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8059A - 多港分卸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港分卸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08059A
CN103208059A CN2013101335629A CN201310133562A CN103208059A CN 103208059 A CN103208059 A CN 103208059A CN 2013101335629 A CN2013101335629 A CN 2013101335629A CN 201310133562 A CN201310133562 A CN 201310133562A CN 103208059 A CN103208059 A CN 103208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ships
ship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335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08059B (zh
Inventor
韦锋
樊惠良
刘新
肖光
朱永平
孙浩平
隆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E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E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E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E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Priority to CN20131013356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080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08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8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08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80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港分卸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核心业务模块、减载港模块、目的港模块以及公共信息模块,硬件设备包括移动手持终端、后台服务器、计重设备,视频监测设备、GPS定位设备;各模块在移动手持终端与后台服务器数据库之间通过通讯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的更新、信息共享以及管理流程的无纸化操作。本发明可以保证多港分卸机制的高效运行,通过物联网技术导入,改变了传统检验鉴定及监管方式,实现了多港之间检验鉴定工作一体化,保证了准确、安全、高效,同时解决多港合作作业的问题,有效的共享文件资源、保护好文件,及促进资料的信息化、规范化和集成化。

Description

多港分卸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港口管理领域,具体涉及多港分卸这种新型货物运输模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受长江航道水深的影响,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地节省运输成本,国内货主逐渐用载重量较大的货船取代载重量较小的货船,并通过在国内其他海港减载部分货物来解决因长江航道水浅母船不能进港的矛盾,然后再将母船剩余货物运抵长江沿线的最终目的港卸货,同时减载下来的货物由内河接载船转运至最终目的港卸货,这就是多港分卸的由来。
多港分卸原有的管理流程如下:
减载港:进口大船到达舟山后,货主(如东海粮油)委托舟山外代向舟山国检局、海关进行报检,只申报大船,减载小船不进行报检,申报内容包括船舶和货物的信息,货物重量为减载重量。分装减载货物的小船船名、船况、何时离港等通过电话或QQ方式告知货主,这样货主单位在张家港制定卸货计划时可以综合考量,合理安排时间,迎接减载小船和大船的到来。小船在舟山装货前,必须由国检人员亲自上船进行检验,舟山国检对大船进行水尺计重,得到减载货物重量,以此出具重量证书。装载货物的小船要进行施封封条,施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运载途中货物的完整无损,施封报告通过传真或QQ的方式传给东海码头,在货物到港后,通过施封报告里的位置、封识号人工比对,检查是否一致,费时费力。
目的港:减载船一般比大船提早入港,等待靠泊确认后,码头进行预报检。通过电话或传真,舟山国检将减载报告发于张家港国检。当减载船靠泊后,相关人员(国检鉴定人员、货主码头)需要登船查看,根据减载港船代传真过来的纸质单据与实际船舱封条数据人工对照,查看封条是否完好,封条检查完毕后,货主将所有封条回收保存,开始对小船拆封,检查船舱货物情况,准备卸货。张家港国检也要对船舶进行水尺计重,根据舟山前尺和张家港后尺得到货物总重量,然后根据总重量扣除舟山减载重量得到张家港卸货重量。由于水尺计重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多,得到误差比较大。
计重方式:舟山和张家港均进行水尺计重。由于减载作业采用的是船到船的过驳作业方式,减载作业现场不具备对所减载的货物实施衡器计重的条件,因此减载口岸只能采取水尺计重。按照国际惯例,水尺计重的允许误差为5‰,如果货物短少5‰以内一般不作短重处理。衡器计重的允许误差为2‰,精确度远远高于5‰。虽然张家港同时具备水尺计重和衡器计重的条件,但是不同计重方式得到的数重量结果不能相加,因此也只能采用水尺计重方式。但保险公司规定进口大豆的免赔率为2.5‰,那么2.5‰~5‰之间的短重将不被保险公司赔偿。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亚平推算,进口的大豆就因在舟山港减载时受条件所限无法实施衡器计重,每年有2700余吨短少大豆遭拒赔,公司为此年损失近700万元人民币。
信息交流:无信息化手段,依靠纸质单据流转。原有的多港分卸模式没有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撑,所必需的“封舱工作记录”、“货物交接记录单”等有关信息以电话、传真或邮件的方式传递。人工交流的方式可能会造成信息的滞后、偏差,纸质单据保存不便,浪费纸张,两港之间联动不积极,信息交流不畅,这些都会阻碍多港分卸模式的深层次发展,损害企业利益,不利于港口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多港分卸原有鉴定业务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业务的进行只能通过纸质单据流转,减载港和目的港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联动,交流机制不健全,沟通不畅导致信息滞留,影响工作效率和成效。检验检疫机构现有的电子监管系统没有进一步组建成可以相互访问的网络,彼此之间无法直接利用他方所采集的信息,或进入他方的系统较为直观地参与到或见证对方的相关检验鉴定过程,两地检验检疫机构无法实现检验鉴定信息完全共享的情况下,收货人也难以及时获得最终的检验鉴定结果,常常影响通关速度。如2009年初,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就有4船次涉及减载的进口矿产品因无法及时得到实际减载数,导致滞期报关,不仅需缴纳巨额保证金,还影响到正常生产。因此,在多港分卸鉴定业务中,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加强沟通协作,实现检验鉴定信息共享势在必行。
但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两局之间检验鉴定信息共享的水平一直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传递信息的手段不多(仅通过传真或电话);二是传递的信息量不足(仅有书面记录);三是时效性差(不是实时的)。更为重要的是,两局之间无法较为直观地参与到或见证对方的相关检验鉴定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检验鉴定结果的认可度以及该鉴定模式的进一步推广。
2.同批货物仅因在运输环节被人为分成两个部分,进而由两地检验检疫机构分别在不同条件下或者有时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实施检验鉴定,所得出的结果往往难以合并。若是分别出证,则在同一合同、同一提单和同一发票的情况下,又不便于收货人与有关贸易方的结算或交涉,极易引发贸易纠纷。不仅收货人利益受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检验检疫机构鉴定结果的认可度。如2004年,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进口的大豆就因在舟山港减载时受条件所限无法实施衡器计重,导致其中短少的2700余吨大豆遭拒赔,该公司为此损失近700万元人民币。
两港均采用水尺计重方式,计重结果偏差较大。因舟山口岸大多采用船到船的过驳作业方式将大豆从一程船上减载到二程船上,要当场对所减载的大豆实施衡器计重是不可能的,只能进行水尺计重。虽然张家港口岸具备对进口大豆实施衡器计重的条件,但由于没有对减载及转运等过程实施必要的监管措施,为了维护贸易各方的利益以及维持减载口岸与最终卸货口岸两地计重方式的统一,根据既有的操作模式,经减载的一程船在到达张家港后,张家港检验检疫局对卸货仍然只能实施水尺计重,然后待收到减载地检验检疫局出具的水尺计重报告后,再将两地卸货结果进行汇总并统一对外出证。这种方式计算的结果较为粗略,对维护企业利益支持度不够。
3. 视频监控和数据采集仍局限于固定的场所,无法适应多港分卸鉴定业务在室外移动频繁、环境多变的特点,对船舶在港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和控制;信息收集的方式单一且量少,也没有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价值不高,对多港分卸鉴定业务的支持作用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为了提供一宗更好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多港分卸过程进行监管,保证多港分卸机制的高效运行,避免因为这种机制产生的各种漏洞,加强运输过程中的监管,同时让检验检疫工作从重复而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解决多港合作作业的问题,有效的共享文件资源、保护好文件,及促进资料的信息化、规范化和集成化的多港分卸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港分卸的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核心业务模块、减载港模块、目的港模块以及公共信息模块,硬件设备包括移动手持终端、后台服务器、计重设备,视频监测设备、GPS定位设备;各模块在移动手持终端与后台服务器数据库之间通过通讯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的更新、信息共享以及管理流程的无纸化操作;该系统采用J2EE开发架构,基于B/S模式,使用ORACLE数据库,后台用户管理后台数据可读可写可修改,前台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数据,部分可修改。
进一步的,所述核心业务模块包括船舶备案申报、货物鉴定计重、货物监装监卸、统计分析汇总以及船舶资料共享。
进一步的,所述减载港模块包括船舶备案、CIQ报检、减载作业计划,水尺计重,二船适载检验、二船施封以及船舶离岗。
进一步的,所述目的港模块包括CIQ报检、卸货计划、料斗秤校验、二船拆封、衡器计重、汇总记录以及出具重量证书。
进一步的,所述公共信息模块包括二船评价、短信提醒、统计分析、视频监控、船舶定位、资料共享以及消息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通讯技术为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专用网技术。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手持终端上设有上述模块中的部分功能,如水尺计重、二船检验、二船施封、船舶离岗、料斗秤校验、二船拆封、船舶评价、消息通信,可以随时查阅或录入数据。
利用如上所述信息管理系统用来管理多港分卸流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1)一船在减载港进行CIQ2000报检,申报内容包括船舶和货物信息、收货人、分装减载的二船信息等,报检信息同步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中;
(2)减载港通过水尺计重得出一船、二船的货物重量,并通过移动手持设备录入系统,减载港进行监视卸载,将大船的货物卸载到小船上,然后对小船加施封识,并将封识信息通过移动手持终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
(3)一船、二船离岗前往目的港,通过船舶GPS定位、港口视频监控确保货物运载过程中得到严密监控;
(4)一船、二船到达目的港后,目的港检验人员通过移动手持终端读取封识信息确定货物封存完好后,再对二船进行拆封,然后将货物全部进行衡器计重后再出具重量检验证书;目的港进行衡器计重后得到的重量数据通过数据接口同步传输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并出具重量证书;衡器计重前需要对料斗秤进行校验;
作为补充优化,所述封识信息通过二维码方式印在在小船的封识条上,移动手持终端可以直接读取;在小船施封时将船舶船前、船中、船左、船右、人孔封号都加上封识条。
作为补充优化,通过移动手持终端登录手机系统,即可进行船舶重量鉴定、封舱、报表打印等工作;用户完成多港分卸的相应步骤时,信息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短信并发送给用户作为提醒。
发明优点:
本发明所述多港分卸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平台两港之间交流沟通更加方便,平台可以上传资料,消息通信,短信提醒等,改变了以前的“封舱工作记录”、“货物交接记录单”等有关信息以电话、传真或邮件的方式传递,现在只要通过手机登录平台,就能进行重量鉴定、封舱、报表打印等各项工作,相关人员都能看到工作现场的船货、数据报告、计量问题和船方诚信情况等信息,通过封识鉴定、视频监管实现数据实时传输,确保货物运载过程得到严密监控,达到检验鉴定信息公开、透明和及时共享,再一次提升了检验检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实现了港口鉴定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移动化”。
2、把以前由减载口岸、目的口岸两地分别做水尺计重,改为两地联合监管,减载口岸进行监视卸载,将货物直接卸载到转运船上,然后对转运船加施封识,经封舱后的货物与剩余在外轮上的货物,全部运到目的港,目的口岸负责对全部货物进行衡器计重,并把减载货物计重结果告知减载口岸检验检疫局,最终由目的港统一以衡器计重结果出具检验证书。这种模式得到的结果准确度较高,让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捷,不仅排除了分卸过程中的短量风险,缩短了船舶靠泊时间,提升了物流管理水平,而且在对外结算、对外索赔方面赢得了主动,每年为企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达1000多万元。
3、本发明应用了船舶定位、短信提醒、视频监控、二维码扫描封识、手机使用、数据实时交换等技术。可以对船舶进行实时定位跟踪、查询轨迹,及时了解船舶的动态,掌控整个流程的进展;当业务进展到某个阶段,需要后续操作时,系统通过短信平台可以发送短信到相关人员的手机上,提醒其进行相关操作,保证业务开展及时顺畅,省去电话催促的繁琐;在船舶施封、拆封时,通过手机扫描将船舶船前、船中、船左、船右、人孔封号等封识号扫描进系统中,省去原来人工输入的繁琐,减少鉴定人员的工作量,也促进工作的电子化、信息化,省时省力,方便快捷;例如目的港东海粮油减载大豆基本采用料斗秤计重,采用接口将数据传输到平台数据库比较便捷,通过定时器访问东海粮油ACCESS数据库获取数据,然后将数据保存到电子口岸ORACLE数据库,达到数据同步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港分卸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多港分卸信息管理系统核心业务模块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多港分卸信息管理系统减载港模块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多港分卸信息管理系统目的港模块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多港分卸信息管理系统公共信息模块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多港分卸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一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6所示:
一种多港分卸的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核心业务模块、减载港模块、目的港模块以及公共信息模块,硬件设备包括移动手持终端、后台服务器、计重设备,视频监测设备、GPS定位设备;各模块在移动手持终端与后台服务器数据库之间通过通讯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的更新、信息共享以及管理流程的无纸化操作;该系统采用J2EE开发架构,基于B/S模式,使用ORACLE数据库,后台用户管理后台数据可读可写可修改,前台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数据,部分可修改。
进一步的,所述核心业务模块包括船舶备案申报、货物鉴定计重、货物监装监卸、统计分析汇总以及船舶资料共享。
进一步的,所述减载港模块包括船舶备案、CIQ报检、减载作业计划,水尺计重,二船适载检验、二船施封以及船舶离岗。
进一步的,所述目的港模块包括CIQ报检、卸货计划、料斗秤校验、二船拆封、衡器计重、汇总记录以及出具重量证书。
进一步的,所述公共信息模块包括二船评价、短信提醒、统计分析、视频监控、船舶定位、资料共享以及消息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通讯技术为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专用网技术。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手持终端上设有上述模块中的部分功能,如水尺计重、二船检验、二船施封、船舶离岗、料斗秤校验、二船拆封、船舶评价、消息通信,可以随时查阅或录入数据。
利用如上所述信息管理系统用来管理多港分卸流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1)一船在减载港进行CIQ2000报检,申报内容包括船舶和货物信息、收货人、分装减载的二船信息等,报检信息同步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中;
(2)减载港通过水尺计重得出一船、二船的货物重量,并通过移动手持设备录入系统,减载港进行监视卸载,将大船的货物卸载到小船上,然后对小船加施封识,并将封识信息通过移动手持终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
(3)一船、二船离岗前往目的港,通过船舶GPS定位、港口视频监控确保货物运载过程中得到严密监控;
(4)一船、二船到达目的港后,目的港检验人员通过移动手持终端读取封识信息确定货物封存完好后,再对二船进行拆封,然后将货物全部进行衡器计重后再出具重量检验证书;目的港进行衡器计重后得到的重量数据通过数据接口同步传输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并出具重量证书;衡器计重前需要对料斗秤进行校验;
所述封识信息通过二维码方式印在在小船的封识条上,移动手持终端可以直接读取;在小船施封时将船舶船前、船中、船左、船右、人孔封号都加上封识条。
通过移动手持终端登录服务器数据库,即可进行船舶重量鉴定、封舱、报表打印等工作;用户完成多港分卸的相应步骤时,信息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短信并发送给用户作为提醒。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发明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发明之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发明意图保护之范畴。

Claims (10)

1.一种多港分卸的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核心业务模块、减载港模块、目的港模块以及公共信息模块,硬件设备包括移动手持终端、后台服务器、计重设备,视频监测设备、GPS定位设备;各模块在移动手持终端与后台服务器数据库之间通过通讯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的更新、信息共享以及管理流程的无纸化操作;该系统采用J2EE开发架构,基于B/S模式,使用ORACLE数据库,后台用户管理后台数据可读可写可修改,前台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数据,部分可修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港分卸的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业务模块包括船舶备案申报、货物鉴定计重、货物监装监卸、统计分析汇总以及船舶资料共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港分卸的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载港模块包括船舶备案、CIQ报检、减载作业计划,水尺计重,二船适载检验、二船施封以及船舶离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港分卸的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港模块包括CIQ报检、卸货计划、料斗秤校验、二船拆封、衡器计重、汇总记录以及出具重量证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港分卸的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信息模块包括二船评价、短信提醒、统计分析、视频监控、船舶定位、资料共享以及消息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港分卸的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专用网技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港分卸的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手持终端上设有上述模块中的部分功能,如水尺计重、二船检验、二船施封、船舶离岗、料斗秤校验、二船拆封、船舶评价、消息通信,可以随时查阅或录入数据。
8.利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系统用来管理多港分卸流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1)一船在减载港进行CIQ2000报检,申报内容包括船舶和货物信息、收货人、分装减载的二船信息等,报检信息同步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中;
(2)减载港通过水尺计重得出一船、二船的货物重量,并通过移动手持设备录入系统,减载港进行监视卸载,将大船的货物卸载到小船上,然后对小船加施封识,并将封识信息通过移动手持终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
(3)一船、二船离港前往目的港,通过船舶GPS定位、港口视频监控确保货物运载过程中得到严密监控;
(4)一船、二船到达目的港后,目的港检验人员通过移动手持终端读取封识信息确定货物封存完好后,再对二船进行拆封,然后将货物全部进行衡器计重后再出具重量检验证书;目的港进行衡器计重后得到的重量数据通过数据接口同步传输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并出具重量证书;衡器计重前需要对料斗秤进行校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封识信息通过二维码方式印在在小船的封识条上,移动手持终端可以直接读取;在小船施封时将船舶船前、船中、船左、船右、人孔封号都加上封识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移动手持终端登录手机系统,即可进行船舶重量鉴定、封舱、报表打印等工作;用户完成多港分卸的相应步骤时,信息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短信并发送给用户作为提醒。
CN201310133562.9A 2013-04-17 2013-04-17 多港分卸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080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33562.9A CN103208059B (zh) 2013-04-17 2013-04-17 多港分卸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33562.9A CN103208059B (zh) 2013-04-17 2013-04-17 多港分卸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8059A true CN103208059A (zh) 2013-07-17
CN103208059B CN103208059B (zh) 2016-03-09

Family

ID=48755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356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08059B (zh) 2013-04-17 2013-04-17 多港分卸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0805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9838A (zh) * 2016-08-25 2017-01-18 天津港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架构的流动机械状态与堆场管理平台
CN106681246A (zh) * 2016-11-28 2017-05-17 北京华能新锐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煤炭中转码头的远程监管系统
CN109533997A (zh) * 2018-11-16 2019-03-29 大连大学 自动化码头船舶进出港口的智能管理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803A (zh) * 2008-11-21 2011-07-27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配合及配船计划制作系统、方法及程序
CN202771475U (zh) * 2012-08-28 2013-03-06 宁波市镇海港通船务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智能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803A (zh) * 2008-11-21 2011-07-27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配合及配船计划制作系统、方法及程序
CN202771475U (zh) * 2012-08-28 2013-03-06 宁波市镇海港通船务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智能管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毛阳晔: "江海协作把国门 无缝对接助通关", 《中国检验检疫》, no. 2, 10 February 2012 (2012-02-10), pages 21 - 22 *
袁思佳 等: "港口大船进出口业务流程优化与应用系统设计", 《物流技术》, no. 05, 15 March 2010 (2010-03-15), pages 135 - 137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9838A (zh) * 2016-08-25 2017-01-18 天津港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架构的流动机械状态与堆场管理平台
CN106681246A (zh) * 2016-11-28 2017-05-17 北京华能新锐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煤炭中转码头的远程监管系统
CN109533997A (zh) * 2018-11-16 2019-03-29 大连大学 自动化码头船舶进出港口的智能管理系统
CN109533997B (zh) * 2018-11-16 2020-06-30 大连大学 自动化码头船舶进出港口的智能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8059B (zh) 201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ichou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mpacts of operating and market conditions on container-port efficiency and benchmarking
Heilig et al. Information systems in seaports: a categorization and overview
Talley et al. Port service chains and por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Yeo Competitiveness of Asian container terminals
Hu et al. Application of RFID technology at the entrance gate of container terminals
Ilin et al. Digital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for smart city and smart port cooperation
Vrakas et al. The effects of evolving port technology and process optimisation on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The case study of an Australian container terminal operator
Nguy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 Vietnam in the period 2020–2025
Mamatok et al.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carbon footprinting at container seaports: the case study of a Chinese port
CN103208059B (zh) 多港分卸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Martin et al.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design regulations and ISO standards: are they fit for purpose?
Simon et al. SMALL AND MEDIUM PORTS'ACTIVITIES MODELLING: INTRODUCTION TO THE PIXEL APPROACH
Bichou Port Operations
Aksentijević et al. Dynamic smart numbering of modular cargo containers
Bichou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in port performance and benchmarking
Panova et al. Perspective reserves of Russian seaport container terminals
Meyer-Larsen et al. Improving intermodal container logistics and security by RFID
Panagakos et al. Green corridors and their possible impact on the European supply chain
Aslam et al. IoT for the Maritime Industry: Challenges and Emerging Applications
Esmer et al. Port productivity assessment for major container terminals of Turkey
Liu et al. Research on Big Data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shipping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hirokova et al. Directions of development of port-industrial complexes in Russia in the digital era
Mwisila Empirical Analysis on Productivity of Container Terminal in Tanzanian: A Case of Dar es Salaam Port General Cargo Container Terminal
Rista et al. The Integration of Albanian Seaports Towards Smart Ports.
Oya Abajo Analysis of ICT solutions integration for tracking purposes in container terminal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