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4687A - 增支增压防滑楼梯 - Google Patents

增支增压防滑楼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4687A
CN103114687A CN 201310007576 CN201310007576A CN103114687A CN 103114687 A CN103114687 A CN 103114687A CN 201310007576 CN201310007576 CN 201310007576 CN 201310007576 A CN201310007576 A CN 201310007576A CN 103114687 A CN103114687 A CN 103114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ir
ground
support bar
frame
incr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1000757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宏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31000757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146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114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46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在普通楼梯与墙壁之间再增加支撑杆,并通过采取合适的方法调整增加的支撑杆与地面的角度并保持稳定,使增加的支撑杆能紧贴地面并承担一定的重力,增大楼梯对地面作用力的锐角角度,增大地面所受的正压力和滑动摩擦阻力而减小向外的水平分力,尤其是当楼梯有向外滑动趋势或滑动一定距离时,增加支撑杆的力臂与地面的锐角增大并将楼梯的脚提升减小楼梯脚直接对地面的作用力甚至使楼梯脚离开地面,使楼梯对地面的作用力主要或全部由增加的支撑杆承担,使楼梯对地面的整体作用力锐角角度和正压力更大,水平分力更小而阻止楼梯滑动,解决现有楼梯容易滑落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它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现有楼梯的基础上增加支撑杆即可。

Description

增支增压防滑楼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滑楼梯,具体是一种在普通楼梯的内侧增加支撑杆或架来增加楼梯对地面的正压力并减小水平向外的分力来实现防滑功能。 
技术背景
普通楼梯为了爬楼梯的舒适性,需使楼梯与地面的锐角夹角较小,致使向外的水平分力较大,尤其是当人爬到较高位置时,楼梯对墙面的作用力增大而对地面的正压力变小,摩擦力很容易小于向外的水平分力,尤其是在光滑的水泥、磁砖地面上普通楼梯极易滑落而发生安全事故,加上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广大农村家庭地面基本硬化,因楼梯滑落摔伤的事故经常发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往往需两人配合使用,这既浪费人力,又在人员不够的情况下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楼梯容易滑落造成安全隐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在楼梯与墙壁之间增加支撑杆或架来增加楼梯对地面的正压力并减小向外的水平分力的增支增压防滑楼梯。 
本发明是这样完成的:根据楼梯对地面的作用力在与地面的锐角角度增大时,地面所受的正压力增大而向外的水平分力将减小的力学原理,在普通楼梯与墙壁之间再增加支撑杆或架,增加的支撑杆或架以能发生弹性形变为宜,并通过采取合适的方法调整增加的支撑杆或架与地面的角度并保持稳定,使增加的支撑杆或架能紧贴地面并承担一定的重力,增大楼梯对地面整体作用力的锐角角度,使重力更多的作用在楼梯的脚与增加的支撑杆或架上,增加楼梯对地面的正压力而增大摩擦阻力,同时减小楼梯上端与墙壁之间的作用力和水平向外的分力,尤其是当楼梯有向外滑动趋势或滑动一定距离时,增加支撑杆或架的力臂与地面的锐角有增大并将楼梯的脚提升的趋势,重力又使楼梯下滑一定距离减小楼梯与地面的锐角角度,使楼梯脚对地面的直接作用力减小甚至使楼梯脚离开地面,使楼梯对 地面的作用力更多或全部由增加的支撑杆或架承担,使楼梯对地面的整体作用力锐角角度更大,正压力也更大、水平向外的分力更小而阻止楼梯滑动,实现防滑功能。 
所述增支增压防滑楼梯是在普通楼梯的下端增加支撑杆或架(以弹性钢片为宜)和带位置调整圆销及加工多个月牙型调整卡口的位置调整卡槽,并通过调整位置调整圆销在位置调整卡槽中月牙型调整卡口的位置对增加的支撑杆或架与地面的角度进行有级调整;或用链条与在开口处安装弹簧片(或弹性装置)阻止链条滑脱的铁钩(铁钩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总间距与单个链圈长度的整倍数不等为宜,以增加对长度调节装置的调节档位)组成的长度调节装置,对增加的支撑杆或架与地面的角度进行有级调整,使在支撑杆或架紧贴地面并承担一定的重力,使楼梯与地面的整体作用力的锐角角度增大而实现楼梯防滑功能。 
所述增支增压防滑楼梯是将增加的支撑杆或架(以弹性钢片为宜)在楼梯上的受力点均固定而不能进行调整;或在支撑杆或架对连接杆只产生拉力时用固定长度的绳索将支撑杆或架的触地支点与楼梯脚的触地支点的距离固定,使支撑杆或架与地面的夹角固定并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能使防滑垫与地面接触而实现防滑功能,使防滑楼梯的结构更简单。 
所述增支增压防滑楼梯是在已增加防滑支撑杆或架的楼梯的两只脚下安装一角度与楼梯的角度相等或略小的斜面支撑板并能转动;或将已增加防滑支撑杆或架的楼梯的脚加工成开口向内的斜面,在楼梯脚的下面再增加带与楼梯脚斜面互补的斜面支撑脚并用能上下抽动的连接杆连接,使楼梯脚只能沿着斜面支撑脚或斜面支撑板的斜面下滑而不能垂直下移,使楼梯的上端始终能与墙壁接触,提高楼梯的稳定性能。 
所述增支增压防滑楼梯是在已增加防滑支撑杆或架的楼梯的下部增加一能上下抽动的短梯。在较低梯级(即重心在增加的支点外)时脚踏在短梯的横担上,使重力主要由短梯承担,主楼梯只承受短梯对它向内的压力并使上端能与墙壁很好的接触;在较高梯级(即重心在增加的支点内)时脚踏在主楼梯的横担上,重力主要由主楼梯增加的支撑杆或架承担,同时重力产生向内的分力,使上端能更好的与墙壁接触,保持楼梯的稳定性能。 
所述增支增压防滑楼梯是在已增加防滑支撑杆或架的楼梯的两只脚上安装带位置 调整圆销及加工多个月牙型调整卡口的位置调整卡槽和只能上下抽动的伸缩杆,通过调整伸缩杆上位置调整圆销在位置调整卡槽中月牙型调整卡口的位置使伸缩杆接触地面并在一定的范围内承担部分重力,使楼梯脚不能垂直下降而使楼梯的上端始终能与墙壁接触,提高楼梯的稳定性能。 
所述增支增压防滑楼梯是增加支撑点在已增加防滑支撑杆或架的楼梯脚的着地点以外、能自由转动但向外的最大转动位置受限制的支撑杆或架,使楼梯在使用时楼梯脚悬空,并在楼梯不向外滑动时与支撑杆或架共同支撑重力,使楼梯脚不能垂直下降而使楼梯的上端始终能与墙壁接触,提高楼梯的稳定性能。 
所述增支增压防滑楼梯是用棘轮机构和绳索、链条或齿条组合;或用螺帽与螺杆组合并逐一转动;或用螺杆和锥齿组合;或用链条或绳索与螺杆组成的长度调节装置;或用双螺杆组成的且连接杆中间用铰链连接的长度调节装置;或用双螺杆组成的且连接杆中间用连接件、绳索、链条或两块连接件经铰链连接的组合连接件并用铰链连接的长度调节装置;或用绳索(以钢绳为宜)、铁链与带手动或自动锁紧装置或限位装置组成的长度调节装置对支撑杆或架(以弹性钢片为宜)与地面的夹角进行无级调整,使支撑杆或架紧贴地面并承担一定的重力,使楼梯对地面的整体作用力角度变大,正压力变大、水平分力变小而阻止楼梯滑动。 
所述增支增压防滑楼梯是在已增加防滑支撑杆或架的楼梯上端安装防滑垫一方面增加楼梯上端与墙壁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增加楼梯与墙壁之间的摩擦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楼梯上端与墙壁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小楼梯向下滑动的趋势和水平向外的分力。 
所述增支增压防滑楼梯是在已增加防滑支撑杆的楼梯的支撑杆(以弹性钢片为宜)的后端用圆销再连接与支撑杆重合一定长度的槽钢,在使用楼梯时将支撑杆与槽钢连接拉直并处受力状态,在不使用楼梯时将支撑杆与槽钢的连接弯曲使支撑杆的收藏性能更好。 
所述增支增压防滑楼梯是在原有以弹性钢片为支撑杆的基础上再增加杠杆、绳索、链条或齿条,并用棘轮机构或带位置调整圆销的位置调整卡槽作收紧机构,在使用楼梯时,先将杠杆受压或将绳索、链条或齿条收紧至合适(或最低、或最短)位置使支撑杆发生弹 性形变并具备一定的起始压力,或将弹性钢片[18](或弹性钢片[7])有一定起始压力后将绳索、链条或杠杆与弹性钢片固定连接,使增加的支架结构更简单,减小支撑杆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甚至使变形后的支撑杆上人后不发生形变,提高防滑楼梯的稳定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使普通楼梯在保持较小角度保证上楼梯时舒适的情况下,实现防滑功能,提高了普通楼梯使用的安全性和方便性,可减少许多意外事故的发生。 
2、它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现有楼梯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弹性支撑即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位置调整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6弹性钢片与槽钢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7可设置起始压力的弹性钢片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4螺杆位置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长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4长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4长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4长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增支增压防滑楼梯是根据楼梯对地面的作用力在与地面的锐角角度增大时,地面所受的正压力增大而向外的水平分力将减小的力学原理,在普通楼梯与墙壁之间再增加支撑杆或架,使楼梯与地面的锐角角度增大,尤其是当楼梯有向外滑动趋势或滑动一定距离时,楼梯与地面的作用力主要由增加的支撑杆或架承担,使锐角角度更大,地面所受的正压力增大而向外的水平分力减小,阻止楼梯滑动实现防滑功能。 
实施例1:结合图1、2,它是在普通楼梯[1]的两只脚上靠墙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带位置调整圆销[8]的位置调整卡槽[2],位置调整卡槽[2]上加工多个月牙型调整卡口[16],在月牙型调整卡口[16]的外侧安装一挡杆[11],在挡杆[11]与位置调整卡槽[2]的外侧挡杆[12]之间安装压缩弹簧[10]使挡杆[11]始终紧贴月牙型调整卡口[16]的外侧阻止位置调整圆销[8]从月牙型调整卡口[16]中滑脱,位置调整卡槽[2]通过安装孔[13]用螺丝或钉固定安装在楼梯的脚上并使月牙型调整卡口[16]的开口向下,构成支撑杆[3]与地面夹角的有级调整机构;在普通楼梯[1]的两只脚上背墙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圆销[9],在每只脚的两边将支撑杆[3]的一端安装在固定圆销[9]上(也可只用一个尺寸较大的支撑杆[3]),另一端自由安装在位置调整圆销[8]的下方并经连接孔[4]用螺丝与弹性钢片[7]固定连接(也可将支撑杆[3]与弹性钢片[7]加工成整体,支撑杆[3]与弹性钢片[7]也可用强度适宜的整条金属、木、竹材料代替),使支撑杆[3]能在位置调整圆销[8]的下方自由上下活动;在弹性钢片[7]的下方固定安装防滑垫[6]以增加弹性钢片[7]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在两弹性钢片[7]之间用连接杆[5]经连接孔[4]用螺丝连接,提高弹性钢片[7]的稳定性。在使用楼梯时将弹性钢片[7]放在楼梯与墙壁之间的地面上,并将调整圆销[8]向下压到合适的位置使支撑杆[3]与地面产生合适的角度,使防滑垫[6]能紧贴地面并起一定的支撑作用,当人爬上楼梯后,楼梯对地面的作用力不再只在楼梯脚与地面之间,弹性钢片[7]也将产生较大的支撑力,使楼梯对地面整体作用力的锐角角度增大,使水平向外的分力减小, 同时楼梯的作用力角度增大后,楼梯与墙壁之间的作用力将减小, 使更多的重力作用在楼梯的脚与增加的支点上,使楼梯对地面的正压力增加而摩擦阻力增大,楼梯在较大的摩擦阻力和较小的水平向外分力的作用下很难发生滑动,当楼梯[1]有滑动趋势时,支撑杆[3]与地面的锐角有增大并将楼梯的脚提升减小楼梯脚直接对地面的作用力甚至离开地面的趋势,又因重力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楼梯[1]的脚提升,使弹性钢片[7]发生形变并使触地支点与楼梯[1]的触地支点之间的距离增大,楼梯[1]的上端能下移一定的距离使楼梯[1]的锐角角度更小,楼梯[1]的脚将减小对地面的作用力甚至离开地面,使楼梯对地面的作用力更多或全部由增加的支撑杆[3]和弹性钢片[7]承担,使楼梯对地面的整体作用力角度更大,正压力更大、水平分力更小而阻止楼梯滑动,这样在楼梯保持合适角度确保爬楼梯舒适性同时实现防滑功能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在不使用楼梯时,可将支撑杆[3]和弹性钢片[7]转到另一侧使防滑楼梯的收藏性能较好。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将带位置调整圆销[8]的位置调整卡槽[2]固定安装在楼梯[1]的两只脚上背墙的一侧,并使月牙型调整卡口[16]的开口向上;将圆销[9]固定安装在楼梯[1]的两只脚上靠墙的一侧。在使用楼梯时将调整圆销[8]向上抬到合适的位置使支撑杆[3]与地面产生合适的角度,使防滑垫[6]能紧贴地面并起一定的支撑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将图16所示的由链条[57]与铁钩[58]组成的长度调节装置两端的连接座[56]分别固定安装在楼梯[1]和支撑杆[3]上,在铁钩[58]的开口处安装弹簧片(或弹性装置)[59]阻止链条[57]从铁钩[58]中滑脱,铁钩[58]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总间距与单个链圈长度的整倍数不等为宜,以增加对长度有级调节装置的调节档位。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将位置调整圆销[8]和位置调整卡槽[2]用固定安装在楼梯[1]两只脚上的圆销[9]代替,使支撑杆[3]与地面的夹角固定,使防滑楼梯的结构更简单。但此时防滑楼梯只能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使用,限制了楼梯[1]的角度变化范围。 
实施例2:结合图3,它是在普通楼梯[1]的两只柱上靠墙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实施例1所述的带位置调整圆销[8]的位置调整卡槽[2],并使月牙型调整卡口[16]的开口向上,构成弹性钢片[18]与地面夹角的有级调整机构;在普通楼梯[1]的两只脚上靠墙的一 侧用固定座[20]固定安装圆销[9];弹性钢片[18](弹性钢片[18]也可用强度适宜的整条金属、木、竹材料代替)的一端与位置调整圆销[8]连接,另一端安装防滑垫[6]与地面接触以增加弹性钢片[7]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将连接杆[19]的一端与圆销[9]连接,另一端与弹性钢片[18]的中下部经连接孔[4]用螺丝或圆销连接;在两弹性钢片[18]之间用连接杆[5]经连接孔[4]用螺丝连接,提高弹性钢片的稳定性。在使用楼梯时将弹性钢片[18]前端的防滑垫[6]接触地面,并将调整圆销[8]向上抬到合适的位置使弹性钢片[18]与地面产生合适的角度,使防滑垫[6]能紧贴地面并起一定的支撑作用,使楼梯对地面整体作用力的锐角角度增大,使水平向外的分力减小,同时使楼梯对地面的正压力增加而摩擦阻力增大,实现楼梯的防滑功能。 
结合图4,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将位置调整卡槽[2]安装在连接杆[19]与楼梯脚之间并使月牙型调整卡口[16]的开口向背靠墙壁的方向(即向外),在连接杆[19]与位置调整卡槽[2]之间用调整圆销[8]连接;而将弹性钢片[18]与楼梯柱连接的一端用固定座[20]固定安装,并尽可能使弹性钢片[18]与地面的锐角角度减小,使弹性钢片[18]受力后对连接杆[19]只产生拉力作用;同时也可将弹性钢片[18]与地面的锐角角度增大,使弹性钢片[18]受力后对连接杆[19]只产生推力作用,此时需将位置调整卡槽[2]的月牙型调整卡口[16]的开口向靠墙壁的方向(即向内)。在使用楼梯时将弹性钢片[18]前端的防滑垫[6]接触地面,并将调整圆销[8]向外拉到合适的位置使弹性钢片[18]与地面产生合适的角度,使防滑垫[6]能紧贴地面并起一定的支撑作用,使楼梯对地面作用力的锐角角度增大,使水平向外的分力减小,同时使楼梯对地面的正压力增加而摩擦阻力增大,实现楼梯的防滑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将实施例1所述的图16所示的长度调节装置两端的连接座[56]分别固定安装在楼梯[1]和弹性钢片[18]上,或分别安装在楼梯[1]和连接杆[19]上,构成弹性钢片[18]与地面夹角的有级调整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将位置调整圆销[8]和位置调整卡槽[2]用固定安装在楼梯[1]两只脚上的圆销[9]代替,使弹性钢片[18]与地面的夹角固定,当弹性钢片[18]只对连接 杆[19]产生拉力时,连接杆[19]可用定长的绳索代替,使防滑楼梯的结构更简单。但此时防滑楼梯只能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使用,限制了楼梯[1]的角度变化范围。 
实施例3:结合图7,它是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楼梯[1]的两只脚下安装一斜面支撑板[37]并通过连接杆[36]与支撑杆[3]连接并能转动,斜面支撑板[37]的角度以与楼梯的角度相等或略小为宜。在使用楼梯时将楼梯[1]的脚摆在斜面支撑板[37]上,当人爬上楼梯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楼梯向下移动的距离,并且使楼梯脚只能沿着斜面支撑板[37]的斜面下滑而阻止垂直下移,保持楼梯的整体角度不变使楼梯的上端始终能与墙壁接触,提高楼梯的稳定性能,防止在人爬上楼梯时因楼梯脚垂直下移而使楼梯的上端离开墙壁而影响稳定性能。当发生滑动时,弹性钢片[7](或弹性钢片[18])与地面的锐角增大并将楼梯的脚提升减小楼梯脚直接对斜面支撑板[37]的作用力甚至离开斜面支撑板[37],使楼梯对地面的作用力更多或全部由增加的弹性钢片[7](或弹性钢片[18])承担,使楼梯对地面的整体作用力角度更大,正压力更大、水平分力更小而阻止楼梯滑动。 
结合图8,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在楼梯[1]的下部增加一短梯[25]并用挡板[26]控制使短梯[25]只能上下抽动。在使用楼梯时,在较低梯级(即重心在增加的支点外)时脚踏在短梯的横担上,此时重力主要由短梯[25]承担,楼梯[1]只承受短梯[25]对它向内的压力使上端仍能与墙壁很好的接触;在较高梯级(即重心在增加的支点内)时脚踏在楼梯[1]的横担上,重力主要由楼梯[1]增加的弹性钢片[18](或弹性钢片[7])承担,此时楼梯[1]即使向下移动也只能沿短梯的角度下滑,同时重力也会产生向内的分力,使上端能更好的与墙壁接触,保持楼梯的稳定性能。 
结合图9,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在楼梯[1]的两只脚上安装位置调整卡槽[2],并使月牙型调整卡口[16]的开口向下,在位置调整卡槽[2]与楼梯脚之间活动安装带位置调整圆销[8]的伸缩杆[28],在楼梯脚的末端安装位置保持片[27]使伸缩杆[28]只能上下抽动,在两伸缩杆[28]之间用连接杆[29]连接。在使用楼梯时先将增加的弹性钢片前端防滑垫[6]紧贴地面,然后用脚或手将连接杆[29]向下压使伸缩杆[28]接触地面,阻止楼梯脚在重力的作用下垂直下降,提高楼梯的稳定性能。当人爬上楼梯且不向外滑动时,重力由增加的 弹性钢片[18](或弹性钢片[7])和伸缩杆[28]承担;当发生滑动时,弹性钢片[18](或弹性钢片[7])与地面的锐角增大并将楼梯的脚提升,使伸缩杆[28]对地面的作用力减小甚至离开地面,使楼梯对地面的作用力更多或全部由增加的弹性钢片[18](或弹性钢片[7])承担,使楼梯对地面的整体作用力角度更大,正压力更大、水平分力更小而阻止楼梯滑动。 
结合图10,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将楼梯[1]的脚加工成开口向内的斜面[34],在楼梯脚的下面再增加带与楼梯脚斜面[34]互补的斜面支撑脚[35],将连接杆[33]的一端经连接孔[4]用螺丝或钉固定安装在支撑脚[35]上,另一端经位置保持片[31]安装在楼梯脚上,使连接杆[33]能上下抽动,在连接杆[33]的上端安装定位片[30]防止连接杆[33]从位置保持片[31]中滑脱,连接杆[33]以有一定的弹性为宜。当人爬上楼梯时,楼梯脚只能沿着支撑脚[35]的斜面下滑而不能垂直下移,保持楼梯[1]的整体角度不变使楼梯[1]的上端始终能与墙壁接触,提高楼梯的稳定性能,防止在人爬上楼梯时因楼梯脚垂直下移而使楼梯[1]的上端离开墙壁而影响稳定性能。当发生滑动时,弹性钢片与地面的锐角增大并将楼梯的脚提升减小楼梯脚直接对支撑脚[35]的作用力甚至离开支撑脚[35],使楼梯[1]对地面的作用力更多或全部由增加的弹性钢片[18](或弹性钢片[7])承担,使楼梯对地面的整体作用力角度更大,正压力更大、水平分力更小而阻止楼梯滑动。 
结合图14,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在支撑杆[3]上安装触地支点在楼梯脚外的支撑杆[14]并能自由转动,同时安装定位卡[50]控制支撑杆[14]向外的最大转动位置;也可将定位卡[50]和支撑杆[14]安装在楼梯脚上(或弹性钢片等合适的位置)。在使用楼梯时将增加的弹性钢片前端防滑垫[6]紧贴地面,将支撑杆[14]放到向外的最大转动位置,使楼梯脚悬空,当人爬上楼梯且不向外滑动时,重力由增加的弹性钢片[7](或弹性钢片[18])和支撑杆[14]承担,阻止楼梯脚在重力的作用下垂直下降,提高楼梯的稳定性能;当发生滑动时,弹性钢片与地面的锐角增大并将楼梯的脚提升,使支撑杆[14]对地面的作用力减小甚至向内转动而不承担重力,使楼梯对地面的作用力更多或全部由增加的弹性钢片[7](或弹性钢片[18])承担,使楼梯对地面的整体作用力角度更大,正压力更大、水平分力 更小而阻止楼梯滑动。 
实施例4,结合图11,它是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楼梯的每只脚上固定安装支架[45],在支架[45]上安装传动轴[38]并能转动,在传动轴[38]上固定安装两个齿轮[47],在传动轴[38]的一端安装棘轮机构的棘轮[39]和机架[46],止动棘爪[44]的一端经连接孔安装在楼梯脚上并能转动,另一端可与棘轮[39]啮合,弹簧[41]一端固定安装在楼梯脚上,另一端与止动棘爪[44]连接并推动(或拉动)止动棘爪[44]与棘轮[39]啮合,在止动棘爪[44]上安装扳手[43]在需棘轮机构释放时将扳手[43]向外扳动使止动棘爪[44]不与棘轮[39]啮合;链条[40]的一端连接在弹性钢片[18]的中外端,另一端与齿轮[47]啮合,弹性钢片[18]与楼梯[1]连接的一端以尽量低为宜,使弹性钢片[18]受力时只对链条[40]产生拉力,用机架[46]的转动来带动驱动棘爪[42]与棘轮[39]的啮合与分离进而实现将链条[40]收紧,构成弹性钢片[18]与地面夹角的无级调整机构。省去了原来的连接杆[19]和位置调整卡槽[2]。在使用楼梯时将增加的弹性钢片放在楼梯与墙壁之间,将棘轮机构的机架[46]前后摆动经驱动棘爪[42]带动棘轮[39]转动进而转动齿轮[47]将链条[40]收紧到合适长度使防滑垫[6]紧贴地面,使楼梯对地面的整体作用力角度变大,正压力变大、水平分力变小而阻止楼梯滑动。 
结合图12,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将前述实施例的棘轮机构、链条[40]、齿轮[47]、传动轴[38]等组成的无级调整机构去控制弹性钢片[18](或支撑杆[3])与楼梯连接的一端,而弹性钢片[18]与楼梯[1]之间仍用连接杆[19]连接。此时链条[40]也可用齿条代替。为使楼梯的稳定性能更可靠,仍可用位置调整卡槽[2]来控制位置调整圆销[8]每次向下的移动距离,确保在棘轮失控后弹性钢片的运动仍能得到较好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11和图12中还可用绳索代替链条[40],并将绳索的一端连接在弹性钢片[18]的中外端,或连接在弹性钢片[18](或支撑杆[3])与楼梯[1]连接的一端;另一端直接固定在传动轴[38]上而省去齿轮[47],转动传动轴[38]而将绳索收紧到合适位置,使防滑垫[6]能紧贴地面并承担一定的重力。 
结合图15,在本实施例中,还可用螺杆[53]代替链条[40];在螺杆[53]上套装内有 丝口的锥齿[54],在锥齿[54]的上下均安装固定支架[55]使锥齿[54]不能上下移动,在传动轴[51]上固定安装锥齿[52]并与锥齿[54]啮合来代替棘轮机构,通过转动传动轴[51]带动锥齿[52]和[54]转动进而使螺杆[53]上下移动来调整弹性钢片[18](或支撑杆[3])与地面的角度,使防滑垫[6]能紧贴地面。为了降低成本,也可将锥齿[54]改成螺帽,将传动轴[51]和锥齿[52]省去,逐一转动螺帽[54]使螺杆[53]上下移动来调整弹性钢片[18](或支撑杆[3])与地面的角度;或将螺帽[54]固定,将螺杆[53]与弹性钢片[18](或支撑杆[3])之间用能转动的活接连接,逐一转动螺杆[53]使螺杆[53]上下移动来调整弹性钢片[18](或支撑杆[3])与地面的角度,使防滑垫[6]能紧贴地面。 
结合图17,在本实施例中,还可用链条[57]与双螺杆[53](也可用单螺杆[53])组成的长度调节装置的两端连接座[56]分别与楼梯[1]上的固定支架和弹性钢片[18](或支撑杆[3])连接,或分别与楼梯[1]上的固定支架和连接杆[19]连接,构成弹性钢片[18](或支撑杆[3])与地面夹角的无级调整机构。与链条[57]连接的螺杆[53]以用开口处有阻止链条[57]滑脱的铁钩[58]作连接装置为宜,以便用链条[57]对长度调节装置的长度进行大范围有级调整,转动连接杆[61]带动螺帽[60]转动对长度调节装置的长度进行无级调整;螺杆[53]也可用固定连接座[56]与链条[57]连接(此时链条[57]可用绳索代替),只用螺杆[53]对长度调节装置的长度进行无级调整。 
结合图18,在本实施例中,还可用连接杆[61]中间用铰链[63]连接的双螺杆[53]组成的长度调节装置的两端连接座[56]分别与楼梯[1]上的固定支架和弹性钢片[18](或支撑杆[3])连接,或分别与楼梯[1]上的固定支架和连接杆[19]连接,构成弹性钢片[18](或支撑杆[3])与地面夹角的无级调整机构。在使用楼梯[1]时,将连接杆[61]拉直,转动连接杆[61]带动螺帽[60]转动对长度调节装置的长度进行无级调整;在不使用楼梯[1]时,将连接杆[61]在铰链[63]处弯曲,使增加的支撑结构的收藏性能更好。 
结合图19,在本实施例中,还可用连接杆[61]中间有连接件[62]并用铰链[63]连接的双螺杆[53]组成的长度调节装置的两端连接座[56]分别与楼梯[1]上的固定支架和弹性钢片[18](或支撑杆[3])连接,或分别与楼梯[1]上的固定支架和连接杆[19]连接,构成 弹性钢片[18](或支撑杆[3])与地面夹角的无级调整机构。在不使用楼梯[1]时,将连接杆[61]在铰链[63]处弯曲,增加连接件[62]使增加的支撑结构在收藏时在两螺杆[53]的位置不对称时收藏性能更好。连接件[62]可用由两块连接件[62]组成并用铰链[63]连接的组合连接件代替,也可用链条[57]、绳索或链条[40]代替。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将绳索(以钢绳为宜)、铁链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支撑杆[3](或弹性钢片[18]或弹性钢片[7])的中下端,另一端安装在带手动或自动锁紧装置或限位装置(限位装置也可用钉在楼梯[1]脚上的铁钉代替)且固定安装在楼梯[1]脚上的固定支座上作长度调节装置。通过调整支撑杆与楼梯脚之间绳索或铁链的长度可实现对支撑杆对地面角度的无级调整,当楼梯脚上的固定支座为手动或自动锁紧装置时,用锁紧装置将绳索或铁链锁紧即可;当楼梯脚上的固定支座为限位装置或铁钉时,限位装置只能阻止绳索或铁链上下移动而无锁紧功能,因此需将绳索或铁链系在楼梯脚上锁定绳索或铁链的长度。也或将将绳索、铁链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支撑杆[3](或弹性钢片[18])与楼梯[1]连接的一端,而带手动或自动锁紧装置或限位装置则固定安装在楼梯[1]柱上的合适的位置。 
实施例5,结合图13,它是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楼梯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支架[17],将防滑垫[15]固定在圆销[9]上,圆销[9]安装在支架[17]的销孔中并能转动。防滑垫[15]一方面增加楼梯上端与墙壁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增加楼梯与墙壁之间的摩擦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楼梯上端与墙壁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小楼梯向下滑动的趋势和水平向外的分力。在楼梯柱上合适的位置固定安装定位卡[49]用来在楼梯收藏时将弹性钢片收拢并卡住,减小楼梯的占用空间。 
实施例6,结合图5,它是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将弹性钢片[18](或支撑杆[3])的后端再增加一节槽钢[21],弹性钢片[18](或支撑杆[3])与槽钢[21]之间通过销孔[4]用圆销转动连接并重合一定长度的槽钢[21],在使用楼梯时将弹性钢片[18](或支撑杆[3])与槽钢[21]连接拉直并处受力状态,在不使用楼梯时将弹性钢片[18](或支撑杆[3])与槽钢[21]的连接弯曲使弹性钢片的收藏性能更好。 
实施例7,结合图6,它是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原有弹性钢片[18](或弹性 钢片[7])的基础上,在弹性钢片[18](或弹性钢片[7])的前端增加固定支架[22],在中部增加支架[23],在尾部增加位置调整卡槽[2](位置调整卡槽[2]也可用其它合适的锁卡机构代替)并使月牙型调整卡口[16]的开口向下,将杠杆[24]的一端与固定支架[22]经销孔[4]用圆销或螺丝连接并能转动,中部安放在支架[23]上,另一端经位置调整圆销[8]安装在位置调整卡槽[2]内。平时不使用楼梯时,将位置调整圆销[8]放在位置调整卡槽[2]内较高的位置,以使弹性钢片[18](或弹性钢片[7])保持弹性(;为了使增加的支架结构更简单,可将弹性钢片[18](或弹性钢片[7])有一定起始压力后与杠杆[24]固定连接)。在使用楼梯时,先将位置调整圆销[8]向下压至合适(或最低)位置使弹性钢片[18](或弹性钢片[7])发生弹性形变并具备一定的起始压力,减小当人爬上楼梯时因此重力使弹性钢片[18](或弹性钢片[7])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甚至使变形后的弹性钢片[18](或弹性钢片[7])上人后不发生形变,提高防滑楼梯的稳定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用绳索、链条或齿条代替杠杆[24],用棘轮机构或铰链代替位置调整卡槽[2],并可视具体情况将支架[23]省去。平时不使用楼梯时,将绳索、链条或齿条放松以使弹性钢片[18](或弹性钢片[7])保持弹性(;为了使增加的支架结构更简单,可将弹性钢片[18](或弹性钢片[7])有一定起始压力后与绳索、链条固定连接)。在使用楼梯时,先转动棘轮机构或铰链将绳索、链条或齿条收紧至合适(或最短)位置使弹性钢片[18](或弹性钢片[7])发生弹性形变并具备一定的起始压力,减小弹性钢片[18](或弹性钢片[7])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甚至使变形后的弹性钢片[18](或弹性钢片[7])上人后不发生形变,提高防滑楼梯的稳定性能。 

Claims (10)

1.一种增支增压防滑楼梯是增大楼梯对地面整体作用力的锐角角度,增大地面所受的正压力而减小向外的水平分力,其特征是在普通楼梯与墙壁之间再增加支撑杆或架,增加的支撑杆或架以能发生弹性形变为宜,并通过采取合适的方法调整增加的支撑杆或架与地面的角度并保持稳定,使增加的支撑杆或架能紧贴地面并承担一定的重力,增大楼梯对地面整体作用力的锐角角度, 使重力更多的作用在楼梯的脚与增加的支撑杆或架上,增加楼梯对地面的正压力而增大滑动摩擦阻力,同时减小楼梯上端与墙壁之间的作用力和水平向外的分力;尤其是当楼梯有向外滑动趋势或滑动一定距离时,增加的支撑杆或架的力臂使楼梯脚对地面的直接作用力减小甚至离开地面,使楼梯对地面的作用力更多或全部由增加的支撑杆或架承担,使楼梯对地面的整体作用力锐角角度更大,正压力也更大、水平向外的分力更小而阻止楼梯滑动,实现防滑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支增压防滑楼梯其特征是在普通楼梯[1]的下端增加支撑杆和带位置调整圆销[8]及加工多个月牙型调整卡口[16]的位置调整卡槽[2],并通过调整位置调整圆销[8]在位置调整卡槽[2]中月牙型调整卡口[16]的位置;或用开口处安装弹簧片或弹性装置[59]阻止链条[57]滑脱并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且总间距与单个链圈长度的整倍数不等的铁钩[58]与链条[57]组成的长度调节装置对增加的支撑杆或架与地面的角度进行有级调整,使在支撑杆或架紧贴地面并承担一定的重力,使楼梯与地面的整体作用力的锐角角度增大而实现楼梯防滑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支增压防滑楼梯其特征是将增加的支撑杆或架在楼梯上的受力点均固定而不能进行调整;或在支撑杆或架对连接杆[19]只产生拉力时用固定长度的绳索将支撑杆或架的触地支点与楼梯脚的触地支点的距离固定,使支撑杆或架与地面的夹角固定并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能使支撑杆或架与地面接触而实现防滑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支增压防滑楼梯其特征是用棘轮机构和绳索、链条或齿条组合;或用螺帽与螺杆组合并逐一转动;或用螺杆和锥齿组合;或用链条[57]或绳索与螺杆[53]组成的长度调节装置;或用双螺杆[53]组成的且连接杆[61]中间用铰链[63]连接的长度调节装置;用双螺杆[53]组成的且连接杆[61]中间用连接件[62]、链条[57]、绳索、链条[40]或两块连接件[62]经铰链[63]连接的组合连接件并用铰链[63]连接的长度调节装置;或用以钢绳为宜的绳索、铁链与带手动或自动锁紧装置或限位装置组成的长度调节装置,对支撑杆或架与地面的夹角进行无级调整,使支撑杆或架上的防滑垫[6]紧贴地面并承担一定的重力,使楼梯对地面的整体作用力角度变大,正压力变大、水平分力变小而阻止楼梯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增支增压防滑楼梯其特征是在原有弹性支撑杆的基础上再增加杠杆、绳索、链条或齿条,并用棘轮机构或带位置调整圆销[8]的位置调整卡槽[2]作收紧机构在使用楼梯前将增加的杠杆、绳索、链条或齿条收紧;或将弹性钢片[18]或弹性钢片[7]有一定起始压力后将绳索、链条或杠杆与弹性钢片固定连接,使支撑杆发生弹性形变并具备一定的起始压力,减小支撑杆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甚至使变形后的支撑杆上人后不发生形变,提高防滑楼梯的稳定性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增支增压防滑楼梯其特征是在已增加防滑支撑杆或架的楼梯[1]的两只脚下安装一角度与楼梯的角度相等或略小的斜面支撑板[37]并能转动;或将已增加防滑支撑杆或架的楼梯[1]的脚加工成开口向内的斜面[34],在楼梯脚的下面再增加带与楼梯脚斜面[34]互补的斜面支撑脚[35]并用能上下抽动的连接杆[33]连接,使楼梯脚只能沿着斜面支撑脚[35]或斜面支撑板[37]的斜面下滑而不能垂直下移,使楼梯的上端始终能与墙壁接触,提高楼梯的稳定性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增支增压防滑楼梯其特征是在已增加防滑支撑杆或架的楼梯[1]的下部增加一能上下抽动的短梯[25],在较低梯级即重心在增加的支点外时脚踏在短梯的横担上,使重力主要由短梯[25]承担,主楼梯[1]只承受短梯[25]对它向内的压力并使上端仍能与墙壁很好的接触;在较高梯级即重心在增加的支点内时脚踏在楼梯[1]的横担上,重力主要由主楼梯[1]增加的支撑杆或架承担,同时重力产生向内的分力,使上端能更好的与墙壁接触,保持楼梯的稳定性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增支增压防滑楼梯其特征是增加支撑点在已增加防滑支撑杆或架的楼梯脚的着地点以外、能自由转动但向外的最大转动位置受限制的支撑杆[14],使楼梯在使用时楼梯脚悬空,并在楼梯不向外滑动时与支撑杆或架共同支撑重力,使楼梯脚不能垂直下降而使楼梯的上端始终能与墙壁接触,提高楼梯的稳定性能。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增支增压防滑楼梯其特征是在已增加防滑支撑杆或架的楼梯[1]的两只脚上安装带位置调整圆销[8]及加工多个月牙型调整卡口[16]的位置调整卡槽[2]和只能上下抽动的伸缩杆[28],通过调整伸缩杆[28]上位置调整圆销[8]在位置调整卡槽[2]中月牙型调整卡口[16]的位置使伸缩杆[28]接触地面并在一定的范围内承担部分重力,使楼梯脚不能垂直下降而使楼梯的上端始终能与墙壁接触,提高楼梯的稳定性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支增压防滑楼梯其特征在已增加防滑支撑杆或架的楼梯上端安装防滑垫[15]一方面增加楼梯上端与墙壁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增加楼梯与墙壁之间的摩擦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楼梯上端与墙壁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小楼梯向下滑动的趋势和水平向外的分力。
CN 201310007576 2013-01-09 2013-01-09 增支增压防滑楼梯 Pending CN1031146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10007576 CN103114687A (zh) 2013-01-09 2013-01-09 增支增压防滑楼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10007576 CN103114687A (zh) 2013-01-09 2013-01-09 增支增压防滑楼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4687A true CN103114687A (zh) 2013-05-22

Family

ID=48413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10007576 Pending CN103114687A (zh) 2013-01-09 2013-01-09 增支增压防滑楼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1468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1100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预制混凝土楼梯结构性能检验加载支架
CN111720040A (zh) * 2020-06-29 2020-09-29 孔怀义 一种重心更加稳定的方便提升的防摔落梯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1100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预制混凝土楼梯结构性能检验加载支架
CN111720040A (zh) * 2020-06-29 2020-09-29 孔怀义 一种重心更加稳定的方便提升的防摔落梯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7059B (zh) 一种通讯线缆支撑杆的升高机构
CN201421982Y (zh) 输电线路机器人行走装置
CN203655133U (zh) 一种多功能检修工作梯
CN203222982U (zh)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多功能防坠器
CN103114687A (zh) 增支增压防滑楼梯
CN203270979U (zh) 增支增压楼梯防滑支架
CN102515068B (zh) 一种电线杆物料升降架
CN204138205U (zh) 一种安全稳定的移动式悬臂吊装设备
CN206789982U (zh) 一种引流线攀爬装置
CN206422456U (zh) 一种超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直线塔地线提升工具
CN113356576A (zh) 一种早拆模板的支撑装置及保护装置
CN202361034U (zh) 一种用于平板电视的双轨手动调节安装架
CN107069533A (zh) 一种超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直线塔地线提升工具
CN208718478U (zh) 一种检修方便的电子信息工程用通信塔
CN207921170U (zh) 一种智能提捞式抽油机用弹性制动装置
CN208280706U (zh) 一种方便攀爬的电线杆
CN116443756A (zh) 一种自锁式水井下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3301060U (zh) 一种在特高压输电线路耐张绝缘子串上可调升降平台
CN2594378Y (zh) 导座式自动化升降脚手架
CN201201834Y (zh) 平台吊篮
CN111335723B (zh) 一种自动升降的电力输送杆
CN209427531U (zh) 一种电杆输送装置
CN201003276Y (zh)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全自动防坠落装置
CN201877736U (zh) 一种控制电缆敷设装置
CN207194431U (zh)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弹簧联动防坠落附墙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