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5653B - 在多个通信端点之间切换媒体能力的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多个通信端点之间切换媒体能力的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5653B
CN103095653B CN201110341202.9A CN201110341202A CN103095653B CN 103095653 B CN103095653 B CN 103095653B CN 201110341202 A CN201110341202 A CN 201110341202A CN 103095653 B CN103095653 B CN 1030956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a capability
media
communication end
end point
capa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12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5653A (zh
Inventor
邓灵莉
彭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412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956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95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5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5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56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多个通信端点之间切换媒体能力的方法与装置。该方法包括:在多个通信端点中建立第一通信端点和第二通信端点的会话;基于所建立的会话,确定出第一通信端点和第二通信端点均支持的媒体能力以形成媒体能力交集;确定出需要将第一通信端点和第二通信端点中的一方的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媒体能力交集中的其它媒体能力;确定出能够将目前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以及一方将目前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用于与第一通信端点和第二通信端点中的另一方进行媒体通信。

Description

在多个通信端点之间切换媒体能力的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多个通信端点之间切换媒体能力的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当媒体流在分组交换网上进行传送时,每一路都会占用一定的网络带宽资源。一个网络端点到其它网络端点的通路上的媒体流过多时,网络就会出现拥塞。在拥塞后的网络传送媒体流,就会出现丢包过多,时延过大等情况,将导致在网络上承载的正常通信质量下降,严重时甚至导致通信无法正常进行。理想情况就是建设足够大带宽的分组交换网,使其不会产生拥塞。但是这样一方面成本过高,另一方面巨大带宽的分组网大多时间业务量不高时只是传送较少的媒体流,而产生巨大的浪费。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机制,在业务量不多,网络通畅时,以较高的媒体能力传送媒体流,例如以高速率的编解码格式传送媒体流,从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业务;当业务量较多,网络拥塞时,动态调整媒体流的媒体能力,例如将高速率的编解码格式调整为低速率的编解码格式,降低网络上的流量,这样虽然降低了业务质量但能保持正在进行的业务不中断。
因此针对网络环境的变化,需要在已经建立的通信连接上进行媒体能力的切换。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多个通信端点之间切换进行媒体能力的方法,包括:
在多个通信端点中建立第一通信端点和第二通信端点的会话;
基于所建立的会话,确定出第一通信端点和第二通信端点均支持的媒体能力以形成媒体能力交集;
确定出需要将第一通信端点和第二通信端点中的一方的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媒体能力交集中的其它媒体能力;
确定出能够将目前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一方将目前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用于和第一通信端点和第二通信端点中的另一方进行媒体通信;以及
确定出不能进行实时切换;一方与另一方进行协商,其中,如果另一方同意一方将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则一方将媒体能力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如果所述另一方不同意所述一方将所述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则所述一方退出切换。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多个通信端点之间切换进行媒体能力的装置,包括:
交互单元,在所述多个通信端点中建立第一通信端点和第二通信端点的会话,基于所建立的会话,确定出第一通信端点和第二通信端点均支持的媒体能力以形成媒体能力交集;
确定单元,确定出需要将第一通信端点和第二通信端点中的一方的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媒体能力交集中的其它媒体能力;
决策单元,确定出能够将目前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
切换单元,一方将所述目前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用于和第一通信端点和第二通信端点中的另一方进行媒体通信;以及
协商单元,当决策单元确定出不能将一方的目前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时,一方通过协商单元与另一方进行协商,另一方同意一方将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则一方将媒体能力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如果另一方不同意一方将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则一方退出切换。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在多个通信端点之间切换进行媒体能力的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媒体网关,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在多个通信端点之间切换进行媒体能力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在多个通信端点进行媒体能力交互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采用SIP消息携带SDP描述信息基于offer/answer协商模型实现媒体能力交互的时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多个通信端点进行媒体能力切换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多个通信端点进行协商的流程图;
图5是基于RTCP对RTP媒体连接切换媒体能力时序图;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在多个通信端点之间切换媒体能力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所描述的“通信端点”可以是媒体通路上的媒体网关,也可以是用户终端。当在从网络侧发起媒体能力切换以改善网络资源的使用率的情况下,“通信端点”可以是媒体网关。当从终端侧发起的媒体能力切换以提升用户体验的情况下,“通信端点”可以是用户终端。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在多个通信端点进行媒体能力交互的方法1000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在步骤S101中,在多个通信端点中建立通信端点E1和其它至少一个通信端点E2的会话。
接着,在步骤102中,基于所建立的会话,确定出通信端点E1和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端点E2均支持的媒体能力以形成媒体能力交集。媒体能力可例如是媒体编解码的格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信端点E1将其所支持的媒体能力发送到至少一个通信端点E2,通信端点E2根据其自身支持的媒体能力与通信端点E1的媒体能力形成媒体能力交集,至少一个通信端点E2将媒体能力交集发回通信端点E1。图2示出了采用SIP消息携带SDP描述信息基于offer/answer协商模型实现媒体能力交互的实施例,这将在后面描述。
在步骤103中,确定出是否需要将通信端点E1的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媒体能力交集中的其它媒体能力。如果需要进行切换,则转到步骤S104,否则,退出。
在步骤104中,确定出是否能够将通信端点E1的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媒体能力交集中的其它媒体能力。如果能进行实时切换,则转到步骤S105,否则,转到步骤S106,进行通信端点E1和至少一个通信端点E2的协商。图4示出了协商过程的一个实施例,这将在后面描述。
在步骤105中,通信端点E1将其目前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媒体能力交集中的其它媒体能力,以用于和至少一个通信端点E2进行媒体通信。在图5中示出了基于RTCP对RTP媒体连接进行媒体能力切换的实施例。这将在后面描述。
图2示出了采用SIP消息携带SDP描述信息基于offer/answer协商模型实现媒体能力交互的时序图。
在步骤S201中,通信端点E1在会话发起请求消息SIP INVITE消息体中携带SDP媒体协商offer,将其提供给媒体网关端。其中媒体协商offer中提供了通信端点E1端对本次媒体通话可提供的媒体能力描述信息,例如通信端点E1可支持的媒体编解码算法类型集合C1={c1,c2,c3}、可通信网络IP地址与端口对集合等。
在步骤S202中,媒体网关端将所述请求消息SIP INVITE发送给通信端点E2。
在步骤S203中,接收到通信端点E1的offer的通信端点E2在会话建立请求的响应消息(例如,SIP180消息)体中携带媒体协商answer,将其发送给媒体网关端。其中媒体协商answer中提供了通信端点E1和通信端点E2的媒体能力交集C={c1,c2}。
在步骤S204中,媒体网关端将响应消息体发送给通信端点E1。
经过一个来回的消息交互后,通信端点E1和通信端点E2均已获得二者的媒体能力交集C,存储媒体能力交集C以在后续的媒体协商与实时切换中作为决策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获得发通信端点E1与通信端点E2的媒体能力交集C,在图2中通信端点E1可以直接与通信端点E2进行交互,而不需要媒体网关端。
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基于其它适当的协议进行通信端点E1和通信端点E2的媒体能力交互,而不仅限于上述SIP协议;并且还可以采用其它适当的协商模型,例如advertisement/proposal协商模型。
为了更加清楚起见,在图3中进一步描述了多个通信端点之间的媒体能力切换处理3000。
在步骤S301中,实时监测通信端点E1的诸如媒体连接传输质量或本地网络接入环境等数据,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媒体能力切换。监测媒体连接传输质量例如可以是,根据本地统计信息,结合通信端点E2对RTP连接发送RTCP数据包所提供的发送的信息包数目、丢失的信息包数目和信息包的抖动等情况,来监测已建立的RTP连接上端到端的媒体传输质量。监测通信端点E1的本地网络接入环境例如可以是,利用网络带宽测试工具测量/估算本地接入上/下行实时可用空闲带宽等。
在步骤S302中,通信端点E1根据监测数据、预定条件和媒体能力交集C来确定是否能够将通信端点E1的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媒体能力交集中的其它媒体能力。如果确认能够进行实时切换,则转到步骤S303。如果确定不能进行实时切换,则转到步骤S304。其中预定条件例如可以是预先设置的切换触发阈值等。并且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复用现有的媒体面连接进行媒体连接传输质量或本地网络接入环境等数据的分析与判断。
在步骤S303中,如果步骤S302确定能够进行实时切换,通信端点E1进行单方切换,将通信端点E1的目前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媒体能力交集中的其它媒体能力,而不必与通信端点E2进行协商后再确认是否进行切换。
在步骤S304中,如果步骤S302确定不能进行实时切换,通信端点E1将与通信端点E2进行协商。协商过程将参照下面的图4进行具体描述。经协商后,如果通信端点E2同意通信端点E1将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则转到步骤S303,通信端点E1进行单方切换,切换成功。如果通信端点E2不同意通信端点E1将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则转到步骤S306,切换失败,退出执行。
在步骤S305中,通信端点E1成功进行媒体能力切换后,更换通信端点E1本地数据包的媒体能力标识,将更换标识后的数据包进行传输。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步骤S301,即通信端点E1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主动发起媒体能力的切换。当通信端点E1希望将目前的媒体能力切换为媒体能力交集C中的其它媒体能力时,在步骤S302中,通过对目前媒体能力和其它媒体能力进行比较,来确定通信端点E1能否进行实时切换。例如,当媒体能力是媒体编解码格式时,如果当前的编解码格式码率高于要切换的编解码格式码率,则确定通信端点E1能进行实时切换,否则,确认通信端点E1不能进行实时切换。
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方式中,媒体能力可以是媒体编解码的格式。参照图3,当监测到通信端点E1的媒体连接传输质量或本地网络接入环境变差时,与预定条件相比,需要将通信端点E1的现有的媒体编解码格式c1切换到码率更低的媒体编解码格式c2时,则在步骤S302中确定可以进行实时切换,从而通信端点E1可以直接将媒体编解码格式c1切换为媒体编解码格式c2。当媒体连接传输质量或本地网络接入环境改善时,需要将现有的媒体编码格式c2切换为码率更高的媒体编解码格式c1时,则在步骤S302中确定不能进行实时切换,从而转到步骤S304,启动协商过程。当通信端点E1的媒体能力切换成功之后,通信端点E1根据切换后的编解码格式,对通信端点E1的本地数据进行编码。然后将打包编码后的媒体数据,标识其采用的编解码格式,通过既定的媒体传输协议发送给通信端点E2。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用于多个通信端点进行协商的流程图。
在步骤S1061中,通信端点E1向通信端点E2发送消息,告知通信端点E2所要切换的媒体能力交集中的其它媒体能力。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通信端点E1可以复用现有的媒体面连接向通信端点E2发送消息,这样通信端点之间就不需要对媒体能力的切换进行信令面的交互。
在步骤S1062中,通信端点E2接收通信端点E1所发送的消息,通信端点E2根据本地媒体连接传输质量或网络接入环境,来判断是否同意通信端点E1将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例如当媒体能力为媒体编解码格式时,如果切换后的媒体编码格式的码率变大,不能确保切换后保持媒体数据的流畅播放,则转到步骤S1063,通信端点E2回复拒绝。接着退出协商。否则,通信端点E2回复同意切换,通信端点E1将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通信端点E2可以复用现有的媒体面连接进行媒体能力的切换确认,这样通信端点之间不需要就媒体能力的切换进行信令面的交互。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果通信端点E2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进行回复,则认为通信端点E2不同意通信端点E1切换媒体能力,则切换失败,退出切换。
图5是基于RTCP对RTP媒体连接进行媒体能力切换的时序图。
在图5中,媒体能力示例性地表示为媒体编解码格式,并且假设媒体编码格式c1的码率低于媒体编码格式c2的码率。
如图5所示的协商切换中(图5的上半部分),当前媒体流采用媒体编解码格式c1。当通信端点E1根据媒体连接传输质量、本地网络接入环境或者根据自身需要确定将当前媒体编码格式c1切换为较高码率的媒体编码格式c2时,通信端点E1通过已经建立的RTCP连接,将NOTE字段发送给通信端点E2,其中NOTE字段中填充描述媒体编码格式c2的SDP offer信息的SDES数据包,以让通信端点E2确认是否同意通信端点E1将媒体编码格式c1切换为媒体编码格式c2。
如果通信端点E2同意切换,则通信端点E2直接在发给通信端点E1的媒体流中,切换编解码算法类型为媒体编码格式c2并标识对应的RTP载荷类型。
通信端点E1通过检测RTP载荷类型变化,获知通信端点E2同意切换,则通信端点E1将发给通信端点E2的媒体流编解码类型切换为媒体编码格式c2。
如图5所述的单方切换中(图5的下半部分),当前媒体流采用媒体编码格式的媒体编码格式c2。当通信端点E1根据媒体连接传输质量、本地网络接入环境或者根据自身需要确定将当前媒体编码格式c2切换到较低的媒体编码格式c1时,则通信端点E1直接在发给通信端点E2的媒体流中切换编解码算法类型为c1并标识对应的RTP载荷类型。
通信端点E2通过检测RTP载荷类型变化获知通信端点E1切换后的码率c1,则通信端点E2将发给通信端点E1的媒体流编解码类型切换为码率c1。
虽然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例性地描述了通信端点E1与一个通信端点E2进行媒体能力交互和切换,但是应当理解,通信端点E1可以与多个通信端点E2进行能力交互,以得到通信端点E1和多个通信端点E2的媒体能力交集。并且通信端点E1可以位于用户终端侧,也可以位于网络侧,其所采用的媒体能力切换方法是相同。
下面将参照图6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在多个通信端点之间切换媒体能力的装置。
如图6所示,媒体能力切换装置600包括交互单元601、确定单元602、决策单元603和切换单元604。多个通信端点中的通信端点E1通过交互单元601建立与多个通信端点中的通信端点E2的会话,基于所建立的会话,通信端点E1和通信端点E2进行媒体能力交互,从而使通信端点E1获得通信端点E1和E2的媒体能力交集C。确定单元602,确定需要将通信端点E1的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媒体能力交集C中的其它媒体能力。在决策单元中,确定能够将通信端点E1的当前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媒体能力交集中的其它媒体能力。根据确定单元603的确定结果,通信端点E1通过切换单元604实施单方切换,将通信端点E1的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媒体能力切换装置600还可以包括协商单元605,如果决策单元603确定不能将通信端点E1的目前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媒体能力交集C中的其它媒体能力,例如在目前媒体能力低于其它媒体能力的情况下,通信端点E1则通过协商单元605与通信端点E2进行协商。如果通信端点E2同意通信端点E1将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通信端点E2进行回复确认,接着通信端点E1将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否则,通信端点E1退出切换。在通信端点E1与通信端点E2进行协商的过程中,例如可以通过通信端点E1将要切换的其它媒体能力告知通信端点E2,通信端点E2根据自身的网络环境或媒体连接的传输质量来确定是否同意通信端点E1将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媒体能力切换装置600还可以包括监测单元606,监测通信端点E1的诸如媒体连接传输质量或本地网络接入环境等数据,并且将监测数据提供给决策单元603。决策单元603根据监测数据、预定条件和媒体能力交集C来确定是否能够将通信端点E1的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如果决策单元603确认能够实时切换,例如在目前媒体能力高于其它媒体能力的情况下,则通过切换单元604进行单方切换。如果决策单元603确认不能够实时切换,例如在目前媒体能力低于其它媒体能力的情况下,通信端点E1则通过协商单元605与通信端点E2进行协商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切换。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实施方式,媒体能力切换装置600还可以包括标识单元607,标识单元607根据切换后的其它媒体能力,对通信端点E1的本地数据进行标识,以便当将本地数据提供给通信端点E2后,通信端点E2可以得知其它媒体能力的类型。在标识单元607对通信端点E1的本地数据进行标识后,可以通过既定的媒体传输协议发送给通信端点E2。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媒体能力可以是媒体编解码格式。当监测单元606监测到的通信端点E1处的媒体连接传输质量或本地网络接入环境变差时,需要将通信端点E1目前的码率较高的媒体编解码格式c1切换为码率较低的媒体编解码格式c2时,决策单元603确定能够将通信端点E1的目前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媒体能力交集C中的其它媒体能力。当需要将通信单元E1目前的码率较低的媒体编解码格式c2切换为码率较高的媒体编解码格式c1时,通信端点E1通过协商单元605与通信端点E2进行协商,如果取得通信端点E2的同意,则通信端点E1将媒体编解码格式c2切换为媒体编解码格式c1。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的媒体能力切换装置600可以包括在用户终端上,也可以包括在媒体网关上。
虽然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由通信端点E1发起并进行媒体能力切换(即根据通信端点E1处的网络环境或通过自身操作,需要切换其媒体能力),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当获得通信端点E1和通信端点E2的媒体能力交集后,同样可以由通信端点E2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所相同的方法,发起并进行媒体能力切换。
以上所述仅为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的等同技术特征对本申请文件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8)

1.一种在多个通信端点之间切换媒体能力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多个通信端点中建立第一通信端点和第二通信端点的会话;
基于所建立的会话,确定出所述第一通信端点和所述第二通信端点均支持的媒体能力以形成媒体能力交集;
确定出需要将所述第一通信端点和所述第二通信端点中的一方的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所述媒体能力交集中的其它媒体能力;
确定出能够将所述目前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
所述一方将所述目前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用于与所述第一通信端点和所述第二通信端点中的另一方进行媒体通信;以及
确定出不能进行所述实时切换;
所述一方与所述另一方进行协商,其中,如果所述另一方同意所述一方将所述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则所述另一方将所述媒体能力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并根据切换后的媒体能力类型对所述另一方的媒体数据进行标识,所述一方根据所述另一方的媒体数据的标识将所述媒体能力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如果所述另一方不同意所述一方将所述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则所述一方退出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前媒体能力包括媒体编解码格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方与所述另一方进行协商的步骤包括:
所述一方将所述其它媒体能力告知所述另一方;以及
所述另一方根据自身的网络环境或媒体连接的传输质量来确认是否同意所述一方将所述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一方根据切换后的所述其它媒体能力对其本地数据进行标识;以及
所述另一方通过标识后的本地数据确定出所述一方切换后的所述其它媒体能力。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一方目前媒体能力所对应的编码格式的码率高于所述其它媒体能力所对应的编码格式的码率,则确定出能够将所述一方目前媒体能力所对应的编码格式实时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所对应的编码格式。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一方目前媒体能力所对应的编码格式的码率低于所述其它媒体能力所对应的编码格式的码率,则确定出不能将所述一方目前媒体能力所对应的编码格式实时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所对应的编码格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出不能进行所述实时切换时,所述一方与所述另一方进行协商,其中,所述一方与所述另一方通过现有的媒体面连接进行所述媒体编解码格式的切换提示或切换确认。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出所述一方和所述另一方均支持的媒体能力以形成媒体能力交集的步骤包括:
所述一方将其支持的媒体能力发送至所述另一方;
所述另一方通过其自身支持的媒体能力与所述一方的媒体能力形成所述媒体能力交集;以及
所述另一方将所述媒体能力交集发回所述一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通过监测所述一方的网络环境或媒体连接的传输质量,来进行所述确定出需要将所述一方的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所述媒体能力交集中的其它媒体能力的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方复用已有的媒体面连接进行所述网络环境或媒体连接的传输质量的分析。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
根据所述媒体能力交集、和所述一方的所述网络环境或所述媒体连接的传输质量,来进行所述确定出能够将所述目前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的步骤。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方包括在用户终端或媒体网关中。
13.如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另一方是为所述第二通信端点时,所述第二通信端点是一个或多个通信端点。
14.一种用于在多个通信端点之间进行媒体能力切换的装置,包括:
交互单元,确定出所述多个通信端点中的第一通信端点和第二通信端点均支持的媒体能力以形成媒体能力交集;
确定单元,确定出需要将所述第一通信端点和第二通信端点中的一方的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所述媒体能力交集中的其它媒体能力;
决策单元,确定出能够将所述目前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
切换单元,所述一方将所述目前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用于和所述第一通信端点和第二通信端点中的另一方进行媒体通信;以及
协商单元,当所述决策单元确定出不能将所述一方的目前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时,所述一方通过所述协商单元与所述另一方进行协商,所述另一方同意所述一方将所述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则所述另一方将所述媒体能力切换为所述 其它媒体能力,并根据切换后的媒体能力类型对所述另一方的媒体数据进行标识,所述一方根据所述另一方的媒体数据的标识将所述媒体能力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如果所述另 一方不同意所述一方将所述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则所述一方退出切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目前媒体能力包括媒体编解码格式。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方通过所述协商单元将所述其它媒体能力告知所述另一方,所述另一方根据自身的网络环境或媒体连接的传输质量来确定是否同意所述一方将所述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标识单元,根据切换后的所述其它媒体能力,对所述一方的本地数据进行标识,以使所述另一方通过标识后的本地数据确定出所述一方切换后的其它媒体能力。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如果所述一方的目前媒体能力所对应的编码格式的码率高于所述其它媒体能力所对应的编码格式的码率,所述决策单元确定出能够将所述一方的目前媒体能力所对应的编码格式实时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所对应的编码格式。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如果所述一方的目前媒体能力所对应的编码格式的码率低于所述其它媒体能力所对应的编码格式的码率,所述决策单元确定出不能将所述一方的目前媒体能力所对应的编码格式实时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所对应的编码格式。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确定出不能进行所述实时切换时,所述一方与所述另一方进行协商,其中,所述一方与所述另一方通过现有的媒体面连接进行所述媒体编解码格式 的切换提示或切换确认。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
通过所述交互单元,所述一方将其支持的媒体能力发送至所述另一方;
所述另一方通过其自身支持的媒体能力与所述一方的媒体能力形成所述媒体能力交集;以及
所述另一方将所述媒体能力交集发回所述一方。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监测单元,监测所述一方的网络环境或媒体连接的传输质量,将监测结果提供给所述确定单元,以使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出需要将所述目前媒体能力切换为其它媒体能力。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监测单元复用已有的媒体面连接进行所述网络环境或媒体连接的传输质量的分析。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决策单元根据所述媒体能力交集、和所述监测单元监测的所述一方的所述网络环境或所述媒体连接的传输质量,来确定能否将所述目前媒体能力实时切换为所述其它媒体能力。
25.如权利要求14-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方包括用户终端或媒体网关。
26.如权利要求14-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另一方是为所述第二通信端点时,所述第二通信端点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通信端点。
27.一种用户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4-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在多个通信端点之间进行媒体能力切换的装置。
28.一种媒体网关,包括如权利要求14-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在多个通信端点之间进行媒体能力切换的装置。
CN201110341202.9A 2011-11-02 2011-11-02 在多个通信端点之间切换媒体能力的方法与装置 Active CN1030956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41202.9A CN103095653B (zh) 2011-11-02 2011-11-02 在多个通信端点之间切换媒体能力的方法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41202.9A CN103095653B (zh) 2011-11-02 2011-11-02 在多个通信端点之间切换媒体能力的方法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5653A CN103095653A (zh) 2013-05-08
CN103095653B true CN103095653B (zh) 2016-08-10

Family

ID=48207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1202.9A Active CN103095653B (zh) 2011-11-02 2011-11-02 在多个通信端点之间切换媒体能力的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956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6129B (zh) * 2021-04-22 2022-05-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设备中编解码能力的获取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5837A (zh) * 2005-06-24 2006-1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媒体流编解码格式的方法
CN1988544A (zh) * 2006-12-19 2007-06-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g视频网关多媒体编解码能力协商方法
CN101483494A (zh) * 2008-01-07 2009-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发起协议终端编解码算法动态协商的方法及系统
CN101562667A (zh) * 2009-05-19 2009-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软交换架构下的编解码转换控制方法、媒体网关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5922B (zh) * 2008-12-29 201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NGN网络系统及其低速Modem设备对应媒体通道的快速切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5837A (zh) * 2005-06-24 2006-1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媒体流编解码格式的方法
CN1988544A (zh) * 2006-12-19 2007-06-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g视频网关多媒体编解码能力协商方法
CN101483494A (zh) * 2008-01-07 2009-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发起协议终端编解码算法动态协商的方法及系统
CN101562667A (zh) * 2009-05-19 2009-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软交换架构下的编解码转换控制方法、媒体网关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5653A (zh) 201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7482B (zh) 一种网络电话通话中媒体协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483494B (zh) 一种会话发起协议终端编解码算法动态协商的方法及系统
JP5956348B2 (ja) 可変レート・ボコーダを利用するユーザ機器のためのボイスオーバip容量を改善する方法
CN105493615A (zh) 在语音呼叫期间设备发起的编解码速率改变
JP2004236332A (ja) 多重化のためのパケット・データ・フローの識別
WO2013174327A1 (zh) 一种媒体流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138874B (zh) 一种编解码动态协商方法及设备
CN108064058B (zh) 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基站
KR20070047333A (ko) 실시간 트랜스포트 프로토콜에서 프레임 사이즈 적응을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2084634A (zh) 与阈值有关的传输协议优化选择
CN100579069C (zh) 语音前向纠错信息传输在cdma2000系统中的实现方法
CN103188168B (zh) 一种QoS优化方法和设备
KR20110104542A (ko) 패킷 스위칭된 보이스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보코더 모드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1222502A (zh) 媒体能力重协商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95653B (zh) 在多个通信端点之间切换媒体能力的方法与装置
Chen et al. Enhancing QoS support for vertical handoffs using implicit/explicit handoff notifications
CN109922012A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2355653B (zh) 终端间通信方法及控制设备、用户设备、基站和网络系统
Musabe et al. Evaluation of a new scheduling scheme for VoIP with mobility in 3G LTE
CN101296205B (zh) 在ip网络或混合网络中实现透明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136720A (zh) 前向纠错信息传输的实现方法
Ruiz et al. Improving user-perceived QoS in mobile and wireless IP networks using real-time adaptive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Ruiz et al. Adaptive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to improve user-perceived qos in multihop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US11601483B2 (en) System,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selecting codec parameters
CN103167561B (zh) Tfo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