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6586A - 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 - Google Patents
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66586A CN103166586A CN2011104125712A CN201110412571A CN103166586A CN 103166586 A CN103166586 A CN 103166586A CN 2011104125712 A CN2011104125712 A CN 2011104125712A CN 201110412571 A CN201110412571 A CN 201110412571A CN 103166586 A CN103166586 A CN 1031665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
- switch
- gain
- node
- transis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 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And Gain Control (AREA)
Abstract
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包括:一第一晶体管与一第二晶体管,分别耦接至第一与第二节点,并用于接收一差动输入信号对;一第三晶体管与与一第四晶体管,分别耦接于该第一节点与一第三节点之间,以及耦接于该第二节点与一第四节点之间;一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耦接于该第一节点与该第三节点之间,且还交叉耦接至该第四节点;以及一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耦接于该第二节点与该第四节点之间,且还交叉耦接至该第三节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放大器电路,且特别涉及一种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
背景技术
在无线网络(比如Wi-Fi)的应用上,有时会出现须要切换增益的情况。通常,提高/切换增益可通过提高/切换发射功率和接收功率来达成。以目前来说,传统增益切换可利用改变射频放大器(RF amplifier)的跨导(transconductance,又称之为转导)的大小或者是对信号旁通(bypass)使放大器达到增益切换作用。
然而,以改变跨导来改变增益的做法而言,如果要将增益变小就要将流过放大器的电流变小,但放大器的线性度将之变小。
如果是利用信号旁通方式来改变增益,则放大器电流不会改变(因而可以维持放大器线性度)。但如果进行大范围增益调整,信号旁通路径需要变大,因此引入更多的多余寄生电容,使得放大器无法操作于高频率。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其利用信号加减方式达到增益调整。
根据本公开的一示范性实施例,提出一种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包括:一第一晶体管与一第二晶体管,分别耦接至第一与第二节点,并用于接收一差动输入信号对;一第三晶体管与一第四晶体管,分别耦接于该第一节点与一第三节点之间,以及耦接于该第二节点与一第四节点之间;一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耦接于该第一节点与该第三节点之间,且还交叉耦接至该第四节点;以及一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耦接于该第二节点与该第四节点之间,且还交叉耦接至该第三节点。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提出一种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包括:一第一晶体管与一第二晶体管,分别耦接至第一与第二节点,并用于接收一差动输入信号对;一第三晶体管与一第四晶体管,分别耦接于该第一节点与一第三节点之间,以及耦接于该第二节点与一第四节点之间,其中该第三晶体管与该第四晶体管分别耦接至一固定电压;一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其包括:一第一组切换开关,包括一至多个开关装置,彼此相并联耦接至该第三节点;以及一第二组切换开关,包括一至多个开关装置,彼此相并联耦接至该第四节点;以及一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其包括:一第三组切换开关,包括一至多个开关装置,彼此相并联耦接至该第四节点;以及一第四组切换开关,包括一至多个开关装置,彼此相并联耦接至该第三节点。
根据本公开的又另一示范性实施例,提出一种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包括:一第一晶体管与一第二晶体管,分别耦接至第一与第二节点,并用于接收一差动输入信号对;一第三晶体管与一第四晶体管,分别耦接于该第一节点与一第三节点之间,以及耦接于该第二节点与一第四节点之间,其中该第三晶体管与该第四晶体管分别耦接至一固定电压;一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其包括一第一电流路径耦接于该第一节点与该第三节点之间,以及一第二电流路径耦接于该第一节点与该第四节点之间;以及一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其包括一第三电流路径耦接于该第二节点与该第四节点之间,以及一第四电流路径耦接于该第二节点与该第三节点之间。
为了对本申请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的电路图。
图2A与图2B显示图1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的交流信号加减示意图。
图3显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显示根据本申请又另一实施例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的电路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
M1~M4、Ma1~Md1:晶体管
MD1~MD4:第一至第四节点
110、120:增益切换开关电路
130:定电流源
RL:电感式负载
111:第一组切换开关
112:第二组切换开关
121:第三组切换开关
122:第四组切换开关
300: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
M1~M4、Ma1~Man、Mb1~Mbn、Mc1~Mcn、Md1~Mdn:晶体管
310、320:增益切换开关电路
330:定电流源
RL:电感式负载
311:第一组切换开关
312:第二组切换开关
321:第三组切换开关
322:第四组切换开关
400: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
M1~M4、Ma1~Man、Md1~Mdn:晶体管
410、420:增益切换开关电路
430:定电流源
RL:电感式负载
411:第一组切换开关
412:第二组切换开关
421:第三组切换开关
422:第四组切换开关
413:第一组增益晶体管
423:第二组增益晶体管
SW11~SW1n、SW21~SW2n、SW31~SW3n、SW41~SW4n:切换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其显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100包括:第一晶体管M1与第二晶体管M2,分别耦接至第一节点MD1与第二节点MD2,并用于接收差动输入信号对IP与IN;第三晶体管M3,耦接于第一节点MD1与第三节点MD3(输出信号OUTN由第三节点MD3输出)之间;第四晶体管M4,耦接于第二节点MD2与第四节点MD4(输出信号OUTP由第四节点MD4输出)之间。第三节点MD3与第四节点MD4输出差动信号输出对OUTN与OUTP。晶体管M1~M4也可称为迭接放大器主体电路。另外,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与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比如可以皆耦接至固定电压,且于正常操作下,此固定电压的电平使得第三晶体管M3与第四晶体管M4可为导通。固定电压在此以操作电压VDD为例做说明,但当知本申请并不受限于此。
此外,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100还包括: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110,耦接于第一节点MD1与第三节点MD3之间,且还交叉耦接至第四节点MD4;以及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120,耦接于第二节点MD2与第四节点MD3之间,且还交叉耦接至第三节点MD3。
此外,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100还包括定电流源130,其可耦接至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与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此外,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100可还包括两个电感式负载RL,然而电感式负载RL为可有可无。
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110可包括第一电流路径IMa1,耦接于第一节点MD1与第三节点MD3之间;以及第二电流路径IMb1,耦接于第一节点MD1与第四节点MD4之间。第一电流路径IMa1流经晶体管Ma1,且其受到第一切换控制信号S1来作切换。第二电流路径IMb1流经晶体管Mb1,且其受到第二切换控制信号来作切换。第二切换控制信号反相于第一切换控制信号S1。
与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110类似,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120包括:第三电流路径IMd1,耦接于第二节点MD2与第四节点MD4之间;以及第四电流路径IMc1,耦接于第二节点MD2与第三节点MD3之间。第三电流路径IMd1流经晶体管Md1,且其受到第一切换控制信号S1来作切换。第四电流路径IMc1流经晶体管Mc1,且其受到第二切换控制信号来作切换。
在实现上述的第一电流路径IMa1与第二电流路径IMb1的一具体范例中,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110可包括:第一组切换开关111,其可并联于第三晶体管M3且耦接至第三节点MD3;以及第二组切换开关112,其可耦接至第一节点MD1与第四节点MD4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在图1中,第一组切换开关111与第二组切换开关112分别可包括一个开关装置,且该开关装置分别可以一个晶体管Ma1与一个晶体管Mb1来实施,然而当知本申请并不受限于此。举例而言,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组切换开关111与第二组切换开关112可包括其他数目的开关装置。更有甚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利用其他类型的晶体管来实施这些开关装置。
类似地,在实现上述的第三电流路径IMd1与第四电流路径IMc1的一具体范例中,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120可包括:第三组切换开关121,其可并联于第四晶体管M4且耦接至第四节点MD4;以及第四组切换开关122,其可耦接至第二节点MD2与第三节点MD3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在图1中,第三组切换开关121与第四组切换开关122分别可包括一个开关装置,且该开关装置分别可以一个晶体管Md1与一个晶体管Mc1来实施,然而当知本申请并不受限于此。举例而言,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组切换开关111与第二组切换开关112可包括其他数目的开关装置。更有甚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利用其他类型的晶体管来实施这些开关装置。
在操作时,第一组切换开关111与第三组切换开关121响应于第一切换控制信号S1来作切换。第二组切换开关112与第四组切换开关响应于第二切换控制信号来作切换。更明确地讲,作为第一组切换开关111的开关装置的晶体管Ma1耦接于第一节点MD1与第三节点MD3之间,且其栅极耦接至第一切换控制信号S1。作为第三组切换开关121的开关装置的晶体管Md1耦接于第二节点MD2与第四节点MD4之间,且其栅极耦接至第一切换控制信号S1。
作为第二组切换开关112的开关装置的晶体管Mb1耦接于第一节点MD1与第四节点MD4之间,且其栅极耦接至第二切换控制信号作为第四组切换开关122的开关装置的晶体管Mc1耦接于第二节点MD2与第三节点MD3之间,且其栅极耦接至第二切换控制信号
本实施例可达成大范围增益调整且令流过晶体管M1与M2的电流不改变,以保持线性度不偏差。其详细操作举例如下。
晶体管譬如具有下述的尺寸关系:M1=M2、M3=M4、Ma1=Mb1=Mc1=Md1。
以直流(DC)信号而言,I+=I-、IM3=IM4、IMa1=IMb1=IMc1=IMd1(为方便说明,令IMa1~IMd1=Ix)。I+与I-分别为流经晶体管M1与M2的电流,而IM3与IM4则分别为流经晶体管M3与M4的电流。所以,经过晶体管M3与M4的交流(AC)信号彼此大小相同但相位相反(SM3=SM4,SM3与SM4分别代表经过晶体管M3与M4的交流信号)。经过晶体管Ma1与Mb1的交流信号彼此大小相同且同相位(SMa1=SMb1,其中,SMa1与SMb1分别代表经过晶体管Ma1与Mb1的交流信号)。经过晶体管Mc1与Md1的交流信号彼此大小相同且同相位(SMc1=SMd1,其中,SMc1与SMd1分别代表经过晶体管Mc1与Md1的交流信号)。经过晶体管Ma1与Mc1的交流信号彼此大小相同且相位相反;以及经过晶体管Mb1与Md1的交流信号彼此大小相同且相位相反。
当第一切换控制信号S 1为高电位(H)时,晶体管Ma1与Md1为导通且晶体管Mb1与Mc1为关闭(IMb1=IMc1=0)。所以,当第一切换控制信号S1为高电位(H)时,电流I+与I-分别表示如下:
I+(H)=IM3+IMa1=IM3+Ix
I-(H)=IM4+IMd1=IM4+Ix
当第一切换控制信号S1为高电位(H)时,放大器100的增益为最大,因为流经晶体管M3的交流信号SM3与流经晶体管Ma1的交流信号SMa1是同相位且流经晶体管M4的交流信号SM4与流经晶体管Md1的交流信号SMd1是同相位。故而,当第一切换控制信号S1为高电位(H)时,这些交流信号相加,如图2A所示。输出信号OUTN的交流信号Soutn(H)=SM3+SMa1。同样地,输出信号OUTP的交流信号Soutp(H)=SM4+SMd1。
相反地,当第一切换控制信号S1为低电位(L)时,晶体管Ma1与Md1为关闭(IMa1=IMd1=0)且晶体管Mb1与Mc1为导通。当第一切换控制信号S1为低电位(L)时,电流I+与I-分别表示如下:
I+(L)=IM3+IMb1=IM3+Ix
I-(L)=IM4+IMc1=IM4+Ix
当第一切换控制信号S1为低电位(L)时,放大器100的增益为最小,因为流经晶体管M3的交流信号SM3与流经晶体管Ma1的交流信号SMa1是相反相位且流经晶体管M4的交流信号SM4与流经晶体管Md1的交流信号SMd1是相反相位。故而,当第一切换控制信号S1为低电位(L)时,这些交流信号相减,如图2B所示。输出信号OUTN的交流信号Soutn(L)=SM3-SMc1。同样地,输出信号OUTP的交流信号Soutp(L)=SM4-SMb1。
由上述可知,不管第一切换控制信号S1为高电位或低电位,流过晶体管M1与M2的电流I+与I-保持不变(I+(H)=I+(L)=IM3+Ix;I-(H)=I-(L)=IM4+Ix)。
但是,第一切换控制信号S1为高电位的输出信号OUTN的交流信号Soutn(H)与第一切换控制信号S1为低电位的输出信号OUTN的交流信号Soutn(L)之间相差了2个SMa1,因此扩大了可调整增益范围。
Soutn(H)-Soutn(L)=SMa1+SMc1=2Ma1
相似地,第一切换控制信号S1为高电位的输出信号OUTP的交流信号Soutp(H)与第一切换控制信号S1为低电位的输出信号OUTP的交流信号Soutp(L)之间相差了2个SMd1,因此扩大了可调整增益范围。
Soutp(H)-Soutp(L)=SMd1+SMb1=2Md1
综合上述,本实施例的放大器100的可调整增益范围扩大,且流经放大器的电流并不会因为增益切换/改变而有所改变,故而可维持放大器的线性度。
图3显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300的电路图。请参考图3。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300包括:晶体管M1~M4、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310、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320、定电流源330与电感式负载RL(电感式负载RL为可有可无)。图3与图1的差异在于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与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的开关装置的数目。底下将说明图3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300的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与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的操作与其电路组成,至于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300的其他元件可参考图1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100,在此不重述。
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310包括:第一组切换开关311,其包括多个开关装置,彼此相并联耦接至第三节点MD3;以及第二组切换开关312,其包括多个开关装置,彼此相并联耦接至第四节点MD4。第一组切换开关311更并联于第三晶体管M3。
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320包括:第三组切换开关321,包括多个开关装置,彼此相并联耦接至第四节点MD4;以及第四组切换开关322,包括多个开关装置,彼此相并联耦接至第三节点MD3。第三组切换开关321更并联于第四晶体管M4。
第一组切换开关311与第三组切换开关321响应于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S1~Sn来作切换。第二组切换开关312与第四组切换开关322响应于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来作切换。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反相于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S1~Sn。
在图3所示的范例中,第一组切换开关311当中的多个开关装置可包括多个晶体管Ma1~Man,彼此相并联于第一节点MD1与第三节点MD3之间,且这些晶体管Ma1~Man的栅极耦接至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S1~Sn。
类似地,第三组切换开关321的这些开关装置可包括多个晶体管Md1~Mdn,彼此相并联于第二节点MD2与第四节点MD4之间,且这些晶体管Md1~Mdn的栅极耦接至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S1~Sn。
晶体管的尺寸关系比如可如下:M1=M2;M3=M4;Ma1=Md1、Ma2=Md2、...、Man=Mdn;Mb1=Mc1、Mb2=Mc2、...、Mbn=Mcn。在此实施例中,由于是差动电路,所以Ma1=Md1、Ma2=Md2、...、Man=Mdn;Mb1=Mc1、Mb2=Mc2、...、Mbn=Mcn。或是,在本申请其他可能实施例中,为在切换增益时,放大器的频率固定,可使得晶体管的尺寸关系如下:Ma1=Mb1=Mc1=Md1、Ma2=Mb2=Mc2=Md2、...、Man=Mbn=Mcn=Mdn。
由于图3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300与图1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100的操作原则相同或相似,故其细节在此不重述。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分别控制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S1~Sn与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的逻辑电平,图3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300可具有不同的增益。比如,如果将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S1~Sn的其中一个切换为高电平的话,则会增大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300的增益;相反地,将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S1~Sn的其中一个切换为低电平的话,则会降低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300的增益。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S1~Sn皆为高电平时,图3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300的增益为最大。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S1~Sn皆为低电平时,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300的增益为最小。
因此,与图1相同,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310也可实现一第一电流路径耦接于第一节点MD1与第三节点MD3之间,以及第二电流路径耦接于该第一节点MD1与第四节点MD4之间。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320同样可实现一第三电流路径耦接于第二节点MD2与第四节点MD4之间,以及第四电流路径耦接于第二节点MD2与第三节点MD3之间。第一电流路径与该第三电流路径分别接受一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S1~Sn来作切换,该第二电流路径与该第四电流路径分别接受一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来作切换。另外,通过安排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S1~Sn(或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具有不同的电平组合,或是具有不同的高电平信号数目与低电平信号数目,可以使每一电流路径具有不同的等效阻抗,进而可改变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300的增益。
此外,同样地,在切换增益时,流经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300的晶体管M1与M2的电流不变,故而可维持放大器的线性度,且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300可达成大范围增益调整。
现请参考图4,其显示根据本申请又另一实施例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400的电路图。请参考图4。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400包括:晶体管M1~M4、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410、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420、定电流源430与电感式负载RL(电感式负载RL为可有可无)。底下将说明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400的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与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的操作与其电路组成,至于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400的其他元件可参考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100与300,在此不重述。
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410包括:第一组切换开关411、第二组切换开关412与第一组增益晶体管413。第一组增益晶体管413可包括多个增益晶体管Ma1~Man,共同耦接于第一节点MD1、第一组切换开关411与第二组切换开关412之间。第一组增益晶体管413中的这些增益晶体管Ma1~Man的栅极皆耦接至固定电压VDD。在本申请其他可能实施例中,第一组增益晶体管也可只包括1个增益晶体管,此亦在本申请精神范围内。换句话说,图4的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410与图3的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310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增加了第一组增益晶体管413,耦接于第一节点MD1、第一组切换开关411与第二组切换开关412之间。
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420包括:第三组切换开关421、第四组切换开关422与第二组增益晶体管423。第二组增益晶体管423包括多个增益晶体管Md1~Mdn,共同耦接于第二节点MD2、第三组切换开关421与第四组切换开关422之间。第二组增益晶体管423中的这些增益晶体管Md1~Mdn的栅极皆耦接至固定电压VDD。在本申请其他可能实施例中,第二组增益晶体管也可只包括1个增益晶体管,此亦在本申请精神范围内。换句话说,图4的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420与图3的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320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增加了第二组增益晶体管423,耦接于第二节点MD2、第三组切换开关421与第四组切换开关422之间。
与图3类似,在一具体范例中,第一组切换开关411可包括多个开关装置,彼此相并联耦接至第三节点MD3。第一组切换开关411的这些开关装置包括多个切换开关SW11~SW1n,分别耦接于第三节点MD3与第一组增益晶体管423的增益晶体管Ma1~Man之间,且响应于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S1~Sn来作切换。
另外,第二组切换开关412可包括多个开关装置,彼此相并联耦接至第四节点MD4。第二组切换开关412的这些开关装置包括切换开关SW21~SW2n,分别耦接于第四节点MD4与第一组增益晶体管413的增益晶体管Ma1~Man之间,且响应于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来作切换。
类似地,第三组切换开关421可包括多个开关装置,彼此相并联耦接至第四节点MD4。第三组切换开关421的这些开关装置包括多个切换开关SW31~SW3n,分别耦接于第四节点MD4与第二组增益晶体管423的增益晶体管Md1~Mdn之间,且响应于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S1~Sn来作切换。
另外,第四组切换开关422可包括多个开关装置,彼此并联耦接至第三节点MD3。第四组切换开关422的这些开关装置包括切换开关SW41~SW4n,分别耦接于第三节点MD3与第二组增益晶体管423当中的这些增益晶体管Md1~Mdn之间,且响应于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来作切换。
晶体管同样可具有下述的尺寸关系:M1=M2;M3=M4;Ma1=Md1、Ma2=Md2、...、Man=Mdn。在此实施例中,由于是差动电路,所以Ma1=Md1、Ma2=Md2、...、Man=Mdn。
同样地,可通过分别控制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S1~Sn与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的逻辑电平,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400可具有不同的增益。比如,如果将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S1~Sn的其中一个切换为高电平的话,则会增大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400的增益;相反地,将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S1~Sn的其中一个切换为低电平的话,则会降低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400的增益。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S1~Sn皆为高电平时,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400的增益为最大。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S1~Sn皆为低电平时,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400的增益为最小。
因此,与图1与图3相同,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410也可实现一第一电流路径耦接于第一节点MD1与第三节点MD3之间,以及第二电流路径耦接于该第一节点MD1与第四节点MD4之间。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420同样可实现一第三电流路径耦接于第二节点MD2与第四节点MD4之间,以及第四电流路径耦接于第二节点MD2与第三节点MD3之间。第一电流路径与该第三电流路径分别接受一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S1~Sn来作切换,该第二电流路径与该第四电流路径分别接受一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来作切换。另外,通过安排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S1~Sn(或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具有不同的电平组合,或是具有不同的高电平信号数目与低电平信号数目,可以使每一电流路径具有不同的等效阻抗,进而可改变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400的增益。
同样地,在切换增益时,流经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400的晶体管M1与M2的电流不变,故而可维持放大器的线性度,且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400可达成大范围增益调整。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通过利用交流信号加减方式,可以达到大范围增益调整。此外,上述实施例也可以在不需额外寄生电容的情况下达到高频操作。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9)
1.一种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包括:
一第一晶体管与一第二晶体管,分别耦接至第一与第二节点,并用于接收一差动输入信号对;
一第三晶体管与一第四晶体管,分别耦接于该第一节点与一第三节点之间,以及耦接于该第二节点与一第四节点之间;
一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耦接于该第一节点与该第三节点之间,且还交叉耦接至该第四节点;以及
一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耦接于该第二节点与该第四节点之间,且还交叉耦接至该第三节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其中该第三晶体管与该第四晶体管分别耦接至一固定电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其中,
该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包括:
一第一组切换开关,包括一至多个开关装置,彼此相并联耦接至该第三节点;以及
一第二组切换开关,包括一至多个开关装置,彼此相并联耦接至该第四节点;以及
该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包括:
一第三组切换开关,包括一至多个开关装置,彼此相并联耦接至该第四节点;以及
一第四组切换开关,包括一至多个开关装置,彼此相并联耦接至该第三节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其中该第一组切换开关与该三组切换开关响应于一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来作切换,该第二组切换开关与该四组切换开关响应于一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来作切换,其中该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反相于该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其中,
该第一组切换开关当中的该一至多个开关装置包括一至多个晶体管,彼此相并联于该第一节点与该第三节点之间,且其栅极耦接至一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以及
该第三组切换开关当中的该一至多个开关装置包括一至多个晶体管,彼此相并联于该第二节点与该第四节点之间,且其栅极耦接至该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其中:
该第二组切换开关当中的该一至多个开关装置包括一至多个晶体管,彼此相并联于该第一节点与该第四节点之间,且其栅极耦接至一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以及
该第四组切换开关当中的该一至多个开关装置包括一至多个晶体管,彼此相并联于该第二节点与该第三节点之间,且其栅极耦接至该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其中:
该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一组增益晶体管,其包括一至多个增益晶体管,共同耦接于该第一节点、该第一组切换开关与该第二组切换开关之间;以及
该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二组增益晶体管,其包括一至多个增益晶体管,共同耦接于该第二节点、第三组切换开关与该第四组切换开关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其中该第一组增益晶体管与该第二组增益晶体管当中的每一增益晶体管的栅极分别耦接至一固定电压。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其中:
该第一组切换开关当中的该一至多个开关装置包括一至多个切换开关,分别耦接于该第三节点与该第一组增益晶体管当中的该一至多个增益晶体管之间,且响应于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来作切换;以及
该第三组切换开关当中的该一至多个开关装置包括一至多个切换开关,分别耦接于该第四节点与该第二组增益晶体管当中的该一至多个增益晶体管之间,且响应于该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来作切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其中:
该第二组切换开关当中的该一至多个开关装置包括一至多个切换开关,分别耦接于该第四节点与该第一组增益晶体管当中的该一至多个增益晶体管之间,且响应于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来作切换;以及
该第四组切换开关当中的该一至多个开关装置包括一至多个切换开关,分别耦接于该第三节点与该第二组增益晶体管当中的该一至多个增益晶体管之间,且响应于该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来作切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其中:
该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包括一第一电流路径耦接于该第一节点与该第三节点之间,以及一第二电流路径耦接于该第一节点与该第四节点之间;以及
该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包括一第三电流路径耦接于该第二节点与该第四节点之间,以及一第四电流路径耦接于该第二节点与该第三节点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其中该第一电流路径与该第三电流路径分别接受一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来作切换,该第二电流路径与该第四电流路径分别接受一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来作切换,其中该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反相于该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
13.一种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包括:
一第一晶体管与一第二晶体管,分别耦接至第一与第二节点,并用于接收一差动输入信号对;
一第三晶体管与一第四晶体管,分别耦接于该第一节点与一第三节点之间,以及耦接于该第二节点与一第四节点之间,其中该第三晶体管与该第四晶体管分别耦接至一固定电压;
一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其包括:一第一组切换开关,包括一至多个开关装置,彼此相并联耦接至该第三节点;以及一第二组切换开关,包括一至多个开关装置,彼此相并联耦接至该第四节点;以及
一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其包括:一第三组切换开关,包括一至多个开关装置,彼此相并联耦接至该第四节点;以及一第四组切换开关,包括一至多个开关装置,彼此相并联耦接至该第三节点。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其中该第一组切换开关与该三组切换开关响应于一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来作切换,该第二组切换开关与该四组切换开关响应于一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来作切换,其中该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反相于该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其中:
该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一组增益晶体管,其包括一至多个增益晶体管,共同耦接于该第一节点、该第一组切换开关与该第二组切换开关之间;以及
该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二组增益晶体管,其包括一至多个增益晶体管,共同耦接于该第二节点、第三组切换开关与该第四组切换开关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其中该第一组增益晶体管与该第二组增益晶体管当中的每一增益晶体管的栅极分别耦接至一固定电压。
17.一种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包括:
一第一晶体管与一第二晶体管,分别耦接至第一与第二节点,并用于接收一差动输入信号对;
一第三晶体管与一第四晶体管,分别耦接于该第一节点与一第三节点之间,以及耦接于该第二节点与一第四节点之间,其中该第三晶体管与该第四晶体管分别耦接至一固定电压;
一第一增益切换开关电路,其包括一第一电流路径耦接于该第一节点与该第三节点之间,以及一第二电流路径耦接于该第一节点与该第四节点之间;以及
一第二增益切换开关电路,其包括一第三电流路径耦接于该第二节点与该第四节点之间,以及一第四电流路径耦接于该第二节点与该第三节点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其中该第一电流路径与该第三电流路径分别接受一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来作切换,该第二电流路径与该第四电流路径分别接受一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来作切换,该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反相于该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其中该第一组切换控制信号与该第二组切换控制信号中的个别高电平信号数目与个别低电平信号数目被加以调整,以改变该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增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12571.2A CN103166586B (zh) | 2011-12-12 | 2011-12-12 | 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12571.2A CN103166586B (zh) | 2011-12-12 | 2011-12-12 | 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66586A true CN103166586A (zh) | 2013-06-19 |
CN103166586B CN103166586B (zh) | 2016-07-06 |
Family
ID=48589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12571.2A Active CN103166586B (zh) | 2011-12-12 | 2011-12-12 | 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66586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47748A (zh) * | 2016-10-13 | 2018-04-20 | 智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变增益放大器 |
CN108471295A (zh) * | 2017-02-23 | 2018-08-31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线性放大器 |
CN112653405A (zh) * | 2020-12-16 | 2021-04-13 | 宁波铼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 宽带功率放大器及其构造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34649A (zh) * | 1998-02-20 | 1999-11-10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 |
CN101043203A (zh) * | 2006-03-24 | 2007-09-26 | 夏普株式会社 | 可变增益放大器和包括其的通信装置 |
CN101951236A (zh) * | 2010-09-20 | 2011-01-19 | 东南大学 | 一种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 |
-
2011
- 2011-12-12 CN CN201110412571.2A patent/CN1031665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34649A (zh) * | 1998-02-20 | 1999-11-10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 |
CN101043203A (zh) * | 2006-03-24 | 2007-09-26 | 夏普株式会社 | 可变增益放大器和包括其的通信装置 |
CN101951236A (zh) * | 2010-09-20 | 2011-01-19 | 东南大学 | 一种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47748A (zh) * | 2016-10-13 | 2018-04-20 | 智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变增益放大器 |
CN107947748B (zh) * | 2016-10-13 | 2020-06-09 | 智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变增益放大器 |
CN108471295A (zh) * | 2017-02-23 | 2018-08-31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线性放大器 |
CN112653405A (zh) * | 2020-12-16 | 2021-04-13 | 宁波铼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 宽带功率放大器及其构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66586B (zh) | 2016-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05438B2 (en) | Adjustable low-pass filter in a compact low-power receiver | |
TWI469511B (zh) | 可變增益放大器電路 | |
US8310314B2 (en) | Signal amplification circuits for receiving/transmitting signals according to input signal | |
CN106849876B (zh) | 一种低功耗宽带射频混频器 | |
CN103219961A (zh) | 一种带宽可调的运算放大器电路 | |
Stornelli et al. | Fully differential DDA-based fifth and seventh order Bessel low pass filters and buffers for DCR radio systems | |
JP2008277882A (ja) | 増幅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 |
CN103166586B (zh) | 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 | |
Arya et al. | A 0.5 V tunable complex filter for Bluetooth and Zigbee using OTAs | |
CN105281674B (zh) | 变频器 | |
Svensson et al. | Power consumption of analog circuits: a tutorial | |
CN106464212B (zh) | 用于解耦电路的共模和差分环路带宽调整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2025270A (zh) | 电荷泵电路 | |
CN105379110B (zh) | 并联谐振电路 | |
CN105281673A (zh) | 一种多频段可重构方法及混频器 | |
CN102545786A (zh) | 射频识别中的高线性度混频器 | |
CN105356852B (zh) | 一种cmos上变频无源混频器 | |
Kia et al. | A high gain and low flicker noise CMOS mixer with low flicker noise corner frequency using tunable differential active inductor | |
CN101834564A (zh) | 一种高线性度宽带宽增益可控的上变频混频器 | |
Zhao et al. | A novel low voltage low power high linearity self-biasing current-reuse up-conversion mixer | |
CN105680889B (zh) | 直接变频射频接收前端电路装置 | |
Luo et al. | A 0.4-6 GHz Blocker-Tolerant Receiver in 65 nm CMOS With Bandwidth-Extended Technologies for Future V2X Applications | |
JP2009049585A (ja) | 差動増幅回路、ミキサ回路および受信装置 | |
US9331070B2 (en) | Variable capacitor and integrated circuit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12165306A (zh) | 一种多重增益低噪声放大器的切换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