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78547A - 一种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78547A
CN103078547A CN2012105811028A CN201210581102A CN103078547A CN 103078547 A CN103078547 A CN 103078547A CN 2012105811028 A CN2012105811028 A CN 2012105811028A CN 201210581102 A CN201210581102 A CN 201210581102A CN 103078547 A CN103078547 A CN 103078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ransistor
coupled
input port
voltage
end mou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811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正友
刘海生
刘雷
曲志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hengj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Shengj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Shengj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Shengj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8110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785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78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85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解决了现有电能转换系统成本高、电能转换效率低的问题。一种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接收工频交流电压;输出端口,提供输出电压;中间节点;第一功率晶体管,耦接在第一输入端口和中间节点之间;第二功率晶体管,耦接在第一输入端口和参考地之间;第三功率晶体管,耦接在第二输入端口和中间节点之间;第四功率晶体管,耦接在第二输入端口和参考地之间;电感器,耦接在中间节点和输出端口之间;输出电容器和负载,并联耦接在输出端口和参考地之间;其中第二和第四功率晶体管运行于较低的开关频率;第一和第三功率晶体管运行于较高的开关频率。本发明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
背景技术
如今,许多电子设备均需要直流电压供电。因此,从电网连接过来的电能经常需要经过多重转换。图1示出典型的电能转换系统10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电能转换系统10包括:第一输入端口11、第二输入端口12,所述第一输入端口11和第二输入端口12接收工频交流电压Vac;整流桥13,耦接至第一输入端口11和第二输入端口12,接收工频交流电压Vac,产生整流电压VDC,所述整流桥13包括四个桥式耦接的整流二极管;DC-DC转换器14,耦接至整流桥13接收整流电压VDC,产生所需的输出电压Vo。
从图1可见,现有电能转换系统需要至少两级电能转换,即整流桥13和DC-DC转换器14,才能将工频交流电压转换为所需的输出电压。多级转换增加了电路成本,并降低了电能转换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解决了现有电能转换系统成本高、电能转换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所述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接收工频交流电压;输出端口,提供输出电压;中间节点;第一功率晶体管,耦接在第一输入端口和中间节点之间;第二功率晶体管,耦接在第一输入端口和参考地之间;第三功率晶体管,耦接在第二输入端口和中间节点之间;第四功率晶体管,耦接在第二输入端口和参考地之间;电感器,耦接在中间节点和输出端口之间;输出电容器,耦接在输出端口和参考地之间;负载,耦接在输出端口和参考地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功率晶体管和第四功率晶体管运行于较低的开关频率;所述第一功率晶体管和第三功率晶体管运行于较高的开关频率。
可选地,所述第二功率晶体管和第四功率晶体管的开关频率等于所述工频交流电压的频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至第四功率晶体管包括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
可选地,当第一输入端口的电压大于第二输入端口的电压时,所述第二功率晶体管被控制保持断开状态,所述第四功率晶体管被控制保持导通状态,所述第一功率晶体管和所述第三功率晶体管被控制运行于轮流导通状态;当第一输入端口的电压小于第二输入端口的电压时,所述第二功率晶体管被控制保持导通状态,所述第四功率晶体管被控制保持断开状态,所述第一功率晶体管和所述第三功率晶体管被控制运行于轮流导通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电能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电能转换系统10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100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100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100包括:第一输入端口101、第二输入端口102,所述第一输入端口101和第二输入端口102接收工频交流电压Vac;输出端口110,提供输出电压Vo;中间节点111;第一功率晶体管103,耦接在第一输入端口101和中间节点111之间;第二功率晶体管104,耦接在第一输入端口101和参考地之间;第三功率晶体管105,耦接在第二输入端口102和中间节点111之间;第四功率晶体管106,耦接在第二输入端口102和参考地之间;电感器109,耦接在中间节点111和输出端口110之间;输出电容器107,耦接在输出端口110和参考地之间;负载108,耦接在输出端口110和参考地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功率晶体管104和第四功率晶体管106运行于较低的开关频率;所述第一功率晶体管103和第三功率晶体管105运行于较高的开关频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至第四功率晶体管包括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优选地,所述第二功率晶体管104和第四功率晶体管106的开关频率等于所述工频交流电压Vac的频率。
优选地,当第一输入端口101的电压大于第二输入端口102的电压(即第一输入端口101为正电压、第二输入端口102为负电压)时,所述第二功率晶体管104被控制保持断开状态,所述第四功率晶体管106被控制保持导通状态,所述第一功率晶体管103和所述第三功率晶体管105被控制运行于轮流导通状态;当第一输入端口101的电压小于第二输入端口102的电压(即第一输入端口101为负电压、第二输入端口102为正电压)时,所述第二功率晶体管104被控制保持导通状态,所述第四功率晶体管106被控制保持断开状态,所述第一功率晶体管103和所述第三功率晶体管105被控制运行于轮流导通状态。
具体来说,当所述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100运行时,若第一输入端口101的电压大于第二输入端口102的电压(即第一输入端口101为正电压、第二输入端口102为负电压)时,所述第二功率晶体管104被控制保持断开状态、第四功率晶体管106被控制保持导通状态。则当第一功率晶体管103被导通、第三功率晶体管105被断开时,第一输入端口101、第一功率晶体管103、电感器109、输出电容器107、负载108、第四功率晶体管106以及第二输入端口102形成电流回路,此时流经电感器109的电流开始增大,工频交流电压Vac提供能量给负载108;当第一功率晶体管103被断开、第三功率晶体管105被导通时,电感器109、输出电容器107、负载108、第四功率晶体管106以及第三功率晶体管105形成电流回路,此时流经电感器109的电流开始减小,电感器109提供能量给负载108。若第一输入端口101的电压小于第二输入端口102的电压(即第一输入端口101为负电压、第二输入端口102为正电压)时,所述第二功率晶体管104被控制保持导通状态,所述第四功率晶体管106被控制保持断开状态。则当第一功率晶体管103被断开、第三功率晶体管105被导通时,第二输入端口102、第三功率晶体管105、电感器109、输出电容器107、负载108、第二功率晶体管104以及第一输入端口101形成电流回路,此时流经电感器109的电流开始增大,工频交流电压Vac提供能量给负载108;当第一功率晶体管103被导通、第三功率晶体管105被断开时,电感器109、输出电容器107、负载108、第二功率晶体管104以及第一功率晶体管103形成电流回路,此时流经电感器109的电流开始减小,电感器109提供能量给负载108。
因此,通过如上方式控制第一至第四功率晶体管,工频交流电压Vac一方面得到整流、另一方面将工频交流电压Vac转化为所需的输出电压Vo用以供应负载。
本发明的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100只需一级转换即实现了电能转换,因此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电能转换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所述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接收工频交流电压;
输出端口,提供输出电压;
中间节点;
第一功率晶体管,耦接在第一输入端口和中间节点之间;
第二功率晶体管,耦接在第一输入端口和参考地之间;
第三功率晶体管,耦接在第二输入端口和中间节点之间;
第四功率晶体管,耦接在第二输入端口和参考地之间;
电感器,耦接在中间节点和输出端口之间;
输出电容器,耦接在输出端口和参考地之间;
负载,耦接在输出端口和参考地之间;其中
所述第二功率晶体管和第四功率晶体管运行于较低的开关频率;所述第一功率晶体管和第三功率晶体管运行于较高的开关频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率晶体管和第四功率晶体管的开关频率等于所述工频交流电压的频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四功率晶体管包括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当第一输入端口的电压大于第二输入端口的电压时,所述第二功率晶体管被控制保持断开状态,所述第四功率晶体管被控制保持导通状态,所述第一功率晶体管和所述第三功率晶体管被控制运行于轮流导通状态;
当第一输入端口的电压小于第二输入端口的电压时,所述第二功率晶体管被控制保持导通状态,所述第四功率晶体管被控制保持断开状态,所述第一功率晶体管和所述第三功率晶体管被控制运行于轮流导通状态。
CN2012105811028A 2012-12-27 2012-12-27 一种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 Pending CN1030785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11028A CN103078547A (zh) 2012-12-27 2012-12-27 一种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11028A CN103078547A (zh) 2012-12-27 2012-12-27 一种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8547A true CN103078547A (zh) 2013-05-01

Family

ID=48154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811028A Pending CN103078547A (zh) 2012-12-27 2012-12-27 一种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78547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7544A (zh) * 2007-12-21 2008-06-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输入宽范围连续可调的无桥Buck-Boost PFC变换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7544A (zh) * 2007-12-21 2008-06-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输入宽范围连续可调的无桥Buck-Boost PFC变换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67415B2 (en) High efficiency and fast response AC-DC voltage converters
TWI386789B (zh) Three port type AC and DC power supply
EP2063519B1 (en) Dc/dc power converter
US20120120697A1 (en) Three-phase isolated rectifer with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N105141134A (zh) 一种开关电源和控制该开关电源的方法
US5894214A (en) Dual-output boost converter having enhanced input operating range
JP2015035851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9071161B2 (en) Single stage PFC power supply
US9130472B2 (en) High efficient single switch single stag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ower supply
CN103683919A (zh) 高功率因数低谐波失真恒流电路及装置
CN103647448B (zh) 集成降压-反激式高功率因数恒流电路及装置
CN103269164A (zh) 原边恒流控制的准单级高功率因数电路及装置
CN101834527B (zh) 双级交换式电源转换电路
CN103973138A (zh) 动态变频电源转换系统
CN203617902U (zh) 集成降压-反激式高功率因数恒流电路及装置
US6999325B2 (en) Current/voltage converter arrangement
CN102005915B (zh) 一种boost与buck集成的无桥单级pfc电路
KR20190115364A (ko) 단상 및 3상 겸용 충전기
CN105307305B (zh) 一种led电源控制装置及电视机
TWI530074B (zh) 具功因修正之轉換器電路
US9425696B2 (en) Rectifying circuit and method for an unbalanced two phase DC grid
CN105471291B (zh) 一种反激式ac-dc电压转换电路及反激式电压转换器
CN103051242A (zh) 一种双向整流升压电路
CN203590035U (zh) 高功率因数低谐波失真恒流电路及装置
CN103078547A (zh) 一种双向整流降压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