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6918A - 一种三相稳压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相稳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6918A
CN103066918A CN2011103260469A CN201110326046A CN103066918A CN 103066918 A CN103066918 A CN 103066918A CN 2011103260469 A CN2011103260469 A CN 2011103260469A CN 201110326046 A CN201110326046 A CN 201110326046A CN 103066918 A CN103066918 A CN 1030669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voltage
number level
coils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260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怀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EIDI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EIDI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EIDI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EIDI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2604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669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66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69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Ac Conver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三相稳压器。为了解决现有稳压装置输出的三相电压不平衡问题,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稳压器包括稳压装置(WYZ)等;其特征是:包括三相平衡装置(SPZ);三相平衡装置(SPZ)包括:三相四线制的输入部分,三个单相变压器;稳压装置通过A端(A)、B端(B)、C端(C)和中性线向三相平衡装置(SPZ)输出交流电;每一个单相变压器包括:一个初级线圈和三个次级线圈;在三只单相变压器中,所有的初级线圈匝数相同,所有的次级线圈匝数相同,所有的铁心相同。有益效果是:输出的三相电基本达到平衡;三相平衡装置(SPZ)没有动作机构,寿命长、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三相稳压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相稳压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三相交流补偿式稳压器,主要有圆盘式和柱式二类;在这两类的产品中,均使用了补偿变压器、调压器。
补偿变压器中含有补偿线圈和励磁线圈;其中,补偿线圈串联连接在相线线路中。
调压器的输入端与三根相线及一根中性线连接;调压器的输出端与补偿变压器的励磁线圈相连,也就是讲:碳刷等导电接触零件滑动在调压器的铜线或铜排上,碳刷处于不同的位置,则可获得不同的输出电压,碳刷接触获取到的电能、再通过软导线输送到补偿变压器的励磁线圈。
根据输入电压的高低情况,调压器自动向补偿变压器的励磁线圈施加大小不同、以及方向不同的电压,由此在补偿变压器的补偿线圈上感应产生出大小不同、以及方向不同的补偿电压,最后使不稳定的输入电压,在叠加了补偿电压后,输出较为稳定的交流电压。
现有技术中的三相交流补偿式稳压器,其优点是:稳压范围宽(即输入电压范围宽),波形几乎没有失真,整机效率高,负载适应性强;其不足之处是:未能解决三相不平衡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稳压装置、三相输出不平衡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三相稳压器,包括稳压装置;所述的稳压装置包括:自动化控制电路,补偿变压器,使用电机驱动和使用碳刷接触连接的调压器;稳压装置的输入部分与三相四线制的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的四线为三根相线和一根中性线;
包括三相平衡装置;所述的三相平衡装置包括:三相四线制的输入部分,第一单相变压器,第二单相变压器,第三单相变压器,三相四线制的交流输出部分;
稳压装置的输出部分和三相平衡装置的输入部分共用三个连接端,共用的三个连接端分别是:A端、B端和C端;换言之,稳压装置通过A端、B端、C端和中性线向三相平衡装置输出交流电,三相平衡装置通过A端、B端、C端和中性线从稳压装置输入交流电;
第一单相变压器包括:1号初级线圈、1号次级线圈、2号次级线圈和3号次级线圈;第二单相变压器包括:2号初级线圈、4号次级线圈、5号次级线圈和6号次级线圈;第三单相变压器包括:3号初级线圈、7号次级线圈、8号次级线圈和9号次级线圈;
所述的三相平衡装置,其交流输出部分包括:U端、V端、W端和中性线的N′端;N′端位于中性线上;
A端,1号初级线圈的同名端、异名端,中性线顺序串联连接;
B端,2号初级线圈的同名端、异名端,中性线顺序串联连接;
C端,3号初级线圈的同名端、异名端,中性线顺序串联连接;
U端,1号次级线圈的同名端、异名端,5号次级线圈的异名端、同名端,8号次级线圈的异名端、同名端,N′端顺序串联连接;
V端,4号次级线圈的同名端、异名端,9号次级线圈的异名端、同名端,3号次级线圈的异名端、同名端,N′端顺序串联连接;
W端,7号次级线圈的同名端、异名端,2号次级线圈的异名端、同名端,6号次级线圈的异名端、同名端,N′端顺序串联连接;
在三只单相变压器中,所有的初级线圈匝数相同,所有的次级线圈匝数相同,所有的铁心相同。
2.所述的单相变压器,在初级线圈施加220V、50Hz、正弦波交流电的时候,其次级线圈输出的交流电为109V~112V。
3.所述的单相变压器,其初级线圈施加的交流电压与次级线圈输出的交流电压之比为100∶49.5~5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稳压装置输出的不平衡之三相电压,经过三相平衡装置的作用,基本达到平衡。
本发明中的三相平衡装置,其没有动作机构,因而使用寿命极长,可靠性高,不需要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稳压器的总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稳压器连接三相电源和连接负载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稳压装置的电原理图之一;
图4是图3稳压装置中使用的自动化控制电路的电原理图;
图5是现有技术稳压装置的电原理图之二;
图6是三相平衡装置的电原理图,线圈中有小黑点的一端为同名端,另一端为异名端;
图7是电压向量图之一;
图8是电压向量图之二;
图9是电压向量图之三;
图10是电压向量图之四;
图11是电压向量图之五;
图12是电压向量图之六。
图中标号说明
A是A端;B是B端;BY-a是补偿变压器;BY-b是补偿变压器;BY-c是补偿变压器;C是C端;DY是电源;FZ是负载;M是电机;N′是N′端;N是N端;N1是1号初级线圈;N2是2号初级线圈;N3是3号初级线圈;NC-1是1号次级线圈;NC-2是2号次级线圈;NC-3是3号次级线圈;NC-4是4号次级线圈;NC-5是5号次级线圈;NC-6是6号次级线圈;NC-7是7号次级线圈;NC-8是8号次级线圈;NC-9是9号次级线圈;SPZ是三相平衡装置;T1是第一单相变压器;T2是第二单相变压器;T3是第三单相变压器;TY-a是调压器;TY-b是调压器;TY-c是调压器;U是U端;V是V端;VAN是相电压;VBN是相电压;VCN是相电压;VXN是输入电压;VYN是输入电压;VZN是输入电压;VUN′是输出电压;VVN′是输出电压;VWN′是输出电压;VT1C是第一单相变压器次级线圈的电压向量;VT2C是第二单相变压器次级线圈的电压向量;VT3C是第三单相变压器次级线圈的电压向量;WYZ是稳压装置;W是W端;X是X端;Y是Y端;Z是Z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首先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总体的描述。
本发明的一种三相稳压器,包括稳压装置WYZ;所述的稳压装置WYZ包括:自动化控制电路,补偿变压器BY-a,使用电机M驱动和使用碳刷接触连接的调压器TY-a;稳压装置WYZ的输入部分与三相四线制的供电电源DY连接;所述的四线为三根相线和一根中性线;
其特征是:包括三相平衡装置SPZ;所述的三相平衡装置SPZ包括:三相四线制的输入部分,第一单相变压器T1,第二单相变压器T2,第三单相变压器T3,三相四线制的交流输出部分;
稳压装置WYZ的输出部分和三相平衡装置SPZ的输入部分共用三个连接端,共用的三个连接端分别是:A端A、B端B和C端C;换言之,稳压装置WYZ通过A端A、B端B、C端C和中性线向三相平衡装置SPZ输出交流电,三相平衡装置SPZ通过A端A、B端B、C端C和中性线从稳压装置WYZ输入交流电;
第一单相变压器T1包括:1号初级线圈N1、1号次级线圈NC-1、2号次级线圈NC-2和3号次级线圈NC-3;第二单相变压器T2包括:2号初级线圈N2、4号次级线圈NC-4、5号次级线圈NC-5和6号次级线圈NC-6;第三单相变压器T3包括:3号初级线圈N3、7号次级线圈NC-7、8号次级线圈NC-8和9号次级线圈NC-9;
所述的三相平衡装置SPZ,其交流输出部分包括:U端U、V端V、W端W和中性线的N′端N′;N′端N′位于中性线上;
A端A,1号初级线圈N1的同名端、异名端,中性线顺序串联连接;
B端B,2号初级线圈N2的同名端、异名端,中性线顺序串联连接;
C端C,3号初级线圈N3的同名端、异名端,中性线顺序串联连接;
U端U,1号次级线圈NC-1的同名端、异名端,5号次级线圈NC-5的异名端、同名端,8号次级线圈NC-8的异名端、同名端,N′端N′顺序串联连接;
V端V,4号次级线圈NC-4的同名端、异名端,9号次级线圈NC-9的异名端、同名端,3号次级线圈NC-3的异名端、同名端,N′端N′顺序串联连接;
W端W,7号次级线圈NC-7的同名端、异名端,2号次级线圈NC-2的异名端、同名端,6号次级线圈NC-6的异名端、同名端,N′端N′顺序串联连接;
在三只单相变压器中,所有的初级线圈匝数相同,所有的次级线圈匝数相同,所有的铁心相同。
上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了总体的描述;以下,对总体技术方案作详细的说明和解释。
对于上面的总体描述,可以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6进行理解。图1是本发明稳压器的总体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稳压器连接三相电源和连接负载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稳压装置的电原理图之一;图4是图3稳压装置中使用的自动化控制电路的电原理图;图6是三相平衡装置的电原理图,线圈中有小黑点的一端为同名端,另一端为异名端。
为了把相关技术说明、解释透彻,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对现有技术的稳压装置WYZ进行说明和解释,第二部分是对本发明技术中的三相平衡装置SPZ进行说明和解释。
第一部分,关于现有技术的稳压装置WYZ,说明和解释如下。
结合图3和图4,开展说明。
图3是现有技术稳压装置的电原理图。
图4是稳压装置中使用的自动化控制电路的电原理图,其所涉及的均为普通的现有技术,也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为了给专利文件的阅读者带来便利,发明人用了一定的篇幅对图4的电原理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和介绍,并作为附录、记载在本《说明书》的尾部。
图3中的标号为:A是A端;B是B端;BY-a是补偿变压器;BY-b是补偿变压器;BY-c是补偿变压器;C是C端;M是电机;N是N端;TY-a是调压器;TY-b是调压器;TY-c是调压器;VAN是相电压;VBN是相电压;VCN是相电压;VXN是输入电压;VYN是输入电压;VZN是输入电压;X是X端;Y是Y端;Z是Z端。
在图3中,现有技术的稳压装置,其主电路为三相电路,并且各相之间的主电路结构相同;三根相线线路的输入端分别为:X端、Y端和Z端,此外,还有标号为N的中性线。
现假设:Y相比X相滞后120°角度,Z相比Y相滞后120°角度。
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在该现有技术稳压装置中,有三只补偿变压器和三只调压器。补偿变压器有补偿线圈和励磁线圈,其中,补偿线圈串联连接在相线中。调压器输入端跨接在相线(有时也称火线)和中性线(有时也称地线)之间;同时,调压器的输出端还与补偿变压器的励磁线圈进行电路相连,也就是讲:碳刷等导电接触零件滑动在调压器的铜线或铜排上,碳刷处于不同的位置,则可获得不同的输出电压,碳刷接触获取到的电能、再通过软导线输送到补偿变压器的励磁线圈。根据输入电压的高低情况,调压器自动向补偿变压器的励磁线圈施加大小不同、以及方向不同的电压,由此在补偿变压器的补偿线圈上感应产生出大小不同、以及方向不同的补偿电压,最后使不稳定的输入电压、叠加了补偿电压后,输出为稳定的交流电压。输入电压偏低时,叠加正方向的补偿电压,使输出电压提高至目标的稳压范围内;输入电压偏高时,叠加反方向的补偿电压,其效果是降低电压,目的是使输出电压降至目标的稳压范围内。还有,调压器自动工作由电路和减速机构完成;其中,电路中含有几个部分:基准部分、采样部分、比较放大部分、驱动电路、驱动电机、整流电路和稳压电路(图3中未画出);此外,在设计和制造该稳压装置时,自动部分和手动部分属于可供选择的方案,即稳压装置可以设计成有手动和自动的功能,也是可以设计成只有自动功能、无手动功能。
在图3中,执行机构由减速机构及电机M组成,调压器的碳刷触头由电机M通过减速机构带动上下移动,并且,调压器的碳刷,是三相(或者讲是三路)同步进行的。采样电压与基准电压相比较,产生误差信号,经放大后得到驱动信号;在需要升高或降低电压时,自动化控制电路发出命令使电机转动:a.当输入电压升高或负载电流减小、使稳压装置输出电压偏高时,放大部分输出的信号使驱动电路控制电机反转,调压器的碳刷触头反向移动,稳压装置的输出电压降低,直至达到目标的稳压范围内;b.当输入电压降低或负载电流增大、使稳压装置输出电压偏低时,放大部分输出的信号使驱动电路控制电动机正转,调压器的碳刷触头正向移动,稳压装置的输出电压升高,直至达到目标的稳压范围内。当稳压装置输出电压在规定的稳压范围内时,放大部分无驱动信号输出,驱动电路无信号输出,电动机停止转动。这种现有技术的稳压电源除能自动调压外,还可以实施手动升压、降压控制。
需要指出的是:图3所示的稳压装置,仅仅是现有技术三相稳压装置的某一种。图5所示的是现有技术中又一种的三相稳压装置。
在图3、图5中,均具有两路碳刷进行电压调节,以输送合适的励磁电压至补偿变压器的原边(即补偿变压器的励磁线圈);两路碳刷调节,既可以调节大小、又可以调节改变方向。在图3、图5中,调压器的上端与相线连接、下端与中性线连接;不同的是:在图3中,相线的连接点在补偿变压器之后,而图5中,相线的连接点在补偿变压器之前。
现有技术三相稳压装置,其主电路结构除了图3、图5所介绍的两路碳刷进行电压调节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是单路碳刷形式的电压调节。在单路形式的碳刷调节中,使用两根导线;第一根导线,其一端与调压器线圈的中点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补偿变压器励磁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二根导线,其一端通过碳刷与调压器线圈上下滑动、抵连接,其另一端与补偿变压器励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依靠单路碳刷调节,同样可以实现:既可以励磁电压的调节大小、又可以改变调节励磁电压的方向。
由补偿变压器和调压器构成主结构,并且使用电机驱动碳刷进行调节的现有技术稳压装置WYZ,除了以上介绍的最常见的类型外,还有其它的类型,等等;由于篇幅关系,不再一一介绍。
第二部分,关于三相平衡装置SPZ,说明和解释如下。
以下的说明和解释,结合图6进行。图6是三相平衡装置的电原理图,线圈中有小黑点的一端为同名端,另一端为异名端。
图6中的标号说明:A是A端;B是B端;C是C端;FZ是负载;N′是N′端;N是N端;N1是1号初级线圈;N2是2号初级线圈;N3是3号初级线圈;NC-1是1号次级线圈;NC-2是2号次级线圈;NC-3是3号次级线圈;NC-4是4号次级线圈;NC-5是5号次级线圈;NC-6是6号次级线圈;NC-7是7号次级线圈;NC-8是8号次级线圈;NC-9是9号次级线圈;SPZ是三相平衡装置;T1是第一单相变压器;T2是第二单相变压器;T3是第三单相变压器;U是U端;V是V端;VAN是相电压;VBN是相电压;VCN是相电压;VUN′是输出电压;VVN′是输出电压;VWN′是输出电压;W是W端。
说明解释1。
第一单相变压器,第二单相变压器,第三单相变压器,该三个变压器,就自身而言是完全相同的。
说明解释2。
同名端和异名端,参见图6;图中,小黑点的线圈端为同名端,另一端为异名端。
在命名同名端、异名端时,或者在判断同名端、异名端时,可以将第一单相变压器T1作为一个独立的小系统进行分析,将第二单相变压器T2作为一个独立的小系统进行分析,将第三单相变压器T3也作为一个独立的小系统进行分析。
每一个单相变压器,其内部的电势按小黑点所在的端部保持一致;以第一单相变压器T1为例进行说明:1号初级线圈的同名端、1号次级线圈的同名端、2号次级线圈的同名端、3号次级线圈的同名端,该四个同名端在某一瞬间为高电势,等等。第二单相变压器T2和第三单相变压器T3在其它的不同瞬间,也可以进行类似的分析。
但是,如果在某一瞬间同时考察三个单相变压器,则有不同的情况:当第一单相变压器T1内的初级线圈的同名端、次级线圈的同名端为高电势时,第二、第三单相变压器内线圈的同名端并不为高电势。
第一单相变压器T1中各线圈同名端的电势,与交流输入的A端趋于保持同极性;第二单相变压器T1中各线圈同名端的电势,与交流输入的B端趋于保持同极性;第三单相变压器T3中各线圈同名端的电势,与交流输入的C端趋于保持同极性。
在理想的、不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交流输入的A端、B端、C端,每一端的交流电以正弦波发生大小和方向的变化;A端、B端、C端,它们的相位差各为120°角度。在实际的情况下,A端、B端、C端,它们的相位差可能是各为120°角度,也可能是在120°角度的基础上有所偏离。
说明解释3。
在本发明中,N端和N′端位于同一根中性线上;从理论上讲,中性线视为无电阻存在,N端和N′端的电位相同;从实际上讲,中性线的粗细足以承载流过的电流,N端和N′端的电位非常接近,其电位差忽略不计,两者的电位视为相同。
说明解释4。
关于交流输出的VUN′电压、VVN′电压、VWN′的电压。
VUN′输出电压由三个电压叠加而成,其分别是:1号次级线圈NC-1的感应电压(正向叠加),5号次级线圈NC-5的感应电压(反向叠加),8号次级线圈NC-8的感应电压(反向叠加)。
1号次级线圈NC-1的感应电压,其方向及大小与VAN电压的方向及大小相关;5号次级线圈NC-5的感应电压,其方向及大小与VBN电压的方向及大小相关;8号次级线圈NC-8的感应电压,其方向及大小与VCN电压的方向及大小相关。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VUN′输出电压,暗含了VAN、VBN、VCN三个输入电压方向及大小的因素。
观察图6可知,与上述情况类似,VVN′输出电压是由其它的三个电压叠加而成;VWN′输出电压是由另外的三个电压叠加而成。从而可以得出结论:不论是VUN′输出电压、还是VVN′输出电压、或者是VWN′输出电压,均暗含了VAN电压、VBN电压、VCN电压的方向及大小因素。
本发明装置的目的和效果是:如果VAN、VBN、VCN三个输入电压不平衡,经本发明装置的作用后,VUN′、VVN′、VWN′输出电压趋向平衡。
以上在定性的层面上,粗略地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和解释。在后面的实施例中,还有更详尽的说明和解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1。
所述的单相变压器,在初级线圈施加220V、50Hz、正弦波交流电的时候,其次级线圈输出的交流电为109V~112V。
说明和解释如下。
在本技术方案中,三只单相变压器相同;所有的单相变压器理想技术指标是:当变压器初级线圈施加220V(50Hz、正弦波)时,其三个次级线圈的输出电压为交流110V;如果初级线圈输入220V、三个次级线圈输出110V,则本发明装置的三个输出端U、V、W的相电压,不仅明显解决三相不平衡的问题,并且三个输出端的相电压大小均能紧密围绕220V的电压值。
次级线圈输出的交流电为109V~112V,是允许的误差电压范围;还是以次级线圈输出为110V最佳。
还有,需要对理想状态和非理想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在理想状态下,三相电的相位各差120°角度,线电压均为380V,相电压均为220V;如果三个单相变压器设置为输入220V、输出110V,则当三相平衡装置的输入端接入理想的三相电时,其输出端也为理想的三相电、或者与理想的三相电逼近。
在不理想的实际情况下,稳压装置输出的三相电,其每一相电压在220V附近、并各有高低;如果三个单相变压器设置为输入220V、输出110V,则当三相平衡装置的输入端接稳压装置输出端时,三相平衡装置的输出电压不仅高低明显缩小,并且还向220V电压值靠拢,其中的道理在阅读了实施例后,可以更加清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2。
所述的单相变压器,其初级线圈施加的交流电压与次级线圈输出的交流电压之比为100∶49.5~50.5。
说明和解释如下。
大多数的情况下,三相电的额定相电压(或者称:标称相电压)为交流220V,如上面进一步的技术方案1所介绍的情况;但是,也有一些情况,所需要的三相电,其相电压不是220V;比如,某一大功率电机,其驱动电源为三相电,为了人身安全,相电压为24V,在此种情况下,可采用本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继续以上述情况为例,本发明装置中的三个单相变压器相同,所有单相变压器的理想技术指标是:当变压器初级线圈施加24V时,其三个次级线圈的输出电压为交流12V;如果初级线圈输入24V、三个次级线圈输出12V,则本发明装置的三个输出端U、V、W的相电压,不仅明显解决三相不平衡的问题,并且三个输出端的相电压大小均能紧密围绕24V的电压值。
本技术方案中,初级线圈施加的交流电压与次级线圈输出的交流电压之比为100∶49.5~50.5,该比值为允许的数值,最好还是能够实现100∶50。
以上举例说明的是:相电压为24V的情况;如果相电压为其他电压大小的情况,也可以用本发明装置解决三相不平衡的问题,运用本专利文件阐明的相关原理,阅读者可以方便地自行推演。
实施例一
设计、制造的三只单相变压器完全相同;并且,每一只单相变压器中,三个次级线圈的匝数完全相同。
在单相变压器制造完成后,当初级线圈施加220V交流电压时,三个次级线圈均输出110V交流感应电压。显然,初级线圈的电压,次级线圈的电压,它们的电压比为1∶0.5。为了实现电压比为1∶0.5的技术效果,将初级线圈的匝数和次级线圈的匝数之比确定为1∶0.5+X。
上述X为附加系数,如果在设计制造中,没有考虑此附加的X,则制造出来的单相变压器,在初级线圈施加220V交流电压时、次级线圈的输出电压不足110V。
在交流电为正弦波、50Hz的条件下,一个单相变压器,其输入的初级线圈施加交流220V,其三个次级线圈均输出的110V交流电,并且三个次级线圈输出的电流大小视为相等。
具体的详细设计、制造,则对现有技术而言,是极为轻而易举的事情,不存在任何难题。
实施例二
设计、制造完全相同的三只单相变压器;即在图6中,标号为T1、T2和T3的三只变压器完全相同。每一个单相变压器具有如下技术参数:初级线圈施加220V交流电压时,三个次级线圈均输出110V交流感应电压,即初级电压和次级电压之比为1∶0.5。
按图6所示的电原理图接线;当A端、B端、C端输入不平衡的三相电时,U端、V端、W端输出较为平衡的三相电。详细说明、解释如下。
说明、解释一。
现有技术的稳压装置,在输出端获得电压信号,根据该电压信号得知输出电压的高低,并根据输出电压的或偏高、或正常、或偏低等不同情况,控制电路命令电机M转动,使得输出电压或降低、或保持、或升高,从而使稳压装置的输出电压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然而,现有技术的稳压装置所获取的电压信号,往往是三路相电压中的一路,比如,从图3中VAN电压(A和N之间的相电压)处获得;如果三相不平衡,则VAN电压、VBN电压、VCN电压可能各不相同。
假设:VAN电压(A和N之间的相电压)为220V;VBN电压(B和N之间的相电压)为214V;VCN电压(C和N之间的相电压)为226V。
上述三电压为不平衡,它们的电压向量图参见图7;图7也是三个单相变压器初级线圈所接入的电压向量图。图7中,以逆时针旋转方向为顺序。
图8是三个变压器次级线圈的电压向量图,对此,有以下的a、b、c、d说明和解释:
a.图8中,标号为VT1C的是第一单相变压器次级线圈的电压向量,由于1号次级线圈、2号次级线圈和3号次级线圈的电压向量相同,所以用标号为VT1C的电压向量来一并代表三者。
b.图8中,标号为VT2C的是第二单相变压器次级线圈的电压向量,由于4号次级线圈、5号次级线圈和6号次级线圈的电压向量相同,所以用标号为VT2C的电压向量来一并代表三者。
c.图8中,标号为VT3C的是第三单相变压器次级线圈的电压向量,由于7号次级线圈、8号次级线圈和9号次级线圈电压向量相同,所以用标号为VT3C的电压向量来一并代表三者。
d.图8的向量图形相当于用图7的向量图形按50%缩小绘制,即图8中的向量幅值为图7中向量幅值的一半,其原因在于:初级电压和次级电压之比为1∶0.5。
说明、解释二。
输出电压VUN′(U和N′之间的相电压)可以用作图法求得,见图9;图中,VT2C作了180°角度的旋转、VT3C也作了180°角度的旋转;旋转180°角度的原因是:图6中,5号次级线圈和8号次级线圈以反相(同名端、异名端顺序颠倒)状态进行串联。由作图法可求得VUN′为220V,角度为1°。
输出电压VVN′(V和N′之间的相电压)也可以用作图法求得,见图10。图10中,VT3C作了180°角度的旋转、VT1C同样作了180°角度旋转;旋转180°角度的原因是:图6中,9号次级线圈和3号次级线圈以反相(同名端、异名端顺序颠倒)状态进行串联。由作图法可求得VVN′为218.52V,角度119°。
输出电压VWN′(W和N′之间的相电压)同样可以用作图法求得,见图11。图11中,VT1C作了180°角度的旋转、VT2C作了180°角度旋转。旋转180°角度的原因是:图6中,2号次级线圈和6号次级线圈以反相(同名端、异名端顺序颠倒)状态进行串联。由作图法可求得VWN′为221.52V,其角度为239°。
将电压向量VUN′、VVN′和VWN′集中绘制于图12中。VUN′为220V,角度1°;VVN′为218.52V,角度119°;VWN′为221.52V,角度239°。
说明、解释三。
三相平衡装置的输入电压:VAN为220V;VBN为214V;VCN为226V;则平均不平衡电压差为6V,最大不平衡电压差为为12V。
三相平衡装置的输出电压:VUN′为220V,VVN′为218.52V,VWN′为221.52V;则平均不平衡电压差为1.5V,最大不平衡电压差为3V。
由此可见,不平衡的三相输入电压,经本发明中三相平衡装置的作用后,输出了较为平衡的三相输出电压。
实施例三
结合图1进行说明。
某公司,在正常生产现有技术的稳压装置。该稳压装置内部配备有自动化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从稳压装置的输出A端N端得知稳压装置输出电压VAN的高低;当电压VAN偏低时,命令电机M正转、提高电压,从而使VAN达到正常值的范围;当电压为正常值时,电机M不动,从而使VAN继续维持正常值的范围;当电压VAN偏高时,命令电机M反转、降低电压,从而使VAN保持在正常值的范围。
但是,上述稳压装置输出的电压,由于三相电源电压不平衡,导致稳压装置输出的电压不平衡,即电压VAN(A、N之间的相电压)、电压VBN(B、N之间的相电压)、电压VCN(C、N之间的相电压)大小不同。为了降低稳压装置输出电压的不平衡,在现有稳压装置的输出部分添加了三相平衡装置。如此,稳压装置的输入部分与三相电源电连接,稳压装置的输出部分与三相平衡装置的输入部分电连接,三相平衡装置的输出部分与负载电连接;并且控制电路保持原来的取样电路不变,也就是讲:依然保持从稳压装置的输出A端和N端得知稳压装置输出电压VAN的高低;此外,所有的控制电路不变、控制方式不变。
现有技术的稳压装置,在加装了三相平衡装置后,即可形成本发明的三相稳压器。
以上的介绍可以结合图1进行理解。发明的三相稳压器,它的U、V、W和N′各端与负载的相关接线端电连接,如此,施加到负载上的三相电压,其不平衡性就明显降低。
实施例四
以下通过一虚拟的情景,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中,2015年,有一仪器厂家大规模生产精密仪器,精密仪器耗电为30KVA。
该精密仪器配套现有技术的稳压装置,即现有技术稳压装置的输入部分接三相四线制交流电源、输出部分接作为负载的精密仪器。
交流电源的额定(标称)线电压为380V,额定(标称)相电压为220V;但现场的实际交流供电电源严重偏离额定值。
使用了现有技术的稳压装置后,三相电压明显改善,其电压值大幅度向额定值靠拢,精密仪器大部分时间工作正常,但有时还出现问题;后经查:是由三相电不平衡造成的;为此,仪器厂家向稳压装置生产厂家专门定制了电源设备。
稳压装置生产厂家从2016年开始提供本发明的稳压器;精密仪器使用了发明稳压器后工作稳定的处于正常状态。
下面说明,如何配置本发明中的三相平衡装置。
三相平衡装置输出功率为30KVA;三相平衡装置输出相电压为交流220V;三相平衡装置输出电流为三路(U、V、W),每一路电流=30KVA÷3÷220V=45.5A。
共使用三只相同的单相变压器。
在每只变压器中:初级线圈为一个、初级线圈电压220V,次级线圈共三个,次级线圈电压110V;每个次级线圈的电流为45.5A。
每只单相变压器的输出功率=3×45.5A×110V=1500VA=15KVA,式中的3,其对应的是每只单相变压器中有3路次级线圈输出。
以上是理论层面的初步估算。以下,在理论估算的基础上,进行实际的工程设计、计算和调整。
变压器的功率=15KVA×110%=16.5KVA;前面的110%中含有10%的余量,该余量是考虑到涡流损耗、励磁电流损耗、铜线损耗,等等;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常规的设计、计算所使用的措施。
按1.65KVA功率,查找有关数据表,选择、确定合适的矽钢片型号、规格、牌号等。上述“有关数据表”,在众多的变压器技术书籍和手册中为常见。
初级线圈的电流=16.5KVA÷220V=75A,并可由此确定初级线圈的铜线直径。初级线圈的匝数要和铁心(矽钢片)的情况配套考虑。铁心(矽钢片)的情况,除了要考虑矽钢片的型号、规格、牌号等,还要考虑矽钢片的叠厚,即:还要考虑铁心的截面积。
初级线圈的匝数确定后,就可以确定次级线圈的匝数。每一个次级线圈的匝数=初级线圈的匝数×110V÷220V×K;K的取值一般为1.05~1.10,该值先暂定,以后经试样、检测后再最终确定。K值不可以取1,如果K值取1的话,则在工作状态时,次级线圈的电压肯定低于110V。
当试样的单相变压器制造出来后,可以接入电源和负载进行检测。
通过检测,可以得知K值是否合适,同时,对其他的参数进行检测、验证,并在下一轮的修改设计中一并予以调整。
经过二、三轮,或更多轮的试样、修改,单相变压器的全部技术设计参数可以最终确定下来,然后就可以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并组装生产全套的发明装置。
以上介绍可结合图1和图2进行理解。
附录:
图4是稳压装置中使用的自动化控制电路的电原理图,其所涉及的均为普通的现有技术,也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为了给专利文件的阅读者带来便利,发明人在本附录部分用了一定的篇幅、对图4的电原理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和介绍,详见如下。
图4中的标号为: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D6.二极管;D7.二极管;DZ3.硅稳压管;IC1.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电压比较器;IC2.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电压比较器;ICD1.整流电路;ICD3.整流电路;ICD4.整流电路;ICD5.整流电路;J10.继电器;J10-1.继电器触点;J10-2.继电器触点;J10-3.继电器触点;J11.继电器;J11-1.继电器触点;J11-2.继电器触点;J11-3.继电器触点;J13.继电器;J13-1.继电器触点;J13-2.继电器触点;J13-3.继电器触点;JYZS.降压指示灯;M.伺服电动机;RP1.电位器;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SB1.扳键开关;SB3.上限开关;SB4.下限开关;SB9.升压按钮开关;SB10.降压按钮开关;SYZS.升压指示灯;TR5.电源变压器;TR6.信号采样变压器;T1.三极管;T2.三极管;U1.第一电压;U2.第二电压;U3.第三电压;1a.扳键开关第一层第一位;2a.扳键开关第一层第二位;3a.扳键开关第一层第三位;1b.扳键开关第二层第一位;2b.扳键开关第二层第二位;3b.扳键开关第二层第三位;1c.扳键开关第三层第一位;2c.扳键开关第三层第二位;3c.扳键开关第三层第三位;7812.三端式稳压块。
在图4中,左侧的TR5变压器是电源变压器,它向电路提供电源,其输入两端可以接在图3中稳压装置输出的A端和N端(此两端电压约为220V)。图4中,右侧的TR6变压器是信号采样变压器,它采集稳压装置输出端的电压信号,其输入端接在图3中稳压装置输出的A端和N端(此两端电压约为220V)。图4的电原理图,计有上面、中间、下面三个部分。
图4电原理图上面部分的功能作用是,获取和处理电压信号;在上面部分,其左部是直流稳压电路。TR5电源变压器上部的次级线圈输出降低了的交流电压,经整流、滤波、稳压、再滤波后,成为较为稳定的直流电,然后进一步经硅稳压管DZ3稳压,输向以下两处:
第一处是直接向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电压比较器IC1提供基准电压,连接点在反相输入端。
第二处是向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电压比较器IC2提供基准电压,经电阻R3和电阻R4分压后得到,其连接点在正相输入端。需要说明的是:运算放大器IC2的输出端为高、还是为低,会通过电阻的反馈对输入端的电压数值产生影响。
图4电原理图上面部分,其右部进行电压信号的采集和处理。电位器RP1等组成采样部分;采样部分的信号电压,是220V电压经TR6变压器降压、再经整流和滤波产生,这样稳压装置输出的交流电压大小转变成直流电压的高低,电位器RP1再将该直流电压降低到合适的大小,然后送往IC1的正相输入端和IC2的反相输入端。
三极管T1、T2等元器件组成驱动电路。扳键开关SB1等组成手动和自动转换部分,电动机M和减速机构组成执行机构。
扳键开关SB1为一个类似波动开关的元件,它有三层,每一层均有切换连接片和三个可供选择的连接档位,并且三层同步联动;即转动开关上的把柄时,可以选择开关处于:置1位(切换连接片位于1a、1b、1c处),或置2位(切换连接片位于2a、2b、2c处),或置3位(切换连接片位于3a、3b、3c处)。图4中虚框包围的即是扳键开关SB1。
自动调压稳压工作原理。
扳键开关SB1位于“自动”位置(置1位)。通电后,继电器J13吸合,其触点J13-1和J13-3均闭合接通。
若电源的输出电压在额定范围以内时,电压比较器IC1、IC2的输出端均为“0”,即电压比较器输出均为很低电压,驱动电路不工作(三极管T1和T2截止),继电器J10、J11也不动作,电动机M也不转动(继电器触点J10-1和继电器触点J11-1均断开),调压器的三个碳刷也不滑动。
当电网电压因某种原因升高,使电源的输出大于额定值范围时,电压比较器IC1输出为“1”,IC2输出为“0”,给三极管T2的基极提供电流、使T2导通,继电器J11动作,继电器J10不动作,电流流过J11-1触点和J10-2触点,电动机M反转,使输出电压降低,一直达到额定输出电压范围为止。
当电网电压因某种原因降低,使电源的输出小于额定值范围时,电压比较器IC1输出为“0”,IC2输出为“1”,给三极管T1的基极提供电流、使T1导通,继电器J10动作,继电器J11不动作,电流流过J10-1触点和J11-2触点,电动机M正转,使输出电压升高,一直达到额定输出电压范围为止。
以上介绍了现有技术自动调压稳压工作原理。下面介绍的手动(电控)升降压工作原理,可以有利于全面理解图4的全部内容,也有助于本发明的实施,对产品检验、调试和修理也有帮助,所以一并予以介绍。
手动(电控)升降压工作原理。
扳键开关SB1放在“手动”位置(置2位)。通电后,J13动作,其触点J13-1和J13-3闭合。按升压按钮开关SB9,直流电流通过电阻R14给三极管T1提供基极电流,使其导通,继电器J10动作,触点J10-1闭合、J10-2打开,电动机正转,带动三相调压器的三个碳刷向上移动,使输出电压升高,升高到所需的电压值时,松开按钮SB9。当需要降压时,按降压按钮开关SB10,同样道理,直流电流通过电阻R14给三极管T2提供基极电流,使其导通,继电器J11动作,触点J11-1闭合、J11-2打开,电动机反转,带动三相调压器的三个碳刷向下移动,使输出电压降低,降低到所需的电压值时,松开按钮SB10。SB3和SB4为上限开关和下限开关,其作用是防止机械传动部分发生碰撞,避免损坏电动机,当交流电源的输出超过最高电压或最低电压时,电动机的传动机构切断限位开关,使电动机不再继续按原来的方向转动,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Claims (3)

1.一种三相稳压器,包括稳压装置(WYZ);所述的稳压装置(WYZ)包括:自动化控制电路,补偿变压器(BY-a),使用电机(M)驱动和使用碳刷接触连接的调压器(TY-a);稳压装置(WYZ)的输入部分与三相四线制的供电电源(DY)连接;所述的四线为三根相线和一根中性线;
其特征是:包括三相平衡装置(SPZ);所述的三相平衡装置(SPZ)包括:三相四线制的输入部分,第一单相变压器(T1),第二单相变压器(T2),第三单相变压器(T3),三相四线制的交流输出部分;
稳压装置(WYZ)的输出部分和三相平衡装置(SPZ)的输入部分共用三个连接端,共用的三个连接端分别是:A端(A)、B端(B)和C端(C);换言之,稳压装置(WYZ)通过A端(A)、B端(B)、C端(C)和中性线向三相平衡装置(SPZ)输出交流电,三相平衡装置(SPZ)通过A端(A)、B端(B)、C端(C)和中性线从稳压装置(WYZ)输入交流电;
第一单相变压器(T1)包括:1号初级线圈(N1)、1号次级线圈(NC-1)、2号次级线圈(NC-2)和3号次级线圈(NC-3);第二单相变压器(T2)包括:2号初级线圈(N2)、4号次级线圈(NC-4)、5号次级线圈(NC-5)和6号次级线圈(NC-6);第三单相变压器(T3)包括:3号初级线圈(N3)、7号次级线圈(NC-7)、8号次级线圈(NC-8)和9号次级线圈(NC-9);
所述的三相平衡装置(SPZ),其交流输出部分包括:U端(U)、V端(V)、W端(W)和中性线的N′端(N′);N′端(N′)位于中性线上;
A端(A),1号初级线圈(N1)的同名端、异名端,中性线顺序串联连接;
B端(B),2号初级线圈(N2)的同名端、异名端,中性线顺序串联连接;
C端(C),3号初级线圈(N3)的同名端、异名端,中性线顺序串联连接;
U端(U),1号次级线圈(NC-1)的同名端、异名端,5号次级线圈(NC-5)的异名端、同名端,8号次级线圈(NC-8)的异名端、同名端,N′端(N′)顺序串联连接;
V端(V),4号次级线圈(NC-4)的同名端、异名端,9号次级线圈(NC-9)的异名端、同名端,3号次级线圈(NC-3)的异名端、同名端,N′端(N′)顺序串联连接;
W端(W),7号次级线圈(NC-7)的同名端、异名端,2号次级线圈(NC-2)的异名端、同名端,6号次级线圈(NC-6)的异名端、同名端,N′端(N′)顺序串联连接;
在三只单相变压器中,所有的初级线圈匝数相同,所有的次级线圈匝数相同,所有的铁心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稳压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单相变压器,在初级线圈施加220V、50Hz、正弦波交流电的时候,其次级线圈输出的交流电为109V~112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稳压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单相变压器,其初级线圈施加的交流电压与次级线圈输出的交流电压之比为100∶49.5~50.5。
CN2011103260469A 2011-10-21 2011-10-21 一种三相稳压器 Pending CN1030669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260469A CN103066918A (zh) 2011-10-21 2011-10-21 一种三相稳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260469A CN103066918A (zh) 2011-10-21 2011-10-21 一种三相稳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6918A true CN103066918A (zh) 2013-04-24

Family

ID=48109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260469A Pending CN103066918A (zh) 2011-10-21 2011-10-21 一种三相稳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6691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7119A (zh) * 2016-06-15 2016-08-03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一种自动稳压变压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7249A (en) * 1994-08-16 1996-09-17 Reynal; Thomas J. Load balancing transformer
CN201408635Y (zh) * 2008-11-26 2010-02-17 魏明 用输入量和平衡绕组平衡三相输入的变压器
CN101819866A (zh) * 2010-04-28 2010-09-01 龚秋声 新三相平衡变压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7249A (en) * 1994-08-16 1996-09-17 Reynal; Thomas J. Load balancing transformer
CN201408635Y (zh) * 2008-11-26 2010-02-17 魏明 用输入量和平衡绕组平衡三相输入的变压器
CN101819866A (zh) * 2010-04-28 2010-09-01 龚秋声 新三相平衡变压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7119A (zh) * 2016-06-15 2016-08-03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一种自动稳压变压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oh et al. Autonomous operation of hybrid microgrid with AC and DC subgrids
US20100201338A1 (en) Hybrid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with ac & dc power capabilities
CN101997315B (zh) 电压调整装置以及电压调整方法
US20110169332A1 (en) Modular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 in particular for reactors for producing polysilicon
Yang et al. Use of integrated photovoltaic-electric spring system as a power balancer in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Willems et al. Development of a smart transformer to control the power exchange of a microgrid
US20170104333A1 (en) Solar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2955489B (zh) 三相补偿式稳压器
CN101968995A (zh) 电力变压器有载调压改造装置及其改造方法
CN102299518B (zh) 一种三相交流补偿式稳压器
CN103066918A (zh) 一种三相稳压器
CN103064454B (zh) 一种单相精密交流稳压器
JP2012125020A (ja) 電圧調整装置
CN207782415U (zh) 无功补偿装置及互感器检测设备
CN103872854A (zh) 异步电动机电压互感电路,异步电动机电流互感电路
Sosnina et al. EMC research of transformer-Thyristor regulator
EP3459164B1 (en) Stackable isolated voltage optimization module
CN202523542U (zh) 用于组合式高压补偿用的无级调感电抗器
CN201838448U (zh) 电力变压器有载调压装置
CN211908378U (zh) 一种基于三相变压器的单项平衡供电系统
CN203444905U (zh) 零序滤波节电器
CN102624005B (zh) 组合式高压补偿有载调感方法
Kaniewski et al. Modelling and analysis of three-phase hybrid transformer using matrix-reactance chopper
Vargas Rios Local voltage stability assessment for variable load characteristics
CN202513579U (zh) 组合式高压补偿有载调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