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4975B - 风力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风力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4975B
CN103184975B CN201210067476.8A CN201210067476A CN103184975B CN 103184975 B CN103184975 B CN 103184975B CN 201210067476 A CN201210067476 A CN 201210067476A CN 103184975 B CN103184975 B CN 1031849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der
feather
wind
generating system
power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674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4975A (zh
Inventor
桂人杰
张永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3184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4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4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49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22Adjusting aer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blades
    • F03D7/0224Adjusting blade pitc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风力发电系统,包括机舱、发电机、中央控制模块、叶轮、传动模块、转速感测模块、变桨驱动模块、轮毂控制器以及滑环装置。轮毂控制器可接收来自中央控制模块的第一变桨距命令,亦可通过轮毂内的转速感测模块感测轮毂转速以产生第二变桨距命令。若第一变桨距命令正常,则轮毂控制器传递第一变桨距命令至变桨驱动模块。若第一变桨距命令不正常,则轮毂控制器传递第二变桨距命令至变桨驱动模块。变桨驱动模块接收变桨距命令后,可控制至少一叶片的桨距,使风力发电系统得以运作。据此,风力发电系统具有分散式控制功能与备援能力。

Description

风力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系统,特别是一种具有分散式控制功能与备援能力的风力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达到节能减碳与能源自主的目标,可再生能源的运用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而风力发电也是其中之一。以风力资源的含量进行比较,海上风力资源较丰富,反之陆域风力资源较少,且使用限制条件较多,因此许多拥有海岸线的工业化国家已大力投入离岸风能的开发,除了在离岸建造大型风力发电机之外,也持续针对大型风力发电机进行改良研究。
大型风力发电机的运转有两种主要的控制手段,分别为调整发电机的转速以及调整叶片角度。前者用以在额定风速以下对风能进行最佳功率追踪,后者用以在额定风速以上对风能进行功率限制。另外,叶片角度的调节方式包括被动失速(passive stall)、主动失速(active stall)以及变桨调节(pitch regulation)等方式,其中变桨调节的控制方式可依据风速来调整叶片桨距(pitch angle),且搭配变速发电机所组合而成的风力控制系统具有最高的可控性,因此已普遍应用在大型风力发电机中,而此类风力发电机又可称为可变速可变桨距(Variable-Speed Pitch-Regulated,VSPR)风力发电机。
当大型风力发电机运作时,叶片(blade)与轮毂(hub)均会产生转动。当风力发电机运转时,中央控制器(central controller)执行速度控制与桨距控制的计算后,产生变换器命令(converter command)与变桨距命令(pitch command),并分别输出给电力变换器(power converter)以及轮毂控制器(hub controller),以达成变速与调节变桨的目的。由于中央控制器与变换器可设置在机舱(nacelle),两者之间的信号传递并无太大困难。相对地,轮毂控制器设置在轮毂内,且轮毂与机舱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耦合。当风力发电机运作时,产生转动的轮毂无法以固定的导线连接至机舱。据此,机舱与轮毂之间可设置滑环(slip-ring)装置,用以在转动的轮毂与固定的机舱之间进行变桨距命令的信号传输。待轮毂控制器接收到变桨距命令并传递至桨距控制系统,桨距控制系统可控制叶片旋转至指定角度。
由此可知,轮毂控制器传递至桨距控制系统的变桨距命令仅来自中央控制器,也即轮毂控制器只能传递变桨距命令,不能自行产生变桨距命令。此外,在中央控制器与轮毂控制器的连结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滑环装置,容易因磨耗或物理环境的污染等问题而产生损毁,此时轮毂控制器将因为无法接收来自中央控制器的变桨距命令而失去运作能力。另外,此类大型风力发电机多设置于离岸地区,一旦发生故障,可能面临维修所需的人力物力运输不易或成本较高等问题,延迟抢修的机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力发电系统,用以提供风力发电机独立运作与备援(redundancy)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系统,包括一机舱、一发电机、一中央控制模块、一叶轮、一传动模块、一转速感测模块、至少一变桨驱动模块以及一轮毂控制器。发电机设置于机舱内。中央控制模块也设置于机舱内,用以接收发电机的一第一转速信号,并且输出相应的一第一变桨距命令。叶轮具有一轮毂以及连接轮毂的至少一叶片。每一叶片分别连接至少一变桨驱动模块中的一或多个。传动模块连接于发电机与叶轮之间。转速感测模块系设置于轮毂内以感测轮毂的转速,并输出相应的一第二转速信号。轮毂控制器设置于轮毂内,并耦接至轮毂内的转速感测模块以及变桨驱动模块。轮毂控制器适于接收第一变桨距命令,并且依据通信协议(communication protocol)判断第一变桨距命令是否正常,其中若第一变桨距命令正常,则轮毂控制器传递第一变桨距命令至变桨驱动模块,以供变桨驱动模块控制至少一叶片的桨距,而若第一变桨距命令不正常,则轮毂控制器依据第二转速信号计算出相应的一第二变桨距命令,并将第二变桨距命令输出至变桨驱动模块,以供变桨驱动模块控制至少一叶片的桨距。
上述的风力发电系统,该中央控制模块包括一中央控制器以及一电力变换器,且电力变换器耦接于发电机与中央控制器之间。
上述的风力发电系统,该传动模块包括一齿轮箱。
上述的风力发电系统,该风力发电系统还包括一滑环装置,连接于中央控制模块与轮毂控制器,用以传递第一变桨距命令至轮毂控制器。
上述的风力发电系统,该变桨驱动模块包括一电动机、一齿轮箱以及一驱动器,其中齿轮箱耦合于电动机与至少一叶片之间,驱动器适于接收第一变桨距命令或第二变桨距命令,用以驱动电动机并经由齿轮箱来控制至少一叶片的桨距。
上述的风力发电系统,该转速感测模块包括一转速感测器。
上述的风力发电系统,该转速感测器包括一测速发电机(tacho-generator)。
上述的风力发电系统,该转速感测模块包括一转角感测器以及一固件,其中固件搭配转角感测器以输出第二转速信号。
上述的风力发电系统,该转角感测器包括一旋转变压器(resolver)或一编码器(encoder)。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的风力发电系统,通过轮毂控制器依据通信协议判断所接收的第一变桨变桨距命令是否正常,并利用轮毂内的转速感测模块感测轮毂转速,输出相应的第二转速信号。当轮毂控制器依据通信协议判断第一变桨距命令正常时,轮毂控制器可将第一变桨距命令传递至变桨驱动模块。当轮毂控制器依据通信协议判断第一变桨距命令不正常时,轮毂控制器可依据第二转速信号计算出第二变桨距命令并传递至变桨驱动模块。据此,无论中央控制模块所输出的第一变桨距命令是否能通过滑环装置传递至轮毂控制器,轮毂控制器都可传递一变桨距命令至变桨驱动模块,使变桨驱动模块得以控制至少一叶片的桨距,也即轮毂控制器可独立运作并产生变桨距命令,使风力发电系统具有分散式控制功能与备援能力。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风力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风力发电系统在滑环装置处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叶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的风力发电系统的方块图;
图5是图1的风力发电系统在中央控制模块处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风力发电系统的第一变桨距命令传递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风力发电系统在桨距控制单元处的示意图;
图8是图1的风力发电系统的第二变桨距命令传递方式的示意图;
图9是图1的风力发电系统在轮毂内的转速感测模块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风力发电系统在轮毂内的转速感测模块处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的风力发电系统在变桨驱动模块处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的风力发电系统的转速信号与变桨距命令的传递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  风力发电系统                110  机舱
120  发电机                      130  中央控制模块
132  中央控制器                  134  电力变换器
136、182  桨距控制单元           140  叶轮
142  轮毂                        144、144a、144b、144c  叶片
150  传动模块                    152  齿轮箱
160  转速感测模块                162  转速感测器
164a  转角感测器                 164b  固件
166  固定架
170、170a、170b、170c  变桨驱动模块
172  电动机                      174  齿轮箱
176  驱动器                      180  轮毂控制器
190  滑环装置                    192  转动端
192a、194a  连接器               194  固定端
194b  电刷                       196  转轴
196a  导电环                     ω1  第一转速信号
ω2  第二转速信号                θ1  第一变桨距命令
θ2  第二变桨距命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风力发电系统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风力发电系统100包括机舱110、发电机120、中央控制模块130、叶轮140、传动模块150、转速感测模块160、至少一变桨驱动模块170、轮毂控制器180以及滑环装置190。发电机120、中央控制模块130以及传动模块150设置于机舱110内。叶轮140具有轮毂142以及连接轮毂142的多个叶片144。本实施例的叶片数量为三个,包括叶片144a、144b、144c。传动模块150包括一齿轮箱152,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耦合于发电机120与叶轮14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齿轮箱152可为一变速齿轮箱,具有一转速比,使得发电机120的转速与叶轮140的转速存在特定的比值。当风力发电系统100运作时,叶轮140呈现转动状态,以通过传动模块150带动发电机120发电。
此外,图2为本实施例图1的滑环装置190的示意图。为了在叶轮140处于转动的状态下,使得设置在转动的轮毂142内的轮毂控制器180与设置在机舱110内的中央控制模块130得以进行数据与电源信号的传递,本实施例通过滑环装置190来耦接叶轮140的轮毂142与机舱110。滑环装置190的转动端192连接轮毂142,且转动端192上设有连接器192a,用以电连接轮毂控制器180。此外,滑环装置190的固定端194固定于机舱110,且固定端194上设有连接器194a,用以电连接中央控制模块130。转动端192连接的转轴196设置于固定端194内,可相对于固定端194转动,且固定端194具有电刷(brushes)194b,用以与转轴196上的导电环196a接触,并传递数据与电源信号。转动端192的连接器192a电连接至导电环196a,而固定端194的连接器194a电连接至电刷(brushes)194b。如此,便可在叶轮140转动的状态下通过滑环装置190来传递轮毂控制器180与中央控制模块130之间的数据与电源信号。
当风力发电机运转时,中央控制模块130执行速度控制与桨距控制的计算,并且经由轮毂控制器180来驱动变桨驱动模块170,以调节叶片144a~144c的桨距。
图3是图1的叶轮的分解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对应于叶片的数量可以设置多个变桨驱动模块,例如包括分别连接至叶片144a~144c的变桨驱动模块170a~170c,以接受来自轮毂控制器180的变桨距命令并分别驱动相应的叶片144a~144c。虽然本实施例是以各自对应的三组叶片144a~144c与变桨驱动模块170a~170c为例进行说明,但实际上本发明并不限制叶片144与变桨驱动模块170的数量与配置。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风力发电系统可采用一或多个变桨驱动模块来驱动一个叶片。
图4是图1的风力发电系统的方块图。图5是图1的风力发电系统在中央控制模块处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当风力发电系统100正常运作时,设置在机舱110内的中央控制模块130接收来自发电机120的一第一转速信号ω1。风力发电系统100可通过调整叶片144的变桨进行风能的功率限制。具体的变桨调节方法为在中央控制模块130中内建一桨距控制(pitch control)单元136,以接收转速信号并计算相应的变桨距命令。中央控制模块130设置于机舱110内,包括一中央控制器132以及一电力变换器134,且电力变换器134耦接于发电机120与中央控制器132之间。请参考图4及图5,中央控制器132接收第一转速信号ω1后,经由中央控制器132内的桨距控制单元136计算出相应的一第一变桨距命令θ1,并通过滑环装置190传递至设置在旋转的叶轮140中的轮毂控制器180。此外,中央控制器132也会传递一变换器命令至电力变换器134。
图6是图1的风力发电系统的第一变桨距命令传递方式的示意图。承上所述,中央控制器132经由滑环装置190传递第一变桨距命令θ1至轮毂控制器180后,轮毂控制器180可依据通信协议判断第一变桨距命令θ1的传递是否正常。若第一变桨距命令θ1正常,则轮毂控制器180传递第一变桨距命令θ1至各变桨驱动模块170a~170c以分别控制相应的叶片144a~144c的桨距。
然而,当第一变桨距命令θ1不正常时,即表示输出变桨距命令的中央控制模块130或者传递变桨距命令的滑环装置190产生问题。因此,本实施例将转速感测模块160设置于轮毂142内,并以固定架166固定于轮毂142的机构上,如图1所示,可感测轮毂142的转速,并输出相应的一第二转速信号ω2至轮毂控制器180。转速感测模块160感测轮毂142的转速并输出第二转速信号ω2,而第二转速信号ω2与第一转速信号ω1具有一比例关系。如前所述,齿轮箱152的设置使得发电机120的转速与叶轮140的转速存在特定的比值。由于轮毂142设置在叶轮140侧,可将轮毂142的转速与叶轮140的转速视为等效。据此,转速感测模块160感测轮毂142的转速所得的第二转速信号ω2与发电机120所传递的第一转速信号ω1之间也存在一比例关系。
当轮毂控制器180接收到来自轮毂142内的转速感测模块160的第二转速信号ω2后,可经由计算后输出一相应变桨距命令来取代第一变桨距命令θ1,而使轮毂控制器180可独立运作与并具有备援能力。详细实施方法将在以下依序描述。
详细而言,请参考图4,当轮毂控制器180接收第二转速信号ω2后,可经由内建于轮毂控制器180中的桨距控制单元182,计算出与第二转速信号ω2相应的一第二变桨距命令θ2。此桨距控制单元182可由现有的中央控制模块130内的桨距控制单元136直接嵌入。将第二转速信号ω2以一比例关系输入桨距控制单元182后,计算而得的第二变桨距命令θ2可视为与第一变桨距命令θ1相等。据此,当第一变桨距命令θ1不正常时,第二变桨距命令θ2可取代第一变桨距命令θ1,由轮毂控制器180传递至各变桨驱动模块170,使各变桨驱动模块170控制相应的叶片144的桨距。据此,轮毂控制器180可独立运作与并具有备援能力。
关于桨距控制单元136、182传递信号的方式,请参考图7。图7是图1的风力发电系统在桨距控制单元处的示意图。桨距控制单元136、182可依一额定转速(rated speed)信号与一测量转速(measured speed)信号,其中额定转速信号为一固定设定值,而测量转速信号是测量实际转速而得。桨距控制单元136、182将额定转速信号与测量转速信号之间的误差传递至一比例-积分控制器(PI controller),并通过比例-积分控制器输出参考桨距(reference pitchangle)至各变桨驱动模块170。
更具体的说,当桨距控制单元136内建于中央控制模块130时,桨距控制单元136处理一固定设定值的额定转速信号与经由测量发电机120实际转速所得的测量转速信号,此测量转速信号即为第一转速信号ω1。桨距控制单元136将额定转速信号与第一转速信号ω1之间的误差传递至比例-积分控制器,并通过比例-积分控制器输出第一变桨距命令θ1至各变桨驱动模块170。
反之,当桨距控制单元182内建于轮毂控制器180时,桨距控制单元182处理一固定设定值的额定转速信号与经由轮毂142内的转速感测模块160测量轮毂142实际转速所得的测量转速信号,此测量转速信号即为第二转速信号ω2。桨距控制单元182将额定转速信号与第二转速信号ω2之间的误差传递至比例-积分控制器,并通过比例-积分控制器输出第二变桨距命令θ2至各变桨驱动模块170。
由此可知,将桨距控制单元136、182分别内建于中央控制模块130与轮毂控制器180,可使中央控制模块130与轮毂控制器180都可依据额定转速信号与测量转速信号计算出相应的变桨距命令,并传递至各变桨驱动模块170,因此风力发电系统100具有分散控制的能力。
图8是图1的风力发电系统的第二变桨距命令传递方式的示意图。承上所述,当轮毂控制器180依据通信协议判断第一变桨距命令θ1不正常,轮毂控制器180接收来自轮毂142内的转速感测模块160的第二转速信号ω2,并通过内建的桨距控制单元182计算出相应的第二变桨距命令θ2。轮毂控制器180传递第二变桨距命令θ2至各变桨驱动模块170,以分别控制相应的叶片144的桨距。在本实施例中,变桨驱动模块170a~170c接受来自轮毂控制器180的第二变桨距命令θ2并分别控制相应的叶片144a~144c的桨距。
关于转速感测模块160感测轮毂142转速的方式,可参考图9。图9是图1的风力发电系统在轮毂142内的转速感测模块处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轮毂142内的转速感测模块160可包括一转速感测器162,用以量测轮毂142的转速并输出第二转速信号ω2至轮毂控制器180以驱动变桨驱动模块170,其中转速感测器162可为一转速发电机。
然而,转速感测模块160也可通过其它方式感测轮毂142的转速,如图10所示。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风力发电系统在轮毂142内的转速感测模块处的示意图。在另一实施例中,轮毂142内的转速感测模块160可包括一转角感测器164a以及一固件164b,其中转角感测器164a可为一旋转变压器或一编码器,可量测轮毂142的转角变动量与计算相对转速,并由固件164b输出第二转速信号ω2至轮毂控制器180以驱动变桨驱动模块170。
当轮毂控制器180传递第一变桨距命令θ1,或者接收第二转速信号ω2后再输出第二变桨距命令θ2,轮毂控制器180可将变桨距命令传送至各变桨驱动模块170。图11是图1的风力发电系统在变桨驱动模块处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及图11,每一变桨驱动模块170分别包括一电动机172、一齿轮箱174以及一驱动器176。承上所述,轮毂控制器180传递变桨距命令至各变桨驱动模块170。当第一变桨距命令θ1正常时,轮毂控制器180传递第一变桨距命令θ1。反之,当第一变桨距命令θ1异常时,轮毂控制器180传递第二变桨距命令θ2。总而言之,轮毂控制器180传递出第一变桨距命令θ1或第二变桨距命令θ2至各变桨驱动模块170,而各变桨驱动模块170中的驱动器176可接收来自轮毂控制器180的变桨距命令,并驱动电动机172,而齿轮箱174耦合于电动机172与叶片14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齿轮箱174可为一减速齿轮箱,用以将叶片144旋转至预定角度。
详细而言,变桨驱动模块170通过信号传递而驱动变桨的流程可参考图7。当第一变桨变桨距命令θ1或第二变桨距命令θ2传送至各变桨驱动模块170后,在变桨驱动模块170内,由一伺服机构(servomechanism)来执行第一变桨距命令θ1或第二变桨距命令θ2,使实际的叶片变桨能追随变桨距命令,且其误差可通过此伺服机构进行快速的修正。
每一叶片144a~144c可分别被相应的变桨驱动模块170a~170c驱动并调节其变桨。当叶片144被驱动并调整变桨后,变桨驱动模块170回传变桨的量测值至一增益排程控制(gain scheduling control)单元,并回传一比例增益(proportional gain)至桨距控制单元182内的比例-积分控制器,以补偿既存的非线性空气动力(aerodynamic)特性。据此,各变桨驱动模块170可分别控制相应的叶片144的桨距。
图12是图1的风力发电系统的转速信号与变桨距命令的传递流程图。请参考图12,总的来说,在步骤S 1212中,发电机120传送第一转速信号ω1。接着如步骤S1214至S1216所示,当中央控制模块130接收第一转速信号ω1后,可计算出第一变桨距命令θ1,并经由滑环装置190传送至轮毂控制器180。然后,在步骤S1218中,轮毂控制器180接收第一变桨距命令θ1,且进入一判断步骤S1220,依据通信协议判断第一变桨距命令θ1是否正常。在步骤S1220中,若第一变桨距命令θ1正常,则如步骤S1222所示,轮毂控制器180传送第一变桨距命令θ1至各变桨驱动模块170。然后,如步骤1230所示,变桨驱动模块170接收第一变桨距命令θ1并分别驱动相应的叶片144的桨距。
另一方面,倘若步骤S 1220中依据通信协议判断第一变桨距命令θ1异常,则进入步骤S1224,通过转速感测模块160感测轮毂142的转速,并传送相应的第二转速信号ω2至轮毂控制器180。接着,如步骤S1226所示,轮毂控制器180依据接收到的第二转速信号ω2,计算出相应的第二变桨距命令θ2,并如步骤S1228所示传递第二变桨距命令θ2至各变桨驱动模块170。最后再如步骤1230所示,变桨驱动模块170接收第二变桨距命令θ2并分别驱动相应的叶片144的桨距。
由此可知,在一般状态下,风力发电系统100通过中央控制模块130接收来自发电机120的第一转速信号ω1,并输出相应的第一变桨距命令θ1至轮毂控制器180,并经由轮毂控制器180传递至各变桨驱动模块170,以驱动相应的叶片144的变桨,使得风力发电系统100可正常运作。
反之,当第一变桨距命令θ1无法传递至轮毂控制器180时,风力发电系统100可能无法正常运作。据此,转速感测模块160感测轮毂142的转速,并传送相应的第二转速信号ω2至轮毂控制器180,而轮毂控制器180依据接收到的第二转速信号ω2,计算出相应的第二变桨距命令θ2,并传递至各变桨驱动模块170,以驱动相应的叶片144的变桨,使得风力发电系统100可正常运作。
因此,轮毂控制器180具有独立运作的能力,而风力发电系统100也具有备援的能力,也即在一般情况下,风力发电系统100通过第一变桨距命令θ1驱动各变桨驱动模块170以控制相应的叶片144的桨距,而在第一变桨距命令θ1异常的情况下,风力发电系统100也可通过第二变桨距命令θ2驱动各变桨驱动模块170以控制相应的叶片144的桨距,使得风力发电系统100可正常运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一种风力发电系统,通过在轮毂上设置转速感测模块,用以感测轮毂转速,并在轮毂控制器内嵌入桨距控制单元,用以在转速感测模块传递转速信号至轮毂控制器时,计算出相应的变桨距命令。由此可知,本发明的风力发电系统,其轮毂控制器具有独立运作的能力,可在转速感测模块的协助下自行产生变桨距命令,不因中央控制模块输出的变桨距命令无法传递而使叶片变桨失去控制,进而造成风力发电系统停止运行。此外,无论是接收中央控制模块的变桨距命令,或是轮毂控制器自行产生变桨距命令,轮毂控制器都可传递一变桨距命令至各变桨驱动模块,并控制叶片的桨距,因此,风力发电系统具有分散式控制功能与备援能力。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机舱;
一发电机,设置于该机舱内;
一中央控制模块,设置于该机舱内,用以接收该发电机的一第一转速信号,并且输出相应的一第一变桨距命令;
一叶轮,具有一轮毂以及连接该轮毂的至少一叶片;
一传动模块,连接于该发电机与该叶轮之间;
一转速感测模块,设置于该轮毂内,用以感测该轮毂的转速,并输出相应的一第二转速信号,该第二转速信号与该第一转速信号具有一比例关系;
至少一变桨驱动模块,其中每一叶片分别连接该至少一变桨驱动模块中的一或多个;以及
一轮毂控制器,设置于该轮毂内,并耦接至该轮毂内的转速感测模块以及该变桨驱动模块,该轮毂控制器适于接收该第一变桨距命令,并且依据通信协议判断该第一变桨距命令是否正常,其中若该第一变桨距命令正常,则该轮毂控制器传递该第一变桨距命令至该变桨驱动模块,以供该变桨驱动模块控制该至少一叶片的桨距,而若该第一变桨距命令不正常,则该轮毂控制器依据该第二转速信号计算出相应的一第二变桨距命令,并将该第二变桨距命令取代该第一变桨距命令输出至该变桨驱动模块,以供该变桨驱动模块控制该至少一叶片的桨距,使该轮毂控制器可独立运作并具有备援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中央控制模块包括:
一中央控制器;以及
一电力变换器,耦接于该发电机与该中央控制器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模块包括一齿轮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滑环装置,连接于该中央控制模块与该轮毂控制器,用以传递该第一变桨距命令至该轮毂控制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变桨驱动模块包括:
一电动机;
一齿轮箱,耦合于该电动机与该至少一叶片之间;以及
一驱动器,适于接收该第一变桨距命令或该第二变桨距命令,用以驱动该电动机并经由该齿轮箱来控制该至少一叶片的桨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转速感测模块包括一转速感测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转速感测器包括一测速发电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转速感测模块包括:
一转角感测器;以及
一固件,搭配该转角感测器以输出该第二转速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转角感测器包括一旋转变压器或一编码器。
CN201210067476.8A 2011-12-28 2012-03-12 风力发电系统 Active CN1031849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9274 2011-12-28
TW100149274A TWI470151B (zh) 2011-12-28 2011-12-28 風力發電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4975A CN103184975A (zh) 2013-07-03
CN103184975B true CN103184975B (zh) 2015-05-13

Family

ID=45936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67476.8A Active CN103184975B (zh) 2011-12-28 2012-03-12 风力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70988A1 (zh)
EP (1) EP2610485A2 (zh)
CN (1) CN103184975B (zh)
TW (1) TWI4701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9048A (zh) * 2013-12-20 2014-03-12 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风电机组智能变桨系统及变桨方法
US9157415B1 (en) * 2014-03-21 2015-10-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of a wind turbine using contingency communications
CN104675622A (zh) * 2014-12-02 2015-06-03 青岛金博士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变桨装置的风力发电机以及控制方法
US9926910B2 (en) * 2015-03-13 2018-03-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Wind turbine setpoint control
WO2017000949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Vestas Wind Systems A/S A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orsional deformation in a drivetrain
US10012213B2 (en) 2016-02-04 2018-07-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grading multivendor wind turbines
FR3050433B1 (fr) * 2016-04-20 2020-08-28 Snecma Systeme simplifie d'actionnement de pas pour une helice de turbomachine
CN106194583A (zh) * 2016-07-22 2016-12-07 三重型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变桨供电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07869421B (zh) * 2016-09-26 2019-06-18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变桨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FR3060526B1 (fr) * 2016-12-21 2019-05-10 Safran Aircraft Engines Systeme d'actionnement electromecanique de pas pour une helice de turbomachine
FR3066559B1 (fr) * 2017-05-18 2019-06-07 Safran Aircraft Engines Module de soufflante a pales a calage variable
CN113639029B (zh) * 2021-08-16 2023-04-25 上海尚实航空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涡桨发动机减速箱单元体
WO2023025366A1 (en) * 2021-08-26 2023-03-02 Vestas Wind Systems A/S Auxiliary controller for wind turbine control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0170A (en) * 1978-06-15 1979-07-03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Wind turbine generator pitch control system
TW200827548A (en) * 2006-12-18 2008-07-01 Ind Tech Res Inst Power-generating device with self-contained electric apparatus
CN101892951A (zh) * 2009-05-18 2010-11-24 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 风轮机控制方法
CN102177338A (zh) * 2008-09-10 2011-09-07 莫戈公司 一种风力涡轮机的叶片倾斜控制系统
TWI392800B (zh) * 2007-12-14 2013-04-11 Ind Tech Res Inst 風力發電機之葉片旋角驅動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3005A (en) * 1978-08-17 1980-03-11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ulti-mode control system for wind turbines
DE102004013131A1 (de) * 2004-03-17 2005-10-06 Siemens Ag Windkraftanlage
DE102008010466A1 (de) * 2008-02-21 2009-09-03 Nordex Energy Gmbh Windenergieanlage mit Blatteinstellwinkelregler
EP2438300A2 (en) * 2009-06-03 2012-04-11 Vestas Wind Systems A/S Hub-sited towe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for wind turbin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0170A (en) * 1978-06-15 1979-07-03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Wind turbine generator pitch control system
TW200827548A (en) * 2006-12-18 2008-07-01 Ind Tech Res Inst Power-generating device with self-contained electric apparatus
TWI392800B (zh) * 2007-12-14 2013-04-11 Ind Tech Res Inst 風力發電機之葉片旋角驅動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CN102177338A (zh) * 2008-09-10 2011-09-07 莫戈公司 一种风力涡轮机的叶片倾斜控制系统
CN101892951A (zh) * 2009-05-18 2010-11-24 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 风轮机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70988A1 (en) 2013-07-04
EP2610485A2 (en) 2013-07-03
TWI470151B (zh) 2015-01-21
TW201326548A (zh) 2013-07-01
CN103184975A (zh) 2013-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4975B (zh) 风力发电系统
CN102536661B (zh) 用于调整风轮机偏航角的系统和方法
US835366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a yaw angle of a wind turbine
EP1906192B1 (en)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sensors and/or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n apparatus that includes a sensor
EP2450569B1 (en) Wind turbine far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t least one wind turbine
US20180017042A1 (en) Control system for damping structural vibrations of a wind turbine system having multiple rotors
EP2657518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perating a wind turbine in noise reduced operation modes
EP2541055B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the amplitude modulation of noise generated by wind turbines
DK2824791T3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imiting output power deviation in variable renewable generating plants
US20120191265A1 (en) control of underwater turbine
CN101520026A (zh) 风力涡轮机站强风降级控制
CN101713375A (zh) 在电网电力失效和变化风况时控制风轮机的系统和方法
US20130173073A1 (en) Wind turbine controll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wind turbine to provide redundancy
CN101545828A (zh) 用于风力涡轮机的独立传感系统
CN113007015A (zh) 一种风电机组双驱电动变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WO201206195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ing wind turbine during fault
CN103835881B (zh) 基于电动有效阻尼的独立变桨系统及变桨方法
CN103362735A (zh) 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基于最优阻力矩跟踪的最大功率追踪控制方法
CN207620967U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控制系统
EP2204580A2 (en) Wind turbine starting
CN113700603A (zh) 风电机组双编码器校验控制双驱变桨系统及方法
US9909565B2 (en) Wind turbine rotational system
CN107035617A (zh) 用于升级多厂商风力涡轮的系统和方法
CN102235303A (zh) 具有低电压穿越功能的液压驱动独立变桨冗余控制系统
CN106401870A (zh) 使用副控制器调整风速和/或风向输入值的风轮机控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