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2378A - 触控感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感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2378A
CN103092378A CN2011103410358A CN201110341035A CN103092378A CN 103092378 A CN103092378 A CN 103092378A CN 2011103410358 A CN2011103410358 A CN 2011103410358A CN 201110341035 A CN201110341035 A CN 201110341035A CN 103092378 A CN103092378 A CN 1030923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touch
points
original
sensing poi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10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2378B (zh
Inventor
王珣力
李俊贤
赖志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34103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923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92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2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2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2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感测方法,用于一触控面板。触控感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接收多个感测点的多个感测值,以依据感测值来计算多个感测差异值。继之,依据感测差异值的至少之一者(譬如为一最大者)来决定一触碰阈值。然后,将感测差异值与所决定的触碰阈值作比较,并依据比较结果来判断被触碰感测点的坐标位置。

Description

触控感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感测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于触控面板的触控感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多点触控(multi-touch)技术的需求增加,电容触控技术已成为触控面板技术的主流之一。由于人体是良好导体,故当人体靠近电容式触控面板时,电容式触控面板的透明电极与人体间的静电结合所产生的电容会改变。因此,通过检测电容式触控面板上的感测线的电容变化,就可得知触碰点的位置。
为了使触控面板能确实检测到感测线的电容变化,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制作触控面板时,会将沿X、Y方向排列的感测线的面积设计在一定的大小。然而,上述作法会使感测线的数量受到限制,从而降低触碰坐标的分辨率。
针对上述问题,便有人提出利用线性内插法来增加触碰坐标的分辨率的技术。详细而言,当手指接触触控面板时,被手指接触到的感测线与环境电容的差异值会增加,从而使得上述的差异值高于触碰阈值(threshold)。为了提升触碰坐标的精确度,系统会利用相邻的感测线的差异值进行线性内差运算,以得到触碰点的确切坐标。然而,由于触控面板能够解析的手指触碰数目仍由X、Y方向的感应线的数量所决定,故触控面板可解析的手指数目并不会因为线性内插法而有所提升。举例而言,当两指过于靠近时,位于两指间下方的感测线的差异值亦会高于感测阈值,从而造成两点触控被误判为单一触控的情形。如此一来,将会得到错误的触碰坐标。
另一方面,在理想的多指触控操作下,虽是预设使用者利用指尖有效的小面积来触摸触控面板,但使用者也很容易用指腹触碰触控面板而造成大面积的按压。除此之外,使用者也常无意地将手掌或大拇指部分摆放在触控面板上而造成大面积的按压。此种大面积的按压常会使系统因为接触面的电容分布不均以及环境噪声的影响,而有一个接触点误判为两个接触点的情况。或者,也会有系统因噪声的影响,而使得测量的坐标位置随时间不断改变而造成坐标漂移的现象,从而无法得到正确的触碰坐标。
由上述可知,已知的触控面板所采用的线性内插法无法解决手指间距离分辨率不足所造成的坐标误判,也无法正确检测大面积接触点的坐标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感测方法,其能提升触控位置的判断精确度。
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感测方法,用于一触控面板。触控感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接收多个感测点的多个感测值,以依据感测值来计算多个感测差异值。继之,依据感测差异值的至少之一者来决定一触碰阈值。然后,将感测差异值与所决定的触碰阈值作比较,并依据比较结果来判断感测点当中何者被触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依据该些感测差异值当中的一最大者来决定该触碰阈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依据感测差异值当中的最大者来决定触碰阈值的步骤包括:将最大的感测差异值与一预设值比较以及依据一比较结果来决定触碰阈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依据比较结果来决定触碰阈值的步骤包括:当最大的感测差异值大于预设值时,调高触碰阈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依据比较结果来决定触碰阈值的步骤包括:当最大的感测差异值小于预设值时,调低触碰阈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依据感测值来计算多个感测差异值的步骤包括:依据感测值计算多个原始感测差异值,以及将原始感测差异值进行一转换以产生感测差异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两相邻感测点所对应的感测差异值的差值是大于两相邻感测点所对应的原始感测差异值的差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转换为二维梯度滤波转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触控感测方法还包括:依据感测点的位置与原始感测差异值的大小决定二维梯度滤波操作中所使用的多个滤波参数的大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触控感测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依据所判断出的多个感测点来获得涵盖上述的感测点的一至多个触碰区域。继之,依据上述的触碰区域各自的多个感测点的位置,并利用上述的感测点的原始感测差异值作为权重,以获得上述的触碰区域各自的一至多个重心触碰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依据所判断出的多个感测点来获得涵盖上述的感测点的一至多个触碰区域的步骤包括:依据所判断出的感测点来获得一至多个原始触碰区域,以及将上述的原始触碰区域当中的至少之一者进行扩张,以获得上述的一至多个触碰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一至多个触碰区域当中至少之一者包括两个以上的原始触碰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依据所判断出的感测点来获得一至多个原始触碰区域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循序搜寻感测差异值高于触碰阈值的感测点。继之,若一感测点高于触碰阈值,则判断感测点是否与任一先前所判断的原始触碰区域相邻。然后,若上述的感测点未与任一先前判断的原始触碰区域相邻,则决定上述的感测点属于一新的原始触碰区域,否则判断上述的感测点属于上述的相邻的先前所判断的原始触碰区域。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依据感测差异值的一最大者来动态调整触碰阈值,并通过比较感测差异值与触碰阈值来决定被触碰的感测点,能使触控面板无论在感测信号强或弱时都能精确地检测到被触碰的感测点,故能提供良好的触控功能。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方法的概括流程图。
图1B为图1A的触控感测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图2A为说明图1A的步骤S110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2B为使用图2A的方法的原始感测差异值与感测差异值的比较示意图。
图3A为说明图1A与1B的步骤S120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感测点的感测差异值与触碰阈值的比较示意图。
图4A为说明图1A与1B的步骤S120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感测点的感测差异值与触碰阈值的比较示意图。
图5A至图5D为说明图1A与1B的步骤S130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6A为图1A的步骤S130的概括流程图。
图6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6A的步骤S610的详细流程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00:触控面板
110、110’、110a~110f、112、114、116、118:感测点
X1~X12、Y1~Y8:感测线
f1、f2:手指
D(X9,Y4)、D(X10,Y4)、D(X11,Y4):原始感测差异值
D’(X9,Y4)、D’(X10,Y4)、D’(X11,Y4):感测差异值
Vt1、Vt2:触碰阈值
a、b、c:滤波参数
A、A’、A”、B、C、D、E:原始触碰区域
F、G:触碰区域
H1、H2:原始感测差异值的差值
H1’、H2’:感测差异值的差值
1~5:区域标记
S110:感测差异值的计算步骤
S120:触碰阈值的决定步骤
S130:被触碰感测点的判断步骤
S610:触碰区域的获得步骤
S620、S780:重心触碰位置的获得步骤
S612、S760:原始触碰区域的获得步骤
S614、S770:原始触碰区域的扩张步骤
S710:感测值的接收步骤
S720:原始感测差异值的转换步骤
S730:触碰阈值的判断步骤
S740:触碰阈值的调高步骤
S750:触碰阈值的调低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方法的一概括流程图。本实施例的触控感测方法适用于一触控面板,且触控面板例如为电容式触控面板。请参照图1A,触控感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接收多个感测点的多个感测值,以依据感测值来计算多个感测差异值(步骤S110)。继之,依据感测差异值的至少之一者(较佳为一最大者)来决定一触碰阈值(touch thresholdvalue)(步骤S120)。然后,将感测差异值与所决定的触碰阈值作比较,并依据比较结果来判断感测点当中何者被触碰(步骤S130)。此实施例的一独特特征在于动态地根据感测差异值来决定触碰阈值,俾以提升触碰检测的精确度。关于步骤S110至步骤S130的详细过程将于后续内容进行说明。
图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1A的触控感测方法的一细部流程图,用以进一步说明图1A中各步骤的实施过程。首先,于实施图1A的步骤110以产生感测差异值时,较佳是实施一感测差异值的转换程序,以增加感测差异值彼此之间的差距,从而提升触碰检测的精确度。方法譬如是采用下述步骤:接收多个感测点的多个感测值(步骤S710);继之,依据上述的感测值计算多个原始感测差异值,并将上述的原始感测差异值进行转换以产生感测差异值(步骤S720)。此处的转换,举例而言,可为二维梯度滤波转换。
然后,于实施图1A的步骤120以利用感测差异值来决定触碰阈值时,譬如可包括下述步骤:判断感测差异值的一最大者是否大于一预设值(步骤S730)。当最大的感测差异值大于预设值时,调高触碰阈值(步骤S740)。反之,调低触碰阈值(步骤S750)。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是举例说明调整触碰闸值的较佳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其余可依据感测差异值(无论有否经过转换)来动态依据触碰阈值的其它方式,亦可依照设计需求加以采用。举例而言,于其它实施例中,可依据感测差异值当中的复数者来调整触碰阈值。如此一来,触碰阈值的大小可以动态地取决于感测差异值当中的一或多者的大小,进而提升触碰检测的精确度。
再来,于实施图1A的步骤130时,可采用重心计算法来计算触碰位置。此外,亦可将原始触碰区域进行扩张,以增加触碰检测的精确性。更具体言之,首先可依据感测点的感测差异值与调整后的触碰阈值决定一至多个原始触碰区域(步骤S760)。继之,将上述的原始触碰区域当中的至少之一者进行扩张,以获得一至多个触碰区域(步骤S770)。最后,以重心法计算各个触碰区域的重心触碰位置(步骤S780)。
关于步骤S710至步骤S780的详细过程将于后续内容进行说明。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系将各步骤的实施细节绘示于同一实施例中,然而实际上不限于此,而可分开实施于不同实施例中。举例而言,于其它实施例中,动态调整触碰阈值后,可以采用其它种类的算法来获得触碰位置。或是,于其它实施例中,可省略转换感测差异值的步骤,但仍依照上述或其它种方式来动态地调整触碰阈值以获得触碰区域,并进而以上述或其它种方式获得触碰位置。或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不动态调整触碰阈值(亦即采用固定的触碰阈值),却依照重心计算法及/或扩张触控区域。换言之,上述步骤S110至S130可依照设计需求来加以组合或修正。所以,任何采用上述步骤S110至S130当中的一至多者的实施细节亦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图2A与图2B为用以说明图1A与1B的步骤S110的示意图,其中图2A为一触控面板的部分简化示意图。详言之,图2A仅示意地绘示九个感测点110,且每一感测点110对应一个滤波参数a、b或c。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10中依据多个感测值来计算多个感测差异值的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依据上述的感测值来计算多个原始感测差异值,例如图2B左侧所示的感测差异值D(X9,Y4)、D(X10,Y4)与D(X11,Y4)。然后,将这些原始感测差异值进行转换以产生感测差异值,例如图2B右侧所示的感测差异值D’(X9,Y4)、D’(X10,Y4)与D’(X11,Y4),俾以增加不同感测点的感测差异值间的差距,进一步提升感测精确度。较佳地,所进行的转换譬如是二维梯度滤波转换,其可利用一个3×3的二维梯度滤波器来达成。
更具体言之,此二维梯度滤波转换可以下列方程式表示:
D′(2,2)=c×D(1,1)-b×D(2,1)+c×D(3,1)-b×D(1,2)+a×D(2,2)-b×D(3,2)
+c×D(1,3)-b×D(2,3)+c×D(3,3)
其中D’(2,2)为感测点116的感测差异值,D(2,2)为感测点116的原始感测差异值,而D(1,1)~D(3,1)、D(1,2)、D(3,2)、D(1,3)~D(3,3)为感测点116周围的感测点118的原始感测差异值。a、b、c代表此二维梯度滤波操作中所使用的滤波参数。值得注意的是,滤波参数a、b、c的大小可以依据感测点110的位置与原始感测差异值D(1,1)~D(3,1)、D(1,2)~D(3,2)、D(1,3)~D(3,3)的大小来决定。另外,滤波参数a、b、c的大小例如为a>b>c。
图2B为使用图2A的方法的原始感测差异值与感测差异值的比较示意图。如图2B所示,在被手指触碰的三个感测点上,此方法能将这些感测点的原始感测差异值D(X9,Y4)、D(X11,Y4)与D(X10,Y4)分别调整为感测差异值D’(X9,Y4)、D’(X11,Y4)与D’(X10,Y4)。值得注意的是,经过此调整后,两相邻感测点所对应的感测差异值D’(X11,Y4)与D’(X10,Y4)的差值H1’大于相邻感测点所对应的原始感测差异值D(X11,Y4)与D(X10,Y4)的差值H1;类似地,另外两个相邻感测点所对应的感测差异值D’(X10,Y4)与D’(X9,Y4)的差值H2’大于相邻感测点所对应的原始感测差异值D(X10,Y4)与D(X9,Y4)的差值H2。
举例而言,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此两个相邻感测点可为图3A中的相邻感测点114与112。由于经过上述转换后,图3A的相邻两感测点112与114的触控分辨率可获得提升,因此触控面板100较不会发生将多个触碰点误判为一个触碰点的情况。更具体言之,如图2B左边所示,在未将原始感测差异值D(X9,Y4)、D(X10,Y4)与D(X11,Y4)进行转换的情况下,会有原始感测差异值D(X9,Y4)、D(X10,Y4)与D(X11,Y4)皆大于触碰阈值Vt1的情况产生,从而发生将两个触碰点误判为一个触碰点的情况。反之,如图2B右边所示,在经过上述转换后,由于仅有感测差异值D’(X9,Y4)与D’(X11,Y4)高于触碰阈值Vt1,故图3A的触碰面板110能判断出对应手指f1、f2的感测点112的触碰坐标为(X9,Y4)与(X11,Y4)。换言之,通过改变按压触控面板100时感测线所检测的原始感测差异值,以提升两指按压的分辨率,可以有效避免已知技术的两个触碰点误判为一个触碰点的情况。
接下来,请同时参考图3A与图3B,其为用以说明图1A与1B的步骤S120的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感测点的感测差异值与触碰阈值的比较示意图。以下将会详细说明,感测差异值的大小一般会随手指与感测线的距离而变动,故若固定以相同的触碰阈值作为判断触碰事件是否发生的依据,很容易会发生误判的情况。而动态地依据感测差异值来调整触碰阈值的大小,便可以有效地避免此误判情况发生。
请参照图3A,触控面板100包括多条感测线X1~X12(仅示意地绘示12条)与多条感测线Y1~Y8(仅示意地绘示8条)。其中感测线X1~X12沿X方向排列,且感测线Y1~Y8沿Y方排列。感测线X1~X12与Y1~Y8组成多个感测点110,且感测点110的坐标位置是以感测线X1~X12与Y1~Y8来加以定义。举例而言,感测点110’的坐标位置可表示为(X3,Y7)。另外,每一感测点110对应一感测值,且触控面板100是通过感测点110的感测值与环境电容的感测差异值来判断哪个感测点110被触碰。除此之外,为了提升触碰坐标的精确度,亦可利用相邻的感测线的感测值进行线性内差运算,以得到更细致的触碰坐标。
请同时参照图3A与图3B,当对应感测线X9、X11与Y4上的感测点112被手指f1、f2按压时,感测点112的感测值会上升,从而使得感测点112与环境电容的感测差异值D’(X9,Y4)、D’(X11,Y4)增加。应注意的是,由于此时手指f1、f2是位于感测线X9、X11与Y4的中央,故相较于其它的感测线X1~X8、X10、X11~X12、Y1~Y3、Y5~Y8而言,对应感测线X9、X11与Y4的感测点112会产生较大的感测差异值D’(X9,Y4)、D’(X11,Y4)。另外,由于位于感测线X9与X11间的感测线X10亦有被手指f1、f2略微触碰到,故对应感测线X10与Y4的感测点114所产生的感测差异值D’(X10,Y4)会小于感测差异值D’(X9,Y4)、D’(X11,Y4),且大于其它感测点110的感测差异值。由图3B可知,由于仅有感测差异值D’(X9,Y4)、D’(X11,Y4)大于触碰阈值Vt1,故触控面板100便能据以判断感测点110当中何者被触碰。在本实施例中,被触碰的感测点112的触碰坐标例如为(X9,Y4)与(X11,Y4)。然而,在实际操作上,感测点112的触碰坐标亦可是利用线性内插法,通过相邻感测线X9与X10或相邻的感测线X10与X11内插出更为精确的触碰坐标。
值得一提的是,感测点110的感测差异值的大小是随手指f1、f2与感测线X1~X12、Y1~Y8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举例而言,如图4A与图4B所示,当手指f1、f2是按压在两条感测线X9、X10之间以及X10、X11之间,而非感测线X9、X11的中央时,对应感测线X9、X11与Y4的感测点112的感测差异值D’(X9,Y4)、D’(X11,Y4)会小于图3B的感测差异值D’(X9,Y4)、D’(X11,Y4),且图4B的感测差异值D’(X9,Y4)、D’(X11,Y4)皆小于触碰阈值Vt1。如此一来,若固定以触碰阈值Vt1作为判断触碰事件是否发生的依据,触控面板100将会因感测差异值D’(X9,Y4)、D’(X11,Y4)皆小于触碰阈值Vt1的关系而错误地判断感测点112被触碰。
图1A与1B的实施例所提出的触控感测方法,依据感测差异值的大小动态调整触碰阈值的方法,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误判问题。如图4B所示,由于触碰阈值Vt1被调低为触碰阈值Vt2,因此触控面板100能正确地判断出感测点112被手指f1、f1触碰,其中感测点112的触碰坐标例如为(X9,Y4)与(X11,Y4)。
如图1A与1B的相关说明中曾述,于实施图1A的步骤S120时,可依据感测点110的感测差异值的一最大者(例如感测差异值D’(X11,Y4))来决定触碰阈值Vt1、Vt2。而决定触碰阈值Vt1、Vt2的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图3B与图4B的最大的感测差异值D’(X11,Y4)与一预设值比较(步骤S730)。继之,依据比较结果来决定触碰阈值。
详言之,当最大的感测差异值D’(X11,Y4)小于上述的预设值时,则调低触碰阈值(步骤S750)。举例而言,将触碰阈值Vt1调低为触碰阈值Vt2。反之,当最大的感测差异值D’(X11,Y4)大于上述的预设值时,则调高触碰阈值(步骤S740)。亦即,将触碰阈值Vt2调高为触碰阈值Vt1。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当感测点110所对应的感测差异值较强时,触控面板100会选择较高的触碰阈值Vt1;反之,则会选择较低的触碰阈值Vt2。如此一来,通过动态调整触碰阈值,便能避免因触碰阈值过高而有检测不到触碰点,或因触碰阈值过低而将两个触碰点误判为一个触碰点的情况,从而确保触控面板100无论在感测差异值强或弱的情况都能提供良好的触控功能。
请参考图5A至5D与图6A至6B,其为用以说明图1A与1B的步骤S130的示意图。其中图6A与图6B为图1A与1B的步骤S130的步骤分解流程图;而图5A至图5D为图3A的触控面板100的简化示意图,用以辅佐说明图6A与6B的各步骤。
首先,请参照图6A,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感测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依据所判断出的多个感测点来获得涵盖上述的感测点的一至多个触碰区域(步骤S610)。继之,依据上述的触碰区域各自的多个感测点的位置,并利用这些感测点的原始感测差异值作为权重,以获得上述的触碰区域各自的一至多个重心触碰位置(步骤S620)。如图6B所示,较佳地,步骤S610可包括子步骤S612与S614。首先,依据所判断出的感测点来获得一至多个原始触碰区域(步骤S612)。然后,将上述的原始触碰区域当中的至少之一者进行扩张,以获得一至多个触碰区域(步骤S614)。换言之,图6A与6B结合实施时,即为图1B的步骤S760至S780。
以下将先针对步骤图6B的S612的流程进行说明,请同时依序参照图5A至5C。于步骤S612中,通过循序地搜寻感测差异值高于触碰阈值的各个感测点,最后可以获得如图5C所示的原始触碰区域A”与E。
首先,参照图5A,循序搜寻感测差异值高于触碰阈值的感测点110,例如是图3B的感测差异值D’(X11,Y4)所对应的感测点。在本实施例中,感测点110的搜寻方向例如为由左而右、由上而下。换言之,对同一列的感测点110沿Y方向作检测,且在完成同列的感测点110的检测时,继续对下一列的感测点110进行相同方式的扫描。如图5A所示,当系统判断被扫描的感测点110a为被触碰时,感测点110a所对应的区域会被标记为1。之后当找到第二个被触碰的感测点110b时,会判断感测点110b是否与之前的感测点110a相邻。如果没有,则将感测点110b所对应的区域标记为2,若有,则标记为1。
类似地,当找到第三个被触碰的感测点110c时,会判断感测点110c是否与先前的感测点110a或110b相邻。如果没有,则将感测点110c所对应的区域标记为3;若有,则视感测点110c是与感测点110a或110b相邻而标记为1或2。以此类推,当扫描进行到一定时间时,感测点110被标记的状态会呈显现如图5A的样子。其中区域被标记为1的感测点110组成原始触碰区域A,区域被标记为2的感测点110组成的原始触碰区域B,且区域被标记为3的感测点110组成原始触碰区域C。
继之,请参照图5B,当搜寻到感测点110d被触碰时,系统会继续判断感测点110d是否与任一先前所判断的原始触碰区域A、B或C相邻。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感测点110d并未与原始触碰区域A、B与C相邻,故感测点110d所对应的区域会先被标记为4。然而,由于下一个感测点110e与原始触碰区域A相邻,故系统会将感测点110e所对应的区域标记为1,以代表感测点110e属于先前所判断的原始触碰区域A。以此类推,当扫描到感测点110f时,由区域被标记为1的感测点110所组成的触碰区域A已调整为原始触碰区域A’。
除此之外,当触控面板100上所有感测点110皆被扫描过一次时,感测点110被标记的状态会呈显现如图5B的样子。其中区域被标记为1的感测点110组成原始触碰区域A’,区域被标记为2的感测点110组成的原始触碰区域B,区域被标记为3的感测点110组成原始触碰区域C,区域被标记为4的感测点110d组成原始触碰区域D,而区域被标记为5的感测点110组成原始触碰区域E。
由图5B可发现,除了原始触碰区域E外,原始触碰区域B、C、D皆和原始触碰区域A’有所相邻。故接下来,系统会将原始触碰区域B、C、D视为和原始触碰区域A’为同一区,并将原始触碰区域B、C、D内的感测点110所对应的区域标记皆为1。如此一来,如图5C所示,最后系统所判断出的原始触控区域只会有原始触控区域A”与E。至此,便完成步骤S612的原始触控区域A”与E的获得。
在完成图6B所示的步骤S612后,系统会执行步骤S614以获得一至多个触碰区域。详细而言,如图5D,将原始触碰区域A”与E进行扩张,以分别获得触碰区域F与G。
如图6A与图6B所示,于执行完图6B中子步骤612与614后,继之可执行步骤S620,依据触碰区域F与G各自的多个感测点110的位置,并利用感测点110的原始感测差异值(例如为图2B的原始感测差异值D(X11,Y4))作为权重,以获得触碰区域F与G各自的重心触碰位置。举例来说,重心触碰位置的X坐标与Y坐标分别可以下列式子表示:
X=(∑Ix×R)/∑R;Y=(∑Iy×R)/∑R
其中Ix、Iy为感测点110的坐标位置,而R为对应感测线所检测的原始感测差异值。换句话说,在此是利用重心法来计算触碰区域F与G的触碰位置。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施例是先对原始触碰区域A”与E进行扩张,再依据扩张的触碰区域F与G所涵盖的感测点110进行触碰坐标的运算。因此,本实施例的触控感测方法能避免已知因大面积的按压而使得测量的坐标位置随时间不断改变而造成坐标漂移的现象。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每一触控区域F与G是分别对应一重心触碰位置。除此之外,由于是针对扩张的触碰区域F与G进行计算,亦即在计算触碰坐标时所考虑到的感测点110较多,故利用重心法所求得的重心触碰位置也会较为精确。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依据感测差异值的一最大者来动态调整触碰阈值,并通过比较感测差异值与触碰阈值来决定被触碰的感测点,能使触控面板无论在感测信号强或弱时都能精确地检测到被触碰的感测点,故能提供良好的触控功能。另外,由于上述的感测差值可以通过二维梯度滤波转换来获得,故相邻感测点的感测差异值的差值会较原本的原始感测差异值来大。如此一来,便能避免已知的将多个触碰点误判为一个触碰点的情况,从而能提升被触碰的感测点的判断精准度。除此之外,通过扩张原始触碰区域来获得触碰区域,并可通过重心法计算各个触碰区域的重心触碰位置,能避免已知的大面积触碰时的触碰坐标漂移的问题。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3)

1.一种触控感测方法,用于一触控面板,该触控感测方法包括:
接收多个感测点的多个感测值,以依据该多个感测值来计算多个感测差异值;
依据该多个感测差异值当中的至少之一者来决定一触碰阈值;以及
将该多个感测差异值与所决定的该触碰阈值作比较,并依据比较结果来判断该多个感测点当中何者被触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测方法,其中依据该多个感测差异值当中至少之一者来决定该触碰阈值的步骤包括依据该多个感测差异值当中的一最大者来决定该触碰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感测方法,其中依据该多个感测差异值当中的该最大者来决定该触碰阈值的步骤包括:
将该最大的感测差异值与一预设值比较;以及
依据一比较结果来决定该触碰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感测方法,其中依据该比较结果来决定该触碰阈值的步骤包括:
当该最大的感测差异值大于该预设值时,调高该触碰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感测方法,其中依据该比较结果来决定该触碰阈值的步骤包括:
当该最大的感测差异值小于该预设值时,调低该触碰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测方法,其中依据该多个感测值来计算多个感测差异值的步骤包括:
依据该多个感测值计算多个原始感测差异值;以及
将该多个原始感测差异值进行一转换以产生该多个感测差异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感测方法,其中两相邻感测点所对应的该多个感测差异值的差值是大于该两相邻感测点所对应的该多个原始感测差异值的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感测方法,其中该转换为二维梯度滤波转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感测方法,还包括:依据该多个感测点的位置与该多个原始感测差异值的大小决定该二维梯度滤波操作中所使用的多个滤波参数的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感测方法,还包括:
依据所判断出的多个感测点来获得涵盖该多个感测点的一至多个触碰区域;以及
依据该一至多个触碰区域各自的多个感测点的位置,并利用该多个感测点的原始感测差异值作为权重,以获得该一至多个触碰区域各自的一至多个重心触碰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感测方法,其中依据所判断出的多个感测点来获得涵盖该多个感测点的该一至多个触碰区域的步骤包括:
依据所判断出的该多个感测点来获得一至多个原始触碰区域;以及
将该一至多个原始触碰区域当中的至少之一者进行扩张,以获得该一至多个触碰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感测方法,其中该一至多个触碰区域当中至少之一者包括两个以上的该原始触碰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感测方法,其中依据所判断出的该多个感测点来获得一至多个原始触碰区域的步骤包括:
循序搜寻感测差异值高于该触碰阈值的感测点;
若一感测点高于该触碰阈值,则判断该感测点是否与任一先前所判断的原始触碰区域相邻;以及
若该感测点未与任一先前判断的原始触碰区域相邻,则决定该感测点属于一新的原始触碰区域,否则判断该感测点属于该相邻的先前所判断的原始触碰区域。
CN201110341035.8A 2011-11-02 2011-11-02 触控感测方法 Active CN1030923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41035.8A CN103092378B (zh) 2011-11-02 2011-11-02 触控感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41035.8A CN103092378B (zh) 2011-11-02 2011-11-02 触控感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2378A true CN103092378A (zh) 2013-05-08
CN103092378B CN103092378B (zh) 2016-02-17

Family

ID=48205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1035.8A Active CN103092378B (zh) 2011-11-02 2011-11-02 触控感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9237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3310A1 (zh) * 2015-12-31 2017-07-06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触摸模组的调校方法及调校装置
CN108089776A (zh) * 2018-01-09 2018-05-29 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容触摸点的精确定位方法
CN111095181A (zh) * 2017-10-13 2020-05-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之介质
CN114035706A (zh) * 2021-11-05 2022-02-11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屏手指特性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6872A (zh) * 2008-03-05 2009-09-09 上海普芯达电子有限公司 电容式感应屏按钮状态的监测方法和电容式感应系统
CN101859202A (zh) * 2010-06-13 2010-10-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临界值补偿方法
US20100315372A1 (en) * 2009-06-12 2010-12-16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Touch coordinate calculation for a touch-sensitive interface
CN102004580A (zh) * 2010-12-03 2011-04-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判断多点触控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6872A (zh) * 2008-03-05 2009-09-09 上海普芯达电子有限公司 电容式感应屏按钮状态的监测方法和电容式感应系统
US20100315372A1 (en) * 2009-06-12 2010-12-16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Touch coordinate calculation for a touch-sensitive interface
CN101859202A (zh) * 2010-06-13 2010-10-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临界值补偿方法
CN102004580A (zh) * 2010-12-03 2011-04-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判断多点触控的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3310A1 (zh) * 2015-12-31 2017-07-06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触摸模组的调校方法及调校装置
CN107209612A (zh) * 2015-12-31 2017-09-26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触摸模组的调校方法及调校装置
CN111095181A (zh) * 2017-10-13 2020-05-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之介质
CN111095181B (zh) * 2017-10-13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之介质
CN108089776A (zh) * 2018-01-09 2018-05-29 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容触摸点的精确定位方法
CN108089776B (zh) * 2018-01-09 2021-01-22 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容触摸点的精确定位方法
CN114035706A (zh) * 2021-11-05 2022-02-11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屏手指特性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2378B (zh) 2016-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2298B (zh) 觸控感測方法
US10613673B2 (en) Signal conditioning on touch-enabled devices using 3D touch
US8619056B2 (en) Ghost resolution for a capacitive touch panel
US8963859B2 (en) Edge grip detection method of a touch panel and a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69280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culating coordinates with high noise immunity in touch applications
US20090128516A1 (en) Multi-point detection on a single-point detection digitizer
US2015003332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nlocking Screen
US20120013571A1 (en) Three-dimensional touch sensor
TW201135515A (en) Gesture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ed in a touchpad
US20130222337A1 (e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touch position
US9323377B2 (en) Panel control device, panel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CN110162230A (zh) 触摸位置的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3092378B (zh) 触控感测方法
CN102736838A (zh) 多点旋转运动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TWI528253B (zh) 觸控面板的物件定位方法
CN105353927A (zh) 电容式触控装置及其物体辨识方法
CN106610739B (zh) 侦测电容笔倾斜角度的方法
CN103164087A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触摸位置的检测方法
CN103324410A (zh) 用于检测触摸的方法和装置
US9063567B2 (en)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CN105630256B (zh) 一种电容触控屏的触摸按键识别方法
US9342197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osition of a contact on a capacitive sensor field
CN102541332A (zh) 单击手势判断方法、触控感应控制芯片、触控及电脑系统
KR101112630B1 (ko) 터치 스크린을 구비한 디지털 기기와, 이를 위한 터치 좌표 보정 방법
JP625532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とその指先操作識別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