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79226B - 一种异系统的测量方法及其无线网络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系统的测量方法及其无线网络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79226B
CN103079226B CN201310030279.3A CN201310030279A CN103079226B CN 103079226 B CN103079226 B CN 103079226B CN 201310030279 A CN201310030279 A CN 201310030279A CN 103079226 B CN103079226 B CN 1030792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le interval
time
measuring
time slot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02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79226A (zh
Inventor
石强
黄旭
李兴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 S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Original Assignee
CHEN S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 S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filed Critical CHEN S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3027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792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79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9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79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92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异系统的测量方法,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包括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小于系统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无线网络控制器将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发送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在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对异系统进行测量。本发明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增加系统空闲间隔、前后子帧的可用时间,提高用户终端的业务速率和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Description

一种异系统的测量方法及其无线网络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异系统的测量方法及其无线网络控制器。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如TD-SCDMA系统)中,系统要求用户终端能够切换到如LTE等其他系统。为了能够实现系统间的切换,用户终端需在切换前测量切换目标系统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即用户终端需对异系统进行测量。现有技术中,用户终端每4帧(即40ms)或8帧(即80ms)周期性地空出1帧(即10ms)的系统空闲间隔以对异系统进行测量,在10ms的系统空闲间隔中,用户终端只对异系统进行测量而不与基站之间进行业务调度。
本申请发明人在长期研发中发现,一方面,对于HSDPA、HSUPA、HSPA等业务,用户终端需在本子帧的HS-SICH上向基站反馈其前面的第2个子帧的ACk信息,但是在现有技术的异系统测量的配置方法中,由于系统空闲间隔本身空闲了2个子帧,因此系统空闲间隔前面的2个子帧(10ms)以及系统空闲间隔后面的1个子帧(5ms)也无法进行HSDPA等业务调度,对用户终端而言在40ms或80ms的周期内增加了15ms的不可用时间;另一方面,用户终端对于LTE等异系统的测量在3GPP36.331协议中已说明仅需要利用每40ms或80ms中的6ms进行测量即可,现有技术中10ms的系统空闲间隔存在冗余,现有技术的异系统测量的配置方法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业务调度、用户终端速率以及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异系统的测量方法及其无线网络控制器,能够增加系统空闲间隔、前后子帧的可用时间,提高用户终端的业务速率和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异系统的测量方法,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其中,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包括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小于系统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系统空闲间隔为存在于用户终端中的一预设周期中的预设时间间隔;无线网络控制器将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发送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在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对异系统进行测量。
其中,无线网络控制器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的步骤具体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业务类型、信道配置、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上下行的数据率、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预设的测量时间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
其中,无线网络控制器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的步骤具体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业务类型、信道配置、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业务配置、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预设的测量时间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
其中,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还包括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预设的测量时间。
其中,起始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第一时隙TS0、第二时隙TS1、第三时隙TS2、第四时隙TS3或第五时隙TS4,结束时隙与起始时隙一一对应且结束时隙依次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2个子帧的第三时隙TS2、第四时隙TS3、第五时隙TS4、第六时隙TS5或第七时隙TS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种异系统的测量方法,包括:用户终端接收无线网络控制器发来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其中,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包括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小于系统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系统空闲间隔为存在于用户终端中的一预设周期中的预设时间间隔;用户终端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在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对异系统进行测量。
其中,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还包括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预设的测量时间。
其中,用户终端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在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对异系统进行测量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中的起始时隙以及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在起始时隙上以及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内将用户终端所占用的频点由第一频点转换到第二频点;在将用户终端所占用的频点转换到第二频点后,用户终端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中的预设的测量时间对异系统进行测量;用户终端在完成对异系统进行测量后,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中的结束时隙以及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在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内以及结束时隙上将用户终端所占用的频点由第二频点转换到第一频点,完成异系统的测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提供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包括:配置模块,用于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其中,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包括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小于系统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系统空闲间隔为存在于用户终端中的一预设周期中的预设时间间隔;以及发送模块,用于将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发送至用户终端。
其中,用户终端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在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对异系统进行测量。
其中,配置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业务类型、信道配置、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上下行的数据率、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预设的测量时间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
其中,配置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业务类型、信道配置、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业务配置、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预设的测量时间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实施方式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器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其中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小于系统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无线网络控制器进一步将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发送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对异系统进行测量,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增加系统空闲间隔、前后子帧的可用时间,提高用户终端的业务速率和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异系统的测量方法第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异系统的测量方法第二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异系统的测量方法第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4是第三实施方式中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对异系统进行测量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无线网络控制器一实施方式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异系统的测量方法第一实施方式包括:
步骤S101:根据上下行的数据率等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
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GAP指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用于对异系统进行测量的时间间隔,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包括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异系统的测量指在如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系统中测量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等异系统小区的信号质量。用户终端可为手机等智能终端。
上述无线网络控制器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的步骤具体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业务类型、信道配置、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上下行的数据率、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预设的测量时间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上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为用户终端用于在原系统的频点(如TD-SCDMA频点)与所要测量的异系统的频点(如LTE频点)之间的转换的时间间隔,用户终端在一次异系统的测量过程中需进行两次的频点转换;预设的测量时间为用户终端对异系统进行测量的时间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选取为0.5ms,预设的测量时间选取为6ms,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与预设的测量时间也可根据需要选取为其他时间长度,此处不作过多限制。其中,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即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之间的时间长度小于系统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系统空闲间隔为存在于用户终端中的一预设周期中的预设时间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系统空闲间隔选取为存在于每40ms/80ms的周期中的10ms的时间间隔,同样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系统空闲间隔也可根据需要选取为存在于其他预设周期中的其他预设时间间隔,此处不作过多限制。
在TD-SCDMA系统中,一帧的长度为10ms,一帧包含2个长度为5ms的子帧,一个子帧由7个长度为0.675ms的正常时隙(TS0-TS6)和一个长度为0.275ms的特殊时隙(包括DwPTS,GP,UpPTS)组成。在0.5ms的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6ms的预设的测量时间以及10ms的系统空闲间隔的基础上,无线网络控制器得到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中的起始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第一时隙TS0、第二时隙TS1、第三时隙TS2、第四时隙TS3或第五时隙TS4,结束时隙与起始时隙一一对应且结束时隙依次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2个子帧的第三时隙TS2、第四时隙TS3、第五时隙TS4、第六时隙TS5或第七时隙TS6,即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具体为:
第一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起始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0,结束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2个子帧的TS2;或者
第二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起始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1,结束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2个子帧的TS3;或者
第三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起始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2,结束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2个子帧的TS4;或者
第四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起始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3,结束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2个子帧的TS5;或者
第五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起始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4,结束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2个子帧的TS6。
当业务类型为R4业务时,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R4业务的信道配置、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上下行的数据率进行时隙配置对应得到能使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之外的系统空闲间隔时间得到较好利用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从而减少系统空闲间隔的不可用时间。表1为一种R4业务的信道配置以及上下行的时隙配比表,如下所示:
表1一种R4业务的信道配置以及上下行的时隙配比表
其中,为避免载波之间的干扰,时隙TS0不使用即不承载业务信道,时隙TS1-TS6均配置专用物理信道(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DPCH),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为3:3。在此基础上,当R4业务的上行数据率很大且下行数据率很小时,无线网络控制器得到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为第一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当R4业务的上行数据率大于下行数据率且下行数据率无法忽视时,无线网络控制器得到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为第四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当R4业务的上下行数据率类似时,无线网络控制器得到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为第一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或第三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或第四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当R4业务的上行数据率很小且下行数据率很大时,无线网络控制器得到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为第一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或第二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当R4业务的下行数据率大于上行数据率且上行数据率无法忽视时,无线网络控制器得到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为第一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或第三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表2为R4业务不同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上下行的数据率对应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表,如下所示:
表2R4业务不同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上下行的数据率对应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表
下面对根据上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对异系统进行测量而增加的可用时间率δ进行说明,其中,δ等于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对异系统进行测量后,在一个预设周期中相比利用整个系统空闲间隔对异系统进行测量而多出的子帧、时隙的有效使用时间除以预设周期。
对于当R4业务的上行数据率很大且下行数据率很小而根据第一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进行测量的情况,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0以及第2个子帧的TS2之间的时间间隔用于对异系统进行测量,此时相比利用整个系统空闲间隔对异系统进行测量而多出了可以有效使用的第2个子帧的四个时隙,分别为:TS3、TS4、TS5、TS6,多出的TS3、TS4、TS5、TS6可以进行DPCH的相关业务数据传输。因此对于40ms周期增加的可用时间率 δ = 0.675 × 4 40 × 100 % = 6.75 % , 对于80ms周期增加的可用时间率 δ = 0.675 × 4 80 × 100 % = 3.375 % .
对于当R4业务的上行数据率大于下行数据率且下行数据率无法忽视而根据第四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进行测量的情况,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3以及第2个子帧的TS5之间的时间间隔用于对异系统进行测量,此时多出了可以有效使用的3个时隙,分别为:第1个子帧的TS1、TS2(虽然多出了TS0,但TS0不承载业务信道,因此TS0不能有效使用)以及第2个子帧的TS6。因此对于40ms周期增加的可用时间率 δ = 0.675 × 3 40 × 100 % = 5.06 % , 对于80ms周期增加的可用时间率 δ = 0.675 × 3 80 × 100 % = 2.53 % . 对于R4业务的其他上下行的时隙比、上下行的数据率的情况可同理分析得到,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在无线网络控制器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之前,无线网络控制器检测用户终端中是否已存在不同于上述异系统(LTE)的测量的其他异系统(如GSM)的测量或异频测量,若检测结果为已存在其他异系统的测量或异频测量,则无线网络控制器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起始时隙不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0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即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具体为上述第二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或第三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或第四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或第五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例如对于R4业务的上行数据率很小且下行数据率很大的情况,当无线网络控制器检测到存在其他异系统的测量或异频测量时,由于第一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的起始时隙占用了TS0,因此无线网络控制器得到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为第二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
上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还包括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预设的测量时间。
步骤S102:将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发送至用户终端。
无线网络控制器将步骤S101得到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发送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在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对异系统进行测量。其中,无线网络控制器将上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通过UU口相关消息(测量控制消息,RB建立/重配消息,物理信道建立/重配消息,传输信道建立/重配消息等)携带发送至用户终端;无线网络控制器同时将上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通过IUB口的相关NBAP消息(RL建立/重配消息等)携带发送至基站。基站在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内对进行异系统的测量的用户终端不进行业务调度,即不发送和接收该用户终端的数据;该用户终端在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内不与基站进行通信,而是对需要测量的异系统进行测量。
可以理解,本发明异系统的测量方法第一实施方式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业务类型、信道配置、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上下行的数据率、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预设的测量时间进行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隙配置而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其中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小于系统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无线网络控制器进一步将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发送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对异系统进行测量,能够增加系统空闲间隔、前后子帧的可用时间,提高用户终端的业务速率和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请参阅图2,本发明异系统的测量方法第二实施方式包括:
步骤S201:根据业务配置等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
无线网络控制器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具体为: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业务类型、信道配置、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业务配置、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预设的测量时间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在本实施方式中,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选取为0.5ms,预设的测量时间选取为6ms。其中,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小于系统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系统空闲间隔为存在于预设周期中的预设时间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系统空闲间隔选取为存在于每40ms/80ms的周期中的10ms的时间间隔。
在0.5ms的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6ms的预设的测量时间以及10ms的系统空闲间隔的基础上,无线网络控制器得到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中的起始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第一时隙TS0、第二时隙TS1、第三时隙TS2、第四时隙TS3或第五时隙TS4,结束时隙与起始时隙一一对应且结束时隙依次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2个子帧的第三时隙TS2、第四时隙TS3、第五时隙TS4、第六时隙TS5或第七时隙TS6,,即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具体为:
第一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起始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0,结束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2个子帧的TS2;或者
第二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起始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1,结束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2个子帧的TS3;或者
第三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起始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2,结束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2个子帧的TS4;或者
第四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起始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3,结束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2个子帧的TS5;或者
第五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起始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4,结束时隙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2个子帧的TS6。
对于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HSD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HSUPA)/HSPA等不同业务,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业务类型、信道配置、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业务配置、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预设的测量时间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对应得到能使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之外的系统空闲间隔时间得到较好利用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从而减少系统空闲间隔的不可用时间。下面分别对HSDPA等不同业务对应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进行具体说明。
(1)对于HSDPA业务的调度,以连续的4个子帧为例,第1个子帧的TS6上的HS-SCCH(下行共享控制信道),当业务配置不为半持续HS-DSCH(共享高速数据信道)资源调度时则用于用户终端在第2个子帧上对HS-PDSCH(高速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接收,当业务配置为半持续HS-DSCH资源调度时则用于用户终端在第3个子帧上对HS-PDSCH的接收;若第1个子帧上存在HS-PDSCH,则用户终端需要在第3个子帧的TS1的HS-SICH(上行专用物理信道)上反馈CQI和ACK/NACK信息。表3为一种HSDPA业务的信道配置以及上下行的时隙配比表,如下所示:
表3一种HSDPA业务的信道配置以及上下行的时隙配比表
其中,为避免载波之间的干扰,时隙TS0不使用即不承载业务信道、控制信道,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为2:4。在此基础上,当HSDPA业务的业务配置不为半持续HS-DSCH资源调度(DPA_非SPS)时,无线网络控制器得到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为第五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当HSDPA业务的业务配置为半持续HS-DSCH资源调度(DPA_SPS)时,无线网络控制器得到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为第三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表4为HSDPA业务不同的业务配置、上下行时隙配比对应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表,如下所示:
表4HSDPA业务不同的业务配置、上下行时隙配比对应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表
下面对根据上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对异系统进行测量而增加的可用时间率进行说明,其中,δ等于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对异系统进行测量后,在一个预设周期中相比利用整个系统空闲间隔对异系统进行测量而多出的子帧、时隙的有效使用时间除以预设周期。
对于当HSDPA业务的业务配置不为半持续HS-DSCH资源调度而根据第五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进行测量的情况,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4以及第2个子帧的TS6之间的时间间隔用于对异系统进行测量,此时多出了第1个子帧的TS0、TS1、TS2、TS3。其中,多出的TS0、TS2、TS3不能有效使用,而用户终端可以在多出的TS1的HS-SICH上反馈系统空闲间隔前面的第2个子帧的HS-PDSCH对应的CQI和ACK/NACK信息。综上,在一个预设周期中相比利用整个系统空闲间隔对异系统进行测量而多出了一个可以有效使用的子帧(系统空闲间隔前面的第2个子帧)和一个可以有效使用的时隙(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1)。因此对于40ms周期增加的可用时间率 δ = 5 + 0.675 40 × 100 % = 14.19 % , 对于80ms周期增加的可用时间率 δ = 5 + 0.675 80 × 100 % = 7.09 % .
对于当HSDPA业务的业务配置为半持续HS-DSCH资源调度而根据第三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进行测量的情况,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2以及第2个子帧的TS4之间的时间间隔用于对异系统进行测量,此时多出了第1个子帧的TS0、TS1、第2个子帧的TS5、TS6。其中,多出的TS0、TS5不能有效使用,而用户终端可以在多出的TS1的HS-SICH上反馈系统空闲间隔前面的第2个子帧的HS-PDSCH对应的CQI和ACK/NACK信息;此外,多出的TS6上的HS-SCCH用于用户终端在系统空闲间隔后面的第2个子帧上对HS-PDSCH的接收。综上,在一个预设周期中相比利用整个系统空闲间隔对异系统进行测量而多出了两个可以有效使用的子帧(系统空闲间隔前面的第2个子帧、后面的第2个子帧)和两个可以有效使用的时隙(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1、第2个子帧的TS6)。因此对于40ms周期增加的可用时间率 δ = 5 × 2 + 0.675 × 2 40 × 100 % = 28.38 % , 对于80ms周期增加的可用时间率 δ = 5 × 2 + 0.675 × 2 80 × 100 % = 14.19 % .
(2)对于HSUPA业务的调度,以连续的4个子帧为例,第1个子帧的TS2上发送E-PUCH(共享业务信道),当业务配置为UPA配置1时则基站需要在第1个子帧的TS6的E-HICH(指示信道)上回ACK信息,当业务配置为UPA配置2时则基站需要在第2个子帧的TS6上的E-HICH上回ACK信息;第1个子帧的TS6上的E-AGCH(下行公共信道),用于用户终端在第3个子帧的TS2上对E-PUCH的发送。表5为一种HSUPA业务的信道配置以及上下行的时隙配比表,如下所示:
表5一种HSUPA业务的信道配置以及上下行的时隙配比表
其中,为避免载波之间的干扰,时隙TS0不使用即不承载业务信道、控制信道,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为2:4。在此基础上,当HSUPA业务的业务配置为UPA配置1时,无线网络控制器得到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为第一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当HSUPA业务的业务配置为UPA配置2时,无线网络控制器得到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为第四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表6为HSUPA业务不同的业务配置、上下行时隙配比对应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表,如下所示:
表6HSUPA业务不同的业务配置、上下行时隙配比对应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表
下面对根据上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对异系统进行测量而增加的可用时间率进行说明。
对于当HSUPA业务的业务配置为UPA配置1而根据第一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进行测量的情况,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0以及第2个子帧的TS2之间的时间间隔用于对异系统进行测量,此时多出了第2个子帧的TS3、TS4、TS5、TS6。其中,多出的TS3、TS4、TS5上可以进行DPCH的相关业务数据传输,多出的TS6上的E-AGCH可以用于用户终端在系统空闲间隔后面的第2个子帧的TS2上对E-PUCH的发送。综上,在一个预设周期中相比利用整个系统空闲间隔对异系统进行测量而多出了一个可以有效使用的子帧(系统空闲间隔后面的第2个子帧)和四个可以有效使用的时隙(系统空闲间隔的第2个子帧的TS3、TS4、TS5、TS6)。因此对于40ms周期增加的可用时间率 δ = 5 + 0.675 × 4 40 × 100 % = 19.25 % , 对于80ms周期增加的可用时间率 δ = 5 + 0.675 × 4 80 × 100 % = 9 . 63 % .
对于当HSUPA业务的业务配置为UPA配置2而根据第四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进行测量的情况,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3以及第2个子帧的TS5之间的时间间隔用于对异系统进行测量,此时多出了第1个子帧的TS0、TS1、TS2、第2个子帧的TS6。其中,多出的TS0、TS1不可有效使用,多出的TS2可以用于发送E-PUCH,且基站在多出的TS6的E-HICH上回ACK信息;此外,多出的TS6上的E-AGCH用于用户终端在系统空闲间隔后面的第2个子帧的TS2上对E-PUCH的发送。综上,在一个预设周期中相比利用整个系统空闲间隔对异系统进行测量而多出了一个可以有效使用的子帧(系统空闲间隔后面的第2个子帧)以及两个可以有效使用的时隙(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2、第2个子帧的TS6)。因此对于40ms周期增加的可用时间率 δ = 5 + 0.675 × 2 40 × 100 % = 15.88 % , 对于80ms周期增加的可用时间率 δ = 5 + 0.675 × 2 80 × 100 % = 7.94 % .
(3)对于HSPA业务的调度,以连续的4个子帧为例,若第1个子帧上存在HS-PDSCH,则用户终端需要在第3个子帧的TS1的HS-SICH上反馈CQI和ACK/NACK信息;第1个子帧的TS2上发送E-PUCH,当业务配置为UPA配置1时则基站需要在第1个子帧的TS6的E-HICH上回ACK信息,当业务配置为UPA配置2时则基站需要在第2个子帧的TS6上的E-HICH上回ACK信息;第1个子帧的TS6上的HS-SCCH,当业务配置不为半持续HS-DSCH资源调度时则用于用户终端在第2个子帧上对HS-PDSCH的接收,当业务配置为半持续HS-DSCH资源调度时则用于用户终端在第3个子帧上对HS-PDSCH的接收;第1个子帧的TS6上的E-AGCH,用于用户终端在第3个子帧的TS2上对E-PUCH的发送。表7为一种HSPA业务的信道配置以及上下行的时隙配比表,如下所示:
表7一种HSPA业务的信道配置以及上下行的时隙配比表
其中,为避免载波之间的干扰,时隙TS0不使用即不承载业务信道、控制信道,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为2:4。在此基础上,当HSPA业务的业务配置为上述UPA配置2时,无线网络控制器得到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为第四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当HSPA业务的业务配置不为上述UPA配置2时,无线网络控制器得到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为第三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或第五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表8为HSPA业务不同的业务配置、上下行时隙配比对应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表,如下所示:
表8HSPA业务不同的业务配置、上下行时隙配比对应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表
下面对根据上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对异系统进行测量而增加的可用时间率进行说明。
对于当HSPA业务的业务配置为UPA配置2而根据第四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进行测量的情况,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3以及第2个子帧的TS5之间的时间间隔用于对异系统进行测量,此时多出了第1个子帧的TS0、TS1、TS2、第2个子帧的TS6。其中,多出的TS0不可有效使用,而用户终端可以在多出的TS1的HS-SICH上反馈系统空闲间隔前面的第2个子帧的HS-PDSCH对应的CQI和ACK/NACK信息;多出的TS2可以用于发送E-PUCH,且基站在多出的TS6的E-HICH上回ACK信息;多出的TS6上的HS-SCCH用于用户终端在系统空闲间隔后面的子帧(若为半持续HS-DSCH资源调度则在系统空闲间隔后面的第2个子帧)上对HS-PDSCH的接收;此外,多出的TS6上的E-AGCH用于用户终端在系统空闲间隔后面的第2个子帧的TS2上对E-PUCH的发送。综上,对于不为半持续资源调度在一个预设周期中相比利用整个系统空闲间隔对异系统进行测量而多出了三个可以有效使用的子帧(系统空闲间隔前面的第2个子帧、后面的两个子帧)以及三个可以有效使用的时隙(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1、TS2、第2个子帧的TS6)。因此对于40ms周期增加的可用时间率 δ = 5 × 3 + 0.675 × 3 40 × 100 % = 42.56 % , 对于80ms周期增加的可用时间率 δ = 5 × 3 + 0.675 × 3 80 × 100 % = 21.28 % . 对于半持续资源调度在一个预设周期中相比利用整个系统空闲间隔对异系统进行测量而多出了两个可以有效使用的子帧(系统空闲间隔前面的第2个子帧、后面的第2个子帧)以及三个可以有效使用的时隙(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1、TS2、第2个子帧的TS6)。因此对于40ms周期增加的可用时间率 δ = 5 × 2 + 0.675 × 3 40 × 100 % = 30.06 % , 对于80ms周期增加的可用时间率 δ = 5 × 2 + 0.675 × 3 80 × 100 % = 15.03 % .
对于当HSPA业务的业务配置不为上述UPA配置2,例如为上述UPA配置1而根据第五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进行测量的情况,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4以及第2个子帧的TS6之间的时间间隔用于对异系统进行测量,此时多出了第1个子帧的TS0、TS1、TS2、TS3。其中,TS0、TS2、TS3不可有效使用,而用户终端可以在多出的TS1的HS-SICH上反馈系统空闲间隔前面的第2个子帧的HS-PDSCH对应的CQI和ACK/NACK信息,系统空闲间隔前面的第2个子帧可以进行DPA调度。综上,在一个预设周期中相比利用整个系统空闲间隔对异系统进行测量而多出了一个可以有效使用的子帧(系统空闲间隔前面的第2个子帧)以及一个可以有效使用的时隙(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1)。因此对于40ms周期增加的可用时间率 δ = 5 + 0.675 40 × 100 % = 14.19 % , 对于80ms周期增加的可用时间率 δ = 5 + 0.675 80 × 100 % = 7.09 % .
此外,在无线网络控制器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而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之前,无线网络控制器检测用户终端中是否已存在不同于上述异系统(LTE)的测量的其他异系统(如GSM)的测量或异频测量,若检测结果为已存在其他异系统的测量或异频测量,则无线网络控制器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起始时隙不为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TS0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即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具体为上述第二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或第三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或第四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或第五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
步骤S202:将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发送至用户终端。
无线网络控制器将步骤S201得到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发送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在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对异系统进行测量。无线网络控制器同时将上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发送至基站。基站在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内对进行异系统的测量的用户终端不进行业务调度,即不发送和接收该用户终端的数据;该用户终端在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内不与基站进行通信,而是对需要测量的异系统进行测量。
可以理解,本发明异系统的测量方法第二实施方式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业务类型、信道配置、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业务配置、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预设的测量时间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其中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小于系统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无线网络控制器进一步将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发送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对异系统进行测量,能够增加系统空闲间隔、前后子帧的可用时间,提高用户终端的业务速率和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请参阅图3,本发明异系统的测量方法第三实施方式包括:
步骤S301:接收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
用户终端接收无线网络控制器发来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其中,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包括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小于系统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系统空闲间隔为存在于预设周期中的预设时间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系统空闲间隔选取为存在于每40ms/80ms的周期中的10ms的时间间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系统空闲间隔也可根据需要选取为存在于其他预设周期中的其他预设时间间隔,此处不作过多限制。用户终端可为手机等智能终端。
步骤S302: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对异系统进行测量。
用户终端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在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对异系统进行测量。其中,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还包括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预设的测量时间。
请进一步参阅图4,用户终端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在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对异系统进行测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S3021:将用户终端所占用的频点由第一频点转换到第二频点;
用户终端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中的起始时隙以及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在起始时隙上以及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内将用户终端所占用的频点由第一频点转换到第二频点以使用户终端后续对异系统进行测量。其中,第一频点为原通信系统的频点,如TD-SCDMA频点,第二频点为需进行测量的目标系统的频点,如LTE频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频点与第二频点之间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选取为0.5ms,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也可根据需要选取为其他时间长度,此处不作过多限制。
步骤S3022:在预设的测量时间内对异系统进行测量;
在将用户终端所占用的频点转换到需进行测量的目标系统的频点即第二频点后,用户终端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中的预设的测量时间对异系统进行测量。用户终端在预设的测量时间内捕获异系统(如LTE)的特殊子帧,进行同步、解码、测量而获知异系统小区的信号质量等。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预设的测量时间选取为6ms,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预设的测量时间也可根据需要选取为其他时间长度,此处不作过多限制。
步骤S3023:将用户终端所占用的频点由第二频点转换到第一频点。
用户终端在完成对异系统进行测量后,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中的结束时隙以及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在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结束时隙上将用户终端所占用的频点由上述第二频点转换到上述第一频点,完成异系统的测量。因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小于系统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用户终端能够在增加的系统空闲间隔的可用时隙、前后可用子帧上与基站进行正常的通信。在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内,用户终端停止与基站之间进行通信而进行频点的转换以及异系统的测量;在完成异系统的测量之后,用户终端恢复与基站之间的正常通信。
可以理解,本发明异系统的测量方法第三实施方式通过用户终端接收无线网络控制器发来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其中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小于系统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用户终端进一步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在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对异系统进行测量,能够增加系统空闲间隔、前后子帧的可用时间,提高用户终端的业务速率和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请参阅图5,本发明无线网络控制器一实施方式包括:
配置模块401,用于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其中,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包括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小于系统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系统空闲间隔为存在于用户终端中的一预设周期中的预设时间间隔。
其中,配置模块401具体用于根据业务类型、信道配置、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上下行的数据率、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预设的测量时间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例如配置模块401根据R4业务的信道配置、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上下行的数据率以及系统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预设的测量时间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
此外,配置模块401还具体用于根据业务类型、信道配置、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业务配置、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预设的测量时间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例如配置模块401根据HSDPA业务的信道配置、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业务配置以及系统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预设的测量时间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
发送模块402,用于将配置模块401得到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发送至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根据发送模块402发来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在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对异系统(如LTE系统)进行测量。发送模块402在将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发送至用户终端的同时也将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发送至基站。在本实施方式中,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选取为0.5ms,预设的测量时间选取为6ms,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根据需要选取为其他时间长度,此处不作过多限制。
可以理解,本发明无线网络控制器一实施方式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器的配置模块401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其中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小于系统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发送模块402进一步将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发送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根据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对异系统进行测量,能够增加系统空闲间隔、前后子帧的可用时间,提高用户终端的业务速率和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异系统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业务类型、信道配置、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上下行的数据率、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预设的测量时间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
其中,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包括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小于系统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且剩余的系统空闲间隔的时间用于进行业务数据传输,所述系统空闲间隔为存在于用户终端中的一预设周期中的预设时间间隔;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将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在所述起始时隙以及所述结束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对异系统进行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业务类型、信道配置、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上下行的数据率、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预设的测量时间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的步骤还包括: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业务配置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还包括所述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所述预设的测量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始时隙为所述系统空闲间隔的第1个子帧的第一时隙TS0、第二时隙TS1、第三时隙TS2、第四时隙TS3或第五时隙TS4,所述结束时隙与所述起始时隙一一对应且所述结束时隙依次为所述系统空闲间隔的第2个子帧的第三时隙TS2、第四时隙TS3、第五时隙TS4、第六时隙TS5或第七时隙TS6。
5.一种异系统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终端接收无线网络控制器发来的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
其中,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包括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小于系统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且剩余的系统空闲间隔的时间用于进行业务数据传输,所述系统空闲间隔为存在于用户终端中的一预设周期中的预设时间间隔;并且,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是由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业务类型、信道配置、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上下行的数据率、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预设的测量时间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而得到的;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在所述起始时隙以及所述结束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对异系统进行测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还包括所述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所述预设的测量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在所述起始时隙以及所述结束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对异系统进行测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中的所述起始时隙以及所述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在所述起始时隙上以及所述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内将所述用户终端所占用的频点由第一频点转换到第二频点;
在将所述用户终端所占用的频点转换到所述第二频点后,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中的所述预设的测量时间对所述异系统进行测量;
所述用户终端在完成对所述异系统进行测量后,根据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中的所述结束时隙以及所述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在所述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内以及所述结束时隙上将所述用户终端所占用的频点由所述第二频点转换到所述第一频点,完成所述异系统的测量。
8.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业务类型、信道配置、上下行的时隙配比、上下行的数据率、预设的频点转换时间以及预设的测量时间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包括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起始时隙以及结束时隙,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小于系统空闲间隔的时间长度,且剩余的系统空闲间隔的时间用于进行业务数据传输,所述系统空闲间隔为存在于用户终端中的一预设周期中的预设时间间隔;以及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网络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在所述起始时隙以及所述结束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对异系统进行测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网络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根据业务配置对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进行时隙配置,以得到所述用于测量的空闲间隔的配置参数。
CN201310030279.3A 2012-07-27 2013-01-25 一种异系统的测量方法及其无线网络控制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792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0279.3A CN103079226B (zh) 2012-07-27 2013-01-25 一种异系统的测量方法及其无线网络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3701438 2012-07-27
CN201220370143 2012-07-27
CN201220370143.8 2012-07-27
CN201310030279.3A CN103079226B (zh) 2012-07-27 2013-01-25 一种异系统的测量方法及其无线网络控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9226A CN103079226A (zh) 2013-05-01
CN103079226B true CN103079226B (zh) 2016-08-10

Family

ID=48155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3027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79226B (zh) 2012-07-27 2013-01-25 一种异系统的测量方法及其无线网络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792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3719B (zh) * 2014-12-09 2019-01-18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频异系统间配置测量的方法
CN110351738B (zh) * 2018-04-03 2021-11-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5221A (zh) * 2007-08-10 2009-02-1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知收发空闲间隔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1374313A (zh) * 2007-08-22 2009-02-25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系统测量方法
CN102104884A (zh) * 2009-12-22 2011-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nc配置空闲间隔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5221A (zh) * 2007-08-10 2009-02-1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知收发空闲间隔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1374313A (zh) * 2007-08-22 2009-02-25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系统测量方法
CN102104884A (zh) * 2009-12-22 2011-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nc配置空闲间隔的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9226A (zh) 201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0072B (zh) 提高覆盖能力的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281099B (zh) Tdd无线帧中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197655B (zh) 时分双工结合频分双工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EP3536040B1 (en) System information for narrowband
CN100551150C (zh) 操作通信环境的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02014442A (zh) 发送上行资源调度请求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4429116A (zh) 无线资源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03249153A (zh) 一种tdd系统动态帧结构分配方法、系统及演进基站
CN104144484B (zh) 支持多连接的移动通信上行系统中构建数据单元的方法
CN101242668A (zh) 一种指示上行资源指示信令所对应的上行子帧的方法
CN104869649A (zh) 一种lte系统中多点协作传输多小区测量导频配置方法
CN103716143A (zh) 一种时分双工动态帧结构配置方法、确定方法和相应装置
CN104780559A (zh) 一种快速收发下行数据和上行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3458512A (zh) 小区上下行时隙配比配置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及系统
KR20170043574A (ko) 기기 간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067649A (zh) 为多个小区簇之间的缓冲区配置时隙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49126A (zh) 一种连接模式下异频/异系统测量时段控制方法
CN101527963A (zh) 一种实现小区间干扰控制的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3079226B (zh) 一种异系统的测量方法及其无线网络控制器
CN101772165B (zh) 双模基站的时隙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1277529A (zh) 一种指示上行资源指示信令所对应的上行子帧的方法
CN102457972B (zh) 一种不同时隙配比的同频组网方法及装置
CN103281792B (zh) 一种协作波束赋形方法及装置
CN105101418B (zh) 一种确定参考子帧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3916957A (zh) 一种上下行时隙方向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