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8199A - 用于锅炉装置的炉壁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锅炉装置的炉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8199A
CN103168199A CN2011800144816A CN201180014481A CN103168199A CN 103168199 A CN103168199 A CN 103168199A CN 2011800144816 A CN2011800144816 A CN 2011800144816A CN 201180014481 A CN201180014481 A CN 201180014481A CN 103168199 A CN103168199 A CN 1031681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er hearth
hollow beam
wall
furnace
furnac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44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汉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ec Foster Wheeler North Americ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oster Wheeler North Americ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ter Wheeler North America Corp filed Critical Foster Wheeler North Americ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68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81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10/00Fluidised bed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C10/02Fluidised bed combustion apparatus with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chieving or promoting a circulating movement of particles within the bed or for a recirculation of particles entrained from the bed
    • F23C10/04Fluidised bed combustion apparatus with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chieving or promoting a circulating movement of particles within the bed or for a recirculation of particles entrained from the bed the particles being circulated to a section, e.g. a heat-exchange section or a return duct, at least partially shielded from the combustion zone, before being reintroduced into the combustion zone
    • F23C10/08Fluidised bed combustion apparatus with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chieving or promoting a circulating movement of particles within the bed or for a recirculation of particles entrained from the bed the particles being circulated to a section, e.g. a heat-exchange section or a return duct, at least partially shielded from the combustion zone, before being reintroduced into the combustion zone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separation apparatus, e.g. cyclon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the flue gases
    • F23C10/10Fluidised bed combustion apparatus with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chieving or promoting a circulating movement of particles within the bed or for a recirculation of particles entrained from the bed the particles being circulated to a section, e.g. a heat-exchange section or a return duct, at least partially shielded from the combustion zone, before being reintroduced into the combustion zone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separation apparatus, e.g. cyclon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the flue gases the separation apparatus being located outside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10/00Fluidised bed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C10/18Details; Accesso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2206/00Fluidised bed combustion
    • F23C2206/10Circulating fluidised bed
    • F23C2206/103Cooling recirculating p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ized-Bed Combustion And Resonant Combustion (AREA)
  • Combustion Of Fluid Fuel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锅炉装置的炉壁结构。所述锅炉装置至少由炉膛和分离器构成。炉膛具有炉栅、底部和上部。分离器被设置为通过管路与炉膛的上部和底部流动连通。管路与分离器共同构成床料的外部循环。炉膛的上部具有四个竖直炉壁,并且炉膛底部具有一定高度以及从炉栅向上延伸至竖直炉壁的四个炉壁。炉壁结构包括连接至炉膛底部炉壁并且基本延伸在底部整个高度上的至少一根中空梁,并且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与用于将床料送回炉膛内的外部循环流动连通。

Description

用于锅炉装置的炉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锅炉装置的炉壁结构。本发明具体地可以应用于例如流化床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较低倾斜角的炉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流化床锅炉装置包括向其中引入燃料、床料和燃烧空气的炉膛。在燃烧燃料时会生成热量,并且生成炉底灰和烟道气。烟道气被送往分离器,分离器从气体中分离出固体颗粒物。固体颗粒物随后即被送回炉膛。
结构上,循环流化床锅炉(CFB)通常包括具有炉底、侧壁和炉顶的炉膛,以及与炉膛上部流动连通地连接的至少一个颗粒物分离器。炉膛底部的至少部分炉壁通常是倾斜的,以使炉膛的横截面积向上增大。具有倾斜炉壁的炉膛部分可以被称为收敛底部。在实践中,锅炉的所有炉壁和炉顶以及分离器都包括用于从炉膛中收集热量的水管或蒸汽管。炉膛收敛底部处的炉壁通常覆盖有比金属水管或蒸汽管的管壁更耐磨的耐火材料。炉膛的炉底设有用于向炉膛内引入被称为一次风的燃烧或悬浮或流态化气体并且用于从炉膛中移除炉灰和其他炉渣的炉栅。炉膛的侧壁设有用于引入燃料的装置和用于向炉膛内引入二次风的装置以及点火燃烧器。炉膛还装有用于向炉膛内输送通常为砂的惰性床料的装置。经常地,(用于燃料、二次风和床料的)引入装置位于炉膛的收敛底部。
颗粒物分离器从由炉膛上部进入分离器的烟道气和悬浮固体颗粒物中分离出固体颗粒物。烟道气被从分离器带走以进行后续处理,而分离出的固体则通过包括密封设备例如流动密封阀的再循环管路而再循环返回到炉膛的下方端口。流动密封阀的用途是阻止气体通过循环管路从炉膛流向分离器。这种固体循环被称作外部循环。除了炉膛内竖直向上流的烟道气和悬浮的固体颗粒物以外,最终进入分离器入口内的还有在炉膛壁附近和沿着炉膛壁竖直向下流的颗粒物。这种固体循环被称作内部循环。
经常地,与固体材料的内部或外部循环或两者相结合,至少一个流化床换热室被设置用于从流化颗粒固体床向传热介质传热。这样的流化床换热器有时被设置在外部循环内,以使离开固体分离器的固体在其返回炉膛的路线上被排入换热室内(例如参见图1(现有技术))。这种流化床换热室通常与炉膛壁间隔一定距离地从分离器垂下。换热室的内部设有换热装置,用于从固体材料向换热装置内流动的传热介质传热。
近来,已经提出用于从外部循环中的循环固体回收热量的流化床换热室也可以被设置在炉膛壁上也就是由竖直的炉膛壁支撑。
从外部循环进入也就是直接从分离器进入或者经流化床换热器进入炉膛的固体通常经炉膛下部的一个或多个开口也就是通过炉膛收敛底部的倾斜炉壁引入炉膛内。将固体送回炉膛的管路通常是分离器和炉膛之间的独立悬置通道。这种固体返回管路并不沿着炉膛的外表面延伸,而是从分离器或流化床换热室的底部向炉膛的收敛底部倾斜,从而在分离器/流化床换热器和炉膛下部之间占据相当大的空间。作为另一种可选形式,也就是当流化床换热室在炉膛壁上时,从换热室排出的固体被向下送往炉膛炉栅区域并送至炉膛以外并且只能在此被引入炉膛内。这就意味着返回管路向下延伸至炉膛壁附近的炉栅区域。这是一种有争议的特征,原因是在一方面这种结构保持在炉膛壁以外的其他空间不受影响,也就是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但是在另一方面占据了其中紧邻炉膛壁表面的空间,阻止了将任何结构设置在炉膛壁上或者穿过炉膛壁设置。
流化床锅炉的结构不仅需要承受由燃烧也就是热量造成的负载,这在本质上是一种连续的通常不改变的负载,而且还要承受可能会将平面的锅炉炉壁弯曲或挠曲成曲面炉壁的低于和超过大气压的压力。由于锅炉炉壁是由管间设有翅片或隔板的焊接水管或蒸汽管制成,因此炉壁结构非常弱,难以克服弯曲或挠曲,并且需要特定的加强结构。所以炉壁应设有被称为支柱的竖直和水平加强件或补强件。通常,竖直支柱被焊接在锅炉炉壁上以使它们的热膨胀与锅炉炉壁相同。水平支柱被设置在竖直支柱外侧,并且被设置为与竖直支柱可滑动地连接,以使它们的热膨胀可以不同于(也就是小于)锅炉炉壁和竖直支柱。
用水平和竖直的支柱加强锅炉炉膛的炉壁通常不会引发问题。因为并没有在炉膛壁上或者穿过炉膛壁设置太多其他的设备部件,所以在炉膛上部有足够的空间用于为强化竖直炉壁而使用的所有加强件。但是,炉膛下部并且具体地说是炉膛的收敛底部设有很多管路和附件,以至于用最优的方式来布置管路和附件以及加强件会很困难,甚至有时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炉膛的底部必须至少设有以下管路:燃料输送管,床料输送管,(除炉栅以外的)一次风输送管,二次风输送管,(来自分离器、来自与分离器相连的流化床换热室以及来自炉膛壁上的流化床上换热室的)返回床料输送管,以及用于至少一个并且经常是几个点火燃烧器的连接管路。另外,还可以有设置在炉膛底部收敛炉壁外侧的一个或多个流化床换热器。并且炉膛的收敛底部进一步还可以设有维修检视门。而且在最后,由于上述管路、热交换器和开口的数量通常多于一个,因此很容易看出获得用于每一个部件的最佳位置是一项很有难度的经常必须要进行多种折衷的任务。
优化炉膛壁上可用结构的一种方法(现有技术中已知并且以非常简略的方式在图2中示出)是把将床料送回炉膛底部的管路的某些部分连接至炉膛底部的炉壁。现有技术中的返回管路从与锅炉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普通分离器接收循环床料。源自分离器的返回通道通过波纹管装置被连接至返回管路顶部,波纹管装置允许由于例如温度改变而有一定的移动。返回管路由水管/蒸汽管的管屏构成,以使其具有两个侧壁和后壁。侧壁的一个长竖直边缘被焊接至后壁,并且另一个相对边缘被焊接至炉膛壁的外表面。返回管路在其下端具有从后壁下端向倾斜炉膛壁下部内的开口倾斜的底壁以用于允许返回的床料从返回管路流入炉膛内。侧壁具有从底壁向下延伸至炉栅高度的延长部,由此侧壁延伸在倾斜炉膛壁的整个高度上。构成侧壁的水管/蒸汽管的管屏被焊接在竖直和倾斜的炉膛壁上,以使管屏上端在倾斜炉壁和竖直炉壁之间的过渡段上方延伸一段距离。返回管路的后壁在它的部分从与竖直炉膛壁平行的侧壁管屏上端向下延伸至倾斜炉壁侧,以使返回管路的后壁终止于过渡段下方倾斜炉壁的例如约三分之一高度处。
上述结构将返回管路的侧壁用作竖直支柱,也就是说它们加强了炉膛的倾斜底壁以克服炉膛内的压力波动。但是,以上述方式将水管/蒸汽管的管屏用作加强结构仍有一些缺点。首先,对于倾斜炉壁的绝大部分高度来说,由于侧壁独自承受负载,也就是说承载元件是平面的,实际上是两维的,并且与它们应该加强的表面成直角,因此侧壁的结构需要由于平面加强件的局部弯曲趋势而予以特别关注。其次,为了能够承受负载,平面炉壁必须从占据一定空间的倾斜炉壁伸出相当远,而这些空间至少也应该更有效地加以利用。再次,对于相当一部分的侧壁高度,也就是对于返回管路底壁下方的高度来说,侧壁不与高温返回的床料相接触,因此在炉壁管屏内循环的介质只能散发其能够从管路上部内的高温床料中回收的热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获得用于至少一种上述问题的至少一种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标是鉴于平面补强件的局部弯曲风险而重新考虑将水管/蒸汽管的管屏用作加强结构。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标是鉴于改进其整体效率而重新考虑将承载结构用作传热面。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标是优化锅炉底部倾斜炉壁附近的空间使用。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标通过本发明中用于锅炉装置的炉壁结构得到满足,所述锅炉装置至少由炉膛和分离器构成,炉膛具有炉栅、底部和上部,分离器被设置为通过管路与炉膛的上部和底部流动连通,管路与分离器共同构成床料的外部循环,炉膛的上部具有四个竖直炉壁,并且炉膛底部具有一定高度,所述炉壁结构包括基本延伸在底部整个高度上的至少一根中空梁,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被连接至底部的炉壁,并且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与用于将床料送回炉膛内的外部循环流动连通。
本发明炉壁结构的其他特征可以根据从属权利要求确定。
通过本发明的炉壁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可以实现以下优点:
- 床料返回管路能够用作加强锅炉炉膛下方倾斜炉壁的梁。
- 用作加强结构的热回收表面还比以前高效得多地被用于从返回的床料中回收热量。
- 返回管路和加强结构的延长部在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相比时明显减小。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介绍本发明中的炉壁结构。
图1是现有技术中循环流化床锅炉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炉膛的示意性竖直截面图,其具有连接在炉膛外壁上的床料返回管路。
图3是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性竖直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更加详细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循环流化床锅炉10。锅炉10包括炉膛12,炉膛12包括具有四个基本竖直的侧壁32的上部,具有四个侧壁的底部,其中两个侧壁通常是向内倾斜的侧壁34,在炉膛12上部或上端内用于将烟道气和悬浮的固体颗粒物由此送往固体分离器16的排放管路14,设置在固体分离器16上端用于从固体分离器16中带走清洁排气的通道18,位于固体分离器16下端用于将至少一部分分离的固体即主要是循环床料送回炉膛12底部的再循环管路20,设置在炉膛12下侧壁34的燃料输送管22,以及分别用于引入一次风和二次风的设置在炉膛12底部的装置24和26。仅举几个可选示例地,燃料输送管22可以包括螺旋进料机、气体分流管或风力进料机。一次风24是也要被用于流化床料的一次燃烧气体,并且因此通过设置在炉膛12底部的炉栅36被送入炉膛12内。二次风26通过其中略高于炉栅36的下侧壁34被引入炉膛12内。
气锁28被设置在返回管路20内用于阻止气体从炉膛12通过返回管路21流入固体分离器16内。在此,返回管路20进一步设有流化床换热室30用于收集从再循环固体送往传热介质的热量。再循环固体/床料的路径被称为外部循环,并且包括分离器16以及炉膛12上部和炉膛12底部之间用于供床料返回炉膛12的所有管路和设备。锅炉10的各个上侧壁32和下侧壁34以及固体分离器16的上侧壁和下侧壁通常包括水管或蒸汽管,或者由水管/蒸汽管的管屏制成,以将水或蒸汽用作传热介质。流化床换热室根据最近的建议也可以被设置在炉膛12的外壁上,由此再循环管路20或回料管可以向下延伸至比现有技术中的装置更加接近炉膛壁的炉栅区域。
根据例如图2中以非常简略的方式示出的现有技术已知可以把将床料送回炉膛12底部的管路60中的某些部分连接至炉膛12底部的炉壁。现有技术中的返回管路60从与锅炉10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普通分离器16接收循环床料。源自分离器16的返回通道通过波纹管装置被连接至返回管路60顶部,波纹管装置允许由于例如温度改变而造成的一定的移动。返回管路60由水管/蒸汽管的管屏构成,以使其具有两个侧壁62和后壁64。侧壁62的一个长竖直边缘被焊接至后壁64,并且另一个相对的纵向边缘被焊接至炉膛壁32/34的外表面。返回管路60进一步具有从后壁64下端向倾斜炉膛壁34下部内的开口68倾斜的底壁66。管路60的侧壁62具有从底壁66向下延伸至炉栅36的高度的延长部62',由此侧壁62,62'延伸在倾斜炉膛壁34的整个高度也就是炉膛12底部的整个高度上。构成侧壁62,62'的水管/蒸汽管管屏被焊接在炉膛12的竖直炉壁32和倾斜炉壁34上,以使管屏上端在倾斜炉壁34和竖直炉壁32之间的过渡段上方延伸一段距离。后壁64在它的部分从与竖直炉膛壁32平行的侧壁管屏上端向下延伸至倾斜炉壁34一侧,以使返回管路60的后壁64终止于过渡段下方倾斜炉壁34的例如约三分之一高度处。返回管路60的侧壁62,62'被用作竖直支柱,也就是说它们加强了炉膛12的倾斜底壁34以克服炉膛12内低于和超过大气压的压力。
但是,以上述方式将水管/蒸汽管的管屏用作加强结构仍有一些缺点。首先,对于倾斜炉壁的绝大部分高度或炉膛12底部的绝大部分高度来说,由于侧壁独自承受负载,也就是说承载元件是平面的,实际上是两维的,并且与它们应该加强的表面成直角,因此侧壁的结构需要由于平面加强件的局部弯曲趋势而予以特别关注。其次,为了能够承受负载也就是足够坚固,平面炉壁必须从倾斜炉壁伸出相当远。这不但增加了弯曲的风险,而且还占据了至少也应该更有效地加以利用的部分空间。再次,对于相当一部分的侧壁高度,也就是对于返回管路底壁下方的高度来说,侧壁不与高温返回的床料相接触,因此在炉壁管屏内循环的介质只能消散其能够从管路上部内的高温床料中回收的热量。
图3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示出了用于克服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缺点的装置。结合图3,讨论一种将返回管路70设置为与炉膛12底部的倾斜炉壁34相连的新型结构。在与现有技术中的返回管路60相比时,很容易看出本发明的返回管路70至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一部分问题。在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中返回管路70构成在炉膛12的下侧倾斜炉壁34的整个高度上沿其延伸的三维梁,并且因此构成加强倾斜炉壁34的竖直支柱。梁/返回管路70有利地由两个侧壁72和后壁74构成,侧壁和后壁均由水管/蒸汽管管屏制成。侧壁72均具有两个相对的纵向边缘,并且后壁74也同样如此。每一个侧壁优选地都通过用焊接将其纵向边缘连接至后壁的纵向边缘以构成U形梁(其横截面在图4中更加详细地示出)。梁沿着侧壁72的另一个纵向边缘被焊接至炉膛底部的倾斜炉壁34,以使盒状中空矩形梁70得以形成,梁的后壁74平行于炉膛的倾斜炉壁34。在其下端附近,梁70设有倾斜的底壁76以引导返回的床料通过倾斜炉壁34内的开口68到达炉膛12的炉栅区域。在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中,底壁已被设置在梁70的壁内以使梁70的水管/蒸汽管管壁基本上延伸至与梁70的前壁也就是倾斜炉壁相连的炉栅36的高度。
因为中空梁70延伸在炉膛12底部或倾斜炉壁34的整个高度上,所以梁70包括其后壁74在内就能够承受炉膛12的压力负载。由于后壁75承受了相当部分的压力负载,因此侧壁72的水平延长部(也就是垂直于炉膛12倾斜侧炉壁34的延长部)即可被制作得明显小于现有技术中的侧壁62,62'。这样就节约了炉膛12附近区域内的部分空间。而且,部分由于更小的水平延长部,侧壁72内表面的明显更大的部分就与返回的床料传热连通,因此侧壁72的热量回收性质就明显好于现有技术中的侧壁62,62'。此外,由于加强件的盒状结构,侧壁局部弯曲的风险实际上已经消除。
根据图3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空梁70不仅沿着炉膛12的下侧倾斜炉壁34延伸,而且还沿着炉膛12的上侧竖直炉壁32延伸。使用该结构的先决条件是上侧竖直炉壁32未在其下部设有水平支柱,而是用某种其他的方式实现水平支撑。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随后在图5中示出),梁70沿下侧倾斜炉壁34向上延伸至倾斜炉壁的上端并且随后向外弯曲以绕过竖直炉膛壁32上最低的水平支柱或二次风管(如果这样设置以代替水平支柱的话)也是可行的。
图4示出了炉膛12底部的倾斜炉壁34以及连接在其上的两根中空梁70的水平截面。如图4所示,梁由后壁74和两个侧壁72构成。侧壁72被焊接在倾斜炉壁34的外表面上以使炉膛壁34构成梁70的第四壁也就是前壁。自然地,梁/返回管路70的横截面不必总是矩形,而是可以应用其他形状。根据本发明,重要的是梁70的两个侧壁72和后壁74都要参与承担炉膛12的倾斜炉壁34所经受的负载。作为另一种可选形式,梁70也可以用四个水管/蒸汽管管屏预制为完整的盒状结构以使得在倾斜炉壁上安装和连接梁时,其中一个梁壁(前壁)被压向炉膛壁设置,因此在返回管路和炉腔内就有两个壁。自然地,在这种可选形式中附加的梁前壁也要承担部分负载。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产炉膛12产下侧倾斜炉壁34的梁/返回管路70。在此,假定在竖直炉膛壁32的上部设有三个流化床换热室,返回的床料由此通过基本上沿炉膛12下侧倾斜炉壁32的水平宽度均匀定位的六根返回管路(每一个流化换热器用两根)被向下带至炉膛中的炉床区域。梁的整体结构类似于以上已经介绍过的结构。但是,梁的下端与图3中所示略有不同,原因是在此侧壁的下端终止于返回管路/梁的底壁处,底壁则如先前已经介绍过的那样朝向炉栅倾斜。这种梁结构是可行的,原因在于由倾斜炉壁到梁所承受的作用力在炉栅附近因为倾斜炉壁在其下端由炉栅支撑而非常有限,并且因此不会像在炉栅高度以上弯曲得一样厉害。所以就可以说优选而非必须地具有固定宽度侧壁的全三维梁应该延伸在至少80%,优选至少90%的倾斜炉壁高度上。对于其他的梁长度来说,梁的横截面积或侧壁的宽度可以连续或不连续地朝向倾斜炉壁的下端减小。
返回管路/梁的底壁优选地由水管/蒸汽管管屏制成。换句话说,作为优选的选项,底壁可以用与后壁相同的管屏仅通过充分弯曲管屏而制成。根据图5所示的实施例,另一件值得说明的事项是梁的上部被示出为向外弯曲以使它们在炉膛壁和梁之间留出空间。在本发明的这种变形中,竖直炉膛壁的下端已经设有水平支柱或用作支柱的二次风通道,其在一方面用作供竖直梁使用的上部连接点,但是在另一方面梁必须要通过以能够用作供循环床料使用的返回管路。关于炉膛的竖直炉壁及其补强,可以将返回管路或回料管用作竖直支柱,而且只要存在足够用于支柱和回料管的空间那么竖直炉壁也可以具有其自身的竖直支柱。
除了设置在锅炉10上炉壁上的流化床换热室以外,本发明中的返回管路或梁还可以被设置为与固体分离器16流动连通,与从固体分离器16垂下的流化床换热室流动连通,以及与跟锅炉10和固体分离器16分开支撑的流化床换热室流动连通。
根据上述说明,应该理解仅仅介绍了本发明的几个最为优选的实施例。因此,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以多种方式进行修改。同样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与本发明基本思想内其他实施例中的特征结合使用,或者可以将来自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加以组合,只要它们能够得到有效且技术上可行的结构即可。
另外,正如以上已经介绍的那样,很明显的是一根或多根梁/返回管路可以被用于加强炉膛底部的炉壁。梁可以构成炉膛底部唯一的竖直加强装置,或者其可以将梁与普通的支柱一起使用,以使得至少一根支柱和至少一根返回管路/梁构成竖直加强件。用类似的方式,返回管路/梁不仅能够以上述方式用于加强炉膛底部的一个倾斜炉壁,而且还能够用于加强相对的倾斜炉壁并且可选地还可以加强炉膛底部的至少一个竖直炉壁。而且在最后,无论炉壁是否倾斜,本发明均可应用于加强炉膛底部的一个或多个侧壁。也就是说,一个或多个炉壁可以是竖直的或者沿任意方向倾斜。

Claims (30)

1.一种用于锅炉装置的炉壁结构,所述锅炉装置至少由炉膛和分离器构成,炉膛具有炉栅、底部和上部,分离器被设置为通过管路与炉膛的上部和底部流动连通,管路与分离器共同构成床料的外部循环,炉膛的上部具有四个竖直炉壁,并且炉膛底部具有一定高度以及从炉栅向上延伸至竖直炉壁的四个炉壁,所述炉壁结构包括:
连接至炉膛底部炉壁并且基本延伸在底部整个高度上的至少一根中空梁,并且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与用于将床料送回炉膛内的外部循环流动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壁结构,进一步包括炉膛底部的炉壁内用于从外部循环接收床料的开口,所述开口被设置为与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流动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壁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延伸在炉膛底部的炉壁至少80%的高度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壁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在其下部被连接至炉膛的炉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壁结构,进一步包括位于炉膛上部竖直炉壁下端的最下方水平加强件,其中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具有上部,并且所述梁在其上部被连接至所述最下方水平加强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壁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被设置为与(i)设置在锅炉上部竖直炉壁上的流化床换热室,(ii)从分离器垂下的流化床换热室,(iii)跟锅炉和分离器分开支撑的流化床换热室,以及(iv)分离器之一流动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壁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由成形有至少两个侧壁和一个后壁的水管/蒸汽管管屏构成,所述管屏彼此连接并且连接至炉膛底部的炉壁以构成盒状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炉壁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的后壁与炉膛底部的炉壁平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炉壁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具有下部并且底壁被设置于梁的下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炉壁结构,其中所述底壁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的侧壁之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炉壁结构,其中所述底壁通过弯曲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的在侧壁之间的后壁而形成。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炉壁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的底壁被设置为朝向开口倾斜。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壁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由均具有两个纵向边缘的两个侧壁和后壁构成,侧壁具有纵向边缘并且通过它们的一个纵向边缘连接至炉膛底部的炉壁以及通过相对的纵向边缘连接至后壁的纵向边缘从而构成盒状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炉壁结构,其中所述盒状结构构成中空梁。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壁结构,其中所述炉膛底部的炉壁具有用作基本竖直的加强件或支柱的一根或多根中空梁。
16.一种锅炉装置,包括:
炉膛,具有炉栅、底部和上部,炉膛的上部具有四个竖直炉壁,并且炉膛底部具有一定高度以及从炉栅向上延伸至竖直炉壁的四个炉壁;
分离器,被设置为通过管路与炉膛的上部和底部流动连通,管路与分离器共同构成床料的外部循环;以及
炉壁结构,包括连接至炉膛底部的炉壁并且基本延伸在底部整个高度上的至少一根中空梁,并且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与用于将床料送回炉膛内的外部循环流动连通。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锅炉装置,进一步包括炉膛底部的炉壁内用于从外部循环接收床料的开口,所述开口被设置为与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流动连通。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锅炉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延伸在炉膛底部的炉壁至少80%的高度上。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锅炉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在其下部被连接至炉栅。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锅炉装置,进一步包括位于炉膛上部竖直炉壁下端的最下方水平加强件,其中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具有上部,并且所述梁在其上部被连接至所述最下方水平加强件。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锅炉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被设置为与(i)设置在锅炉上部竖直炉壁上的流化床换热室,(ii)从分离器垂下的流化床换热室,(iii)跟锅炉和分离器分开支撑的流化床换热室,以及(iv)分离器之一流动连通。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锅炉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由成形有至少两个侧壁和一个后壁的水管/蒸汽管管屏构成,所述管屏彼此连接并且连接至炉膛底部的炉壁以构成盒状结构。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锅炉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的后壁与炉膛底部的炉壁平行。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锅炉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具有下部并且底壁被设置于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的下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锅炉装置,其中所述底壁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的侧壁之间。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锅炉装置,其中所述底壁通过弯曲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的在侧壁之间的后壁而形成。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锅炉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的底壁被设置为朝向开口倾斜。
2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锅炉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根中空梁由均具有两个纵向边缘的两个侧壁和后壁构成,侧壁具有纵向边缘并且通过它们的一个纵向边缘连接至炉膛底部的炉壁以及通过相对的纵向边缘连接至后壁的纵向边缘从而构成盒状结构。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锅炉装置,其中所述盒状结构构成中空梁。
3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炉壁结构,其中所述炉膛底部的炉壁具有用作基本竖直的加强件或支柱的一根或多根中空梁。
CN2011800144816A 2010-03-18 2011-03-16 用于锅炉装置的炉壁结构 Pending CN1031681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726,406 US20110226195A1 (en) 2010-03-18 2010-03-18 Wall Construction for a Boiler Arrangement
US12/726406 2010-03-18
PCT/IB2011/051099 WO2011114297A2 (en) 2010-03-18 2011-03-16 Wall construction for a boiler arrangemen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8199A true CN103168199A (zh) 2013-06-19

Family

ID=44484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44816A Pending CN103168199A (zh) 2010-03-18 2011-03-16 用于锅炉装置的炉壁结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26195A1 (zh)
EP (1) EP2547958A2 (zh)
JP (1) JP2013527905A (zh)
KR (1) KR20120125380A (zh)
CN (1) CN103168199A (zh)
RU (1) RU2012144342A (zh)
WO (1) WO201111429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36183B1 (ko) * 2016-09-07 2019-10-24 두산 렌트제스 게엠베하 순환 유동상 장치
US10907757B2 (en) * 2017-07-11 2021-02-02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duct components in a boil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80A (zh) * 1992-11-10 1994-06-29 阿尔斯特罗姆公司 用于操纵循环的流化床反应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CN1088478A (zh) * 1992-11-10 1994-06-29 阿尔斯特罗姆公司 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系统的运行方法和运行装置
US5601039A (en) * 1992-05-21 1997-02-11 Foster Wheeler Energia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gas seal in a return duct and/or controlling the circulating mass flow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reactor
CN1168955A (zh) * 1996-04-12 1997-12-31 Abb.碳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装置
CN100438967C (zh) * 2003-04-15 2008-12-03 福斯特韦勒能源股份公司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回收热量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14063A (en) * 1973-07-13 1974-06-04 Babcock & Wilcox Ltd Support of tube walls
US5465690A (en) * 1994-04-12 1995-11-14 A. Ahlstrom Corporation Method of purifying gases containing nitrogen oxides and an apparatus for purifying gases in a steam generation boiler
FI107758B (fi) * 1999-11-10 2001-09-28 Foster Wheeler Energia Oy Kiertoleijureaktori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01039A (en) * 1992-05-21 1997-02-11 Foster Wheeler Energia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gas seal in a return duct and/or controlling the circulating mass flow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reactor
CN1088480A (zh) * 1992-11-10 1994-06-29 阿尔斯特罗姆公司 用于操纵循环的流化床反应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CN1088478A (zh) * 1992-11-10 1994-06-29 阿尔斯特罗姆公司 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系统的运行方法和运行装置
CN1168955A (zh) * 1996-04-12 1997-12-31 Abb.碳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装置
CN100438967C (zh) * 2003-04-15 2008-12-03 福斯特韦勒能源股份公司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回收热量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125380A (ko) 2012-11-14
WO2011114297A3 (en) 2013-04-25
JP2013527905A (ja) 2013-07-04
RU2012144342A (ru) 2014-04-27
EP2547958A2 (en) 2013-01-23
WO2011114297A2 (en) 2011-09-22
US20110226195A1 (en) 2011-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06026B1 (ko) 순환 유동상 시스템을 구동시키는 방법 및 장치
CA2740254C (e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CN209355229U (zh) 具有环封式换热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US6305330B1 (en)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system including a heat exchange chamber between a separating section and a furnace section
KR101728273B1 (ko) 유동층 보일러
US6779492B2 (en)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reactor device
JP4302740B2 (ja) 排気ガス・プレナムを有する流動床反応炉システム
CN101105287A (zh) 一种流化床锅炉炉膛屏式受热面布置方法
CN103168199A (zh) 用于锅炉装置的炉壁结构
US20210372610A1 (e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with a loopseal heat exchanger
CN109827172A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温底渣冷却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1696798B (zh) 带有异型分隔墙的紧凑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09688818U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温底渣冷却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2782407B (zh) 流态化床反应器装置
CN104755839B (zh) 流化床换热器
CN202561731U (zh) 一种紧凑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US20070266915A1 (en) Partition wall structure of a furnace
CN108758619A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外置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