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2505A - 数据通信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通信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02505A
CN103002505A CN2011102708482A CN201110270848A CN103002505A CN 103002505 A CN103002505 A CN 103002505A CN 2011102708482 A CN2011102708482 A CN 2011102708482A CN 201110270848 A CN201110270848 A CN 201110270848A CN 103002505 A CN103002505 A CN 103002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
verification
receiving terminal
bit
g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08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02505B (zh
Inventor
罗龙
夏林峰
陈小锋
高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708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025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02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2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02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25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生成数据包,数据包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标识校验信息、接收端的组标识GID和用于解码第二部分的解码控制信息;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包,以便接收端在标识校验信息校验失败或者GID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停止接收或解码第二部分。本发明实施例在数据包中包括标识校验信息和GID,在标识校验信息和GID中的任一个校验失败时停止对第二部分解码,从而减少了错误启动对第二部分的解码的可能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功率浪费。

Description

数据通信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数据通信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协议中,一个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由几个站点(Station,STA)组成。可选地,其中一个站点具有一定的管理功能,称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在同一个基本服务集中,AP可以通过多用户-多入多出(Multiuser-Multiple in Multiple out,MU-MIMO)方式,同时向多个站点发送数据。AP可以将这些站点分成不同的组,并为每一个组分配一个组标识(Group Identification,GID)。
当AP向属于同一组的部分或全部站点发送数据时,AP将把GID放在所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部分中。当站点接收并解调解码控制信息部分后,提取GID信息。如果该GID是该站点自身所在组的GID,则该站点将继续根据控制信息部分的其它指示接收并解调解码所发送数据的剩余数据部分;反之,如果该GID不是该站点自身所在组的GID,则该站点可以不继续根据控制信息部分的其它指示接收并解调/解码所发送数据的剩余数据部分,从而可以减少耗电,这对于使用电池的那些站点(无源站点,例如手机)来说非常重要。
可使用的GID范围是事先定义好的,具有有限的数值范围。在802.11中,GID通过6比特来指示,即共有2^6=64个不同的值。在同一物理区域,比如同一办公室,或同一层楼,或同一栋楼,有可能有多个基本服务集。假设现在有两个基本服务集BSS1和BSS2。BSS1和BSS2都只能从这64个组标识中,分配其中一个给各自BSS里的某一组用户。注意到,两个BSS的AP相互之间不一定有协商机制,即在分配组标识时是独立分配的,从而有可能同一个组标识在两个基本服务集BSS1和BSS2中都被使用。假设BSS2的AP正在用GID x在给BSS2中属于GID x的站点STA2发送数据,处于BSS1的某个站点STA1也可能接收到BSS2的AP发送的该数据,并且该站点STA1解调/解码数据的控制信息部分后发现其中的GID x确实是自己所在组的GID,从而该站点STA1将继续解调/解码剩下的数据部分。STA1在解调/解码剩下的数据部分后才发现不是这发给自己的数据,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功率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和设备,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功率浪费。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包括:生成数据包,数据包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标识校验信息、接收端的组标识GID和用于解码第二部分的解码控制信息;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包,以便接收端在标识校验信息校验失败或者GID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停止接收或解码第二部分。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包括:接收从发射端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标识校验信息、接收端的组标识GID和用于解码第二部分的解码控制信息;利用标识校验信息和/或GID进行校验;在标识校验信息校验失败或者GID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停止接收或解码第二部分。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设备,包括: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数据包,数据包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标识校验信息、接收端的组标识GID和用于解码第二部分的解码控制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包,以便接收端在标识校验信息校验失败或者GID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停止接收或解码第二部分。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从发射端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标识校验信息、接收端的组标识GID和用于解码第二部分的解码控制信息;校验单元,用于利用标识校验信息和/或GID进行校验;处理单元,用于在标识校验信息校验失败或者GID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停止接收或解码第二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在数据包中包括标识校验信息和GID,在标识校验信息和GID中的任一个校验失败时停止对第二部分解码,从而减少了错误启动对第二部分的解码的可能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功率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通信过程的示意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通信过程的示意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通信过程的示意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通信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1的方法由发射端执行,例如,该发射端可以是无线局域网中的接入点或站点,如IEEE 802.11协议里定义的AP或STA。
101,生成数据包,该数据包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标识校验信息、接收端的组标识GID和用于解码第二部分的解码控制信息。
GID、解码控制信息以及利用解码控制信息进行第二部分的解码的过程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的相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除了GID和解码控制信息之外,数据包的第一部分中还携带标识校验信息。标识校验信息可利用现有数据包中的相应比特来携带,例如CRC(Cyclic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对应的比特、保留(reserved)比特或通过其他方式节省的比特。
标识校验信息可以是发送端和接收端按照理解一致的方式得到的比特信息。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可以根据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生成标识校验信息。例如,在IEEE 802.11协议中,每一个基本服务集有一个身份标识BSSID(BSS Identification,基本服务集标识),通常由48位比特来指示,可以认为是AP的身份标识。每个站点STA也有一个身份标识AID(AssociationIdentification,关联标识),通常由12比特来指示。
具体地,若发射端为无线局域网中的AP,发射端的标识可包括该AP的BSSID。若接收端为无线局域网中的STA,该接收端的标识可包括该STA的AID。或者,若发射端为无线局域网中的STA,发射端的标识可包括该STA的AID。若接收端为无线局域网中的AP,接收端的标识可包括AP的BSSID。
下文中还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更将详细地描述生成标识校验信息的方法和携带标识校验信息的方法。
102,向接收端发送该数据包,以便接收端在标识校验信息校验失败或者GID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停止接收或解码第二部分。
例如,当发射端是AP时,接收端可以是STA。或者,当发射端是STA时,接收端可以是AP。
本发明实施例在数据包中包括标识校验信息和GID,在标识校验信息和GID中的任一个校验失败时停止对第二部分解码,从而减少了错误启动对第二部分的解码的可能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功率浪费。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2的方法由接收端执行,并且与图1的方法相对应。例如,该接收端可以是无线局域网中的接入点或站点,如IEEE 802.11协议里定义的AP或STA。
201,接收从发射端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标识校验信息、接收端的组标识GID和用于解码第二部分的解码控制信息。
除了GID和解码控制信息之外,数据包的第一部分中还携带标识校验信息。标识校验信息可利用现有数据包中的相应比特来携带,例如CRC(Cyclic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对应的比特、保留(reserved)比特或通过其他方式节省的比特。下文中还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更加详细地描述生成标识校验信息的方法和携带标识校验信息的方法。
202,利用标识校验信息和/或GID进行校验。
本发明实施例对利用标识校验信息或GID执行校验的次序不做限制。例如,可以先利用标识校验信息进行校验,在该标识校验信息的校验成功之后,再利用GID进行校验。或者,也可以先利用GID进行校验,在该GID校验成功之后,再利用标识校验信息进行校验。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可以同时利用标识校验信息和GID进行校验。例如,可以将标识校验信息和GID组合为扩展GID,利用该扩展GID进行校验。
203,在标识校验信息校验失败或者GID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停止接收或解码第二部分。
在标识校验信息和GID两者之中的任一个校验失败时,本发明实施例停止对第二部分进行解码。另外,如果在步骤202中先后执行两种校验,则前一种校验失败时,也不再执行后一种校验。
另一方面,如果两种校验均成功,则可以利用数据包的第一部分中携带的解码控制信息,解码第二部分。解码控制信息以及利用解码控制信息进行第二部分的解码的过程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的相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在数据包中包括标识校验信息和GID,在标识校验信息和GID中的任一个校验失败时停止对第二部分解码,从而减少了错误启动对第二部分的解码的可能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功率浪费。
下面结合具体例子,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通信过程的示意流程图。在图3的实施例中,数据包的发送端为IEEE 802.11协议里定义的AP,数据包的接收端为IEEE 802.11协议里定义的STA。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这样的例子,可类似地应用于发送端为STA且接收端为AP的情况。
为了简洁,图3中仅仅例示了一个AP和一个STA,但本发明实施例对AP和STA的数目没有限制。例如,一个BSS里的AP和STA一般工作在两种工作模式下,MU-MIMO(Multiple User MIMO,多用户MIMO)模式和SU-MIMO(Single User MIMO,单用户MIMO)模式。MU-MIMO模式时,AP同时发送数据给多个STA或同时从多个STA接收数据。SU-MIMO模式时,AP同时只和一个STA进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本发明实施例可适用于任一种模式。
301,AP生成数据包。数据包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标识校验信息、接收端的GID和用于解码第二部分的解码控制信息。
在IEEE 802.11协议的数据包的帧结构里,前面一部分信息可以认为是用于辅助业务数据传输接收的控制信息部分。该控制信息部分包括一个称之为非常高吞吐量信令VHT-SIG-A的字段,其中分别又分成VHT-SIG-A1和VHT-SIG-A2,它们各自包含24比特信息位。接收端的GID是在VHT-SIG-A1的第4到第9位比特来指示。
首先考虑数据包的第一部分至少包括VHT-SIG-A字段的情形。比如,第一部分至少包括整个帧结构中从L-STF(L-STF是IEEE 802.11协议规定的数据包的第一个字段)到VHT-SIG-A的一段信息。剩下的部分可以认为是第二部分。
AP在根据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生成标识校验信息时,可根据从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中抽取的全部或部分比特得到加扰比特,然后使用加扰比特加扰第一部分中的特定信息比特,得到标识校验信息。
以发射端AP的BSSID为例,可以用BSSID的一部分或全部信息位来加扰VHT-SIG-A中的特定信息比特。特别地,可加扰VHT-SIG-A中的CRC对应的比特位,即VHT-SIG-A中的第10到第17比特。例如,假设BSSID=‘010011110011011101101100100110111011001010111010’(48位),可以用其中8位来加扰CRC。例如用最后8位‘10111010’来加扰CRC比特。假设CRC=‘11001010’。所谓加扰,即把用来加扰的比特和被加扰比特对应位置比特做二进制的加法运算或者逻辑运算。具体地,如果对应的两位比特都是‘0’或都是‘1’,那么输出‘0’;如果对应的两位比特中其中一位是‘1’,那么输出‘1’。则在上述例子中,用BSSID的后8位来加扰CRC比特后输出的8位比特为‘01110000’。那么,在传输VHT-SIG-A时,原先的CRC比特将被用BSSID信息加扰后输出的比特替换。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可以仅仅加扰部分CRC比特,加扰的方式与上述例子类似。
另外,用来加扰的比特长度可以不是8位,可以比8位多,也可以比8位少,本实施例不做限制。用来加扰的比特也不一定是最后几位,可以是任何位置的比特,只要预先规定好,使得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理解一致即可。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用来加扰的比特不一定是直接从BSSID里抽取出来的,可以是用某个预先定义的公式,以BSSID中的全部或部分比特作为输入计算出来的。上述情况下,同样要求该公式发射端和接收端理解一致,并且不同BSSID计算得到的加扰比特尽量不相同。
仅用BSSID的方式进行加扰的方法可以用于MU-MIMO模式和SU模式,因为BSSID对基本服务集里的所有站点都是知道的,不管处于MU-MIMO还是SU-MIMO模式均可。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可以用STA的标识AID来加扰。具体的加扰方式与上述例子类似,不再赘述。例如,加扰比特可以是从AID抽取出来的,也可以是定义公式然后以AID中的全部或部分比特作为输入计算得到的。仅用AID的方式可以用于SU-MIMO模式,因为AID是各个站点自己的标识,其它站点一般不知道。
或者,可以用BSSID和AID来联合加扰,即加扰比特由BSSID和AID联合生成。比如,从BSSID里抽取一段,再从AID里抽取一端,组合得到加扰比特;或者,按照某个公式计算得到加扰比特,该公式以BSSID和AID作为输入。具体的加扰方式与上述例子类似,不再赘述。
302,AP向STA发送在步骤301中生成的数据包。
下面以STA首先利用标识校验信息进行校验,然后在标识校验信息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利用GID进行校验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这种校验顺序,也可以先利用GID进行校验,然后在GID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利用标识校验信息进行校验。
303,STA利用标识校验信息进行校验。如果该校验成功,则前进到步骤304;否则,如果该校验失败,则前进到步骤306。
STA利用从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中抽取的全部或部分比特,对标识校验消息进行解扰,得到第一部分中的特定信息比特,然后根据特定信息比特确定标识校验消息的校验是否失败。
假设上述特定信息比特为VHT-SIG-A的全部或部分CRC比特。CRC校验机制本身是使得除CRC以外的信息比特和CRC比特间存在某种关系的机制。当STA接收到信息,发现没有所述关系时,就认为有错误发生,从而导致解码失败。反过来说,如果信息接收错误了,就会破坏所述关系。
因此,当VHT-SIG-A的一段信息被BSSID和/或AID信息加扰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里的STA因为知道BSSID和/或AID是多少,从而这些STA在解调解码VHT-SIG-A对应部分后,可以用BSSID和/或AID信息解扰。
解扰过程与步骤301中的加扰过程相对,可以利用用来加扰的信息比特和STA解码得到的信息比特里对应于被加扰的那段信息位(即CRC比特)做二进制加法运算或逻辑运算。解扰后,再确定得到的整个VHT-SIG-A比特是否能通过CRC校验机制,如果通过则表示整个VHT-SIG-A信息接收正确。
例如,上面的例子中,假设接收端解码得到的对应于CRC字段的比特位‘01110000’,用加扰比特‘10111010’来解扰,可以得到‘11001010’,从而得到加扰前的CRC比特。一般情况下,两个基本服务集的BSSID是不同的。当属于一个基本服务集的STA用另一基本服务集的BSSID解扰时,解扰输出的比特相对于被加扰前的比特来说,会发生错误,从而不可能通过CRC校验机制。
304,在步骤303中标识校验信息的校验成功的情况下,STA利用GID进行校验。可参照现有技术中校验GID的方式执行步骤304。
例如,当数据包中携带的GID与STA所述组的组标识一致时,确定步骤304的校验成功,前进到步骤305;否则,当数据包中携带的GID与STA所述组的组标识不一致时,确定步骤304的校验失败,前进到步骤306。
305,当上述标识校验信息和GID的校验均成功时,STA得知该数据包是AP发送给自己的数据包,因此利用数据包的第一部分中携带的解码控制信息,对数据包的第二部分进行解码。
306,当步骤303或步骤304中的校验失败时,STA认为它接收到的数据包不是它所在基本服务集的AP发给它的,因此就可以不继续接收或处理数据包剩下的数据,从而达到省电效果。
因此,图3的实施例在标识校验信息和GID中的任一个校验失败时停止对第二部分解码,从而减少了错误启动对第二部分的解码的可能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功率浪费。同时,该方法对现有数据包的帧结构改动不大,容易实现。
图3的实施例中,以第一部分至少包括VHT-SIG-A为例进行了描述。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一部分可包括非常高吞吐量信令VHT-SIG-B。在IEEE 802.11协议中,帧结构里包括一个称之为SERVICE(业务)的字段,包含16比特,其中后8比特用来传输由VHT-SIG-B信息比特生成的8位CRC比特。在此情况下,数据包的第一部分可包括整个帧结构中从L-STF到SERVICE的信息,数据包的其余部分为第二部分。
在此情况下,可利用BSSID和/或AID中抽取的全部或部分比特,或者根据BSSID和/或AID中抽取的全部或部分比特计算得到的加扰比特,对VHT-SIG-A字段和/或VHT-SIG-B字段中的全部或部分CRC比特进行加扰,并替换被加扰的CRC比特。
AP和STA的其他处理可类似于上述VHT-SIG-A的例子,因此不再赘述。在此情况下,接收端在标识校验信息和GID中的任一个校验失败时停止对第二部分解码,从而减少了错误启动对第二部分的解码的可能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功率浪费。同时,该方法对现有数据包的帧结构改动不大,容易实现。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通信过程的示意流程图。在图4的实施例中,数据包的发送端为IEEE 802.11协议里定义的AP,数据包的接收端为IEEE 802.11协议里定义的STA。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这样的例子,可类似地应用于发送端为STA且接收端为AP的情况。
为了简洁,图4中仅仅例示了一个AP和一个STA,但本发明实施例对AP和STA的数目没有限制。例如,一个BSS里的AP和STA一般工作在两种工作模式下,MU-MIMO(Multiple User MIMO,多用户MIMO)模式和SU-MIMO(Single User MIMO,单用户MIMO)模式。MU-MIMO模式时,AP同时发送数据给多个STA或同时从多个STA接收数据。SU-MIMO模式时,AP同时只和一个STA进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本发明实施例可适用于任一种模式。
401,AP生成数据包。数据包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标识校验信息、接收端的GID和用于解码第二部分的解码控制信息。
在图4的实施例中,利用数据包中的保留比特和/或节省的比特携带标识校验信息。
以VHT-SIG-A为例,VHT-SIG-A1中第2位和第23位为保留比特,VHT-SIG-A2中第9位为保留比特。可以用这些保留比特的其中一位或几位来携带标识校验信息。所谓保留比特,是指该比特位置被预留并按正常比特被传输,但是该比特位置上的具体取值不做任何规定,接收端解调解码后也不用管保留比特位的比特取值是什么。图4的实施例里,利用保留比特携带标识校验信息,这些位置的比特取值就变得有意义了,并且接收端解调解码后需要知道这些位置的取值是多少。
另外,VHT-SIG-A1中第10到第21位共12个比特,处于同一组的站点每个使用其中的3个比特来指示传输的数据流数(stream)。但是,不同的数据流数取值只有0、1、2、3、4,共5个值。对于3比特来说,还有剩余。可以考虑多个用户联合起来指示每个用户的数据流数。比如,站点1和站点2联合起来指示,每个有5种取值,则两个用户一共有5×5=25个取值组合,用5比特就可以指示其中的任何一个组合,因为5比特能表示32个不同取值组合。而现有指示方法里两个站点共用了3+3=6个比特,从而相对于现有指示方法来说,可以节省下1个比特;则4个用户一共能节省2个比特。这样可以利用节省的比特或者一起利用节省的比特和保留比特,使用其中一位或多位用来携带标识校验信息。
具体用多少位来传输身份标识信息可以预先规定为一个固定取值;也可以预先规定几个取值,然后先拿出一部分比特,来指示当前要用预先规定的几个取值当中的哪一个。再在剩下的比特中拿出相应个数的比特来携带标识校验信息。例如,如果预先规定的是两个值,3和4,那么可以先在5比特中拿出一位用来指示当前是用3个比特来携带标识校验信息还是用4个比特来携带标识校验信息;接下来在剩下的4比特中根据所述一位比特的指示来用其中3个比特或4个比特来携带标识校验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这些保留比特和/或节省的比特上携带标识校验信息,可以由BSSID和/或AID生成。生成方法可以是抽取一段或者利用公式生成,具体和图3的实施例所述方式类似,因此不再赘述。
402,AP向STA发送在步骤401中生成的数据包。
403,STA利用标识校验信息和/或GID进行校验。
STA正确接收到VHT-SIG-A(即CRC校验正确)后,读取用于携带标识校验信息的比特位(即保留比特和/或节省的比特),根据这些比特位的标识校验信息来判断是否该数据包是自己所在BSS里AP发给自己的。若是,则继续接收和解码该数据包剩下的数据,即数据包的第二部分;若不是,则可以不继续接收或处理数据包的第二部分。
但是,可以看到,上述保留比特只有3位,能指示8个不同的值。相临BSS也只用3位来指示,它们指示到同一个值的可能性也很大。节省的比特数目也不多。因此,在使用全部3位保留比特携带标识校验信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这3位保留比特作为GID的扩展,即把原来只用6位比特来指示GID扩展成用9位比特来指示组标识,从而减小两个BSS使用相同组标识的可能性。接收端会记录这样的扩展组标识。
对于接收端STA,它利用数据包中的标识校验信息扩展GID,得到扩展的GID,当扩展的GID与接收端的扩展组标识一致时,确定标识校验消息的校验成功,前进到步骤404;当扩展的GID与接收端的扩展组标识不一致时,确定标识校验消息或GID的校验失败,前进到步骤405。
404,当上述步骤403中的标识校验信息和GID的校验成功时,STA得知该数据包是AP发送给自己的数据包,因此利用数据包的第一部分中携带的解码控制信息,对数据包的第二部分进行解码。
405,当步骤403中的校验失败时,STA认为它接收到的数据包不是它所在基本服务集的AP发给它的,因此就可以不继续接收或处理数据包剩下的数据,从而达到省电效果。
因此,图4的实施例在标识校验信息和GID中的任一个校验失败时停止对第二部分解码,从而减少了错误启动对第二部分的解码的可能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功率浪费。同时,该方法对现有数据包的帧结构改动不大,容易实现。
图4的实施例中,以第一部分至少包括VHT-SIG-A为例进行了描述。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一部分可包括VHT-SIG-B。类似地,可利用VHT-SIG-B中的保留比特和/或节省的比特,携带标识校验信息。或者,可同时利用VHT-SIG-A和VHT-SIG-B中的保留比特和/或节省的比特,携带标识校验信息。
AP和STA的其他处理可类似于上述VHT-SIG-A的例子,因此不再赘述。在此情况下,接收端在标识校验信息和GID中的任一个校验失败时停止对第二部分解码,从而减少了错误启动对第二部分的解码的可能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功率浪费。同时,该方法对现有数据包的帧结构改动不大,容易实现。
另外,图3和图4的实施例可以组合使用,例如同时使用加扰方法和利用保留比特和/或节省下来的比特传输加扰标识的方法。比如,由BSSID和/或AID生成的标识信息,其中一部分比特用来加扰,剩下一部分用保留比特和/或节省下来的比特传输。其它方面和前面方法类似,因此不再赘述。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通信过程的示意流程图。在图4的实施例中,数据包的发送端为IEEE 802.11协议里定义的AP,数据包的接收端为IEEE 802.11协议里定义的STA。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这样的例子,可类似地应用于发送端为STA且接收端为AP的情况。
为了简洁,图4中仅仅例示了一个AP和一个STA,但本发明实施例对AP和STA的数目没有限制。例如,一个BSS里的AP和STA一般工作在两种工作模式下,MU-MIMO(Multiple User MIMO,多用户MIMO)模式和SU-MIMO(Single User MIMO,单用户MIMO)模式。MU-MIMO模式时,AP同时发送数据给多个STA或同时从多个STA接收数据。SU-MIMO模式时,AP同时只和一个STA进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本发明实施例可适用于任一种模式。
501,AP生成数据包。数据包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标识校验信息、接收端的GID和用于解码第二部分的解码控制信息。
在图5的实施例中,根据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确定交织方式,然后按照交织方式交织数据包的第一部分中的特定信息比特,得到标识校验信息。例如,上述特定信息比特可以是VHT-SIG-A字段和/或VHT-SIG-B字段中的全部或部分比特。另外,可以在特定信息比特编码之前或之后,按照交织方式交织数据包的第一部分中的特定信息比特,得到标识校验信息,本发明对交织过程的执行次序不做限制。
具体地,AP根据每个BSSID和/或AID生成一种交织(interleave)方式。具体生成交织方式的方法,可以是通过公式将BSSID和/或AID作为输入得到的,也可以是仅仅将BSSID和/或AID和由其它方式得到的交织方式建立对应关系确定。
将VHT-SIG-A或VHT-SIG-B字段对应的信息比特(包括各自对应的CRC)用交织方式进行交织后再编码,得到相应的标识校验信息。所谓“交织方式”等价于一个重新排序规则,而所谓“交织”其实就是将被交织比特按照交织方式对应的重新排序规则来重新排序。
502,AP向STA发送在步骤501中生成的数据包。
下面以STA首先利用标识校验信息进行校验,然后在标识校验信息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利用GID进行校验的例子进行说明。
503,STA利用标识校验信息进行校验。如果该校验成功,则前进到步骤504;否则,如果该校验失败,则前进到步骤506。
STA在接收并解码VHT-SIG-A或VHT-SIG-B字段后,用STA所在BSS对应的BSSID和/或STA的AID生成的交织方式来解交织,得到一段比特;再检查得到的这段比特是否能通过CRC校验。一般来说,用不匹配的解交织方式来解交织,得到的一段比特不会通过CRC校验。例如,本来的信息比特为(a1,a2,a3,a4,a5),对应的CRC校验比特为(b1,b2)。交织后假设得到的是(b2,b1,a5,a4,a3,a2,a1)。用相匹配的解交织方式解交织后当然仍然得到(a1,a2,a3,a4,a5,b1,b2),能通过CRC校验,此时标识校验信息的校验成功。若用不匹配的解交织方式解交织,可能得到的是(a3,a2,a1,a4,b1,b2,a5)或其他形式,一般不能通过CRC校验,此时标识校验信息的校验失败。
504-506与图3的步骤304-306类似,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当步骤503或步骤504中的校验失败时,STA认为它接收到的数据包不是它所在基本服务集的AP发给它的,因此就可以不继续接收或处理数据包剩下的数据,从而达到省电效果。
因此,图5的实施例在标识校验信息和GID中的任一个校验失败时停止对第二部分解码,从而减少了错误启动对第二部分的解码的可能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功率浪费。同时,该方法对现有数据包的帧结构改动不大,容易实现。
上面给出了在编码之前对VHT-SIG-A或VHT-SIG-B字段对应的信息比特进行交织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在步骤301中,AP可以将VHT-SIG-A或VHT-SIG-B字段对应的信息比特(包括各自对应的CRC比特)编码后输出的码字比特(coded bits)用交织方式进行交织后得到相应的标识校验信息并发送给STA。
在此情况下,在步骤503,STA在接收VHT-SIG-A或VHT-SIG-B字段对应的码字比特后,用STA所在BSS对应的BSSID和/或STA的AID生成的交织方式来解交织,得到一段比特;再根据得到的一段比特来解码得到另一段信息比特,再检查得到的另一段信息比特是否能通过CRC校验。一般来说,用不匹配的解交织方式来解交织并解码,得到的另一段信息比特不会通过CRC校验。剩下的操作或流程和前面方法类似,能够达到省电的效果。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通信设备的框图。图6的数据通信设备60作为数据包的发送端,例如,可以是无线局域网中的接入点或站点,如IEEE802.11协议里定义的AP或STA。数据通信设备60包括生成单元61和发送单元62。
生成单元61生成数据包,该数据包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标识校验信息、接收端的组标识GID和用于解码所述第二部分的解码控制信息。发送单元62向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包,以便接收端在所述标识校验信息校验失败或者所述GID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停止接收或解码第二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在数据包中包括标识校验信息和GID,在标识校验信息和GID中的任一个校验失败时停止对第二部分解码,从而减少了错误启动对第二部分的解码的可能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功率浪费。
图6的数据通信设备60可执行图1-图5中涉及发送端的过程,为避免重复,不再详细描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生成单元61可根据数据通信设备和/或接收端的标识生成标识校验信息。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数据通信设备60为无线局域网中的AP,数据通信设备60的标识可包括AP的BSSID;接收端为无线局域网中的STA,接收端的标识可包括STA的AID。或者,数据通信设备60为无线局域网中的STA,数据通信设备60的标识可包括STA的AID;接收端为无线局域网中的AP,接收端的标识可包括AP的BSSID。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生成单元61根据从数据通信设备60和/或接收端的标识中抽取的全部或部分比特得到加扰比特,使用加扰比特加扰第一部分中的特定信息比特,得到标识校验信息。例如,上述特定信息比特可以是IEEE 802.11ac协议里的VHT-SIG-A字段和/或VHT-SIG-B字段中的全部或部分CRC比特。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生成单元61根据从数据通信设备60和/或接收端的标识中抽取的全部或部分比特得到标识校验信息,利用第一部分中的保留比特和/或节省的比特携带该标识校验信息。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生成单元61可根据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确定交织方式,按照交织方式交织数据包的第一部分中的特定信息比特,得到标识校验信息。例如,该特定信息比特为IEEE 802.11ac协议里的VHT-SIG-A字段和/或VHT-SIG-B字段中的全部或部分比特,生成单元61可在对特定信息比特编码之前或之后,按照该交织方式进行交织,得到标识校验信息。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生成单元61利用第一部分中的保留比特和/或节省的比特携带标识校验信息。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通信设备的框图。图7的数据通信设备70作为数据包的接收端,例如,可以是无线局域网中的接入点或站点,如IEEE802.11协议里定义的AP或STA。数据通信设备70包括接收单元71、校验单元72和处理单元73。
接收单元71接收从发射端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标识校验信息、接收端的组标识GID和用于解码第二部分的解码控制信息。校验单元72利用标识校验信息和/或GID进行校验。处理单元63在标识校验信息校验失败或者GID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停止接收或解码第二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在数据包中包括标识校验信息和GID,在标识校验信息和GID中的任一个校验失败时停止对第二部分解码,从而减少了错误启动对第二部分的解码的可能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功率浪费。
图7的数据通信设备70可执行图1-图5中涉及发送端的过程,为避免重复,不再详细描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接收单元71接收的数据包的第一部分所包括的标识校验信息根据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生成。例如,发射端可以是无线局域网中的AP,发射端的标识包括AP的BSSID,接收端可以是无线局域网中的STA,接收端的标识包括STA的关联标识AID。或者,发射端可以是STA,发射端的标识可包括STA的AID,接收端可以是AP,接收端的标识包括AP的BSSID。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校验单元72利用从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中抽取的全部或部分比特,对标识校验消息进行解扰,得到第一部分中的特定信息比特,根据特定信息比特确定标识校验消息的校验是否失败。例如,上述特定信息比特可以是IEEE 802.11ac协议里的VHT-SIG-A字段和/或VHT-SIG-B字段中的全部或部分CRC比特。在此情况下,校验单元72在CRC比特的校验通过时,确定标识校验消息的校验成功,或者当CRC比特的校验没有通过时,确定标识校验消息的校验失败。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校验单元72根据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确定交织方式,按照交织方式解交织数据包的第一部分中的特定信息比特,根据解交织的特定信息比特确定标识校验消息的校验是否失败。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接收单元71接收的数据包的第一部分所包括的标识校验信息利用第一部分中的保留比特和/或节省的比特携带。在此情况下,校验单元72利用标识校验信息扩展GID,得到扩展的GID;当扩展的GID与数据通信设备70的扩展组标识一致时,确定标识校验消息和GID的校验成功,或者当扩展的GID与数据通信设备70的扩展组标识不一致时,确定标识校验消息或GID的校验失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可包括上述数据通信设备60或70。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系统也适用于任何类似的冲突问题,不限于GID冲突。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标识校验信息、接收端的组标识GID和用于解码所述第二部分的解码控制信息;
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包,以便所述接收端在所述标识校验信息校验失败或者所述GID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停止接收或解码所述第二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数据包,包括:
根据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生成所述标识校验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端为无线局域网中的接入点AP,所述发射端的标识包括所述AP的基本服务集标识BSSID,所述接收端为无线局域网中的站点STA,所述接收端的标识包括所述STA的关联标识AID;或者,
所述发射端为无线局域网中的站点STA,所述发射端的标识包括所述STA的AID,所述接收端为无线局域网中的接入点AP,所述接收端的标识包括所述AP的BSSID。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生成所述标识校验信息,包括:
根据从所述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中抽取的全部或部分比特得到加扰比特;
使用所述加扰比特加扰所述第一部分中的特定信息比特,得到所述标识校验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信息比特为IEEE802.11ac协议里的非常高吞吐量信令VHT-SIG-A字段和/或非常高吞吐量信令VHT-SIG-B字段中的全部或部分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生成所述标识校验信息,包括:
根据从所述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中抽取的全部或部分比特得到所述标识校验信息;
利用所述第一部分中的保留比特和/或节省的比特携带所述标识校验信息。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生成所述标识校验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确定交织方式;
按照所述交织方式交织所述数据包的第一部分中的特定信息比特,得到所述标识校验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信息比特为IEEE802.11ac协议里的VHT-SIG-A字段和/或VHT-SIG-B字段中的全部或部分比特,
所述按照所述交织方式交织所述数据包的第一部分中的特定信息比特,得到所述标识校验信息,包括:
在对所述特定信息比特编码之前或之后,按照所述交织方式进行交织,得到所述标识校验信息。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数据包,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部分中的保留比特和/或节省的比特携带所述标识校验信息。
10.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从发射端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标识校验信息、接收端的组标识GID和用于解码所述第二部分的解码控制信息;
利用所述标识校验信息和/或所述GID进行校验;
在所述标识校验信息校验失败或者所述GID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停止接收或解码所述第二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校验信息根据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生成,
所述发射端为无线局域网中的接入点AP,所述发射端的标识包括所述AP的基本服务集标识BSSID,所述接收端为无线局域网中的站点STA,所述接收端的标识包括所述STA的关联标识AID;或者,
所述发射端为无线局域网中的站点STA,所述发射端的标识包括所述STA的AID,所述接收端为无线局域网中的接入点AP,所述接收端的标识包括所述AP的BSSID。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标识校验信息进行校验,包括:
利用从所述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中抽取的全部或部分比特,对所述标识校验消息进行解扰,得到所述第一部分中的特定信息比特;
根据所述特定信息比特确定所述标识校验消息的校验是否失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信息比特为IEEE802.11ac协议里的非常高吞吐量信令VHT-SIG-A字段和/或非常高吞吐量信令VHT-SIG-B字段中的全部或部分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所述根据所述特定信息比特确定所述标识校验消息的校验是否失败,包括:
当所述CRC比特的校验通过时,确定所述标识校验消息的校验成功;
当所述CRC比特的校验没有通过时,确定所述标识校验消息的校验失败。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标识校验信息进行校验,包括:
根据所述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确定交织方式;
按照所述交织方式解交织所述数据包的第一部分中的特定信息比特;
根据解交织的所述特定信息比特确定所述标识校验消息的校验是否失败。
15.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校验信息利用所述第一部分中的保留比特和/或节省的比特携带,
所述利用所述标识校验信息和/或所述GID进行校验,包括:
利用所述标识校验信息扩展所述GID,得到扩展的GID;
当所述扩展的GID与所述接收端的扩展组标识一致时,确定所述标识校验消息和GID的校验成功;
当所述扩展的GID与所述接收端的扩展组标识不一致时,确定所述标识校验消息或GID的校验失败。
16.一种数据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标识校验信息、接收端的组标识GID和用于解码所述第二部分的解码控制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数据包,以便所述接收端在所述标识校验信息校验失败或者所述GID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停止接收或解码所述第二部分。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通信设备和/或接收端的标识生成所述标识校验信息,
所述数据通信设备为无线局域网中的接入点AP,所述数据通信设备的标识包括所述AP的基本服务集标识BSSID,所述接收端为无线局域网中的站点STA,所述接收端的标识包括所述STA的关联标识AID;或者,
所述数据通信设备为无线局域网中的站点STA,所述数据通信设备的标识包括所述STA的AID,所述接收端为无线局域网中的接入点AP,所述接收端的标识包括所述AP的BSSID。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从所述数据通信设备和/或接收端的标识中抽取的全部或部分比特得到加扰比特,使用所述加扰比特加扰所述第一部分中的特定信息比特,得到所述标识校验信息,
所述特定信息比特为IEEE 802.11ac协议里的非常高吞吐量信令VHT-SIG-A字段和/或非常高吞吐量信令VHT-SIG-B字段中的全部或部分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从所述数据通信设备和/或接收端的标识中抽取的全部或部分比特得到所述标识校验信息,利用所述第一部分中的保留比特和/或节省的比特携带所述标识校验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确定交织方式,按照所述交织方式交织所述数据包的第一部分中的特定信息比特,得到所述标识校验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第一部分中的保留比特和/或节省的比特携带所述标识校验信息。
22.一种数据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从发射端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标识校验信息、接收端的组标识GID和用于解码所述第二部分的解码控制信息;
校验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标识校验信息和/或所述GID进行校验;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标识校验信息校验失败或者所述GID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停止接收或解码所述第二部分。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包的第一部分所包括的标识校验信息根据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生成,
所述发射端为无线局域网中的接入点AP,所述发射端的标识包括所述AP的基本服务集标识BSSID,所述接收端为无线局域网中的站点STA,所述接收端的标识包括所述STA的关联标识AID;或者,
所述发射端为无线局域网中的站点STA,所述发射端的标识包括所述STA的AID,所述接收端为无线局域网中的接入点AP,所述接收端的标识包括所述AP的BSSID。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校验单元具体用于利用从所述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中抽取的全部或部分比特,对所述标识校验消息进行解扰,得到所述第一部分中的特定信息比特,根据所述特定信息比特确定所述标识校验消息的校验是否失败,
所述特定信息比特为IEEE 802.11ac协议里的非常高吞吐量信令VHT-SIG-A字段和/或非常高吞吐量信令VHT-SIG-B字段中的全部或部分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所述校验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CRC比特的校验通过时,确定所述标识校验消息的校验成功,或者当所述CRC比特的校验没有通过时,确定所述标识校验消息的校验失败。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校验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标识确定交织方式,按照所述交织方式解交织所述数据包的第一部分中的特定信息比特,根据解交织的所述特定信息比特确定所述标识校验消息的校验是否失败。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包的第一部分所包括的标识校验信息利用所述第一部分中的保留比特和/或节省的比特携带,
所述校验单元具体用于利用所述标识校验信息扩展所述GID,得到扩展的GID;当所述扩展的GID与所述数据通信设备的扩展组标识一致时,确定所述标识校验消息和GID的校验成功,或者当所述扩展的GID与所述数据通信设备的扩展组标识不一致时,确定所述标识校验消息或GID的校验失败。
CN201110270848.2A 2011-09-14 2011-09-14 数据通信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30025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70848.2A CN103002505B (zh) 2011-09-14 2011-09-14 数据通信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70848.2A CN103002505B (zh) 2011-09-14 2011-09-14 数据通信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2505A true CN103002505A (zh) 2013-03-27
CN103002505B CN103002505B (zh) 2016-01-27

Family

ID=47930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0848.2A Active CN103002505B (zh) 2011-09-14 2011-09-14 数据通信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0250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36402A1 (zh) * 2015-09-01 2017-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3507345A (zh) * 2015-03-06 2021-10-15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无线局域网长符号持续时间迁移的方法和系统
WO2022178761A1 (zh) * 2021-02-25 2022-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474164A (zh) * 2022-08-17 2022-12-13 上海磐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广播过滤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5382A (zh) * 2006-09-25 2008-04-0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发送用户设备标识和用户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5382A (zh) * 2006-09-25 2008-04-0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发送用户设备标识和用户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7345A (zh) * 2015-03-06 2021-10-15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无线局域网长符号持续时间迁移的方法和系统
WO2017036402A1 (zh) * 2015-09-01 2017-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10615936B2 (en) 2015-09-01 2020-04-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information
US10944531B2 (en) 2015-09-01 2021-03-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information
WO2022178761A1 (zh) * 2021-02-25 2022-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474164A (zh) * 2022-08-17 2022-12-13 上海磐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广播过滤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2505B (zh) 2016-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3877B (zh) Mimo ack/nack/pre/post信息的最佳差错防护
KR101282346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프레임 생성,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과 그 장치
CN101682481A (zh) 用于指示捎带的ack/nack字段被定址到的临时块流的方法和设备
CN102318219A (zh) 用于自发合并的系统和方法
CN102025448B (zh) 通用公共无线接口业务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4349290A (zh) 在机器类型通信中发送和接收寻呼消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3002505A (zh) 数据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3229562A (zh)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04796987A (zh) 发送系统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04957B (zh) 指示mu-mimo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01217342B (zh) 一种物理广播信道天线信息的传输方法
CN103517439A (zh) 位置处理方法及基站、终端
CN101483441A (zh) 通信系统中添加循环冗余校验的设备
CN103002504A (zh) 数据发送方法及接入点、数据接收方法及站点、系统
CN103516478B (zh) 信息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3178941A (zh)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基站
CN1897752B (zh) 一种生成hsdpa系统用户标识h-rnti的方法
US861990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unequal message protection
Liang et al. Index modulation aided massive MIMO un-sourced random access
US9203663B2 (en) Method for signaling a modulation scheme to user equip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15978A (zh) 发送、获取用户功率分配信息的方法与装置
US20110261783A1 (en) Resource assignment method and mobile station
CN101065921B (zh) Tfci解码装置及方法
CN102710391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信息的反馈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1145892A (zh) 一种快速应答的方法、系统、接收端和发送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