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2991B - 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2991B
CN103132991B CN201310057617.2A CN201310057617A CN103132991B CN 103132991 B CN103132991 B CN 103132991B CN 201310057617 A CN201310057617 A CN 201310057617A CN 103132991 B CN103132991 B CN 1031329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ing string
production tree
production
field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76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32991A (zh
Inventor
韦红术
张伟国
陈国明
谢华
畅元江
刘秀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Deepwater Development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Zhiy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Deepwater Development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Zhiy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Deepwater Development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Zhiy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576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329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32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2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2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2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导致的采油树的升高,以确定采油树的位置,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根据采油树与管柱组件的连接关系,识别管柱组件中导致采油树升高的管柱,并确定该管柱的耦合系统轴向刚度;根据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确定管柱的温度场和压力场,以获得管柱在温度场和压力场下产生的井口载荷;根据耦合系统轴向刚度以及井口载荷确定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导致的采油树的升高。这样,在采油树位置确定过程中,考虑了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对采油树位置升高的影响所导致的采油树位置的变化,从而使得所确定的采油树的位置更为精确。

Description

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油气田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尤其涉及一种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海洋油气田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通常包括平台、设置在平台上且位于井口处的采油树、以及设置在井筒内的管柱组件。经现场实测结果表明,投产采气后平台上的采油树会发生升高现象,导致其位置发生改变。而采油树升高将引起采油树周围的生产管线变形和套管的强度与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为了使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稳定工作,需要确定采油树的位置,以指导现场采气作业。
目前较少有研究关注采油树的位置变化问题,虽然已有文献记载了海上采油树升高计算方法,如JanA.Aasen等给出投产采气后采油树升高计算方法(JanA.Aasen,S.Aadnoy.MultistringAnalysisofWellGrowth[C].IADC/SPE88024,Houston,2004),但该方法把井筒温度剖面当作常量处理,且没考虑压力场以及油压和套压产生的末端效应对采油树升高的影响,计算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在确定采油树升高导致的位置变化时,没有考虑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的作用而使得误差较大的缺陷,提供一种受井下管柱力学影响的采油树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依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位置确定方法,所述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包括平台、设置在平台上且位于井口处的采油树、以及设置在井筒内的管柱组件;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所述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导致的所述采油树的升高,以确定所述采油树的位置,其中包括步骤:
根据所述采油树与所述管柱组件的连接关系,识别所述管柱组件中导致所述采油树升高的管柱,并确定所述管柱的耦合系统轴向刚度;
根据所述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确定所述管柱的温度场和压力场,以获得所述管柱在温度场和压力场下产生的井口载荷;
根据所述耦合系统轴向刚度以及所述井口载荷确定所述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导致的所述采油树的升高。
在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位置确定方法中,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导致的所述采油树的升高Δz1
Δz 1 = F 1 K s y s ;
其中,F1为所述井口载荷,Ksys为所述耦合系统轴向刚度。
在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位置确定方法中,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耦合系统轴向刚度Ksys
K s y s = Σ i = 1 n EA i L i v e r t i c a l ;
其中,n为所述管柱的总层数,E为所述管柱材料的弹性模量,Ai为第i层管柱的截面积,Livertical为第i层管柱的未固井段的长度竖直分量。
在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位置确定方法中,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井口载荷F1
F 1 = Σ i = 1 n EA i Δl i t + Δl i p L i v e r t i c a l ;
其中,n为所述管柱的总层数,Δlit第i层管柱在其温度场作用下的轴向变形,Δlip第i层管柱在其压力场作用下的轴向变形,E为所述管柱材料的弹性模量,Ai为第i层管柱的截面积,Livertrcal为第i层管柱的未固井段的长度竖直分量。
在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位置确定方法中,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Δlit
Δl i t = ∫ 0 L i α [ t i ( z ) - t 0 i ( z ) ] d z ;
其中,Li为第i层管柱的未固井段长度,α为所述管柱热膨胀系数,ti为投产采气后第i层管柱的温度值,t0i为投产采气前第i层管柱的温度值,取井口为坐标原点,z轴沿井眼轨迹方向;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Δlip
Δl i p = ∫ 0 L i ϵ a i ( z ) d z ;
其中,εai为第i层管柱在内外压力变化下产生的轴向应变。
在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位置确定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管柱的末端效应导致的所述采油树的升高,以确定所述采油树的位置。
在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位置确定方法中,所述末端效应包括所述管柱的油压产生的末端效应和套压产生的末端效应。
在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位置确定方法中,所述管柱包括油管;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油压产生的末端效应导致的所述采油树的升高Δzend1
Δz e n d 1 = πr t u b e 2 p t u b e K s y s ;
其中,rtube为所述油管的内半径,ptube为投产采气后的油压,Ksys为所述管柱的耦合系统轴向刚度。
在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位置确定方法中,所述管柱包括油管和套设在所述油管外的油管套管;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套压产生的末端效应导致的所述采油树的升高Δzend2
Δz e n d 2 = π ( r c a sin g 2 - R t u b e 2 ) p c a sin g K s y s ;
其中,rcasing为所述油管套管的内半径,Rtube为所述油管的外半径,pcasing为投产采气后的套压,Ksys为所述管柱的耦合系统轴向刚度。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位置确定装置,所述钻进平台包括平台、设置在平台上且位于井口处的采油树、以及设置在井筒内的管柱组件;所述装置用于确定所述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导致的所述采油树的升高,以确定所述采油树的位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管柱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采油树与所述管柱组件的连接关系,识别所述管柱组件中导致所述采油树升高的管柱,并确定所述管柱的耦合系统轴向刚度;
温度场和压力场效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确定所述管柱的温度场和压力场,以获得所述管柱在温度场和压力场下产生的井口载荷;
采油树升高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耦合系统轴向刚度以及所述井口载荷确定所述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确定所述采油树的升高。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在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位置确定装置及方法中,考虑了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对采油树位置升高的影响所导致的采油树位置的变化,从而使得所确定的采油树的位置更为精确。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示出了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海洋油气田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的图2中步骤S100中包括的子步骤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
引用编号列表:
1、海水;2、平台下甲板;3、采油树;4、油管;5、油层套管;6、技术套管;7、表层导管;8、泥线;9、土壤;10、固井水泥环;11、封隔器;12、尾管悬挂器;13、尾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了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海洋油气田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钻进平台包括平台、设置在平台上且位于井口处的采油树、以及设置在井筒内的管柱组件。管柱组件包括各种管柱,上述管柱可以为油管、套设在该油管外的套管、以及尾管,进一步地,该套管包括油层套管、技术套管、表层套管。管柱组件还包括油管封隔器,有的油管封隔器可用于固定油管,有的则没有固定油管的功能。
在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投产后,主要受井下管柱力学影响导致采油树的位置变化,因此,在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中,通过确定采油树的升高来确定采油树的位置。
图2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步骤S100:确定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导致的采油树的升高,以确定采油树的位置。
图3示出的步骤S100中包括的子步骤,下面将按步骤来进行描述。
S110、根据采油树与管柱组件的连接关系,识别管柱组件中导致采油树升高的管柱,并确定该管柱的耦合系统轴向刚度。具体而言,首先通过井身结构确定管柱组件的结构,即管柱组件中包含的管柱。随后根据管柱组件与采油树的连接关系,确定管柱组件中能够导致采油树位置升高的管柱。
例如,仍如图1所示,在该图中,油层套管5和技术套管6的上部与采油树3相连,下部通过固井水泥环10与土壤9固结在一起,因此油层套管5和技术套管6均对采油树升高有影响。表层导管7与采油树不连接,对采油树3的升高无影响。尾管13通过尾管悬挂器12悬挂在油层套管5上,对井口采油树3升高无影响。油管4的上部与采油树3连接,下部通过封隔器11与油层套管5固定连接,对采油树升高有影响。因此,图1中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中共有三层管柱能够导致采油树3的升高,它们分别是技术套管6、油层套管5和油管4。此处应当注意的是,还可通过判断油管封隔器11的类型来确定油管4是否能导致采油树3的升高。如果封隔器11能够起到固定油管4的作用,则油管4能够导致采油树3的升高,否则可不考虑油管4对采油树3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根据以下公式确定耦合系统轴向刚度Ksys
K s y s = Σ i = 1 n EA i L i v e r t i c a l ; - - - ( 1 )
其中,n为导致采油树升高的管柱的总层数,E为管柱材料的弹性模量,Ai为第i层管柱的截面积,Livertical为第i层管柱的未固井段的长度竖直分量。在图1的示例中,导致采油树升高的管柱包括技术套管6、油层套管5和油管4,因此n=3。另外,此处的Livertical为第i层管柱的未固井段的长度竖直分量,因此即使是斜井,该方法同样适用,只需对斜井取长度竖直分量即可。
S120、根据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确定管柱的温度场和压力场,以获得上述管柱在温度场和压力场下产生的井口载荷。
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中,可在WELLCAT软件中建立井筒温度场和压力场的计算模型,在图1的示例中,该计算模型包含海水1、采油树3、油管4、油层套管5、技术套管6、表层导管7、泥线8、土壤9、固井水泥环10、封隔器11、尾管13。通过该计算模型则可计算获得井筒中各层管柱的温度场和压力场,结合步骤S110,则可获得导致采油树升高的管柱的温度场和压力场。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根据温度场和压力场下的管柱轴向变形和井身结构参数可计算获得各层管柱在温度场和压力场下对井口的载荷,例如,可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井口载荷F1
F 1 = Σ i = 1 n EA i Δl i t + Δl i p L i v e r t i c a l - - - ( 2 )
其中,n为导致采油树升高的管柱的总层数,Δlit为第i层管柱在其温度场作用下的轴向变形,Δlip为第i层管柱在其压力场作用下的轴向变形,E为管柱材料的弹性模量,Ai为第i层管柱的截面积,Livertical为第i层管柱的未固井段的长度竖直分量。
具体而言,投产采气前后管柱的温度变化导致了管柱在其温度场作用下的轴向变形。此时,取井口为坐标原点,z轴沿井眼轨迹方向,则第i层管柱在温度场作用下的轴向变形Δlit为:
Δl i t = ∫ 0 L i α [ t i ( z ) - t 0 i ( z ) ] d z ; - - - ( 3 )
其中,Δlit为温度场引起的管柱轴向变形,Li为第i层管柱的未固井段长度,α为管柱热膨胀系数,ti为投产采气后第i层管柱的温度值,t0i为投产采气前第i层管柱的温度值。
而管柱的内外压力的变化导致了管柱在其压力场作用下的轴向变形,可采用管柱的轴向应变εa来表征该压力场作用下的轴向变形:
Δl i p = ∫ 0 L i ϵ a i ( z ) d z ; - - - ( 4 )
其中,εai为第i层管柱在内外压力变化下产生的轴向应变。
具体而言,当管柱的内外压力发生变化时,管柱的径向和环向应力也发生变化,管柱的径向和环向应力表达式为:
σ r = D 2 d 2 D 2 - d 2 p 2 - p 1 4 r 2 + d 2 p 1 - D 2 p 2 D 2 - d 2 ; - - - ( 5 )
σ θ = - D 2 d 2 D 2 - d 2 p 2 - p 1 4 r 2 + d 2 p 1 - D 2 p 2 D 2 - d 2 ; - - - ( 6 )
其中:σr为管柱径向应力,σθ为管柱环向应力,D为管柱外径,d为管柱内径,r代表应力点距圆心的距离,p2为管柱外压,p1为管柱内压。
这样,由于内外压变化引起的管柱轴向应变εa可表示为:
ϵ a = 1 E [ - μ ( σ θ + σ r ) ] = - 2 μ d 2 p 1 - D 2 p 2 E ( D 2 - d 2 ) ; - - - ( 7 )
其中:E为管柱的弹性模量,μ为管柱材料的泊松比。
将公式(7)代入公式(4)即可获得根据管柱的轴向应变计算获得的压力场变化引起的管柱轴向变形Δlip
Δl i p = ∫ 0 L i - 2 μ d i 2 Δp i 1 ( z ) - D i 2 Δp i 2 ( z ) E ( D i 2 - d i 2 ) d z . - - - ( 8 )
S130、根据上述获得的耦合系统轴向刚度以及井口载荷确定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导致的采油树的升高。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导致的采油树的升高Δz1
Δz 1 = F 1 K s y s ; - - - ( 9 )
其中,F1为井口载荷,Ksys为耦合系统轴向刚度。这样,采油树的总升高值Δz=Δz1。一旦获得了投产采气后采油树的位置升高,再结合采油树投产前的初始位置,即可确定投产后采油树的现有位置。
图4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00和S200,其中,步骤S100与图2中的步骤S100完全一样,此处部分或全部引用以上关于步骤S100的描述。
在步骤S200中,确定管柱的末端效应导致的采油树的升高,以确定采油树的位置。通常,该末端效应包括管柱的油压产生的末端效应和套压产生的末端效应。其中,油压是投产后油或气从井底流到井口的剩余压力,而采油树安装在井口处,必然会受到该剩余压力的作用。套压是投产后,地面施加到井内套管上的压力。例如,如图1所示,上述油压产生的末端效应为油管4产生的末端效应,上述套压产生的末端效应为套设在油管外层的油管套管5产生的末端效应。
具体而言,对于油压产生的末端效应,通过测得油管4内的油压即可获得。例如,可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油压产生的末端效应所导致的采油树的升高Δzend1
Δz e n d 1 = πr t u b e 2 p t u b e K s y s ; - - - ( 10 )
其中,rtube为油管的内半径;ptube为投产采气后的油压,可通过现有的任意适合的油管油压压力测量仪测得;Ksys为管柱的耦合系统轴向刚度,可通过公式(1)计算获得。
对于套压产生的末端效应,通过测得油管套管5上的套压即可获得。例如,可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套压产生的末端效应导致的采油树的升高Δzend2
Δz e n d 2 = π ( r c a sin g 2 - R t u b e 2 ) p c a sin g K s y s ; - - - ( 11 )
其中,rcasing为油管套管的内半径;Rtube为油管的外半径;pcasing为投产采气后的套压,可通过现有的任意适合的压力测量仪测得;Ksys为管柱的耦合系统轴向刚度,可通过公式(1)计算获得。
这样,在该优选实施例中,采油树的位置升高Δz1同时来自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导致的采油树升高Δz1、以及油压导致的采油树升高Δzend1和套压导致的采油树升高Δzend2,可表示为:
Δz=Δz1+Δzend1+Δzend2;(12)
一旦获得了投产采气后采油树的位置升高,再结合采油树投产前的初始位置,即可确定投产后采油树的现有位置。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装置可实施上述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即可用于确定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导致的采油树的升高,以确定采油树的位置。此处部分或全部引用以上关于该方法的描述。
该装置包括管柱识别模块、温度场和压力场效应确定模块、以及采油树升高确定模块。其中,管柱识别模块可根据采油树与管柱组件的连接关系,识别管柱组件中导致采油树升高的管柱。温度场和压力场效应确定模块可根据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确定管柱的温度场和压力场,从而获得管柱的耦合系统轴向刚度以及管柱在温度场和压力场下产生的井口载荷。采油树升高确定模块可根据耦合系统轴向刚度以及井口载荷确定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来确定采油树的升高,从而根据该位置升高并结合采油树在投产前的初始位置,最终确定采油树的当前位置。
依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装置进一步包括末端效应确定装置,可确定管柱在投产后产生的末端效应。这样,采油树位置升高确定模块可确定末端效应导致的采油树的位置升高,结合已经确定的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来确定采油树的升高、以及采油树在投产前的初始位置,最终确定采油树的当前位置。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装置及方法中,考虑了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对采油树位置升高的影响所导致的采油树位置的变化,从而使得所确定的采油树的位置更为精确。另外,还考虑了油压和套压所产生的末端效应导致的采油树的位置升高,进一步提高了采油树位置确定过程中的精度。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所述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包括第一平台、设置在第一平台上且位于井口处的采油树、以及设置在井筒内的管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所述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导致的所述采油树的升高,以确定所述采油树的位置,其中包括步骤:
根据所述采油树与所述管柱组件的连接关系,识别所述管柱组件中导致所述采油树升高的管柱,并确定所述管柱的耦合系统轴向刚度;
根据所述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确定所述导致所述采油树升高的管柱的温度场和压力场,以获得所述导致所述采油树升高的管柱在温度场和压力场下产生的井口载荷;
根据所述耦合系统轴向刚度以及所述井口载荷确定所述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导致的所述采油树的升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导致的所述采油树的升高Δz1
Δz 1 = F 1 K s y s ;
其中,F1为所述井口载荷,Ksys为所述耦合系统轴向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耦合系统轴向刚度Ksys
K s y s = Σ i = 1 n EA i L i v e r t i c a l ;
其中,n为所述管柱的总层数,E为所述管柱的材料的弹性模量,Ai为第i层管柱的截面积,Livertical为第i层管柱的未固井段的长度竖直分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井口载荷F1
F 1 = Σ i = 1 n EA i Δl i t + Δl i p L i v e r t i c a l ;
其中,n为所述管柱的总层数,Δlit为第i层管柱在其温度场作用下的轴向变形,Δlip为第i层管柱在其压力场作用下的轴向变形,E为所述管柱材料的弹性模量,Ai为第i层管柱的截面积,Livertical为第i层管柱的未固井段的长度竖直分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Δlit
Δl i t = ∫ 0 L i α [ t i ( z ) - t 0 i ( z ) ] d z ;
其中,Li为第i层管柱的未固井段长度,α为所述管柱的热膨胀系数,ti为投产采气后第i层管柱的温度值,t0i为投产采气前第i层管柱的温度值,取井口为坐标原点,z为第i层管柱的未固井段长度的积分变量,沿井眼轨迹方向;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Δlip
Δl i p = ∫ 0 L i ϵ a i ( z ) d z ;
其中,εai为第i层管柱在内外压力变化下产生的轴向应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管柱的末端效应导致的所述采油树的升高,以确定所述采油树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效应包括所述管柱的油压产生的末端效应和套压产生的末端效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包括油管;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油压产生的末端效应导致的所述采油树的升高Δzend1
Δz e n d 1 = πr t u b e 2 p t u b e K s y s ;
其中,rtube为所述油管的内半径,ptube为投产采气后的油压,Ksys为所述管柱的耦合系统轴向刚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包括油管和套设在所述油管外的油管套管;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套压产生的末端效应导致的所述采油树的升高Δzend2
Δz e n d 2 = π ( r c a sin g 2 - R t u b e 2 ) p c a sin g K s y s ;
其中,rcasing为所述油管套管的内半径,Rtube为所述油管的外半径,pcasing为投产采气后的套压,Ksys为所述管柱的耦合系统轴向刚度。
10.一种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装置,所述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包括第一平台、设置在第一平台上且位于井口处的采油树、以及设置在井筒内的管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确定所述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导致的所述采油树的升高,以确定所述采油树的位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管柱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采油树与所述管柱组件的连接关系,识别所述管柱组件中导致所述采油树升高的管柱,并确定所述管柱的耦合系统轴向刚度;
温度场和压力场效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确定所述导致所述采油树升高的管柱的温度场和压力场,以获得所述导致所述采油树升高的管柱在温度场和压力场下产生的井口载荷;
采油树升高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耦合系统轴向刚度以及所述井口载荷确定所述井筒的温度场和压力场确定所述采油树的升高。
CN201310057617.2A 2013-02-25 2013-02-25 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1329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57617.2A CN103132991B (zh) 2013-02-25 2013-02-25 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57617.2A CN103132991B (zh) 2013-02-25 2013-02-25 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2991A CN103132991A (zh) 2013-06-05
CN103132991B true CN103132991B (zh) 2016-05-25

Family

ID=48493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7617.2A Active CN103132991B (zh) 2013-02-25 2013-02-25 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3299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5068A (en) * 1977-07-29 1978-08-08 Chicago Bridge & Iron Company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oil and gas offshore
CN201037410Y (zh) * 2007-04-24 2008-03-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井下管柱受力及位移检测装置
CN201795790U (zh) * 2010-08-13 2011-04-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测试深水油管柱热变形、热应力的模拟试验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45404B2 (en) * 2008-09-04 2010-12-07 Fmc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sensing system for wellhead equip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5068A (en) * 1977-07-29 1978-08-08 Chicago Bridge & Iron Company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oil and gas offshore
CN201037410Y (zh) * 2007-04-24 2008-03-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井下管柱受力及位移检测装置
CN201795790U (zh) * 2010-08-13 2011-04-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测试深水油管柱热变形、热应力的模拟试验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ultistring Analysis of Well Growth;Jan A. Aasen et al.;《IADC/SPE Asia Pacific Drilling Technology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20040930;第1-8页 *
高温高压深井试油井下管柱力学分析及其应用;窦益华等;《钻采工艺》;20070930;第30卷(第5期);第17-20、2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2991A (zh) 201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25083B (zh) 一种封隔器工作性能的实验方法及装置
CN1079888C (zh) 监视井中地层构造特性的方法和系统
AU2012324813B2 (en) Identifying forces in a well bore
CN109342195B (zh) 油井水泥第一胶结面的胶结强度测试方法
CN102322989B (zh) 一种井下抽油杆径向压力测量装置
CN106483056B (zh) 一种基于纵波波速的页岩孔隙度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CN102080514B (zh) 封隔器井下压缩式封隔器机械参量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4405374A (zh) 一种致密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的测量方法
CN105672982A (zh) 一种非植入式稠油油井出砂量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WO2022020426A1 (en) Accelerometer based casing collar locator
CN202064936U (zh) 无线传输井下关井测压装置
CN113338904A (zh) 一种海上油井产能评价方法
CN103132991B (zh) 海洋油气田生产平台的采油树的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SA520411666B1 (ar) أنظمة وطرق لاستخدام مستشعرات لتوفير تحليل مكاني في الكشف عن تسرب أسفل البئر
RU2008134796A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ссовки и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нефтяных и газовых скважин
CN109779607A (zh) 一种基于井径不规则度的下套管摩阻系数确定方法及系统
CN202810832U (zh) 多层测静压装置
CN115655133B (zh) 基于光纤应变感测管柱的地应力测量方法
CN107542451B (zh) 一种钻井漏失层位识别系统
CN206556632U (zh) 一种巷道顶板承压及变形量的测量装置
CN115584966A (zh) 一种利用三轴岩石力学实验获得三维地应力的方法
CN105986805A (zh) 带旁管的全尺寸水平井分层压裂模拟试验井筒
CN204457739U (zh) 一种注水井管柱受力测试装置
CN111577254A (zh) 一种多级坐落式连续测压试井拖筒及其测试方法
CN114991744B (zh) 井下测量数据的时空转换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10 Beijing,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No. 25, No.

Co-patentee after: CNOOC Deepwater Development Limited

Patentee after: China Offshore Oil Group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China Petroleum University (East China)

Address before: Chinese CNOOC Building No. 25 Beijing 100010 Dongcheng District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Co-patentee before: CNOOC Deepwater Development Limited

Patentee befor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Co-patentee before: China Petroleum University (Ea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