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7020A - 显示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7020A
CN103187020A CN2012100311942A CN201210031194A CN103187020A CN 103187020 A CN103187020 A CN 103187020A CN 2012100311942 A CN2012100311942 A CN 2012100311942A CN 201210031194 A CN201210031194 A CN 201210031194A CN 103187020 A CN103187020 A CN 103187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edium
brightness
gtg
autoluminescence
reflectiv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11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耘硕
何长安
游敦皓
林柏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3187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702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显示系统及其操作方法。显示系统包括一复合式显示器以及一控制装置。复合式显示器具有第一像素群组。第一像素群组具有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重叠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控制装置根据使用者模式、影像信息以及环境光源信息的至少一者,控制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使得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能够互相补偿。

Description

显示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系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复合式显示器的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已知的映像管具有画质优良和价格低廉等优点,所以一直作为电视和计算机的显示装置。随着科技的进步,陆续开发出许多新的平面显示装置。平面显示装置可分为反射式显示装置(reflective display)、自发光显示装置(self-emissive display)以及穿透式显示装置(transmissive display)。
反射式显示装置,如电泳显示器(electrophoresis Display;EPD)或是胆固醇液晶显示器(cholesteric liquid-crystal Display;Ch-LCD),其可制作成轻薄、可挠曲与低耗能显示接口,但反射式显示装置的画面更新速度较慢,比较无法呈现高画质画面。
自发光显示装置包含,如等离子显示装置(plasma display panel;PDP)、场发射显示装置(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t;EL)显示装置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OLED)。然而,自发光显示装置的功耗较大。
穿透式显示装置包含,如电湿润显示装置(Electrowetting display;EWD)及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系统,包括一复合式显示器以及一控制装置。复合式显示器具有第一像素群组。第一像素群组具有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重叠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控制装置根据使用者模式、影像信息以及环境光源信息的至少一者,控制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使得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能够互相补偿。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操作方法,用以控制一复合式显示器。复合式显示器具有第一像素群组。第一像素群组具有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重叠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本发明的操作方法包括,接收输入信息,其中输入信息为使用者模式、影像信息以及环境光源信息的至少一者;以及根据输入信息,控制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使得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能够互相补偿。
在本发明中,复合式显示器内每一像素的反射式显示介质及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能够互相补偿。
为让本发明的特征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复合式显示器一实施例的可能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复合式显示器一实施例的部分像素示意图;
图3B及图3C为图3A所示的相对应像素的自发光显示介质及反射式显示介质的灰阶值;
图4为一实施例的反射式显示介质与自发光显示介质的切换状态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一灰阶范围示意图;
图6A及图6B为一实施例的两显示介质的一可能控制方式;
图7为本发明的控制装置的一可能实施例;
图8为本发明的操作方式的一可能实施例;
图9为本发明的操作方法的另一可能实施例。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显示系统;        110:复合式显示器;
130:控制装置;        SUS:使用者模式;
SIM:影像信息;        SEN:环境光源信息;
210:PET;            220、270:电极;
230:胆固醇液晶;     240:基板;
250:控制电路;       260:OLED;
280:封装盖;         P1:像素;
310:自发光显示介质; 330:反射式显示介质;
410、430、450:曲线; 511~514:区间;
710:储存单元;       720:转换单元;
730:传感器;         740:微处理单元;
750:显示控制单元;   760:内容调变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系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显示系统100包括一复合式显示器(hybrid display)110以及一控制装置130。复合式显示器110具有多个像素(未显示)。每一像素均具有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一自发光显示介质。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式显示介质是重叠自发光显示介质。
本发明并不限定复合式显示器110内的反射式显示介质及自发光显示介质的种类。举例而言,反射式显示介质可为EPD介质、胆固醇液晶、电动显示(electrokinetic display;EKD)介质或是电湿润显示(EWD)介质,而自发光显示介质可为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或其它自发光显示介质,例如可为有机或无机电致发光介质。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30根据一使用者模式SUS、一影像信息SIM以及一环境光源信息SEN的至少一者,控制复合式显示器110内每一像素的反射式显示介质及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使得每一像素的反射式显示介质及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能够互相补偿。稍后将说明控制装置130的动作原理。
图2为一实施例复合式显示器的一可能结构示意图。为方便说明,以下将以胆固醇液晶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为例。如图所示,复合式显示器110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210、电极220、胆固醇液晶230、基板240、控制电路250、OLED 260、电极270以及封装盖280。PET 210为一封装盖,其材质可为PER或其它阻水氧的介质材料,亦可为玻璃封装。
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式显示介质及自发光显示介质是共享同一基板240。本发明并不限定控制电路250的架构。在一可能实施例中,控制电路250为一电极或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架构的控制电路。通过施加电压在电极220及控制电路250上,便可控制胆固醇液晶230的排列。另外,通过控制电路250及电极270,便可控制OLED 260的亮度。图2所示的复合式显示器110的结构仅为一可能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图3A为一实施例复合式显示器的像素示意图。为方便说明,图3A仅显示3X3个像素。在本实施例中,上层为自发光显示介质,下层为反射式显示介质,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它实施例中,反射式显示介质可设置在自发光显示介质之上。
控制装置130根据一参考条件(如使用者模式SUS、影像信息SIM以及环境光源信息SEN的至少一者),适当地控制复合式显示器110的每一像素的两显示介质,用以达到影像补偿效果。通过完整地运用每一显示介质的优点,便可提升复合式显示110所呈现的影像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模式SUS可能包括,一反射模式、一自发光模式以及一混合模式。举例而言,若使用者模式SUS为反射模式时,则控制装置130可令复合式显示110的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大于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若使用者模式SUS为自发光模式时,控制装置130令复合式显示110的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大于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若使用者模式SUS为混合模式时,控制装置130可再根据其它信息(如影像信息SIM以及环境光源信息SEN的至少一者),控制自发光显示介质及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
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30是根据一环境光源信息SEN,调整复合式显示器110的所有或部分像素的自发光显示介质及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举例而言,当环境光源信息SEN大于一默认值时,控制装置130令所有或部分像素的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大于相对应的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相反地,当环境光源信息SEN小于默认值时,控制装置130令所有或部分像素的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小于相对应的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
因此,当复合式显示器110所处的环境光较强时(如室外),其所呈现的影像主要是由反射式显示介质所提供,而在环境光较弱时(如室内),复合式显示器110所呈现的影像主要是由自发光显示介质所提供,故可保持影像品质,并且降低复合式显示器110的整体功耗(因不需一昧根据环境光的强度,增加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
在另一可能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30是根据环境光源信息SEN,调整复合式显示器110的部分像素的自发光显示介质及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举例而言,复合式显示器110可划分成许多区域,其中图3A为一可能区域。图3B及图3C为图3A所示的相对应像素的自发光显示介质及反射式显示介质的灰阶值。
假设,图3A所示的3X3个像素称为第一像素群组。控制装置130根据环境光源信息SEN,个别地调整第一像素群组内的每一像素的自发光显示介质及反射式显示介质的灰阶值。以图3A左上角的像素P1为例,控制装置130提供灰阶值255予像素P1的自发光显示介质310,以及提供灰阶值192予像素P1的反射式显示介质330。
由于不同位置的像素所感受到的环境光源并不一定相同,也或许显示器并非持续曝露于相同环境中(如室内、室外),因此,若用相同条件控制每一像素的亮度,将无法完善地补偿不同环境光所造成的影响。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30根据环境光信息,调整多个区域内的自发光显示介质及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因而,提高整体的影像可视性及准确性。
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30是根据影像信息SIM,控制自发光显示介质及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举例而言,由于反射式显示介质的数据更新速度较慢,故可在反射式显示介质更新数据的同时,改由自发光显示介质呈现相对应画面,待反射式显示介质更新完成后,再由反射式显示介质呈现相对应画面。
图4为反射式显示介质与自发光显示介质的切换状态示意图。曲线410为施加至反射式显示介质的电压,用以更新反射式显示介质的数据。曲线430为反射式显示介质的亮度。曲线450为自发光显示介质的亮度。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30是依据反射式显示介质的影像更新状态,切换自发光显示介质的状态,以达到补偿效果。如图所示,当施加于反射式显示介质的电压410在电压VH与VL间变化时,反射式显示介质的亮度430将在最亮态LBright与最暗态LDark间变化。
然而,反射式显示介质在最亮态LBright与最暗态LDark之间的切换时,会造成极度反差,进而造成闪烁现象,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反射式显示介质在最亮态LBright与最暗态LDark之间切换时,自发光显示介质便在最暗态LDark与最亮态LBright之间切换(如曲线450所示)。也就是说,自发光显示介质的亮度相对于反射式显示介质的亮度。
举例而言,当反射式显示介质处于最亮态LBright时,自发光显示介质便处于最暗态LDark。同样地,当反射式显示介质处于最暗态LDark时,自发光显示介质便处于最亮态LBright。通过反射式显示介质与自发光显示介质的亮度相互补偿,便可降低画面闪烁感,避免人眼不适,并可提升更新过程中的可视性。
本发明并不限制何时对反射式显示介质的亮度进行补偿。以胆固醇液晶为例,在开始写入数据至胆固醇液晶时,需先对胆固醇液晶进行重置,然后才能开始写入数据。在一可能实施例中,可在重置期间,便开始对反射式显示介质的亮度进行补偿。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在写入数据期间,才进行补偿,或是在重置及写入期间,均进行补偿。
本发明并不限定如何控制两显示介质的状态切换。在一可能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30根据一影像信息SIM,提供一第一灰阶予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提供一第二灰阶予自发光显示介质,其中第一灰阶位于一第一灰阶范围内(如0~255),第二灰阶位于一第二灰阶范围内(如0~255)。本发明并不限定第一及第二灰阶范围内的灰阶数。在一可能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灰阶范围内的灰阶数相同,如均为N阶灰阶,其中N为正整数。在其它可能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灰阶范围内的灰阶数不同。
假设,第一及第二灰阶范围的灰阶数相同,均为0~255。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灰阶为第一灰阶范围的一最大值(255)时,第二灰阶便为第二灰阶范围的一最小值(0)。当第一灰阶为第一灰阶范围的一最小值(0)时,第二灰阶便为第二灰阶范围的一最大值(255)。由于自发光显示介质的亮度是相对于反射式显示介质的亮度,故可补偿反射式显示介质进行画面更新时所造成的反差。
在其它实施例中,反射式显示介质与自发光显示介质所接收到的灰阶是位于同一灰阶范围内,只是反射式显示介质用以呈现高灰阶及低灰阶,而自发光显示介质用以呈现中间灰阶。
举例而言,图5所示的灰阶范围被分成区间511~514。如图所示,区间511内的灰阶小于区间512内的灰阶。区间512内的灰阶小于区间513内的灰阶。区间513内的灰阶小于区间514内的灰阶。
由于反射式显示介质可呈现最亮及最暗的效果,故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式显示介质所接收到的灰阶(如第一灰阶)是位于区间511或514内,用以呈现很暗或很亮的视觉效果,而自发光显示介质所接收到的灰阶(如第二灰阶)是位于区间512或513内,用以呈现较暗及较亮的视觉效果。
一般已知的显示器在强光环境下,仅能一昧提高显示器亮度,因而,将造成耗电量提高以及显示介质寿命缩短等缺点。另外,若以单纯提高影像对比来增加影像辨识度时,将会牺牲影像灰阶表现。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反射式显示介质的特性,使其表现出低与高灰阶区间(511、514)内的灰阶,再搭配自发光显示介质显示中间灰阶区间(512、513)的灰阶,便可降低显示器的整体功耗,以及提升灰阶表现,也可避免自发光显示介质的控制电路因制程不良,所造成的漏电流现象。
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30可根据一影像信息SIM,令反射式显示介质呈现静态影像以及令自发光显示介质呈现动态影像。举例而言,若控制装置130根据一影像信息SIM得知复合式显示器的部分像素(如一第一像素群组)需呈现动态影像,则控制装置130可令第一像素群组的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大于第一像素群组的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用以使第一像素模块呈现出动态的影像效果。
相反地,若控制装置130根据影像信息SIM得知复合式显示器的另一部分像素(如一第二像素群组)需呈现静态影像时,则控制装置130可令第二像素模块的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大于第二像素模块的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用以使第二像素模块呈现静态影像效果。
在一可能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30利用反射式显示介质呈现静态影像,如街道地图,再搭配自发光显示介质的反应快速特性,呈现动态影像。通过影像叠加,便可作为路况实时信息显示或公车行驶班次信息显示。
通过驱动部分区域的自发光显示介质,便可仅更新局部画面的影像,因而,提高画面的辨识度。再者,由于不需驱动所有像素的自发光显示介质(因并非所有像素均需呈现动态影像),更不需重复更新反射式显示介质的画面内容,因此,可提升更新速度,并可达到影像局部变化的功能。
图6A及图6B为两显示介质的一可能控制方式,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如第6A图所示,中间行像素的自发光显示介质不发光,但中间行像素的反射式显示介质会反射亮度。另外,在第6A图中,最右行像素的反射式显示介质不反射光线,但最右行像素的自发光显示介质发光。在第6B图中,3X3像素的自发光显示介质均不发光,并且3X3像素的反射式显示介质虽然会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的强度不同。
通过控制部分像素的显示介质的亮度,便可达到局部变化的功能。由于不需更新所有像素的显示介质,故反应速度较快。再者,由于自发光显示介质可呈现相对应颜色,故不需在反射式显示介质上加入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或是喷墨印刷(ink-jet printing),故可节省成本,并且弹性较低。另外,由于两显示介质可搭配使用,故可在不提高自发光显示介质的亮度的情况下,提高画面亮度。
再者,在已知做法中,反射式显示介质若要达成全彩(full color),则需搭配彩色滤光片或多种介质(喷上底色),而单一或两种颜色的自发光显示介质,亦无法达到全彩。然而,在本发明中,两显示介质不需为皆为全彩,只要达到上述的任一种补偿方式,便可达到发光与反射混合出多种颜色变化,因而达到全彩功能。针对特殊应用场合,如e-signage,本发明可降低显示器的制作成本,并保有色彩多样性。
在上述的说明中,控制装置130是仅根据一使用者模式SUS、一影像信息SIM或一环境光源信息SEN,控制复合式显示器110,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30是根据一使用者模式SUS、一影像信息SIM及一环境光源信息SEN的至少一者,控制复合式显示器110。在一可能实施例中,通过事先设定每个参考条件的权重或优先级,便可达到完善的控制。
举例而言,使用者模式SUS的权重为50%、影像信息SIM的权重为30%,而环境光源信息SEN的权重为20%,或是使用者模式SUS的优先权高于影像信息SIM,而影像信息SIM的优先权高于环境光源信息SEN。控制装置130只要根据事先设定(权重及/或优先权),便可适当地根据使用者模式SUS、影像信息SIM以及环境光源信息SEN的至少一者,控制复合式显示器。
另外,使用者可提供一使用者信息予控制装置130,用以增加部分像素(如一第一像素模块)的反射式显示介质及自发光显示介质的至少一者所呈现的亮度,用以突显第一像素模块所呈现的影像。
举例而言,当复合式显示器呈现一文字画面时,使用者可通过触控面板或是其它输入方式,要求加强(highlight)部分文字,而控制装置130可根据使用者的输入,对该部分文字的相对应像素的反射式显示介质及自发光显示介质的至少一者所呈现的亮度进行调整。
图7为本发明的控制装置的一可能实施例。如图所示,控制装置130包括,一储存单元710、一转换单元720、一传感器730、一微处理单元740、一显示控制单元750以及一内容调变单元760。在一可能实施例中,储存单元710、转换单元720、传感器730、显示控制单元750以及内容调变单元760的至少一者可整合于微处理单元740中。
传感器730用以侦测环境光强度,并将侦测结果提供予转换单元720。转换单元720根据传感器730的侦测结果,产生一环境光源信息SEN。微处理单元740根据一使用者模式SUS、一影像信息SIM及环境光源信息SEN的至少一者,控制储存单元710及内容调变单元760,用以驱动显示控制单元750。显示控制单元750根据微处理单元740的输出数据,控制复合式显示器110内的两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
图8为本发明的操作方式的一可能实施例。本发明的操作方法是用以控制一复合式显示器。在本实施例中,复合式显示器具有多个像素,而这些像素可区分成许多像素群组。每一像素群组具有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一自发光显示介质。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式显示介质重叠自发光显示介质。
为方便说明,以下将以像素群组中的一第一像素群组以及一第二像素群组为例。第一像素群组包含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第二像素群组包含第二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第二自发光显示介质。
首先,接收一输入信息(步骤S810)。在本实施例中,输入信息为一使用者模式、一影像信息以及一环境光源信息的至少一者。然后,根据该输入信息,控制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步骤S82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两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便可使得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能够互相补偿。
本发明并不限定如何控制两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在一可能实施例中,两显示介质具有相对的亮度。举例而言,当反射式显示介质呈现最大亮度时,则自发光显示介质呈现最小亮度。当反射式显示介质呈现最小亮度时,则自发光显示介质呈现最大亮度。因此,两显示介质的亮度便可相互补偿。
在一可能实施例中,根据步骤S810的输入信息,提供一第一灰阶予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提供一第二灰阶予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举例而言,第一灰阶是位于一第一灰阶范围内,第二灰阶是位于一第二灰阶范围内。当第一灰阶为第一灰阶范围的一最大值时,第二灰阶为第二灰阶范围的一最小值。当第一灰阶为第一灰阶范围的一最小值时,第二灰阶为第二灰阶范围的一最大值。因此,通过上述的灰阶控制方式,便可使两显示介质的亮度相互补偿。
在另一可能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灰阶是位于一灰阶范围内。该灰阶范围分为一第一区间、一第二区间、一第三区间以及一第四区间,其中第一区间内的灰阶小于第二区间内的灰阶,第二区间内的灰阶小于第三区间内的灰阶,第三区间内的灰阶小于第四区间内的灰阶,如图5区间511~514所示。由于反射式显示介质在呈现最亮或最暗亮度时,具有较佳的影像效果,故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予反射式显示介质的第一灰阶是位于第一或第四区间内,而提供予自发光显示介质的第二灰阶是位于第二或第三区间内,用以呈现中间亮度。
另外,当步骤S810的输入模式为一使用者模式,并且使用者模式为一反射模式时,则令所有像素模块或部分像素模块的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大于本身的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当使用者模式为一自发光模式时,则令所有像素模块或部分像素模块的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大于本身的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
在其它实施例中,若步骤S810的输入模式为一影像信息时,则可根据影像信息的内容,分别控制相对应的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举例而言,当影像信息包含一动态影像时,则令呈现该动态影像的第一像素模块的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大于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使得第一像素模块可呈现动态影像。相反地,当影像信息包含一静态影像时,则令欲呈现该静态影像的第二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大于第二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因此,第二像素模块便可呈现静态影像。
在其它实施例中,若步骤S810的输入模式为一环境光源信息时,则可根据环境光强度,调整两显示介质。举例而言,当环境光源信息大于一默认值时,则令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大于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相反地,当环境光源信息小于一默认值时,令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小于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因此,不论复合式显示器是处于任何环境中,均可呈现最佳亮度。
图9为本发明的操作方法的另一可能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是根据多个参考条件,控制显示介质。如图所示,在步骤S910中,接收一使用者模式,用以决定一操作模式。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该操作模式可能包括,一反射模式、一自发光模式及一混合模式。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使用者模式是由使用者所自订的。
接着,通过一影像信息及一环境光源信息的至少一者,决定一补偿模式(步骤S920)。由该影像信息,可得知欲显示的内容及相对位置等信息。由该环境光源信息,便可得知环境光的强度。因此,通过影像信息及环境光源信息所提供的信息,便可决定出一最合适的补偿模式。
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补偿模式包括,一区域调光补偿模式(即个别控制不同像素模块中的两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一重置/写入补偿模式(即在一显示介质进行重置或写入时,另一显示介质进行补偿操作)、一强光环境补偿模式(即根据环境光或影像信息,控制两显示介质)、一影像特性补偿模式(根据影像部分内容,更新部分像素模块的至少一显示介质)、一局部变化补偿模式(即切换部分像素模块的两显示介质)。
依据一参考输入,决定补偿范围与程度(步骤S930)。在执行完步骤S910及S920后,便可产生一参考输入。通过参考输入,便可决定补偿范围与程度,也就是可决定出哪些区域的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需要调整,以及调整幅度。
根据步骤S910~S930,驱动复合式显示器(步骤S940),使得复合式显示器内的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能够互相补偿。
接着,判断复合式显示器所呈现的影像品质是否达到需求(步骤S950)。若达到需求,则储存相关参数(步骤S960),并回到步骤S910。若复合式显示器所呈现的影像品质并未达到需求,则提供一调整值(步骤S970)。通过调整值,调整步骤S930中的参考输入,用以再次调整两显示介质的至少一者所呈现的亮度。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950是由使用者所决定。本发明并不限定使用者如何告知是否已满足需求。在一可能实施例中,使用者可通过事先预设的软件或硬件架构,告知目前的影像品质是否可达到需求。
另外,使用者亦可利用其它输入方式(如触控面板、鼠标、键盘或其它计算机外设),加强复合式显示器所呈现的部分画面,如反白或重点标示。以触控面板为例,若复合式显示器所呈现的部分影像为重要影像,则使用者可通过触碰,点选该重要影像所在的区域,其中使用者所点选的区域内的所有像素统称为第一像素模块。被点选的第一像素模块的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与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至少一者所呈现的亮度会被调整,用以突显第一像素群组所呈现的重要影像。
除非另作定义,在此所有词汇(包含技术与科学词汇)均属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的一般理解。此外,除非明白表示,词汇于一般字典中的定义应解释为与其相关技术领域的文章中意义一致,而不应解释为理想状态或过分正式的语态。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合式显示器,具有第一像素群组,该第一像素群组具有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重叠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以及
控制装置,根据使用者模式、影像信息以及环境光源信息的至少一者,控制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使得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能够互相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为电泳显示介质或是胆固醇液晶,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可为有机或无机电致发光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根据该使用者模式、该影像信息以及该环境光源信息的至少一者,提供第一灰阶予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提供第二灰阶予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灰阶位于第一灰阶范围内,该第二灰阶位于第二灰阶范围内,当该第一灰阶为该第一灰阶范围的一最大值时,该第二灰阶为该第二灰阶范围的一最小值,当该第一灰阶为该第一灰阶范围的一最小值时,该第二灰阶为该第二灰阶范围的一最大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灰阶位于一灰阶范围内,该灰阶范围分为第一区间、第二区间、第三区间以及第四区间,该第一区间内的灰阶小于该第二区间内的灰阶,该第二区间内的灰阶小于该第三区间内的灰阶,该第三区间内的灰阶小于该第四区间内的灰阶;
其中,该第一灰阶位于该第一或第四区间内,该第二灰阶位于该第二或第三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使用者模式为一反射模式时,该控制装置令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大于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当该使用者模式为一自发光模式时,该控制装置令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大于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影像信息包含一动态影像时,该控制装置根据该影像信息,令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大于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用以使该第一像素模块呈现该动态影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式显示器还包括:
第二像素群组,具有第二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第二自发光显示介质,该第二反射式显示介质重叠该第二自发光显示介质,其中当该影像信息包含一静态影像时,该控制装置令该第二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大于该第二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用以使该第二像素模块呈现该静态影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环境光源信息大于一默认值时,该控制装置令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大于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当该环境光源信息小于该默认值时,该控制装置令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小于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还根据一使用者信息,增加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及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的至少一者所呈现的亮度,用以突显该第一像素群组所呈现的影像。
11.一种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以控制一复合式显示器,该复合式显示器具有第一像素群组,该第一像素群组具有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重叠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该操作方法包括:
接收输入信息,其中该输入信息为使用者模式、影像信息以及环境光源信息的至少一者;以及
根据该输入信息,控制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使得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能够互相补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输入信息,控制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该输入信息,提供第一灰阶予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提供第二灰阶予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灰阶位于第一灰阶范围内,该第二灰阶位于第二灰阶范围内,当该第一灰阶为该第一灰阶范围的一最大值时,该第二灰阶为该第二灰阶范围的一最小值,当该第一灰阶为该第一灰阶范围的一最小值时,该第二灰阶为该第二灰阶范围的一最大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灰阶位于一灰阶范围内,该灰阶范围分为第一区间、第二区间、第三区间以及第四区间,该第一区间内的灰阶小于该第二区间内的灰阶,该第二区间内的灰阶小于该第三区间内的灰阶,该第三区间内的灰阶小于该第四区间内的灰阶;
其中,该第一灰阶位于该第一或第四区间内,该第二灰阶位于该第二或第三区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使用者模式为一反射模式时,令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大于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当该使用者模式为一自发光模式时,令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大于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影像信息包含一动态影像时,令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大于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用以使该第一像素模块呈现该动态影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影像信息包含静态影像时,令该复合式显示器的第二像素群组的一第二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大于该第二像素群组的第二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用以使该第二像素模块呈现该静态影像,该第二反射式显示介质重叠该第二自发光显示介质。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环境光源信息大于一默认值时,令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大于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的效率,当该环境光源信息小于一默认值时,令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小于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的效率。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使用者信息,再次调整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使用者信息,再次调整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以及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所呈现的亮度的步骤为增加该第一反射式显示介质与该第一自发光显示介质至少一者所呈现的亮度,用以突显该第一像素群组所呈现的影像。
CN2012100311942A 2011-12-29 2012-02-09 显示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Withdrawn CN1031870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9458 2011-12-29
TW100149458A TW201327520A (zh) 2011-12-29 2011-12-29 顯示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7020A true CN103187020A (zh) 2013-07-03

Family

ID=48678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11942A Withdrawn CN103187020A (zh) 2011-12-29 2012-02-09 显示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87020A (zh)
TW (1) TW201327520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8786A (zh) * 2012-01-09 2013-07-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及显示方法
CN104867416A (zh) * 2015-06-09 2015-08-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7767804A (zh) * 2016-08-17 2018-03-06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装置、显示模块及电子设备
CN108231011A (zh) * 2018-01-17 2018-06-29 福州大学 量子点电润湿显示装置
WO2021164111A1 (zh) * 2020-02-19 2021-08-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11380250B1 (en) 2021-04-28 2022-07-05 Shih-Hsien Tseng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 self-luminous pixel module and a first non-self-luminous pixel module driven by a pulse width modulation driving circui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0197B (zh) * 2021-04-21 2023-05-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画面调节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8786A (zh) * 2012-01-09 2013-07-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及显示方法
CN104867416A (zh) * 2015-06-09 2015-08-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US10566556B2 (en) 2015-06-09 2020-02-1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witchable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switchable display device
US10777760B2 (en) 2015-06-09 2020-09-1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witchable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switchable display device
CN107767804A (zh) * 2016-08-17 2018-03-06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装置、显示模块及电子设备
CN108231011A (zh) * 2018-01-17 2018-06-29 福州大学 量子点电润湿显示装置
CN108231011B (zh) * 2018-01-17 2020-05-08 福州大学 量子点电润湿显示装置
WO2021164111A1 (zh) * 2020-02-19 2021-08-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11917854B2 (en) 2020-02-19 2024-02-27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11380250B1 (en) 2021-04-28 2022-07-05 Shih-Hsien Tseng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 self-luminous pixel module and a first non-self-luminous pixel module driven by a pulse width modulation driving circuit
WO2022227592A1 (en) * 2021-04-28 2022-11-03 Tseng Shih Hsien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 self-luminous pixel module and a first non-self-luminous pixel module driven by a pulse width modulation driving circu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7520A (zh) 2013-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0209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3187020A (zh) 显示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1079234B (zh) 像素以及显示面板
TWI257603B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driv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205885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40333513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2890913B (zh) Amoled显示器及其精确补偿老化的方法
US1067091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improved backlight
KR20130123218A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표시장치, 이의 구동회로 및 방법
KR102217056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CN114550658B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5047128A (zh) 显示装置和用于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4240638A (zh) 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WO2019087332A1 (ja) 位置検出システム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KR20180045936A (ko) 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 방법
KR102218315B1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7916112B2 (en)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pixels
US1169463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gamma power
WO2024036864A1 (zh) 驱动补偿电路、补偿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2376244A (zh) 显示设备以及显示设备的像素驱动方法
CN101789212A (zh) 电光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
US8441599B2 (en) Pixel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WO202202843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iving display panel in power saving mode
CN111883035A (zh) 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KR20230046544A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4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