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14307A - 小麦灌浆中后期保绿延衰剂及高效增产技术的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小麦灌浆中后期保绿延衰剂及高效增产技术的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14307A
CN103214307A CN201310121969XA CN201310121969A CN103214307A CN 103214307 A CN103214307 A CN 103214307A CN 201310121969X A CN201310121969X A CN 201310121969XA CN 201310121969 A CN201310121969 A CN 201310121969A CN 103214307 A CN103214307 A CN 103214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at
gram
urea
later periods
primary phosph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219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伟
张婧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12196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1430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14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43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灌浆中后期保绿延衰剂及高效增产技术的操作方法,它是在小麦进入灌浆后期,即小麦籽粒形成初期至小麦乳熟初期,喷施杀菌剂戊唑醇(或丙环唑、或三唑酮、或烯唑醇、或苯醚甲环唑、或氟环唑)、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及叶面肥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混合物,使小麦保绿延衰成熟,小麦成熟时落黄为鲜金黄色。对小麦病害防治效果达90.17-100%,小麦千粒重增加4.12-6.62克、亩增产42.90-87.96公斤。

Description

小麦灌浆中后期保绿延衰剂及高效增产技术的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的增产技术,确切的说是在小麦灌浆中后期, 将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混合兑水后喷雾到小麦叶片,使小麦保绿延衰成熟且使小麦增产的高效生产技术。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对我国的国计民生影响较大,根据统计局发布显示,2012年年小麦的播种面积24400千公顷,总产1.175亿吨。
小麦从种子萌发、出苗、生根、长叶、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实,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到产生新的籽粒,叫小麦的一生。小麦的生长周期又可分为三个生长阶段:苗期阶段 、中期阶段、后期阶段。根据小麦不同阶段的生育特点,为了便于栽培管理,可把小麦的一生划分为12个生育时期,即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
叶是小麦植株制造有机养料的主要器官。叶片中有叶绿体,它能利用太阳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小麦绿叶在阳光下的这种生理活动,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小麦的旗叶是小麦生长后期光合效率最高的叶片,它对籽粒的形成和产量贡献最大,同时还是小麦籽粒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
小麦的田间管理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传统的小麦田间生产管理大都注重在苗期至小麦灌浆前期进行,如:追施拔节肥、病虫害防治及“一喷三防”等,而进入小麦灌浆中后期农业生产上不再进行延续管理,这种循规蹈矩的模式,不仅制约了小麦正常的生理生长发育,而且还影响了小麦生物量的积累及小麦产量的增加。其弊端为:(1)小麦根的吸收、运输能力及茎杆的运输能力逐渐下降,特别是进入小麦灌浆后期,小麦根的吸收、运输能力及茎杆的运输能力变得越来越差。土壤中的N素、K素、P素等营养物质不能有效的运输到小麦的上部,使得小麦灌浆需要的营养物质缺乏。均影响了小麦生物量的积累,进而影响了小麦产量的生成。(2)由于农药肥料都有一定的有效期,在小麦灌浆前期进行的“一喷三防”,到小麦灌浆后期,其所喷施的农药、叶面肥等,均已失效、或消失,不能被小麦吸收利用,使得小麦的叶枯病、叶锈病、杆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危害加重,加快了小麦生理功能及抗逆能力的下降,导致叶片光能利用率降低,使小麦穗小粒瘪、千粒重低。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070935.2“小麦后期叶片的保护增产管理方法”的发明技术,是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杀菌剂以保护小麦叶片,仅减少小麦病理性病害的发生;而没有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进行小麦叶片的综合保护,仍然达不到高效增产的最佳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小麦灌浆中后期保绿延衰的高效增产综合生产技术,在小麦进入灌浆中后期,继续进行延续管理,将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混合兑水后喷雾到小麦叶片,以延缓小麦灌浆强度的衰减,使小麦保绿延衰成熟,增加粒重和产量,使小麦成熟落黄时为鲜金黄色,从而达到小麦高效增产的最佳效果。
本发明选用的物质为市场上常有的、在农业生产上常用的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杀菌剂为:戊唑醇、丙环唑、三唑酮、烯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环唑;植物生长调节剂为赤霉素;叶面肥为尿素和磷酸二氢钾。
戊唑醇、丙环唑、三唑酮、烯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环唑:是三唑类高效、低毒、内吸、广谱杀菌剂,且对植物具有调节生理效能。广泛应用于粮食、果树、蔬菜、烟草等作物,有效防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叶斑病、叶枯病、颖枯病、黑星病,黑痘病、白腐病、斑点落叶病、褐斑病等。
戊唑醇:
英文通用名:Tebuconazole
化学名称:(RS)-1-(4-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
相对分子质量:307.8
化学式:C16H22ClN3O
戊唑醇分子结构式:
 
丙环唑:
英文通用名:propiconazole
化学名称:1-[2-(2,4-二氯苯基)-4-丙基-1,3-二氧戊环-2-甲基]-1氢-1,2,4三唑
相对分子质量:342.2
化学式:C15H17Cl2N3O2
丙环唑分子结构式:
Figure 487481DEST_PATH_IMAGE002
                  
 三唑酮:
英文通用名:triadimefon
化学名称:1一(4一氯苯氧基)一3,3一二甲基一1一(1H-1,2,4一三唑-l-基)-2-丁醇
相对分子质量:293.7
化学式:C14H16ClN3O2
三唑酮分子结构式:
                     
烯唑醇:
英文通用名:diniconazole
化学名称:(E)-(RS)-1-(2, 4-二氯苯基)-4,4-二甲基-2-(1H-1,2,4-三唑-1-基)戊-1烯-3-醇
相对分子质量:326.22
化学式:C15H17Cl2N3O
烯唑醇分子结构式:
Figure 553843DEST_PATH_IMAGE004
                     
苯醚甲环唑:
英文通用名:difenoconazole
化学名称:1-(2-[4-(4-氯苯氧)-2-氯苯基]-4-甲基-1,3-二恶戊烷-2-基甲基)-H-1,2,4-三唑
相对分子质量:406.26
化学式:C19H17Cl2N3O3
苯醚甲环唑分子结构式:
Figure 832378DEST_PATH_IMAGE005
                     
氟环唑:
英文通用名:epoxiconazole
化学名称:(2RS,3RS)-1-[3-(2一氯苯基)-2,3一环氧-2-(4一氟苯基)丙基]一1氢一1,2,4一三唑
相对分子质量:329.756
化学式:C17H13ClFN3O
氟环唑分子结构式:
Figure 777200DEST_PATH_IMAGE006
                     
赤霉酸:
是广泛存在的一类植物激素,可刺激叶的生长。
别名:赤霉素、九二0、奇宝
英文通用名:gibberellic acid
化学名称:2,4a,7-三羟基-1-甲基-8-亚甲基赤霉-3-烯-1,10-二羧酸-1,4a-内酯
相对分子质量:346.37
化学式:C19H22O6
赤霉酸分子结构式:
                 
尿素:
尿素中含有较多的N源,N的含量为46%,农业上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
英文通用名:urea
相对分子质量:60.06
化学式:CH4N2O
尿素分子结构式:
Figure 636014DEST_PATH_IMAGE008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钾中含有较多的P源和K源,P2O5的含量为52%、K2O的含量为34%,农业上用作高效磷钾复合肥。
英文通用名:Potassium Phosphate Monobasic
相对分子质量:136.09
化学式:KH2PO4
磷酸二氢钾分子结构式:
                 
N、P、K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性质:
N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酶以及NADP+、ATP的重要组成成分; P是NADP+、ATP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能量转换中起重要作用;K在光合作用合成及运输糖类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本发明的用量也是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试验总结得出的,各原料667平方米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1、杀菌剂任选一种,有效成分使用量:
戊唑醇        6-9克           丙环唑            6-9克       三唑酮        6-9克
烯唑醇        6-9克           苯醚甲环唑     6-9克       氟环唑        6-9克
2、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效成分使用量:
赤霉素  1-2克
3、叶面肥,商品使用量:
尿  素  300-400克    磷酸二氢钾  80-100克
本发明的操作方法是在小麦进入灌浆中后期,即在小麦籽粒形成初期至乳熟初期,将杀菌剂中的戊唑醇、或丙环唑、或三唑酮、或烯唑醇、或苯醚甲环唑、或氟环唑任选一种与叶面肥尿素及磷酸二氢钾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混合使用,每667平方米任选一种戊唑醇或丙环唑、或三唑酮、或烯唑醇、或苯醚甲环唑、或氟环唑有效成分用药量为6.0-9.0克、46%尿素667平方米商品用量300-400克、98%磷酸二氢钾667平方米商品用量80-100克、赤霉酸有效成分用药量1.0-1.2克,兑水40-50公斤混合均匀喷雾,喷施1-2次,喷药后6小时内如果遇雨再补喷。
喷施2次时,于小麦籽粒形成初期第1次喷施,第2次喷施在小麦乳熟初期,每667平方米喷施杀菌剂中的戊唑醇、或丙环唑、或三唑酮、或烯唑醇、或苯醚甲环唑、或氟环唑任选一种有效成分为6.0-7.0克、46%尿素亩商品用量300克、98%磷酸二氢钾亩商品用量80克、赤霉酸有效成分用药量1.0克,兑水40公斤,混合均匀喷雾。
喷施1次时,于小麦乳熟初期喷施,每667平方米喷施杀菌剂中的戊唑醇、或丙环唑、或三唑酮、或烯唑醇、或苯醚甲环唑、或氟环唑任选一种有效成分为8.0-9.0克、46%尿素亩商品用量400克、98%磷酸二氢钾亩商品用量100克、赤霉酸有效成分用药量1.2克,兑水50公斤,混合均匀喷雾。
本发明技术能提高小麦叶片的生理功能,使小麦保绿延衰成熟、延缓灌浆强度的衰减,增加粒重和产量,小麦成熟时落黄为鲜金黄色,对小麦病害防治效果达90.17-100%,小麦千粒重增加4.12-6.62克、亩增产42.90-87.96公斤。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011年度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设计处理总计为8个(具体见表1),每处理重复4次,共计32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15m2。每667平方米兑水50公斤。
 
Figure 619200DEST_PATH_IMAGE010
 注:表1中①、②、③为戊唑醇(或丙环唑、或三唑酮、或烯唑醇、或苯醚甲环唑、或氟环唑)有效成分为6、8、9克/亩;④为赤霉酸有效成分1.2克+46%尿素400克/亩+98%磷酸二氢钾100克/亩;⑤为①+④;⑥为②+④;⑦为③+④;⑧为清水。
试验例1:在临泉县杨桥镇郭沟村,小麦品种为济麦22,施药时间5月8日(小麦籽粒形成初期)、5月16日(小麦乳熟初期)试验药剂杀菌剂为25%戊唑醇水乳剂,试验结果如下:
1.1、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1)5月16日喷施1次,各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见表2、表3。
Figure 91769DEST_PATH_IMAGE011
由表2知:戊唑醇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1次,其千粒重增加比空白对照增加4.15-5.59克。
由表2知:戊唑醇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1次,其产量增加比空白对照产量增加50.80-68.33公斤/亩,增加了8.99%-12.09%。
(2)喷施2次,即5月8日第一次喷施,5月16日第二次喷施,各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见表4、表5。
 
Figure 490969DEST_PATH_IMAGE013
 
Figure 715277DEST_PATH_IMAGE014
由表4知:戊唑醇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2次,其千粒重增加比空白对照增加4.26-6.16克。
由表5知:戊唑醇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2次,其产量增加比空白对照产量增加52.11-80.32公斤/亩,增加了9.22%-14.21%。
1.2、药剂处理对小麦中后期病害的影响,见表6。
Figure 104670DEST_PATH_IMAGE015
(1)5月16日喷施1次药剂处理对小麦中后期病害的影响
由表6知:戊唑醇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1次,其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为90.17%-95.22%。
(2)喷施2次药剂处理对小麦中后期病害的影响
由表6知:戊唑醇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2次,其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为93.13%-99.44%。
试验例2:在阜阳市农科院试验基地,小麦品种为周麦22,施药时间5月8日(小麦籽粒形成初期)、5月16日(小麦乳熟初期)试验药剂杀菌剂为25%丙环唑乳油,试验结果如下:
2.1、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1)5月16日喷施1次各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见表7、表8。
Figure 451337DEST_PATH_IMAGE016
Figure 863864DEST_PATH_IMAGE017
由表7知:丙环唑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1次,其千粒重增加比空白对照增加4.46-5.94克。
由表8知:丙环唑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1次,其产量增加比空白对照产量增加53.07-66.12公斤/亩,增加了9.86%-12.28%。
(2)喷施2次各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Figure 688601DEST_PATH_IMAGE018
 
Figure 870183DEST_PATH_IMAGE019
由表9知:丙环唑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2次,其千粒重增加比空白对照增加4.83-6.04克。
由表10知:丙环唑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2次,其产量增加比空白对照产量增加57.47-71.86公斤/亩,增加了10.67%-13.35%。
2.2、药剂处理对小麦中后期病害的影响与分析
Figure 719295DEST_PATH_IMAGE020
(1)5月16日喷施1次药剂处理对小麦中后期病害的影响
由表11知:丙环唑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1次,其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为93.80%-96.80%。
(2)喷施2次药剂处理对小麦中后期病害的影响
由表11知:丙环唑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2次,其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为95.07%-99.71%。
试验例3:在安徽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小麦品种为泛麦5号,施药时间5月7日(小麦籽粒形成初期)、5月13日(小麦乳熟初期)试验药剂杀菌剂为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试验结果如下:
3.1、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1)5月13日喷施1次各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见表12、表13
Figure 681435DEST_PATH_IMAGE021
 
Figure 247546DEST_PATH_IMAGE022
由表12知:三唑酮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1次,其千粒重增加比空白对照增加4.13-5.30克。
由表13知:三唑酮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1次,其产量增加比空白对照产量增加42.90-50.86公斤/亩,增加了9.73%-11.54%。
(2)喷施2次各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Figure 345952DEST_PATH_IMAGE023
Figure 34422DEST_PATH_IMAGE024
由表14知:三唑酮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2次,其千粒重增加比空白对照增加4.83-5.35克。
由表15知:三唑酮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2次,其产量增加比空白对照产量增加47.22-59.67公斤/亩,增加了10.71%-13.53%。
3.2、药剂处理对小麦中后期病害的影响与分析
Figure 421541DEST_PATH_IMAGE025
(1)5月13日喷施1次药剂处理对小麦中后期病害的影响
由表16知:三唑酮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1次,其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为92.75%-96.01%。
(2)喷施2次药剂处理对小麦中后期病害的影响与分析
由表16知:三唑酮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2次,其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为95.64%-99.57%。
2012年度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设计处理总计为8个(具体见表17),每处理重复4次,共计32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15m2。每667平方米兑水40公斤。
注:表1中①、②、③为戊唑醇(或丙环唑、或三唑酮、或烯唑醇、或苯醚甲环唑、或氟环唑)有效成分本别为6、8、9克/亩;④为赤霉酸有效成分1.0克+46%尿素300克/亩+98%磷酸二氢钾80克/亩;⑤为①+④;⑥为②+④;⑦为③+④;⑧为清水。
试验例4:在临泉县白庙镇卞庄村小麦品种为淮麦22,施药时间5月9日(小麦籽粒形成初期)、5月15日(小麦乳熟初期)试验药剂杀菌剂为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试验结果如下:
4.1、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1)5月15日喷施1次各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见表18、表19
Figure 308037DEST_PATH_IMAGE027
 
Figure 105091DEST_PATH_IMAGE028
由表18知:烯唑醇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1次,其千粒重增加比空白对照增加4.12-5.71克。
由表19知:烯唑醇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1次,其产量增加比空白对照产量增加56.76-66.07公斤/亩,增加了10.62%-12.36%。
(2)喷施2次各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见表20、表21。
Figure 949737DEST_PATH_IMAGE030
由表20知:烯唑醇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2次,其千粒重增加比空白对照增加4.37-6.38克。
由表21知:烯唑醇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2次,其产量增加比空白对照产量增加55.12-78.58公斤/亩,增加了10.31%-14.70%。
4.2、药剂处理对小麦中后期病害的影响,见表22。
Figure 22735DEST_PATH_IMAGE031
(1)5月15日喷施1次药剂处理对小麦中后期病害的影响与分析
由表22知:烯唑醇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1次,其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为90.76%-94.76%。
(2)喷施2次药剂处理对小麦中后期病害的影响与分析
由表22知:烯唑醇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2次,其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为95.53%-100.00%。
试验例5:在阜阳市农科院试验基地,小麦品种为皖麦53,施药时间5月9日(小麦籽粒形成初期)、5月15日(小麦乳熟初期)试验药剂杀菌剂为25%苯醚甲环唑乳油,试验结果如下:
5.1、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1)5月15日喷施1次各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见表23、表24.
Figure 554473DEST_PATH_IMAGE032
 
Figure 712921DEST_PATH_IMAGE033
由表23知:苯醚甲环唑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1次,其千粒重增加比空白对照增加4.94-6.52克。
由表24知:苯醚甲环唑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1次,其产量增加比空白对照产量增加54.57-82.20公斤/亩,增加了10.08%-15.18%。
(2)喷施2次各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见表25、表26。
Figure 158946DEST_PATH_IMAGE034
由表25知:苯醚甲环唑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2次,其千粒重增加比空白对照增加5.00-6.62克。
由表26知:苯醚甲环唑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2次,其产量增加比空白对照产量增加63.87-87.96公斤/亩,增加了11.80%-16.25%。
5.2、药剂处理对小麦中后期病害的影响,见表27.
Figure 553204DEST_PATH_IMAGE036
(1)5月15日喷施1次药剂处理对小麦中后期病害的影响
由表27知:苯醚甲环唑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1次,其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为90.61%-96.77%。
(2)喷施2次药剂处理对小麦中后期病害的影响
由表27知:苯醚甲环唑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2次,其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为93.65%-99.75%。
试验例6:在安徽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小麦品种为淮麦25,施药时间5月6日(小麦籽粒形成初期)、5月12日(小麦乳熟初期)试验药剂杀菌剂为12.5%氟环唑悬浮剂,试验结果如下:
6.1、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1)5月12日喷施1次各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见表28、表29。
 
Figure 950130DEST_PATH_IMAGE038
由表28知:氟环唑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1次,其千粒重增加比空白对照增加4.22-5.37克。
由表29知:氟环唑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1次,其产量增加比空白对照产量增加44.85-57.11公斤/亩,增加了9.95%-12.67%。
(2)喷施2次各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见表30、表31。
Figure 997720DEST_PATH_IMAGE039
Figure 307479DEST_PATH_IMAGE040
由表30知:氟环唑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2次,其千粒重增加比空白对照增加4.27-5.46克。
由表31知:氟环唑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2次,其产量增加比空白对照产量增加46.42-63.50公斤/亩,增加了10.08%-13.79%。
6.2、药剂处理对小麦中后期病害的影响与分析,见表32。
Figure 440520DEST_PATH_IMAGE041
(1)5月12日喷施1次药剂处理对小麦中后期病害的影响与分析
由表32知:氟环唑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1次,其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为95.00%-96.57%。
(2)喷施2次药剂处理对小麦中后期病害的影响与分析
由表32知:氟环唑与赤霉酸、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2次,其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为96.99%-100%。

Claims (4)

1.一种小麦灌浆中后期保绿延衰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围内的原料配制而成:
(1)杀菌剂任选一种有效成分使用量
戊唑醇 6-9克  丙环唑 6-9克  三唑酮 6-9克
烯唑醇 6-9克  苯醚甲环唑 6-9克  氟环唑 6-9克;
(2)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效成分使用量:
赤霉素  1-2克;
(3)叶面肥,商品使用量:
尿  素  300-400克    磷酸二氢钾  80-100克。
2.一种小麦灌浆中后期保绿延衰剂及高效增产技术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小麦进入灌浆中后期,即在小麦籽粒形成初期至乳熟初期,将杀菌剂中的戊唑醇、或丙环唑、或三唑酮、或烯唑醇、或苯醚甲环唑、或氟环唑任选一种与叶面肥尿素及磷酸二氢钾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混合使用,每667平方米任选一种戊唑醇、或丙环唑、或三唑酮、或烯唑醇、或苯醚甲环唑、或氟环唑有效成分用药量为6.0-9.0克、46%尿素667平方米商品用量300-400克、98%磷酸二氢钾667平方米商品用量80-100克、赤霉酸有效成分用药量1.0-1.2克,兑水40-50公斤混合均匀喷雾,喷施1-2次,喷药后6小时内如果遇雨再补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麦灌浆中后期保绿延衰剂及高效增产技术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喷施2次时,于小麦籽粒形成初期第1次喷施,第2次喷施在小麦乳熟初期,每667平方米喷施杀菌剂中的戊唑醇、或丙环唑、或三唑酮、或烯唑醇、或苯醚甲环唑、或氟环唑任选一种有效成分为6.0-7.0克、46%尿素亩商品用量300克、98%磷酸二氢钾亩商品用量80克、赤霉酸有效成分用药量1.0克,兑水40公斤,混合均匀喷雾。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麦灌浆中后期保绿延衰剂及高效增产技术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喷施1次时,于小麦乳熟初期喷施,每667平方米喷施杀菌剂中的戊唑醇、或丙环唑、或三唑酮、或烯唑醇、或苯醚甲环唑、或氟环唑任选一种有效成分为8.0-9.0克、46%尿素亩商品用量400克、98%磷酸二氢钾亩商品用量100克、赤霉酸有效成分用药量1.2克,兑水50公斤,混合均匀喷雾。
CN201310121969XA 2013-04-10 2013-04-10 小麦灌浆中后期保绿延衰剂及高效增产技术的操作方法 Pending CN1032143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21969XA CN103214307A (zh) 2013-04-10 2013-04-10 小麦灌浆中后期保绿延衰剂及高效增产技术的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21969XA CN103214307A (zh) 2013-04-10 2013-04-10 小麦灌浆中后期保绿延衰剂及高效增产技术的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4307A true CN103214307A (zh) 2013-07-24

Family

ID=48812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21969XA Pending CN103214307A (zh) 2013-04-10 2013-04-10 小麦灌浆中后期保绿延衰剂及高效增产技术的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1430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7679A (zh) * 2014-05-15 2014-07-30 王和绥 一种小麦灌浆期的农药
CN108249995A (zh) * 2018-02-09 2018-07-06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一种延缓小麦旗叶衰老的小麦专用追肥及应用
CN109757508A (zh) * 2019-01-25 2019-05-1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小麦专用药剂及其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56A (zh) * 1992-08-25 1993-02-24 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高效、多功能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432272A (zh) * 2002-01-18 2003-07-30 四川省种子公司 一种杂交水稻制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56A (zh) * 1992-08-25 1993-02-24 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高效、多功能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432272A (zh) * 2002-01-18 2003-07-30 四川省种子公司 一种杂交水稻制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桄: "小麦中后期根外追肥与化控增产技术", 《四川农业科技》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7679A (zh) * 2014-05-15 2014-07-30 王和绥 一种小麦灌浆期的农药
CN108249995A (zh) * 2018-02-09 2018-07-06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一种延缓小麦旗叶衰老的小麦专用追肥及应用
CN109757508A (zh) * 2019-01-25 2019-05-1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小麦专用药剂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6694B (zh) 一种花生的施药方法
CN101473843B (zh) 一种复合型玉米种衣剂
CN101828557A (zh) 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己唑醇复配杀菌剂
CN102674944A (zh) 一种作物营养抗旱剂
Adnan et al. Role of micro nutrients bio-fortification in agriculture: A review
CN103843636B (zh) 一种有机高钙营养苹果双向化调方法
CN109329291A (zh)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449078A (zh) 一种小麦精准调控方法
CN103214307A (zh) 小麦灌浆中后期保绿延衰剂及高效增产技术的操作方法
CN103113151A (zh) 一种根治蔬菜果树重茬死苗烂根的生物全元素肥料
CN107056424A (zh) 一种水稻机直播促生长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827520B (zh) 一种提高小麦产量的化控制剂及化控方法
Kumar et al. Impact of nutri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on growth, productivity and profitability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US20220338479A1 (en) Plant priming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Sajimin et al. Evaluation on performance of some Sorghum bicolor cultivars as forage resources in the dry land with dry climate.
CN106069435B (zh) 一种直播水稻的栽培方法
CN100345802C (zh) 红薯营养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11517C (zh) 大豆生化种衣剂
CN102986687A (zh) 一种分蘖期水稻植物生长调节剂
CN108840752A (zh) 一种含有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物有机肥
CN109553480A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精准喷施的甘蔗增产增糖生长促进剂及其施用方法
CN107820779A (zh) 一种玉米种子的改性处理方法
CN109776164A (zh) 一种有利于植物生长的高稳定性离子钛
CN109694268A (zh) 一种以沙、煤渣为基质栽培西红柿的营养套餐及其应用
CN106472196A (zh) 一种水稻除虫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