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6695A - 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6695A
CN103066695A CN2011103419314A CN201110341931A CN103066695A CN 103066695 A CN103066695 A CN 103066695A CN 2011103419314 A CN2011103419314 A CN 2011103419314A CN 201110341931 A CN201110341931 A CN 201110341931A CN 103066695 A CN103066695 A CN 1030666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relay
contacts
negative pole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19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多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34193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666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66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66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B90/20Smart grids as enabling technology in buildings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40Display of information, e.g. of data or contro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12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 Y04S40/126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由开关脱扣保护系统、断线检测接地发射系统和远程控制及接警系统组成,开关脱扣保护系统由设置在供电线路(5)始端的总开关(1)、漏电检测装置(7)、零序互感器(6)、开关脱扣线圈(3)、供电线路始端通讯信号接收装置(4)组成;断线检测接地发射系统由设置在供电线路(5)末端的断线检测装置(8)、信号发射装置(12)、ABC相接地装置(9)、时间继电器(10)、接地线(11)、报警电铃(17)组成;远程控制及接警系统由以县为单位的总控室接收主机(13)、联机电脑(14)、显示屏(15)、报警电铃(17)组成具有双重保护、智能化检测、多种报警模式、远程控制、系统容量大、系统先进的优点,设计精密,维护方便,造价低廉,适宜于供电线路中广泛使用。

Description

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电网供电线路因自然灾害、人为偷盗供电线路器材等各种原因造成的供电线路断线故障时有发生,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危胁,至今尚未有效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如某地因供电线路中性线(地线)断线,使380V火线电流回流,造成一次性烧毁62户家电,还有供电线路断线挂在田地里,一次性造成某地一头耕牛,三个劳动力身亡的重大事故;因线路缺相,烧毁电动机、电器的事件更是经常发生的事故。
目前国内配电保护中普遍使用的开关(剩余电流保护器)和带有缺相失压功能框架式万能断路器,都只能在开关进线端缺相失压分闸保护,而不能对出线端断线故障进行分闸保护;剩余电流保护器在线路断线后没落地或落地点绝缘性能较好,也不会断电保护;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同样能使人触电死亡或者伤残,也能烧毁家电及电器设备。
中国专利号为ZL200920170227.5的“一种供电线路断线保护报警系统”中接地漏电原理采用A、B、C三相三组漏电发生装置与A、B、C三相三根漏电接地装置,用三组欠压线圈来检测电源信号,用接地泄漏电流原理迫使漏电总开关分闸保护,该技术的缺点是在接地电阻较大地区,干旱季节漏电值达不到设计要求,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果漏电开关没有投运漏电保护功能或投入使用的断路器(无漏电功能),都不能分闸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安全、快捷、远程控制的智能化供电线路断线保护报警系统,这一主动行为使总开关出线端中的三相四线在任何一线发生断线或异常时,能迫使总开关分闸保护,防止人畜触电身亡、致残、家用电器烧毁事故的发生;在供电线路断线或供电器材被盗瞬间向管理人员及总控室发出短信并报警,总控室联机电脑接警,能显示以县为单位的上万条线路断线或漏电信息,也能对各线路实行远程控制管理,进行“拉闸”、“合闸”控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由开关脱扣保护系统、断线检测接地发射系统和远程控制及接警系统组成,开关脱扣保护系统由设置在供电线路始端的总开关、漏电检测装置、零序互感器、开关脱扣线圈、供电线路始端通讯信号接收装置组成;断线检测接地发射系统由设置在供电线路末端的断线检测装置、信号发射装置、接地装置、时间继电器、接地线、报警电铃组成;远程控制及接警系统由总控室接收主机、联机电脑、显示屏、报警电铃组成;漏电检测装置、供电线路始端通讯信号接收装置设置在总开关侧面,零序互感器串联在供电线路上,零序互感器与漏电检测装置电连接,漏电检测装置与开关脱扣线圈电连接,开关脱扣线圈与试验按扭配合设置;断线检测装置设置在供电线路末端并与信号发射装置电连接,时间继电器设置在接地线中间,控制接地线通断次数,形成有规律的特波信号,接地装置与时间继电器电连接,为时间继电器提供工作电源,报警电铃设置在供电线路末端的责任人家里;总控室接收主机与联机电脑串联,显示屏和报警电铃与联机电脑串口连接,总控室接收主机和责任人手机都通过无线电与信号发射装置配合。
漏电检测装置由SMT89C52单片机电路系统、CS5460信号采集模块、四位LED数码显示管、四位键盘信号、继电器、状态指示灯、存储模块AT24C08组成,CS5460信号采集模块与SMT89C52单片机电连接,SMT89C52单片机分别与四位LED数码显示管、四位键盘信号、状态指示灯、继电器、存储模块AT24C08电连接,CTA电流信号输入两端与RJ10两端并联,RJ10一端与CZ10一端电连接,CZ10另一端分别与D20正极端和R80一端电连接,R80另一端并联到C30正极和CS5460A模块IIN端,RJ10另一端与CZ20一端电连接,CZ20另一端与D30正极端电连接,D30负极端与R80一端电连接,CZ20另一端与C30负极端电连接;CS5460A模块XOUT端与X10一端电连接,X10一端与CS5460A模块XIN端电连接;DV5V电压正极端与CZR20一端电连接,CZR20另一端与C10正极端电连接,并与CS5460A模块VD+端电连接,C10负极接电源负极;CS5460A模块的IIN-、VIN-、DGND端并联;CS5460A模块VREFO、VREFI并联后与C40一端电连接,C40另一端接电源负极;CS5460A模块SDI端与R3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的P10端电连接,R30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CS5460A模块CS端与R4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单片机的P11端电连接,R40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CS5460A模块SDO端与R5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单片机的P12端电连接,R50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CS5460A模块SCLK端与R6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单片机的P13端电连接,R60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CS5460A模块INT与RESET并联,一端与R2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单片机的P32端电连接,R20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CS5460A模块PFMON与VA+端并联,并与电源正极电连接,再与CB10正极端电连接,CB10负极端接电源负极;CS5460A模块VA-端接电源负极;DV5V电压正极与STC89C52单片机的VCC端电连接,并与电源指示灯D10正极端电连接,D10负极端与R10一端电连接,R10另一端接电源负极;CD10正极端与DV5V电压正极端电连接,CD10另一端接电源负极;C20与CD10并联;STC89C52单片机的P01、P02、P03、P04、P05、P06、P07的一端分别与R90、R100、R110、R120、R130、R140、R150、R160一端电连接,R90、R100、R110、R120、R130、R140、R150、R160另一端与D0、D1、D2、D3、D4、D5、D6、D7的一端电连接,D0、D1、D2、D3、D4、D5、D6、D7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位LED数码显示管的a、b、c、d、e、f、g端电连接;四位LED数码显示管的C0、C1、C2、C3端分别与Q10、Q20、Q30、Q40的C端电连接,Q10、Q20、Q30、Q40的E端与电源电连接,四位LED数码显示管的Q10、Q20、Q30、Q40的B端分别与R200、R220、R240、R260的一端电连接,R200、R220、R240、R260的另一端分别与STC89C52单片机的P20、P21、P22、P23端电连接;四位键盘信号S10、S20、S30、S40的一端分别与STC89C52单片机的P24、P25、P26、P27端电连接,S10、S20、S30、S40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状态指示灯D40、D50、D60、D70的正极端与电源电连接,负极端分别与R210、R230、R250、R270一端电连接,R210、R230、R250、R270另一端与STC89C52单片机的P30、P31、P33、P34端电连接;P30、P31与程序输入端口3#、4#电连接连接,程序输入端口1#接电源负极,2#连接电源;STC89C52单片机的RST端与CD20负极端和R160的一端电连接,R160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CD20正极接电源,STC89C52单片机的EA接电源,STC89C52单片机的P35与R290一端电连接,R290另一端与Q60的B端电连接,Q60的E端接电源,并与继电器一端电连接,继电器另一端接电源负极;C80和D80分别并联在继电器的两端,D80正极接电源负极;负极与Q60的C端电连接;存储模块AT24C08的A2端与GND端并联接电源负极;VDD端接电源,WP端接电源负极;C50一端与VDD电源正极端电连接,另一端与WP端电连接并接电源负极,CLK端与R18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单片机的P36端电连接,R180一端接电源,SDIN端与R19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单片机的P37端电连接,R190一端接电源。
断线检测装置由电源控制变压器、SP8056芯片、小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接地线、电子电路、继电器J1、J2、J3、J4、J5、J6、J7、J7、J9、J10、J11、J12组成,电源控制变压器分别与SP8056芯片、小型继电器电连接,小型继电器分别与时间继电器和接地线电连接,取样电源连接R1的一端,R1的另一端分别与D3正极端和D4负极端电连接,D3负极端与D2负极端并联,D1与D4正极端并联接地;D3负极端与D2负极端与R2、R4、R5、R6、C1的一端电连接,C1的负极端接电源负极;R2的另一端与C12的负极端电连接,并分别与R2、Z1和G1的一端电连接,R6的另一端分别与C12正极端、R7、R9的一端电连接,R7的另一端与R8一端电连接,R8另一端接电源负极;R9的另一端与G1的一端电连接,G1的一端与R10的一端电连接,R10的另一端与D6和C4的正极端电连接,C4的负极端接电源负极;Z1的另一端与R12的一端电连接再接电源负极;R12的另一端与R4和Z3和C6的一端电连接,Z3的另一端与C5正极端电连接,C5负极端接电源负极;C6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D6负极端与SCR1一端电连接并接电源负极;SCR1另一端与R4、R16、Z2的一端电连接,SP8056的INT与R16另一端电连接,VSS端接电源负极;REST与C11和R17的一端电连接,R17与SP8056的VDD电连接,C11和Z5的一端接电源负极;SP8056的P61端与R18的一端电连接,SP8056的P64、P65、P66分别与R14、R15、R20的一端电连接,R14、R15、R20的另一端与L1、L2、L3的一端电连接,L1、L2、L3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SP8056的P67端与R19的一端电连接;SP8056的OSCI端与R8和C10的一端电连接,C10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R8另一端与SP8056的P51、P52、P53、P54端开路电连接,并与V1一端电连接;电源控制变压器BK的输入侧两端连接主电源,输出次极一端与D5正极端和D7负极端电连接,输出次极另一端与D8正极端和D6负极端电连接,并与C2、C8、V1、D11、D12、J1的一端电连接,C2、C8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V1的另一端与C3、C9、C10、R13的一端电连接,V1、C3、C9、C10、R13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R18、R19、的一端分别与Q1、Q2的一端电连接,Q1的一端与J1和D10的一端电连接Q2的一端与J2和D11和C13的一端电连接C13的另一端与R3一端电连接,R13、J2和D11的一端与D12的一端电连接,继电器J1、J2、J3、J4、J5、J6、J7、J7、J9、J10、J11、J12、时间继电器、接地线组成,继电器J1、J2、J3、J4、J5、J6、J7、J7、J9、J10、J11、J12与时间继电器电连接,时间继电器与接地线连接,继电器J1、J2、J3、J4、J5、J6与断线检测装置电连接,继电器J1、J2、J3、J4、J5、J6与供电线路5电连接;J1、J2、J3、J4、J5、J6、J7、J7、J9、J10、J11、J12继电器与信号发射装置连接,供电线路A相电源连接到继电器J1触点10端电连接,继电器J1触点6端与继电器J5触点11电连接,继电器J5触点3端与继电器J6触点12端电连接,继电器J6触点8端与时间继电器J13触点8端电连接,时间继电器J13触点6端与接地线连接;供电线路B相电源连接到继电器J3触点10端电连接,继电器J3触点6端与继电器J1触点11电连接,继电器J1触点3端与继电器J2触点12端电连接,继电器J2触点8端与时间继电器J13触点8端电连接,时间继电器J13触点6端与接地线11连接;供电线路C相电源连接到继电器J5触点10端电连接,继电器J5触点6端与继电器J3触点11电连接,继电器J3触点3端与继电器J4触点12端电连接,继电器J4触点8端与时间继电器J13触点8端电连接,时间继电器J13触点6端与接地线连接;继电器J1触点12端与信号发射装置12的K1连接,继电器J1触点4端与继电器J2触点10端电连接,继电器J2触点6端与继电器J8触点12端电连接,继电器J8触点8端与继电器J11触点10端电连;继电器J3触点12端与信号发射装置12的K2连接,继电器J3触点4端与继电器J4触点10端电连接,继电器J4触点6端与继电器J9触点12端电连接,继电器J9触点8端与继电器J12触点10端电连;继电器J5触点12端与信号发射装置的K3连接,继电器J5触点4端与继电器J6触点10端电连接,继电器J6触点6端与继电器J7触点12端电连接,继电器J7触点8端与继电器J10触点10端电连;继电器J10、J11、J12触点11端与信号发射装置的K4连接,继电器J10、J11、J12触点7端与继电器J10、J11、J12触点9端电连接;继电器J7触点9端与信号发射装置12的K5连接,继电器J7触点1端与继电器J8触点9端电连接,J8触点1端与继电器J9触点9端电连接,继电器J9触点1端与继电器J12触点1端电连接,继电器J12触点9端与继电器J11触点1端电连接,继电器J11触点9端与继电器J10触点1端电连接;继电器J7触点11端与信号发射装置的K6连接,继电器J7触点7端与继电器J8触点11端电连接,J8触点7端与继电器J9触点11端电连接,继电器J9触点11端与信号发射装置电源负极电连接,继电器J1的a1端与断线检测装置A相的Q1端电连接,b1端与断线检测装置的V1端电连接,继电器J2的a2端与断线检测装置A相的Q2端电连接,b2端与断线检测装置的V1端电连接,继电器J3的a3端与断线检测装置B相的Q1端电连接,b3端与断线检测装置的V1端电连接,继电器J4的a4端与断线检测装置B相的Q2端电连接,b4端与断线检测装置的V1端电连接,继电器J5的a5端与断线检测装置C相的Q1端电连接,b5端与断线检测装置的V1端电连接,继电器J6的a6端与断线检测装置C相的Q2端电连接,b6端与断线检测装置的V1端电连接.。
接地装置与时间继电器电连接,为时间继电器提供工作电源,报警电铃与供电线路末端电连接,接地线与时间继电器电连接,接地线与时间继电器电连接所产生的漏电特波信号经供电线路传输至零序互感器,零序互感器将漏电特波信号传输至漏电检测装置,漏电检测装置检测到符合设置密码的特波信号解码,接通开关脱扣线圈电源,触动总开关试验按扭使总开关断开。
接警及远程控制系统由总控室接收主机、联机电脑、显示屏、责任人手机、报警电铃组成,总控室接收主机接收到信号发射装置发送的断线信息后,将断线信息传输至联机电脑,联机电脑将数据解码,同步在显示屏显示解码的内容,报警电铃响起,唤醒睡眠中的值班人员,同时信号发射装置将断线信息发射至相关责任人手机上;必要时可以通过联机电脑的控制系统向总控室接收主机发送(传输)相关指令至供电线路始端通讯信号接收装置,实现远程控制总开关分、合闸的功能。
本发明的智能电网供电线路断线保护报警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异效果。
当线路断线或故障时,断线检测装置导通接地装置和时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控制接地时间和次数,产生漏电特波信号,漏电特波信号通过供电线路传输至零序互感器,零序互感器将检测信号传输至漏电特波检测装置,漏电特波检测装置将符合设置要求的漏电特波信号解码,接通开关脱扣装置电源,触动总开关试验按扭使开关分闸;通过漏电特波信号脱扣保护,对漏电值大小没有要求,与现有技术专利号ZL200920170227.5的“一种供电线路断线保护报警系统”相比,可节省安装接地带的成本95%以上,使断线保护系统更加稳定可靠。
当线路断线或故障时,经过断线检测装置导通信号发射装置发射加密信号,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线路始端通讯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加密信号解码,接通开关脱扣装置电源,触动总开关试验按扭使开关分闸;采用无线通讯加密脱扣保护,使断线保护系统更加稳定,起到双重保护效果。
采用供电线路加密传输信号,不受外界信号干扰,使断线保护系统更加可靠。
采用单片机电路检测,体积小,性能稳定。
采用防盗电铃报警、总控室电铃报警、责任人手机接警的多种报警方式,实现及时报警;在通讯信号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报警电铃响起,提醒责任人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供电器材被盗。
远程控制管理,对开关“分”、“合”闸操作及参数设定的远程控制。
系统容量大,能管理以县为单位的上万条供电线路。
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设计精密,性能安全可靠,智能化、全自动运作,使用寿命长,维护方便,造价低廉,适宜于供电线路中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方框图。
图2为本发明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原理示意图。
图3为开关脱扣保护系统示意图。
图4为漏电检测装置的电路图。
图5、图6为断线检测装置和接地装置电路图。
其中:1、总开关;2、试验按扭;3、开关脱扣装置;4、供电线路始端通讯信号接收装置;5、供电线路;6、零序互感器;7、漏电检测装置;8、断线检测装置;9、接地装置;10、时间继电器;11、接地线;12、信号发射装置;13、总控室接收主机;14、联机电脑;15、显示屏;16、责任人手机;17、报警电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图2所示的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由开关脱扣保护系统、断线检测接地发射系统和远程控制及接警系统组成,开关脱扣保护系统由设置在供电线路5始端的总开关1、漏电检测装置7、零序互感器6、开关脱扣装置3、供电线路始端通讯信号接收装置4组成;断线检测接地发射系统由设置在供电线路5末端的断线检测装置8、信号发射装置12、接地装置9、时间继电器10、接地线11、报警电铃17组成;远程控制及接警系统由以县为单位的总控室接收主机13、联机电脑14、显示屏15、报警电铃17组成;漏电检测装置7、供电线路始端通讯信号接收装置4设置在总开关1侧面,零序互感器6串联在供电线路5上,并与漏电检测装置7电连接,漏电检测装置7与开关脱扣装置3电连接,开关脱扣装置3与试验按扭2配合设置;断线检测装置8设置在供电线路5末端并与信号发射装置12电连接,时间继电器10设置在接地线11中间,控制接地线通断次数,形成有规律的特波信号,接地装置9与时间继电器10电连接,为时间继电器10提供工作电源,报警电铃17安装在供电线路5末端有关责任人家里;总控室接收主机13与联机电脑14串联,显示屏15和报警电铃17与联机电脑串口连接,总控室接收主机13和责任人手机16都通过无线电与信号发射装置12配合。
图3所示的开关脱扣保护系统由设置在供电线路5始端的总开关1、漏电检测装置7、零序互感器6、开关脱扣装置3、供电线路始端通讯信号接收装置4组成,漏电检测装置7、供电线路始端通讯信号接收装置4设置在总开关1侧面,零序互感器6串联在供电线路5上,并与漏电检测装置7电连接。
图4所示的漏电检测装置7由由SMT89C52单片机电路系统、CS5460信号采集模块、四位LED数码显示管、四位键盘信号、继电器、状态指示灯、存储模块AT24C08组成,CS5460信号采集模块与SMT89C52单片机电连接,SMT89C52单片机分别与四位LED数码显示管、四位键盘信号、状态指示灯、继电器、存储模块AT24C08电连接,CTA电流信号输入两端与RJ10两端并联,RJ10一端与CZ10一端电连接,CZ10另一端分别与D20正极端和R80一端电连接,R80另一端并联到C30正极和CS5460A模块IIN端,RJ10另一端与CZ20一端电连接,CZ20另一端与D30正极端电连接,D30负极端与R80一端电连接,CZ20另一端与C30负极端电连接;CS5460A模块XOUT端与X10一端电连接,X10一端与CS5460A模块XIN端电连接;DV5V电压正极端与CZR20一端电连接,CZR20另一端与C10正极端电连接,并与CS5460A模块VD+端电连接,C10负极接电源负极;CS5460A模块的IIN-、VIN-、DGND端并联;CS5460A模块VREFO、VREFI并联后与C40一端电连接,C40另一端接电源负极;CS5460A模块SDI端与R3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的P10端电连接,R30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CS5460A模块CS端与R4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单片机的P11端电连接,R40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CS5460A模块SDO端与R5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单片机的P12端电连接,R50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CS5460A模块SCLK端与R6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单片机的P13端电连接,R60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CS5460A模块INT与RESET并联,一端与R2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单片机的P32端电连接,R20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CS5460A模块PFMON与VA+端并联,并与电源正极电连接,再与CB10正极端电连接,CB10负极端接电源负极;CS5460A模块VA-端接电源负极;DV5V电压正极与STC89C52单片机的VCC端电连接,并与电源指示灯D10正极端电连接,D10负极端与R10一端电连接,R10另一端接电源负极;CD10正极端与DV5V电压正极端电连接,CD10另一端接电源负极;C20与CD10并联;STC89C52单片机的P01、P02、P03、P04、P05、P06、P07的一端分别与R90、R100、R110、R120、R130、R140、R150、R160一端电连接,R90、R100、R110、R120、R130、R140、R150、R160另一端与D0、D1、D2、D3、D4、D5、D6、D7的一端电连接,D0、D1、D2、D3、D4、D5、D6、D7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位LED数码显示管的a、b、c、d、e、f、g端电连接;四位LED数码显示管的C0、C1、C2、C3端分别与Q10、Q20、Q30、Q40的C端电连接,Q10、Q20、Q30、Q40的E端与电源电连接,四位LED数码显示管的Q10、Q20、Q30、Q40的B端分别与R200、R220、R240、R260的一端电连接,R200、R220、R240、R260的另一端分别与STC89C52单片机的P20、P21、P22、P23端电连接;四位键盘信号S10、S20、S30、S40的一端分别与STC89C52单片机的P24、P25、P26、P27端电连接,S10、S20、S30、S40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状态指示灯D40、D50、D60、D70的正极端与电源电连接,负极端分别与R210、R230、R250、R270一端电连接,R210、R230、R250、R270另一端与STC89C52单片机的P30、P31、P33、P34端电连接;P30、P31与程序输入端口3#、4#电连接连接,程序输入端口1#接电源负极,2#连接电源;STC89C52单片机的RST端与CD20负极端和R160的一端电连接,R160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CD20正极接电源,STC89C52单片机的EA接电源,STC89C52单片机的P35与R290一端电连接,R290另一端与Q60的B端电连接,Q60的E端接电源,并与继电器一端电连接,继电器另一端接电源负极;C80和D80分别并联在继电器的两端,D80正极接电源负极;负极与Q60的C端电连接;存储模块AT24C08的A2端与GND端并联接电源负极;VDD端接电源,WP端接电源负极;C50一端与VDD电源正极端电连接,另一端与WP端电连接并接电源负极,CLK端与R18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单片机的P36端电连接,R180一端接电源,SDIN端与R19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单片机的P37端电连接,R190一端接电源。
图5、图6所示的断线检测装置8和接地装置9由电源控制变压器、SP8056芯片、小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10、接地线11、电子电路、J1、J2、J3、J4、J5、J6、J7、J7、J9、J10、J11、J12、1组成,电源控制变压器分别与SP8056芯片、小型继电器电连接,小型继电器分别与时间继电器和接地线电连接,取样电源连接R1的一端,R1的另一端分别与D3正极端和D4负极端电连接,D3负极端与D2负极端并联,D1与D4正极端并联接地;D3负极端与D2负极端与R2、R4、R5、R6、C1的一端电连接,C1的负极端接电源负极;R2的另一端与C12的负极端电连接,并分别与R2、Z1和G1的一端电连接,R6的另一端分别与C12正极端、R7、R9的一端电连接,R7的另一端与R8一端电连接,R8另一端接电源负极;R9的另一端与G1的一端电连接,G1的一端与R10的一端电连接,R10的另一端与D6和C4的正极端电连接,C4的负极端接电源负极;Z1的另一端与R12的一端电连接再接电源负极;R12的另一端与R4和Z3和C6的一端电连接,Z3的另一端与C5正极端电连接,C5负极端接电源负极;C6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D6负极端与SCR1一端电连接并接电源负极;SCR1另一端与R4、R16、Z2的一端电连接,SP8056的INT与R16另一端电连接,VSS端接电源负极;REST与C11和R17的一端电连接,R17与SP8056的VDD电连接,C11和Z5的一端接电源负极;SP8056的P61端与R18的一端电连接,SP8056的P64、P65、P66分别与R14、R15、R20的一端电连接,R14、R15、R20的另一端与L1、L2、L3的一端电连接,L1、L2、L3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SP8056的P67端与R19的一端电连接;SP8056的OSCI端与R8和C10的一端电连接,C10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R8另一端与SP8056的P51、P52、P53、P54端开路电连接,并与V1一端电连接;电源控制变压器BK的输入侧两端连接主电源,输出次极一端与D5正极端和D7负极端电连接,输出次极另一端与D8正极端和D6负极端电连接,并与C2、C8、V1、D11、D12、J1的一端电连接,C2、C8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V1的另一端与C3、C9、C10、R13的一端电连接,V1、C3、C9、C10、R13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R18、R19、的一端分别与Q1、Q2的一端电连接,Q1的一端与J1和D10的一端电连接;Q2的一端与J2和D11和C13的一端电连接;C13的另一端与R3一端电连接,R13、J2和D11的一端与D12的一端电连接;继电器J1、J2、J3、J4、J5、J6、J7、J7、J9、J10、J11、J12与时间继电器10电连接,时间继电器10与接地线11连接,继电器J1、J2、J3、J4、J5、J6与断线检测装置8电连接,继电器J1、J2、J3、J4、J5、J6与供电线路5电连接;J1、J2、J3、J4、J5、J6、J7、J7、J9、J10、J11、J12继电器与信号发射装置12连接,供电线路A相电源连接到继电器J1触点10端电连接,继电器J1触点6端与继电器J5触点11电连接,继电器J5触点3端与继电器J6触点12端电连接,继电器J6触点8端与时间继电器J13触点8端电连接,时间继电器J13触点6端与接地线连接;供电线路B相电源连接到继电器J3触点10端电连接,继电器J3触点6端与继电器J1触点11电连接,继电器J1触点3端与继电器J2触点12端电连接,继电器J2触点8端与时间继电器J13触点8端电连接,时间继电器J13触点6端与接地线11连接;供电线路C相电源连接到继电器J5触点10端电连接,继电器J5触点6端与继电器J3触点11电连接,继电器J3触点3端与继电器J4触点12端电连接,继电器J4触点8端与时间继电器J13触点8端电连接,时间继电器J13触点6端与接地线11连接;继电器J1触点12端与信号发射装置12的K1连接,继电器J1触点4端与继电器J2触点10端电连接,继电器J2触点6端与继电器J8触点12端电连接,继电器J8触点8端与继电器J11触点10端电连;继电器J3触点12端与信号发射装置12的K2连接,继电器J3触点4端与继电器J4触点10端电连接,继电器J4触点6端与继电器J9触点12端电连接,继电器J9触点8端与继电器J12触点10端电连;继电器J5触点12端与信号发射装置12的K3连接,继电器J5触点4端与继电器J6触点10端电连接,继电器J6触点6端与继电器J7触点12端电连接,继电器J7触点8端与继电器J10触点10端电连;继电器J10、J11、J12触点11端与信号发射装置12的K4连接,继电器J10、J11、J12触点7端与继电器J10、J11、J12触点9端电连接;继电器J7触点9端与信号发射装置12的K5连接,继电器J7触点1端与继电器J8触点9端电连接,J8触点1端与继电器J9触点9端电连接,继电器J9触点1端与继电器J12触点1端电连接,继电器J12触点9端与继电器J11触点1端电连接,继电器J11触点9端与继电器J10触点1端电连接;继电器J7触点11端与信号发射装置12的K6连接,继电器J7触点7端与继电器J8触点11端电连接,J8触点7端与继电器J9触点11端电连接,继电器J9触点11端与信号发射装置12电源负极电连接,继电器J1的a1端与断线检测装置A相的Q1端电连接,b1端与断线检测装置8的V1端电连接,继电器J2的a2端与断线检测装置A相的Q2端电连接,b2端与断线检测装置8的V1端电连接,继电器J3的a3端与断线检测装置B相的Q1端电连接,b3端与断线检测装置8的V1端电连接,继电器J4的a4端与断线检测装置B相的Q2端电连接,b4端与断线检测装置8的V1端电连接,继电器J5的a5端与断线检测装置C相的Q1端电连接,b5端与断线检测装置8的V1端电连接,继电器J6的a6端与断线检测装置C相的Q2端电连接,b6端与断线检测装置8的V1端电连接.。
断线检测装置由A相与N线、B相与N线、C相与N线三组功能基本相同的电路组成,三组电路分别对供电线路A、B、C、N三相四线电压监测,A、B、C相接地漏电控制和触发信号发射键发射相关信息。
供电线路A相断线后,A相无电压信到R1、D1,电源电压降为0V,电源控制变压器失去电压,单片机控制电路和继电器输入端全部为“0”,继电器J1、J7释放,电容C3与R3组成的延时电路给继电器J2供电,继电器J2延时释放,继电器J1、J7触点形式发生变化,继电器J2触点延时发生变化,B相电源通过继电器J3触点10电连接到闭合触点6,继电器J3触点6电连接到继电器J1闭合触点11/3,继电器J1触点3电连接到继电器J2闭合触点12/8,继电器J2触点8连接到时间继电器10闭合触点8/6,时间继电器10触点6连接到接地线接地产生漏电信号,同时继电器J2触点8连接到时间继电器10工作电源,时间继电器按设置时间控制接地线通断数次,产生漏电特波信号频率,通过供电线路返回,零序互感器检测到漏电特波信号,二次侧电流信号输入到漏电检测装置中的CS5460信号处理器,CS5460将采集完成漏电信号存储到自身存储器中,单片机通过SPI接口从CS5460读取第一次采集到的漏电电流信号值,单片机并通过内部程序运算,计算得出实际的漏电电流值,漏电电流值通过四位LED显示出来,单位值为mA,单片机系统中开启了一个定时器,定时周期为5ms(0.005s),用于控制数据处理频率及显示控制时钟,单片机每5ms通过SPI接口从CS5460读取采集到更新的漏电电流信号值,读取到的漏电值会与存储器AT24C08中所设置参数进行对比,漏电峰值和时间参数可更新设置,当读取到的漏电信号符合所设定的漏电峰值和时间参数:如漏电峰值≥7mA,漏电时间维持10ms,漏电峰值突降≤7mA,突降漏电时间维持90ms的四个周期频率突变条件时,状态指示灯交替闪烁,单片机解码并接通开关脱扣装置工作电源的常开触点闭合,开关脱扣装置带动试验按扭,迫使总开关分闸保护。同时A相断线信号线连接继电器J1闭合触点12/4,继电器J1触点4连接到J2闭合触点10/6,J2触点6电连接到继电器J8闭合触点12/8,继电器J8触点8电连接继电器J11的闭合触点10/2,继电器J11触点2导通信号发射装置的K1键,信号发射装置将K1(A相断线)设定好的内容加密群发,供电线路始端通讯信号接收装置4收到加密信号解码导通开关脱扣装置触动试验按扭使总开关分闸;实现双重分闸保护,总控室接收主机收到信息,传输到联机电脑,联机电脑将加密数据解密,显示屏15中文显示日期、时间、XX台区XX号A相断电、同时闪烁该故障点信息,报警电铃报警,提醒值班人员;负责人手机收到短信,内容为XX台区XX号A相断电。
当供电线路B相断线后,B相无电压信号经R1、D1,电源电压降为0V,电源控制变压器失去电压,单片机控制电路和继电器输入端全部为“0”,继电器J3、J8释放,电容C3与R3组成的延时电路给继电器J4供电,继电器J4延时释放,继电器J3、J8触点形式发生变化,继电器J4触点延时发生变化,C相电源通过继电器J5触点10电连接到闭合触点6,继电器J5触点6电连接到继电器J3闭合触点11/3,继电器J3触点3电连接到继电器J4闭合触点12/8,继电器J4触点8连接到时间继电器10闭合触点8/6,时间继电器10触点6连接到接地线接地产生漏电信号,同时继电器J4触点8连接到时间继电器10工作电源,时间继电器按设置时间控制接地线通断数次,产生漏电特波信号频率,通过供电线路返回,零序互感器检测到漏电特波信号,二次侧电流信号输入到漏电检测装置中的CS5460信号处理器,CS5460将采集完成漏电信号存储到自身存储器中,单片机通过SPI接口从CS5460读取第一次采集到的漏电电流信号值,单片机并通过内部程序运算,计算得出实际的漏电电流值,漏电电流值通过四位LED显示出来,单位值为mA,单片机系统中开启了一个定时器,定时周期为5ms(0.005s),用于控制数据处理频率及显示控制时钟,单片机每5ms通过SPI接口从CS5460读取采集到更新的漏电电流信号值,读取到的漏电值会与存储器AT24C08中所设置参数进行对比,漏电峰值和时间参数可更新设置,当读取到的漏电信号符合所设定的漏电峰值和时间参数:如漏电峰值≥7mA,漏电时间维持10ms,漏电峰值突降≤7mA,突降漏电时间维持90ms的四个周期频率突变条件时,状态指示灯交替闪烁,单片机解码并接通开关脱扣装置工作电源的常开触点闭合,开关脱扣装置带动试验按扭,迫使总开关分闸保护。同时B相断线信号线连接继电器J3闭合触点12/4,继电器J3触点4连接到J4闭合触点10/6,J4触点6电连接到继电器J9闭合触点12/8,继电器J9触点8电连接继电器J12的闭合触点10/2,继电器J12触点2导通信号发射装置的K2键,信号发射装置将K2(B相断线)设定好的内容加密群发,供电线路始端通讯信号接收装置收到加密信号解码导通开关脱扣装置触动试验按扭使总开关分闸;实现双重分闸保护,总控室接收主机收到信息,传输到联机电脑,联机电脑将加密数据解密,显示屏15中文显示日期、时间、XX台区XX号B相断电、同时闪烁该故障点信息,报警电铃报警;负责人手机收到短信,内容为XX台区XX号B相断电。
当供电线路C相断线后,C相无电压信号经R1、D1,电源电压降为0V,电源控制变压器失去电压,单片机控制电路和继电器输入端全部为“0”,继电器J5、J9释放,电容C3与R3组成的延时电路给继电器J6供电,继电器J6延时释放,继电器J5、J9触点形式发生变化,继电器J6触点延时发生变化,A相电源通过继电器J1触点10电连接到闭合触点6,继电器J1触点6电连接到继电器J5闭合触点11/3,继电器J5触点3电连接到继电器J6闭合触点12/8,继电器J6触点8连接到时间继电器10闭合触点8/6,时间继电器10触点6连接到接地线接地产生漏电信号,同时继电器J6触点8连接到时间继电器10工作电源,时间继电器按设置时间控制接地线通断数次,产生漏电特波信号频率,通过供电线路返回,零序互感器检测到漏电特波信号,二次侧电流信号输入到漏电检测装置中的CS5460信号处理器,CS5460将采集完成漏电信号存储到自身存储器中,单片机通过SPI接口从CS5460读取第一次采集到的漏电电流信号值,单片机并通过内部程序运算,计算得出实际的漏电电流值,漏电电流值通过四位LED显示出来,单位值为mA,单片机系统中开启了一个定时器,定时周期为5ms(0.005s),用于控制数据处理频率及显示控制时钟,单片机每5ms通过SPI接口从CS5460读取采集到更新的漏电电流信号值,读取到的漏电值会与存储器AT24C08中所设置参数进行对比,漏电峰值和时间参数可更新设置,当读取到的漏电信号符合所设定的漏电峰值和时间参数:如漏电峰值≥7mA,漏电时间维持10ms,漏电峰值突降≤7mA,突降漏电时间维持90ms的四个周期频率突变条件时,状态指示灯交替闪烁,单片机解码并接通开关脱扣装置工作电源的常开触点闭合,开关脱扣装置带动试验按扭,迫使总开关分闸保护。同时C相断线信号线连接继电器J5闭合触点12/4,继电器J5触点4连接到J6闭合触点10/6,J6触点6电连接到继电器J1闭合触点12/8,继电器J1触点8电连接继电器J10的闭合触点10/2,继电器J10触点2导通信号发射装置的K3键,信号发射装置将K3(C相断线)设定好的内容加密群发,供电线路始端通讯信号接收装置收到加密信号解码导通开关脱扣装置触动试验按扭使总开关分闸;实现双重分闸保护,总控室接收主机收到信息,传输到联机电脑,联机电脑将加密数据解密,显示屏15中文显示日期、时间、XX台区XX号C相断电、同时闪烁该故障点信息,报警电铃报警;负责人手机收到短信,内容为XX台区XX号C相断电。
当供电线路三相断线后,整个单片机控制电路和继电器输入端失去电压,继电器J1、J2、J3、J4、J5、J6、J7、J8、J9释放,三相断线信号线连接继电器J7、J8、J9、J10、J11、J12触点9/1断开变成了闭合,导通信号发射装置的K4键,信号发射装置将K4(三相断线)设定好的内容加密群发,总控室接收主机收到信息,传输到联机电脑,联机电脑将加密数据解密,显示屏中文显示日期、时间、XX台区XX号三相断电、同时闪烁该故障点信息,报警电铃报警;负责人手机收到短信,内容为XX台区XX号三相断电。
当供电线路恢复供电后,电压信号经R1、D1,电源电压正常,电源控制变压器降压、整流,单片机控制电路输入端电压全部正常,继电器J1、J2、J3、J4、J5、J6、J7、J8、J9闭合,继电器J7、J8、J9、闭合触点11/7,导通信号发射装置的K6键,信号发射装置将K6(恢复供电)设定好的内容加密群发,总控室接收主机收到信息,传输到联机电脑,联机电脑将加密数据解密,显示屏15中文显示日期、时间、XX台区XX号恢复供电、负责人手机收到短信,内容为XX台区XX号恢复供电。
N相断线,引起中性点漂移,A相与N、B相与N、C相与N相的电压发生变化,负荷较小相电压升高,负荷较大相电压降低,三相电压中同时存在一相电压升高一相电压降低,A相与N线,B相与N线、C相与N线组成的三组检测装置分别对三相电压检测,A相、B相、C相电压信号经各自的R1限流、D1-D4整流,取样电压随电源电压波动而波动,SP8056采用或非门逻辑控制程序,R6、R7和C4组成欠压取样,R2、R12和C6组成过压取样,分别对C1两端电压进行取样,R6、R7和C4取样电压低于165V或R2、R12、C6取样电压超出275V时,SP8056控制信号输入端高电平为“1”,输出端即见“1”为0”,输出端P61、P67控制的Q1、Q2信号消失,继电器J1、J3、J7、J8释放,电容C3与R3组成的延时电路给继电器J2、J4供电,继电器J2、J4延时释放,继电器J10的a10端与继电器J1的闭合触点9/1连接到A相电源,继电器J10的b10端与继电器J2的闭合触点9/5连接到B相电源,继电器J10闭合,继电器J11的a11端与继电器J3的闭合触点9/1连接到B相电源,继电器J11的b11端与继电器J4的闭合触点9/5连接到C相电源,继电器J11闭合,释放继电器J1、J3、J7、J8触点形式发生变化,继电器J2、J4触点延时发生变化,C相电源通过继电器J5触点10电连接到闭合触点6,继电器J5触点6电连接到继电器J3闭合触点11/3,继电器J3触点3电连接到继电器J4闭合触点12/8,继电器J4触点8连接到时间继电器10闭合触点8/6,时间继电器10触点6连接到接地线接地产生漏电信号,同时继电器J4触点8连接到时间继电器10工作电源,时间继电器按设置时间控制接地线通断数次,产生漏电特波信号频率,通过供电线路返回,零序互感器检测到漏电特波信号,二次侧电流信号输入到漏电检测装置中的CS5460信号处理器,CS5460将采集完成的漏电信号存储到自身存储器中,单片机通过SPI接口从CS5460读取第一次采集到的漏电电流信号,单片机并通过内部程序运算,计算得出实际的漏电电流值,漏电电流值通过四位LED显示出来,单位值为mA,单片机系统中开启了一个定时器,定时周期为5ms(0.005s),用于控制数据处理频率及显示控制时钟,单片机每5ms通过SPI接口从CS5460读取采集到更新的漏电电流信号值,读取到的漏电值会与存储器AT24C08中所设置参数进行对比,漏电峰值和时间参数可更新设置,当读取到的漏电信号符合所设定的漏电峰值和时间参数:如漏电峰值≥7mA,漏电时间维持10ms,漏电峰值突降≤7mA,突降漏电时间维持90ms的四个周期频率突变条件时,状态指示灯交替闪烁,单片机解码并接通开关脱扣装置工作电源的常开触点闭合,开关脱扣装置带动试验按扭,迫使总开关分闸保护。同时N相断线信号线连接继电器J10闭合触点11/7,继电器J10触点7连接到J11闭合触点9/5,J11触点5导通信号发射装置的K4键,信号发射装置将K4(N相断线)设定好的内容加密群发,供电线路始端通讯信号接收装置4收到加密信号解码导通开关脱扣装置触动试验按扭使总开关分闸;实现双重分闸保护,总控室接收主机收到信息,传输到联机电脑,联机电脑将加密数据解密,显示屏15中文显示日期、时间、XX台区XX号N相断电、同时闪烁该故障点信息,报警电铃报警;负责人手机收到短信,内容为XX台区XX号N相断电。
检测到A、C相异常,A相与C相电压信号经各自的R1限流、D1-D4整流,取样电压随电源电压波动而波动,R6、R7和C4组成欠压取样,R2、R12和C6组成过压取样,分别对C1两端电压进行取样,R6、R7和C4取样电压低于165V或R2、R12和C6取样275V,控制电源电路或非门输入端全部为“0”,输出端即为“1”,Q1、Q2门极信号消失,继电器J1、J5、J7、J9释放,电容C3与R3组成的延时电路给继电器J2、J6供电,继电器J2、J6延时释放,继电器J10的a10端与继电器J1的闭合触点9/1连接到A相电源,继电器J10的b10端与继电器J2的闭合触点9/5连接到B相电源,继电器J10闭合,继电器J12的a12端与继电器J5的闭合触点9/1连接到C相电源,继电器J12的b12端与继电器J6的闭合触点9/5连接到A相电源,继电器J10闭合,J7释放继电器J1、J7触点形式发生变化,继电器J2触点延时发生变化,B相电源通过继电器J3触点10电连接到闭合触点6,继电器J3触点6电连接到继电器J1闭合触点11/3,继电器J1触点3电连接到继电器J2闭合触点12/8,继电器J2触点8连接到时间继电器10闭合触点8/6,时间继电器10触点6连接到接地线接地产生漏电信号,同时继电器J2触点8连接到时间继电器10工作电源,时间继电器按设置时间控制接地线通断数次,产生漏电特波信号频率,通过供电线路返回,零序互感器检测到漏电特波信号,二次侧电流信号输入到漏电检测装置中的CS5460信号处理器,CS5460将采集完成的漏电信号存储到自身存储器中,单片机通过SPI接口从CS5460读取第一次采集到的漏电电流信号,单片机并通过内部程序运算,计算得出实际的漏电电流值,漏电电流值通过四位LED显示出来,单位值为mA,单片机系统中开启了一个定时器,定时周期为5ms(0.005s),用于控制数据处理频率及显示控制时钟,单片机每5ms通过SPI接口从CS5460读取采集到更新的漏电电流信号值,读取到的漏电值会与存储器AT24C08中所设置参数进行对比,漏电峰值和时间参数可更新设置,当读取到的漏电信号符合所设定的漏电峰值和时间参数:如漏电峰值≥7mA,漏电时间维持10ms,漏电峰值突降≤7mA,突降漏电时间维持90ms的四个周期频率突变条件时,状态指示灯交替闪烁,单片机解码并接通开关脱扣装置工作电源的常开触点闭合,开关脱扣装置带动试验按扭,迫使总开关分闸保护;同时N相断线信号线连接继电器J12闭合触点11/7,继电器J12触点7连接到J10闭合触点9/5,J10触点5导通信号发射装置的K4键,信号发射装置将K4(N相断线)设定好的内容加密群发,供电线路始端通讯信号接收装置4收到加密信号解码导通开关脱扣装置触动试验按扭使总开关分闸;实现双重分闸保护,总控室接收主机收到信息,传输到联机电脑,联机电脑将加密数据解密,显示屏15中文显示日期、时间、XX台区XX号N相断电、同时闪烁该故障点信息,报警电铃报警;负责人手机收到短信,内容为XX台区XX号N相断电。

Claims (4)

1.一种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由开关脱扣保护系统、断线检测接地发射系统和远程控制及接警系统组成,开关脱扣保护系统由设置在供电线路(5)始端的总开关(1)、漏电检测装置(7)、零序互感器(6)、开关脱扣线圈(3)、供电线路始端通讯信号接收装置(4)组成;断线检测接地发射系统由设置在供电线路(5)末端的断线检测装置(8)、信号发射装置(12)、ABC相接地装置(9)、时间继电器(10)、接地线(11)、报警电铃(17)组成;远程控制及接警系统由以县为单位的总控室接收主机(13)、联机电脑(14)、显示屏(15)、报警电铃(17)组成;其特征在于漏电检测装置(7)、供电线路始端通讯信号接收装置(4)设置在总开关(1)侧面,零序互感器(6)串联在供电线路(5)上,并与漏电检测装置(7)电连接,漏电检测装置(7)与开关脱扣线圈(3)电连接,开关脱扣线圈(3)与试验按扭(2)配合设置;断线检测装置(8)设置在供电线路(5)末端并与信号发射装置(12)电连接,时间继电器(10)设置在接地线(11)中间,控制接地线通断次数,形成有规律的特波信号,接地装置(9)与时间继电器(10)电连接,为时间继电器(10)提供工作电源,报警电铃(17)设置在供电线路(5)末端的责任人家里;总控室接收主机(13)与联机电脑(14)串联,显示屏(15)和报警电铃(17)与联机电脑串口连接,总控室接收主机(13)和责任人手机(16)都通过无线电与信号发射装置(12)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漏电检测装置(7)由由SMT89C52单片机电路系统、CS5460信号采集模块、四位LED数码显示管、四位键盘信号、继电器、状态指示灯、存储模块AT24C08组成,CS5460信号采集模块与SMT89C52单片机电连接,SMT89C52单片机分别与四位LED数码显示管、四位键盘信号、状态指示灯、继电器、存储模块AT24C08电连接,CTA电流信号输入两端与RJ10两端并联,RJ10一端与CZ10一端电连接,CZ10另一端分别与D20正极端和R80一端电连接,R80另一端并联到C30正极和CS5460A模块IIN端,RJ10另一端与CZ20一端电连接,CZ20另一端与D30正极端电连接,D30负极端与R80一端电连接,CZ20另一端与C30负极端电连接;CS5460A模块XOUT端与X10一端电连接,X10一端与CS5460A模块XIN端电连接;DV5V电压正极端与CZR20一端电连接,CZR20另一端与C10正极端电连接,并与CS5460A模块VD+端电连接,C10负极接电源负极;CS5460A模块的IIN-、VIN-、DGND端并联;CS5460A模块VREFO、VREFI并联后与C40一端电连接,C40另一端接电源负极;CS5460A模块SDI端与R3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的P10端电连接,R30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CS5460A模块CS端与R4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单片机的P11端电连接,R40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CS5460A模块SDO端与R5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单片机的P12端电连接,R50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CS5460A模块SCLK端与R6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单片机的P13端电连接,R60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CS5460A模块INT与RESET并联,一端与R2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单片机的P32端电连接,R20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CS5460A模块PFMON与VA+端并联,并与电源正极电连接,再与CB10正极端电连接,CB10负极端接电源负极;CS5460A模块VA-端接电源负极;DV5V电压正极与STC89C52单片机的VCC端电连接,并与电源指示灯D10正极端电连接,D10负极端与R10一端电连接,R10另一端接电源负极;CD10正极端与DV5V电压正极端电连接,CD10另一端接电源负极;C20与CD10并联;STC89C52单片机的P01、P02、P03、P04、P05、P06、P07的一端分别与R90、R100、R110、R120、R130、R140、R150、R160一端电连接,R90、R100、R110、R120、R130、R140、R150、R160另一端与D0、D1、D2、D3、D4、D5、D6、D7的一端电连接,D0、D1、D2、D3、D4、D5、D6、D7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位LED数码显示管的a、b、c、d、e、f、g端电连接;四位LED数码显示管的C0、C1、C2、C3端分别与Q10、Q20、Q30、Q40的C端电连接,Q10、Q20、Q30、Q40的E端与电源电连接,四位LED数码显示管的Q10、Q20、Q30、Q40的B端分别与R200、R220、R240、R260的一端电连接,R200、R220、R240、R260的另一端分别与STC89C52单片机的P20、P21、P22、P23端电连接;四位键盘信号S10、S20、S30、S40的一端分别与STC89C52单片机的P24、P25、P26、P27端电连接,S10、S20、S30、S40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状态指示灯D40、D50、D60、D70的正极端与电源电连接,负极端分别与R210、R230、R250、R270一端电连接,R210、R230、R250、R270另一端与STC89C52单片机的P30、P31、P33、P34端电连接;P30、P31与程序输入端口3#、4#电连接连接,程序输入端口1#接电源负极,2#连接电源;STC89C52单片机的RST端与CD20负极端和R160的一端电连接,R160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CD20正极接电源,STC89C52单片机的EA接电源,STC89C52单片机的P35与R290一端电连接,R290另一端与Q60的B端电连接,Q60的E端接电源,并与继电器一端电连接,继电器另一端接电源负极;C80和D80分别并联在继电器的两端,D80正极接电源负极;负极与Q60的C端电连接;存储模块AT24C08的A2端与GND端并联接电源负极;VDD端接电源,WP端接电源负极;C50一端与VDD电源正极端电连接,另一端与WP端电连接并接电源负极,CLK端与R18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单片机的P36端电连接,R180一端接电源,SDIN端与R190一端电连接,并与STC89C52单片机的P37端电连接,R190一端接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断线检测装置(8)和接地装置(9)由电源控制变压器、SP8056芯片、小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10)、接地线(11)、电子电路、J1、J2、J3、J4、J5、J6、J7、J7、J9、J10、J11、J12、1组成,电源控制变压器分别与SP8056芯片、小型继电器电连接,小型继电器分别与时间继电器(10)和接地线(11)电连接,取样电源连接R1的一端,R1的另一端分别与D3正极端和D4负极端电连接,D3负极端与D2负极端并联,D1与D4正极端并联接地;D3负极端与D2负极端与R2、R4、R5、R6、C1的一端电连接,C1的负极端接电源负极;R2的另一端与C12的负极端电连接,并分别与R2、Z1和G1的一端电连接,R6的另一端分别与C12正极端、R7、R9的一端电连接,R7的另一端与R8一端电连接,R8另一端接电源负极;R9的另一端与G1的一端电连接,G1的一端与R10的一端电连接,R10的另一端与D6和C4的正极端电连接,C4的负极端接电源负极;Z1的另一端与R12的一端电连接再接电源负极;R12的另一端与R4和Z3和C6的一端电连接,Z3的另一端与C5正极端电连接,C5负极端接电源负极;C6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D6负极端与SCR1一端电连接并接电源负极;SCR1另一端与R4、R16、Z2的一端电连接,SP8056的INT与R16另一端电连接,VSS端接电源负极;REST与C11和R17的一端电连接,R17与SP8056的VDD电连接,C11和Z5的一端接电源负极;SP8056的P61端与R18的一端电连接,SP8056的P64、P65、P66分别与R14、R15、R20的一端电连接,R14、R15、R20的另一端与L1、L2、L3的一端电连接,L1、L2、L3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SP8056的P67端与R19的一端电连接;SP8056的OSCI端与R8和C10的一端电连接,C10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R8另一端与SP8056的P51、P52、P53、P54端开路电连接,并与V1一端电连接;电源控制变压器BK的输入侧两端连接主电源,输出次极一端与D5正极端和D7负极端电连接,输出次极另一端与D8正极端和D6负极端电连接,并与C2、C8、V1、D11、D12、J1的一端电连接,C2、C8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V1的另一端与C3、C9、C10、R13的一端电连接,V1、C3、C9、C10、R13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R18、R19、的一端分别与Q1、Q2的一端电连接,Q1的一端与J1和D10的一端电连接;Q2的一端与J2和D11和C13的一端电连接C13的另一端与R3一端电连接,R13、J2和D11的一端与D12的一端电连接,继电器J1、J2、J3、J4、J5、J6、J7、J7、J9、J10、J11、J12与时间继电器(10)电连接,时间继电器(10)与接地线(11)连接,继电器J1、J2、J3、J4、J5、J6与断线检测装置(8)电连接,继电器J1、J2、J3、J4、J5、J6与供电线路(5)电连接;J1、J2、J3、J4、J5、J6、J7、J7、J9、J10、J11、J12继电器与信号发射装置(12)连接,供电线路A相电源连接到继电器J1触点10端电连接,继电器J1触点6端与继电器J5触点11电连接,继电器J5触点3端与继电器J6触点12端电连接,继电器J6触点8端与时间继电器J13触点8端电连接,时间继电器J13触点6端与接地线连接;供电线路B相电源连接到继电器J3触点10端电连接,继电器J3触点6端与继电器J1触点11电连接,继电器J1触点3端与继电器J2触点12端电连接,继电器J2触点8端与时间继电器J13触点8端电连接,时间继电器J13触点6端与接地线(11)连接;供电线路C相电源连接到继电器J5触点10端电连接,继电器J5触点6端与继电器J3触点11电连接,继电器J3触点3端与继电器J4触点12端电连接,继电器J4触点8端与时间继电器J13触点8端电连接,时间继电器J13触点6端与接地线(11)连接;继电器J1触点12端与信号发射装置(12)的K1连接,继电器J1触点4端与继电器J2触点10端电连接,继电器J2触点6端与继电器J8触点12端电连接,继电器J8触点8端与继电器J11触点10端电连;继电器J3触点12端与信号发射装置(12)的K2连接,继电器J3触点4端与继电器J4触点10端电连接,继电器J4触点6端与继电器J9触点12端电连接,继电器J9触点8端与继电器J12触点10端电连;继电器J5触点12端与信号发射装置12的K3连接,继电器J5触点4端与继电器J6触点10端电连接,继电器J6触点6端与继电器J7触点12端电连接,继电器J7触点8端与继电器J10触点10端电连;继电器J10、J11、J12触点11端与信号发射装置(12)的K4连接,继电器J10、J11、J12触点7端与继电器J10、J11、J12触点9端电连接;继电器J7触点9端与信号发射装置(12)的K5连接,继电器J7触点1端与继电器J8触点9端电连接,J8触点1端与继电器J9触点9端电连接,继电器J9触点1端与继电器J12触点1端电连接,继电器J12触点9端与继电器J11触点1端电连接,继电器J11触点9端与继电器J10触点1端电连接;继电器J7触点11端与信号发射装置(12)的K6连接,继电器J7触点7端与继电器J8触点11端电连接,J8触点7端与继电器J9触点11端电连接,继电器J9触点11端与信号发射装置(12)电源负极电连接,继电器J1的a1端与断线检测装置A相的Q1端电连接,b1端与断线检测装置(8)的V1端电连接,继电器J2的a2端与断线检测装置A相的Q2端电连接,b2端与断线检测装置(8)的V1端电连接,继电器J3的a3端与断线检测装置B相的Q1端电连接,b3端与断线检测装置(8)的V1端电连接,继电器J4的a4端与断线检测装置B相的Q2端电连接,b4端与断线检测装置(8)的V1端电连接,继电器J5的a5端与断线检测装置C相的Q1端电连接,b5端与断线检测装置(8)的V1端电连接,继电器J6的a6端与断线检测装置C相的Q2端电连接,b6端与断线检测装置(8)的V1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开关脱扣保护系统由设置在供电线路(5)始端的总开关(1)、漏电检测装置(7)、零序互感器(6)、开关脱扣线圈(3)、供电线路始端通讯信号接收装置(4)组成,漏电检测装置(7)、供电线路始端通讯信号接收装置(4)设置在总开关(1)侧面,零序互感器(6)串联在供电线路(5)上,并与漏电检测装置(7)电连接。
CN2011103419314A 2011-10-24 2011-10-24 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 Pending CN1030666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419314A CN103066695A (zh) 2011-10-24 2011-10-24 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419314A CN103066695A (zh) 2011-10-24 2011-10-24 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6695A true CN103066695A (zh) 2013-04-24

Family

ID=48109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19314A Pending CN103066695A (zh) 2011-10-24 2011-10-24 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666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0784A (zh) * 2013-05-30 2013-09-04 孟津县电业公司 一种中性线断线保护方法及中性线断线保护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8041A (zh) * 2003-07-29 2005-02-09 祖金德 漏电保安器
JP2007257598A (ja) * 2006-03-22 2007-10-04 Sanwa Jutaku Kk 停電警報装置
CN201369085Y (zh) * 2009-02-17 2009-12-23 泉州纪超电子有限公司 漏电火灾侦测报警控制集成系统
CN201821159U (zh) * 2009-08-05 2011-05-04 徐多荣 一种供电线路断线保护报警系统
CN202309228U (zh) * 2011-10-24 2012-07-04 徐多荣 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8041A (zh) * 2003-07-29 2005-02-09 祖金德 漏电保安器
JP2007257598A (ja) * 2006-03-22 2007-10-04 Sanwa Jutaku Kk 停電警報装置
CN201369085Y (zh) * 2009-02-17 2009-12-23 泉州纪超电子有限公司 漏电火灾侦测报警控制集成系统
CN201821159U (zh) * 2009-08-05 2011-05-04 徐多荣 一种供电线路断线保护报警系统
CN202309228U (zh) * 2011-10-24 2012-07-04 徐多荣 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宁卫国等: "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0784A (zh) * 2013-05-30 2013-09-04 孟津县电业公司 一种中性线断线保护方法及中性线断线保护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0454B (zh) Mov避雷器漏电流检测装置、远程监控系统及方法
CN201181513Y (zh) 电力变压器远程综合报警系统
CN204031043U (zh) 具有智能关断功能的光伏系统
CN201414021Y (zh) 通信机房智能配电系统
CN201904560U (zh) 智能环保型固体全绝缘环网柜
CN202309228U (zh) 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
CN202495703U (zh) 预检线路故障的断路器
CN201178300Y (zh) 一种电动机综合控制保护柜
CN206932066U (zh) 一种智能馈线终端设备
CN202601448U (zh) 开关状态显示器
CN103066695A (zh) 智能电网远程控制保护报警系统
CN208508506U (zh) 一种低压断零保护装置
CN201514454U (zh) 智能远程电缆短路接地故障报警装置
CN203339427U (zh) 一种智能安全电源插座
CN203312920U (zh) 智能pt柜集成系统
CN203231469U (zh) 具有通讯接口防雷功能的机柜空调器
CN214376742U (zh) 一种智能数显高压费控控制器
CN201044426Y (zh) 水源井综合控制保护柜
CN201402497Y (zh) 电网监测gsm防盗报警系统
CN213181697U (zh) 一种智能断电的电能计量箱
CN204719519U (zh) 一种油井无线智能监测控制系统
CN204425038U (zh) 一种配电自动化测控终端
CN209929827U (zh) 变电站、开闭所防误语音报警装置
CN202815071U (zh) 一种高压带电检测指示系统
CN106443355A (zh) 一种数字型电力配电线路故障电弧探测分析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