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18486B - 电除尘器系统的模拟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除尘器系统的模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18486B
CN103218486B CN201310118012.XA CN201310118012A CN103218486B CN 103218486 B CN103218486 B CN 103218486B CN 201310118012 A CN201310118012 A CN 201310118012A CN 103218486 B CN103218486 B CN 1032184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dust removal
removal system
base modules
electric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801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18486A (zh
Inventor
郭宝玉
杨思源
董克军
余艾冰
郭俊
李立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ANULAR TECHNOLOGY PTY Ltd
Fujian Long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ANULAR TECHNOLOGY PTY Ltd
Fujian Long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ANULAR TECHNOLOGY PTY Ltd, Fujian Long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ANULAR TECHNOLOGY PTY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1801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184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18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8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18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84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除尘器系统的模拟方法,包括,确定电除尘器系统的模块模型和尘饼生成模型;将确定的所述模块模型进行耦合,生成基准模块模型;将从所述尘饼生成模型中导出的尘饼生成结果应用到所述基准模块模型,生成电除尘器系统的集成模型并进行电除尘器系统的宏观模拟。该模拟方法提高了模拟结果的准确度,能够预测电除尘器的收尘效率,对后续基于该模拟结果进行的电除尘器的设计、运行和优化过程提供了参考。

Description

电除尘器系统的模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除尘器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除尘器系统的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除尘设备中,电除尘器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随着国家对PM2.5越来越重视,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数值模拟方法是使用计算机,通过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对工程问题、物理问题等进行研究的方法。在电除尘领域,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外对此都做了大量研究,如对电除尘器系统中的气流、粉尘颗粒、电场等各个局部区域进行了模拟并构建了相应的模型。但目前的研究,仅停留在对电除尘器系统中的某一局部区域如电场、气体流场等区域进行模拟并构建相应的模型。构建这些局部区域模型时没有考虑电除尘器系统内其他局部区域对其的影响或作用,或者说构建某一局部区域模型时,只考虑了其本身的因素,而没有考虑其他局部区域的影响。然而各个局部区域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在电除尘器的整个除尘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将这些局部区域的模型直接应用到电除尘器整个系统的除尘模拟过程时,由于没有考虑不同局部区域如电场和气体流场之间的相互影响或作用,模拟得到的结果与电除尘器实际工作时的结果会有很大差距,造成模拟结果不准确,从而会对后续基于该模拟结果进行的电除尘器的设计、运行和优化过程起误导作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除尘器系统的模拟方法,以解决上述模拟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除尘器系统的模拟方法,包括,
确定电除尘器系统的模块模型和尘饼生成模型,其中,所述模块模型为电场模型、气体流场模型、颗粒流场模型中的至少两个;
将确定的所述模块模型进行耦合,生成基准模块模型;
将从所述尘饼生成模型中导出的尘饼生成结果应用到所述基准模块模型,生成电除尘器系统的集成模型并进行电除尘器系统的宏观模拟。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电除尘器系统的模块模型和尘饼生成模型,包括,
对电除尘器系统模块模型和尘饼生成模型的微观单元进行模拟,确定所述微观单元模型的模型参数,其中,所述微观单元是指在电除尘器系统模块模型或尘饼生成模型中,能够代表所述模块几何结构和/或物理现象的最小单元;
对所述模型参数进行试验验证,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所述模型参数进行修正,确定所述电除尘器系统的模块模型和尘饼生成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将确定的所述模块模型进行耦合,生成基准模块模型,包括,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将所述气体流场模型和所述颗粒流场模型进行耦合,生成第一基准模块模型;
对所述第一基准模块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所述第一基准模块模型的模型参数进行修正;
将所述第一基准模块模型应用到所述电场模型中,生成第二基准模块模型;
对所述第二基准模块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所述第二基准模块模型的模型参数进行修正,生成所述基准模块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进行电除尘器系统的宏观模拟之后,还包括,将电除尘器系统的宏观模拟结果与所述电除尘器系统的实体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对所述电除尘器系统的集成模型进行修正。
进一步地,在所述生成基准模块模型之后,在所述将从所述尘饼生成模型中导出的尘饼生成结果应用到所述基准模块模型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基准模块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所述基准模块模型进行修正。
进一步地,所述电场模型、气体流场模型和/或颗粒流场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构建。
进一步地,所述尘饼生成模型采用离散元方法构建。
进一步地,所述尘饼生成结果以图表或公式的方式导出。
本发明提供的电除尘器系统的模拟方法,不仅考虑了各个局部区域自身的因素,而且在模拟过程中,考虑了各个局部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或影响,将至少两个局部区域的模型耦合在一起,生成电除尘器系统的集成模型,该集成模型考虑了各个局部区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素,使得模拟过程更加接近电除尘器的实际工作过程,模拟得到的结果与电除尘器实际工作时的结果接近,提高了模拟结果的准确度,能够准确地预测电除尘器的收尘效率,对后续基于该模拟结果进行的电除尘器的设计、运行和优化过程提供了参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中相同的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除尘器系统的模拟方法流程图;
图2(a)至图2(d)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电晕线type-A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电晕线type-B线的示意图;
图4(a)和图4(b)分别是EHD对气体流场和压降的影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除尘器系统的模拟方法流程图。该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确定电除尘器系统的单元模块模型:
为了便于研究,根据电除尘器工作原理,将对电除尘器的除尘效果影响较大的因素划分为几个单元模块,可以为电场模块、气体流场模块、颗粒流场模块。由于电除尘器系统工作时,务必涉及到粉尘颗粒堆积成饼的过程,所以该电除尘器系统中还包括尘饼生成模块。当然,电除尘器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单元模块,本实施例中为了简便,只列举出对除尘效果影响较大的模块。其它模块模型的确定可以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模块模型的方法获得。
上述所述的几个单元模块模型的确定方法,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对电除尘器系统单元模块的微观单元进行模拟,确定所述微观单元模型的模型参数: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微观单元是指在电除尘器系统模块中,能够代表所述单元模块几何结构和/或物理现象的最小单元。为了便于理解,这里所述的微观单元相当于晶体结构中的晶包单元。具体地,该物理现象包括电除尘器工作时产生的电场、电荷密度、气流速度、湍流以及颗粒浓度和尘饼结构的分布。由此可见,单元模块不同,微观单元也不相同。例如,在气体流场模块中,微观单元主要指孔板上的单个孔;在电场模块中,微观单元是指单个放电点周围区域;在颗粒流场模块中,微观单元是指孔板单孔、通道单元、单个放电点周围区域及近壁面区域;在尘饼生成模块中,微观单元是指极板上的微小区域,该小区域中的电场变化不大,可以看作是均匀电场。
具体地,本步骤分别为电除尘器系统的单元模块例如包括但不限于电场、气体流场、颗粒流场或尘饼生成模块的微观单元的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并根据模拟结果利用软件工具进行分析、归纳理论或经验公式,生成各个微观单元的模型并确定所述微观单元模型的模型参数。
下面对各个模块的微观单元模型以及确定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电场模块
通过与其它模型比较,发明人采用与电除尘器实际工作状态最接近的数学模型作为电场模块模拟时所用的数学模型。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泊松方程描述电除尘器电势分布,采用电流连续性方程描述电除尘器的空间电荷分布。另外,用Peek方程描述起晕场强。具体地,
泊松方程为:▽2V=-ρion0
其中,V为电场电势,ρion为离子电荷密度,ε0为空气介电常数。
电流连续性方程为:▽·(ρion(bE+U)-D▽ρion)=0;
其中,b为离子迁移率,E为电场强度,U为气流速度,D为离子扩散系数。
Peek方程为: E o = 3.1 e 6 [ V / m ] δ ( 1 + 0.0308 [ m 0.5 ] δr )
其中,E0为起晕场强,δ为相对于标态的气体相对密度,r为电晕线曲率半径。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两种电晕线建立电场的微观单元模型,一种为无针刺的圆柱形电晕线,如图2(a)至图2(d)所示。图2(a)是电势梯度流线,图2(b)电势梯度等值线图,图2(c)无尘饼时空间电荷密度等值线图,图2(d)有尘饼(厚度1mm)时空间电荷等值线图;一种为针刺线电晕线,如图3所示。利用软件工具分别求解这两种电晕线的电场,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以使模拟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2)气体流场模块
(1)气体流场模拟中采用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如雷诺应力的Navier-Stokes方程),湍流模型采用k-ε或SST方程。
方程的具体表达式如下:
连续性方程:▽·(ρU)=0;
其中,ρ为气体密度;U为气体速度。
动量方程:
其中,μ为气体动力粘度;μt为湍流粘度;P为压力;k为湍动能。
SST模型方程: μ t = ρ a 1 k max ( a 1 ω , S F 2 ) ;
▿ · ( ρUk ) - ▿ · [ ( μ + μ t σ k ) ▿ k ] = P k - β ′ ρkω ;
▿ · ( ρUω ) - ▿ · [ ( μ + μ t σ ω ) ▿ ω ] = 2 ( 1 - F 1 ) 1 σ ω 2 ω ▿ k ▿ ω + α 3 ω k P k - β 3 ρ ω 2 ;
其中,S为涡量;F1、F2为混合函数;Pk为湍流生成速率;ω为湍流频率;α1、α3、σk、σw、σw2、β3为常数。
(2)建立电除尘器内的孔板模型
将电除尘器内孔板简化为Porous-jump模型,模拟的模型参数根据微观单元模拟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相关的模型参数由下式确定:
ζ = C 1 f 2 Re + C 2 exp ( - C 3 max ( 500 , Re ) ) ;
式中:ξ为阻力系数;C1、C2、C3为计算常数;f为孔板开孔率;Re为雷诺数;
(3)电除尘器内的电流体动力学(EHD)模拟
离子电荷受电场力作用而产生EHD二次流,而EHD对气体流场、压力降和湍流尺寸都会产生影响,图4(a)和图4(b)分别示例出EHD对气体流场和压降的影响。对微观单元的EHD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对气流和压力降的影响趋势。
3)颗粒流场模块
(1)颗粒流场模拟的数学模型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来跟踪大量颗粒的运动轨迹,并考虑其中的湍流扩散和布朗扩散,颗粒运动方程如下:
m p d u p dt = 1 8 C D π d p 2 ρ f | u f - u p | ( u f - u p ) + 1 6 π d p 3 g ( ρ p - ρ f ) + qE + F dis
式中:mp为颗粒质量;uf和up分别为气体和颗粒的速度;CD为颗粒阻力系数;dp为颗粒直径;ρf和ρp分别为气体和颗粒的密度;q为颗粒带的电荷量;E为电场强度;Fdis为由于湍流扩散和布朗扩散产生的力。
(2)根据颗粒运动方程,对粉尘颗粒在气体流场、电场中的微观运动进行模拟,建立微观数学模型。因电除尘器实际工作过程中,粉尘颗粒在经过电场时,会带上不同的电荷,即存在颗粒充电过程,所以在颗粒流场模型构建过程中,要对粉尘颗粒在气体流场、电场中的微观运动进行模拟,从而建立微观数学模型。
4)尘饼生成模块
1)确定尘饼生成中所用的数学模型
粉尘颗粒在电除尘器中运动,遵循牛顿第二定律,受到阻力、重力、电场力以及颗粒扩散等的影响,而在粉尘颗粒向极板运动,并沉积在极板上形成尘饼的过程中,还要考虑颗粒之间的碰撞,考虑颗粒之间的接触力、范德华力、电场力,并受粉尘荷电量的影响。
在尘饼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力及方程如下:
法向接触力:
其中,E为颗粒弹性模量;为颗粒平均半径;ξn为接触点的相对法向位移;vij为颗粒间相对速度;为单位向量;γn为阻尼系数;
切向接触力: F ij s = - sgn ( ξ s ) μ s | F ij n | [ 1 - ( 1 - min ( ξ s , ξ s , max ) ξ s , max ) 3 2 ] ;
其中,μs为静摩擦系数;ξs接触点的相对切向位移;ξs,max颗粒开始滑动时距接触点的最大相对切向位移;
范德华力: F ij vdw = - H a 6 × 64 R i 3 R j 3 ( h + R i + R j ) ( h 2 + 2 R i h + 2 R j h ) 2 ( h 2 + 2 R i h + 2 R j h + 4 R i R j ) 2 n ^ ij ;
其中,Ha为Hamaker常数;Ri、Rj为i和j颗粒半径;h为两个颗粒间的距离。
静电力:Fi e=qEa+q2/16πε0h2
其中,q颗粒电荷数;Ea颗粒处的电场强度。
扭转力: T i = Σ ( R i × F ij s + T ij r ) = Σ ( R i × F ij s - μ r R i | F ij n | ω i ^ ) ;
其中,为相对扭转力,μr相对粘性系数,颗粒旋转单位向量。
2)颗粒收集标准
粉尘颗粒在极板气流边界层中的运动对收尘效率很重要,因此对于粉尘被极板收集的过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三阶段收集方法,即:首先颗粒穿透边界层到达极板壁面,失败者返回主流而不能收集;然后粉尘颗粒与壁面碰撞,收集或反弹;最后被反弹的颗粒逆向穿过边界层,失败收集,成功回到主流,产生二次飞场。
3)建立尘饼生成的微观单元模型
在固定局部电场下,采用DEM方法建立均匀静电场和非均匀静电场时的尘饼微观模型。电除尘器实际工作中,电场和尘饼会相互影响,两者之间会产生耦合效应,所以,在建立尘饼生成的微观单元模型时,也会将尘饼和电场之间的耦合效应考虑到微观单元模型中。
实际上,步骤A为理论分析阶段,具体为,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修正,使其符合电除尘器系统的各个微观单元的工作机理,从而构建各个微观单元的模型。其所述模块的微观单元不能达到试验的尺度。
B、对所述微观单元模型及其模型参数进行实验验证,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所述模型参数进行修正,确定所述电除尘器系统的模块模型:
对上述步骤A确定的微观单元进行放大,使之达到能够试验的尺度。然后对所建立的微观单元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使模型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至此,对电除尘器系统的各个模块的模型确定完成。
步骤S101构建了单个单元模块的模型,且该构建方法是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对各个单元模块的工作机理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分析,并且所构建的模型的模型参数与实际条件较为接近,为研究单个因素(或单元模块)对整个电除尘器系统的除尘效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S102、将确定的模块模型进行耦合,生成基准模块模型: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气体流场模型、颗粒流场模型和电场模型中的至少两个耦合在一起。优选,将这三个模块模型耦合在一起,将三个模块耦合在一起生成的基准模块模型与电除尘器实际工作的状态更接近,模拟结构更准确。
在电除尘器系统中,由于气体流场、颗粒流场和电场均可以在瞬间形成,所以本发明中的气体流场模型、颗粒流场模型和电场模型均可以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来构建。采用CFD方法构建的上述三个模块模型在时间尺度上是一致的,所以可以将上述三个模型直接进行耦合,生成基准模块模型。在实际操作中,不同模块的耦合是在软件中完成的,将预先设定好的相关模型及其相关参数输入到相关软件如ansys CFX,通过该软件即可自动完成模型的耦合。
本实施例在将上述三个模块模型进行耦合时,由于气体是连续相,而颗粒是离散相,在耦合过程中,首先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和离散相模型(DPM)将气体和颗粒进行耦合生成第一基准模块模型;然后对第一基准模块模型进行试验验证,根据试验结果对第一基准模块模型的模型参数进行修正;然后将修正后的第一基准模块模型应用到电场模型中,生成第二基准模块模型。
在将第一基准模块模型应用到电场模型中时,气体流场、颗粒流场和电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如EHD二次流、由于颗粒带电导致的电场畸变等等,会使早先生成的模型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别,所以,在耦合生成第二基准模块模型后,优选地,还需要对第二基准模块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并根据实验结果对第二基准模块模型的模型参数进行修正,修正后的第二基准模块模型为气体流场、颗粒流场和电场模块模型耦合生成的基准模块模型。
S103、将从所述尘饼生成模型中导出的尘饼生成结果应用到基准模块模型,生成电除尘器系统的集成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尘饼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其与颗粒流场、气体流场和电场的形成过程不同(颗粒流场、气体流场和电场的形成过程可以瞬间完成),所以其模型的构建方法与其它三个模块模型的构建方法也不同,本实施例中,尘饼生成模型采用离散元(DEM)方法构建完成。
在将尘饼生成模型与基准模块中的耦合过程中,由于两者的时间尺度不同,故不能将尘饼生成模型直接应用到基准模块模型中。本实施例采用一种off-line的耦合方式,具体地,首先将从由DEM方法构建的尘饼生成模型中生成的尘饼生成结果以图表或公式的方式导出,然后将表示尘饼生成结果的图表或公式用于CFD软件,从而实现将从尘饼生成模型中导出的尘饼生成结果应用到基准模块模型中,生成电除尘器系统的集成模型。例如,本实施例中尘饼生成模型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实现与基准模块模型的耦合:首先,对尘饼生成过程中粉尘颗粒的堆积情况采用离散元分析软件PFC进行模拟;模拟完成后,将尘饼生成过程中粉尘颗粒的堆积情况的相关数据以图表或公式的方式导出,并将图表中的参数或公式直接应用于CFD软件(如CFX等),最后生成电除尘器系统的集成模型。
S104、对电除尘器系统的集成模型进行宏观模拟:
对生成的电除尘器系统的集成模型进行宏观模拟,即将该集成模型应用到现场进行模拟。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除尘器系统的模拟方法,从研究各个模块的微观单元着手,对电除尘器系统的各个模块尤其是对电除尘器工作有较大影响的模块进行了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的模拟,对电除尘器系统内的每个单独的模块的工作机理有了较为清楚和深入的认识,对以后研究单独一个模块对整个电除尘器系统的影响打下了基础,提供了指导作用。
同时,本实施例将至少两个独立的模块模型耦合在一起,得到电除尘器系统内各个场的运动规律及相互作用规律,最终可以预测电除尘器的收尘效率,并可在此模型上进行影响电除尘器效率的单因素试验,直观地对影响收尘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电除尘器的设计、运行、优化提供参考。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除尘器系统的模拟方法由于考虑了各个模块的相互作用,能够模拟各个模块共同作用,其模拟条件与电除尘器的实际工作条件更接近,其模拟结果更准确。
上述实施例在将独立的模块模型耦合在一起生成基准模块模型以后,未对基准模块模型进行修正,为了使模型与电除尘器实际工作的状态更接近,还可以在步骤S102之后和步骤S103之前,对生成的基准模块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并根据试验结果对该基准模块模型进行修正,使其更符合电除尘器的实际工作状态。
此外,在步骤S104对电除尘器系统的集成模型进行宏观模拟之后,还可以包括将电除尘器系统的宏观模拟结果与电除尘器系统的实体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对电除尘器系统的集成模型进行修正,使生成的电除尘器系统的集成模型更加符合电除尘器系统的实际工作状态,使其模拟结果更加准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电除尘器系统的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电除尘器系统的模块模型和尘饼生成模型,其中,所述模块模型包括电场模型、气体流场模型、颗粒流场模型中的至少两个;
将确定的所述模块模型进行耦合,生成基准模块模型;
将从所述尘饼生成模型中导出的尘饼生成结果应用到所述基准模块模型,生成电除尘器系统的集成模型并进行电除尘器系统的宏观模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电除尘器系统的模块模型和尘饼生成模型,包括:
对电除尘器系统模块模型和尘饼生成模型的微观单元进行模拟,确定所述微观单元模型的模型参数,其中,所述微观单元是指在电除尘器系统模块模型或尘饼生成模型中,能够代表所述模块几何结构和/或物理现象的最小单元;
对所述模型参数进行试验验证,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所述模型参数进行修正,确定所述电除尘器系统的模块模型和尘饼生成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确定的所述模块模型进行耦合,生成基准模块模型,包括: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将所述气体流场模型和所述颗粒流场模型进行耦合,生成第一基准模块模型;
对所述第一基准模块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所述第一基准模块模型的模型参数进行修正;
将所述第一基准模块模型应用到所述电场模型中,生成第二基准模块模型;
对所述第二基准模块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所述第二基准模块模型的模型参数进行修正,生成所述基准模块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电除尘器系统的宏观模拟之后,还包括:将电除尘器系统的宏观模拟结果与所述电除尘器系统的实体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对所述电除尘器系统的集成模型进行修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成基准模块模型之后,在所述将从所述尘饼生成模型中导出的尘饼生成结果应用到所述基准模块模型之前,还包括:对所述基准模块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所述基准模块模型进行修正。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场模型、气体流场模型和/或颗粒流场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构建。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尘饼生成模型采用离散元方法构建。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尘饼生成结果以图表或公式的方式导出。
CN201310118012.XA 2013-04-07 2013-04-07 电除尘器系统的模拟方法 Active CN1032184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8012.XA CN103218486B (zh) 2013-04-07 2013-04-07 电除尘器系统的模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8012.XA CN103218486B (zh) 2013-04-07 2013-04-07 电除尘器系统的模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8486A CN103218486A (zh) 2013-07-24
CN103218486B true CN103218486B (zh) 2015-10-28

Family

ID=48816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8012.XA Active CN103218486B (zh) 2013-04-07 2013-04-07 电除尘器系统的模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184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3950B (zh) * 2014-03-19 2017-01-11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场数值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04268306B (zh) * 2014-08-04 2018-03-23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尘饼结构特性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04785374B (zh) * 2015-03-24 2016-10-05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除尘器性能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909469B (zh) * 2019-11-19 2023-03-31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低低温电除尘器选型设计装置及选型设计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9034A (zh) * 2009-11-24 2011-05-25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除尘器气流分布模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9034A (zh) * 2009-11-24 2011-05-25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除尘器气流分布模拟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deling of Particle Trajectories in a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ESP) for Small-Scale Wood Combustion;Janne-Petteri Niemela;《Master"s Thesis of University of Jyvaskyla》;20090325;1-96 *
静电除尘器数值模拟;龙正伟等;《化工学报》;20121130;第63卷(第11期);3393-340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8486A (zh) 2013-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8486B (zh) 电除尘器系统的模拟方法
Hsiao et al. Effect of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on the collection efficiency of axial flow cyclones
Von der Weiden et al. Particle Loss Calculator–a new software tool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aerosol inlet systems
Guo et al.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multiscale model for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ion
El-Emam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tandard cyclone separators by using CFD–DEM simulation with realistic bio-particulate matter
CN104785374B (zh) 一种电除尘器性能检测方法及装置
Li et al. CFD simulation of high-temperature effect on EHD characteristics in a wire-plat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Dong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electrohydrodynamic flow and fine-particle collection efficiency in a spike electrode-plat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Lei et al. EHD turbulent flow and Monte-Carlo simulation for particle charging and tracing in a wire-plat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CN110489777A (zh) 一种阵列孔电火花超声复合加工流场仿真方法
CN102230943A (zh) 一种测量气固两相流动中颗粒运动速度的方法
Adamiak et al. Deposition efficiency of dust particles on a single, falling and charged water droplet
Zhang et al.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iffusion charging effect on collection efficiency in wire-plat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
Xu et al. Fine particle behavior in the air flow past a triangular cylinder
Jing et al. Study on coal dust diffusion law and new pneumatic spiral spray dedusting technology at transfer point of mine cross roadway
Idelsohn et al. The P-DNS method for turbulent fluid flows: an overview
Straub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ulti-stage cloud water collector Part 2: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calibration
Mahmoudi et al. Numerical study of low Reynolds inertial impactors with elliptical impaction plate
Ta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tudy of aerosol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mechanisms
Hu et al. Research on KMC-based evolution simulation of dust particles in virtual campus environment
Zhao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sampling performance of a large particle inlet
Gupta Capture of respirable dust using maintenance free impingement screen
González et al. Study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article Collection and Trajectory of Particle Motion in a Duct-typ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with Seven Circular Corona Wires
Li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Particle De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Inside a Scale Hybrid Particulate Collector
Patel Studies on Numerical Analysis i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A Revie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