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0312B - 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0312B
CN103220312B CN201210019351.8A CN201210019351A CN103220312B CN 103220312 B CN103220312 B CN 103220312B CN 201210019351 A CN201210019351 A CN 201210019351A CN 103220312 B CN103220312 B CN 1032203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ed devices
point
line
terminal device
bar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193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0312A (zh
Inventor
郭启铭
高于立
杨健智
张生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roughTek Co.,Ltd.
ThroughTek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THROUGH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ROUGH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ROUGH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193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203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20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0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含有网络服务器、多个联网设备与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有:通过因特网将联网设备连线至网络服务器;将联网设备的识别代码登录于网络服务器的联网设备列表中,并将对应于识别代码的连线条码设置于联网设备上;通过终端设备的影像截取单元截取连线条码以产生连线请求信号,并通过因特网将连线请求信号传输至网络服务器;从联网设备列表中寻找对应的联网设备,使网络服务器向联网设备通知终端设备欲与其连线,再使联网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建立通信通道以进行点对点连线。

Description

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与方法,尤指一种辨识联网设备以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与因特网的普及,使用者可以预先于欲监视的场所架设网络摄影机,并经由因特网在世界各地监看网络摄影机的影像,且当紧急情况发生时,使用者也可利用与因特网连线的警报系统通知当地的应变中心采取紧急措施以避免紧急情况失控。虽然因特网在打击犯罪以及保全证据上具有绝佳的利用价值,但已用的网络摄影机需要搭配网络配线,若欲将保全设施应用于一般住宅内,则必须安装复杂的网络配线以将网络摄影机配置于居家的各个角落。针对上述缺陷,目前市场一般采用无线局域网络将各个网络摄影机连线,由于不需要实体的网络线,故免除了复杂的安装工序。但无线局域网络并非毫无缺点,因为无线传输是以电磁波作为数据传输的媒介,而在室内电磁波会受到墙壁与楼上及楼下之间的空间阻隔,导致无线传输的使用区域受到限制。
由于不具有实体网络线以及无线局域网络的缺陷,电力线传输(Power Line Communication)被视为未来提供宽带网络接取的最后一英里(Last Mile)解决方案中最具竞争力的技术之一。电力线传输,顾名思义是指利用住宅中既有的电力线传输高速率的数据、语音与视频多媒体服务的一种通信技术,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4MHz至21MHz或2MHz至30MHz频带范围传输信号,在传送端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将通信信号加以编码与调变,然后在电力线上进行数据传输,在接收端首先经过电力线耦合器及高频滤波将调变信号滤出,并经解码与解调变之后,就可得到原来通信信号。因为不需再布网络线且信号强度不受室内障碍物的阻隔而影响,故能够省下高昂的架设费用且无收不到信号的可能。与电力线传输相关的专利案可参阅美国公开专利第US2005/0047379号以及美国公开专利第US2004/0186908号。
虽然电力线传输能够充分利用电力线,但为了连线配置于不同位置的网络摄影机,电力线传输可搭配点对点技术(point-to-point)来实现通过因特网监控家中的影像的目的。请参阅中国台湾公开专利第M382669号所揭示的一种网络影像监视及设备控制系统,该系统包含有一摄影装置、一电力线网络桥接器、一第一路由器、一第二路由器、一点对点服务器与一监控装置。该摄影装置摄录影像后将该影像压缩成数字影像信号,并将该数字影像信号传送到电力线网络桥接器,再经由该第一路由器连接至因特网。当摄影装置连接至因特网后自动连接至点对点服务器,该点对点服务器会对连接摄影装置的第一路由器打洞(hole punching),而当监控装置连接至因特网后也自动连接至点对点服务器,该点对点服务器会对连接监控装置的第二路由器打洞(hole punching),经过打洞程序后,该摄影装置即可建立与监控装置的直接连线,也即,该摄影装置不需经过点对点服务器即可将影像信号传送至监控装置。
虽然上述前案所提出的系统能够通过电力线将摄影装置和监控装置连线,但该系统的点对点连线机制仅能应用于同服务提供者所营运的点对点服务器,或具有相同软件的联网设备上,因此,在网络设备以及联网设备的扩充性以及兼容性上即受到极大的限制。为克服上述缺陷,先前技术提出一种点对点网物联网连线平台,该平台具有一管理服务器、多个点对点服务器,以及多个具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API)的近端设备与联网设备,其中,该管理服务器与这些点对点服务器通过因特网建立连线,且该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在实际的运作模式中,该联网设备内建有一组识别代码(ID),并于开机后自动与该管理服务器连线并登录该联网设备的信息于该管理服务器中,该近端设备输入该联网设备的识别代码(ID),即可向该管理服务器请求与该联网设备连线的点对点服务器的地址,该近端设备依据该地址连线该点对点服务器,由于该联网设备与该近端设备具备可兼容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该点对点服务器得以顺利地建立该联网设备与该近端设备的连线。
虽然前述系统解决了网络设备扩充后的连线问题,但由于各个所述联网设备各自有一组识别代码(ID),当配置的联网设备数量增加时,识别代码(ID)的组数与复杂度随之增加,例如超过10位数字或英文的组合。当使用者欲选择一联网设备进行监控,即必须在该近端设备输入对应于该联网设备的识别代码(ID),即使该近端设备为一智能型手机,位数过多的识别代码(ID)也造成手动输入过程过于繁复而无法快速地建立近端设备与联网设备之间的连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识别代码的位数过多而无法快速建立终端设备与联网设备之间的连线的缺陷。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辨识联网设备以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有至少一网络服务器、至少一联网设备及至少一终端设备。该网络服务器包含有一联网设备列表;该联网设备内建有一识别代码以及一对应于该识别代码且设置于该联网设备上的连线条码,该联网设备通过因特网连线至该网络服务器以登录该识别代码于该联网设备列表中;该终端设备包含有一影像截取模块,该终端设备通过该影像截取模块截取该联网设备的连线条码以产生一对应于该连线条码的连线请求信号,该连线请求信号通过因特网传输至该网络服务器;其中,该网络服务器自该联网设备列表读取该连线请求信号所对应的联网设备以向该联网设备通知该终端设备欲与其连线,使该联网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建立一通信通道,藉此该联网设备与该终端设备经由该通信通道进行点对点连线。
通过前述的系统,本发明提出一种辨识联网设备以建立点对点连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因特网将至少一联网设备连线至一网络服务器;B.登录该联网设备所内建的一识别代码于该网络服务器的一联网设备列表中,并设置一对应于该识别代码的连线条码于该联网设备上;C.通过一终端设备的一影像截取单元截取该连线条码以产生一对应于该连线条码的连线请求信号,并将该连线请求信号通过因特网传输至该网络服务器;D.自该联网设备列表读取该连线请求信号所对应的联网设备,使该网络服务器向该联网设备通知该终端设备欲与其连线,再使该联网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建立一通信通道,藉此该联网设备与该终端设备经由该通信通道进行点对点连线。
在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中步骤C还包括以下子步骤:子步骤1:通过该终端设备的一条码解读模块解读该连线条码影像为该识别代码;子步骤2:使该连线请求信号包含有该识别代码。
在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为避免该识别代码在传送的过程中遭到拦截而被不肖人士所利用,步骤C还包括以下子步骤:子步骤1:使该连线请求信号包含有该连线条码影像;子步骤2:通过因特网将该连线请求信号传输至该因特网服务器。且搭配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步骤C,步骤D还包括以下子步骤:子步骤1:接收该连线请求信号;子步骤2:通过该网络服务器的一条码解读模块解读该连线请求信号为该识别代码。
更进一步地,为避免他人无故取得该终端设备而可轻易地通过该终端设备监控该联网设备,接续该步骤D还包括下述的步骤:E.自该终端设备输入一安全密码;F.判断该安全密码是否相同于该联网设备的一预设安全密码,若否,则跳回步骤E,若是,则允许该终端设备登入该联网设备。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该网络服务器执行打洞技术以建立该联网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通道。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该因特网是选择自以太网络(Ethernet)、局域网络(LAN)、广域网络(WAN)和虚拟私有网络(VPN)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任何一种。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该连线条码还对应于该预设安全密码,该影像截取模块截取该联网设备的连线条码后产生一连线条码影像。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包含有一将该连线条码影像解读为该识别代码与该预设安全密码的条码解读模块,而该连线请求信号包含有该识别代码与该预设安全密码。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该连线请求信号包含有该连线条码影像,而该网络服务器包含有一将该连线条码影像解读为该识别代码与该预设安全密码的条码解读模块。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该连线条码是为快速反应码或一维条码。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已知技术相较具有如下所述的优点:
可快速地建立行动装置与联网设备的连线。不同于已知技术以手动的方式逐字输入该识别代码,本发明在该联网设备上设置有对应于该识别代码的连线条码,并利用行动装置既有的影像截取模块截取该连线条码,且该连线条码经解读为该识别代码,进而该网络服务器用该识别代码快速建立该联网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的点对点连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传送打洞连线信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建立点对点连线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建立点对点连线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一种辨识联网设备以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以下将配合图式说明本发明的技术。
请参阅图1至图2,是本发明的辨识联网设备以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为方便说明本发明技术内容,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系统包含有一网络服务器10、一第一联网设备20、一第二联网设备21与一终端设备30,该终端设备30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等具备有摄像头的可携式电子设备,而该第一与第二联网设备可为一网络摄影机、一网络监视镜头或一网络监视器,但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在本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30为一手机,而该第一与第二联网设备20、21则分别为一网络摄影机。
该第一联网设备20与该第二联网设备21分别内建有一识别代码A与B,且该第一、第二联网设备20、21通过因特网连线至该网络服务器10,其中,网络网络可为以太网络(Ethernet)以及无线网络所建置的因特网(Internet)、局域网络(LAN)、广域网络(WAN)或虚拟私有网络(VPN)。可替代地,若该第一、第二联网设备20、21为设置于住宅内的网络摄影机,则该第一、第二联网设备20、21也可通过一路由器、一电力线网络桥接器与一电力线连接至网络服务器10,也即,该第一、第二联网设备20、21可通过电力线传输的方式连接至网络服务器10,由于电力线传输并非本发明的技术重点,且已可见于已知技术,故并不多加赘述。
该第一、第二联网设备20、21通过因特网连线至该网络服务器10,并且登录各自的识别代码A、B与其网络地址于该网络服务器10的一联网设备列表之中。本发明的技术重点在于该第一、第二联网设备20、21设置有一第一连线条码201与一第二连线条码211,该第一与第二连线条码201、211是分别储存有该第一、第二识别代码A、B的信息,而与本案实施例中,为了可储存该第一、第二识别代码A、B的复杂信息,该第一与第二连线条码201、211是二维代码,例如快速反应码(QR code),然该第一与第二连线条码201、211也不限定为快速反应码(QR code),一维条码亦是可行的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解读该第一与第二连线条码201、211,本发明揭示了两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在第一种实施方式当中,该终端设备30包含有一供使用者操作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与一影像截取模块301,该影像截取模块301优选地为一摄像头,若使用者决定建立该第一联网设备20与该终端设备30的连线,则操作该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以使该影像截取模块301将设置于该第一联网设备20的第一连线条码201的影像截取下来而产生一连线条码影像,再通过该终端设备30内部的一条码解读模块302,将该连线条码影像解读为该第一识别代码A,紧接着,该终端设备30相应地产生一包含有该第一识别代码A的连线请求信号303,该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通过该终端设备30所具备的无线网络,将该连线请求信号303传输至该网络服务器10。
然而,考虑到经过解码后的第一识别代码A有可能在无线网络传输的过程中遭到拦截而被不肖人士所利用,本发明也揭示了第二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在第二种实施方式当中,该终端设备30包含有供使用者操作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与一影像截取模块301,若使用者决定建立该第一联网设备20与该终端设备30的连线,则操作该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以使该影像截取模块301截取该第一连线条码201而产生一连线条码影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连线条码影像并未在该终端设备30解读,因此,该终端设备30所产生的该连线请求信号303包含有该连线条码影像。该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通过该终端设备30所具备的无线网络,将该连线请求信号303传输至该网络服务器10。
由于该第一连线条码201可为一快速反应码(QR code),因此,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该快速反应码(QR code)可保有原来的影像格式而夹带于该连线请求信号303,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该网络服务器10,如此一来,因为他人需多一道解读该快速反应码(QR code)的程序,故本发明系统的安全度能够藉此提高。相应地,为了解读该请求连线信号303所包含的第一连线条码201,该网络服务器10内部设置有该条码解读模块101以将该第一连线条码201解读为该第一识别代码A。
请复参阅图3,是本发明的辨识联网设备以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的传送打洞连线信息示意图,如图所示,当该网络服务器10接收到该请求连线信号303,该请求连线信号303所包含的连线条码影像不管是在终端设备30进行解读或是在该网络服务器10进行解读,该请求连线信号303都能够经过分析而产生该第一识别代码A,如此,该网络服务器10即可根据该第一识别代码A在该联网设备列表中搜寻该第一识别代码A所对应的联网设备的网络地址,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识别代码A即为该第一联网设备所内建的识别代码,因此,该网络服务器10接收到该请求连线信号303后,即会通过对应于该第一识别代码A的网络地址,向该第一联网设备20通知该终端设备30欲与其连线的信息,通过一已知的打洞技术(hole punching),该网络服务器10分别与该第一联网设备20与该终端设备传输一打洞连线信息401、402,此时,如图4所示,该第一联网设备20与该终端设备30建立一直接的通信通道50,藉此,该第一联网设备20与该终端设备30经由该通信通道而可进行点对点连线。
更进一步,该第一联网设备20包含有一可供使用者设定的预设安全密码,若使用者欲以该终端设备30登入该第一联网设备20,则使用者在该终端设备30输入一组安全密码,该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再通过因特网将该安全密码传送至该第一联网设备20,当输入的安全密码与该预设安全密码相同时,该终端设备30才取得授权而得以与该第一联网设备20进行数据交换。
且为了能够省略手动输入该预设安全密码的过程,该第一连线条码201除了对应于该识别代码外,也可对应于该预设安全密码,如此一来,当该影像截取模块301截取该第一联网设备20的第一连线条码201以产生该连线条码影像后,即可经由该条码解读模块101、302将该连线条码影像解读为该识别代码与该预设安全密码,使得该终端设备30与第一联网设备20建立点对点连线时,得以同时被授权而与该第一联网设备20进行数据交换。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该终端设备30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得以将该第一联网设备20的识别代码与预设安全密码编译为对应于该识别代码与预设安全密码的连线条码并储存,以作为下次与该第一联网设备20建立点对点连接及数据交换所使用。但除上述的实施方式外,该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也可将该第一联网设备20的识别代码与预设安全密码编译为对应于该识别代码与预设安全密码的连线条码后,通过无线网络将该连线条码分享至另一终端设备,以使该另一终端设备得以对该第一联网设备20进行点对点连线及数据交换。
请复参阅图5,是本发明的联网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建立点对点连线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首先,使用者通过因特网将至少一联网设备连线至一网络服务器(步骤S1),该网络服务器将该联网设备所内建的一识别代码与一网络地址登录于一联网设备列表之中,且设置一对应于该识别代码的连线条码于该联网设备(步骤S2)上,紧接着,使用者通过一终端设备的影像截取单元截取该连线条码以产生一对应于该连线条码的连线请求信号,并通过该终端设备所具备的无线网络将该请求连线信号传输至该网络服务器(步骤S3),该网络服务器接收到该请求连线信号后,从该联网设备列表寻找该请求连线信号所对应的联网设备,而向该联网设备通知该终端设备欲与其连线的信息,通过打洞技术(hole punching)在该联网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建立一通信通道,藉此该联网设备与该终端设备经由该通信通道进行点对点连线(步骤S4)。
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是在该联网设备设置有对应于该识别代码的连线条码,该终端设备通过内建的影像截取模块即可截取该连线条码而在该终端设备或在该网络服务器解读该连线条码为该识别条码,藉此,本发明可无须手动输入联网设备的识别代码即可建立该终端设备与该联网设备的点对点连线,而可达到快速建立连线的目的。
以上已将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然而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包括有:
至少一个网络服务器,所述网络服务器包含有一联网设备列表;
至少一个联网设备,所述联网设备内建有一识别代码以及一对应于所述识别代码且设置在所述联网设备上的连线条码,所述联网设备通过因特网连线至所述网络服务器以将所述识别代码登录在所述联网设备列表中以关联所述联网设备相对应的IP地址信息;
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含有一影像截取模块,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影像截取模块截取所述设置在该联网设备上的连线条码以产生一对应于所述连线条码的连线请求信号,所述连线请求信号通过因特网传输至所述网络服务器;
其中,所述网络服务器从所述联网设备列表中找出所述连线请求信号所对应的联网设备并取得其相对应的IP地址信息以向所述联网设备通知所述终端设备欲与所述联网设备连线,使所述联网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建立一通信通道,藉此所述联网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经由所述通信通道进行点对点连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截取模块截取所述联网设备的连线条码后产生一连线条码影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含有一将所述连线条码影像解读为所述识别代码的条码解读模块,而所述连线请求信号包含有所述识别代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线请求信号包含有所述连线条码影像,而所述网络服务器包含有一将所述连线条码影像解读为所述识别代码的条码解读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服务器执行打洞技术以建立所述联网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因特网是选择自以太网络、局域网络、广域网络和虚拟私有网络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任何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网设备包含有一可供使用者设定的预设安全密码,所述终端设备输入所述预设安全密码以登入所述联网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线条码还对应于所述预设安全密码,所述影像截取模块截取所述联网设备的连线条码后产生一连线条码影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含有一将所述连线条码影像解读为所述识别代码与所述预设安全密码的条码解读模块,而所述连线请求信号包含有所述识别代码与所述预设安全密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线请求信号包含有所述连线条码影像,而所述网络服务器包含有一将所述连线条码影像解读为所述识别代码与所述预设安全密码的条码解读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线条码为快速反应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线条码为一维条码。
13.一种建立点对点连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因特网将至少一联网设备连线至一网络服务器;
B.将所述联网设备所内建的一识别代码登录于所述网络服务器的一联网设备列表中,并将一对应于所述识别代码的连线条码设置于所述联网设备上;
C.通过一终端设备的一影像截取单元截取所述连线条码以产生一对应于所述连线条码的连线请求信号,并将所述连线请求信号通过因特网传输至所述网络服务器;
D.从所述联网设备列表中寻找所述连线请求信号所对应的联网设备,使所述网络服务器向所述联网设备通知所述终端设备欲与所述联网设备连线,再使所述联网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建立一通信通道,藉此所述联网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经由所述通信通道进行点对点连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建立点对点连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还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1: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一条码解读模块将所述连线条码影像解读为所述识别代码;
子步骤2:使所述连线请求信号包含有所述识别代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建立点对点连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还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1:使所述连线请求信号包含有所述连线条码影像;
子步骤2:通过因特网将所述连线请求信号传输至所述网络服务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建立点对点连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还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1:接收所述连线请求信号;
子步骤2:通过所述网络服务器的一条码解读模块将所述连线请求信号解读为所述识别代码。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建立点对点连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之后还包括下述的步骤:
E.从所述终端设备输入一安全密码;
F.判断所述安全密码是否与所述联网设备的一预设安全密码相同,若否,则跳回步骤E,若是,则允许所述终端设备登入所述联网设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建立点对点连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服务器执行打洞技术以建立所述联网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通道。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建立点对点连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因特网是选择自以太网络、局域网络、广域网络和虚拟个人网络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任何一种。
20.根据权利要求13-19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立点对点连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线条码为快速反应码。
21.根据权利要求13-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线条码为一维条码。
CN201210019351.8A 2012-01-20 2012-01-20 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及其方法 Active CN1032203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9351.8A CN103220312B (zh) 2012-01-20 2012-01-20 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9351.8A CN103220312B (zh) 2012-01-20 2012-01-20 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0312A CN103220312A (zh) 2013-07-24
CN103220312B true CN103220312B (zh) 2016-08-17

Family

ID=48817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19351.8A Active CN103220312B (zh) 2012-01-20 2012-01-20 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203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7026B (zh) * 2013-07-26 2015-11-01 Sonix Technology Co Ltd 網路監控系統、無線網路監視裝置及其設定方法
TWI564745B (zh) * 2015-03-27 2017-01-01 物聯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點對點連線及建立方法及其通訊系統
CN105471909B (zh) * 2015-12-31 2019-04-12 山东泰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建立局域网连接的方法及发起设备、路由设备
CN112055184A (zh) * 2020-09-14 2020-12-08 深圳市爱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建立点对点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7894A (zh) * 2009-02-12 2009-07-22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rfid的视频定位服务系统
TWM382669U (en) * 2009-09-11 2010-06-11 Throughtek Co Ltd Device to monitor the point-to-point signal transmission of electrical power line
TW201117633A (en) * 2009-11-04 2011-05-16 Acer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bility of automatically building up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and method for building up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TW201132142A (en) * 2009-05-14 2011-09-16 Nec Corp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ecret information shar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7894A (zh) * 2009-02-12 2009-07-22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rfid的视频定位服务系统
TW201132142A (en) * 2009-05-14 2011-09-16 Nec Corp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ecret information sharing method
TWM382669U (en) * 2009-09-11 2010-06-11 Throughtek Co Ltd Device to monitor the point-to-point signal transmission of electrical power line
TW201117633A (en) * 2009-11-04 2011-05-16 Acer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bility of automatically building up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and method for building up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0312A (zh) 2013-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4039B (zh) 智能网关、智能家居系统及家电设备的智能控制方法
KR101583658B1 (ko) 도어폰을 이용한 도어감시 시스템
CN102196248B (zh) 一种移动视频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3220312B (zh) 建立点对点连线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3812829B (zh) 一种提高远程桌面安全性的方法、远程桌面服务器及系统
CN107517142A (zh) 一种通过二维码实现远程维护的系统及方法
CN104125125A (zh)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3916475B (zh) 一种网络遥控方法
CN104348903B (zh) 一种建立点对点联机的通讯系统及其装置
CN102404558A (zh) 基于云服务的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CN104168182A (zh) 一种智能家庭网关和社区管理系统
CN112019477B (zh) 一种用于建立和管理ssh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16901A (zh) 设备之间连接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01510091A (zh) 一种具有信号过滤功能的数字家庭集控装置
CN107358506A (zh) 产品定制方法、装置和定制设备
CN107730662A (zh) 门禁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795681B (zh) 视频设备配置方法及系统、视频设备、视频信息服务器
CN106790121A (zh) 电力系统服务网络
CN108924219A (zh) 远程操作终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429960A (zh) 一种对智能家居终端鉴权方法及装置
CN102082613A (zh) 一种网络测试仪无线模块
CN105704710A (zh) 一种Wi-Fi参数配置方法
TWI487341B (zh) Identify networked devices to establish point-to-point connections to systems and methods
CN202998321U (zh) 安防监控系统以及监视器
CN101883216A (zh) 网络摄像控制系统及网络摄像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09

Address after: 201, No. 10, Fengyi Road, Longyuan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ThroughTek Co.,Ltd.

Patentee after: ThroughTek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ThroughTek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