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4368B - 一种平地型生物质填埋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地型生物质填埋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4368B
CN103084368B CN201310065632.1A CN201310065632A CN103084368B CN 103084368 B CN103084368 B CN 103084368B CN 201310065632 A CN201310065632 A CN 201310065632A CN 103084368 B CN103084368 B CN 1030843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dfill
well
gas
percolat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56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84368A (zh
Inventor
雷学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0656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843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84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43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843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43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30Landfill technologies aiming to mitigate methane emission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地型生物质填埋场,包括在地势平缓的平原、滩涂、戈壁滩、沙漠中修建的填埋场;平地型生物质填埋场由底部衬层系统、填埋单元、覆盖系统、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填埋气体收集处理系统、填埋热量收集处理系统、地下水监测系统组成。生物质填埋场能容纳、填埋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形成的生物质,减少地球大气中CO2的含量,还能利用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液体和热量,将其应用到多个领域,降低生物质填埋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卫生清洁、经济高效,应用前景广阔。

Description

一种平地型生物质填埋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填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地型生物质填埋场。
背景技术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向大气中排放的CO2等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温室效应随之增强,引起地球上的病、虫、害和传染性疾病濒发;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生物质填埋就是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转变成有机化合物填埋到地下,减少地球大气中CO2的含量,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利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CO2,并将其填埋来扼制温室效应的方法和生物质填埋场设计方法。
生物质填埋场内大量的有机物分解后,形成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团聚体的主要胶结剂,土壤有机胶体是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不可缺少的胶结物质,有助于黏性土形成良好的结构,从而改变了土壤孔隙状况和水、气比例,创造适宜的土壤松紧度。土壤有机质的黏性远远小于黏粒的黏性,只是黏粒的几分之一。一方面,它能降低黏性土壤的黏性,减少耕作阻力,提高耕作质量;另一方面它可以提高砂土的团聚性,改善其过分松散的状态。土壤有机质中的有机胶体,带有大量负电荷,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大量的阳离子和水分,其阳离子交换量和吸水率比黏粒要大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它能提高土壤保肥蓄水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土壤对酸碱的缓冲性。有机质颜色较暗,一般是棕色到黑褐色,吸热能力强,可以提高地温;提供土壤微生物所需的能量和养分,有利于微生物活动。
有机质改善了填埋场周边土壤的结构,增强了土壤的蓄水保肥、通气性能,协调土体的水热气肥状况,增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综合提高土壤肥力。生物质填埋场可以为戈壁滩、沙漠创造出绿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平地型生物质填埋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平地型生物质填埋场包括地坑和填埋单元,地坑坑底及边坡上设有A压实粘土层,所述坑底及边坡的A压实粘土层中设有防渗衬垫,所述坑底A压实粘土层上设有砂砾层,所述砂砾层上设有土壤层2;所述填埋单元填充地坑且高出地表,所述填埋单元高出地表部分的表层设有B压实粘土层,所述B粘土层上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上设有覆盖土层;覆盖土层边缘设有横向排水沟;所述填埋单元中设有渗滤液回灌管,若干个填埋气体收集井和填埋热量收集井;所述砂砾层中设有渗滤液抽取管,所述渗滤液抽取管与渗滤液处理利用设备连接,所述渗滤液处理利用设备与渗滤液回灌管连接,所述渗滤液抽取管上设有渗滤液抽取泵,所述渗滤液回灌管上设有渗滤液回灌泵;所述覆盖土层中设有插入填埋热量收集井内的地热井出水管和地热井回水管,所述地热井出水管与填埋热量利用设备连接,所述填埋热量利用设备与地热井回水管连接,所述地热井出水管上设有地源热泵,所述地热井回水管上设有地热井回灌泵;所述覆盖土层中还设有与填埋气体收集井连接的集气管,所述集气管与贮气罐连接,所述集气管上设有气泵;所述填埋场还包括设在地坑旁的与地下水层连通的地下水监测井。
其中,所述防渗衬垫为HDPE土工膜,或HDPE土工膜与土工复合膨胀润土衬垫组成的复合衬垫。所述插入填埋热量收集井内的地热井出水管末端设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填埋气体收集井由外套和内套组成,所述外套和内套之间的环隙中填充有砂砾,外套和内套上均设有若干个小孔,内套与集气管连接。所述渗滤液抽取管、渗滤液回灌管、集气管、地热井出水管、地热井回水管、外套和内套的管壁材料为PVC或HDPE;所述填埋热量收集井管壁材料为PVC、HDPE、玻璃、玻璃钢、陶瓷或水泥。所述填埋单元中的渗液回灌管上设有若干个小孔。所述若干个填埋热量收集井呈六边形排列,相邻两个填埋热量收集井距离200~500m,填埋热量收集井深度是填埋单元高度的1/2~2/3,填埋热量收集井井底距离填埋单元底部1~2 m。所述若干个填埋气体收集井呈六边形排列,相邻两个填埋气体收集井距离10~50m, 填埋气体收集井的深度是填埋单元高度的1/3~1/2,填埋气体收集井井底距填埋单元顶部2~5 m。
下面结合附图及涉及原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平地型填埋场指建在地势平缓地区的填埋场,包括在地势平缓的平原、滩涂、戈壁滩、沙漠中修建的填埋场。主要填埋单元位于地表上,在填埋场外四周截洪沟,拦截场外雨水,排出场区。渗沥液收集后汇入下游的调节池,作集中处理。
填埋场要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文物古迹区、居民集中区和水源保护区。距离最近的人畜居栖点应大于800m,对集中式生活用水取水点不能产生污染影响,填埋场位于地下水流向的下游,进场道路尽量避开居民集中区。
参见图1至图3,所述平地型生物质填场包括在地势平缓的平原、滩涂、戈壁滩、沙漠中修建的填埋场;由底部衬层系统、填埋单元、覆盖系统、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填埋气体收集处理系统、填埋热量收集处理系统、地下水监测系统组成。
所述底部衬层系统包括A压实粘土层5和防渗衬垫6,主要是将生物质分解产生的渗滤液与地下水隔离开来。
所述填埋单元26,就是生物质储存的地方,填埋单元26填充地坑且高出地表1。
所述覆盖系统包括压B实粘土层32、防水层18、覆盖土层17、横向排水沟19,主要是收集落到填埋场内的雨水,防止雨水直接灌入填埋单元26内。
所述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包括砂砾层3、土壤层2、渗滤液抽取管7、渗滤液抽取泵8、渗滤液处理利用设备9、渗滤液回灌泵15、渗滤液回灌泵16,收集通过填埋单元26自身渗出的渗滤液并加以利用,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的渗滤液就地排放,未达到排放标准的渗滤液重新回灌到填埋单元26内。
所述填埋气体收集处理系统包括填埋气体收集井20、集气管22、气泵23、贮气罐24,收集利用生物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所述填埋热量收集处理系统包括填埋热量收集井21、地热井出水管13、地源热泵12、填埋热量利用设备10、地热井回灌泵11、地热井回水管14,收集利用生物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所述地下水监测系统,主要通过地下水监测井25采集地下水层4的水样,测量地下水的温度、PH值及化学性来确定渗滤液是否泄漏。
其中,所述防渗衬垫6为HDPE土工膜或HDPE土工膜与土工复合膨胀润土衬垫(GCL)组成的复合衬垫。所述渗滤液抽取管7、渗滤液回灌管16、集气管22、地热井出水管13、地热井回水管14、填埋气体收集井外套27、填埋气体收集井内套28管壁为PVC或HDPE材料。所述渗液回灌管16、填埋气体收集井20管壁上均匀分布着若干个小孔。所述填埋热量收集井21管壁为PVC、HDPE、玻璃、玻璃钢、陶瓷、水泥等具有防腐、防酸、导热性好的材料。
其中,连接渗滤液回灌泵15的渗滤液回灌管16有很多分支管道,根据回灌区域需要,通过开关控制相对应的渗滤液回灌管16分支管道。
其中,位于填埋热量收集井21内的地热井出水管13末端有若干个小孔,便于热水进入地热井出水管13内。
其中,填埋气体收集井20由填埋气体收集井外套27、砂砾29、填埋气体收集井内套28组成,填埋气体收集井外套27、填埋气体收集井内套28的管壁上有若干个小孔,便于填埋气体进入集气管22内。
其中,若干个填埋热量收集井21通过地热井出水管13、地热井回水管14,组成一个填埋热量收集井群,通过开关控制地热收集区域。填埋热量收集井21呈六边形排列,相邻两井距离200~500m, 井的深度是该井所处填埋单元高度的1/2~2/3,井底距该井所处填埋单元底部1~2 m。
其中,若干个填埋气体收集井20通过集气管22,组成一个填埋气体收集井群,通过开关控制地热收集区域。填埋气体收集井20呈六边形排列,相邻两井距离10~50m, 井的深度是该井所处填埋单元高度的1/3~1/2,井底距该井所处填埋单元顶部2~5 m。当填埋气体浓度达到设定值时,气泵23开始工作。由于覆盖土层17和防水层18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填埋单元26内可以是正压、也可以是负压。
平地型填埋场建设施工时,在填埋区域规划内挖一个2m以上的坑,平整坑底后在坑底和边坡上并铺一层厚度大于30cm的粘土,分层压实。
防渗衬垫以HDPE土工膜或HDPE土工膜与土工复合膨胀润土衬垫(GCL)组成的复合衬垫为主,可采用双层HDPE土工膜防渗漏。在膜上铺粘土层并压实,以防生物质填埋时轧穿防渗衬垫层。坑底粘地层厚度10~50cm,边坡上粘土层厚度大于15cm,分层压实。坑底粘土层在压实前要设置具有一定坡度的横向与纵向渗滤液导向沟,便于渗滤液导流与收集。再在该粘土层上铺一层厚度50~100cm的砂砾,形成一个有利于渗滤液流动的砂砾层。砂砾层上铺一层厚度大于10 cm的土壤层,过滤生物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液体。
在填埋库区底部及四壁铺设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 )土工膜厚度大于1.5 mm,抗拉力大于1000g/m2。四壁铺设的防渗衬垫与横向排水沟紧密结合,避免渗沥液腐蚀泄漏。横向排水沟可采砖砌的方法,外表面用水泥砂浆找平抹光。
平地型生物质填埋场设计时,必须设置车辆出入填埋作业的临时道路和永久性公路。道路按每20~30m标高设置一条,注意作业道路底部的稳定,保护好防渗衬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平地型生物质填埋场由底部衬层系统、填埋单元、覆盖系统、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填埋气体收集处理系统、填埋热量收集处理系统、地下水监测系统组成。生物质填埋场能容纳、填埋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形成的生物质,减少地球大气中CO2的含量功能,还能利用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液体和热量,将其应用到多个领域,降低生物质填埋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卫生清洁、经济高效,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填埋气体收集井示意图;
图3是填埋热量收集井示意图。
图中:
1、地表, 2、土壤层, 3、砂砾层,
4、地下水层, 5、A压实粘土层,6、防渗衬垫,
7、渗滤液抽取管, 8、渗滤液抽取泵,9、渗滤液处理利用设备,
10、填埋热量利用设备, 11、地热井回灌泵,
12、地源热泵, 13、地热井出水管,14、地热井回水管,
15、渗滤液回灌泵,16、渗滤液回灌管,17、覆盖土层,
18、防水层, 19、横向排水沟, 20、填埋气体收集井,
21、填埋热量收集井,22、集气管, 23、气泵,
24,贮气罐, 25、地下水监测井, 26、填埋单元,
27、填埋场气体的收集井外套, 28、填埋场气体的收集井内套
29、砂砾, 30、外套透气孔, 31内套透气孔,
32、B压实粘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提供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3,所述平地型生物质填埋场包括地坑和填埋单元26,地坑坑底及边坡上设有A压实粘土层5,所述坑底及边坡的A压实粘土层5中设有防渗衬垫6,所述坑底A压实粘土层5上设有砂砾层3,所述砂砾层3上设有土壤层2;所述填埋单元26填充地坑且高出地表(1),所述填埋单元26高出地表(1)部分的表层设有B压实粘土层32,所述B粘土层32上设有防水层18,所述防水层18上设有覆盖土层17;覆盖土层17边缘设有横向排水沟19;所述填埋单元26中设有渗滤液回灌管16,若干个填埋气体收集井20和填埋热量收集井21;所述砂砾层3中设有渗滤液抽取管7,所述渗滤液抽取管7与渗滤液处理利用设备9连接,所述渗滤液处理利用设备9与渗滤液回灌管16连接,所述渗滤液抽取管7上设有渗滤液抽取泵8,所述渗滤液回灌管16上设有渗滤液回灌泵15;所述覆盖土层17中设有插入填埋热量收集井21内的地热井出水管13和地热井回水管14,所述地热井出水管13与填埋热量利用设备10连接,所述填埋热量利用设备10与地热井回水管14连接,所述地热井出水管13上设有地源热泵12,所地热井回水管14上设有地热井回灌泵11;所述覆盖土层17中还设有与填埋气体收集井20连接的集气管22,所述集气管22与贮气罐24连接,所述集气管23上设有气泵23;所述填埋场还包括设在地坑旁的与地下水层4连通的地下水监测井25。
其中,所述防渗衬垫6为HDPE土工膜,或HDPE土工膜与土工复合膨胀润土衬垫组成的复合衬垫。所述插入填埋热量收集井21内的地热井出水管13末端设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填埋气体收集井20由外套27和内套28组成,所述外套27和内套28之间的环隙中填充有砂砾29,外套27和内套28上均设有若干个小孔,内套28与集气管22连接。所述渗滤液抽取管7、渗滤液回灌管16、集气管22、地热井出水管13、地热井回水管14、外套27和内套28的管壁材料为PVC或HDPE;所述填埋热量收集井21管壁材料为PVC、HDPE、玻璃、玻璃钢、陶瓷或水泥。所述填埋单元26中的渗液回灌管16上设有若干个小孔。所述若干个填埋热量收集井21呈六边形排列,相邻两个填埋热量收集井21距离200~500m, 填埋热量收集井21深度是填埋单元26高度的1/2~2/3,填埋热量收集井21井底距离填埋单元26底部1~2 m。所述若干个填埋气体收集井20呈六边形排列,相邻两个填埋气体收集井20距离10~50m, 填埋气体收集井20的深度是填埋单元26高度的1/3~1/2,填埋气体收集井20井底距填埋单元26顶部2~5m。

Claims (4)

1.一种平地型生物质填埋场,包括地坑、填埋单元(26),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坑坑底、边坡上设有A压实粘土层(5),所述A压实粘土层(5)中设有防渗衬垫(6),所述坑底A压实粘土层(5)上设有砂砾层(3),所述砂砾层(3)上设有土壤层(2);
所述填埋单元(26)填充地坑且高出地表(1),所述填埋单元(26)高出地表(1)部分的表层设有B压实粘土层(32),所述B压实粘土层(32)上设有防水层(18),所述防水层(18)上设有覆盖土层(17);覆盖土层(17)边缘设有横向排水沟(19);
所述填埋单元(26)中设有渗滤液回灌管(16),若干个填埋气体收集井(20)和填埋热量收集井(21);
所述砂砾层(3)中设有渗滤液抽取管(7),所述渗滤液抽取管(7)与渗滤液处理利用设备(9)连接,所述渗滤液处理利用设备(9)与渗滤液回灌管(16)连接,所述渗滤液抽取管(7)上设有渗滤液抽取泵(8),所述渗滤液回灌管(16)上设有渗滤液回灌泵(15);所述渗滤液回灌管(16)有若干分支管道;所述处理后未达到排放标准的渗滤液重新回灌到填埋单元(26)内;
所述覆盖土层(17)中设有插入填埋热量收集井(21)内的地热井出水管(13)和地热井回水管(14),所述地热井出水管(13)与填埋热量利用设备(10)连接,所述填埋热量利用设备(10)与地热井回水管(14)连接,所述地热井出水管(13)上设有地源热泵(12),所述地热井回水管(14)上设有地热井回灌泵(11);
所述覆盖土层(17)中还设有与填埋气体收集井(20)连接的集气管(22),所述集气管(22)与贮气罐(24)连接,所述集气管(23)上设有气泵(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地型生物质填埋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填埋热量收集井(21)内的地热井出水管(13)末端设有若干个小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地型生物质填埋场,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填埋热量收集井(21)呈六边形排列,相邻两个填埋热量收集井(21)距离200~500m, 填埋热量收集井(21)深度是填埋单元(26)高度的1/2~2/3,填埋热量收集井(21)井底距离填埋单元(26)底部1~2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地型生物质填埋场,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填埋气体收集井(20)呈六边形排列,相邻两个填埋气体收集井(20)距离10~50m, 填埋气体收集井(20)的深度是填埋单元(26)高度的1/3~1/2,填埋气体收集井(20)井底距填埋单元(26)顶部2~5m。
CN201310065632.1A 2013-03-01 2013-03-01 一种平地型生物质填埋场 Active CN1030843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5632.1A CN103084368B (zh) 2013-03-01 2013-03-01 一种平地型生物质填埋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5632.1A CN103084368B (zh) 2013-03-01 2013-03-01 一种平地型生物质填埋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4368A CN103084368A (zh) 2013-05-08
CN103084368B true CN103084368B (zh) 2018-09-28

Family

ID=48197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5632.1A Active CN103084368B (zh) 2013-03-01 2013-03-01 一种平地型生物质填埋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8436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53547B2 (ja) 2018-12-06 2022-10-14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半地下式廃棄物処分場及びその管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1885A (zh) * 2014-09-30 2015-01-21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户用生活垃圾发酵装置
CN107008723B (zh) * 2017-03-22 2019-12-06 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开放式垃圾填埋场治理封场方法
CN107570522A (zh) * 2017-10-18 2018-01-1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多功能覆盖层结构及其在垃圾填埋场的应用
CN109985885B (zh) * 2019-04-25 2024-05-10 湖南现代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强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US11511325B2 (en) * 2020-08-20 2022-11-29 Ag Carbon Farms Llc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31171A (ja) * 1990-09-20 1992-05-01 Bridgestone Corp ごみ処理方法
GB9108450D0 (en) * 1991-04-19 1991-06-05 Bowman Robert H Combustible gas producing/collection method and tip
US5857807A (en) * 1996-06-14 1999-01-12 R. J. Longo Construction Co., Inc.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system
CN100395041C (zh) * 2006-02-16 2008-06-18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CN100562378C (zh) * 2006-06-09 2009-11-25 浙江大学 物流调控与监测型生活垃圾生态填埋单元
KR101057165B1 (ko) * 2011-02-23 2011-08-17 (주) 경화엔지니어링 최종 복토층의 가스포집층을 활용하여 침출수를 재순환하는 바이오 리액터형 매립지
CN102367667B (zh) * 2011-05-18 2014-03-05 重庆大学 一种加速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降解的填埋方法
US8672586B2 (en) * 2011-07-25 2014-03-18 Nazli Yesille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heat extraction from waste landfill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53547B2 (ja) 2018-12-06 2022-10-14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半地下式廃棄物処分場及びその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4368A (zh) 201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4368B (zh) 一种平地型生物质填埋场
CN103111451B (zh) 一种山谷型生物质填埋场
KR101533897B1 (ko) 지구 온난화의 개선에 도움이 되는 인공 포장면의 제조 방법
CN202766945U (zh) 一种解决积水的涵水路面
CN102995599B (zh) 湿陷性黄土输水渠道的抗冻防渗导水治理方法
CN110454165A (zh) 一种用于石灰石采石场废弃矿山矿坑修复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填埋方法
CN106193245B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水田地下隐形水库及其施工方法
CN106351103A (zh) 一种高强度、高渗透性的透水路面结构及其铺设方法
CN107034767A (zh) 一种再生骨料全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412751A (zh) 一种盐碱滩地黏质滨海盐土改良方法
CN206219935U (zh) 一种高强度、高渗透性的透水路面结构
CN101805097B (zh) 一种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基质的铺设方法
CN113668573A (zh) 岩溶坡地和石漠化边坡的水土共蓄和生态护坡的方法
CN203429695U (zh) 一种蓄水池及蓄水系统
CN109778625A (zh) 一种渣土类建筑废弃物填筑的高速公路路基结构
CN104110009B (zh) 一种水体净化防渗结构及方法
CN108755589A (zh) 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090642U (zh) 垃圾填埋场的防渗透防护面层
CN208105449U (zh) 一种生态滞留池
CN204151738U (zh) 一种水体净化防渗结构
CN115305763B (zh) 高海拔地区道路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178021B (zh) 一种增强蓄水的海绵城市生态广场雨水利用结构
CN216865196U (zh) 一种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封场覆盖结构
CN206319379U (zh) 一种提高蓄水能力的绿地级配结构
CN203188252U (zh) 一种应用于煤化工行业蒸发塘的防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