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4527A - 电脑、手机笔顺“切分”快捷输入汉字汉语方法设计 - Google Patents

电脑、手机笔顺“切分”快捷输入汉字汉语方法设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4527A
CN103064527A CN2011103517410A CN201110351741A CN103064527A CN 103064527 A CN103064527 A CN 103064527A CN 2011103517410 A CN2011103517410 A CN 2011103517410A CN 201110351741 A CN201110351741 A CN 201110351741A CN 103064527 A CN103064527 A CN 1030645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oke
key
input
chinese character
charac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517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建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3517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645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64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45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在电脑、手机上进行汉字、汉语输入的符号编码及输入方法设计的领域中,《电脑、手机笔顺“切分”快捷输入汉字汉语方法设计》以崭新的输入理念和创意,设计出以笔画笔顺为基础不仅能精确快捷输入汉字,还能显示自然的“切分”汉字,划出汉字与汉字间边界,并能自然地提示组成词组和语句汉字个数的笔画符号码的多种输入方法,从而能使以笔画笔顺为基础简便快捷,特别是能精确直接输入词组和语句的设想得以实现。

Description

电脑、手机笔顺“切分”快捷输入汉字汉语方法设计
技术领域:为将汉语更方便、快捷、精确完备在手机、数字输入器件、电脑上进行输入,针对其功能特点而进行的符号设计和编码,以及输入方法的方案设计。 
相关背景技术:1、汉字输入法的知识(参见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新编电脑基础·完全自学手册》、中国人事出版社《国家公务员计算机基础知识读本》。2、汉字、汉语的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现代汉语·增订三版》、《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划序)规范》。 
发明《电脑、手机(数字器件)笔顺“切分”快捷输入汉字汉语方法设计》的目的,是对现有的各种输入法在字词和语句输入上一次“吸长弃短”而进行的崭新构思和创造的设计,使汉语的输入在简便、快捷准确等方面的综合指标上,达到更好、更优的性能标准,并能普遍推广使用。 
技术方案: 
现代的汉语输入,不仅仅要求精确快捷一个个输入汉字,并对直接的精确快捷输入词组和语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拼音输入,依据其声母字符码能自然的“切分”汉字,划出汉字与汉字间的边界,并能以此推算出组成词句汉字个数的特点,在直接的快捷输入词组和语句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受其启示,本发明也通过独特的创意,从而能以笔画笔顺为基础,实现简便快捷直接的输入整个的词组和语句。 
A方案:电脑大键盘的输入。 
1.首先,在26个英文字母键上设定三组汉字基本笔画的类型并以数字编号: 
第一组(“切分”功能笔画组):(1横)(2竖)(3撇)(4点)(5横折)(6竖折)(7横折钩)(8竖折钩) 
第二组(上下结构组):(.1横)(.2竖)(.3撇)(.4点)(.5横折)(.6竖折)(.7横折钩)(.8竖折钩) 
第三组(左右结构组):(01横)(02竖)(03撇)(04点)(05横折)(06竖折)(07横折钩)(08竖折钩) 
具体的对应为: 
第一组(1 S)(2 D)(3 F)(4 G)(5 H)(6 J)(7 K)(8 C) 
第二组(.1 T)(.2 R)(.3 E)(.4 W)(.5 A)(.6 Q)(.7 X)(.8 Z) 
第三组(01 Y)(02 U)(03 I)(04 O)(05 L)(06 P)(07 N)(08 M) 
V键和B键为部首键,归入第一组。Q键部首为:金.木.草.土.病.虫。P键部首为:口.日.目.王.走.足。 
2.输入汉字时,第一次(或第一.二次)击键输入笔画输入第一组的笔画(或部首),其后的击键若是上下结构的字,则转为始终输入上下结构组(第二组)的笔画,若是左右结构的字,则转为始终输入左右结构组(第三组)的笔画,若非上下和左右结构的字,则第一次(或第一.二次)击键输入上下结构组(第二组)笔画后,第二次(或第三次)击键返回输入第一组的笔画,接下一直输入第一组的笔画。 
如此:在汉语的输入中,输入的第一组的笔画和部首码,就起到了自然的“切分”汉字,划出汉字与汉字间边界,并能自然地提示组成词组和语句汉字个数的笔画符号码的作用,进而能使以笔画笔顺为基础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词组和语句得以实现。 
3.为了尽可能在简短的击键中实现快捷精确的输入,可设计跳跃性的输入汉字,并依据笔画键码和部首键码,输入相应的笔画和对应的部首:输入某一汉字时,如是上下结构的字,可第一二次(或第一.二.三次)击键输入上面部分的笔画或与部首键码对应的部首,其后的击键则跳跃去输入其下面部分的笔画或与部首键码对应的部首;如下面的部分有左右结构,还可在第四次击键(或第五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左右结构组(第三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下面部分右边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如下面的部分是包围结构,还可在第四次击键(或第五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第一组(切分功能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下面包围结构内部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如是多重上下结构的字,则可在第五次击键(或第六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第一组(切分功能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由上到下第三层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 
输入某一汉字时,如是左右结构的字,可第一二次(或第一.二.三次)击键输入左边部分的笔画或与部首键码对应的部首,其后的击键则跳跃去输入其右边部分的笔画或与部首键码对应的部首;如右边的部分有上下结构,还可在第四次击键(或第五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上下结构组(第二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右边部分下面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如右边的部分是包围结构,还可在第四次击键(或第五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第一组(切分功能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右边包围结构内部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如是多重左右结构的字,则可在第五次击键(或第六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第一组(切分功能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最右边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 
B方案:电脑大键盘的输入。 
首先,在26个英文字母键上设定四组汉字基本笔画的类型并以数字编号: 
第一组(上下结构组):(.1横)(.2竖)(.3撇)(.4点)(.5折)(.6折钩), 
第二组(左右结构组):(01横)(02竖)(03撇)(04点)(05折)(06折钩), 
第三组(包围结构组):(1横)(2竖)(3撇)(4点)(5折)(6折钩) 
第四组(切分功能组):(*1横)(*2竖)(*3撇)(*4点)(*5折)(*6折钩), 
具体的对应为:(.1 T)(.2 R)(.3 E)(.4 W)(.5 A)(.6 Q), 
              (01 Y)(02 U)(03 I)(04 O)(05 L)(06 P), 
              (1 S)(2 D)(3 F)(4 G)(5 H)(6 J) 
              (*1 X)(*2 C)(*3 V)(*4 B)(*5 N)(*6 Z), 
K键和M键为部首键,归入第四组。K键部首为:金.木.土.草.病.虫,M键部首为:口.日.目.虎.走.足。 
2.输入汉字时,第一次输入笔画皆输入第四组的笔画(或部首),其后的击键若是上下结构的字,则转为始终输入上下结构组(第一组)的笔画,若是左右结构的字,则转为始终输入左右结构组(第二组)的笔画,若是包围结构的字,则转为始终输入包围结构组(第三组)的笔画;若非上下.左右或包围结构的字,则第二次击键输入上下结构组(第一组)笔画后,第三次击键再返回输入第四组的笔画,接下一直输入第四组的笔画。 
如此:在汉语的输入中,输入的第四组的笔画和部首码,就起到了自然的“切分”汉字,划出汉字与汉字间边界,并能自然地提示组成词组和语句汉字个数的笔画符号码的作用,进而能使以笔画笔顺为基础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词组和语句得以实现。 
3.为了尽可能在简短的击键中实现快捷精确的输入,可设计跳跃性的输入汉字,并依据笔画键码和部首键码,输入相应的笔画和对应的部首: 
输入某一汉字时,如是上下结构的字,可第一二次(或第一.二.三次)击键输入上面部分的笔画或与部首键码对应的部首,其后的击键则跳跃去输入其下面部分的笔画或与部首键码对应的部首;如下面的部分有左右结构,还可在第四次击键(或第五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左右结构组(第二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下面部分右边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如下面的部分是包围结构,还可在第四次击键(或第五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第三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下面包围结构内部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如是多重上下结构的字,则可在第四次击键(或第五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第四组(切分功能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由上到下第三层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 
输入某一汉字时,如是左右结构的字,可第一二次(或第一.二.三次)击键输入左边部分的笔画或与部首键码对应的部首,其后的击键则跳跃去输入其右边部分的笔画或与部首键码对应的部首;如右边的部分有上下结构,还可在第四次击键(或第五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上下结构组(第一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右边下面部分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如右边的部分是包围结构,还可在第四次击键(或第五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第三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右边包围结构内部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如是多重左右结构的字,则可在第四次击键(或第五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第四组(切分功能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最右边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 
C方案:电脑大键盘的输入。 
1.首先,在26个英文字母键上设定两组汉字基本笔画和部首的类型并把笔画以数字编号: 
第一组(切分功能组):(.1横)(.2竖)(.3撇)(.4点)(.5横折)(.6竖折)(.7横折钩)(.8竖折钩; 
第二组(上下和左右结构组):(1横)(2竖)(3撇)(4点)(5横折)(6竖折)(7横折钩)(8竖折钩); 
具体的对应为: 
第一组(.1 T)(.2 R)(.3 E)(.4 W)(.5 G)(.6 F)(.7 D)(.8 S) 
第二组(1 Y)(2 U)(3 I)(4 O)(5 H)(6 J)(7 K)(8 L) 
Q.A.Z.X.C为部首键,归入第一组,Q键选取的部首为:金.王.宝.贝;A键选取的部首为:木.禾.草.竹;Z键选取部首为:水.雨.气.风;X键选取的部首为:火.日.月.光;C键的部首为:土.山.田.石。 
P.M.N.B.V为部首键,归入第二组,P键的部首为:金.王.宝.贝;M键的部首为:木.禾.草.竹;N键的部首为:水.雨.气.风;B键的部首为:火.日.月.光;V键的部首为:土.山.田.石。 
2.输入汉字时,第一次输入笔画(或部首)皆输入第一组的笔画(或部首),其后的击键若是上下或左右结构的字,则转为始终输入上下或左右结构组(第二组)的笔画(或部首);若非上下和左右结构的字,则第二次击键输入上下或结构组(第二组)笔画(或部首)后,第三次击键再返回输入第一组的笔画(或部首),接下一直输入第一组的笔画(或部首)。 
如此:在汉语的输入中,输入的第一组的笔画和部首码,就起到了自然的“切分”汉字, 划出汉字与汉字间边界的笔画(或部首)符号码的作用,进而能使以笔画笔顺和基本部首为基础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词组和语句得以实现。 
D方案:手机和电脑小键盘(数字键盘)汉字的输入。 
在现在普遍通行的手机和电脑小键盘(数字键盘)的数字键面上, 
设定数字键面上的数字与笔画作如下对应: 
(1横)(2竖)(3撇)(4点)(5横折)(6竖折)(7横折钩)(8竖折钩);9号数字键为部首键,输入的部首为:口.日.目.草.虫.足。 
并设定手机的*号.0号和#号键为切分和结构功能键;电脑小键盘的*号.0号.+号和-号键为切分和结构功能键。 
当以汉字笔画输入的顺序,输入某汉字第一次按笔画键和部首键后,手机按*号.0号和#号键,电脑小键盘按*号.0号.+号或-号键,以表示输入一新的汉字的开始,而同时:手机按*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上下结构;按0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左右结构;按#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非上下左右结构。而同时:电脑小键盘按*号,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上下结构;按0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左右结构;按+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包围结构;按-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非上下.左右和包围结构。按过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其后的输入以笔画顺序,或按部首键输入遇见的对应部首,或按笔画键输入相应的笔画;这样, 切分和结构功能键码就起到了自然的“切分”汉字,划出汉字与汉字间边界,并能自然地提示组成词组和语句汉字个数的作用,进而能使手机和电脑小键盘以笔画笔顺为基础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词组和语句得以实现。而在第一次按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后,接下再按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则是表示是在直接输入词语。 
E方案:手机和电脑小键盘(数字键盘)汉字的输入: 
设定数字键面上的数字与笔画作如下对应: 
(1横)(2竖)(3撇)(4点)(5横折)(6竖折);7号和8号数字键为部首键,7号键输入的部首为:木.土.草.病.虫,8号键输入的部首为:口.日.目.走.足。 
并设定手机的*号.0号和#号键为切分和结构功能键,9号键为机动功能键;电脑小键盘的*号.0号.+号.-号键为切分和结构功能键,9号键为机动功能键。 
当以汉字笔画输入的顺序,输入某汉字第一次按笔画键和部首键后,手机按*号.0号和#号键,电脑小键盘按*号.0号.+号或-号键,以表示输入一新的汉字的开始,而同时:手机按*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上下结构;按0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左右结构;按#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非上下左右结构。而同时:电脑小键盘按*号,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 上下结构;按0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左右结构;按+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包围结构;按-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非上下.左右和包围结构。按过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其后的输入以笔画顺序,或按部首键输入遇见的对应部首,或按笔画键输入相应的笔画,这样, 切分和结构功能键码,就能起到自然的“切分”汉字,划出汉字与汉字间边界,并能自然地提示组成词组和语句汉字个数的作用,进而能使手机和电脑小键盘(数字键盘),以笔画笔顺为基础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词组和语句得以实现。 
而在第一次按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后,接下再按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则是表示是在直接输入词语。 
F方案:手机和电脑小键盘(数字键盘)汉字的输入: 
设定数字键面上的数字与笔画作如下对应: 
(1横)(2竖)(3撇)(4点)(5折);6号.7号.8号数字键为切分和部首键,6号键输入的部首为:草.木.病.虫;7号键输入的部首为:口.日.目.竹;8号键输入的部首为:王.土.走.足。9号键为机动功能键。 
当以汉字笔画输入的顺序,输入某汉字第一次按笔画键和相应部首键后,按6号.7号和8号键,以表示输入一新的汉字的开始,而同时:按6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上下结构;按7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左右结构;按8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非上下左右结构。按过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其后的输入以笔画顺序,或按部首键输入遇见的对应部首,或按笔画键输入相应的笔画,这样,切分和结构功能键码,就能起到自然的“切分”汉字,划出汉字与汉字间边界,并能自然地提示组成词组和语句汉字个数的作用,进而能使手机和电脑小键盘(数字键盘),以笔画笔顺为基础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词组和语句得以实现。 
而在第一次按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后,接下再按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则是表示是在直接输入词语。 
G方案:手机和电脑小键盘(数字键盘)汉字的输入: 
设定数字键面上的数字与笔画作如下对应: 
(1横)(2竖)(3撇)(4点)(5折);8号.9号.0号数字键为切分功能键,6号.7号数字键为部首键,6号键输入的部首为:草.木.土.病.虫;7号键输入的部首为:口.日.目.足.竹。 
当以汉字笔画输入的顺序,输入某汉字第一次按笔画键和相应部首键后,按8号.9号和0号键,以表示输入一新的汉字的开始,而同时:按8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上下结构;按9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左右结构;按0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非上下左右结构。按过切分功能键,其后的输入以笔画顺序,或按部首键输入遇见的对应部首,或按笔画键输 入相应的笔画,这样,切分功能键码,就能起到自然的“切分”汉字,划出汉字与汉字间边界,并能自然地提示组成词组和语句汉字个数的作用,进而能使手机和电脑小键盘(数字键盘),以笔画笔顺为基础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词组和语句得以实现。 
而在第一次按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后,接下再按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则是表示是在直接输入词语。 

Claims (10)

1.一种在电脑大键盘上以笔画笔顺为基础输入汉字,同时能以此实现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汉语词组和语句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
首先,在26个英文字母键上设定三组汉字基本笔画的类型并以数字编号:
第一组(切分功能组):(1横)(2竖)(3撇)(4点)(5横折)(6竖折)(7横折钩)(8竖折钩)
第二组(上下结构组):(.1横)(.2竖)(.3撇)(.4点)(.5横折)(.6竖折)(.7横折钩)(.8竖折钩)
第三组(左右结构组):(01横)(02竖)(03撇)(04点)(05横折)(06竖折)(07横折钩)(08竖折钩)
具体的对应为:
第一组(1 S)(2 D)(3 F)(4 G)(5 H)(6 J)(7 K)(8 C)
第二组(.1 T)(.2 R)(.3 E)(.4 W)(.5 A)(.6 Q)(.7 X)(.8 Z)
第三组(01 Y)(02 U)(03 I)(04 O)(05 L)(06 P)(07 N)(08 M)
V键和B键为部首键,归入第一组。V键部首为:金、木、草、土、病、虫。B键部首为:口、日、目、王、走、足。
输入汉字时,第一次(或第一、二次)输入笔画输入第一组的笔画(或部首),其后的击键若是上下结构的字,则转为始终输入上下结构组(第二组)的笔画,若是左右结构的字,则转为始终输入左右结构组(第三组)的笔画,若非上下和左右结构的字,则第一(或第一、二次)击键输入上下结构组(第二组)笔画后,第二次(或第三次)击键返回输入第一组的笔画,接下一直输入第一组的笔画。
如此:在汉语的输入中,输入的第一组的笔画和部首码,就起到了自然的“切分”汉字,划出汉字与汉字间边界,并能自然地提示组成词组和语句汉字个数的笔画符号码的作用,进而能使以笔画笔顺为基础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词组和语句的设想得以能够实现。
2.一种包含有权利要求1的以笔画笔顺为基础输入汉字,同时能以此实现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汉语词组和语句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
为了尽可能在简短的击键中实现快捷精确的输入,设计跳跃性的输入汉字,并依据笔画键码和部首键码,输入相应的笔画和对应的部首:输入某一汉字时,如是上下结构的字,可第一二次(或第一.二.三次)击键输入上面部分的笔画或与部首键码对应的部首,其后的击键则跳跃去输入其下面部分的笔画或与部首键码对应的部首;如下面的部分有左右结构,还可在第四次击键(或第五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左右结构组(第三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下面部分右边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如下面的部分是包围结构,还可在第四次击键(或第五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第一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下面包围结构内部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如是多重上下结构的字,则可在第五次击键(或第六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第一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由上到下第三层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
输入某一汉字时,如是左右结构的字,可第一二次(或第一.二.三次)击键输入左边部分的笔画或与部首键码对应的部首,其后的击键则跳跃去输入其右边部分的笔画或与部首键码对应的部首;如右边的部分有上下结构,还可在第四次击键(或第五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上下结构组(第二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右边部分下面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如右边的部分是包围结构,还可在第四次击键(或第五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第一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右边包围结构内部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如是多重左右结构的字,则可在第五次击键(或第六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第一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最右边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
3.一种在电脑大键盘上以笔画笔顺为基础输入汉字,同时能以此实现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汉语词组和语句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
在26个英文字母键上设定四组汉字基本笔画的类型并以数字编号:
第一组(上下结构组):(.1横)(.2竖)(.3撇)(.4点)(.5折)(.6折钩),
第二组(左右结构组):(01横)(02竖)(03撇)(04点)(05折)(06折钩),
第三组(包围结构组):(1横)(2竖)(3撇)(4点)(5折)(6折钩)
第四组(切分功能组):(*1横)(*2竖)(*3撇)(*4点)(*5折)(*6折钩),
具体的对应为:(.1 T)(.2 R)(.3 E)(.4 W)(.5 A)(.6 Q),
              (01 Y)(02 U)(03 I)(04 O)(05 L)(06 P),
              (1 S)(2 D)(3 F)(4 G)(5 H)(6 J)
              (*1 X)(*2 C)(*3 V)(*4 B)(*5 N)(*6 Z),
K键和M键为部首键,归入第四组。K键部首为:金、木、土、草、病、虫。M键部首为:口、日、目、虎、走、足。
输入汉字时,第一次输入笔画皆输入第四组的笔画(或部首),其后的击键若是上下结构的字,则转为始终输入上下结构组(第一组)的笔画,若是左右结构的字,则转为始终输入左右结构组(第二组)的笔画,若是包围结构的字,则转为始终输入包围结构组(第三组)的笔画,若非上下.左右或包围结构的字,则二次击键输入上下结构组(第一组)笔画后,第三次击键再返回输入第四组的笔画,接下一直输入第四组的笔画。
如此:在汉语的输入中,输入的第四组的笔画和部首码,就起到了自然的“切分”汉字,划出汉字与汉字间边界,并能自然地提示组成词组和语句汉字个数的笔画符号码的作用,进而能使以笔画笔顺为基础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词组和语句得以实现。
4.一种包含有权利要求3的以笔画笔顺为基础输入汉字,同时能以此实现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汉语词组和语句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
为了尽可能在简短的击键中实现快捷精确的输入,设计跳跃性的输入汉字,并依据笔画键码和部首键码,输入相应的笔画和对应的部首:输入某一汉字时,如是上下结构的字,可第一二次(或第一.二.三次)击键输入上面部分的笔画或与部首键码对应的部首,其后的击键则跳跃去输入其下面部分的笔画或与部首键码对应的部首;如下面的部分有左右结构,还可在第四次击键(或第五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左右结构组(第二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下面部分右边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如下面的部分是包围结构,还可在第四次击键(或第五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第三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下面包围结构内部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如是多重上下结构的字,则可在第四次击键(或第五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第四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由上到下第三层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
输入某一汉字时,如是左右结构的字,可第一二次(或第一.二.三次)击键输入左边部分的笔画或与部首键码对应的部首,其后的击键则跳跃去输入其右边部分的笔画或与部首键码对应的部首;如右边的部分有上下结构,还可在第四次击键(或第五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上下结构组(第一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右边下面部分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如右边的部分是包围结构,还可在第四次击键(或第五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第三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右边包围结构内部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如是多重左右结构的字,则可在第四次击键(或第五次击键)开始连续击打第四组的笔画键或击打部首键,并跳跃去输入最右边字块或部件的笔画或部首,直至输出汉字。
5.一种在电脑大键盘上以笔画笔顺为基础输入汉字,同时能以此实现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汉语词组和语句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
首先,在26个英文字母键上设定两组汉字基本笔画和部首的类型并把笔画以数字编号:
第一组(切分功能组):(.1横)(.2竖)(.3撇)(.4点)(.5横折)(.6竖折)(.7横折钩)(.8竖折钩;
第二组(上下和左右结构组):(1横)(2竖)(3撇)(4点)(5横折)(6竖折)(7横折钩)(8竖析钩);
具体的对应为:
第一组(.1 T)(.2 R)(.3 E)(.4 W)(.5 G)(.6 F)(.7 D)(.8 S)
第二组(1 Y)(2 U)(3 I)(4 O)(5 H)(6 J)(7 K)(8 L)
Q.A.Z.X.C为部首键,归入第一组,Q键选取的部首为:金.王.宝.贝;A键选取的部首为:木.禾.草.竹;Z键选取的部首为:水.雨.气.风;X键选取的部首为:火.日.月.光;C键选取的部首为:土.山.田.石。
P.M.N.B.V为部首键,归入第二组,P键的部首为:金.王.宝.贝;M键的部首为:木.禾.草.竹;N键的部首为:水.雨.气.风;B键的部首为:火.日.月.光;V键的部首为:土.山.田.石。
输入汉字时,第一次输入笔画(或部首)皆输入第一组的笔画(或部首),其后的击键若是上下或左右结构的字,则转为始终输入上下或左右结构组(第二组)的笔画(或部首);若非上下和左右结构的字,则第二次击键输入上下或结构组(第二组)笔画(或部首)后,第三次击键再返回输入第一组的笔画(或部首),接下一直输入第一组的笔画(或部首)。
如此:在汉语的输入中,输入的第一组的笔画和部首码,就起到了自然的“切分”汉字,划出汉字与汉字间边界的笔画(或部首)符号码的作用,进而能使以笔画笔顺和基本部首为基础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词组和语句得以实现。
6.一种在手机上和电脑小键盘(数字键盘)上以笔画笔顺为基础输入汉字,同时能以此实现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汉语词组和语句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
在现在普遍通行的手机和电脑小键盘(数字键盘)的数字键面上,
设定数字键面上的数字与笔画作如下对应:
(1横)(2竖)(3撇)(4点)(5横折)(6竖折)(7横折钩)(8竖折钩);9号数字键为部首键,输入的部首为:口.日.目.草.虫.足。
并设定手机的*号.0号和#号键为切分和结构功能键;电脑小键盘的*号.0号.+号和-号键为切分和结构功能键。
当以汉字笔画输入的顺序,输入某汉字第一次按笔画键和部首键后,手机按*号.0号和#号键,电脑小键盘按*号.0号.+号或-号键,以表示输入一新的汉字的开始,而同时:手机按*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上下结构;按0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左右结构;按#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非上下左右结构。而同时:电脑小键盘按*号,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上下结构;按0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左右结构;按+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包围结构;按-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非上下.左右和包围结构。按过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其后的输入以笔画顺序,或按部首键输入遇见的对应部首,或按笔画键输入相应的笔画;这样,切分和结构功能键码就起到了自然的“切分”汉字,划出汉字与汉字间边界,并能自然地提示组成词组和语句汉字个数的作用,进而能使手机和电脑小键盘以笔画笔顺为基础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词组和语句得以实现。而在第一次按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后,接下再按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则是表示是在直接输入词语。
7.一种在手机上和电脑小键盘(数字键盘)上以笔画笔顺为基础输入汉字,同时能以此实现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汉语词组和语句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
设定数字键面上的数字与笔画作如下对应:
(1横)(2竖)(3撇)(4点)(5横折)(6竖折);7号和8号数字键为部首键,7号键输入的部首为:木.土.草.病.虫,8号键输入的部首为:口.日.目.走.足。
并设定手机的*号.0号和#号键为切分和结构功能键,9号键为机动功能键;电脑小键盘的*号.0号.+号.-号键为切分和结构功能键,9号键为机动功能键
当以汉字笔画输入的顺序,输入某汉字第一次按笔画键和部首键后,手机按*号.0号和#号键,电脑小键盘按*号.0号.+号或-号键,以表示输入一新的汉字的开始,而同时:手机按*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上下结构;按0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左右结构;按#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非上下左右结构。而同时:电脑小键盘按*号,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上下结构;按0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左右结构;按+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包围结构;按-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非上下.左右和包围结构。按过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其后的输入以笔画顺序,或按部首键输入遇见的对应部首,或按笔画键输入相应的笔画,这样,切分和结构功能键码,就能起到自然的“切分”汉字,划出汉字与汉字间边界,并能自然地提示组成词组和语句汉字个数的作用,进而能使手机和电脑小键盘(数字键盘),以笔画笔顺为基础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词组和语句得以实现。
而在第一次按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后,接下再按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则是表示是在直接输入词语。
8.一种在手机上和电脑小键盘(数字键盘)上以笔画笔顺为基础输入汉字,同时能以此实现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汉语词组和语句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
设定数字键面上的数字与笔画作如下对应:
(1横)(2竖)(3撇)(4点)(5折);6号.7号.8号数字键为切分和部首键,6号键输入的部首为:草.木.病.虫;7号键输入的部首为:口.日.目.竹;8号键输入的部首为:王.土.走.足。9号键为机动功能键。
当以汉字笔画输入的顺序,输入某汉字第一次按笔画键和相应部首键后,按6号.7号和8号键,以表示输入一新的汉字的开始,而同时:按6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上下结构;按7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左右结构;按8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非上下左右结构。按过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其后的输入以笔画顺序,或按部首键输入遇见的对应部首,或按笔画键输入相应的笔画,这样,切分和结构功能键码,就能起到自然的“切分”汉字,划出汉字与汉字间边界,并能自然地提示组成词组和语句汉字个数的作用,进而能使手机和电脑小键盘(数字键盘),以笔画笔顺为基础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词组和语句得以实现。
而在第一次按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后,接下再按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则是表示是在直接输入词语。
9.一种在手机上和电脑小键盘(数字键盘)上以笔画笔顺为基础输入汉字,同时能以此实现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汉语词组和语句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
设定数字键面上的数字与笔画作如下对应:
(1横)(2竖)(3撇)(4点)(5折);8号.9号.0号数字键为切分功能键,6号.7号数字键为部首键,6号键输入的部首为:草.木.土.病.虫;7号键输入的部首为:口.日.目.足.竹。
当以汉字笔画输入的顺序,输入某汉字第一次按笔画键和相应部首键后,按8号.9号和0号键,以表示输入一新的汉字的开始,而同时:按8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上下结构;按9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左右结构;按0号键,表示所输入的汉字为非上下左右结构。按过切分功能键,其后的输入以笔画顺序,或按部首键输入遇见的对应部首,或按笔画键输入相应的笔画,这样,切分功能键码,就能起到自然的“切分”汉字,划出汉字与汉字间边界,并能自然地提示组成词组和语句汉字个数的作用,进而能使手机和电脑小键盘(数字键盘),以笔画笔顺为基础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词组和语句得以实现。
而在第一次按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后,接下再按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则是表示是在直接输入词语。
10.包含于权利要求1、3、6、7、8、9“切分”所输入汉字的方法,其特征是设定有特定的“切分”功能键,并设定输入汉字时在特定的击键中,按设计的“切分”功能键来实现自然切分“汉字”,划出汉字与汉字间边界,并能自然地提示组成词组和语句汉字个数的作用,进而能使手机和电脑小键盘(数字键盘),以笔画笔顺为基础简便并快捷的直接输入词组和语句得以实现。包含于权利要求6、7、8、9提示直接输入词语的方法,其特征是而在第一次按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后,接下再按切分和结构功能键,则是表示是在直接输入词语。
CN2011103517410A 2011-10-23 2011-10-23 电脑、手机笔顺“切分”快捷输入汉字汉语方法设计 Pending CN1030645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517410A CN103064527A (zh) 2011-10-23 2011-10-23 电脑、手机笔顺“切分”快捷输入汉字汉语方法设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517410A CN103064527A (zh) 2011-10-23 2011-10-23 电脑、手机笔顺“切分”快捷输入汉字汉语方法设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4527A true CN103064527A (zh) 2013-04-24

Family

ID=48107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517410A Pending CN103064527A (zh) 2011-10-23 2011-10-23 电脑、手机笔顺“切分”快捷输入汉字汉语方法设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6452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9147A (zh) * 2005-10-12 2007-04-18 邓建生 “树型”汉字、汉词电脑、计算机、手机输入法
CN101082841A (zh) * 2005-11-16 2007-12-05 邓建生 “树型”汉字、汉词电脑、计算机“音乐”输入法
CN101251769A (zh) * 2007-01-17 2008-08-27 邓建生 双.单按(击)键创意组合手机.数字器件.电脑.计算机汉语输入法
CN101424976A (zh) * 2007-11-04 2009-05-06 邓建生 单.双击(按)键创意组合电脑、手机.数字器件拼音文字快捷输入法
CN102053717A (zh) * 2009-11-06 2011-05-11 邓建生 汉语电脑、手机(数字器件)创意组合笔顺跃进式输入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9147A (zh) * 2005-10-12 2007-04-18 邓建生 “树型”汉字、汉词电脑、计算机、手机输入法
CN101082841A (zh) * 2005-11-16 2007-12-05 邓建生 “树型”汉字、汉词电脑、计算机“音乐”输入法
CN101251769A (zh) * 2007-01-17 2008-08-27 邓建生 双.单按(击)键创意组合手机.数字器件.电脑.计算机汉语输入法
CN101424976A (zh) * 2007-11-04 2009-05-06 邓建生 单.双击(按)键创意组合电脑、手机.数字器件拼音文字快捷输入法
CN102053717A (zh) * 2009-11-06 2011-05-11 邓建生 汉语电脑、手机(数字器件)创意组合笔顺跃进式输入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02004010069D1 (de) Gerät und verfahren zur vertonung von sprachlauten, sowie tastatur zur bedienung eines solchen gerätes
CN100462901C (zh) Gb拼音输入法
CN101694601B (zh) 零记忆汉字编码输入法
CN103235648A (zh) 用于触屏电子设备的中文输入方法
CN101149643A (zh) 双拼并击汉字输入法
CN103064527A (zh) 电脑、手机笔顺“切分”快捷输入汉字汉语方法设计
CN101359259B (zh) 数码声韵双拼输入法
CN102511021A (zh) 一种数序码元键盘及其信息输入方法
CN103207684A (zh) 音素字母双拼输入法
CN102063196A (zh) 一种罗马字拼写的手机日文智能输入法
CN101089794A (zh) 中文简易检索与文字快速输入
CN102750009A (zh) 一种无切换汉字输入法及键盘
CN202795239U (zh) 汉语拼音虚拟键盘
CN102096478B (zh) 复笔汉字输入法
CN101788852A (zh) 一种基于简拼的藏文词组输入法
CN102129302A (zh) 一种通过计算机字母或数字键盘输入汉字的方法
CN107256092B (zh) 汉字数字形码快速输入法
CN100339808C (zh) U码汉字输入法
CN101561712B (zh) 一种应用十二键朝鲜文字键盘输入朝鲜文字的方法
CN100437444C (zh) 数字键汉字四码输入方法
CN101354615A (zh) 一种无障碍中文输入法
CN101539809B (zh) 一种朝鲜文字计算机输入的方法
CN105320290B (zh) 音义类主副码字母型部首字典、声系字典汉字编码输入法及其键盘
CN1272692C (zh) 规范顺手汉字电脑输入法
CN105589574B (zh) 一种基于五个元音码编码的中英数混合文字输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Deng Jianshe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before Expiration of Request of Examination as to Substance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Deng Jianshe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tent Invention Entering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tage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Ya'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625000 State Road No. 99 Building 2 unit 301 7 villa landscape

Applicant after: Deng Jiansheng

Address before: 625000, Ya'an, Sichuan province Dongcheng District new Kang Road 33 (Cultural Bureau dormitory)

Applicant before: Deng Jiansheng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625000 Sichuan Ya'an City Yucheng District Ya State Road No. 99 District 7 Building 2 unit landscape villa 301

Applicant after: Deng Jiansheng

Address before: Ya'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625000 State Road No. 99 Building 2 unit 301 7 villa landscape

Applicant before: Deng Jiansheng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Deng Jianshe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Examination on Formalitie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Deng Jiansheng

Document name: the First Notification of an Office Ac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Deng Jianshe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hat Application Deemed to be Withdraw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