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4657A - 高密度能量储存及恢复 - Google Patents

高密度能量储存及恢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4657A
CN103154657A CN2011800365927A CN201180036592A CN103154657A CN 103154657 A CN103154657 A CN 103154657A CN 2011800365927 A CN2011800365927 A CN 2011800365927A CN 201180036592 A CN201180036592 A CN 201180036592A CN 103154657 A CN103154657 A CN 103154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heat
input
working fluid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65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皮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5TH GENERATION ENER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5TH GENERATION ENER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5TH GENERATION ENERGY Inc filed Critical 5TH GENERATION ENERG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154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46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056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solid heat storage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够使用保护壳(204)、包含在保护壳(204)内的保温矩阵(202)、包含在保护壳(204)内并与保温矩阵(202)接触的一定体积的工作流体(206),以及可选地,从工作流体中移除活性化合物的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220)提供高温能量。保温矩阵(202)包括碳的同素异形体。工作流体(206)包括氮气和一种或多种惰性气体。本发明还涉及相关的系统和方法。

Description

高密度能量储存及恢复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0年5月28日提交题为“用于高能量密度储存及恢复的组合物及方法”的根据35U.S.C119(e)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396,523号的优先权,其以全文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此处所述的本发明涉及能量的储存及随后的恢复,例如能量作为热或热能的储存。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潮汐等等)通常以不连续的方式产生能量,例如在昼夜周期或者依赖气候形式或其他非持续性因素。例如,许多可再生能源直接(例如太阳能)或间接(例如风能)与太阳能变迁的一昼夜或更长的周期绑定。不可再生能源,如例如矿物燃料燃烧设备和核能发电设备,由于光需求和需要系统保持“热”,通常都在低于峰值负荷的深夜操作,例如当需求增加时避免启动的延迟和无效。在许多情况下,在低于峰值负荷情况下运行发电设备导致发电效率降低。在一些地区,在电网上发生峰值负荷时,可通过用于激活的本地设备提供者维持额外的“峰化器”设备,例如在空调负荷最高时一天中较温暖的时间段内。这种额外的设备建造昂贵,特别是考虑到它们的不连续使用。这些和其他因素造成的情况是,发电能力要求取决于在峰值期间发生的负荷,而不是根据在依据燃料使用和成本支出的最大可能效率下提供整体能源输出至每日或更长周期进行考虑。
在产能的时间里至少一些所产能源的储存能使收集到的能量分布匹配无法与当时能源生产模式相符合的当前能量需求模式,特别是满足电力质量的需求。提供尺寸和成本均有效益的与位置无关的能量的大量储存能够例如通过能够增强产能效率的负荷均衡能力,有助于解决这些需求和生产能力的时间错位,例如对于矿物燃料燃烧发电能力,通过使发电机在峰效率下运行而与需求时间或使用时间无关。例如,所产生的超过当前需求的能量能被储存用来在峰值需求时增强生产能力来平稳需求曲线。
发明内容
在一方面,系统包括具有包含在保护壳内的用来储存作为热能的输入能量的保温矩阵的保护壳。保温矩阵包括碳的同素异形体。包括氮气和惰性气体的一定体积的工作流体包含在保护壳内并与保温矩阵接触。工作流体通常与碳的同素异形体不发生反应。此系统可选地包括从工作流体中移除活性化合物的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
在一个相关方面,描述了一种在能量储存系统(其包括包含一定体积的工作流体和保温矩阵的保护壳)中储存能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能量储存系统处接收输入能量并通过保温矩阵和工作流体保留作为热能的输入能量。保温矩阵包括碳的同素异形体,且工作流体包括氮气和惰性气体并在能量储存系统的操作温度下通常不与碳的同素异形体发生反应。该方法包括自能量储存系统传递输出能量,并且该方法进一步可选地包括使用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处理工作流体以从工作流体中移除活性化合物。
在另一个相关方面,系统包括保护壳和保留所接收的作为热能的输入能量的工具。含在保护壳内的用来保留热能的工具包括碳的同素异形体。该系统也包括含在保护壳内并与保温矩阵接触的一定体积的工作流体。工作流体包括氮气和至少一种惰性气体,且在能量储存系统的操作温度下通常不与碳的同素异形体发生反应。该系统也可选地包括可从工作流体中移除一种或多种活性化合物的工具。
在一些变化内,在系统或方法中可选性地以单独、或两个或更多个彼此并非不相容的或相互排斥的所述特征的组合的方式包括随后的段落里讨论一个或多个特征。
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或用于从工作流体中移除一种或多种活性化合物的工具可选地包括可选地具有活性炭的过滤介质。
可选地提供用于从能量源传递输入能量到保温矩阵的能量输入系统。也可选地提供用于从保温矩阵中恢复输出能量以传递到能量需求的能量输出系统。能量输入系统和能量输出系统可选地各自独立地操作,从而通过能量输入系统接收输入能量不会干扰或妨碍通过能量输出系统传递输出能量。
工作流体可选地包括能量输入流体。能量输入系统可选地包括使工作流体穿过输入能量热交换器和将来自电能的输入能量转换为转移到工作流体的热能的第一电能转换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的能量输入工作流体循环器。能量输出系统可选地包括使能量输出流体穿过输出能量热交换器和将能量输出流体内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用于传递到能量需求的第二电能转换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的能量输出工作流体回路循环器。
能量输入系统可选地从能量源传递输入能量至用于保留接收的输入能量的保温矩阵或工具中。输入能量可选地包括电输入能量。能量输入系统可选地包括将电输入能量转换成热能的输入能量转换系统。可选地包括至少一个电感应系统的输入能量转换系统可选地包括感应加热元件、电阻加热系统、等离子体加热系统、和能量输入工作流体循环器,感应加热元件安装在保护壳内并使用电输入能量所产生的磁场来感应加热,电阻加热系统可选地包括安装在保护壳内并使电输入能量穿过电阻加热元件来电阻加热的电阻加热元件,等离子体加热系统可选地包括由电输入能量驱动以在保护壳和使工作流体穿过的等离子腔的至少一个中产生等离子的等离子体生成系统,能量输入工作流体循环器使工作流体穿过将来自电能的输入能量转换为转移到工作流体中的热能的第一电能量转换系统。
输入能量可选地包括热且能量输入系统可选地包括可将热转移到工作流体和保温矩阵或用于保留所接收的输入能量的工具中的至少一个内的输入能量热转移系统。能量输出系统可被包括用于从保温矩阵或从用于储存热能的工具中恢复输出能量以传递能量至能量需求。
能量需求可选地针对电输出能量,且能量输出系统可选地包括将储存的热能转换为电输出能量的输出能量转换系统。输出能量转换系统可选地包括斯特林发动机、布雷顿发动机、朗肯发动机、奥托发动机、锅炉、流体热泵、固态热泵、涡轮原理发生器、活塞原理发生器、热电子装置和热光伏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能量输出系统可选地包括热发动机,其可选地以卡诺效率大于30%或卡诺效率大于45%或卡诺效率大于55%来操作。
能量需求可选地针对热输出能量,且能量输出系统可选地包括用来将存储的热能转移至能量需求的热交换器歧管和循环泵中的至少一个。热交换器歧管可选地包括包含热转移流体的线圈。线圈或其他热交换器形式可选地被嵌入在保护壳的一个或多个绝热层中或在保护壳的一个或多个绝热层之间以吸收热进入热转移流体以用于提取至将吸收的热转换为电力的电生成系统和使用吸收热以执行有用的工作的热能使用系统中的至少一个。
保护壳可选地包括具有耐火材料的内层,具有结构材料的外层和插入到内层和外层之间的绝热层。内层可选地包括玻璃碳和碳化硅中的至少一种。绝热层可选地包括限制工作流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的多孔材料。无定形碳的多孔形式可选地包括碳纤维基体、碳毡和碳泡沫中的至少一种。
工作流体可选地包括氮摩尔分数大约为35%或更多的氮气(N2)、氩摩尔分数为大约35%或更多的氩气(Ar)和氖摩尔分数为大约2%或更多的氖气(Ne)。或者,工作流体可选地包括氮摩尔分数为大约50%的氮气(N2)、氩摩尔分数为大约45%的氩气(Ar)、氖摩尔分数为大约4%的氖气(Ne)和氦摩尔分数为大约1%的氦气(He)。工作流体可选地进一步包括氪摩尔分数大于零且小于大约1%的氪气(Kr)和氙摩尔分数大于零且小于大约1%的氙气(Xe)中的至少一种。工作流体基本上可选地由环境空气中可得的无毒化合物或元素气体构成。
控制系统可选地在能量储存运行期间保持保温矩阵或用于储存热能的工具的温度在大约900K至大约1500K。控制系统可额外或者可选地在能量存储运行期间保持保温矩阵或用于储存热能的工具的温度在大约2,500K以下。
接收的输入能量能包括电输入能量并且能量输入系统能包括将电输入能量转换为热能的输入能量转换系统。用于储存热能的工具或保温矩阵可选地具有小于大约1800K的最大操作温度。能量输出系统可选地被包括用于从保持热能的工具里或保温矩阵中以至多大约50千瓦每小时的速率持续至少12小时来恢复输出能量。这样操作用于储存热能的工具或保温矩阵可选地包括占有小于约2.5立方米体积的石墨核。输入能量可选地包括电输入能量,且能量输入系统可选地包括可将电输入能量转换为热能的电阻型转换系统。保持热能的工具或保温矩阵可选地包括石墨核,当保持热能的工具或保温矩阵被加热至温度大约为1200K时,可与能量输出系统合作从石墨核中以大约5千瓦每小时的速率持续至少12小时恢复输出能量。用于储存热能的工具或保温矩阵可选地包括占有小于约0.30立方米体积的石墨核。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能够提供一个或多个优势。例如,能量来源能被便利地从进入能源存在的形式转换或转移进入用于能量储存且随后恢复的所选媒介。存储操作可至少在最大发电速率和/或电输入或恢复速率的最大梯度(如变化速率)下执行。能量可被保留在存储系统内,并且减少,最小化或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基本消除泄露速率或其他损失。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获得较长时间的储存,从而为储存的能量提供更加灵活的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能够将储存的能量以最大速率和所需能量传递的阶梯速率转换或转移成为容易使用、转移或传送的实际应用所需的形式,例如,被所选的转换或转移设备物理性所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的安装、服务、操作、维修、移除和处理机制具有实用性,低成本并且对于周围人员或环境具有相对低的风险。
一些实施方案可以包括更新、恢复、回收等存储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组分的能力,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存储介质、工作流体、保护壳和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的组分和机制。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另外一个可能的优势在于安置能量储存系统在邻近的任何发电源,配电系统或网络,和能源使用位置的地方。储存能量的位置会影响产生、传输、和/或使用该能量的整体效率。并且考虑到日益增长的社会、政治等问题,关于能量项目的选址限制、对于能量储存系统的最大化选址的灵活性也是有益的。
本发明在此所描述的一个或更多变化的细节会在如下附图和说明书中得以阐明。本发明在此所描述的其他特征和优势也将在说明书和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中进行阐明。
附图说明
被纳入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所附附图显示此处公开的本发明的某些方面,并与说明书一起,帮助解释一些与所公开的实施方案有关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显示了说明能在电网中出现的特征的视图;
图2显示了说明能量储存系统特征的视图;
图3显示了说明能量储存方法的特征的流程图;
图4显示纳入了能量输入和能量输出系统的说明性实施例的能量储存系统的视图;
图5显示纳入了替代的能量输入和能量输出系统的说明性实施例的能量储存系统的视图;
图6显示了具有用于热转移棒或管的穿透孔的保温矩阵材料层;
图7显示了歧管装置的三维细节图;
图8显示了歧管装置的横截面细节图;
图9显示了保温矩阵和穿过其中的热转移管或棒的横截面图;
图10显示了具有多个分离的保温矩阵核的能量储存系统的实施例;
图11显示了具有压缩机泵和磁-等离子体动态热发生器的能量转换系统的实施例;
图12显示了具有压缩机泵和作为能量输入系统的磁-等离子体动态热发生器的能量转换储存的实施例;
图13显示纳入了能量储存系统的能量发生系统的视图;
图14显示纳入了单端互连歧管的能量储存系统的实施例;
图15A和图15B显示了单端互连歧管的细节图;
图16显示纳入了集成的电力填充和排放机制的能量储存系统;
图17显示纳入了结合的加热和冷却方法各方面的能量储存系统;
图18为显示了绝热厚度和理论操作温度之间关系的图表。
在实践时,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结构,特征或元素。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在电网系统100中的说明性特征,其中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可用来产生有利的影响。可以是任何类型发电站的发电源102,如例如太阳能、风能或其他任意规模的可再生能量装置;矿物燃料、核能、或其他类型的任意规模的发电厂或其他任意类型的电能或其他电源,可通过在某些情况下可包括将生产电压转化为传输电压的升压变压器的第一输电变电站104与一个或多个可以是输电网一部分的输电线106连接。输电网也可能括第二输电变电站110,以例如从传输电压提供电压降压。电力可被传输给通常使用降压电压的电力的工业用户112,和/或在进一步通过配电站120的变压器降低电压后传输给商业用户114和住宅用户116。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中,纳入了在此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能量储存方法可以被用在电网系统100内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如图1所示。例如,联合发电源102的第一输电变电站104能包括所述能量储存系统,以为电网的大部分区域提供负载均衡机制,其可允许发电站在较高效率峰值或近峰值输出水平下运行。以此方式,发电厂可被设计具有由总的整体时间能量输出所控制的发电能力,而不是可能在仅是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或其他周期的一小段时间内发生的峰值需求所控制的发电能力。从而多余的热能在能量需求小于发电源102峰值能量产生速度的时间段内被储存,随后在能量需求超过发电源102峰值能量产生的时间段内恢复。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输电变电站110或者一个或多个配电站120能包括能够提供从一个或多个不连续的来源接受能量输入并转换所述能量输入为可分配电力的能力,例如以提供能包括但不局限于负载均衡、改善的电力质量、基底负载发电,电力备用能力(如用于商业,工业,或甚至住宅应用)等优势的能量储存系统。将具有一个或多个在此所描述的特征的系统安置在接近能量使用位置为有利地使用提供多个选择,包括但不局限于本地使用从储存系统中得到的“余热”用于其他有利用途,以及热和电系统结合的可能性或对于电力用户现场电力联产的能力(例如,使用可再生能源,本地发电能力,等等)。
如图2所示,符合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的能量储存系统200可通常包括包含在保护壳204中的保温矩阵202,此保护壳204能具有一个或多个绝热层来减少从能量储存系统通过保护壳204的壁或容器表面逃逸到环境中的热的量。工作流体206也存在于保护壳内而且至少部分时期直接接触保温矩阵202。能量储存系统200能包括一个或多个能量输入系统或设备210来从能量源212传递能量并通过保温矩阵202和工作流体206的至少一个以热的形式来保留。能量储存系统200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能量恢复系统或设备214来从保温矩阵202和工作流体206的至少一个中提取热能,并且以热能形式传递或者转换为恢复的热能来满足一个或多个能量需求216。为了有助于使用包含在保护壳204内并具有在期望达到的高温下可能未完全惰性的一种或多种成份的工作流体206,能量储存系统200也可包括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220,其可以移除或者减少存在的或形成于工作流体内的氧化物和/或其他活性化合物或原子的浓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220可包括能从工作流体206中移除活性成份的过滤介质222。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能量储存系统可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安置于保护壳204外部的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220,例如以通过具有输出导管224和返回导管226的导管回路接收来自保护壳204内部的工作流体206。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输出导管可包括热交换器系统230或穿过热交换器系统230以从由输出导管224输出的工作流体206中提取热量,来保证在工作流体206处从工作流体206中有效地移除活性成份(例如由具有过滤介质222的过滤)的合适的温度下。也可使用冷却工作流体(为了通过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220有效移除活性物质如果必要的话)的替代方法,包括但不局限于下面更详细讨论的那些。例如,在有用的能量通过一种或多种能量恢复系统或设备214从热交换流体206中被提取后,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220可被纳入来自一个或多个能量恢复系统或设备214的低温工作流体206或接收来自一个或多个能量恢复系统或设备214的低温工作流体206。
图3显示说明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所列出的一种或多种方法特征的流程图300。在302,能量储存系统200能接收输入能量。在304,能量储存系统200的保温矩阵202和工作流体206保留作为热能的输入能量。保温矩阵202和至少一些工作流体206可被包含在能量储存系统200的保护壳204内。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保温矩阵202包括与工作流体206接触的碳的同素异形体,如下更详细的讨论。在306,工作流体206可选地由使用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220进行处理来移除工作流体206中的活性化合物。在310,输出能量可自能量储存系统200中传递,例如至少部分地满足能量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保温矩阵202可包括碳的同素异形体,如石墨、碳纳米管、富勒烯、掺杂金刚石、结合了硅或氮的化合物(如氮化物)等,以及其他具有高温,高稳定性结构的碳和无碳材料。纯的或基本上纯的石墨,与其他许多碳的同素异形体一样,具有极高的熔点,或极高的三(气、液或固)点温度以及在高温(如温度高于4000K)下特别稳定(例如相对化学非活性)。包括石墨的绝大多数碳的形态也表现出高于平均的随温度增加而值增加的恒压和恒体积热容(CP和CV),反过来由于温度随着额外热能的储存而增加,又增加一定石墨质量的总的可用能量储存能力。石墨另外具有非常低的热膨胀系数,使得其成为可用于在非常大的温度范围内运行的理想工作物质。这些特征,以及相对丰富的量及其相应的低成本,使得石墨成为在合理的热存储系统内使用的令人满意的材料,如本文所述的那些。工业级石墨价格便宜且可方便地纯化去灰,从而产生能用来以有利地可改变某些大块石墨热转移特征的多孔结构。石墨可被开采或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结构的块状,从而使用已知的方法和如本文所述那些使石墨平面垂直于输入或输出气流。多个石墨块可被小心组装用于安装进入较大的层内。
石墨和其他碳的同素异形体的高可用热储存温度能够令使用的热发动机达到非常高的卡诺效率。由于认识到需要在高温下在氦或氦-氙气体环境中保持石墨来提供高效热转移而在很长时间段内没有不需要的石墨退化或不与在热转移系统或过程中所使用的其他材料化学反应,石墨已很少使用在在商业可行规模上的明显的热储存应用。在极高的温度下碳能够储存最大量的能量这种考虑是非常正确的。包括完全或大体上是氦气或氦氙混合物的气体的产生和维护是非常昂贵的。
在极高的温度下,各种保护材料、不纯石墨、甚至异常稳定的气体如惰性气体和氮气等之间的化学反应可能产生潜在的毒性和/或活性或化学性质不稳定的化合物。例如,在大约3000K温度下氮气开始从双原子N2分子分解成单个原子并当在高温且存在石墨或其他碳材料时随后产生各种各样的带电离子和自由基以及各种氰基型化合物。当与氧化剂接触时,这种化合物能够具有毒性并有潜在爆炸性。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能量储存系统能在温度等于或低于大约2500K时有利地操作来减少上述提及的形态或其他活性化合物。使用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使用所述温度可达到可接受的高卡诺效率。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包括多成分工作流体206的使用。此工作流体206能包括基于一种或多种氮气和氩气以及任选地包括一种或多种在空气中可得的其他常见惰性气体(如氖气、氦气、氪气、氙气等等)的混合物,且与以前使用的氦氙混合物相比并可能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显著降低交换温差,已发现惰性气体的加入在热交换器壁上通过Rayleigh-Benard对流提高摄入和输出热能的过程。氮、氩和一些痕量惰性气体能够通过一系列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分离和随后的洗涤和过滤过程有效地从空气移除或大体移除水、二氧化碳、氧、和其他不需要的气体来提取。气体提取设备可以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共同使用来提供对工作流体206的原位的生产和补充,这是对工作流体成份通过工作流体线圈有缺陷的结构时以及自然扩散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避免损失进行补偿的有利办法,特别是对于低分子或原子重量的气体如氦气、氖气等等。
符合本发明一些实施方案,加入少量的非放射性惰性气体到工作流体206可提供多个优势。例如,具有范围广泛的具有宽原子质谱且也具有量子电子轨道激发态(对于理想气体,热由平移、旋转和振动量子保持)和能量的元素和分子气体的工作流体206,当分子或原子与固体材料例如保温矩阵202、其他金属表面、混合等离子体表面、石墨扩散球等等碰撞时,可有助于能量转移态的几乎连续范围。含有各种经历Penning电离过程的气体的工作流体206能够在各种气体之间经历非常有效和快速的热转移,特别是当通过等离子体加热技术应用时,如下文详细描述。在此所描述的一种或多种惰性气体的存在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在平移、旋转和振动模式的量子激发态,有助于热能的转移和气体间的刺激和加热,与所发现的Penning电离效应相似。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工作流体能够包括下述成份:摩尔分数为大约50%的氮气(N2)、摩尔分数为大约45%的氩气(Ar),摩尔分数为大约4%的氖气(Ne)和摩尔分数为大约1%的氦气(He)。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工作流体206能够包括下述成份:氮摩尔分数为大约35%或更多的氮气(N2)、氩摩尔分数为大约35%或更多的氩气(Ar)和氖摩尔分数为大约2%或更多的氖气(Ne)。已发现加入至少痕量的氪气(Kr)和氙气(Xe)能够产生有利影响。因此,在此所描述的每个工作流体的实施方案可选地包括小于大约1%的非零摩尔分数的氪气和氙气中的一种或两种。即使加入少量的高原子量的惰性气体可对工作流体的平均分子量产生重大影响,可有助于提供大范围的热转移能力。
能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过滤系统(引入工作流体206与过滤介质222如活性木炭、活性碳等等接触)的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220能够移除或基本上减少活性化合物、有毒化合物和在工作流体206内的其他污染物的浓度。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220可在能量储存系统200的例行操作期间动态地清洁活性或其他不需要的化合物,来捕捉或显现能量储存系统200在高热下操作所释放或产生的惰性杂质。贯穿本发明的所有内容,术语“活性化合物”本意一般是指具有活性、氧化性、有毒的、爆炸的、或其他除非特别注明或在该术语使用的范围内明确规范的不所需特征的化合物或单个原子。例如,氢原子或氢分子,倾向于与石墨反应形成可减少含碳保温矩阵如石墨等的热转移特征并可污染工作流体206的碳氢化合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活性木炭、活性碳或其他吸附材料可作为有用的过滤介质222用于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220中以吸附和/或吸收各种化学基团。活性木炭或活性碳可以有效去除某些杂质,即使在比相对常见的周围环境升高的操作温度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活性化合物的移除可由降低被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220处理的流体的温度得到提高。活性木炭和活性碳表征于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和潜在的用于成键的范德华力。高度无定形碳的常见特征在于其具有低导热性和低导电性。这两种性质可由压力的压缩或变化来调节,例如影响化合物移除系统的吸收特征。用于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2220的其他选择可包括但不局限于,化学清洗系统,例如使用活性或催化性吸附剂的那些或被设计与来自工作流体206的无需的活性化合物反应并将其移除或转化的气相或液相反应剂的注入。
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220可被纳入到能量储存系统200内,使得从工作流体206内清洗或移除活性化合物或减少活性化合物浓度并非同时地在工作流体206整个体积内进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220在降低的温度下可处理相对小部分的工作流体206。工作流体206从而能被连续地清洗少量成功处理,而不干预其主要功能或产生热转移回路或能量储存系统200其他可选方面的额外的阻抗,如下文详细描述。
符合与此处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能量储存系统的实施方案,可包括潜在的极端数量的以热能储存的能量。因此重要的是,该保护方法能够安全限制高热能负载向环境的运输。因此,可以有利于通过多余的材料使保温矩阵202和/或工作流体206与外部环境绝热和/或分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保护壳204能包括至少部分是耐火材料形成的内层,至少部分结构材料形成的外层以及插入到内层和外层之间的绝热层。
内层可形成保温矩阵材料(如石墨)的一个或多个核的直接外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也包括如玻璃碳、碳化硅、强结构无定形或类似无定形的碳结构、氮化硼、碳制成的高温气凝胶和相关的复合物的材料和具有一个或多个如耐高温,高强度,低孔隙度等特点的类似材料,作为用于工作流体206的有效保留隔层且也作为热隔板来减少工作流体206中和保温矩阵中的热转移到保护壳204的其它层以及外部环境中。内层可压缩工作流体的输入流穿过保温矩阵202,因而在径向方向(例如,垂直于工作流体流穿过保温矩阵202的方向)有利地相对无孔。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玻璃碳的使用能允许保温矩阵202的核以相对便宜的隔热材料作为内衬。在石墨或类似的保温矩阵202的情况下,玻璃碳能提供高强度、低热膨胀系数和一些热传导性的类似的操作特点,由于其寿命真实模拟了保温矩阵材料本身的那些。碳化硅能形成对于工作流体206的自由流动高阻抗的隔板作为热输入回路(详见下文)的一部分,并能够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使用实现保温矩阵202的均匀加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将氮化硼与另一种材料(如例如碳纤维支撑基体)结合来提高氮化硼内层的结构强度。
用于绝热层的适合材料可以包括,相对厚的微孔碳毡、碳泡沫、石墨、或其它高强度的可耐高温并允许以热通量形式存在的核心能量慢慢退出经济上可行的耐火材料。由于此隔板的大部分本质性能,其可是轻的并可廉价的生产和安装。碳基物质如石墨和碳泡沫或碳毡通常在较大压力范围内有近于4000K的三相点,并且在储存容器的材料无需具有可能失败的倾向的广泛且昂贵的容器冷却系统而在能承受的实际温度下保持固态。如本文所述的绝热材料以及结构或功能等同物可以用来在有助于与保温矩阵202之间相互进行有效热转移的各种压力下容纳工作流体206,且在符合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能量恢复过程中与一个或多个热发动机或发电机进行热转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操作压力为大约0.1巴至20巴绝对压力。
绝热层可选地包括多于一个的层,且可选地是不同材料。例如,绝热层也可包括标准炉材料如“高岭棉”制成的二级耐火热隔板,可承受几乎最高的核心温度。为了额外的安全,低温玻璃棉或类似的柔性垫可以加入绝热体内层的外侧,来填满绝热内层和保护壳204外层之间的任何缝隙。除了插入在内层和外层间之间的绝热层,额外的绝缘和/或化学惰性材料可以层放在保护壳204外侧来降低外层的结构保护材料的成本和毒性,和/或保护保护壳204免受环境的损害(例如腐蚀或其他化学侵害、物理伤害等等)。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一个或两个内层和绝热层可具有保护和绝热能力。结构性强的无定形或类似无定形碳结构可提供多孔耐火绝热材料。这种材料的例子包括但不仅限于,碳毡、泡沫炭、或其他类似材料如混合木屑的碳纤维或用于通过厌氧加热到大约1200K的较高的温度使得绝热物完全碳化来形成无定形碳的其他适合的轻质起始材料。由于其本身是高度绝热材料的无定形碳的存在,能够以由于碳纤维和微孔室的存在而具有高强度的方式形成材料。微孔(例如,孔直径为大约1至3微米或更小)可限制工作流体206的平均自由程,因而变成了较差的热导体且随着本身温度下降导热性随之逐渐失去。通常,较小的孔导致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缩短,从而提高绝缘性能。
耐火绝热材料的使用不仅可以限制任何使用高温所造成的损伤,也可限制正常热量逃逸到环境中(如热力学所要求的)。事实上,绝热材料可以作为还会限制高温储能的自放热速率的高价值阻热器使用。
无定形碳或相关的结构材料例如无定形氮化硼的使用,能够显著降低必要的耐火绝热材料的成本,而同时能承受与用在保温矩阵202内的石墨或其他碳同素异形体同一规模的高操作温度。无定形碳可具有与碳化硅、玻璃碳、石墨等等相似的膨胀系数,使得其可理想的在绝热材料可以承受的较宽温度范围内使用。
外层可以包括结构上且环境上耐用材料的最后隔板,如例如不锈钢等。外层能够保证内层的物理完整性,也为工作流体206的泄漏提供了隔板。任何传感器、控制、外部管道和其他需要插入到保护壳202内部的物体可由抗高温并能形成气体防渗密封的材料制成。其他能够用在外层的材料可包括,但不局限于,例如,具有烤在其上的绝热“涂料”的标准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这种涂料可以被也作为用于运输和装卸的冲击保护物的绝热泡沫覆盖。
符合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保护壳204的外层可由一种或多种金属或合金制成。例如,可用的钢、镍、钒、铬、钛、钨或类似物等的合金可显示出适当的强度和熔点来承受完全暴露在如在此所述的保温矩阵202工作温度范围的低端的温度下。如果由所述合金制成的保护壳204的外层进一步由低热通量绝热体内衬并由非活性气体如氩气对流冷却,保护壳204预计具有大约20至大约40年的运行寿命,使得其作为介质可实用地储存大量能量且经济地最小化服务。可以采取类似的措施用于互连的管道、泵、压缩机、阀门和热交换器来提供与众不同的运行寿命和运行安全。
如上所述的包括提供了连续阶段的被动热绝热体的层状保护壳204的能量储存系统,可提供有效的失败安全机制用于阻止如在紧急制动过程中的危险状况的产生。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可被设计并操作从而使得用于正常操作的非主动冷却是必须的。进一步地,由于工作流体206可只包括通常在环境空气中可得的化合物来使用,在保护壳204内的破裂很可能导致仅来自窒息(例如由于氧气的排除)的危险情况,或来自导致使含氧空气与高温保温矩阵202接触的保护壳204或工作流体循环系统的基本破裂的危险情况。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保温矩阵的石墨和/或其它含碳同素异形体的点燃。然而,如本发明在此所描述的能量储存系统通常在(除非在保护壳204的全部结构破裂的情况下,以期最小化大量含氧空气的入侵)升高的正面的内压下运行。在含碳保温矩阵材料的点燃情况下,除了在封闭的空间内有非常高的浓度的情况以外,大多数燃烧副产物(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尘等等)有可能相对良性或至少没有急性或慢性毒性。使用了一系列的耐火材料或其他高耐热性材料的保护壳204层状结构可使这种加热的工作流体逃逸和含氧的空气入侵最小化。此特征能够为这种破裂提供被动的保护,且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允许系统被动关闭,包括控制系统的电力的完全丧失。
在正常操作期间,符合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能量系统可能需要从完全断电状态(黑启动)下开始或关闭至完全断电状态用于维护。用于能量储存系统的控制系统提供可确保启动和关闭过程不会如此迅速发生以至于导致对于装置和系统成份的热冲击的结果。此热冲击可能导致一个或多个系统组件的提前失效。在一些实施方案的普通操作中,能量输入系统210的热交换器特征可既用于开始加热又用于关闭冷却。在热交换器被来自保护壳204内部的工作流体206通过一种或多种流体传递回路或线路供给的情况下,一种或多种流体传递回路内的工作流体206直接与最大能量储存和温度存在的保温矩阵202接触。在一些实施方案排除能量至非储能状态可以通过使用冷却热交换器在短时间内完成,或者替代地能够允许系统在较长时间内被动地自我放电。
循环系统,如符合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的能量储存系统,通常经历承受以热冲击、振动、摩擦、扩散、化学反应和降解最初形成的材料直到其整个循环系统或组分需要维护或更换的许多其他相关的力的形式的磨损。当成本不再有效的维持系统在安全和有效的方式下运行时,系统即被宣布达到报废且需要更换或再生。绝大多数现代机械通常的目标是在基于成本和风险分析基础上延长机械预期寿命周期为可能长的时期。然而,当此体系最终退休,需要清理的大量物质为一个或多个同素异形体形式的碳。这种材料对于正常清理来说一般是相当安全的(例如不作为危险废物)。相似地,此系统的其他组分可采用无毒的金属,陶瓷材料等等来制造。因此正常清理这些材料几乎没有危险,其中许多还可能全部或部分可修正用来回收。
再参考图2,能量储存系统200能够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力输入系统210。能量储存系统200的保温矩阵202通常以热的形式保留能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被能量储存系统200储存的输入能量的传递可能通过直接提供热能至保温矩阵202和工作流体206一方或双方来进行。例如,一种或多种热转移棒或管可以定向穿过被包含在保护壳204内部的容积作为从高温热源传递热至工作流体206和/或保温矩阵202的热交换器使用。另外或此外,热交换能够发生在保护壳204外部,例如通过使工作流体206在保护壳204内部至热交换器外部循环的流体线路。例如,输入能量至保温矩阵202的引导能够间接穿过工作流体气体来利用所需的任何热源包括地热、太阳能、或燃烧等而不首先转换成电形式的能量来执行。
如果现有的或新的热源和工作发电系统与能量储存系统不为一体,基本上为任何形式的输入能量都能高率转换成热并转移至保温矩阵202。一种提供输入能量的方法是通过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和热泵“增加”热能源至高温。符合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是通过使用电至热转换系统使电能至高温热能转换,如例如电阻加热元件或其他热传导或辐射元件或其中一个或多个感应元件通过磁场的产生来加热的感应加热系统。例如,如果保温矩阵202包括石墨,石墨中的石墨烯板能够通过使用振荡磁场的感应能量转移而被加热。
一种添加输入能量至保温矩阵202的方法可以通过传递进入的电能至保温矩阵202来直接加热保温矩阵202。对于使用石墨作为保温矩阵202的系统来说,一种能量输入方法能够利用石墨的各向异性性能通过使用附加接触石墨核相对的两侧或两端来通过电阻加热材料。其他具有类似的导电性能的保温矩阵材料可以以类似的方式被加热。
添加输入能量的一个替代方法可以使用等离子体和气体之间快速和简便的热传递。当气体和等离子体在容器中同时存在,它们在恒温下迅速达到平衡。相比之下,流体和固体之间的热转移,包括如气体及其混合物的流体可以相对缓慢。因此,既可以在保护壳内部或是在外部的等离子体腔室中,可以热力学有利地激发工作流体206进入等离子状态,并且允许等离子体-气体热转移至工作流体206上来以极高的效率迅速产生高温均匀混合物。如果保护壳204或其他保护特征(例如管装物、管子等等)是具有非常低的热转移速率的固体,几乎全部进入的等离子产生的能量以热的形式被保留在工作流体206内,导致在相对较短的距离内非常有效的和高功率通量(大约几千瓦)的转移方法,特别是从电至热的形式。
当等离子体离子与不带电的气体产生碰撞,可以有施加于整个气体上的净力,导致电-磁-流体泵效果。因此,工作流体206在具有开口端(但仍封闭回路)的保护壳204、外部等离子体腔室、或其他保护特征内既可均匀加热又可同时在同一方向被泵送,其泵送方向跟随离子回旋元件。氮气体已被发现有效的淬灭等离子体“火焰”并迅速传播转移的热至保留的气体内。
再参考图2,能量储存系统2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力输出系统214。为了存储于能量储存系统内的热能的作为电力来分配,必须使用一个或多个方法将热能转换为电力。此外,如果是对于热能的能量需求,这种能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输送,例如通过包括工作流体206流的热转换器或含有一定体积的工作流体206的静态容器。为了从储存中恢复以热的形式的热能,流体热转换器能够用来自保温矩阵202运输能源到外部来转换成适当的有用的能源形式。在某些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中可以采用机械发电机,例如蒸汽动力涡轮、斯特灵循环发动机、布雷顿循环发动机等等。布雷顿循环涡轮及相关热发动机能够在“封闭回路”循环中被构造并操作,以使得工作流体206孤立于周围环境并且可以在任何所需的水平加压,包括低于大气。
作为达到高操作温度(例如,约2500K)的能力的结果,如本文所述的能量储存系统能够与几乎所有现有的常规发电厂的发电机械结合来使用,从而通过重新使用它们最昂贵的组件,包括现有的与配电网的连接,使它们转换或扩展成为可再生能量储存设施。高卡诺效率热机可结合到能量储存系统上来产生有用的工作或能量,特别是在预先存在的生成设备未存在或未并入的地方。
能量储存系统,与现有的热循环转化系统结合使用来产生有用的能量时,可以具有相当低的成本。如果这样的系统已在使用,那么储存在保护壳204内的热能可通过作为简单的热电容来模拟热循环的热端温度并延长发生器的运行时间段以扩展热循环系统。如果热循环使用与作为保温矩阵202的石墨材料或其他材料不兼容的工作流体,那么一套高效换热器能够被用来将如本文所述的保温矩阵202和工作流体206安装到热循环系统上,在热进出保温矩阵202的往返转移间具有很小的效率损失。
如果在已存在的热系统的热源温度和系统的优化发生温度之间存在差异,那么能量可以被储存到两点间较热的一点,并且可利用所需要的热交换器或节约装置(用于比发生器温度更热的来源温度)或热泵或过热器(用于比发生器温度更冷的来源温度)来达到发生器的入门温度。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部分“排放”冷工作流体可以循环返回来与热工作流体一起混合,例如使用可变控制结合阀门或类似物,以在输入至热发动机或其他热-电转换技术时得到恒定热源温度。
此处所述的热能储存通常也能用在任何或每个同时发电的热能级或与循环发生系统结合成一体用于热转换为有用的电能。余热(如超过室温或所述系统的最低运行冷却温度的出口温度能量)能够被用于其他衍生用途如加热饮用水或居住地或工作室。
在任何基于热循环的系统中最重要的挑战是,在不同相材料如固-气、固-液、液-气或三相点共存材料之间的热能转移。一般来说是有利的是,例如,如果热交换器歧管内于歧管两侧进入的不同温度流体之间的热转换是容易的,而同时不允许或基本不允许任一流体与另一种混合的物理转移。此特征和组成也有利地限制了可能阻碍流体循环的大体上是固体或粘性材料的形成,无论从工作流体和热交换器壁之间或之内的相位变化或化学反应方面。
相反地,对于管道、容器等材料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可有利地重新配置由流体保留的热以在其内部具有低热通量的固体内衬从而避免将积累的热量转移至其周边环境。此特征可以防止或减少热损失和防止工作保护材料的化学或物理变化。此管道、容器等等也可以有利地限制以任何可察觉的速率流体或其他材料进入或离开它们的壁的物理转移。
包含工作流体的相变或等温压缩或膨胀的蒸发、冷凝和隔热循环也是容纳压力和/或体积变化同时包含与环境物理隔离的工作流体206的设备。热能够通过独立于与工作流体206所运行的方法的围阻墙(containing wall)来转移或保留,从而致使对正确通过所需的工作热循环的启动,运行和停止将保持完整的和功能的容器进行适当选择。容器也能有利地隔绝工作流体206与外界的相互物理传递使其安全和有效。
热和工作具有相同的测量单位,促进热发动机和热泵的使用来将一种能量转化成为另一种。热效率被发动机或泵入口和出口温度之间的不同所限制,同样被热力学第二定律所限制。为了达到高的热效率,可有利地使得有效的进口和出口的之间具有尽可能大的温度差,并使用热转换装置使得其等温和隔热(可逆绝热过程)部分的用于工作循环的热得到最佳利用。
卡诺循环发动机的效率,如上所述,是高温参考(也被称为“热点”)和低温度参考(也被称为“冷点”)之间的差异的函数。用于不同热点温度和通常可用的冷点温度的理论卡诺效率归纳在表1里:
表1:理论卡诺效率:
热点(°K)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2400
卡诺效率 % % % % % % %
280°K Geo低 53 69 77 81 84 87 88
285°K Geo高 52 68 76 81 84 86 88
293°K空气低 52 67 75 80 84 86 88
373°K空气高 38 58 69 75 79 82 84
如表所示,在热储存温度被认为是安全的住宅或高人口密度区域处,对于低于大约1000K热进入点温度和高于室温的冷出口点温度来说,或者对于直接储存太阳热能(大约在450K至820K之间)的使用来说,热转换效率能够大幅变化。
与在电子变压器中用来改变电压的技术类似的热能的递升和递降技术能够使用热泵和类似的变体来完成。例如,两个分隔的热交换器和可选地包括浓缩/蒸发或吸附(或吸收)/蒸发气体的工作流体。通过说明的方式,通过连续(例如涡轮)或周期(例如活塞)泵送机制,气体可被压缩进入在比压缩气体低的温度下传递热到媒介的一个(热)热交换器。当可能被浓缩的压缩气体进入到第二(冷)热交换器时,气体穿过狭缝或毛细管并膨胀,冷却随后在热交换器处接收从第二媒介驱逐出的热的流体。任何由热泵本身完成的机械工作可通过摩擦或其他方法变成热并应用到第一或“热”热交换器从而使热泵通过从完成的工作中排出热到第一媒介更为有效。此原理的许多变体均可用并符合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包括但不局限于Peltier堆,Hilsch涡流管,和利用物质其他物理性质来优先地单方向传递热的其他技术。当“热”媒介和“冷”媒介进行交换,泵变成发生器并产生工作。
这里描述的方法和系统排不除热发生器冷端的“余热”对电发生器子系统的应用。尝试了传统上与结合的热和电能(CHP)相关的任何选择和可能所有选择,使用低等级热发动机的热电联产,或任何其他使用余热至冷、热或其他将此能量用于有用目的的方法的多种选择。真实的是对于任何住宅,商业和工业的扩张而言提高了发明的整个储存效率。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余热可驱动吸附式制冷机来降低用于建筑的HVAC电负荷并从而减少整体对于用于建筑的电能的需求。余热也能在多个阶段被纳入公共发电,以同样增加了热能到电能转换过程的整体效率。
一般来说,由于热媒介一般应比第一交换器的温度低,且冷媒介应比第二热交换器的温度高,实际的限制在于能使用热泵实现的大规模温度差。可得到的两个热交换器温度因而通常可能被压力差和交换流体的性质限制。然而,压力差和交换流体的选择可为所需的每一个递升或递降温度差而变化,因此串联的多个热泵可得到非常宽范围的总温度差。这种热泵/发动机的使用可以提高能量储存系统的效率,特别是使用在此所述的碳同素异形体的能量储存系统,由于这些材料的碳同素异形体的热储存能力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升高。如果能量的进入源已不在所需的储存温度下,那么可利用热泵来提高源媒介温度至高于目标储存温度以达到这个目标。
图4至图17显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能与能量储存系统连接使用的能量输入系统210和能量输出系统214的说明性实施例的特征。除根据下文讨论的参考各种互排斥的或不兼容的说明性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这些特征的任意组合。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能包括双重独立操作工作逆流-流体热转移回路,每个回路可在不同质量转移速率下被压缩并循环。双重流体热转移回路通常不被用在大量高温储存中,并通常具体地利用改变工作流体密度和速度作为对热能转移速率的首要控制机制来间接驱动热转移过程。利用独立的回路的优势能包括以基本上不同的速率和操作压力来从能量储存系统200中填充和提取的能力,从而允许每个回路效率分别地最优化。能量源402以热能或者电能的形式提供被能量储存系统400储存的输入能量。能包括一个或多个热吸收或热交换系统,热发生器(如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等的能量输入系统210,能接收来自能量源402的输入能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能量输入系统210可以通过从在保护壳204内输入流体的输入流体膨胀单元406运输能量输入流体的能量输入热转移回路404与包含在保护壳204内的保温矩阵202相连接。能量输入流体能具有符合如上关于对工作流体所描述的组成。
能量输入热转移回路404能包括管道、导管、阀门、连接器、压力容器,和必要的类似物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在位于包含在保护壳204内部的保温矩阵202和能量输入系统210之间的封闭回路内传递能量输入流体。如图4所示,能量输入热转移回路404使膨胀的能量输入流体与能量输入系统210的热吸收或热交换系统、热发生器等接触,在此处能量输入流体在返回输入流体压缩单元408前吸收热,以重新压缩用来返回保护壳204的能量输入流体。能量输入热转移回路404也能包括连接器、阀门、管道、导管等,使得与能在能量输入热转移回路404内提供所需的压力平衡来保证最佳能量转移的第一适应压力储藏器410交换能量输入流体。例如,第一适应压力储藏器410能包括允许在可变温度下调节热交换的可变压力容器。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利用更高的压力来达到对更高传热特性的要求。图4显示了位于能量输入系统210和使能量输入流体返回至保护壳204的输入流体压缩单元408之间的第一适应压力储藏器41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能有利地安置第一适应压力储藏器410位于能量输入热转移回路404上,在此位置能量输入流体的温度较低,例如在能量通过能量输入系统210被添加到能量输入流体之前。
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合本文其他地方所讨论的活性化合物去除系统220的活性炭过滤器或其他特征的第一流体清洁系统412,能被安置在例如附近或毗邻第一适应压力储藏器410的能量输入热转移回路404上,以能够连续或周期地从工作流体中移除不需要的活性化合物。由于活性化合物的去除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可以在较低温度下更有效地运行,能有利地沿着能量输入热转移回路404安置第一流体清洁系统412,在此位置其经历尽可能低的能量输入流体温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能包括冷却系统来进一步降低能量输入流体的温度至第一流体清洁系统412所暴露的温度。
能量输出热转移回路414能使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也可包括符合上文对于工作流体206的描述的流体组合物的能量输出流体流至可以是电力能源发生系统416、热力发动机等从能量输出流体提取热量用于转换为电力和/或执行其他有用的功能、工作等的发电系统416中。发电系统416可选地包括热交换器420来隔离能量输出流体与发电系统416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例如另一热转移流体)。能量输出热转移回路414能包括对传递能量输出流体进入位于保留在保护壳204内的保温矩阵202和热交换器420或其他发电系统416的组件之间的封闭线路中的管道、导管、阀门、连接器、压力容器等的一个或多个。
能量输出热转移回路414能接收来自输出流体压缩单元422的压缩的能量输出流体,例如在能量输出流体吸收了一个或多个斯特灵再生器管内部的热之后,该管穿过、接近、包围在保护壳204内的保温矩阵202中的热材料,并能通过产生流体膨胀单元424返回能量输出流体。能量输出热转移回路414能包括连接器、阀门、管道、导管等,使得与能在能量输出热转移回路414内提供所需的压力平衡来保证最佳能量转移的第二适应压力储藏器426交换能量输出流体。例如,第二适应压力储藏器426能包括允许热交换在可变温度下调节的可变压力容器。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应用更高的压力来达到对更高传热特性的要求。图4显示了位于输出流体压缩单元422和热交换器420或发电系统416的其他组件之间的第二适应压力储藏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能有利地安置第二适应压力储藏器426位于能量输出流体的温度较低处的能量输出热转移回路414上,例如在通过热交换器420或发电系统416的其他组件来从能量输出流体中交换或移除能量之后。
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合本文其他地方所讨论的活性化合物去除系统220的活性炭过滤器或其他特征的第二流体清洁系统428,能被安置在例如附近或毗邻第二适应压力储藏器426的能量输出热转移回路414上,以能够连续或周期地从工作流体中移除不需要的活性化合物。如上所述,能有利地沿着能量输入热转移回路414安置第二流体清洁系统428,在此位置其经历尽可能低的能量输出流体温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能包括冷却系统来进一步降低能量输入流体的温度至第二流体清洁系统428所暴露的温度。
能量输出热转移回路414能与在通往热交换器420或发电系统416的其他组件途中与第二适应压力储藏器426交换能量输出流体。热交换器420能够接收收集在上歧管内(例如产生流体压缩单元422)并使用第二适应压力储藏器426加压来匹配当前操作热传递速率的能量输出流体(如生成气体)的气体。加压的热转移气体能进入可选的热交换器420来传递热至另一个热转移流体中,例如取决于所使用的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为锅炉的发动机212的类型所产生的饱和蒸汽中。
发电系统416能够提供能量以满足全部或部分能源需求430,还可以被安装上能够显示出用于运行发电系统416的热发动机的参考性低操作温度的热回收系统、冷却、散热片等等432。发电系统416可以是传统的气体单一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使用与能量输入流体隔离的能量输出流体允许热能以从零至发动机操作能力允许的最大值的任意量移除,并且独立于能量自能量输入热转移回路404添加至保温矩阵202的速率。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能量输出流体热转移回路和能量输入热转移回路能够被完全分离且能量输出流体和能量输入流体之间没有混合。在替代的实施方案中,可能使用相同的工作流体来执行能量输入和能量输出功能。
不同的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能够被用在第一流体清洁系统412和第二清洁系统428内。例如,在图4的系统400中,第一流体清洁系统412负责处理的能量输入流体能够包括由降解或能量输入流体与保温矩阵202内的碳质材料在高温下(如900K以上,在900K到1500K范围内,在900K和2500K之间,大于2500K等)的其他反应所产生的活性化合物。由此过程所产生的污染物与能量输出流体与热交换器结构和/或发电系统416的其他组件的高温反应所产生的污染物可能在组成、反应性、稳定性等有所不同。
图5显示了描述符合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的特征的能量储存系统500。能量储存系统500包括与含在保护壳204内的保温矩阵202直接接触的能量输入流体。如图5所示的保护壳204包括外层502、绝热层504和耐火材料内层506,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是圆柱体形状且具有半球形或弯曲的端盖508。非限制性实施例的圆柱形的构造能够为保护壳提供有益的内容积与比表面面积比率,在热能量自能量储存系统502进或出的限制点内有所帮助。
分别向保护壳204传送能量输入流体和自保护壳204中移除能量输入流体的上歧管510和下歧管512能够为能量输入热转移回路514服务。能够为保温矩阵提供一系列保温矩阵材料的堆积层(如石墨或其他碳的同素异形体)。保护壳204和能量输入热转移回路514的组件可以形成封闭回路,来将能量输入流体与保护壳204和系统500的其他组件的周围环境隔离。一个或多个安全泄压阀(未显示)可以包括在保护壳204和/或能量输入热转移回路514上。
能量输出热转移回路516能够通过能量输出系统214传递能量输出流体。能量输出流体能够与能量输入流体206隔离,并且一方或双方能够具有与以上所讨论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的工作流体类似的组分。下歧管512也能够通过单独的流动路径与能量输出热转移回路516连通来返回能量输出流体至保护壳204内并能与一系列穿过保温矩阵202的热转移管或棒520连通,且引导能量输出流体至还包括与能量输入热转移回路514隔离的能量输出热转移回路516的流动路径的上歧管510内。当能量输出流体穿过下歧管512和上歧管510之间的热转移管或棒520时能够从保温矩阵202中吸收热并传递此吸收热量至能量输出系统214。如果能量输入流体和能量输出流体之间的压力差相对较小,热转移管或棒520能够具有相对薄的壁,而不需要很大的结构强度。一个或多个安全泄压阀(未显示)可被包括在能量输出热转移回路516上。
图6显示了具有用于热转移管或棒520的贯通孔602的保温矩阵材料的层600的实施例。层600能包括装配在可选地在托盘或容器内的保温矩阵材料的多个块状物或其他片材。多个容器可以设计为与相邻的容器的自我调整以使多层保温矩阵202易于加工。对于石墨或其他一些各向异性材料来说,所述块状物可以以很大程度上共面排列沿单个石墨盘的轴向为方向,例如垂直于与热转移管或棒520平行的轴定向的更高热导体轴向为方向。石墨板的低热导体的轴,如垂直于石墨分子平面的方向,能够以平行于轴为方向,该轴平行于热转移管或棒520。能量输入流体能够填补保温矩阵材料块状物或片材之间缝隙。组成的保温矩阵202的每个层600可以由与升高温度兼容的金属或非氧化陶瓷结构装配。另外或此外,这种结构能够由能够承受保温矩阵202的高温度条件的一个或多个碳材料或其他材料形成或包括能够承受保温矩阵202的高温度条件的一个或多个碳材料或其他材料。
围绕在热转移管或棒520周围的贯穿孔602内的容积可选地至少部分填充保温矩阵材料的小颗粒,例如在能量储存系统500的启动、关闭和日常运行过程中机械稳定热转移管或棒520和/或允许不同的材料之间的膨胀和收缩(如保温矩阵材料和热转移管或棒520)。这种颗粒能够有利地为球形或近球形的形状,并能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具有范围大约为1至3毫米的直径。这些颗粒能有效地从保温矩阵202的块状物或其他块状材料的传导热至热转移管或棒520。所述球形的另一个潜在优势包括在棒和储存块状物之间提供足够的间隙允许输入能量流体流动的基本路径,使得输入能量流体可以直接加热热转移管或棒520或将它们的热转移到块状物保温矩阵的块状物或块状材料上。这种球状物通过重力自然形成六角形矩阵并为输入能量流体提供短平均自由程。这种流体摩擦能导致所有垂直输入流体流动路径至平衡每个热转移管或棒520周围的输入能量流体的目前几乎相同的电阻。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能量输入流体向下流动,穿过围绕在每一个热转移管或棒520周围的保温矩阵202的块状物或颗粒,以更有效地传递热量至移动方向与热转移管或棒520相反的能量输出流体内。应该指出的是,在其内部流动逆转的构造中,(例如能量输出流体穿过上歧管510进入并通过下歧管512退出保护壳204,也被考虑并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图7显示了能够在类似于图5所示的能量储存系统500内部作为上歧管510或下歧管512使用的装置700的细节。一系列的贯穿孔702可分散横穿歧管装置700表面来允许能量输入流体穿过歧管并直接接触保温矩阵202的材料(如石墨等等)。歧管700还能包括一系列的端口704,每个端口704与热转移管或棒520的一端连通并通过内部流体流动通道连通到连接体706上,连接体706能够连接到能量输出热转移回路516的线路或管道上来隔离能量输出流体和能量输入流体。
图8显示了图7所示的歧管装置700的横截面详细视图800。绝热或其他耐火材料802的层可应用于上歧管510的上表面804上(或相反的下歧管512的下表面上)且其中提供洞806,以允许能量输入流体的通道进入并穿过贯穿孔702以允许能量输入液体进入位于上歧管510和下歧管512之间的保护壳204内的保温矩阵。绝热隔板或其他耐火材料802既可以保护歧管装置700避免可能导致歧管装置700的侵蚀或熔化的不均匀的能量输入流体入口温度,并且也隔离歧管装置内的能量输入流体通道806和能量输入流体,从而提高了至保温矩阵202的热传递效率。
为了促进热能在热转移管或棒520和能量输出流体之间的传递,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热转移管或棒520内部安置斯特灵式热转移网格。这种网状层或线圈可以被放置在热转移管或棒520内相对较高密度处并能与热转移管或棒520内部材料接触来为热传递创造非常大的面积,以及为能量输出流体创造短期平均自由程,两者都提高能量输出的液/固界面的传热特性,并均匀分配热转移管或棒520之间的流体流动。图9显示说明了保温矩阵202的多层600并通过其安置几个热转移管或棒520的横截面视图900。保温矩阵材料的较小颗粒的填料902被放置在热转移管或棒的520周围。
图10显示了本发明的一个说明性实施方案,其特征在于在系统1000中多个圆柱体保温矩阵核1002是埋在或部分埋在土或混凝土保护区域1004内。在图10中,系统1000包括多个圆柱形模块的子阵列1006,每个包含七个圆柱形保温矩阵核1002。每个模块的子阵列1006能包括除每个独立的圆柱保温矩阵核1002的保护壳之外的保护壁1010。将圆柱形保温矩阵核1002埋在其安全壳(单独或分组)内提供了使非活性气体或工作流体(例如符合前述实施方案)淹没保护区域1004剩余的容积的机会,来帮助冷却并潜在的作为一旦最初主缸密封失败时的控制机制。在所示实施例中,输入能量能够在输入能量转换区域1012内转换,并被收获用于在输出能量转换区1014传递满足能源需求。互连管道或电气连接来完成这些功能并不表明减少图的复杂性。圆柱形保温矩阵核1002和输入能量转换器1012和输出能量转换器之间的相互连通不需要热,但可能代替的是具有连接在每个圆柱形保温矩阵1002上的联合的电力输入输出转换模块,例如连接在单个保护壳上,导致通过限制故障点来增加总运行时间的过剩。在这种情况下输入能量转换器1012和输出能量转换器1014能够包括电气转换开关和变压器来转换每个圆柱形保温矩阵1002的输入和输出功率需求至所连接的电网或其他电器的电力需求。
图11显示了包括压缩机泵和磁-等离子体动态热发生器组合的电至热转换系统1100的图。应该指出的是,图11所示的实施方案仅仅是符合本发明的一种可能类型的电至热转换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电阻元件(例如Ni-铬金属丝或陶瓷)能够用于低功耗的要求的实施方案中。其他电至热转换方法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讨论的内容。
进入的入口气体1102能够首先采用在启动时环形支撑1110支持的整体形节流阀1104和风扇1106压缩,使用压缩机核1112当风扇达到运行速度时令环形支撑1110成为平衡的空气支撑,以提供低的摩擦和磨损。风扇1106可以使用电三相输入1114和线圈1116进行电动机械驱动,来感应驱动作为用于三相电机/风扇的定子的磁风扇叶片1120。
部分压缩气体1122能够使用一个或多个针对压缩机核1112的紫外线激光器1124首先被激发成离子。从而能够保证电离甚至在工作气体压力超过约0.1大气压(在启动时通常约1.0至约10.0大气压之间)进行。紫外电离气体1126能使用一个或多个由电路驱动的微波感应线圈1130进一步激发,例如,从大功率电力源1134至地面1132进入嵌入在绝热层1140内的一个或多个电离线圈1136内。
所产生的电离气体1142能够进入能由嵌入在绝热层1140内的一个或更多1146永磁铁1150形成的强磁场1144里。离子和电子通过也嵌入在绝热层1140内并由能通过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电入口点1154驱动的交流电场驱动的离子回旋加速共振(ICR)半圆板1152驱动反向旋转。等离子体发生器/驱动器可以通过作为电气接地1132的保护管壁1156与周围的环境隔离。由此产生的等离子体迅速消散能量至剩余的入口气体1102内来产生热的出口气体1160。
图12显示了集合了通过能量输入系统驱动的电ICR等离子气体加热器的能量储存系统1200的图,在此情况下能量储存系统1200需要输入电能来驱动感应线圈等,与图11相关的上文讨论类似。能量输入流体热转移回路514通过充满物质的空间或歧管1202传递能量输入流体至等离子体发生器1100。风扇1106能提供推进力协助工作流体206的循环。而后工作流体穿过如上文所述与图11相关的一个或多个储能线圈1130以及一个或多个其他等离子体产生特征。储能的等离子体可以与能量输入流体的非储能组分迅速混合且达到热平衡,从而促进来自能量输入源510的电能快速和高效传递并通过在保护壳204内的保温矩阵202储存为热能。
使用电阻产生电能至热能的转换能用于固体或其他介质,从而可通过固/气界面依次加热工作流体、能量输入流体、转移气体等等。该热转移的完成效率能超过约99%,导致近乎完美的单向能量转移。在这样一个系统中的热转移的首要限制在于速率(在此速率下能量有效地通过固体/气体或固体/固体界面转移)和加热固体的延迟率(当应用不同层次的电能时)。
电能可以产生离子且电压的潜力能加速那些离子产生等离子体,且这已作为低特定脉冲火箭发动机用于测试中。等离子体也可以与周围的任何气体反应来加热气体和冷却等离子体。额外的技术也可使用微波激发产生离子和电子,从而产生的离子和电子在离子回旋共振发生器内反向旋转以在一个固定的磁场内加速。显著的(兆瓦级)水平的电能因此能够在温度接近约7000K时转化为等离子,从而加热周围的气体,包括但不限于氩,至温度超过大约2000K且效率超过约90%以及方向性优于大约3%。这种火箭推进器通常产生多余的热,在本发明中可被用来预热一些输入气体,从而此余热还保留在能量储存系统内用于以后可用的使用。所产生的功率水平和温度水平对于此应用是优选的,此方法优选的实施方案如图11所示。
如图13显示了符合此处所描述的特征的集成了能量储存系统1302的应用-规模的发电系统1300的图。能量储存系统1302的使用能通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保持相对传统的矿物燃料火力发电厂的需求来提高传统的简单循环蒸汽发电厂。图13也显示了纯的热能输入流体回路。“锅炉”1304燃烧矿物燃料(或通过核反应或其他方式交替产生热)用来提供输送到在能量储存系统1302的保护壳内的保温矩阵处的热能。不需要连续操作的锅炉1304活跃时能量输入流体能够保持循环。锅炉仅周期地操作允许其操作只有一个峰值效率(例如在用于矿物燃料发电厂的最佳化学计量燃料/空气平衡下)从而产生最大的热量,在某些实施例中能够提供约为2300K的温度。在这种条件下通过在大气压下操作锅炉1304并利用烟气热量来预热传入的助燃空气能够最小化氮氧化物(如NOX)的产生,从而在尽可能短的锅炉运行时间段内产生满足在给定的周期内(例如一天、一星期等)能量需求所需的能量。
自能量储存系统1302,能够与作为能量输入流体的工作流体或不同回路中的同样工作流体隔开的加热的能量输出流体进入热交换器1306来使蒸汽过热,用于与例如能够包括串联的高压涡轮1310和低压涡轮1312的单一的轴蒸汽发生器1308一起使用。高压涡轮1310接收完全加压蒸汽并使其膨胀以产生旋转发生轴1314的形式能量。部分剩余高压蒸汽能够通过供给泵1316再循环至预热器1320,在预热器1320那里能够利用来自燃气/蒸汽换热器1306的余热进行预热用于下一个周期。
剩余的低压蒸汽能够进入同轴坐落在发生轴1314上的低压涡轮1312内来产生更多的电力。低压涡轮1312内的膨胀气体的输出能够通过浓缩器1322以最小化退出温度并获得最高的整体发动机(卡诺)效率。浓缩蒸汽能够穿过第二供给泵1324至给水热交换器1326,使来自能量储存系统1302的加热的能量输出流体与产生的一些蒸汽一起最后应用至部分返回的给水至热态。来自能量储存系统1302的能量输出流体随后能够通过第三供给泵1330由能量储存系统1302内的保温矩阵返回而再次加热。通过调节能量输出流体在泵1330内的流量,用来在发生器1308处产生电力的热能的量能够被调控用作例如三相交流电力输出1332。以此方式锅炉1304能够在固定的时间段恒定输出运行来将热负载到能量储存系统1302上,然后热通过能量输出流体从能量储存系统1302提取以传递给客户负载。自锅炉1304进入能量储存系统1302的保温矩阵的电率能够完全独立于其他电力损失或使用,并能允许在锅炉1304处的热产生过程来操作本身的封闭回路来以从零至能量储存系统1302可以安全地保持的最大量的任意量来填充热能至能量储存系统1302。
系统1300的最终输出是有用的电能。发电子系统的运行与它本身的与用来传递热能至能量储存系统1302的能量输入流体不同的流体循环回路内的能量输出流体一起能够允许从能量储存系统1302中以从零至发电机1308和涡轮发电机1310和1312最大操作能力的任意量来移除热能,与来自锅炉通过能量输入流体回路添加至能量储存系统1302的速率无关。
图14至17显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能量储存系统的更多的实施例。图14显示了包括具有输出流体热转移管的“管矩阵”歧管1402的能量储存系统1400,输出流体热转移管有内部1404和外部1406管道来输送能量输出流体至保温矩阵202的底部并通过管之间的金属网缠绕将其返回到顶部以进一步提高热转移。能量输入系统210通过能量输入流体回路1410供给。保护壳204和端盖508能够与能量输入流体回路1410协同作用来维持能量输入流体在封闭的回路内。保温矩阵202可选地包括石墨层。能量输出流体回路可以供给能量输出系统214,如发电机组。
如1500和1501两图中所示的能量输出流体回路的管矩阵歧管1402,热收集棒1502能够通过热提取管状矩阵1504供给并通过冷返回管状矩阵1506结合用于分配。在图15B图11B的图1501通过进一步包含供给线1510的热收集棒1502的剖视图显示了进一步的细节。热收集棒1502能够通过流体连接热提取管状矩阵1506,且内部供给棒1510能够通过流体连接冷返管状矩阵1504。通过供给线1510进入的能量输出流体能在底部退出以逆转并流体地连接到热收集棒1502的封闭端。供给棒1510和热收集棒1502可由螺旋卷式金属纱布分隔,例如促进快速热转移。
图16显示了包括在保护壳204内整合的能量输入和能量输出系统的能量储存系统1600的实施例。放置在保护壳204内的电阻加热元件1602能够由来自能量源的电力输入驱动(未显示)。热控制气体或其他工作液(例如,具有与本文所述的相似组份的工作流体)的加压源或压力源能够连接到保护壳204上来适应地保持在保护壳204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能量输出流体能够在能完全包含在保护壳204内且包括一个或多个本文所描述的特征(如一系列穿过保温矩阵202的热转移管或棒520)的输出能量回路1606中循环来用于从保温矩阵202中吸收进入能量输出流体的热。加热的能量输出流体能够供给封闭回路发动机,例如布雷顿循环微涡轮,斯特灵发动机等等。能够通过贯穿散热器1614、冷却塔、热沉或其他热交换机制的能量回收流体返回回路1612为封闭回路热发动机提供冷参考温度来撤回热。能提供适应性压力控制器1616和/或电子控制器1620使系统在安全运行条件下效率最大化。
图17显示了纳入结合了加热和冷却方式的方面连同参考上述图16所讨论的特征的能量储存系统1700。流体能够从能量回收流体返回回路1612转移至穿过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1702用于水加热1704,例如约130°F(约54°C)。然后流体能通过空间加热系统1706,例如提供约80°F(约27°C)的加热空气,并从那里至散热器1614用来进一步冷却。在返回到保护壳之前,能量回收流体返回回路1612能够通过吸附制冷机组1710用来提供用于空调的冷冻或制冷源。在这种方式下,能够使由能量输出流体从保温矩阵202中提取热中为了有用工作恢复的能量的量最大化。
如参考图5和本发明的其他地方所指出的,耐火绝热材料的层504可位于保护壳204的内层506和保护壳204的外层502之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此绝热层能够包括由纤维加固的无定形碳。使用无定形碳作为微孔材料能够限制工作气体的平均自由程低于努森数限制并因此限制了热传导性和热传递的辐射组件,使其成为更好的绝热体。其他碳同素异形体也能用在绝热层504内。这种材料在化学反应性、熔点或三相点和交叉污染等领域能够有相似的性质。
图18的图表1800显示关于碳质材料且工作流体保持在10微米或更小的孔内的热传导数据。如上所述,许多符合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碳材料具有随温度的大幅变化的热导率。图表1800显示在厘米范围内相对绝热厚度对保温矩阵温度的函数,使得保护壳204外层502(可在由不锈钢形成的其他可能的材料内)不超过被认为在开放环境中是非常安全的暴露温度40°C下。
然而,尽管存在绝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期望能够主动吸取穿过内层与绝缘层的热量,以防止多余的热通量穿过外层。吸取的热可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使用节约装置和其他中间温度加热循环“回收”用来发电。根据此实施方案或其他实施方案,最低级别的辐射热能确定可以从能量储存系统驱动的任何热机实现的卡诺效率。
表2列出例如符合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能量储存系统的说明性尺寸和操作参数。如其他地方所指出,具有此处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保温矩阵202能被保留以与基本上由氮和惰性气体混合物组成的且通常与材料(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一个或更多的碳同素异形体)不发生反应的工作流体接触。这种能量储存系统对于住宅、工厂和实际应用都是实用并通常安全的,并能根据具体应用的能源需求很容易扩展。作为实施例,表2包括可用于住宅、商业、风能和太阳能(或其它循环再生能源)或实用规模的应用的电力需求(kW)、操作温度范围(K)、预计使用期限和能量储存系统的保温矩阵核的尺寸的非限制性实施例。
表2.能量储存系统参数的说明性实施例
参数 住宅 商业 风能/太阳能 实用
电能(kW) 5 50 500 5000
操作温度范围(K) 900-1200 1200-1800 1200-1800 1500-2500
使用的输出时间段(小时) 24 36 24 8
尺寸:直径×高度(米) 0.54x1.25 1.25x2.00 2.28x4.00 2.62×6.0
体积(立方米) 0.3 2.5 16.3 32.3
例如,住宅应用中使用的系统,能够提供大约5kW的电力用于在一昼夜周期的大约全部24小时的时间段进行传递,并具有在大约900~1200K的操作温度范围,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大约为400-1200K。例如,商业应用中使用的系统,能够提供大约50kW的电力用于在大约36小时时间段内进行传递,并具有约1200–1800K的操作温度范围,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大约400-1800K。例如,配合可再生发电(例如太阳能、风能发电等或它们的组合)应用中使用的系统,能够提供大约500kW的电力用于在一昼夜周期的大约24小时的时间段进行传递,并能够具有在大约1200~1800K的操作温度范围,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大约400-1800K。例如,配合的实用动力(如核、天然气燃烧、矿物燃料燃烧等)应用中使用的系统,能够提供大约5000kW的电力用于在一昼夜周期的大约8小时的时间段进行传递,并能够具有在1500-2500K的操作温度范围,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大约400-2500K。
如表2所示的尺寸参数应用于圆柱形且细长的核,它可以是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例如由于这样的配置一般具有高的空间使用效率。其他配置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住宅核心能使用电阻型能量输入,并能需要类似于现有的中央空调压缩机通常占据的体积小于约0.3立方米(例如约10或11立方英尺)的空间。分段分层核,例如如图6所示以及工业级石墨或其他保温矩阵材料的随时可用性可以为易于制造和营销、销售等等提供优势。对于住宅和商业应用的小空间的要求和系统显著的电力输出能够为高峰需求转移能力提供有利的和实际的解决方案。
符合本发明的能量储存系统能够有利地允许在如果需要和当需要时能量存储能力的增加。包括一个或多个额外的保温矩阵核的额外单元能被加入并不会使原来的单元废弃。小核尺寸通常能容易地被容纳并且由于其降低和/或平稳的峰需求要求从而更有效的利用能量的能力能为资本支出提供快速回报。
在内部包括保温矩阵202的保护壳204的能力增加,可能使用用于电力输入系统和电力输出系统210,214的组件的更有效的安排。此处所述的工作流体的使用,通常与保温矩阵中所使用的材料以及任何用于提供保护、成型、导向、支持等对于保温矩阵的支撑结构都不反应的例如具有两种主导组分(如氮和惰性气体混合物,有利地在惰性气体混合物中包括氩以使氮和氩占工作流体约95%摩尔分数或更多)的工作流体能够随时并有效地使包括这些特征或此处所述的其他特征的系统商业化。例如,能够包括如以上所讨论的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以有利地提高系统的使用寿命,当可能最初出现或在高或最高工作温度下一次次产生一些活性化合物。
例如或类似于在此所述的那些的技术能够随时修改或改变来利用替代或额外的特定的地点或区域低成本能量输入的优势。常规能量输入,如例如电力或天然气,能够作为直接或间接的太阳辐射输入使用。公开的工作流体与以前使用的氦和氙气混合物相比明显更具成本效益,更安全和更实用。
在上述说明所描述的实施方案并不代表符合本发明的所有实施方案。相反,他们只是一些符合本发明相关的方面的实施例。尽管在此已经详细描述了一些变化,其他修改或补充也是可能的。特别地,能够提供除了在此所述那些内容之外的进一步的特征和/或变化。例如,上面描述的实施方案能够针对所公开的特征的不同的组合和分组合和/或一个或多个此处所进一步描述的那些特征的组合和分组合。此外,在相应的图和/或此处所描述的逻辑流程不必须要求特定的顺序或连贯的顺序来实现所需结果。下述权利要求的范围可能包括其他实施或实施方案。
在以单数形式提供的术语处,考虑并包括该术语的复数形式。同样地,以复数形式提供的术语,也考虑并包括该术语的单数形式。在此使用术语“电网”或简单的“网”,它的目的是要包括所有电网和网,包括大、中、小型和微型网,以及用于发电、输电和配电的其他复合系统。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系统,包括:
保护壳;
保温矩阵,其被包含在保护壳内,该保温矩阵包括存储输入能量作为热能的碳的同素异形体;和
一定体积的工作流体,其被包含在保护壳内并与保温矩阵接触,该工作流体包含氮气和惰性气体并通常与碳的同素异形体不发生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从工作流体中移除活性化合物的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包括过滤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过滤介质包括活性碳。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用于从能量源传递输入能量到保温矩阵的能量输入系统和用于从保温矩阵中恢复输出能量以传递至能量需求的能量输出系统,能量输入系统和能量输出系统可独立地操作,使得通过能量输入系统接收输入能量不会干扰或妨碍通过能量输出系统传递输出能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工作流体包括能量输入流体;
能量输入系统包括使工作流体穿过至少一个输入能量热交换器的能量输入工作流体循环器和将来自电能的输入能量转换为转移到工作流体中的热能的第一电能转换系统;和
能量输出系统包括使能量输出流体穿过至少一个输出能量热交换器的能量输出工作流体回路循环器和将能量输出流体内的热能转换为电能以传递到能量需求的第二电能转换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用于从能量源传递输入能量到保温矩阵的能量输入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输入能量包括电输入能量并且能量输入系统包括将电输入能量转换为热能的输入能量转换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输入能量转换系统包括至少一种电感应系统、电阻加热系统、等离子体加热系统和能量输入工作流体循环器中的至少一个,电感应系统包括在保护壳内的通过使用电输入能量而产生的磁场来进行感应加热的感应加热元件,电阻加热系统包括在保护壳内的通过使电输入能量穿过电阻加热元件来进行电阻加热的电阻加热元件,等离子体加热系统包括由电输入能量驱动以在保护壳和供工作流体穿过的等离子腔的至少一个中产生等离子的等离子体产生系统,能量输入工作流体循环器使工作流体穿过将来自电能的输入能量转换为转移到工作流体中的热能的第一电能转换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输入能量包括热并且能量输入系统包括将热转移到工作流体和保温矩阵的至少一个中的输入能量热转移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4和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用于从保温矩阵中恢复输出能量以传递至能量需求的能量输出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5-6或权利要求11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能量需求是为了电输出能量,且其中能量输出系统包括将存储的热能转换为电输出能量的输出能量转换系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输出能量转换系统包括斯特林发动机、布雷顿发动机、朗肯发动机、奥托发动机、锅炉、流体热泵、固态热泵、涡轮原理发生器、活塞原理发生器、热电装置和热光伏装置中的至少一个。
14.根据权利要求5-6或权利要求11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能量需求是为了热输出能量,且其中能量输出系统包括将存储的热能转移至能量需求的热交换器歧管和循环泵中的至少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热交换器歧管包括内含热转移流体的线圈,该线圈被嵌入保护壳的一个或多个热绝缘层中或在保护壳的一个或多个热绝缘层之间以吸收热进入热转移流体以用于提取至将吸收的热转换为电力的电生成系统和使用吸收热以执行有用的工作的热能使用系统中的至少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保护壳包括具有耐火材料的内层,具有结构材料的外层,和插入内层和外层之间的绝热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中内层具有玻璃碳和碳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6-1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绝热层具有限制工作流体的分子平均自由程的多孔形式的无定形碳。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中无定形碳的多孔形态包括碳纤维基体、碳毡和碳泡沫中的至少一种。
20.根据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工作流体包括氮摩尔分数为大约35%或更多的氮气(N2)、氩摩尔分数为大约35%或更多的氩气(Ar)和氖摩尔分数为大约2%或更多的氖气(Ne)。
21.根据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工作流体包括氮摩尔分数为大约50%的氮气(N2)、氩摩尔分数为大约45%的氩气(Ar),氖摩尔分数为大约4%的氖气(Ne)和氦摩尔分数大约为1%的氦气(He)。
22.根据权利要求20-21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工作流体进一步包括氪摩尔分数大于零且小于大约1%的氪气(Kr)和氙摩尔分数大于零且小于大约1%的氙气(Xe)中的至少一种。
23.根据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工作流体大体上由环境空气中可得的无毒化合物或原子构成。
24.根据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在能量储存操作过程中保持保温矩阵的温度在大约900K至大约1500K的控制系统。
25.根据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在能量存储操作过程中保持保温矩阵的温度在大约2500K以下的控制系统。
26.一种在能量储存系统中的储能方法,其包括含有一定体积工作流体和保温矩阵的保护壳,其方法包括:
在能量储存系统中接收输入能量;
通过保温矩阵和工作流体保留输入能量作为热能,保温矩阵包括碳的同素异形体,工作流体包括氮气和惰性气体;
使用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处理工作流体以从工作流体中移除活性化合物;
从能量储存系统中传递输出能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通过能量输入系统将来自能量源的输入能量传递到保温矩阵和通过能量输出系统从保温矩阵中恢复输出能量以传递至能量需求,能量输入系统和能量输出系统可独立地操作,以至于通过能量输入系统接收输入能量不会干扰或妨碍通过能量输出系统传递输出能量。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能量输出系统包括热发动机,且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卡诺效率大于30%或卡诺效率大于45%或卡诺效率大于55%来操作热发动机。
29.一种系统,包括:
保护壳;
用于保留接收的输入能量作为热能的工具,此用于保留热能的工具包括碳的同素异形体并且被包含在保护壳内;
包含在保护壳内部并与保温矩阵接触的一定体积的工作流体;该工作流体包括氮气体和惰性气体并通常在系统运行的运行温度范围内不与碳的同素异形体反应;和
用于从工作流体中移除一种或多种活性化合物的工具。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中接收的输入能量包括电输入能量且能量输入系统包括将电输入能量转化为热能的输入能量转换系统,且其中用于储存热能的工具具有小于大约1500K的最大操作温度;该系统进一步包括:
用于从储存热能的工具中以至多大约50千瓦每小时的速率持续至少12小时来恢复输出能量的能量输出系统。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其中用于储存热能的工具包括占小于约2.5立方米体积的石墨核。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中输入能量包括电输入能量,能量输入系统包括将电输入能量转换为热能的电阻型转换系统,且当用于储存热能的工具被加热至大约1500K温度时,其与能量输出系统合作从储存热能的工具中以至多大约5千瓦每小时的速率持续至少12小时来恢复能量。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系统,其中用于储存热能的工具包括占小于约0.3立方米体积的石墨核。

Claims (33)

1.一种系统,包括:
保护壳;
保温矩阵,其被包含在保护壳内,该保温矩阵包括存储输入能量作为热能的碳的同素异形体;和
一定体积的工作流体,其被包含在保护壳内并与保温矩阵接触,该工作流体包含氮气和惰性气体并通常与碳的同素异形体不发生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从工作流体中移除活性化合物的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包括过滤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过滤介质包括活性碳。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用于从能量源传递输入能量到保温矩阵的能量输入系统和用于从保温矩阵中恢复输出能量以传递至能量需求的能量输出系统,能量输入系统和能量输出系统可独立地操作,使得通过能量输入系统接收输入能量不会干扰或妨碍通过能量输出系统传递输出能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工作流体包括能量输入流体;
能量输入系统包括使工作流体穿过至少一个输入能量热交换器的能量输入工作流体循环器和将来自电能的输入能量转换为转移到工作流体中的热能的第一电能转换系统;和
能量输出系统包括使能量输出流体穿过至少一个输出能量热交换器的能量输出工作流体回路循环器和将能量输出流体内的热能转换为电能以传递到能量需求的第二电能转换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用于从能量源传递输入能量到保温矩阵的能量输入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输入能量包括电输入能量并且能量输入系统包括将电输入能量转换为热能的输入能量转换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输入能量转换系统包括至少一种电感应系统、电阻加热系统、等离子体加热系统和能量输入工作流体循环器中的至少一个,电感应系统包括在保护壳内的通过使用电输入能量而产生的磁场来进行感应加热的感应加热元件,电阻加热系统包括在保护壳内的通过使电输入能量穿过电阻加热元件来进行电阻加热的电阻加热元件,等离子体加热系统包括由电输入能量驱动以在保护壳和供工作流体穿过的等离子腔的至少一个中产生等离子的等离子体产生系统,能量输入工作流体循环器使工作流体穿过将来自电能的输入能量转换为转移到工作流体中的热能的第一电能转换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输入能量包括热并且能量输入系统包括将热转移到工作流体和保温矩阵的至少一个中的输入能量热转移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4和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用于从保温矩阵中恢复输出能量以传递至能量需求的能量输出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5-6或权利要求11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能量需求是为了电输出能量,且其中能量输出系统包括将存储的热能转换为电输出能量的输出能量转换系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输出能量转换系统包括斯特林发动机、布雷顿发动机、朗肯发动机、奥托发动机、锅炉、流体热泵、固态热泵、涡轮原理发生器、活塞原理发生器、热电装置和热光伏装置中的至少一个。
14.根据权利要求5-6或权利要求11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能量需求是为了热输出能量,且其中能量输出系统包括将存储的热能转移至能量需求的热交换器歧管和循环泵中的至少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热交换器歧管包括内含热转移流体的线圈,该线圈被嵌入保护壳的一个或多个热绝缘层中或在保护壳的一个或多个热绝缘层之间以吸收热进入热转移流体以用于提取至将吸收的热转换为电力的电生成系统和使用吸收热以执行有用的工作的热能使用系统中的至少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保护壳包括具有耐火材料的内层,具有结构材料的外层,和插入内层和外层之间的绝热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中内层具有玻璃碳和碳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6-1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绝热层具有限制工作流体的分子平均自由程的多孔材料。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中无定形碳的多孔形态包括碳纤维基体、碳毡和碳泡沫中的至少一种。
20.根据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工作流体包括氮摩尔分数为大约35%或更多的氮气(N2)、氩摩尔分数为大约35%或更多的氩气(Ar)和氖摩尔分数为大约2%或更多的氖气(Ne)。
21.根据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工作流体包括氮摩尔分数为大约50%的氮气(N2)、氩摩尔分数为大约45%的氩气(Ar),氖摩尔分数为大约4%的氖气(Ne)和氦摩尔分数大约为1%的氦气(He)。
22.根据权利要求20-21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工作流体进一步包括氪摩尔分数大于零且小于大约1%的氪气(Kr)和氙摩尔分数大于零且小于大约1%的氙气(Xe)中的至少一种。
23.根据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工作流体大体上由环境空气中可得的无毒化合物或原子构成。
24.根据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在能量储存操作过程中保持保温矩阵的温度在大约900K至大约1500K的控制系统。
25.根据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在能量存储操作过程中保持保温矩阵的温度在大约2500K以下的控制系统。
26.一种在能量储存系统中的储能方法,其包括含有一定体积工作流体和保温矩阵的保护壳,其方法包括:
在能量储存系统中接收输入能量;
通过保温矩阵和工作流体保留输入能量作为热能,保温矩阵包括碳的同素异形体,工作流体包括氮气和惰性气体;
使用活性化合物移除系统处理工作流体以从工作流体中移除活性化合物;
从能量储存系统中传递输出能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通过能量输入系统将来自能量源的输入能量传递到保温矩阵和通过能量输出系统从保温矩阵中恢复输出能量以传递至能量需求,能量输入系统和能量输出系统可独立地操作,以至于通过能量输入系统接收输入能量不会干扰或妨碍通过能量输出系统传递输出能量。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能量输出系统包括热发动机,且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卡诺效率大于30%或卡诺效率大于45%或卡诺效率大于55%来操作热发动机。
29.一种系统,包括:
保护壳;
用于保留接收的输入能量作为热能的工具,此用于保留热能的工具包括碳的同素异形体并且被包含在保护壳内;
包含在保护壳内部并与保温矩阵接触的一定体积的工作流体;该工作流体包括氮气体和惰性气体并通常在系统运行的运行温度范围内不与碳的同素异形体反应;和
用于从工作流体中移除一种或多种活性化合物的工具。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中接收的输入能量包括电输入能量且能量输入系统包括将电输入能量转化为热能的输入能量转换系统,且其中用于储存热能的工具具有小于大约1500K的最大操作温度;该系统进一步包括:
用于从储存热能的工具中以至多大约50千瓦每小时的速率持续至少12小时来恢复输出能量的能量输出系统。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其中用于储存热能的工具包括占小于约2.5立方米体积的石墨核。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中输入能量包括电输入能量,能量输入系统包括将电输入能量转换为热能的电阻型转换系统,且当用于储存热能的工具被加热至大约1500K温度时,其与能量输出系统合作从储存热能的工具中以至多大约5千瓦每小时的速率持续至少12小时来恢复能量。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系统,其中用于储存热能的工具包括占小于约0.3立方米体积的石墨核。
CN2011800365927A 2010-05-28 2011-05-20 高密度能量储存及恢复 Pending CN1031546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9652310P 2010-05-28 2010-05-28
US61/396,523 2010-05-28
PCT/US2011/037437 WO2011149791A1 (en) 2010-05-28 2011-05-20 High-density energy storage and retrieva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4657A true CN103154657A (zh) 2013-06-12

Family

ID=44121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65927A Pending CN103154657A (zh) 2010-05-28 2011-05-20 高密度能量储存及恢复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89924A1 (zh)
EP (1) EP2577211A1 (zh)
CN (1) CN103154657A (zh)
WO (1) WO20111497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80437C (en) * 2012-06-20 2023-08-08 Kelvin Storage Canada Inc. Global renewable energy transportation system
US9948140B2 (en) * 2012-04-13 2018-04-17 Kelvin Thermal Energy Inc. High efficiency control system for the convers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to thermal energy
TW201410596A (zh) * 2012-04-17 2014-03-16 艾克頌美孚上游研究公司 用於形成碳的同素異形體的進料
EP2857353B1 (en) * 2012-05-30 2016-12-2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graphene
WO2014018555A1 (en) * 2012-07-23 2014-01-30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For And On Behalf Of,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Systems, methods, and media for energy usage simulators
DE202012103544U1 (de) * 2012-09-18 2013-12-20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Chemnitz System zur Erzeugung von Heißwasser und/oder Dampf mit Hochtemperaturspeicher für den Einsatz in einem Gasturbinenkraftwerk
US20150184950A1 (en) * 2013-01-02 2015-07-02 Rolf Miles Olsen Thermal Ratchet Stopping Shovel Wall
US9488389B2 (en) * 2014-01-09 2016-11-08 Raytheon Company Cryocooler regenerator containing one or more carbon-based anisotropic thermal layers
DE102014212676B4 (de) * 2014-07-01 2019-03-14 Horst Schierack Energiespeichereinrichtung zur Zwischenspeicherung von thermischer Energie, Kraftwerk mit einer Energiespeicherein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Energiespeichereinrichtung
US9677010B2 (en) 2014-12-17 2017-06-13 Uop Llc Methods for catalytic reforming of hydrocarbons including regeneration of catalyst and apparatuses for the same
FR3032029B1 (fr) * 2015-01-26 2017-01-27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Batterie thermique a materiau a changement de phase encapsul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associe.
US10378798B2 (en) * 2015-06-26 2019-08-1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Electromagnetic pumping of particle dispersion
TWI565187B (zh) * 2015-09-15 2017-01-01 至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lc充電器及其控制方法與發射-接收變壓器
WO2018022999A1 (en) 2016-07-28 2018-02-01 Seerstone Llc. Solid carbon products comprising compressed carbon nanotubes in a container and methods of forming same
LU100895B1 (fr) * 2016-12-08 2018-12-18 Patrick Joseph Glynn Appareils et procédés d'accumulation et de récupération d'énergie
US11971221B2 (en) * 2017-11-29 2024-04-30 The Sunlands Company Pty Ltd Thermal battery and electricity generation system
CN109631647A (zh) * 2018-12-26 2019-04-16 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泡沫铜和铁磁流体的蓄热方法和装置
CN109631646A (zh) * 2018-12-26 2019-04-16 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多孔碳和铁磁流体的蓄热装置和方法
US11647633B2 (en) * 2020-07-13 2023-05-09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s used in forming integrated circuitry comprising a stack comprising vertically-alternating first tiers and second tiers with the stack comprising a cavity therein that comprises a stair-step structure
US11913362B2 (en) 2020-11-30 2024-02-27 Rondo Energy, Inc.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coupled with steam cracking system
US11913361B2 (en) 2020-11-30 2024-02-27 Rondo Energy, Inc.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alumina calcination applications
IL303311A (en) 2020-11-30 2023-07-01 Rondo Energy Inc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applications
US20240035715A1 (en) * 2021-02-05 2024-02-01 Toyo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Heat pump uni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4681A (en) * 1994-03-16 1999-11-30 Larkden Pty. Limited Apparatus for eddy current heating a body of graphite
US6129141A (en) * 1993-03-02 2000-10-10 Yang; Tai-Her Air conditioning/providing system directly through natural heat preserving main body
CN101023314A (zh) * 2004-03-12 2007-08-22 拉科登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储存热能的方法和设备
US20100021284A1 (en) * 2008-03-17 2010-01-28 Watson John D Regenerative braking for gas turbine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1474A (en) * 1988-03-21 1990-08-28 Guild Associates, Inc. Cryo-refrigeration system
DE10146699A1 (de) * 2001-09-21 2003-04-10 Werner Foppe Hochtemperatur-Akkumulator
US7316262B1 (en) * 2004-01-26 2008-01-08 Rin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bsorbing thermal energy
WO2008131223A1 (en) * 2007-04-23 2008-10-30 New Power Concepts, Llc Stirling cycle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29141A (en) * 1993-03-02 2000-10-10 Yang; Tai-Her Air conditioning/providing system directly through natural heat preserving main body
US5994681A (en) * 1994-03-16 1999-11-30 Larkden Pty. Limited Apparatus for eddy current heating a body of graphite
CN101023314A (zh) * 2004-03-12 2007-08-22 拉科登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储存热能的方法和设备
US20100021284A1 (en) * 2008-03-17 2010-01-28 Watson John D Regenerative braking for gas turbine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89924A1 (en) 2011-12-01
EP2577211A1 (en) 2013-04-10
WO2011149791A1 (en) 201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4657A (zh) 高密度能量储存及恢复
EP2603762B1 (en) Integration of an energy storage device with a separate thermal process
CN101023314B (zh) 用于储存热能的方法和设备
US20170159945A1 (en) Solar-assisted heat storage device and solar-assisted water supply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Sorgulu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solar tower power plant integrated with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cogeneration
CN104170107A (zh) 用于热电能生成的系统、方法和/或设备
US20070119175A1 (en)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US20180292097A1 (en) Passive energy storage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Acar et al. Better thermal management options with heat storage systems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An Evaluation
RU2273742C1 (ru) Энергоаккумулирующая установка
JP2010107074A (ja) エネルギー供給システム、自立型住宅及び自立型地域
CN205991544U (zh) 一种太阳能供热系统
EP2956722B1 (en) Water heating apparatus
CN206583342U (zh) 一种基于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层的高效储热换热装置
Yuksel et 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a solar tower‐based multigeneration system with thermal energy storage
Chen et al. Thermal Energy Waste Recovery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CN219624565U (zh) 固体颗粒物蓄放热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蓄放热系统
CN201255085Y (zh) 太阳能双循环发电装置
CN115823922A (zh) 固体颗粒物蓄放热装置
Jank et al. Development of a Zeolithe/Water-Adsorption Heat Pump for the Simultaneous Supply of Heating and Cooling Power
WO2023115098A1 (en) Energy storage
JP2001152813A (ja) 複合発電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EP3969828A1 (en) High temperature heat storage system in energy power plants
CN115822742A (zh) 堆积床储热发电系统
KR20070022679A (ko) 열 에너지를 저장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