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23955A - 互联网edk / ict 资源配置技术 - Google Patents
互联网edk / ict 资源配置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23955A CN103023955A CN 201110347018 CN201110347018A CN103023955A CN 103023955 A CN103023955 A CN 103023955A CN 201110347018 CN201110347018 CN 201110347018 CN 201110347018 A CN201110347018 A CN 201110347018A CN 103023955 A CN103023955 A CN 1030239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m
- edk
- configuration
- internet
- compet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系统的EDK/ICT资源配置技术,是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和科学基础上,为了将“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多层级的价值链(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以及全息组织协同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而建立的新技术。
Description
本项发明全称为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系统资源配置技术,简记作EDK / ICT 配置技术。本项发明为申请人李宗诚于2011年10月30日之后通过电子系统正式向国家专利局提交的600项发明专利集群(总名称为“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支持体系 [ DCN / VCSE,2011 ]”)中的第 016 项。
本项发明与发明专利集群(总名称为“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支持体系 [ DCN / VCSE,2011 ]”)中的第001 项、第 002 项、第003项、第004 项、第005 项、第006 项、第007 项、第008 项、第009 项、第010项、第011项、第012项、第013项、第014项、第015项、第017项、第018项、第019项、第020项一起,共同构成发明专利群“全球互联网全息协同系统资源配置技术 [ RDT / HSS ( ICT ),2011 ]”。
本申请人提出包括本项发明在内、由600项发明专利构成的“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支持体系 [ DCN / VCSE,2011 ]”,其总体性目标在于,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核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G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相对封闭、相对静止的“资源池”——云计算网络注入灵魂、智能和生命,建造全球智能一体化协同网络计算机体系(CS / HSN ( GII )),将全球互联网打造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技术支持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核心,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基于元系统(MS)科学全新理论(2011)的智能集成科学技术体系(IIS & IIT,2011),将赋予生命活力的新型全球互联网与分散在世界各地各领域各部门的物流网、能源网、金融网和知识网融为一体,大力推行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建立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全球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 GVC )),从而建造智能集成网、生命互联网和生态运行网。通过实施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群开发总体战略——可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
本项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 ( IIS [ EDK ] / ICT ) 提供资源配置方法。
本项发明属于互联网外部资源的配置、组织和管理领域,是面向全球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进而面向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 ( IIS [ EDK ] / ICT ) 的资源配置、组织和管理技术基础,是将人们、机构和组织从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引向汇通万物的“天地”计算体系的关键。
本项发明涉及全球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是进一步推动有线网、通信网、互联网这三大网络融合的基础。随着三网融合的实施和网络业务的融合,本发明将进一步推动全民通过有线网、通信网、互联网等任一种网络,极其方便地获得文字、音频、视频等各种多媒体信息。
本发明人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IIL ( VCSE ),是指以多层级多模式的价值链系统(VCS,从产品价值链PVC、企业价值链EVC,到产业价值链IVC、区域价值链RVC,以至国民价值链NVC、全球价值链GVC)为核心,以电信网 ( MCN )、计算机网 ( WWW ) 和广播电视网 ( BTN ) 三大网络融合为主要技术支持,将物流网 ( MN )、能流网 ( EN )、信息网 ( IN )、金融网 ( FN ) 和知识网 ( KN ) 五大网络融为一体,提供全领域、全系统、全过程综合集成业务服务的全球开放式网络体系。
要真正拥有自由的智能化生活、数字家庭和网络经济,就需要通过本项发明,依赖基于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融合而形成的智能集成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第三代互联网是超越宽带和无线概念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应用、服务和商业模式的综合体系,以及为了迎接这个可以预见的综合体系我们需要在未来几年内遵循或打破的网络规则。本项发明正是新一代互联网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
近几年来,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及云计算网络技术一直在国际国内大力向前推进。网格试图实现互联网上资源的全面共享,包括信息资源、数据资源、计算资源和软件资源等。因此,可以把网格看作是一台高性能的网络计算机,它比普通网络机带宽更宽、计算速度更快、更加智能化、更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开放式网格服务结构OGSA ( 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 ) 是最有影响力的网格体系结构,它将网格技术的应用从科学领域转入商业领域。虚拟可扩展局域网(VXLAN)是通向可按需创建的逻辑和虚拟网络的下一个重要步骤,它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可用的计算和存储容量来支持关键任务应用程序。人们在互联网领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blog、Vlog、Podcast、Wiki、Socail NetWork Software、RSS、P2P、IM、VOIP等等,并建立了数以万计的新网站,提供各种各样的新式服务,都希望自己能够为互联网发现并创造新的价值。目前主要的Web2.0技术包括:Blog(网络日志)、TrackBack(反向引用)、RSS(聚合内容)、Wiki(超文本系统写作工具)、SocialBookmark(社会化书签)、网摘(网页书签)、SNS(社交网络)、P2P(伙伴对伙伴)、IM,等。NuWeb(Net User's Web)正在逐步成为Web3.0的一个理想的计划项目,这是一个以使用者为中心的分散式网络信息分享平台。对于在云计算中运行的应用程序,IT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应用程序的每个例程,使用逻辑网络控制每个用户对数据和应用程序的访问。VXLAN将能够通过扩展,提供数百万个逻辑网络,以满足在云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需求,高效利用网络资源。
但是,在目前,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正陷入夭折的危险境地,云计算技术的创新性严重不足,云计算的应用遭遇种种限制,云计算体系的开发遭遇业内热、业外冷的尴尬局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金融创新及金融风险的日益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互联网用户竞争的空间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也在不断向前推进。二十世纪90年代主要面向互联网用户内部资源全面配置的思想,随之逐步发展成为怎样有效利用和配置整体资源的配置思想。在此形势下,李宗诚首先提出了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的概念报告。
在建立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属性测度空间的汇通集合、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规则度量矩阵的汇通算子、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因子变权综合的汇通关系和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重性代数系统的汇通函数的基础上,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将云计算和网格计算囊括在内的全新计算体系——面向知识资源配置、实物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天地”计算模式;再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以计算机操作系统及互联网操作系统为关键而将各种认知操作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的全新操作体系——“全息协同操作系统”(OS / HSO)。
作为本项发明的基础,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两极汇通数学、系统变迁分析数学;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博弈组织协同学、对冲均衡经济学、全息汇通物理学,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和智能集成科学;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群);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群)。
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全球动态汇通网络及其天地计算和全息协同操作系统 ( 简称OS / HSO,Operating System of Holo-synergetic Oganization ),是一个完整的复杂体系。天地计算旨在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将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备智能集成系统,并借助信息网络内外部SaaS / HSO(LZC,2010)、PaaS / HSO(LZC,2010)、IaaS / HSO(LZC,2010)、MSP / HSO (LZC,2010)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将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信息网络内外部终端用户手中。
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概念可以看作是一种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起来的应用模式。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不仅面向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而且面向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它试图超越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将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与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及运行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智能集成一体化。
(1)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 ( IIS [ EDK ] / ICT ),本发明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坚持以多层级多模式的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核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资源配置的三个基本单元模型——资源结点、配置结点和组织结点,并建立资源配置的三个基本分析工具——统一度量、配置强度和赋权配置强度,建立资源配置的分析基础——资源荷载、配置空间和资源配置空间。
以DCN / IIL ( VCSE ) 第1 项和第2 项发明为基础,本发明人将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看作资源配置系统和过程,并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范式。网络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配置动力学范式可看作全息组织协同学基本范式(框架)的基本构成部分。
高级智能生命系统的质能配置由主体化的配置中心(其分析面向组织结点)、配置目标(多层级的目标体系)、配置方式(其分析面向配置结点)、配置荷载(其分析面向资源结点)和配置环境因素等构成,如图1 所示。在这里,高级智能生命系统的质能配置中心已演变成为具有复杂目标体系的高级配置主体,并具有复杂的动力基础(除了生物能量构成,还涉及产权关系、利益分配结构等)、高级智能组织(以及社会化的复杂组织形式)和复杂的决策结构;高级智能生命系统的质能配置方式涉及配置途径、工具、手段、设备、技术体系以及方法、程序、策略和战略等方面;高级智能生命系统的资源配置荷载包括自然资源配置荷载、社会资源配置荷载和生命资源配置荷载,或者包括物质资源配置荷载、信息资源配置荷载、价值资源配置荷载、人力资源配置荷载等。高级智能生命是能够从事实践活动和认知活动、并将这两种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智能集成的复杂配置主体,高级智能生命信息比一般生命信息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高级的形式。
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的资源配置,可看作是由一种以某一配置组织结点为中心而由一定数量(或可变数量)的结点和一定数量(或可变数量)的链条所构成的集合。
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我们可以将网络分为如下四个层级:
资源网络 ( RN ):资源结点 ( r n ) ——资源链条 ( r c ) ——资源集合 ( rs )
配置网络 ( DN ):配置结点 ( dn ) ——配置链条 ( dc ) ——配置集合 ( ds )
组织网络 ( ON ):组织结点 ( on ) ——组织链条 ( oc ) ——组织集合 ( os )
集团网络 ( GN ):集团结点 ( gn ) ——集团链条 ( gc ) ——集团集合 ( gs )
资源网络可记作:RN = RN ( r n, r c, rs );配置网络可记作:DN = RN ( dn, dc, ds );组织网络可记作:ON = RN ( on, oc, os );集团网络可记作:GN = RN ( gn, gc, gs )。
从资源配置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在资源汇通网络CN中,资源配置网络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主导流MF、支持流SF、辅助流AF 。
现在,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我们可以假定有一类由具有不同协同互联网组织模式的多种子系统通过外部分散竞争关系而递阶生成的全球互联网体系,进而假定该系统的所有子系统所具有的各种协同互联网组织模式可分为如下9 种类型:
模式类型1 —— 外部分散竞争 / 内部集中合作类型的互联网组织模式,可记作SOM 1 [ EDK / ICC ],简称SOM 1 模式,以函数F SO1 表示SOM 1 模式,则有
F SO1 = F SO1 [ SOM 1 ] 或F SO1 = F SO1 ( SOM 1 [ EDK / ICC ]);
模式类型2 —— 外部分散竞争 / 内部集中竞争类型的互联网组织模式,可记作SOM 2 [ EDK / ICK ],简称SOM 2 模式,以函数F SO2 表示SOM 2 模式,则有
F SO2 = F SO2 [ SOM 2 ] 或F SO2 = F SO2 ( SOM 2 [ EDK / ICK ]);
模式类型3 —— 外部分散竞争 / 内部集中协调类型的互联网组织模式,可记作SOM 3 [ EDK / ICH ],简称SOM 3 模式,以函数F SO3 表示SOM 3 模式,则有
F SO3 = F SO3 [ SOM 3 ] 或F SO3 = F SO3 ( SOM 3 [ EDK / ICH ]);
模式类型4 —— 外部分散竞争 / 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互联网组织模式,可记作SOM 4 [ EDK / IDC ],简称SOM 4 模式,以函数F SO4 表示SOM 4 模式,则有
F SO4 = F SO4 [ SOM 4 ] 或F SO4 = F SO4 ( SOM 4 [ EDK / IDC ]);
模式类型5 —— 外部分散竞争 / 内部分散竞争类型的互联网组织模式,可记作SOM 5 [ EDK / IDK ],简称SOM 5 模式,以函数F SO5 表示SOM 5 模式,则有
F SO5 = F SO5 [ SOM 5 ] 或F SO5 = F SO5 ( SOM 5 [ EDK / IDK ]);
模式类型6 —— 外部分散竞争 / 内部分散协调类型的互联网组织模式,可记作SOM 6 [ EDK / IDH ],简称SOM 6 模式,以函数F SO6 表示SOM 6 模式,则有
F SO6 = F SO6 [ SOM 6 ] 或F SO6 = F SO6 ( SOM 6 [ EDK / IDH ]);
模式类型7 —— 外部分散竞争 / 内部集散合作类型的互联网组织模式,可记作SOM 7 [ EDK / IMC ],简称SOM 7 模式,以函数F SO7 表示SOM 7 模式,则有
F SO7 = F SO7 [ SOM 7 ] 或F SO7 = F SO7 ( SOM 7 [ EDK / IMC ]);
模式类型8 —— 外部分散竞争 / 内部集散竞争类型的互联网组织模式,可记作SOM 8 [ EDK / IMK ],简称SOM 8 模式,以函数F SO8 表示SOM 8 模式,则有
F SO8 = F SO8 [ SOM 8 ] 或F SO8 = F SO8 ( SOM 8 [ EDK / IMK ]);
模式类型9 —— 外部分散竞争 / 内部集散协调类型的互联网组织模式,可记作SOM 9 [ EDK / IMH ],简称SOM 9 模式,以函数F SO9 表示SOM 9 模式,则有
F SO9 = F SO9 [ SOM 9 ] 或F SO9 = F SO9 ( SOM 9 [ EDK / IMH ]);
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设资源配置的滞留度为 ,流动度为,可定义阻滞率为:到某一时刻t为止,尚未发生阻碍的流动度,在随后的单位时间内可能发生阻碍的条件概率。将阻滞率记作λ r ( t ),则有
由以上给出的稀缺度和阻滞系数,可按如下关系式求出资源配置强度:
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赋权组织配置量的计算式可按如下几种形式给出:
(2)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 ( IIS [ EDK ] / ICT ),本发明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坚持以多层级多模式的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核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资源配置设计的动力学基础、动力效应关系及其度量方法,给出全球互联网整体配置与局部配置协同性均衡(全息协同性)的技术设计基础。
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本发明人建议,将构成基本动力效应关系的因素分为两方面,即:一方面是配置作用和配置荷载,另一方面是系统功效和系统消耗。就第一方面而言,配置作用源于力的经典力学范畴,但又超越力的经典力学范畴;配置荷载源于质量的经典力学范畴,但又超越质量的经典力学范畴。资源配置作用不仅相对于系统外部的资源荷载,而且相对于系统内部的资源荷载。
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我们可以按如下微分方程计算资源配置(力)
资源配置(力)的一般形式可写作:
其中,X SC 和X EC 分别为系统资源荷载和环境资源荷载,
, ( 24 a )
而X DM , X DT 和X DC 分别为主体化的配置组织投入、中介化的配置载体投入和对象化的资源荷载投入。
以DCN / IIL ( VCSE ) 第1 项和第2 项发明为基础,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配置(力)的完整形式可写作:
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荷载弹性型智能集成配置作用(简称CEC型智能集成配置力)可写作:
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不变替代弹性型智能集成配置作用(简称CES型智能集成配置力)可写作:
本发明人探讨建立 [ EDK / IX ] 协同组织动力学分析模型,其内容包括:
(A1)[ EDK / ICC ] 协同组织动力学分析模型
这里考虑三种情形:
(a)对于某一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设 [ EDK ] 和 [ ICC ]分别为资源配置的外部分散竞争配置(或组织)和内部集中合作配置(或组织),在这里,用方括号 [ ] 既表示某种类型的配置量,又表示某种类型的组织。
(b)考虑另一个有两个中间变量的 [ EDK / ICC ] 型资源配置协同组织动力学体系。
(c)设 [ EDK / ICC ] 型资源配置协同组织动力学体系所受到的外界的或内部动力学的控制可以用某个(或一组)控制参数λ来表征,λ的值可以衡量体系的实际状态偏离全息组织平衡的距离。
(A2)[ EDK / ICK ] 协同组织动力学分析模型
这里考虑三种情形:
(a)对于某一互联网外部集中竞争组织动力系统,设 [ EDK ] 和 [ ICK ]分别为资源配置的外部分散竞争配置(或组织)和内部集中竞争配置(或组织),在这里,用方括号 [ ] 既表示某种类型的配置量,又表示某种类型的组织。
(b)考虑另一个有两个中间变量的 [ EDK / ICK ] 型资源配置协同组织动力学体系。
(c)设 [ EDK / ICK ] 型资源配置协同组织动力学体系所受到的外界的或内部动力学的控制可以用某个(或一组)控制参数λ来表征,λ的值可以衡量体系的实际状态偏离全息组织平衡的距离。
(A3)[ EDK / ICH ] 协同组织动力学分析模型
这里考虑三种情形:
(a)对于某一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设 [ EDK ] 和 [ ICH ]分别为资源配置的外部分散竞争配置(或组织)和内部集中协调配置(或组织),在这里,用方括号 [ ] 既表示某种类型的配置量,又表示某种类型的组织。
(b)考虑另一个有两个中间变量的 [ EDK / ICH ] 型资源配置协同组织动力学体系。
(c)设 [ EDK / ICH ] 型资源配置协同组织动力学体系所受到的外界的或内部动力学的控制可以用某个(或一组)控制参数λ来表征,λ的值可以衡量体系的实际状态偏离全息组织平衡的距离。
(A4)[ EDK / IDC ] 协同组织动力学分析模型
这里考虑三种情形:
(a)对于某一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设 [ EDK ] 和 [ IDC ]分别为资源配置的外部分散竞争配置(或组织)和内部分散合作配置(或组织),在这里,用方括号 [ ] 既表示某种类型的配置量,又表示某种类型的组织。
(b)考虑另一个有两个中间变量的 [ EDK / IDC ] 型资源配置协同组织动力学体系。
(c)设 [ EDK / IDC ] 型资源配置协同组织动力学体系所受到的外界的或内部动力学的控制可以用某个(或一组)控制参数λ来表征,λ的值可以衡量体系的实际状态偏离全息组织平衡的距离。
(A5)[ EDK / IDK ] 协同组织动力学分析模型
这里考虑三种情形:
(a)对于某一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设 [ EDK ] 和 [ IDK ]分别为资源配置的外部分散竞争配置(或组织)和内部分散竞争配置(或组织),在这里,用方括号 [ ] 既表示某种类型的配置量,又表示某种类型的组织。
(b)考虑另一个有两个中间变量的 [ EDK / IDK ] 型资源配置协同组织动力学体系。
(c)设 [ EDK / IDK ] 型资源配置协同组织动力学体系所受到的外界的或内部动力学的控制可以用某个(或一组)控制参数λ来表征,λ的值可以衡量体系的实际状态偏离全息组织平衡的距离。
(A6)[ EDK / IDH ] 协同组织动力学分析模型
这里考虑三种情形:
(a)对于某一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设 [ EDK ] 和 [ IDH ]分别为资源配置的外部分散竞争配置(或组织)和内部分散协调配置(或组织),在这里,用方括号 [ ] 既表示某种类型的配置量,又表示某种类型的组织。
(b)考虑另一个有两个中间变量的 [ EDK / IDH ] 型资源配置协同组织动力学体系。
(c)设 [ EDK / IDH ] 型资源配置协同组织动力学体系所受到的外界的或内部动力学的控制可以用某个(或一组)控制参数λ来表征,λ的值可以衡量体系的实际状态偏离全息组织平衡的距离。
(A7)[ EDK / IMC ] 协同组织动力学分析模型
这里考虑三种情形:
(a)对于某一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设 [ EDK ] 和 [ IMC ]分别为资源配置的外部分散竞争配置(或组织)和内部集散合作配置(或组织),在这里,用方括号 [ ] 既表示某种类型的配置量,又表示某种类型的组织。
(b)考虑另一个有两个中间变量的 [ EDK / IMC ] 型资源配置协同组织动力学体系。
(c)设 [ EDK / IMC ] 型资源配置协同组织动力学体系所受到的外界的或内部动力学的控制可以用某个(或一组)控制参数λ来表征,λ的值可以衡量体系的实际状态偏离全息组织平衡的距离。
(A8)[ EDK / IMK ] 协同组织动力学分析模型
这里考虑三种情形:
(a)对于某一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设 [ EDK ] 和 [ IMK ]分别为资源配置的外部分散竞争配置(或组织)和内部集散竞争配置(或组织),在这里,用方括号 [ ] 既表示某种类型的配置量,又表示某种类型的组织。
(b)考虑另一个有两个中间变量的 [ EDK / IMK ] 型资源配置协同组织动力学体系。
(c)设 [ EDK / IMK ] 型资源配置协同组织动力学体系所受到的外界的或内部动力学的控制可以用某个(或一组)控制参数λ来表征,λ的值可以衡量体系的实际状态偏离全息组织平衡的距离。
(A9)[ EDK / IMH ] 协同组织动力学分析模型
这里考虑三种情形:
(a)对于某一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设 [ EDK ] 和 [ IMH ]分别为资源配置的外部分散竞争配置(或组织)和内部集散协调配置(或组织),在这里,用方括号 [ ] 既表示某种类型的配置量,又表示某种类型的组织。
(b)考虑另一个有两个中间变量的 [ EDK / IMH ] 型资源配置协同组织动力学体系。
(c)设 [ EDK / IMH ] 型资源配置协同组织动力学体系所受到的外界的或内部动力学的控制可以用某个(或一组)控制参数λ来表征,λ的值可以衡量体系的实际状态偏离全息组织平衡的距离。
(3)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 ( IIS [ EDK ] / ICT ),本发明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坚持以多层级多模式的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核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全球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全息组织协同学基础,提出全球互联网智能一体化全息协同因子动力学技术方案。
在如图2 所示的全球互联网体系资源配置模式EDK / IX 选择机制的一般分析框架下,现考虑下列不同情形:
(A1)在同一资源结点功效链上进行的合作;在同一资源结点功效链运行过程各个阶段上进行的合作;在同一资源结点功效链运行过程各个阶段的各个环节上进行的合作。
(A2)在同一配置结点功效链上进行的合作;在同一配置结点功效链运行过程各个阶段上进行的合作;在同一配置结点功效链运行过程各个阶段的各个环节上进行的合作。
(A3)在同一组织结点功效链上进行的合作;在同一组织结点功效链运行过程各个阶段上进行的合作;在同一组织结点功效链运行过程各个阶段的各个环节上进行的合作。
(A4)在同一组织结点集合功效链上进行的合作;在同一组织结点集合功效链运行过程各个阶段上进行的合作;在同一组织结点集合功效链运行过程各个阶段的各个环节上进行的合作。
(A5)在同一组织结点集团(组织结点集合的集合)功效链上进行的合作;在同一组织结点集团(组织结点集合的集合)功效链运行过程各个阶段上进行的合作;在同一组织结点集团(组织结点集合的集合)功效链运行过程各个阶段的各个环节上进行的合作。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给出如下一系列变量:
x 1 = X 为系统的目标状态变量(合理状态变量或非合理状态变量),
x 2 = X 为系统的实际状态变量,
x 3 = Y 为系统的目标响应变量(合理响应变量或非合理响应变量),
x 4 = Y为系统的实际响应变量,
x 5 = M d, F 为满足配置作用力F d 要求的资源量,
x 6 = M d, C 为资源荷载,
x 7 = M d, S 为满足系统功效S F 要求的资源量,
x 8 = M d, L 为系统消耗,
x 9 = M d, EF 为满足环境承载力E F 要求的资源量,
x 10 = M d, EC 为系统对于环境所形成的荷载,
x 11 = M d, ES 为满足系统环境功效S EF 要求的资源量,
x 12 = M d, EL 为系统环境消耗,
x 13 = W SE, Γ 为外部合作资源量,
x 14 = W SE, L 为外部竞争资源量,
x 15 = M SE, Λ 为外部集中交流量,
x 16 = M SE, V 为外部分散交流量,
x 17 = W S, Γ 为内部合作资源量,
x 18 = W S, L 为内部竞争资源量,
x 19 = M S, Λ 为内部集中交流量,
x 20 = M S, V 为内部分散交流量。
则有如下可称为非线性亚限制随机微分方程组的模型:
i= 1, 2 , ···, 20 ( 1. 3. 285)
其中
i = 1, 2 , ···, 20
( 1. 3. 285 c1)
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和它的环境体系,设C d, S 和C d, E 分别表示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配置系统的资源配置强度和环境体系的资源配置强度,我们可以给出如下Kolmogorov模型:
在及的条件下反映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配置系统与它的环境是合作的,而在及的条件下反映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配置系统与它的环境是竞争的,此外,在及的条件下则反映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配置系统与它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利于环境而有利于自身的,而在及的条件下反映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配置系统与它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利于自身而有利于环境的。
对于互联网内部分系统S i 和分系统S j ,设C d, S i 和C d, S j 分别表示互联网内部分系统S i 的资源配置强度和分系统S j 的资源配置强度,我们可以给出如下Kolmogorov模型:
,
显然,通过时间变换t = -τ,内部合作体系可化为内部竞争体系。
在基于资源配置动力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和全息组织协同学的博弈组织协同学分析范式中,互联网博弈组织动力学体系应当由社会组织构形、系统局势向量(其中 [SS] 表示内外部协同组织关系)和趋向参数(其中趋向参数表示为T 维趋向空间的诸元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当通过Langevin 方程来讨论它们的耦合时,必须将变量看作
基于资源配置动力学的博弈组织协同学体系分析框架如图4所示。
4、附图说明
图1是互联网智能集成外部分散竞争配置系统的基本配置构成图。
高级智能生命系统的质能配置由主体化的配置中心(其分析面向组织结点)、配置目标(多层级的目标体系)、配置方式(其分析面向配置结点)、配置荷载(其分析面向资源结点)和配置环境因素等构成,如图1 所示。在这里,高级智能生命系统的质能配置中心已演变成为具有复杂目标体系的高级配置主体,并具有复杂的动力基础(除了生物能量构成,还涉及产权关系、利益分配结构等)、高级智能组织(以及社会化的复杂组织形式)和复杂的决策结构;高级智能生命系统的质能配置方式涉及配置途径、工具、手段、设备、技术体系以及方法、程序、策略和战略等方面;高级智能生命系统的资源配置荷载包括自然资源配置荷载、社会资源配置荷载和生命资源配置荷载,或者包括物质资源配置荷载、信息资源配置荷载、价值资源配置荷载、人力资源配置荷载等。高级智能生命是能够从事实践活动和认知活动、并将这两种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智能集成的复杂配置主体,高级智能生命信息比一般生命信息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高级的形式。
图2是全球互联网资源配置模式EDK机制的一般分析框架图。
任一复杂体系都是由大量的种类不同、品质多样的资源组成。为了分析简便,我们可以将那些在空间-时间上相距较近、并且在结构-功能上关系密切的各种资源抽象为一个点,可称之为资源结点。
资源结点可分为资源单纯结点和资源集成结点。前者是指将那些在空间-时间上相距较近、并且在结构-功能上关系密切的同一种类的资源要素抽象为一个点;后者是指将那些在空间-时间上相距较近、并且在结构-功能上关系密切的不同种类的资源要素抽象为一个点,其模型如图2所示。
图3是基于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 的九种类型外部分散竞争EDK组织模式图:
如图3所示: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我们可以假定有一类由具有不同协同互联网组织模式的多种子系统通过外部分散竞争关系而递阶生成的全球互联网体系,进而假定该系统的所有子系统所具有的各种协同互联网组织模式可分为9 种类型。
图4是基于资源配置动力学的互联网EDK组织协同学体系分析框架图。
在基于资源配置动力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和全息组织协同学的博弈组织协同学分析范式中,互联网博弈组织动力学体系应当由社会组织构形、系统局势向量(其中 [SS] 表示内外部协同组织关系)和趋向参数(其中趋向参数表示为T 维趋向空间的诸元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当通过Langevin 方程来讨论它们的耦合时,必须将变量看作
5、具体实施方式(600项发明专利共同实施计划)
经过三十年的自由探索,独立发明人李宗诚教授于2011年9月通过电子申请系统正式向国家专利局提交600项发明专利申请,并提交600份总计约3600万字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等材料。
经过三十年的自由探索,独立发明人李宗诚教授在通过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已发表80多篇论文(不包括合作完成的成果)的基础上,最近已独立写作完成八部与本次申报的600项技术发明有密切关系的学术巨著(共计3000万字),打算在2011年9月之后陆续处理正式出版事宜。
本次申报的600项技术发明专利,是发明人李宗诚经过三十年独立自由探索而建立的一个自成体系的全新技术集群,其总名称为“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 DCN / HII ( GVC ); ]。
基于一系列学术研究新成果和600项最新技术发明,发明人李宗诚建立了一系列用于统一描述、分析、解释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体系(可称之为“天地”计算体系)及全球价值链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 GVC ))的资源配置动力学RDD模型、网络配置动力学NDD模型、智能集成协同学IIS模型以及全息组织协同学HOS模型和博弈组织协同学GOS模型。
继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化技术之后,基于600项最新技术发明的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给人类带来智能一体化技术(IIT)和全息协同组织技术(HST)。
基于一系列学术研究新成果和600项最新技术发明,发明人李宗诚提出一项可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的战略——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群开发总体战略。
作为600项发明专利的申请人,发明人李宗诚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可形象化地简称为“天地计算”(Heaven-Earth Computing)。通过提供信息资源而获取实物资源、知识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网络,可称为“天地”。在此,“天”代表信息网络,代表虚拟化,代表数字虚拟世界;“地”代表物流、知识、金融三大网络,代表实体化,代表真实世界。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可称为汇通网。
“天地”不仅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而且是各种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实体运行资源;它不仅是一些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的大型服务器集群,而且是各种包括供应系统、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营销系统等的产业价值链和产业集群。它是物流网、知识网和金融网联结汇通起来的全新体系。
天地计算不仅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信息网络内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而且将所有的实体运行资源集中起来,并由信息网络外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较少或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用形象化的比方说法,这不仅好比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而且好比从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转向全区域动力供应、调度、控制和使用的智能集成一体化全息协同组织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进行传输的。
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的总体战略目标可归结为如下内容:
1、在技术开发的基础方面(ICT产业链的前端),以多层级多模式的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核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相对封闭、相对静止的“资源池”——云计算网络注入灵魂、智能和生命,建造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将全球互联网打造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的技术支持体系。
2、在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ICT产业链的末端),以多层级多模式的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核心,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基于元系统(MS)科学全新理论的智能集成科学技术体系(IIS & IIT;),将赋予生命活力的新型全球互联网与分散在世界各地各领域各部门的物流网、能源网、金融网和知识网融为一体(DCN),大力推行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建立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的全球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 GVC )),从而建造智能集成网、生命互联网和生态运行网。
通过实施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群开发总体战略——本发明人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
作为600项发明专利的申请人,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可形象化地简称为“天地计算”(Heaven-Earth Computing)。通过提供信息资源而获取实物资源、知识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网络,可称为“天地”。在此,“天”代表信息网络,代表虚拟化,代表数字虚拟世界;“地”代表物流、知识、金融三大网络,代表实体化,代表真实世界。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可称为汇通网。
“天地”不仅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而且是各种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实体运行资源;它不仅是一些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的大型服务器集群,而且是各种包括供应系统、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营销系统等的产业价值链和产业集群。它是物流网、知识网和金融网联结汇通起来的全新体系。
天地计算不仅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信息网络内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而且将所有的实体运行资源集中起来,并由信息网络外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较少或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用形象化的比方说法,这不仅好比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而且好比从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转向全区域动力供应、调度、控制和使用的智能集成一体化全息协同组织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进行传输的。
狭义天地计算是指信息网络内外部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以多层级多领域多模式的价值链为中心,以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为主要技术支持,以基于需求的易扩展方式,通过融为一体的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获得所需的资源。“天地”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时付费。这种特性就如同我们使用水电一样使用信息网络内外部基础设施。
广义天地计算是指信息网络内外部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以多层级多领域多模式的价值链为中心,以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为主要技术支持,以基于需求的易扩展方式,通过融为一体的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信息网络内外部的技术和软件、汇通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天地计算”图书版本也很多,都从理论和实践上介绍了天地计算的特性与功用。
天地计算(Heaven-Earth Computing)必定是全息协同式的(HSO,)。它既不是集中式的,也不是分布式的。它不仅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而且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而将物流网、知识网和金融网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智能集成一体化的结果。
进而言之,天地计算是信息网络内外部各种计算技术的全面改进和发展,或者说是统计技术体系、会计技术体系、计量技术体系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支持下在实体活动领域的全面实现。天地计算一方面是虚拟化 ( Virtualization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效用计算 ( Utility Computing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实体化 ( Substantiation ) 、计量科学技术、会计原理及技术、核算体系、资源配置动力分析、资源配置效应分析、博弈组织协同学分析、IaaS / HSO(信息网络内外部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 / HSO(信息网络内外部平台即服务)、SaaS / HSO(信息网络内外部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天地计算旨在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将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备智能集成系统,并借助信息网络内外部SaaS / HSO、PaaS / HSO、IaaS / HSO(、MSP / HSO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将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信息网络内外部终端用户手中。
天地计算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天地”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信息网络内外部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信息网络内外部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天地”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
在应用天地计算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提供另外一种天地存储来作为其辅助,比如,将中国的Win Stor云端存储改造成为天地存储,其以信息网络内外部用户为基础,以信息网络内外部存储工具为导向,提供强大的数据安全功能,使天地计算进入市场。所谓天地存储,就是以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为基础,跨域 / 路由来实现数据无所不在,无需下载、无需安装即可直接运行,实现天地计算架构。
最简单的天地计算技术在信息网络内外部服务中已经初露头角,例如搜索引擎、网络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实现简单的物流配送。未来如手机、GPS等移动装置都可以透过全新的天地计算技术,发展出更多的应用服务。
进一步的天地计算不仅只做资料搜寻、分析的功能,未来如分析DNA结构、基因图谱定序、解析癌症细胞等,都可以透过这项技术轻易达成。
在信息服务业里面,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信息网络服务,包括电信的基础服务、增值服务、网络电视的服务。第二块是信息技术的服务,包括软件的服务、外包的服务。还有一个是信息内容的服务。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整个信息服务的大的门类和产业的状态。但我们不宜看到,门类之间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变迁,出现了融合的特征,出现了新的产业特征和特点,这是信息服务业大环境里发生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在互联网的平台上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很典型的是IMS服务。还有一个新的特征是Sashup技术,可以把两个网的能力和用户的数据很好地聚合起来。
伴随新技术的组织转型是必然的,而这种转型是组织内部网络和社会反应多因索的合力结果。对企业来说,采用新技术需要一个有说服力的原因,改变组织结构需要时间,所有员工都需要适应这种变化的训练。实际上比引进技术更重要的是激励人们使用技术,许多案例表明,现存组织内部的激励设计与新技术对组织的再造活动是有冲突的,表现在处于组织不同层面的人激励是不一样的,其次,组织各部分间的激励也有差异。计算机和网络化系统设计应被看作是技术和组织运作的相关集合,使用新技术是一种社会技术建构而不是简单的安装和使用。
本发明人相信,在天地计算时代,人们可以抛弃U盘等移动设备,只需要进入Docs / HSO 页面、新建文档、编辑内容,然后直接将文档的URL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上司,他可以直接打开浏览器访问URL。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因PC硬盘的损坏而发生资料丢失事件。
总的来说,天地计算可以看作是计算机计算及信息网络计算与实体运行系统的计量、会计及核算相结合的完备业务流程技术。通过天地计算,我们有可能将分散在各地的高性能计算机用高速网络连接起来,进而用信息网络内外部专门设计的各种中间件软件,将分散在各地的实体活动领域的计量、会计和核算体系有机地粘合在一起,以包括Web界面在内的各种人机界面接受信息网络内外部各种用户提出的计算请求,并将之分配到合适的结点上运行。天地计算技术体系能大大提高信息网络内外部资源的服务质量和利用率,同时避免信息网络内外部跨结点划分应用程序所带来的低效性和复杂性,能够在目前条件下达到信息网络内外部实用化要求。
智能集成协同总体设计的目标,在于根据智能集成组织一自组织大协同总体的性能要求,以及智能集成主体实施协同总体的具体社会经济一自然生态环境,合理设置总体中人员位置并初步确定主体任务要求,保证从总体上构建一个综合效益优化的智能集成大协同系统框架,并为主体一作用对象关系的详细设计打下基础。
“智能集成主体一广义技术一作用对象”功能分配,是整个智能集成协同总体设计的基础。智能集成主体-广义技术-作用对象的功能分配通过功能这一纽带使智能集成主体、广义技术和作用对象三方面结合起来,并形成了智能集成协同总体中的要素(分系统)功能分配关系,确定了智能集成主体一广义技术界面、广义技术一作用对象界面的具体位置。一个具体智能集成协同总体的主体一广义技术一作用对象功能界面形式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智能集成协同总体的功能特征;二是该总体所处的自然生态一社会生态环境。在众多可能的智能集成功能界面形式中,总有一种或几种更适合于某一具体智能集成协同总体的实际情况,能够保证系统满足性能要求、满足实施环境的要求。
仿真运行是复杂智能集成总体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验证环节。仿真的目的在于检验系统配置方案是否满足设计的总体目标要求,以及依据仿真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不过,作为智能集成系统的主导因素,主体的结构和行为都很复杂,且有诸多不确定性,仿真及其建模对此尚感难办。在实际建立智能集成主体行为的仿真模型时,可根据系统仿真运行的要求对主体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做很多简化,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对系统仿真有意义的行为特征上,如主体完成一定任务的可靠性、运作效率、最长作用时间等,对影响因素也主要选择对提高模型适用性有帮助以及对行为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在建模的方法上我们应遵循多学科知识综合原则,一方面以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的研究成果为指导,另一方面落实到某种具体的数学工具上。
在全球智能集成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系统工程的总体战略指引下,我们不再单独强调软件、硬件甚至系统平台,而是以客户为中心,进而以价值链为中心,开放封闭技术构架,调整经营理念,积极寻求合作伙伴——甚至是昔日的竞争对手,以期向客户提供强大的IT基础设施、降低客户的采购成本、加快客户的电子商务系统部署、提高客户进入市场时间、有效支持客户目前和潜在的业务需求、满足客户应用的个性化和端到端需求。通过投资、外包、咨询、VAR来寻求客户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带动互联网服务产业的发展。
从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封闭混乱的技术体系是第一个要面临的解决的问题,这恰恰是建立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汇通网络的最大技术障碍。基于云计算变革的天地计算革命,以多层级多模式的全球价值链系统为核心,以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持基础,将物流网络、能源网络、信息网络、金融网络和知识网络紧密结合起来,建立高效、集约、具有生命(或生态)自组织性质的智能集成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大系统。
Claims (7)
1.独立权利要求——互联网EDK / ICT 资源配置技术,是本发明人在其独立自主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李宗诚,2011)、数学基础(李宗诚,2011)、科学基础(李宗诚,2011)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李宗诚,2011)和工程基础(李宗诚,2011)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和范式而提出来的一项新技术,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A、作为本项发明的基础,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李宗诚,2011)、两极汇通逻辑(李宗诚,2011)、两极全息汇通逻辑(李宗诚,2011);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李宗诚,2011)、两极汇通数学(李宗诚,2011)、系统变迁分析数学(李宗诚,2011);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李宗诚,2011)、全息组织协同学(李宗诚,2011)、系统功效价值论(李宗诚,2011)、博弈组织协同学(李宗诚,2011)、对冲均衡经济学(李宗诚,2011)、全息汇通物理学(李宗诚,2011),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李宗诚,2011)和智能集成科学(李宗诚,2011);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群);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群);
B、不仅将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EDK / ICT 设计成为资源配置体系,而且进一步地设计成为以智能集成系统和过程为核心的技术支持体系,试图将认知系统的自动化及网络化和实践系统的自动化及网络化作为全球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方面,内容涉及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配置系统EDK / ICT 内外部的全息协同设置、组织、计量、控制和处理;
C、给出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配置系统EDK / ICT 总体设计的模型基础,提出确定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配置系统EDK / ICT 动力效应基础及其度量的方法,从而建立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配置系统EDK / ICT 设计的动力学基础,给出全球互联网整体配置与局部配置协同性均衡(全息协同性)的技术设计框架;
D、建立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配置系统EDK / ICT 全息组织协同学基础,提出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配置系统EDK / ICT 全息协同因子动力学技术方案。
2.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EDK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将资源配置体系看作是由一种由一定数量(或可变数量)的结点和一定数量(或可变数量)的链条所构成、具有多种层级和多种模式的集合,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范式,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我们可以设计有一类由具有不同协同互联网组织模式的多种子系统通过外部分散竞争关系而递阶生成的全球互联网体系,进而设计该系统的所有子系统所具有的各种协同互联网组织模式可分为如下9 种类型:
模式类型1 —— 外部分散竞争 / 内部集中合作类型的互联网组织模式,可记作SOM 1 [ EDK / ICC ],简称SOM 1 模式,以函数F SO1 表示SOM 1 模式,则有
F SO1 = F SO1 [ SOM 1 ] 或F SO1 = F SO1 ( SOM 1 [ EDK / ICC ]);
模式类型2 —— 外部分散竞争 / 内部集中竞争类型的互联网组织模式,可记作SOM 2 [ EDK / ICK ],简称SOM 2 模式,以函数F SO2 表示SOM 2 模式,则有
F SO2 = F SO2 [ SOM 2 ] 或F SO2 = F SO2 ( SOM 2 [ EDK / ICK ]);
模式类型3 —— 外部分散竞争 / 内部集中协调类型的互联网组织模式,可记作SOM 3 [ EDK / ICH ],简称SOM 3 模式,以函数F SO3 表示SOM 3 模式,则有
F SO3 = F SO3 [ SOM 3 ] 或F SO3 = F SO3 ( SOM 3 [ EDK / ICH ]);
模式类型4 —— 外部分散竞争 / 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互联网组织模式,可记作SOM 4 [ EDK / IDC ],简称SOM 4 模式,以函数F SO4 表示SOM 4 模式,则有
F SO4 = F SO4 [ SOM 4 ] 或F SO4 = F SO4 ( SOM 4 [ EDK / IDC ]);
模式类型5 —— 外部分散竞争 / 内部分散竞争类型的互联网组织模式,可记作SOM 5 [ EDK / IDK ],简称SOM 5 模式,以函数F SO5 表示SOM 5 模式,则有
F SO5 = F SO5 [ SOM 5 ] 或F SO5 = F SO5 ( SOM 5 [ EDK / IDK ]);
模式类型6 —— 外部分散竞争 / 内部分散协调类型的互联网组织模式,可记作SOM 6 [ EDK / IDH ],简称SOM 6 模式,以函数F SO6 表示SOM 6 模式,则有
F SO6 = F SO6 [ SOM 6 ] 或F SO6 = F SO6 ( SOM 6 [ EDK / IDH ]);
模式类型7 —— 外部分散竞争 / 内部集散合作类型的互联网组织模式,可记作SOM 7 [ EDK / IMC ],简称SOM 7 模式,以函数F SO7 表示SOM 7 模式,则有
F SO7 = F SO7 [ SOM 7 ] 或F SO7 = F SO7 ( SOM 7 [ EDK / IMC ]);
模式类型8 —— 外部分散竞争 / 内部集散竞争类型的互联网组织模式,可记作SOM 8 [ EDK / IMK ],简称SOM 8 模式,以函数F SO8 表示SOM 8 模式,则有
F SO8 = F SO8 [ SOM 8 ] 或F SO8 = F SO8 ( SOM 8 [ EDK / IMK ]);
模式类型9 —— 外部分散竞争 / 内部集散协调类型的互联网组织模式,可记作SOM 9 [ EDK / IMH ],简称SOM 9 模式,以函数F SO9 表示SOM 9 模式,则有
F SO9 = F SO9 [ SOM 9 ] 或F SO9 = F SO9 ( SOM 9 [ EDK / IMH ])。
3.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EDK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通过一系列公式计算而得到确定的资源配置强度、资源配置量以及赋权配置强度和赋权配置量,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A、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设资源配置的滞留度为 ,流动度为,可定义阻滞率为:到某一时刻t为止,尚未发生阻碍的流动度,在随后的单位时间内可能发生阻碍的条件概率;将阻滞率记作λ r ( t ),则有
由以上给出的稀缺度和阻滞系数,可按如下关系式求出资源配置强度:
( 5 )
B、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赋权组织配置量的计算式可按如下几种形式给出:
(a)
4. 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EDK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建立了动力学分析设计基础,将构成基本动力效应关系的因素分为两方面,即:一方面是配置作用和配置荷载,另一方面是系统功效和系统消耗;就第一方面而言,配置作用源于力的经典力学范畴,但又超越力的经典力学范畴;配置荷载源于质量的经典力学范畴,但又超越质量的经典力学范畴;资源配置作用不仅相对于系统外部的资源荷载,而且相对于系统内部的资源荷载,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竞争组织动力系统,我们可以按如下微分方程计算资源配置(力)
资源配置(力)的一般形式可写作:
( 23 )
其中,X SC 和X EC 分别为系统资源荷载和环境资源荷载,
而X DM , X DT 和X DC 分别为主体化的配置组织投入、中介化的配置载体投入和对象化的资源荷载投入。
6.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EDK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给出元系统整体组织配置的一系列主要变量及其关系、局部组织配置的一系列主要变量及其关系和全息协同配置的一系列主要变量及其关系,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对于互联网EDK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建立如下可称为非线性亚限制随机微分方程组的模型:
i = 1, 2 , ···, 20 ( 1. 3. 285)
其中
i = 1, 2 , ···, 20
基本效应制约条件
7.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EDK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基于独立建立的资源配置动力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全息组织协同学和博弈组织协同学分析范式,建立由社会组织构形、系统局势向量(其中 [SS] 表示内外部协同组织关系)和趋向参数(其中趋向参数表示为T 维趋向空间的诸元素)的相互作用构成的互联网全息组织协同学体系设计框架,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在基于资源配置动力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和全息组织协同学的博弈组织协同学分析范式中,互联网博弈组织动力学体系应当由社会组织构形、系统局势向量(其中 [SS] 表示内外部协同组织关系)和趋向参数(其中趋向参数表示为T 维趋向空间的诸元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当通过Langevin 方程来讨论它们的耦合时,必须将变量看作
( 1. 12. 12 )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347018 CN103023955A (zh) | 2011-11-07 | 2011-11-07 | 互联网edk / ict 资源配置技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347018 CN103023955A (zh) | 2011-11-07 | 2011-11-07 | 互联网edk / ict 资源配置技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23955A true CN103023955A (zh) | 2013-04-03 |
Family
ID=47972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10347018 Pending CN103023955A (zh) | 2011-11-07 | 2011-11-07 | 互联网edk / ict 资源配置技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023955A (zh) |
-
2011
- 2011-11-07 CN CN 201110347018 patent/CN103023955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23955A (zh) | 互联网edk / ict 资源配置技术 | |
CN102724250A (zh) | 互联网idk / ict 技术设计基础 | |
CN103023956A (zh) | 互联网ech / ict 资源配置技术 | |
CN102957738A (zh) | 互联网icc / ict 资源配置技术 | |
CN103023954A (zh) | 互联网imc / ict 资源配置技术 | |
CN103220304A (zh) | 互联网emh / ict 资源配置技术 | |
CN103179138A (zh) | 互联网edc / ict 优势比较技术 | |
CN102857544A (zh) | 互联网edh / ict 优势比较技术 | |
CN103179144A (zh) | 互联网ech / ict 计算技术基础 | |
CN102882917A (zh) | 互联网全息协同系统计算技术基础 | |
CN102624903A (zh) | 互联网全息协同系统优势比较技术 | |
CN103118040A (zh) | 互联网imc / ict 计算技术基础 | |
CN103095776A (zh) | 互联网imk / ict 计算技术基础 | |
CN103051655A (zh) | 互联网icc / ict 配置主体设计 | |
CN103095780A (zh) | 互联网全息协同系统软件设计基础 | |
CN102624779A (zh) | 互联网imc / ict 优势比较技术 | |
CN102624778A (zh) | 互联网idh / ict 优势比较技术 | |
CN102624780A (zh) | 互联网imk / ict 优势比较技术 | |
CN102710712A (zh) | 互联网全息协同大系统资源配置技术 | |
CN102624777A (zh) | 互联网idc / ict 优势比较技术 | |
CN102638518A (zh) | 互联网idk / ict 资源配置技术 | |
CN102724264A (zh) | 互联网edh / ict 资源配置技术 | |
CN102624775A (zh) | 互联网idk / ict 优势比较技术 | |
CN102710714A (zh) | 互联网edc / ict 资源配置技术 | |
CN102724259A (zh) | 互联网ick / ict 资源配置技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