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49462A - 一种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49462A
CN103049462A CN 201110326208 CN201110326208A CN103049462A CN 103049462 A CN103049462 A CN 103049462A CN 201110326208 CN201110326208 CN 201110326208 CN 201110326208 A CN201110326208 A CN 201110326208A CN 103049462 A CN103049462 A CN 1030494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imensional space
space data
image
visualiza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32620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红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11032620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494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49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94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包括:(a)数据生成;(b)数据的精炼与处理;(c)可视化映射;(d)将步骤(c)产生的几何图素和属性转化为可供显示的图像;(e)图像变换和显示。本发明能够能充分发挥三维地震数据体的优势,使解释人员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分析数据体;采用多种控制方法雕刻、剥离数据体;通过调节透明度、设置光照方向,改善视觉效果,达到突出异常体,从而实现在真正的三维环境当中,观察、分析数据体的表面特征,透视其内部结构,客观地分析和判断地下地质体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Description

一种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勘探地球物理学家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出了100种以上的地震属性,包括振幅类属性、频率类属性、相位类属性、波形类属性、构造类属性、AVO属性、谱分解属性等等,然后分析地震属性中包含的丰富信息,定性或是定量的描述地下地层地质特征。
在地震属性研究中,有的地震属性,有明确的地质意义或物理意义;但是也有许多的地震属性,却没有明确的地质意义或物理意义。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地震属性与地下地质目标并非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有时地震属性存在异常指示,但不一定能找到相应的储层特征;有时地震属性又是构造、地层、岩性与油气等各种因素的一个综合反映。因此地震属性的应用研究具有复杂性、多解性和不确定性。面对地震属性的这些问题,目前普遍采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来解决。在井数据、岩石物理数据等资料的约束下,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将众多的地震属性进行分类、优选、优化和标定,最终获得一个综合的信息,可以更加可靠的反映地下地质特征。
目前,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发展非常的快,一般常用的是神经网络聚类、主成分分量降维、粗糙集优选理论、模式识别等技术。对于这些常用的地震多属性分析方法,尤其是神经网络类模式识别方法,其目的是期望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大脑,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出多个地震属性的特征,自动进行地质目标的识别。
与之不同,本文将讨论另外的一种思路,更多的与解释人员交互,是一种基于视觉的多属性分析方法,即地震多属性颜色融合。其主要依据是融合理论,采用基于颜色空间的融合,再结合科学可视化技术,将多个地震属性反映的特征直接的投影到二维或三维空间,期望结合解释人员的经验,从目标的颜色、形态、位置、尺寸、方向等视觉特征上进行识别。以期对地下构造形态识别、断层的解释、河道的检测、油藏特征的时移变化分析等方面,通过多属性颜色融合及可视化技术来解决许多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国外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提出了信息融合的概念,但国内直到1991年后才积极开展研究,到现在也取得了很多的进展。基于颜色空间的多源图像融合,在遥感等领域也到了飞速发展。在地震勘探领域,信息融合已经用于联合反演油气富集预测等。由于国内的地震勘探主要是采用国外商业解释软件,所以地震多属性的融合研究,目前还多是用国外商业软件针对具体的区块进行案例实践,而对理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公开的文献看,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的地震勘探解释一体化系统GeoEast的地震属性分析系统也仅仅对地震多属性颜色融合做了粗浅的涉及。
在三维可视化领域,目前国内已经做了很多基于微机的三维地震数据可视化的研究工作。地震多属性分析可视化的研究,中石化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的油气勘探一体化平台NEWS系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总的来看,国内石油勘探界,三维可视化解释的应用已经比较多,并有了一些地震数据三维可视化的理论研究成果;地震多属性融合,国内出现了一些应用实例,但对理论方法的研究还很缺乏,即便是近两年国外研究的热门“基于颜色空间的地震多属性融合”,关注都还不够。本文开展多属性融合及可视化研究,正是希望基于视觉的多属性分析研究能够得到更深入的发展和应用。
20世纪70年代,Taner和Sheriff提出了复数道的概念,从地震信号中提取出三瞬参数(瞬时振幅,瞬时频率和瞬时相位)应用于地下岩性解释,并首次引入了地震属性(seismic attribute)这个术语。
在地震属性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地震属性的精确定义,不同阶段不同学者都有讨论。1997年,Chen和Sidney提出了被国内广泛接受和引用的定义:地震属性是指那些由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而导出的表征地震波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以及统计特征的一些参数。Barnes
科学计算可视化(Visualization in Scientific Computing)指的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科学计算过程中及计算结果的数据转化为图形及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科学计算可视化的含义已经大大扩展,它不仅包括科学计算数据的可视化,也包括工程计算数据的可视化和商业量数据的可视化。科学计算可视化将图形生成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结合在一起,其主要功能是从复杂的多维数据中产生图形,也可以分析和理解送入计算机的图像数据。它涉及到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视觉及人机交互技术等几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待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加上近年来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迅速提高,因而,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及图像处理技术形象、直观地显示科学计算的中间结果及最终结果成为可能。实现科学计算的可视化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可以大大加快数据的处理速度,使目前每日每时都在产生的庞大数据得到有效的利用;它可以在人与数据、人与人之间实现图像通信,而不仅仅是目前的文字通信或数字通信,从而可使人们观察到传统的科学计算中发生了什么现象,成为发现和理解科学计算过程中各种现象的有力工具;它还可以使人们对计算过程实现引导和控制,通过交互手段改变计算所依据的条件并观察其影响。总之,科学计算可视化将极大地提高科学计算的速度和质量,实现科学计算工具和环境的进一步现代化,从而使科学研究工作的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科学可视化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气象学、计算流体力学、有限元分析、计算物理学、计算化学等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该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能够能充分发挥三维地震数据体的优势,使解释人员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分析数据体;采用多种控制方法雕刻、剥离数据体;通过调节透明度、设置光照方向,改善视觉效果,达到突出异常体,从而实现在真正的三维环境当中,观察、分析数据体的表面特征,透视其内部结构,客观地分析和判断地下地质体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数据生成;
(b)数据的精炼与处理;
(c)可视化映射;
(d)将步骤(c)产生的几何图素和属性转化为可供显示的图像;
(e)图像变换和显示。
所述步骤(a)的具体过程为:由计算机数值模拟或测量仪器产生数据。
所述步骤(c)的具体过程为:将经过处理的原始数据转化为可供绘制的几何图素和属性。
所述步骤(d)包括视界变换、光照计算、隐藏面消除以及扫描变换。
所述步骤(e)包括图像的几何变换、图像压缩、颜色量化、图像格式转换以及图像的动态输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能充分发挥三维地震数据体的优势,使解释人员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分析数据体;采用多种控制方法雕刻、剥离数据体;通过调节透明度、设置光照方向,改善视觉效果,达到突出异常体,从而实现在真正的三维环境当中,观察、分析数据体的表面特征,透视其内部结构,客观地分析和判断地下地质体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数据生成;
(b)数据的精炼与处理;
(c)可视化映射;
(d)将步骤(c)产生的几何图素和属性转化为可供显示的图像;
(e)图像变换和显示。
所述步骤(a)的具体过程为:由计算机数值模拟或测量仪器产生数据。
所述步骤(c)的具体过程为:将经过处理的原始数据转化为可供绘制的几何图素和属性。
所述步骤(d)包括视界变换、光照计算、隐藏面消除以及扫描变换。
所述步骤(e)包括图像的几何变换、图像压缩、颜色量化、图像格式转换以及图像的动态输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数据生成;
(b)数据的精炼与处理;
(c)可视化映射;
(d)将步骤(c)产生的几何图素和属性转化为可供显示的图像;
(e)图像变换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具体过程为:由计算机数值模拟或测量仪器产生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的具体过程为:将经过处理的原始数据转化为可供绘制的几何图素和属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包括视界变换、光照计算、隐藏面消除以及扫描变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包括图像的几何变换、图像压缩、颜色量化、图像格式转换以及图像的动态输出。
CN 201110326208 2011-10-13 2011-10-13 一种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 Pending CN1030494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26208 CN103049462A (zh) 2011-10-13 2011-10-13 一种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26208 CN103049462A (zh) 2011-10-13 2011-10-13 一种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9462A true CN103049462A (zh) 2013-04-17

Family

ID=48062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26208 Pending CN103049462A (zh) 2011-10-13 2011-10-13 一种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4946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6817A (zh) * 2016-09-12 2016-12-14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连续平行坐标的多属性地震数据可视化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6817A (zh) * 2016-09-12 2016-12-14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连续平行坐标的多属性地震数据可视化方法
CN106226817B (zh) * 2016-09-12 2018-02-23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连续平行坐标的多属性地震数据可视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6965B (zh) Vr地质环境下的地层识别与分析方法
Wilson et al. From outcrop to flow simulation: Constructing discrete fracture models from a LIDAR survey
Busetti et al. Geomechanics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microseismicity: Part 1. Shear, hybrid, and tensile events
US20110054857A1 (en) Gridless geological modeling
Laurent et al. A parametric method to model 3D displacements around faults with volumetric vector fields
GB2474740A (en) Gridless geological modeling of a structural framework
Yan-Lin et al. 3D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its application unde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CN103675907A (zh) 一种基于岩相约束的avo反演油气检测方法
CN105719346B (zh) 山地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及综合地学信息演示系统
CN103048685A (zh) 一种地震多属性rgba颜色融合方法
CN102903141A (zh) 基于不透明度加权的多地震属性融合纹理映射体绘制方法
Song et al. Multistage structural deformations of a superimposed basin system and its tectonic response to regional geological evolution: A case study from the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Tanan depression, Hailar-Tamtsag basin
CN106920176A (zh) 一种矿集区尺度矿产资源估算方法及系统
CN103048689A (zh) 一种地震多属性hlso融合方法
CN107609265A (zh) 一种基于蚂蚁追踪的地层应力场有限元模拟方法及系统
CN110942510B (zh) 一种平面地质图件三维快速组合方法
McGaughey et al. Geological models, rock properties, and the 3D inversion of geophysical data
CN103049462A (zh) 一种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方法
Shao et al. 3D Geological Modeling under Extremely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CN106846481A (zh) 一种地质剖面图的生成方法
CN113052968A (zh) 三维构造地质模型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
Snopek et al. 3GRAINS: 3D Gravity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density modeling of the Hellenic subduction zone
Wang Research on three 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technologies
Sun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Improved Heapsort to Fast Marching Method
Ping-ping et al. Application of 3D visualization concept layer model for coal-bed methane index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