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9916A - 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9916A
CN103139916A CN2011103867490A CN201110386749A CN103139916A CN 103139916 A CN103139916 A CN 103139916A CN 2011103867490 A CN2011103867490 A CN 2011103867490A CN 201110386749 A CN201110386749 A CN 201110386749A CN 103139916 A CN103139916 A CN 1031399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ic sequence
sequence
basic
pucch
ray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867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39916B (zh
Inventor
吴强
刘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olixing Data Optical Dis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8674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3991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85545 priority patent/WO2013079009A1/zh
Priority to EP12853530.9A priority patent/EP2775771A4/en
Publication of CN103139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9916A/zh
Priority to US14/289,062 priority patent/US20140307661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9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99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其中,当一个小区内的用户设备UE具有相同的公共小区标识时,该方法包括:通过所述公共小区标识确定第一基序列,根据所述第一基序列,以及所述第一基序列与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包括所述基序列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第一序列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根据与所述第一基序列的相关性获得;从所述第一序列组中确定目标基序列;按照与基站协商确定的循环移位方式对所述目标基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得到用于发送PUCCH的序列;根据所述PUCCH序列发送PUCCH。本发明实施例在宏小区和微小区的UE进行CoMP时,能够减少UE相互之间的干扰。

Description

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上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TE,Lone Term Evolution)R8(Release 8)/R9/R10系统中,一个小区(Cell)内所有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的PUCCH所用的序列编号u和该小区的小区标识号(Cell ID)和时隙编号相关。即:对一个小区的所有UE来说,在某个时隙,所使用的基序列编号(也称基序列编号)是一样的,当一个小区内的多个UE的PUCCH使用在同样时频资源上传输时,不同UE的PUCCH通过不同的循环移位来进行区分。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在某种场景下可能存在缺陷,例如在图1所示的场景,即协作多点发送和接收(CoMP,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andreception)的一个场景(Scenario 3)中,由一个宏基站(Macro eNB)和多个远程无线头(RRH,Remote Radio Head)共同实现小区的覆盖,其中,MacroeNB覆盖的范围被定义为宏小区(Macro Cell),RRH覆盖的范围被定义为微小区(Pico Cell)。该情景中,宏小区与各个微小区各采用不同的Cell ID,于是,当进行PUCCH的CoMP接收时,由于宏小区与各个微小区的Cell ID不同,意味着进行CoMP的UE使用的PUCCH序列不同,因而导致进行CoMP的各UE的PUCCH序列之间的正交性较差,影响正常通信。
例如,参考图2,其中的UE-1、UE-3均属于Pico Cell,UE-2属于MacroCell,UE-1的PUCCH使用编号为x的PUCCH序列,UE-2的PUCCH使用编号为y的PUCCH序列。由于Pico cell的下行发射功率比Macro Cell的下行发射功率低很多,所以Pico cell的覆盖范围比Macro Cell的覆盖范围也小很多,如果UE-2距离Pico cell(Cell ID3)小区较近而距离Cell ID1较远,则UE-2在PUCCH上发送数据需要较大的发射功率,如果此时UE-1的PUCCH和UE-2的PUCCH使用同样的时频资源,UE-2的在PUCCH上发送的数据也会到达Pico cell(Cell ID3)小区,而由于UE-1、UE-2使用的PUCCH基序列不同,两者的正交性较差,影响正常通信。同理,对于PUCCH使用编号为z的PUCCH序列的UE-3来说,如果其PUCCH和UE-2的PUCCH也使用同样的时频资源,则同样由于UE-3、UE-2使用的PUCCH基序列不同,两者的正交性较差,相互之间同样具有较大的干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在PUCCH上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以在宏小区和微小区的UE进行CoMP时,保证各UE使用的PUCCH序列的正交性,从而减少UE相互之间的干扰。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传输数据的方法,当一个小区内的用户设备UE具有相同的公共小区标识时,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公共小区标识确定第一基序列,根据所述第一基序列,以及所述第一基序列与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包括所述基序列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第一序列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根据与所述第一基序列的相关性获得;从所述第一序列组中确定目标基序列;按照与基站协商确定的循环移位方式对所述目标基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得到用于发送PUCCH的序列;根据所述用于发送PUCCH的序列发送PUCCH;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传输数据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为用户设备UE配置相同的公共小区标识;
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配置单元配置的公共小区标识确定第一基序列,根据所述第一基序列,以及所述第一基序列与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包括所述基序列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第一序列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根据与所述第一基序列的相关性获得;
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的第一序列组中确定目标基序列;
移位单元,用于按照与基站协商确定的循环移位方式对所述选择单元确定的目标基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得到用于发送PUCCH的序列;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移位单元得到的用于发送PUCCH的序列发送PUCCH。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针对宏小区和微小区共存的情景,预先为宏小区和微小区组成的通信小区定义一个Common Cell ID以及包括多个基序列的序列组,所述序列组内任意两个用于PUCCH的基序列的任意循环移位形成的序列具有较低的移位相关特性。由此,使得该通信小区中的所有UE均有相同的Cell ID,意味着各UE使用的PUCCH序列属于同一个序列组,彼此之间的相关性较小,即具有较好的正交性,从而在宏小区和微小区的UE进行CoMP时,能够减少UE相互之间的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CoMP场景的一个场景(Scenario 3)示意图;
图2为在Scenario 3下UE之间干扰示意图;
图3为一个时隙内时频网格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PUCCH上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一个SC-FDMA符号上的PUCCH的示意图;
图6为Scenario 3的一种示意图;
图7为Scenario 4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PUCCH上传输数据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针对宏小区和微小区共存的情景,在宏小区和微小区的UE进行CoMP时,能够减少UE相互之间的干扰,以保证正常通信。
为了引用和清楚起见,下文中使用的技术名词、简写或缩写总结如下: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即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LTE-A,即LTE高级演进;
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即多输入多输出;
eNodeB,即基站;
CRS,Common Reference Signal,即公共参考信号;
PMI,Precoding Matrix index,预编码向量索引;
Uplink,上行;
Downlink,下行;
Rank,秩;
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即单载波频分多址;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即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即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即下行控制信息;
TB,Transport Block,即传输块;
CW,Codeword,即码字;
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即离散傅里叶变换;
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即信道状态信息;
CQI,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即信道质量信息。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3GPP的LTE/LTE-A系统中,上行多址接入方式采用SC-FDMA多址接入,于是,系统的上行资源从时间上看被划分成了SC-FDMA符号,从频率上看被划分成了子载波。根据LTE Release 8/9/10标准,一个无线帧分成10个子帧,一个子帧分成两个时隙(slot)。一个无线帧有20个时隙(时隙编号为ns),一个正常上行子帧(非MBSFN子帧),分成两个时隙,两个slot一共含有14个SC-FDMA符号(normal CP,正常CP情形)或者12个OFDM符号(extended CP,扩展CP情形)。
图3给出了一个时隙内时频网格的示意图,其中,RB(Resource block)是资源调度的最小单位。一个RB在频域上包含12个子载波,在时域上为半个子帧长(一个时隙),即包含7个符号(normal CP)或者6个符号(extendedCP)。RE(Resource element)为资源的单位,一个RE的定义为在某个SC-FDMA符号上的某个子载波。一个RB对(RB pair)定义为在频域上是12个子载波,在时域上是一个子帧长(两个时隙)。
在LTE中,PUCCH上可能承载着ACK/NACK及CSI(包括PMI、CQI和Rank),一个UE的PUCCH信道在一个RB对上传输。同时,在一个时域SC-FDMA符号上的12个子载波上,承载一个数据符号,并使用一个长度为12的序列对这个数据符号进行扩频后发送。
对于PUCCH来说,一共有30个序列可以用,长度为12的序列可以表示为:
0≤n≤11...........................................公式1
根据3GPP 36.211协议,长度为12的基序列的
Figure BDA0000113714830000052
如表1所示。
表中的u表示序列的编号,也称为序列号。
表1
Figure BDA0000113714830000053
Figure BDA0000113714830000061
介绍完本案所涉及的一些知识后,下面重点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PUCCH上传输数据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宏小区和微小区共存的环境中,在执行该方法之前,需要执行一些预操作:预先定义所述宏小区和微小区组成的通信小区中的所有用户设备UE具有相同的Common Cell ID,并且针对该Common Cell ID,设置序列组,所述序列组包括多个基序列,且任意两个基序列的任意循环移位形成的序列具有较低的移位相关特性。
所述序列组的具体设置过程如下:
首先,定义PUCCH两个序列的相关性:
定义
Figure BDA0000113714830000062
为基序列为u、循环移位为m的序列,
Figure BDA0000113714830000063
为基序列为v、循环移位为k的序列,基序列由前文公式1和表1产生。,其中
令a为长度N的序列,a=[a0,~aN-1]=[a(0),~a(N-1)],其中ai=a(i),0≤i≤N-1,则a的循环移位为m的序列c表示为:
c(n)=a((n+m)modN)...................................................公式2
其中0≤n≤N-1,a(n)表示序列a中的第n个元素
设a和b的相关定义为:
ρ ( a , b ) = 1 N | Σ i = 0 N - 1 a i * b i | = 1 N | Σ i = 0 N - 1 a i b i * | ....................................公式3
依据上述公式3计算出一个基序列和其他基序列之间的不同移位组合的相关值,并从中确定最大值及最小值,表2给出了一个基序列和其他基序列之间的不同移位组合的最大的相关值。
表2
  u   和其他基序列之间的不同移位组合的最大的相关值
  0   0.6009
  1   0.7906
  2   0.7169
  3   0.7454
  4   0.7071
  5   0.8498
  6   0.6667
  7   0.7454
  8   0.7454
  9   0.8498
  10   0.7906
  11   0.6667
  12   0.7906
  13   0.6667
  14   0.7454
  15   0.6667
  16   0.7906
  17   0.7169
  18   0.7169
  19   0.7169
  20   0.7071
  21   0.5893
  22   0.7454
  23   0.6009
  24   0.6872
  25   0.7906
  26   0.7454
  27   0.6346
  28   0.7071
  29   0.6872
从表2可以看出,如果图2所示场景下的UE-1和UE-2的序列及其移位值恰好是位于最大的相关值,则相互的PUCCH的干扰就会比较大。
而根据一个基序列与其他基序列之间的不同移位组合的相关值情况,可从中选出与各基序列相互之间移位相关性较低的序列,作为伴随的序列,并将各个基序列及其对应的伴随的序列确定为一个序列组(序列组以其基序列的编号为组号)。即可用的30个基序列中,各基序列均具有至少一个伴随的序列(即基序列具有一个伴随组,组内至少包括一个序列),如表3所示:
表3
  u   伴随的序列的u   最大的相关值(考虑到两个序列的各种移位)
  0   9   0.3727
  1   0   0.4249
  2   0   0.3727
  3   12   0.3727
  4   11   0.3536
  5   20   0.3727
  6   20   0.3727
  7   15   0.3727
  8   19   0.3727
  9   16   0.3536
  10   16   0.4249
  11   4   0.3536
  12   3   0.3727
  13   28   0.3536
  14   16   0.3727
  15   0   0.3727
  16   9   0.3536
  17   23   0.3727
  18   22   0.3727
  19   8   0.3727
  20   5   0.3727
  21   6   0.3727
  22   4   0.3727
  23   17   0.3727
  24   9   0.4249
  25   28   0.3536
  26   6   0.3727
  27   23   0.3727
  28   13   0.3536
  29   8   0.4249
在表3中,以序列编号为u=0为例,计算该基序列与其他基序列(u=1到u=29)的各种移位的相关值,具体方式如下:
比较u=0和u=1,假设u=0的长度为12的基序列记为R0,其有12个循环移位,每个循环移位生成一个长度为12的序列。将u=0的各个循环移位产生的序列和u=1的各个循环移位产生的序列做相关(即进行相关处理,采用公式3),一共得到12×12个相关值,取其中最大的值作为这两个序列最大的相关值,然后计算u=0和其他的各个除u=0之外的各个基序列的移位相关,得到u=0的基序列和其它的基序列各个移位的相关值的最大值。在u=0的基序列和其它的各个基序列各个移位的相关值的最大值中取最小的一个,对应的基序列及u=0的伴随序列。
对其他u值,计算伴随序列的方法类似,不在赘述。
按照上述方式,则当一个基序列u的伴随序列的数目为k(k≥1)时,首先,从剩下的29个基序列中找k个,一共有
Figure BDA0000113714830000091
种选择的组合。假设某种选择选出的k基序列为v1,v1,...,vk,则将u,v1,v2,...,vk这个组合中计算两两之间的各种移位的相关值,然后选出互相关值最大的那个,按照此方式计算出
Figure BDA0000113714830000092
种可能选择的各个组合的互相关值,依据此结果在所有的组合中选择互相关的最大值最小的组合作为基序列u的伴随组,基序列u与其伴随组组成序列组。
在进行完上述预操作后,执行本实施例提供的在PUCCH上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请参考图4,该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通过所述Common Cell ID确定PUCCH的序列组。
下面提供一种通过Common Cell ID确定PUCCH的序列组的方式:
步骤a,确定该PUCCH的序列组的第一个基序列号u。
具体的,由序列组跳模式参数fgh(ns)和序列移位模式参数fss计算得到第一个基序列号u,具体公式如下:
u=(fgh(ns)+fss)mod 30......................................................公式4
其中,在时隙ns的序列组跳模式参数fgh(ns)定义为:
f gh ( n s ) = 0 ifgrouphoppingisdisabled ( Σ i = 0 7 c ( 8 n s + i ) · 2 i ) ifgrouphoppingisenabled ..........公式5
在上述公式中,c(i)为伪随机序列,长度为MPN的输出序列c(n)(n=0,1,...,MPN-1)定义如下:
c(n)=(x1(n+NC)+x2(n+NC))mod2
.......................公式6
x1(n+31)=(x1(n+3)+x1(n))mod2
x2(n+31)=(x2(n+3)+x2(n+2)+x2(n+1)+x2(n))mod2
其中:
NC=1600,第一个序列x1(n)前31比特初始化为with x1(0)=1,x1(n)=0,n=1,2,...,30;第一个序列x2(n)前31比特初始化为
Figure BDA0000113714830000101
其中,cinit为用于x2(n)的序列初始化的值。
在上述公式5中,
Figure BDA0000113714830000103
表示的是Common Cell ID。
对于PUCCH来说:
f ss = N ID cell mod 30 ............................................................公式7
步骤b、确定序列组。
确定序列组的具体过程可参照前文序列组的具体设置过程,在此不做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PUCCH上进行数据传输时执行如前文序列组的具体设置过程,也可以将此过程预先操作后得到参考信息,该参考信息即为表3所示内容,用于指示与各个基序列同属一序列组的序列。于是,计算出基序列后即可通过查表的方式获得同组的其他序列,方便快捷。例如,根据CommonCell ID计算出u=0,查表3得到这一序列组的PUCCH的基序列号为0,9,同理,根据Common Cell ID计算出u=3,则查表3得到这一序列组的PUCCH的基序列号为3,12。
步骤S42、从所述序列组中的所有基序列中选择出与UE特定参数相匹配的基序列,确定为目标基序列。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计算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基序列在所述PUCCH的序列组中的位置的索引号Index=(Δ)mod(K),其中,Δ为UE特定参数(UE specific parameter,UE特定参数可以指基站针对某个UE配置给这个UE的参数,这个参数只对这个UE有效),K为所述序列组中基序列的数目;其次,确定所述目标基序列的编号ucomp=uindex;然后,依据所述编号,从所述序列组中所有基序列中选择出所述目标基序列。
比如在一个序列组中有K 3个基序列,其基序列编号为在表1中的编号为u0,u1,u2,这三个基序列在该序列组中的索引分别为0,1,2,假设Δ=1,则得到Index=1,则对应的ucomp=u1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伪随机数产生的方式随机选择在序列组的基序列,例如:确定目标基序列是序列组中的那个基序列的随机生成方式,其随机生成方式生成的值和PUCCH所在的时隙编号和/或所在的符号绑定;具体本文不再赘述。
步骤S43、按照与基站协商确定的循环移位方式对所述目标基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得到所需PUCCH序列。
具体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S44、将待发送数据通过所述PUCCH序列扩频后发送。
一个RB上频域子载波(即一个SC-FDMA符号)的位置标记为f0~f11,假设在该SC-FDMA符号上承载的PUCCH的数据符号为d,长度为12的扩频序列为a0~a11,则在该SC-FDMA符号上,子载波f0上发送的数据为a0×d,在子载波f1上发送的数据为a1×d,......,在子载波f11上发送的数据为a11×d。如图5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宏小区和微小区共存的情景,预先为宏小区和微小区组成的通信小区定义一个Common Cell ID以及包括多个基序列的序列组,所述序列组内任意两个基序列的任意循环移位形成的序列具有较低的移位相关特性。由此,使得该通信小区中的所有UE均有相同的Cell ID,意味着各UE使用的PUCCH序列属于同一个序列组,彼此之间的相关性较小,即具有较好的正交性,从而在宏小区和微小区的UE进行CoMP时,能够减少UE相互之间的干扰。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应用例进行说明:
应用情景如图6所示,在CoMP的一个场景(Scenario 3)中,一个MacroeNB和两个RRH(RRH1和RRH2)共同实现小区的覆盖,其中,宏小区和两个微小区的ID分别为Cell ID1、Cell ID2和Cell ID3,UE-1属于Cell ID2小区,UE-3属于Cell ID3小区,UE-2属于Cell ID1小区。UE-1和UE-2进行CoMP,UE-1和UE-2的PUCCH在同样的时频资源上。
预先为宏小区和两个微小区定义一个Common Cell ID,并针对该Common Cell ID设置一个序列组,该序列组至少包括u,v两个基序列,其中v为u的伴随序列。因为UE-1和UE-2要上行CoMP联合接收,所以可以给UE-2和UE-1分配同一个基序列u,然后分配不同的循环移位来保证两个UE的正交性。同时,UE3对他们的干扰较小,可以分配不同的基序列;一般情况下,同一个基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形成的序列之间,比同一序列组内的各基序列之间,正交性要好;因此,分配给UE-3另一个基序列v,由于u,v两个基序列属于同一个序列组,PUCCH之间的相关性较低,从而保证各UE各自的正常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并非只是简单地规定各小区的Cell ID相同,如图7所示的CoMP场景,该场景下,所有的UE均共享同样的PUCCH资源(时域/频域/序列),即各UE使用的PUCCH序列为同一基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形成的序列。
本发明实施例是定义一个Common Cell ID以及针对该Common Cell ID的序列组,该序列组内具有基序列以及与该基序列具有较低移位相关性的基序列,这意味着,在不需要增加PUCCH资源(时域/频域/序列)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同一序列组中的多个基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形成的序列来分配给小区内的UE,也就是说,由宏小区和微小区组成的通信小区内的所有UE可通过多个基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形成的序列作为PUCCH序列,与图7所示简单地规定各小区的Cell ID相同的方式相比,且使用一个基序列相比,具有更多的PUCCH容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Common Cell ID可以是一个额外的ID,也可以是宏小区的Cell ID。
针对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其结构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800包括:
配置单元810,用于为用户设备UE配置相同的公共小区标识;
处理单元820,用于通过所述公共小区标识确定第一基序列,根据所述第一基序列,以及所述第一基序列与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包括所述基序列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第一序列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根据与所述第一基序列的相关性获得;
选择单元830,用于从所述第一序列组中确定目标基序列;
移位单元840,用于按照与基站协商确定的循环移位方式对所述目标基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得到用于发送PUCCH的序列;
发送单元850,用于根据所述PUCCH序列发送PUCCH。
其中,所述配置单元810还可包括(图中未示出):第一配置模块,用于为至少两个微小区的用户设备配置相同的公共小区标识;或,第二配置模块,用于为宏小区与至少一个微小区的用户设备配置相同的公共小区标识。
另外,所述处理单元820还可包括(图中未示出):第一处理模块,用于确定包括所述第一基序列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第二序列组;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基序列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组成的至少一个包括所述第一基序列与一个第二基序列的第一基序列组合,分别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序列组合中的所述第一基序列与一个第二基序列分别通过循环移位产生的序列的相关值中的最大相关值;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最大相关值中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第一基序列组合作为所述第一序列组。
此外,所述处理单元820还可包括(图中未示出):第一处理模块,用于确定包括所述第一基序列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第二序列组;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基序列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组成的至少一个包括所述第一基序列与至少两个第二基序列的第一基序列组合,将所述第一基序列组合中包括的所述第一基序列与至少两个第二基序列进行两两组合形成第三序列组,并确定所述第三序列组中的组合中的两个基序列分别通过循环移位产生的序列的相关值中的最大相关值;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最大相关值中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第一基序列组合作为所述第一序列组。
除此之外,所述选择单元830还可包括(图中未示出):第一选择模块,用于根据UE特定参数从所述第一序列组中确定目标基序列;或,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序列组中随机选择一个基序列作为目标基序列。
其中,所述第一选择模块还可包括(图中未示出):计算模块,用于根据UE特定参数以及所述第一序列组中基序列的数目计算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基序列在所述第一序列组中的位置的索引号;
提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索引号,从所述第一序列组中选择出所述目标基序列。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的工艺和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来表示信息、消息和信号。例如,上述说明中提到过的消息、信息都可以表示为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性粒子、光场或以上任意组合。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用户设备UE配置有相同的公共小区标识时,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公共小区标识确定第一基序列,根据所述第一基序列,以及所述第一基序列与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包括所述基序列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第一序列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根据与所述第一基序列的相关性获得;
从所述第一序列组中确定目标基序列;
按照与基站协商确定的循环移位方式对所述目标基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得到用于发送PUCCH的序列;
根据所述用于发送PUCCH的序列发送PUCC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用户设备UE配置相同的公共小区标识,包括:
为至少两个微小区的用户设备配置相同的公共小区标识;或,
为宏小区与至少一个微小区的用户设备配置相同的公共小区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基序列,以及所述第一基序列与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包括所述基序列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第一序列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根据与所述第一基序列的相关性获得,包括:
确定包括所述第一基序列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第二序列组;
确定所述第一基序列分别与所述第二序列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组成的至少一个包括所述第一基序列与一个第二基序列的第一基序列组合,并分别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序列组合中的所述第一基序列与一个第二基序列分别通过循环移位产生的序列的相关值中的最大相关值;
将所述最大相关值中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第一基序列组合作为所述第一序列组。
4.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基序列,以及所述第一基序列与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包括所述基序列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第一序列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根据与所述第一基序列的相关性获得,包括:
确定包括所述第一基序列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第二序列组;
确定所述第一基序列分别与所述第二序列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组成的至少一个包括所述第一基序列与至少两个第二基序列的第一基序列组合,将所述第一基序列组合中包括的所述第一基序列与至少两个第二基序列进行两两组合形成第三序列组,并确定所述第三序列组中的组合中的两个基序列分别通过循环移位产生的序列的相关值中的最大相关值;
将所述最大相关值中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第一基序列组合作为所述第一序列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公共小区标识确定能够用于发送PUCCH的基序列,包括:
根据序列组跳模式参数fgh(ns)和序列移位模式参数fss确定所述能够用于发送PUCCH的基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序列组中确定目标基序列,包括:
根据UE特定参数从所述第一序列组中确定目标基序列;或,
从所述第一序列组中随机选择一个基序列作为目标基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UE特定参数从所述第一序列组中确定目标基序列,包括:
根据UE特定参数以及所述第一序列组中基序列的数目计算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基序列在所述第一序列组中的位置的索引号;
根据所述索引号,从所述第一序列组中选择出所述目标基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小区标识为宏小区的小区标识。
9.一种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传输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为用户设备UE配置相同的公共小区标识;
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配置单元配置的公共小区标识确定第一基序列,根据所述第一基序列,以及所述第一基序列与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对应关系确定包括所述基序列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第一序列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根据与所述第一基序列的相关性获得;
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的第一序列组中确定目标基序列;
移位单元,用于按照与基站协商确定的循环移位方式对所述选择单元确定的目标基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得到用于发送PUCCH的序列;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移位单元得到的用于发送PUCCH的序列发送PUCCH。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为至少两个微小区的用户设备配置相同的公共小区标识;或,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为宏小区与至少一个微小区的用户设备配置相同的公共小区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确定包括所述第一基序列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第二序列组;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基序列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确定的第二序列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组成的至少一个包括所述第一基序列与一个第二基序列的第一基序列组合,并分别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序列组合中的所述第一基序列与一个第二基序列分别通过循环移位产生的序列的相关值中的最大相关值;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确定的最大相关值中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第一基序列组合作为所述第一序列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确定包括所述第一基序列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的第二序列组;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基序列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确定的第二序列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基序列组成的至少一个包括所述第一基序列与至少两个第二基序列的第一基序列组合,将所述第一基序列组合中包括的所述第一基序列与至少两个第二基序列进行两两组合形成第三序列组,并确定所述第三序列组中的组合中的两个基序列分别通过循环移位产生的序列的相关值中的最大相关值;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四处理模块确定的最大相关值中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第一基序列组合作为所述第一序列组。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包括:
第一选择模块,用于根据UE特定参数从所述第一序列组中确定目标基序列;或,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序列组中随机选择一个基序列作为目标基序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选择模块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UE特定参数以及所述第一序列组中基序列的数目计算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基序列在所述第一序列组中的位置的索引号;
提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索引号,从所述第一序列组中选择出所述目标基序列。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小区标识为宏小区的小区标识。
CN201110386749.0A 2011-11-29 2011-11-29 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399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86749.0A CN103139916B (zh) 2011-11-29 2011-11-29 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PCT/CN2012/085545 WO2013079009A1 (zh) 2011-11-29 2012-11-29 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EP12853530.9A EP2775771A4 (en) 2011-11-29 2012-11-29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OVER A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OVER THE UPLINK
US14/289,062 US20140307661A1 (en) 2011-11-29 2014-05-28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on a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86749.0A CN103139916B (zh) 2011-11-29 2011-11-29 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9916A true CN103139916A (zh) 2013-06-05
CN103139916B CN103139916B (zh) 2016-03-02

Family

ID=48499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8674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39916B (zh) 2011-11-29 2011-11-29 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07661A1 (zh)
EP (1) EP2775771A4 (zh)
CN (1) CN103139916B (zh)
WO (1) WO2013079009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3586A1 (zh) * 2016-05-11 2017-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号的方法、发送端和接收端
CN107925645A (zh) * 2015-09-10 2018-04-17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接收方法、以及程序
WO2018195729A1 (zh) * 2017-04-24 2018-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495228A (zh) * 2017-09-11 2019-03-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信号序列生成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109706A1 (zh) * 2017-12-08 2019-06-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行信号的基序列生成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9936428A (zh) * 2017-12-15 2019-06-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214331A1 (zh) * 2018-05-11 2019-1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pucch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52770A (zh) * 2017-11-26 202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序列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3162721A (zh) * 2017-11-10 2021-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短序列信号的分组和使用
US11646843B2 (en) 2017-11-26 2023-05-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quenc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8895B (zh) * 2017-11-17 2022-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序列组的方法及装置,确定循环移位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173961A1 (en) * 2018-03-13 2019-09-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quence selection techniques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EP3911054A4 (en) * 2019-02-03 2021-12-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and sending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EP3933963A1 (de) 2020-07-01 2022-01-05 VARTA Microbattery GmbH Verfahren und anlage zur herstellung elektrochemischer zellen sowie elektrode für eine elektrochemische zel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2255A (zh) * 2007-03-07 2008-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序列分配、处理的方法与装置
US20090046645A1 (en) * 2007-08-13 2009-02-19 Pierre Bertrand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Assignments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1989871A (zh) * 2009-07-30 2011-03-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026298A (zh) * 2009-09-22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消除多点协作中不同小区用户间srs干扰的方法与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01419B1 (en) * 2007-03-07 2011-02-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quence distribut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03338B1 (ko) * 2008-08-11 2016-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00177694A1 (en) * 2009-01-09 2010-07-15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WO2010105693A1 (en) * 2009-03-20 2010-09-2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educed interference between local area cell and wide area cell
US8634362B2 (en) * 2009-10-01 2014-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s for multi-user MIMO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2255A (zh) * 2007-03-07 2008-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序列分配、处理的方法与装置
US20090046645A1 (en) * 2007-08-13 2009-02-19 Pierre Bertrand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Assignments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1989871A (zh) * 2009-07-30 2011-03-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026298A (zh) * 2009-09-22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消除多点协作中不同小区用户间srs干扰的方法与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G ELECTRONIC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6bis R1-113282》", 4 October 2011, article "Uplink Control Signals for CoMP" *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5645A (zh) * 2015-09-10 2018-04-17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接收方法、以及程序
CN107925645B (zh) * 2015-09-10 2020-12-22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接收方法和存储介质
US10560298B2 (en) 2016-05-11 2020-02-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t end, and receive end
WO2017193586A1 (zh) * 2016-05-11 2017-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号的方法、发送端和接收端
WO2018195729A1 (zh) * 2017-04-24 2018-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101931B2 (en) 2017-04-24 2021-08-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616601B2 (en) 2017-04-24 2023-03-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9495228A (zh) * 2017-09-11 2019-03-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信号序列生成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911283B2 (en) 2017-09-11 2021-02-02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Method of generating uplink signal sequence,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1621810B2 (en) 2017-11-10 2023-04-04 Zte Corporation Grouping and use of short sequence signals
US11641256B2 (en) 2017-11-10 2023-05-02 Zte Corporation Grouping and use of short sequence signals
CN113162721B (zh) * 2017-11-10 2023-08-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短序列信号的分组和使用
CN113162721A (zh) * 2017-11-10 2021-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短序列信号的分组和使用
CN112152770A (zh) * 2017-11-26 202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序列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2152770B (zh) * 2017-11-26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序列确定方法和装置
US11646843B2 (en) 2017-11-26 2023-05-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quenc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902200B2 (en) 2017-11-26 2024-02-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quenc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9109706A1 (zh) * 2017-12-08 2019-06-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行信号的基序列生成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9936428B (zh) * 2017-12-15 2020-09-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36428A (zh) * 2017-12-15 2019-06-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214331A1 (zh) * 2018-05-11 2019-1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pucch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75771A1 (en) 2014-09-10
EP2775771A4 (en) 2014-10-29
CN103139916B (zh) 2016-03-02
US20140307661A1 (en) 2014-10-16
WO2013079009A1 (zh) 201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9916B (zh) 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91232B (zh) 用于用户设备特定的解调参考信号加扰的装置和方法
CN102404854B (zh) 一种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7040354B (zh) 上行dmrs的配置方法、网元、上行dmrs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4137499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2065557B (zh) 用于协作多点传输系统的测量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及系统
JP2020529804A (ja) 参照信号の構成方法及び装置
CN108112076B (zh) 配置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11107B (zh) 导频序列配置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3944665A (zh) 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852219A (zh)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14592A (zh) 用于测量参考信号和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134129A1 (en) Method and mtc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mrs for uplink data demodulation
CN102696193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参考信号序列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84741A (zh) 用于具有较高干扰的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37461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2223726A (zh) 一种srs的发送方法和系统
CN106922207A (zh) 基于探测参考信号的下行信道估计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03402248A (zh) 用于下行链路pdsch功率设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2413572A (zh) Dmrs及其信令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7210833A (zh) 用于多用户多入/多出(mimo)通信的干扰消除和抑制
CN104205970A (zh) 基站、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9997381A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412628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5580289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解码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12

Address after: 510640 Guangdong City, Tianhe District Province, No. five, road, public education building, unit 371-1, unit 2401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05

Address after: 101300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Tianzhu Airport Industrial Zone B District, Yuhua Road, No. 26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olixing Data Optical Disc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40 Guangdong City, Tianhe District Province, No. five, road, public education building, unit 371-1, unit 2401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