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0330B - 粉煤热解联合气化的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粉煤热解联合气化的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0330B
CN103160330B CN201310095348.9A CN201310095348A CN103160330B CN 103160330 B CN103160330 B CN 103160330B CN 201310095348 A CN201310095348 A CN 201310095348A CN 103160330 B CN103160330 B CN 1031603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outlet
subsystem
coal
gener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53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0330A (zh
Inventor
雷晓平
夏德宏
王旭佳
郭梁
赵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UR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TANGSHAN LEADHORSE ENERG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UR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TANGSHAN LEADHORSE ENERG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UR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TANGSHAN LEADHORSE ENERG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UR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953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603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60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0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0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03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dustrial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煤热解联合气化的系统及方法,属粉煤利用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干馏气生成子系统、加料机和煤气生成子系统;其中,干馏气生成子系统设有出料口、蒸汽出口、除尘灰出口、热烟气进口和干馏气出口;煤气生成子系统设有进料口、进气口、给灰口、热气出口和煤气出口;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出料口经加料机与煤气生成子系统的进料口连接;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蒸汽出口与煤气生成子系统的进气口连接;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除尘灰出口与煤气生成子系统的给灰口连接;煤气生成子系统的热气出口与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热烟气进口连接。该系统对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粉煤综合利用,生产高品质干馏气、焦油以及高热值煤气,热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

Description

粉煤热解联合气化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煤热解气化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粉煤综合利用的粉煤热解联合气化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褐煤等低阶煤资源丰富,有煤层厚、埋藏浅、生产成本较低、便于大规模开采的优势,且褐煤煤质松散,不易成块。但是褐煤含水率高,热值低,不宜长途运输,经济价值不高。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粉矿,且粉矿难于利用,相对于块料价值低。现有粉煤热解提质的方法多为外热法,效率较低;由此基础上出现了内热法,但内热法气体流动阻力大,热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粉煤热解联合气化的系统及方法,能有效提高热量利用效率以及分别制得高品质干馏气、高热值煤气和焦油,从而解决目前的粉煤提质技术中存在的热量利用率低、气化不完全等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粉煤热解联合气化的系统,包括:
干馏气生成子系统、加料机和煤气生成子系统;其中,
所述干馏气生成子系统设有出料口、蒸汽出口、除尘灰出口、热烟气进口和干馏气出口;
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设有进料口、进气口、给灰口、热气出口和煤气出口;
所述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出料口经所述加料机与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的进料口连接;
所述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蒸汽出口与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除尘灰出口与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的给灰口连接;
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的热气出口与所述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热烟气进口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粉煤热解联合气化的方法,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干馏气的步骤:
使作为原料的粉煤进入所述系统的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经干燥、干馏处理生成干馏气;生成的一部分干馏气作为产品外排,另一部分干馏气循环对粉煤进行干馏处理;
干馏处理后的粉煤供给至所述系统的煤气生成子系统;
干馏气输出过程中生成的蒸汽供给至生成煤气的所述系统的煤气生成子系统;
生成煤气的步骤:
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利用所述干馏气生成子系统提供的粉煤与蒸汽以及煤气生成子系统自身提供的热空气进行气化反应生成煤气,所述煤气经除尘、换热、去焦油处理后作为产品外排;
所述煤气外排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加热后的空气作为自身气化反应使用的热空气;
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在气化反应生成煤气时的焦煤燃烧后产生的热烟气供给至所述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用于干燥及干馏粉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干馏气生成子系统和煤气生成子系统有机连接,使得以粉煤为原料生成干馏气和煤气可独立进行,互不干扰,并且两者所产生的热源和资源可相互利用,运行过程中可实现不用外部热源的自循环运行,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控制方便等优点,可方便制得高品质干馏气、高热值煤气和焦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褐煤热解联合气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
1-流态化气化炉;2-流化态燃烧炉;3-第二旋风除尘器;
4-立式干馏炉;5-蒸汽发生器;6-第一换热器;
7-第一旋风除尘器;8-第一电捕焦油器;9-第二电捕焦油器;
10-间冷器;11-第二气气换热器;12-第三旋风除尘器;
13-第四旋风除尘器;14-螺旋给煤器;15-螺旋给灰器;
16-第一密封阀;17-第二密封阀;18-烟气除尘器;
19-加料机;20-第一风机;21-第二风机;22-第三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粉煤热解联合气化的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干馏气生成子系统、加料机和煤气生成子系统;
其中,干馏气生成子系统设有出料口、蒸汽出口、除尘灰出口、热烟气进口和干馏气出口;
煤气生成子系统设有进料口、进气口、给灰口、热气出口和煤气出口;
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出料口经所述加料机与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的进料口连接;
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蒸汽出口与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的进气口连接;
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除尘灰出口与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的给灰口连接;
煤气生成子系统的热气出口与所述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热烟气进口连接。
上述系统中,干馏气生成子系统如图1中所示,具体包括:
立式干馏炉4、第一除尘器7、蒸汽发生器5、第一换热器6、第一电捕焦油器8、第一风机20、烟气除尘器18;
其中,立式干馏炉4顶部设有进料仓,底部设有出料口,该出料口作为该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出料口,炉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均具有横向气流通道的干燥段与干馏段,干燥段的横向气流通道入口与第一换热器6的烟气出口连接,干燥段的横向气流通道出口与烟气除尘器18连接;干馏段的横向气流通道入口与第一换热器6的循环干馏气出口连接,干馏段的横向气流通道出口与第一旋风除尘器7连接,第一旋风除尘器7的气体出口与蒸汽发生器5连接;
所述第一旋风除尘器7的除尘灰出口作为该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除尘灰出口;
蒸汽发生器5设有蒸汽出口和干馏气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作为该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蒸汽出口,蒸汽发生器5的干馏气出口与第一电捕焦油器8连接,第一电捕焦油器8设有焦油出口和干馏气出口,第一电捕焦油器8的干馏气出口设有外排口和循环干馏气回口,循环干馏气回口经第二风机与第一换热器6的进气口连接;
第一电捕焦油器8的干馏气出口作为该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干馏气出口;
第一换热器6设有供热口,所述供热口作为该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供热口。
上述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立式干馏炉4的干燥段与干馏段之间设有收腰结构,可防止干燥气流与干馏气流掺混;立式干馏炉4的干燥段和干馏段设置的横向气流通道均为多层变截面金属管横梁结构,每个横向气流通道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
上述干馏气生成子系统中,第一换热器6为气气换热器;第一除尘器7为旋风除尘器;第一风机20为加压风机。
上述系统中,煤气生成子系统如图1中所示,具体包括:
流态化气化炉1、流态化燃烧炉2、三个除尘器3、12、13、第二换热器11、第二电捕焦油器9、螺旋给煤器14、螺旋给灰器15、两个密封阀16、17和第二风机21;
其中,流态化气化炉1设有进料口,该进料口作为该煤气生成子系统的进料口;
流态化气化炉1底部设有进气口,该进气口作为该煤气生成子系统的进气口;
流态化气化炉1出料的溢流口经第二密封阀17与流化态燃烧炉2的返料口连接,所述流态化气化炉1的煤气出口经第二、第三旋风除尘器12、13、第二换热器11与第二电捕焦油器9连接;
第二电捕焦油器9设有焦油出口和煤气出口;所述煤气出口作为该煤气生成子系统的煤气出口;
第二换热器11的空气入口与第二风机21连接,第二换热器11的空气出口与流态化气化炉1底部的进气口连接;
流化态燃烧炉2的热气出口与第二除尘器3连接;第二除尘器3的除尘出口与流态化气化炉1的返灰料口连接,第二除尘器3的热气出口作为该煤气生成子系统的热气出口;
所述流化态燃烧炉2设有灰入口,其上连接有螺旋给灰器15,螺旋给灰器15的入口作为该煤气生成子系统的给灰口;
所述流化态燃烧炉2设有煤入口,其上设有螺旋给煤器14;
所述流态化燃烧炉2底部设有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1的空气出口相连。
上述煤气生成子系统还包括:间冷器和第三风机22,所述间冷器的入口与所述第二电捕焦油器9的出口连接,间冷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风机21连接。
上述煤气生成子系统中,第二换热器11为气气换热器;三个除尘器3、12、13均为旋风除尘器;第一、第二密封阀16、17均为U型密封阀。
上述系统中,连接在干馏气生成子系统与煤气生成子系统之间的加料机19可采用螺旋加料机。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粉煤综合利用的热解联合气化的系统,包括流态化气化炉1、流化态燃烧炉2、立式干馏炉4、四个除尘器3、7、12、13(均为旋风除尘器)、蒸汽发生器5、两个换热器6、11(均为气气换热器)、两个电捕焦油器8、9、间冷器10、风机20、21、22、螺旋给煤器14、螺旋给灰器15、两个密封阀16、17、烟气除尘器18和加料机19;
其中,立式干馏炉4、第一除尘器7、蒸汽发生器5、第一电捕焦油器8、第一换热器6、第一风机20和烟气除尘器18构成了干馏气成生子系统;
流化态燃烧炉2、立式干馏炉4、三个除尘器3、12、13、第二换热器11、第二电捕焦油器9、间冷器10、风机21、22、螺旋给煤器14、螺旋给灰器15、两个密封阀16、17构成了煤气生成子系统;
立式干馏炉4顶部连接料仓,其内从上至下依次布为干燥段与干馏段,干燥段与干馏段内均布置有横向气流通道,干燥段与干馏段之间有收腰结构,可防止干燥气流与干馏气流掺混;立式干馏炉4底部出料口连接加料机19(可采用螺旋加料机),加料机19的出口与流态化气化炉1相连;干燥段的横向气流通道入口与第一换热器6的烟气出口相连,出口与烟气除尘器18相连;干馏段的横向气流通道的入口与第一换热器6循环干馏气出口相连,出口与第一旋风除尘器7连接;
流态化气化炉1底部的进气口与第二换热器11的空气出口和蒸汽发生器5的蒸汽出口连接,顶部与第三除尘器12连接;流态化气化炉1的进料口与加料机19连接,流态化气化炉1底部侧壁的溢流口用于出料,该溢流口通过低位的第二密封阀17(采用U型密封阀)与流态化燃烧炉2的返料口连接;流态化气化炉1的返灰料口通过高位的第一密封阀16(采用U型密封阀)与第二除尘器3的出料口相连;
流态化燃烧炉2底部的进气口与第二换热器11的空气出口相连,流态化燃烧炉2顶部侧壁与第二除尘器3相连;流态化燃烧炉2的灰入口与螺旋给灰器15相连,煤入口与螺旋给煤器14相连,煤入口与螺旋给煤器14配合可在该系统每次初始使用时,向流态化燃烧炉2内加入煤作为初始燃烧的原料,为系统运行提供初始热量,待立式干馏炉4顶部陆续加入作为原煤的粉煤后,则流态化燃烧炉2的煤入口不用再加入煤。
第一除尘器7的气体出口与蒸汽发生器5相连,除尘出灰口与螺旋给灰机15的入口相连;
第一电捕焦油器8进口与蒸汽发生器5的干馏气出口相连,进入第一电捕焦油器8的干馏气经其干馏气出口后一部分作为产品外供,一部分循环进入第一换热器6,被加热后送入立式干馏炉4的干馏段的横向气体通道的入口;
流态化气化炉1产生的煤气经两级除尘器12、13除尘后进入第二换热器11,预热空气后进入第二电捕焦油器9,第二电捕焦油器9出口与间冷器10入口相连,间冷器10出口与第三风机22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粉煤热解联合气化的方法,采用上述的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干馏气的步骤:
使作为原料的粉煤进入所述系统的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经干燥、干馏处理生成干馏气;生成的一部分干馏气作为产品外排,另一部分干馏气循环对粉煤进行干馏处理;
干馏处理后的粉煤供给至所述系统的煤气生成子系统;
干馏气输出过程中生成的蒸汽供给至生成煤气的所述系统的煤气生成子系统;
生成煤气的步骤:
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利用所述干馏气生成子系统提供的粉煤与蒸汽以及煤气生成子系统自身提供的热空气进行气化反应生成煤气,所述煤气经除尘、换热、去焦油处理后作为产品外排;
所述煤气外排过程中产生的热空气作为自身气化反应使用;
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在气化反应生成煤气时的焦煤燃烧后产生的热烟气供给至所述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用于干燥及干馏粉煤。
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使原料粉煤由立式干馏炉4顶部的料仓下行到炉底的过程中先经过干燥段,被从流态化燃烧炉来的经换热后的烟气加热干燥;干燥后的粉煤下行进入立式干馏炉4的干馏段,被经换热器6加热过后的循环干馏气加热干馏;
干馏气从立式干馏炉4出来后经第一除尘器7、蒸汽发生器5、第一电捕焦油器8处理后,干馏气一部分作为产品外供,一部分由第一风机20加压送入第一换热器6再进入立式干馏炉4加热粉煤物料,从而实现干馏气既作为产品也作为热载体循环利用的双重功效;
而流态化气化炉和流态化燃烧炉配合,对立式干馏炉4排出的干馏后的粉煤进行反应生成煤气,从而实现立式干馏炉4所产高品质干馏气与流态化气化炉所产相对低品质的高热值煤气相对独立运行,互不干扰接触,实现高、低品质产品的独立供应;
流态化燃烧炉2所产烟气供应立式干馏炉4所需热量,流态化燃烧炉2所产热的循环灰供应流态化气化炉1所需热量,实现热量的全面利用,提高整个系统的热利用率;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及方法的运用,可生产出高品质干馏气、高热值煤气和焦油等三种产品,有效的利用了热量和生产中的各种资源,提高热效率。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粉煤综合利用的热解联合气化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系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粉煤经过立式干馏炉被温度为525℃循环干馏气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干馏,干馏过后的粉煤下行至干馏炉底部由螺旋给煤器送入流态化气化炉,干馏气依次经过旋风除尘器、换热器、电捕焦油器一部分作为产品外供,一部分作为热载体经加热后送入立式干馏炉;
在流态化气化炉内粉煤与从流态化燃烧炉来的高温循环灰混合同水蒸汽及空气在炉温900℃的情况下发生反应,生成高热值煤气,煤气依次经过旋风除尘器、换热器、电捕焦油器、间冷器作为煤气产品外供;煤气带出流态化气化炉的循环灰由旋风收尘器收集排出;流态化气化炉内未反应完全的焦粉由密封阀进入流态化燃烧炉与预热后的空气在1100℃炉温下燃烧生成热烟气和煤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粉煤综合利用的热解联合气化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系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粉煤经过立式干馏炉被温度为550℃循环干馏气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干馏,干馏过后的粉煤下行至干馏炉底部由螺旋给煤器送入流态化气化炉,干馏气依次经过旋风除尘器、换热器、电捕焦油器一部分作为产品外供,一部分作为热载体经加热后送入立式干馏炉;
在流态化气化炉内粉煤与从流态化燃烧炉来的高温循环灰混合同水蒸汽及空气在炉温925℃的情况下发生反应,生成高热值煤气,煤气依次经过旋风除尘器、换热器、电捕焦油器、间冷器作为煤气产品外供;
煤气带出流态化气化炉的循环灰由旋风收尘器收集排出;流态化气化炉内未反应完全的焦粉由密封阀进入流态化燃烧炉与预热后的空气在1150℃炉温下燃烧生成热烟气和煤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可生产高品质的干馏气、焦油以及高热值的煤气。可实现粉煤综合利用,具有热量利用充分、热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的优点,适合粉状褐煤等低阶煤种综合利用的规模化生产。利用该系统可在生产中将干燥和干馏过程在立式干馏炉中进行,采用气体热载体的内热法,效率高;燃烧过程和气化过程分别在流态化燃烧炉和流态化气化炉中进行,反应迅速充分。整个系统热量自给自足,资源循环利用无浪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粉煤热解联合气化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干馏气生成子系统、加料机和煤气生成子系统;其中,
所述干馏气生成子系统设有出料口、蒸汽出口、除尘灰出口、热烟气进口和干馏气出口;
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设有进料口、进气口、给灰口、热气出口和煤气出口;
所述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出料口经所述加料机与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的进料口连接;
所述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蒸汽出口与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除尘灰出口与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的给灰口连接;
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的热气出口与所述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热烟气进口连接;
所述干馏气生成子系统包括:
立式干馏炉(4)、第一旋风除尘器(7)、蒸汽发生器(5)、第一换热器(6)、第一电捕焦油器(8)、第一风机(20)、烟气除尘器(18);其中,
所述立式干馏炉(4)顶部设有进料仓,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作为该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出料口,炉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均具有横向气流通道的干燥段与干馏段,所述干燥段的横向气流通道入口与第一换热器(6)的烟气出口连接,干燥段的横向气流通道出口与烟气除尘器(18)连接;所述干馏段的横向气流通道入口与第一换热器(6)的循环干馏气出口连接,干馏段的横向气流通道出口与第一旋风除尘器(7)连接,所述第一旋风除尘器(7)的气体出口与蒸汽发生器(5)连接;
所述第一旋风除尘器(7)的除尘灰出口作为该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除尘灰出口;
所述蒸汽发生器(5)设有蒸汽出口和干馏气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作为该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发生器(5)的干馏气出口与第一电捕焦油器(8)连接,所述第一电捕焦油器(8)设有焦油出口和干馏气出口,所述第一电捕焦油器(8)的干馏气出口设有外排口和循环干馏气回口,所述循环干馏气回口经第二风机与所述第一换热器(6)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第一电捕焦油器(8)的干馏气出口作为该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干馏气出口;
所述第一换热器(6)设有供热口,所述供热口作为该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的供热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与,所述立式干馏炉(4)的干燥段与干馏段之间设有收腰结构;
所述立式干馏炉(4)的干燥段和干馏段设置的横向气流通道均为多层变截面金属管横梁结构,每个横向气流通道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器(6)为气气换热器;
所述第一风机(20)为加压风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包括:
流态化气化炉(1)、流态化燃烧炉(2)、三个旋风除尘器(3、12、13)、第二换热器(11)、第二电捕焦油器(9)、螺旋给煤器(14)、螺旋给灰器(15)、两个密封阀(16、17)和第二风机(21);其中,
所述流态化气化炉(1)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作为该煤气生成子系统的进料口;
所述流态化气化炉(1)底部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作为该煤气生成子系统的进气口;
所述流态化气化炉(1)出料的溢流口经第二密封阀(17)与所述流态化燃烧炉(2)的返料口连接,所述流态化气化炉(1)的煤气出口经第二、第三旋风除尘器(3、12)、第二换热器(11)与第二电捕焦油器(9)连接;
所述第二电捕焦油器(9)设有焦油出口和煤气出口;
所述第二换热器(11)的空气入口与第二风机(21)连接,第二换热器(11)的空气出口与所述流态化气化炉(1)底部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流态化燃烧炉(2)的热气出口与所述第二旋风除尘器(3)连接;所述第二旋风除尘器(3)的除尘出口与所述流态化气化炉(1)的返灰料口连接,第二旋风除尘器(3)的热气出口作为该煤气生成子系统的热气出口;
所述流态化燃烧炉(2)设有灰入口,其上连接有螺旋给灰器(15),螺旋给灰器(15)的入口作为该煤气生成子系统的给灰口,所述流态化燃烧炉(2)设有煤入口,其上设有螺旋给煤器(14),所述流态化燃烧炉(2)底部设有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1)的空气出口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还包括:间冷器和第三风机(22),所述间冷器的入口与所述第二电捕焦油器(9)的出口连接,间冷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风机(21)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中,
所述第二换热器(11)为气气换热器;
所述两个密封阀(16、17)均为U型密封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机为螺旋加料机。
8.一种粉煤热解联合气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干馏气的步骤:
使作为原料的粉煤进入所述系统的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经干燥、干馏处理生成干馏气;生成的一部分干馏气作为产品外排,另一部分干馏气循环对粉煤进行干馏处理;
干馏处理后的粉煤供给至所述系统的煤气生成子系统;
干馏气输出过程中生成的蒸汽供给至生成煤气的所述系统的煤气生成子系统;
生成煤气的步骤:
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利用所述干馏气生成子系统提供的粉煤与蒸汽以及煤气生成子系统自身提供的热空气进行气化反应生成煤气,所述煤气经除尘、换热、去焦油处理后作为产品外排;
所述煤气外排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加热后的空气作为自身气化反应使用的热空气;所述煤气生成子系统在气化反应生成煤气时的焦煤燃烧后产生的热烟气供给至所述干馏气生成子系统,用于干燥及干馏粉煤。
CN201310095348.9A 2013-03-22 2013-03-22 粉煤热解联合气化的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31603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95348.9A CN103160330B (zh) 2013-03-22 2013-03-22 粉煤热解联合气化的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95348.9A CN103160330B (zh) 2013-03-22 2013-03-22 粉煤热解联合气化的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0330A CN103160330A (zh) 2013-06-19
CN103160330B true CN103160330B (zh) 2014-07-16

Family

ID=48583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95348.9A Active CN103160330B (zh) 2013-03-22 2013-03-22 粉煤热解联合气化的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603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8827B (zh) * 2015-07-10 2017-10-10 北京雷浩环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阶碎煤分质分级梯级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07129834A (zh) * 2017-06-28 2017-09-05 北京金泰瑞和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热量内循环的低阶煤提质加压循环流化床装置及热量内循环的低阶煤提质加压循环流化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3039A (zh) * 2006-04-26 2007-10-31 董久明 以热解为第一级的粉煤分级洁净多联利用技术
CN201395576Y (zh) * 2008-11-11 2010-02-03 陕西华祥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流化床粉煤低温干馏多联产装置
CN101691501A (zh) * 2009-09-30 2010-04-07 浙江大学 循环流化床煤分级转化煤气焦油半焦多联产装置及方法
JP2011026491A (ja) * 2009-07-28 2011-02-10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循環流動層ガス化炉構造
CN102504842A (zh) * 2011-11-09 2012-06-20 浙江大学 三流化床固体热载体煤热解气化燃烧梯级利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3039A (zh) * 2006-04-26 2007-10-31 董久明 以热解为第一级的粉煤分级洁净多联利用技术
CN201395576Y (zh) * 2008-11-11 2010-02-03 陕西华祥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流化床粉煤低温干馏多联产装置
JP2011026491A (ja) * 2009-07-28 2011-02-10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循環流動層ガス化炉構造
CN101691501A (zh) * 2009-09-30 2010-04-07 浙江大学 循环流化床煤分级转化煤气焦油半焦多联产装置及方法
CN102504842A (zh) * 2011-11-09 2012-06-20 浙江大学 三流化床固体热载体煤热解气化燃烧梯级利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0330A (zh) 2013-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1501B (zh) 循环流化床煤分级转化煤气焦油半焦多联产装置及方法
CN102358841B (zh) 多级粉煤多管回转低温干馏工艺及系统
CN101775296B (zh) 一种基于焦载热的褐煤干馏工艺及装置
CN102358840B (zh) 单级粉煤多管回转低温干馏工艺及系统
CN102212399A (zh) 热解气化联合方法及装置
CN102533296B (zh) 油页岩回转窑干馏与循环流化床燃烧工艺
CN104152165A (zh) 煤气循环煤炭全粒径分级热解耦合冶金还原工艺及系统
CN102925179A (zh) 一种褐煤全循环高效干馏提质系统及方法
CN101818073A (zh) 油页岩干馏、半焦焚烧一体化系统
CN101289621A (zh) 用悬浮热解装置处理褐煤制备半焦、焦油和煤气的方法
CN101289622B (zh) 采用固体载热褐煤悬浮热解装置进行褐煤提质的方法
CN103980920B (zh) 一种低质燃料热解工艺
CN105694935A (zh) 一种粉煤干馏活化一体炉
CN107903924A (zh) 一种上行蓄热式粉煤快速热解反应系统及方法
CN103160330B (zh) 粉煤热解联合气化的系统及方法
CN205328941U (zh) 热解设备
CN102295941A (zh) 油页岩鼓泡床干馏及半焦循环流化床燃烧组合系统
CN202953993U (zh) 一种油页岩干燥、加热、炼油、半焦燃烧一体化装置
CN201517093U (zh) 循环流化床煤分级转化煤气焦油半焦多联产装置
CN105295983B (zh) 一种油页岩伴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多联产利用系统及其工艺
CN108410509B (zh) 基于煤粉纯氧半气化的焦粉及煤气环保生产方法
CN207659386U (zh) 一种上行蓄热式粉煤快速热解反应系统
CN106010610A (zh) 一种低阶粉煤加氢加压快速低温干馏工艺及装置
CN205313462U (zh) 用于中低温煤干馏的系统
CN208327909U (zh) 一种用于煤粉锅炉的煤分级分质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