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5106A - 远场目标标志器 - Google Patents

远场目标标志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5106A
CN103175106A CN2013100868310A CN201310086831A CN103175106A CN 103175106 A CN103175106 A CN 103175106A CN 2013100868310 A CN2013100868310 A CN 2013100868310A CN 201310086831 A CN201310086831 A CN 201310086831A CN 103175106 A CN103175106 A CN 103175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minous tube
ring portion
glass material
target marker
field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68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5106B (zh
Inventor
李金宗
朱兵
李冬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100868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751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75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5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5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51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场目标标志器,包括筒体,筒体内的下部设有呈类球冠状的发光管支撑架,发光管支撑架上安装有一个中心发光管和多个环部发光管,中心发光管位于发光管支撑架的顶部,多个环部发光管分成至少两组,每组的环部发光管环绕中心发光管呈圆形等间距分布且每个环部发光管的轴线与中心发光管的轴线间形成锐角,发光管支撑架上罩设有呈类球冠状的限位架,限位架上对应中心发光管和各环部发光管开设有限位通孔,中心发光管和各个环部发光管与电源板连接,筒体内的上部设有光纤面板,筒体的上开口安装有顶盖。本发明辐射光束的能量集中度、均匀性和对称性高,抗辐照性能强,作用距离范围大,且稳定性、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远场目标标志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光电敏感器、光电通信系统中的合作目标标志器,尤指一种远场目标标志器。
背景技术
远场目标标志器作为一种距离范围较大的主动光学合作目标或主动光源标志,比被动光学(目标)标志器作用距离范围大、精度高。例如,专利号为200920244346.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远场目标标志器”中公开的远场目标标志器,其光源选用LEDs/IREDs,具有不需要复杂的热控设备,稳定性高、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等优点。但是,对于远场目标标志器如何能够保障其辐射波束在有效角度范围内的能量集中度、均匀性、对称性等光电特性以及如何能够提高其抗辐照等环境适应特性,目前并没有出现相应的设计方案。例如,目前通常只是通过聚焦光学透镜来实现辐射波束能量集中度的提高,但是光学透镜在温度变化时容易产生形变,性能不稳定,同时光学透镜的传输损失也较大,并且,对多点光源的辐射波束,光学透镜的设计难度也较大。因此,在实际应用远场目标标志器时,经常出现效率较低、作用距离范围不能满足需求、功耗过大而导致体积膨胀等情况,对于远场目标标志器的推广应用十分不利,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场目标标志器,该远场目标标志器辐射光束的能量集中度、均匀性和对称性高,抗辐照性能强,作用距离范围大,且稳定性、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远场目标标志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筒体,该筒体内的下部设有呈类球冠状的发光管支撑架,该发光管支撑架上安装有一个中心发光管和多个环部发光管,该中心发光管位于该发光管支撑架的顶部且其轴线与该发光管支撑架的轴线重合,该多个环部发光管分成至少两组,每组的该环部发光管环绕该中心发光管呈圆形等间距分布且每个该环部发光管的轴线与该中心发光管的轴线之间形成一个锐角,该发光管支撑架上罩设有呈类球冠状的限位架,该限位架上对应该中心发光管和各个该环部发光管开设有相应数量的限位通孔,以使该中心发光管、各个该环部发光管分别穿过相应的该限位通孔后露出,该中心发光管和各个该环部发光管分别与位于该发光管支撑架下方的电源板连接,该电源板与外部电路控制装置连接,该筒体内的上部设有光纤面板,该筒体的上开口安装有顶盖,该筒体的下开口安装有底盖。
本发明的优点是:
与已有远场目标标志器相比,本发明远场目标标志器大大提高了辐射光束的能量集中度、均匀性和对称性等光电性能,大大增强了抗辐照性能,大大增大了作用距离范围,且稳定性、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远场目标标志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限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中心发光管和环部发光管分布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中心发光管与紧邻的一组中的一个环部发光管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是中心发光管与非紧邻的一组中的一个环部发光管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是环部发光管在旋转抛物面上的反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本发明远场目标标志器包括筒体11,该筒体11内的下部设有呈类球冠状的发光管支撑架12,该发光管支撑架12上安装有一个中心发光管151和多个环部发光管152,该中心发光管151位于该发光管支撑架12的顶部且其轴线与该发光管支撑架12的轴线重合(即位于该发光管支撑架12的顶部中心,实际上也与本发明的中心轴线L重合),该多个环部发光管152分成至少两组,每组的该环部发光管152环绕该中心发光管151呈圆形等间距分布且每个该环部发光管152的轴线与该中心发光管151的轴线之间形成一个锐角,该发光管支撑架12上罩设有呈类球冠状的限位架13,该限位架13上对应该中心发光管151和各个该环部发光管152开设有相应数量的限位通孔133,以使该中心发光管151、各个该环部发光管152分别穿过相应的该限位通孔133后露出(中心发光管151、各个环部发光管152的发光点均位于限位架13上表面的上方),实现定位,该中心发光管151和各个该环部发光管152分别与位于该发光管支撑架12下方的电源板14连接,在实际中,该限位架13被卡固在该筒体11内设置的凸起(图中未标出)与该筒体11底部设置的内底座23之间,而该发光管支撑架12被卡固在该限位架13与处于该内底座23上的电源板14之间,另外,在电源板14与内底座23之间还可设有隔环22,该筒体11的下开口安装有底盖24,该内底座23与该底盖24固定连接,该电源板14经由底盖24上安装的电接线器25而与外部电路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连接,该筒体11内的上部(位于该中心发光管151和该多个环部发光管152的上方)设有光纤面板17,该光纤面板17将中心发光管151和环部发光管152的点光源辐射光束混合后转变成面光源辐射出,辐射出的光束呈圆锥状,该筒体11的上开口安装有顶盖20。
如图1,顶盖20外部可设有保护罩21,该保护罩21在使用本发明时应被摘除。
为了监测和减少外部热流的剧烈变化对本发明的影响,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措施:第一,电源板14上安装有测量温度的热敏电阻16,该热敏电阻16采用互换性热敏电阻,要求测温精度不低于±1℃;第二,筒体11外表面包覆多层隔热薄膜(图中未示出)。
在实际设计时,中心发光管151和环部发光管152为发光二极管或近红外发光二极管。环部发光管152的数量为34~100个,以满足远场作用距离范围大的要求。每组中的各个环部发光管152辐射的光束形成的辐射波束圆锥角介于12°至25°之间,每组中的各个环部发光管152的轴线与中心发光管151的轴线之间形成的锐角在8°至28°之间,且环部发光管152距离中心发光管151越远,其轴线与中心发光管151的轴线之间形成的锐角越大,以使本发明远场目标标志器的辐射波束圆锥角介于15°至30°之间,提高本发明远场目标标志器的能量集中度,大大增大本发明的作用距离范围。如图4和图5所示,紧邻中心发光管151的第1组中的环部发光管152的轴线L2与中心发光管151的轴线L1之间形成锐角α,第2组中的环部发光管152的轴线L3与中心发光管151的轴线L1之间形成锐角α',图中,A为中心发光管151的发光点,B、C为相应环部发光管152的发光点。在实际设计时,限位架13各处的厚度应相等,如图中所示的厚度h。
例如,若本发明预定的辐射波束圆锥角为24°,使用35只近红外发光二极管,如图3所示,1只作为中心发光管151,其余34只分成3组,紧邻中心发光管151的第1组为6只,第2组为10只,第3组为18只,第1组中的环部发光管152的轴线与中心发光管151的轴线间形成的锐角为15.5°,第2组中的环部发光管152的轴线与中心发光管151的轴线间形成的锐角为19°,第3组中的环部发光管152的轴线与中心发光管151的轴线间形成的锐角为22.5°。
又例如,若本发明预定的辐射波束圆锥角为16°,使用45只近红外发光二极管,1只作为中心发光管,其余44只分成3组,紧邻中心发光管151的第1组为8只,第2组为14只,第3组为22只,第1组中的环部发光管152的轴线与中心发光管151的轴线间形成的锐角为8°,第2组中的环部发光管152的轴线与中心发光管151的轴线间形成的锐角为11°,第3组中的环部发光管152的轴线与中心发光管151的轴线间形成的锐角为14°。
在实际设计中,如图1和图2,限位架13上对应中心发光管151开设的限位通孔133的周围设有凸台131,该凸台131的中心孔132呈从内到外直径逐渐变大的圆台体状(喇叭状),该中心孔132与限位架13上对应中心发光管151开设的限位通孔133相通,该凸台131的外部呈从下到上直径逐渐变小的圆台体状,露于相应限位通孔133外的中心发光管部分处于该中心孔132内,露于相应限位通孔133外的环部发光管152部分处于该凸台131之外,中心孔132的孔壁和凸台131的倾斜外壁均为涉光面。
中心发光管151辐射出的光束在该中心孔132孔壁上进行反射时遵循如下反射公式:
Figure BDA00002933992100041
上式中,θ为中心发光管151辐射的入射光线与本发明中心轴线L的夹角,θ大于本发明远场目标标志器的设定辐射波束圆锥角,γ为反射平面(反射点在凸台131中心孔132的孔壁处的切面)与本发明中心轴线L的夹角(γ为锐角),β为中心发光管151辐射的入射光线经由反射平面反射后射出的反射光线与中心轴线L的夹角(β为锐角)。
环部发光管152的光束在该凸台131的倾斜外壁上进行反射时遵循如下反射公式:
上式中,θ为环部发光管152辐射的入射光线与中心轴线L的夹角,θ大于本发明远场目标标志器的设定辐射波束圆锥角,γ为反射平面(反射点在凸台131的倾斜外壁处的切面)与中心轴线L的夹角(γ为锐角),β为环部发光管152辐射的入射光线经由反射平面反射后射出的反射光线与中心轴线L的夹角(β为锐角)。
需要说明的是,凸台涉光面的反射设计可参照图6来理解。
经由上述设计而得到的该凸台131可将中心发光管151、环部发光管152在本发明远场目标标志器的设定辐射波束圆锥角(指设定本发明最终对外辐射出的光束所具有辐射波束圆锥角)范围外向凸台131的中心孔132的孔壁或凸台131的倾斜外壁投射的辐射光反射到该设定辐射波束圆锥角这个有效范围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心发光管151和靠近凸台131的环部发光管152的辐射光的集中性、利用率。在实际中,还可对凸台131的涉光面进行抛光和镀金处理,以提高反射效率,减少光损失,要求反射率应大于90%。
如图1,在实际设计中,环部发光管152所对应的筒体11内表面为旋转抛物面26,该旋转抛物面26为涉光面且形成混光腔体,环部发光管152辐射到该旋转抛物面26上的光束反射时遵循如下反射公式:
上式中,如图6,θ为环部发光管152辐射的入射光线与本发明中心轴线L的夹角,θ大于本发明远场目标标志器的设定辐射波束圆锥角,γ为反射平面(反射点在旋转抛物面处的切面,如P)与本发明中心轴线L的夹角(γ为锐角),β为环部发光管152辐射的入射光线经由反射平面反射后射出的反射光线与中心轴线L的夹角(β为锐角),Q为环部发光管152的发光点。
经由上述设计而得到的该旋转抛物面26可将环部发光管152辐射到设定辐射波束圆锥角范围外的辐射光反射到设定辐射波束圆锥角这个有效范围内,以提高环部发光管152辐射光在设定辐射波束圆锥角范围内的能量集中度,基本消除光束的散射损失,且改善其均匀性和对称性,保障单峰。同时,还可对旋转抛物面26进行抛光和镀金处理,以提高反射效率,减少光损失,要求反射率应大于95%。
在实际设计中,光纤面板对辐射光束的均匀性、对称性、集中性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光纤面板的制作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光纤面板由芯玻璃材料、皮玻璃材料、光吸收玻璃材料在高温高压下熔结而成,这三种材料间的配比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属于本领域的公知技术。为了使本发明能应用在强辐照环境中,对光纤面板采取了如下措施:
该芯玻璃材料在原有成分的基础上添加有氧化铈(CeO2)、氧化锶(SrO)和氧化钡(BaO)三种成分,有的芯玻璃材料会含有极少量的氧化钡,则需要增大氧化钡的含量,使得该氧化铈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0.02%~2%,该氧化锶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0.03%~3%,该氧化钡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19%~25%;
该皮玻璃材料在原有成分的基础上添加有氧化铈、氧化锶两种成分,使得该氧化铈占皮玻璃材料总重量的0.02%~2%,该氧化锶占皮玻璃材料总重量的0.03%~3%;
该光吸收玻璃材料在原有成分的基础上,减少二氧化硅(SiO2)和三氧化二硼(B2O3)的含量(原有成分中会含有大量的SiO2、B2O3),使得该二氧化硅占光吸收玻璃材料总重量的58%~66%,该三氧化二硼占光吸收玻璃材料总重量的9%~12%。
大量试验表明,氧化铈、氧化锶和氧化钡使得光纤面板17的抗辐照能力显著提高,可满足本发明在强辐照环境下工作的要求,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硼的减少使得通过光纤面板17的辐射波束均匀性提高了,损失减少了,效率提高了。
举例:
芯玻璃材料由B2O3、BaO、La2O3、TiO2、SiO2、Nb2O5、ZnO等成分混合制成,各成分间的配比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皮玻璃材料由SiO2、B2O3、K2O、Na2O、Al2O3等成分混合制成,同样地,各成分间的配比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光吸收玻璃材料一般是在皮玻璃材料的基础上再增加Co2O3、Fe2O3、MnO2、Ni2O3等成分后混合制成,同样地,各成分间的配比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当然,芯玻璃材料、皮玻璃材料和光吸收玻璃材料也可包含其它成分,并不限于上述。
需要提及的是,在芯玻璃材料中添加了氧化铈、氧化锶两种成分并增加了氧化钡成分的含量,该氧化铈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0.02%~2%,该氧化锶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0.03%~3%,该氧化钡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19%~25%,在皮玻璃材料中添加了氧化铈、氧化锶两种成分,该氧化铈占皮玻璃材料总重量的0.02%~2%,该氧化锶占皮玻璃材料总重量的0.03%~3%,并且,减少了光吸收玻璃材料中的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硼两种成分的含量,使得在光吸收玻璃材料中,该二氧化硅占光吸收玻璃材料总重量的58%~66%,该三氧化二硼占光吸收玻璃材料总重量的9%~12%。
例如,光纤面板中,氧化铈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1.2%,氧化锶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2.1%,氧化钡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20%,氧化铈占皮玻璃材料总重量的1.2%,氧化锶占皮玻璃材料总重量的2.2%,二氧化硅占光吸收玻璃材料总重量的66%,三氧化二硼占光吸收玻璃材料总重量的10%。
例如,光纤面板中,氧化铈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0.02%,氧化锶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3%,氧化钡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19%,氧化铈占皮玻璃材料总重量的0.02%,氧化锶占皮玻璃材料总重量的3%,二氧化硅占光吸收玻璃材料总重量的60%,三氧化二硼占光吸收玻璃材料总重量的12%。
例如,光纤面板中,氧化铈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2%,氧化锶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0.03%,氧化钡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25%,氧化铈占皮玻璃材料总重量的2%,氧化锶占皮玻璃材料总重量的0.03%,二氧化硅占光吸收玻璃材料总重量的58%,三氧化二硼占光吸收玻璃材料总重量的9%。
在实际中,对本发明的光纤面板进行了多次相关试验,并且与已有光纤面板间进行了对比,如下表1和表2所示。
表1不同辐照总剂量对光纤面板光功率透过率的影响(试验条件:室温24℃,湿度34%)
Figure BDA00002933992100071
表2远场目标标志器的光束非均匀度及其光纤面板的透过率(试验条件:室温24℃,湿度34%)
Figure BDA00002933992100072
对于表1和表2,在本发明的光纤面板中,氧化铈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1.5%,氧化锶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2%,氧化钡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25%,氧化铈占皮玻璃材料总重量的1.5%,氧化锶占皮玻璃材料总重量的2%,二氧化硅占光吸收玻璃材料总重量的58%,三氧化二硼占光吸收玻璃材料总重量的9%,其它成分及其含量与已有光纤面板一样。
由上表1可见,对于已有光纤面板,1.5krad(Si)的辐照总剂量使光功率透过率下降量达到2.79%,而对于本发明的光纤面板,50krad(Si)的辐照总剂量使光功率透过率下降量达到2.89%,显然,这两种情况下对光功率透过率的影响是相当的。在实际应用标准中,若规定辐照总剂量使光功率透过率下降量不得超过3%,则可以得出,本发明的光纤面板使得自身抗辐照总剂量由1.5krad(Si)提高到了50krad(Si),大大提高了抗辐照性能,满足了本发明在强辐照环境下工作的要求。
由上表2可见,对于使用已有光纤面板的远场目标标志器,利用PR-735光谱辐射度计在设定辐射波束圆锥角范围内测量的辐射光束的非均匀(对称)度不大于7.8%,已有光纤面板在实际应用情况下的透过率不小于78.07%;而对于使用本发明的光纤面板的远场目标标志器,利用PR-735光谱辐射度计在设定辐射波束圆锥角范围内测量的辐射光束的非均匀(对称)度不大于3.02%,本发明的光纤面板在同样应用情况下的透过率不小于88.46%,比较起来,使用本发明的光纤面板的远场目标标志器辐射光束的均匀性(即对称性)提高了4.59%以上,本发明的光纤面板在实际应用情况下的透过率提高了10%以上。
如图1,筒体11外还可设有贴耳圆环111,经由其上安装的接地桩(图中未示出),该贴耳圆环111主要用于使本发明与载体(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该贴耳圆环111的底面为与载体的接触面,该接触面的面积较大,使得热通道舒畅,从而利用载体对本发明的内部热量进行疏散与补充,稳定本发明内部的温度特性。
另外,本发明还进行了耐辐照加固设计,如图1,光纤面板17与顶盖20之间安装有耐辐照的防护玻璃板18,以及筒体11和底盖24采用金属合金(优选铝合金)制作。该防护玻璃板18与该光纤面板17之间设有垫片19。
在本发明中,筒体11和底盖24采用金属铝合金、安装防护玻璃板18以及旋转抛物面26进行抛光和镀金处理这些设计还可将射入本发明的80~90%以上的阳光都反射出去,以基本消除日照对本发明筒体11内器件的影响。
使用本发明时,将本发明与载体固定连接,通过外部电路控制装置的控制,使得中心发光管151、环部发光管152辐射光束,经由光纤面板17的作用后,通过防护玻璃板18射出,作用距离可达到150—200米以上。与已有远场目标标志器相比,本发明辐射光束的散射角度大大减小,能量集中度提高,在24°圆锥角内的能量集中度达到89%以上,而相同条件下,已有远场目标标志器的辐射光束很分散,几乎在半球的各个方向都有辐射,损失很大,在24°圆锥角内的能量集中度只有50%左右。
本发明的优点是:
与已有远场目标标志器相比,本发明远场目标标志器大大提高了辐射光束的能量集中度、均匀性和对称性等光电性能,大大增强了抗辐照性能,大大增大了作用距离范围,且稳定性、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可以应用在环境恶劣且精度要求高的情况下。具体为:
1、本发明使用发光二极管或近红外发光二极管,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少、稳定性高、可靠性强及寿命长(大于10年)的特点。
2、通过对环部发光管与中心发光管的布局设计,本发明可以保证辐射波束圆锥角满足要求,且这种布局设计有利于提高光束的均匀性、对称性和集中性,特别是在环部发光管较多的情况下。
3、通过凸台、旋转抛物面的设计,本发明大幅提高了辐射光束在有效角度内的集中度,从而扩大了作用距离范围。例如,对于24°的辐射波束圆锥角,本发明可将光束能量集中度由已有远场目标标志器的50%提高到89%以上,这意味着作用距离可在已有远场目标标志器的基础上增加34%。
4、通过对光纤面板的用料设计,本发明大幅提高了抗辐照能力和辐射光束的均匀性、对称性,且通过防护玻璃板、铝合金、抛光镀金等的设计,使本发明能在强阳光、强辐照和高低温较大变化的环境中正常工作,稳定性强,可靠性高。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远场目标标志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筒体,该筒体内的下部设有呈类球冠状的发光管支撑架,该发光管支撑架上安装有一个中心发光管和多个环部发光管,该中心发光管位于该发光管支撑架的顶部且其轴线与该发光管支撑架的轴线重合,该多个环部发光管分成至少两组,每组的该环部发光管环绕该中心发光管呈圆形等间距分布且每个该环部发光管的轴线与该中心发光管的轴线之间形成一个锐角,该发光管支撑架上罩设有呈类球冠状的限位架,该限位架上对应该中心发光管和各个该环部发光管开设有相应数量的限位通孔,以使该中心发光管、各个该环部发光管分别穿过相应的该限位通孔后露出,该中心发光管和各个该环部发光管分别与位于该发光管支撑架下方的电源板连接,该电源板与外部电路控制装置连接,该筒体内的上部设有光纤面板,该筒体的上开口安装有顶盖,该筒体的下开口安装有底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场目标标志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纤面板与所述顶盖之间安装有防护玻璃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远场目标标志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外部设有保护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场目标标志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板上安装有测量温度的热敏电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场目标标志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发光管和所述环部发光管为发光二极管或近红外发光二极管,所述环部发光管的数量为34~100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远场目标标志器,其特征在于:
每组中的各个所述环部发光管辐射的光束形成的辐射波束圆锥角介于12°至25°之间,每组中的各个所述环部发光管的轴线与所述中心发光管的轴线之间形成的锐角在8°至28°之间,以使所述远场目标标志器的辐射波束圆锥角介于15°至30°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场目标标志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架上对应所述中心发光管开设的所述限位通孔的周围设有凸台,该凸台的中心孔呈从内到外直径逐渐变大的圆台体状,该凸台的外部呈从下到上直径逐渐变小的圆台体状,露于相应所述限位通孔外的所述中心发光管部分处于该中心孔内,露于相应所述限位通孔外的所述环部发光管部分处于该凸台之外;
所述中心发光管辐射出的光束在该中心孔孔壁上进行反射时遵循如下反射公式:
Figure FDA00002933992000021
上式中,θ为所述中心发光管辐射的入射光线与中心轴线的夹角,θ大于所述远场目标标志器的设定辐射波束圆锥角,γ为反射平面与中心轴线的夹角,β为所述中心发光管辐射的入射光线经由反射平面反射后射出的反射光线与中心轴线的夹角;
所述环部发光管的光束在该凸台的倾斜外壁上进行反射时遵循如下反射公式:
Figure FDA00002933992000022
上式中,θ为所述环部发光管辐射的入射光线与中心轴线的夹角,θ大于所述远场目标标志器的设定辐射波束圆锥角,γ为反射平面与中心轴线的夹角,β为所述环部发光管辐射的入射光线经由反射平面反射后射出的反射光线与中心轴线的夹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场目标标志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部发光管所对应的所述筒体内表面为旋转抛物面,所述环部发光管辐射到该旋转抛物面上的光束反射时遵循如下反射公式:
上式中,θ为所述环部发光管辐射的入射光线与中心轴线的夹角,θ大于所述远场目标标志器的设定辐射波束圆锥角,γ为反射平面与中心轴线的夹角,β为所述环部发光管辐射的入射光线经由反射平面反射后射出的反射光线与中心轴线的夹角。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远场目标标志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纤面板由芯玻璃材料、皮玻璃材料、光吸收玻璃材料熔结而成,其中:
该芯玻璃材料含有氧化铈、氧化锶和氧化钡,该氧化铈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0.02%~2%,该氧化锶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0.03%~3%,该氧化钡占芯玻璃材料总重量的19%~25%;
该皮玻璃材料含有氧化铈、氧化锶,该氧化铈占皮玻璃材料总重量的0.02%~2%,该氧化锶占皮玻璃材料总重量的0.03%~3%;
该光吸收玻璃材料含有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硼,该二氧化硅占光吸收玻璃材料总重量的58%~66%,该三氧化二硼占光吸收玻璃材料总重量的9%~12%。
CN2013100868310A 2013-03-19 2013-03-19 远场目标标志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751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868310A CN103175106B (zh) 2013-03-19 2013-03-19 远场目标标志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868310A CN103175106B (zh) 2013-03-19 2013-03-19 远场目标标志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5106A true CN103175106A (zh) 2013-06-26
CN103175106B CN103175106B (zh) 2013-11-20

Family

ID=48635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683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75106B (zh) 2013-03-19 2013-03-19 远场目标标志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7510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2691Y (zh) * 1993-10-06 1994-04-20 中纺机技术服务进出口公司 光导纤维发光动态显示牌
US6042256A (en) * 1998-01-26 2000-03-28 Gothard; David Lighting device having highly diffuse light emission
CN1755192A (zh) * 2004-09-27 2006-04-05 陈仕群 Led灯
CN102097040A (zh) * 2009-12-11 2011-06-15 李金宗 远场目标标志器及其光纤面板的应用
CN102603185A (zh) * 2012-03-20 2012-07-25 广州宏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纤面板的吸收430-900nm波长光谱的玻璃及其制备工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2691Y (zh) * 1993-10-06 1994-04-20 中纺机技术服务进出口公司 光导纤维发光动态显示牌
US6042256A (en) * 1998-01-26 2000-03-28 Gothard; David Lighting device having highly diffuse light emission
CN1755192A (zh) * 2004-09-27 2006-04-05 陈仕群 Led灯
CN102097040A (zh) * 2009-12-11 2011-06-15 李金宗 远场目标标志器及其光纤面板的应用
CN102603185A (zh) * 2012-03-20 2012-07-25 广州宏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纤面板的吸收430-900nm波长光谱的玻璃及其制备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忠文等: "红外敏感光纤面板的制作工艺", 《中国建材科技》, no. 3, 30 June 2008 (2008-06-3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5106B (zh) 2013-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8443B (zh) 一种用以获得均匀平行光束的双自由曲面厚透镜及其阵列
EP2245364A2 (en) Spherically emitting remote phosphor
CN106463591A (zh) 带有远程荧光粉和外壳反射器的led
JP2012222304A (ja) Ledモジュールおよびledランプ
CN205669770U (zh) 一种适用于航标灯光学装置的复合型菲涅尔透镜
CN102679265B (zh) 一种利用自由曲面透镜实现光束匀光控制的方法
CN205004615U (zh) 一种基于激光二极管晶片封装的超小型激光模组
CN106838849B (zh) 准直光源组件、显示装置及制造准直光源组件的方法
CN103175106B (zh) 远场目标标志器
CN103017084A (zh) 用于led广角球泡灯的二次光学透镜及led广角球泡灯
JP2013149430A (ja) 平行光出射装置
CN201661987U (zh) 一种非成像均匀配光透镜
CN207096678U (zh) Led光源和光刻机
JP2013105627A (ja) 光源装置
WO2018149011A1 (zh) 一种用于光纤照明的准直耦合系统
CN207882483U (zh) 一种光纤及激光器
CN105358898A (zh) 照明装置、照明用反射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4334457U (zh) 一种大容差空间太阳能电站光路聚集传输系统
CN105842779A (zh) 一种掺铒光子晶体光纤
CN104428695A (zh) 用于提供具有预定的目标射线分布的电磁射线的装置和用于制造透镜布置的方法
CN109405964A (zh) 一种高亮度高均匀性色温可调光源
CN106931338A (zh) 一种激光手电筒
CN102080804A (zh) 一种非成像均匀配光透镜
CN201599596U (zh) 远场目标标志器
CN107781781B (zh) 反射式聚光器、车灯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