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8948A - 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8948A
CN103178948A CN2013100666889A CN201310066688A CN103178948A CN 103178948 A CN103178948 A CN 103178948A CN 2013100666889 A CN2013100666889 A CN 2013100666889A CN 201310066688 A CN201310066688 A CN 201310066688A CN 103178948 A CN103178948 A CN 1031789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broadcast control
resource unit
communication system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66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8948B (zh
Inventor
关艳峰
夏薇
方惠英
刘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78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8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8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89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与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不同;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通过广播控制信道中的控制信息进行指示。借助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控制信道的设计方案,解决了同步信道和广播控制信道如何占用资源位置和方式的问题,简化了终端识别广播控制信道的过程,确保了基于OFDMA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是申请日为:2009年2月16日,申请号为:200910004180.X,发明名称为:《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和装置》的发明专利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FDM)技术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其通过扩展OFDMA符号的脉冲宽度来提高抗多径衰落的性能。OFDM技术的实现原理是:将高速串行数据变换成多路相对低速的并行数据,并将该多路并行数据调制到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进行传输。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OFDMA)技术是在OFDM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使用户占用不同的子载波,来实现多址接入。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是指为终端提供初始接入、业务传输和资源管理等功能的设备,通常,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和管理消息实现上述功能。例如,基站确定系统配置信息,以及基站到终端的下行传输时的资源分配信息和终端到基站的上行传输时的资源分配信息,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向终端发送该系统配置信息和资源分配信息,终端首先在确定的控制信道上接收该系统配置信息和资源分配信息,进而与基站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下面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控制信道进行说明。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一般分为包括:同步信道(Synchronization Channel,简称为SCH)、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Control Channel,简称为BCCH)、单播服务控制信道(UnicastService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USCCH)、多播服务控制信道(Multicast Service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MSCCH)等。其中,SCH和BCCH是“一点对多点”的单向控制信道,其中,终端通过SCH进行初始接入时的频率、时间上的校正,并接收部分系统信息;基站通过BCCH向终端发送必要的系统配置和控制信息,其中,该系统配置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整个系统的控制结构,尤其指示了系统资源的配置情况。单播服务控制信道和多播控制信道主要功能是:基站通过这两个控制信道向终端发送资源调度信息和控制信息,例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为HARQ)的应答信息、功率控制信息等。
在基站与终端的通信过程中,终端需要正确解码SCH和BCCH,获得必要的系统配置和控制信息后才能接入网络,并进一步解码其它的控制信道和数据。这样,相比于数据信道,SCH和BCCH需要满足高覆盖率和低错误率,以保证在恶劣的无线信道环境下仍能够正确地解码;并且,通常情况下,要求终端以最短的时延正确解码SCH和BCCH,以保证终端初始接入的时延和正常传输的调度时延较小。
无线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提高导致了控制信道的复杂性较高,尤其在基于OFDMA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其无线资源是由时域OFDMA符号和频域子载波组成的二维时频资源,其资源映射需要在时域和频域上进行,映射过程较复杂,提高了基于OFDMA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设计难度。
例如,无线通信系统为了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支持在大带宽上进行多载频操作时,如何设计控制信道的位置;无线通信系统需要兼容另一个无线通信系统或需要与另一个无线通信系统共存时,如何设计控制信道;无线通信系统为了降低干扰,采用了独特的组网技术和抗干扰技术时,例如,采用部分频率复用(FractionalFrequency Reuse,简称为FFR)技术时,如何设计控制信道。
发明内容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需求,基于如何设置无线通信系统的控制信道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包括: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与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不同;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通过广播控制信道中的控制信息进行指示。
其中,广播控制信道包括主广播控制信道和/或辅广播控制信道。
其中,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包含的OFDMA符号数目由通信系统采用的循环前缀的长度确定,或者采用固定值,其中,OFDMA符号数目采用固定值是指: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包含的OFDMA符号数目与通信系统采用的循环前缀的长度无关。
其中,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OFDMA符号数目由通信系统采用的循环前缀的长度确定,或者采用固定值,其中,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OFDMA符号数目采用固定值是指: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OFDMA符号数目与通信系统采用的循环前缀的长度无关。
其中,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是指:广播控制信道在其所在子帧中占用的OFDMA符号的资源映射过程。
其中,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与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不同是指:控制信息不指示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或广播控制信道所在频率分区的资源映射过程。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预先设置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
其中,预先设置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包括:从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选取预定资源,并将预定资源映射为一个频率分区,其中,将预定资源全部映射为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或者,将预定资源映射为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和连续式逻辑资源单元;其中,预定资源占用的物理带宽小于或等于最小系统带宽,或者,预定资源中任意两个子载波之间的频点差值小于或等于最小系统带宽。
其中,广播控制信道所在频率分区的资源映射过程包括:主广播控制信道从频率分区的第一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开始连续占用P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或者,主广播控制信道从频率分区的最后一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开始向频率分区的第一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的方向连续占用P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其中,P取预先设置的固定值,或者,P的取值由以下信息至少之一确定:系统带宽、基站类型、主广播控制信道采用的重复次数。
优选地,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且与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相邻或不相邻;如果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与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不相邻,通过主广播控制信道指示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的数量和/或位置;如果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与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相邻,通过主广播控制信道指示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的数量。
其中,通过以下步骤至少之一将预定资源映射为一个频率分区:子带划分、微带置换、频率分区划分、频率分区中分布式资源单元和连续式资源单元的划分、子载波置换。
其中,选取预定资源包括:将通信系统的n个物理资源单元中的k个物理资源单元作为预定资源,其中,n个物理资源单元为以下之一:通信系统的总系统带宽对应的物理资源单元、通信系统的总带宽中任意最小系统带宽对应的物理资源单元、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道占用带宽对应的物理资源单元,其中,n和k为自然数,且k小于或等于n。
优选地,按照以下方式之一选取k个物理资源单元:从n个物理资源单元的一侧连续选取k个物理资源单元、从n个物理资源单元的两侧连续选取k个物理资源单元、从n个物理资源单元的中间连续选取k个物理资源单元、从n个物理资源单元中等间隔地选取k个物理资源单元。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预先设置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除预定资源之外的其它资源的资源映射过程;或者,通过广播控制信道中的控制信息指示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除预定资源之外的其它资源的资源映射过程。
其中,控制信息中包含一个或多个指示字段,其中,指示字段携带有以下信息至少之一: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除预定资源之外的资源中的频率分区的数目、各频率分区的大小、各频率分区中子带的数目、各频率分区中微带的数目、各频率分区中分布式资源单元的数目、各频率分区中连续资源单元的数目。
其中,通过控制信息进行指示包括:通过控制信息中的指示字段指示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其中,指示字段携带有以下信息至少之一: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频率分区的数目、各频率分区的大小、各频率分区中子带的数目、各频率分区中微带的数目、各频率分区中分布式资源单元的数目、各频率分区中连续资源单元的数目。
其中,指示字段通过二进制比特表示,所需二进制比特的数目的全部或部分是固定的;或者,所需二进制比特的数目的全部或部分根据如下信息之一或组合确定:系统带宽、频率分区的数目、频率分区的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该通信系统的帧结构支持参考通信系统或者参考通信系统的终端,其中,通信系统为参考通信系统的演进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包括:通信系统的广播控制信道和/或同步信道位于通信系统的系统带宽的部分频带上;其中,部分频带位于通信系统的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带或边缘频带上。
其中,广播控制信道包括主广播控制信道和/或辅广播控制信道,同步信道包括主同步信道和/或辅同步信道。
其中,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包含的OFDMA符号数目由通信系统采用的循环前缀的长度确定,或者采用固定值,其中,OFDMA符号数目采用固定值是指: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包含的OFDMA符号数目与通信系统采用的循环前缀的长度无关。
其中,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OFDMA符号数目由通信系统采用的循环前缀的长度确定,或者采用固定值,其中,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OFDMA符号数目采用固定值是指: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OFDMA符号数目与通信系统采用的循环前缀的长度无关。
其中,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是指:广播控制信道在其所在子帧中占用的OFDMA符号的资源映射过程。
其中,主同步信道和/或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带宽均小于或等于通信系统的最小系统带宽;和/或,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带宽小于或等于主同步信道占用的带宽;和/或,主同步信道和/或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任意两个子载波之间的频点差值小于或等于通信系统的最小系统带宽。
其中,通信系统支持多载频时,则将同步信道和/或广播控制信道设置于通信系统的系统带宽的边缘频带上;或者,通信系统不支持多载频时,则将同步信道和/或广播控制信道设置于通信系统的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带上;其中,通信系统支持多载频是指:在系统带宽或系统带宽的连续带宽部分上支持多个载频,且其中至少一个载频支持参考通信系统,系统带宽或系统带宽的连续带宽部分包括以下之一:连续10MHz、连续15MHz、连续20MHz、通信系统的最小系统带宽的整数倍。
对于同步信道,方法还包括:在同步信道所在的OFDMA符号中,从系统带宽中的一侧选取一个频带,其中,频带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最小系统带宽的频带宽度,并从频带对应的n1个可用物理子载波中选取k1个物理子载波作为边缘频带;或者,在同步信道所在的OFDMA符号中,从系统带宽的中间选取一个频带,其中,频带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最小系统带宽的频带宽带,从频带对应的n1个可用物理子载波中选取出k1个物理子载波作为中心频带;其中,n1和k1为自然数,且k1小于或等于n1,k1预先设定为固定值,或者,k1由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确定:通信系统的基站类型、系统带宽、多载频模式。
其中,按照以下方式之一选取k1个物理子载波:从n1个物理子载波中等间隔地选取k1个物理子载波;或者,根据确定的置换序列或置换方法从n1个物理子载波中选取k1个物理子载波;
对于广播控制信道,方法还包括:在广播控制信道所在的子帧中,从系统带宽中的一侧选择一个频带宽度小于或等于最小系统带宽的连续频带,并从连续频带对应的n2个物理资源单元中选取k2个物理资源单元作为边缘频带;或者,在广播控制信道所在的子帧中,从系统带宽的中间频带内选择一个频带宽度小于或等于最小系统带宽的连续频带,并从连续频带对应的n2个物理资源单元中的中间选取k2个物理资源单元作为中心频带;其中,n2和k2为自然数,且k2小于或等于n2,k2预先设定为取固定值,或者,k2由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通信系统的基站类型、系统带宽、多载频模式。
其中,按照以下方式之一选取k2个物理资源单元:从n2个物理资源单元的一侧连续选取k2个物理资源单元、从n2个物理资源单元的两侧连续选取k2个物理资源单元、从n2个物理资源单元的中间连续选取k2个物理资源单元、从n2个物理资源单元中等间隔地选取k2个物理资源单元。
其中,连续带宽指:系统带宽、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道占用的带宽对应的物理资源单元。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将k2个物理资源单元映射为一个频率分区,其中,k2个物理资源单元全部映射为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或者,将k2个物理资源单元映射为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和连续式逻辑资源单元。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包括:预先设置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除k2个物理资源单元之外的其它资源的资源映射过程;或者,通过广播控制信道中的控制信息指示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除k2个物理资源单元之外的其它资源的资源映射过程。
其中,方法还包括:主广播控制信道从频率分区的第一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开始连续占用P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或者,主广播控制信道从频率分区的最后一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开始向频率分区的第一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方向连续占用P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其中,P取预先设置的固定值,或者,P的取值由以下信息至少之一确定:系统带宽、基站类型、主广播控制信道采用的重复次数。
其中,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与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相邻或不相邻;如果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与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不相邻,通过主广播控制信道指示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的数量和/或位置;如果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与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相邻,通过主广播控制信道指示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的数量。
其中,通过以下步骤至少之一将k2个物理资源单元映射为一个频率分区:子带划分、微带置换、频率分区划分、频率分区中分布式资源单元和连续式资源单元划分、子载波置换。
其中,根据主同步信道占据的带宽位置或同步信道中携带的信息确定广播控制信道的带宽位置,其中,信息包括以下之一:通信系统的系统带宽、通信系统是否支持参考通信系统、多载频模式。
其中,多载频模式是指:利用预定划分方法、或者二进制比特指示的划分方法在支持多载频操作的连续带宽上进行载频划分。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控制信道的设计方案,解决了同步信道和广播控制信道如何占用资源位置和方式的问题,简化了终端识别广播控制信道的过程,确保了基于OFDMA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帧结构(循环前缀长度为1/8)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帧结构构(循环前缀长度为1/16)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一的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5MHz OFDMA系统的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例2的5MHz OFDMA系统中,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1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例3的5MHz OFDMA系统中,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2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例4的10MHz OFDMA系统,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1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例5的10MHz OFDMA系统,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示意图2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例6的10MHz OFDMA系统,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示意图3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二的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例7的10MHz OFDMA系统,支持多载频时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例8的20MHz OFDMA系统,支持多载频时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功能概述
在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之前,首先对OFDMA技术的资源映射过程进行简要描述。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以OFDMA技术为例来进行说明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诸如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等多载波系统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其他多载波系统中,同样可以应用本发明。
在基于OFDMA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资源映射过程可以理解为将物理资源(如物理子载波)映射为逻辑资源(如逻辑资源单元)的过程,例如,将物理子载波映射为逻辑资源单元,这样,基站通过调度逻辑资源单元实现对无线资源的调度。而资源映射的主要依据是OFDMA系统的帧结构和资源结构。在帧结构中,将无线资源在时域上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单位进行调度,例如,划分为超帧(Super frame)、帧(Frame)、子帧(Subframe)和OFDMA符号(Symbol),以满足无线通信系统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为QoS)的要求,尤其满足系统传输时延的要求。例如,图1所示,无线资源在时域上划分为超帧,每个超帧包含4个帧,每个帧又包含8个子帧,子帧由6个基本的OFDMAOFDMA符号组成,实际的通信系统根据需要支持的终端的速度、速率和业务类型等因素,确定帧结构中各个等级单位中具体包含的OFDMAOFDMA符号数量;图2中,第一个下行子帧、最后一个下行子帧和最后一个上行子帧均包含7个OFDMAOFDMA符号,其余为6个OFDMAOFDMA符号。
资源结构在频域上根据需要支持的覆盖范围、终端的速度、速率和业务类型等因素将可用的频带分成多个频率分区(FrequencyPartition),进而将频率分区内的频率资源分成连续式逻辑资源单元和/或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进行调度。如图3所示,一个子帧的可用物理子载波被分成3个频率分区,每个频率分区分为连续式逻辑资源单元区域和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区域,以实现调度的灵活性,根据需要,也可以分为1个、2个、3个或4个及以上的频率分区,本发明对此没有限制。
基于此,本发明根据OFDMA技术的帧结构(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帧结构)和资源结构(例如,图3所示的资源结构)的特点,针对控制信道的设计上存在的性能和资源的平衡问题,提出了一种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案,其中,该方法可以应用于OFDMA系统中,以确保OFDMA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BCCH在阐述控制信道的条件下可以简称为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简称为BCH)。此外,由于广播控制信道通常在超帧的头部开始发送,在某些场景中,广播控制信道也被称作超帧头(Superframe Header,简称为SFH),主广播控制信道也被称作主超帧头(Primary Superframe Header,简称为P-SFH),辅广播控制信道也被称作辅超帧头(Secondary SuperframeHeader,简称为S-SFH),。本发明中的单播控制信道(USCCH)主要用于发送资源分配信息,而资源分配信息在某些场景下被称作MAP信息,USCCH信道也被称作MAP信道,MAP信道用于发送非用户特定MAP信息和/或用户特定的MAP信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方法实施例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402至步骤S404)
步骤S402,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与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不同,其中,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包含的OFDMA符号数目由通信系统采用的循环前缀的长度确定。这里,非广播控制信道为除广播控制信道之外的其他控制信道,具体地,可以将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与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设置为不同,其中,广播控制信道可以包括主广播控制信道和/或辅广播控制信道;
步骤S404,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通过广播控制信道中的控制信息进行指示,具体地,可以通过控制信息中的指示字段指示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其中,指示字段携带有以下信息: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频率分区的数目、频率分区的大小、频率分区中子带的数目、频率分区中微带的数目、频率分区中分布式资源单元的数目、频率分区中连续资源单元的数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指示字段可以通过二进制比特表示,所需二进制比特的数目的全部或部分是固定的;或者,所需二进制比特的数目的全部或部分根据如下信息之一或组合确定:系统带宽、频率分区的数目、频率分区的大小。
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与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不同是指:控制信息不指示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并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预先设置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
下面对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从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选取预定资源,其中,预定资源占用的物理带宽小于或等于最小系统带宽,或者,预定资源中任意两个子载波之间的频点差值小于或等于最小系统带宽。选取预定资源具体操作为:将通信系统的n个物理资源单元中的k个物理资源单元作为预定资源,其中,n个物理资源单元为以下之一:通信系统的总系统带宽对应的物理资源单元、通信系统的总带宽中任意最小系统带宽对应的物理资源单元、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道占用带宽对应的物理资源单元,其中,n和k为自然数,且k小于或等于n。
其中,可以按照以下方式之一选取k个物理资源单元::从n个物理资源单元的一侧连续选取k个物理资源单元、从n个物理资源单元的两侧连续选取k个物理资源单元、从n个物理资源单元的中间连续选取k个物理资源单元、从n个物理资源单元中等间隔地选取k个物理资源单元。
然后,将选取出的预定资源映射为一个频率分区,具体的映射操作包括以下步骤至少之一:子带划分、微带置换、频率分区划分、频率分区中分布式资源单元和连续资源单元的划分、子载波置换。在映射过程中,可以将预定资源全部映射为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或者,将预定资源映射为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和连续式逻辑资源单元。
接着,广播控制信道占用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其中,主广播控制信道从频率分区的第一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开始连续占用P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其中,P取预先设置的固定值,或者,P的取值由以下信息至少之一确定:系统带宽、基站类型。具体地,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与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存在相邻或不相邻两种情况:如果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与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不相邻,通过主广播控制信道指示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的数量和位置;如果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与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相邻,通过主广播控制信道指示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的数量。
最后,对于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除预定资源之外的其他资源的资源映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进行资源映射:预先设置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除预定资源之外的其他资源的资源映射过程;或者,通过广播控制信道中的控制信息指示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除预定资源之外的其他资源的资源映射过程,该控制信息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指示字段,指示字段指示如下信息之一或组合: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除预定资源之外的资源中的频率分区的数目、频率分区的大小、频率分区中子带的数目、频率分区中微带的数目、频率分区中分布式资源单元的数目、频率分区中连续资源单元的数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指示字段可以通过二进制比特表示,所需二进制比特的数目的全部或部分是固定的;或者,所需二进制比特的数目的全部或部分根据如下信息之一或组合确定:系统带宽、频率分区的数目、频率分区的大小。
另外,广播控制信道具有资源分配信息,且资源分配信息包括以下之一: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资源数量、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资源类型、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资源位置。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简化了终端识别广播控制信道的过程,确保了基于OFDMA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满足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与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不相同,其中,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是指该子帧中不存在广播控制信道。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广播和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进行描述。
实例1
图5描述了5MHz OFDMA系统的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如图4所示,5MHz系统的FFT点数为512,一个子帧内可用数据子载波为432个,共分成N(=24)个物理资源单元(Physical Resource Unit,简称为PRU),每个大小为18x6,即频域为18个载波,时域为6个OFDMA符号,由于循环前缀和控制信道的原因,时域上的OFDMA符号数目可能5或7。
首先将24个物理资源单元分成多个Subband(子带),每个Subband包含连续的N1个物理资源单元,例如N1=4,则为6个Subband,对Subband进行置换或从Subband中等间隔选取KSB个Subband,例如,KSB=3,采用行列置换,置换矩阵为[0,1;2,3;4,5],则置换前的顺序为【0,1,2,3,4,5,6】,置换后的顺序为【0,2,4,1,3,5】。将剩余的Subband中的物理资源单元分成多个Miniband,每个Subband包含连续的N2个物理资源单元,例如N2=1,则为12个Miniband,对Miniband进行置换操作。
将得到的Subband和Miniband映射到3个频率分区,每个频率分区中包括1个Subband和4个Miniband,再将各频率分区内的所有PRU分为连续式资源单元(Contigous Resource Unit,简称为CRU)(连续式资源单元内的子载波是连续的)和分布式资源单元(Distruibuted Resource Unit,简称为DRU)(分布式资源单元内的子载波或子载波对是不连续的,一个子载波对内的两个子载波是连续的),缺省设置时,每个频率分区中的Subband用于连续式资源单元,Miniband用于分布式资源单元,这样,就实现了非广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过程。
在广播控制信道中可以利用指示字段指示上述资源映射过程,即,资源映射过程与指示字段一一对应。例如,在系统带宽为5MHz时,可以用3个比特表示预留的Subband数目,即KSB;可以用包括10个二进制比特的指示字段表示上述资源映射过程,前两个比特(即,第1比特位和第2个比特位)用于指示将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的子帧划分为多少个频率分区,即,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的子帧中频率分区的个数,如图5中为3个频率分区,10表示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的子帧中频率分区的个数为3个,00可以表示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的子帧中频率分区的个数为1个,01可以表示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的子帧中频率分区的个数为2个,11可以表示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的子帧中频率分区的个数为4个,前两个比特位的取值与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的子帧中频率分区的个数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取,并不限于上述描述;随后的5个比特(即,第3比特位至第7比特位)用于表示除第一个频率分区以外的频率分区的大小,单位为Miniband,例如每个频率分区的大小都是8,则为01000;最后3比特(即,第8比特位至第10比特位)用于表示除第一个频率分区以外的频率分区中包含的Subband的数量,如图4所示,频率分区中包含的Subband的数量为1,则为001。这些比特可以根据设计需求,使用一个或多个字段指示,具体的,字段的比特数量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与系统的带宽对应,例如,系统带宽为10MHz时对应的字段为12比特。
每个频率分区可以分别通过1个比特指示该频率分区中CRU和DRU的分配是否为缺省配置,如果不是缺省配置,可以通过明确的指示字段指示各频率分区中的CRU或DRU的数量,类似的,所需的比特数量可以固定,也可以与系统带宽对应。
基站将该指示字段携带在广播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中,发送给终端,终端通过读取广播控制信道中的控制信息,获取该指示字段,并根据该指示字段获取非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
下面结合实例2、实例3、实例4和实例5对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广播控制信道所在的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是确定的,即,广播控制信道所在的子帧或所在频率分区的资源映射过程是预先设置好的,不需要指示字段进行指示。
由于循环前缀的不同,一个子帧在时域上的OFDMA符号数目可能为5、6、或7,而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OFDMA符号数只能为6或7,其中,当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OFDMA符号数为6时,同步信道占用该子帧的第一个OFDMA符号,广播控制信道占用该子帧的其余5个OFDMA符号,如图1所示,由于循环前缀长度1/8个OFDMAOFDMA符号,在第一个下行子帧包含6个OFDMAOFDMA符号,同步信道占用第一个OFDMAOFDMA符号,广播控制信道占用后5个OFDMAOFDMA符号;当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OFDMA符号数为7时,同步信道占用该子帧的第一个OFDMA符号,广播控制信道占用该子帧的其余6个OFDMA符号,如图2所示,由于循环前缀长度为1/16个OFDMAOFDMA符号,在第一个下行子帧包含7个OFDMAOFDMA符号,同步信道占用第一个OFDMAOFDMA符号,广播控制信道占用后6个OFDMAOFDMA符号。本发明中描述的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不包括同步信道占用的上述一个OFDMA符号的资源映射过程。在下文中将以Ns代表广播控制信道在时域上占据的OFDMAOFDMA符号数。
实例2
图6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5MHz OFDMA系统中,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1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5MHz系统的FFT点数为512,一个子帧内可用数据子载波为432个,共分成N(=24)个PRU,每个PRU大小为18xNs,即频域为18个载波,时域为Ns个OFDMAOFDMA符号,由于循环前缀和控制信道的原因,广播控制信道在时域上占用的OFDMA符号数只能为5或6。
首先,从24个物理资源单元的两侧均选取或抽取一定数量(例如k个)的物理资源单元,具体数量依赖于广播控制信道需要发送的数据量,这由系统带宽、基站类型、多载频模式之一或组合确定,或者,该数量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之后,可以将这k个物理资源单元直接映射为一个频率分区或多个频率分区;或者,可以对这k个物理资源单元进行一下处理中的至少之一:子带划分、微带置换、频率分区划分,并将处理后的物理资源单元映射为一个或多个频率分区,上述一个或多个频率分区为广播控制信道分区(BCHFrequency Partition),以区别于其它分区。
例如,在k=4时,可以将这4个物理资源单元直接映射为一个频率分区,将这4个物理资源单元进行子载波置换得到4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用于承载广播控制信道,如果广播控制信道不完全占用这4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则可以将剩余的分布式物理资源单元发送数据及其它控制信息。对于总共24个物理资源单元中的其余20个物理资源单元,可以对其进行资源映射,并发送其它可能的控制信道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选取物理资源单元的过程中,可以从24个物理资源单元的一侧(左侧或右侧)选取一定数量的物理资源单元,也可以从24个物理资源单元的中间选取一定数量的物理资源单元,也可以从24个物理资源单元中等间隔地选取一定数量的物理资源单元,然后将选取出的物理资源单元映射为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将该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用于承载广播控制信道,24个物理资源单元中没有选取出的物理资源单元经过资源映射后用于发送其它可能的控制信道和数据。
实例3
图7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5MHz OFDMA系统中,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2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5MHz系统的FFT点数为512,一个子帧内可用数据子载波为432个,共分成N(=24)个PRU,每个PRU大小为18xNs,即频域为18个载波,时域为Ns个OFDMA符号,由于循环前缀和控制信道的原因,广播控制信道在时域上占用的OFDMA符号数只能为5或6。。
将上述24个物理资源单元全部选取出来,即,k=24,并对这24个资源单元进行预定的资源映射过程,如图7的左半部分所示的资源映射过程。
也可以将这24个物理资源单元只进行子载波置换得到24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用于承载广播控制信道,通过对24个物理资源单元进行确定的资源映射过程,该资源映射过程与图5类似,这里不再赘述。这样,保证了终端能够在不需额外的信令指示就能解码广播控制信道。同理,如果广播控制信道不完全占用该24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则可以将这24个分布式物理资源单元中的剩余资源单元用于发送数据及其控制信息。
实例4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10MHz OFDMA系统,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1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10MHz系统的FFT点数为1024,一个子帧内可用的数据子载波为864个,共分成N(=48)个PRU,每个PRU大小为18x Ns,即频域为18个载波,时域为Ns个OFDMA符号,由于循环前缀和控制信道的原因,广播控制信道在时域上占用的OFDMA符号数只能为5或6。
同步信道位于中间5MHz的带宽上,从中间的5MHz带宽对应的24物理资源单元中选取一定数量(例如k个)的物理资源单元经过以下映射处理至少之一:子带划分、微带置换、频率分区划分,之后,映射为一个频率分区或多个频率分区;或者,将中间的5MHz带宽对应的24物理资源单元直接映射为一个频率分区。经过映射处理后得到的频率分区为广播控制信道分区,以区别于其它分区,在得到的频率分区中发送广播控制信道。其中,k值的具体数量依赖于以下参数至少之一:广播控制信道需要发送的数据量、系统带宽、多载频模式,例如,图8中k=12,图9中为24。
在图8中,k=12,将这12个资源单元进行微带置换后,映射到一个频率分区,再进行子载波置换,全部映射成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即,经过映射处理得到的12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用于承载广播控制信道;这样,48个分布式物理资源单元中剩余的36个物理资源单元经过资源映射后用于发送其它可能的控制信道和数据。
在图9中,k=24,将这24个资源单元进行子带划分、微带置换后,映射到一个频率分区,再进行CRU/DRU分配和子载波置换,映射成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和连续式逻辑资源单元,其中经过映射处理得到的12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用于承载广播控制信道;这样,48个分布式物理资源单元中剩余的24个物理资源单元经过资源映射后用于发送其它可能的控制信道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例中,选取物理资源单元的过程与图5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实例5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10MHz OFDMA系统,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示意图3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10MHz系统的FFT点数为1024,一个子帧内可用的数据子载波为864个,共分成N(=48)个PRU,每个PRU大小为18x Ns,即频域为18个载波,时域为Ns个OFDMA符号,由于循环前缀和控制信道的原因,广播控制信道在时域上占用的OFDMA符号数只能为5或6。
如图10所示,同步信道和广播控制信道均位于系统带宽10MHz的边缘频带,即第一个5MHz上,从第一个5MHz带宽对应的24物理资源单元中选取一定数量(例如k个)的物理资源单元经过以下映射处理至少之一:子带划分、微带置换、频率分区划分,之后,映射为一个频率分区或多个频率分区,其中,k值的具体数量依赖于广播控制信道需要发送的数据量、系统带宽、多载频模式,例如,图10中k=12。例如,将这12个资源单元进行微带置换后,映射到一个频率分区,该频率分区为广播控制信道分区,以区别于其它分区,再对该频率分区内的物理资源单元进行子载波置换,全部映射成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即,经过资源映射得到的12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用于承载广播控制信道和可能的数据和控制信息。然后,48个分布式物理资源单元中剩余的36个物理资源单元经过资源映射后用于发送其它可能的控制信道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例中,选取物理资源单元的过程与图5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方法实施例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所述通信系统的帧结构支持参考通信系统或者参考通信系统的终端,其中,所述通信系统为所述参考通信系统的演进系统,例如,通信系统可以为802.16m系统,参考通信系统可以为802.16e系统。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的流程,如图11所示,包括以下处理(步骤S1102至步骤S1104)。
步骤S1102,通信系统的控制信道位于通信系统的系统带宽的部分频带上,具体地,将演进系统的控制信道设置于通信系统的系统带宽的部分频带上,其中,控制信道包括广播控制信道和/或同步信道,其中,广播控制信道包括主广播控制信道和/或辅广播控制信道,同步信道包括主同步信道和/或辅同步信道,其中,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包含的OFDMA符号数目由通信系统的采用的循环前缀长度决定;
步骤S1104,其中,部分频带位于通信系统的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带或边缘频带上。
下面对上述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一)步骤S110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同步信道中携带的多载频的配置信息确定广播控制信道的位置,其中,多载频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之一:通信系统的系统带宽、同步信道占用的带宽、通信系统是否支持参考系统、多载频模式模式,其中,参考系统为演进系统的前一代系统;也可以根据同步信道的位置确定广播控制信道的位置。
另外,可以将主同步信道和/或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带宽均设置为小于或等于通信系统的最小系统带宽,即,主同步信道和/或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任意两个子载波之间的频点差值小于或等于通信系统的最小系统带宽,进一步地,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物理带宽小于或等于主同步信道占用的物理带宽。
一方面,终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获取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的数目和/或位置: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固定数目的分布式资源单元、终端通过盲检测获取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的数目。
另一方面,终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获取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的数目和/或位置:主广播控制信道需要指示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的数目和/或位置、终端通过盲检测获取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的数目和/或位置。
(二)步骤S1104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设置控制信道的中心频带和边缘频带,下面对演进系统的同步信道的中心频带和边缘频带的设置,和演进系统的广播控制信道的中心频带和边缘频带的设置分别进行说明。
对于同步信道,在同步信道所在的OFDMA符号中,从系统带宽中的一侧或中间选择一个频带宽度为小于或等于最小系统带宽的连续频带,并从连续频带对应的n1个可用物理子载波的任意一侧等间隔的选取k1个物理子载波作为边缘频带,和/或,从系统带宽对应的n1个可用物理子载波的中间等间隔地选取出k1个物理子载波作为中心频带,其中,n1和k1为自然数,且k1小于或等于n1,k1预先设定为固定值,或者,k1由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确定:通信系统的的基站类型、系统带宽、多载频模式模式。在选取出k1个物理子载波之后,可以将k1个物理子载波映射成分布式子载波,广播控制信道的起始于第一个分布式资源单元上。
对于广播控制信道,在广播控制信道所在的OFDMA符号中,从系统带宽中的一侧或中间选择一个频带宽度为小于或等于最小系统带宽的连续频带,并从连续频带对应的n2个物理资源单元中的一侧或两侧选取k2个物理资源单元作为边缘频带,或者,从连续频带对应的n2个物理资源单元中的中间选取k2个物理资源单元作为中心频带,其中,n2和k2为自然数,且k2小于或等于n2,k2预先设定为取固定值,或者,k2由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通信系统的的基站类型、系统带宽、多载频模式模式。在选取出k2个物理资源单元之后,可以将k2个物理资源单元映射成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使得广播控制信道起始于第一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上。
在确定出同步信道的中心频带和边缘频带之后,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确定部分频带的位置:
方式一:如果通信系统支持多载频,则将同步信道和/或广播控制信道设置于通信系统的系统带宽的边缘频带上,其中,通信系统支持多载频是指:在系统带宽或系统带宽的连续带宽部分上支持多个载频,且其中至少一个载频支持系统,其中,系统带宽或系统带宽的连续带宽部分包括以下之一:连续的10MHz、连续的15MHz、连续的20MHz、通信系统的最小系统带宽的整数倍,连续带宽指:系统带宽、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道占用的带宽对应的物理资源单元;
方式二:通信系统不支持多载频时,则将同步信道和/或广播控制信道设置于通信系统的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带上。
下面对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将上述选取出的k2个物理资源单元映射为一个频率分区,具体的映射操作包括以下步骤至少之一:子带划分、微带置换、频率分区划分、频率分区中分布式资源单元和连续资源单元的划分、子载波置换。在映射过程中,可以将k2个物理资源单元全部映射为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或者,将k2个物理资源单元映射为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和连续式逻辑资源单元。
之后,广播控制信道占用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其中,主广播控制信道从频率分区的第一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开始连续占用P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其中,P取预先设置的固定值,或者,P的取值由以下信息至少之一确定:系统带宽、基站类型。具体地,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与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存在相邻或不相邻两种情况:如果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与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不相邻,通过主广播控制信道指示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的数量和位置;如果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与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相邻,通过主广播控制信道指示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资源单元的数量。
最后,对于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除k2个物理资源单元之外的其他资源的资源映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进行资源映射:预先设置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除k2个物理资源单元之外的其他资源的资源映射过程;或者,通过广播控制信道中的控制信息指示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除k2个物理资源单元之外的其他资源的资源映射过程,该控制信息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指示字段,指示字段指示如下信息之一或组合: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除k2个物理资源单元之外的资源中的频率分区的数目、频率分区的大小、频率分区中子带的数目、频率分区中微带的数目、频率分区中分布式资源单元的数目、频率分区中连续资源单元的数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指示字段可以通过二进制比特表示,所需二进制比特的数目的全部或部分是固定的;或者,所需二进制比特的数目的全部或部分根据如下信息之一或组合确定:系统带宽、频率分区的数目、频率分区的大小。
在上述过程中,可以根据主同步信道占据的带宽位置或同步信道中携带的信息确定广播控制信道的带宽位置,其中,信息包括以下之一:通信系统的系统带宽、通信系统是否支持参考通信系统、多载频模式。
上述多载频模式是指:利用预定划分方法、或者二进制比特指示的划分方法在支持多载频操作的连续带宽上进行载频划分。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简化了终端识别控制信道的过程,确保了基于OFDMA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
下面结合实例6和实例7对方法实施例二进行说明。
实例6
图12是10MHz OFDMA系统,支持多载频时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10MHz分成两个5MHz,其中一个5MHz用于支持16m系统(即,上文所述的通信系统),另一个5MHz用于支持16e系统(即,上文所述的参考通信系统)。
如图12所示,由于16m系统的广播控制信道的位置位于通信系统的系统带宽的边缘频带,则16m系统的广播控制信道不能位于10MHz的中心5MHz带宽上(即,通信系统的中心频带上),这样,与图6和图7类似,首先,从24个物理资源单元的一侧选取一定数量(例如k个)的物理资源单元,具体数量依赖于广播控制信道需要发送的数据量、系统带宽、多载频模式,该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之后,可以将这k个物理资源单元直接映射为一个频率分区;或者,可以对这k个物理资源单元进行一下处理中的至少之一:子带划分、微带置换、频率分区划分,并将处理后的物理资源单元映射为一个或多个频率分区,上述一个或多个频率分区为广播控制信道分区,以区别于其它分区。
如图12所示,k=8,可以将这8个资源单元直接映射为一个频率分区,将这8个物理资源单元进行子载波置换得到8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用于承载广播控制信道,如果广播控制信道不完全占用这8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则可以将这8个分布式物理资源单元中的剩余资源单元用于发送数据及其控制信息。对于总共24个物理资源单元中的其余16个物理资源单元,可以对其进行资源映射,并用于发送其它可能的控制信道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选取物理资源单元的过程中,可以从24个物理资源单元的一侧(左侧或右侧)选取一定数量的物理资源单元,也可以从24个物理资源单元的中间选取一定数量的物理资源单元,也可以从24个物理资源单元中等间隔地选取一定数量的物理资源单元,然后将选取出的物理资源单元映射为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将该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用于承载广播控制信道,24个物理资源单元中没有选取出的物理资源单元经过资源映射后用于发送其它可能的控制信道和数据。
另外,对于16m系统和16e系统中间的保护子载波可以用于10MHz的16m终端。
实例7
图12是20MHz OFDMA系统,支持多载频时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20MHz分成两个5MHz和一个10MHz,其中的10MHz和一个5MHz用于支持16m系统,另一个5MHz用于支持16e系统。
如图13所示,由于16m的广播控制信道的位置位于系统带宽的边缘频带上,则16m系统的广播控制信道不能位于10MHz的中心5MHz带宽上(即,通信系统的中心频带上)。与图5类似,首先,从24个物理资源单元的一侧选取一定数量(例如k个)的物理资源单元,具体数量依赖于广播控制信道需要发送的数据量、系统带宽、多载频模式,该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之后,可以将这k个物理资源单元直接映射为一个频率分区;或者,可以对这k个物理资源单元进行一下处理中的至少之一:子带划分、微带置换、频率分区划分,并将处理后的物理资源单元映射为一个或多个频率分区,上述一个或多个频率分区为广播控制信道分区,以区别于其它分区。
例如,如图13所示,k=8,可以将这8个资源单元直接映射为一个频率分区,将这8个物理资源单元进行子载波置换得到8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用于承载广播控制信道,如果广播控制信道不完全占用这8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则可以将这8个分布式物理资源单元中的剩余资源单元用于发送数据及其控制信息。对于总共24个物理资源单元中的其余16个物理资源单元,可以对其进行资源映射,并用于发送其它可能的控制信道和数据。
该实例中,选择物理资源单元的过程与图11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对于两个16m系统之间的保护子载波和16m和16e中间的保护子载波可以用于20MHz的16m终端。
如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提供的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控制信道的设计方案,解决了广播控制信道如何占用资源位置和方式的问题,简化了终端识别广播控制信道的过程,确保了基于OFDMA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所述通信系统的帧结构支持参考通信系统或者参考通信系统的终端,其中,所述通信系统为所述参考通信系统的演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通信系统的广播控制信道和/或同步信道位于所述通信系统的系统带宽的部分频带上;
其中,所述部分频带位于所述通信系统的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带或边缘频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控制信道包括主广播控制信道和/或辅广播控制信道,所述同步信道包括主同步信道和/或辅同步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包含的OFDMA符号数目由所述通信系统采用的循环前缀的长度确定,或者采用固定值,其中,所述OFDMA符号数目采用固定值是指:所述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包含的OFDMA符号数目与所述通信系统采用的循环前缀的长度无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OFDMA符号数目由所述通信系统采用的循环前缀的长度确定,或者采用固定值,其中,所述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OFDMA符号数目采用固定值是指:所述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OFDMA符号数目与所述通信系统采用的循环前缀的长度无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的资源映射过程是指:广播控制信道在其所在子帧中占用的OFDMA符号的资源映射过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同步信道和/或所述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带宽均小于或等于所述通信系统的最小系统带宽;和/或,
所述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主同步信道占用的带宽;和/或,
所述主同步信道和/或所述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任意两个子载波之间的频点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通信系统的最小系统带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系统支持多载频时,则将所述同步信道和/或广播控制信道设置于所述通信系统的系统带宽的边缘频带上;
或者,
所述通信系统不支持多载频时,则将所述同步信道和/或广播控制信道设置于所述通信系统的系统带宽的中心频带上;
其中,所述通信系统支持多载频是指:在系统带宽或系统带宽的连续带宽部分上支持多个载频,且其中至少一个载频支持所述参考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带宽或系统带宽的连续带宽部分包括以下之一:连续10MHz、连续15MHz、连续20MHz、所述通信系统的最小系统带宽的整数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同步信道,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同步信道所在的OFDMA符号中,从系统带宽中的一侧选取一个频带,其中,所述频带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最小系统带宽的频带宽度,并从所述频带对应的n1个可用物理子载波中选取k1个物理子载波作为所述边缘频带;
或者,在所述同步信道所在的OFDMA符号中,从系统带宽的中间选取一个频带,其中,所述频带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最小系统带宽的频带宽带,从所述频带对应的n1个可用物理子载波中选取出k1个物理子载波作为所述中心频带;
其中,n1和k1为自然数,且k1小于或等于n1,k1预先设定为固定值,或者,k1由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通信系统的基站类型、系统带宽、多载频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方式之一选取所述k1个物理子载波:从所述n1个物理子载波中等间隔地选取k1个物理子载波;或者,根据确定的置换序列或置换方法从所述n1个物理子载波中选取k1个物理子载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广播控制信道,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广播控制信道所在的子帧中,从系统带宽中的一侧选择一个频带宽度小于或等于最小系统带宽的连续频带,并从所述连续频带对应的n2个物理资源单元中选取k2个物理资源单元作为所述边缘频带;
或者,在所述广播控制信道所在的子帧中,从系统带宽的中间频带内选择一个频带宽度小于或等于最小系统带宽的连续频带,并从所述连续频带对应的n2个物理资源单元中的中间选取k2个物理资源单元作为所述中心频带;
其中,n2和k2为自然数,且k2小于或等于n2,k2预先设定为取固定值,或者,k2由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所述通信系统的基站类型、系统带宽、多载频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方式之一选取所述k2个物理资源单元:从所述n2个物理资源单元的一侧连续选取所述k2个物理资源单元、从所述n2个物理资源单元的两侧连续选取所述k2个物理资源单元、从所述n2个物理资源单元的中间连续选取所述k2个物理资源单元、从所述n2个物理资源单元中等间隔地选取所述k2个物理资源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带宽指:所述系统带宽、所述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道占用的带宽对应的物理资源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k2个物理资源单元映射为一个频率分区,其中,所述k2个物理资源单元全部映射为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或者,将所述k2个物理资源单元映射为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和连续式逻辑资源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预先设置所述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除所述k2个物理资源单元之外的其它资源的资源映射过程;或者,通过所述广播控制信道中的控制信息指示所述广播控制信道所在子帧中除所述k2个物理资源单元之外的其它资源的资源映射过程。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广播控制信道从所述频率分区的第一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开始连续占用P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
或者,所述主广播控制信道从所述频率分区的最后一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开始向所述频率分区的第一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方向连续占用P个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
其中,P取预先设置的固定值,或者,P的取值由以下信息至少之一确定:系统带宽、基站类型、主广播控制信道采用的重复次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与所述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相邻或不相邻;
如果所述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与所述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不相邻,通过所述主广播控制信道指示所述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的数量和/或位置;
如果所述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与所述主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相邻,通过所述主广播控制信道指示所述辅广播控制信道占用的分布式逻辑资源单元的数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至少之一将所述k2个物理资源单元映射为一个频率分区:子带划分、微带置换、频率分区划分、频率分区中分布式资源单元和连续式资源单元划分、子载波置换。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主同步信道占据的带宽位置或所述同步信道中携带的信息确定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带宽位置,其中,所述信息包括以下之一:所述通信系统的系统带宽、所述通信系统是否支持所述参考通信系统、多载频模式。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载频模式是指:利用预定划分方法、或者二进制比特指示的划分方法在支持多载频操作的连续带宽上进行载频划分。
CN201310066688.9A 2009-02-16 2009-02-16 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789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4180.XA CN101808411B (zh) 2009-02-16 2009-02-16 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和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4180.XA Division CN101808411B (zh) 2009-02-16 2009-02-16 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8948A true CN103178948A (zh) 2013-06-26
CN103178948B CN103178948B (zh) 2016-04-13

Family

ID=426099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4180.XA Active CN101808411B (zh) 2009-02-16 2009-02-16 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和装置
CN20131006668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78948B (zh) 2009-02-16 2009-02-16 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4180.XA Active CN101808411B (zh) 2009-02-16 2009-02-16 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180841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1665A (zh) * 2014-09-15 2016-04-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导频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6192577A1 (en) * 2015-05-29 2016-12-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long-term evolution (lte) -compatible subframe structure for wideband lte
CN109565780A (zh) * 2016-08-12 2019-04-02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电信网络内的用户设备的位置检测
CN110226306A (zh) * 2017-01-27 2019-09-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共享频谱的广播控制信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0775B (zh) * 2012-07-20 2018-12-04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Td-scdma下行控制信道信令解析判定方法和装置
CN106162677B (zh) * 2015-03-30 2020-05-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基站、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06658722B (zh) * 2015-11-03 202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频率资源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CN106899527B (zh) * 2015-12-17 202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符号传输方法及无线网络设备
ES2943156T3 (es) * 2016-04-25 2023-06-09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 Inst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señales de descubrimiento y método para recibir señales de descubrimiento
EP3648531A4 (en) * 2017-07-31 2020-07-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NCHOR CHANNEL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0011757B (zh) * 2018-01-05 2022-01-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本交织单元的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76167A1 (en) * 2006-01-18 2008-10-01 NTT DoCoMo, Inc.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08156066A1 (ja) * 2007-06-19 2008-12-24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装置及び報知チャネル送信方法
US20090003477A1 (en) * 2006-01-11 2009-01-01 Matsh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eport Channel Signal Transmission Band Setting Method
CN101558678A (zh) * 2006-07-24 2009-10-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的可变控制信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783B (zh) * 2008-03-27 2012-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03477A1 (en) * 2006-01-11 2009-01-01 Matsh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eport Channel Signal Transmission Band Setting Method
EP1976167A1 (en) * 2006-01-18 2008-10-01 NTT DoCoMo, Inc.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558678A (zh) * 2006-07-24 2009-10-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的可变控制信道
WO2008156066A1 (ja) * 2007-06-19 2008-12-24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装置及び報知チャネル送信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1665A (zh) * 2014-09-15 2016-04-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导频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5491665B (zh) * 2014-09-15 2019-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导频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6192577A1 (en) * 2015-05-29 2016-12-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long-term evolution (lte) -compatible subframe structure for wideband lte
CN109565780A (zh) * 2016-08-12 2019-04-02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电信网络内的用户设备的位置检测
CN109565780B (zh) * 2016-08-12 2020-11-13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电信网络内的用户设备的位置检测
US10966175B2 (en) 2016-08-12 2021-03-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Position detection of user equipment with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0226306A (zh) * 2017-01-27 2019-09-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共享频谱的广播控制信道
CN110226306B (zh) * 2017-01-27 2022-06-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共享频谱的广播控制信道
US11601820B2 (en) 2017-01-27 2023-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for shared spectr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8411A (zh) 2010-08-18
CN101808411B (zh) 2014-01-01
CN103178948B (zh)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8411B (zh) 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和装置
RU2553983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ресурса канала управления узла ретранслятора в подкадре транзитной передачи
JP5865534B2 (ja) 送信方法および送信装置
JP5676261B2 (ja)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方式を使用する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チャネルの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及び装置
CN104780134B (zh) 数据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及移动终端
EP2373106B1 (en) Resource mapping methods for control channels
JP5203463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の通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の通信方法
EP2384041B1 (en) System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EP246531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KR102146368B1 (ko) 통신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US8817714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8673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 sounding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788926B (zh) 一种降低网络延迟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US8811255B2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for multicast and/or broadcast service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n apparatus therefor
MX2013008859A (es) Introduccion de portadores virtuales en el portador anfitrion de ofdm en sistemas de comunicaciones.
JP2015506159A (ja) マシンタイプ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ため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KR20070074431A (ko) 단반송파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제어정보와 데이터의 시간적 다중화 방법 및 장치
KR101829258B1 (ko) 무선 ofdm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응답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6004384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a reference signal
KR20190003758A (ko)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사용자 장비 및 기지국
US839123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9464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제어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255841B (zh) 广播控制信道、数据信道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KR20080056616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가변 크기의 리소스 단위를 통한리소스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