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8380B - 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8380B
CN103118380B CN201310058326.5A CN201310058326A CN103118380B CN 103118380 B CN103118380 B CN 103118380B CN 201310058326 A CN201310058326 A CN 201310058326A CN 103118380 B CN103118380 B CN 1031183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data
address
mark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83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18380A (zh
Inventor
侯瑞亮
帅福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5832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183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18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8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18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83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分别对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和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进行轮询,分别判断所述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和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是否为同步;当所述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为同步且接收第一获取指令时,获取第一标识和第一协议包数据,判断所述第一标识是否与第一预存数据相同,保持第一链路,解析所述第一协议包数据;当所述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为同步且接收第二获取指令时,获取第二标识和第二协议包数据,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与第二预存数据相同,保持第二链路,解析所述第二协议包数据。本发明提供相应系统,解决了多个或多模BBU与一个多制式RRU相连的不同制式间的切换问题。

Description

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RRU技术特点是将基站分成近端BBU(BuildingBaseBandUnit,室内基带处理单元)和远端RRU(RadioRemoteUnit,射频拉远模块),二者之间通过光纤连接,其接口是基于开放式CPRI(TheCommonPublicRadioInterface,通用公共无线接口)接口,可以稳定的与基站的设备进行连接。基带处理单元安装在合适的机房位置,RRU安装在天线端,这样,将以前的基站模块的一部分分离出来,通过这种分离将烦琐的维护工作简化到基带处理单元端,既节省空间,又降低设置成本,提高组网效率。同时,连接两者之间的接口采用光纤连接,对于信号的损耗较少。
3G(3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大量使用分布式基站架构,一个BBU可以支持多个RRU,采用BBU+RRU多通道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大型场馆的室内覆盖问题,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对RRU更好的性能要求,多制式RRU即一个RRU可以通过光纤连接多个BBU的需求也随之出现。
目前多制式、多频段的RRU在业界属于比较先进的技术,多制式RRU可以方便基站厂商进行大规模的布网,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但是基于多BBU的RRU的通信链路管理成为了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单一的BBU与RRU的通信链路管理一般是采用UDP(UserDatagramProtocol,用书数据报协议)或者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协议来建立通信链路,并将应用数据通过底层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列阵)芯片来进行传输。而对于多BBU与RRU相连的组网方式就需要考虑不同制式间的切换问题。目前,没有多BBU与RRU的链路管理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多个或多模BBU与一个多制式RRU相连的不同制式间的切换问题,提供一种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和系统。
一种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包括步骤: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分别对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和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进行轮询,分别判断所述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和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是否为同步;
当所述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为同步且接收第一获取指令时,获取第一标识和第一协议包数据,判断所述第一标识是否与第一预存数据相同,若是,保持第一链路,解析所述第一协议包数据,若否,根据所述第一标识更新配置且更新所述第一预存数据,断开第一链路,建立新的第一链路,解析所述第一协议包数据;
当所述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为同步且接收第二获取指令时,获取第二标识和第二协议包数据,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与第二预存数据相同,若是,保持第二链路,解析所述第二协议包数据,若否,根据所述第二标识更新配置且更新所述第二预存数据,断开所述第二链路,建立新的第二链路,解析所述第二协议包数据。
上述通信链路管理方法,通过分别对第一CPRI链路和第二CPRI链路进行同步判断,分别建立对应的链路,解决了多个或多模BBU与一个多制式RRU相连的不同制式间的切换问题。
一种通信链路管理系统,包括:
第一驱动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对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进行轮询,判断所述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是否为同步,当所述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为同步且接收第一获取指令时,从第一控制模块中读取第一标识和第一协议包数据,判断所述第一标识是否与第一预存数据相同,若是,保持第一链路,解析所述第一协议包数据,若否,根据所述第一标识更新配置且更新所述第一预存数据,断开所述第一链路,建立新的第一链路,解析所述第一协议包数据;
第二驱动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对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进行轮询,判断所述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是否为同步,当所述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为同步且接收第二获取指令时,从第二控制模块中读取第二标识和第二协议包数据,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与第二预存数据相同,若是,保持第二链路,解析所述第二协议包数据,若否,根据所述第二标识更新配置且更新所述第二预存数据,断开所述第二链路,建立新的第二链路,解析所述第二协议包数据。
上述通信链路管理系统,通过第一驱动模块对第一CPRI链路进行同步判断和第二驱动模块对第二CPRI链路进行同步判断,分别建立对应的链路,解决了多个或多模BBU与一个多制式RRU相连的不同制式间的切换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通信链路管理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BBU与一个多制式RRU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两个BBU与一个多制式RRU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级联RRU双网卡工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其中的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图1中示出了本发明的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S101: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分别对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和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进行轮询,判断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和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是否为同步;
步骤S102:当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为同步且接收第一获取指令时,获取第一标识和第一协议包数据,进入步骤S103;
步骤S103:判断第一标识是否与第一预存数据相同,若是,进入步骤S104,若否,进入步骤105;
步骤S104:保持第一链路,解析第一协议包数据;
步骤S105:根据第一标识更新配置且更新第一预存数据,断开第一链路,建立新的第一链路,解析第一协议包数据;
步骤S106:当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为同步且接收第二获取指令时,获取第二标识和第二协议包数据,进入步骤S107;
步骤S107:判断第二标识是否与第二预存数据相同,若是,进入步骤S108,若否,进入步骤S109;
步骤S108:保持第二链路,解析第二协议包数据;
步骤S109:根据第二标识更新配置且更新第二预存数据,断开第二链路,建立新的第二链路,解析第二协议包数据。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轮询之前还包括步骤:
步骤S110:接收第一标识、第一IQ数据,生成第一协议包数据,判断第一CPRI链路是否同步,保存第一判断结果,第一判断结果作为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接收第二标识、第二IQ数据,生成第二协议包数据,判断第二CPRI链路是否同步,保存第二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作为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方法解决了多BBU与RRU相连的组网方式不同制式间的切换以及RRU断开再连接所引起的物理链路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本实施例方法包括:非级联RRU其一网卡工作的情况、非级联RRU双网卡工作的情况、级联RRU双网卡工作的情况。
在非级联RRU其一网卡工作的情况下,接收第一标识、第一IQ数据,向BUS总线发送中断信号,中断接收第二标识和第二IQ数据。根据第一IQ数据生成第一协议包数据,判断第一CPRI链路是否同步,保存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比如,同步状态标记为1,不同步状态标记为0。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比如1s)分别对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进行轮询,判断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是否为同步。此时,可以从串口打印CPRI链路的详细信息以备发生通信链路问题的时候进行排查。检测到CPRI不同步且持续超过预设时间(比如10分钟),则RRU将进行RRU复位操作来排除底层链路问题的可能性,不进行后续的建立链路和处理消息包的操作。当检测到CPRI同步时,获取第一标识和第一协议包数据,判断第一标识是否与第一预存数据相同,若第一标识与第一预存数据相同,则保持原有的第一链路不变,解析第一协议包数据,否则,根据第一标识更新配置且更新第一预存数据,断开第一链路,根据更新的配置重新建立第一链路,解析第一协议包数据。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标识包括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MAC地址,第一IP地址为BBU的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和第一MAC地址为BBU分配给RRU的第二IP地址和第一MAC地址。当前读取的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MAC地址与预存数据中有一个或多个不同时,RRU断开原有的链路。链路可以为UDP链路,也可以为TCP链路,或者其他。此处以UDP链路为例进行说明。然后断开原来的UDP链路,根据新的链路信息(比如BBU的IP,或者RRU的IP的改动)重新连接新的地址,建立新的UDP链路。此时,将预存数据中的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MAC地址进行更新,与当前读取的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MAC地址一致。当前读取的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MAC地址与预存数据相同时,保持原有的UDP链路,对第一协议包数据进行解包处理。
在非级联RRU双网卡工作的情况下,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一台多制式RRU有两个光纤与一台BBU的两个插槽相连,另一种是一台多制式RRU通过两根光纤分别与两台BBU的一个插槽相连。
当为第一种情况时,每个基站有不同的插槽,每个插槽插有不同制式的基带调制解调板,比如第一个插槽是GSM制式的基带调制解调板,第二个插槽是WCDMA制式的基带调制解调板,第三个插槽是LTE制式的基带调制解调板。如果基站想要给RRU传输哪种制式的载波,就会引起一根光纤和RRU的光口相连。因此,一个BBU需要传输多制式的数据时会通过两根光纤将不同制式的数据通过CPRI链路传输给RRU,此时两根光纤都在传输底层CPRI数据给RRU,但是RRU与BBU之间的协议包消息只通过其中的一根光纤发送过来,每次只建立一种制式的链路。所以,接收第一获取指令和接收第二获取指令不是同步的,一般为根据时间先后顺序接收,也可以根据预设指令顺序进行接收。具体如下:
接收第一标识、第一IQ数据,生成第一协议包数据,判断第一CPRI链路是否同步,保存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接收第二标识、第二IQ数据,生成第二协议包数据,判断第二CPRI链路是否同步,保存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比如,同步状态标记为1,不同步状态标记为0。其中,接收制式没有顺序,采用先到先接收原则。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比如1s)分别对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进行轮询,判断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是否为同步。此时,可以从串口打印CPRI链路的详细信息以备发生通信链路问题的时候进行排查。检测到CPRI不同步且持续超过预设时间(比如10分钟),则RRU将进行RRU复位操作来排除底层链路问题的可能性,后续不建立链路,也不处理消息包。当检测到CPRI同步且接受第一获取指令时,获取第一标识和第一协议包数据,判断第一标识是否与第一预存数据相同,若第一标识与第一预存数据相同,则保持原有的第一链路不变(第一链路为上一次建立的链路,如果是第一次,可以是根据第一预存数据建立的第一链路),解析第一协议包数据,否则,根据第一标识更新配置且更新第一预存数据,断开原来的第一链路,重新建立新的第一链路,解析第一协议包数据。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标识包括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MAC地址,第一IP地址为BBU的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和第一MAC地址为BBU分配给RRU的第二IP地址和第一MAC地址。当前读取的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MAC地址与预存数据中有一个或多个不同时,RRU断开原有的链路。链路可以为UDP链路,也可以为TCP链路,或者其他。此处以UDP链路为例进行说明。然后根据新的链路信息(比如BBU的IP,或者RRU的IP的改动)重新连接新的地址、建立新的UDP链路。此时,将预存数据中的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MAC地址进行更新,与当前读取的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MAC地址一致。当前读取的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MAC地址与预存数据相同时,直接建立UDP链路,对第一协议包数据进行解包处理。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比如1s)分别对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进行轮询,判断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是否为同步。此时,可以从串口打印CPRI链路的详细信息以备发生通信链路问题的时候进行排查。检测到CPRI不同步且持续超过预设时间(比如10分钟),则RRU将进行RRU复位操作来排除底层链路问题的可能性,后续不建立链路,也不处理消息包。当检测到CPRI同步且接受第二获取指令时,获取第二标识和第二协议包数据,判断第二标识是否与第二预存数据相同,若第二标识与第二预存数据相同,保持原有的第二链路(第二链路为上一次建立的链路,如果是第一次,可以是根据第二预存数据建立的第二链路),解析第二协议包数据,若否,根据第二标识更新配置且更新第二预存数据,断开上一次建立的第二链路,建立新的第二链路,解析第二协议包数据。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标识包括第三IP地址、第四IP地址、第二MAC地址,第三IP地址为BBU的第三IP地址,第四IP地址和第二MAC地址为BBU分配给RRU的第四IP地址和第二MAC地址。当前读取的第三IP地址、第四IP地址、第二MAC地址与预存数据中有一个或多个不同时,RRU断开原有的链路。链路可以为UDP链路,也可以为TCP链路,或者其他。此处以UDP链路为例进行说明。然后根据新的链路信息(比如BBU的IP,或者RRU的IP的改动)重新连接新的地址、建立新的UDP链路。此时,将预存数据中的第三IP地址、第四IP地址、第二MAC地址进行更新,与当前读取的第三IP地址、第四IP地址、第二MAC地址一致。当前读取的第三IP地址、第四IP地址、第二MAC地址与预存数据相同时,直接建立UDP链路,对第二协议包数据进行解包处理。
第二种情况由于有两个BBU,则需要考虑两者之间发送的制式是否存在配置冲突。当BBU1和BBU2不是同时发送制式的,则采用先到先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对后读取的制式数据判断是否存在配置冲突,如果存在冲突,则对后读取的制式数据不做处理。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底层链路在RRU与BBU通信过程中遇到某些特殊的外部环境(如高温)有存在CPRI链路不同步的可能,因此在通信链路管理中需要考虑当链路不通的时候已经存储在接收消息队列中消息的处理,考虑RRU处理接收到消息是很快的(ms级),即使针对一些处理比较慢的消息比如建立小区、状态查询消息,RRU采用接收消息后先回复处理成功消息给DU,然后后台处理小区建立和状态查询流程,因此基本可以认为RRU回应给BBU的消息是即时的。基于此考虑,获取第一标识和第一协议包数据之前,只需要在发送消息给BBU之前判断此时链路是否同步,同步就根据第一标识向BBU反馈处理成功信息,不同步则不回应消息给BBU;获取第二标识和第二协议包数据之前,只需要在发送消息给BBU之前判断此时链路是否同步,同步就根据第二标识向BBU反馈处理成功信息,不同步则不回应消息给BBU,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已经存储起来的消息队列中消息处理后上报BBU可能引发的问题。
在级联RRU双网卡工作的情况下,由于RRU设备是支持单纤多模的,所以一根光纤可以同时传输两种制式的载波。此时BBU通过CPRI链路发送过来的数据会广播下发到各级的RRU,RRU根据MAC地址区分是否是该级RRU的数据,经过底层链路的MAC过滤功能,属于该级RRU的数据才会传输进来,获取数据后处理过程与上述非级联RRU其一网卡工作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这样就减轻了通信链路数据量的负担。
根据上述通信链路管理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链路管理系统。
图2中示出了本发明的通信链路管理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通信链路管理系统,包括:
第一驱动模块201,用于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对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进行轮询,判断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是否为同步,当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为同步且接收第一获取指令时,从第一控制模块中读取第一标识和第一协议包数据,判断第一标识是否与第一预存数据相同,若是,保持第一链路,解析第一协议包数据,若否,根据第一标识更新配置且更新第一预存数据,断开第一链路,建立新的第一链路,解析第一协议包数据;
第二驱动模块202,用于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对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进行轮询,判断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是否为同步,当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为同步且接收第二获取指令时,从第二控制模块中读取第二标识和第二协议包数据,判断第二标识是否与第二预存数据相同,若是,保持第二链路,解析第二协议包数据,若否,根据第二标识更新配置且更新第二预存数据,断开第二链路,建立新的第二链路,解析第二协议包数据;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203,用于接收第一标识、第一IQ数据,生成第一协议包数据,判断第一CPRI链路是否同步,保存第一判断结果,第一判断结果作为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
第二控制模块204,用于接收第二标识、第二IQ数据,生成第二协议包数据,判断第二CPRI链路是否同步,保存第二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作为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系统解决了多BBU与RRU相连的组网方式不同制式间的切换以及RRU断开再连接所引起的物理链路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本实施系统可以用于:非级联RRU其一网卡工作的情况、非级联RRU双网卡工作的情况、级联RRU双网卡工作的情况。
在非级联RRU其一网卡工作的情况下,第一控制模块203接收第一标识、第一IQ数据,向BUS总线发送中断信号,中断接收第二标识和第二IQ数据。根据第一IQ数据生成第一协议包数据,判断第一CPRI链路是否同步,保存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比如,同步状态标记为1,不同步状态标记为0。
第一驱动模块201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比如1s)分别对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进行轮询,判断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是否为同步。此时,可以从串口打印CPRI链路的详细信息以备发生通信链路问题的时候进行排查。检测到CPRI不同步且持续超过预设时间(比如10分钟),则RRU将进行RRU复位操作来排除底层链路问题的可能性。当检测到CPRI同步时,通过第一驱动模块201获取第一标识和第一协议包数据,判断第一标识是否与第一预存数据相同,若第一标识与第一预存数据相同,则保持原有的第一链路不变,解析第一协议包数据,否则,根据第一标识更新配置且更新第一预存数据,断开第一链路,根据更新的配置重新建立第一链路,解析第一协议包数据。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标识包括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MAC地址,第一IP地址为BBU的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和第一MAC地址为BBU分配给RRU的第二IP地址和第一MAC地址。当前读取的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MAC地址与预存数据中有一个或多个不同时,RRU断开原有的链路。链路可以为UDP链路,也可以为TCP链路,或者其他。此处以UDP链路为例进行说明。然后根据新的链路信息(比如BBU的IP,或者RRU的IP的改动)重新连接新的地址,建立新的UDP链路。此时,将预存数据中的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MAC地址进行更新,与当前读取的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MAC地址一致。当前读取的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MAC地址与预存数据相同时,保持原有的UDP链路,对第一协议包数据进行解包处理。BBU分配给RRU单网卡还是双网卡IP是从控制模块底层寄存器读取出来的,如果一块网卡没有生效工作,那么读取上来的值应该是全零的,此时RRU内部就不会对其对应的UDP客户端进行启动,BBU也会将自身通信的IP地址发送给RRU,当RRU获取到这些信息之后就会即时建立与单网卡或者双网卡绑定的UDP通信链路起来,这样RRU就可以接受来自BBU的协议包数据并进行下一步的解包处理了。
当BBU传输单模数据给RRU的时候,此时RRU可以智能根据组网方式的不同来启用对应的网卡与BBU进行通信,当BBU传输多模数据给RRU的时候,RRU就会启用两块网卡与BBU进行通信,此时多模数据也会同时从两根光纤传输过来,但此时只有一个网卡处理消息包,解包之后进行相关处理之后通过此网卡回复给BBU。具体包括非级联RRU双网卡工作的情况和级联RRU双网卡工作的情况。
在非级联RRU双网卡工作的情况下,又分为两种情况:参见图3所示,一种是一台多制式RRU通过两根光纤与一台BBU的两个插槽相连,参见图4所示,另一种是一台多制式RRU通过两根光纤分别与两台BBU的一个插槽相连。本系统有两个独立的控制模块处理不同光口传输过来的不同制式的数据,包括两个独立的驱动模块用于处理协议流数据。
当为第一种情况时,每个基站有不同的插槽,每个插槽插有不同制式的基带调制解调板,比如第一个插槽是GSM制式的基带调制解调板,第二个插槽是WCDMA制式的基带调制解调板,第三个插槽是LTE制式的基带调制解调板。如果基站想要给RRU传输哪种制式的载波,就会引起一根光纤和RRU的光口相连。因此,一个BBU需要传输多制式的数据时会通过两根光纤将不同制式的数据通过CPRI链路传输给RRU,此时两根光纤都在传输底层CPRI数据给RRU,但是RRU与BBU之间的协议包消息只通过其中的一根光纤发送过来,每次只建立一种制式的链路。所以,第一驱动模块接收第一获取指令和第二驱动模块接收第二获取指令不是同步的,一般为根据时间先后顺序接收,也可以根据预设指令顺序进行接收。具体如下:
第一控制模块203接收第一标识、第一IQ数据,生成第一协议包数据,判断第一CPRI链路是否同步,保存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第二控制模块204接收第二标识、第二IQ数据,生成第二协议包数据,判断第二CPRI链路是否同步,保存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比如,同步状态标记为1,不同步状态标记为0。其中,接收制式没有顺序,采用先到先接收原则。
第一驱动模块201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比如1s)分别对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进行轮询,判断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是否为同步。此时,可以从串口打印CPRI链路的详细信息以备发生通信链路问题的时候进行排查。检测到CPRI不同步且持续超过预设时间(比如10分钟),则RRU将进行RRU复位操作来排除底层链路问题的可能性,后续不建立链路,也不处理消息包。当检测到CPRI同步且接受第一获取指令时,获取BBU的第一IP地址、第一协议包数据、BBU分配给RRU的第二IP地址和第一MAC地址,判断第一标识是否与第一预存数据相同,若当前读取的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MAC地址与预存数据中有一个或多个不同时,RRU断开原有的链路。链路可以为UDP链路,也可以为TCP链路,或者其他。此处以UDP链路为例进行说明。然后根据新的链路信息(比如BBU的IP,或者RRU的IP的改动)重新连接新的地址、建立新的UDP链路。此时,将预存数据中的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MAC地址进行更新,与当前读取的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MAC地址一致。当前读取的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MAC地址与预存数据相同时,直接建立UDP链路,对第一协议包数据进行解包处理。
第二驱动模块202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比如1s)分别对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进行轮询,判断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是否为同步。此时,可以从串口打印CPRI链路的详细信息以备发生通信链路问题的时候进行排查。检测到CPRI不同步且持续超过预设时间(比如10分钟),则RRU将进行RRU复位操作来排除底层链路问题的可能性。当检测到CPRI同步且接受第二获取指令时,获取BBU的第三IP地址、第二协议包数据、BBU分配给RRU的第四IP地址和第二MAC地址,判断第二标识是否与第二预存数据相同,若当前读取的第三IP地址、第四IP地址、第二MAC地址与预存数据中有一个或多个不同时,RRU断开原有的链路。链路可以为UDP链路,也可以为TCP链路,或者其他。此处以UDP链路为例进行说明。然后根据新的链路信息(比如BBU的IP,或者RRU的IP的改动)重新连接新的地址、建立新的UDP链路。此时,将预存数据中的第三IP地址、第四IP地址、第二MAC地址进行更新,与当前读取的第三IP地址、第四IP地址、第二MAC地址一致。当前读取的第三IP地址、第四IP地址、第二MAC地址与预存数据相同时,直接建立UDP链路,对第二协议包数据进行解包处理。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底层链路在RRU与BBU通信过程中遇到某些特殊的外部环境(如高温)有存在CPRI链路不同步的可能,因此在通信链路管理中需要考虑当链路不通的时候已经存储在接收消息队列中消息的处理,考虑RRU处理接收到消息是很快的(ms级),即使针对一些处理比较慢的消息比如建立小区、状态查询消息,RRU采用接收消息后先回复处理成功消息给DU,然后后台处理小区建立和状态查询流程,因此基本可以认为RRU回应给BBU的消息是即时的。基于此考虑,获取第一标识和第一协议包数据之前判断此时链路是否同步,同步就根据第一标识向BBU反馈处理成功信息,不同步则不回应消息给BBU;获取第二标识和第二协议包数据之前判断此时链路是否同步,同步就根据第二标识向BBU反馈处理成功信息,不同步则不回应消息给BBU,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已经存储起来的消息队列中消息处理后上报BBU可能引发的问题。
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处理消息包必须是灵活可变的,同时其附带的通信链路状态也必须可以灵活可变,这样才能适应组网方式的多变。可以实现GSM+WCDMA、GSM+LTE等多种混模载波的输出。
第二种情况,如图4所示,RRU多制式的RRU分别与BBU1和BBU2通过光纤连接。RRU中的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BBU1连接和BBU2连接。由于两个BBU是独立的,则需要考虑两者之间发送的制式是否存在配置冲突。当BBU1和BBU2不是同时发送制式的,则采用先到先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与第一种情况类似。对后读取的制式数据判断是否存在配置冲突,如果存在冲突,则对后读取的制式数据不做处理。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底层链路在RRU与BBU1或BBU2通信过程中遇到某些特殊的外部环境(如高温)有存在CPRI链路不同步的可能,因此在通信链路管理中需要考虑当链路不通的时候已经存储在接收消息队列中消息的处理,考虑RRU处理接收到消息是很快的(ms级),即使针对一些处理比较慢的消息比如建立小区、状态查询消息,RRU采用接收消息后先回复处理成功消息给DU,然后后台处理小区建立和状态查询流程,因此基本可以认为RRU回应给BBU1或BBU2的消息是即时的。基于此考虑,获取第一标识和第一协议包数据之前判断此时链路是否同步,同步则向BBU1反馈处理成功消息,不同步则不回应消息给BBU1;获取第二标识和第二协议包数据之前判断此时链路是否同步,同步就根据第二标识向BBU2反馈处理成功信息,不同步则不回应消息给BBU2,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已经存储起来的消息队列中消息处理后上报BBU可能引发的问题。
参见图5,为本发明级联RRU双网卡工作的结构示意图。在级联RRU双网卡工作的情况下,由于RRU设备是支持单纤多模的,所以一根光纤可以同时传输两种制式的载波。此时BBU通过CPRI链路发送过来的数据会广播下发到各级的RRU,RRU根据MAC地址区分是否是该级RRU的数据,经过底层链路的MAC过滤功能,属于该级RRU的数据才会传输进来,获取数据后处理过程与上述非级联RRU其一网卡工作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这样就减轻了通信链路数据量的负担。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系统不限于只有两个控制模块和两个驱动模块,可以根据需要设为三个控制模块和三个驱动模块,或者设置为其他数目。具体方式与本实施例类似,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分别对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和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进行轮询,分别判断所述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和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是否为同步;
当所述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为同步且接收第一获取指令时,获取第一标识和第一协议包数据,判断所述第一标识是否与第一预存数据相同,若是,保持第一链路解析所述第一协议包数据,若否,根据所述第一标识更新配置且更新所述第一预存数据,断开所述第一链路,建立新的第一链路,解析所述第一协议包数据;
当所述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为同步且接收第二获取指令时,获取第二标识和第二协议包数据,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与第二预存数据相同,若是,保持第二链路,解析所述第二协议包数据,若否,根据所述第二标识更新配置且更新所述第二预存数据,断开所述第二链路,建立新的第二链路,解析所述第二协议包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询之前还包括步骤:
接收所述第一标识、第一IQ数据,根据第一IQ数据生成所述第一协议包数据,判断所述第一CPRI链路是否同步,保存第一判断结果,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作为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
接收所述第二标识、第二IQ数据,根据第二IQ数据生成所述第二协议包数据,判断所述第二CPRI链路是否同步,保存第二判断结果,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作为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为同步且接收第一获取指令之后、所述获取第一标识和第一协议包数据之前,还包括步骤: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向BBU反馈处理成功信息;
在所述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为同步且接收第二获取指令之后、所述获取第二标识和第二协议包数据之前,还包括步骤: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向BBU反馈处理成功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标识包括BBU的第一IP地址、BBU分配给RRU的第二IP地址和第一MAC地址;
所述第二标识包括所述BBU的第三IP地址、所述BBU分配给所述RRU的第四IP地址和第二MAC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标识包括第一BBU的第一IP地址、所述第一BBU分配给RRU的第二IP地址和第一MAC地址;
所述第二标识包括第二BBU的第三IP地址、所述第二BBU分配给所述RRU的第四IP地址和第二MAC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一MAC地址、第一协议包数据、第三IP地址、第四IP地址、第二MAC地址、第二协议包数据之后,还包括步骤,判断所述第一协议包数据和所述第二协议包数据是否配置冲突,若是,则采用先到先处理原则,对后获取的所述第一协议包数据或所述第二协议包数据不进行处理。
7.一种通信链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驱动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对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进行轮询,判断所述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是否为同步,当所述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为同步且接收第一获取指令时,从第一控制模块中读取第一标识和第一协议包数据,判断所述第一标识是否与第一预存数据相同,若是,保持第一链路,解析所述第一协议包数据,若否,根据所述第一标识更新配置且更新所述第一预存数据,断开所述第一链路,建立新的第一链路,解析所述第一协议包数据;
第二驱动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对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进行轮询,判断所述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是否为同步,当所述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为同步且接收第二获取指令时,从第二控制模块中读取第二标识和第二协议包数据,判断所述第二标识是否与第二预存数据相同,若是,保持第二链路,解析所述第二协议包数据,若否,根据所述第二标识更新配置且更新所述第二预存数据,断开所述第二链路,建立新的第二链路,解析所述第二协议包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链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标识、第一IQ数据,根据第一IQ数据生成所述第一协议包数据,判断所述第一CPRI链路是否同步,保存第一判断结果,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作为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标识、第二IQ数据,根据第二IQ数据生成所述第二协议包数据,判断所述第二CPRI链路是否同步,保存第二判断结果,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作为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链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CPRI链路的状态为同步且接收第一获取指令之后、所述获取第一标识和第一协议包数据之前,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向BBU反馈处理成功信息;
所述第二驱动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CPRI链路的状态为同步且接收第二获取指令之后、所述获取第二标识和第二协议包数据之前,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向BBU反馈处理成功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链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标识包括BBU的第一IP地址、BBU分配给RRU的第二IP地址和第一MAC地址;所述第二标识包括所述BBU的第三IP地址、所述BBU分配给所述RRU的第四IP地址和第二MAC地址,
所述第一标识包括第一BBU的第一IP地址、所述第一BBU分配给RRU的第二IP地址和第一MAC地址;所述第二标识包括第二BBU的第三IP地址、所述第二BBU分配给所述RRU的第四IP地址和第二MAC地址。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通信链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驱动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对第三CPRI链路的状态进行轮询,判断所述第三CPRI链路的状态是否为同步,当所述第三CPRI链路的状态为同步且接收第三获取指令时,从第三控制模块中读取第三标识和第三协议包数据,判断所述第三标识是否与第三预存数据相同,若是,建立第五链路,解析所述第三协议包数据,若否,根据所述第三标识更新配置且更新所述第三预存数据,建立第六链路,解析所述第三协议包数据;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标识、第三IQ数据,根据第三IQ数据生成所述第三协议包数据,判断所述第三CPRI链路是否同步,保存第三判断结果,所述第三判断结果作为第三CPRI链路的状态。
CN201310058326.5A 2013-02-25 2013-02-25 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183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58326.5A CN103118380B (zh) 2013-02-25 2013-02-25 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58326.5A CN103118380B (zh) 2013-02-25 2013-02-25 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8380A CN103118380A (zh) 2013-05-22
CN103118380B true CN103118380B (zh) 2015-12-02

Family

ID=48416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832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18380B (zh) 2013-02-25 2013-02-25 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183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84993A (zh) * 2022-02-22 2023-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建立链路的方法,基带单元和无线电单元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2008A (zh) * 2008-03-31 2011-02-23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电设备(re)的同步
EP2348648A1 (en) * 2008-10-14 2011-07-27 Fujitsu Limited Relay device, relay method and relay program
KR20120065054A (ko) * 2010-12-10 2012-06-20 엘지에릭슨 주식회사 Cpri 링크 이중화 절체 장치 및 방법
CN102656944A (zh) * 2009-12-17 2012-09-0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中继装置
CN102740284A (zh) * 2012-06-29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多模rru与bbu之间通信链路的方法、多模rru和bbu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2008A (zh) * 2008-03-31 2011-02-23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电设备(re)的同步
EP2348648A1 (en) * 2008-10-14 2011-07-27 Fujitsu Limited Relay device, relay method and relay program
CN102656944A (zh) * 2009-12-17 2012-09-0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中继装置
KR20120065054A (ko) * 2010-12-10 2012-06-20 엘지에릭슨 주식회사 Cpri 링크 이중화 절체 장치 및 방법
CN102740284A (zh) * 2012-06-29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多模rru与bbu之间通信链路的方法、多模rru和bbu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基于CPRI的分布式基站拓扑链路建立方法";葛建清,张卫;《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0228;第20卷(第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8380A (zh) 2013-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42839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est system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est method
US20160143041A1 (en) Multimode wireless terminal
CN102045862A (zh) 一种载波聚合实现方法、装置与系统
EP2876971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9961563B2 (en) Small cell base st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devices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WO2012097756A2 (zh) 一种电力网关及电力网关的通信方法
CN101730307A (zh) 一种射频拉远数据传输装置及传输方法
CN105916192A (zh) 一种用于同时接入lte公网与专网的系统及方法
EP2958358A1 (en) System for testing base station
CN104394577A (zh) 无线路由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无线网络接入方法
US20130210371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st apparatus and test method
CN103368663B (zh) 一种用于射频拉远基站的调测试方法及系统
EP3038429A1 (en) Distributed base station networ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6330324B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0589407C (zh) 一种使用通用公共无线接口获取网络设备地址的方法
JP5079752B2 (ja) 無線インターネット接続中継器
CN103118380B (zh) 通信链路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5429647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EP3537754B1 (en) Integrated access system
JP5174799B2 (ja) 無線基地局システム及び中継装置
CN101668228A (zh) 接口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3491041B (zh) 同步方法及基站、终端
CN202068577U (zh) 一种基于rfid的无线网卡快速配置系统
CN103701717A (zh) 云基站用户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7132993A1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63 No. 10 Shenzhou Road, Science City, Luoga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No. 10 Shenzhou Road, Science City, Luoga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