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5511A - 用位于nat网关之后的b2bua的连接控制 - Google Patents

用位于nat网关之后的b2bua的连接控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5511A
CN103155511A CN2010800695886A CN201080069588A CN103155511A CN 103155511 A CN103155511 A CN 103155511A CN 2010800695886 A CN2010800695886 A CN 2010800695886A CN 201080069588 A CN201080069588 A CN 201080069588A CN 103155511 A CN103155511 A CN 103155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information
gateway function
border gateway
address
s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95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5511B (zh
Inventor
K.兰青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03155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5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5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55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04L61/2564NAT traversal for a higher-layer protocol, e.g. for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43Gateway controllers, e.g.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MGCP] cont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04L61/2578NAT traversal without involvement of the NAT ser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提出了用于当在连接的建立中涉及背靠背用户代理(B2BUA)和网络地址转换功能时在通信网络(诸如IMS)中进行的连接控制的机制。当诸如P-CSCF之类的控制网络元件经由来自网络地址转换设备的通信腿接收到与所述通信连接的所述建立有关的信令消息时,确定包含在信令消息的SDP元素中的地址信息是否和分配给边界网关功能或BGF的预设地址信息匹配。当没有匹配被确定时,进行正常处理例如锁存程序在自己的BGF处的启动。否则,如果匹配地址信息被确定,即镜像SDP被视为存在,则在自己的BGF处的锁存处理被抑制,并且所接收到的BGF的地址信息被用在连接建立程序中。这个处理在来自所述B2BUA的所有会话端处进行,以便与媒体流的通信连接能够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BGF的针孔来建立。

Description

用位于NAT网关之后的B2BUA的连接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通信网络中进行的连接控制。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当在连接的建立中涉及背靠背用户代理(提供如呼叫转接等的功能)和网络地址转换功能时提供用于连接通信网络环境(诸如IMS)中的双方的机制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与本技术领域有关的现有技术能够例如通过技术规范3GPP ETSI TS 183 017 (当前版本:3.2.1)和ITU-T规范H.248.37找到。
对于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缩略语以下意义适用:
3GPP             –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B2BUA          – 背靠背用户代理
BGF               – 边界网关功能
Call Fwd       – 呼叫转接
IP                   – 网际协议
IMS                – IP多媒体子系统
LAN               – 局域网
LI                   – 合法截取
NAT              – 网络地址转换
NAPT            – 网络地址端口转换
P-CSCF         – 代理呼叫状态控制功能
PBX               – 专用小交换机
PDF               – 策略判决功能
SBC               – 会话边界控制器
SDP               – 会话描述协议
SIP                 – 会话发起协议
SPDF             – 服务策略判决功能
UE                 – 用户设备
VoIP              – IP语音。
在过去几年中,全世界发生了通信网络的不断扩展,所述通信网络例如基于有线的通信网络,诸如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DSL,或无线通信网络,诸如cdma2000(码分多址)系统、蜂窝第三代(3G)通信网络例如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例如基于LTE的增强型通信网络、蜂窝第二代(2G)通信网络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系统(GPRS)、增强数据速率全球演进(EDGE),或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无线局域网(WLAN)或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诸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电信和互联网融合业务及高级网络协议(TISPAN)、国际电信联盟(ITU)、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 (3GPP2)、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WiMAX论坛等等之类的各种组织正致力于电信网络和接入环境的标准。
通常,为了正确地建立和处理诸如UE之类的网络元件与诸如数据库、服务器等之类的另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涉及到可能属于不同通信网络的一个或多个中间网络元件,诸如网络控制节点、支持节点、服务节点以及联网元件。
用来将因特网与蜂窝电信世界合并在一起的当前技术是网际协议(IP)多媒体子系统IMS。IMS是旨在提供移动和固定多媒体服务的用于运营商的标准化架构。IMS用基于会话发起协议(SIP)的3GPP标准化实施方式的IP语音(VoIP)实施方式并且运行在标准网际协议(IP)上。PS和CS通信系统两者都被支持。
作为在IMS网络元件与用户设备等之间的连接或会话中使用的信令机制,SIP被用作为信令协议,而SDP被用于会话描述。在IMS中执行的结构和程序的细节在相关标准中被描述并且是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以致为了简单起见在本文中省略其进一步描述。
用于订户UE的IMS系统的入口点是例如P-CSCF。P-CSCF功能实体可以作为会话边界控制器(SBC)的控制器。SBC是例如在VoIP网络中用来对信令以及同样对媒体流施加控制的实体或设备。
SBC 1的逻辑架构的示例在图10中被示出。SBC 1可以由边界控制功能2和边界网关功能(BGF) 3构成。边界控制功能可以包括两个元件或实体,即作为控制器的P-CSCF 4和作为策略判决功能的SPDF 5。P-CSCF 4和SPDF 5由规定的接口来连接,例如基于直径协议的所谓的Gq'接口,并且SPDF 5和BGF 3可以由另一接口来连接,例如基于H.248协议的所谓的Ia接口。
为了对媒体流进行路由,在P-CSCF 4和SPDF 5的控制下BGF可以被用作为IP-IP网关。
SBC 1的特征中的一个是媒体经由所谓的“锁存”程序穿越专用NAT或NAPT路由器。锁存表示经由Gq' / H.248接口所执行的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知的标准化程序,其中,相应的H.248包被用于BGF 3的直接控制。锁存程序的原理思想是,当到或来自位于NAT或NAPT设备之后的通信的端点例如UE的会话被设置时,BGF 3仍然不知道关于其中将建立媒体流的NAPT路由器的地址信息例如IP地址和端口。因此BGF 3等待来自NAPT设备的第一个媒体分组,并且然后将它的媒体流发送到该媒体来自于的IP地址和端口,假定媒体流的对称设置(即发送端口等于接收端口)。
在基于IP的通信网络中,诸如基于SIP的IMS,可以提供如所谓的背靠背用户代理(B2BUA)的功能性。B2BUA是SIP应用中的逻辑网络元件并且在电话呼叫或通信会话的两个端点之间操作。B2BUA能够将通信信道划分成两个呼叫腿,即它终止一个呼叫腿并且启动第二呼叫腿。在始发呼叫腿中B2BUA作为用户代理服务器(UAS),并且按到目的地端的用户代理客户端(UAC)来处理请求。当针对每个呼叫的控制消息流过B2BUA时,服务提供商可以实现在呼叫期间可用的增值特征,例如呼叫转接、呼叫转移等。换句话说,B2BUA可以提供各种呼叫处理功能。
B2BUA可以通过镜像接收到的SDP来控制如呼叫转接的特征,即在呼入会话中接收到的会话描述元素在呼出会话中被再使用或者镜像。
然而,可能存在其中这样的处理不导致所期望的结果的情形。例如,如果B2BUA位于如上文所讨论的NAT或NAPT设备之后,则对呼叫转接等使用所接收到的SDP的镜像的对应处理不起作用。原因是从B2BUA呼出的会话中的SDP不是来自会话发起者的原始SDP。因为来自会话发起者的呼叫或会话的目的地已知在NAT或NAPT设备之后,所以进行了锁存程序,即在B2BUA处接收到的SDP(由此经由从B2BUA呼出的第二会话来发送)属于试图通过锁存程序使得能实现媒体流过NAT或NAPT设备的BGF。例如,假定了其中B2BUA位于NAT或NAPT设备之后的情形。对于如呼叫转接的特征,B2BUA被设置成连接双方而不用停留在媒体路径中。为了连接双方,B2BUA在第二会话(从B2BUA到呼叫转接过程被定向到的(新的)目的地)中镜像第一会话(从呼叫始发方到B2BUA)的所接收到的会话描述元素(SDP),并且反之亦然。作为锁存和NAPT穿越的结果,第一会话中的BGF在它本身发送媒体分组之前等待媒体分组。另一方面,因为锁存和NAPT穿越,所以第二会话中的BGF在它本身发送媒体分组之前等待媒体分组。这导致死锁情形。然而,B2BUA不知道这种死锁情形。B2BUA已经离开媒体路径,并且它将从不发送任何媒体分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借助于其进行在通信网络中进行的改进的连接控制的装置、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特别在当呼叫处理元件提供如呼叫转接等功能(诸如背靠背用户代理之类的)以及在连接建立中涉及的网络地址转换功能时的通信网络环境(诸如IMS)中。具体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借助于其克服了发生在其中锁存和SIP“背靠背用户代理”B2BUA位于NAT或NAPT路由器之后的连接建立中的问题的连接控制机制。
这些目的由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措施来实现。
根据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示例,提供了例如装置,其包括:接收机,其被配置成接收与通信连接的建立有关的信令消息,所述信令消息被从网络地址转换设备接收;确定器,其被配置成确定包含在信令消息的会话描述元素中的地址信息是否和分配给边界网关功能的预设地址信息匹配;以及处理器,其被配置成当所述确定器不确定匹配地址信息时,在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处启动锁存程序并且将网络地址转换设备的地址设置为待在连接建立中使用的地址信息,或者当所述确定器确定匹配地址信息时,在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处抑制锁存处理并且将在会话描述元素中接收到的边界网关功能的地址信息设置为待在连接建立中使用的地址信息。
此外,根据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示例,提供了例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与通信连接的建立有关的信令消息,所述信令消息被从网络地址转换设备接收;确定包含在信令消息的会话描述元素中的地址信息是否和分配给边界网关功能的预设地址信息匹配;以及当匹配地址信息未被确定时,进行锁存程序在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处的启动并且将网络地址转换设备的地址设置为待在连接建立中使用的地址信息,或者当匹配地址信息被确定时,进行锁存处理在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处的抑制并且将在会话描述元素中接收到边界网关功能的地址信息设置为待在连接建立中使用的地址信息。
根据另外的细化,可能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 包括由处理器所设置的地址信息的与通信连接的建立有关的信令消息可以被发送到该通信连接的会话的端点;
– 会话描述元素可以进一步包括与边界网关功能有关的端口信息,其中,可以连同边界网关功能的地址信息的设定一起指示边界网关功能的端口信息;
– 作为与通信连接的建立有关的信令消息,可以接收与会话描述协议提供(offer)和会话描述协议应答(answer)有关的信令中的一个;
– 可以接收与通信连接的建立有关的回复信令消息,其中,然后包含在该回复信令消息的会话描述元素中的地址信息可以用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的地址和端口信息来替换,并且在所述替换中包括由处理器所设置的地址信息的与通信连接的建立有关的回复信令消息可以被发送到该通信连接的会话的末端;
– 当进行锁存处理的抑制时,可以抑制锁存指示向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的发送,或者可以重置先前发送到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的锁存指示,并且在会话描述元素中接收到的边界网关功能的地址信息可以被发送到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作为新伙伴地址的指示;
– 其地址信息被包含在所接收到的会话描述元素中的边界网关功能可以与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相同或者与自己的网关功能不同。  
– 所述机制可以被实现在通信网络的软件交换机或网络控制元件中,特别地实现在基于网际协议的网络的代理呼叫状态控制功能元件中。
此外,根据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示例,提供了用于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当所述产品运行在计算机上时用于执行上述定义的方法的步骤的软件代码部分。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在其上存储了所述软件代码部分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此外,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被直接地加载到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中和/或可经由网络借助于上载、下载以及推式程序中的至少一个来传送。
借助于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有可能提供如果诸如B2BUA之类的呼叫处理元件位于NAT或NAPT路由器之后允许成功的连接建立,例如在专用网络中执行如呼叫转接、呼叫转移等的功能,即防止死锁情形的连接控制机制。特别地,所提出的机制是有利的在于没有必要改变或者适配所涉及的网络元件或功能中任何一个中的当前标准化的程序,尤其是不在控制网络元件例如P-CSCF中的,因为例如不需要现有信令中的扩展。
因此,所提出的机制是例如适用于其中被用在公司中的专用PBX(作为B2BUA功能性) 在公司的专用网络中位于NAT或NAPT路由器之后的情况。PBX能够处理到外部目的地的特征“呼叫转接”,采用该方式他们照常仅仅镜像所接收到的会话描述SDP,同时连接并且特别是媒体流可以在不引起死锁情形的情况下被建立。
在参考描述和附图时,本发明的上述和又一个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图示出其中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是适用的通信网络的架构中的场景的图。
图2示出了图示出可能发生在根据常规的连接控制机制工作的通信网络中的死锁情形的图。
图3示出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的在SDP提供时针对呼叫控制的处理的图。
图4示出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的在SDP应答时针对呼叫控制的处理的图。
图5示出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的在针对呼叫控制的处理之后的情形的图。
图6示出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的在诸如P-CSCF之类的控制网络元件中执行的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的诸如P-CSCF之类的控制网络元件的配置的电路框图。
图8示出了图示出根据可替换的示例的在SDP提供时针对呼叫控制的处理的图。
图9示出了图示出根据可替换的示例的在SDP应答时针对呼叫控制的处理的图。
图10示出了图示出针对PDF支持和SBC控制的TISPAN逻辑架构的图。
图11示出了图示出用于当进行锁存程序时建立与媒体流的通信连接的通信网络中的信令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图对本发明的示例和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对本发明进行举例说明,将与可能为基于TISPAN系统的通信系统相结合地描述示例和实施例。然而,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在这样的系统或环境中的应用但同样适用于其他通信系统、连接类型等等,例如适用于其中边界网关功能通过Iq接口被直接地附连到P-CSCF的基于3GPP的系统等等。
通信网络的基本系统架构可以包括通常已知的架构,包括有线或无线接入网子系统和核心网络。这样的架构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入网络控制单元、无线接入网络元件、接入服务网络网关或基地收发站,UE能够经由用于传送若干类型的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信道与所述基地收发站进行通信。此外,通常包括诸如网关网络元件、策略和计费控制网络元件等等之类的核心网络元件。这些元件的通用功能和互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并且在对应的规范中被描述,以致在本文中省略了其具体描述。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可以采用若干个附加的网络元件和信令链路以用于除在下文中详细地描述的那些之外的UE和/或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或呼叫。
此外,所描述的诸如控制网络节点例如呼叫状态控制功能、边界网关功能、B2BUA、UE等等之类的网络元件以及如本文所述的对应功能可以通过软件(例如通过用于计算机的计算程序产品)和/或通过硬件来实现。在任何情况下,为了执行它们的相应功能,相应地使用的设备和网络元件可以包括对于控制、处理以及通信/信令功能所需要的若干个装置和部件(未示出)。此类装置可以包括例如:用于执行指令、程序并且用于处理数据的处理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以及数据并且用作处理器等的工作区域的存储器装置(例如ROM、RAM、EEPROM等等);用于通过软件输入数据和指令的输入装置(例如软磁盘、CD-ROM、EEPROM等等);用于向用户提供监视和操纵可能性的用户接口装置(例如屏幕、键盘等等);用于在处理器单元的控制下建立链路和/或连接的接口装置(例如有线和无线接口装置、天线等)等等。
在图1中,示例性通信网络的简化架构被示出以用于图示其中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是适用的场景。具体地,图1示出了根据TISPAN原理的基于IMS的通信网络配置,其中实现了形式为用于提供呼叫处理功能例如呼叫转接的B2BUA的NAT(或NAPT)功能以及用户代理功能。
应当注意的是,图1中所示出的网络架构仅描绘了对于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的原理有用的那些网络元件。如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那样,存在为了简单起见在这里被省略了的涉及通信连接的建立、控制以及管理的若干个其他网络元件。
参考图1,附图标记10表示为订户的终端设备等并且从其发起连接建立的UE-A(即,信令始发方)。附图标记35和50表示其他终端设备或UE,即UE-B 35和UE-C 50,其在所描绘的场景中被用作为通信连接的可能的端点,即作为用于通信连接的可能的目的地。附图标记20表示在IMS网络中被用于网络地址和端口转换的NAT(或NAPT)路由器。附图标记30表示作为用于例如为UE-B 35的订户提供呼叫处理功能的B2BUA的PBX。附图标记1表示如例如与图10相结合地讨论的SBC。
在如根据图1的图中所图示的场景中,假定UE-A 10试图启动与UE-B 35的通信连接。然而,位于NAT路由器20之后的PBX 30截取到UE-B 35的设置,并且执行到相应订户的另一UE例如到UE-C 50的预设呼叫转接。
鉴于如图1中所示出的通信网络的结构,即由于从位于SBC 1(即P-CSCF 4)中的连接控制元件的观点看PBX 30位于NAT设备20之后的事实,如上所述,根据常规呼叫控制,死锁情形将是结果。
在基于图2解释如图1中所图示的死锁情形在通信网络场景中的出现之前,对在图11中图示的图进行参考。在图11中,描述了包括锁存程序的信令流和地址信息交换如何在其中NAT设备20被放置在通信路径中的基于TISPAN的通信网络中被执行。
应当注意的是,图11中所图示的元件必要时被进一步区分成与SIP信令有关的部分和与媒体流有关的部分。
具体地,在图11中,假定作为呼叫发起者的UE-A 10经由NAT设备20将诸如SIP邀请(INVITE)消息之类的呼叫建立消息发送到目的地(在这里,UE-B 35)。来自UE-A 10的消息包含为地址信息X:x,即IP地址X和端口x的指示。在NAT设备20中,完成网络地址转换,而来自NAT设备20的IP地址A以及包括原始地址和端口信息X:x的SDP的邀请消息向IMS控制元件或软交换机即SBC 1的P-CSCF 4发送。知道邀请消息来自远端NAT订户的P-CSCF 4通过命令BGF 3(经由SPDF 5)在媒体级上锁存NAPT穿越来开始锁存处理。并行地,它经由Gq'和H.248 接口切换(hand over)NAT设备的IP地址(A)以及选择运算符指示($) (即,绑定输入是A:$)。因此,在BGF侧,诸如Al:al之类的地址信息被外绑定。
在完成了作为Al:al的地址信息的绑定之后,邀请消息经由P-CSCF被转发到目的地,即UE-B 35。
为答复邀请消息,UE-B 35经由P-CSCF 4向UE-A 10发送例如响应或200OK消息以用于指示连接建立请求的接受。例如,来自UE-B 35的响应消息在SDP中包括B:b的指示。P-CSCF 4将包含在来自UE-B 35的消息的SDP中的信息转发到SPDF 5和BGF 3,即它绑定在B:b信息中并且指示为IP流A:$和Bl:bl。在SPDF 5处,Bl:bl被外绑定以用于向UE-B 35的连接。
然后,响应或200OK消息向NAT设备20发送,并且会话发起者UE-A 10具有指示Bl:bl的SDP。
因此,在媒体级上,经由NAT设备20和BGF 3建立了UE-A 10与UE-B 35之间的连接,同时相应的IP地址和端口信息像如上所述的那样被交换。
现在,关于图2,当在如图1中所示出的通信网络场景中B2BUA 30诸如在呼叫转接情况下执行了包括接收到的SDP到其他呼叫腿的镜像的呼叫处理时,在第一会话中接收到的会话描述元素被重新使用或者镜像在第二会话中,并且反之亦然。因为B2BUA 30位于NAT设备20之后,所以从B2BUA传出的会话中的SDP不是来自会话发起者例如UE-A 10的原始SDP。因为来自UE-A 10的会话1的目的地在P-CSCF 4中已知为在NAT设备20后面,所以如上所述那样进行了锁存程序,即在B2BUA 30处接收到的SDP(由此经由从B2BUA传出的会话2来发送)属于试图通过锁存程序使得能够实现媒体流过NAT设备20的BGF 3。
结果,如图2中所描绘的那样,因为B2BUA 30例如在不用停留在媒体路径中的情况下试图连接双方UE-A 10和UE-C 50,所以它仅将来自一个会话的相应地接收到的SDP镜像到另一会话中。从而,由于锁存和NAT穿越,BGF 30假定从UE-A 10到B2BUA 30的媒体路径并且因此在它本身发送媒体分组之前等待媒体分组,而BGF 3同样在第二会话中假定从UE-C 50到B2BUA 30 的媒体路径,并且在它本身发送媒体分组之前等待媒体分组。因为B2BUA 30已经离开媒体路径(因为在如呼叫转接的呼叫处理中没有媒体锚点)并且同样不知道该情形,所以死锁情形发生了。
在下文中,为了避免如图1中所描绘的场景中的死锁情形,例如,参考图3至5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进行描述。
基本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诸如IMS控制元件例如P-CSCF或软交换机之类的通信网络的控制实体能够识别诸如用户代理例如位于NAT或NAPT路由器“之后”的B2BUA之类的呼叫处理实体打算连接两个其他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通过使用与BGF有关的地址信息进行了会话相关。具体地,根据本示例,当从包括NAT(或NAPT)路由器或设备的侧(其还被称为远端NAT侧)接收到与通信连接的建立有关的信令消息时,做出该信令消息(诸如SIP邀请或响应(RESPONSE)消息)是否包括会话描述元素(SDP)的检测,所述会话描述元素包含地址信息,例如被分配给BGF的IP地址。出于此目的,BGF的可能的IP地址等已知/存储在IMS控制元件例如P-CSCF或软交换机处是必需的。这可以例如通过借助于将相应的地址存储在存储器等中来预先配置P-CSCF、或者通过经由使用来自BGF的应答消息等进行对应地址信息的“即时(on the fly)”学习等等来实现。
如果诸如P-CSCF之类的IMS控制元件或软交换机在从远端NAT订户接收到的SDP中在接入侧针孔上检测到BGF的(一个或多个)IP地址,则结论是镜像SDP是存在的,即在NAT设备后面网络功能或元件是存在的(即B2BUA),从而在呼叫处理例如呼叫转接过程中进行SDP镜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本示例,如果检测到镜像的SDP,则针对这个激活的SDP提供/应答循环,成问题的UE的远端NAT条件被禁用。禁用远端NAT条件意味着在Gq' / H.248接口上锁存指示未被发出到SPDF/BGF,并且在接入侧的绑定输入被从SDP取出例如以用于正常的会话,代替使用NAT的公共IP地址(图11中的A)。
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本示例,认识到B2BUA对SDP进行了镜像以致双方将在NAT路由器外面被连接。
为了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本示例的相应信令和处理,在根据图3至5的以下描述中,描述了SDP提供的处理和SDP应答的处理。应当注意的是由于呼叫转接功能,每个提供和每个应答都在B2BUA上在两侧的独立会话中被处理。如在图2的情况下,首先(即针对SDP提供周期)指示为第一会话的会话正从P-CSCF 4向在NAT路由器20后面的B2BUA 30传出,而指示为第二会话的会话正从B2BUA朝IMS或软交换机(P-CSCF 4)传入。此外,在下文中所描述的图中,例如基于SIP的控制信令流由实线箭头指示而媒体流由虚线箭头指示。
如在上文所指示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本示例,相关是例如基于从NAT侧接收到的IP地址的,其中,如果所接收到的IP地址和所存储的或学习到的BGF的IP地址匹配,则镜像SDP被假定。
关于图3,示出了SDP提供信令在与图1相对应的网络配置中的P-CSCF 4、NAT路由器20以及B2BUA 30中的处理。关于第一会话(即图3中的上面的箭头,传出到NAT路由器20的会话),P-CSCF 4在从UE-A 10接收到诸如SIP邀请消息之类的会话发起消息(包括UE-A的IP地址)之后进行正常的NAT(或NAPT)穿越会话处理。具体地,例如,在会话的终接侧的P-CSCF(或其他软交换机)知道目的地位于NAT路由器20之后。因此,它将NAT设备20的公共IP地址插入在绑定信息中,并且用SDP中的BGF的针孔地址和端口来替换所接收到的SDP的IP地址和端口信息。此外,作为会话边界控制元件的P-CSCF 4请求或命令锁存处理,即它命令BGF(例如借助于Gq' / H.248接口经由SPDF 5)在媒体级上锁存NAT穿越。然后通信连接发起消息即SIP邀请消息被发出到包括具有BGF的地址和端口信息的SDP的NAT设备20后面的目的地。
例如以PBX加以实现、位于NAT路由器20之后并且代表呼叫订户进行诸如呼叫转接之类的呼叫处理的B2BUA 30进行通常的处理。也就是说,B2BUA 30是第一会话的端点,并且向在呼叫转接处理中所设置的可替换的目的地例如图1中的UE-C 50建立第二会话。从而,它经由NAT路由器20建立了第二单独的会话(在图3中的下面的箭头),其中,它镜像或重新使用在第一会话中在经由第二会话发送的连接建立消息(例如SIP邀请消息)中接收到的SDP。然而,如在上文所指示的那样,由于呼叫转接功能(或另一类似的呼叫处理功能例如呼叫转移等),B2BUA 30不打算成为待建立的连接中的媒体锚。
当在该第二会话中IMS或软交换机例如再次P-CSCF 4从远端NAT终端(即位于NAT路由器20之后的会话端点)接收到传入的会话发起消息或SIP邀请消息时,它确定在来自NAT侧的所接收到的信令(即SIP邀请消息)的会话描述元素或SDP中,与BGF的预先存储的或学习到的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匹配的地址信息例如(一个或多个)IP地址是否存在。
如果包含在SDP中的IP地址的确定导致IP地址不与所存储的或学习到的BGF的IP地址中的一个匹配,则在这种情况下,即在当从远端NAT侧接收到用于连接建立的信令消息时情况下,IMS或软交换机即P-CSCF 4执行默认处理。具体地,P-CSCF 4经由Gq' / H.248接口命令BGF在媒体级上锁存NAT穿越,并且切换NAT路由器20的公共IP地址。
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本示例,如果包含在第二会话的信令的所接收到的SDP中的IP地址的确定导致IP地址与所存储的或学习到的BGF的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匹配,则IMS或软交换机(即,图1中的P-CSCF 4)假定镜像SDP并且抑制锁存处理。也就是说,P-CSCF 4不命令BGF在媒体级上锁存NAPT穿越,即它禁止对应指示到BGF的发送。此外,P-CSCF 4切换在传入信令消息的SDP中接收到的IP地址,即它切换或者使用BGF的IP地址来替换NAT路由器20的公共IP地址。换句话说,即使从NAT侧接收到信令P-CSCF 4也重置当前会话的远端NAT条件。
结果,IMS或软交换机即图3中的P-CSCF 4在NAT或NAPT穿越会话的始发侧用BGF的针孔地址和端口来替换来自NAT侧(即来自NAT路由器20)的所接收到的SDP中的IP地址和端口信息。随后,用于连接建立的对应信令消息,即SIP邀请消息向目的地点例如UE-C 50发送,其中,该消息包含了含有BGF的地址信息(IP地址和端口信息)的会话描述元素(SDP)。
接下来,参考图4,示出了在与图1相对应的网络配置中的P-CSCF 4、NAT路由器20以及B2BUA 30中的紧跟图3的SDP提供信令之后的SDP应答信令的处理。
关于第二会话,当P-CSCF 4接收到响应的信令消息例如来自目的地点(即来自UE-C 50)的SIP响应消息时,它进行正常的会话处理。具体地,因为在NAT或NAPT穿越会话的始发侧作为IMS或软交换机的P-CSCF已经重置了用于该会话的远端NAT条件,所以它用BGF的针孔地址和端口来替换所接收到的SDP应答中的IP地址和端口信息。包括对应SDP信息的信令消息(例如SIP响应消息)然后被发送到会话的端点,即B2BUA 30。
位于NAT路由器20之后并且代表呼叫订户进行呼叫处理的B2BUA 30再次进行通常的处理。也就是说,当它是第一会话和第二会话的端点时,它在经由第一会话通过NAT路由器20的信令中的第二会话中(例如,在对应的SIP响应消息中) 再使用或者镜像该信令消息的所接收到的SDP。
当在这个第一会话中IMS或软交换机例如再次P-CSCF 4接收到对原始邀请消息的响应消息时,它进行正常的会话处理。也就是说,在NAPT穿越会话的终接侧作为IMS或软交换的P-CSCF 4用BGF的针孔地址和端口来替换所接收到的SDP中的IP地址和端口信息。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本示例,作为IMS或软交换机的P-CSCF 4检查或者确定在来自NAT侧的所接收到的SDP(经由第一会话传入)中,所包含的(一个或多个)IP地址是否与BGF的预先存储的或学习到的IP地址匹配。然后,如果确定匹配,则P-CSCF 4重置远端NAT条件。也就是说,为了抑制锁存处理,对自己的BGF的锁存指示被重置。此外,P-CSCF 4将绑定输入用作为在来自NAT侧的SDP中接收到的BGF的IP地址。
作为上文所述处理的结果,如图4和5中所指示的那样,能够经由BGF 3通过将针孔彼此链接起来在连接的相应端点(诸如UE-A 10和UE-C 50)之间建立媒体路径和流。具体地,当最后情形在图3和4中所示出的SDP提供-应答周期之后实现时,以下的被实现了。在BGF中分配了两个针孔(在这个连接中,应当注意的是,上述BGF可以是经由其来建立媒体路径的一个和相同的BGF或不同的(即分开的BGF)(参见例如图5))。此外,在接入侧,针孔被链接到彼此,即用H.248表达(word)针孔1(与会话1有关的图5中的上面的针孔)的远程地址是针孔2(与会话2有关的图5中的下面的针孔)的本地地址并且反之亦然。第一针孔已经用第二Gp/H.248请求获得被移除的锁存指示,同时另一方面第二针孔从未获得锁存指示。因此,当死锁情形避免时,能够通过BGF 3的两个针孔建立呼叫方(UE-A 10和UE-C 50)之间的媒体流。
图6示出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的在诸如P-CSCF 4之类的控制网络元件中执行的控制程序的流程图。例如,根据图6的控制处理对应于根据图3和4在P-CSCF 4中进行的控制。
首先,在步骤S10中,与通信连接的建立有关的信令消息,诸如SIP邀请消息经由来自NAT设备例如NAT路由器20的通信腿(与图3中的会话2或图4中的会话1相对应的信令)来接收。
在步骤S20中,确定包含在信令消息的SDP元素中的诸如IP地址之类的地址信息是否和分配给BGF的预设(即存储的或学习到的)地址信息匹配。
在步骤S30中,决定在步骤S20中的确定是否是肯定的或否定的。如果步骤S30中的决定为是(即匹配IP地址是存在的,从而导致镜像SDP的假定),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50。否则,如果步骤S30中的决定为否(即没有匹配IP地址存在),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40。
在步骤S40中,进行通常的处理或默认处理,即在自己的BGF处的锁存被命令或者启动,并且NAT设备的公共IP地址被用于绑定(即设置以用于进一步的呼叫建立继续进行)。
另一方面,在步骤S50中,即当匹配地址信息被确定时,在自己的BGF处的锁定处理被抑制(例如通过不发送锁存指示或者通过重置之前发送的锁存指示),并且在SDP中接收到的BGF的地址信息被用于绑定。
然后,在步骤S60中,包括具有所设置的地址信息的SDP的信令消息(SIP信令)被发送到待建立的通信连接的会话的端点。
图7示出了图示出诸如P-CSCF 4之类的控制网络元件的配置的电路框图,所述控制网络元件被配置成实现如与图6相结合地描述的处理。应当注意的是,除与其相结合地描述但当它们对于理解本发明不是必要的时为了简单起见在本文中被省略了的那些之外,图6中所示出的控制网络元件或P-CSCF 4可以包括若干个另外的元件或功能。
P-CSCF 4可以包括处理功能或诸如CPU等的处理器41,其执行由与功率控制有关的程序等等给出的指令。处理器41可以包括专用于如下所述的特定处理的另外的部分。例如,用于执行这样的特定处理的部分可以被同样提供为分立元件或者提供在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处理器内。附图标记42表示连接到处理器41的收发器或输入/输出(I/O)单元。I/O单元42可以被用于与诸如根据图1的SPDF 5(由此BGF 3)之类其他网络元件或功能、或由P-CSCF 4控制的通信端点(即UE、B2BUA 30或NAT设备20)进行通信。I/O单元42可以是包括对讨论中的网络元件中的若干个的通信设备的组合单元,或者可以包括具有用于讨论中的每个网络元件的多个不同接口的分布式结构。附图标记43表示例如可用于存储待由处理器41执行的数据和程序和/或作为处理器41的工作储存器的存储器。特别地,(一个或多个)BGF的IP地址参考可以被存储在这里。
处理器41被配置成执行与上述连接控制有关的处理。特别地,处理器41可用于例如通过确定匹配IP地址是否存在于接收到的SDP中来确定镜像SDP,以用于抑制在自己的BGF处的锁存程序,并且以用于在向通信连接的端点发送的消息中设置适当的地址信息(IP地址和端口信息)以便建立如例如与图5相结合地描述的情形。
在下文中,与图8和9相结合地描述用于避免如图1中所描绘的通信网络示例中的死锁情形(如与图2相结合地讨论的那样)的呼叫控制的替换解决方案的进一步示例。
这个替换解决方案借助于包含在会话描述元素中的附加的信息元素,例如附加的SDP信令元素与会话相关关联。换句话说,根据替换解决方案的进一步示例,新的信息元素被包括在SDP中。例如,诸如P-CSCF 4之类的IMS控制元件或软交换机适于包括SDP数据,所述SDP数据在发送到NAT路由器20的SDP数据中的NAT或NAPT穿越程序之前被用信号发送。
应当注意的是,在替换解决方案的描述中,为了说明相应的信令和处理,描述了SDP提供的处理和SDP应答的处理。应当注意的是由于呼叫转接功能等等,每个提供和每个应答在B2BUA上的两侧的独立会话中被处理。如在图2的情况下那样,首先(即,针对SDP提供周期)指示为第一会话的会话正从P-CSCF 4向在NAT路由器20后面的B2BUA 30传出,而指示为第二会话的会话正从B2BUA朝IMS或软交换机(P-CSCF 4)传入。此外,在下文中所描述的图中,例如基于SIP的控制信令流由实线箭头指示,而媒体流由虚线箭头指示。
基本上,根据呼叫控制的替换解决方案的进一步示例,在始发会话中,作为IMS或软交换机的P-CSCF 4将隐藏信息元素中的第一接收到的会话描述用信号发送到位于NAT路由器20之后的B2BUA 30。此外, P-CSCF 4在所发送的SDP IP地址上发送校验和。这个校验和在稍后的程序中被用来标识镜像SDP。
例如,被用来在所发送的IP地址和端口上传输所接收到的IP地址、端口以及校验的信息元素可以是一种新类型的SDP a=在SDP会话层引入的线路。
另一方面,在终接会话上的IMS或软交换机例如P-CSCF 4经由隐藏信令信息并且通过对校验和进行检验来标识在NAT设备20后面的B2BUA 30已进行了SDP数据的镜像(例如由于呼叫转接程序)并且从而B2BUA 30打算在NAT LAN外面连接双方。因此在终接侧的IMS或软交换机将从隐藏信令信息中读出来的所接收到的SDP转发到第二会话的目的地。来自终接侧的应答被同样对待,反之亦然。
作为替换解决方案的这个进一步示例的结果,诸如图1中的UE-A 10和UE-C 50之类的双方之间的媒体连接被以B2BUA意图的方式建立但没有死锁。
应当注意的是,根据替换解决方案的这个进一步示例,处理两个会话的IMS系统或软交换机未必是相同的,或者未必交换关于会话的任何信息。信息(即隐藏的附加信息元素的)的交换发生在信令级上。
参考图8,示出了当经由附加的SDP信令元件进行会话相关时SDP提供信令在与图1相对应的网络配置中的P-CSCF 4、NAT路由器20以及B2BUA 30中的处理。
关于第一会话(即图8中的上面的箭头,向NAT路由器20传出的会话),首先,当从诸如UE-A 10之类的呼叫侧接收到诸如SIP邀请消息之类的会话发起消息时,执行正常的NAT或NAPT穿越会话处理。也就是说,在会话的终接侧作为IMS控制元件或软交换机的P-CSCF 4知道目的地位于NAT或NAPT路由器20之后。因此,P-CSCF 4用自己的BGF的针孔地址和端口来替换来自UE-A 10的所接收到的SDP中的IP地址和端口信息。此外,P-CSCF 4经由SPDF 5(即经由Gq' / H.248接口)请求或者命令BGF 3在媒体级上对NAT或NAPT穿越执行锁存程序。除针对NAPT穿越的这个正常的会话处理之外,P-CSCF 4(即IMS或软交换机)将它在SDP(即UE-A 10的SDP)中接收到的IP地址信息和端口写入到上述新附加的SDP信息元素中。此外,为了在接收侧能够标识镜像的SDP,诸如在BGF的所有IP地址和端口上的校验和之类的唯一标识符被添加到新附加的SDP信息元素中。最后诸如SIP邀请消息之类的会话发起消息从P-CSCF 4被发出到在NAT或NAPT设备20后面的目的地。
B2BUA 30进行通常的处理,所述B2BUA 30同样在这个可替换的示例中可以被例如假定为以PBX加以实现,所述B2BUA 30位于NAT路由器20之后并且代表呼叫订户执行呼叫处理,诸如呼叫转接。也就是说,它是第一会话的端点并且建立向在呼叫转接处理中所设置的可替换的目的地例如图1中的UE-C 50的第二会话。从而,它经由NAT路由器20建立了第二单独的会话(图8中的下面的箭头),其中,它镜像或者再使用在经由第二会话发送的连接建立消息(例如SIP邀请消息)中的第一会话中接收到的SDP。然而,如在上文所指示的那样,由于呼叫转接功能(或另一类似的呼叫处理功能例如呼叫转移等),B2BUA 30不打算成为待建立的连接中的媒体锚。
当在这个第二会话中IMS或软交换机例如再次P-CSCF 4从远端NAT终端(即位于NAT路由器20之后的会话端点)接收到传入的会话发起消息或SIP邀请消息时,它首先进行正常的NAT或NAPT穿越会话处理。也就是说,在NAPT穿越会话的始发侧作为IMS或软交换机的P-CSCF 4用BGF的针孔地址和端口来替换在所接收到的SDP中来自NAT或NAPT侧的IP地址和端口信息。此外,P-CSCF 4经由SPDF5(即通过Gq' / H.248接口)命令BGF 3在媒体级上对NAPT穿越执行锁存程序。除这个正常的NAT或NAPT穿越会话处理之外,作为IMS控制元件或软交换机的P-CSCF 4检查在来自NAT路由器20(即来自NAPT侧)的所接收到的SDP中在上文所定义的附加的新信息元素是否存在于所接收到的SDP中,这个附加的新信息元素包括原始会话发起者(即UE-A 10)的IP地址和端口。如果确定这样的新附加的信息元素是存在的,则P-CSCF 4还检查在所有IP地址和端口上的校验和是否匹配。如果是这样的话,P-CSCF 4识别在来自NAT路由器20的会话发起消息中接收到的SDP是镜像的SDP。因此,P-CSCF 4用在新的信息元素中接收到的IP地址和端口来替换SDP IP地址和端口。然后新的信息元素从SDP中被移除。最后诸如SIP邀请消息之类的会话发起消息被发出到目的地(即,向UE-C 50),其中,这个SIP邀请消息包括原始会话发起者(即UE-A 10)的所替换的IP地址和端口信息,其是由附加的信息元素所提供的隐藏信息的一部分。
接下来,参考图9,描述了根据替换解决方案的另一示例与图1相对应的网络配置中的P-CSCF 4、NAT路由器20以及B2BUA 30中的紧跟图8的SDP提供信令之后的SDP应答信令的处理。
关于第二会话,当P-CSCF 4从目的地点(即从UE-C 50)接收到诸如SIP响应消息之类的响应信令消息时,它进行正常的NAT或NAPT穿越会话处理。也就是说,在NAT或NAPT穿越会话的始发侧作为IMS控制元件或软交换机的P-CSCF 4用自己的BGF的针孔地址和端口来替换所接收到的SDP应答中的IP地址和端口信息。除这个正常的处理之外,作为IMS控制元件或软交换机的P-CSCF 4将包括(UE-C 50的)所接收到的IP地址和端口的新附加的信息元素写入或者插入到SDP中。此外,为了确保镜像SDP的重新标识,在BGF的所有IP地址和端口上的校验和被添加到新附加的信息元素。然后,将SDP与包括隐藏IP地址以及端口信息和校验和的新附加的信息元素包括在一起的SIP邀请消息发出到在NAT设备20后面的B2BUA 30。
位于NAT路由器20之后并且代表呼叫订户进行呼叫处理的B2BUA 30再次进行通常的处理。也就是说,当它是第一会话和第二会话的端点时,它再使用或者镜像在经由第一会话通过NAT路由器20的信令中的第二会话中的信令消息的所接收到的SDP(例如在对应的SIP响应消息中)。
当在这个第一会话中IMS或软交换机例如再次P-CSCF 4接收到原始邀请消息的响应消息时,它进行正常的NAT或NAPT穿越会话处理。也就是说,在NAT或NAPT会话的终接侧作为IMS或软交换机的P-CSCF 4用自己的BGF的针孔地址和端口来替换所接收到的SDP中的IP地址和端口信息。此外,作为IMS控制元件或软交换机的P-CSCF 4检查在来自NAT路由器(即NAPT侧)所接收到的SDP中新添加信息元素是否存在于具有响应消息的始发方(即UE-C 50)的IP地址和端口的SDP中。如果发现这样的信息元素,则P-CSCF 4此外检查在所有IP地址和端口上的校验和是否匹配。如果是这样的话,则P-CSCF 4用在新的信息元素(即与UE-C 50有关的信息)中接收到的IP地址和端口来替换在SDP中的IP地址和端口。最后新附加的信息元素从SDP中被移除并且SIP消息被发送到第一会话的始发方,从而指示UE-C 50的IP地址和端口信息(在包括在来自NAT路由器侧的响应消息中的隐藏信息元素中接收)。
结果,第一会话的始发方(即UE-A 10)具有来自第二会话的终接侧(即UE-C 50)的SDP数据,并且第二会话的终接侧(即UE-C 50)具有第一会话的始发方(即UE-A 10)的SDP数据。因此,如由图9中的虚线箭头所指示的那样,建立了绕过NAT路由器20的直接媒体路径。
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在根据如图8和9中所示出的这个替换解决方案的程序中,和如与图3至7相结合地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对比,必须生成并且处理即引入并且识别新附加的信令元素,这将需要在这样的IMS控制元件或软交换机中进行的标准化处理的改变。此外,如果BGF被同样用于LI目的,则根据这个替换解决方案的程序的实施方式将禁用分接点,因为媒体流还绕过了BGF。
另一方面,根据如与图8和9相结合地描述的替换解决方案的程序在包含BGF的IP地址和并行地包括来自任何其他设备的其他IP地址情况下将是适用的。此外,如与图8和9 相结合地描述的替换解决方案在分布式IMS或软交换机系统情况下是同样适用的。
应当注意的是,即使上述描述与其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适用于基于TISPAN的IMS网络架构的示例相关,但是本文所述的原理同样适用于其他架构和网络,例如适用于其中BGF被直接地连接到P-CSCF的基于3GPP的网络。此外,被描述为在P-CSCF中执行的上述程序例如同样基本上适用于例如与VoIP有关的其他软交换机等等。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同样地涉及一种装置,其包括:接收装置,其接收与通信连接的建立有关的信令消息,所述信令消息被从网络地址转换设备接收;确定装置,其用于确定包含在信令消息的会话描述元素中的地址信息是否和分配给边界网关功能的预设地址信息匹配;以及处理装置,用于在确定装置不确定匹配地址信息时启动在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处的锁存程序并且用于将网络地址转换设备的地址设置为待在连接建立中使用的地址信息,或者,用于在确定装置确定匹配地址信息时,抑制在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处的锁存处理并且用于将在会话描述元素中接收到的边界网关功能的地址信息设置为待在连接建立中使用的地址信息。
出于如上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本发明的目的,应该注意的是
– 经由其到和从网络元件或节点传送信令的接入技术可以是节点能够借助于其接入接入网( 例如经由基站或一般地接入节点)的任何技术。可以使用任何存在的或将来的技术,诸如WLAN(无线局域网)、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LTE、蓝牙、红外线等等;尽管上述技术大部分是例如在不同无线频谱中的无线接入技术,但是接入技术在本发明的意义上同样暗示有线技术,例如基于IP的接入技术如电缆网络或固定线路但同样暗示电路交换接入技术;接入技术可在至少两个类别或接入域诸如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方面区分,但两个以上的接入域的存在不阻碍本发明适用于此。  
– 可使用的接入网络和传输节点可以是基站、实体或其他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其连接到和/或利用由接入网所提供的服务的任何设备、装置、单元或装置;此类设备除了别的以外还包括数据和/或(音频)可视化通信、数据下载等;
– 用户设备可以是系统用户或订户可以通过其来体验来自接入网的服务的任何设备、装置、单元或装置,诸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计算机;
– 很可能待实现为软件代码部分并且使用在网络元件或终端(作为其设备、装置和/或模块的示例,或者作为包括用于它的装置和/或模块的实体的示例)处的处理器来运行的方法步骤是软件代码无关的,并且能够使用任何已知的或将来开发的编程语言来规定,只要由所述方法步骤所定义的功能性被保存;
– 一般地,任何方法步骤适于在不用改变本发明的构思的情况下根据所实现的功能性作为软件或者通过硬件来实现;
– 方法步骤和/或很可能待实现为在终端或网络元件处的硬件部件或其任何(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设备、装置、单元或装置是硬件无关的,并且能够使用任何已知的或将来开发的硬件技术或诸如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互补MOS)、BiMOS(双极MOS)、BiCMOS(双极CMOS)、ECL(发射级耦合逻辑)、TTL(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等之类的这些的任何混合,使用例如ASIC(专用IC(集成电路))部件、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部件、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部件或DSP(数字信号处理器)部件来实现;此外,任何方法步骤和/或可能待实现为软件部件的设备、单元或装置可以例如是基于例如能够认证、授权、键控和/或流量保护的任何安全架构的;
– 设备、装置、单元或装置可以被实现为单独的设备、装置、单元或装置,但这不排除他们在整个系统中以分布式方式加以实现,只要设备、装置、单元或装置的功能性被保存了,
– 装置可以通过半导体芯片、芯片组或包括这样的芯片或芯片组的(硬件)模块来表示;然而这不排除装置或模块的功能性代替硬件实现而以(软件)模块加以实现为软件,诸如包括用于执行/运行在处理器上的可执行软件代码部分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
–例如,设备可以被认为是装置或者为一个以上的设备的组件,无论功能上彼此协调操作或者功能上独立于彼此但在相同的设备壳体中。
如上所述,提出了用于当在连接的建立中涉及背靠背用户代理(B2BUA)和网络地址转换功能时在通信网络(诸如IMS)中进行的连接控制的机制。当诸如P-CSCF之类的控制网络元件经由来自网络地址转换设备的通信腿接收到与通信连接的建立有关的信令消息时,确定包含在该信令消息的SDP元件中的地址信息是否和分配给边界网关功能或BGF的预设地址信息匹配。当没有匹配被确定时,进行正常的处理例如锁存程序在自己的BGF处的启动。否则,如果匹配地址信息被确定,即镜像SDP被视为存在的,则抑制在自己的BGF处的锁存处理并且所接收到的BGF的地址信息被用在连接建立程序中。这个处理在来自B2BUA的所有会话端处进行,以便与媒体流的通信连接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BGF的针孔来建立。
尽管已经在本文中之前参考其特定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对其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8)

1.一种装置,其包括:
接收机,其被配置成接收与通信连接的建立有关的信令消息,所述信令消息被从网络地址转换设备接收,
确定器,其被配置成确定包含在所述信令消息的会话描述元素中的地址信息是否和分配给边界网关功能的预设地址信息匹配,以及
处理器,其被配置成,
当所述确定器不确定匹配地址信息时,启动在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处的锁存程序并且将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设备的地址设置为待在所述连接建立中使用的地址信息,或者,
当所述确定器确定匹配地址信息时,抑制在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处的锁存处理,并且将在所述会话描述元素中接收到的边界网关功能的所述地址信息设置为待在所述连接建立中使用的地址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发射机,所述发射机被配置成将包括由所述处理器所设置的所述地址信息的与所述通信连接的所述建立有关的信令消息发送到所述通信连接的会话的端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会话描述元素进一步包括与所述边界网关功能有关的端口信息,其中,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成连同所述边界网关功能的所述地址信息的设定一起来指示所述边界网关功能的所述端口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收机被配置成作为与所述通信连接的建立有关的所述信令消息来接收与会话描述协议提供和会话描述协议应答有关的信令中的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接收机,其被配置成接收与所述通信连接的所述建立有关的回复信令消息,
处理器,其被配置成用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的地址和端口信息来替换包含在回复信令消息的会话描述元素中的地址信息,以及
发射机,其被配置成将包括在所述替换中由所述处理器所设置的所述地址信息的与所述通信连接的所述建立有关的回复信令消息发送到所述通信连接的会话的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当进行所述锁存处理的抑制时,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成,
禁止锁存指示向所述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的发送,或者
重置先前发送到所述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的锁存指示并且将在所述会话描述元素中接收到的所述边界网关功能的所述地址信息发送到所述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作为新伙伴地址的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其地址信息被包含在所述接收到的会话描述元素中的所述边界网关功能与所述自己的边界功能相同或与所述自己的网关功能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被包括在通信网络的软交换机或网络控制元件中,特别地在基于网际协议的网络的代理呼叫状态控制功能元件中。
9.一种方法,其包括:
接收与通信连接的建立有关的信令消息,所述信令消息被从网络地址转换设备接收,
确定包含在所述信令消息的会话描述元素中的地址信息是否和分配给边界网关功能的预设地址信息匹配,以及
当匹配地址信息未被确定时,进行锁存程序在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处的启动和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设备的地址作为待在所述连接建立中使用的地址信息的设定,或者
当匹配地址信息被确定时,进行锁存处理在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处的抑制和在所述会话描述元素中接收到的边界网关功能的所述地址信息作为待在所述连接建立中使用的地址信息的设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包括在所述设定中使用的所述地址信息的与所述通信连接的所述建立有关的信令消息发送到所述通信连接的会话的端点。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会话描述元素进一步包括与所述边界网关功能有关的端口信息,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当进行在所述会话描述元素中接收到的边界网关功能的所述地址信息作为待在所述连接建立中使用的所述地址信息的设定时,指示所述边界网关功能的所述端口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与会话描述协议提供和会话描述协议应答有关的信令中的一个被作为与所述通信连接的建立有关的所述信令消息来接收。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与所述通信连接的所述建立有关的回复信令消息,
用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的地址和端口信息来替换包含在所述回复信令消息的会话描述元素中的地址信息,以及
将包括在所述替换中所设置的所述地址信息的与所述通信连接的所述建立有关的回复信令消息发送到所述通信连接的会话的末端。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当进行所述锁存处理的所述抑制时,
禁止锁存指示向所述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的发送,或者
重置先前发送到所述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的锁存指示并且将在所述会话描述元素中接收到的所述边界网关功能的所述地址信息发送到所述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作为新伙伴地址的指示。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其地址信息被包含在所述接收到的会话描述元素中的所述边界网关功能与所述自己的边界网关功能相同或与所述自己的网关功能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被执行在通信网络的软交换机或网络控制元件中,特别地在基于网际协议的网络的代理呼叫状态控制功能元件中。
17.一种用于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当所述产品在所述计算机上运行时用于执行权利要求9至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步骤的软件代码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在其上存储了所述软件代码部分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和/或
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借助于上载、下载以及推式程序中的至少一个可直接地加载到所述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中。
CN201080069588.6A 2010-10-15 2010-10-15 用位于nat网关之后的b2bua的连接控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555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0/065542 WO2012048753A1 (en) 2010-10-15 2010-10-15 Connection control with b2bua located behind nat gatewa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5511A true CN103155511A (zh) 2013-06-12
CN103155511B CN103155511B (zh) 2015-11-25

Family

ID=44227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958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55511B (zh) 2010-10-15 2010-10-15 用位于nat网关之后的b2bua的连接控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23031B2 (zh)
EP (1) EP2628286B1 (zh)
CN (1) CN103155511B (zh)
ES (1) ES2534586T3 (zh)
WO (1) WO201204875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7316A (zh) * 2015-04-03 2015-06-17 山东华软金盾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跨nat环境下客户端接入方法和系统
CN111163068A (zh) * 2019-12-18 2020-05-15 福建星网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inux内核px网关语音兼容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59998B2 (en) * 2012-04-18 2015-06-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dia plane optimization for voice over LTE
CN103269334B (zh) * 2013-04-24 201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关联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095456A1 (en) * 2015-11-30 2017-06-08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Media user agent and media back-to-back user agent layers
US10938894B2 (en) * 2016-10-14 2021-03-02 Ribbon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Company, Inc. Independent scaling of control and bearer nodes for distributed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869228B2 (en) * 2019-02-13 2020-12-1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esource allocation
CN111540458B (zh) * 2020-04-02 2023-07-25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6352A (zh) * 2006-07-27 2009-07-29 摩托罗拉公司 网际协议多媒体子系统网络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CN101588615A (zh) * 2009-07-09 2009-11-25 山东大学 新型移动sip软切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19774A (en) * 2004-10-27 2006-05-0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ccessing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services
GB2421156A (en) * 2004-12-10 2006-06-1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aintaining session across network address/port translation firewall in the event of an address change with a session manager
US20070043876A1 (en) * 2005-08-19 2007-02-22 Nokia Corporation Stimulation traffic for binding refreshment
US7697471B2 (en) * 2006-04-27 2010-04-13 Nokia Corporation Address transl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207843A1 (en) * 2008-02-15 2009-08-20 Andreasen Flemming S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control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WO2010115466A1 (en) * 2009-04-09 2010-10-1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improving resource reservation in session initiation
US9059968B2 (en) * 2009-11-06 2015-06-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tateless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rendezvous solution for border gateway func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6352A (zh) * 2006-07-27 2009-07-29 摩托罗拉公司 网际协议多媒体子系统网络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CN101588615A (zh) * 2009-07-09 2009-11-25 山东大学 新型移动sip软切换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Application Data Inactivity Detection Package,H.248.40(01/2007)"", 《ITU-T H.248.40》, 13 January 2007 (2007-01-13)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7316A (zh) * 2015-04-03 2015-06-17 山东华软金盾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跨nat环境下客户端接入方法和系统
CN104717316B (zh) * 2015-04-03 2017-11-14 山东华软金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nat环境下客户端接入方法和系统
CN111163068A (zh) * 2019-12-18 2020-05-15 福建星网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inux内核px网关语音兼容方法及系统
CN111163068B (zh) * 2019-12-18 2021-12-28 福建星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inux内核px网关语音兼容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48753A1 (en) 2012-04-19
US20130223437A1 (en) 2013-08-29
CN103155511B (zh) 2015-11-25
EP2628286A1 (en) 2013-08-21
ES2534586T3 (es) 2015-04-24
US9723031B2 (en) 2017-08-01
EP2628286B1 (en) 2015-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7698B (zh) 关联通信会话
CA2612847C (en) Exchange and use of globally unique device identifiers for circuit-switched and packet switched integration
JP4944988B2 (ja) ユーザの機器デバイスから回路交換ネットワークを介してsipコールを開始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8223753B2 (en) Apparatus for a terminal to access an IMS system and the method thereof
US9432414B2 (en) Control of codec negotiation for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CN103155511B (zh) 用位于nat网关之后的b2bua的连接控制
US11063990B2 (en) Originating caller verification via insertion of an attestation parameter
KR100940548B1 (ko) Sip 메세징을 이용하여 ims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콜 연속성을 관리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240121278A1 (en) Voice Service Restoration After Element Failure
EP2112799A1 (en) Service integrity handling in an IMS-based system
KR100902815B1 (ko) Ims를 포함한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sip 호를 실행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308661A (zh) 对于重新路由连接的接入改变
US20080235778A1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 access network element and a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
WO2011032426A1 (zh) 紧急呼叫跨越业务的实现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30060954A1 (en) Enabling set up of a connection from a non-registered ue in ims
US1017813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roviding multimedia service to a legacy device
CN106790055B (zh) 一种ims系统的注册方法与装置
JP4620099B2 (ja) ユーザの機器デバイスから回路交換ネットワークを介してsipコールを開始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8881118B (zh) 一种ims级联组网方法及设备
US2010012871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network based services to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endpoints
CN103001935A (zh) Ils网络的ue在ims网络中的认证方法和系统
CN101212520B (zh) 紧急呼叫处理方法与系统
EP2471238A1 (en) Control of codec negotiation for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after: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