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7534A - 一种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以及相应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以及相应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7534A
CN103037534A CN 201110301907 CN201110301907A CN103037534A CN 103037534 A CN103037534 A CN 103037534A CN 201110301907 CN201110301907 CN 201110301907 CN 201110301907 A CN201110301907 A CN 201110301907A CN 103037534 A CN103037534 A CN 103037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terminals
wireless access
separately
data
portab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30190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永兴
王培峰
张国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AY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AY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AY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AY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30190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375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37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75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包括步骤:a.确定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所有可能采用的传输方式;b.根据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的指示信息和状态选择最优的传输方式和参数;c.采用所述最优的传输方式和参数在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传输数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输数据过程中需要人工对数据传输的方法进行选择,同时还需完成较为复杂的设置的,使发起端和接受端的设置相互匹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以及相应的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是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具体地,涉及在两个移动终端之间点对点地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以及相应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而移动终端支持的数据传输方式也越来越多,如手机用户可以选择WIFI,蓝牙,红外线,GPRS等无线传输方法进行数据传输。但是WIFI,蓝牙,红外线等无线传输方式设置较为复杂,用户需要完成这些设置,并且确保双方的设置无误才能进行数据传输。
以WIFI为例:首先,需要发起端需要连接到WIFI热点,接受端连接到同一热点;其次,手动查询发起端的IP地址,查询接受端的IP地址;再次,通过IP地址建立连接,传输数据。
以上三个步骤均需要手动设置,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及通讯相关的知识,对于当前广大的手机用户,大部分并不具备相关知识,特别是要使发起端和接受端的设置相互匹配,使得通过WIFI完成点对点的数据传输极其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两个移动终端的自动选择来提供一种的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以及相应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a. 确定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所有可能采用的传输方式;b. 根据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的指示信息和状态选择最优的传输方式和参数;以及c. 采用所述最优的传输方式和参数在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传输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手机号码或者帐号为对象,发起端和接受端可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且发起端和接受端相互向对方发送自身信息和状态,并根据自身的信息和状态选择最优的传输方式和参数。
优选地,向对方发送的自身的信息包含地理位置,通过双方的地理位置是否接近,如果物理位置距离较远,那么不选择近距离的传输方式(如WIFI,蓝牙,红外),这样可以优化建立连接的时间。
优选地,向对方发送移动终端所在的蜂窝信息,通过移动终端所在的蜂窝信息,判断双方的物理位置是否接近。
优选地,向对方发送可选的无线接入热点的物理地址,以及各无线接入热点的信号强度,如果可共用的无线接入热点,而且该热点的信号强度可以接受,双方都连接到该热点,并交换IP,然后进行数据传输。
优选地,双方没有可共用的无线接入热点、但是可选择不同的无线接入热点连接入同一个局域网,双方交换IP,然后进行数据传输。
优选地,双方距离较近,可通过蓝牙或者红外等手段传输数据,用户可以选择将蓝牙或者红外作为优选的传输方式进行传输,从而减少建立连接的时间。
优选地,发起端和接受端都连接到服务器,通过服务器可交换双方的信息和状态。
优选地,接受端未连接到服务器,发起端先发送信息到接受端,接受端解析该信息,并连接到服务器,通过服务器可交换双方的信息和状态。
优选地,发起端和接受端可通过信息交换双方的信息和状态。
优选地,发起端和接受端可交换密钥等鉴权信息,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以保证数据的安全。
优选地,发起端发送数据到服务器,服务器再将数据发送到接受端。
优选地,用户可设置连接建立速度优先、费用优先、数据传输速度优先等优选方案,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要求。
优选地,用手机号码来标识不同的移动终端,也可以用唯一的终端编号来标识不同的移动终端,还可以使用用户注册的帐号,通过帐号,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登录该帐号以完成帐号与移动终端的绑定,从而标识不同的移动终端。
优选地,可以由发起端选择数据传输方法和参数,也可以由接受端选择数据传输方法和参数,还可以由服务器选择数据传输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在移动终端中用于控制点对点传输数据的控制装置,其包括:第一确定装置,其用于确定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所有可能采用的传输方式;第一选择装置,其用于根据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的指示信息和状态选择最优的传输方式和参数;以及第一传输装置,其用于采用所述最优的传输方式和参数在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传输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发起端通知接受端即将传输数据;采集发起端的信息和状态;采集接受端的信息和状态;发起端和接受端交换自身的信息和状态;选定传输的方法和参数;发起端初始化硬件设备和设置;接受端初始化硬件设备和设置;传输数据。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数据传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通知模块,用于发起端向接受端发送通知,以便接受端准备交换数据;硬件初始化和设置模块,用于对数据传输所用到的硬件设备进行必要的初始化和设置;终端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发起端和接受端的信息和状态;终端信息状态交换模块,用于交换发起端和接受端的信息和状态;传输方法选定模块,用于分析发起端和接受端的信息和状态,并选择最优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发起端和接受端交换所需传输的数据。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移动终端数据传输的系统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采集发起端的信息和状态;采集接受端的信息和状态;发起端和接受端交换自身的信息和状态;选定传输的方法参数;发起端初始化硬件设备和设置;接受端初始化硬件设备和设置;传输数据。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数据传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硬件初始化和设置模块,用于对数据传输所用到的硬件设备进行必要的初始化和设置;终端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发起端和接受端的信息和状态;终端信息状态交换模块,用于交换发起端和接受端的信息和状态;传输方法选定模块,用于分析发起端和接受端的信息和状态,并选择最优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发起端和接受端交换所需传输的数据。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移动终端数据传输的系统的装置。
本发明通过两个移动终端自行建立连接方式,从而避免了手动配置的缺陷,为用户提供了便利,也加快了建立连接的速度和有效性。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输数据过程中需要人工对数据传输的方法进行选择,同时还需完成较为复杂的设置的,使发起端和接受端的设置相互匹配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移动终端点对点传输数据的网络拓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两个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首要问题是解决两个两个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例如远程连接或近距离连接。具体地,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的流程图。首先执行步骤S101,确定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所有可能采用的传输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可以存在多种传输方式,例如远程传输包括WiMax、GPRS传输方式等,近距离传输包括Wifi、蓝牙、红外线传输等,因此,为了确定两个移动终端之间最佳的传输方式,首先要确定两者之间可以采用的传输方式。
然后执行步骤S102,根据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的指示信息和状态选择最优的传输方式和参数。在确定了两个移动终端之间可以采用的所有传输方式后,对每个传输方式进行比较,以确定最优的传输方式。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步骤b来确定最优传输方式。具体地,在本步骤中,通过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各自的指示信息和状态来确定所述最优传输方式,进一步地,还确定所述传输方式所应使用的参数。
最后执行步骤S103,采用所述最优的传输方式和参数在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传输数据。在通过步骤S102确定了最优传输方式后,则采用该最优传输方式在两个移动终端之间传输数据。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确定最优传输方式的过程。首先执行步骤S111, 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向对方发送各自所能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的信号强度信息。具体地,在本实施中,两个移动终端各自向另一个移动终端发送自身所能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的信号强度信息,该无线接入热点的信号强度信息即上述图1所示步骤S101所述的可能的传输方式的参数之一。更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移动终端互相发送各自的指示信息来使得另一个移动终端获得相对移动终端的指示信息,而该指示信息在后续步骤中会被使用,即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向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第一移动终端的指示信息,相应地,第二移动终端也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指示信息,从而使得两个移动终端都知道了相对方的指示信息。更进一步地,如步骤S111所示,在本步骤中,所述指示信息为上述无线接入热点的信号强度信息,在此不予赘述。
接下来执行步骤S112,判断所述两个移动终端所能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是否存在重合且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超过第一阈值。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只有信号强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才能够在两个移动终端之间建立稳定的通讯连接,所以在本步骤中对两个移动终端所能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的信号强度进行判断。
进一步地,若所述步骤S112的判断结果是肯定的,则执行所述步骤S113,从重合的无线接入热点中确定一个共用无线接入热点,并交换各自的IP地址后,采用该无线接入热点来建立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优选地,每个移动终端可以使用多个无线接入热点,而在本步骤中,从多个无线接入热点中选择一个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以及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均可以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从而保证两个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该共用的无线接入热点进行通讯。更为具体地,在确定了所述无线接入热点后,根据现有技术的方式,交互各自的IP地址,从而实现两个移动终端建立无线连接。
若所述步骤S112的判断结果是否定的,则执行所述步骤S114,进一步判断是否可以各自通过不同的无线接入热点连接入同一个局域网。若所述两个移动终端无法直接通过一个共用无线接入热点建立无线连接,则进一步判断这两个移动终端是否可以通过不同的无线接入热点接入同一个局域网,该局域网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无线网络。在本步骤中,如果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无线接入热点B接入局域网A,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无线接入热点C也接入同一个局域网A,则通过该局域网A,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可以进行无线通讯。尽管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能接入的无线接入热点与所述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所能接入的无线接入热点并不重叠,但是通过两个移动终端各自能够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接入同一个局域网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可以进行无线通讯。
进一步地,若所述步骤S114的判断结果是肯定的,则执行步骤S115,则交换各自的IP地址后,采用连接所述局域网的方式建立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本步骤所述的具体连接过程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予以实现,在此不予赘述。
若所述步骤S114的判断结果是否定的,也就是说两个移动终端无法连接到同一个局域网,则表示两个移动终端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无法建立通讯连接,则本流程结束。
 
参考上述图1以及图2,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进一步地,在不同变化例中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讯连接。
例如,在一个优选变化例中,所述步骤S111被如下步骤所替代: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向对方发送各自所在的蜂窝信息,相应地,在步骤S112中则判断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所在的蜂窝是否接近,若不接近则优选地不采用近距离传输方式用于建立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这样的变化例中,步骤S114以及后续步骤被省略或者被变化,在此不予赘述。
又例如,在另一个变化例中,所述步骤S111被如下步骤所替代: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向对方发送各自所能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的物理地址信息,相应地,在所述步骤S112中则判断所述两个移动终端所能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是否存在重合,若存在重合则从重合的无线接入热点中确定一个共用无线接入热点,并交换各自的IP地址后,采用该无线接入热点来建立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更进一步地,在本变化例的基础上,通过所述步骤S112判断两个移动终端存在重合的物理地址信息,即存在同一个无线接入热点,则还执行如下步骤: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向对方发送各自所能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的信号强度信息,相应地,判断所述两个移动终端所能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是否存在重合且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超过第一阈值,若存在重合且所述信号强度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则从重合的无线接入热点中确定一个共用无线接入热点,并交换各自的IP地址后,采用该无线接入热点来建立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即上述图2所示各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这样的变化例中,不仅判断两个移动终端之间是否存在同一个无线接入热点,还判断该无线接入热点的信号强度是否足以使得该两个移动终端建立无线连接,可以参考图2所示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变化例中,在所述步骤S112中判断并确定不存在重合的无线接入热点之后,则进一步判断所述两个移动终端的无线通讯装置是否可以通讯,若所述两个移动终端的无线通讯装置可以通讯,则将其中一个无线通讯装置初始化为特定无线接入热点,并向另一个无线通讯装置发送加入该特定无线接入热点的邀请,从而在所述两个移动终端之间建立无线通讯。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当两个移动终端的物理距离比较近的情景下,则被置于该两个移动终端内的无线通讯装置(例如Wifi装置)处于可以彼此通讯的有效距离内。而在该两个移动终端无法通过一个公用的无线接入热点时,按照现有技术,该两个移动终端无法通过Wifi方式进行通讯,而通过本变化例,则其中一个移动终端的无线通讯装置(例如wifi装置A)被初始化为无线接入热点,相应地,该装置A向外广播其可以作为一个无线接入热点或者该装置A向另一个移动终端发出装置A作为无线接入热点的通知消息,并相应地将该无线接入热点的基本信息通知给其他移动终端,从而使得其他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设置有这些移动终端的无线通讯装置(例如Wifi装置B)来与所述wifi装置A通过Wifi方式建立通讯联系。
又例如,在另一个变化例中,所述步骤S111被如下步骤所替代:连接与所述两个移动终端相匹配的服务器;通过所述服务器交换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的指示信息。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图2所示实施例以及上述变化例中,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通过该两个终端各自向对方发送所述指示信息,从而使得每个移动终端可以获得其他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的指示信息,从而为选择最优传输方式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本发明中,一个移动终端获得另一个移动终端用于传输方式的指示信息是必要地,而获取移动终端用于传输方式的指示信息除了两个移动终端互相发送所述指示信息以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还可以通过第三方获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指示信息,优选地,通过本变化例所述的服务器来获取另一个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的指示信息。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均连接同一个服务器,并将各自的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然后,由该服务器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对方的指示信息发送给另一方。例如,所述服务器可以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指示信息后进行广播,以使得其他移动终端(包括第二移动终端)可以获得该第一移动终端的指示信息。而在另一个变化例中,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向所述服务器发出查询其他移动终端的指示信息的请求,所述服务器根据该请求向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指示信息。而在其他变化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通过所述服务器获得其他移动终端的指示信息,在此不予赘述。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服务器可以是一个服务器,也可以是一组互相通讯的服务器组,在该服务器组中,每个服务器可以与其他服务器直接或间接地通讯,因此,当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可以连接至所述服务器组中的一个服务器,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可以连接至该服务器组中的另一个服务器时,则通过这些服务器之间的通讯,仍然可以实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互相获得所述指示信息的过程,在此不予赘述。
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所述两个移动终端获得了对方的指示信息后,则该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图2所示步骤S112以及后续步骤完成对两个移动终端之间的通讯连接,在此不予赘述。
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通过一个服务器获得另一个移动终端的指示信息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可以用手机号码来标识不同的移动终端,也可以用唯一的终端编号来标识不同的移动终端,还可以使用用户注册的帐号,通过帐号,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登录该帐号以完成帐号与移动终端的绑定,从而标识不同的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在所述步骤S101与步骤S103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所述两个移动终端交换各自的鉴权信息,相应地,在步骤S103中通过所述最优传输方式传输的通讯数据被通过所述鉴权信息加密,在此不予赘述。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B1中,发起端线登录到服务器,在步骤B2中,查看接受端是否已经登录到服务器,如果接受端未登录到服务器,那么执行步骤B3,发起端通过PUSH消息等方式,发送一条信息给接受端,接受端收到消息后登录到服务器。在步骤B4中,采集发起端的信息和状态。在步骤B5中,发起端通过服务器向接受端发送请求数据包到接受端,请求书包包可以包含发起端采集的信息和状态,还可以包含发起端的推荐的数据传输方法。 在步骤B6中,接受端收到请求数据包后,开始采集接受端的信息和状态。在步骤B7中,接受端根据接受端和发送端的信息和状态,选择最优的数据传输方法和参数。在步骤B8中,接受端通过服务器向发起端响应一个数据包,这个数据包包含接受端采集的信息和状态,还可以包含选定的数据传输方法。在步骤B9中,发起端初始化所选定的数据传输方法所需的硬件设备,如WIFI,GPRS,蓝牙,红外线等硬件设备,并对这些设备做适当的设置。在步骤B10中,接受端初始化所选定的数据传输方法所需的硬件设备,如WIFI,GPRS,蓝牙,红外线等硬件设备,并对这些设备做适当的设置。在步骤B11中,发起端和接受端开始传输数据。在步骤B12中,判断如果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涉及的信息或者状态发生变化,将跳转会步骤B4,重新选择最优的数据传输方法和参数,并采用这种方法传输数据。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D1中,采集发起端的信息和状态。在步骤D2中,发起端通过短信等方式向接受端发送请求数据包到接受端,请求书包包可以包含发起端采集的信息和状态,还可以包含发起端的推荐的数据传输方法。在步骤D3中,接受端收到请求数据包后,开始采集接受端的信息和状态。在步骤D4中,接受端根据接受端和发送端的信息和状态,选择最优的数据传输方法和参数。在步骤D5中,接受端通过短信等方式向发起端响应一个数据包,这个数据包包含接受端采集的信息和状态,还可以包含选定的数据传输方法。在步骤D6中,发起端初始化所选定的数据传输方法所需的硬件设备,如WIFI,GPRS,蓝牙,红外线等硬件设备,并对这些设备做适当的设置。在步骤D7中,接受端初始化所选定的数据传输方法所需的硬件设备,如WIFI,GPRS,蓝牙,红外线等硬件设备,并对这些设备做适当的设置。在步骤D8中,发起端和接受端开始传输数据。在步骤D9中,判断如果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涉及的信息或者状态发生变化,将跳转会步骤B4,重新选择最优的数据传输方法和参数,并采用这种方法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在移动终端中用于控制点对点传输数据的控制装置,其包括:第一确定装置,其用于确定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所有可能采用的传输方式;第一选择装置,其用于根据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的指示信息和状态选择最优的传输方式和参数;以及第一传输装置,其用于采用所述最优的传输方式和参数在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传输数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各装置的功能可以参考上述图1所示内容实现,在此不予赘述。
进一步地,在一个变化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发送装置,其用于向另一个移动终端发送自身的指示信息。优选地,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其中,若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彼此间的地理位置距离较远,则在所述步骤b中优选地不采用近距离传输方式用于建立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在一个变化例中,所述第一发送装置包括:第二发送装置,其用于向另一个移动终端发送自身所在的蜂窝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确定装置判断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所在的蜂窝是否接近,若不接近则优选地不采用近距离传输方式用于建立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在一个变化例中,所述第一发送装置包括:第三发送装置,其用于向另一个移动终端发送自身所能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的物理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确定装置判断所述两个移动终端所能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是否存在重合,若存在重合则从重合的无线接入热点中确定一个共用无线接入热点,并交换各自的IP地址后,采用该无线接入热点来建立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在一个变化例中,所述第一发送装置包括:第四发送装置,其用于向另一个移动终端发送自身所能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的信号强度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确定装置判断所述两个移动终端所能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是否存在重合且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超过第一阈值,若存在重合且所述信号强度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则从重合的无线接入热点中确定一个共用无线接入热点,并交换各自的IP地址后,采用该无线接入热点来建立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在一个变化例中,所述第二确定装置还用于执行如下步骤:若不存在重合的无线接入热点,则进一步判断是否可以各自通过不同的无线接入热点连接入同一个局域网,若可以连接同一个局域网,则交换各自的IP地址后,采用连接所述局域网的方式建立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在一个变化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装置,其用于连接与所述两个移动终端相匹配的服务器;以及第一接收装置,其用于通过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另一个移动终端的指示信息。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以及所述第一接收装置执行如下步骤: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分别向所述服务器提交其各自的指示信息;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指示信息分别发送给相对的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在一个变化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以及所述第一接收装置执行如下步骤: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分别登录所述服务器;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分别与所述服务器交换其各自的指示信息;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指示信息分别发送给相对的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确定装置若判断所述两个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超过第二阈值,则优选地采用远程传输方式建立两者之间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移动终端点对点传输数据的网络拓扑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多个移动终端(例如61、62……6N)在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基站5进行通讯,例如通过WCDMA通讯协议进行通讯,而所述基站5可以是多个基站。而在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移动终端可以通过与WCDMA不同的方式进行通讯,例如上述图1~图4所示实施例所描述的通讯方式。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上述图1~图4所示实施例以及本图5来实现多个移动终端之间点对点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以及相应的控制装置,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Claims (25)

1.一种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 确定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所有可能采用的传输方式;
b. 根据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的指示信息和状态选择最优的传输方式和参数;
c. 采用所述最优的传输方式和参数在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传输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i. 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向对方发送各自的指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其中,若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彼此间的地理位置距离较远,则在所述步骤b中优选地不采用近距离传输方式用于建立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包括如下步骤:
i1. 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向对方发送各自所在的蜂窝信息;
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判断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所在的蜂窝是否接近,若不接近则优选地不采用近距离传输方式用于建立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包括如下步骤:
i1’. 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向对方发送各自所能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的物理地址信息;
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判断所述两个移动终端所能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是否存在重合,若存在重合则从重合的无线接入热点中确定一个共用无线接入热点,并交换各自的IP地址后,采用该无线接入热点来建立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包括如下步骤:
i2’. 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向对方发送各自所能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的信号强度信息;
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判断所述两个移动终端所能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是否存在重合且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超过第一阈值,若存在重合且所述信号强度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则从重合的无线接入热点中确定一个共用无线接入热点,并交换各自的IP地址后,采用该无线接入热点来建立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如下步骤:若不存在重合的无线接入热点,则进一步判断是否可以各自通过不同的无线接入热点连接入同一个局域网,若可以连接同一个局域网,则交换各自的IP地址后,采用连接所述局域网的方式建立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如下步骤:若不存在重合的无线接入热点,则进一步判断所述两个移动终端的无线通讯装置是否可以通讯,若所述两个移动终端的无线通讯装置可以通讯,则将其中一个无线通讯装置初始化为特定无线接入热点,并向另一个无线通讯装置发送加入该特定无线接入热点的邀请,从而在所述两个移动终端之间建立无线通讯。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包括如下步骤:
- 连接与所述两个移动终端相匹配的服务器;
- 通过所述服务器交换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的指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服务器交换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的指示信息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 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分别向所述服务器提交其各自的指示信息;
- 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指示信息分别发送给相对的移动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服务器交换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的指示信息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 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分别登录所述服务器;
- 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分别与所述服务器交换其各自的指示信息;
- 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指示信息分别发送给相对的移动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若判断所述两个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超过第二阈值,则优选地采用远程传输方式建立两者之间的数据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之后、步骤c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 所述两个移动终端交换各自的鉴权信息;
其中,所述步骤c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所述最优的传输方式和参数在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传输加密数据,其中所述加密数据采用所述鉴权信息加密。
14.一种在移动终端中用于控制点对点传输数据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装置,其用于确定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所有可能采用的传输方式;
第一选择装置,其用于根据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的指示信息和状态选择最优的传输方式和参数;以及
第一传输装置,其用于采用所述最优的传输方式和参数在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传输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发送装置,其用于向另一个移动终端发送自身的指示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其中,若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彼此间的地理位置距离较远,则在所述步骤b中优选地不采用近距离传输方式用于建立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装置包括:
第二发送装置,其用于向另一个移动终端发送自身所在的蜂窝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确定装置判断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各自所在的蜂窝是否接近,若不接近则优选地不采用近距离传输方式用于建立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装置包括:
第三发送装置,其用于向另一个移动终端发送自身所能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的物理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确定装置判断所述两个移动终端所能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是否存在重合,若存在重合则从重合的无线接入热点中确定一个共用无线接入热点,并交换各自的IP地址后,采用该无线接入热点来建立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装置包括:
第四发送装置,其用于向另一个移动终端发送自身所能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的信号强度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确定装置判断所述两个移动终端所能使用的无线接入热点是否存在重合且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超过第一阈值,若存在重合且所述信号强度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则从重合的无线接入热点中确定一个共用无线接入热点,并交换各自的IP地址后,采用该无线接入热点来建立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装置还用于执行如下步骤:若不存在重合的无线接入热点,则进一步判断是否可以各自通过不同的无线接入热点连接入同一个局域网,若可以连接同一个局域网,则交换各自的IP地址后,采用连接所述局域网的方式建立所述两个移动终端间的数据传输。
21.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装置还用于执行如下步骤:若不存在重合的无线接入热点,则进一步判断所述两个移动终端的无线通讯装置是否可以通讯,若所述两个移动终端的无线通讯装置可以通讯,则将其中一个无线通讯装置初始化为特定无线接入热点,并向另一个无线通讯装置发送加入该特定无线接入热点的邀请,从而在所述两个移动终端之间建立无线通讯。
22.根据权利要求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 第一连接装置,其用于连接与所述两个移动终端相匹配的服务器;以及
- 第一接收装置,其用于通过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另一个移动终端的指示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以及所述第一接收装置执行如下步骤:
- 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分别向所述服务器提交其各自的指示信息;
- 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指示信息分别发送给相对的移动终端。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以及所述第一接收装置执行如下步骤:
- 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分别登录所述服务器;
- 所述两个移动终端分别与所述服务器交换其各自的指示信息;
- 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指示信息分别发送给相对的移动终端。
25.根据权利要求14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装置若判断所述两个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超过第二阈值,则优选地采用远程传输方式建立两者之间的数据传输。
CN 201110301907 2011-10-09 2011-10-09 一种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以及相应的控制装置 Pending CN1030375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01907 CN103037534A (zh) 2011-10-09 2011-10-09 一种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以及相应的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01907 CN103037534A (zh) 2011-10-09 2011-10-09 一种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以及相应的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7534A true CN103037534A (zh) 2013-04-10

Family

ID=48023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01907 Pending CN103037534A (zh) 2011-10-09 2011-10-09 一种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以及相应的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37534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3693A (zh) * 2014-08-21 2014-12-2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04243692A (zh) * 2014-08-21 2014-12-2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连接的方法
CN104333728A (zh) * 2013-07-22 2015-02-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音视频传输调控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349202A (zh) * 2013-07-26 2015-02-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获取方法与装置
WO2015143826A1 (zh) * 2014-03-26 2015-10-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数据传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67969A (zh) * 2015-06-01 2015-10-07 西北工业大学 多速率抗干扰自适应无线通信平台及其决策方法
CN105208129A (zh) * 2015-10-10 2015-12-30 南京邻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的移动终端文件传输方法
CN105681393A (zh) * 2015-12-29 2016-06-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847421A (zh) * 2016-05-16 2016-08-10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设备通信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系统
CN108307352A (zh) * 2016-08-22 2018-07-20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文件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3728A (zh) * 2013-07-22 2015-02-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音视频传输调控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349202A (zh) * 2013-07-26 2015-02-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获取方法与装置
CN104349202B (zh) * 2013-07-26 2019-08-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获取方法与装置
WO2015143826A1 (zh) * 2014-03-26 2015-10-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数据传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43693A (zh) * 2014-08-21 2014-12-2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04243692A (zh) * 2014-08-21 2014-12-2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连接的方法
CN104967969A (zh) * 2015-06-01 2015-10-07 西北工业大学 多速率抗干扰自适应无线通信平台及其决策方法
CN105208129A (zh) * 2015-10-10 2015-12-30 南京邻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的移动终端文件传输方法
CN105681393A (zh) * 2015-12-29 2016-06-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847421A (zh) * 2016-05-16 2016-08-10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设备通信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系统
CN108307352A (zh) * 2016-08-22 2018-07-20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文件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CN108307352B (zh) * 2016-08-22 2021-02-26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文件传输的方法与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7534A (zh) 一种移动终端点对点的传输数据方法以及相应的控制装置
CN104540090B (zh) 一种基于低功耗蓝牙的组网互连方法及系统
US7929503B2 (en) Wireless terminal,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wireless LAN control method
CN101621800B (zh) 无线终端与无线路由器之间的认证信息交换方法
CN102547685B (zh) 直连链路的建立方法、终端及通信系统
US20110039494A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network connection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RU2375846C2 (ru) Оптимальный выбор сети связи в месте расположения оконеч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CN103037477A (zh) 家庭媒体设备接入wifi热点的方法及服务端、客户端
CN104539323A (zh) 一种蓝牙低功耗组网互连方法及系统
WO2014059813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781473B (zh) 一种在不同终端间共享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CN104539324A (zh) 一种蓝牙低功耗组网互连方法及系统
CN104902532A (zh) 一种自动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方法和系统
CA237750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EP2161962A1 (en) Ad-hoc connection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1405492A (zh) 连接目标网络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9996260A (zh) 配置系统、客户端设备、嵌入式设备配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5471983A (zh) 一种建立物联通讯的方法及系统
CN103384365A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0958308B (zh) 一种用于配网的方法和物联设备、接入设备
CN110267271A (zh) 一种车载终端网络自动切换方法
WO2011009339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3546942A (zh) 基于邻近度的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47917B (zh) 用于获取视频的方法、移动终端和系统
WO200911599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network status information of a basic service set for selective access point associ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