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8445A - 处理地址的方法、数据网关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处理地址的方法、数据网关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8445A
CN103098445A CN201180001487XA CN201180001487A CN103098445A CN 103098445 A CN103098445 A CN 103098445A CN 201180001487X A CN201180001487X A CN 201180001487XA CN 201180001487 A CN201180001487 A CN 201180001487A CN 103098445 A CN103098445 A CN 103098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user equipment
local address
data gateway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14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8445B (zh
Inventor
周伟
夏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98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8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84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84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46Resolving address allocation conflicts; Testing of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59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地址的方法、设备和系统。其中一种方法包括:数据网关获取用户设备的地址处理能力;当用户设备不具有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第六版因特网协议)的处理能力,该数据网关进行地址冲突检测处理流程。该方法通过数据网关获取用户设备的地址处理能力,进而对不具有3GPP的IPv6的处理能力的用户设备进行地址冲突检测处理流程,克服了非3GPP标准的用户设备接入3GPP网络造成的IPv6地址冲突的问题,保障了3GPP网络的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处理地址的方法、 数据网关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处理地址的方法、 数据网关 和系统。 背景技术
IP地址是 IP网络中的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基础, 每个连接到 IP网络的 设备都必须具有对应的 IP地址, 通过 IP地址可以实现对于 IP网络中设备的 访问, 因此需要为连接到 IP网络的每个设备进行地址分配, 并需要确保分配 的 IP地址在同一个 IP网络中具有唯一性, 以便通过 IP地址的寻址, 能唯一 确定需要访问的设备。
IPv6 (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 第六版因特网协议 )是 IETF (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设计的用于替代 IPv4 (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第四版因特网协议 ) 的下一代 IP协议。
对于设备的 IPv6地址分配技术, 现在主要有两种主要实现技术, 分别是 无状态的地址自动配置和有状态的地址自动配置, 这两种方案都是由 IETF 制定的。 IPv6地址自动配置方案是目前使用的最为广泛 IPv6地址分配方式。 在这种地址分配方式中, 用户设备等设备端不需要进行任何配置, 而在路由 器上只需要进行很少的配置且不需要额外的服务器,从而达到完成 IPv6地址 自动配置的目的。这种方式使得用户设备可以通过路由器公告中的 IPv6前缀 信息与用户设备自身具有的信息来共同组成全局 IPv6地址。
随着 IPv6技术的发展, 在移动网洛中, 3GPP (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制订了用于 3GPP网络的 IPv6地址分配方案。 在该方案中, 由具有 IP地址分配功能的网元向用户设备发送链路局部地址接 口标识与 IPv6前缀来使用户设备生成全局 IPv6地址。 发明人发现: 当非 3GPP标准的用户设备接入 3GPP网络, 可能会发生 IPv6地址沖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地址的方法、 数据网关和系统, 用以解 决非 3GPP标准的用户设备接入 3GPP网络造成的 IPv6地址沖突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地址的方法, 包括:
数据网关获取用户设备的地址处理能力;
当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 (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第三代合作 伙伴计划) 的 IPv6 (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第六版因特网协议) 的处理 能力, 该数据网关进行地址沖突检测处理流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网关, 包括:
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用户设备的地址处理能力;
处理模块, 用于当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时, 进行地 址沖突检测处理流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地址的系统, 包括:
用户设备, 用于发送地址处理能力;
数据网关, 用于获取用户设备的地址处理能力, 当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 的 IPv6的处理能力时, 进行地址沖突检测处理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数据网关获取用户设备的地址处理能力, 进而对不具 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的用户设备进行地址沖突检测处理流程, 克服了 非 3GPP标准的用户设备接入 3GPP网络造成的 IPv6地址沖突的问题, 保障 了 3GPP网络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 3GPP网络的 IPv6地址分配流程示 意图;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处理地址的方法;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处理地址的方法;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处理地址的方法;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网关设备;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网关设备;
图 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网关设备;
图 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处理地址的系统;
图 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处理地址的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 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 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 同样适用。
随着移动宽带时代的到来, 用户需要随时随地的使用宽带接入服务, 这 对移动通信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更高的传输速率、 更小的时延和更高 的系统容量等。为了保持 3GPP网络的优势, 3GPP标准组织于 2004年底启动了 长期演进计划 ( Long Term Evolution, 简称: LTE )和系统架构演进( 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简称: SAE ) 两大计划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 在 SAE 演进计划的指导下, 定义了一个新的移动通信网络框架, 分离了控制面和数 据面,仅保留了分组域,称为演进的分组系统( Evolved Packet System,简称: EPS ) 。
演进的分组系统的核心部分( Evolved Packet Core, 简称 EPC )主要包含 MM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 S-GW( Serving Gateway, 服务网关)和 PDN-GW ( 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分组数据网关)三个 逻辑功能体, 其中的 MME是移动管理网元, 负责用户及会话管理等控制平面 功能, 包括 NAS ( Non- Access Stratum, 非接入层)信令及其安全, S-GW和 PDN-GW等网元的选择, 跟踪区列表管理以及 UE ( User Equipment, 用户设 备)在空闲状态下的移动性管理等功能, 可对应于 UMTS (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 )系统中 SGSN ( 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 GPRS服务支持节点) 的控制平面部分; S-GW主要负责 UE用 户平面的数据传输、 转发以及路由切换等功能, 可对应于 UMTS系统中 SGSN 的数据平面部分; PDN-GW负责用户地址分配、 策略控制和计费规则的执行 以及合法监听相关功能。 另夕卜, 还有 HSS ( Home Subscriber Server, 归属用户 服务器)用于用户签约信息的存储和 PCRF( 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 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用于提供策略和计费控制规则。
由于现在 EPC已经采用了全 IP扁平架构, 所以当 UE需要建立 PDN连接的 时候, 首先需要获取一个可用的 IP地址, 并使用此地址来和外部网络通信。 地址分配是 UE创建 PDN连接的一个必要步骤。 随着 IPv4向 IPv6的演进, IPv6 地址的分配在 3GPP系统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图 1显示了一种用于 3GPP网络的 IPv6地址分配的流程图。 如图 1所示, 具 体流程如下:
101 : UE发送附着请求消息至 MME;
具体的, UE上电后, 发起附着请求, 并在附着请求消息中包含地址类型 需求, 该地址类型为 IPv6 PDN Type, 发送至 MME; 其中, IPv6 PDN Type表 示此 PDN连接类型为 IPv6。
102: MME发送创建会话请求消息至 PDN-GW;
具体的, MME向 S-GW发起创建会话请求, 并通过 S-GW到达 PDN-GW; 其中, 创建会话请求消息中包含了 MME从 UE接收的 IPv6 PDN Type。
103: PDN-GW发送创建会话响应消息至 MME;
具体的, PDN-GW向 S-GW发送创建会话响应消息, 并通过 S-GW到达 PDN-GW; 其中, 创建会话响应消息中的分组数据网地址( PDN Address )包 含了 PDN-GW为 UE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可 用于 UE生成链路局部地址,且由 PDN-GW分配给 UE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与 PDN-GW自身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不同, 以保证用户设备生成的链路 局部地址与 PDN-GW的链路局部地址不同。
104: MME发送附着接受消息至 UE;
具体的, 附着接受消息中包含了 MME接收到的 PDN-GW为 UE分配的链 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105: UE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具体的, UE在收到 PDN-GW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后, 根据该链 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生成 UE的链路局部地址, 由于 PDN-GW分配的链路局部 地址接口标识与 PDN-GW自身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不同且 UE根据 PDN-GW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来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能保证 UE生成 的链路局部地址与 PDN-GW的链路局部地址不同。
可选的, 106: UE发送路由请求(Router Solicitation, 简称: RS )消息至 PDN-GW;
具体的, UE在一定时间内如果没有收到 PDN-GW发送的路由公告( Router Advertisement, 简称: RA )消息, UE可以主动发送路由请求消息至 PDN-GW 来请求 PDN-GW发送路由公告消息。 107: PDN-GW发送路由公告消息至 UE;
具体的, PDN-GW向 UE发送的路由公告消息中包含了 IPv6前缀, 该 IPv6 前缀是全局唯一的; 其中, IPv6前缀可以由 PDN-GW管理,也可以由 PDN-GW 从外部获取, 例如: DHCP (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 酉己置十办议)月良务器或者 AAA ( 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nd Accounting , 认证、 授权和计费)服务器等。
108: UE生成 IPv6全局地址;
具体的, UE收到路由公告消息后, 获取其中的 IPv6前缀, 并根据该 IPv6 前缀生成一个 IPv6全局地址, 用于数据传输; 其中, IPv6全局地址由该 IPv6 前缀和接口标识组成, 此接口标识可以使用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标识, 也可以由用户设备自行生成。
109: UE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可见, 在上述流程中, P匪 -GW分配了与自身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不 同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至 UE, 从而 UE生成的链路局部地址与 P匪 -GW的 链路局部地址不同, 避免了 IPv6地址沖突的情况。
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 以及 IPv6终端发展的多样性, 目前有不少 UE不 采用 P匪 -GW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来生成链路局部地址,而是采用自 身的算法生成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并进一步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同时 UE 会发送 NS ( Ne i ghbor So l i c i ta t ion, 邻居请求) 消息至 PDN- GW来进行地址 重复检测。 在 3GPP网络的 IPv6地址分配方案中, 由于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 识由 P匪 -GW分配, UE根据 PDN-GW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生成的链路 局部地址必定与 PDN-GW的链路局部地址不同, 从而不会产生 IPv6地址沖突 的问题, 因此, P匪 -GW会丟弃 UE发送的用于地址重复检测的邻居请求消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知, 在数据网关为 GGSN ( Ga teway GPRS Suppor t Node , 网关 GPRS支持节点) 的情况下, GGSN会丟弃用户设备发送的所有的 邻居请求消息。 在上述情况下, 一方面, UE采用自身的算法生成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 识来生成的链路局部地址可能与 P匪 -GW 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另一方面, PDN-GW会丟弃 UE发送的用于地址重复检测的邻居请求消息(GGSN会丟弃用户 设备发送的所有的邻居请求消息); 最终, 在 IPv6地址分配过程中, 会导致 UE与 P匪 -GW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产生 IPv6地址沖突的问题。
特别当 UE是分离设备的情况下, 该问题将会更加常见。 例如: 笔记本上 插入 3G上网卡进行业务的情况下, 笔记本无法获取到 P匪 -GW分配的链路局 部地址接口标识, 而是通过自身的算法来生成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如图 2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地址的 方法, 包括:
201: 数据网关获取用户设备的地址处理能力;
202: 当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该数据网关进行地址 沖突检测处理流程。
具体的, 由于在 3GPP 网络中, 存在用户设备不根据 3GPP 网络的 IPv6 地址分配的流程进行 IPv6地址分配的情况,所以数据网关需要根据用户设备 的地址处理能力进行相应的处理。 当判断用户设备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 能力时,可以按照图 1所示的 3GPP网络的 IPv6地址分配的流程进行 IPv6地 址分配; 当判断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时, 数据网关则需 要进行地址沖突检测处理流程, 以解决可能出现的地址沖突的问题。
具体的, 数据网关可以是具有 IPv6地址分配功能的网元, 例如: 分组数 据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简称: PDN-GW ), 网关 GPRS支持节点(Ga teway GPRS Suppor t Node , 简称: GGSN )、本地移动锚点( Loca l Mobi 1 i ty Anchor , 简称: LMA )或者移动接入网关 (Mobi le Acces s Ga teway , 简称: MAG )。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 随着网络架构的演进以及设备的升级, 在 3GPP 网络中, 具有 IPv6地址分配功能的网元可能会随之扩展, 本发明实施 例不作限定。 具体的, 用户设备的地址处理能力是指用户设备处理地址所采用的技术 方案。 用户设备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 是指用户设备是采用 3GPP网 络的 IPv6地址分配的技术方案来进行 IPv6地址处理的;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 的 IPv6的处理能力,是指用户设备没有采用 3GPP网络的 IPv6地址分配的技 术方案来进行 IPv6地址处理。
假设用户设备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功能,但是在实际的 IPv6的地址 分配过程中, 用户设备没有采用 3GPP网络的 IPv6地址分配的技术方案来进 行 IPv6地址处理,也没有得到采用 3GPP网络的 IPv6地址分配的技术方案来 进行 IPv6地址处理应该得到的结果, 也认为该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的 IPv6 的处理能力。
可见, 判断用户设备是否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 不是判断用户 设备是否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功能,而是通过判断用户设备在 IPv6地址 分配过程中是否能够产生正确的结果(该正确结果是采用 3GPP 网络的 IPv6 地址分配的技术方案来进行 IPv6地址处理时, 应该得到的正确结果), 来判 断出用户设备是否采用了 3GPP网络的 IPv6地址分配的技术方案, 即得出用 户设备是否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
特别的, 当用户设备没有采用 3GPP网络的 IPv6地址分配的技术方案来 进行 IPv6地址处理时,但是却得到了采用 3GPP网络的 IPv6地址分配的技术 方案来进行 IPv6地址处理时应该得到的结果,也认为该用户设备采用了 3GPP 网络的 IPv6地址分配的技术方案来进行 IPv6地址处理, 即该用户设备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
综上, 当用户设备在 IPv6地址分配过程中得到了采用 3GPP网络的 IPv6 地址分配的技术方案应该得到的结果, 则认为该用户设备具有 3GPP的 IPv6 的处理能力; 当用户设备在 IPv6地址分配过程中没有得到采用 3GPP网络的 IPv6 地址分配的技术方案应该得到的结果, 则认为该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 的 IPv6的处理能力。 具体的, 用户设备在进行 IPv6地址分配过程中, 采用 3GPP网络的 IPv6 地址分配的技术方案来进行 IPv6地址处理与不采用 3GPP网络的 IPv6地址分 配的技术方案来进行 IPv6地址处理的区别在于,用户设备在生成链路局部地 址时, 是否是根据数据网关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来生成链路局部地 址。 根据数据网关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来生成链路局部地址时, 用 户设备生成链路局部地址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应该与数据网关分配的链 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相同。 也就是说, 当用户设备在 IPv6地址分配过程中采 用了 3GPP网络的 IPv6地址分配的技术方案, 其生成的链路局部地址的链路 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数据网关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相同; 当用户设 备在 IPv6地址分配过程中没有采用 3GPP网络的 IPv6地址分配的技术方案, 其生成的链路局部地址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数据网关分配的链路局部 地址接口标识不相同。
因此, 可以根据判断用户设备生成的链路局部地址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 标识与数据网关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是否相同来判断用户设备是否 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 如果用户生成的链路局部地址的链路局部地 址接口标识与数据网关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相同, 则认为用户设备 采用了 3GPP网络的 IPv6地址分配的技术方案来进行 IPv6地址处理,即用户 设备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 如果用户生成的链路局部地址的链路局 部地址接口标识与数据网关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不同, 则认为用户 设备没有采用 3GPP网络的 IPv6地址分配的技术方案来进行 IPv6地址处理, 即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
在具体实现上, 当用户设备附着到网络时, 数据网关会通过移动性管理 网元将数据网关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发送给用户设备, 在随后的用 户设备发送的消息中(用户设备随后会发送部居请求消息和路由请求消息等) 会隐含着用户设备生成的链路局部地址, 该链路局部地址中包含了链路局部 地址接口标识。 因此, 数据网关获取用户设备的地址处理能力, 实现上可以 通过数据网关发送数据网关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至用户设备, 并接 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即可获取用户设备的 地址处理能力。 数据网关通过比对该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数据网关发送 给用户设备的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就可以获知用户设备是否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
其中, 可以在数据网关上保存数据网关为用户设备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 接口标识, 便于在发送该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后, 能够与接收到的 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进行比对。
当判断出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时, 可能会出现 IPv6 地址沖突的问题, 是指用户设备的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与和用户设备接入的 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一致。 为了避免产生上述问题, 数据网关需要进行 相应的处理, 在本发明是实例中, 数据网关在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的 IPv6 的处理能力时, 需要进行地址沖突检测处理流程。
具体的, 地址沖突检测处理流程包括地址沖突检测和地址沖突处理。 地 址沖突检测是为了检测是否发生了地址重复的情况; 地址沖突处理是为了处 理地址重复的情况, 即解决地址沖突的问题。
检测地址重复的情况, 就是检测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和用户设备的 链路局部地址是否相同。 由于数据网关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数据 网关自身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不同, 因此包含数据网关分配的链路局部 地址接口标识的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必定与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不 同, 而当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中不包含数据网关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接 口标识时,则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可能相同, 即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时, 可能会发生用户设备的链路 局部地址与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的情况。
当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则表示用 户设备的 IPv6地址与数据网关的 IPv6地址产生了沖突, 发生了地址重复的 情况; 当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不相同, 则表 示用户设备的 IPv6地址与数据网关的 IPv6地址没有发生沖突, 即没有发生 地址重复的情况。
其中, 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会隐含在用户设备随后会发送的消息中 (用户设备随后会发送邻居请求消息和路由请求消息等)。
当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不同, 即没有发 生地址重复的情况, 则数据网关不进行后续的地址沖突处理。
当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即发生了 地址重复的情况, 则数据网关进行地址沖突处理。 经过地址沖突处理, 即可 避免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和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即解决了上 述 IPv6地址沖突的问题。
综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通过数据网关获取用户设备的地址处 理能力, 进而对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的用户设备进行地址沖突检 测处理流程, 克服了非 3GPP标准的用户设备接入 3GPP网络造成的 IPv6地 址沖突的问题, 保障了 3GPP网络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的, 进行地址沖突处理可以分为两种处理方式: 1 )使用户设备重 新生成不同于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 2 )使网络侧去附着用户设备。 在何 种条件下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地址沖突处理, 可以由运营商根据具体的网络情 况和策略进行设置:
1 )使用户设备重新生成不同于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
通过使用户设备重新生成不同于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可以使用户设 备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不同,解决了上述 IPv6地址沖 突的问题。
具体的,为了能够使用户设备重新分配不同于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 数据网关可以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至用户设备, 指示用户设备重新生成链路局 部地址。 重新生成链路局部地址是指重新生成一个与原链路局部地址不同的 链路局部地址, 因此, 重新生成的链路局部地址必定与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 地址不同, 即不会出现与数据网关 IPv6地址沖突的情况。
具体的, 当用户设备发送邻居请求消息至数据网关后, 数据网关可以发 送邻居公告消息至用户设备, 表示发生了链路局部地址沖突, 用户设备需要 重新生成一个链路局部地址(可以理解为邻居公告消息即为第一指示信息, 指示用户设备重新生成一个链路局部地址 );或者在邻居公告消息中显示的包 含第一指示信息, 指示用户设备重新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数据网关也可以忽 略用户设备发送邻居请求消息, 当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路由请求消息后, 数 据网关可以在路由公告消息中包含第一指示信息, 指示用户设备重新生成链 路局部地址。同样,数据网关也可以不将该第一指示信息包含在其他消息中, 而独立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 指示用户设备重新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其中, 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后, 若用户设备再次发送邻居请求消息进行 重复地址检测请求, 数据网关可以不处理该重复地址检测请求。 当然, 数据 网关也可以对用户设备再次发送的重复地址检测请求进行处理。
进一步的, 数据网关在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指示用户设备重新生成链路 局部地址后, 发送 IPv6前缀至用户设备, 以便于用户设备生成 IPv6全局地 址。
在数据网关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前, 用户设备也可以发送路由请求消息, 请求数据网关发送 IPv6前缀至用户设备。
下面结合具体的场景进行说明,在该场景中, P匪 -GW作为数据网关, MME 作为移动性管理网元, UE为符合 IETF ( Internet Eng ineer ing Task Force , 互联网工作组 )标准的用户设备, UE通过自身的设置, 例如根据 MAC ( Media Acces s Cont rol , 媒体接入控制)地址生成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移如图 3所示:
301: UE发送附着请求消息至 MME;
具体的, UE上电后, 发起附着请求, 并在附着请求消息中包含地址类型 需求, 该地址类型为 IPv6 PDN Type , 发送至 MME; 其中, I Pv6 PDN Type表 示此 PDN连接类型为 IPv6。
302: 丽 E发送创建会话请求消息至 PDN-GW;
具体的, MME向 S-GW发起创建会话请求, 并通过 S-GW到达 P匪 -GW; 其 中, 创建会话请求消息中包含了丽 E从 UE接收的 IPv6 P匪 Type。
303 : PDN-GW为 UE分配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并保存;
具体的, 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用于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且由 PDN-GW 为 UE分配的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 PDN-GW 自身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 标识不同,以保证用户设备生成的链路局部地址与 P匪 -GW的链路局部地址不 同。 PDN-GW为 UE分配第一链路局部地址后, 在 PDN-GW上保存该第一链路局 部地址。
304 : PDN-GW发送创建会话响应消息至 MME ;
具体的, P匪 -GW向 S-GW发送创建会话响应消息,并通过 S-GW到达匪 E; 其中, 创建会话响应消息中的分组数据网地址( P匪 Addr e s s )包含了 PDN-GW 分配的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305 : MME发送附着接受消息至 UE;
具体的, 附着接受消息中包含了丽 E接收到的 P匪 -GW为 UE分配的第一 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306 : UE根据 MAC地址生成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并生成链路局部 地址;
具体的, UE在收到 PDN-GW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后, 并未根据 该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生成 UE的链路局部地址,而是根据 MAC地址生成第 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进而根据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生成 UE的链 路局部地址。
307 : UE发送邻居请求消息至 P匪 -GW;
具体的, UE通过根据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生成的链路局部地址发 送邻居请求消息至 PDN-GW, 该邻居请求消息用来请求 P匪 -GW进行重复地址 检测。
308: PDN-GW 判断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 标识是否相同;
具体的, P匪 -GW收到 UE发送的重复地址检测请求后, 从邻居请求消息 获得了 UE的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并与 P匪 -GW上保存的第一链路局 部地址接口标识进行比较, 得出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第二链路局部 地址接口标识不同, 表明 UE的链路局部地址可能会与 P匪 -GW的链路局部地 址相同。
309: P匪 -GW判断 P匪 -GW的链路局部地址与 UE的链路局部地址是否相 同;
具体的, P匪 -GW收到 UE发送的重复地址检测请求后, 也从邻居请求消 息获得了 UE的链路局部地址。 当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第二链路局部 地址接口标识不同时, PDN-GW判断 PDN-GW的链路局部地址与 UE的链路局部 地址是否相同, 得出 PDN-GW的链路局部地址与 UE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说 明 P匪 -GW的链路局部地址与 UE的链路局部地址产生了沖突。
31 0 : P匪 -GW发送部居公告消息至 UE ;
具体的, P匪 -GW发送的领域公告消息中包含了第一指示信息, 该第一指 示信息指示 UE重新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由于重新生成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 识必定与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不同,所以 UE根据重新生成的链路局部 地址接口标识重新生成的链路局部地址与 UE 根据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 识生成的链路局部地址必定不同, 因此, UE重新生成的链路局部地址必定与 P匪 -GW的链路局部地址不同, 也就是说 UE的链路局部地址与 PDN-GW的链路 局部地址不会产生沖突, 即解决了 UE与 PDN-GW的 IPv6地址沖突的问题。
31 1 : UE重新生成第三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并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具体的, UE收到 P匪 -GW发送的指示重新生成链路局部地址的信息后, UE重新生成了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本实施例称为第三链路局部地址接口 标识。
312: UE发送邻居请求至 P匪 -GW;
具体的, UE重新生成链路局部地址后, 会再次请求 P匪 -GW进行重复地 址检测, 因此 UE会再次发送邻居请求消息至 P匪 -GW来请求 P匪 -GW进行重复 地址检测; 由于, UE重新生成的链路局部地址必定与 P匪 -GW的链路局部地 址不同, P匪 -GW此时接收到 UE发送的重复地址检测后, 可以不作处理。
可选的, 31 3: UE发送路由请求消息至 PDN-GW;
具体的, UE在一定时间内如果没有收到 PDN-GW发送的路由公告消息, UE可以主动发送路由请求消息至 PDN-GW来请求 PDN-GW发送路由公告消息。
314 : PDN-GW发送路由公告消息至 UE;
具体的, P匪 -GW向 UE发送的路由公告消息中包含了 IPv6前缀,该 IPv6 前缀是全局唯一的; 其中, IPv6前缀可以由 P匪 -GW管理, 也可以由 P匪 -GW 从外部获取, 例如: DHCP服务器或者 AAA服务器等。
315 : UE生成 IPv6全局地址;
具体的, UE收到路由公告消息后,获取其中的 IPv6前缀,并根据该 IPv6 前缀生成一个 IPv6全局地址,用于数据传输;其中, IPv6全局地址由该 IPv6 前缀和接口标识组成, 此接口标识可以使用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标识, 也可以由用户设备自行生成。
316: UE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可见, 在上述场景中, 通过数据网关 PDG-GW比较 P匪 -GW分配的第一链 路局部地址标识与 UE的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标识,在一链路局部地址标识与第 二链路局部地址标识不同的情况下, 进而比较 UE的链路局部地址与 PDN-GW 的链路局部地址, 当 UE的链路局部地址与 P匪 -GW的链路局部地址情况下, 在邻居公告消息中包含第一指示信息, 指示 UE重新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克服 了非 3GPP标准的用户设备接入 3GPP网络造成的 IPv6地址沖突的问题, 保 障了 3GPP网络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中 PDN-GW也可以在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路由请求消息 后, 进行地址沖突检测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同样运用在移动性管理网元为 SGSN, 数据 网关为 GGSN的场景中。
2 )使网络侧去附着用户设备
通过去附着用户设备, 可以使数据网关的 IPv6全局地址在网络中唯一, 也解决了上述 IPv6地址沖突的问题。
具体的, 数据网关可以发送指示消息至移动性管理网元, 指示移动性管 理网元去附着该用户设备, 移动性管理网元收到该指示消息后, 发起去附着 流程。
下面结合具体的场景进行说明,在该场景中, P匪 -GW作为数据网关, MME 作为移动性管理网元, UE为符合 IETF标准的用户设备, UE通过自身的设置, 例如才艮据 MAC地址生成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如图 4所示:
401 : UE发送附着请求消息至 MME;
具体的, UE上电后, 发起附着请求, 并在附着请求消息中包含地址类型 需求, 该地址类型为 IPv6 PDN Type , 发送至 MME; 其中, IPv6 PDN Type表 示此 PDN连接类型为 IPv6。
402 : 丽 E发送创建会话请求消息至 PDN-GW;
具体的, P匪 -GW向 S-GW发起创建会话请求, 并通过 S-GW到达 P匪 -GW; 其中, 创建会话请求消息中包含了丽 E从 UE接收的 IPv6 PDN Type。
403: PDN-GW为 UE分配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并保存;
具体的, 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用于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且由 PDN-GW 为 UE分配的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 PDN-GW 自身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 标识不同,以保证用户设备生成的链路局部地址与 P匪 -GW的链路局部地址不 同。 PDN-GW为 UE分配第一链路局部地址后, 在 PDN-GW上保存该第一链路局 部地址。
404 : P匪 _GW发送创建会话响应消息至 MME;
具体的, P匪 -GW向 S-GW发送创建会话响应消息,并通过 S-GW到达匪 E ; 其中, 创建会话响应消息中的分组数据网地址( P匪 Addr e s s )包含了 PDN-GW 分配的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405 : MME发送附着接受消息至 UE;
具体的, 附着接受消息中包含了丽 E接收到的 P匪 -GW为 UE分配的第一 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406 : UE根据 MAC地址生成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并生成链路局部 地址;
具体的, UE在收到 P匪 -GW分配的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后, 并未根据 该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生成 UE的链路局部地址,而是根据 MAC地址生成第 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进而根据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生成 UE的链 路局部地址。
407 : UE发送邻居请求消息至 P匪 _GW;
具体的, UE通过根据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生成的链路局部地址发 送邻居请求消息至 PDN-GW, 该邻居请求消息用来请求 P匪 -GW进行重复地址 检测; P匪 -GW此时不处理 UE发送的邻居请求消息。
408 : UE发送路由请求消息至 GGSN;
具体的, UE等待接收 P匪 -GW发送的邻居公告消息, 但是由于 P匪 -GW不 处理 UE发送的用于地址重复检测的邻居请求消息,所以 UE无法接收到 P匪 -GW 发送的邻居公告消息, 在等待时间超时后, UE通过根据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 口标识生成的链路局部地址发送邻居请求消息至 PDN-GW , 以请求用于生成 IPv6全局地址的 IPv6前缀。
409 : PDN-GW 判断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 标识是否相同; 具体的, P匪 -GW收到 UE发送的重复地址检测请求后, 从邻居请求消息 获得了 UE的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并与 P匪 -GW上保存的第一链路局 部地址接口标识进行比较, 得出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第二链路局部 地址接口标识不同, 表明 UE的链路局部地址可能会与 P匪 -GW的链路局部地 址相同。
41 0 : P匪 _GW判断 PDN-GW的链路局部地址与 UE的链路局部地址是否相 同;
具体的, P匪 -GW收到 UE发送的重复地址检测请求后, 也从邻居请求消 息获得了 UE的链路局部地址。 当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第二链路局部 地址接口标识不同时, PDN-GW判断 P匪 -GW的链路局部地址与 UE的链路局部 地址是否相同, 得出 PDN-GW的链路局部地址与 UE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说 明 P匪 -GW的链路局部地址与 UE的链路局部地址产生了沖突。
41 1 : P匪 -GW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至 MME ;
具体的, P匪 -GW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至 MME, 指示 MME去附着 UE, 由于去 附着了链路局部地址相同的 UE, 就不会存在于 P匪 -GW存在沖突的链路局部 地址, 即解决了 UE与 PDN-GW的 IPv6地址沖突的问题。
412 : 网络侧去附着 UE。
可见, 在上述场景中, 通过数据网关 PDN-GW比较 P匪 -GW分配的第一链 路局部地址标识与 UE的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标识,在一链路局部地址标识与第 二链路局部地址标识不同的情况下, 进而比较 UE的链路局部地址与 PDN-GW 的链路局部地址, 当 UE的链路局部地址与 P匪 -GW的链路局部地址情况下, 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至 MME, 指示网络去附着 UE, 克服了非 3GPP标准的用户 设备接入 3GPP网络造成的 IPv6地址沖突的问题, 保障了 3GPP网络的正常 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中 GGSN也可以在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邻居请求后, 开始 进行地址沖突检测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同样运用在移动性管理网元为 SGSN, 数据 网关为 GGSN的场景中。
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同样可以应用在装置和系统中。 所以,
如图 5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网关 500, 包括: 获取模块 501, 用于获取用户设备的地址处理能力;
处理模块 502, 用于当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时, 进行 地址沖突检测处理流程。
进一步的, 处理模块 502, 具体用于, 当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 处理能力时, 若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进行地址沖突处理流程;
进一步的, 处理模块 502, 具体用于, 当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 处理能力时, 若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至用户设备, 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重新生成 链路局部地址; 或者, 具体用于, 当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 时, 若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发送第二 指示信息至移动性管理网元, 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移动性管理网元去附 着该用户设备。
其中, 获取模块 501, 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 501a, 用于发送第一链路局部 地址接口标识至用户设备; 第一接收模块 501b, 在发送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 口标识至用户设备后,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对应的, 处理模块 502, 具体用于, 当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第二 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不同时, 进行地址沖突检测处理流程;
进一步的, 处理模块 502, 具体用于, 当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第 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不同时, 若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数据网关的 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进行地址沖突处理流程;
进一步的, 处理模块 502, 具体用于, 当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第 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不同时, 若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数据网关的 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至用户设备, 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用户设备重新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或者, 具体用于, 当第一链路局部地址 接口标识与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不同时, 若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 与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至移动性管理网元, 该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移动性管理网元去附着该用户设备;
其中, 第一接收模块 501b, 具体用于,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 NS消息, 该 NS消息包含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或者, 具体用于, 接收用户设备发 送的 RS消息, 该 RS消息包含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其中, 进一步的, 数据网关 500还包括: 保存模块 504, 用于保存第一链 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网关可以是分组数据网网关、 网关 GPRS支持节点、 本地移动锚点或者移动接入网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网关, 通过获取用户设备的地址处理能力, 进 而对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的用户设备进行地址沖突检测处理流程, 克服了非 3GPP标准的用户设备接入 3GPP网络造成的 IPv6地址沖突的问题, 保障了 3GPP网络的正常运行。
如图 8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地址的系统, 包括: 用户设备 601, 用于发送地址处理能力;
数据网关 602,用于获取用户设备 601的地址处理能力, 当用户设备 601 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时, 进行地址沖突检测处理流程。
进一步的, 数据网关 602, 具体用于, 获取用户设备 601 的地址处理能 力; 当用户设备 601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时, 若用户设备 601的 链路局部地址与数据网关 602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进行地址沖突处理流程。
此时, 对应的, 用户设备 601, 用于发送地址处理能力。
进一步的, 数据网关 602, 具体用于, 获取用户设备 601 的地址处理能 力; 当用户设备 601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时, 若用户设备 601的 链路局部地址与数据网关 602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该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新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此时, 对应的, 用户设备 601, 具体用于, 发送地址处理能力; 接收该 第一指示信息, 重新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进一步的,数据网关 602,具体用于,发送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接收用户设备 601发送的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当第一链路局部地址 接口标识与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不同时,进行地址沖突检测处理流程。
此时, 对应的, 用户设备 601, 具体用于, 接收数据网关 602发送的第 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发送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数据网关 602, 还用于, 保存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进一步的,数据网关 602,具体用于,发送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接收用户设备 601发送的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当第一链路局部地址 接口标识与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不同时, 若用户设备 601 的链路局部 地址与数据网关 602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进行地址沖突处理流程。
此时, 对应的, 用户设备 601, 具体用于, 接收数据网关 602发送的第 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发送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数据网关 602, 还用于, 保存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进一步的,数据网关 602,具体用于,发送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接收用户设备 601发送的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当第一链路局部地址 接口标识与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不同时, 若用户设备 601 的链路局部 地址与数据网关 602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该第一指示 信息用于指示重新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此时, 对应的, 用户设备 601, 具体用于接收数据网关 602发送的第一 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发送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接收该第一指示 信息, 重新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数据网关 602, 还用于, 保存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进一步的,数据网关 602,具体用于,发送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接收用户设备 601发送的 NS消息, 该 NS消息包含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 识, 或者, 接收用户设备 601发送的 RS消息, 该 RS消息包含第二链路局部 地址接口标识; 当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不同时, 进行地址沖突检测处理流程。
此时, 对应的, 用户设备 601, 具体用于, 接收数据网关 602发送的第 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发送该 NS消息或者该 RS消息。
数据网关 602, 还用于, 保存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进一步的,数据网关 602,具体用于,发送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接收用户设备 601发送的 NS消息, 该 NS消息包含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 识, 或者, 接收用户设备 601发送的 RS消息, 该 RS消息包含第二链路局部 地址接口标识; 当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不同时, 若用户设备 601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数据网关 602的链路局部地址相 同, 进行地址沖突处理流程。
此时, 对应的, 用户设备 601, 具体用于, 接收数据网关 602发送的第 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发送该 NS消息或者该 RS消息。
数据网关 602, 还用于, 保存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进一步的,数据网关 602,具体用于,发送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接收用户设备 601发送的 NS消息, 该 NS消息包含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 识, 或者, 接收用户设备 601发送的 RS消息, 该 RS消息包含第二链路局部 地址接口标识; 当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不同时, 若用户设备 601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数据网关 602的链路局部地址相 同, 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新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此时, 对应的, 用户设备 601, 具体用于, 接收数据网关 602发送的第 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发送该 NS消息或者该 RS消息; 接收该第一指示 信息, 重新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数据网关 602, 还用于, 保存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如图 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系统还包括:移动性管理网元 603 ; 此时, 数据网关 602, 具体用于, 获取用户设备 601 的地址处理能力; 当用户设备 601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时, 若用户设备 601的链路 局部地址与数据网关 602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该第二 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去附着用户设备 601 ;
移动性管理网元 603, 用于接收该第二指示信息, 去附着用户设备 601 ; 用户设备 601, 具体用于, 发送地址处理能力。
进一步的,数据网关 602,具体用于,发送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接收用户设备 601发送的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当第一链路局部地址 接口标识与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不同时, 若用户设备 601 的链路局部 地址与数据网关 602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该第二指示 信息用于指示去附着用户设备 601。
此时, 对应的, 用户设备 601, 具体用于, 接收数据网关 602发送的第 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发送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数据网关 602, 还用于, 保存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进一步的,数据网关 602,具体用于,发送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接收用户设备 601发送的 NS消息, 该 NS消息包含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 识, 或者, 接收用户设备 601发送的 RS消息, 该 RS消息包含第二链路局部 地址接口标识; 当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不同时, 若用户设备 601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数据网关 602的链路局部地址相 同, 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去附着用户设备 601。
此时, 对应的, 用户设备 601, 接收数据网关 602发送的第一链路局部 地址接口标识; 发送该 NS消息或者该 RS消息。
数据网关 602, 还用于, 保存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数据网关 602, 可以是分组数据网网关、 网关 GPRS支持节点、 本地移动 锚点或者移动接入网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通过数据网关获取用户设备的地址处理能力, 进而对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的用户设备进行地址沖突检测处理流 程,克服了非 3GPP标准的用户设备接入 3GPP网络造成的 IPv6地址沖突的问 题, 保障了 3GPP网络的正常运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中 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实施例中的数据网关中的模块可以按照 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数据网关中。 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 模块, 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 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 取存储介质中, 该程序在执行时, 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而前述 的存储介质包括: ROM, 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 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 ^ί'爹改, 或者 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 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1)

1、 一种处理地址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数据网关获取用户设备的地址处理能力;
当所述用户设备不具有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3GPP的第六版因特网协议 IPv6 的处理能力, 所述数据网关进行地址沖突检测处理流程。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网关进行地址沖突检 测处理流程, 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所述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所 述数据网关进行地址沖突处理流程。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网关进行地址沖突处 理流程, 包括:
所述数据网关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至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重新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数据网关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至所述用户设备后, 若接收到所述用户设 备发送的重复地址检测请求, 所述数据网关不处理所述重复地址检测请求。
5、 如权利要求 3或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数据网关发送 IPv6前缀信息至所述用户设备。
6、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网关进行地址沖突处 理流程, 包括:
所述数据网关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至移动性管理网元,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 于指示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去附着所述用户设备。
7、 如权利要求 1-6任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网关获取用户设备的地址处理能力, 包括:
所述数据网关发送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至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数据网关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所述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 包括: 所述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不同。
8、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网关接收所述用户设 备发送的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包括:
所述数据网关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邻居请求 NS消息, 所述 NS消息包含 所述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或者,
所述数据网关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路由请求 RS消息, 所述 RS消息包含 所述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9、 如权利要求 7或 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数据网关保存所述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10、 一种数据网关,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用户设备的地址处理能力;
处理模块, 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时, 进行地 址沖突检测处理流程。
11、 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数据网关,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 具体用于, 当所述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 时, 若所述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所述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进 行地址沖突处理流程。
12、 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数据网关,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 具体用于, 当所述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 时, 若所述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所述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发 送第一指示信息至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重 新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13、 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数据网关,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 具体用于, 当所述用户设备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 时, 若所述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所述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发 送第二指示信息至移动性管理网元,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移动性管 理网元去附着所述用户设备。 14、 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数据网关,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 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 用于发送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 识至所述用户设备; 第一接收模块, 在发送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至所述 用户设备后,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 具体用于, 当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 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不同时, 进行地址沖突检测处理流程。
15、 如权利要求 14所述的数据网关,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 具 体用于,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 NS消息, 所述 NS消息包含所述第二链路局部 地址接口标识; 或者,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 RS消息, 所述 RS消息包含所述 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16、 如权利要求 14或 15所述的数据网关,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网关还包 括:
保存模块, 用于保存所述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17、 一种处理地址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用户设备, 用于发送地址处理能力;
数据网关, 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地址处理能力, 当所述用户设备不具 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时, 进行地址沖突检测处理流程。
18、 如权利要求 17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网关, 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地址处理能力; 当所述用 户设备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时, 若所述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所 述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进行地址沖突处理流程。
19、 如权利要求 18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网关, 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地址处理能力; 当所述用 户设备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时, 若所述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所 述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重新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所述用户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重新生成链路局部地址。 20、 如权利要求 18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还包括移动性管理 网元;
所述数据网关, 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地址处理能力; 当所述用 户设备不具有 3GPP的 IPv6的处理能力时, 若所述用户设备的链路局部地址与所 述数据网关的链路局部地址相同, 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去附着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去附着所述用户设备。
21、 如权利要求 17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网关, 具体用于, 发送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接收所述用 户设备发送的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当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所 述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不同时, 进行地址沖突检测处理流程;
所述用户设备, 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数据网关发送的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 口标识; 发送所述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22、 如权利要求 2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网关, 具体用于, 发送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接收所述用 户设备发送的 NS消息,所述 NS消息包含所述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或者,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 RS消息, 所述 RS消息包含所述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 标识; 当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与所述第二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不同时, 进行地址沖突检测处理流程;
所述用户设备, 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数据网关发送的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 口标识; 发送所述 NS消息或者所述 RS消息。
23、 如权利要求 21或 22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网关, 还用于, 保存所述第一链路局部地址接口标识。
CN201180001487.XA 2011-08-10 2011-08-10 处理地址的方法、数据网关和系统 Active CN1030984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1/078226 WO2013020283A1 (zh) 2011-08-10 2011-08-10 处理地址的方法、数据网关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8445A true CN103098445A (zh) 2013-05-08
CN103098445B CN103098445B (zh) 2016-03-30

Family

ID=47667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1487.XA Active CN103098445B (zh) 2011-08-10 2011-08-10 处理地址的方法、数据网关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98445B (zh)
WO (1) WO20130202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1223B (zh) * 2017-05-05 2022-11-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5g网络中执行寻呼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673A (zh) * 2006-05-26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地址相关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01257427A (zh) * 2006-07-31 2008-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层三切换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577675A (zh) * 2009-06-02 2009-11-1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IPv6网络中邻居表保护方法及邻居表保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44320A1 (en) * 2003-12-16 2005-06-30 Jagana Venkata R. Avoiding conflict of a mobile node IP address
CN1980252A (zh) * 2005-12-06 2007-06-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冲突检测的实现方法及其地址冲突检测代理装置
CN101547223B (zh) * 2008-03-26 2012-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US8316137B2 (en) * 2008-06-24 2012-1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suring IPv6 uniqueness in a mobile subnetted environ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673A (zh) * 2006-05-26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地址相关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01257427A (zh) * 2006-07-31 2008-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层三切换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577675A (zh) * 2009-06-02 2009-11-1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IPv6网络中邻居表保护方法及邻居表保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20283A1 (zh) 2013-02-14
CN103098445B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4409B (zh) 用于直径协议协调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1998531B (zh) 策略和计费控制规则授权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882866B2 (en) Address allocat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8626884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data connection on mobile network, mobile network, and policy control entity
CN102334355B (zh) 策略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2217363A (zh) 用于多分组数据网络接入的名称绑定的系统和方法
CN105557059A (zh)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节点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KR102074916B1 (ko) Rpl 기반 분산 mqtt 브로커 구조
CN101754168B (zh) 移动节点多接口间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2009613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contents using information of group change in content oriented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4333610A (zh) 一种IPv6地址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2918817B (zh) IPv6地址分配的方法及设备
CN112583880B (zh) 一种服务器发现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2137088B (zh) 一种sdp系统消息交互方法、sdp系统和装置
CN102149172A (zh) 接入网关选择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469176B (zh) Ip地址分配的方法及设备
CN104519551A (zh) WiFi网络DHCP协商的方法和客户端
CN109873764B (zh) 建立定向ospf邻居关系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WO2017161866A1 (zh) 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3098445A (zh) 处理地址的方法、数据网关和系统
CN101567900A (zh) 数据连接的建立方法和系统
CN110430137B (zh) 基于s11接口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5812272A (zh) 业务链的处理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2573013A (zh) 一种采用多种接入方式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接入设备
CN101494849B (zh) 一种通信方法、系统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