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7430B - Wcdma网络参数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Wcdma网络参数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7430B
CN103037430B CN201210589639.9A CN201210589639A CN103037430B CN 103037430 B CN103037430 B CN 103037430B CN 201210589639 A CN201210589639 A CN 201210589639A CN 103037430 B CN103037430 B CN 1030374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service end
client
low capacity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896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7430A (zh
Inventor
谢立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ven Networks LLC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HUOWEN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HUOWEN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HUOWEN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896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374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37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7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7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7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WCDMA无线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WCDMA网络参数测试方法,包括测试服务端、客户端,通过比较服务端与客户端在不同时间间隔发送、接收不同大小的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从而推导出状态转换时延、状态转换定时器、RLC缓冲阈值、RLC缓冲消耗速率四个参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使用方法简单快捷、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WCDMA网络参数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WCDMA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WCDMA网络参数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WCDMA是英文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的英文简称,是一种第三代无线通讯技术。在WCDMA网络中,用户装置有2种模式,IDLE模式,即一般所述的待机状态;另一种即RRC连接模式,其中RRC连接模式可以依照用户装置和UTRAN的交互状态,区分为CELL_DCH、CELL_FACH、CELL_PCH、URA_PCH四种状态。无线网络运营商通过设置不同的状态转换时延、状态转换定时器、RLC缓冲阈值、RLC缓冲区消耗速率等参数来控制上述状态的转换。由于运营商并不公开这些参数,而这些参数也不是恒定不变的,用户装置无法直接获得上述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缺乏测定WCDMA网络的状态转换时延、状态转换定时器、RLC缓冲阈值、RLC缓冲消耗速率四个参数的便捷方法缺点,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便捷地探知所述WCDMA 网络参数的新型测试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WCDMA网络参数测试方法,包括测试服务端、客户端;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 )所述客户端处于IDLE状态;2)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小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记录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RTT1;3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记录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RTT2;4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记录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RTT3;5)如果(RTT2>(RTT3+0.5)),IDLE至FACH的状态转换时延为RTT1-RTT3,FACH至DCH的状态转换时延为RTT2-RTT3;如果(RTT2≤(RTT3+0.5)),IDLE至DCH的状态转换时延为RTT1-RTT3;其中,所述小容量数据包为小于100bytes的数据包,所述大容量数据包为大于1000bytes的数据包。
作为优选,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接收响应后休眠n sec;2)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3)客户端记录步骤2)中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T1_n;4)循环上述步骤1)-3);5)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接收响应后休眠n sec;6)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7)客户端记录步骤6)中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T2_n;8)循环上述步骤5)-7);9)分别寻找数列T1、T2中的迁跃点的n值,分别记为TT1、TT2;如果TT1与TT2相同,则DCH至IDLE的状态转换定时器为TT1;如果TT1>TT2,DCH至FACH的状态转换定时器为TT2,FACH至IDLE的状态转换定时器为TT1-TT2,其中n为循环计数器。
作为优选,当TT1>TT2时,还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上行链路缓冲阈值测试方法: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接收响应后休眠t sec,TT2<t<TT1;2)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容量为(s+n*30)bytes的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3)客户端记录步骤2)中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T_n;4)循环上述步骤1)-3);5)寻找数列T的跃迁点的n值,记为b,RLC缓冲阈值为(s+b*30)bytes并记为B;其中,100<s<200,n为循环计数器;
上行链路缓冲区消耗速率测试方法: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接收响应后休眠t sec,TT2<t<TT1;2)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容量为(x+i*30)bytes的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3)客户端休眠(y+j*50)ms;4)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容量为(B-(x+i*30)-30)bytes的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5)客户端记录步骤4)中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Tz_i_j;6)循环上述步骤1)-5);7)寻找数列Tz中每一个i值所对应的跃迁点的j值形成数列(xi,yj),xi=x+i*30,yj=y+j*50,所述缓冲区消耗速率为xi/yj,其中,i为外循环的计数器,j为内循环的计数器,100<x<200,30<y<80。
作为优选,当TT1>TT2时,还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下行链路缓冲阈值测试方法: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接收响应后休眠t sec,TT2<t<TT1;2)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小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容量为(s+n*30)bytes的数据包;3)客户端记录步骤2)中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T_n;4) 循环上述步骤1)-3);5)寻找数列T的跃迁点的n值,记为b,所述RLC缓冲阈值容量为(s+b*30)bytes并记为B,其中,100<s<200,n为循环计数器;
下行链路缓冲区消耗速率测试方法: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接收响应后休眠t sec,TT2<t<TT1;2)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小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容量为(x+i*30)bytes的数据包;3)客户端休眠(y+j*50)ms;4)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小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容量为(B-(x+i*30)-30)bytes的数据包;5)客户端记录步骤4)中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Tz_i_j;6)循环上述步骤1)-5);7)寻找数列Tz中每一个i值所对应的跃迁点的j值形成数列(xi,yj),其中,xi=x+i*30,yj=y+j*50,所述缓冲区消耗速率为xi/yj,其中,i为外循环的计数器,j为内循环的计数器,100<x<200,30<y<80。
作为优选,当TT1=TT2时,还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上行链路缓冲阈值测试方法: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容量为(s+n*30)bytes的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2)客户端记录步骤1)中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T_n;3)客户端休眠t sec,t>TT1;4)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小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5)循环上述步骤1)-4);6)丢弃T_0,寻找数列T的跃迁点的n值,记为b,所述RLC缓冲阈值容量为(s+b*30)bytes并记为B,其中,100<s<200,n为循环计数器;
上行链路缓冲区消耗速率测试方法: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容量为(x+i*30)bytes的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2)客户端休眠(y+j*50)ms;3)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容量为(B-(x+i*30)-30)bytes的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4)客户端记录步骤3)中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Tz_i_j;5)客户端休眠TT1 ms;6)循环上述步骤1)-5);7)寻找数列Tz中每一个i值所对应的跃迁点的j值形成数列(xi,yj),其中,xi=x+i*30,yj=y+j*50,所述缓冲区消耗速率为xi/yj,其中,i为外循环的计数器,j为内循环的计数器,100<x<200,30<y<80。
作为优选,当TT1=TT2时,还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下行链路缓冲阈值测试方法: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小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容量为(s+n*30)bytes的数据包;2)客户端记录步骤1)中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T_n;3)客户端休眠t sec,t>TT1;4)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小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5)循环上述步骤1)-4);6)丢弃T_0,寻找数列T的跃迁点的n值,记为b,所述RLC缓冲阈值容量为(s+b*30)bytes并记为B;其中,100<s<200,n为循环计数器;
下行链路缓冲区消耗速率测试方法: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小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容量为(x+i*30)bytes的数据包;2)客户端休眠(y+j*50)ms;3)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容量为(B-(x+i*30)-30)bytes的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容量为(B-(x+i*30)-30)bytes的数据包;4)客户端记录步骤3)中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Tz_i_j;5)客户端休眠TT1 ms;6)循环上述步骤1)-5);7)寻找数列Tz中每一个i值所对应的跃迁点的j值形成数列(xi,yj),其中,xi=x+i*30,yj=y+j*50,所述缓冲区消耗速率为xi/yj,其中,i为外循环的计数器,j为内循环的计数器,100<x<200,30<y<80。
作为优选,所述s为200,x为100,y为80。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计数器最大不超过30。
在WCDMA网络中,用户装置的状态跃迁包括2个方向,包括由IDLE状态向DCH状态的迁跃,以及由DCH状态向IDLE状态的迁跃。由IDLE状态向DCH状态的迁跃称为Promotion state,包括两种模式:p1模式和p2模式。p1模式中,用户装置先从IDLE状态迁跃至FACH状态,后从FACH状态迁跃至DCH状态;p2模式中,用户装置直接从IDLE状态跃迁至DCH状态。由此在Promotion state中,包括3种状态转换时延(delay):状态转换时延(IDLE->FACH)、状态转换时延(FACH->DCH)、状态转换时延(IDLE->DCH),分别表示由IDLE状态向FACH状态,由FACH状态向DCH状态,由IDLE状态向DCH状态跃迁的状态转换时延。由DCH状态向IDLE状态的跃迁称为Demotion state,也包括两种模式:d1模式和d2模式。d1模式中,用户装置先从DCH状态向FACH状态迁跃,后从FACH状态迁跃至IDLE状态;d2模式中,用户装置直接由DCH状态迁跃至IDLE状态。由此,Demotion state中的状态转换定时器(inactivity timer)亦相应地包括三种类型:状态转换定时器(DCH->IDLE)、状态转换定时器(DCH->FACH)、状态转换定时器(FACH->IDLE)。RLC缓冲阈值(RLC buffer threshold)是指RLC层中的上、下行数据链路的缓冲区阈值,RLC缓冲区消耗速率(RLC buffer consumption Rate)是指RLC层中上、下行数据缓冲区的消耗速率,该速率可以通过计算RLC缓冲阈值与RLC缓冲区消耗时间(RLC buffer consumption time)得到。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测试方法快速便捷,只需要记录数据包的往返时延(RTT)即可据此计算参数,适应性良好,可以随时地进行参数测定。所测定的参数可以用于控制用户装置数据发送的时间和大小,对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利用率,减少网络中信令数量,降低用户装置电池消耗有较大的改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采用软件的方式,建立相应的测试软件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
WCDMA网络参数测试方法,包括测试服务端、客户端。
检测状态转换时延的步骤:1 )所述客户端处于IDLE状态;2)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小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记录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RTT1;3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记录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RTT2;4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记录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RTT3;5)如果(RTT2>(RTT3+0.5)),IDLE至FACH的状态转换时延为RTT1-RTT3,FACH至DCH的状态转换时延为RTT2-RTT3;如果(RTT2≤(RTT3+0.5)),IDLE至DCH的状态转换时延为RTT1-RTT3;其中,所述小容量数据包为小于100bytes的数据包,所述大容量数据包为大于1000bytes的数据包。
检测状态转换定时器的步骤: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接收响应后休眠n sec;2)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3)客户端记录步骤2)中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T1_n;4)循环上述步骤1)-3);5)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接收响应后休眠n sec;6)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7)客户端记录步骤6)中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T2_n;8)循环上述步骤5)-7),共循环30次;9)分别寻找数列T1、T2中的迁跃点的n值,分别记为TT1、TT2;如果TT1与TT2相同,则DCH至IDLE的状态转换定时器为TT1;如果TT1>TT2,DCH至FACH的状态转换定时器为TT2,FACH至IDLE的状态转换定时器为TT1-TT2,其中n为循环计数器,以0为初值,循环计数器的步长为1,以下实施例中的循环计数器都依次类推。
缓冲阈值与缓冲区消耗速率的测试方法比较复杂,需要区分不同的状态转换模式,同时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缓冲阈值与缓冲区消耗速率也要分别计算。
当TT1>TT2时:
上行链路缓冲阈值测试方法: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接收响应后休眠t sec,TT2<t<TT1;2)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容量为(200+n*30)bytes的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3)客户端记录步骤2)中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T_n;4)循环上述步骤1)-3),共计循环30次;5)寻找数列T的跃迁点的n值,记为b,RLC缓冲阈值为(200+b*30)bytes并记为B;n为循环计数器。
上行链路缓冲区消耗速率测试方法: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接收响应后休眠t sec,TT2<t<TT1;2)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容量为(100+i*30)bytes的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3)客户端休眠(80+j*50)ms;4)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容量为(B-(100+i*30)-30)bytes的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5)客户端记录步骤4)中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Tz_i_j;6)循环上述步骤1)-5),外循环进行30次,内循环进行20次;7)寻找数列Tz中每一个i值所对应的跃迁点的j值形成数列(xi,yj),xi=100+i*30,yj=80+j*50,所述缓冲区消耗速率为xi/yj,其中,i为外循环的计数器,j为内循环的计数器。
当TT1>TT2时,还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下行链路缓冲阈值测试方法: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接收响应后休眠t sec,TT2<t<TT1;2)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小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容量为(200+n*30)bytes的数据包;3)客户端记录步骤2)中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T_n;4) 循环上述步骤1)-3),共计循环30次;5)寻找数列T的跃迁点的n值,记为b,所述RLC缓冲阈值容量为(200+b*30)bytes并记为B,其中,n为循环计数器;
下行链路缓冲区消耗速率测试方法: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接收响应后休眠t sec,TT2<t<TT1;2)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小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容量为(100+i*30)bytes的数据包;3)客户端休眠(80+j*50)ms;4)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小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容量为(B-(100+i*30)-30)bytes的数据包;5)客户端记录步骤4)中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Tz_i_j;6)循环上述步骤1)-5),外循环进行30次,内循环进行20次;7)寻找数列Tz中每一个i值所对应的跃迁点的j值形成数列(xi,yj),其中,xi=100+i*30,yj=80+j*50,所述缓冲区消耗速率为xi/yj,其中,i为外循环的计数器,j为内循环的计数器。
当TT1=TT2时,还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上行链路缓冲阈值测试方法: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容量为(200+n*30)bytes的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2)客户端记录步骤1)中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T_n;3)客户端休眠t sec,t>TT1;4)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小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5)循环上述步骤1)-4),共计进行30次循环;6)丢弃T_0,寻找数列T的跃迁点的n值,记为b,所述RLC缓冲阈值容量为(200+b*30)bytes并记为B,其中,n为循环计数器;
上行链路缓冲区消耗速率测试方法: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容量为(100+i*30)bytes的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2)客户端休眠(80+j*50)ms;3)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容量为(B-(100+i*30)-30)bytes的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4)客户端记录步骤3)中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Tz_i_j;5)客户端休眠TT1 ms;6)循环上述步骤1)-5),其中,外循环进行30刺激,内循环进行20次;7)寻找数列Tz中每一个i值所对应的跃迁点的j值形成数列(xi,yj),其中,xi=100+i*30,yj=80+j*50,所述缓冲区消耗速率为xi/yj,其中,i为外循环的计数器,j为内循环的计数器。
当TT1=TT2时,还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下行链路缓冲阈值测试方法: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小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容量为(200+n*30)bytes的数据包;2)客户端记录步骤1)中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T_n;3)客户端休眠t sec,t>TT1;4)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小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5)循环上述步骤1)-4)共计30次;6)丢弃T_0,寻找数列T的跃迁点的n值,记为b,所述RLC缓冲阈值容量为(200+b*30)bytes并记为B;其中,n为循环计数器;
下行链路缓冲区消耗速率测试方法: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小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容量为(100+i*30)bytes的数据包;2)客户端休眠(80+j*50)ms;3)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容量为(B-(100+i*30)-30)bytes的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容量为(B-(100+i*30)-30)bytes的数据包;4)客户端记录步骤3)中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Tz_i_j;5)客户端休眠TT1 ms;6)循环上述步骤1)-5),外循环30次,内循环20次;7)寻找数列Tz中每一个i值所对应的跃迁点的j值形成数列(xi,yj),其中,xi=100+i*30,yj=80+j*50,所述缓冲区消耗速率为xi/yj,其中,i为外循环的计数器,j为内循环的计数器。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1)

1.一种WCDMA网络参数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服务端、客户端;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 )所述客户端处于IDLE状态;2)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小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记录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RTT1;3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记录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RTT2;4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大容量数据包,服务端返回一个小容量数据包,客户端记录数据包的往返时延为RTT3;5)如果RTT2>(RTT3+0.5),IDLE至FACH的状态转换时延为RTT1-RTT3,FACH至DCH的状态转换时延为RTT2-RTT3;如果RTT2≤(RTT3+0.5),IDLE至DCH的状态转换时延为RTT1-RTT3;其中,所述小容量数据包为小于100bytes的数据包,所述大容量数据包为大于1000bytes的数据包。
CN201210589639.9A 2012-12-31 2012-12-31 Wcdma网络参数测试方法 Active CN1030374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9639.9A CN103037430B (zh) 2012-12-31 2012-12-31 Wcdma网络参数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9639.9A CN103037430B (zh) 2012-12-31 2012-12-31 Wcdma网络参数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7430A CN103037430A (zh) 2013-04-10
CN103037430B true CN103037430B (zh) 2015-04-15

Family

ID=48023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89639.9A Active CN103037430B (zh) 2012-12-31 2012-12-31 Wcdma网络参数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374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7696B (zh) * 2013-12-12 2018-12-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调整dch转idle时长的方法、网络控制器及系统
CN104994529B (zh) * 2015-07-07 2018-06-1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适用于td-lte网络rrc状态机的测量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5835A (zh) * 2007-10-31 2009-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非连续发送模式匹配方法和装置
CN101483897A (zh) * 2008-01-08 2009-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的切换控制方法与系统
CN101911816A (zh) * 2007-11-13 2010-12-08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状态/模式转移的方法和设备
CN102724689A (zh) * 2012-06-05 2012-10-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无线状态转换优化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04002B2 (en) * 2010-06-23 2013-08-06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device with dynamic dormanc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5835A (zh) * 2007-10-31 2009-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非连续发送模式匹配方法和装置
CN101911816A (zh) * 2007-11-13 2010-12-08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状态/模式转移的方法和设备
CN101483897A (zh) * 2008-01-08 2009-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的切换控制方法与系统
CN102724689A (zh) * 2012-06-05 2012-10-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无线状态转换优化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7430A (zh)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9879B (zh) 一种移动终端快速切换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基站
CN103298012B (zh) 一种ap故障检测方法和设备
CN104158755B (zh) 传输报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215076B (zh) 触发和进行频谱感知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6792954A (zh) 一种基于环境感知的蓝牙与Wifi切换方法及传输设备
TW20073375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 equipment directed radio resource control in a UMTS network
CN103442374B (zh) 干扰信号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1800699A (zh) 一种丢弃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8770053A (zh) 较早地发起无线连接的休眠
CN105634699A (zh) 载波选择方法及装置、接入点
CN106454921A (zh) 时延的最小化路测方法及装置
CN102833829B (zh) 基于tdma系统的待机唤醒方法
CN104853391A (zh) 一种终端唤醒方法及接入点ap
CN103037430B (zh) Wcdma网络参数测试方法
CN101335967B (zh) 一种无线通讯系统中系统仿真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68729B (zh) 一种在非实时系统上精确网络限速的方法
CN103731859B (zh) 一种网络资源优化方法和装置
EP299393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mdt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716883B (zh) 基于eNB对其用户设备的上行资源进行控制的方法与设备
CN105722117A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的信道分配方法及路由器
CN106304273A (zh) 移动终端小区搜索方法及装置
CN104320858A (zh) 优化访问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的方法及系统
CN103037499B (zh) 确定定时提前量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313371B (zh) PUCCH format1系列的功率处理方法及装置
Xiao et al.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IEEE 802.15. 4 with sleep mode based on time-varying queu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13

Address after: Room 959, 100 elevated road, California, San Carlos, USA

Patentee after: SEVEN networks Inc.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9 City Qingchun Road No. 29 Ocean Building 5 floor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Shuowen Softwar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