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11659A - 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之托槽 - Google Patents

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之托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11659A
CN103211659A CN2013101726209A CN201310172620A CN103211659A CN 103211659 A CN103211659 A CN 103211659A CN 2013101726209 A CN2013101726209 A CN 2013101726209A CN 201310172620 A CN201310172620 A CN 201310172620A CN 103211659 A CN103211659 A CN 1032116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groove
ridge
antifriction
br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726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17262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116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11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16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12Brackets; Arch wires; Combinations thereof;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C7/14Brackets; Fixing brackets to teeth
    • A61C7/16Brackets; Fixing brackets to teeth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cemented to teeth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平衡矫正器之托槽是口腔正畸领域的。主要应用于口腔畸形的矫正,平衡矫正器的托槽形态为圆形托槽,以圆心为中心垂直向设计制动沟,内置制动嵴,水平向的为槽沟,内置减摩嵴,在槽沟的槽翼边缘有3对上下列平行的槽牙,槽翼上设计有牵引突,呈伞帽状,槽沟内放置正畸弓丝使用,减摩嵴和槽牙可以减少摩擦力系数和对牙齿进行三维控制,制动沟可以放置制动闸利用制动闸来完成停止近远中移动,牵引突之间使用牵引筋可以相互牵引,调整牙与牙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切牙和侧切牙基底面呈平面,尖牙和双尖牙呈弧形,主要用途是增加固位以保证矫正的正常进行。

Description

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之托槽
所属技术领域:
是口腔正畸领域中的一种新的发明技术
背景技术:
现在临床上使用的托槽有三大类:标准方丝弓托槽,矩形托槽和Begg细丝弓托槽。标准方丝弓托槽可以有效的利用方丝对牙齿施行三维控制,但同时存在缺点:对口腔整体致畸因素缺乏调整性,对矫正器以外有利于矫正因素的不能充分利用,不能有效的降低摩擦力在矫正过程中副作用,牵引配置的设计缺乏是不能满足相邻牙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主要原因,在操作的过程中加大工作量。矩形直丝弓托槽可以直接在托槽的设计中直接使用转矩来调整牙体的轴向及近远中位置,但是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托槽的精密控制,其结果存在调整难以控制现象,弓丝在托槽内因适应牙体应力位置的变化与邻牙之间常出现角度的误差。Begg细丝弓托槽可有效的降低摩擦力在矫正移动牙齿中所形成的阻力,高效的利用应力差来完成牙齿的移动,但是由于托槽的自身平衡控制不足要使用辅弓来完成调整,初学者不能在短期内精确使用,推广则慢社会效果亦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简单完成精确的临床操作为要求,以短时间完成矫正效果为目标而设计的固定矫正器托槽。平衡矫正器的托槽由牵引突、槽翼、槽牙、制动嵴、减摩嵴、结扎沟、基底部构成,设计形态为圆形,圆形直径为:上颌:中切牙直径为4.5毫米,侧切牙直径为4毫米;尖牙直径为4.5毫米,第一双尖牙直径为4毫米,第二双尖牙直径为4毫米,下颌:中切牙直径为3.5毫米,侧切牙直径为3.5毫米,尖牙直径为4.5毫米,第一双尖牙直径为4毫米,第二双尖牙直径为4毫米,上下颌牙齿托槽均为左右对称。上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基底面采用平面基底面,上下颌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的基底面均采用弧形基底面,上颌尖牙弧度中央距平面的距离为0.4毫米,上颌第一双尖牙基底面弧度中央距平面的距离为0.4毫米,上颌第二双尖牙基底面弧度中央距平面的距离为0.3毫米,下颌尖牙的基底面弧度中央距平面的距离为0.4毫米,下颌第一双尖牙的基底面弧度中央距平面的距离为0.3毫米,下颌第二双尖牙的基底面弧度中央距平面的距离为0.3毫米,托槽近远中基底边缘之间的假想线为假设的平面。托槽的高度: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的托槽高度为2.6毫米,上颌尖牙的高度为3.0毫米,上颌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的高度为2.6毫米,下颌尖牙的高度为2.7毫米,下颌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的高度为2.5毫米。托槽的正面形态:以圆心为中心,垂直向设计托槽的制动沟,水平向设计弓丝放置使用的槽沟,制动沟的设计深度整体低于托槽的槽沟,制动沟和槽沟的底部形态为突起弧形,即两边低于中间的形态,中间的高度比两边在水平位置时高出0.3毫米,槽沟的上下部位设计相交错的3个三角形槽牙,槽牙宽0.3毫米,高0.2毫米,厚0.3毫米。上下槽牙的牙尖平行线之间距离为0.6毫米,槽牙为2对,上下平行与减摩嵴,位置交错排列。槽沟内突出的减摩嵴为抛光的光滑面,槽牙上的平面为抛光后的光滑面。槽沟的深度为0.8毫米,即槽沟内突出的减摩嵴最高点至托槽槽翼平面的距离。制动沟的宽度为1毫米,制动沟内制动嵴中央突起要比两边高在水平位置时高出0.3毫米,制动嵴中央突出的最高点比槽沟内减摩嵴的最低点低0.2毫米,在四个槽翼中央分别设计四个牵引突,牵引突的形状为根部小而顶部大,顶部呈圆形突起,每个牵引突高0.7毫米,突顶直径为0.8毫米,突根部连接槽翼处直径为0.5毫米。基底部位于托槽的最下方,基底层的高度为0.4毫米,基底面有和槽沟相平行的固位沟5个,平均分布在基底面中部,每个固位沟底宽0.3毫米,顶宽0.2毫米,深度为0.3毫米,固位沟底部宽度大于基底面宽度呈倒凹状增加固定。结扎沟位于槽翼的下方,结扎沟以基底层上面为准平行基底上面向圆心伸入,以槽翼下位置以半圆形式进入内侧,形成结扎沟,结扎沟相连呈圆形,结扎沟的截面形态为半圆形。在槽翼和基底面边缘分别设计斜圆形光滑区,光滑区的槽翼向外下倾斜0.2毫米。槽翼、牵引突的大小体积根据托槽直径、高度同比增大或缩小,结扎沟、槽牙、制动沟、槽沟则为稳定数值。此托槽的制造为医用不锈钢、合金或陶瓷配合金属制造而成。在正畸矫正中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制动性,根据物理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和作用压力的大小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在固定数值的正作用压力下,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越高,其摩擦系数越小,反之则摩擦系数变大。在口腔中由于唾液的存在,唾液因素所形成的湿摩擦力要比干摩擦力小,其摩擦的系数比干摩擦的系数要小很多。在相同距离的前提下,由于摩擦系数的降低,在同数值的作用力下,弓丝在托槽内移动的速度要比常规作用下的要快。槽牙与槽牙的相互配合作用下,使托槽与弓丝接触的点与点之间长度增加,可有效增加牙齿的三维形态调整。在四个槽翼上设计的牵引突可以通过牵引来增加矫正的正作用力,加快矫正牙体移动的速度。
附图及附图说明:
图1:平衡矫正器上颌中切牙托槽的正面图
图2:平衡矫正器上颌中切牙托槽的水平向切面图
图3:平衡矫正器上颌第一双尖牙托槽的垂直向切面图
图4:平衡矫正器托槽基底面平面图
详解:1、牵引突  2、槽牙  3、制动沟  4、光滑区  5、槽沟  6、槽翼  7、制动嵴8、基底部  9、固位沟  10、减摩嵴  11、结扎沟  12、基底面
附图比例:1∶12.6  单位:毫米
具体实施方案:
平衡矫正器托槽使用简单,首先对矫正个体的牙齿进行超声波洁牙,隔离吹干牙冠面之后用酸蚀剂酸蚀托槽放置区唇侧冠面,酸蚀后清洗、吹干。调和A B型釉质涂剂均匀的涂在托槽放置区域,用气枪吹匀后用釉质粘合剂A B型调匀后涂在托槽基底面上,用托槽定位镊以纵向定位来固定垂直向的两个牵引突放置在牙冠上,用探针按压圆心,从正面加压挤出多余的粘合树脂后用探针平行结扎沟环绕去掉高出的树脂即可。平衡矫正器托槽同时设计了牵引突、减摩嵴、制动嵴、槽牙和圆形托槽形态,圆形的托槽形态可以大幅降低操作者在椅旁的作业时间,便于结扎也方便牵引突在牵引使用时由于牙列不齐而引起的对牵引筋的方向影响,在要求下完成牙齿的各方向移动,能够精确的完成牙齿的三维调整,制动嵴放置制动闸之后可以有效的控制牙体在正畸矫正时的近远中向移动,牵引突可以通过牵引完成牙齿与牙齿之间的单独调整,也可以完成全牙列之间的关系调整,同时由于四个牵引突位置的不同还可以根据个体形态的差异调整需要调整的角度。
1、弓丝与托槽相对不是静止的,是运动的;在正畸治疗的过程中,弓丝在托槽的槽沟内滑动,其受到的摩擦力是在滑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弓丝对托槽施力而形成的为负作用力,弓丝形变所产生的矫正畸形的力也正是矫正畸形的正作用力,在正作用力的作用下,滑动过程中所产生摩托力的大小直接受到正压力大小的影响。在口腔内托槽与托槽之间的位置形态是受到弓丝的影响即正作用力下发生畸形的改变,此过程是畸形恢复至正常的改变,是相对在运动中形成的,而不是在相对静止中形成的改变过程。
2、矫正畸形的正作用力是通过弓丝和托槽的相互配合作用下形成的,两者配合形成的对畸形的矫正力是通过结扎丝将弓丝结扎在托槽的槽沟内来实现矫正畸形的正作用力的。同时在结扎的过程中,结扎的松紧直接关系到摩擦力形成的大小,在正常情况下相对托槽自身而言,矫正畸形的正作用力在配合托槽自身的牵引突是降低负作用力的直接有效的方法。而平衡矫正器托槽的槽沟内形态可有效降低弓丝与托槽的接触面积,在较大正压力的作用下则进一步降低摩擦力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负作用力,而且是在不影响矫正质量的前提下完成的。结扎丝结扎弓丝在结扎沟内,相对托槽呈椭圆形,根据畸形情况决定结扎的松紧将弓丝固定在托槽的槽沟内的。
3、由于畸形的形态不同而形成弓丝与托槽应力的情况不同,在正畸领域,其主要的目的是将口腔中牙齿位置发生畸形的位置形态通过正畸技术来恢复正常形态,在这个过程中,托槽是通过矫正正作用力来完成畸形形态恢复的主要部件,在使用的时候,托槽要根据每个牙齿的位置放置粘接在牙体上,粘接固定之后的托槽相对位置是不在同一相对平行线上的,只有在正畸恢复正常的时候托槽才能相对处在同一平行线上。畸形形态决定托槽排列的位置,而托槽的位置决定弓丝的形变程度,而弓丝的形变程度则决定弓丝形变所产生矫正位置畸形牙齿将要出现的正作用力的大小,而正作用力的大小则决定托槽要承受的力值的大小,在此环节,牙齿受到正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到整个矫正过程的进度和成功与否,在此环节牙齿受正作用力的影响畸形形态发生改变,在运动的过程中恢复正常。在此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受到弓丝与托槽接触面正压力的影响,接触面的摩擦系数越高说明影响越大,反之则越小,但是越小则越是利用矫正的进行。配合槽牙的作用,可以精确的控制牙齿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弓丝与槽沟的接触力的大小是根据畸形程度而决定的,只有在畸形恢复正常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正作用力才能相对静止。
4、种类不同的弓丝对托槽的影响;在临床上所使用的弓丝末端截面形态分别是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每种所使用的时机分别根据口腔畸形的情况和矫正所进行的过程中具体相对畸形的形态而确定,在临床上现使用的托槽的槽沟为缺失的长方体形,而此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托槽在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弓丝的过程中,特别是长方体形和正方体形末端截面的弓丝对其对摩擦力的表现是不相同的,摩擦力对矫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牙齿畸形所致的弓丝形变的力值作用下的强摩擦力使矫正速度变慢,而平衡托槽则完全不同,影响极小。
5、实质情况对比:以临床使用效果为前提,以简单操作完成精确要求为目的的要求前提下设计的新型托槽,与现临床上所使用的托槽有本质的区别:(1)摩擦力的有效降低;(2)加设牵引突,可以实现相对牵引的效果,亦能单独使用某个牵引突实施牙体间相对牵引;(3)增加高效清洁通道,槽牙与槽牙的间隙在漱口过程中可完成托槽的内部清洁;(4)配合制动闸《申请号20111069719.7》可以实施相对某个牙体的单独制动;(5)配合牵引链《申请号201110069765.7》可以整体实施全牙列的相对性牵引调整;(6)配合附件《申请号201110069744.5》可以调整整体和局部牙列之间相对的位置异常;(7)配合定向交互牵引扣《申请号201110069759.1》可以完成单个牙的诱导萌出,即单个牙在牙槽骨内未能生长至牙列的现象;(8)配合使用轨道弹力簧《申请号201110069748.3》托槽代体《申请号201110069721.4》可以加速畸形矫正的速度。而现在临床上使用的托槽是没有此种优势的,更没有此众多功能的设计,这是此平衡矫正器托槽的最大优势,也是和现在临床使用的托槽不同的地方。

Claims (7)

1.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之托槽由牵引突、槽翼、槽牙、制动嵴、减摩嵴、结扎沟、基底部构成,其特征在于,牵引突分布在四个槽翼的中央,制动嵴位于制动沟的底部,减摩嵴位于槽沟的底部,槽牙位于相邻槽沟两侧槽翼的边缘,结扎沟位于槽翼的内下位置,基底部则位于托槽的最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之托槽,其特征在于,牵引突的形状为根部小而顶部大,顶部呈圆形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之托槽,其特征在于,垂直向的制动嵴低于水平向的减摩嵴,减摩嵴和制动嵴同为微突起的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之托槽,其特征在于,槽牙为2对,上下平行与减摩嵴交错排列,每侧为3个槽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之托槽,其特征在于,结扎沟相连呈圆形,结扎沟呈半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之托槽,其特征在于,上下颌托槽基底部中切牙和侧切牙的基底面呈平面基底面,上下颌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的基底面呈弧形基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之托槽,其特征在于,托槽的制造材料是由不锈钢或者陶瓷加工而成的。 
CN2013101726209A 2013-05-13 2013-05-13 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之托槽 Pending CN1032116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726209A CN103211659A (zh) 2013-05-13 2013-05-13 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之托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726209A CN103211659A (zh) 2013-05-13 2013-05-13 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之托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1659A true CN103211659A (zh) 2013-07-24

Family

ID=48810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726209A Pending CN103211659A (zh) 2013-05-13 2013-05-13 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之托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11659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79984B1 (ja) * 2005-12-05 2006-05-31 典文 木村 歯列矯正用ブラケット
CN102240227A (zh) * 2010-05-11 2011-11-16 张国彬 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托槽
EP2420199A1 (en) * 2009-04-16 2012-02-22 GC Corporation Orthodontic bracke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79984B1 (ja) * 2005-12-05 2006-05-31 典文 木村 歯列矯正用ブラケット
EP2420199A1 (en) * 2009-04-16 2012-02-22 GC Corporation Orthodontic bracket
CN102240227A (zh) * 2010-05-11 2011-11-16 张国彬 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托槽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47027A1 (en) Orthodontic appliance
CN104224330B (zh) 牙齿矫治器、附件装置及制造牙齿矫治器的方法
CN204219072U (zh) 复合型牙齿矫治器系统
CN110584805B (zh) 一种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RU2533051C2 (ru) Способ коррекции зубочелюстных аномалий на основе упругого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на апикальную часть корней зубов корректирующими капами и система корректирующих эластичных кап
TWI569780B (zh) Orthodontic system
KR200457198Y1 (ko) 가철식 치아 교정장치
CN106137419A (zh) 牙颌畸形矫正多曲方丝弓和牙颌畸形矫正方法
CN205569100U (zh) 一种带定位功能的正畸弓丝
CN101019780B (zh) 上颌埋伏阻生牙导杆式矫治器
CN102805666A (zh) 压膜式前方牵引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2240227A (zh) 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托槽
CN108601633B (zh) 舌面正畸器具
CN104622589A (zh) 一种新型压膜式间隙保持装置
CN210931950U (zh) 一种牙齿矫治器、矫治器套组以及壳状牙科矫治系统
CN103211659A (zh) 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之托槽
CN204293276U (zh) 一种轻力低摩擦直丝弓矫治器
CN204951188U (zh) 具有对抗弯曲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RU94450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д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го ортодонтического лечения детей с врожденной полной двусторонней расщелиной губы и неба
CN203354667U (zh) 一种带弧形槽沟底的低摩擦正畸托槽
CN204293277U (zh) 一种带辅弓槽活动转矩托槽
CN208582517U (zh) 一种弹簧式唇弓矫治器
CN202776600U (zh) 一种矫正混合牙列前牙不齐的带t型曲唇弓活动矫治器
CN102462556B (zh) 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之自锁式舌侧矫正器托槽
CN203195778U (zh) 压膜式前方牵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