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7546A - 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7546A
CN103227546A CN2013101914250A CN201310191425A CN103227546A CN 103227546 A CN103227546 A CN 103227546A CN 2013101914250 A CN2013101914250 A CN 2013101914250A CN 201310191425 A CN201310191425 A CN 201310191425A CN 103227546 A CN103227546 A CN 1032275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magnetic conduction
assembly
conduction subassembly
excitat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914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家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19142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275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27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75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Dc Machiner (AREA)

Abstract

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通过激磁组件、气隙空间、第一和第二导磁组件等的结构布局,将空间分割为气隙空间、内部强磁空间和外部弱磁空间,其中气隙空间磁场分布均匀同向,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磁组件两侧分别是气隙空间、外部弱磁空间,在气隙空间两外侧、第一导磁组件上设置两排过线孔;电枢绕组按照外部弱磁空间、第一排过线孔、气隙空间、第二排过线孔、外部弱磁空间、…等等统一的方式进行绕制,最后引出直流电输入端头;第一与第二导磁组件是分离的,其间的缝隙被安排在气隙、两排过线孔、电枢绕组以外的区域,缝隙尽可能小且不影响二者的相对运动。此种直流电动机具有无换向器、运转平稳、使用简便、调速性能好、成本低廉等优点。

Description

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电动机,尤其涉及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     
背景技术
直流电动机是将直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动力机械,相比交流电动机,具有可以用电池直接供电、调速方便、易于小型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数字视频光碟(DVD)播放机、电动玩具、电吹风、便携式电动工具等民用产品中;同时,直流电动机还具有启动、过载、制动时转矩大,调速平滑且范围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调速要求高的工业应用场合,如轧钢机、轮船推进器、挖掘机械、电力机车牵引等方面。
常规的直流电动机是有刷(有换向器和电刷的简称)的,在运转过程中,因换向火花放电而电磁辐射大,换向器和电刷因为火花放电侵蚀和机械磨损而影响其使用寿命,需要定期维护或更换,另外还存在高电压、大电流时换向困难的问题也限制了其在特大功率领域(如10兆瓦以上)的应用。
直流发电机则可以将机械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用于电解、电镀、交流发电机的励磁等场合,也可用于直流电动机的驱动。前述的有刷直流电动机,也可以作为直流发电机使用。
目前,常说的无刷(无换向器和电刷的简称)直流电动机,实际上是用半导体功率器件代替换向器和电刷的作用,将直流电顺序注入电动机的各相绕组,产生旋转磁场来驱动电动机的转子运转的,如电脑中的散热风扇。虽然无刷直流电动机节省了电刷和换向器,但是其需要额外增加功率器件和检测转子位置的控制电路,从而导致成本上升,大功率应用很不经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有刷直流电动机的缺点,即不使用换向器;保留其优点,即保留使用上的简便性、调速的优越性等;同时也不增加半导体功率器件和控制电路等辅助部件,保持低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新型的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使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控制简便、调速性能优越等优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包括:激磁组件,气隙空间,第一和第二导磁组件,电枢绕组,旋转轴和机座;所有导磁组件由高磁导率材料构成,而且截面积足够大,保证磁力线通过时不饱和,保持低磁阻以集聚磁力线,减少不期望的泄漏;磁力线的经过路径依次是激磁组件、气隙空间、第一导磁组件、第二导磁组件、激磁组件,形成闭合磁路;通过结构布局将空间分割为三部分:气隙空间、内部强磁空间和外部弱磁空间;其中气隙空间中的磁力线分布均匀且方向一致(如中心放射状,类似电动式扬声器中的音圈所处的气隙磁场);内部强磁空间包括磁力线经过的所有导磁组件和激磁组件的实体部分,其中具有较强的磁感应强度;外部弱磁空间指除气隙空间、内部强磁空间之外的其它空间,其中只有非常弱的泄漏磁场,其影响可以忽略;
本发明采用的特别技术措施是:
(1)第一导磁组件是这样的部件(如中空的圆柱体),其实体部分一侧是气隙空间,另一侧是外部弱磁空间,在靠近气隙空间的两外侧、且在第一导磁组件上或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排过线孔、第二排过线孔,在气隙空间的两外侧、外部弱磁空间之间形成通道,所述的两排过线孔间隔分布,为磁力线保留低阻的通过路径;
(2)电枢绕组借助所述的过线孔,按外部弱磁空间、第一排过线孔、气隙空间、第二排过线孔、外部弱磁空间、第一排过线孔、…等等统一的方式,进行电枢绕组绕制,直至布满所有过线孔,最后引出两个端头,作为直流电的输入端;
(3)所述的第一导磁组件与第二导磁组件是分离的,二者之间的缝隙被安排在气隙、两排过线孔、电枢绕组以外的区域,缝隙尽可能小且不影响二者之间的相对运动;
(4)所述的电枢绕组、第一导磁组件组成一个整体,称为电枢组合体;激磁组件、第二导磁组件组成另一个整体,称为激磁组合体;机座、旋转轴其中之一与电枢组合体连接在一起,另外一个与激磁组合体连接在一起。
上述的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在气隙空间生成了方向一致的强磁场,处于该强磁场中的电枢绕组的电流方向一致,受到的切向旋转作用力明显且方向一致,处于过线孔、外部弱磁空间中的电枢绕组由于处于弱磁区域,受力微弱而可被忽略。总体来看,只有处于气隙磁场中的电枢绕组导线受到了明显的切向旋转力,在电枢组合体、激磁组合体之间产生了相对的旋转力,二者分别与旋转轴、机座固定,一个静止,另一个将受力而旋转,将直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前述的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简便、运转平稳等优点,同时兼有使用上的简便性、调速的优越性,不使用换向器、不增加功率器件和控制电路等辅助部件,保留了成本低廉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的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的磁路走向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二的第二种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三的第三种盘式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一)    本发明实施例的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为了展示其内部构造,采用了局部剖视图。
按照“序号-部件(或功能区、功能组件)名称”统一的格式,对图1中各部件进行介绍如下:A1-激磁组件,A2-气隙空间,A3-第一导磁组件,A4-第二导磁组件,A5-电枢绕组,A6-旋转轴,A7-机座,A8-电枢绕组A5的两引出线, A31-气隙空间A2在第一导磁组件A3上的正投影区域,A32-第一排过线孔,A33-第二排过线孔。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包括:激磁组件A1,气隙空间A2,第一导磁组件A3,第二导磁组件A4,电枢绕组A5,旋转轴A6,机座A7,电枢绕组A5的两引出线A8;其中,所有导磁组件的实体都是由高磁导率、低磁阻的材料构成,且磁力线通过的截面积足够大,保证磁力线通过时不饱和,保持高磁导率和低磁阻,将磁力线集聚在导磁组件实体中,泄漏到气隙空间A2以外的外部弱磁空间的磁力线很少而可以忽略;为叙述方便,把整个空间划分为三部分:气隙空间、内部强磁空间和外部弱磁空间;内部强磁空间包括磁力线经过的第一导磁组件A3、第二导磁组件A4和激磁组件A1的实体部分,其中具有较强的磁感应强度;外部弱磁空间指除气隙空间A2、内部强磁空间之外的其它空间,其中只有非常弱的泄漏磁场;所述激磁组件A1的磁北极(N极)发出的磁力线经过气隙空间A2、第一导磁组件A3、第二导磁组件A4,最后回到激磁组件A1的磁南极(S极);所述气隙空间A2两侧部件相邻的表面(分别属于激磁组件A1、第一导磁组件A3)保持平行,使气隙空间A2中的磁力线分布均匀、方向一致(如中心放射状或汇聚状,类似电动式扬声器中的音圈所处的气隙磁场);为了汇聚激磁组件A1的磁极进出的磁力线,导磁组件和两个磁极(磁南极和磁北极)接触或相邻的部分基本覆盖或完全覆盖两磁极表面;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
(1)所述的第一导磁组件A3是个这样的部件(如中空的圆柱体等),其实体部分一侧是气隙空间A2,另一侧是外部弱磁空间,在靠近气隙空间A2在其上的正投影区域A31的两外侧、且在第一导磁组件A3上(或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排过线孔A32、第二排过线孔A33,在气隙空间A2外侧、外部弱磁空间之间形成通道,所述的第一排过线孔A32、第二排过线孔A33都是间隔分布,为磁力线保留低阻的通过路径;
(2)电枢绕组A5借助所述的两排过线孔,按外部弱磁空间、第一排过线孔A32、气隙空间A2、第二排过线孔A33、外部弱磁空间、第一排过线孔A32、…等等统一的方式,进行电枢绕组绕制,直至布满所有过线孔,最后引出两个端头A8,作为直流电的输入端;
(3)同时,第一导磁组件A3与第二导磁组件A4是分离的,其间的缝隙(即二者的相对部分,也是磁力线通过的区域)被安排在正投影区域A31、两排过线孔A32和A33、电枢绕组以外的区域,所述的缝隙尽可能小且不影响二者之间的相对运动;
(4)所述的电枢绕组A5和第一导磁组件A3组成一个整体,称为电枢组合体;激磁组件A1、第二导磁组件A4组成另一个整体,称为激磁组合体;前述的机座A7、旋转轴A6其中之一与电枢组合体连接在一起,另外一个与激磁组合体连接在一起。
 下面结合图2,对图1所述的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作说明。
图2描述了图1所述的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的磁路走向,其中符号A1、A2、A3、A4、A5、A8、A32、A33等指向的部件和图1中的一一对应,小箭头“↑、↓、→、←”描述了磁力线的走向,和电枢绕组A5重合的箭头描述了电枢绕组电流的方向,汉字“上、下、左、右”说明图纸是垂直悬挂的。
从图2可以看出,从激磁组件A1的N极发出的磁力线经过气隙空间A2、第一导磁组件A3、第二导磁组件A4,最后回到激磁组件A1的S极;其中除气隙空间A2、第一导磁组件A3与第二导磁组件A4之间的微小缝隙外,都是低磁阻的路径,磁力线相对集中,对外泄漏较少,泄漏磁力线的影响可以忽略; 其中气隙空间A2中的磁力线比较密集,且方向一致,沿半径方向、朝中心轴方向集聚,类似电动式扬声器中音圈所处的气隙磁场;过线孔A32、A33在导磁组件A3上是间隔分布的,为磁力线保留了低阻的通过路径;第一导磁组件A3与第二导磁组件A4之间的微小缝隙被安排在气隙空间A2、两排过线孔A32和A33、电枢绕组A5以外的区域。
处于第一导磁组件A3内部靠近中心轴的一侧(实际上是磁场很弱的外部弱磁空间)的电枢绕组A5的电流方向是自下而上,对应的在气隙磁场A2中的电枢绕组A5的电流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全部一致,受到的切向旋转作用力形成的转矩方向也一致,原因如下:
按照载流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符合左手定则来判断,图纸右侧的导线受力为垂直图面向里,图纸左侧的导线受力为垂直图面向外,相对面朝上、水平放置的时钟而言,都为逆时针的转矩,转矩方向一致;处于过线孔、外部弱磁空间中的电枢绕组由于处于磁感应强度很弱的区域,受力微弱而可以忽略。
总体来看,处于气隙磁场中的绕组导线受到的切向旋转力占主导,在电枢组合体、激磁组合体之间产生了相对的旋转力,二者分别与旋转轴、机座连接在一起,一个静止,另一个将受力而旋转,将直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上述结构的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气隙磁场均匀,气隙空间中绕组分布也均匀,产生的切向旋转作用力也均匀,具有任意角度的一致性,因此运转特别平稳;另外,根据安培定律,转矩的大小与绕组中的电流大小、气隙磁场强度成正比,控制任何一个即控制了转矩,转矩控制较为简便;磁场中导线的动生电动势与磁场强度、导线转速成正比,而直流电动机中,动生电动势基本和绕组两端的直流供电电压相等,可见绕组两端的直流供电电压与转速成正比,调节直流供电电压就调节了转速。
整个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简便、运转平稳等优点,同时保留了使用上的简便性、调速的优越性,不使用换向器、不增加功率器件和控制电路等辅助部件,从而成本低廉。
 下面即将描述的几种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的一致,因此将不再赘述其工作原理,而是将重点放在介绍电机结构方面的不同。
(二)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第一种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
如图1所示,本发明应用的一个典型实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磁组件A1、气隙空间A2、第一导磁组件A3等的主体都是圆筒状旋转体,三者轴心重叠;其中第一导磁组件A3在内,其外径等于气隙空间A2的内径;激磁组件A1在外,其内径等于气隙空间A2的外径。
电枢绕组A5、第一导磁组件A3、旋转轴A6组成整个电机的转子,直流电需要通过电刷与集电环引入;激磁组件A1、第二导磁组件A4、机座A7组成整个电机的定子。电刷与集电环比较常见,其实现也容易,图中没有给出。
 (三)本发明实施例之二的第二种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二的第二种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为了展示内部构造,采用了局部剖视图。它和图1中的第一种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的区别在于,电枢绕组安排在定子上,因而不需要集电环和电刷。
按照“序号-部件(或功能区、功能组件)名称”的格式,对图3中各部件进行介绍如下:B1-激磁组件,B2-气隙空间,B3-第一导磁组件,B4-第二导磁组件,B5-电枢绕组,B6-旋转轴,B7-机座,B8-电枢绕组B5的两引出线, B31-气隙空间B2在第一导磁组件B3上的正投影区域,B32-第一排过线孔,B33-第二排过线孔。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包括:激磁组件B1,气隙空间B2,第一导磁组件B3,第二导磁组件B4,电枢绕组B5,旋转轴B6,机座B7,电枢绕组B5的两引出线B8;其在气隙空间、内部强磁空间和外部弱磁空间的划分、磁场分布的营造方法上和第一种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的基本一致,这里不再重复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之二的第二种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的技术特征在于:
(1)所述的第一导磁组件B3是个这样的部件(如中空的圆柱体等),其实体部分的内侧是气隙空间B2,外侧是外部弱磁空间,在靠近气隙空间B2在其上的正投影区域B31的两外侧、且在第一导磁组件B3上(或两端)分别安排第一排过线孔B32、第二排过线孔B33,在气隙空间两外侧、外部弱磁空间之间形成通道,所述的第一排过线孔B32、第二排过线孔B33都是间隔分布,为磁力线保留低阻的通过路径;
(2)电枢绕组B5借助所述的过线孔,按外部弱磁空间、第一排过线孔B32、气隙空间B2、第二排过线孔B33、外部弱磁空间、第一排过线孔B32、…等等统一的方式,进行电枢绕组绕制,直至布满过线孔,最后引出两个端头B8,作为直流电的输入端;
(3)同时,第一导磁组件B3与第二导磁组件B4是分离的,其间的缝隙(即二者的相对部分,也是磁力线通过的区域)被安排在正投影区域B31、两排过线孔B32和B33、电枢绕组B5以外的区域,所述的缝隙尽可能小且不影响二者之间的相对运动;
(4)所述的激磁组件B1、第二导磁组件B4组成一个整体,再与旋转轴B6连接在一起,构成整个电机的转子;所述的电枢绕组B5、第一导磁组件B3组成另一个整体,再与机座B7连接在一起,构成整个电机的定子。
本实施例和第一种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的区别在于,电枢绕组安排在定子上,直流电的引入可以直接连接,不需要借助集电环和电刷。
(四)本发明实施例之三的第三种盘式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三的第三种盘式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为了展示内部构造,采用了局部剖视图。
按照“序号-部件(或功能区、功能组件)名称”的格式,对图4中各部件进行介绍如下:C1-激磁组件,C2-气隙空间,C3-第一导磁组件,C4-第二导磁组件,C5-电枢绕组,C6-旋转轴,C7-机座,C8-电枢绕组C5的两引出线,C31-气隙空间C2在第一导磁组件C3上的正投影区域,C32-第一排过线孔,C33-第二排过线孔。
如图4所示,本发明应用的另一个典型实例是,一种盘式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包括:激磁组件C1,气隙空间C2,第一导磁组件C3,第二导磁组件C4,电枢绕组C5,旋转轴C6,机座C7,电枢绕组C5的两引出线C8;所述的激磁组件C1、第一导磁组件C3、第二导磁组件C4等的主体都是旋转体且三者同轴;激磁组件C1呈圆环状,水平放置,轴线垂直,其磁北极位于上表面,磁南极位于下表面;所述的第一导磁组件C3也是圆环形,同样是水平放置,其外径稍大于或相当于激磁组件的外径,和激磁组件C1的磁北极相隔气隙空间C2;第二导磁组件C4是倒“T”型旋转构件,其水平部分覆盖激磁组件C1的南极,其垂直部分的直径小于环形激磁组件C1的内径,高度方向则是从其水平部分开始、沿轴向延伸到非常接近第一导磁组件C3的表面;气隙空间C2在第一导磁组件C3上的投影区域C31,是激磁组件C1的磁北极发出的绝大部分磁力线,通过气隙空间C2,进入第一导磁组件C3的区域;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措施是:
(1)在投影区域C31两外侧附近、且在第一导磁组件C3上分别安排第一排过线孔C32、第二排过线孔C32,按照轴向穿透第一导磁组件C3的上下表面,所述的两排过线孔间隔分布,为磁力线保留低阻的通过路径;
(2)电枢绕组C5按第一导磁组件C3的上表面、第一排过线孔C32、气隙空间C2、第二排过线孔C33、第一导磁组件C3的上表面、第一排过线孔C32、…等等统一的方式,进行电枢绕组绕制,直至布满所有过线孔,最后引出两个端头C8,作为直流电的输入端;
(3)同时,第一导磁组件C3与第二导磁组件C4是分离的,其间的缝隙(即二者的相对部分,也是磁力线传递的区域)被安排在正投影区域C31、两排过线孔C32和C33、电枢绕组C5以外的区域,所述的缝隙尽可能小且不影响二者之间的相对运动;
(4)所述的电枢绕组C5、第一导磁组件C3组成一个整体,称为电枢组合体;激磁组件C1、第二导磁组件C4组成另一个整体,称为激磁组合体。前述的机座C7、旋转轴C6其中之一与电枢组合体连接在一起,另外一个与激磁组合体连接在一起。
图4中展示的是激磁组合体和旋转轴C6连接在一起,电枢组合体和机座C7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方式;当然,也可以采取另一种连接方式,即激磁组合体和机座C7连接在一起,电枢组合体和旋转轴C6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方式,只是机座C7、旋转轴C6的设置位置、形状和图4展示的有少许差别,可以参考图1和图3中所采取的方法,作类似的变动,不难实现,所以也不再赘述。
 (五)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的激磁组件可以用永磁材料制作,也可以由高磁导率材料和绕在其上的激磁绕组构成。
(六)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的导磁组件是由薄片叠合而成,薄片的构造方法以限制运转时导磁组件中的涡流为原则,比如薄片所在平面垂直旋转方向,或者说平行旋转轴和气隙中的磁力线,这样的构造可以限制运转时导磁组件中的涡流。
(七)前述所有实施例中的直流电动机作为直流发电机使用,动力从旋转轴输入,直流电能从电枢绕组引出线输出。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包括:激磁组件,气隙空间,第一和第二导磁组件,电枢绕组,旋转轴和机座;所有导磁组件都由高磁导率材料构成,而且截面积足够大,保证磁力线通过时不饱和,保持低磁阻以集聚磁力线,减少不期望的泄漏;磁力线经过的路径依次是激磁组件、气隙空间、第一导磁组件、第二导磁组件、激磁组件,形成闭合磁路;通过结构布局将空间分割为三部分:气隙空间、内部强磁空间和外部弱磁空间;其中气隙空间中的磁力线分布均匀且方向一致(如中心放射状,类似电动式扬声器中的音圈所处的气隙磁场);内部强磁空间包括磁力线经过的所有导磁组件和激磁组件的实体部分,其中具有较强的磁感应强度;外部弱磁空间指除气隙空间、内部强磁空间之外的其它空间,其中只有非常弱的泄漏磁场,其影响可以忽略;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
第一导磁组件是这样的部件(如中空的圆柱体),其实体部分一侧是气隙空间,另一侧是外部弱磁空间,在靠近气隙空间的两外侧、且在第一导磁组件上(或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排过线孔、第二排过线孔,在气隙空间的两外侧、外部弱磁空间之间形成通道,所述的过线孔间隔分布,为磁力线保留低阻的通过路径;
电枢绕组借助所述的过线孔,按外部弱磁空间、第一排过线孔、气隙空间、第二排过线孔、外部弱磁空间、第一排过线孔、…等等统一的方式,进行电枢绕组绕制,直至布满所有过线孔,最后引出两个端头,作为直流电的输入端;
同时,第一导磁组件与第二导磁组件是分离的,二者之间的缝隙被安排在气隙空间、两排过线孔、电枢绕组以外的区域,所述的缝隙尽可能小且不影响二者之间的相对运动;
所述的电枢绕组、第一导磁组件组成一个整体,称为电枢组合体;所述的激磁组件、第二导磁组件组成另一个整体,称为激磁组合体;机座、旋转轴其中之一与电枢组合体连接在一起,另外一个与激磁组合体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激磁组件、气隙空间、第一导磁组件等的主体都是旋转体且轴心重叠;其中第一导磁组件在内,其外径等于气隙空间的内径;激磁组件在外,其内径等于气隙空间的外径;电枢绕组、第一导磁组件、旋转轴组成整个电动机的转子,直流电通过电刷与集电环引入;激磁组件、第二导磁组件、机座组成整个电动机的定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激磁组件、气隙空间、第二导磁组件等的主体都是旋转体且轴心重叠;其中激磁组件在内,其外径等于气隙空间的内径;激磁组件、第二导磁组件、旋转轴组成整个电机的转子;电枢绕组、第一导磁组件、机座组成整个电机的定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采用盘式主体结构,包括:激磁组件C1,气隙空间C2,第一导磁组件C3,第二导磁组件C4,电枢绕组C5,旋转轴C6,机座C7,电枢绕组C5的两引出线C8;所述激磁组件C1、第一导磁组件C3、第二导磁组件C4等的主体都是旋转体且三者同轴;所述的激磁组件C1呈圆环状,水平放置,轴线垂直,其磁北极位于上表面,其磁南极位于下表面;所述的第一导磁组件C3也是圆环形,同样是水平放置,和激磁组件C1的磁北极相隔气隙空间C2,其外径稍大于或相当于激磁组件的外径;所述的第二导磁组件C4是倒“T”型旋转构件,其水平部分覆盖激磁组件C1的磁南极,其垂直部分的直径小于环形激磁组件C1的内径,高度方向则是从其水平部分开始、沿轴向延伸到非常接近第一导磁组件C3的表面;所述的气隙空间C2在第一导磁组件C3上的投影区域C31,是激磁组件C1的磁北极发出的绝大部分磁力线通过气隙空间C2进入第一导磁组件C3的区域;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
在投影区域C31两外侧附近、且在第一导磁组件C3上分别安排第一排过线孔C32、第二排过线孔C33,按照轴向穿透第一导磁组件C3的上下表面,所述的过线孔间隔分布,为磁力线保留低阻的通过路径;
电枢绕组C5按第一导磁组件C3的上表面、第一排过线孔C32、气隙空间C2、第二排过线孔C33、第一导磁组件C3的上表面、第一排过线孔C32、…等等统一的方式,进行电枢绕组绕制,直至布满所有过线孔,最后引出两个端头C8,作为直流电的输入端;
同时,第一导磁组件C3与第二导磁组件C4是分离的,二者之间的缝隙被安排在正投影区域C31、两排过线孔C32和C33、电枢绕组C5以外的区域,所述的缝隙尽可能小且不影响二者之间的相对运动;
所述的电枢绕组C5、第一导磁组件C3组成一个整体,称为电枢组合体;所述的激磁组件C1、第二导磁组件C4组成另一个整体,称为激磁组合体;前述的机座C7、旋转轴C6其中之一与电枢组合体连接在一起,另外一个与激磁组合体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激磁组件可以用永磁材料制作,也可以由高磁导率材料和绕在其上的激磁绕组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导磁组件或第二导磁组件是由薄片叠合而成,薄片的构造方法以限制运转时导磁组件中的涡流为原则。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该直流电动机作为直流发电机使用,动力从旋转轴输入,直流电能从电枢绕组引出线输出。
CN2013101914250A 2013-05-22 2013-05-22 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 Pending CN1032275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14250A CN103227546A (zh) 2013-05-22 2013-05-22 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14250A CN103227546A (zh) 2013-05-22 2013-05-22 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7546A true CN103227546A (zh) 2013-07-31

Family

ID=48837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14250A Pending CN103227546A (zh) 2013-05-22 2013-05-22 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2754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88284A1 (zh) * 2017-04-13 2018-10-18 珠海三吉士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刷交流振荡微电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96A (zh) * 1991-11-09 1993-05-19 乔宝贵 辐射极式直流电机
CN1148286A (zh) * 1996-04-10 1997-04-23 刘友会 “磁屏蔽式”单极无换向直流电机
CN1619926A (zh) * 2003-11-22 2005-05-25 吴春青 旋转直流同极电机
CN101369749A (zh) * 2007-08-14 2009-02-18 刘刚 线圈磁路封闭发电机
US20100264771A1 (en) * 2009-04-15 2010-10-21 Dynamo Capital, Inc. Internal Impedance Converting Superconducting Acyclic Power Converter
JP2011109762A (ja) * 2009-11-16 2011-06-02 Honda Motor Co Ltd 単極モータ
CN102118096A (zh) * 2010-01-04 2011-07-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旋转电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96A (zh) * 1991-11-09 1993-05-19 乔宝贵 辐射极式直流电机
CN1148286A (zh) * 1996-04-10 1997-04-23 刘友会 “磁屏蔽式”单极无换向直流电机
CN1619926A (zh) * 2003-11-22 2005-05-25 吴春青 旋转直流同极电机
CN101369749A (zh) * 2007-08-14 2009-02-18 刘刚 线圈磁路封闭发电机
US20100264771A1 (en) * 2009-04-15 2010-10-21 Dynamo Capital, Inc. Internal Impedance Converting Superconducting Acyclic Power Converter
JP2011109762A (ja) * 2009-11-16 2011-06-02 Honda Motor Co Ltd 単極モータ
CN102118096A (zh) * 2010-01-04 2011-07-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旋转电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88284A1 (zh) * 2017-04-13 2018-10-18 珠海三吉士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刷交流振荡微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51133B (zh) 并联磁路混合励磁永磁电机
CN106787310B (zh) 一种磁场增强型的交替极永磁电机
CN106451967B (zh) 电机
CN205647219U (zh) 空心杯电枢内外转子无刷直流永磁电动机
CN105871158A (zh) 空心杯电枢内外转子无刷直流永磁电动机
CN103066782A (zh) 磁电式微发电机
CN103475160A (zh) 一种同轴对旋电机
CN106451854B (zh) 一种叉指交替极永磁电机
CN103780039A (zh) 一种转子回路双端励磁型混合励磁电机
CN106505760A (zh) 一种转子分段的交替极永磁电机
CN106787302A (zh) 一种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
CN103227546A (zh) 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
CN203941805U (zh) 变压器、励磁装置、同步发电机以及同步电动机
CN203451701U (zh) 一种采用延伸磁悬浮结构的细纱机电机式锭子
CN205753907U (zh) 具有双励磁绕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
CN105186742A (zh) 一种转子铁芯以及磁钢内置式电机
CN203883660U (zh) 一种无磁阻交流发电机
JP2007228656A (ja) 誘導反発吸引原理を利用した回転電機
CN107872104A (zh) 一种电励磁同极型旋转电机
CN203883659U (zh) 一种无磁阻交直流发电机
CN103516124A (zh) 三相交直流离心发电机
CN203014624U (zh) 一种永磁电机
CN203883652U (zh) 一种无磁阻直流发电机
CN102710037A (zh) 单向电动机
CN108696084A (zh) 一种无刷单向同步发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73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