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0827A - 一种微针滚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针滚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0827A
CN103120827A CN2012105467482A CN201210546748A CN103120827A CN 103120827 A CN103120827 A CN 103120827A CN 2012105467482 A CN2012105467482 A CN 2012105467482A CN 201210546748 A CN201210546748 A CN 201210546748A CN 103120827 A CN103120827 A CN 103120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skin
micropin
needle
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467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立超
刁枢
胡静
吴志宏
张娟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2105467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208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120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08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23Drug applicators using microneed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肤美容、皮肤给药装置及其用途。该装置增加了保护罩,且固定架的手柄与支架采用多方位滑动或多角度移动嵌入式的活动连接方式,改进了经皮给药、透皮吸收、缓释体系,滚针短时间内可做出大量微细管道,将药物、美容产品等直接穿越皮肤表皮层及真皮层细胞;表皮创口微小,愈合快,细菌感染可能性显著降低,不会令皮肤变硬或引致皮肤细胞收缩,表皮组织也不会变薄,可多次使用;还可应用于按摩头部皮肤,刺激头发生长。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价廉,副作用低,效果明显,操控性好,使用方便,经简单培训即可掌握,实用性较强,可直接用于日常生活,更适于医药、美容等工业和行业的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应用,效益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微针滚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美容等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经皮肤给予药物、美容产品等的无痛给药装置及其结构和用途,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透皮给药或美容产品达到快速透皮吸收或缓释等良好效果的无痛微针滚轮装置及其结构和用途。
背景技术
(一)微针滚轮的研究概况
1、概述
21世纪,医学界在医学领域面临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将药物正确地运送到需要施治的部位,使药效得以最大化得发挥。美容界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一些号称高科技纳米技术、原料一流且价格不菲的美容膏、美容霜等产品在使用后,效果并没有期待中的那么明显,所以近年来医学界关于经皮给药、透皮吸收、缓释等学术的研究空前活跃。基因生物美容品可以对皮肤细胞进行重整修复,但是如何将这些成分输送到皮肤所需要的部位对细胞新陈代谢产生作用,成为基因生物美容的一个难题。
角质层是皮肤表面最坚固的保护层,亦是一般美容产品中的养分不能直达皮肤底层的主要障碍,医学界不断寻求新的方法,让美容抗老化之营养成份能穿透角质层,直接进入皮肤各层产生作用。市面上不少的美容仪器都是透过超声波中频直流电,试图增强营养物质穿越角质层的能力;奈何,效果亦始终不显著,长期使用这类技术也会引致毛孔粗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使皮肤年轻化、健康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使皮肤达到美容效果,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磨去表皮、酸洗、激光去表皮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除去皮肤表面的表皮组织,使得表皮组织下方的真皮组织制造出新的表皮组织,从而达到使皮肤更加健康和光滑的效果。但是,使用这些方法对皮肤也存在很多弊端,人体的表皮是人抵抗外界感染的最外层屏障,在旧的表皮组织被除去而新的表皮组织尚未生长完毕的过程中,皮肤极易受到细菌的感染而引发疾病;另一方面,这些治疗方法的恢复期又比较长,一般为数月;并且,经过这些方法处理过的皮肤会变薄,如果处理过度还可能留下疤痕,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治疗方法最多只能使用一次。
2、微针美塑的定义及原理
借助科技的发展,激光美容正在以全新的姿态成为女性皮肤衰老、色斑、皱纹等等症状的首选治疗。而生物美容与皮肤护理也正以全新的概念和技术不断的创新,生物美容是中国当下热门新技术,特别是微针美容,更是首推的热门新技术之一,其效果明显,操作简单,
现已被广大美容机构认可,但是疼痛感仍是微针疗法面临的重要问题,后续推出的无痛微针可以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微针美塑就是其中的一种。
微针美塑美容源于美国,又称微针中胚层美容疗法(mesotherapy),或称微针疗法(简称:MTS)。
微针美塑就是在皮肤上滚动微针,运用微针滚轮刺激人体皮肤,在很短时间内微针可以在皮肤层面之间制造出超过200,000个微细输送管道,令细胞生长肽基因活性成分及多重营养元素等多种活性成份直接有效渗入皮肤深层,产品吸收效果是普通涂抹产品的4000倍以上;配以祛皱、祛斑、美白、修复、祛妊娠纹、祛疤痕等产品,能迅速高效修复、激活细胞,促进胶原蛋白及弹性纤维增生,藉以填补凹洞,淡化疤痕、色斑,抚平皱纹,从而达到减淡皱纹、治疗疤痕、祛痘、祛痘印及妊娠纹、肌肤美白、减淡色斑、改善眼部皱纹、黑眼圈、收紧及提升面部皮肤组织等理想效果。
微针美塑的原理是一种针对皮肤中胚层进行美容的疗法,这种疗法是将护肤活性成分或营养成分通过一定的特殊设备(即:美塑仪器)输入到中胚层而发挥作用,而这种美塑仪器就是微针滚轮(B.N.M meso Roller或者Meso Roller,有时也简称:微针)或美塑枪(MesoGun),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作用原理:微针滚轮是利用滚轮上许多小针(微小的针头)穿透角质层,刺激皮肤,在很短时间内微针可以做出超过几百万个超微细管,配以祛皱、美白、修复、祛妊娠纹、祛疤痕等特效产品,令活性成分有效渗入皮肤而帮助成分的导入,从而达到减淡皱纹、治疗疤痕及妊娠纹、肌肤美白、减淡色斑、改善眼部皱纹与黑眼圈、收紧及提升面部皮肤组织等理想效果;同时微针刺激真皮层,通过皮肤的自愈能力,促进骨胶原增生,可使皮肤表皮层的厚度增生约8%,其效果可媲美激光及填充式的整形手术。而美塑枪是自动化的微型注射器,直接把成分注射到皮下。这两种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微针滚轮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应用广泛,而美塑枪主要在对付局部深度皱纹和局部瘦身溶脂方面有一定优势。
微针美塑就是利用一种深层的作用来对皮肤进行美容护理,比起以往的表面性护理来说,这种治疗可以达到更加彻底的效果,而且还可以保证不会对皮肤造成额外的损害,所以是一种理想的美容手段。
微针美塑能瞬间打开通往肌肤基底层的通道,将生长因子源源不断的输送到皮肤底层:可激活自身细胞再生,加强自身合成与分泌机能,内源性补充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生物氧化和衰老;能直接作用于基底层黑色素,抑制黑色素生成,淡化斑点,加快代谢产物运走,清除造成人体衰老的自由基,从而延缓肌肤衰老,令肌肤白皙光滑,细腻如丝;祛皱同时皮肤变得细嫩光滑和紧致亮丽,强烈促进皮肤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剌激透明质酸、胶原蛋白和糖蛋白等的合成和分泌,使皮肤皱纹自然消失,皮肤恢复光泽和弹性,适合局部皱纹深者。微针刺激皮肤的同时,还能刺激真皮层胶原及纤维母细胞的增生,不仅微小伤口愈合迅速,且不留疤痕。
微针美塑能有效改善晒斑、黄褐斑、雀斑、铅汞中毒、面部色素分布不均匀、肤色晦暗、肌肤粗糙无光泽等面部肌肤问题;针对痤疮凹洞肌肤,所含的生物祛痤疮凹洞活肤成分直接作用于皮肤深层断裂的纤维细胞,促进胶原蛋白合成,重新生成纤维组织,从而到达深层网状纤维结构的重建,平复痤疮凹洞,重现光滑细腻肌肤。
3、微针美容的特色
微针美容的功效与特点:
①利用伤口的自然愈合能力,不会令皮肤变硬或引致皮肤细胞收缩。
②微针可以做出大量微细管道,令活性成分有效渗入皮肤(只需使用五分钟,便可造出超过200,000个微孔)。
③副作用极低。
④使用微针治疗后护理简易,可进行一般户外活动,包括晒太阳。
微针美塑优势:
自然性:不影响表情肌和面部神经,除皱后表情形态自然和谐。
安全性:与人体同源,无明显排异及副作用,治疗后不留痕迹、疤痕,安全可靠。
持久性:促进人体细胞持续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疗效长久。
简便性:随做随走,无创无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也称为“午休除皱法”。
高效性:祛除真性皱纹达到95%以上,逆转衰老,年轻5~10岁。
微针滚轮解决的问题:
①减淡皱纹,诱发骨胶原增生,治疗蜂窝组织、皮肤厚度问题,治疗疤痕及妊娠纹;
②肌肤美白,减淡色斑,改善眼部皱纹、黑眼圈,刺激骨胶原增生,收紧及提升面部皮肤组织;
③治理秃发、家用护理等有效输送养分。
现在很多美容产品都对肌肤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对使用过这样的爱美人士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所以她们在选用美容产品时更加谨慎,而微针美塑的危害几乎是不存在的,是对肌肤基本无损坏的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美容方法。
微针美塑是通过美塑仪器将皮肤所需养分导入需要改变的肌肤内令肌肤充分吸收后达到美容效果的,它不同于其它的美容方法,是不用开刀、不用吃药、精确有效的美容方法,是一种点对点的美容方法:不破坏皮肤结构的完整性,建立大量的皮肤微细管道,输送基底美容产品;逐步清除皮肤深层毒素和废物;刺激皮肤自愈能力,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保持皮肤弹性和姣美;激活细胞、修复受损组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达到去皱、提升、美白、抗衰老的功效;利用伤口的自然愈合能力,诱导皮肤自身的营养和胶原生长;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所以说微针美塑的危害几乎是不存在的,通过它美容的时间短、见效快、无疤痕,对多种皮肤问题的人群都适用。
微针美塑的兴起,解决了医药界、美容界的世纪难题。运用B.N.M meso Roller刺激皮肤,做出大量微细管道,令活性成分有效渗入皮肤。细微滚动针刺同时,还能刺激真皮层胶原蛋白及纤维母细胞的增生。此种微创是使用比30G细针还小的”微针”进行微刺动作,不仅”微创伤”愈合迅速,且不留疤痕。换言之,直接将细胞生长肽基因活性成分及多重营养元素等,经由非常细小的针孔予不同深度的肌肤细胞快速渗透。这些细小的微创并不会造成皮肤过大的伤口与负担,在修复时期,还能够活化细胞,促进胶原蛋白及弹性纤维增生,藉以填补凹洞、淡化痘疤色素;+6也能够让皮肤细胞透过微细管道直接吸收皮肤需要的基因活性成分,吸收效果接近百分之百,因此能针对个人需求给予不同的配方,确实由内而外地使新肌肤重生,彻底改善肤质。
4、微针滚轮
(1)来源考证
微针滚轮是微针美塑所用的工具。微针,针具名,微针一词的出现,可以在《黄帝内经》找到,它是指毫针等纤微细小的针具。《黄帝内经》中的《灵枢·九针十二原》:“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现如今,微针就广泛运用于美容中。
微针之义有二:
①微小的针、小针。《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王冰次注:“微,细小也。细小之针,调脉衰盛也。”《灵枢·九针十二原》:“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类经·十九卷·针刺类一》:“小针,即上文微针之谓。”
②九针。《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素问识》:“[九针],高云:‘《灵枢·九针论》黄帝欲以微针通其经脉。微针,小针也。岐伯论小针而及于九针,故曰九针者,亦从南方来。’简按:《九针十二原》:‘帝问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而岐伯答以始于一终于九。’则微针即是九针,对砭石而言,非九针之外有微针。志云:‘微针者。其锋微细。浅刺之针也。’恐非是。”
微针滚轮最早是法国医学专家Horst医生的发明,采用瑞士优质医疗不锈钢,沿用德国工匠1896年发明的铸造方法,在摄氏零下60度的超冷冻技术制造而成。所以,微针的纯度极高、非常坚硬。
目前的一款微针滚轮基于仿生学设计的防滑手柄,流线型时尚纯净造型,不脱针,针尖圆滑锋利,是目前领先业界的最新一代微针滚轮。
(2)基本结构与规格
微针滚轮上带有很多直径和间距一样的微针,而不同的滚针则其微针的间距和直径会有些不同,是需要根据皮肤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微针规格,一般是针长为0.3~1.25mm的微针。较长的微针对皮肤的刺激比较深入,对治疗人员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治疗所使用的微针并非越长越好;如果不适合患者的皮肤厚度,那效果只能是反方向的,因为微针美塑起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微针刺透表皮,再导入适合相关皮肤问题的精华液或药品等,这样让精华液或药品等直接渗透到表皮之内,改善修复皮层组织和细胞。
所以这样的刺透性治疗需要在医学美容机构,让专业的医生护士操作,一人一针,严格消毒,不重复使用,才能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微针规格(mm即毫米,是指针的长度,不是滚轮的宽度):
①0.25mm:一般用于去红血丝、细胞更生;
②0.5mm:一般用于祛皱、美白、祛斑、收细毛孔;
③1.0mm:一般用于凹疤、痘坑、疤痕修复;
④1.5mm:一般用于去妊娠纹。
(3)有关产品
目前有报道的产品,例如Mesomed微针棒是以塑胶制成,体积轻巧,上面分布大约200个非常细小的医疗用钛金属针头。
一种市售的微针滚轮产品部分细节如下:
重量:55克(包括包装)
包装尺寸:16cm×3.5cm×5.5cm
颜色:白橙或透明橙
微针物料:医学用不锈钢(银)
微针排列:一字型直排
消毐:EQ Gas,Gamma消毐射线,酒精,UHT高温消毐
即弃:是(除非再次消毐)
针长选择:0.2mm/0.25mm/0.3mm/0.5mm/0.75mm/1.0mm/1.5mm/2.0mm/2.5mm/3.0mm
OEM/ODM选择:可以
环境保护:鉴定绿化物料
规格:ISO 11137,CE,FDA
微针滚轮上微针数量540根,疼痛感比普通微针减半;暗红色滚轮,亮珍珠白手柄。
该产品实心滚轮设计,确保使用安全。
英国微针的实心滚轮设计源自FDA及CE蓝图的要求,并采用了无缝技术生产已确保于消毒后细菌不能在滚轮滋生,更杜绝任可细菌入侵的祸害。最近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便于生产的低成本空心滚轮微针,无疑空心滚轮能减低不少安装上的麻烦,不过这设计却有着绝大的卫生检测问题。例如在护理疗程中,不小心涂上面部的护肤品或是微针上残余的微细血丝也会透过空心滚轮上的接合缝进入滚轮的中部。要是消毐做得不够完善,这种不符合FDA或CE要求的微针滚轮是绝对有可能令皮肤受到细菌入侵的危机并遗下永久性的伤害。
微针的整个手柄是经过符合人体工学设计要求的,这个设计能有效地减小指头上的劳损以及增加指尖及手柄之间的握力来避免不小心松开了柄子所能做成的伤害(例如不小心地跣手溜滑)。微针使用的物料能承受高温,耐热不变型。
有一种无痛微刺滚动仪的产品报道称:高品质微针滚轮的寿命及效果是由微针本身的材质和针尖的研磨状态所决定的。该产品无痛微针滚轮的192根微针是由韩国高密度医用不锈钢制成,结合国际先进的制针技术,钢针坚硬,且极微细,所以刺入皮肤时不会引起顾客的疼痛感,0.25mm长度的滚针可以达到100%无痛,0.5mm以上无痛滚针对比同规格普通滚针可以使顾客疼痛感降低50%以上!
还有一种产品报道称:皮肤滚针的结构组成如下:针体采用选用GB/T4240《不锈钢丝》中的0Cr19Ni9或其他奥氏体不锈钢丝,经磨尖、注塑、镶嵌、装配、热封等工序制造而成。该产品露出滚轮片外测的针体长度为0.2mm、0.3mm、0.5mm、1.0mm、1.5mm、2.0mm;针体直径为0.16mm、0.18mm、0.20mm、0.22mm、0.25mm、0.30mm;该产品的技术参数为:针体硬度≥460HV,0.2kg表面粗糙度Ra之数值不大于0.5μm。滚针的设计遍布密集,针与针相距只有0.3mm,能达至伤口的最佳愈合效果。
(4)有关专利申请
有发明专利《一种微型针滚棒》(申请号:200810089036,申请日:2008-04-16)称:一种微型针滚棒,包括多个细针基底10、滚筒基底20及一对圆盘30,所述细针基底10由按一定距离配置的多个微型针11组成,细针基底10的两侧下端有突起部12;所述滚筒基底20的两侧设有插入孔21,细针基底10两侧下端的突起部12可直接插入到该插入孔21内;所述圆盘30包括环形的固定插入部31。所述全部滚筒基底20和细针基底10结合后,两侧的结合突出部13形成一个整体的结合固定部22,插入到上述圆盘30的固定插入部31内,防止转动时细针基底10和滚筒基底20脱离。采用本发明后,其组装简便,省时又省力,达到不良率最低、生产率最高的效果。另外,还可以达到预防转动时细针基底和滚筒基底相互脱离的效果。
有实用新型专利《皮肤滚针》(申请号:200720035626.1,申请日:2007.03.23)称:一种皮肤滚针,它包括滚轮座、设置于所述的滚轮座的外圆周表面上的多个针体,所述的各针体的直径为0.07~0.35毫米,所述的各针体的露出在滚轮座外侧部分的长度为0.1~3毫米。通过滚轮座带动针体在人体的皮肤上滚动,针体可刺穿皮肤表皮层及真皮层细胞,刺激真皮层的伤口自愈能力,从而刺激皮肤、促进骨胶原增生,出于对表皮组织创伤的自然反应,真皮组织会制造出新的表皮组织,从而达到健康化年轻化皮肤的效果。使用这种皮肤滚针,无需除去表皮组织即可达到使表皮组织再生的效果,而由于表皮创口微小,愈合期非常快,受到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也被降低;另外,它也不会令表皮组织变薄,可以多次使用。该皮肤滚针使用方便,使用风险远低于传统去表皮的方法。
(5)最新的基础技术研究进展
《科技日报》2011年12月23日有报道称:工程师开发出无痛丝微针,可精确控制药物释放。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22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塔夫斯大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无痛的丝微针系统,能在长时间里将药物缓慢释放,无需冷藏多余的药物。这种微针兼具生物适应性和生物降解性,可在正常的温度和压力下制造,能装载易受破坏的生化药品并保持其活性。相关论文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网站上。
演示试验表明,新式丝微针能以可控制的速度递送大分子、酶模型药物、辣根过氧物酶,同时还保持药物的生物活性;装载四环素的丝微针还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表明这种微针在递送治疗药物的同时,还具有预防局部感染的潜在价值。
尽管有些药物可以直接吞服,但有些却无法承受胃肠道的消化分解。皮下注射的方式比较痛苦,也不能缓慢释放药物。只有很少的小分子药物能用贴敷的方式进入体内。丝微针仅仅1微米大小,能穿透上层皮肤而不会触及神经,是一种新的无痛式药物释放机制。但目前有很多难题阻碍了该技术的发展,如生物制品的脆弱性使药物在制造过程中丧失活性、不能精确控制药物释放或放药过多、微小的皮肤穿透带来的感染等。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发出了新的制造程序,过程包括压力、温度和水处理等。他们用铝制成微针母模,排成500微米高,针尖半径不到10微米的阵列;用有弹性的聚二甲硅氧烷(简称:PDMS)浇注在母模上形成凹模;再把装有药物的丝蛋白溶液注入凹模中。当丝干燥后,再把包含药物的丝微针取下来进一步加工。后处理包括用水蒸气使其变柔软,再通过温度、机械和电子的各种处理,使其具有相应的扩散率和药物释放速度。
研究人员表示,调节丝蛋白的后处理条件,如改变干燥时间,主要是控制它的次级结构,以能精确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经过释放动力模型测试,药物释放速度可以降低5.6倍,这解决了长期以来的药物释放难题,还能用在其他生物存储方面。
论文合著者、塔夫斯生物医学工程主席大卫·卡普兰还指出,这种微针非常灵活,能扩大或缩小、运输或存储无需冷藏,管理起来就像贴敷片或绷带一样容易。
微针疗法已非新鲜之物了。老祖宗的《灵枢·九针十二原》就有云:“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尽管彼微针的尺寸和现在不到10微米半径的针尖阵列实在没法比,但由表及里治病救人的原理,大体相似。至于塔夫斯大学的主要创新点,其实表现在他们选择丝绸和有机硅作了基底材料,利用材料特性来实现缓释、控释。当微针疗法愈趋成熟之时,试水的不会是垂垂病者,而是大批欲为悦己者容的女子。
(二)滚针的研究概况
1、概述
与微针有点相类似的产品有含滚针的装置,是一种用于刺绣特别是苏绣针法的机械装置。
2、滚针
滚针(needle roller)是指长度与直径之比率大于2.5的小直径圆柱滚子,属于应用学科的一级学科机械工程的机械零件(二级学科)中的滚动轴承(三级学科),是苏绣针法之一条纹绣中的一种。该滚针适宜绣制走兽的须、眉,人物的头发,衣服的褶纹和细狭的图案纹样等。两线紧抋,成条纹,线条转折比较灵活。无论绣直线、曲线都比较恰当。
刺绣步骤:依纹样线条前起后落,针针紧秘,线条长短一律,约一市分左右。转折处可略短,以便于转折。绣好第一针后,第二应在第一针二分之一处落针,使针迹藏在前一针之下。第三针落在第二针的二分之一处,紧按第一针线条的末尾,以此类推。
滚针轴承(needle roller bearing):是指滚动体是滚针的向心轴承,是带圆柱滚子的滚子轴承,相对其直径,滚子既细又长。这种滚子称为滚针。尽管具有较小的截面,轴承仍具有较高的负荷承受能力,因此,特别适用于径向空间受限制的场合。
滚针轮廓面在近端面处稍微收缩。滚针和滚道线接触修正的结果可避免产生有破坏性的边缘应力。支承滚轮滚针轴承系厚壁外圈,经高温高氮淬火,高精密分选的滚子由高刚性外圈的挡边引导,利用线状接触,滚轮可以直接在滚道上轻松转动,并可以承受巨大的载荷。为去除应力,支撑滚轮的外圈采用弧面设计,曲线滚轮有带单、双密封圈、不带密封圈、带密封环等各种规格型号。带密封圈存储润滑脂空间大、提供锂基脂长久性润滑,并延长润滑间隔。密封圈材质为带骨架丁腈橡胶或ST12,其运转温度范围为-30℃至+100℃或-30℃至+180℃。密装式的曲线滚轮可承受较重的极强载荷和高性能运转。RSTO外圈无挡边,无内圈支承滚轮。
滚针轴承的特点及用途:
滚针轴承装有细而长的滚子(滚子长度为直径的3~10倍,直径一般不大于5mm),因此径向结构紧凑,其内径尺寸和载荷能力与其他类型轴承相同时,外径最小,特别适用于径向安装尺寸受限制的支承结果。根据使用场合不同,可选用无内圈的轴承或滚针和保持架组件,此时与轴承相配的轴颈表面和外壳孔表面直接作为轴承的内、外滚动表面,为保证载荷能力和运转性能与有套圈轴承相同,轴或外壳孔滚道表面的硬度,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应与轴承套圈的滚道相仿。此种轴承仅能承受径向载荷。
滚针轴承的类型:
可用于一般工程的轴承,如:敞开式冲压外圈滚针轴承、封闭式冲压外圈滚针轴承、具内圈滚针轴承和不具内圈滚针轴承/无内圈无保持架滚针轴承、有保持架和无保持架装满滚针轴承。
上述的滚针装置虽然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不同,但是与本发明所述的美容微针滚轮装置在产品制造技术上也还是有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地方。
因此,寻找新型的、透皮吸收效果更好、使用更便捷的无痛微针滚轮装置仍然势在必行。
经文献检索等,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更新的无痛微针滚轮装置产品及其结构和用途等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了一种用于透皮给药或美容产品达到透皮吸收、缓释等良好效果的一种无痛微针滚轮装置及其结构和用途,即该装置具有快速给药、使用便捷、感染机会极少等新作用,能够用于医药、美容等技术领域,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也就是说,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实践研究和理论探索,目的之一意在提供一种新的给药装置,即提供一种更安全、更便捷、更易操控的无痛微针滚轮装置;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新的微针滚动装置的用途。
本发明所述的微针滚轮装置(有时也称:皮肤微针滚轮装置、微针滚动装置、皮肤微针滚动装置、滚针装置、皮肤滚针装置、皮肤滚针等)是指医药、美容等技术领域中,一种直接用于快速、无痛透皮吸收的产品;优选直接用于美容行业的产品,即一种新的微针美塑产品。
(一)技术构思
探索和改进现有的微针技术以及配套的微针滚轮装置是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安全、快速给药或美容产品的一项紧迫任务,特别是要研究和改进能够快速将药物、美容产品正确地运送到需要施治的皮下部位,使效果得以最大化,是经皮给药、透皮吸收、缓释等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能够解决生物美容的一个难题。
角质层是皮肤表面最坚固的保护层,亦是一般药物、美容产品等中的有效成分不能直达皮肤底层的主要障碍,医学界、美容业都在不断寻求新的方法,让有关有效成分能穿透角质层,直接进入皮肤各层产生作用。
在实际使用中,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无痛微针滚轮装置,例如一般的皮肤微针滚轮装置,在使用时特别是脸部皮肤使用时,在处理皮肤时,对操作要求较高:
一是来回拖动皮肤微针滚轮装置时,皮肤易起皱,如果速度过快,导致出血或疼痛,需要采取适中的速度;
二是需要处理的皮肤表面有可能不平,特别是在脸部,在拖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随时变换拖动的角度和方向,增加操作的不可控性,提高了操作的要求;
三是同一个皮肤微针滚轮装置的针体长度固定,对同一个顾客的不同部位或不同需求,往往需要使用两个或更多的皮肤微针滚轮装置,增加顾客成本,轮流使用不同的皮肤微针滚轮装置,也增加了可能引起感染的机会;
四是需要先处理皮肤,在形成大量细微孔道后,才能给药或美容产品等,难以同时进行,操作不及时或其他不当,增加了可能引起感染的机会。
因此,为减少感染机会、提高安全性,增加操控的便捷,方便更多人使用,特别是便于顾客自己直接使用该微针滚轮装置,根据此想法和思路,发明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比对现有的各种产品,通过反复的实验研究与分析和理论探索,已成功得到预期的研究结果和应用产品。
本发明主要是针对实用新型专利《皮肤滚针》(申请号:200720035626.1,申请日:2007.03.23)进行改进的,并将其用途扩大到医药、美容等多个技术领域。
美容特别是女子美容是全世界都关心的热点,快速经皮给药、透皮吸收、缓释等也是医药行业普遍关心的热点。当微针疗法愈趋成熟之时,将有更大批的欲为悦己者容的女子。如能够大面积推广使用本发明微针滚轮装置,该技术将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二)微针滚轮装置及其应用
本发明对微针滚轮装置在皮肤美容、快速经皮给药、透皮吸收、缓释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和研究探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针滚轮装置,它包括固定架、滚针、保护罩8三个部分(见图1):
所述的固定架包括手柄1、通过连接处9与手柄1活动连接的支架6、与支架6连接的滚轴4;所述的手柄1优选采用多方位滑动或可多角度移动的嵌入方式与支架6进行活动性连接(见图1、图2),即所述的手柄1与支架6的连接处9是采用多方位滑动或多角度移动的嵌入方式进行活动性连接;
所述的滚针包括滚轮座2、设置于滚轮座2的外圆周表面上的多个针体3、在滚轮座2的轴心线处开设的滚轴孔7;通过滚轴4将滚轮座2枢轴安装于支架6上,便于通过推或拉的方式控制滚轮座2在人体皮肤上滚动(见图3、图4);
所述的滚轮座2是一个空心的柱体,优选空心的圆柱体;针体3为空心的针体;且各列针体3直接固定于滚轮座2上,在滚轮座2的外圆周表面上按多列分布,优选按3~9列分布,且所述的各列针体3沿滚轮座2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布;滚轮座2所使用的材料具有弹性,在拖动本发明装置时,在拖动的压力下,药物液体或者美容品液体可以直接由滚轮座2通过针体3直接进入皮下;
所述的各针体3的直径为0.07~0.35毫米,所述的各针体3的露出在滚轮座2外侧部分的长度为0.1~3毫米;通过滚轮座2带动针体在人体的皮肤上滚动,针体可刺穿皮肤的表皮组织,对其造成微小的创伤,然后达到真皮组织;
所述的保护罩8(见图2、图3、图5、图6)是其底面开有一缺口12且该缺口12与滚轮座2上的针体3露出部位大小相适应的立体罩子,且该保护罩8安装于支架6上,是通过其上端的中间部位或者两侧11与支架6连接,优选的方式是保护罩8是通过两侧11与支架6连接;保护罩8与支架6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在针体3长度固定的情况下,根据针体3露出长度的要求进行可移动式连接,优选可移动式连接;该可移动式连接包括在支架6上的连接部位预先设定2~5个孔洞、卡槽或滑槽10,保护罩8上端的中间部位或者两侧11与孔洞、卡槽或滑槽10连接,优选3个孔洞、卡槽或滑槽;
该保护罩8底面缺口12处以外的部分是一个平面或曲面,优选曲面,进一步优选弧形曲面;来回拖动皮肤微针滚轮装置时,皮肤易起皱,使用该保护罩8,可以在针体3到达皮肤前,由该保护罩8的底面先使皮肤平整,解决来回拖动速度难以控制的问题,使本发明装置更易于操控。
本发明主要用于人体的身体、脸部等部位的皮肤给药或美容产品等,可用于人体臀部或腹部皮肤直接给药以达到快速减肥的效果,优选用于人体脸部的皮肤给药或美容产品等,且除了身体和脸部的皮肤外,还可将该皮肤滚针应用于按摩头部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刺激头发的生长。
现有的微针滚轮装置(《皮肤滚针》申请号:200720035626.1,申请日:2007.03.23)包括固定架和滚针两部分,所述的固定架包括手柄1、滚轴4、支架6;所述的滚针包括滚轮座2、针体3、滚轴孔7;各部件结构及基本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的手柄1与支架6固定连接,支架6与滚轴4连接;所述的滚轮座2包括多个呈圆盘状的轮片5,所述的多个轮片5依次排列并在端面处相对接,所述的多个针体3在滚轮座2的外圆周表面上按多列分布,各列针体3分别夹紧固定于相邻的轮片5之间;在所述的滚轮座2的轴心线处开设有滚轴孔7,通过滚轴4将滚轮座2枢轴安装于支架6上,便于通过推或拉的方式控制滚轮座2在人体皮肤上滚动;
所述的各针体3的直径为0.07~0.35毫米,所述的各针体3的露出在滚轮座2外侧部分的长度为0.1~3毫米;
优选的方式是:所述的多个针体3在滚轮座2上通常按3~9列分布,且所述的各列针体3沿滚轮座2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布。
本发明改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改进了手柄1与支架6的连接方式(见图1),即手柄1与支架6的连接处9采用非固定连接方式,即手柄1采用多方位滑动或可多角度移动嵌入方式与支架6进行活动性连接;该改进解决了难以随意变换拖动角度和方向的问题,增加了操控性,更易于使用;
二是在滚轮座2外侧增加第三个部分——保护罩8(见图2、图3、图5、图6),该保护罩8安装于支架6上,保护罩8是两侧11与支架6连接、底面开有一缺口12且该缺口与滚轮座2上的针体3露出部位大小相适应的立体罩子;保护罩8是两侧11与支架6连接方式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在针体3长度固定的情况下,根据针体3露出长度的要求进行可移动式连接,优选可移动式连接;该可移动式连接包括在支架6上预先设定2~5个孔洞、卡槽或滑槽10,保护罩8的两侧10与孔洞、卡槽或滑槽10连接,优选3个孔洞、卡槽或滑槽10;解决同一个顾客需要使用两个或更多的皮肤微针滚轮装置的问题,降低顾客成本,也减少可能引起感染的机会;
该保护罩8底面缺口处以外的部分是一个平面或曲面,优选曲面,进一步优选弧形曲面;来回拖动皮肤微针滚轮装置时,皮肤易起皱,使用该保护罩8,可以在针体3到达皮肤前,由该保护罩8的底面先使皮肤平整,解决来回拖动速度难以控制的问题,使本发明装置更易于操控;
三是改进滚轮座2及针体3(见图3、图4),所述的滚轮座2是一个空心的柱体,不再包括多个呈圆盘状的轮片5,优选圆柱体;针体3由实心改为空心;且各列针体3分别夹紧固定于相邻的轮片5之间改为各列针体3直接固定于滚轮座2上;滚轮座2所使用的材料具有弹性,在拖动本发明装置时,在拖动的压力下,药物液体或者美容品液体可以直接由滚轮座2通过针体3直接进入皮下。采用一次性使用方式,该改进就能够解决处理皮肤时不能够同时给药或美容产品的问题,减少了操作程序和感染机会,更便于使用,易于推广。
从以上的总体结构改进介绍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详细阐述可以看出,微针滚动装置是一种新型的用于美容、给药等用途的装置,能够用于顾客或者患者的皮肤美容、皮肤给药等方面,不仅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使用费低,而且用力对称稳定,拖动速度可自我调节,减少了感染的机会,使用更加安全,提高了可操控性。
(三)技术特长
本发明为医疗、美容行业提供了一种新的皮肤美容、皮肤给药的器械,从而对将药物、美容产品正确地运送到需要施治的皮下部位,特别是经皮给药、透皮吸收、缓释等体系进行了改进和改善。本发明安全有效,实用性较强,其制备工艺简单,价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经过简单培训即可掌握,可直接用于日常生活中。
本发明的优点是:滚针疗法利用皮肤的自然愈合能力完成,不会令皮肤变硬或引致皮肤细胞的收缩,滚针可以做出大量微细管道,以利于将药物、营养液等直接渗入皮下。使用滚针治疗后护理简易,可进行一般户外活动,包括晒太阳。另外,这种皮肤滚针也不会使表皮组织变薄,可以多次使用。该皮肤滚针使用方便,由于表皮创口微小,愈合期非常快,受到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也被降低,使用风险远低于以往的传统的去除表皮的方法。
通过滚轮座带动针体在人体的皮肤上滚动,针体可刺穿皮肤表皮层及真皮层细胞,刺激真皮层的伤口自愈能力,从而刺激皮肤、促进骨胶原增生,出于对表皮组织创伤的自然反应,真皮组织会制造出新的表皮组织,从而达到健康化年轻化皮肤的效果。使用这种微针滚轮装置,无需除去表皮组织即可达到使表皮组织再生的效果,而由于表皮创口微小,愈合期非常快,受到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也被降低;另外,它也不会令表皮组织变薄,可以多次使用。该皮肤滚针使用方便,使用风险远低于传统去表皮的方法,此微针滚轮装置能有效提升皮肤的药物、美容产品等的渗透力,药物、美容产品等穿越皮肤表皮层及真皮层细胞的效果尤其显著,是药物、美容产品等输送方法的科技新技术。再者,微针滚轮装置刺激真皮层的伤口自愈能力,从而刺激皮肤,促进骨胶原增生,出于对表皮组织创伤的自然反应,真皮组织会制造出新的表皮组织,可使皮肤表皮层的厚度增生约百分八。而微针滚轮装置技术的副作用极低,安全可靠。
本发明有针对性地研究透皮吸收的器械,其使用安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用;产品性质稳定,能够适于工业化生产;透皮吸收药物、美容产品等的效果明显,且使用范围广,因此易于推广应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为透皮吸收提供了一种新的器械来源,从而对现有的透皮吸收产品系统特别是药物透皮吸收产品进行了改进、改善和提高,从而拓展了现有透皮吸收产品的应用。
本发明安全有效,实用性较强,价廉,方便快捷,其制备工艺简便、容易操作,使用简便、疗效显著,可用于各类透皮吸收。
本发明有针对性地研究透皮吸收,发现了一种新的微针滚轮装置,对微针滚动装置拓展了新的用途,也为透皮吸收提供了一种新的产品来源,作出了意想不到的成绩;同时,本发明使用安全,操控性好,透皮吸收效果明显,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产品的作用,更适于医药、美容等工业和行业的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应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本发明积极适应了现代美容、医药和科研领域的工作需要和人性化服务的需要,本发明为研究开发透皮吸收提供了新的器械来源,对改进和提高现有的透皮吸收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固定架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防护罩8的示意图;
附图3为从本发明滚轴侧面之横切面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滚针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装置的侧面图;
附图6为本发明装置的底面图;
附图7为力度与深度关系曲线图;
附图8、为透皮给药的实验效果图(Franz扩散池法);
附图9、为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图;
附图10、为实验组(使用微针组)的的实验结果图;
以上图示中:
1、手柄;  2、滚轮座;  3、针体;  4、滚轴;  6、支架;  7、滚轴孔;
8、保护罩;9、手柄1与支架6的连接处;          10、孔洞、卡槽或滑槽;
11、保护罩8的两侧11;                         12、保护罩8底面的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研究了现有的透皮吸收装置,提供了一种新的透皮吸收产品及其结构和用途,便于美容、医药等行业的安全有效使用。
微针滚轮装置引进现有的微针滚动技术,并对其装置进行改造,使之具备多种功能。该器械可应用于美容院、医院、研究机构的透皮吸收运用,有利于完善透皮吸收技术体系,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在本发明中,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以下所述的实施例均是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并不是用来限制发明的范围。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本发明最终需要制备成透皮吸收产品进行应用,下面将列举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说明。如有问题,可以与发明人直接联系13386272938或15900897066。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下列实施例中按前述发明内容给出几种透皮吸收产品及其使用方法及一些试验研究内容,但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处所列出的研究内容,还应该理解此处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例,而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现就本发明装置,具体阐述如下:
参见图1~4所示,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针滚轮装置,它包括固定架、滚针、保护罩8三个部分,所述的固定架包括手柄1、通过连接处9与手柄1活动连接的支架6、与支架6连接的滚轴4;所述的手柄1采用多方位滑动或多角度移动的嵌入方式与与支架6进行活动性连接;
所述的滚针包括滚轮座2、设置于滚轮座2的外圆周表面上的多个针体3、在滚轮座2的轴心线处开设的滚轴孔7;通过滚轴4将滚轮座2枢轴安装于支架6上;
所述的滚轮座2是一个空心的圆柱体;针体3为空心的针体;且各列针体3直接固定于滚轮座2上,在滚轮座2的外圆周表面上按多列分布,且所述的各列针体3沿滚轮座2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布所述的各针体3的直径为0.07~0.35毫米,所述的各针体3的露出在滚轮座2外侧部分的长度为0.1~0.3毫米;通过滚轮座2带动针体在人体的皮肤上滚动,针体可刺穿皮肤的表皮组织,对其造成微小的创伤,然后达到真皮组织;滚轮座2所使用的材料具有弹性,在拖动本发明装置时,在拖动的压力下,药物液体或者美容品液体可以直接由滚轮座2通过针体3直接进入皮下;所述的滚轮座2的轴心线处开设有滚轴孔7,在滚轴孔7内可插入滚轴4,将滚轴4安装在支架6上后,滚轮座2即可绕自身轴心线转动;所述的保护罩8是其底面开有一缺口12且该缺口12与滚轮座2上的针体3露出部位大小相适应的立体罩子,且该保护罩8安装于支架6上,是通过其上端的两侧11与支架6移动式连接;该可移动式连接优选在支架6上的连接部位预先设定2~5个孔洞、卡槽或滑槽10,保护罩8上端的两侧11与孔洞、卡槽或滑槽10连接;该保护罩8底面缺口12处以外的部分是一个弧形曲面。
连接好以后,操作者可握住支架6的后部具有手柄1并推动它,使支架6移动,枢轴连接于支架6上的滚轮座2即在人体的皮肤上滚动,从而带动针体3刺穿皮肤的表皮组织后迅速拔出,使针体3对表皮造成微小的创伤并达到真皮组织,而出于对表皮组织创伤的自然反应,真皮组织即会制造出新的表皮组织去修复这些微小的创伤,从而达到年轻、健康化皮肤的效果。
该皮肤滚针可应用于按摩人体的身体和脸部皮肤,通过针体3利用天然方法刺激骨胶原增生,而不会破坏皮肤表皮层,从而提升肌肤的再生功能,达到美容效果;该皮肤滚针还可应用于按摩人体的头部皮肤,选用直径适宜的针体3对人体的头皮按摩,通过给头皮的表皮组织造成微小的创伤,可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刺激头发的生长,以达到美发效果。
在本发明通常采用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个针体3在滚轮座2上按3~9列分布,优选针体3分布为7列;所述的各列针体3沿滚轮座2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布,即每列针体3中的各个体等间距地沿滚轮座2的圆周方向排列,这使得本发明在应用时,针体3对皮肤的表皮组织造成均匀的创伤,真皮组织就会制造出均匀的新表皮组织,从而可提高美容效果。
实施例1、微针使用力度与深度关系研究
利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装置,具体内容如下:
取8块离体裸鼠背部皮肤,用改造微针滚轮装置(500μm针长)处理。使用力度分别是2.5、5、7.5、10、12.5、15、17.5、20N,力度用电子天平控制。随后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2分钟,清水洗去染液。将上述皮肤用干棉球擦去水分和残余染料后,切成1cm×0.5cm的小块,随后组织浸入OCT液后液氮低温冷冻,过夜,取出后在冷冻状态下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微针孔的长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表1、微针使用力度与深度关系研究
Figure BDA00002589871900151
微针滚轮改造后,使用时保护罩使皮肤平整,使滚动容易进行,同时,在相同力度下微针刺入皮肤深度的差异性减小(表1、图7),使用易于操作。
实施例2、透皮给药的有效性(Franz扩散池法)研究
利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装置,具体内容如下:
取2块裸鼠皮肤,去除皮下组织,生理盐水冲洗。空白组不用微针处理,实验组用改造微针滚轮处理。将空白组与实验组皮肤固定于Franz给药室与接收室之间,角质层面向给药室,有效渗透面积为0.85cm2。向接收室中加入水醇溶液(异丙醇:生理盐水=1:1)直至与皮肤紧密接触(4ml),排除气泡,置于(37.0±0.5)℃恒温水浴中,(200±1)r/min恒速电磁搅拌。将0.2g维A酸乳膏涂抹于鼠皮角质层上,分别于1、2、3、4、5、6、8、10、12h取出0.2ml接收液(取液后迅速补充等量的水醇溶液),用HPLC测浓度。计算累积渗透量。避光操作。
按累积渗透量公式计算各时刻累积渗透量。公式为:
Q = C n × V + Σ i n - 1 C i × S
其中:Q为累积渗透量,Cn为该次取样时接收液中药物浓度,V为接收室中接受液体积,Ci为第一次至上次取样时接受液中药物浓度,S为第i次取样量。
使用改造微针滚轮后,药物渗透量明显增加,与实验组相比约提高4倍,见图8。
实施例3、皮肤刺激性研究
利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装置,具体内容如下:
裸鼠麻醉后用改装微针滚轮处理,处理后3d处死裸鼠,取经皮给药的皮肤组织用10%的甲醛(PBS稀释)固定,乙醇脱水,石蜡包埋,切片(5μm),置载玻片上,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反应及炎症细胞情况,拍照。不用微针处理的为对照组。HE染色过程:
①苏木精染液染色5~15min。
②流水冲洗3~5min。
③0.5~1%盐酸酒精溶液分化数秒钟。
④流水冲洗,弱碱性水溶液显蓝1min。
⑤伊红染液染色10min。
⑥水洗,酒精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
⑦封片,在桌上放一张洁净的吸水纸,将含材料的载玻片从二甲苯中取出放在纸上(切片一面向上),迅速地在切片的中央滴一滴树胶(千万不能待二甲苯干燥后再进行),用右手持小镊子轻轻地夹住盖玻片的右侧,稍微倾斜使其左侧与封藏剂接触,然后再缓慢地放下,避免产生气泡。
HE染色结果:对照组(见图9)显微镜下组织正常,使用微针组(见图10)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表皮层及真皮层组织未表现出炎症反应。

Claims (13)

1.一种微针滚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微针滚轮装置包括固定架、滚针、保护罩(8)三个部分;
所述的固定架包括手柄(1)、通过连接处(9)与手柄1活动连接的支架(6)、与支架(6)连接的滚轴4;
所述的滚针包括滚轮座(2)、设置于滚轮座(2)的外圆周表面上的多个针体(3)、在滚轮座(2)的轴心线处开设的滚轴孔(7);通过滚轴(4)将滚轮座(2)枢轴安装于支架(6)上;
所述的滚轮座(2)是一个空心的柱体,所使用的材料具有弹性;
所述的针体(3)为空心的针体,直接固定于滚轮座(2)的外圆周表面上,按多列分布;
所述的保护罩(8)是其底面开有一缺口(12)且该缺口(12)与滚轮座(2)上的针体(3)露出部位大小相适应的立体罩子,该保护罩(8)安装于支架(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滚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1)与支架(6)的连接处(9)是采用多方位滑动或多角度移动的嵌入方式进行活动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滚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轮座(2)是一个空心的圆柱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滚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列针体(3)在滚轮座(2)的外圆周表面上按3~9列分布,且沿滚轮座(2)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滚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针体(3)的直径为0.07~0.35毫米,所述的各针体(3)的露出在滚轮座(2)外侧部分的长度为0.1~3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滚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罩(8)安装于支架6的方式是通过其上端的中间部位或者两侧(11)与支架(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针滚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罩(8)通过其两侧(11)与支架(6)连接的方式是可移动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针滚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罩(8)通过其两侧(11)与支架(6)的可移动式连接包括在支架(6)上的连接处预先设定2~5个孔洞、卡槽或滑槽(10),保护罩8的两侧(11)与孔洞、卡槽或滑槽(1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滚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保护罩(8)底面缺口处(12)以外的部分是一个平面或曲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针滚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保护罩(8)底面缺口处(12)以外的部分是弧形曲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微针滚轮装置用于人体皮肤给药或美容产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针滚轮装置的应用是用于人体臀部或腹部直接给药减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针滚轮装置的应用是用于人体头部或脸部给药或美容产品。
CN2012105467482A 2012-12-14 2012-12-14 一种微针滚轮装置 Pending CN1031208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467482A CN103120827A (zh) 2012-12-14 2012-12-14 一种微针滚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467482A CN103120827A (zh) 2012-12-14 2012-12-14 一种微针滚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0827A true CN103120827A (zh) 2013-05-29

Family

ID=48452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467482A Pending CN103120827A (zh) 2012-12-14 2012-12-14 一种微针滚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20827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0595A (zh) * 2014-12-29 2015-04-08 邹少波 一种温灸滚头
CN106806985A (zh) * 2017-01-19 2017-06-09 汉典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美容微针滚轮
CN108014413A (zh) * 2017-12-18 2018-05-11 优微(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可溶性微针导入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08310616A (zh) * 2018-01-24 2018-07-24 苑凯华 一种具有同步喷射给药功能的可调式皮肤微滚针装置
CN108527830A (zh) * 2018-04-09 2018-09-14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微针的基膜自动化糙化装置及方法
CN110882156A (zh) * 2018-09-10 2020-03-17 微采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促进毛发生长系统及利用此系统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26221Y (zh) * 2007-03-23 2008-02-27 吴江市云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皮肤滚针
CN201179077Y (zh) * 2007-12-12 2009-01-14 沈忠忠 一种微针按摩器
CN201399158Y (zh) * 2009-01-20 2010-02-10 翁春晓 一种经皮透药的滚式微针
WO2010016645A1 (ko) * 2008-08-07 2010-02-11 (주)마이티시스템 미세바늘 교환형 미세바늘 롤러 및 스탬프
CN101912663A (zh) * 2010-08-18 2010-12-15 清华大学 空心微针阵列芯片、经皮给药贴片、器件及制备方法
CN203379477U (zh) * 2012-12-14 2014-01-08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一种微针滚轮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26221Y (zh) * 2007-03-23 2008-02-27 吴江市云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皮肤滚针
CN201179077Y (zh) * 2007-12-12 2009-01-14 沈忠忠 一种微针按摩器
WO2010016645A1 (ko) * 2008-08-07 2010-02-11 (주)마이티시스템 미세바늘 교환형 미세바늘 롤러 및 스탬프
CN201399158Y (zh) * 2009-01-20 2010-02-10 翁春晓 一种经皮透药的滚式微针
CN101912663A (zh) * 2010-08-18 2010-12-15 清华大学 空心微针阵列芯片、经皮给药贴片、器件及制备方法
CN203379477U (zh) * 2012-12-14 2014-01-08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一种微针滚轮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0595A (zh) * 2014-12-29 2015-04-08 邹少波 一种温灸滚头
CN104490595B (zh) * 2014-12-29 2019-02-22 邹少波 一种温灸滚头
CN106806985A (zh) * 2017-01-19 2017-06-09 汉典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美容微针滚轮
CN108014413A (zh) * 2017-12-18 2018-05-11 优微(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可溶性微针导入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08310616A (zh) * 2018-01-24 2018-07-24 苑凯华 一种具有同步喷射给药功能的可调式皮肤微滚针装置
CN108527830A (zh) * 2018-04-09 2018-09-14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微针的基膜自动化糙化装置及方法
CN110882156A (zh) * 2018-09-10 2020-03-17 微采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促进毛发生长系统及利用此系统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0826B (zh) 一种皮肤滚针
Sasaki Micro-needling depth penetration, presence of pigment particles, and fluorescein-stained platelets: clinical usage for aesthetic concerns
CN103120827A (zh) 一种微针滚轮装置
Alster et al. Microneedling: a review and practical guide
Iriarte et al. Review of applications of microneedling in dermatology
CN203379477U (zh) 一种微针滚轮装置
Hou et al. Microneedling: a comprehensive review
Gupta et al. Epidermal grafting in vitiligo: influence of age, site of lesion, and type of disease on outcome
US9358376B2 (en) Microneedle roller
Dsouza et al. Derma rollers in therapy: the transition from cosmetics to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CN203169818U (zh) 一种皮肤滚针
CN104755128A (zh) 视黄酸微针
Omolu et al. Assessment of solid microneedle rollers to enhance transmembrane delivery of doxycycline and inhibition of MMP activity
Zhang et al. Use of drawing lithography-fabricated polyglycolic acid microneedles for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itraconazole to a human basal cell carcinoma model regenerated on mice
Jia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microneedling as a potential treatment option for androgenetic alopecia
Luo et al. Effect of microneedle roller on promoting transdermal absorption of crossbow-medicine liquid via transderm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safety of crossbow-medicine needle therapy: an experimental study
JP2019528111A (ja) 非侵襲的輸送法
KR20120024102A (ko) 반지형 미세바늘 시스템
Kim et al. Safety evaluation and consideration of 4 Pin Multi-needle for meso-therapy
Zhou et al. Cedrol-loaded dissolvable microneedles based on flexible backing for promoting hair growth
CN210020844U (zh) 一种营养型可溶性微针及微针载片
Khunger Regenerative medicine in aesthetic surgery: Hope or hype?
CN217592933U (zh) 一种美容护理用微针
CN115844809B (zh) 一种治疗脱发的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KR20140071885A (ko) 피부재생용 금사 주입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