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8412B - Ad Hoc网络中基于信任的按需多路径矢量路由算法 - Google Patents

Ad Hoc网络中基于信任的按需多路径矢量路由算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8412B
CN103118412B CN201310063088.7A CN201310063088A CN103118412B CN 103118412 B CN103118412 B CN 103118412B CN 201310063088 A CN201310063088 A CN 201310063088A CN 103118412 B CN103118412 B CN 1031184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path
confidence level
threshold value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30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18412A (zh
Inventor
贾智平
鞠雷
曲传浩
颜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06308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184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18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8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18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84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d Hoc网络中基于信任的按需多路径矢量路由算法,它包括采用简单实用的可信理论对AOMDV路由协议进行改进和扩展,使用丢包率作为衡量可信的标准,建立可信多路径,大幅提高了数据传递率。同时,在原有路由维护的基础上,增加了路径维护机制,将原有的路由错误广播改为路径错误单播,减小了可信路径维护的开销。本发明在传递率和网络开销中找到了平衡点。经过NS2仿真测试以及现场测试验证,本发明大幅提高了服务质量。

Description

Ad Hoc网络中基于信任的按需多路径矢量路由算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需多路径矢量路由算法,尤其涉及一种Ad Hoc网络中基于信任的按需多路径矢量路由算法。
背景技术
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环境适应性很强的自组织可重构的无线网络。每个节点地位平等,节点既充当主机,又可以作为路由器,为周围的邻居节点转发报文。MANET网络在军事、救灾、环境监控等等的分布式协同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在移动自组织网络中,由于节点的随机运动、有限的资源、不可靠的链路和信道以及防入侵系统不完善等特点,传统的多路径路由协议很难适应于现代应用的需求。
在Ad Hoc网络中,存在着选择性传递攻击、Sybil攻击、虫洞攻击等多种形式的攻击。在选择性传递攻击中,恶意节点可能拒绝传递某种信息,或简单的删掉这些信息,使信息不能继续传播。这类攻击可分为两类:黑洞攻击和灰洞攻击。寻找多条避免存在选择性传递攻击恶意节点的路径是本发明的出发点。
由于MANET中各节点地位平等,不存在一个专门的节点来进行集中管理,并且能够随机移动,因此想要使用一个全局分析算法是不现实或者是代价巨大的。因此需要一种通用的分布式评估方法来评估路径的可信性并避开恶意节点。
目前已经存在了一些多路径解决方案,比如基于带宽的多路径路由及基于首跳标志和公共节点标志的多路径路由等方案,基于带宽的方案虽然形式上解决了传播速度问题,但是传递率等稳定性相关的服务质量未得到明显提升,仍不适合用在可靠性要求高的环境下。基于首跳标志和公共节点标志的方案扩展了原有AOMDV的路由回复过程,可以找到不相关性更高的多路径集合,而该方案在遇到恶意节点时则缺少必要的应对措施,无法有效的识别或绕过恶意节点。目前的绝大部分多路径方案都忽略了无线网络的不安全的特性。
目前在自组织网络领域中对路径可信性评估的方案并不多,并且大部分研究假定网络环境是固定不变的或是缓慢移动的,仅仅对节点的直接可信性进行重点研究。而面对路径可信性时,大部分协议都有固有的严重缺陷,有些协议使用全局算法,收敛速度随节点数增加而指数降低,可扩展性问题严重;有些协议可以高效处理黑盒或者恶意结点对所有邻居节点按照一致丢包率丢包的情况,而对恶意节点只针对某些邻居丢包的问题未充分考虑;也有一些协议虽然理论上看似完美,而没有考虑节点的计算能力和计算能耗远小于通信能耗的前提假 设。与此同时,有些协议虽然获得了较好的传递率,而额外发送了大量控制报文,网络开销太大,浪费了大量能量;还有些协议,只是在路由发现过程中起作用,而对于某些节点是在路由建立之后才变节等情况,则无法应对。并且,现有的这些协议或多或少都在传递率和开销的均衡上存在问题。鉴于以上的研究背景,需要有一种更简单高效的机制来进行路径可信性预测和恶意节点避免。
本专利对无线网络做了如下假设:(1)恶意节点对不同链路表现不同,丢包率不同(2)恶意节点在一个随机的时间开始表现出恶意行为(3)链路是双向可达的。基于以上假设,本发明给出了一种基于AOMDV的轻量级的高效的能检测和避免恶意节点的可信多路径路由策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Ad Hoc网络中基于信任的按需多路径矢量路由算法,它具有提高网络可靠性、维护开销小、适应多变的高移动性网络环境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Ad Hoc网络中基于信任的按需多路径矢量路由算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对每个节点开启混杂监听模式,每个节点都对自己的邻居节点监控和统计,对不同时间段统计分析,获得邻居节点对该节点传输报文的正确转发率,并以正确转发率为可信性评估标准,获得对邻居节点的直接可信度;
步骤二:通过Hello机制收集邻居节点对目标节点的评价,确定间接可信度,即通过投票思想确定目标节点是否为恶意节点,从而获得间接可信度,根据间接可信度和直接可信度获得对邻居节点的综合可信度;
步骤三:将一条路径中各跳综合可信度的最小值作为路径可信度;
步骤四:在路由请求和路由回复报文中通过使用保留字段来计算和传递路径可信度,最终在源节点处形成具有不同路径可信度的多条路径;对不同的实施环境设置不同的阈值,源节点选择超过阈值且最短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若没有超过阈值的路径,则选择等于阈值的路径;否则向上层报错;
步骤五:在数据包传递过程中,如果当前节点检测到路由下一跳邻居已经变节为恶意节点,则向数据包的上游节点单播发送路径错误信息,上游节点删除相关路径;
步骤六:该步骤为针对“公平丢包”恶意节点的优化;在路由发现阶段,一个节点收到路由请求报文后,提取该报文前驱节点的可信度,若前驱可信度低于上述步骤四中设置的阈值,则直接丢弃并且不缓存该请求ID,是否为“公平丢包”节点由请求报文下一跳节点通过 计算公共邻居的间接可信度的方差而获得。
所述步骤一中每个节点只存储与自己通信的邻居节点的可信度,而不存储通信半径内其他任意两个节点通信的检测结果;所述步骤一中对自己的邻居监控的具体实现方法为:
当节点转发出去一个数据包时,在自己本地的缓存列表中缓存这个数据包的信息以及当前时间,通过查询缓存列表获得收到的包是否自己转发出去的,确定这个转发出去的包已经得到了下一跳的正确转发,若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这样的包,则宣布下一跳对该包未正确处理,依据这个过程,通过公式获得直接可信度DT,其中,FDt为时间槽t内监听到的正确转发的报文数,FTt为时间槽t内发送出去的报文数。
所述步骤二中确定间接可信度时使用的投票总数为本节点对其直接信任度超过阈值的且包含有对目标节点评价的邻居节点的数目,间接可信度IT的计算方法为:
IT = Σ i = 0 n - 1 TT i n
其中,n为被本节点认可的且拥有对目标节点评价的邻居数也即有效投票总数,TTi为第i个有效投票,TTi的值为0或1,分别表示恶意和正常,如果所得的评价为正常的投票比例小于规定比例,则本节点认为目标为恶意节点。
所述步骤三中节点综合可信度NT为
其中,VOTE_THRESHOLD是指定的要评定为正常的最小好评投票比例,TRUST_THRESHOLD是可信阈值,利用求取路径中各单跳可信度最小值的方式确定路径可信度。
所述步骤四中源节点选择标准是首先选择超过阈值且最短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若没有超过阈值的路径,则选择等于阈值的路径,否则返回错误信息,所述阈值在需要高可靠性的环境下,阈值推荐值为0.9;普通条件下推荐0.8。
所述步骤五中发送路径错误信息时在错误报文中添加路径号字段,使用路径最后一跳的ID作为路径号。
所述步骤六的具体实现方式为:邻居节点发现时,本节点通过Hello包与自己的邻居节点相互通信,通过求各邻居节点对某一公共邻居节点的评价的方差判定某些邻居节点属于“公平丢包”的恶意节点,在收到恶意节点转发过来的路由请求时则直接丢弃并且不缓存该请求 ID。是否为“公平丢包”节点由请求报文下一跳节点通过计算公共邻居节点的间接可信度的方差而获得,对节点g的方差Sg计算方法如下:
S g = D ( T i )
其中,节点i为计算节点与节点g的一个公共节点,Ti为节点i对节点g的评价。如果所得的方差超过设定的方差阈值则节点g为“公平丢包”的恶意节点,设置的方差阈值依据环境实际情况而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在路由发现阶段建立高可信路径的同时,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该协议能够按需快速的检测出该路径出现变节的问题节点,通过单播路径错误报文反馈给上游节点,从而在下次发包时能够选择一条稳定可信的路径。
(2)本发明选用了使用各跳可信值最小值来衡量路径可信性的方案,评估过程简单高效,对硬件要求低,计算开销极小。
(3)本发明使用单播错误、维持原协议基本流程等策略将网络整体开销控制在了很低的水平,通过路径可信性评估辅助的路径选择方案提高了系统传递率,再加上AOMDV本身的多路径快速切换特性,本发明在传递率、系统开销和传递率三者之间取得了比较好的折中。该发明的可扩展性较强,能够很好地适应更多的节点和更大的网络范围。
(4)在路径项中有效利用了前驱结点表,根据数据包的前驱来判断它的下一跳,从而实现了监控路径可信度,增加了路径的稳定性
(5)本发明针对恶意节点“公平丢包”问题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从而在路由发现阶段就避开了恶意节点,大大提高了传递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路径可信性评估方案示意图;
图2为节点监控控制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路由项示意图;
图4为路由错误报文示意图;
图5为原版AOMDV协议整体架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中协议的整体架构图;
图7为路径维护实例一示意图;
图8为路径维护实例二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路径可信性评估
要计算路径的可信性评估,首先要知道两邻居节点之间的可信性评估值,本发明中,节点可信性评估是通过监听包转发来实现的。
如图1,节点A向B发送了一个目的地是D的报文,B查询路由表后得知下一跳是C,然后B转发给C,此时根据信道是双向的假设,A和C都在B的通信半径内,因此除了C能够收到B转发的报文A也能收到。从而A可以确认转发给B的报文得到了B的正确的处理。
如图2,节点监控控制流程图。每个节点开启混杂监听模式,也就是网络层可以看到链路层所有的包,包括链路层目的地不是自己的包。每处理一个报文,要判断该报文网络层或链路层目的地是否是自己以及网络层目的是否是路由下一跳,若有一条成立,则不计算该报文。当节点转发出去一个数据包时,在自己本地的缓存列表中缓存这个数据包的信息以及当前时间。如果收到的包是自己转发出去的,这可以通过在邻居表中查询缓存列表获得,从而知道了这个转发出去的包已经得到了下一跳的正确转发,此时更改邻居表中的计数;流程图之外再添加一个定时器,若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这样的包,则认为下一跳对该包未正确处理。按照这个过程,我们就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获得直接可信度DT:
DT = FD t FT t
其中,FDt为时间槽t内监听到的正确转发的报文数,即控制流程图中的success_num,FTt为时间槽t内发送出去的报文数,即控制流程图中的send_num。间接可信评估通过投票思想决定是否将目标节点定为恶意节点。计算方法如下:
IT = Σ i = 0 n - 1 TT i n
其中,n为被本节点认可的且拥有对目标节点评价的邻居数也即有效投票总数,TTi为第i个有效投票,TTi的值为0或1,分别表示恶意和正常。如果所得的评价为正常的投票比例小于规定比例,则本节点认为目标为恶意节点。对目标节点的综合可信评估基于以上两者,若间接可信机制确定为恶意节点而直接可信度较好时,则将可信值定为最小可用值;否则可信度 为直接可信值。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VOTE_THRESHOLD是指定的要评定为正常的最小好评投票比例,TRUST_THRESHOLD是可信阈值。这种计算方法的目的主要是若目标为恶意节点而刚好此链路比较好则包含该链路的路径最终应该为可行的最后一条路径,从而防止在之后某随机时刻该链路变坏,同时解决了极端环境下除该恶意节点外无路可走的问题。
由于在AODV族的协议中,每条路径都是多跳的,而通过上面的方法获得了邻居节点之间的可信度,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节点可信性来获得路径的可信度。Yan Lindsay Sun的信息论可信框架指出,两跳路径A到B到C的可信性小于等于A到B与B到C两条单跳子路径可信性的最小值。依据这个理论,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已经有了多种计算方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将每跳可信度相乘。鉴于我们的目的是为了避开问题节点,而不只是单纯的可信,连乘方法很可能会使恶意节点“淹没”在多跳中。所以我们使用求最小值的方式求得路径可信性评估。也就是说,我们用路径上最差的单跳可信度来评估整条路径的可信性。计算方法如下:
Ti→j=min Tp→q,其中p到q的是i到j路径中的一跳
(2)图9为本发明的整体框架示意图,基于可信评估的多路径路由协议包括以下方面
A.路由项组成 
如图3所述路由项结构,在路由项的路径项中添加前驱列表。并给每条路径添加正向和反向路径传递率变量。
B.路由请求
路由请求与路由回复构成路由发现模块。路由请求流程与原AOMDV基本相同。在源节点网络层收到上层传递过来数据包而没有有效路由时,发送路由请求报文RREQ。其网络层生存时间TTL设置使用扩展环搜索算法(Expanding Ring Search)。节点在收到RREQ后,若在请求缓存中已经存在,则建立反向路径后丢弃该报文,否则建立反向路径并更新报文中的可信域,若本节点是请求目的地,则直接发送路由回复RREP。若本节点含有到目的地的新鲜路由,则发送路由回复RREP报文。若路由中没有符合阈值的路径则既不发送路由回复也不转发路由请求,直接丢弃该报文。在新鲜路由中选择符合可信度阈值且跳数最短的路径path。其中RREP 中捎带的反向可信值RTRREP取RREQ中累计的反向可信值RTRREQ与到目的地路径反向可信值RTpath的最小值,而RREP的正向可信值FTRREP取后半段路径的正向可信值FTpath。即:
RT RREP = min ( RT RREQ , RT path ) FT RREP = FT path
C.路由回复
节点收到路由回复,首先建立反向路由,也即相对请求源节点的正向路由,并更新RREP中的正向路径可信值取最小。若本节点是目的地,则直接退出;否则在到目的地的所有路径中找到未用过的、符合阈值的且跳数最小的路径,转发回复报文,并将回复报文的上一跳加入到本路径的前驱列表中。
D.路径选择
源节点选择大于阈值且跳数最小的路径,发送数据包。若无大于阈值的路径则选择等于阈值的路径中跳数最小的路径。
E.轻量级的路径维护策略
使用以上的路由发现策略,能够提供给源节点当前时刻最优质的路径来传输数据。但是很多情形是某些节点突发性的变节,成为恶意节点,而如果路由没有发生过期则不能引发AOMDV的路由错误;若选用很多机制使用过的可信更新报文定期更新则会产生大量的网络开销。本发明在路由错误机制基础上构造了路径错误机制。改造后路径错误报文结构如图4。
在处理完一个数据包时,若检测到转发的下一跳是问题节点,则触发路径错误处理:遍历自身路由表中所有下一跳nexthop是该恶意节点的路径,存入一个新路径错误包的不可达列表中,将该路径错误报文单播发送给上述数据包的上一跳节点。节点收到一个路径错误报文后,查找自己路由表中是否含有报文不可达列表中所列的问题路径,区分标识为(目的地,路径号)二元组而不是原来的只有目的地一项。若有任何修改,则向被修改的路径的前驱列表节点级联的单播发送重新构建的路径错误报文。
修改前后的协议架构见图5和图6。该机制的出发点主要是路由和路径的时效性。由于节点移动性,多数路径处于未过期但从未使用的状态,对于该状态的路径,本机制对其不会处理。加上单播发送,从而极大的减少了路由维护的开销。
实例一讲解该路由维护机制,如图7。假设源节点0已经建立了两条到达目的节点D的链路不邻接路径01235和04265。初始状态下后一条路径更加可信,因此被源节点选为转发 路径。而在某一时刻,节点6变节,对从节点2传送过来的包随机丢弃,经过一段很短的时间,节点2对6的评价已经变为低于阈值的0.26。在下一个数据包到达节点2时,节点2根据上一跳查询路径前驱表查得下一跳为6,而节点6是恶意节点,从而触发了路径错误。节点2将该问题路径以及其他下一跳是节点6的路径信息放入路径错误报文,单播发送给数据包上游节点4。节点4收到后,删除相关问题路径,并级联的向路径前驱发送路径错误报文。到达源节点0,删除该条包含恶意节点的路径。从而下一个数据包选路时会选择路径01235,所以避开了恶意节点。而原版的AOMDV协议无法识别恶意节点造成很大丢包率;采用恶意节点识别的原路由维护机制会在同样情况下删除这两条路径,源节点只能重新发送路由请求,从而造成浪费。
实例二叙述了另一种常见情况,如图8。上例是同一源/目的节点对的多条路径,而实例二是不同节点对的不同路径。图中节点1和2都是源节点,6为共同的目的节点。正常状态下的路由表如图所述,当前节点1和2都选用路径3456传送数据。而当节点5变节后,一段很短的时间后,邻居4检测到5变节,在碰到上游发送的数据包后,4启动路径错误机制单播发送给3。节点3单播发送给源节点1和2,而此时这些路径已经没有前驱,因此不再转发。节点1若想再次发送数据需要重新路由请求,而节点2自动切换到经过节点7的路径上来。
由此,使用本发明的路由维护机制能够高效的识别并删除存在恶意节点的路径,从而将网络的整体传递率提高了20%以上,并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网络开销。
F.针对节点“公平丢包”的基于可信评估的多路径路由协议的优化
恶意节点“公平丢包”是指恶意节点对它的每个邻居都是按照一致的概率随机丢包。针对这种情况,本发明在上述路由维护机制的基础上,对路由发现过程做了修改。因为对各邻居表现比较一致,则各邻居对该恶意节点的评价也比较一致,因此我们可以用其他邻居对该节点的评价来代替上一跳邻居对其的评价。
在路由发现阶段,一个节点收到一个路由请求,检查上一跳节点是否是恶意节点,若是,则表示前一跳节点对其评价也为恶意,因此直接丢弃该请求报文且不缓存该请求ID。从而最终我们找到的路径绕开了该恶意节点。因为找到的路径都是当前没有恶意节点的,因此间接的降低了路由维护的频率和总体开销。
为了区别每个节点是上述的优化状态还是未优化状态,为每个邻居列表中的节点设立一个标志位。通过Hello包邻居发现时与邻居相互通信,若各邻居对某节点的评价的方差小于阈值(该阈值根据网络节点密度情况而定)则判定此邻居节点属于优化状态也即“公平丢包”的恶意节点,从而在收到这些问题节点路由请求时能够动态选择该优化模式。
是否为“公平丢包”节点由请求报文下一跳节点通过计算公共邻居的间接可信度的方差而获得,对节点g的方差Sg计算方法如下:
Sg=D(Ti)
其中,节点i为计算节点与节点g的一个公共节点,Ti为节点i对节点g的评价。如果所得的方差超过设定的方差阈值则节点g为“公平丢包”的恶意节点,方差阈值依据环境实际情况而定,环境越复杂设定的方差阈值越大。
经过仿真和真实环境下的执行测试,该优化能够获得比未优化版本更优的效果,整体传递率相比未优化版本提升了至少10%。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7)

1.一种Ad Hoc网络中基于信任的按需多路径矢量路由算法,其特征是,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对每个节点开启混杂监听模式,每个节点都对自己的邻居节点监控和统计,获得邻居节点对该节点传输报文的正确转发率,从而获得对邻居节点的直接可信度;
步骤二:通过Hello机制收集邻居对目标节点的评价,确定间接可信度,根据间接可信度和直接可信度获得对邻居节点的综合可信度;
步骤三:将一条路径中各跳综合可信度的最小值作为路径可信度;
步骤四:在路由请求和路由回复报文中通过使用保留字段来计算和传递路径可信度,最终在源节点处形成具有不同路径可信度的多条路径;对不同的实施环境设置不同的阈值,源节点选择超过阈值且最短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若没有超过阈值的路径,则选择等于阈值的路径;否则向上层报错;
步骤五:在数据包传递过程中,如果当前节点检测到路由下一跳邻居已经变节为恶意节点,则向数据包的上游节点单播发送路径错误信息,上游节点删除相关路径;
步骤六:该步骤为针对“公平丢包”恶意节点的优化;在路由发现阶段,一个节点收到路由请求报文后,提取该报文前驱节点的可信度,若前驱可信度低于上述步骤四中设置的阈值,则直接丢弃并且不缓存该请求ID,是否为“公平丢包”节点由请求报文下一跳节点通过计算公共邻居的间接可信度的方差而获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Ad Hoc网络中基于信任的按需多路径矢量路由算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一中每个节点只存储与自己通信的邻居节点的可信度,而不存储通信半径内其他任意两个节点通信的检测结果;所述步骤一中对自己的邻居监控的具体实现方法为:
当节点转发出去一个数据包时,在自己本地的缓存列表中缓存这个数据包的信息以及当前时间,通过查询缓存列表获得收到的包是否自己转发出去的,确定这个转发出去的包已经得到了下一跳的正确转发,若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这样的包,则认为下一跳对该包未正确处理,依据这个过程,通过公式获得直接可信度DT,其中,FDt为时间槽t内监听到的正确转发的报文数,FTt为时间槽t内发送出去的报文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Ad Hoc网络中基于信任的按需多路径矢量路由算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二确定间接可信度时使用的投票总数为本节点对其直接信任超过阈值的且包含有对目标节点评价的邻居节点的数目,间接可信度IT的计算方法为:
IT = Σ i = 0 n - 1 TT i n
其中,n为被本节点认可的且拥有对目标节点评价的邻居数也即有效投票总数,TTi为第i个有效投票,TTi的值为0或1,分别表示恶意和正常,如果所得的评价为正常的投票比例小于规定比例,则本节点认为目标为恶意节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Ad Hoc网络中基于信任的按需多路径矢量路由算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三中节点综合可信度NT为
其中,VOTE_THRESHOLD是指定的要评定为正常的最小好评投票比例,TRUST_THRESHOLD是可信阈值,利用求取路径中各单跳可信度最小值的方式确定路径可信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Ad Hoc网络中基于信任的按需多路径矢量路由算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四中源节点选择标准是首先选择超过阈值且最短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若没有超过阈值的路径,则选择等于阈值的路径,否则返回错误信息,所述阈值在需要高可靠性的环境下,阈值推荐值为0.9;普通条件下推荐0.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Ad Hoc网络中基于信任的按需多路径矢量路由算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五中发送路径错误信息时在错误报文中添加路径号字段,使用路径最后一跳的ID作为路径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Ad Hoc网络中基于信任的按需多路径矢量路由算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六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发现邻居节点时,本节点通过Hello包与自己的邻居节点相互通信,通过求各邻居节点对某一公共邻居节点的间接可信度的方差确定某些邻居节点属于“公平丢包”的恶意节点,在收到恶意节点转发过来的路由请求时则直接丢弃并且不缓存该请求ID;是否为“公平丢包”节点由请求报文下一跳节点通过计算公共邻居对待测节点的可信度的方差而获得,对节点g的方差Sg计算方法如下:
Sg=D(Ti)
其中,节点i为本节点与待测节点g的一个公共节点,Ti为节点i对节点g的评价;如果所得的方差超过设定的方差阈值则节点g为“公平丢包”的恶意节点,方差阈值依据环境的实际情况而定。
CN201310063088.7A 2013-02-27 2013-02-27 Ad Hoc网络中基于信任的按需多路径矢量路由算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184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3088.7A CN103118412B (zh) 2013-02-27 2013-02-27 Ad Hoc网络中基于信任的按需多路径矢量路由算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3088.7A CN103118412B (zh) 2013-02-27 2013-02-27 Ad Hoc网络中基于信任的按需多路径矢量路由算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8412A CN103118412A (zh) 2013-05-22
CN103118412B true CN103118412B (zh) 2015-06-17

Family

ID=48416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308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18412B (zh) 2013-02-27 2013-02-27 Ad Hoc网络中基于信任的按需多路径矢量路由算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184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1597B (zh) * 2013-11-29 2016-11-1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一种可信分组验证的控制方法
CN103888967A (zh) * 2014-03-07 2014-06-25 宁波大学 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ad-hoc网络节点可信度评估方法
CN104301222A (zh) * 2014-10-24 2015-01-21 山东中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包转发率的无线自组网可信路由协议
CN105471741A (zh) * 2015-12-16 2016-04-06 青岛大学 一种移动Ad Hoc网络中双向可信路由确定方法
CN105848242A (zh) * 2016-03-25 2016-08-10 黑龙江大学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信任感知的安全路由优化方法
CN107026700B (zh) * 2017-02-20 2020-06-19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基于数据包转发的信任模型构建的方法及装置
CN107612914B (zh) * 2017-09-20 2020-06-02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参考节点策略的Ad Hoc网络安全信任方法
CN108848028B (zh) * 2018-08-27 2020-06-09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力线通信网络的多径路由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9874160B (zh) * 2019-03-06 2021-01-01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信誉评估的路由选择方法
CN113692180B (zh) * 2021-07-30 2023-08-15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装置
CN113691892B (zh) * 2021-08-06 2022-05-06 吉林大学 一种布点策略生成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2228A (zh) * 2012-08-23 2012-11-28 西北工业大学 面向链路稳定性的Ad Hoc网络多径路由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01042B2 (en) * 2002-12-20 2010-09-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ximum lifetime routing in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2228A (zh) * 2012-08-23 2012-11-28 西北工业大学 面向链路稳定性的Ad Hoc网络多径路由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程素念.AdHoc网络中按需路由协议的研究与改进.《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8412A (zh) 2013-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8412B (zh) Ad Hoc网络中基于信任的按需多路径矢量路由算法
Li et al. A clustering based routing algorithm in IoT aware Wireless Mesh Networks
Walikar et al. A survey on hybrid routing mechanisms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Jain et al. Geographical routing using partial information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Bakht Survey of routing protocols for mobile ad-hoc network
Tilwari et al. MCLMR: A multicriteria based multipath routing in the mobile ad hoc networks
CN1906898B (zh) 用于在ad-hoc网中有效地路由的方法和系统
Robinson et al. Neighbor knowledge-based rebroadcast algorithm for minimizing the routing overhead in mobile ad-hoc networks
Qasim et al. Mobile Ad Hoc Networking Protocols' Evaluation through Simulation for Quality of Service.
Rivoirard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ODV, DSR, GRP and OLSR for VANET with real-world trajectories
Zhang et al. An efficient hop count routing protocol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Vijayakumar et al. Efficient location management of mobile node in wireless mobile ad-hoc network
Paul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ANET routing protocols
Abdullah et al. Enhanced-AODV Routing Protocol to Improve Route Stability of MANETs.
Tripathi et al. MECB-AODV: a modified energy constrained based protocol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Gangwar et al. Mobile ad hoc networks: A detailed survey of QoS routing protocols
Mir et al. Infrastructure-assisted joint power adaptation and routing for heterogeneous vehicular networks
Ledy et al. Impact of realistic simulation on the evaluation of mobile ad hoc routing protocols
Chao et al. Reducing the message overhead of AODV by using link availability prediction
Kies et al. A connected dominating set based on connectivity and energy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Espes et al. Approach for Reducing Control Packets in AODV-Based MANETs
Mohsin et al. Optimized reliable hybrid routing protocol based link stability for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Sundaram et al. A Performance Comparison study of Unicast and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s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Dabibbi et al. Implem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ree Routing Protocols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 Using Network Simulator
Chand et al.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Two On-Demands Routing Protocols for Mobile Ad-hoc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Termination date: 2016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