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2163A - 一种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02163A
CN103202163A CN2013101325896A CN201310132589A CN103202163A CN 103202163 A CN103202163 A CN 103202163A CN 2013101325896 A CN2013101325896 A CN 2013101325896A CN 201310132589 A CN201310132589 A CN 201310132589A CN 103202163 A CN103202163 A CN 1032021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seedling
radix glycyrrhizae
soil
drip irri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325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冀川
熊仁次
陈建华
高山
刘丽霞
徐崇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rim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arim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rim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arim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13258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021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02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21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它涉及甘草的种植技术,它的栽培步骤为:土壤选择、种子选择与处理、播前施基肥、整地、播前土壤除草、播期确定、播种、出苗期管理、苗期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发生与防治、采收、采种与茎秆刈割。它适合大范围、规范化的种植,种子发芽率高,管理方便,节水增产。

Description

一种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甘草的种植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甘草为常用大宗药材,适应于荒漠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甘草用途日益拓宽,已由单纯药用发展到食用和工业用领域,需求量不断上升,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新疆是我国甘草主产区,年收购量为4~6万t,占全国甘草需求量的一半,其中南疆甘草面积和贮量占全国80%以上。目前,野生甘草数量受资源量的严重减少和生产能力、劳动成本,以及国家对野生环境生态保护而对野生甘草限制采挖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产量明显下降,市场份额降低。为满足国内外甘草需求,保护野生甘草资源和荒漠区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甘草人工种植产业,是南疆生态脆弱区经济增长的必然趋势。
甘草人工种植由于受气候、品种规格、生产技术、产品品质等影响,生产存在不稳定性,也使得甘草的行情较以前变化更加频繁,甘草大批量经营的难度较大,大范围种植存在一定的困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4团位于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塔里木河下游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境内,东经87°30′0″~87°49′25″,北纬40°33′0″~40°45′30″,海拔842~846米。该区属典型北温带大陆性干燥荒漠气候,年均气温11.08℃,年日照时数3017h,百分率为71.55%,≥10℃积温4167.7℃,年均降水35.5mm,无霜期180~220天。垦区光照充沛,热量丰富,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受大风、浮尘、霜冻威胁重。全团辖区面积12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4万亩。从2009年起,34团开始种植甘草,当年达到4000亩,至2012年种植2万亩,全部采用膜下滴灌栽培技术,2012年10月采挖后平均鲜草单产1420kg/亩,等级条草1151kg/亩,毛甘草269kg/亩,产值5870元,净利润3760元/亩,其中4连新荒2#的116亩平均单产达1901kg。目前,甘草作为荒漠区沙生药用经济植物在干旱区的生产得到较大发展,但在当前荒漠区节水灌溉条件下的甘草高产优质生产技术的研究尚较少,因此探索和提出膜下滴灌甘草节水增产技术措施,进一步提升甘草规模花生产水平,对促进南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和产业优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它适合大范围、规范化的种植,种子发芽率高,管理方便,节水增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的栽培步骤为:
(1)土壤选择:选择排灌通畅、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土壤pH7~8、土质偏砂、宿根性杂草少的退耕还牧地块或弃耕地,土壤有机质1%以上。
(2)种子的选择与处理:选用乌拉尔甘草品种,通过90%的工业浓硫酸处理。
(3)播前施基肥、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播前每亩施油渣100~120kg+尿素5~15kg+三料磷15~20kg+硫酸钾10kg+硫酸锌2kg,并深耕细耙,平整土地;播前用施田补120~150ml/亩均匀喷洒后混耙。
(4)播种:播期为4月25~5月20日,春季风沙严重地区于5月下旬~6月上旬播种,播后覆草防风固砂。采用覆膜滴灌保墒高密半精量播种种植模式,按一膜4行2管配置,膜宽1.25m,行距为(20+60+20+60)cm,株距9~10cm;使用半精量悬挂式穴播机进行膜上点播,每条膜下铺设2根滴灌带,播深沙质土3cm,壤土2~3cm,粘土1.5~2cm,膜上覆土0.5cm;播量0.8~1kg/亩,每穴下籽2~3粒,保证每亩1.8~2万穴;播后滴灌出苗水,每亩滴量70m3,分两次滴灌。
(5)出苗期管理:播种后及时开展膜上管理工作,当田间幼苗出土50%,子叶转绿时,对错位膜下苗、雨后土壤板结苗应及时放苗;对于出苗不好的地段应及时催芽补种。
(6)苗期管理:当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开始间苗,每穴留苗1~2株,保苗密度1.8~2万株/亩,对地力较差的弱苗田块,间苗后每亩随水滴施尿素2kg、磷酸二氢钾1kg,或滴灌专用肥2.5kg/亩。对于草情较大、土壤板结的地块,在播后1个月左右、幼苗6~8片真叶、苗高10~14cm时于膜间宽行进行中耕1~2次,要求达到“宽、深、碎、平”的标准。
(7)肥水管理:甘草对氮素的吸收主要在生育前期和1年生植株,对磷素的吸收主要生育后期和2~3年生的植株;甘草属耐旱作物,其耗水量随生长势而增加,第1年根生长高峰在7月下旬~9月下旬,第2年在7月下旬~10月下旬。根据以上甘草肥水特性,结合滴灌技术,大田上采取肥水一体化措施,进行田间肥水管理。
(8)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注意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做好虫情调查,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防小(害虫幼小或病菌初发时防治)、防少(病虫害初期、田间发生量少时防治)、防了(防治彻底,不留遗患)”;加强中耕措施,以增温散墒,并喷施叶面肥,增强幼苗抵抗力,幼苗根腐病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拖布津可湿粉剂1000倍液喷施。
(9)采收:第二年10月中下旬,地上茎叶黄萎时采挖,由于滴灌甘草根系的85%左右分布在0~40cm土层中,其中在0~30cm土层中甲、乙级条草占根量的36.6%~53.1%,故机械采挖深度应定位在35~45cm左右,使用甘草专用犁,沿行两侧进行深挖,人工拣取根条。
(10)采种与茎秆刈割:生产上可留取3~4年生的甘草种株,于9月中旬选择长势强、种性特征明显的健壮植株采种,人工割下果序,晾干、碾压脱粒,风选或水浸法除去虫蛀粒、瘪粒和残粒,过筛、分选、晾晒、入库。直播甘草当年苗高达30cm以上,在霜冻前刈割一次,留茬不低于5cm。生长2年后的甘草,在现蕾~开花期刈割第一茬,在霜冻前刈割第二茬,年产鲜草0.52~0.78t/亩,风干后做牛羊饲料。
所述的步骤2中,种子处理的具体做法是将浓硫酸与种子按1∶20~25比例混合搅拌40~50min,当种皮上出现酸蚀黑斑、种脐边缘泛白时表明种子已经处理好,并用清水反复冲洗后晾干备用,冲洗时漂去不成熟的种子或瘪籽、虫蛀籽、碎籽等。处理后的种子损伤率不得超过2.5%,发芽率90%以上,含水率小于13%,净度95%以上,千粒重11.1~13.3g。
所述的步骤5中的催芽方法为:用50~55℃温水浸种4~6h,捞出搓去表皮胶状物,在25~30℃条件下用湿布盖好催芽24h至种子露白;甘草幼苗生长缓慢,叶小茎弱,对风沙抵抗力弱,在多风地区、风口田块以及沙性地摆放草把、沙袋,或喷灌固砂等。
所述的步骤7中的肥水滴灌一体化技术为:第一年头水在甘草封垄前,灌量30~35m3/亩,随水滴施尿素4~5kg/亩+磷酸二氢钾2.4kg/亩+七水硫酸锌2kg/亩,或滴灌专用肥6kg/亩+七水硫酸锌2kg/亩。此后每隔10~15天滴灌一次,次灌量35~40m3/亩,共5~6次,并分别于7~8月期间每亩滴施尿素8~10kg+磷酸二氢钾5~8kg,或滴灌专用肥10~12kg。10月下旬~11月上旬进行冬灌,滴灌量为55m3/亩左右;第二年一般田块6月上中旬开始滴水,全期滴灌4~5次,次灌量保持在40~45m3/亩左右。在6月~7月间共滴肥尿素10~15kg/亩+磷酸二氢钾5~8kg/亩。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适合大范周、规范化的种植,种子发芽率高,管理方便,节水增产,能够保证甘草的产量和品质的双重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的栽培步骤为:
(1)土壤选择:选择排灌通畅、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土壤pH7~8、土质偏砂、宿根性杂草少的退耕还牧地块或弃耕地,土壤有机质1%以上。
(2)种子的选择与处理:选用乌拉尔甘草品种,通过90%的工业浓硫酸处理。
(3)播前施基肥、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播前每亩施油渣100~120kg+尿素5~15kg+三料磷15~20kg+硫酸钾10kg+硫酸锌2kg,并深耕细耙,平整土地;播前用施田补120~150ml/亩均匀喷洒后混耙。
(4)播种:播期为4月25~5月20日,春季风沙严重地区于5月下旬~6月上旬播种,播后覆草防风固砂。采用覆膜滴灌保墒高密半精量播种种植模式,按一膜4行2管配置,膜宽1.25m,行距为(20+60+20+60)cm,株距9~10cm;使用半精量悬挂式穴播机进行膜上点播,每条膜下铺设2根滴灌带,播深沙质土3cm,壤土2~3cm,粘土1.5~2cm,膜上覆土0.5cm;播量0.8~1kg/亩,每穴下籽2~3粒,保证每亩1.8~2万穴;播后滴灌出苗水,每亩滴量70m3,分两次滴灌。
(5)出苗期管理:播种后及时开展膜上管理工作,当田间幼苗出土50%,子叶转绿时,对错位膜下苗、雨后土壤板结苗应及时放苗;对于出苗不好的地段应及时催芽补种。
(6)苗期管理:当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开始间苗,每穴留苗1~2株,保苗密度1.8~2万株/亩,对地力较差的弱苗田块,间苗后每亩随水滴施尿素2kg、磷酸二氢钾1kg,或滴灌专用肥2.5kg/亩。对于草情较大、土壤板结的地块,在播后1个月左右、幼苗6~8片真叶、苗高10~14cm时于膜间宽行进行中耕1~2次,要求达到“宽、深、碎、平”的标准。
(7)肥水管理:甘草对氮素的吸收主要在生育前期和1年生植株,对磷素的吸收主要生育后期和2~3年生的植株;甘草属耐旱作物,其耗水量随生长势而增加,第1年根生长高峰在7月下旬~9月下旬,第2年在7月下旬~10月下旬。根据以上甘草肥水特性,结合滴灌技术,大田上采取肥水一体化措施,进行田间肥水管理。
(8)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注意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做好虫情调查,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防小(害虫幼小或病菌初发时防治)、防少(病虫害初期、田间发生量少时防治)、防了(防治彻底,不留遗患)”;加强中耕措施,以增温散墒,并喷施叶面肥,增强幼苗抵抗力,幼苗根腐病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拖布津可湿粉剂1000倍液喷施。
(9)采收:第二年10月中下旬,地上茎叶黄萎时采挖,由于滴灌甘草根系的85%左右分布在0~40cm土层中,其中在0~30cm土层中甲、乙级条草占根量的36.6%~53.1%,故机械采挖深度应定位在35~45cm左右,使用甘草专用犁,沿行两侧进行深挖,人工拣取根条。
(10)采种与茎秆刈割:生产上可留取3~4年生的甘草种株,于9月中旬选择长势强、种性特征明显的健壮植株采种,人工割下果序,晾干、碾压脱粒,风选或水浸法除去虫蛀粒、瘪粒和残粒,过筛、分选、晾晒、入库。直播甘草当年苗高达30cm以上,在霜冻前刈割一次,留茬不低于5cm。生长2年后的甘草,在现蕾~开花期刈割第一茬,在霜冻前刈割第二茬,年产鲜草0.52~0.78t/亩,风干后做牛羊饲料。
所述的步骤2中,种子处理的具体做法是将浓硫酸与种子按1∶20~25比例混合搅拌40~50min,当种皮上出现酸蚀黑斑、种脐边缘泛白时表明种子已经处理好,并用清水反复冲洗后晾干备用,冲洗时漂去不成熟的种子或瘪籽、虫蛀籽、碎籽等。处理后的种子损伤率不得超过2.5%,发芽率90%以上,含水率小于13%,净度95%以上,千粒重11.1~13.3g。
所述的步骤5中的催芽方法为:用50~55℃温水浸种4~6h,捞出搓去表皮胶状物,在25~30℃条件下用湿布盖好催芽24h至种子露白;甘草幼苗生长缓慢,叶小茎弱,对风沙抵抗力弱,在多风地区、风口田块以及沙性地摆放草把、沙袋,或喷灌固砂等。
所述的步骤7中的肥水滴灌一体化技术为:第一年头水在甘草封垄前,灌量30~35m3/亩,随水滴施尿素4~5kg/亩+磷酸二氢钾2.4kg/亩+七水硫酸锌2kg/亩,或滴灌专用肥6kg/亩+七水硫酸锌2kg/亩。此后每隔10~15天滴灌一次,次灌量35~40m3/亩,共5~6次,并分别于7~8月期间每亩滴施尿素8~10kg+磷酸二氢钾5~8kg,或滴灌专用肥10~12kg。10月下旬~11月上旬进行冬灌,滴灌量为55m3/亩左右;第二年一般田块6月上中旬开始滴水,全期滴灌4~5次,次灌量保持在40~45m3/亩左右。在6月~7月间共滴肥尿素10~15kg/亩+磷酸二氢钾5~8kg/亩。
本具体实施方式于2010年应用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4团的2万亩地,2012年10月中下旬采收面积9613亩,平均鲜草单产1420kg/亩,等级条草1151kg/亩,毛甘草269kg/亩,产值5870元,净利润3760元/亩。其中4连新荒2#的116亩平均单产达1901kg,等级条草1490kg。
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适合大范围、规范化的种植,种子发芽率高,管理方便,节水增产,能够保证甘草的产量和品质的双重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1)土壤选择:选择排灌通畅、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土壤pH7~8、土质偏砂、宿根性杂草少的退耕还牧地块或弃耕地,土壤有机质1%以上。
(2)种子的选择与处理:选用甘肃产乌拉尔甘草品种,通过90%的工业浓硫酸处理。具体做法是将浓硫酸与种子按1∶20~25比例混合搅拌40~50min,当种皮上出现酸蚀黑斑、种脐边缘泛白时表明种子已经处理好,并用清水反复冲洗后晾干备用。
(3)播前施基肥、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播前每亩施油渣或油渣100kg+尿素5~15kg+三料磷15~20kg+硫酸钾10kg+硫酸锌2kg,并深耕细耙,平整土地,深耕要求达到“深、透、细、平、实、足”六字标准,细耙要求达到“齐、平、松、碎、墒、净”六字标准。播前用施田补120~150ml/亩均匀喷洒后混耙,可防除禾本科杂草和小粒种的蓼、马齿苋等。
(4)播种:采用覆膜滴灌保墒高密半精量播种种植模式,4月27播种,按一膜4行2管配置,膜宽1.25m,行距为(20+60+20+60)cm,株距9cm;使用半精量悬挂式穴播机进行膜上点播,每条膜下铺设2根滴灌带,播深(沙壤土)2~3cm,膜上覆土0.5cm;播量0.8~1kg/亩,每穴下籽2~3粒,保证每亩1.8万穴;覆膜播种要求做到“播行端直,行距一致,不漏不重,播到边角,地头整齐,播量准确,下籽均匀,播深适宜,覆土良好”,达到“严、紧、匀、实、光、平”标准,空穴率≤2%,错位率≤1.5%,穴孔漏覆土率≤3.5%。5月14日灌出苗水40m3/亩,5月18日再滴灌30m3/亩,保持膜内湿润,促进出苗。
(5)出苗期管理:当田间幼苗出土50%,子叶转绿时,对错位膜下苗、雨后土壤板结苗应及时放苗;在多风地区、风口田块以及沙性地摆放草把、沙袋,或喷灌固砂等。
(6)苗期管理:当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开始间苗,每穴留苗1~2株,保苗密度1.8万株/亩左右,在播后1个月左右、幼苗6~8片真叶、苗高10~14cm时于膜间宽行进行中耕1次,要求达到“宽、深、碎、平”的标准。
(7)肥水管理:采取肥水一体化措施。第一年头水在甘草封垄前(6月22日),灌量30~35m3/亩,随水滴施尿素4~5kg/亩+磷酸二氢钾2.4kg/亩+七水硫酸锌2kg/亩。此后每隔10~15天滴灌一次,次灌量35~40m3/亩,共5~6次,并分别于7~8月期间每亩滴施尿素8~10kg+磷酸二氢钾5~8kg。10月29日进行冬灌,滴灌量为55m3/亩左右;第二年6月11日旬开始滴水,全期滴灌4~5次,次灌量保持在40~45m3/亩左右。在6月~7月间共滴肥尿素10~15kg/亩+磷酸二氢钾5~8kg/亩。
(8)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注意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做好虫情调查,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防小(害虫幼小或病菌初发时防治)、防少(病虫害初期、田间发生量少时防治)、防了(防治彻底,不留遗患)”;加强中耕措施,以增温散墒,并喷施叶面肥,增强幼苗抵抗力,幼苗根腐病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拖布津可湿粉剂1000倍液喷施。
(9)采收:于10月13日,地上茎叶黄萎时采挖,机械采挖深度应定位在35~45cm左右,使用甘草专用犁,沿行两侧进行深挖,人工拣取根条。
(10)采种与茎秆刈割:9月16日选择3~4年生的长势强、种性特征明显的健壮植株采种,人工割下果序,晾干、碾压脱粒,风选或水浸法除去虫蛀粒、瘪粒和残粒,过筛、分选、晾晒、入库。11月6日霜冻前刈割一次,留茬不低于5cm。第二年在现蕾~开花期(6月18日)刈割第一茬,在霜冻前刈割第二茬,年产鲜草0.78t/亩,风干后做牛羊饲料。
所述的步骤(2)中,种子处理的具体做法是将浓硫酸与种子按1∶20~25比例混合搅拌40~50min,当种皮上出现酸蚀黑斑、种脐边缘泛白时表明种子已经处理好,并用清水反复冲洗后晾干备用,冲洗时漂去不成熟的种子或瘪籽、虫蛀籽、碎籽等。处理后的种子损伤率不得超过2.5%,发芽率90%以上,含水率小于13%,净度95%以上,千粒重11.1~13.3g。
浓硫酸处理可使发芽率达到91.7%。
表1甘草种子不同处理方法发芽率调查        单位:粒、%
Figure BSA00000880165600081
于2012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4团7连2-3扩条田的389亩地试验,收获2年生甘草,获得鲜草产量为1741.6kg/亩,其中等级条草1410.7kg,占81%。
实施例2
(1)、土壤选择:选择排灌通畅、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土壤pH7~8、土质中壤、宿根性杂草少的退耕还牧地块或弃耕地,土壤有机质1%以上。
(2)、种子选择与处理:选用甘肃乌拉尔甘草品种,通过90%的工业浓硫酸处理;
(3)、播前施基肥、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播前每亩施油渣100~120kg+尿素5~15kg+磷酸钙50kg+硫酸钾10kg+硫酸锌2kg,并深耕细耙,平整土地;播前用施田补120~150ml/亩均匀喷洒后混耙;
(4)、播种:由于地处风口地段,播期推迟到5月20日,采用覆膜滴灌保墒高密半精量播种种植模式,按一膜6行2管配置,膜宽1.4m,行距为(20+20+50+20+20+60)cm,株距10cm。使用半精量悬挂式穴播机进行膜上点播,每条膜下铺设2根滴灌带,播深(中壤土)2~2.5cm,膜上覆土0.5cm;播量0.8~1kg/亩,每穴下籽2~3粒,保证每亩2万穴;覆膜播种要求做到“播行端直,行距一致,不漏不重,播到边角,地头整齐,播量准确,下籽均匀,播深适宜,覆土良好”,达到“严、紧、匀、实、光、平”标准,空穴率≤2%,错位率≤1.5%,穴孔漏覆土率≤3.5%。6月4日灌出苗水40m3/亩,6月10日再滴灌30m3/亩,保持膜内湿润,促进出苗。
(5)、出苗期管理:当田间幼苗出土50%,子叶转绿时,对错位膜下苗、雨后土壤板结苗应及时放苗;在6月14日在风口区摆放草把、沙袋等防风固沙。
(6)、苗期管理:当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开始间苗,每穴留苗1~2株,保苗密度2万株/亩左右,由于地理较差,间苗后每亩随水滴施尿素2kg、磷酸二氢钾1kg,在播后1个月左右、幼苗6~8片真叶、苗高10~14cm时于膜间宽行进行中耕2次;
(7)、肥水管理:采取肥水一体化措施。第一年头水在甘草封垄前(6月24日),灌量30~35m3/亩,随水滴施尿素4~5kg/亩+磷酸二氢钾2.4kg/亩+七水硫酸锌2kg/亩。此后每隔10~15天滴灌一次,次灌量35~40m3/亩,共5~6次,并分别于7~8月期间每亩滴施尿素8~10kg+磷酸二氢钾5~8kg。10月31日进行冬灌,滴灌量为55m3/亩左右;第二年6月10日旬开始滴水,全期滴灌4~5次,次灌量保持在40~45m3/亩左右。在6月~7月间共滴肥尿素10~15kg/亩+磷酸二氢钾5~8kg/亩。
(8)、病虫害发生与防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做好虫情调查,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防小、防少、防了”;加强中耕措施,以增温散墒,并喷施叶面肥,增强幼苗抵抗力,幼苗根腐病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拖布津可湿粉剂1000倍液喷施;
(9)、采收:第二年10月16日,地上茎叶黄萎时采挖,机械采挖深度应定位在35~45cm左右,使用甘草专用犁,沿行两侧进行深挖,人工拣取根条;
(10)、采种与茎秆刈割:留取3~4年生的甘草种株,于9月中旬选择长势强、种性特征明显的健壮植株采种,人工割下果序,晾干、碾压脱粒,通过风选/水浸法除去虫蛀粒、瘪粒和残粒,过筛、分选、晾晒、入库。直播甘草当年苗高达30cm以上,在霜冻前刈割一次,留茬不低于5cm。生长2年后的甘草,在现蕾~开花期刈割第一茬,在霜冻前刈割第二茬,年产鲜草0.52~0.78t/亩,风干后做牛羊饲料。
于2012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4团4连2#条田116亩地试验,收获2年生甘草,获得鲜草产量为1901.2kg/亩,其中等级条草1490.1kg,占78.4%。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步骤(7)所述第一年头水随水滴施肥料为或滴灌专用肥6kg/亩+七水硫酸锌2kg/亩,7~8月间每亩滴施滴灌专用肥10~12kg。
本实例于2012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4团9连15-1#条田240亩地试验,获得鲜草产量为1648.4kg/亩,其中等级条草1305.5kg,占79.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栽培步骤为:
(1)、土壤选择:选择排灌通畅、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土壤pH7~8、土质偏砂、宿根性杂草少的退耕还牧地块或弃耕地,土壤有机质1%以上;
(2)、种子选择与处理:选用甘肃乌拉尔甘草品种,通过90%的工业浓硫酸处理;
(3)、播前施基肥、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播前每亩施油渣100~120kg+尿素5~15kg+三料磷15~20kg+硫酸钾10kg+硫酸锌2kg,并深耕细耙,平整土地;播前用施田补120~150ml/亩均匀喷洒后混耙;
(4)、播种:播期为4月25~5月20日,采用覆膜滴灌保墒高密半精量播种种植模式,按一膜4行2管配置,膜宽1.25m,行距为20+60+20+60cm,株距9~10cm;使用半精量悬挂式穴播机进行膜上点播,每条膜下铺设2根滴灌带,播深沙质土3cm,壤土2~3cm,粘土1.5~2cm,膜上覆土0.5cm;播量0.8~1kg/亩,每穴下籽2~3粒,保证每亩1.8~2万穴;播后滴灌出苗水,每亩滴量70m3,分两次滴灌;
(5)、出苗期管理:当田间幼苗出土50%,子叶转绿时,对错位膜下苗、雨后土壤板结苗应及时放苗;对于出苗不好的地段应及时催芽补种;
(6)、苗期管理:当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开始间苗,每穴留苗1~2株,保苗密度1.8~2万株/亩,对地力较差的弱苗田块,间苗后每亩随水滴施尿素2kg、磷酸二氢钾1kg,对于草情较大、土壤板结的地块,在播后1个月左右、幼苗6~8片真叶、苗高10~14cm时于膜间宽行进行中耕1~2次;
(7)、肥水管理:根据以上甘草肥水特性,执行配方施肥,结合滴灌技术,采取肥水一体化措施,进行田间肥水管理;
(8)、病虫害发生与防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做好虫情调查,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防小、防少、防了”;加强中耕措施,以增温散墒,并喷施叶面肥,增强幼苗抵抗力,幼苗根腐病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拖布津可湿粉剂1000倍液喷施;
(9)、采收:在第二年10月中下旬,地上茎叶黄萎时采挖,机械采挖深度应定位在35~45cm左右,使用甘草专用犁,沿行两侧进行深挖,人工拣取根条;
(10)、采种与茎秆刈割:留取3~4年生的甘草种株,于9月中旬选择长势强、种性特征明显的健壮植株采种,人工割下果序,晾干、碾压脱粒,通过风选/水浸法除去虫蛀粒、瘪粒和残粒,过筛、分选、晾晒、入库,直播甘草当年苗高达30cm以上,可在霜冻前刈割一次,留茬不低于5cm,生长2年后的甘草,可在现蕾~开花期刈割第一茬,在霜冻前刈割第二茬,年产鲜草0.52~0.78t/亩,风干后做牛羊饲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种子处理的具体做法是将浓硫酸与种子按1∶20~25比例混合搅拌40~50min,当种皮上出现酸蚀黑斑、种脐边缘泛白时表明种子已经处理好,并用清水反复冲洗后晾干备用,冲洗时漂去不成熟的种子或瘪籽、虫蛀籽、碎籽,处理后的种子损伤率不得超过2.5%,发芽率90%以上,含水率小于13%,净度95%以上,千粒重11.1~13.3g。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的播种配置替换为一膜6行2管配置,膜宽1.4m,行距为20+20+50+20+20+60cm,株距9~10cm,覆膜播种要求做到“播行端直,行距一致,不漏不重,播到边角,地头整齐,播量准确,下籽均匀,播深适宜,覆土良好”,达到“严、紧、匀、实、光、平”标准,空穴率≤2%,错位率≤1.5%,穴孔漏覆土率≤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的催芽方法为:用50~55℃温水浸种4~6h,捞出搓去表皮胶状物,在25~30℃条件下用湿布盖好催芽24h至种子露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7)中的肥水滴灌一体化技术为:甘草封垄前灌头水,此后每隔10~15天滴灌一次,每次灌量35~40m3/亩,共5~6次,一水一肥,每亩共滴施尿素12~15kg、磷酸二氢钾7~11kg,或滴灌专用肥16~18kg,10月下旬~11月上旬进行冬灌,滴灌量为55m3/亩,第二年一般田块6月上中旬开始滴水,全期滴灌4~5次,次灌量保持在40~45m3/亩左右,在6月~7月间共滴肥尿素10~15kg/亩+磷酸二氢钾5~8kg/亩。
CN2013101325896A 2013-04-08 2013-04-08 一种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 Pending CN1032021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325896A CN103202163A (zh) 2013-04-08 2013-04-08 一种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325896A CN103202163A (zh) 2013-04-08 2013-04-08 一种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2163A true CN103202163A (zh) 2013-07-17

Family

ID=48749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25896A Pending CN103202163A (zh) 2013-04-08 2013-04-08 一种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02163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3677A (zh) * 2013-09-07 2014-01-15 大连绿波白城甘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甘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方法
CN103621304A (zh) * 2013-12-17 2014-03-12 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中药材的50cm地膜露头栽培方法
CN104350901A (zh) * 2014-10-01 2015-02-18 新疆中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甘草种植及加工方法
CN104412801A (zh) * 2013-08-21 2015-03-18 新疆格兰德茶品农民专业合作社 甘草精播双膜滴灌种植方法
CN105052506A (zh) * 2015-08-24 2015-11-18 新疆康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甘草种子品质的种植方法
CN105123219A (zh) * 2015-08-31 2015-12-09 莫玲 一种甘草种植方法
CN105993841A (zh) * 2016-05-31 2016-10-12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根部植保剂的膜下滴灌方法及其在盐碱地中种植白柳的应用
CN108293630A (zh) * 2016-08-15 2018-07-20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弘景和种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甘草种植方法
CN108739197A (zh) * 2018-05-28 2018-11-06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一种北方绿豆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方法
CN110149996A (zh) * 2019-05-13 2019-08-23 中国中药有限公司 一种甘草制种田中宁夏胭脂蚧的防治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6995A (zh) * 2005-08-03 2007-02-07 逯宪龙 甘草机械化育苗栽培方法
CN101524026A (zh) * 2009-04-16 2009-09-09 赤峰荣兴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优质甘草高效栽培技术
CN101960954A (zh) * 2010-02-26 2011-02-02 董英明 甘草种植方法
CN102428824A (zh) * 2011-10-18 2012-05-02 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梁外甘草的沙漠栽培方法
CN102487701A (zh) * 2011-12-15 2012-06-13 林玉财 一种甘草丰产种植方法
CN102668841A (zh) * 2012-05-17 2012-09-19 新疆康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甘草规范化种植技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6995A (zh) * 2005-08-03 2007-02-07 逯宪龙 甘草机械化育苗栽培方法
CN101524026A (zh) * 2009-04-16 2009-09-09 赤峰荣兴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优质甘草高效栽培技术
CN101960954A (zh) * 2010-02-26 2011-02-02 董英明 甘草种植方法
CN102428824A (zh) * 2011-10-18 2012-05-02 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梁外甘草的沙漠栽培方法
CN102487701A (zh) * 2011-12-15 2012-06-13 林玉财 一种甘草丰产种植方法
CN102668841A (zh) * 2012-05-17 2012-09-19 新疆康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甘草规范化种植技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冀川等: "乌拉尔甘草膜下滴灌人工栽培方法", 《新疆农垦科技》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2801A (zh) * 2013-08-21 2015-03-18 新疆格兰德茶品农民专业合作社 甘草精播双膜滴灌种植方法
CN103503677A (zh) * 2013-09-07 2014-01-15 大连绿波白城甘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甘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方法
CN103503677B (zh) * 2013-09-07 2015-03-18 大连绿波白城甘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甘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方法
CN103621304A (zh) * 2013-12-17 2014-03-12 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中药材的50cm地膜露头栽培方法
CN103621304B (zh) * 2013-12-17 2015-03-25 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中药材的50cm地膜露头栽培方法
CN104350901A (zh) * 2014-10-01 2015-02-18 新疆中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甘草种植及加工方法
CN105052506A (zh) * 2015-08-24 2015-11-18 新疆康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甘草种子品质的种植方法
CN105123219A (zh) * 2015-08-31 2015-12-09 莫玲 一种甘草种植方法
CN105993841A (zh) * 2016-05-31 2016-10-12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根部植保剂的膜下滴灌方法及其在盐碱地中种植白柳的应用
CN108293630A (zh) * 2016-08-15 2018-07-20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弘景和种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甘草种植方法
CN108739197A (zh) * 2018-05-28 2018-11-06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一种北方绿豆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方法
CN110149996A (zh) * 2019-05-13 2019-08-23 中国中药有限公司 一种甘草制种田中宁夏胭脂蚧的防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2163A (zh) 一种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
CN104885751B (zh) 一种将烟草与紫苏进行套种的栽培方法
CN103125247B (zh) 一种有机西洋参的栽培方法
CN103314764B (zh) 一种农作物沟膜垄秸复合式覆盖栽培方法
CN103098626A (zh) 一种掌叶大黄与玉米套作的方法
CN103283452B (zh) 党参的栽培方法
CN103262730A (zh) 一种优质高产白术栽培种植方法
CN101258809A (zh) 盐碱地棉花预覆膜成苗方法
CN104472292A (zh) 一种超级杂交稻的栽培方法
CN109197460A (zh) 一种北方薯区平原地鲜食甘薯“四改一增”高效栽培方法
CN103988702A (zh) 一种茶苗黑膜覆盖栽培方法
CN108513852A (zh) 一种喀斯特地区林下套种中药材的方法
CN105284383A (zh) 砂仁和川贝混合种植方法
CN103430759B (zh) 热淋清颗粒药材头花蓼的种植方法
CN104137720A (zh) 一种半夏小弓棚覆盖及深播密植栽培方法
CN107278740A (zh) 一种大石山区水稻种植新技术
CN104255104A (zh) 草原粉垄聚水丰草耕作方法
CN104663223A (zh) 一种麦茬滴灌带再利用复播作物的双滴栽培方法
CN106105990A (zh) 一种干热地区文冠果的栽培方法
CN108391571A (zh) 一种沙漠地区花生高产栽培方法
CN107360834A (zh) 一种高寒半干旱地区苜蓿播种方法
CN108811581B (zh) 一种改良滨海重盐碱地的方法
CN105875164A (zh) 一种苏北滩涂盐碱地免耕种植西瓜的方法
CN114847108B (zh) 一种山区坡地魔芋种植方法
CN106171386A (zh) 一种北方旱区密植作物微垄覆膜穴播集雨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