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7929A - 一种基于泰森图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深度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泰森图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深度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7929A
CN103067929A CN2012105909365A CN201210590936A CN103067929A CN 103067929 A CN103067929 A CN 103067929A CN 2012105909365 A CN2012105909365 A CN 2012105909365A CN 201210590936 A CN201210590936 A CN 201210590936A CN 103067929 A CN103067929 A CN 103067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water sensor
node
sensor node
underwater
dep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909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7929B (zh
Inventor
吴家皋
王一楠
刘林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5909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679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67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7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7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79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Velocity Or Position Using Acoustic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泰森图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深度调节方法,将多个同型号的水下传感器节点以均匀分布概率随机抛洒漂浮于目标水域水面,并在目标水域水面中央部署一个汇聚节点,作为此区域水下传感器节点的管理控制中心。从目标水域水面层开始,由汇聚节点逐层生成各水深层面中水下传感器节点的泰森拓扑图,并且通过计算水下传感器节点对应的泰森多边形面积,考察水下传感器节点在水平方向上的疏密度,将水平层面中过密的节点沉降到下一层面,直到目标水域水底。本方法通过随机抛洒方式部署节点,并利用节点的下沉机制扩大水下覆盖范围,减少了水下传感器网络的部署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泰森图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深度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UWSNs)节点部署与覆盖控制,特别涉及了一种基于泰森图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深度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UWSNs)已引起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的高度关注。水下传感器节点能对网络所覆盖的区域进行中长期的水下预替、目标检测、海洋水文环境要素监测等。同时,在未来多基地和舷外分布式传感器系统构成的庞大的反潜战网络中,水下数据通信是关键,而水声网络承担着探测、数据通信的重要使命。
传感器节点部署是传感器网络系统前端信息采集和后端信息处理的有机的结合点,在传感器网络系统中起重要作用。传感器网络部署要研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感知区域中传感器节点的优化配置问题以及地形障碍状况对传感器网络配置的影响;二是传感器网络配置的资源管理问题,即研究解决传感器节点失效的冗余技术和保证系统长期正常工作的能源有效技术。
S.N.Alam和Z.Haas围绕利用最少节点实现3-D环境的最大覆盖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文章比较了截顶正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六角菱柱体以及立方体等作为填充物来分别考察覆盖率,论证了当节点通信范围和传感范围的比值大于等于某一固定数值时,截顶八面体的覆盖效果要优于立方体、正六棱柱和菱形十二面体,并证明截顶正八面体结构中,当节点的通信半径与感知半径的比例大于1.889时可保证覆盖区域节点的连通性。该文献为实现以最少节点满足水下三维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部署提供了很好的理论研究。
Carrick Detweiler等人设计了一种可调节深度的水下无线传感器节点,这种节点可以根据应用需求任意调节其在水下的深度。为深度调节作为水下环境的覆盖控制机制理论研究铺平了道路。
E.Cayirci和H.Tezcan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随机配置的UWSN覆盖控制方法:网络初始配置时,在水平面上随机布置一定数量的节点,每个节点存在一个调整空间,根据每个节点的调整空间内的邻居节点深度安排其自身深度。但是节点之间的通信必须通过水面的浮标来完成,数据的传输方式采用的是无线电波而非声波方式,这样必然增大节点通信产生的能耗。
而作为计算几何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图形结构,泰森(Voronoi)图频繁地出现在网络性能优化等问题中。Wang等人就提出了一种假设基于泰森图的随机部署方法,他假设节点在水平方向具有移动性,利用泰森图查找区域的覆盖漏洞并利用节点的移动性弥补漏洞,以实现目标区域的覆盖,可是该方法只能应用于二维环境,尚未讨论三维环境下的情况。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背景技术当中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泰森(Voronoi)图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深度调节方法,它是一种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部署方法,提高水下环境覆盖效果同时减少人工操作,优化随机部署的节点布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泰森(Voronoi)图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深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阶段,将n个同型号的水下传感器节点以均匀分布概率随机抛洒漂浮于目标水域水面,各水下传感器节点均含有环境监测传感器、微控制器、无线声通信模块、电源模块以及用于水下传感器节点下沉或上浮的活塞式气泵及其压力感应控制开关;将一汇聚节点部署于目标水域水面的中央,作为该目标水域所有水下传感器节点深度调节的控制中心,汇聚节点含有控制器、无线电、声通信模块、电源模块以及使其定位于水面的浮标;首先,目标水域水面上的水下传感器节点将各自在水平面方向上的二维坐标传输给汇聚节点,汇聚节点根据这些坐标信息生成该层水下传感器节点集合的二维泰森拓扑图;接着,汇聚节点根据该二维泰森拓扑图中每个水下传感器节点对应的泰森多边形的面积选取需调节下沉的水下传感器节点并计算下沉深度;然后,汇聚节点发出控制指令,让所选取的水下传感器节点下沉到相同的深度;最后,所有完成下沉的水下传感器节点在该下沉深度上又形成一个新的层面;采用前述同样的方法对该层面上的水下传感器节点集合进行再次调节,如此循环反复,直至水下传感器节点下沉到目标水域的水底;本方法通过计算泰森多边形面积考察水下传感器节点在水平方向上的疏密性,将水平层面中过密的节点沉降,使随机部署于目标水域水面的水下传感器节点以层次划分的形式分布于目标水域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n个同型号的水下传感器节点以均匀分布概率随机抛洒漂浮于目标水域水面,各水下传感器节点之间通过无线声通信模块进行通信;将一汇聚节点部署于目标水域水面的中央,作为该目标水域所有水下传感器节点的深度调节的控制中心,汇聚节点与水下传感器节点之间也通过无线声通信模块进行通信;设S={u1,u2,...,un}为所有水下传感器节点的集合,为保证有足够的水下传感器节点覆盖目标水域,取
Figure BDA00002694789400031
其中,A为目标水域水面的表面积,H为目标水域的深度,RS为水下传感器节点的感知半径;设第i层水下传感器节点所处水平面相对于目标水域水面的深度为hi,第i层水下传感器节点集合记为Si;初始阶段:i=0,h0=0,S0=S;
步骤2:由汇聚节点判断,若hi+RS≤H且Si为非空条件成立,即存在允许范围内的下沉空间并且存在可调节的传水下感器节点,则继续执行;否则,执行结束;
步骤3:第i层水下传感器节点将各自在水平面方向上的二维坐标:uj(x,y),uj∈Si,j=1,2,...,m,m=|Si|,通过无线声信道传输给汇聚节点;汇聚节点根据这些坐标信息生成第i层水下传感器节点集合的二维泰森(Voronoi)拓扑图;
步骤4:汇聚节点计算以上第i层水下传感器节点集合的二维泰森拓扑图中的泰森(Voronoi)多边形的平均面积:
Figure BDA00002694789400032
其中,
Figure BDA00002694789400033
为Si中的水下传感器节点uj所对应的泰森多边形的面积,m=|Si|;选取Si中所有面积值
Figure BDA00002694789400034
小于ηArea所对应的水下传感器节点为需调节下沉的节点集合,称作调节节点集合,记为Sa
Figure BDA00002694789400035
其余水下传感器节点则停留于原坐标位置保持静止;
步骤5:汇聚节点计算确定的下沉深度Δh,由公式(1)给出:
&Delta;h = R s , &eta; Dis &GreaterEqual; R S ( 1 + 3 2 ) R S , 0 < &eta; Dis < R S - - - ( 1 )
其中,ηDis为Si中水下传感器节点间的平均距离;
步骤6:汇聚节点通过无线声信道向调节节点集合Sa中的水下传感器节点发出下沉控制指令;收到指令后,Sa中的水下传感器节点的微控制器启动活塞式气泵将水注入节点内部使其下沉,压力感应控制开关则根据水压控制Sa中的水下传感器节点统一下沉到深度为hi+Δh的第i+1层面,而其在水平方向上的坐标不变;
步骤7:汇聚节点待所有Sa中水下传感器节点下沉完成后,更新状态,令hi+1=hi+Δh,Si+1=Sa,i=i+1,重新执行步骤2,进行下一轮调节。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提出了一种基于泰森图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深度调节方法,利用泰森图的几何特性和水下传感器节点自身的下沉机制,通过调节节点的深度,实现最大化节点距离并提高水下传感器网络的覆盖性能;
(2)采用的随机部署方式,网络初始配置时,节点被随机部署于目标水域的水面上,减少了非必要的人工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泰森图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深度调节方法的系统架构;
图2a)、b)分别为水下传感器节点和汇聚节点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基于泰森图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深度调节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在目标水域中随机部署多个具有深度可调节功能的水下传感器节点,由汇聚节点逐层生成各水深层面中水下传感器节点的泰森拓扑图,并且通过计算水下传感器节点对应的泰森多边形面积,考察水下传感器节点在水平方向上的疏密度,对于水平层面中过密的节点,令其水平方向坐标不变,而将沉降到下一水深层面,扩大水下覆盖率,直到目标水域水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方法的系统架构,目标水域由多个同型号水下传感器节点监测,另在目标水域水面中央布置一个汇聚节点,作为此区域水下传感器节点的管理控制中心。
水下传感器节点和汇聚节点的内部组成如图2所示。图2a)水下传感器节点含有环境监测传感器、微控制器、无线声通信模块、电源模块、活塞式气泵及其压力感应控制开关,其中,环境监测传感器用于监测水下环境参数的变化,无线声通信模块用于水下传感器节点之间以及与汇聚节点的通信,活塞式气泵及其压力感应控制开关用于水下传感器节点下沉或上浮,微控制器用于水下传感器节点的总控;图2b)汇聚节点含有控制器、无线电、声通信模块、电源模块以及浮标,其中,无线声信道模块用于其与水下传感器节点的通信,无线电通信模块用于其与其它远程网络设备的通信,浮标用于使其定位漂浮于水面,控制器用于数据处理和水下传感器节点的深度调节。汇聚节点采用分层方法控制水下传感器节点的实际深度,从而实现目标水域的覆盖。
图3为本方法的流程图:初始阶段,将n个同型号的水下传感器节点以均匀分布概率随机抛洒漂浮于目标水域水面,将一汇聚节点部署于目标水域水面的中央,作为该目标水域所有水下传感器节点深度调节的控制中心;首先,目标水域水面上的水下传感器节点将各自在水平面方向上的二维坐标传输给汇聚节点,汇聚节点根据这些坐标信息生成该层水下传感器节点集合的二维泰森拓扑图;接着,汇聚节点根据该二维泰森拓扑图中每个水下传感器节点对应的泰森多边形的面积选取需调节下沉的水下传感器节点并计算下沉深度;然后,汇聚节点发出控制指令,让所选取的水下传感器节点下沉到相同的深度;最后,所有完成下沉的水下传感器节点在该下沉深度上又形成一个新的层面;采用前述同样的方法对该层面上的水下传感器节点集合进行再次调节,如此循环反复,直至水下传感器节点下沉到目标水域的水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n个同型号的水下传感器节点以均匀分布概率随机抛洒漂浮于目标水域水面,各水下传感器节点之间通过无线声通信模块进行通信;将一汇聚节点部署于目标水域水面的中央,作为该目标水域所有水下传感器节点的深度调节的控制中心,汇聚节点与水下传感器节点之间也通过无线声通信模块进行通信;设S={u1,u2,...,un}为所有水下传感器节点的集合,为保证有足够的水下传感器节点覆盖目标水域,取
Figure BDA00002694789400051
其中,A为目标水域水面的表面积,H为目标水域的深度,RS为水下传感器节点的感知半径;设第i层水下传感器节点所处水平面相对于目标水域水面的深度为hi,第i层水下传感器节点集合记为Si;初始阶段:i=0,h0=0,S0=S;
步骤2:由汇聚节点判断,若hi+RS≤H且Si为非空条件成立,即存在允许范围内的下沉空间并且存在可调节的传水下感器节点,则继续执行;否则,执行结束;
步骤3:第i层水下传感器节点将各自在水平面方向上的二维坐标:uj(x,y),uj∈Si,j=1,2,...,m,m=|Si|,通过无线声信道传输给汇聚节点;汇聚节点根据这些坐标信息生成第i层水下传感器节点集合的二维泰森(Voronoi)拓扑图;
步骤4:汇聚节点计算以上第i层水下传感器节点集合的二维泰森拓扑图中的泰森(Voronoi)多边形的平均面积:
Figure BDA00002694789400052
其中,
Figure BDA00002694789400053
为Si中的水下传感器节点uj所对应的泰森多边形的面积,m=|Si|;选取Si中所有面积值
Figure BDA00002694789400054
小于ηArea所对应的水下传感器节点为需调节下沉的节点集合,称作调节节点集合,记为Sa其余水下传感器节点则停留于原坐标位置保持静止;
步骤5:汇聚节点计算确定的下沉深度Δh,由公式(1)给出:
&Delta;h = R s , &eta; Dis &GreaterEqual; R S ( 1 + 3 2 ) R S , 0 < &eta; Dis < R S - - - ( 1 )
其中,ηDis为Si中水下传感器节点间的平均距离;
步骤6:汇聚节点通过无线声信道向调节节点集合Sa中的水下传感器节点发出下沉控制指令;收到指令后,Sa中的水下传感器节点的微控制器启动活塞式气泵将水注入节点内部使其下沉,压力感应控制开关则根据水压控制Sa中的水下传感器节点统一下沉到深度为hi+Δh的第i+1层面,而其在水平方向上的坐标不变;
步骤7:汇聚节点待所有Sa中水下传感器节点下沉完成后,更新状态,令hi+1=hi+Δh,Si+1=Sa,i=i+1,重新执行步骤2,进行下一轮调节。

Claims (1)

1.一种基于泰森图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深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阶段,将n个同型号的水下传感器节点以均匀分布概率随机抛洒漂浮于目标水域水面,各水下传感器节点均含有环境监测传感器、微控制器、无线声通信模块、电源模块以及用于水下传感器节点下沉或上浮的活塞式气泵及其压力感应控制开关;将一汇聚节点部署于目标水域水面的中央,作为该目标水域所有水下传感器节点深度调节的控制中心,汇聚节点含有控制器、无线电、声通信模块、电源模块以及使其定位于水面的浮标;首先,目标水域水面上的水下传感器节点将各自在水平面方向上的二维坐标传输给汇聚节点,汇聚节点根据这些坐标信息生成该层水下传感器节点集合的二维泰森拓扑图;接着,汇聚节点根据该二维泰森拓扑图中每个水下传感器节点对应的泰森多边形的面积选取需调节下沉的水下传感器节点并计算下沉深度;然后,汇聚节点发出控制指令,让所选取的水下传感器节点下沉到相同的深度;最后,所有完成下沉的水下传感器节点在该下沉深度上又形成一个新的层面;采用前述同样的方法对该层面上的水下传感器节点集合进行再次调节,如此循环反复,直至水下传感器节点下沉到目标水域的水底;本方法通过计算泰森多边形面积考察水下传感器节点在水平方向上的疏密性,将水平层面中过密的节点沉降,使随机部署于目标水域水面的水下传感器节点以层次划分的形式分布于目标水域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n个同型号的水下传感器节点以均匀分布概率随机抛洒漂浮于目标水域水面,各水下传感器节点之间通过无线声通信模块进行通信;将一汇聚节点部署于目标水域水面的中央,作为该目标水域所有水下传感器节点的深度调节的控制中心,汇聚节点与水下传感器节点之间也通过无线声通信模块进行通信;设S={u1,u2,...,un}为所有水下传感器节点的集合,为保证有足够的水下传感器节点覆盖目标水域,取
Figure FDA00002694789300011
其中,A为目标水域水面的表面积,H为目标水域的深度,RS为水下传感器节点的感知半径;设第i层水下传感器节点所处水平面相对于目标水域水面的深度为hi,第i层水下传感器节点集合记为Si;初始阶段:i=0,h0=0,S0=S;
步骤2:由汇聚节点判断,若hi+RS≤H且Si为非空条件成立,即存在允许范围内的下沉空间并且存在可调节的传水下感器节点,则继续执行;否则,执行结束;
步骤3:第i层水下传感器节点将各自在水平面方向上的二维坐标:uj(x,y),uj∈Si,j=1,2,...,m,m=|Si|,通过无线声信道传输给汇聚节点;汇聚节点根据这些坐标信息生成第i层水下传感器节点集合的二维泰森拓扑图;
步骤4:汇聚节点计算以上第i层水下传感器节点集合的二维泰森拓扑图中的泰森多边形的平均面积:
Figure FDA00002694789300021
其中,
Figure FDA00002694789300022
为Si中的水下传感器节点uj所对应的泰森多边形的面积,m=|Si|;选取Si中所有面积值小于ηArea所对应的水下传感器节点为需调节下沉的节点集合,称作调节节点集合,记为Sa
Figure FDA00002694789300024
其余水下传感器节点则停留于原坐标位置保持静止;
步骤5:汇聚节点计算确定的下沉深度Δh,由公式(1)给出:
&Delta;h = R s , &eta; Dis &GreaterEqual; R S ( 1 + 3 2 ) R S , 0 < &eta; Dis < R S - - - ( 1 )
其中,ηDis为Si中水下传感器节点间的平均距离;
步骤6:汇聚节点通过无线声信道向调节节点集合Sa中的水下传感器节点发出下沉控制指令;收到指令后,Sa中的水下传感器节点的微控制器启动活塞式气泵将水注入节点内部使其下沉,压力感应控制开关则根据水压控制Sa中的水下传感器节点统一下沉到深度为hi+Δh的第i+1层面,而其在水平方向上的坐标不变;
步骤7:汇聚节点待所有Sa中水下传感器节点下沉完成后,更新状态,令hi+1=hi+Δh,Si+1=Sa,i=i+1,重新执行步骤2,进行下一轮调节。
CN201210590936.5A 2012-12-31 2012-12-31 一种基于泰森图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深度调节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679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90936.5A CN103067929B (zh) 2012-12-31 2012-12-31 一种基于泰森图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深度调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90936.5A CN103067929B (zh) 2012-12-31 2012-12-31 一种基于泰森图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深度调节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7929A true CN103067929A (zh) 2013-04-24
CN103067929B CN103067929B (zh) 2015-05-20

Family

ID=48110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9093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67929B (zh) 2012-12-31 2012-12-31 一种基于泰森图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深度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67929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8357A (zh) * 2016-07-08 2016-10-12 柴俊沙 一种新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点覆盖控制方法
CN106211187A (zh) * 2015-05-07 2016-12-07 宁波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 一种基于预测的水声传感器网络动态网关节点部署方法
CN106714193A (zh) * 2017-01-20 2017-05-24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蚌埠士官学校 一种基于理想图案模型的水下传感器节点沉降部署方法
CN107277825A (zh) * 2017-06-19 2017-10-20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分层的有效传感器节点部署方法
CN108696926A (zh) * 2018-05-09 2018-10-23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跨层可靠数据传输方法
CN108769164A (zh) * 2018-05-17 2018-11-06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海洋监测物联网三维空间探测节点的部署方法
CN108810841A (zh) * 2018-05-22 2018-11-13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基于柱状蜂窝式水下传感器网络跨层数据传输方法
CN109253717A (zh) * 2018-10-09 2019-01-22 安徽大学 一种矿区地表沉降三维激光扫描地表沉降监测设站方法
CN109640333A (zh) * 2018-12-13 2019-04-16 沈阳理工大学 基于集群划分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漏洞修复算法
CN109769222A (zh) * 2019-02-27 2019-05-17 天津城建大学 基于多水下自主航行器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路由方法
CN110708704A (zh) * 2019-09-26 2020-01-17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调节的水声传感器网络节点部署方法
CN110933680A (zh) * 2019-10-31 2020-03-27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探通一体化的水下声磁异构网络快速组网方法
CN112863161A (zh) * 2020-12-31 2021-05-2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一种支持海量用电信息采集的可靠通信网络系统和方法
CN114401519A (zh) * 2022-02-18 2022-04-26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一种水下三维无线传感器网络自动构建方法
CN114513425A (zh) * 2021-11-22 2022-05-17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三维传感器网络中去媒体访问冲突的拓扑构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5091A (zh) * 2010-01-14 2010-06-30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泰森多边形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5091A (zh) * 2010-01-14 2010-06-30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泰森多边形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 SATYANARAYANA,J. M. H. ELMIRGHANI: "A Voronoi based Energy Efcient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 Networks", 《2009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APPLICATIONS, SERVICES AND TECHNOLOGIES》, 18 September 2009 (2009-09-18), pages 377 - 382 *
曲海鹏: "水下传感器路由协议和方针模型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7 December 2012 (2012-12-27) *
王长生: "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布置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 September 2011 (2011-09-20) *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1187A (zh) * 2015-05-07 2016-12-07 宁波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 一种基于预测的水声传感器网络动态网关节点部署方法
CN106028357A (zh) * 2016-07-08 2016-10-12 柴俊沙 一种新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点覆盖控制方法
CN106714193A (zh) * 2017-01-20 2017-05-24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蚌埠士官学校 一种基于理想图案模型的水下传感器节点沉降部署方法
CN107277825A (zh) * 2017-06-19 2017-10-20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分层的有效传感器节点部署方法
CN108696926A (zh) * 2018-05-09 2018-10-23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跨层可靠数据传输方法
CN108696926B (zh) * 2018-05-09 2021-04-06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跨层可靠数据传输方法
CN108769164A (zh) * 2018-05-17 2018-11-06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海洋监测物联网三维空间探测节点的部署方法
CN108810841A (zh) * 2018-05-22 2018-11-13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基于柱状蜂窝式水下传感器网络跨层数据传输方法
CN108810841B (zh) * 2018-05-22 2020-12-01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基于柱状蜂窝式水下传感器网络跨层数据传输方法
CN109253717A (zh) * 2018-10-09 2019-01-22 安徽大学 一种矿区地表沉降三维激光扫描地表沉降监测设站方法
CN109253717B (zh) * 2018-10-09 2020-11-27 安徽大学 一种矿区地表沉降三维激光扫描地表沉降监测设站方法
CN109640333A (zh) * 2018-12-13 2019-04-16 沈阳理工大学 基于集群划分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漏洞修复算法
CN109640333B (zh) * 2018-12-13 2021-08-31 沈阳理工大学 基于集群划分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漏洞修复算法
CN109769222A (zh) * 2019-02-27 2019-05-17 天津城建大学 基于多水下自主航行器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路由方法
CN109769222B (zh) * 2019-02-27 2021-11-16 天津城建大学 基于多水下自主航行器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路由方法
CN110708704A (zh) * 2019-09-26 2020-01-17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调节的水声传感器网络节点部署方法
CN110708704B (zh) * 2019-09-26 2021-05-28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调节的水声传感器网络节点部署方法
CN110933680B (zh) * 2019-10-31 2021-10-15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探通一体化的水下声磁异构网络快速组网方法
CN110933680A (zh) * 2019-10-31 2020-03-27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探通一体化的水下声磁异构网络快速组网方法
CN112863161A (zh) * 2020-12-31 2021-05-2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一种支持海量用电信息采集的可靠通信网络系统和方法
CN114513425A (zh) * 2021-11-22 2022-05-17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三维传感器网络中去媒体访问冲突的拓扑构造方法
CN114401519A (zh) * 2022-02-18 2022-04-26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一种水下三维无线传感器网络自动构建方法
CN114401519B (zh) * 2022-02-18 2023-06-09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一种水下三维无线传感器网络自动构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7929B (zh)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7929B (zh) 一种基于泰森图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深度调节方法
Lv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underwater digital twins sensor networks
CN104936194B (zh) 一种水声传感器网络及其节点部署及组网方法
CN102869090B (zh) 一种基于auv协助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
CN104159236B (zh) 基于Voronoi图盲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覆盖优化方法
US20200059365A1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647726A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能耗平衡优化策略
CN103281704A (zh) 基于三维感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确定性空间部署方法
CN103002575B (zh)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方法
WO2012047874A3 (en) Statistical prediction functions for natural chaotic systems such as global climate model
CN101257424B (zh) 基于表面均匀配置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方法
CN102186242A (zh) 固定区域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节点定位方法
CN103152791B (zh) 一种基于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目标跟踪方法
CN102291724A (zh) 面向三维场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确定性部署方法
CN106028357A (zh) 一种新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点覆盖控制方法
CN107395433B (zh) 一种基于烟花算法的无线传感器节点部署方法
CN104333904A (zh) 一种移动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分布式定位方法
CN107277825A (zh) 一种基于分层的有效传感器节点部署方法
CN106714193A (zh) 一种基于理想图案模型的水下传感器节点沉降部署方法
Parameswaran et al. Irrigation control using wireless underground sensor networks
CN109327891A (zh) 水下传感器网络中基于三维拓扑控制的集群休眠唤醒方法
Lin et al. Fast node clustering based on an improved birch algorithm for data collection towards software-defined underwater acoustic sensor networks
Wang et al. A novel coverage algorithm based on 3D-Voronoi cell for 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Vahabi et al. CBDS 2 R: A Cluster-Based Depth Source Selection Routing for 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N109640333B (zh) 基于集群划分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漏洞修复算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

Assignee: Jiangsu Nanyou IOT Technology Park Ltd.

Assignor: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ontract record no.: 201632000021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Depth adjustment method used for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 node and based on Thiessen diagra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61118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Jiangsu Nanyou IOT Technology Park Ltd.

Assignor: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ontract record no.: 2016320000213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801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Termination date: 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