用状态表176A的全部记录重复执行S111到S113的处理。在对于全部记录的处理结束时,图42的处理结束。
根据图42的处理,随着UE60的切换,用作分流锚点的oGW70从分流网络50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目的地可以被交换到用作切换目的地的分类点的oGW70。
用于S11侦听容纳表的S-GW
图56指示了oGW70在存储装置74处保持的用于S11侦听的S-GW信息的结构示例。oGW70可以保持如图56所示的用于S11侦听容纳表的S-GW,计算必须从那里获得用户标识符的S11侦听装置80,并且接入该S11侦听装置80。
eNB容纳表
图57指示了oGW70在存储装置74处保持的容纳eNB11的oGW信息的结构示例。oGW70可以使用图57指示的eNB容纳表来计算容纳eNB11的oGW70。图57中的表例如用于图39中的S85中的处理。
操作示例
在下文,将描述本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
操作示例1:激活UE
将根据图6的序列描述用户设备(UE)60被激活(例如,加电)之后直至oGW70识别穿过该oGW的通信线路的用户的操作。
操作1-1:在图6中,激活的用户设备60(UE#x)经由基站11(eNB#1)向MME21(MME#1)发送作为连接请求消息的Attach Request(图6中的<1>)。MME#1用接收到Attach Request作为触发器向S-GW22(S-GW#1)发送作为会话产生请求消息的Create Session Request(图1)(图6中的<2>)。S11侦听装置80(S11侦听装置#1)侦听Create Session Request(图6中的<3>),并且进行图22中例示的处理。
操作1-2:根据图22中例示的处理,如图43所例示,用户确定状态表82a(图18)中的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1000)、用户标识符(IMSI)和MME侧UE控制标识信息被确定。另外,用户TEID(GTP-u)对应表82b中的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和用户线路标识符被确定。
操作1-3:随后,在作为回复消息的Create Session Response(图16)被从S-GW#1发送到MME#1时(图6中的<4>),S11侦听装置#1侦听Create Session Response(图6中的<5>),并且执行图23中例示的处理。
操作1-4:根据图23中例示的处理,用户确定状态表82a中的关于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1000)的S-GW侧UE控制标识信息被确定。另外,用户TEID(GTP-u)对应表82b中与(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用户线路标识符)相对应的上行线路分配信息被确定。
操作1-5:随后,作为承载设定请求消息的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图25)被从MME#1发送到eNB#1(图6中的<6>)。oGW70(oGW#1)侦听Initial ContextSetup Request(图6中的<7>),并且图33和图41例示的处理被进行。
操作1-6:根据图33和图41中例示的处理,如图44所例示,oGW内UE标识符(8000)、用户标识符(IMSI)、MME内UE标识符、MME装置标识符、eNB内UE标识符、eNB装置标识符、用户线路标识符、上行线路分配信息、TOF分类点位置信息和TOF锚点位置信息被登记和确定。通过S26中的处理,从S11侦听装置接收用户标识符(IMSI)(参见图6中的<7>)。
另外,如图45所例示,TOF中继管理表中的oGW内锚UE标识符(4000)、用户标识符(IMSI)、用户线路标识符、TOF锚点位置和TOF分类点位置被登记和确定。
请注意,接收了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的eNB#1向MME#1发送作为回复消息的Initial Context Setup Response消息(图6中的<8>)。之后,UE#1和S-GW#1之间的承载(GTP-u隧道)被建立,并且UE#1变为在看通过S-GW#1和P-GW的ISP网络40上与通信伙伴(网站等)通信的状态(图6中的<9>)。
之后,在关于此通信(TCP通信)分流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在oGW70执行用于分流的处理,要被分流的业务(上行)被从用作分类点的oGW70传送到锚点的oGW70,并且被通过分流网络50发送到通信伙伴(ISP网络40)。另外,来自通信伙伴的下行业务经由分流网络50在用作锚点的oGW70处被接收,传送到用作分类点的oGW70,并且还被传送到eNB11(参见图6)。
操作示例2:从UE的非通信状态恢复
接着,将根据图7的序列描述UE60被激活(例如,加电)之后直至oGW70识别穿过该oGW的通信线路的用户的操作。
操作2-1:MME21(MME#1)向UE60(UE#1)发送GUTI Relocation Command消息(图7中的<1>),并且接收要从UE#1发送回的回复消息GUTI RelocationCompletion(图7中的<2>)。
作为其结果,在检测到UE60(UE#1)的非通信状态时,MME21(MME#1)向eNB11(eNB#x)发送作为断开请求消息的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图30)(图7中的<3>)。此时,oGW70(oGW#1)侦听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消息(图7中的<4>),并且进行图38中例示的处理。请注意eNB#1根据UE Context ReleaseCommand消息进行处理,并且向MME#1发送完成消息UE Context ReleaseCompletion(图7中的<5>)。
操作2-2:根据图38中的处理,如图46所例示,从承载利用订户确定表175A和承载表175B中删除与oGW内UE标识符(8000)相对应的记录。另外,如图47所例示,删除TOF中继管理表178a中与oGW锚内UE标识符(4000)相对应的记录。
操作2-3:在图7中,随着处于非通信状态的UE#1的移动,UE#1向MME#1发送作为跟踪位置更新请求消息的Tracking Area Update Request(图7中的<6>)。以接收到Tracking Area Update Request作为触发信号,MME#1向新S-GW22(S-GW#3)发送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图7中的<7>)。
随即,不同于S11侦听装置#1的S11侦听装置80(S11侦听装置#2)侦听CreateSession Request消息(图7中的<8>),并且进行图22中例示的处理。接着,CreateSession Response消息(图16)被从S-GW#3发送到MME#1(图7中的<9>)。S11侦听装置#2侦听Create Session Response(图7中的<10>),并且进行图23中例示的处理。
操作2-4:根据图22和图23中例示的处理,如图48所例示,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2000)、用户标识符(IMSI)、MME侧UE控制标识信息和S-GW侧UE控制标识信息被登记并且设定在S11侦听装置#2中的用户确定状态表82a中(在图48中,用附图标记“82a(#2)”表示)。
另外,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2000)、用户线路标识符和上行线路分配信息被登记在S11侦听装置#2的用户TEID(GTP-u)对应表82b中(在图48中,用附图标记“82b(#2)表示)。
操作2-5:接着,如图7所例示,MME#1向作为先前S-GW(老S-GW)的S-GW#1发送作为会话断开请求消息的Delete Session Request(图7中的<11>)。随即,作为先前S11侦听装置(老S11侦听装置)的S11侦听装置#1侦听Delete Session Request(图7中的<12>),并且进行图24中例示的处理。
操作2-6:根据图24中例示的处理,如图48所例示,先前S11侦听装置(S11侦听装置#1)所具有的用户确定状态表82a和用户TEID(GTP-u)对应表82b的记录(在图48中,用附图标记82a(#1)和82b(#1)表示)被删除。
请注意,如图7所例示,在基于Delete Session Request进行会话断开处理时,S-GW#1向MME#1发送完成消息Delete Session Response。
操作2-7:接着,如图7所例示,在从非通信状态恢复时,UE#x向MME#1发送作为通信开始请求消息的Service Request(图7中的<13>)。以接收到Service Request作为触发信号,MME#1向eNB#1发送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图25)(图7中的<14>)。随即,oGW70(oGW#1)侦听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图7中的<15>),并且进行图33和图41例示的处理。
操作2-8:根据图33和图41中例示的处理,如图46所例示,获取与UE#x相对应的新oGW内UE标识符(8100),并且将与此oGW内UE标识符(8100)相对应的记录添加到承载利用订户确定表175A和承载表175B中。
操作2-9:此外,如图47所例示,获取与UE#x相对应的新oGW锚内UE标识符(4100),并且将与oGW锚内UE标识符(4100)相对应的记录添加到TOF中继管理表178a中。
操作示例3:重激活UE
将根据图8例示的序列来描述UE#x停止(例如,关机)之后被重激活直至oGW70识别通过该oGW的通信线路的用户为止的操作。
操作3-1:在UE#x被停止时,作为断开请求消息的Detach Request被从UE#x发送到先前MME(老MME(MME#1))(图8中的<1>)。以接收到Detach Request作为触发信号,MME#1向S-GW#1发送作为会话删除请求消息的Delete SessionRequest(图17)(图8中的<2>)。S11侦听装置#1侦听Delete Session Request(图8中的<3>),并且执行图24中例示的处理。
操作3-2:根据图24例示的处理,如图49所例示,从S11侦听装置#1的用户确定状态表82a和用户TEID(GTP-u)对应表82b中删除包括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1000)的记录。
操作3-3:在图8中,S-GW#1根据Delete Session Request进行处理,并且向MME#1发送作为回复消息的Delete Session Response(图8中的<4>)。随即,MME#1向UE#x发送作为回复消息(接受断开请求)的Detach Accept(图8中的<5>)。
接着,MME#1向eNB#1发送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图30)(图8中的<6>)。此时,oGW#1侦听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图8中的<7>),并且进行图38中例示的处理。请注意eNB#1根据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进行断开和资源释放处理,并且向MME#1发送作为完成消息的UE Context Release Completion(图8中的<8>)。
操作3-4:根据图38中例示的处理,如图50所例示,从oGW#1中的承载利用订户确定表175A和承载表175B中删除与oGW内UE标识符(8000)相对应的记录。另外,如图51所例示,从oGW#1中的TOF中继管理表178a中删除与oGW锚内UE标识符(4000)相对应的记录。
操作3-5:之后,UE#x被激活,并且Attach Request被发送到新MME#3(图8中的<9>)。随即,MME#3进行向/从作为先前MME的MME#1的IdentificationRequest/Identification Response的发送/接收(图8中的<11>)。
之后,MME#3向S-GW#1发送Create Session Request(图15)(图8中的<12>)。S11侦听装置#1侦听Create Session Request(图8中的<13>),并且进行图22中例示的处理。
另外,在Create Session Response(图16)被从S-GW#1发送到MME#3时(图8中的<14>),S11侦听装置#1侦听Create Session Response(图8中的<15>),并且进行图23中例示的处理。
操作3-6:根据图22和图23中例示的处理,如图49所例示,在S11侦听装置#1处新获取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1100)。然后将与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1100)相对应的记录添加到用户确定状态表82a和用户TEID(GTP-u)对应表82b中。
操作3-7:接着,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图25)被从MME#3发送到eNB#1(图8中的<16>)。oGW#1侦听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图8中的<17>),并且进行图33和图41例示的处理。
操作3-8:根据图33和图41中例示的处理,如图50所例示,获取与UE#x相对应的新oGW内UE标识符(8100),并且将与此oGW内UE标识符相对应的记录添加到承载利用订户确定表175A和承载表175B中。
操作3-9:另外,如图51所例示,获取关于UE#1的新oGW锚内UE标识符(4100),并且将与oGW锚内UE标识符(4100)相对应的记录添加到TOF中继管理表178a中。通过图33中的S26中的处理,从S11侦听装置获得(接收)用户标识符(IMSI)(参见图8中的<18>)。
请注意,接收了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的eNB#1向MME#3发送作为回复消息的Initial Context Setup Response消息(图8中的<19>)。
操作示例4:关于基于S1切换的用户标识符的切换
在根据UE#x的移动从切换源eNB(源eNB)到切换目的地eNB(目标eNB)的切换时,将参照图9中例示的序列来描述从切换源oGW(源oGW)到切换目的地oGW(目标oGW)的切换用户标识符(IMSI)的操作。
操作4-1:在源eNB(eNB#1)根据UE#x的移动而开始基于S1的切换时,HandoverRequired消息(图26)被从源eNB(eNB#1)发送到切换源MME(源MME(MME#1))(图9中的<1>)。随即,源oGW(oGW#1)侦听Handover Required(图9中的<2>),并且进行图34中例示的处理。
操作4-2:根据图34中的处理,如图52所例示,Handover Required内的目标eNB标识符“目标ID”和切换目的地小区标识信息“S目标小区标识信息”被登记在源oGW(oGW#1)的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并且被确定。
操作4-3:源MME(MME#1)向切换目的地MME(MME#1)发送ForwardRelocation Request消息(图9中的<3>)。随即,目标MME(MME#2)向目标eNB#2发送Handover Request消息(图27)(图9中的<4>)。切换目的地oGW(目标oGW(oGW#2))侦听Handover Request(图9中的<5>),并且执行图35和图41例示的处理。
操作4-4:根据对Handover Request的侦听,如图52所例示,目标oGW#2将oGW#2内的oGW内UE标识符(8102)、MME内UE标识符、MME装置标识符、eNB装置标识符、用户线路标识符、上行线路分配信息、TOF分类点位置信息、TOF锚点位置信息和T目标小区标识信息存储在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表175a'和175b')中,并且确定这些信息。
操作4-5:另外,如图53所例示,目标oGW#2将oGW内锚UE标识符(4102)、用户线路标识符、TOF锚点位置和TOF分类点位置存储在TOF中继管理表178a'中,并且确定这些信息。
操作4-6:接下来,目标eNB#2向目标MME#2发送Handover Request Ack.消息(图28)(图9中的<6>)。随即,目标oGW#2侦听Handover Request Ack.消息(图9中的<7>),并且进行图36中例示的处理。
操作4-7:根据图36中的处理,如图52所例示,目标oGW#2将与oGW内UE标识符(8102)相对应的下行线路分配信息存储在承载表175B'中,并且确定该信息。另外,目标oGW#2将与oGW内UE标识符(8102)相对应的T目标小区内UE标识信息存储在承载用户确定表175b'中,并且确定该信息。
操作4-8:接收了Handover Request Ack.消息的目标MME#2向源MME#1发送Forward Relocation Response消息(图9中的<8>)。随即,源MME#1向目标eNB#1发送Handover Command消息(图29)(图9中的<9>)。此时,源oGW#1侦听HandoverCommand(图9中的<10>),并且进行图37和图42例示的处理。
操作4-9:根据图37和图42中的处理,源oGW#1在承载用户确定表175b中登记与oGW内UE标识符(8000)相对应的S目标小区内UE标识信息,并且确定该信息(参见图52)。
因而,源oGW#1的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的目标ID、S目标小区标识信息和S目标小区内UE标识信息与目标oGW#2的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的eNB装置标识符、T目标小区标识信息和T目标小区内UE标识信息相一致。因此,源oGW#1的oGW内UE标识符(8000)可以与关于UE#x的目标oGW#2的oGW内UE标识符(8102)相关联。
操作4-10:另外,如图52所例示,与oGW#1的oGW内UE标识符(8000)相对应的用户标识符(IMSI#x)被复制为与oGW#2的oGW内UE标识符(8102)相对应的用户标识符。其副本被从源oGW#1发送到目标oGW#2,并且被存储在目标oGW#2的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
操作4-11:另外,如图53所例示,源oGW#1的TOF中继管理表178a中的用户标识符(IMSI)的副本被从源oGW#1发送到目标oGW#2,并且作为与oGW锚内UE标识符相对应的用户标识符被存储在目标oGW#2的TOF中继管理表178a'中。
操作4-12:在图9中,在结束关于Handover Request的处理时,目标eNB#2向目标MME发送作为完成消息的Handover Notification(图9中的<10A>)。因而,下行数据的目的地eNB从源eNB交换到目标eNB。
之后,如图9所例示,源MME#1向源eNB(eNB#1)发送UE Context ReleaseCommand消息(图30)(图9中的<11>)。在此情况下,源oGW#1侦听UE ContextRelease Command消息(图9中的<12>),并且进行图38中例示的处理。
操作4-13:根据图38中例示的处理,如图52所例示,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和承载表175B中与源oGW#1的oGW内UE标识符(8000)相对应的记录被删除,并且源oGW#1的分类点的资源被释放。
操作示例5:关于基于X2切换的用户标识符的切换
接着,将根据图10中的序列来描述关于根据UE的移动而在从源eNB到目标eNB切换时从源oGW向目标oGW切换用户标识符的操作。
操作5-1:在源eNB#1根据UE#x的移动而开始基于X2的切换时,HandoverRequest消息(图31)被从源eNB#1发送到目标eNB#2(图10中的<1>)。源oGW#1侦听X2AP:Handover Request消息(图10中的<2>),并且进行图39中例示的处理。
操作5-2:根据图39中例示的处理,如图54所例示,源oGW#1中的承载用户确定表175B中的eNB内UE标识符(X2AP)被确定。
操作5-3:目标oGW#2侦听X2AP:Handover Request消息(图10中的<3>),并且进行图39和图41中例示的处理。
操作5-4:根据图39和图41中例示的处理,通过目标oGW#2,如图54所例示,oGW#2的oGW内UE标识符(8102)、MME内UE标识符、MME装置标识符、eNB装置标识符、用户线路标识符、上行线路分配信息、TOF分类点位置信息和TOF锚点位置信息被确定并且存储在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和承载表175B'中。
操作5-5:另外,通过目标oGW#2,如图55所例示,oGW#2的oGW内锚UE标识符(4102)、用户线路标识符、TOF锚点位置和TOF分类点位置被确定并且被存储在TOF中继管理表178a'中。
操作5-6:如上所述,通过目标oGW#2的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MME内UE标识符被确定。此时,如图54所例示,oGW#1的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的MME内UE标识符与oGW#2的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的MME内UE标识符相一致。因而,oGW#1的oGW内UE标识符(8000)和oGW#2的oGW内UE标识符(8102)之间关于UE#x的关联可以被实现。
操作5-7:如图54所例示,与oGW#1的oGW内UE标识符(8000)相对应的oGW#1的用户标识符(IMSI#x)的副本被从oGW#1发送到oGW#2。用户标识符的副本被存储在oGW#2的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作为与oGW内UE标识符(8102)相对应的用户标识符。如图55所例示,用户标识符(IMSI#x)的副本被存储在TOF中继管理表178a'中作为与oGW#2的oGW锚内UE标识符(4102)相对应的用户标识符。
操作5-8:之后,尽管图10中没有例示,但是目标eNB32向源eNB#1发送X2AP:UE Context Release消息(图32)。随即,源oGW#1侦听X2AP:UE Context Release消息,并且进行图40中例示的处理。
操作5-9:根据图40中例示的处理,与源oGW#1的oGW内UE标识符(8000)相对应的记录被从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和承载表175B中删除(参见图50)。源oGW#1的分类点75的资源接着被释放。
根据以上提到的操作示例1到操作示例5,oGW70从S11侦听装置80获得要穿过该oGW70的通信线路的用户标识消息(IMSI)。另外,在UE60切换时,IMSI可以被从源oGW切换到目标oGW。基于这种IMSI,可以获得该用户的订户信息,另外,可以收集与该用户关联的统计信息(发送业务量和通信质量)。
操作示例6:靠近MME安装S11侦听装置时激活UE
通过操作示例1到操作示例5,已经描述了在S11侦听装置80被安装得比MME21更接近S-GW22的情况下的操作。通过操作6和以后的操作示例,将描述在S11侦听装置被安装得比S-GW22更接近MME21的情况的操作示例。
将根据图6的序列来描述用户设备(UE)60被激活(例如,加电)之后直至oGW70识别穿过该oGW的通信线路的用户的操作,作为操作示例6。
操作示例6与操作示例1不同之处是应用了图58所例示的处理流程而不是在操作示例1中的侦听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时的处理流程(图33)。
通过图58所例示的流程,S24A和S25A中的处理被执行,代替图33中的S24和S25。具体地,在S24A,oGW70的CPU73确定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的发送源MME21。在S25A,oGW70的CPU73确定侦听MME的S11信号的S11侦听装置。
图59指示了在oGW处的S11侦听的MME信息的结构示例。对于以上提到的S24A和S25A中的处理,oGW70包括如图59例示的S11侦听的MME容纳表,从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的发送源地址计算发送源MME,并且确定对应的S11侦听装置80。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一点,操作示例6与操作示例1相同,因此将省略详细描述。
操作示例7:当靠近MME安装S11侦听装置时从UE的非通信状态恢复
将根据图11例示的序列来描述在用户设备60(UE#x)被激活之后直至oGW70识别穿过该oGW的通信线路的用户为止的操作。
操作7-1:MME21(MME#1)向UE60(UE#1)发送GUTI Relocation Command消息(图11中的<1>),并且接收从UE#1发送回的回复消息GUTI RelocationCompletion(图11中的<2>)。
作为结果,在检测到UE#x的非通信状态时,MME#1向eNB11(eNB#1)发送作为断开请求消息的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图30)(图11中的<3>)。此时,oGW#1侦听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图11中的<4>),并且进行图38中例示的处理。请注意eNB#1根据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消息进行处理,并且向MME#1发送完成消息UE Context Release Completion(图11中的<5>)。
操作7-2:图60例示了在S11侦听装置被靠近MME安装的情况下当通过UE的空闲状态恢复UE时TEID-IMSI对应状态数据的设定示例。图61例示了在图60例示的状态下的承载状态管理数据的设定示例。图62例示了在图60例示的状态下的TOF中继状态管理数据的设定示例。
根据图38中的处理,如图61所例示的,与oGW内UE标识符(8000)的记录被从承载利用订户确定表175A和承载表175B中删除。另外,如图63所例示的,TOF中继管理表178a中的与oGW锚内UE标识符(4000)相对应的记录被删除。
操作7-3:在图11中,根据处于非移动状态的UE#1的移动,UE#1向MME#1发送作为跟踪位置更新请求消息的Tracking Area Update Request(图11中的<6>)。以接收到Tracking Area Update Request作为触发信号,MME#1向新S-GW22(S-GW#3)发送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图15)(图7中的<11>)。
随即,S11侦听装置80(S11侦听装置#1)侦听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图11中的<8>),并且进行图22中例示的处理。接着,Create Session Response消息(图16)被从S-GW#3发送到MME#1(图11中的<9>)。S11侦听装置#1侦听Create SessionResponse(图11中的<10>),并且进行图23中例示的处理。
操作7-4:根据图22和图23中例示的处理,如图60所例示的,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1100)、用户标识符(IMSI)、MME侧控制标识信息和S-GW侧UE控制标识信息被登记在S11侦听装置#1中的用户确定表82a中,并且被确定。
另外,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1100)、用户线路标识符和上行线路分配信息被登记在S11侦听装置#1的用户TEID(GTP-u)对应表82b中,并且被确定。
操作7-5:接着,如图11所例示的,MME#1向作为先前S-GW(老S-GW)的S-GW#1发送作为会话断开请求消息的Delete Session Request(图11中的<11>)。随即,S11侦听装置#1侦听Delete Session Request(图11中的<12>),并且进行图24中例示的处理。
操作7-6:根据图24例示的处理,如图60所例示,与S11侦听装置#1中的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1000)相对应的记录被从用户确定状态表82a和用户TEID(GTP-u)对应表82b中删除。
请注意,如图11所例示的,在基于Delete Session Request进行了会话断开处理之后,S-GW#1向MME#1发送完成消息Delete Session Response。
操作7-7:接着,如图11所例示的,在从非通信状态恢复后,UE#x向MME#1发送作为通信开始请求消息的Service Request(图11中的<13>)。以接收到ServiceRequest作为触发信号,MME#1向eNB#1发送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图25)(图11中的<14>)。随即,oGW70(oGW#1)侦听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图11中的<15>),并且进行图58和图41例示的处理。
操作7-8:根据图58和图41中例示的处理,如图61所例示的,与UE#x相对应的新oGW内UE标识符(8100)被获取,并且与此oGW内UE标识符(8100)相对应的记录被添加到承载利用订户确定表175A和承载表175B中。从S11侦听装置#1获得用户标识符(IMSI)(参见图11中的<16>)。
操作7-9:此外,如图62所例示的,获取与UE#x相对应的新oGW锚内UE标识符(4100),并且与oGW锚内UE标识符(4100)相对应的记录被添加到TOF中继管理表178a中。
操作示例8:当靠近MME安装S11侦听装置时重激活UE
将根据图12例示的序列来描述UE#x停止(例如,关机)之后被重激活直至oGW70识别通过该oGW的通信线路的用户为止的操作。
操作8-1:在UE#x被停止后,作为断开请求消息的Detach Request被从UE#x发送到先前MME(老MME(MME#1))(图12中的<1>)。以接收到Detach Request作为触发信号,MME#1向S-GW#1发送作为会话删除请求消息的Delete SessionRequest(图17)(图12中的<2>)。S11侦听装置#1侦听Delete Session Request(图12中的<3>),并且执行图24中例示的处理。
操作8-2:根据图24例示的处理,如图63所例示的,包括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1000)的记录被从S11侦听装置#1的用户确定状态表82a和用户TEID(GTP-u)对应表82b中删除。
操作8-3:在图12中,S-GW#1根据Delete Session Request进行处理,并且向MME#1发送作为回复消息的Delete Session Response(图12中的<4>)。随即,MME#1向UE#x发送作为回复消息(接受断开请求)的Detach Accept(图12中的<5>)。
接着,MME#1向eNB#1发送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图30)(图12中的<6>)。此时,oGW#1侦听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图12中的<7>),并且进行图38中例示的处理。请注意eNB#1根据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进行断开和资源释放处理,并且向MME#1发送作为完成消息的UE Context Release Completion(图12中的<8>)。
操作8-4:根据图38中例示的处理,如图64所例示,与oGW内UE标识符(8000)相对应的记录被从oGW#1中的承载利用订户确定表175A和承载表175B中删除。另外,如图65所例示的,与oGW锚内UE标识符(4000)相对应的记录被从oGW#1中的TOF中继管理表178a中删除。
操作8-5:之后,UE#x被激活,并且Attach Request被发送到新MME#3(图12中的<9>)。随即,MME#3向/从作为先前MME的MME#1发送/接收IdentificationRequest/Identification Response(图12中的<10>和<11>)。
之后,MME#3向S-GW#1发送Create Session Request(图15)(图12中的<12>)。随即,新S11侦听装置80(S11侦听装置#2)侦听Create Session Request(图12中的<13>),并且进行图22中例示的处理。
另外,在Create Session Response(图16)被从S-GW#1发送到MME#3时(图12中的<14>),S11侦听装置#2侦听Create Session Response(图12中的<15>),并且进行图23中例示的处理。
操作8-6:根据图22和图23中例示的处理,在S11侦听装置#2处新获取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1100)。与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1100)相对应的记录随后被添加到用户确定状态表82a’和用户TEID(GTP-u)对应表82b’中。
操作8-7:接着,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图25)被从MME#3发送到eNB#1(图12中的<16>)。oGW#1侦听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图12中的<17>),并且进行图58和图41例示的处理。
操作8-8:根据图58和图41中例示的处理,如图64所例示,获取与UE#x相对应的新oGW内UE标识符(8100),并且将与此oGW内UE标识符相对应的记录添加到承载利用订户确定表175A和承载表175B中。
操作8-9:另外,如图65所例示,获取关于UE#1的新oGW锚内UE标识符(4100),并且将与oGW锚内UE标识符(4100)相对应的记录添加到TOF中继管理表178a中。通过图58中的S26中的处理,从S11侦听装置#1获得(接收)用户标识符(IMSI)(参见图12中的<18>)。
请注意,接收到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的eNB#1向MME#1发送作为回复消息的Initial Context Setup Response消息(图12中的<19>)。
操作示例9:
在S11侦听装置80被靠近MME21布置的情况下在保持UE60处的TCP通信的同时根据UE60的移动进行从源eNB向目标eNB的基于S1的切换的操作与操作示例4是相同的。另外,在保持UE60处的TCP通信的同时根据UE60的移动进行从源eNB向目标eNB的基于X2的切换的操作与操作示例5是相同的。因此,这些操作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操作示例10:在基于S1的切换期间从S11侦听装置获得用户标识符
将根据图13中例示的序列,描述根据UE#x的移动在从切换源eNB到切换目标eNB切换时,从切换源oGW(源oGW)向切换目标oGW(目标oGW)切换用户标识符(IMSI)的操作。操作示例10与操作示例4和操作示例9不同之处在于,即使在切换时也从S11侦听装置80获得用户标识符(IMSI)。
操作10-1:在源eNB(eNB#1)根据UE#x的移动而开始基于S1的切换时,HandoverRequired消息(图26)被从源eNB(eNB#1)发送到切换目的地MME(源MME(MME#1))(图13中的<1>)。随即,源oGW(oGW#1)侦听Handover Required(图13中的<2>),并且进行图34中例示的处理。
操作10-2:根据图34中的处理,如图52所例示,Handover Required内的目标eNB标识符“目标ID”和切换目的地小区标识信息“S目标小区标识信息”被登记在源oGW(oGW#1)的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并且被确定。
操作10-3:源MME(MME#1)向切换目的地MME(MME#1)发送ForwardRelocation Request消息(图13中的<3>)。随即,目标MME(MME#2)向目标S-GW(S-GW#2)发送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图15)(图13中的<4>)。此时,目标S11侦听装置80(S11侦听装置#2)侦听Create Session Request(图13中的<5>),并且进行图22中例示的处理。
操作10-4:根据图22中例示的处理,如图55所例示,目标S11侦听装置(S11侦听装置#2)的用户确定状态表82a'中的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2000)、用户标识符(IMSI)和MME侧UE控制标识信息被确定。另外,用户TEID(GTP-u)对应表82b中的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和用户线路标识符被确定。
操作10-5:接着,如图13所例示,在Create Session Response(图16)被从目标S-GW(S-GW#2)发送到目标MME(MME#2)时(图13中的<6>),S11侦听装置#2侦听Create Session Response(图13中的<7>),并且进行图23中例示的处理。
操作10-6:根据图23中例示的处理,如图66所例示,目标S11侦听装置#2的用户确定状态表82a'中的关于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2000)的S-GW侧UE控制标识信息被确定。另外,在目标S11侦听装置#2的用户TEID(GTP-u)对应表82b'中的对应于(S11侦听装置内UE标识符,用户线路标识符)上行线路分配信息被确定。
操作10-7:接着,目标MME(MME#2)向目标eNB#2发送Handover Request消息(图27)(图13中的<8>)。切换目的地oGW(目标oGW(oGW#2))侦听HandoverRequest(图13中的<9>),并且执行图67和图41例示的处理。
图67例示了操作示例9中在侦听oGW的Handover Request时的处理流程。图67中的处理流程与图35中的处理流程不同在于,S44到S47插入在图35例示的处理流程中的S43和S28之间(剩余处理与图35的相同,因此,将省略详细描述)。
在S44,oGW的CPU73从Handover Request的针对上行的线路分配信息确定终止了上行线路的S-GW。在接下来的S45,CPU73确定侦听所确定的S-GW的S11信号的S11侦听装置80。在接下来的S46,CPU73访问所确定的S11侦听装置80以接收与Handover Request的针对上行的线路分配信息相对应的用户标识符(IMSI)。在接下来的S47,CPU73按照与oGW内UE标识符相关联的方式,在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登记用户标识符。
操作10-8:通过操作示例10,目标oGW#2进行图67中的处理,在S44确定目标S-GW#2,在S45确定目标S11侦听装置#2,并且在s46获得与S11侦听装置#2相对应的用户标识符(IMSI)(参见图13中的<10>)。
根据图67和图41中的处理,如图52所例示,目标oGW#2将oGW#2内的oGW内UE标识符(8102)、MME内UE标识符、MME装置标识符、eNB装置标识符、用户线路标识符、上行线路分配信息、TOF分类点位置信息、TOF锚点位置信息和T目标小区标识信息存储在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并且确定这些信息。
操作10-9:另外,如图53所例示的,目标oGW#2将oGW内锚UE标识符(4102)、用户线路标识符、TOF锚点位置和TOF分类点位置存储在TOF中继管理表178a'中,并且确定这些信息。
随后的处理类似于在操作示例4中描述的操作4-6到操作4-13,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操作示例11:在基于X2的切换期间从S11侦听装置获得用户标识符
将根据图14中的序列,描述根据UE的移动进行从源eNB到目标eNB切换为止的操作。
操作11-1:在源eNB(eNB#1)根据UE#x的移动而开始基于X2的切换时,Handover Request消息(图31)被从源eNB(eNB#1)发送到目标eNB(eNB#2)(图14中的<1>)。源oGW(oGW#1)侦听X2AP:Handover Request(图14中的<2>),并且进行图68中例示的处理。
操作11-2:图68中例示的处理流程包括S85A、S86A、S87A、和S88A而非图39中的S86到S87,这些不同于图39中的处理流程,但是其它都与图39中的处理流程相同。
在图68中的S85A,oGW的CPU73从Handover Request的针对上行的线路分配信息确定终止上行线路的S-GW22。在接下来的S86A,CPU73确定侦听所确定的S-GW22的S11信号的S11侦听装置80。在接下来的S87A,CPU73访问所确定的S11侦听装置80以接收与Handover Request的针对上行的线路分配信息相对应的用户标识符(IMSI)。在接下来的S88A,CPU73按照与oGW内UE标识符相关联的方式,在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登记用户标识符。这些操作与操作示例10中的S44到S47相同。
操作11-3:根据图68中例示的处理,源oGW#1在S85A确定目标S-GW#2,在S86A确定目标S11侦听装置#2,并且在S87A从S11侦听装置#2获得对应的用户标识符(IMSI)(参见图69)。根据图68中例示的处理,如图54所例示的,源oGW#1处的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中的eNB内UE标识符(X2AP)被确定。
操作11-4:目标oGW#2侦听X2AP:Handover Request消息(图14中的<3>),并且进行图69和图41中例示的处理。根据图68中的处理,源oGW#1从S11侦听装置#2获得用户标识符(IMSI)(参见图14中的<4>),并且可以将其登记在承载用户确定表82a'中。
操作11-5:根据图68和图41中的处理,通过目标oGW#2,如图54所例示的,oGW#2的oGW内UE标识符(8102)、MME内UE标识符、MME装置标识符、eNB装置标识符、用户线路标识符、上行线路分配信息、TOF分类点位置信息和TOF锚点位置信息被确定并且存储在承载用户确定表175A'和承载表175B'中,并且被确定。
操作11-6:另外,通过目标oGW#2,如图69所例示的,oGW#2的oGW内锚UE标识符(4102)、用户线路标识符、TOF锚点位置和TOF分类点位置被确定并且被存储在TOF中继管理表178a'中。
随后的处理类似于操作示例5中的操作5-6和之后的操作,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根据该实施方式,S11侦听装置80侦听与用于分流业务的通信有关的UE的用户标识符(IMSI),并且按照与上行线路分配信息相关联的方式将其存储。oGW70从S11侦听装置80获得用户标识符(IMSI),并且将其存储。在oGW由于UE的切换而改变的情况下,IMSI被从源oGW切换到目标oGW。
因而,利用将核心网络(EPC网络)和无线接入网络之间的连接点处的业务分流的分流装置(oGW),可以确定要穿过此oGW的通信线路的用户。因而,可以利用此oGW来提供诸如记账等注意到用户(例如,必须进行用户的确定)的功能。
Claims (5)
1.一种网络系统,所述网络系统包括:
多个基站,每一个基站都与移动台进行通信;
核心网络,其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网关,每一个网关都与所述多个基站进行通信;
多个分流装置,每一个分流装置都布置在所述基站与所述网关之间,每一个分流装置都充当锚点的网关,在所述锚点处,向分流网络发送要分流的业务或者从分流网络接收要分流的业务,并且每一个分流装置都充当中继点的网关,在所述中继点处,在所述锚点与所述多个基站中和所述移动台进行通信的一个基站之间中继所述要分流的业务;
控制站,其用于控制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网关之间的业务;以及
一个或更多个侦听装置,每一个侦听装置都侦听所述控制站与所述网关之间的业务,
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侦听装置中的每一个侦听装置都通过侦听所述业务来获得所述移动台的用户标识信息,并且存储所述用户标识信息,
其中,每一个所述分流装置都在开始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网关之间的业务时侦听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网关之间的业务,获得用于所述业务的线路信息,并且从所述侦听装置接收与所获得的线路信息相对应的用户标识信息,
其中,所述多个分流装置中的第一分流装置在所述第一分流装置根据所述移动台的切换充当针对切换源的分流装置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分流装置中的针对所述切换源或者所述侦听装置的第二分流装置接收所述用户标识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侦听装置侦听S11接口上的业务以获得所述用户标识信息,所述S11接口是所述网关与所述控制站之间的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所述分流装置侦听所述业务以在所述基站与所述网关之间设置路径从而获得所述线路信息。
4.一种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包括:
处理器,其用于执行侦听处理以在开始移动台与网关之间的业务时侦听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网关之间的业务,并且通过侦听所述业务来获得用于所述业务的线路信息;
通信装置,其用于从侦听装置接收与通过所述侦听处理获得的线路信息相对应的用户标识信息以侦听控制站与所述网关之间的业务;以及
存储装置,其用于存储所述用户标识信息;
其中,在根据所述移动台的切换充当针对切换源的分流装置的第一分流装置中执行所述侦听处理的情况下,所述侦听处理从针对所述切换源或者所述侦听装置的第二分流装置获得所述用户标识信息,并且
其中,所述分流装置布置在所述基站和被包括在包括多个基站的核心网络中的网关之间,所述分流装置充当锚点的网关,在所述锚点处,向分流网络发送要分流的业务或者从分流网络接收要分流的业务,并且所述分流装置充当中继点的网关,在所述中继点处,在所述锚点与所述多个基站中的与所述移动台进行通信的一个基站之间中继所述要分流的业务。
5.一种用于分流装置的用户标识信息获得方法,所述用户标识信息获得方法包括:
在开始移动台与网关之间的业务时侦听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网关之间的业务;
通过侦听所述业务来获得用于所述业务的线路信息;
从侦听装置接收与所获得的线路信息相对应的用户标识信息,以侦听控制站与所述网关之间的业务;以及
在根据移动台的切换充当针对切换源的分流装置的第一分流装置中由处理器执行所述侦听的情况下,从针对所述切换源或者所述侦听装置的第二分流装置获得所述用户标识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12940 | 2012-01-25 | ||
JP2012012940A JP5803696B2 (ja) | 2012-01-25 | 2012-01-25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オフロード装置及びオフロード装置の利用者識別情報取得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28009A true CN103228009A (zh) | 2013-07-31 |
CN103228009B CN103228009B (zh) | 2015-10-14 |
Family
ID=48797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4005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28009B (zh) | 2012-01-25 | 2012-12-13 | 网络系统、分流装置和分流装置的用户标识信息获得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55649B2 (zh) |
JP (1) | JP5803696B2 (zh) |
CN (1) | CN103228009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80373A1 (zh) * | 2013-10-17 | 2014-11-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包分流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WO2015161498A1 (zh) * | 2014-04-25 | 2015-10-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和基站 |
CN105634980A (zh) * | 2016-01-07 | 2016-06-01 |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报文处理方法及基站 |
CN106488508A (zh) * | 2015-08-31 | 2017-03-0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8886684A (zh) * | 2018-01-05 | 2018-11-23 |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通过网关获取用户设备的永久标识符 |
CN109005562A (zh) * | 2013-09-04 | 2018-1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10430137A (zh) * | 2019-07-19 | 2019-11-08 | 杭州迪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s11接口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13543238A (zh) * | 2020-04-15 | 2021-10-22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基站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10107B2 (ja) * | 2012-01-25 | 2016-04-2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オフロード装置,及びオフロードトラフィックの制御方法 |
EP2941936B1 (en) * | 2013-01-03 | 2019-09-11 | Intel Corporatio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lawful interception (li) in a cellular network |
US9237581B2 (en) | 2013-03-14 | 2016-01-12 | Cavium,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dia access control scheduling with a sort hardware coprocessor |
US9706564B2 (en) | 2013-03-14 | 2017-07-11 | Cavium,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dia access control scheduling with a priority calculation hardware coprocessor |
US20140269281A1 (en) * | 2013-03-14 | 2014-09-18 | Cavium,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ort Offload |
US9277429B2 (en) * | 2013-08-06 | 2016-03-01 | Cellos Software Ltd. | Monitoring probe for identifying a user plane identifier of a user device |
KR102219415B1 (ko) * | 2014-01-20 | 2021-02-25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Lte 망에서 최적 데이터 경로를 위한 mme와 로컬 서버, 이들 간 인터페이스 및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
JP6396823B2 (ja) * | 2015-02-18 | 2018-09-26 | Kddi株式会社 | メッセージ分析装置、メッセージ分析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6368258B2 (ja) * | 2015-02-18 | 2018-08-01 | Kddi株式会社 | メッセージ分析装置、メッセージ分析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2016178483A (ja) * | 2015-03-20 | 2016-10-0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呼処理制御装置、通信方法、呼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6034284B (zh) * | 2015-03-20 | 2021-11-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无线基站、用户终端及通信系统 |
CA2983569A1 (en) * | 2015-04-28 | 2016-11-03 | Ne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wireless lan |
JP6544117B2 (ja) * | 2015-07-28 | 2019-07-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9973256B2 (en) | 2016-01-25 | 2018-05-15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Relay gateway for wireless relay signaling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9887761B2 (en) | 2016-01-25 | 2018-02-06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Wireless backhaul for wireless relays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10009826B1 (en) | 2016-01-25 | 2018-06-26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Wide area network (WAN) backhaul for wireless relays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9867114B2 (en) | 2016-02-04 | 2018-01-09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Wireless relay backhaul selection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9608715B1 (en) | 2016-03-02 | 2017-03-28 | Sprint Cô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Media service delivery over a wireless relay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10405358B1 (en) | 2016-03-02 | 2019-09-03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Data communication usage tracking in a wireless relay |
US9973997B1 (en) | 2016-03-03 | 2018-05-15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to provide network access data sets for user equipment selection of a wireless relay |
US10631211B1 (en) | 2016-03-11 | 2020-04-21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User equipment (UE) hand-over of a media session based on wireless relay characteristics |
US10038491B2 (en) * | 2016-03-11 | 2018-07-31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Proxy 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PMIP) tunnel selection by a wireless relay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07528679B (zh) * | 2016-06-22 | 2020-04-1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s1ap信令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7689826A (zh) * | 2016-08-05 | 2018-02-13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地面核心网漫游的方法、装置及卫星系统 |
CN116366138B (zh) * | 2023-04-13 | 2023-09-22 |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网络信息研究所 | 一种卫星通信多层核心网弹性抗毁系统与实现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4773C (zh) * | 2001-09-13 | 2007-01-10 | 艾尔塞奇公司 | 利用无线网络的操作数据提供交通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
CN101471849A (zh) * | 2007-12-29 | 2009-07-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分组传送网的保护方法 |
WO2010081551A1 (en) * | 2009-01-14 | 2010-07-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hange detection of target identification data in lawful interception system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77381A (ja) | 2000-09-05 | 2002-03-15 | Nec Eng Ltd | 集線システム |
JP2006253794A (ja) | 2005-03-08 | 2006-09-21 | Ntt Comware Corp | 通信品質試験システム、通信品質試験方法及び通信品質試験プログラム |
CN102369747A (zh) * | 2009-04-03 | 2012-03-0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和对应设备 |
US20110038304A1 (en) * | 2009-08-11 | 2011-02-17 | Yi-Neng Lin |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broadband off-loading system and method |
CN102118789B (zh) * | 2009-12-31 | 2013-02-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卸载方法、业务卸载功能实体和业务卸载系统 |
US8885536B2 (en) * | 2010-04-13 | 2014-11-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local internet protocol offload |
EP2571329B1 (en) * | 2010-05-13 | 2019-03-06 | Nec Corporation | Controlling the load on a core-network |
US8711721B2 (en) * | 2010-07-15 | 2014-04-29 | Rivada Networks Ll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ynamic spectrum arbitrage |
US8787303B2 (en) * | 2010-10-05 | 2014-07-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ffic offloading at a router |
US9396275B2 (en) * | 2011-09-15 | 2016-07-19 |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 Geographically partitioned online search system |
-
2012
- 2012-01-25 JP JP2012012940A patent/JP580369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12-03 US US13/692,450 patent/US885564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12-13 CN CN201210540054.8A patent/CN10322800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4773C (zh) * | 2001-09-13 | 2007-01-10 | 艾尔塞奇公司 | 利用无线网络的操作数据提供交通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
CN101471849A (zh) * | 2007-12-29 | 2009-07-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分组传送网的保护方法 |
WO2010081551A1 (en) * | 2009-01-14 | 2010-07-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hange detection of target identification data in lawful interception systems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05562A (zh) * | 2013-09-04 | 2018-1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4581824A (zh) * | 2013-10-17 | 2015-04-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包分流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
WO2014180373A1 (zh) * | 2013-10-17 | 2014-11-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包分流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WO2015161498A1 (zh) * | 2014-04-25 | 2015-10-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和基站 |
CN106488508B (zh) * | 2015-08-31 | 2019-11-19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6488508A (zh) * | 2015-08-31 | 2017-03-0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17036248A1 (zh) * | 2015-08-31 | 2017-03-09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5634980B (zh) * | 2016-01-07 | 2018-10-12 |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报文处理方法及基站 |
CN105634980A (zh) * | 2016-01-07 | 2016-06-01 |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报文处理方法及基站 |
CN108886684A (zh) * | 2018-01-05 | 2018-11-23 |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通过网关获取用户设备的永久标识符 |
CN108886684B (zh) * | 2018-01-05 | 2020-06-02 |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通过网关获取用户设备的永久标识符 |
CN110430137A (zh) * | 2019-07-19 | 2019-11-08 | 杭州迪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s11接口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10430137B (zh) * | 2019-07-19 | 2021-07-23 | 杭州迪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s11接口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13543238A (zh) * | 2020-04-15 | 2021-10-22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基站 |
CN113543238B (zh) * | 2020-04-15 | 2022-11-1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基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803696B2 (ja) | 2015-11-04 |
US8855649B2 (en) | 2014-10-07 |
US20130189994A1 (en) | 2013-07-25 |
CN103228009B (zh) | 2015-10-14 |
JP2013153317A (ja) | 2013-08-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28009B (zh) | 网络系统、分流装置和分流装置的用户标识信息获得方法 | |
CN103228061B (zh) | 网络系统、卸载装置以及卸载业务控制方法 | |
CN101940014B (zh) | 用于提供路由优化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1400160B (zh) | Hnb建立连接的方法 | |
CN102869116B (zh) | 一种本地网络和实现本地网关和家庭基站建立连接的方法 | |
CN102598604B (zh) | 用于本地ip接入的相关id | |
CN101883352B (zh) | 支持分组数据网络网关选择的方法 | |
US8270942B2 (en) | Method for the interception of GTP-C messages | |
CN101507308A (zh) | 用于一隧道解决方案的ggsn代理 | |
CN102457915A (zh) | 管理x2接口的方法、切换方法、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3428731B (zh) | 路由优化方法及系统、服务网关 | |
EP2482567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tus transition | |
CN103152726A (zh) | eHRPD网络中的多协议关联和拓扑检测 | |
CN103974429B (zh) | 一种终端间的邻近通信的路径建立方法及设备 | |
CN105657745B (zh) | 一种实现数据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2056141B (zh) | 一种实现本地接入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1998365B (zh) | 支持本地ip接入的通信系统中资源管理方法与装置 | |
CN102014039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和接入点 | |
CN102056136B (zh) | 支持本地ip访问的通信系统中隧道更新方法与系统 | |
CN103391589B (zh) | 家庭基站网关用户设备上下文释放方法和系统 | |
CN102281591A (zh) | 一种数据缓存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1420718B (zh) | 一种网络通信代理系统及实现通信代理服务的方法 | |
CN102026408A (zh) | 一种释放本地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1925136A (zh) | 承载建立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1420679A (zh) | 签约数据下发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