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9724B - 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探测基准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探测基准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9724B
CN103069724B CN201180037863.0A CN201180037863A CN103069724B CN 103069724 B CN103069724 B CN 103069724B CN 201180037863 A CN201180037863 A CN 201180037863A CN 103069724 B CN103069724 B CN 1030697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antenna port
transmissioncomb
reference signal
detection re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78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9724A (zh
Inventor
卢珉锡
高贤秀
郑载薰
李文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069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9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9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9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with predefined switching scheme
    • H04B7/0606Random or pseudo-random switching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在MIMO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从用户设备发送探测基准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探测基准信号设置信息,该探测基准信号设置信息包括初始循环移位值和初始transmissionComb参数值;基于该初始循环移位值来设置与各个天线端口相对应的循环移位值之间的间隔以达到最大间隔;如果初始循环移位值是之前设定的值并且天线端口的数量是4个,则将与天线端口中的特定天线端口相对应的transmissionComb参数值设置为与初始transmissionComb参数值不同的值;以及使用设置的循环移位值和transmissionComb参数值,通过各个天线端口向基站发送探测基准信号。

Description

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探测基准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从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探测基准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将简要说明可应用本发明可应用的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第三代伙伴计划长期演进(在下文称为LTE)通信系统。
图1是例示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演进通用移动通信系统(E-UMTS)的网络结构的图。E-UMTS系统是现有的UMTS系统的演进版本,并且其基本标准化在第三代伙伴计划下正在进行中。E-UMTS还可以被称为长期演进(LTE)系统。对于UMTS和E-UMTS的技术规范,请参考“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TechnicalSpecificationGroupRadioAccessNetwork”的Release7和Release8。
参照图1,E-UMTS包括用户设备(UE)120、基站(eNodeB和eNB)110a和110b以及位于网络(E-UTRAN)的末端并连接到外部网络的接入网关(AG)。基站可以同时发送用于广播服务、多播服务和/或单播服务的多个数据流。
对于一个基站而言,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小区。一个小区被设定为1.25、2.5、5、10和20MHz的带宽中的一个,以向多个用户设备提供下行或上行传输服务。不同的小区可以被设置成提供不同的带宽。另外,一个基站控制多个用户设备的数据发送和接收。基站向对应的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DL)调度信息以指示数据将要被发送到的时域和频域以及与编码、数据大小、混合自动重传和请求(HARQ)有关的信息。另外,基站向对应的用户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UL)调度信息以指示对应的用户设备可以使用的时域和频域以及与编码、数据大小、HARQ有关的信息。可在基站之间使用用于发送用户业务流或者控制业务流的接口。核心网络(CN)可以包括用于UE的登记的AG和网络节点等。AG基于跟踪区域(TA)而管理UE的移动性,其中一个TA包括多个小区。
尽管基于WCDMA而开发的无线通信技术已演进成LTE,用户和提供商的请求和期待继续增加。另外,由于一直在开发其它无线接入技术,要求无线通信技术的新的演进以便在将来具有竞争力。在这方面,需要用户设备的下降的每比特费用、增加的可用服务、自适应频带的使用、简单的结构、开放型接口、适当的功耗等。
最近,在3GPP中,正在进行LTE的后续技术的标准化计划。在本说明书中,该技术将被称为“LTE高级”或“LTE-A”。LTE系统与LTE-A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LTE-A系统通过使用MIMO天线方案支持上行传输。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MIMO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探测基准信号的方法和装置,其大体上避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或缺陷引起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附加优点、目的和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描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变得明显,或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来了解。通过书面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按照本发明的目的,作为具体和广义的描述,一种在MIMO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从用户设备发送探测基准信号的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探测基准信号设置信息,所述探测基准信号设置信息包括初始循环移位值和初始transmissionComb参数值基于所述初始循环移位值来设置与各个天线端口相对应的循环移位值之间的间隔以达到最大间隔;如果所述初始循环移位值是之前设定的值并且天线端口的数量是4个,则将与所述天线端口中的一个特定端口的transmissionComb参数值设置为与所述初始transmissionComb参数值不同的值;以及利用设定的循环移位值和transmissionComb参数值,通过各个天线端口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探测基准信号。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MIMO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的用户设备包括:接收模块,其从基站接收探测基准信号设置信息,所述探测基准信号设置信息包括初始循环移位值和初始transmissionComb参数值处理器,其基于所述初始循环移位值来设置与各个天线端口相对应的循环移位值之间的间隔以达到最大间隔,并且如果所述初始循环移位值是之前设定的值并且天线端口的数量是4个,则将与所述天线端口中的一个特定端口相对应的transmissionComb参数值设置为与所述初始transmissionComb参数值不同的值;以及发送模块,其使用设定的循环移位值和transmissionComb参数值,通过各个天线端口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探测基准信号。在此情况下,所述初始transmissionComb参数值是0或1,并且与所述transmissionComb参数值不同的所述值被限定为
优选地,所述初始循环移位值是0到7之间的随机整数。
更优选地,所述之前设定的循环移位值是4到7之间的随机整数,并且所述特定天线端口具有1或3的索引
分配给所述天线端口索引的transmissionComb参数值根据以下算式确定: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可有效地向基站发送探测基准信号。
应理解,本发明实现的优点不限于上述优点并且对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此处未提到的其它优点从以下描述中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在本申请中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结合到本申请中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附图中:
图1是例示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示例的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E-UMTS)的网络结构的图;
图2是例示基于3GPP无线电接入网络标准的用户设备与E-UTRAN之间的无线电接口协议的控制面和用户面的结构的图;
图3是例示3GPP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和用于使用物理信道发送信号的一般方法的图;
图4是示出在LTE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在LTE系统中使用的上行子帧的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在LTE系统中使用的上行子帧的另一结构的图;
图7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MIMO天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以及
图8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收发机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通过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结构、操作和其它方面,在附图中例示了其示例。之后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应用于3GPP系统的示例。
在下文中,将把包括单个频率块的系统频带的系统称为遗留系统或窄带系统。相反,将把包括多个频率块的系统频带并使用至少一个或更多个频率块作为遗留系统的系统块的系统称为演进系统或宽带系统。用作遗留系统块的频率块与遗留系统的系统块具有相同的大小。另一方面,对其它频率块的大小没有限制。然而,为了简化系统,可以基于遗留系统的系统块的大小来确定其它频率块的大小。例如,3GPPLTE系统和3GPPLTE-A系统从遗留系统演进。
基于上述定义,本文中将把3GPPLTE系统称为LTE系统或遗留系统。另外,将把支持LTE系统的用户设备称为LTE用户设备或遗留用户设备。将把3GPPLTE-A系统称为LTE-A系统或演进系统。另外,将把支持LTE-A系统的用户设备称为LTE-A用户设备或演进用户设备。
为了方便,尽管将基于LTE系统和LTE-A系统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LTE系统和LTE-A系统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应用于与上述定义相对应的全部通信系统。另外,尽管本文中将基于FDD模式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FDD模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容易地应用于H-FDD模式或TDD模式。
图2是例示基于3GPP无线电接入网络标准的用户设备与E-UTRAN之间的无线电接口协议的控制面和用户面的结构的图。控制面是指发送控制消息的通路,其中在用户设备和网络中使用控制消息来管理呼叫。用户面是指发送在应用层中生成的数据(例如,语音数据或因特网分组(packet)数据)的通路。
作为第一层的物理层使用物理信道向上层提供信息传递服务。物理层经由传输信道连接到位于物理层之上的媒体访问控制层。数据经由传输信道在媒体访问控制层和物理层之间传递。数据经由物理信道在发送侧的一个物理层与接收侧的另一物理层之间传递。物理信道使用时间和频率作为无线电资源。具体地,在下行链路中根据正交频分多址(OFDMA)方案来调制物理信道,在上行链路中根据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方案来调制物理信道。
第二层的媒体访问控制层经由逻辑信道向MAC层之上的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提供服务。第二层的RLC层支持可靠的数据传递。RLC层可以被实现为MAC层内的功能块。为了在具有窄带宽的无线电接口内有效地发送诸如IPv4或IPv6这样的IP分组,第二层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进行报头压缩来减小不必要的控制信息的大小。
仅仅在控制面中定义了位于第三层的最下部的无线电资源控制(在下文中称为“RRC”)层。RRC层与无线电承载的配置、重配置和释放相关联以负责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的控制。在此情况下,无线电承载是指第二层为用户设备与网络之间的数据传递提供的服务。为此,用户设备的RRC层与网络彼此交换RRC消息。如果用户设备的RRC层是与网络的RRC层连接的RRC,则用户设备处于RRC连接模式。如果不是,则用户设备处于RRC空闲模式。位于RRC层之上的非接入层(NAS)执行诸如会话管理和移动性管理这样的功能。
组成基站(eNB)的一个小区建立在1.25、2.5、5、10、15和20MHz带宽中的一个,并且向多个用户设备提供下行传输服务或上行传输服务。可以建立不同的小区来提供不同的带宽。
提供了承载系统信息的广播信道(BCH)、承载寻呼消息的寻呼信道和承载用户业务或控制消息的下行共享信道(SCH)作为承载从网络到用户设备的数据的下行传输信道。可以经由下行SCH或附加的下行多播信道(MCH)来发送下行多播或广播服务的业务或控制消息。另外,提供了承载初始控制消息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和承载用户业务或控制消息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作为承载从用户设备到网络的数据的上行传输信道。提供了广播控制信道(BCCH)、寻呼控制信道(PCCH)、公共控制信道(CCCH)、多播控制信道(MCCH)和多播业务信道(MTCH)作为位于传输信道之上并与传输信道映射的逻辑信道。
图3是例示3GPP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和利用物理信道发送信号的一般方法的图。
当用户设备刚刚进入小区或者启动时,用户设备进行初始小区搜索,诸如与基站同步(S301)。为此,用户设备通过从基站接收主同步信道(P-SCH)和次同步信道(S-SCH)来与基站同步,并且获取小区ID的信息等。之后,用户设备可通过从基站接收物理广播信道来获取小区内的广播信息。另外,用户设备可通过在初始小区搜索步骤中接收下行基准信号(DL-RS)来识别下行信道的状态。
完成了初始小区搜索的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根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和PDCCH中承载的信息来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来获取更详细的系统信息(S302)。
另外,如果用户设备初始地接入基站,或者如果不存在用于信号传输的无线电资源,则用户设备进行针对基站的随机接入过程(RACH)(S303到S306)。为此,用户设备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特定序列的前导码(S303和S305),并且通过PDCCH和与PDCCH相对应的PDSCH接收对前导码的响应消息(S304和S306)。在基于竞争的RACH的情况下,可附加地执行竞争解决过程。
进行了上述步骤的用户设备接收PDCCH/PDSCH(S307),并且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S308)作为发送上行/下行信号的一般过程。通过上行链路从用户设备发送到基站或者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包括下行/上行ACK/NACK信号、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索引(PMI)和秩指示符(RI)。在3GPPLTE系统的情况下,用户设备通过PUSCH和/或PUCCH发送诸如CQI/PMI/RI的上述控制信息。
图4是示出在LTE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4,无线帧具有10ms(327200·Ts)的长度并且包括10个大小相等的子帧。每个子帧具有1ms的长度并且包括两个时隙。每个时隙具有0.5ms(15360·Ts)的长度。在此情况下,Ts表示采样时间,并且被表示为Ts=1/(15kHz×2048)=3.2552×10-8(约33ns)。时隙在时域中包括多个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并且在频域中包括多个资源块(RB)。在LTE系统中,一个资源块包括十二(12)个子载波×七(或六)个OFDM符号。可以以一个或更多个子帧为单位来确定作为数据的传输单位时间的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述无线帧的结构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对无线帧中包括的子帧的数量或子帧中包括的时隙的数量或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的数量做出多种变型。
图6是示出在LTE系统中使用的上行子帧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6,具有作为LTE上行传输的基本单位的1ms的长度的子帧600包括两个0.5ms的时隙601。在正常循环前缀(CP)长度的情况下,各个时隙包括七个符号602,各个符号对应于各个SC-FDMA符号。资源块603是资源分配单位,其在频域中对应于十二(12)个子载波,并且在时域中对应于一个时隙。LTE上行子帧的结构被划分为数据区604和控制区605。在此情况下,数据区是指用于发送到各个用户设备的诸如语音和分组的数据的一系列通信资源,并且与子帧内的除了控制区之外的其它资源相对应。控制区是指用于发送来自各个用户设备的下行信道质量报告、下行信号的ACK/NACK和上行调度请求的一系列通信资源。
如图6所示,一个子帧内可以用于发送探测基准信号的间隔606是位于一个子帧的时间轴上的最后位置的SC-FDMA符号存在的持续时间,并且该探测基准信号通过频率轴上的数据传输频带发送。可以根据频率位置来识别被发送到同一子帧的最后SC-FDMA的多个用户设备的探测基准信号。
探测基准信号包括恒定振幅零自相关(CAZAC)序列。从多个用户设备发送的探测基准信号是CAZAC序列其具有基于以下算式1的不同的循环移位值α。
[算式1]
α = 2 π n SRS cs 8
在算式1中,是由上层针对各个用户设备设置的值,并且具有0到7之间的整数值。因此,根据循环移位值可以具有八个值。
通过从一个CAZAC序列循环移位而产生的CAZAC序列的特征在于与具有不同循环移位值的序列具有零相关值。通过使用上述特性,根据CAZAC序列循环移位值,可以识别相同频域的探测基准信号。根据基站设置的参数,在频率上分配各个用户设备的探测基准信号。用户设备进行探测基准信号的频率跳转以向全部上行数据传输带宽发送探测基准信号。
在下文中,将描述用于映射用于在LTE系统中发送探测基准信号的物理资源的详细方法。
在探测基准信号序列rSRS(n)被乘以振幅缩放参数βSRS以满足用户设备的传输功率PSRS之后,通过以下算式2,探测基准信号序列rSRS(n)被从rSRS(0)映射到具有索引(k,1)的资源要素(RE)。
[算式2]
在算式2中,k0表示探测基准信号的频域起点,并且通过以下算式3定义。
[算式3]
k 0 = k 0 ′ + Σ b = 0 B SRS 2 M sc , b RS n b
在算式3中,nb表示频率位置索引。另外,通过以下算式4定义用于一般上行子帧的k′0,通过以下算式5定义用于上行导频时隙(UpPTS)的k′0
[算式4]
[算式5]
在算式4和算式5中,kTC是通过上层以信号方式发送到用户设备的transmissionComb参数,并且具有0或1的值。另外,在前半帧的上行导频时隙处,nhf是0,在后半帧的上行导频时隙处,nhf是是0。是探测基准信号序列的长度,即,带宽,以按照以下算式6表示来定义的子载波为单位表示。
[算式6]
M sc , b RS = m SRS , b N sc RB / 2
在算式6中,mSRS,b是如以下的表1到表4例示的根据上行带宽从基站用信号方式发送的值。
为了获取mSRS,b,要求具有0到7之间的整数值的小区专有参数CSRS和具有0和3之间的整数值的用户设备专有参数BSRS。这些值CSRS和BSRS由上层给出。
[表1]
bhop=0,1,2,3,并且
[表2]
bhop=0,1,2,3,并且
[表3]
bhop=0,1,2,3,并且
[表4]
bhop=0,1,2,3,并且
如上所述,用户设备可进行探测基准信号的频率跳转以向全部上行数据发送带宽传输探测基准信号。频率跳转按照由上层给出的具有值0到3的参数bhop设置。
如果探测基准信号的频率跳转没有激活,即,在bhop≥BSRS的情况下,频率位置索引nb具有如以下算式表示的恒定值。在算式7中,nRRC是由上层给出的参数。
[算式7]
另外,如果探测基准信号的频率跳转被激活,即,在bhop<BSRS的情况下,频率位置索引nb由以下算式8和算式9定义。
[算式8]
[算式9]
在算式9中,nSRS是计算探测基准信号的传输次数的参数并且由以下算式10定义。
[算式10]
在算式10中,TSRS是探测基准信号的周期,并且Toffset表示探测基准信号的子帧偏移量。另外,ns表示时隙号(timeslotnumber),nf表示帧号(framenumber)。
用于设置用户设备专有探测基准信号的周期TSRS和子帧偏移量Toffset的用户设备专有探测基准信号设置索引ISRS根据FDD和TDD在以下表5和表6中例示。具体地,表5例示在FDD的情况下的用户设备专有探测基准信号设置索引,并且表6例示在TDD的情况下的用户设备专有探测基准信号设置索引。
[表5]
[表6]
在下文中,将描述MIMO系统。多输入多输出(MIMO)是指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的方案。通过MIMO方案,能够提高数据传输和接收效率。即,通过使用多个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射机或接收机可以增强容量并提高吞吐量。在下文中,MIMO可以是指“MIMO天线”。
MIMO天线不依赖信号天线路径来接收整个消息。相反,在MIMO天线技术中,从多个天线接收到的数据片段被合并为完整的数据。如果使用MIMO天线技术,则可以在特定大小的小区区域中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或者可利用特定数据传输速率来增强系统覆盖。另外,MIMO天线技术可广泛用于针对移动通信的用户设备和中继站。根据MIMO天线技术,能够克服根据使用单个天线的现有技术的移动通信中的传输速率的限制。
图7例示了本发明中描述的MIMO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参照图7,在发射机设置了NT个发射天线,在接收机设置了NR个接收天线。如果在发射机和接收机处均使用多个天线,则理论信道传输容量比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中的任意一方处使用多个天线的情况增加得更大。信道传输容量的增加与天线的数量成正比。因此,提高了传输速率,并且还提高了频率效率。假定使用单个天线时的最大传输速率是Ro,则与使用多个天线的情况相对应的传输速率在理论上可以如以下算式11表示的那样增加与将最大传输速率Ro乘以速率增加Ri而获而得的值那样大。在此情况下,Ri对应于NT和NR中的较小的值。
[算式11]
Ri=min(NT,NR)
例如,在使用四个发射天线和四个接收天线的MIMO通信系统中,可以获得比单个天线系统大四倍的传输速率。当在90年代中期证实了MIMO系统的这种理论容量增加之后,积极研究了各种技术来充分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某些技术已经反映在各种无线通信的标准中,诸如第三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无线LAN。
在回顾涉及MIMO系统的研究的最近趋势时,发现多个方面正在进行积极研究,诸如涉及多种信道环境和多个接入环境下的MIMO通信容量计算的信息理论方面的研究、MIMO系统的无线电信道测量和建模的研究以及用于改善传输可靠性和传输速率的时间空间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
为了更详细地描述MIMO系统中的通信方法,通信方法的数学建模可以表示如下。如图7所例示,假设存在NT个发射天线和NR个接收天线。首先,将描述发射信号。如果存在NT个发射天线,则由于最大传输信息的数量是NT,可以由以下算式12所示的向量表示传输信息。
[算式12]
另外,不同类型的传输功率可以应用于传输信息S1,S2,…,中的每一个。假定各传输功率是P1,P2,…,传输功率被控制的传输信息可以由以下的算式13所示的向量表示:
[算式13]
s ^ = [ s ^ 1 , s ^ 2 , . . . , s ^ N T ] T = [ P 1 s 1 , P 2 s 2 , . . . , P N T s N T ] T
另外,通过使用对角矩阵P,可以由以下算式14表示。
[算式14]
另外,加权矩阵W应用于传输功率受到控制的信息向量以获得NT个发送信号x1,x2,…,在此情况下,加权矩阵用于根据传输信道状态而向每一个天线分配发送信息。这种发送信号x1,x2,…,可以使用向量X按照以下算式15表示。在此情况下,Wij是指第i个发射天线与第j个信息之间的加权值。W可以称为加权矩阵或预编码矩阵。
[算式15]
通常,信道矩阵中的秩物理上可以是指能够发射来自给定信道的不同种类的信息的行或列的最大数量。因此,由于信道矩阵的秩由独立的行或列的最小数量限定,所以它不大于行或列的数量。例如,信道矩阵的H的秩H由以下算式16限制。
[算式16]
rank(H)≤min(NT,NR)
另外,将把使用MIMO技术发送的不同种类的信息定义为“传输流”或更简单地称为“流”。该流可以被称为“层”。在此情况下,传输流的数量不能够大于信道的秩,该秩对应于能够发射不同种类信息的最大数量。因此,可以由以下算式17表示信道矩阵H。
[算式17]
流的数量≤rank(H)≤min(NT,NR)
在此情况下,“流的数量”代表流的数量。另外,应理解的是,可通过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发射一个流。
可以存在用于使一个或更多个流与多个天线相关的多种方法。下面可以根据IMO技术的类型来描述这些方法。如果一个流通过多个天线发射,则可以认为是空间分集方案。如果多个流通过多个天线发射,则可以认为是空间复用方案。当然,可以存在空间分集方案和空间复用方案的混合方案。
由于当前的LTE系统不支持上行MIMO传输,所以问题在于没有利用多个天线来发射探测基准信号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提出用于基于通过上层用信号发送的(在此情况下,具有0到7之间的整数值)来分配在各个天线中使用的探测基准信号的transmissionComb参数kTC和循环移位值α的方法。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第一实施方式提出将各个天线中使用的探测基准信号设定为具有最大间隔的循环移位值。更具体地,根据发射天线的总数,可以基于以下算式18来设置各个发射天线的循环移位值。
[算式18]
在算式18中,k表示发射天线索引,表示分配给具有索引k的发射天线的循环移位值,并且CStotal表示循环移位值的最大数量。具体地,发射天线索引是大于0的整数,优选地是大于1的整数。另外,从探测基准信号分配的循环移位值是0到7之间的整数。由于总共获得了八个循环移位值,CStotal具有值8。
表7和表8中分别例示了当发射天线的数量是2和4时根据算式18分配给各个发射天线的循环移位值的示例。
[表7]
[表8]
接着,本发明提出基于从上层用信号发送的的一个值和kTC的一个值来设置分配给各个天线的transmissionComb参数和循环移位值。另外,考虑到延迟扩展的增大可以导致发送到不同天线的探测基准信号之间的正交性被破坏,本发明提出在将探测基准信号发送到四个发射天线的情况下向用于发射探测基准信号的各个天线分配不同的transmisisonComb参数或相同的transmisisonComb参数kTC。换句话说,基于通过上层用信号发送的初始循环移位值(在此情况下,具有0到7之间的整数值),向特定值应用在各个天线之间具有不同的循环移位值的码分复用方案,藉此向各个天线分配相同的transmissionComb参数kTC。为了防止由于发送探测基准信号发送期间的延迟扩展导致各个天线之间的正交性被破坏,同时向另一个特定值应用码分复用方案和频分复用方案,其中码分复用方案向各个天线分配不同的transmissionComb参数以允许各个天线具有不同于其它天线的循环移位值,而频分复用方案基于不同的transmissionComb参数。在此情况下,针对将探测基准信号发送到四个天线的情况,应用向各个天线分配单独的transmissionComb参数。然而,针对将探测基准信号发送到两个天线的情况,由于正交性受到破坏的问题很少发生,因此不应用向各个天线分配单独的transmissionComb参数。
更具体地,从上层用信号发送的transmissionComb参数kTC被设为初始值,并且基于从上层用信号发送的该transmissionComb参数kTC,向各个天线分配相同的transmissionComb参数,或者向各个天线分配单独的transmissionComb参数。以下的表9至表12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循环移位值和transmissionComb参数,所述循环移位值和transmissionComb参数根据基于四个发射天线的上行传输中的的值而被分配给各个天线。在表9至表12中,kTC的初始值表示为A。优选地,初始值A具有1或0的值。
[表9]
[表10]
[表11]
[表12]
<第二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提出将具有最大距离的循环移位值分配给成对的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而与上行传输秩无关,并且将与被分配给天线端口0和天线端口1的循环移位值的中间值相对应的循环移位值被分配给成对的天线端口2和天线端口3。以下表13例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分配给各个天线端口的循环移位值的示例。
[表13]
另外,考虑到由于基于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出的循环移位值的延迟扩展的增大可破坏发送到不同天线的探测基准信号之间的正交性,因此以下的表14至表17例示的和kTC的一个值来设置分配给各个天线的循环移位值和transmissionComb参数。具体地,以下的表14至表17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循环移位值和transmissionComb参数,所述循环移位值和transmissionComb参数根据基于四个发射天线的上行传输中的的值而分配给各个天线。在表14至表17中,kTC的初始值表示为A。优选地,初始值A具有1或者0的值。
[表14]
[表15]
[表16]
[表17]
参照表9至表12和表14至表17,如果使用了相同的transmissionComb参数,则因为各个探测基准信号是根据循环移位值来识别的,所以注意到使用了码分复用方案。另外,如果使用不同的transmissionComb参数,则注意到同时使用码分复用方案和频分复用方案。
具体地,表12和表17可以由以下的算式19表示。
[算式19]
在算式19中,表示分配给天线的transmissionComb参数,并且是指现有地从上层以信号发送的transmissionComb参数kTC。具体地,从算式19应注意的是按照与表12和表17相同方式,如果的值是4到7,则transmissionComb参数而不是transmissionComb参数被分配给天线端口1和天线端口3。
根据本发明,可以执行用于支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MIMO天线方案的基准信号复用,并且可以获得更出色的信道估计吞吐量。
本发明可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多个天线周期性地发送探测基准信号的方法和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多个天线非周期性地发送探测基准信号的方法。另外,尽管本发明描述了和kTC的值是从上层分配的,但是本发明的原理可应用于通过PDCCH动态地改变和kTC的值的情况。另外,尽管本发明描述了针对探测基准信号从上层独立地分配的初始循环移位值,但是通过重新使用用于DCI格式0和DCI格式4中包括的DMRS的循环移位值来设置的方法也可应用于本发明。
图8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收发机的框图。该收发机可以是基站和用户设备的一部分。
参照图8,收发机800包括处理器810、存储器820、射频(RF)模块830、显示模块840和用户接口模块850。
收发机800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例示,并且它的一些模块可以被省略。另外,收发机800还可以包括必要的模块。另外,收发机800的一些模块可以被划分为分段的模块。处理器810被配置为执行根据参照附图例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操作。
更具体地,如果收发机800是基站的一部分,则处理器810可以生成控制信号并且将控制信号映射到在多个频率块内配置的控制信道。另外,如果收发机800是用户设备的一部分,则处理器810可以通过从多个频率块接收到的信号来识别分配的控制信道,并且可以从控制信道提取出控制信号。
之后,处理器810可基于控制信号来执行必要的操作。对于处理器810的详细操作,请参照图1至图7中例示的描述。
存储器820与处理器810相连并且存储有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代码和数据。RF模块830与处理器810相连并且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或者将无线电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为此,RF模块830执行模拟转换、放大、滤波和频率上行转换或它们的相反处理。显示模块840与处理器810相连并且显示各种信息。显示模块840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用户接口模块850与处理器810相连并且可以由诸如键区和触摸屏这样的已知用户接口的组合来构成。
通过根据预定的形式将本发明的构成要素和特征进行组合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各个构成要素或特征应当视为是可选的。可以执行各个构成要素或特征而无需与其它构成要素或特征进行组合。此外,可以将一些构成要素和/或特征彼此进行组合,以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改变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操作的次序。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一些构成要素或特征可以包括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或者由另一实施方式的相应构成要素或特征来代替。此外,明显的是,可以将引用特定权利要求的一些权利要求与引用除了该特定权利要求以外的其它权利要求的另一些权利要求进行组合,以构成实施方式或者在提交本申请之后通过修改的方式来增加新的权利要求。
基于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被描述为由基站执行的特定操作可以根据情况由基站的上层节点执行。换句话说,明显的是,用于与包括多个网络节点以及基站的网络中的用户设备通信而执行的各种操作可以由基站或不同于基站的网络节点执行。基站可以用诸如固定站、NodeB、eNodeB(eNB)和接入点这样的术语来代替。另外,用户设备可以用诸如移动台(MS)和移动用户台(MSS)来代替。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如果通过硬件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则可通过一个或更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固件或软件来实现,则可以通过执行上述功能或操作的类型的模块、过程或函数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将软件代码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然后可以由处理器驱动。存储单元位于处理器的内部或外部,以通过公知的各种方式来向处理器发送数据和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特征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其它特定方式来实现本发明。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在各个方面应被视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当由所附权利要求的合理解释来确定,并且落入本发明的等同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具体地,本发明可应用于用于在支持MIMO天线传输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从用户设备发送探测基准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laims (14)

1.一种在MIMO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在用户设备处发送探测基准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所述探测基准信号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初始循环移位值和初始transmissionComb值;
基于所述初始循环移位值,配置与多个天线端口相对应的循环移位值;
基于所述初始transmissionComb值,配置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相对应的transmissionComb值;以及
利用配置的循环移位值和transmissionComb值,通过所述多个天线端口中的每一个天线端口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探测基准信号,
其中,如果所述初始循环移位值是预定值并且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的数量是4个,则将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中的两个天线端口相对应的所述transmissionComb值配置为1减去所述初始transmissionComb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初始transmissionComb值是0或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初始循环移位值是0到7之间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值是4到7之间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两个天线端口的索引是1和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与其余的天线端口相对应的所述transmissionComb值被配置为所述初始transmissionComb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初始循环移位值不是所述预定值或者如果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的数量不是4个,则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中的每一个天线端口相对应的所述transmissionComb值被配置为所述初始transmissionComb值。
8.一种MIMO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的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从基站接收探测基准信号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初始循环移位值和初始transmissionComb值;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初始循环移位值配置与多个天线端口相对应的循环移位值,并且基于所述初始transmissionComb值配置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相对应的transmissionComb值;以及
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使用配置的循环移位值和transmissionComb值,通过所述多个天线端口中的每一个天线端口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探测基准信号,
其中,如果所述初始循环移位值是预定值并且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的数量是4个,则将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中的两个天线端口相对应的所述transmissionComb值配置为1减去所述初始transmissionComb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初始transmissionComb值是0或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初始循环移位值是0到7之间的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预定值是4到7之间的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两个天线端口的索引是1和3。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与其余的天线端口相对应的所述transmissionComb值被配置为所述初始transmissionComb值。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如果所述初始循环移位值不是所述预定值或者如果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的数量不是4个,则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中的每一个天线端口相对应的所述transmissionComb值被配置为所述初始transmissionComb值。
CN201180037863.0A 2011-01-19 2011-05-27 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探测基准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30697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34274P 2011-01-19 2011-01-19
US61/434,274 2011-01-19
US201161434802P 2011-01-20 2011-01-20
US61/434,802 2011-01-20
KR10-2011-0028851 2011-03-30
KR1020110028851A KR101356521B1 (ko) 2011-01-19 2011-03-30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참조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CT/KR2011/003911 WO2012099301A1 (en) 2011-01-19 2011-05-27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multiple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9724A CN103069724A (zh) 2013-04-24
CN103069724B true CN103069724B (zh) 2015-12-16

Family

ID=46715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7863.0A Active CN103069724B (zh) 2011-01-19 2011-05-27 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探测基准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8) US8428166B2 (zh)
EP (2) EP3349369A1 (zh)
JP (1) JP5739016B2 (zh)
KR (1) KR101356521B1 (zh)
CN (1) CN103069724B (zh)
AU (1) AU2011355861B2 (zh)
CA (1) CA2806662C (zh)
ES (1) ES2668097T3 (zh)
TW (1) TWI540853B (zh)
WO (1) WO20120993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4287B2 (ja) * 2009-02-27 2014-05-28 ノキア シーメンス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ユキチュア 循環シフトを使用する単一ユーザ多入力多出力通信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KR101356521B1 (ko) 2011-01-19 2014-0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참조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2882657B (zh) * 2011-07-15 2018-01-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秩自适应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5493582A (zh) * 2013-08-29 2016-04-13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支持高频带的无线接入系统中在每个步骤中检测上行链路同步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WO2015075707A1 (en) 2013-11-22 2015-05-28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Reference signal generation redundancy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das), and rel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KR102280021B1 (ko) * 2014-09-11 2021-07-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기법
CN107710802B (zh) * 2015-06-26 2022-02-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在控制节点和服务无线电节点中使用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8058555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b adaptation for interlaced fdm dmrs
WO2018066727A1 (ko) * 2016-10-06 2018-04-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srs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CN107154815B (zh) * 2017-04-05 2020-07-03 西安邮电大学 一种多用户系统混合预编码方法
CN109391304B (zh) * 2017-08-11 2020-11-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和存储介质
US10205248B1 (en) * 2017-08-23 2019-02-1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ntenna structure for concurrent channel communication
CN109474396B (zh) * 2017-09-07 2021-01-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BR112020009877A2 (pt) * 2017-11-16 2020-11-0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informações de controle,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informações de controle por um dispositivo terminal e dispositivo de rede
CN108260219B (zh) 2018-01-12 2021-1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的接收和发送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13012B (zh) * 2018-02-28 2021-11-23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24122B (zh) * 2018-03-29 2021-11-23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24762B (zh) * 2018-11-26 2021-06-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21020835A1 (ko) * 2019-07-26 2021-02-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참조 신호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5706629A (zh) * 2021-08-03 2023-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9926A (zh) * 2007-04-27 2010-03-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信道声探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48559B2 (en) 2001-10-17 2007-07-2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cattered pilot pattern an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for MIMO-OFDM systems
US20060095732A1 (en) * 2004-08-30 2006-05-04 Tran Thang M Processes, circuit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scoreboard and other processor improvements
US8085873B2 (en) * 2007-01-02 2011-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channel esti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8133449A1 (en) * 2007-04-27 2008-1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hannel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59871B2 (en) * 2007-07-18 2012-09-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ception devic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adaptive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method
WO2009016763A1 (ja) 2007-08-02 2009-02-05 Shimadzu Corporation Tftパネル基板検査装置
US8014265B2 (en) * 2007-08-15 2011-09-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igen-beamform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652980B2 (en) * 2007-11-02 2010-01-26 Nokia Corporatio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nchronization
KR101441500B1 (ko) * 2008-06-20 2014-1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및 사운딩 레퍼런스 신호 호핑을 사용하는상향링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사운딩 레퍼런스 신호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CN101610607B (zh) * 2008-06-20 2012-08-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发送、接收方法以及基站和移动终端
WO2010021391A1 (ja) * 2008-08-22 2010-02-25 日宝化学株式会社 イオン性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イオン伝導性材料
KR101306735B1 (ko) * 2008-10-15 2013-09-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개의 안테나를 이용한 사운딩 기준 신호 시퀀스 전송 방법
KR101639810B1 (ko) * 2009-01-13 2016-07-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참조신호의 전송방법
US8824584B2 (en) * 2009-02-24 2014-09-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KR20140023419A (ko) * 2009-03-17 2014-02-26 노키아 지멘스 네트웍스 오와이 물리 업링크 공유 채널(pusch) 상의 주기적 피드백 정보의 전송 구성
US20110194630A1 (en) * 2010-02-10 2011-08-11 Yang Hua-Lu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porting radio link failure
US20110249648A1 (en) * 2010-04-08 2011-10-13 Yu-Chih Jen Method of Handl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Enhancement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889926A (zh) 2010-07-20 2010-11-24 侯振国 组合式轮椅床
KR101356521B1 (ko) 2011-01-19 2014-0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참조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9926A (zh) * 2007-04-27 2010-03-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信道声探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806662A1 (en) 2012-07-26
US8428166B2 (en) 2013-04-23
US20130279626A1 (en) 2013-10-24
US9973250B2 (en) 2018-05-15
EP3349369A1 (en) 2018-07-18
US20150222405A1 (en) 2015-08-06
AU2011355861A1 (en) 2013-01-31
AU2011355861B2 (en) 2014-09-25
EP2625796A1 (en) 2013-08-14
US8989302B2 (en) 2015-03-24
CA2806662C (en) 2016-01-26
US20150372734A1 (en) 2015-12-24
EP2625796B1 (en) 2018-04-11
US8619941B2 (en) 2013-12-31
US9425877B2 (en) 2016-08-23
CN103069724A (zh) 2013-04-24
US20140079151A1 (en) 2014-03-20
KR101356521B1 (ko) 2014-01-29
ES2668097T3 (es) 2018-05-16
JP5739016B2 (ja) 2015-06-24
JP2014510433A (ja) 2014-04-24
US20140079001A1 (en) 2014-03-20
US9025696B2 (en) 2015-05-05
US20130208773A1 (en) 2013-08-15
TW201233088A (en) 2012-08-01
US8619940B2 (en) 2013-12-31
US20160344462A1 (en) 2016-11-24
KR20120084240A (ko) 2012-07-27
EP2625796A4 (en) 2014-04-23
US20120183086A1 (en) 2012-07-19
TWI540853B (zh) 2016-07-01
US9143298B2 (en) 2015-09-22
WO2012099301A1 (en) 201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9724B (zh) 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探测基准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2461015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JP679270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dm−rsの送受信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0257752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90547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CN103763012B (zh) 发射和接收参考信号序列的方法
US971313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for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9794037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 reference signal from a base station to a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8873415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CN105075145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用于设备对设备通信的发现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4205683A (zh) 在应用载波聚合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无线资源的动态变化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4021573A1 (ko) 기지국 협력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측정 기반 상향링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04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dress before: Han Guoshouer

Patentee before: LG Electronic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