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2728B - 一种远程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程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52728B CN103152728B CN201310054768.2A CN201310054768A CN103152728B CN 103152728 B CN103152728 B CN 103152728B CN 201310054768 A CN201310054768 A CN 201310054768A CN 103152728 B CN103152728 B CN 1031527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dress
- base station
- pvid
- described base
- requ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程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网际协议IP地址广播请求,获取所述IP地址广播请求携带的所述基站的端口虚拟局域网标识PVID;根据预设的PVID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PVID对应的IP地址;将确定的IP地址和相应的操作维护中心OMC?IP地址分配给所述基站,令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IP地址和OMC?IP地址与相应的OMC服务器建立连接,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基站的EID容易出错,使得IP地址服务器无法识别基站,不能为基站分配IP地址,导致的基站不能建立远程连接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远程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3G/4G(第3代/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实际的组网方式主要是采用PTN+CE(PacketTransportNetwork+CustomerEdge,分组传送网+客户边缘设备)的站点接入方案。以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为例,具体组网图如图1所示。
目前业界普遍使用的为基站分配IP地址的方法是:在CE(CustomerEdge,客户边缘设备)上配置DHCP(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Relay(交换)功能,将IP(InternetProtocol,网际协议)地址服务器置于CE后端,即OMC(Operations&MaintenanceCenter,操作维护中心)侧;在基站上电后,通过DHCP协议发送广播请求,其中,广播请求的报文(即DHCP报文)中必须包含EID(EquipmentIdentifier,设备标识,即设备ID);然后,CE中的DHCP服务器将接收到的广播请求中的EID映射为eNB(evolvedNodeB,演进型基站)的IP地址。实际的基站开通流程参阅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将基站安装在机房,人工记录该位置基站的EID,即人工抄录基站设备的铭牌上的设备标识信息。
步骤202:依据基站的位置,人工规划IP地址信息等传输参数。
步骤203:人工将机房中的传输线连接起来,并配置传输网络参数。
步骤204:基站上电。
步骤205:基站向服务器发送广播请求(携带EID)。
步骤206:IP地址服务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广播请求,并根据该广播请求的报文中携带的EID为相应基站分配IP地址,将分配的IP地址信息返回给OMC服务器。
步骤207:基站利用分配到的IP地址同OMC服务器建立远程连接。
通过上述步骤OMC服务器可以远程维护基站。
由于步骤201中EID需要人工手动抄录,很有可能会出现抄错的情况,另外,由于人工抄录的基站设备铭牌上的EID和程序从基站设备内部读取的EID也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上述两种情况都可能会导致步骤206中IP地址服务器无法识别该EID,无法为基站正确分配IP地址。
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就需要人工进入基站机房,利用笔记本等设备近端登陆基站,获取正确的EID,再通知IP地址服务器修改配置才能够开始建立远程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基站的EID容易出错,使得IP地址服务器无法识别基站,不能为基站分配IP地址,导致的基站不能建立远程连接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连接建立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IP地址广播请求,获取该IP地址广播请求携带的上述基站的PVID;
根据预设的PVID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确定与上述PVID对应的IP地址;
将确定的IP地址和相应的OMCIP地址分配给上述基站,令上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IP地址和OMCIP地址与相应的OMC服务器建立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远程连接建立方法,包括:
基站发送IP地址广播请求,该IP地址广播请求携带上述基站的PVID;
上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与上述基站的PVID对应的IP地址和OMCIP地址与相应的OMC服务器建立连接,其中,上述基站的PVID对应的IP地址和相应的OMCIP地址是由IP地址服务器根据预设的PVID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远程连接建立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IP地址广播请求,获取上述IP地址广播请求携带的上述基站的PVID;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PVID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确定与上述PVID对应的IP地址;
分配模块,用于将确定的IP地址和相应的OMCIP地址分配给上述基站,令上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IP地址和OMCIP地址与相应的OMC服务器建立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远程连接建立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IP地址广播请求,上述IP地址广播请求携带本装置的PVID;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与本装置的PVID对应的IP地址和OMCIP地址与相应的OMC服务器建立连接,其中,本装置的PVID对应的IP地址和相应的OMCIP地址是由IP地址服务器根据预设的PVID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发送的IP地址广播请求中携带了PVID,因此,能够根据预设的PVID和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分配给该基站的IP地址和OMCIP地址,令基站与相应的OMC服务器建立连接,具有基站在上电后,无需本地配置就能够从网络侧自动获取IP地址,建立远程连接的功能,减少了基站开通的工作量,并且能够解决由于各种基站设备标识错误,导致远程连接无法建立,基站无法远程开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以LTE网络为例的3G/4G组网图;
图2为基站开通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远程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IEEE802.1Q标准帧格式和标准以太帧格式的对比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实际时的PTN传输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针对基站侧设计的一种远程连接建立方法;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远程连接建立装置;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远程连接建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将基站IP地址和PTN传输网的VLANID标识(即PVID)绑定,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基站的EID容易出错,使得IP地址服务器无法识别基站,不能为基站分配IP地址,导致的基站不能建立远程连接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设计的一种远程连接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IP地址服务器接收基站发送的IP地址广播请求,获取该IP地址广播请求携带的上述基站的PVID。
由于3G/4GPTN传输网广泛使用了基于端口的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虚拟局域网)技术,因此,每个以太传输交换设备端口都会有一个PVID(PortVlanID,端口虚拟局域网标识),又称端口默认VLANID(defaultVlanID,端口默认虚拟局域网标识)。
VLAN遵循的标准是802.1Q协议,因此,上述IP地址广播请求采用了802.1Q标准帧格式。图4对比了标准以太帧格式和IEEE802.1Q标准帧格式,802.1Q协议数据帧是在标准的以太网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后增加了一个四字节的802.1Q帧头而形成的。
参阅图4所示,802.1Q标准帧中包括了DA(DestinationAddress,目的地址)字段、SA(SourceAddresses,源地址)字段、Tag(标签)字段、Type字段、Data字段和CRC(CyclicRedundancyCheck,循环冗余校验码)字段。802.1Q帧头Tag字段的长度为32bits。Tag字段是由长度均为16bits的TPID和TCI(TagControlInformation,标签控制信息字段)组成的,其中TPID的值为0x8100,TCI则由长度为3bits的Priority(优先级)、长度为1bits的CFI(CanonicalFormatIndicator,规范格式指示器)和长度为12bits的VLANID组成。采用802.1Q协议就可以根据数据帧中的Tag字段所携带的VLAN信息(即根据Tag中的VLANID字段),确定该数据帧的属性,即确定该数据帧属于哪个虚拟局域网。
如果eNB单点接入一个PTN以太网传输交换设备端口,在该eNB所发出的报文中没有携带有VLAN信息的Tag时,PTN以太网传输交换设备将自动将该eNB的PVID(也就是VLAN信息)封装在Tag字段中,然后再将封装后的报文转发出去。这样,通过报文中的tag字段可以区分出该报文是由哪个端口连接eNB发出的。
根据PTN传输网的上述属性,可以将IP地址服务器部署于PTN汇聚环上,这样,IP地址服务器可以通过位于PTN汇聚环上的传输交换设备接收上述基站发送的IP地址广播请求。由于IP地址服务器位于PTN汇聚环上的传输交换设备的后端,因此,IP地址服务器可以同时接收到各个eNB发来的带着不同PVID的广播包,从而达到监听各个eNB上报的IP地址广播请求的目的。
步骤302:IP地址服务器根据预设的PVID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确定与上述PVID对应的IP地址。
预设的PVID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是IP地址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各站点规划的传输参数生成的。IP地址服务器需要根据接收到的传输参数,配置基站位置、传输交换设备端口、PVID和基站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还需要规划各个eNB近端连接的传输交换设备的PVID封装规则,其中,eNB和传输交换设备是一对一的连接关系。
实际应用中,在预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先由工人到机房安装基站设备,然后由传输规划人员依据基站的位置规划的IP地址信息等传输参数,再由工人到机房连接传输线配置传输网络参数。这样在完成基站上电步骤后,基站就会自动发送IP地址广播请求。
IP地址服务器收到的基站发送的以太广播包中含有该基站所接入端口的VLANID信息,因此,根据以太广播包的帧头中VLANID的不同,IP地址服务器可以识别不同位置的基站。
步骤303:IP地址服务器将确定的IP地址和相应的OMCIP地址分配给上述基站,令上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IP地址和OMCIP地址与相应的OMC服务器建立连接。
下面结合图5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实施例中PTN传输网的网络拓扑结构。OMC-S即OMC服务器分别与CE1和CE2连接,EPC(EvolvedPacketCore,移动核心网演进)也分别与CE1和CE2连接,CE1和CE2连接到PTN汇聚环上的传输交换设备,IP地址服务器也连接到PTN汇聚环上的传输交换设备上,每一个基站均连接PTN接入环上的一个传输交换设备。
假设PTN传输网中,eNB1接入传输交换设备1的端口中,eNB2接入传输交换设备2的端口中,当eNB1发送DHCPDiscover/DHCPRequest消息时,传输交换设备1为该DHCPDiscover/DHCPRequest消息封装的Tag字段中的PVID(即VLANID)为“101”,当eNB2发送DHCPDiscover/DHCPRequest消息,传输交换设备2为该DHCPDiscover/DHCPRequest消息封装的Tag字段中的PVID为“102”。
IP地址服务器接收各个eNB发送的以太广播包,根据每个以太广播包中的PVID信息识别出相应的eNB,并根据IP地址服务器内部存储的PVID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为基站分配IP地址。例如,IP地址服务器在确定接收到的以太广播包中的PVID为“101”时,查找本地存储的IP地址和PVID对应关系列表,为eNB1分配IP地址“172.27.12.101”;IP地址服务器在确定接收到的以太广播包中的PVID为“102”时,查找本地存储的IP地址和PVID对应关系列表,为eNB2分配IP地址“172.27.12.102”。
下面结合图6说明本发明实施例针对基站侧设计的一种远程连接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基站发送IP地址广播请求,该IP地址广播请求携带上述基站的PVID。
实际应用中,基站通过位于PTN汇聚环上的传输交换设备将上述IP地址广播请求转发至IP地址服务器。IP地址广播请求采用802.1Q标准帧格式。基站的PVID是由与该基站相连的传输交换设备封装在上述IP地址广播请求的Tag字段中的。
步骤602:上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与上述基站的PVID对应的IP地址和OMCIP地址与相应的OMC服务器建立连接,其中,上述基站的PVID对应的IP地址和相应的OMCIP地址是由IP地址服务器根据预设的PVID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侧的远程连接建立方法是与上述IP地址服务器侧相对应的,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设计思路,本发明实施例还设计了一种远程连接建立装置,该装置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包括:
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IP地址广播请求,获取上述IP地址广播请求携带的上述基站的PVID;
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预设的PVID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确定与上述PVID对应的IP地址;
分配模块703,用于将确定的IP地址和相应的OMCIP地址分配给上述基站,令上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IP地址和OMCIP地址与相应的OMC服务器建立连接。
上述接收模块701,具体用于通过位于PTN汇聚环上的传输交换设备接收上述基站发送的IP地址广播请求。
较佳地,上述IP地址广播请求采用802.1Q标准帧格式。
较佳地,上述基站的PVID位于上述IP地址广播请求的Tag字段中,是由与上述基站相连的传输交换设备封装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设计了另一种远程连接建立装置,该装置参阅图8所示,包括:
发送模块801,用于发送IP地址广播请求,上述IP地址广播请求携带本装置的PVID;
建立模块802,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与本装置的PVID对应的IP地址和OMCIP地址与相应的OMC服务器建立连接,其中,本装置的PVID对应的IP地址和相应的OMCIP地址是由IP地址服务器根据预设的PVID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上述发送模块801,具体用于通过位于PTN汇聚环上的传输交换设备将上述IP地址广播请求转发至上述IP地址服务器。
较佳地,上述远程连接建立装置的PVID是由与该装置相连的传输交换设备封装在上述IP地址广播请求的Tag字段中的。
较佳地,上述IP地址广播请求采用802.1Q标准帧格式。
上述装置均是与方法流程一一对应的,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发送的IP地址广播请求中携带了PVID,因此,能够根据预设的PVID和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分配给该基站的IP地址和OMCIP地址,令基站与相应的OMC服务器建立连接,具有基站在上电后,无需本地配置就能够从网络侧自动获取IP地址,建立远程连接的功能,减少了基站开通的工作量,并且能够解决由于各种基站设备标识错误导致远程连接无法建立,基站无法远程开通的问题。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远程连接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位于分组传送网PTN汇聚环上的传输交换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网际协议IP地址广播请求,获取所述IP地址广播请求携带的所述基站的端口虚拟局域网标识PVID;
根据预设的PVID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PVID对应的IP地址;
将确定的IP地址和相应的操作维护中心OMCIP地址分配给所述基站,令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IP地址和OMCIP地址与相应的OMC服务器建立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P地址广播请求采用802.1Q标准帧格式。
3.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的PVID位于所述IP地址广播请求的Tag字段中,是由与所述基站相连的传输交换设备封装的。
4.一种远程连接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通过位于分组传送网PTN汇聚环上的传输交换设备将IP地址广播请求转发至IP地址服务器,所述IP地址广播请求携带所述基站的端口虚拟局域网标识PVID;
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与所述基站的PVID对应的IP地址和操作维护中心OMCIP地址与相应的OMC服务器建立连接,其中,所述基站的PVID对应的IP地址和相应的OMCIP地址是由所述IP地址服务器根据预设的PVID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的PVID是由与所述基站相连的传输交换设备封装在所述IP地址广播请求的Tag字段中的。
6.如权利要求4-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P地址广播请求采用802.1Q标准帧格式。
7.一种远程连接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位于分组传送网PTN汇聚环上的传输交换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IP地址广播请求,获取所述IP地址广播请求携带的所述基站的端口虚拟局域网标识PVID;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PVID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PVID对应的IP地址;
分配模块,用于将确定的IP地址和相应的操作维护中心OMCIP地址分配给所述基站,令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IP地址和OMCIP地址与相应的OMC服务器建立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IP地址广播请求采用802.1Q标准帧格式。
9.如权利要求7-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的PVID位于所述IP地址广播请求的Tag字段中,是由与所述基站相连的传输交换设备封装的。
10.一种远程连接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位于分组传送网PTN汇聚环上的传输交换设备将IP地址广播请求转发至IP地址服务器,所述IP地址广播请求携带本装置的端口虚拟局域网标识PVID;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与本装置的PVID对应的IP地址和操作维护中心OMCIP地址与相应的OMC服务器建立连接,其中,本装置的PVID对应的IP地址和相应的OMCIP地址是由所述IP地址服务器根据预设的PVID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的PVID是由与本装置相连的传输交换设备封装在所述IP地址广播请求的Tag字段中的。
12.如权利要求10-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IP地址广播请求采用802.1Q标准帧格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54768.2A CN103152728B (zh) | 2013-02-20 | 2013-02-20 | 一种远程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54768.2A CN103152728B (zh) | 2013-02-20 | 2013-02-20 | 一种远程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52728A CN103152728A (zh) | 2013-06-12 |
CN103152728B true CN103152728B (zh) | 2016-02-10 |
Family
ID=48550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54768.2A Active CN103152728B (zh) | 2013-02-20 | 2013-02-20 | 一种远程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5272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10882A (zh) * | 2017-04-28 | 2018-11-1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网络边缘设备 |
CN109842893B (zh) * | 2017-11-29 | 2023-06-02 | 北京亿阳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识别远程开站的方法及装置 |
CN110034974B (zh) * | 2019-03-29 | 2020-02-21 | 武汉中电国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自动寻址技术的监控方法及系统 |
CN111866848B (zh) * | 2019-04-28 | 2023-04-18 | 北京数安鑫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基站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22464A (zh) * | 2007-03-23 | 2007-08-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获得互联网协议地址及建立操作维护链路的方法和系统 |
CN101102199A (zh) * | 2007-06-25 | 2008-01-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以太网交换业务通道与管理通道合一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425954A (zh) * | 2008-12-15 | 2009-05-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配置虚拟局域网编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51998B (en) * | 2004-06-30 | 2006-03-21 | Accton Technology Corp | Test device and method of network connection device |
CN100488118C (zh) * | 2006-05-19 | 2009-05-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防止mac地址欺骗的方法 |
CN102223651B (zh) * | 2011-06-01 | 2013-06-19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协助基站自启动的方法及rnc/dhcp服务器 |
-
2013
- 2013-02-20 CN CN201310054768.2A patent/CN10315272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22464A (zh) * | 2007-03-23 | 2007-08-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获得互联网协议地址及建立操作维护链路的方法和系统 |
CN101102199A (zh) * | 2007-06-25 | 2008-01-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以太网交换业务通道与管理通道合一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425954A (zh) * | 2008-12-15 | 2009-05-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配置虚拟局域网编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52728A (zh) | 2013-06-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60443B (zh) | 基于sdn的物理设备与虚拟网络通信方法和系统 | |
CN101577722B (zh) | 实现强制mac转发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0266592B (zh) | Srv6网络与ip mpls网络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2594711B (zh) | 一种在边缘设备上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边缘设备 | |
CN101990004B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家庭网关的虚拟id和虚拟ip分配方法 | |
CN103795636B (zh) | 组播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10193707B2 (en) |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2143247B (zh) | 地址分配和配置的方法、地址分配服务器及主机 | |
CN102611710B (zh) | 基于mms的调度主站与变电站的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 |
CN104753789B (zh) |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3152728B (zh) | 一种远程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 |
CN108063837A (zh) | 动态ip地址分配方法及装置 | |
CN104243427A (zh) | 虚拟机在线迁移方法、数据包传输方法和设备 | |
CN103731349A (zh) | 一种以太网虚拟化互联邻居间报文转发方法和边缘设备 | |
WO2020220459A1 (zh) | 基于VXLAN和OpenFlow的虚拟家庭网络共享方法及系统 | |
JP2024504466A (ja) | パケット転送方法、パケット処理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 |
CN102857400B (zh) | 一种二层虚拟专用网中广播域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 |
CN105933235B (zh) | 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4468467A (zh) | 一种dhcp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 |
CN106657377B (zh) | 一种wia-pa/全互联制造网络信息服务适配器及实现方法 | |
CN111866916A (zh) | 一种业务配置方法、设备及服务器 | |
CN102801618A (zh) | 一种在以太环网中确定三层数据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7547467A (zh) | 一种电路认证处理方法、系统及控制器 | |
CN112532540A (zh) | 接口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7547691B (zh) | 地址解析协议报文代理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